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8年江西遴选策论文——个税改革具有惠民生的实践意义
2018年江西遴选策论文——个税改革具有惠民生的实践意义
【导语】2018各省遴选考试在陆续进行,由于遴选考试信息非常繁多,中公公务员遴选考试网会及时公布最新的遴选考试信息,便于考生查阅。
原标题:个税改革具有惠民生的实践意义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改革个人所得税的立法建议,并重点强调提高个税起征点的立法规划,这引起社会极大关注。笔者认为,个税改革将有助于推动实体经济发展,保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持续深入推进,拉动高质量消费,展示出惠民生的重大实践意义。
个税改革,首先应考虑起征点的调整和超额累进税率的优化。个税起征点的经济实质是个税税前费用扣除标准。个税起征点的提高幅度,应根据综合税制的内在要求、物价上涨、尽量向低收入人群倾斜等因素理性确定合理金额。超额累进税率的优化,需要通过实证分析累进幅度的合理性,即综合考虑如何实现相邻累进税率的平滑上升,这样既能保证低收入人群的利益,有效控制基尼系数,又能避免打击中高收入者的劳动积极性,引发新的收入再分配不公问题。
我国现行个人所得税以单一劳动者个人为纳税人,以不同收入来源为税基分类计征,分类扣除,并且不同类别的费用扣除不得相互结转,夫妻之间、家庭成员之间不同类别的费用扣除也不得相互结转,由此造成收入单一化的个人多缴税,收入多元化的人少缴税,不能有效体现税收的横向公平。因此,个税起征点的改革,不可避免的涉及申报主体自主选择和费用扣除方式动态调整两个方面。
一方面,纳税人(不区分婚姻状况)可以根据自身或家庭状况,自主选择个人申报或夫妻/家庭联合申报方式,一旦选定具体扣除方式,除发生法定的特殊情形外,较长时间(如3年)内不得改变。提高个税起征点,应该坚持全国统一标准,但选择夫妻/家庭联合申报方式的,可在基本费用扣除的基础上,综合根据需要赡养的老人数量确定的赡养系数、根据需要扶养的未成年子女数量情况确定的扶养系数和根据配偶健康状况确定的抚养系数,以及纳税归属地经济状况等各种合理因素,申请基本费用加计扣除。
另外,对于惠及所有个税纳税人的子女教育、本人再教育、大病医疗、首套保障性或改善性住房贷款利息、递延型养老保险费用等专项费用扣除,建议尽快通过个税立法加以明确。唯此,才能真正契合老龄化时代的到来和全面放开“二孩”政策的落实,彰显尊老爱幼和夫妻互敬互爱的中华传统美德。
另一方面,个税改革还应当考虑负所得税的构建和社会保障体系的重塑,实现负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和社会保障体系的有效衔接。负所得税是政府对于低收入者,按照其实际收入与维持一定社会生活水平需要的差额,运用税收形式,给予低收入者补助的一种方法。通过负所得税补充和逐步替代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使低收入人群充分享受到个税框架下的反向转移支付的制度红利,并不断产生劳动致富的动力。
通过个税法系列改革,切实降低个税税负之后,必须加强个税税收征管模式的现代化建设和纳税诚信体系建设。全面建立基于居民身份证号码的纳税人唯一识别码制度,结合“金税工程三期”的稳步推进,建立纳税人诚信档案。对相关违规行为进行严格管控,在创业、就业、招考、晋升等方面依法予以限制,对诚信纳税行为大力褒扬,逐步形成人人诚信纳税的良好气氛。
第二篇:2018江西遴选策论文:公安改革是司法体制改革新亮点
2018江西遴选策论文:公安改革是司法体制改革新亮点
原标题:公安改革是司法体制改革新亮点
公安改革在司法体制改革中异军突起,让我们看到了司法体制改革正在不断拓宽深度和广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体系正在日益完备
入夏以来,一些事件的舆论漩涡中时常会出现公安机关的身影。海航受训机师在海口某酒店意图强奸女导演未遂,本来公众的枪口应该指向海航,没想到,公安机关立案不及时却成了舆论的靶子。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随便一个邻里纠纷,街边冲突的小案子,只要公安一介入,公众的目光就会转向公安机关,任何一个不经意的小错都会让公安躺枪。
在这种情况下,公安机关该怎么办?是指责群众不明真相?还是批评网友动辄“黑公安”?虽然这种想法也不是完全没道理,但仅停留在这个层面的站位显然太低了。事实上,信息时代,公安民警任何一次执法、处警活动都可能处在媒体和舆论的聚光灯下,任何一点瑕疵都有可能被放大,成为人民群众对公安工作不满意的理由。指望我们的工作不被媒体聚焦恐怕不现实,那么就只能苦练内功,提高公安民警的执法水平和服务水平。
7月24日,中央政法委在改革开放的桥头堡——深圳,召开了党的十九大以来的第一次司法体制改革推进会。这次会议亮点频现,公安改革作为一大亮点格外值得关注。
以往一谈到司法体制改革,人们首先会想到法院和检察院的改革,即使有公安改革加入,也是为了配合两院的改革。比如以审判为中心的司法改革,要求公安机关提供的案件证据更加严格,经得起法庭的举证质证。也就是说,法院改革带动了公安改革。
然而这一次明显不同。从司法体制改革推进会的相关报道我们可以看到,公安改革在新时代的司法体制改革中占有很大的分量,而且是独立的存在,并没有依附于任何一项改革。更重要的是,这次公安改革是以问题为导向,从人民群众对公安机关的不满意出发,推动公安改革向全方位、深层次迈进。
首先是公安机关的管理机构职能改革,这项改革要解决的是机构和职能问题,实现职能配置、机构设置、力量调配的优化,进而理顺事权关系、结构关系。这项改革的目标是构建起符合新时代要求的现代警务管理体制。通过这项改革,我们会感受到更多、更优质的警力用于基层,执法一线民警的能力和素质得到提高,公安机关的警力配置更加合理,执法服务更加高效。
其次是公安政务改革,公安工作不仅是执法,而且还有服务。公安政务与人民群众打交道最多,也最容易引发人民群众的不满意。公安政务改革就是要全面落实公安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审批服务便民化的实施意见,着力打造“宽进、快办、严管、便民、公开”的审批服务模式,做到用行政权力的“减法”换取市场活力的“乘法”。同时,公安政务改革还要进一步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逐步建立新型户籍制度。
对出入境管理,通过改革将力争实现出入境证件“只跑一次”,对车辆管理,通过改革将努力实现全国通检的承诺。
第三是公安执法改革。这项改革的目标非常明确,就是提升公安实战化水平和执法规范化水平,建立现代化警务管理体系。不可否认,一直以来基层公安民警执法水平和实战能力都是一大短板,很多一线民警存在着“跑不动、追不上、说不过、控不住、打不赢”等问题。不久前,网上广泛流传的“教科书式执法”视频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教科书式执法”好就好在执法规范,既维护了法律的权威、警察的形象,又没有给别人留下诟病的口实。执法规范化就是要让每一个执法民警都能有这样水平和能力。
最后是公安改革的技术驱动。面对犯罪组织化、网络化、跨区域化等新特点,公安机关打击新型犯罪的能力也在不断提升。而能力提升,离不开公安大数据战略的实施与推动。公安改革始终与科技紧密结合,确保了我国的社会稳定和治安良好。目前,有关部门正在研究制定建设智慧公安的指导意见,力争在2020年,全面建成大数据智能应用新生态。相信融入了科技力量的公安改革,会创造出新的公安奇迹。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公安改革在司法体制改革中异军突起,让我们看到了司法体制改革正在不断拓宽深度和广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体系正在日益完备。
2018江西遴选策论文:落实工作重在操作
施政之要贵在落实,重在实干,既要想干、敢干、积极干,又要能干、会干、善于干,遇到事情不逃避,碰到难题敢面对,营造一个敢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良好氛围
今年的全国两会,观全局、议大事、谋大计,拉开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大幕。宏伟蓝图已经绘就,关键是如何落实。总书记强调,“干部干部,干是当头的”。施政之要贵在落实,重在实干。当前有些工作难以取得进展、获得实效的原因,既存在着不落实,也存在着落实不了的现象。落实不了往往是因为没把“操作性”挺在前面。一方面,我们要大兴“为敢于担当者而担当”之风,建立完善容错机制,解决想干、敢干、积极干的问题;另一方面,我们强调落实工作要注重操作性,解决能干、会干、善于干的问题。落实工作重在操作,是“实干精神”的题中应有之义。否则,再好的计划和规划,都是水中月、镜中花,再好的愿景都只会停留在图纸上、文件中,而不会真正利于发展、惠及人民。
重在操作要靠“实”。现在有些干部,汇报工作表面文章做得漂亮,说起来一套一套的,出口成章、头头是道,甚至是今天一个打算,明天一个想法,花哨的概念一大堆。现在是网络社会,各种纷乱的概念网上都有,粘贴下载一下,拿出来的语言貌似挺先进的。从网上东拼西凑一些新词汇、新提法,听着挺唬人,实际上是一些中看不中用的“花把式”,并不是实实在在的“真本事”。这种重“形式”而不重“操作”的工作汇报、工作计划,严重背离
就是“语言的腐败”,对现实工作十分有害。
“三严三实”的要求,说得好听一点儿是“正确的废话”“华丽的套话”,说得严重一点儿重在操作要靠“专”。同样的食材和灶具,为什么大厨做出来的饭菜更好吃?因为“专业程度”不同,本事就体现在“操作”上。我们想问题、看问题,首先要有“专业眼光”,要凭专业说话,按规矩办事,不跟风,不蛮干,更不能想当然。有些干部,老百姓戏称为“三拍干部”,就是拍脑袋决策、拍胸脯蛮干、拍屁股走人,这样的干部做事不敬业,也不专业,结果一辈子都在混日子而成就不了事业。再一个就是要有“专业素养”。别人能干的我们不能干,叫无能;别人能干的我们也能干,叫尽职;别人不能干的我们能干,叫本事。有些干部,别人能干,自己干不了,还整天怨天尤人,牢骚满腹,其实就是无能的表现。
重在操作要靠“真”。就是要真抓实干、雷厉风行,说了算、定了干,不能“光打雷不下雨”“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来”,谈到重点项目就“有望开工”,谈到难点问题就“有望解决”,致使一些重点工作、重点项目长期停留在规划中、停留在报告中,在老百姓看来,“有望”就成了“失望”、“承诺”就成了“忽悠”。重在操作,其本质和核心就是要“真落实”,要有“今天再晚也是早,明天再早也是晚”的思想,做到“时辰可拖,日期不可改”。我们要在操作上实现真落实,还要敢于担当,同时要为敢于担当者而担当、为勇于负责者而负责,遇到事情不逃避,碰到难题敢面对,营造一个敢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良好氛围。
总之,我们在落实工作时,应该多想一想怎么操作。对于提出的思路、打算,首先要思考有没有操作性,该怎样操作。把能否操作、如何操作的问题解决好了,工作落实推进就会事半功倍。
——山东省委常委、济南市委书记王文涛日前在市委常委扩大会议上传达贯彻全国两会精神时说
第三篇:聚焦个税改革 论文
聚焦个税改革
摘要:个人所得税是调节居民个人收入,积极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税种。深化其改革是事关国计民生的大事件,是税制改革的大突破。作为现行税制中的主要税种,个税的改革需要引起社会各级阶层、各个群体的广泛关注,作为大学生社会实践调研活动的主题亦是有其重要的理论与社会实际影响意义。“十二五”期间,个税改革成为一个关键词。
关键词:个税改革 公平收入分配 综合 民生 正文:
个人所得税是调整征税机关与自然人之间在个人所得税的征纳与管理过程中所发生的社会关系与法律规范的总称。在我国,个人所得税自征收之日起就致力于调节个人收入差距,实现社会公平。我国现行的个税制度是一种分类个人所得税制,并实行九级超额累进税率。但随着经济社会日新月异的快速发展,社会贫富差距的逐渐加深,个人收入特别是个人所得税的征缴愈来愈引起人们的关注;加之我国现行的个税制度收入来源单一,工薪阶层缴纳较多而高收入群体缴纳较少,不利于社会公平与和谐;对纳税人“一刀切”,不考虑其家庭负担与支出、缺乏动态管理与实际经济生活状况的比照,多有不合理之处。“十二五”期间,个税改革的呼声渐高,被提上日程。提及个税改革就不得不说征税起征点与税率级次。从以往的个税改革至今,起征点调整了三次,每一次的调整提高都说明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同时,起征点的提高也愈表明了征税对象的倾斜,高收入者多征税低收入者少征税,合理收入分配,效果明显,对于占社会多数的中产阶级尤为有益。此次的个税起征点也是国家广征社会意见与建议设定的,可以说是民意的胜利,皆大欢喜。税率级次的缩减,与世界平均水平的靠齐也是个税改革的重点。级次的减少亦是与起征点一致的,起征点的提高必然伴随着它的减少,更是我国个税制度走向更加合理化的重要举措。
个税改革的基本方向是趋于综合与分类结合的综合所得税。在现实条件下,结合税收征管环境的逐步完善促进个人所得税制向综合所得税制转变是一种必然选择。虽然个人所得税提供的收入并不是很多,但却需要提供大量时间与金钱,更需要税务部门充分考虑其中的成本效益比,实行综合所得税制才能使个人所得税的收入再分配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期,政府与市场界限并不分明、垄断行业改革较为滞后、国有资源补偿制度滞后等直接导致初次分配在很多方面的严重不合理是为收入分配格局不合理的根本原因,个人所得税在总收入的比重较低,但它对于收入再分配的调节也是有着较大的作用的,应予以较高重视并把握好其基本方向。推行综合所得税制要着重做好征管工作。个人所得税的征管工作涉及全国,各地税收的硬件配套设施和人员素质有较大的差异,税收征管水平也有较大差异。在公平课税的要求下,更多的考虑落后地区的实际情况就尤为重要,改革就务必做好综合统筹,特别是对于个人收入信息的准确把握。
个人所得税的征收在根本上是对社会发展的推动,是对更广大人民的福祉。在其意义上就应当考虑由社会上占有财富的多数群体承担纳税源,而我国目前的现状却是依靠工资薪金的中间阶层成为个人所得税的主要征收来源,一些企业老板、明星等高收入人群反而只占纳税总额的一部分,这大大违反了个人所得税的征收意义。征收范围的不合理,引起了税负不公平的现象。正因为此,个税改革更是势在必行。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公民收入的结构趋向多元化,个人收入隐蔽性强、透明度差,加之支付中多以现金为主,税源监控难度增大,是税收征管中范围最广、隐蔽最深、难度最大、征收成本最高的一个税种,对于征税范围、纳税对象、免征额、实地情况就要给予更多的关注。
对于个人所得税征收的监管同样不失为一个重要问题。在实行源泉扣缴为主的征管办法下,许多纳税人不主动据实申报,税务机关不能准确核实应纳税所得,特别对个体私营业主个人所得税的征收基本上采用定额定率的办法。这在客观上要求税务机关要有健全的管理机制及现代化的征管手段。然而,地税部门征管的税种多、范围广、人员有限,对个人所得税投入的征管力量不足,必然造成在个税的征收管理过程中,征收机关的执法和稽查力度不到位,惩治偷税不严。因此,对个人所得税的征管工作粗放和不到位的情况仍然存在,对偷逃个人所得税的行为查处不力、打击不够,导致个人所得税征管漏洞较多,极易造成税款的流失。完善个人所得税的申报制度、强化纳税人的缴税意识、加大征收的力度与相关法规的建设是可预见的有效手段。
个税改革还需要关注一些细节问题,如免征额调整的具体数额、税率下调多少和范围、个人收入信息的搜集与查找、纳税人的自行申报制度、具体法规的落实、纳税款项的监督与核实等等,有关部门也要做好学理与实际情况的结合工作,这些事项都是与个税改革息息相关的,需要将它们合理纳入个税改革的大的体系中来。
“两会”期间关于个人所得税法的修改、出台,是个税改革的标志性事件与政策成就。特别是现行的个人所得税法是集全国人民的意愿与智慧而成,体现着公平、和谐、民生的原则,不失为成功的范例。
个税改革始终是关乎民众切身利益的国家政事。总起讲来,实行分类与综合征收相结合的模式、设计合理的税率和费用扣除标准、完善个人所得税申报制度、加强征管稽核减少税收漏洞等都是有用的经验与手段。聚焦个税改革,就是聚焦我们百姓自己的生活,社会实践、身体力行,从个税改革的主题出发,探访国家政事民生百态与社会现实可谓收获甚多。
结束语:此次的实践调研活动再次增加了我的社会经历与经验,更加明了了国家的相关政事与政策方向,开拓了视野并增加了见识,颇感成效。
谢辞:感谢团队成员的合作与支持帮助,以及在走访过程中热心热情的民众。
参考文献:1 个税改革 百度百科 个人所得税改革 新浪财经 聚焦个税改革 专题频道 东方财富网 4 个税改革呼声再起 财经 凤凰网 5 乌审旗城乡规划建设局个人所得税征收
具体办法
第四篇:2018江西遴选策论文:精准扶贫关键在于“旗手”
2018江西遴选策论文:精准扶贫关键在于“旗手”
“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是共产党人许下的庄严承诺,更是衡量“中国梦”的标杆标尺。要实现“两个一百年”,首先要确保完成“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在扶贫攻坚,扶贫攻坚的出路在于精准扶贫。所以,抓好精准扶贫不仅事关人们大众生活改善提升,更关系着发展千秋大计。
正如总书记讲的:精准扶贫,不能“手榴弹炸跳蚤”。那么,如何才能确保精准扶贫“精准”到位呢?关键在于选好“旗手”。中国的改革开放,邓小平同志是总设计师,那么万里、习仲勋等老一辈革命家就是“旗手”。今天,我们以举国之力推进的精准扶贫工作同样需要“旗手”。那么,谁才是“旗手”?“旗手”要做什么? 各级领导干部要从规划上抓推进。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实施精准扶贫是我国扶贫战略的重大调整,由传统的项目覆盖向精确定位转变。然而,精准扶贫却又不是只讲究对一个点位的关注,它更注重统筹规划实施。所以,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地方行政首长要从区域全局的角度谋篇布局,做好精准扶贫的区域性规划,做到先“化零为整”而后“化整为零”,如此交替实施,方能有的放矢。故而,领导干部是第一“旗手”,他们把精准扶贫的大旗举起来,朝着既定的方向前进。
机关干部职工要从推进上抓落实。规划的核心意义在于执行,否则就成了“规划规划墙上挂挂”;而执行的关键又是政策方针的落实者——机关干部职工。当前全国各地正在大量选派机关干部到贫困村担任“第一书记”,就是通过这种形式让机关优秀干部到基层去具体落实精准扶贫工作的整体规划。机关干部是一个“火种”,他们就像“星星之火”洒向农村大地,带着重担、带着责任、带着激情,与贫困群众一起奋战在脱贫的战壕。他们是“旗手”,是冲锋时举旗的战士。
基层村级干部要从落实上抓结果。“村官不是官,但当好不简单”。精准扶贫的各类政策、措施,都必须经过村干部的传达、落实,才能在农村基层落地生花。而精准扶贫工作,自中央到省、市、县地方,层层谋划、层层推进,但根本的根本还是要在农村解决好绝对贫困问题。“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村干部就是那下面的一根针,只有抓住“牛鼻子”,才能服务好全局。村干部都是群众具有威望的本地人,他们本身就是一面旗帜,所以精准扶贫少不了这些“土旗手”。
众志勉力前,奋勇齐争先!精准扶贫工作需要“旗手”来引导、来推动,“旗手”是“星星之火”,也是“中流砥柱”,只要充分发挥各层各级“旗手”的力量与作用,就一定可以以“燎原之势”推动精准扶贫工作,进而实现民之康、国之强的目标。
第五篇:2018年江西遴选策论文——用和谐促发展
2018年江西遴选策论文——用和谐促发展
【导语】2018各省遴选考试在陆续进行,由于遴选考试信息非常繁多,中公公务员遴选考试网会及时公布最新的遴选考试信息,便于考生查阅。
“五味杂陈之为和,五音相映之为谐”和谐是不同之间的协调共生,和谐是美好的体现。和谐是修身之要,和谐是齐家之本,和谐是治国之纲。同样和谐强调的就是处理好人与自身,人与人、人与整个世界的关系。因此,构建和谐社会,需要用和谐文化来修身来处世来顺应自然。
和谐促进人内心的平和,是协调发展的第一步。内心平和、物我两忘是中国文人长久以来追究的内心境界,然而却不得不承认当代人在处理与自我关系之时却背离了这样的原则,当代或是繁忙庸碌无所作为,或是性情乖张轻易发怒。之所以会造成这样的悲剧,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在于工作压力巨大,每天深陷在沉重的工作之中,让人难以释放压力;另一方面在于社会矛盾多样化,在生活中每个人之间都可能存在着矛盾,甚至随时可能激化,难以找到知心的朋友。但根本原因在于当代人生活中逐渐遗忘了曾经最终重要“和谐”,缺乏和谐理念必然看待自我看待世界变得不再平和。因此当代社会要重拾和谐理念推进人们的内心平和,这样才能进一步促进整个社会的协调发展。
和谐促进人与自然正确相处,是绿色发展之基。关于绿色发展,总书记曾用生动的语言加以阐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强调的就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然而目前中国的发展道路却是以牺牲自然生态为代价的。从肆虐雾霾到到水土流失,从土壤污染到乱排污水。种种现实说明中国当前的发展是不可持续的,人与自然关系并不协调。而中国自古以来强调的“和谐”理念正包含着人与自然、人与世界、人与宇宙的和谐。“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正是这种和谐理念的表述。因此唯有在发展中重树和谐的理念才能真正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天人合一,进而促进绿色发展。
和谐改善社区人际关系,是共享发展的发力点。良好的社区人际关系,其重要性毋庸置疑,如果邻里关系不和谐那么必然会导致问题积累社会矛盾多发。中国历史上不乏和谐邻里的例子。例如“六尺巷”就是这样的典型。当宰相的家人与邻居争地之时,千里传信希望宰相能够利用职权“帮助”一下家人。而宰相回复却留下了千古佳句“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
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传递了邻里和谐之道。最终两家人各退三尺形成了邻里和谐的象征“六尺巷”。一封家书传递的是和谐之道,六尺巷正为当代社会建设指明了方向。因此需用和谐理念改善社区人际关系。
践行和谐文化,是促进人自身协调发展根基;学习和谐文化,是与人和谐的初始一步;追求和谐文化,更是促进生态和谐的必由之举。可以说和谐文化正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支撑。可以说践行核心就是在促进协调发展,就是在推动共享发展,就是在实现绿色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