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啤酒游戏之制造商小组总结
啤酒游戏之制造商总结
啤酒游戏是一个模拟啤酒生产、销售、消费供应链的运作的仿真,研究供应链中的库存管理和“牛鞭效应”。这种贴近现实环境的库存决策模拟实验可以充分锻炼学生的决策思维,更好地理解牛鞭效应以及怎样减缓牛鞭效应的一些具体措施。
制造商作为啤酒游戏的最上游,由于对市场信息的获取时效差,信息的滞后、扩大、漏洞、有限性等等,都对制造商的生产、库存、供应等决策造成了非常大的影响。但是我们如何使生产、库存达到最大效益,既满足顾客的需求又使我们的总成本最小,并使总效益最大。这是我们的宗旨。
在第一到四周,都是有计划的生产,产量保持在五箱,没有增加,没有减少,库存量基本保持不变。第五周,分销商需求大增,生产了二十箱,隔着几周分销商要的货不断增大,我们也急剧生产 第九到十一周,不断扩大生产,差不多达到我们的周最大生产负荷,同时我们的生产只够发货,这几周库存基本维持欠缺状态,不断生产,以至于后几周库存太多,导致积压太多库存
开始生产、库存基本正常,我们打算继续按照目前的模式运作生产。
但是,接连着几周,我们的又增大订单,需求的膨胀对我们产生了严重的影响,欠货太多以至于价钱翻倍我们接连抱怨,担心如果继续任其发展,经费比其他小组多。
这对我们的信心造成了非常大的动摇。同时,我们也担心,由于市场起伏不定,在某一个不确定的时刻,市场会以怎样的需求反应呢?到时候我们现行的库存又足够满足还是缺货呢?
在第八周,市场开始强劲反弹,基本上是我们最大周负荷的两倍,这有些让我们措手不及。面对连续几周的大订单,我们根据上周实际订单和上期预测订单,作出合理的预测,并计划生产。同时生产上基本达到满负荷生产。当然,我们是被分销商的订单告知增加订单时。目前库存已经是负数箱,生产价钱翻倍时吓得增大生产,导致后期库存太多,经费也大量增加
连续几周的强劲需求造成我们的库存紧缺,直到第九周我们作出的需求预测仍然高于我们的最大生产负荷,同时我们第一次产量不够,达到55箱的欠货量,我们认真讨论了是否扩大生产规模,当然这是又付出代价的,以及以后的需求,不过我们最终决定再观望观望。
在第十三周,我们的需求订单又猛然变为0,导致我们库存积压,整个模拟运作中,我觉得我们的决策总体上是比较混乱。市场环境变幻莫测的情况下,我们既想满足顾客的需求,又想尽量减少库存,但最后又导致库存积压,经费流失相比其他组的制造商情况,我觉得我们算经费支持较多。没有摸清市场需求
经过这一周对物流管理的实训,使我不仅学到了经验,开阔了视野,拓宽了思路,提升了理念,更重要的是,通过实践,使我深入地了解了物流实训的现状、方法、和步骤;充分认识到了物流实训对我们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让我对物流有了新的认识。因为在实践中反思,总会发现自己的不足,在实践中研究,再实践,不断循环,不断更新,不断提升和发展,从而达到追求完美的境界。在不断的实践和反思中,让我认识到了学习上的不足和专业知识的欠缺及局限性.但是在不断的操作当中,我也一步一步突破局限,结合实际扩展知识的层面性。高等职业教育承担着为社会开发劳动力资源、直接向社会输送实用型人才的重任,这就决定了它对实际操作有着特殊的要求。所以通过此次实训,我学到了宝贵的实践经验,强化了我的操作技能,让我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不断成长。在市场需求的“蝴蝶效应”中,最忌盲目慌张,最终造成决策的失误。所以要保持绝对的冷静和理性,分析整个链及市场环境,并作出合理的推测。根据预测模型,作出合理的预测,并计划生产,最终达到库存的稳定和最优。使成本最低。
第二篇:啤酒游戏制造商实训报告
啤酒游戏制造商实训报告
背景:本实验的目的是为了模拟一个啤酒生产、销售、消费供应链的运作,通过本模拟,了解供应链管理过程中的若干重要问题。假设我们的供应链由4个环节构成--生产制造商、批发商、零售商和客户,相邻环节之间存在物流(啤酒)和信息流(订单),上游环节根据下游相邻环节发来的订单安排生产或订货,且信息不共享。订单和啤酒在相邻两个环节之间分别需要经过1天,2天时间才能到达,即发出的订单最早也要3天后才可能到货。
假设:假定供应链上各商的期初库存为30箱啤酒,库存成本1元箱/天,缺货成本2元箱/天。总成本=库存总数*1+欠货总数*2,欠货需累加,必须补齐。
目标:尽量做到库存最小且不缺货,使成本达到最小化。 周期:活动共进行6周
制造商:负责工厂环节的订货、发货、步骤表确认 批发商:负责批发环节的订货、发货、步骤表确认
零售商:负责零售环节的订货、发货、步骤表确认(各周期向客户领取订单)
一、实验目的
通过模拟一个啤酒生产销售等供应链的运作,使学生掌握多级库存管理中的库存成本,库存控制等概念,了解供应链管理中的库存决策和订购决策的重要性,以及牛鞭效应的产生原因。
二、实验过程
本人角色是制造商,向供货商进货,向批发商收到订单,向批发商发出订单,一共进行六轮,计算成本。
实训数据结果统计如下:
表1制造商
三、实训心得:
1、市场需求是不确定的。在运用所学知识对供应量和订货批量进行预测、计算之后,要是每个阶段零售商都使用同样的数据进行订货,很大的可能因预测方法和判断方式的不同而造成损失,市场需求是不稳定的,因此科学的预测方法和准确的经验判断不可缺少。但在实际操作中需要时的根据市场的变化进行订货调整。
2、市场信息的共享。在游戏中,大多数人决策大都只局限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考虑,忽视同其他零售商互相协调的重要性,库存短缺和库存积压的商家应该互相资源整合,才能最低的降低库存成本和缺货造成的损失。
3、缩短提前期提前期的存在会加大牛鞭效应的影响,那么缩短这个期间就是解决问题的手段之一。周期缩短了,这段时间里所需的存货数量减少,订货的灵活性增加,同时减小了缺货的可能性。所以,可以通过外包、频繁送货等手段缩短订货周期。
4、随时保持冷静在需求出现波动时,必须突破思维定势,适当的调整订货和订货周期,不能理所当然的认为淡季过来既是旺季的想法,规避库存短缺或积压造成的经济损失
四、结束语
在游戏中,由于信息的不对称,扮演制造商的我所能接触到的信息只有下游的批发商提供的需求信息,并以此作为参照制定我们自己的生产量。
游戏开始,按照老师的要求我们都是按照固定的需求啤酒开始循环,所以前两期相对还是平稳的。
但是两期结束后,开始有最下游的零售商翻牌随机获取消费者的需求,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各厂商首先选择的便是确保自身成本最小,即因害怕缺货成本过高而牺牲库存成本。当市场需求发生变化的时候,尤其是在游戏中市场需求突然开始增加的时候,零售商会选择多订货以备库存,尽量避免出现缺货成本。批发商也不断出现缺货导致库存变大的现象,成本越来越大。
在游戏的开始阶段,由于库存不足,我们生产的数量还是比较巨大的,导致了相对较大的库存,但是通过和下游的批发商交流,我们制造商也逐渐减少了自己的库存,并控制在了稳定的水平,而且后期的生产量根据批发商的订单,我们也做了适当的调整,维持在了很好的水平。
下游批发商出现缺货的现象,我们也能通过及时的交流,扩大发货数量,及时弥补损失满足需求。整个游戏相对而言,前期需求不稳,信息不对称,从零售商开始依次向上游厂商都扩大了订货以储备库存。
交流也少很难把握。又由于订货要两周才能送达,信息不对称导致各个厂商缺乏准确的需求分析,因此订货水平非常不平稳。批发商及制造商无法接触到消费者,因此无法预测到下游客户的需求量。供应链上的信息流是从最终客户向原始供应商即生产商传递的,由于无法有效地实现信息的共享,使得信息扭曲而逐渐放大,导致了需求信息出现越来越大的波动。
第三篇:啤酒游戏总结
啤酒游戏总结
啤酒游戏就是模拟一个生产、销售和消费供应链的运作。该游戏主要有四个环节构成----生产厂商、批发商、零售商、顾客,通过对客观环境因素和季节变化的判断各个角色要做好一定的库存。
在本次实验中我充当的是批发商的角色,在实验的前5周表面上看来运作的还算不错,总利润平稳增长,但从周6开始,总利润的增长幅度开始减小,到了17周以后利润出现负增长。从利润的计算公式(利润=销售量×5-库存量×1-累计欠货量×2)来分析,主要是由于我们对零售商的欠货量不断增加造成我们的成本成倍增加,利润不断减少。但是通过我课后的总结会发现还有更深方面的原因:
一、过分响应下游需求
我作为批发商的过分响应了零售商的订货需求,自己的订货总是以零售商的订货为主要依据向制造商进行订货,而不是从自己利润最大化的角度来考虑订货。在前几周的订货中我是在零售商的订货量的基础上适量的调整,然后进行订货,因为其他批发商的订货量和我差不多,而且刚开始大家的订货量都比较保守,基本在制造商的生产能力范围内,因此制造商对我们的欠货量比较少。加上前期的库存,我们没有对零售商产生欠货,所以总利润稳定增长。到了中间几周制造商对我的欠货开始增加,我考虑到环境的因素就对零售商的欠货开始增加,这是因为我的订货还是以零售商的订货为依据,而同时其他的批发商则大幅度的提高订货量,所以我们在中期这段时间的订货量直接影响到制造商在6周以后制造商给我的发货量,造成我成本的增加。可以说我是提前替我们的零售商们分担了成本。
二、库存失衡
作为批发商,我们总是想让库存的成本最低,以至于没有库存,这次老师给零售商的开始库存是10箱,我下边有两个零售商,所以我的期初库存是20箱。老师扮演的顾客的角色,她给我们环境因素和季节变化的信息让我们自己来判断应该生产和销售多小箱,并且由于库存的成本小于欠货的成本,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可以适当加大安全库存以避免个别零售商的激进订货而导致我们缺货的出现。由于我没有仔细考虑这个问题,所以一定程度上成为了零售商的“替罪羊”。这
个现象在实验的最后2周表现的极为突出。
三、市场预测失误
在实验过程进行中,总是会考虑到啤酒的市场需求会下滑,零售商会减少订货量,导致向制造商订货过于保守,同时没有从整体的角度来分析市场需求,又由于市场信息的封闭,不能知道其他竞争者的订货情况。当我从制造商发给我的货量情况判断出其他批发商已经大幅度提高订货量时,我及时提高了订货量,由于发货的延迟性,难以扭转实验后期利润下滑的趋势。还有一点就是我对市场预测失误,因为我和零售商是一个整体的,所以我就在是五一的条件下没有给零售商足够的啤酒,所以零售商欠了顾客量增多,而我的库存也增多了,从而增多了成本,这是刚开始的利润不景气的原因之一。
四、客观原因
时间滞延、资讯不足。被动的等待一个制造商发货,而没有其他选择。
五、前景展望
虽然到第6周我们总利润下降,但根据我们调整后策略预测,如果实验继续进行的话我们的利润在接下来的几周将会出现较大幅度的增长,但我们组的零售商就会出现库存大幅度增加,利润下滑的情况,但前提是市场需求仍然保持不变。总之,在此次实验中我有做的好的地方也有很多不足之处,其中没有利用科学的库存管理和订货方法是我最大的不足。通过这次实验,我们认为在真实的市场中,供应链中的任何一个环节都应该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协作,实现信息共享,系统的角度看待每一个环节,尽量达到整体利润最大化,尽管解决“牛鞭效应”方法比较复杂,但通过采取科学的管理方法(库存、订货、规避短缺情况下的博弈行为等)和应用一些分析工具,还是可以减少“牛鞭效应”所带来的经济损失。
第四篇:啤酒游戏总结
关于啤酒游戏的个人总结
在本次的啤酒游戏中,我小组担任retail的角色。在本次游戏的执行全程中,我小组一直密切关注三方面的信息:市场采购订单的变化预测,优化控制本小组成本,我组采购订单变化对下游批发商判断的影响。
在连续4周4个订单,及8周的8个订单后,我小组根据有限的历史数据,预测市场可能会按照一般产品周期,在引入期、成长期之后,可能会存有一个成熟期,引发市场需求的大幅上涨。在此判断基础上,我组采用的是有步骤逐步的增加自己的库存水平以满足预期市场需求的大幅增加,同时预防以后的市场需求突然变化对下游批发商采购量及库存的影响。在第九周市场需求仍保持8个订单之后,我小组根据我组现有的库存水平,决定开始有计划的保持2周的库存水平,逐步降低我小组的采购订单水平。
最后的游戏结果:我组所在供应链的成本水平最低,但是在同角色成本水平比较中,我组的库存成本相对较高。
通过游戏的执行及结果的验证,我认为,我组零售商是市场反应的传递端,所以应做好市场的充分调查,确保传递的信息正确。同时,由于供应系统内存在供应迟滞和系统信息传递的放大效应。
因此,如果本供应链的成员之间能够在现实运营过程充分沟通,共享对终端市场的判断,确保供应效率的提高以快速应对市场变化,保证市场信息的正确传递,提高整个供应链的效率效果。
第五篇:啤酒游戏总结报告
廖贤靖 20083274 2008211
啤酒游戏总结报告
啤酒游戏,是1960 年代,MIT 的 Sloan 管理学院所发展出来的一种类似“大富翁”的策略游戏。大型作业通过这个游戏模拟了一个啤酒生产、销售、消费供应链的运作,使学生深入理解供应链管理中的库存决策和“牛鞭效应”,这种贴近现实环境的库存决策模拟实验可以充分锻炼学生的决策思维,更好地理解减缓“牛鞭效应”的一些具体措施。
一、实验目的
1、从时间滞延、资讯不足的产销环境对产销系统的影响,深刻认识信息沟通、人际沟通的必要性。
2、通过实验充分理解供应链管理的系统化思想。
3、扩大思考的范围,了解不同角色之间的互动关系,认识到自己若相成功,必须其他人能成功。
4、突破一定的习惯思维方式,以结构性或系统性的思考才能找到问题并有改善的可能。
二、实验角色
从产/配销的上游到下游体系
1.情人啤酒制造商 2.啤酒批发商 3.零售商
三、实验内容
我与另一同学作为一个小组扮演批发商的角色,是指向生产企业购进产品,然后转售给零售商、产业用户或各种非营利组织,不直接服务于个人消费者的商业机构,位于商品流通的中间环节。
在我们的供应链中批发商的上游企业是一个制造商,下游企业是两个零售商。三个个体之间透过订单或送货来沟通,即上游向上游下订单,上游则向下游供货。各个角色拥有独立自主权,可决定该向上游下多少订单、向下游销出多少货物。
四、实验结果
我们小组在最后核算利润的时候发现获得总利润不是很多,在游戏的六天中只有第一天和第五天获得了盈利,其余的几天都出现了利润赤字的情况,虽然最后结果仍是盈利了,但结果与我们的零售商相比却是不甚理想。
我们在游戏中,除第一天外就渐渐开始产生库存不足,各环节都出现缺货的现象,为弥补损失满足需求,各商家都扩大了订货。随着定单向供应链上游移动,订货的数量不断加大,在每一环节都尽力消除缺货成本的同时,库存成本却快速增加,最上层的制造商最大的库存量已经远远超过实际的市场需求数量。
上述情况的发生在传统供应链管理当中普遍存在,在实验中我们发现,啤酒市场的实际需求量变动并不大,但我们整个供应链中库存和延期交货的水平却波动很大。在供应链的上游,供货商为满足下一级的需求,不得不保持较高的库存水平,导致成本增加,使得链上所有商家蒙受了损失。这种随着往供应链上游前进,需求变动程度增大的现象被称为“牛鞭效应”。
五、实验结果产生原因分析与对策
形成这样结果的原因,从我们所填表格的数据直观来看,是由于我们对零售商的欠货量不断增加造成我们的成本成倍增加,利润不断减少。但是通过我们课后的讨论总结发现还有方面的原因:
1、过分响应下游需求
我们作为批发商总是过分响应零售商的订货需求,自己的订货总是以零售商的订货为主要依据向制造商进行订货,而不是从自己利润最大化的角度来考虑订货。在前几天的订货中我们是在零售商的订货量的基础上适量的调整,然后进行订货,因为其他批发商的订货量和我们差不多,而且刚开始大家的订货量都比较保守,基本在制造商的生产能力范围内,因此制造商对我们的欠货量比较少。加上前期的库存,我们没有对零售商产生欠货,所以总利润稳定增长。到了中期制造商对我们的欠货开始增加,我们对零售商的欠货开始快速增加,这是因为我们的订货还是以零售商的订货为依据,而同时其他的批发商则大幅度的提高订货量,所以我们在中期这段时间的订货量直接影响到制造商以后给我们的发货量,造成我们成本成倍增加。可以说我们是提前替我们的零售商们分担了成本。
2、库存失衡
作为批发商,我们总是想让库存的成本最低,以至于没有库存,更没有想到安全库存。这是我们在这次实验中最大的失误。其实根据后来我们和零售商的沟通,可以知道他们的需求在一定时期内是比较稳定的,我们应该可以计算出较为适当的安全库存水平。并且由于库存的成本远小于欠货的成本,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可以适当加大安全库存以避免个别零售商的激进订货而导致我们缺货的出现。由于我们没有仔细考虑这个问题,所以一定程度上成为了零售商的“替罪羊”。
3、市场预测失误
在实验过程进行中,总是会考虑到市场需求会下滑,零售商会减少订货量,导致向制造商订货过于保守,同时没有从整体的角度来分析市场需求,又由于市场信息的封闭,不能知道其他竞争者的订货情况。当我们从制造商发给我们的货量情况判断出其他批发商已经大幅度提高订货量时,我们及时提高了订货量,由于发货的延迟性,难以扭转实验后期利润下滑的趋势。
4、客观原因
时间滞延、资讯不足。被动的等待一个制造商发货,而没有其他选择。总之,在此次实验中我们有做的好的地方也有很多不足之处,其中没有利用科学的库存管理和订货方法是我们最大的不足。通过这次实验,我们认为在真实的市场中,供应链中的任何一个环节都应该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协作,实现信息共享,系统的角度看待每一个环节,尽量达到整体利润最大化,尽管解决“牛鞭效应”方法比较复杂,但通过采取科学的管理方法(库存、订货、规避短缺情况下的博弈行为等)和应用一些分析工具,还是可以减少“牛鞭效应”所带来的经济损失。
通过这次实验,使我对牛鞭效应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牛鞭效应,是指供应链上的一种需求变异放大现象,是信息流从最终客户端向原始供应商端传递时,无法有效地实现信息的共享,使得信息扭曲而逐级放大,导致了需求信息出现越来越大的波动的现象。可以将处于上游的供应方比作梢部,下游的用户比作根部,一旦根部抖动,传递到末梢端就会出现很大的波动。其不可能完全消除,只能尽可能的削弱其影响。此外作为一个合格的销售商,除了要有积极性和热情以外,还要掌握科学的分析方法,预测方法。这些都需要在以后加强学习。在这次实验中牛鞭效应导致了生产过剩或货品不足:
1、作为零售商的订货预测,所采用的数据仅限于下游客户的直接定单,对未来的掌握度并不准确。再加上订货量宁可多一点也不欠货的心理,因而常在订货预测上加上一个修正增量作为订货数量,这使其上游供应商看到的是一个不真实的需求量;
2、当市场上啤酒的需求增大时,使零售商会怀疑这些商品将短缺情况,这引发零售商扩大订货量。但当需求降温或短缺结束后,大的订货量又突然消失,造成了需求预测和判断的失误;
3、总的来说,需求的变动随提前期的增长而增大,且提前期越长,需求变动引起的订货量就越大,企业由于对交货的准确时间心中无数,往往希望对交货日期留有一定的余地,因而持有较长的提前期,因此逐级的提前期拉长。
对策
1、实现信息共享
不了解实际的最终产品市场需求是订货持续扩大的最主要原因。如果上游的供应商能够获得直接的市场销售数据,同时下游经销商能够共享供应商的库存水平、生产能力等信息,所发出的订单就会更加明智而准确,相应的库存和缺货成本自然减小了。但通过时实验发现,信息共享只能减少牛鞭效应的影响,而不能完全消除。因为每个人的决策都只局限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考虑。
2、缩短提前期
既然提前期的存在会加大牛鞭效应的影响,那么缩短这个期间就是解决问题的手段之一。周期缩短了,这段时间里所需的存货数量减少,订货的灵活性增加,同时减小了缺货的可能性。所以,可以通过外包、频繁送货等手段缩短订货周期。
3、提高需求预测的精确度
即使每个阶段的供应商使用同样的需求数据,仍然可能因预测方法和判断方式的不同而引发牛鞭效应,因此科学的预测方法和准确的经验判断也不可或缺。当然,这种方法对于信息共享的要求也是很高的。
4、保持冷静头脑
在需求出现波动时,链上每个环节都不能放松警惕,要避免风险,就必须突破思维定势。
5、建立合作伙伴关系
供应链上的企业必须互相信任,共享信息共享、共担风险、共同获利。改造库存管理方式,如联合管理库存(JMI)。在合作伙伴关系上,由于信息共享,制造商了解顾客的实际需求,这时,制造商并不依据零售商发出的订单生产,而会自己根据顾客的实际需求确定生产多少,每一期保存多少库存,向零售商供应多少商品,则可以避免“牛鞭效应”。特别是在产品供不就求的时候,销售商对供应商的供应情况缺乏了解,博弈的行为很容易产生,与销售商共享供应能力和库存状况的有关信息,能减轻销售商和客户的恐慌,能防止他们参加短期博弈。其次在供应不足的时候,供应商可根据销售商以前的销售来进行限额供应,而不是根据订购的数量,这样可防止销售商为获得更多的供应量而夸大订购量,从而降低产生“牛鞭效应”。
通过这个游戏,是我对供应链企业的运作有了更真切的体会,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企业经营策略的重要性,对于产生的问题,解决的方法,同学之间的沟通,个人学习操作能力的理解都有了更深一层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