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仲裁程序中的一百种不恰当行为
仲裁程序中的一百种不恰当行为
仲裁不仅要求裁决公正、严谨,而且应程序公平、完美。仲裁程序的公平、完美与实体的公正、严谨是很难分开的。受多种主客观因素的制约,仲裁在程序上要做到完美更难。在此,我们试取历年来观察到的仲裁员及秘书在审理程序中的一百种不恰当行为予以罗列,敬请以此为鉴。
一、仲裁员
(一)组庭
1、以案件标的大小及难易程度,选择性接受案件;
2、拒绝办理小标的案件;
3、拒绝接受复杂案件;
4、拒绝担任首席或独任仲裁员;
5、没有时间办理案件也接受指定;
(二)庭审
6、开庭迟到;
7、与当事人交换名片或主动索要、派发名片;
8、不适当泄漏自己的工作单位及职务;
9、不熟悉庭审程序;
10、对仲裁规则不熟悉,无法回答当事人有关程序上的问题;
11、当事人无正当理由提出延期开庭未获同意,而仲裁员提出自己的事由要求延期;
12、仲裁开庭时间与仲裁员作为代理人的诉讼案件开庭时间冲突时,优先考虑自身利益,要求仲裁庭秘书变更仲裁开庭时间;
13、随意要求变更开庭时间;
14、庭审中不注意庭审艺术,武断阻止一方当事人发言,使当事人对仲裁庭的公正性产生质疑;
15、庭审过程中有倾向性语言,先入为主;
16、当事人发言时仲裁员之间进行闲谈,不认真听取当事人的意见;
17、开庭前不合议、无庭审提纲,不阅卷,不熟悉案情、证据,开庭时无法提出针对性的提问,无法查清案情,审理效率低,效果差;
18、庭审查明事实不清,庭后多次要求当事人补充相关证据;
19、开庭效率低,缺乏质量,导致不必要的二次开庭; 20、边裁不阅卷,不了解案情,当陪衬;
21、开庭时,将自己等同于选定自己一方的代理人,质问对方当事人,丧失公正性;
22、仲裁庭举证责任分配不当,本应由一方当事人举证的证据要求另一方当事人举证;
23、庭审驾驭能力不强,当事人重复发表辩论意见或发表与案件无关的言论或过激言行,没有及时制止或制止不力;
24、未进行庭审质证程序直接进入辩论阶段;
25、省略询问是否申请仲裁员回避等必要程序或对当事人提出的管辖权异议不进行答复;
26、忽略最后陈述程序直接闭庭;
27、不询问当事人是否有调解意愿;
28、在调解过程中表露裁决倾向,强迫当事人调解;
29、给当事人调解期限过长,或者缺乏调解技巧,以拖代调,导致案件延期;
30、庭审笔录不签字就离开;
31、开庭前或开庭后与一方当事人亲密交谈,导致另一方当事人不安或感到压力;
32、给当事人庭后补交证据的期限不明确;
33、仲裁员直接接受当事人庭后补交的材料再转交秘书,并要求秘书签收;
34、男性仲裁员穿T恤、短裤、凉鞋开庭,女性仲裁员着装不够庄重,佩戴过于夸张的饰品;
35、开庭早退;
36、开庭时随地吐痰、抽烟、睡觉甚至打呼噜;
37、开庭时拨打、接听电话;
38、开庭时随意离开仲裁庭;
39、开庭时拍桌子、骂人,与当事人争吵; 40、庭后与当事人一起吃饭:
(三)合议
41、合议迟到;
42、无故缺席合议:
43、临时要求变更合议时间;
44、合议早退:
45、合议中将自己等同于选定自己一方的代理人,发表的意见明显丧失公正性;
46、合议后马上将合议内容透露给当事人;
47、首席仲裁员首先发言,不听取其他仲裁员意见,一言堂;
48、拖延合议时间;
49、无事实和理由过分坚持自己的观点,又不同意其他仲裁员意见;
(四)调查、鉴定
50、应当鉴定的不进行鉴定,不应当鉴定的进行鉴定;
51、鉴定结果未经质证直接作为裁决依据;
52、对鉴定申请不做回应;
53、决定进行鉴定但不在当事人的鉴定申请书上签字,仅口头要求秘书发鉴定通知;
54、决定调查又迟迟不确定调查时间;
55、决定鉴定又不明确鉴定机构或鉴定范围;
56、调查、鉴定需要仲裁员到场的无故不到场;
(五)结案
57、长期出差导致案件延期;
58、长期出差又不通知秘书,影响案件审理;
59、无正当理由随意延期结案;
60、仅在延期审批表中签名,不注明延期原因;
61、将裁决书交由他人代写或要求仲裁庭秘书代写裁决书; 62、临近审限才提交裁决书;
63、同意审理处提出的修改意见,但不自行修改而是要求秘书代为修改,又没有明确的修改意见及内容;
64、在裁决书送签后即将裁决内容透露给当事人; 65、裁决书不签字又不附书面意见;
66、长期出差导致仲裁文书签字不及时或裁决书签字后不及时返回给秘书;
67、弄丢需签字的裁决书;
(六)作为仲裁代理人身份时的仲裁员
68、利用仲裁员身份对不符合仲裁立案条件的案件坚持要求立案;
69、利用仲裁员身份对仲裁庭秘书提出不合理要求,开庭时要求秘书代为复印相关证据材料,或者打听相关案件审理情况;
70、不适当利用仲裁程序拖延时间; 71、不尊重仲裁庭成员;
72、代理当事人撤销案件或申请不予执行,片面夸大不利于仲裁庭和仲裁委的事实,引导当事人打“程序官司”;
(七)其他
73、应当回避的不主动申请回避,也不披露相关情况; 74、开过一次庭后,以案情复杂为由要求回避;
75、私下会见或接触当事人; 76、接受当事人的赠与;
77、不尊重本庭其他仲裁员,发表对其他仲裁员不利的言论,导致当事人对仲裁庭或仲裁员的公正性产生质疑;
78、不尊重秘书工作;
79、接受没有能力办理的案件,开庭后无法制作裁决书,导致案件超期;
80、不适当地要求仲裁庭秘书履行本应由仲裁庭履行的义务; 81、利用仲裁员身份影响其他案件的正常审理; 82、发表对仲裁委不利或不客观的言论; 83、外地仲裁员对接待提出过分要求。
二、秘书
84、向仲裁员送达案卷材料时未告知仲裁庭立案时间、组庭时间、开庭时间、开庭地点及仲裁费收缴情况等;
85、未告知首席或独任仲裁员双方当事人及代理人的相关信息; 86、未告知首席或独任仲裁员仲裁庭的组成情况; 87、未将管辖权异议决定书一并提交给仲裁庭; 88、提交仲裁庭的材料未进行整理、分类;
89、对不熟悉庭审程序的仲裁员未提供必要的资料或予以适当提示;
90、开庭迟到;
91、开庭时着装不够端庄、合体;
92、请其他秘书代为开庭时未提前告知仲裁庭;
93、随意进出其他正在开庭的仲裁庭,影响其他案件的审理; 94、开庭时随意发言;
95、开庭时未将手机调至无声状态或关闭手机;
96、庭审笔录未完整、准确记录各方发言及仲裁庭对当事人的要求;
97、合议笔录未将各仲裁员的观点记录完整,造成遗漏; 98、未能将当事人的相关法律意见书的电子文本及时转交仲裁庭;
99、未能及时给新聘的仲裁员提供裁决书写作范本;
100、在跟仲裁员安排开庭、合议时间,及对裁决书需要修改的地方进行沟通时不够尊重仲裁员。
第二篇:国际仲裁程序
国际仲裁程序
1.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贸易法委员会示范法),仲裁法是否以贸易法委员会示范法为基础?
巴基斯坦有两项主要的仲裁法律文书:适用于地方仲裁的1940年《仲裁法》和适用于外国仲裁的2011年《承认及执行(仲裁协议和外国仲裁裁决)法。这两者都不是以《贸易法委员会示范法》为基础的。
1940年《仲裁法》(1940年《仲裁法》)适用于所有地方仲裁,规定了三种仲裁方式:不经法院干预;经法院干预;经法院干预,但当事双方之间尚有诉讼,双方同意通过仲裁解决其争议的情况下,将诉讼保持在未决状态,其命运(诉讼)应根据仲裁员作出的决定来决定。
为执行巴基斯坦批准的《承认及执行外国仲裁裁决公约》或《纽约公约》,颁布了2011年《承认及执行(仲裁协议和外国仲裁裁决)法》(2011年法。
2.仲裁协议
强制执行的仲裁协议有哪些正式要求?
关于当地仲裁,有效的仲裁协议必须是书面协议,反映当事人将争议提交仲裁的意图,无论是否有指定的仲裁员。
关于外国仲裁协议,2011年法律提及《纽约公约》中的定义。《公约》第二条将仲裁协议定义为一项书面协议,根据该协议,当事各方承诺将它们之间就可通过仲裁解决的标的所确定的法律关系而产生或可能产生的所有分歧提交仲裁。第二条第(3)款进一步规定,“书面协议”一词必须包括合同或仲裁协议中的仲裁条款,由当事人签署或载于换文或电报中。
3.选择仲裁员
如果仲裁协议和任何相关规则对这一事项保持沉默,将任命多少仲裁员,以及如何任命仲裁员? 是否限制对指定仲裁员提出异议的权利?
通常,当事人有权就自己选择的仲裁员或仲裁员以及指定仲裁员或仲裁员的方式达成协议。但是,如果仲裁协议没有提及拟指定的仲裁员人数,则应假定提及拟由双方同意指定的独任仲裁员。
任何一方均可向另一方发出指定仲裁员的通知。如果在通知送达后15天内未获任命同意任命,当事方可在听取双方意见后向法院提出任命仲裁员的申请。然后,如果任何一方提出要求,法院拥有作出这种任命的专属管辖权。
如果仲裁员的任命与仲裁协议相抵触,而且当事各方在没有异议的情况下参与上述程序,则表面上根据放弃原则不允许对仲裁员管辖权提出异议。然而,最高法院认为,当指定仲裁员违反法律规定时,该原则不适用。
4.仲裁员选项
选择仲裁员或仲裁员时有哪些选择?
在巴基斯坦法律中没有对各方当事人选择仲裁员施加任何限制。当事各方可自由商定自己选择的仲裁员。最高法院认为,当事人甚至可以同意从自己的官员中指定一个当局或个人,这并不会使仲裁协议非法或违反公共政策。
5.仲裁程序
国内法是否载有要遵循的程序的实质性要求?
1940年《仲裁法》没有规定在仲裁程序中应遵循的任何具体程序。当事人可以相对自由地商定任何程序或选择调整某一仲裁机构的程序。
1940年《仲裁法》规定的唯一程序是向法院提起诉讼(仲裁、指定仲裁员、获得临时救济、执行裁决等)。在这种情况下,1940年《仲裁法》第41条明确规定,1908年《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将适用。
6.法庭干预
在仲裁期间,法院可以基于什么理由进行干预?
法院有广泛的权力干预地方仲裁。当事人未按要求同意指定仲裁员的,仲裁员不同意或者无行为能力,或者仲裁员未指定仲裁员的,法院有权指定仲裁员或者仲裁员。如果仲裁员或仲裁人本身在进行仲裁或不当行为时没有采取合理行动,法院也有权撤销仲裁员或仲裁人。法院在其认为合适的情况下,也有权酌情撤销仲裁员的权力。裁决后,法院在某些情况下有权修改或撤销裁决或取代仲裁。
7.临时救济
仲裁员是否有权给予临时救济?
除非仲裁协议另有限制,仲裁员有权给予临时救济。然而,在实践中,由于执行容易,当事人倾向于向法院寻求临时救济。
8.奖
奖项必须在何时以何种形式交付?
裁决必须按照仲裁协议规定的时限作出。如果法律没有规定时限,则仲裁的一个隐含条件是,仲裁员必须在输入参考资料后四个月内作出裁决,在仲裁协议任何一方以书面通知采取行动之后,或在法院可能允许的延长时间内采取行动。除非仲裁协议另有规定,裁决不需要以任何特定形式作出,除非裁决须由仲裁员或仲裁员签署。
9.上诉
根据什么理由可以向法院上诉裁决?
该裁决可由法院全部或部分撤销,理由是:
· 存在涉及仲裁员或裁判员或诉讼程序的不当行为;
· 裁决是在法院命令取代仲裁或宣布仲裁无效后作出的;或
· 裁决被不当采购或以其他方式无效
法院在这方面的命令可进一步上诉。
10.执行
执行外国和国内裁决有哪些程序?
就外国裁决而言,2011年《承认和执行(仲裁协议和外国仲裁裁决)法》规定,寻求执行的人必须向有关高等法院提出承认和执行申请。只有根据《纽约公约》第五条规定的理由,才能拒绝这项申请。2011年的法律没有规定任何适用程序。在巴基斯坦,这些执行程序很少发生。因此,法院审议这一程序的机会有限。非正式采用的做法是向高等法院提出申请,要求承认裁决,并要求法院就裁决发布法令。该法令可作为法院的任何其他法令执行。
对于国内裁决,仲裁庭必须在作出裁决时通知当事各方。如果当事人提出请求或法院指示,仲裁庭必须将裁决提交法院。裁决提交法院后,如果在规定时间内未提出撤销裁决的申请或申请被提出并被拒绝,法院就裁决宣布判决,然后通过法令。
11.费用
成功的一方能否收回成本?
除非仲裁协议另有规定,仲裁员有权决定仲裁费用,包括律师费,这是每一国内仲裁协议的默示条款。
第三篇:劳动仲裁程序
劳动纠纷仲裁程序[1],是指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处理劳动纠纷案件的法定步骤和方式。根据《劳动法》、《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件》、《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办案规则》的有关规定,劳动争议仲裁应按以下程序进行。
(1)当事人申请
当事人申请是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处理劳动争议案件的先决条件和必经程序。仲裁委员会处理劳动争议案件必须有当事人的申请,否则,仲裁委员会无权仲裁该案件。
根据《劳动法》的有规定,提出仲裁要求的一方事人,应当自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起60日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请。当事人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正当理由超过规定的申请仲裁时效的,仲裁委员会当受理。
当事人向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必须提交书面申请,申请书应当写明:申诉人姓名、职业、住址、工作单位,企业的名称、地址,法定代表人的姓名、职务;被申诉人的情况;申诉请求和事实根据;委托代理人的资格及代理权限;申斥日期等。
(2)审查受理
仲裁委员会办事机构接到仲裁申请书后,应对以下事项进行审查:申诉人是否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申请仲裁的争议是否属于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劳动争议是否属于仲裁委员会的受理范围;该劳动争议是否属于本仲裁委员分管辖;申诉书及有关材料是否齐备符合要求;申诉时间是否符合申请仲裁的时效规定等。对申诉材料不齐备或有关情况不明确的仲裁申请书,应告知申诉人予补充。对符合受理条件的,仲裁委员会办事机构应填写《立案审批表》,仲裁委员会或其办事机构负责人应在7日内审批并作出决定。决定立案的,应当自作出决定之日内通知申诉人,将申诉书副本送达被申诉人,并告知其在15日内提交答辩书和证据。决定不立案的,应当自作出决定之日起7日内制作不予立案通知书,送达申诉人。
(3)仲裁前的准备
① 组成仲裁庭。仲裁委员会对决定受理的劳动争议案件,应在自立案之日起7日内按《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组织规则》的规定组成仲裁庭。对事实清除,案情简单,适用法律、法规明确的案件,可由仲裁委员会指定1名仲裁员独任进行。
②对应当回避的仲裁委员会的成员、被指定的仲裁员、仲裁庭的书记员、鉴定人、勘验人和翻译人员等,作出回避决定。
③调查取证。仲裁庭人员应认真阅当事人的申诉和答辩材料,调查、收集证据,查明争议事实。对于需要勘验或鉴定的问题,应提交法定部门进行,没有法定部门的,由仲裁员会委托有关部门进行。各地仲裁委员会之间可以互相委托调查,受委托方应当在委托方要求的期限内完成调查。因故不能完成的,应当在要求期限内函告委托方仲裁委员会。
④拟定仲裁方案。仲裁庭成员应当根据调查的事实,拟定对劳动纠纷的处理方案。
(4)仲裁审理
①通知当事人。仲裁庭审理劳动争议案件,应于开庭4日前,将列有仲裁庭组成人员、开庭时间、地点的书面通知送达汉事人。当事人接到通知后,无正当拒不到庭的,或在开庭期间未经仲裁庭许可自行退庭的,对申诉人按撤诉处理,对被祈人作缺席裁决。
②先行调解。仲裁庭审理劳动争议案件应先行调解,调解不成的,要及时仲裁。经调解达成协议的,制作仲裁调解书,调解书由双方当事人签字、仲裁员署名,加盖仲裁委员会印章并送达当事人。调解未达成协议,或调解书送达前当事人反悔的,以及当事人拒绝受调解书的,仲裁庭应及时仲裁。
③开庭裁决。仲裁庭开庭裁决劳动争议案件按照以下程序进行:由书记员查明双方当事人、代理人及有关人员是否到庭,宣布仲裁庭纪律;首席仲裁员宣布开庭,宣布仲裁员书记申请回避并宣布案由;听取申诉人及被诉人的答辩;仲裁员以询问方式,对需要进一步了解的问题进行当庭调查,并证询双方当事人的最后意见;根据当事人的意见,当庭再行调解;不宜进行调解或调解达不成协议的案件,及时休庭合议并作出裁决;仲裁庭复庭,宣布仲裁裁决;对仲裁庭作结论或需提交仲裁委员会决定的疑难案件,仲裁庭可以宣布延期裁决。
④制作仲裁裁决书。仲裁庭作出仲裁裁决后,应当制作仲裁裁决书。仲裁裁决书由仲裁员署名,加盖仲裁委员会印章,送达双方当事人。仲裁庭当庭裁决的,应当在自裁决作出之晶起7日内发送裁决书;定期另行裁决的,当庭发给裁决书。⑤仲裁期限。仲裁庭处理劳动争议案件,应自组成仲裁庭之日起60日内结案;案情复杂,需要延期的,报仲裁委员会批准后方可延长,但最长不得超过30日。对于请示待批、工伤鉴定当事人因故不能参加仲裁活动、以及其他妨碍仲裁办案进行的客观情况,应视为仲裁时效中止,并需报仲裁委员会审查同意。仲裁时效中止不计入仲裁办案时效内。[2]
第四篇:劳动仲裁程序
劳动仲裁程序
申诉人申诉—立案—调解—开庭审理—裁决
1.申诉
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因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或者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或者对方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从中断时起,仲裁时效期间重新计算。因不可抗力或者有其他正当理由,当事人不能在一年申请仲裁的,仲裁时效中止。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仲裁时效期间继续计算。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一年时效期间的限制;但是,劳动关系终止的,应当自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申请人申请仲裁应当提交书面仲裁申请,并按照被申请人人数提交副本。仲裁申请书应当载明下列事项:
(1)劳动者的姓名、性别、年龄、职业、工作单位和住所,用人单位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
(2)仲裁请求和所根据的事实、理由;
(3)证据和证据来源、证人姓名和住所。
书写仲裁申请确有困难的,可以口头申请,由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记入笔录,并告知对方当事人。
2.立案
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收到仲裁申请之日起五日内,认为符合受理条件的,应当受理,并通知申请人;认为不符合受理条件的,应当书面通知申请人不予受理,并说明理由。对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不予受理或者逾期未作出决定的,申请人可以就该劳动争议事项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受理仲裁申请后,应当在五日内将仲裁申请书副本送达被申请人。被申请人收到仲裁申请书副本后,应当在十日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交答辩书。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收到答辩书后,应当在五日内将答辩书副本送达申请人。被申请人未提交答辩书的,不影响仲裁程序的进行。
3.调解
当事人申请劳动争议调解可以书面申请,也可以口头申请。口头申请的,调解组织应当当场记录申请人基本情况、申请调解的争议事项、理由和时间。
调解劳动争议,应当充分听取双方当事人对事实和理由的陈述,耐心疏导,帮助其达成协议。经调解达成协议的,应当制作调解协议书。
调解协议书由双方当事人签名或者盖章,经调解员签名并加盖调解组织印章后生效,对双方当事人具有约束力,当事人应当履行。
自劳动争议调解组织收到调解申请之日起十五日内未达成调解协议的,当事人可以依法申请仲裁。
达成调解协议后,一方当事人在协议约定期限内不履行调解协议的,另一方当事人可以依法申请仲裁。
4.开庭审理
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裁决劳动争议案件实行仲裁庭制。仲裁庭由三名仲裁员组成,设首席仲
裁员。简单劳动争议案件可以由一名仲裁员独任仲裁。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应当在受理仲裁申请之日起五日内将仲裁庭的组成情况书面通知当事人。
仲裁庭应当在开庭五日前,将开庭日期、地点书面通知双方当事人。当事人有正当理由的,可以在开庭三日前请求延期开庭。是否延期,由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决定。
申请人收到书面通知,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或者未经仲裁庭同意中途退庭的,可以视为撤回仲裁申请。
被申请人收到书面通知,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或者未经仲裁庭同意中途退庭的,可以缺席裁决。
仲裁庭对专门性问题认为需要鉴定的,可以交由当事人约定的鉴定机构鉴定;当事人没有约定或者无法达成约定的,由仲裁庭指定的鉴定机构鉴定。根据当事人的请求或者仲裁庭的要求,鉴定机构应当派鉴定人参加开庭。当事人经仲裁庭许可,可以向鉴定人提问。
当事人在仲裁过程中有权进行质证和辩论。质证和辩论终结时,首席仲裁员或者独任仲裁员应当征询当事人的最后意见。
当事人提供的证据经查证属实的,仲裁庭应当将其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
劳动者无法提供由用人单位掌握管理的与仲裁请求有关的证据,仲裁庭可以要求用人单位在指定期限内提供。用人单位在指定期限内不提供的,应当承担不利后果。
仲裁庭应当将开庭情况记入笔录。当事人和其他仲裁参加人认为对自己陈述的记录有遗漏或者差错的,有权申请补正。如果不予补正,应当记录该申请。笔录由仲裁员、记录人员、当事人和其他仲裁参加人签名或者盖章。
5.裁决
仲裁庭裁决劳动争议案件,应当自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受理仲裁申请之日起四十五日内结束。案情复杂需要延期的,经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主任批准,可以延期并书面通知当事人,但是延长期限不得超过十五日。逾期未作出仲裁裁决的,当事人可以就该劳动争议事项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仲裁庭裁决劳动争议案件时,其中一部分事实已经清楚,可以就该部分先行裁决。裁决应当按照多数仲裁员的意见做出,少数仲裁员的不同意见应当记入笔录。仲裁庭不能形成多数意见时,裁决应当按照首席仲裁员的意见做出裁决。
裁决书应当载明仲裁请求、争议事实、裁决理由、裁决结果和裁决日期。裁决书由仲裁员签名,加盖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印章。对裁决持不同意见的仲裁员,可以签名,也可以不签名。劳动者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期满不起诉的,裁决书发生法律效力。
第五篇:仲裁程序整理2012.11.12
仲裁程序:
一、提出仲裁申请
这是仲裁程序开始的首要手续。各国法律对申请书的规定不一致。在我国,〖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仲裁规定〗规定:当事人一方申请仲裁时,应向该委员会提交包括下列内容的签名申请书:
a、申诉人和被诉人的名称、地址。
b、申诉人所依据的仲裁协议。
c、申诉人的要求及所据的事实和证据。
申诉人向仲裁委员提交仲裁申请书时,应附具本人要求所依据的事实的证明文件,指定一名仲裁员,预缴一定数额的仲裁费。如果委托代理人办理仲裁事项或参与仲裁的,应提交书面委托书。
二、组织仲裁庭
根据我国仲裁规则定,申诉人和被申诉人各自在仲裁委员会仲裁员名册中指一名仲裁员,并由仲裁委员会主席指定一名仲裁员为首仲裁员,共同组成仲裁庭审理案件;双方当事人亦可在仲裁委员名册共同旨定或委托仲裁委员会主席指定一名仲裁员为独任仲裁员,成立仲裁庭,单独审理案件。
三、审理案件
仲裁庭审理案件的形式有两种:
一、是不开庭审理,这种审理一般是经当事人申请,或由仲裁庭征得双方当事人同意,只依据书面文件进行审理并做出裁决;
二、是开庭审理,这种审理按照仲裁规则的规定,采取不公开审理,如果双立事人要求公开进行审理时,由仲裁庭做出决定。
四、作出裁决
裁决是仲裁程序的最后一个环节。裁决作出后,审理案件的程序即告终结,因而这种裁决被称为最终裁决。根据我国仲裁规则,最终裁决外,仲裁庭认为有必要或接受当事人之提议,在仲裁过程中,可就案件的任何问题作出中间裁决或者部分裁决。中间裁决是指对审理清楚的争议所做的暂时性裁决,以利对案件的进一步审理;部分裁决是指仲裁庭对整个争议中的一些问题已经审理清楚,而先行作出的部分终局性裁决。这种裁决是构成最终裁决的组部分。仲裁裁决必须于案件审理终结之日起45天内以书面形式做出,仲裁裁决除由于调解达成和解而作出的裁决书外,应说明裁决所依据的理由,并写明裁决是终局的和作出裁决书的日期地点,以及仲裁决员的署名等。
当事人对于仲裁裁决书,应依照其中所规定的时间自动履行,裁决书未规定期限的,应立即履行。一方当事人不履行的,另一方当事可以根据中国法律的规定,向中国法院申请执行,或根据有关国际公约、或中国缔结或参加的其它国际条约的规定办理。无效仲裁裁决情况
按照各国际仲裁规则的一般规定,仲裁裁决如系以下情况,当事人可在法定期限内,请求仲裁地的管辖法院撤销仲裁裁决,并宣布其为无效。
一、在无仲裁协议的情况下作出的、或以无效(呈过期)的仲裁协议为据作出的裁决;
二、仲裁员的行为不当或越权所作出的裁决;
三、以伪造证据为依据所作出的裁决;
四、或裁决的事项是属于仲裁地法律规定不得提交仲裁处理的裁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