学科竞赛对高校教学改革及人才培养的促进作用

时间:2019-05-14 16:24:4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学科竞赛对高校教学改革及人才培养的促进作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学科竞赛对高校教学改革及人才培养的促进作用》。

第一篇:学科竞赛对高校教学改革及人才培养的促进作用

学科竞赛对高校教学改革及人才培养的促进作用

[摘 要]文章论述了学科竞赛在高校教育中的重要性,对创新人才的培养以及实践能力提升上的重要性,以及在提升学生就业竞争上的价值。

[关键词]学科竞赛;高校教学;人才培养;改革

学科竞赛可以实现学生知识面的有效扩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高校营造了浓厚的学术环境,实现综合性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学科竞赛是高等教育中的重要环节,人才培养和促进高校教学改革上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一、有益补充高校人才的培养方案

高等院校的首要任务就是对人才进行培养,各个高校的教学、科研等活动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培养合格的人才,学科竞赛以学科建设为品平台,同时又服务于学科建设,向参与在其中的学生提供知识理论运用到实践的机会,有效补充了人才培养的方案。

1.当前人才培养方案的不足

人才培养方案是高等教育的重要依据,尽管专业有所不同,但是具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大致可分为两种,理论教学和实践训练。传统的实践训练主要是课内实验和开放性实训环节。该种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对理论学习进行了补充,提升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但是学生对产品从研发设计到装配和调整试用的完整过程无法了解,不能将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在实践中。

2.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任何形式的学科中都可以设置不同级别的,具有代表性的专业竞赛。首先在参加视觉传达专业的学科竞赛中,竞赛中的内容和范围都十分广泛,不仅需要对某方面的专业课程知识进行应用,而且需要将学生所学的全部专业知识进行融合和应用,帮助参赛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提炼,引导学生实现触类旁通,可以实现对知识的举一反三,扩大学生的知识面的目的。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主动将自身获得的竞赛奖品作为实践教学的目标,帮助学生对真实的工作环境进行感受,锻炼其实践能力,具备明确的学习目标,这样会更加有利于学生对专业知识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的提升。近年来,学校和学院为了不断鼓励教师和学生参与学科竞赛,对学科竞赛体系完成的建立和完善,有效加强的专业实践的实验室建设,给予了学生更多的资金和专项资金支持。学生可以通过参赛获得奖励,教师同样可以通过对学生的积极指导获得指导绩效。在扩展学生知识的同时,有效调动了师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提高学生自信心,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视觉传达专业学生在学科竞赛中,自身强烈的自主学习动机被激发,同时获得了比较好成绩的学生自身的自信心可以相应的增加,最终转化称为学习动力,并且带动了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学科竞赛中。参加学科竞赛,通常情况下需要以小组为单位的分工合作。无论是学院奖还是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其中的影视广告和平面广告的设计大赛和策划等,通常都需要学生依据企业策略中提供的市场以及自身的发展状况,在开展了调研、灵感、设计和制作等多方面的分工合作后,学生围绕这些方面开展相应的设计。尤其是影视广告和策划书等类型的比赛中,小组的合作更加重要。小组中的各个成员都可以提出自己的想法和意见,或是利用他人的创意实现对自身灵感的激发,在讨论创意、推翻和在讨论等过程中不断对小组的灵感进行激发,最终找到和主体内容一致的最佳表现形式以及制作方法,促进学生的共同学习。

三、有效培养创新思维和创新技能

创新思维和技能都属于创新能力,其核心是创新思维。利用学科竞赛不但可以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还可以对学生的创新技能实现培养。在学科竞赛中,其可以成为学生综合运用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进而在创新思维的引导下培养创新技能的平台。学生参加视觉传达专业的学科比赛,不但要具备知识的知识基础,并且还要实现自主资料的查阅,对往年的竞赛作品进行分析,最终独立完成创意和设计以及制作等创新工作。以上过程中,不但要具备强大的动手能力,还要具备流程清晰的语言组织能力。故,学科竞赛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实现了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四、学科竞赛能够有效提升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实力

参加学科竞赛的学生普遍存在这样的感受,参与学科竞赛后,自身对自己的专业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对实践技能的掌握也更加熟练,在学科竞赛中获得了大量对自身有益的知识和技能,自我的能力得到了有效提升。参赛的过程对学生的创新思维能进行了有效锻炼,提升了学生的沟通和思维能力,培养了自身的团结协作能力。基于以上原因,很多单位在招聘中对学生是否参加过学科竞赛都十分重视,并且有的单位在招聘中,直接标明被招聘人员在校期间必须参加过某种形式的学科竞赛这一条件。

从我国教育在线中的统计结果中可知,2005年我国的大学毕业生人数为338万人,2015年毕业生人数高达749万人。十年期间,毕业生人数翻了一倍,高等教育的普及为高校毕业生带来了巨大的就业压力。如何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成为了所有高校亟待解决的问题。参加竞赛,在比赛中获得一定的成绩是对学生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认同,甚至被认为和工作经验同样重要,在比赛中获得了奖项的学生在就业中更会受到招聘单位的青睐,竞争力明显会强。

五、学科竞赛品牌化建设,提升高校知名度

结合学科和专业特点,将学科竞赛作为重要的机遇,可以实现高效教学质量和创新能力的进一步提升。在长时间的学科竞赛中,不同的院校将会在学科竞赛中实现重点专业的进一步突出。学校进一步对强大学科实验室和科研的投入,会带动学校的科研教学氛围,实现强大学科的品牌化建设,提升院校的知名度。高校以学科竞赛为依托,在品牌活动中培养品牌学生,组建品牌团队,大力支持品牌项目,充分发挥学科竞赛的品牌效应和其产生的辐射和带动作用,极大的丰富学校的文化生活,提升教学质量,提高学校的知名度。

六、结语

综上可知,高校开展学科竞赛不但会有效提升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还能实现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提高,推动高校教学的改革和人才的培养。

参考文献:

[1]蔺永政,朱红岩.学科竞赛促进计算机类创新型人才培养和深化实践教学改革的探讨[J].大学教育,2013(13):114-115.[2]陈劲松,高玲,杨家桂,等.以学科竞赛为平台促进教学改革和创新人才的培养[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5):70-72.

第二篇:高校教学改革与创新人才培养

《高校教学改革与创新人才培养》培训学习心得

作为一名高等教育工作者,教学改革与创新人才培养一直是我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思考的问题,也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方法。本学期有幸参加了高校教师在线网络培训课程《高校教学改革与创新人才培养》的学习,感觉获益颇丰,几点心得体会如下:

一、认清了高校教学改革与培养创新人才的关系

社会发展需要创新型人才,高等教育教学需要改革。中国的高等教育自1997年大规模扩招以来,已由精英阶段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大学毕业生稳居世界第一。由于我国高等教育非常规的飞速发展,高等教学的传统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及教育质量评价机制都与国家培养创新型人才、建设创新型国家要求都相去远甚。以至于拖累了高等教育培养创新高级专门人才的步伐,那么,中国高等教育必须进行改革,培养更多的创新性人才,积极地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智力支持。

二、加深了高等教育改革视野下对创新人才培养的全面理解

通过在线课程的培训,我对高等教育改革视野下创新人才培养的全面理解加深,也进一步掌握了创新人才培养的方法和途径。

1、更新教学观念

任何行为均源自意识的先觉。培养创新人才必须更新原有的陈旧的教学观念,尤其对待高校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科学认识态度,仅强调其一,排斥其二皆不合理。专业教育是大学的教育深度,它标志着某学科领域内专业知识的量;通识教育是大学教育的广度,更注重学科、专业之间差异化。有人说通识教育有点素质教育的影子,也不无道理。在培训课上,华南师范大学李克东教授说:“中国很多大学生不懂得如何欣赏交响曲,不懂茶道,着实不应该。”成功的经验告诉大家,专业领域内创新人才的培养,往往借助于通识教育的灵感嫁接才能有所突破。

2、转换教学方法

一般认为,大学教育是学专业知识的开端,诚如浙江大学张剑平教授所言,本科生教育是自学书本阶段,硕士研究生教育是自读论文阶段,博士研究生教育是自找问题阶段。当然,这里对本、专科阶段的教育而言,初步形成学科专业知识体系,是人才培养的深度和幅度。在这个层次上,培养创新人才要求教师要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或“填鸭式”为“讨论式”、“研究式”、“问题式”方法,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的讲授重点为学习的方法、发现问题的角度、思考问题的原则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方法改变意味着教师主导角色的定位与学生主体角色的形成。

3、应用现代信息技术

现代信息技术已无处不在,在高等教育改革方面现代信息技术的使用不可或缺。一是要求大学教师体课堂上尽量使用多媒体课件,通过课件可以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最重要的是它能够扩展和增加大学生课堂教学的知识信息量,所以,有条件的应充分使用多媒体授课。二是利用信息技术教育延伸课堂知识教育。建设精品公开课,教会学生如何利用公开课,尤其是世界著名大学的公开课资源,这对我们新建应用型本科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意义深远,值得借鉴。

三、拓展了自主学习的平台

此次培训是对自学空间的拓展,可以根据兴趣自由选择不同培训课程,实现了构建教师终生学习新知识的平台。一次培训,终生受益。这既是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创新人才的理论培训,也是结合理论具体实践的开始。

第三篇:《高校教学改革与创新人才培养》研修心得

《高校教学改革与创新人才培养》研修心得黄河科技学院段凯

通过对《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认真学习,深感当下中国的高等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紧迫性和使命感,作为从事中国民办高等教育的一名教师,我有义务落实国务院的教育文件精神,投身于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之中,在实践中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方法。鉴于此我报名了高校教师在线网络培训课程《高校教学改革与创新人才培养》。现在我按照培训要求完成激活课程--必修内容—选修内容—参与活动等环节后,体会甚多,略谈几点。

一、认清了高校教学改革与培养创新人才的关系

1、社会发展需要创新型人才。我们知道,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持续高速发展,2010年底中国经济总量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已走在世界发展的前列,成为带动世界经济发展的引擎。回顾中国发展之路,有人归结于中国人的模仿能力超强,跟着美国走。经常在模仿,怎能会超越? 2006年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科学大会讲话中要求我们要建设创新型国家。总体目标是:到2020年,使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国家安全的能力显著增强,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研究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取得一批在世界具有重大影响的科学技术成果,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决策是事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战略决策

2、高等教育教学需要改革。中国的高等教育自1997年大规模扩招以来,已由精英阶段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大学毕业生稳居世界第一。由于我国高等教育非常规的飞速发展,高等教学的传统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及教育质量评价机制都与国家培养创新型人才、建设创新型国家要求都相去远甚。以至于拖累了高等教育培养创新高级专门人才的步伐,那么,中国高等教育必须进行改革,培养更多的创新性人才,积极地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智力支持。

二、加深了高等教育改革视野下对创新人才培养的全面理解

通过在线课程的培训,我对高等教育改革视野下创新人才培养的全面理解加深,也进一步掌握了创新人才培养的方法和途径。

1、更新教学观念

任何行为均源自意识的先觉。培养创新人才必须更新原有的陈旧的教学观念,尤其对待高校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科学认识态度,仅强调其一,排斥其二皆不合理。专业教育是大学的教育深度,它标志着某学科领域内专业知识的量;通识教育是大学教育的广度,更注重学科、专业之间差异化。有人说通识教育有点素质教育的影子,也不无道理。在培训课上,华南师范大学李克东教授说:“中国很多大学生不懂得如何欣赏交响曲,不懂茶道,着实不应该。”成功的经验告诉大家,专业领域内创新人才的培养,往往借助于通识教育的灵感嫁接才能有所突破。

2、转换教学方法

一般认为,大学教育是学专业知识的开端,诚如浙江大学张剑平教授所言,本科生教育是自学本本阶段,硕士研究生教育是自读论文阶段,博士研究生教育是自找问题阶段。当然,这里对本、专科阶段的教育而言,初步形成学科专业知识体系,是人才培养的深度和幅度。在这个层次上,培养创新人才要求教师要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或“填鸭式”为“讨论式”、“研究式”、“问题式”方法,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的讲授重点为学习的方法、发现问题的角度、思考问题的原则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方法改变意味着教师主导角色的定位与学生主体角色的形成。

3、应用现代信息技术

现代信息技术已无处不在,在高等教育改革方面现代信息技术的使用不可或缺。一是要求大学教师体课堂上尽量使用多媒体课件,通过课件可以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最重要的是它能够扩展和增加大学生课堂教学的知识信息量,所以,有条件的应充分使用多媒体授课。二是利用信息技术教育延伸课堂知识教育。建设精品公开课,教会学生如何利用公开课,尤其是世界著名大学的公开课资源,这对我们普通类三本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意义深远,值得借鉴。实践中例子也很多,如我校商贸学院法学专业教育自2009年以来一直与北京新起点教育集团合作,每周末进行卫星直播《法律大讲堂》,教室内网络同步接收,多媒体视频播放,充分享受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及清华大学等全国著名法学院的教育资源。实现良好的教

学效果,如2012年我校2009级法学专业大三学生一次性考试获取司法资格A证高达27人,通过率达到报考总人数的40.3%,相对于河南省当年A证不足10%的通过率而言,我校法学专业教学质量明显提升,在河南高校法学专业中属于上乘。

三、拓展了自主学习的平台

此次培训过后,作为参训者不只是写一篇800字以上的心得这么简单,更多的是参与人可以拓展自学的空间,可以根据兴趣自由选择不同培训课程,实现了构建教师终生学习新知识的平台。一次培训,终生受益。这既是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创新人才的理论培训,也是实践!

第四篇:以学科竞赛引领创新人才培养

以学科竞赛引领创新人才培养

摘要:大学生学科竞赛有着常规教学不可及的特殊的创新教育功能,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优化人才培养过程,提高教学质量,具有独特的和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对构建大学生学科竞赛长效工作机制,形成学科竞赛系列化、全程化和品牌化进行了探索,使高校的学科竞赛成为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一条有效途径。

关键词:学科竞赛;创新教育;机制

培养创新型人才是大学教育的重要任务,所谓创新型人才,就是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并能够取得创新成果的特殊人才,创新型人才主要有学术型知识创新人才和应用型技术创新人才。地方本科院校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重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学生实践能力,大学生学科竞赛是整合课内外实践教育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的有效载体,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团队合作精神、解决实际问题和实践动手能力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宁波工程学院以培养面向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创新型人才为目标,积极探索大学生学科竞赛运行模式,建立了科学、规范、长效的工作机制,全校各学院结合学科特色均设立了相应的竞赛项目,逐步形成了以学科竞赛为引领的人才培养特色,探索了一条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高校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近年来,学校组队参加全国和省里的各类大学生学科竞赛成绩有显著提高,尤其是在浙江省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中屡获佳绩,多次获得团体总成绩全省第一。

一、开展学科竞赛重在建立长效机制

以学科竞赛引领创新型人才培养难在长期坚持,难在广泛参与,难在经常开展,关键在于建立科学、规范和系统化的学科竞赛工作机制。通过建立政策支持、制度建设、经费投入、硬件配套等方面保障措施,保证学科竞赛深入持久开展,使之成为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举措。组织机制。完善的组织机构和健全的制度机制,是深入开展学科竞赛活动的重要保障。首先,要确立“一把手”工程,成立校院两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领导小组,分别由校长和院长担任领导小组组长,负责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组织、协调和规划,从组织上保证学生学科竞赛的持续开展。其次,大力培育学生科技社团,尤其鼓励学生跨学校、跨学院、跨学科,甚至与企事业单位联合组建社团,发挥社团在开展科技创新活动中独特的组织优势和管理功能,激发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动力。激励机制。建立创新学分制度是激励学科竞赛活动持续开展的内在动力,在制定专业培养方案时,明确规定“综合创新实践”为必修环节,并特设了4个创新学分。学生获取创新学分除参加各种科研工作、学术活动、发表论文及著作,发明专利产品等途径外,最主要是通过参加各级各类学科竞赛活动取得。同时,还设立了创新奖学金,用于表彰在学科竞赛活动和科技创新、学术论文、科研成果、发明创造等方面表现突出的学生个人及集体;教师指导学生学科竞赛和科技创新活动记入教学工作量,纳入绩效考核体系,取得突出成绩的给予表彰。建立基地。学科竞赛具有显著的实践性,稳定的实践基地是深入开展大学生学科竞赛的重要支撑条件。校内实验室通过科研型、科技活动型、自选实验项目型和综合素质与能力培养型等多种项目形式向学生开放,并覆盖到全校学生,为学生自选实验、自拟科技活动课题和参加科学研究等提供优良条件。依托相应学科建立学生创新基地,构筑创新与实践能力培养平台,几年来,已建立了数学建模、电子设计、结构设计等创新实验室,开展各类创新、创业、竞赛、服务和咨询等实践活动。充分利用社会资源,通过联合办学、共建等方式,在企业、科研机构建立学生创新教育实习、实验基地。经费投入。加强经费投入是学科竞赛能够得以开展的重要物质保证。设立学生课外科技文化活动专项经费,支持学生广泛开展科技创新活动,激发学生的科技创新热情,使他们能尽早地有机会参与科研实验的训练,了解和初步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积极利用社会力量参与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与社会各企业建立紧密型的合作伙伴关系,在双方互惠互利的基础上,吸纳社会各种资金,形成学生科技创新经费来源多元化的渠道,共同促进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实行立项制。校院两级分别设立了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基金,专项资助学生科研项目,运用“市场竞争”机制优化项目筛选,被确定为校级立项项目,每年给予几千至几万不等的专项经费支持。同时,按照“自主申请、导师推荐、择优资助、规范管理、严格验收”的要求进行项目管理。实行合作制,鼓励有潜力、有特长的学生参与教师的课题,承担一定的任务,老师指导和帮助学生选好研究课题,扩大学生参与面,让更多的学生在校期间能得到科研训练。联动机制。以校企联动、多学科联动、师生联动、校院联动为主要形式,强调学科竞赛强调群众性和参与度,强化学科特点和专业特色,形成系列化、届次化,扩大影响力,在更大范围内提高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选聘高水平的指导教师,选拔高质量的参赛队伍,培养和发现一批尖子人才,参加全国性和省级学科竞赛,力争出精品创品牌,多方位多层次的学科竞赛联动机制,为学生参加创新活动、展示个性和锻炼能力搭建了平台。

二、学科竞赛要取得成效必须抓住几个重点环节

突出重点环节,充分发挥社会、学校和学生的积极性,为学生成长尽可能创造一个鼓励创新的文化环境,实现学校学科竞赛活动系列化、全程化和品牌化。学生主体。学生既是参与竞赛的主体,又是竞赛的最大受益者。学校多渠道向学生宣传学科竞赛的意义,动员广大学生积极参加各类学科竞赛,鼓励组建专业科技社团吸纳更多学生参与,培养骨干分子发挥带头和示范作用,采取同学教同学、老队员带新队员的方式形成梯队,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普及性训练,极大地调动学生群体参与学科竞赛的积极性,以主人翁的态度积极主动地投身到学科竞赛活动中去。教授主导。教师是学科竞赛引导者。从选手培训到赛前指导,从丰富理论知识到训练逻辑思维,教师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广大教师积极担任学科竞赛的导师,把课程教学活动与学科竞赛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建立课内与课外的互动。许多教授以其丰富的经验将参赛选手带入新技术的应用和科研开发的殿堂,重视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的培养。企业参与。社会力量的参与和支持不仅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基础,也是开展竞赛的必要经济基础之一。学科竞赛逐渐为社会认可,许多企业以不同形式赞助学校的学科竞赛,如宁波市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在校设立了“宁波建设奖学金”,不仅资助学校的创新型人才培养,还优先录用竞赛中获奖的优秀毕业生到企业工作,并委以重任,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参加学科竞赛活动的积极性,有力地支持了学科竞赛活动。营造氛围。培养创新型人才,需要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环境。学校全面构建创新文化体系,形成适合学生创新的校园文化环境和学术氛围。(1)举办名家论坛、大学生科技文化节、学术沙龙、科技成果报告会。使学生有机会直接面对名师名家,了解学科前沿,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2)各学院结合学科特点培育富有特色的科技文化活动,构建“一院一品”的校园文化格局,营造激励创新、和谐共进的科技人文氛围。(3)课外学术科技活动与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有机结合,丰富校园文化的新内涵,培育创新文化。(4)营造一个民主、开放、进取的文化环境,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能力趋向,对学生的创新思想和创新行为给予充分的理解和支持,为学生个性自由发展创造充分的空间,使学生的主体性和个体性得以充分发挥。品牌引领。学校树立“以科技竞赛为契机,推动创新能力及教学质量提高”的理念,结合学科特色和专业特点,集中优势,重点办好结构设计、电子设计等学科竞赛,形成各具特色的创新型品牌校园科技文化活动,激发越来越多的大学生登上属于自己的舞台。发挥品牌的示范、带动和辐射作用。不断延展科技竞赛平台的宽度和深度,从而引导和催生学生对学习重要性的认同、对学习知识的兴趣,形成一种共同的价值取向和努力进取的良好氛围。

学科竞赛的示范性和导向效应,有效地推进了学科建设和专业教学,促进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倡导了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通过开展学科竞赛,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工程训练,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探索出一条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有效途径。

责任编辑 文和平

第五篇:论技能大赛对中职教学改革的促进作用

龙源期刊网 http://.cn

论技能大赛对中职教学改革的促进作用 作者:孙贻峰 张超

来源:《职业·中旬》2012年第08期

2008年6月,教育部正式提出了“普通教育有高考,职业教育有技能大赛”的口号,这是我国教育工作的一次重大制度设计与创新,大大促进了我国职业教育技能大赛的发展。一方面,职业技能大赛检测着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成果,展现出职业院校师生良好的精神风貌和娴熟的职业技能。另一方面,技能大赛也像杠杆一样“撬动”了职业教育各个方面的改革和创新,从而促进中等职业教育又好又快地发展。

一、技能大赛促进了教学观念的转变

中等职业学校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和普通教育观念的影响,一直存在着教师重理论教学、轻实践教学,学生重理论考试、轻实践技能,制约了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导致培养出的人才难以适应企业需求和社会需要。职业技能大赛提倡“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练、以赛促改、以赛促建”,重视教学改革和创新实践教育,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和创业意识的培养,不断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技能大赛为载体,从而促进教学观念的革新,实现了从理论教学为本位向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转变,逐步建立起以技能培养为核心的教学体系和以技能考试为重点的考评体系,真正使学生学到一技之长,提高学生培养质量。

二、技能大赛促进了课程内容的改革

在技能大赛的举行过程中,可以发现当前职业教育课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技能大赛选拔的是具有创新能力、系统设计能力和熟练职业技能的人才,是对本专业的综合理论和综合技能的考核。其项目设置不但能跟得上时代的变化和社会的发展,与现代生产实践相结合,更加联系实际,而且能够把专业集中、系统的展示,呈现典型的项目化、工程化的教学要求。这些能够直接影响中等职业学校在课程设置上的变革和创新,引导职业学校课程模式、课程内容的及时更新,使之更加市场化、更具创新性,更能接近现实社会生产的实际需要,进而促使职业学校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岗位需要和职业标准为依据,以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和服务终生发展为目标,对接职业标准、更新课程内容、调整课程结构、创新教学方式,逐步构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有利于和高等职业教育、继续教育相衔接的课程体系。

三、技能大赛促进了教学方法的变革

技能大赛的考核方式是按职业岗位评价方式对参赛选手的竞赛成绩进行评定,并按工作任务中的各知识与技能评价点制定评分细则。这就要求职业学校教师在组织教学时,要注意将基础理论教学与专业技能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突出实训教学环节,强化实践操作技能的训练,引领职业教育“以项目为载体、工作任务为引领、行动为导向”的教学改革理念,形成了“在做中学、在做中教、教学做合一”的共识。通过技能大赛,促使中等职业学校改变原有的教学方

龙源期刊网 http://.cn

式,进而提倡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学习主体的“做、学、教一体化”教学方法,即在教师的引导下,激发学生学习的热忱和兴趣,使学生主动地进行知识掌握并将知识转化为能力。教师的位置由传统的主角变为学生学习的辅导者,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适应社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方面具有很好的效果。

四、技能大赛促进了办学模式的改革

技能大赛是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平台。技能大赛用企业的标准引领竞赛标准,实现教学与职业岗位需求的对接。技能大赛的内容和标准充分反映了相关行业、企业中当前职业岗位的技能要求。技能大赛的各个环节吸收了相关行业、企业的专家、技师参与和指导。技能大赛的一些项目与企业联办,各企业以不同的形式参与到技能大赛中。大部分技能大赛都聘请了企业的相关技术专家作为评委,参与评判,使评比标准与企业生产接轨。技术专家发现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强化了职业学校实习指导的针对性。以上通过建立行业、企业、学校共同参与的机制,进一步密切了校企合作关系,促进办学模式的改革。

五、技能大赛促进了教师水平的提高

技能大赛的关键是教师。职业技能大赛项目的多数内容和要求具有涉及范围广、难度大、超出正常教学要求等特点。教师全面指导学生参赛,必须需要全面的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同时教师还要进一步熟悉职业岗位的技能要求和相关标准。因此,专业教师必须通过多种形式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业务素质。另外,通过教师亲自参赛,可以强化教师技能训练,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的实践操作能力和技能水平,获奖教师还可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从而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

总之,在中职学校开展技能大赛,其目的是促进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使中职学校师生技能竞赛成为中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推进器。

下载学科竞赛对高校教学改革及人才培养的促进作用word格式文档
下载学科竞赛对高校教学改革及人才培养的促进作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高校人才培养方案

    高校人才培养方案(一) 一、专业培养目标及基本要求 培养目标: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体育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

    高校国防教育对军事及人才培养的意义

    高校国防教育对军事及人才培养的意义 国防教育是按照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和领土完整,防御外来的颠覆和侵略,维护世界和平的目的要求,对公民的品德、智力和体质等施加相应影响的......

    高校体育教学改革

    论文摘要]随着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人们开始对传统的理论教学进行新的探索,提出了一些新思路和新要求,并进行一些有益的尝试。高校体育是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的衔接点,当前......

    高校实验教学改革浅析

    高校实验教学改革浅析 彭 刚邓 爽 (四川师范大学四川 成都 610066) 摘要:教学实验室作为高校进行实践教学活动的重要场所,在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方面有着......

    浅谈大数据技术对高校教学改革的启示

    摘要:信息社会大数据技术对人们的生活和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高等教育结合大数据技术适时改革是未来发展趋势。本文分析了大数据在国内外高校教学中的应用探索,以及大......

    人才培养方案与教育教学改革(合集)

    人才培养方案与教育教学改革 一、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优化的特点(一)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要突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特点应用型人才更强调实际动手能力以及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基于人才培养质量的课堂教学改革[★]

    基于人才培养质量的课堂教学改革 [摘 要] 地方性综合大学多属于教学研究型大学,培养目标基本定位在 “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以信息化引领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的创新,实现现......

    高校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

    高校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摘要:随着电子商务快速发展,企业人才需求与高校人才输出产生巨大差距,表露出高校当前的电子商务实人才培养模式的诸多问题,本文就电子商务人才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