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1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录用考试《申 论》试卷(二)市(地)以下综合管理类和行政执法类--
2011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录用考试《申 论》试卷
(二)市(地)以下综合管理类和行政执法类
一、注意事项
1.本次考试包括给定资料和作答要求两部分。总时间为150分钟,建议阅读资料为40分钟,作答时间为110分钟,总分100分。
2.请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填写自己的姓名、报考部门,填涂准考证号。
考生应在答题卡指定的位置作答,未在指定位置作答的,不得分。3.监考人员宣布考试结束时,考生应该立即停止作答,将试卷、答题卡和草稿纸都留在桌上,待监考人员允许离开后,方可离开。
二、给定资料
1.在城里公立小学开学的9月1日,张老师的打工子弟学校也开学了,在垃圾场边的平房里,18名学生走进了简陋的教室。同是小学教师出身的李某夫妇创办的“行知打工子弟学校”,则在一片荒芜的菜地里迎来了求学的孩子们。最早的一批打工子弟学校就这样在有志之士的努力下艰难地生存了下来。即使是这样的学校也数量有限,仍有众多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不知道哪里有学上。
在某民办大学做管理工作的孙某为了让从农村接出来的孩子有学上,在郊区找了五六家公立小学。但是,校方要收取1万元到10万元不等的借读费和赞助费,这些高昂的费用让孙某感到发懵。因为公办学校门槛高,在城乡结合部,条件简陋、收费较低的民办农民工子弟学校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然而,这样的学校绝大部分都戴着“非法”的帽子──没有办学许可证,很难逃脱被关停的命运。已有3年“办学经验”的秦老师说:“要拿办学许可证,必须有房屋产权证。可由于经费紧张,学校只能租用别人的场地及房屋。别说我们拿不出房屋产权证,就连房东也拿不出,因为房东也是租村里的地。”一度拥有1500多名学生规模的私立金星小学就是因为校舍所在地被拆迁,从此销声匿迹了。“没有政府的支持,我们也不敢在硬件设备上加大投资。”办学人代某说:“艰难办学,最希望的是能有合法的地位,学生可以放心读书,老师也可以安心工作。”实际上这类学校的教师队伍很不稳定,往往春节一过,教师走掉一半是常事。许多年轻教师都把私立学校当作跳板,一旦找到合适的工作,立马就跳槽走人。
开学已经好几天了,因为交不起300多元的学费,12岁的陈某迟迟没有报到。和陈某一样,由于家庭生活困难,不少农民工子女不得不放弃求学。树人学校也是一所农民工子弟学校,开学已经一周,还有100来名学生没来报到。校长既失落又无奈,“反正每到开学,总得少那么百八十人。有的回老家了,有的转学了。至于有没有人辍学,那就没办法统计了。” 春节过后,8岁的乡村女孩儿张某在B市郊区的一所公办小学里迎来了新学期,但更多“漂泊”在市郊的农民工子女难有这样的待遇。“我也想去公办学校上学,至少那里有好的食堂,但学费实在太高。”一想起夏天早上带的饭菜到中午就有点变味发馊,一位小学四年级学生心里就有点发酸。
“B市的公办学校,用的都是B市地方实验教材。将来考大学,因为没有户口,孩子还得回去考,怎么办?”从山西来B市打工的张某愁苦地问。考虑到这个因素,许多家长不得不把孩子送到使用全国统编教材的民办农民工子弟学校。
“我妈妈很少给我零花钱,我也没有什么新文具,总觉得在班里抬不起头。”这是一个“有幸”到公办学校就读的农民工的孩子所遇到的尴尬。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有不少乡下来的孩子,在大部分是城市孩子的公办学校里,都有孤独、自卑的感觉。对此,中国社会科学院一研究员表示,要警惕农民工子女心理“边缘化”倾向。他说,农民工子女本身就在经济条件等方面处于弱势地位,好不容易能与城里孩子坐在同一个教室里接受质量较高的教育,却又要承受来自各方面的不理解。生活上的困难没有让他们退缩,可这种心灵的创伤却难以抚平。
2010年8月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指出:“坚持以输入地政府管理为主、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确保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研究制定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的办法。”
“同在蓝天下,共同成长进步”,这是温家宝总理在考察北京玉泉路打工子弟小学时,在学校黑板上写下的题词。广大人民群众都希望并相信在实施《纲要》的过程中,这美好的愿景会变成现实。
2.新华社、中国青年报记者联合进行了一项问卷调查。这一调查历时7天,在北京、上海、广东、浙江、江苏、山东等地,向农民工发放调查问卷131份,其中有效问卷125份。73名受访者表示,最大的愿望是自己的孩子能“和城里孩子享有同样的待遇”,43名受访者最希望能“降低收费标准”,17人希望能“有供农民工子女就读的专门学校”。调查同时显示,78位受访农民工表示,通过“朋友介绍”为孩子在城里联系学校;16人表示“从媒体报刊获悉”有关学校的信息,5人表示“向城市教育部门咨询”,2人表示由“家乡教育部门推荐”,1人表示“学校主动上门”。
调查表明,有46名农民工子女,曾经因为父母务工地点的变化而被迫转学。其中转学1次的有10人,转学2次的有12人,转学3次或3次以上的有24人。在回答子女在城里求学遇到的最大困难时,54位受访者表示是“费用太高”,占受访总数的43.2%;46人表示是“没有城市户籍”,占受访者的36.8%。选择“住处附近没有学校”、“受城里人的歧视”、“毕业后拿不到毕业证”的受访者比例依次为16.8%、6.4%和4.8%。“我本来准备把小孩送到公立学校,但因为不是本地户口,我找的一所学校每学期竟然要8000元的赞助费,另外还要交这费交那费,最终还是没有去。”在N市打工的罗某告诉记者。
调查同时显示,有20名农民工表示孩子在上学时曾“遭受到拒绝”,7人表示“做了很多努力学校才接受”;有19位受访者表示孩子在学校“有过不公平待遇,但不严重”,3人表示孩子在学校“有过不公平待遇,情况比较严重”。调查还显示,77.6%的受访农民工表示,孩子“学习成绩一般”或“成绩不好”。88名受访者表示,“从来没有”或“不一定”有时间辅导孩子学习,占受访总数的70.4%。“小孩只要听话,知道尊老爱幼就行了。我整天忙,没时间想太多,学校的质量也就不管了。”今年33岁的王某来自南方某县,以帮酒店洗台布为生,谈起孩子的教育,他无奈地说。
3.近年来,在发展边境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的过程中,地处西南边境的L县坚持“调整一些不合理校点布局,逐步推进寄宿制办学”的工作思路,特别是结合国家在L县实施的“西部地区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对本县的学校布局进行了调整。通过该工程的实施,L县各乡镇学校布局更加合理,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办学效益得到了明显提高。L县在将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作为中心工作来抓的同时,注意发动社会各界的共同关心和支持,努力把寄宿制学校办成群众满意,家长放心,学生“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的学校。
撤并教学点,意味着自己的子女要去更远的地方读书,来回的交通又不方便,难免会让家长心存疑虑。L县充分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等宣传媒体,开辟“创建”专栏,还利用挂横额、张贴标语、出板报等形式大力宣传创建寄宿制学校的重要意义,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都来关心、支持创建工作。县教育局、乡镇政府干部牵头,带领教师和村干部分头走访学生家长,认真听取群众意见,并做好摸底工作。通过宣传发动,提高广大群众的思想认识,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创建工作的良好氛围。
L县把创建寄宿制学校作为改变农村教育现状的重点工作来抓,有效利用各方面条件,努力提高办学效益和质量,积极为农村教育的发展创造条件。一是充分利用“义教工程”、边境建设大会战教育建设项目、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等项目的资金投入,完善了学校的各项设施。几年来,共投入资金4379万元,建设了教学用房56幢,学生宿舍楼89幢,学生食堂79幢,学生厕所73间。二是推进教育资源配置方式的改革,统筹规划学校布局。针对农村校点多、规模小、难以实现有限资源优化配置的情况,L县从各地的实际出发,按照人口自然分布、统筹规划学校布点的原则,把办学的规模效益作为工作的立足点和重要目标。
L县的学校布局调整工作坚持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先易后难、逐步实施、规模办学,提高了效益,盘活了教育资源。在着力于调整中小学布局、撤并教学点工作进程中,根据当前政府财力和群众承受能力,重点建设一些试点学校,形成了富有特色的实践模式。其一,联村办寄宿制学校。随着人口出生率越来越低,学校生源减少,村村办学校的现象将成为历史,联村办学势在必行。如响水镇棉江、四清、高峰、红阳等村由于靠近设施完善、教学质量好的鸣凤中心小学,L县便利用“义教工程”43万元资金,在鸣凤中心小学建起了学生宿舍楼、教学综合楼和学生饭堂,扩大学校规模,将其建成寄宿制学校。其二,创办民族寄宿制学校。L县武德、金龙、水口等3个乡镇同属边境乡镇,部分村屯由于地处边远山区,交通不便,许多适龄儿童不能按时入学读书。为了解决他们的入学难问题,L县在武德乡中心小学创建了寄宿制学校,招收武德、金龙、水口等3个乡镇部分村小学四、五年级的学生,国家给予一定的生活补助,学生统一到校寄宿就读,实行封闭式管理。目前,该校有在校生752人,寄宿生532人,近十年来共培养了1000多名少数民族学生。其三,创建边境形象学校。L县抓住边境大会战教育项目建设工程实施的机会,积极筹措经费,重点建设一批国门学校,进一步改善了办学条件。现在水口镇罗回中心小学、彬桥中心小学在校生均在500人以上,寄宿生达150多人;水口中学、彬桥中学的寄宿生均超过400人。4.越是上学难,有些农民却越把希望寄托在下一代上学受教育上。如F村各家相互攀比“不惜血本供孩子读书”,以至于出现了忍饥挨饿、倾家荡产供孩子读书的“英雄”。教育的成本越来越高,有社会学家计算过,一个大学生4年学费大约相当于一个农村居民20年的纯收入。不用说西部贫困地区,连基本脱贫的东部地区的农民孩子的“大学梦”也越来越远了。实际上,新世纪以来,农村孩子在大学生源中的比例与上世纪80年代相比,几乎下降了一半,这就意味着“通过高考,让农村孩子向上流动”的渠道正在“缩窄”。贫困家庭用于教育的支出占其收入的比例仍相当大,也就是说,农民倾其全力支持了教育的发展,而现在一旦出现了大学生就业危机,贫困农民家庭所受的损失将是巨大的。
在当下中国农村出现了必须引起社会高度关注的现象:H省的一个调查表明,个别地区的农村贫困生的失学率高达30.4%,辍学的学生基本上都是20世纪90年代出生的那一代,他们的父母有的过去还能读到高中毕业,而他们之中有数量可观的人初中还没有读完,由此导致的劳动者文化素质的下降,对未来中国发展的影响,确实令人担忧。有社会学家指出:“在一些地方已经出现了明显的因教致贫、因教返贫现象。G省的抽样调查结果显示,由于教育因素返贫的农户,占返贫总数的50%。”农民寄希望于教育使他们的子女另寻出路的想法靠不住了,于是“辍学”之风抬头,用一名著名作家的话来说就是,“用辍学来保护人心,保护土地,阻止下一代向充满着蔑视、冷漠以及焦灼不宁的惨淡日子滑落”。但也如这一作家所说,这样的选择既显得“荒唐”,又有些无奈。而且也还有许多农民几乎是孤注一掷地仍然将孩子的教育放在生活中的第一位,这样的“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努力确实给人以悲壮感。一位下乡支教的大学生说,这是“困境中的不绝希望”。如果不对农民寄以希望的教育(包括农村教育及城市教育)进行新的反思与改造,如果不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资源的不合理分配与农民子弟就业难的问题,恐怕很难实现他们可以看到并可以享受的教育,即广大农民寄以希望的教育。
5.柳延希望小学是李某当村主任的时候筹资修建的,可惜只用了七八年就撤了,留下了空荡荡的校园。上世纪90年代,和中国大多数农村一样,李某所在的枣园镇延店则村,也经历了轰轰烈烈的建校潮。然而时隔几年,新的农村教育布局调整又让很多农村小学陷入“沉睡”状态。这其中,也殃及部分希望小学。
柳延希望小学的几间教室已被村委会用做办公室。当年的筹建者、已不再担任村干部的李某,如今也搬到了学校住。他的任务是看守校产,清除杂草。
如今,村里还有50多个孩子在邻村的裴庄希望小学上学。由于路有点远,又不能住校,大人们只好每天骑车接送孩子。“现在除了房子,什么都没了。”在校门外的一堆砖头瓦砾里,李某找到了唯一能见证这所学校历史的一块石碑,那上面盖满了泥土,看不清碑文。他让孙子端一盆水过来浇在石碑上,然后用手慢慢地抹去碑身上的泥土,这才露出了清晰的字样:延店则村希望小学占地1260平方米,共建教室10间„„
和李某不同,同样是校园看护人的向老师不甘心学校就这么闲着,他在已经撤掉的学校里办起了幼儿园。撤校前,向老师是校长。学校原来只有12口窑洞。2004年3月,经联系,香港某纺织有限公司董事长赵先生捐赠20万元,为学校修建了一栋两层教学楼。然而,当教学楼建好投入使用时,四至六年级的学生却并到了乡中心小学,学生一下子少了一大半。“这一并,低年级家长的心就动摇了,学生哪里多就往哪里送。”向老师说,“2007年后半年,就没有学生了,学校也就撤了。”于是,几个村民又找到向老师,鼓动他在学校里办一所幼儿园。他雇了一名老师、一名司机,还买了一辆面包车用来接送孩子,办起了幼儿园。可一年多后,向老师又开始发愁了,“娃娃少,成本太高了。”原来,每个孩子一学期收费1000元,每天上下学接送不说,中午还管一顿午饭,每个月还要给请来的教师、司机开工资,不赚钱不说,还赔钱了。幼儿园再往下办,也很难了。
6.2009年是希望工程实施20周年。20年来,希望工程共募集资金56.7亿元,资助346万名家庭困难青少年继续学业,资助建设15940所希望小学,为支持经济落后地区基础教育事业,促进青少年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从1999年开始,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经过调查论证后,开始实行希望工程战略重点转移:由过去对贫困失学儿童的普遍救助,转到对优秀受助生的跟踪培养;而希望小学也由起初的硬件建设为主,转向教师培训、现代化教育设施软件建设为主。
根据教育部公布的数据,2007年全国小学在校生10564万人,而1998年全国小学在校生是13953.8万人,9年间减少了3300多万人。随之而来的是乡村小学数量的锐减,20余年间,中国的乡村小学从1985年的83万所,至2007年已撤并至34万所,这其中还包括部分早期建设的希望小学。
据2010年10月25日报载:截止2008年12月,G省长阳县76所希望小学中有53所被废弃。这样的情况随着“撤点并校”的政策大规模推广,在越来越多的地区出现,很多希望小学被撤销,要求与镇小学或中心小学合并,因个别条件无法合并的,直接被闲置。部分校舍被当地村委会再利用,作为临时教学点等,服务于周边村民。但更多是被困置下来,甚至直接被用作仓库,有的操扬被翻垦成了田地,准备种上苞谷,有的学校甚至养起了猪和鸡。
来自Y市共青团市委希望工程办公室的统计数据显示:截止2008年4月25日,Y市某区运行的希望小学有119所,撤并38所,其中最早兴建的京温希望小学,已经变成了红枣产品加工厂。这里原来每个行政村都有一所小学,可如今只剩下3所了。教办主任张某介绍:本世纪初,生源开始锐减,2001年,有一个镇在校学生2400多,可现在不到1100人,这个镇流动人口占到一半左右。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外出务工,部分学龄儿童只好随家长走,异地就读。记者采访过程中见到了不少“空巢村庄”,年轻人纷纷外出打工,留在村里的,基本上都是四五十岁以上的中老年人。
农村税费改革后也引发了农村学校经费的紧张。2001年,我国农村实行税费改革,取消了原来的教育集资和教育附加,学校的经费由财政支持。而学校过多让有限的经费投入像撒胡椒面一样,有效投入降低,于是进行大撤并。撤并之后,留下了大量校舍,在有些村子,学校校舍依然是最漂亮的建筑。可这些校舍有的被用做村委会办公室、党员或者群众活动室,有的被村集体租赁出去成为厂房或仓库,还有一部分仍处于闲置状态。
7.乡村文化的衰落,引起了许多学者的担忧和焦虑。这些学者有不少出身于农村,他们有着自己的乡村记忆和对现实乡村的直接观察和体验。因此,他们的忧虑就特别值得注意。故乡的传统生活方式正在消亡与崩溃。这里既有传统的以民间节日、宗教仪式、戏曲为中心的地方文化生活的淡出、空洞化,也包括曾经相当活跃的,与集体生产相伴随的农村公共生活形式(如夜校、识字班、电影放映队、青年演出队)的消逝,更有在纯净的大自然中劳作和以家庭、家族、邻里亲密接触、和睦相处为特点的农村日常生活形态解体的征兆和趋向。生态环境的恶化,家庭邻里关系的淡漠和紧张,社会安全感的丧失,使乡村生活已逐渐失去了自己独到的文化精神内涵。赌博、暴力犯罪,这在很大程度上都是乡村社会文化精神缺失的表征。于是,有研究者产生了更深层面的焦虑:“传统乡间伦理价值秩序早已解体,法律根本难以进入村民日常生活,新的合理的价值秩序又远没有建立,剩下的就只能是金钱与利益。”一些农民对自我价值的认知完全趋于利益化,钱成了衡量自我价值的唯一标准,消费文化已经成为农村社会的主宰性的意识形态,它对生活以及人生意义的设定已经主宰了许多农民尤其是农村里的年轻人的头脑,由此带来的问题自然是十分严重的。于是就有了“作为文化──生命内涵的乡村已经终结”这一根本性的忧虑。而乡村作为文化存在的虚化,直接导致了乡村少年成长中本土资源的缺失,如今的乡村少年,他们生活在乡村,却根本无法对乡村文化产生亲合力、归依感,然而,城市文化对他们又是那样遥远,这样,他们生命存在的根基就极易发生动摇,成了在文化精神上无根的存在──乡村文化的危机和乡村教育的危机,就是这样相互纠结着。
这一切,对那些曾经感悟,至今仍依恋乡村文化的知识分子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力。有位知识分子说,“我已经无家可归”,“我在城市是寓公,在家乡成了异客”。这样,无论在乡村少年身上,还是农民工那里,以及这些出身农村的知识分子的群落里,我们都发现了“失根”的危机。乡村文化的衰落,乡村教育的文化缺失,对我们究竟意味着什么?这是我们应当思考和追问的。
三、作答要求
(一)认真阅读给定资料,简要回答下面两题。(20分)
1.给定资料1和给定资料2集中反映了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受教育的诸多问题。请根据这两则资料,对这些问题的具体表现进行概括和归纳。(10分)
要求:准确、全面、有条理。不超过200字。
2.根据给定资料4中的有关内容,谈谈对文中“困境中的不绝希望”这一表述的理解。(10分)
要求:准确、简明。不超过150字。
(二)L县政府拟进一步宣传寄宿制学校的办学模式,以期更好地提高办学效益和质量。请根据给定资料3,以县教育局的名义草拟《给各村中小学生家长的一封信》。(20分)
要求:(1)内容具体,符合实际;(2)用语得体,通俗易懂;(3)不超过400字。
(三)假定你是一名派到农村的支教人员,请根据给定资料简要分析希望小学遭废弃的原因,并提出解决希望小学遭废弃问题的具体建议,供上级有关部门参考。(20分)
要求:(1)对原因的分析准确、全面,不超过100字;(2)所提建议具体、有针对性、切实可行,不超过300字;(3)条理清楚,表达简明。
(四)给定资料7的画线部分写道:“有位知识分子说,‘我已经无家可归’,‘我在城市是寓公,在家乡成了异客’。这样,无论在乡村少年身上,还是农民工那里,以及这些出身农村的知识分子的群落里,我们都发现了‘失根’的危机。”请结合你对这段话的思考,参考给定资料,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40分)
要求:(1)自选角度,立意明确;(2)联系实际,不拘泥于给定资料;(3)语言流畅;(4)总字数800~1000字。
201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地市级)参考答案及解题思路
一、认真阅读“给定资料”,简要回答下面两题。(20分)
1.“给定资料1”和“给定资料2”集中反映了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受教育的诸多问题。请根据这两则资料,对这些问题的具体表现进行概括和归纳。(10分)
要求:准确、全面、有条理。不超过200字。
【作答思路】
从题干中可以看出,这道题的作答范围要锁定在材料1和材料2。从作答要求上看,准确、全面、有条理,不超过200字,这里有条理这条要求需要我们多加注意,这预示着我们写出的答案结构一定要清晰,建议形式上采用部分的结构框架,内容上,通过对材料1、2的整体把握,要分两个方面来阐述,即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教育问题在农民工子弟学校和公办学校两个方面的表现,这样就可以将摘录出来的要点进行分类,应该将一些重复的要点进行归纳总结,保证字数的要求。
【参考答案】
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受教育问题的具体表现在公办学校和民办农民工子弟学校两个方面:
公办学校不仅学费、赞助费、借读费高昂,而且缺少专门供农民工子女就读的公立学校;农民工子女没有城市户籍;考大学成为难题;不公平待遇和歧视,使农民工子女心灵受到创伤。
民办农民工子弟学校数量有限,条件简陋,经费紧张;没有办学许可证,没有合法地位,没有政府支持;教师队伍不稳定,生源不稳定,教学质量难以保证。
2.根据“给定资料4”中的有关内容,谈谈对文中“困境中的不绝希望”这一表述的理解。(10分)
要求:准确、简明。不超过150字。
【作答思路】
从题干可以看出,本题属于综合分析类试题,着重考查的是阅读理解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题目要求理解“困境中的不绝希望”这句话的意思,首先要指出困境是什么,接下来要指出不绝希望是什么,最后简要说明应该如何实现在困境之中不绝望。在题干中要根据给定资料4的字限,那么作答本题,应该主要从材料4之中寻找要点。
【参考答案】
随着教育成本越来越高,上学难在农村表现的尤为突出,有些地方出现因教致贫、因教返贫的困境,辍学之风抬头,但是仍然有许多农民越是在这样的困境中越是把希望寄托在下一代受教育上,并且不惜血本地投资教育。因此,应该下大力气,改变教育资源不合理分配以及农民子弟就业难的问题,给广大农民寄以希望的教育。
二、L县政府拟进一步宣传寄宿制学校的办学模式,以期更好地提高办学效益和质量。请根据“给定资料3”,以县教育局的名义草拟《给各村中小学生家长的一封信》(20分)
要求:
(1)内容具体,符合实际;
(2)用语得体,通俗易懂;
(3)不超过400字。
【作答思路】
根据题干,可以得出作答的角度是某县教育局的工作人员,作答任务是“给各村中小学家长写一封信”,作答目的是进一步宣传L县寄宿制学校的办学模式,于此同时,本题的作答要求明确提出,用语具体,通俗易懂,这就要求作答的语气要平易近人,尽量写得口语化一些,不能写成强制性的政策性文件。在答案的组织上,首先在答案的开头,要有一定的格式要求,不能省略称呼。其次在内容上也要有一定的结构,应该从建设寄宿制学校的必要性和措施等方面入手。最后,要有总体的号召。
【参考答案】
给各村中小学生家长的一封信
尊敬的各位家长:
你们好!
为了改变我县学校不合理的校点布局,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明显提高办学效益,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我县将有效利用各方面条件,逐步推进寄宿制办学。
我们会加大资金投入,完善学校的各项设施。将资金投入到建议新的教学用房、学生宿舍楼、学校食堂等,学生厕所等,保证学生学习的环境。我们会推进教育资源配置方式的改革,统筹规划学校布局。一是从实际出发,将农村校点多、规模小的有限资源进行优化配置;二是着力调整中小学布局,建议一批试点学校,形成富有特色的实践模式,如联村办寄宿制学校、民族寄宿制学校、边境形象学校等。
创办寄宿制学校,意味着孩子们要去更远的地方读书,由于交通不便等原因,难免会加重家长们的担忧。我们将努力把寄宿制学校办成群众满意,家长放心,学校“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的学校,希望广大家长朋友能够共同关心和支持我县寄宿制学校建设,共同为孩子们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
县教育局 年月日
三、假定你是一名派到农村的支教人员,请根据“给定资料”简要分析希望小学遭废弃的原因,并提出解决希望小学遭废弃问题的具体建议,供上级有关部门参考。(20分)
要求:
(1)对原因的分析准确、全面;不超过100字。
(2)所提建议具体、有针对性、切实可行;不超过300字。
(3)条理清楚,表达简明。
【作答思路】
通过阅读材料,可以看到本题的作答条件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分析希望小学遭废弃的原因,对原因的分析准确、全面,不超过100字;二是提出解决希望小学遭废弃问题的具体建议,所提建议具体、有针对性、切实可行,不超过300字。
首先,分析希望小学遭到废弃的原因,通过阅读材料,可以将与之相关的要点锁定在给定资料5、6中,给定资料5中,“新的农村教育布局调整又让很多农村小学陷入‘沉睡’状态,这其中,也殃及部分希望小学。”体现了希望小学遭到废弃的第一个原因,即农村教育布局调整。给定资料6中,“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外出务工,部分学龄儿童只好随家长走,异地就读。”体现了第二个原因——学龄儿童跟随家长异地就读;“农村税费改革后也引发了农村学校经费的紧张”和“而学校过多让有限的经费投入像撒胡椒面一样,有效投入降低,于是进行大撤并。”这两句话体现了第三个原因:即农村税费改革引发农村经费紧张,财政经费的有效投入降低。
其次,提出解决希望小学遭废弃的具体建议,根据“从问题中得到对策”的提炼技巧,可以从材料中的“„„为学校修建了一栋两层教学楼。然而,当教学楼建好投入使用时,四至六年级的学生却并到了乡中心小学。”这段话中提炼出希望小学的建设缺乏规划这个问题,从而得到出“要科学规划”这样的对策建议;从材料中“但更多是被闲置下来,甚至直接被用作仓库,有的操场被翻垦成了田地,准备种上苞谷,有的学校甚至养起了猪和鸡。”这句话中可以提炼出闲置校舍遭到废弃的问题,从而得出“要合理规划”这样的对策建议。通过“从原因中得到对策”的提炼技巧,可以从“学龄儿童跟随家长异地就读”这个原因中得到“加强宣传引导,鼓励农民工子弟本地就读”的对策。
【参考答案】
希望小学遭到废弃的原因包括:一是农村教育布局调整和“撤点并校”政策殃及部分希望小学;二是生源锐减,部分学龄儿童追随外地务工的家长异地就学;三是农村税费改革引发农村经费紧张,财政经费的有效投入降低。
解决希望小学遭到废弃的具体建议包括科学规划、合理利用和宣传引导三个方面内容:一是科学规划。新建希望小学的选址,务必符合当地农村中小学教育布局调整计划,在捐建希望小学之前,首先要了解当地教育部门未来的发展布局,一旦被撤并,要及时进行资产置换,保证捐方利益,在新学校里也要保留捐方曾经捐赠过的痕迹。二是合理利用。废弃小学的校舍属于集体财产,应当最大限度的利用起来,采取积极措施建立乡村图书馆、村文化活动中心等村民文化娱乐场所。提高农村居民生活质量,实现废弃校舍的“零闲置率”。三是宣传引导。通过增加就业岗位,增强学校基础设施建议等方面的努力,鼓励农民工在家乡务工、子女在本地就学,保证希望小学生源情况。
四、“给定资料7”的画线部分写道:“有位知识分子说,‘我已经无家可归’,‘我在城市是寓公,在家乡成了异客’。这样,无论在乡村少年身上,还是农民工那里,以及这些出身农村的知识分子的群落里,我们都发现了‘失根’的危机。”请结合你对这段话的思考,参考“给定资料”,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40分)
要求:
(1)自选角度,立意明确;
(2)联系实际,不拘泥于“给定资料”;
(3)语言流畅;
(4)总字数800-1000字。
【作答思路】
联系实际,不拘泥于“给定资料”——这是今年市级作文作答要求的一个最显著的变化。大纲中关于文字表达能力的规定“要求熟练使用指定的语种,对事件、观点进行准确合理的说明、陈述阐释”其实是一种限制,许多考生囿于材料事件和观点,无论是论点或是论据的选择上都有掣肘之感,无从发挥,今年作答要求上的变化放开了这一限制条件,而且对考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考生平时要有对社会热点问题有足够的关注和思考,而且要有一定的文字表达能力,要把平时所看、所学、所思用自己的话语表达出来,并和材料的主题和观点相结合。
更多的背景提示——今年作文题的作答要求中有较为充分的背景提示:“有位知识分子说:‘我已经无家可归’,‘我在城市是寓公,在家乡成了异客’,这样,无论在乡村少年身上,还是农民工那里,以及这些出身农村的知识分子的群落里,我们都发现了‘失根’的危机。”对考生来说,这段背景材料可以作为文章主题的重要参考。材料1-6都在谈农村教育问题,最后一则材料中则使材料的主题上升到了一个新高度,即城乡精神文化一体化和城乡之间的血脉联系,不仅仅停留在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单一层次,考生要有更深入的思考。
【参考范文】
愿君莫做摇摆人 愿君惜取同源血
——在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进程中解决外来人员无根化危机
城市与农村、城市人与农村人的身份认同危机和文化断裂,是当代中国社会的一个突出问题,那位来自农村、身在城市的知识分子,疑惑于自己在城市融不进、在农村回不去,成了徘徊于城乡之间的“摇摆人”,这种“无根化”危机的意识在我国社会中普遍存在,我们要建设一个和谐社会,不要断裂社会。因此,十七大报告提出要解决好发展理念和发展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我们期待在加快推进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的进程中,能够解决城市外来人员的精神困惑与无根危机,让每一个社会成员获得平等地位,珍惜同源的血液,再也没有一个摇摆人。
城乡摇摆人是伴随我国城市化进程、在人口流动中出现的一个特殊现象,像农民工,像毕业后在城市工作的青年,由于户籍壁垒、经济实力、地域文化的隔膜等因素,陷于农村回不去、城市融不入的尴尬境地,许多城乡摇摆人怀揣梦想来到繁华都市打拼,与早期外来农民工群体相比,有着更为鲜明的时代烙印:他们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更强,他们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更加趋向于现代文明和城市文化,当然他们也更加渴望融入这座城市,但是受困于自身因素及现实的制度门槛、政策限制等,他们当中的大部分狐朋狗友只能游走于城市的边缘,被喻为“无根”之人:回不去的是故乡,城市也吝于敞开怀抱。作为一支庞大的、不可忽视的新生力量,如何表达他们的诉求和情感,如何实现他们的权利和梦想,又如何在工业化、城市的建设大潮中找到他们的未来,成为当下的一个重要命题。
解决无根化危机,消除“摇摆人”现象,首先在于加强制度建设,加快推进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的进程,打破户籍壁垒和地域限制,使公共服务普遍惠及城市生活与工作的每个群体、每一名个人,要将外来人员普遍纳入城市社会保障体系,给予教育、就业、医疗、住房、养老等全方位的普遍保障,要让外来人员享受同等的市民待遇,才能促使他们落地生根,特别是农民工的子女教育问题,《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要求解决好农民工子女就学问题,落实以全日制公办学校为主、以输入地为主保障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政策,全面取消借读费。研究农民工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后参加升学考试办法,推动逐步实现农民工子女入学与城镇居民享有同等待遇。“同等待遇”就意味着平等,意味着公共服务在不同群体之间的均等化,意味着公共服务在城乡之间的一体化和紧密衔接,这理应成为未来社会建设的主要着力。
解决无根化危机,另一个重要方面是给予外来人员以精神上的呵护,一些“摇摆人”之所以感到难以融入城市,关键在于城市文化的大门没有向他们打开,在加大文化公共服务建议力度的过程中,要突出对外来人员的重视,积极创造条件、提供平台,打造融本地居民与外来人员于一体的文化共建、共享体系,让外来人员参与共建,分享城市精神文明的成果,在城市找到属于自己的精神家园。
不管是纯粹的城市居民还是农村居民,我们具有同源的血液——源自一个民族,共踏一方热土,让我们珍惜、呵护不同群体本出同源的血液,化解每一个社会成员的无根危机,在实现每一个社会成员地位平等的同时,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
第二篇:2012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卷及参考答案
2012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卷
适用于省级以上(含副省级)综合管理类
满分100分时限150分钟
一、注意事项
1.申论考试与传统的作文考试不同,是分析驾驭材料的能力与表达能力并重的考试。
2.作答参考时限:阅读资料40分钟,作答110分钟。
3.仔细阅读给定的资料,按照后面提出的“作答要求”依次作答在答题纸指定位置。
4.答题时请认准题号,避免答错位置影响考试成绩。
5.作答时必须使用黑色钢笔或圆珠笔,在答题纸有效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的作答无效。
二、给定资料
1.下面是某网站最近发表的谈关于公共文化教育的文字:
当前,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许多城市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城市生命线似乎脆弱得不堪一击。一场不太大的雨雪就能让城市半瘫痪;居民的家也不再是安全的港湾,劣质建材散发着致癌的毒气,劣质缆线成为埋在家里的地雷,泄露的燃气就像身边的火药库,噪音公害仿佛幽灵般游荡的杀手:热岛效应闷得我们大汗淋漓,沙尘暴刮得我们泪眼迷离:逢雨必涝正成为中国火城市的通病;一向被视为“最安全交通工具”的电梯也频出事端,社会上甚至将其作为“凶器”的代名词……我们正处在一个高风险社会中,越来越多的城市灾变几如脱缰之马。
对大自然的愤怒我们应该心存敬畏,但对这些人为的城市灾难,我们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死亡。如果不尽快改变这种状况,灾难不知什么时候就会降临到我们自己头上。
安全感是生活质量的刻度,是人们心理需要中的第一需要,是人格中最基础、最重要的成分。一旦这最重要的东西缺失了,人们还能放心地去哪里?还能放心地乘坐什么出行?还能放心地吃什么?尤其是城市突发性危机事件,凸显了当今社会缺乏综合应急系统的软肋。
在诸多涉及公众生命的问题中,首要问题之一是公共应急资源需要整合。一方面不少部门总在强调自己的救援力量如何的不足,另一方面又分明有庞大而名目繁多的救援队伍,地震救援、城市消防、交通救援、工程抢险、城市危险晶救援等等,这些队伍都具有相当高的专业水平,可问题在于这些救援力量往往仅是行业自己的,在条块分割的情况下,力量相当分散,很难形成合力。一些有识之士一直呼唤构建一个城市三灾应急系统,公众则需要培养必要的危机意识,要“伤后知痛”。现在很多事故灾害都直接波及城市中无辜舶公众。在不少情况下,传统观念已经无法适随现代城市的灾难与危机。
因此,对相关公共文化教育的呼唤已成为许多人的共识。井喷、火灾、爆炸、踩踏事故、地铁追尾、游船翻沉、文物烧毁等,被媒体通天热炒,显示出一种防灾预警意识的觉醒。但我们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差距,主要表现在文化自律性、生命文化、安全技能观等方面。有学者认为:西方人对遵守安全规章制度往往表现出一种自觉性及自律性,强调保障安全是人的权利:中国人从古至今则更多地强调用典范的影响力来影响行为,此种方式很难完全适宜于现代城市化的生活状态。西方人“生命第一”的文化原则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中国人却过多地宣传“国家财产第一原则”,这与“应急避险权”所主张的“生命高于一切”的原则似乎相悖。美国在1985年就组建了社区救灾反应队,美国国家防火协会经常组织北美统一的火灾“大逃亡”训练活动;中国人在相当一个时期内还只停留在对安全警钟的认知环节,暴露出在安全知识、安全技能、安全产品上存在的诸多小足。这一切,都告诫我们必须系统地、更加完善地开展公共文化教育。
2.如果地铁站台或者行驶中的地铁列车失火了,大量乘客如何有效疏散?如果12级台风登陆上海,那些高层建筑上的玻璃幕墙顶得住吗?……这一个个“如果”,都足上海某大学防灾救灾研究所的一个个科研课题。
上海某报记者报道;最近在全市开展的“我为城市安全献一计”活动,引起了研究所专家们的密切关注。一方面,他们为市民居安思危意识的增强和诸多防灾好点子欣喜;另一方面,专家们很想提醒:“防灾不能只考虑技术手段——给城市打造‘金刚罩’,更得在‘人防’上多下工夫,而恰恰在这方面,我们大有改进和提升的空间。”
“城市公共交通若都能配备全程监控,运行的安全系数就更高了”:“上海越江隧道已经有10多条,针对可能遭遇淹水事故的危险,不妨装上安全阀门,需要时可用来挡水”;“预防高楼玻璃幕墙掉落,应该对建筑做整体风洞试验”……这些意在为城市套上一个水火不侵“金刚罩”的设想,很有道理,提出这些建议的专家中不乏院士。
“但我们不得不面对现实:一座城市不可能为了防范一些小概率的灾害事故,不计代价地增添防灾设施。”该研究所专门研究城市地下建筑安全与灾害应对的H博士,对地铁渗水和隧道渗水实地考察过多次。他对于一些学者提出为越江隧道增设“挡水阀门”的建议,并不完全认同。他说,“据我了解,国内有个别隧道安装过这样的阀门,但可以想象,常年用不上;后来有一次搞演习时决定用一下,却发现阀门由于年久失修,机械失灵,根本没法动。”
H博士想用这个案例说明两个道理:第一,为了小概率事故而砸重金设防,心理安慰作用远远大于实际作用,要不要这么做,应全面考量;第二,如果装备上了,则怎样保养维护,工作人员能不能熟练操作,都是必须重视的“人防”环节,否则,当有朝一日预想中的特大灾害真的发生,“金刚罩”极有可能派不上用场。
“防灾设施,从理论上说总是不足的,因为它们应对的往往是适当程度的、发生概率较高的灾害事故。”研究火灾防范的C研究员力挺M博士的观点。这位研究员对轨道交通实地考察过多次,他关注的焦点是地铁站和车厢里的消防设施。他注意到,站台和车厢里的屏幕会经常播放视频,告诉市民一旦发生火灾险情如何紧急疏散,强调必须做到的一些要领。
当被问道“地铁里有没有专门的消防逃生通道”的问题时,C研究员回答:上海地铁的逃生通道,其实就是我们平时上上下下的那些楼梯,并没有其他特殊通道。他说:一旦有险情发生,要减少人员伤亡,最关键的是工作人员能否在最短时间内有序地疏散人群,工作人员需要定期演练;我们现在似乎更看重灭火器数量够不够、是不是放在容易找到的地方,但险情出现时现场肯定乱,工作人员能不能及时顺利地拿到灭火器?会不会熟练使用?这些都是必须予以重视的问题。或许有乘客就在灭火器旁边,但又有几个人会用?
“老实说,怎么用灭火器,我还真不知道。”说这话的,是另一位年轻的研究员Y博士。防灾专家也不会用灭火器?她坦率承认,并随即以此为例指出了城市公众教育的许多薄弱环节。
“无论社区里的大爷大妈,还是写字楼里的白领,防灾知识都是从小册子、展板、讲座或者网络上看来的。且不说所知有限,即使认为不少人一无所知,也并不为过。而且就算有人并非一无所知,也未必有用,因为没有转化为能力。”Y博士说,汶川大地震、上海“11•15”特别重大火灾事故发生后,很多单位都搞过安全演练,可很大程度上是“演戏”。大楼里有消防箱,但如何打开?消防箱里有灭火器,但如何操作?应急避难场所在哪里,怎样利用?这些关键的内容,演练过吗?再说,演练一次肯定不行,就算学到点东西,很快便会淡忘,必须定期训练。日本人应付地震有~套,那是在定期、再三的演练中练出来的。
在这些专家看来,“人防”的漏洞和缺陷,远比“技防”不足更可怕。
专门研究风灾防控的Y博士曾多次去浦东陆家嘴,这一地区有几十栋玻璃幕墙大楼,且不止一次发生过玻璃掉落事故。这些玻璃幕墙建筑能不能抵抗12级以上大风,这正是她的科研课题。她告诉记者,大风常被认为是玻璃幕墙掉落的“元凶”,但实际上,在建筑工人安装玻璃时可能就已经埋下了隐患。
“在安装时,把螺丝拧得过松固然不行,但过紧也会使玻璃幕墙受力失衡,从而出现细小的裂缝。”她说,如果把大楼玻璃幕墙的掉落视作对城市安全的一种威胁,那么减少威胁的关键同样在“人防”。如果在定期清洗幕墙表面的同时,增加一道“体检”关,绝大多数玻璃掉落事故就可以避免。
3.2010年,S市一公寓大楼失火,造成一百多人死伤。这起特别重大的火灾事故,凸显了现代城市运行中的脆弱性。
“脆弱性”是吉尔伯特•怀特在20世纪70年代首次提出的概念,之后被广泛应用于灾害学、生态学、金融学、社会学和经济学等许多方面,大大拓展了“脆弱性”的内涵。
现代城市不仅是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而且是人口、财富和各项社会活动高度密集的地方,但同时也是各类风险和突发事件最密集的地区,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后果往往是灾难性的,社会影响很恶劣。从这个角度来看,城市运行中的脆弱性,可以理解为城市生活运行中受到外部致灾因素影响的可能性和敏感性,它涉及外部致灾因素影响的程度,涉及相关防范系统对致灾因素的抵抗为以及对这种系统抗逆力的某种衡量。
调查报告显示,S市特别重大火灾较典型地反映了现代城市运行中的脆弱性问题。此次火灾,是大楼维修时由无证的电焊工违章作业所产生的火花,引燃了不能阻燃的“安全网”,然后蔓延到大楼上易燃的装修材料,从而酿成大祸。该大楼维修工程存在层层分包和转包等违法违规问题,加上日常管理缺乏有效的规范化监督,致使维修施工过程中存在管理松懈、秩序混乱及安全措施不到位等情况,结果超出了建筑工程系统脆弱性的承受度,由量变转变成质变。脆弱性演变成严重的危机,最终导致此次惨剧。
这次火灾,尽管S市启用了现代化的警用直升飞机用于紧急救援,但在如此严重的高楼火灾面前,无法有效发挥高空消防灭火和救援的功能。同时,部分常规的消防云梯及消防设施难以满足高层建筑灭火的需要,影响了救援的速度和效率。
“自救优于互救,互救优于公救”,早已是降低灾害损失的经验之谈。但部分市民依然习惯于等待以政府为主导的公共救援,而这类救援往往因为需要一定时间,不够及时,而影响救援效果。S市火灾的确不同程度地反映出市民自救、应急疏散能力的明显不足,部分居民耽误了宝贵的逃生时间。事后发现,连居住在二楼的有些居民都没有及时撤离,而窒息在家中浴室里,令人痛惜。
S市火灾发生前,政府主管部门对建筑工程监督不到位,民众的力量又没有被动员,致使工程的建设监督事实上处于真空状态,为火灾发生埋下隐患。在火灾发生后,由于市民市场保险意识不强,火灾给市民带来的生命和财产损失,部分由政府买单,而社会主体、市场主体功能没有得到有效发挥,加重了政府的负担。
在现代城市工程建设规划设计中,由于片面追求建设速度或追求经济效益,对工程未来可能存在的意外事故考虑不足,或者相关投入不足,致使工程的安全设施,从规划到设计,都存在严重缺陷或不到位问题。就S市火灾而言,高楼部分消防设施配备缺乏,管理措施不到位;楼与楼间距较小,道路狭窄。这些,导致火灾发生后,因安全通道狭窄,物理空间有限,部分消防救援设备难以到达现场或难以发挥有效作用,严重影响了救援效果。
S市火灾充分说明,如果对于城市运行中可能存在的突发事件预测和准备不足,必将使现代化城市运行中的风险难以及时、快速、准确、有效地得到识别、防范和控制,结果便是重大灾难。
4.T市晚报刊发丫一批“市民来信”,集中反映了城市市民出行中遇到的问题。
市民甲:8月下旬的一天早上,我送朋友去赵家口长途汽车站,发现这里是一个Y字形路段,行驶的车辆由两条机动车道汇聚到一条机动车道上。引人注目的是,两条分支机动车道中的一条上缓缓行驶着大量公交车,一辆接一辆,车队一直排到Y形车道汇流口。刘公铺桥西这一站点设置在两条机动车道之间,我和朋友便是在这一站下的车。这里下车的乘客很多,从公交站牌看,至少有15条不同路线的公交车要在这一站停靠。这就使得上下车的乘客特别多,疏散时间增加,公交车停靠的时间也就相应增加,而之后需要进站的公交车排队进站的时间也被延长。我看到排队等候进站的公交车一直都保持在5辆以上,使得路面拥挤不堪。我从刘公铺桥西站下来后沿着公交站绕了一圈,发现并没有能够穿过马路的人行横道。乘客如果想要安全地走到5米开外对面的公交站,需要返身走几百米去绕行赵家口天桥。这对于在上班时间急着换乘车辆的人来说太费时间,所以我看到绝大部分下车的乘客都径直走到站点与绿化带之间的空隙处,在大量的机动车流之间惊险地穿过马路。这虽然存在着巨人的安全隐患,但与登上天桥再下来相比显得方便快捷许多。
市民乙:前几天上午,我去石化总公司附近的体检中心体检。事先我从公交网上查询得知,经过我家小区附近的16路公交车可以抵达石化总公司。乘16路车顺利抵达目的地并体检之后,我按惯例走到回程方向的石化总公司站点等车。等了约20分钟,来了一辆16路车,却呼啸而过,并没有靠站。我先是误以为司机甩站,后来无意中看了一下站牌,发现这个站点并不停靠16路公交车。这让我有上当受骗的感觉,心情也被败坏了。一个朋友说,他经常乘公交车山行。沿江路上的清河站的58路、117路也是“有去无回”的。对这类现象,我百思不得其解:公交公司为啥不让乘客有去有回?
市民丙:随着我市城市建设速度的加快,轨道交通网络不断向外延伸,远离中心城区的住宅区越米越多。但是,轨道交通只解决大流量,不能完全解决住宅小区到达轨道交通车站之问的“最后一公里”问题。退回去20年,有没有“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有。那当时是怎么解决的?一是走路,二是骑车。现在为什么没人走路了?过去走是冈为经济困难,现在几块钱对绝大多数人来说都不是问题;有人想走,却发现道路坑坑洼洼或晚上黑灯瞎火,感到特别不安全。为什么现在骑自行车的少了?因为骑车的成本也不低。现在规范的小区里,自行车必须停在车库里,每月要交停车费:你想停在公交车站或者轨道交通站点,也必须交停车费,否则很容易失窃,交了钱也不一定保证不丢。此外还“受气”。现在是汽车社会,不少道路上都没有非机动车道,即使设有非机动车道,也常常被乱停的机动车占用。于是,原本可以自行解决的“最后一公里”被“黑车”填了空。在公交站点,有不少小轿车、摩托车、电动车等“黑车”聚集。白“黑车”引起的交通事故常常让人心有余悸。
5.英国哲学家阿兰•德波顿在四川大地震之后发表文章,介绍并阐发了古代罗马哲学家塞内加关于人类灾难的哲学思考。
公元62年2月5日凌晨,一场强烈的震灾在坎帕尼亚省地底进发,数千名毫无察觉的居民在儿秒钟内丧命。庞培城内大部分建筑在睡梦中的人们头项上坍塌。救援行动囚随后发生的火灾而受阻。幸存者除了身上污黑的衣衫,失去了一切。在整个罗马帝国境内,到处是惊恐、难以置信和愤怒的情绪。这个世界上最强大、技术上最先进的民族,在大自然的脾气面前,怎会如此不堪一击?
这些痛苦与惶惑,引起了塞内加的注意。他撰写了一系列文章来安慰他的刚刚遭逢灾难的读者,然而,他的安慰却多少显得生硬和阴郁:你们说‘我没想到这一切会发生’难道你们以为,当你知道某件事有可能发得多么高明和安全,自然灾难与人为灾难始终是我们生命的一部分。因此,我们必须时刻都要想到未可预料的事情。平静,不过是历次混乱之间的间歇。没有什么是绝对可靠的,即便是我们双脚依凭的大地。
塞内加认为,由于未曾预料到的事件对我们的伤害最大,由于我们必须预想到所有事情,因此我们任何时候都必须牢记,最糟糕的事情有可能要发生。每个人在驾车启程、走下楼梯,或是与朋友话别时,都应意识到各种致命的可能性。塞内加强调:“不应有始料未及之事。我们的思想应先行一步,去面对所有的问题。我们所要考虑的,不应仅是什么事常会发生,而更应是什么事有可能发生。人是什么?人是一件容器。哪怕是最轻微的振动,最小的颠簸,都会让它破碎。人的躯体软弱而易碎。”
在经历了大地震之后,许多人主张应疏散整个地区的民众,并且不要在震区重建房屋。但塞内蒙古自治区加并不认为地球上会有一个地方具有彻底的安全。“谁又能保证,他们所站立的这块或那块土地,就是更好的地基呢?如果我们以为,世界上的某个地方可以幸免于难,保证安全,那我们就错了……大自然还没用这种方式创造过任何永恒不变的东西。”
有中国学者读了阿兰•德波顿的文章之后这样解读塞内加的思想:没育绝对的安全,在某种意义上说。人类的历史正是一个与灾难相伴以及与灾难抗争的历史,而塞内加的思想看似悲观,却有助于我们培养忧患意识,有助于国人在灾难来临之际保持清醒、从容与淡定,并减轻灾难和流血带来的震惊,进而积极地应对灾难。从这个意义上说,塞内加道出的是与中国古代改革家王安石的“天变不足畏”相近的思想。
三、作答要求
一、认真阅读“给定资料”,简要回答下面两题。(20分)
1.根据“给定资料2”,对专家们所说的“技防”“人防”加以解释。(10分)
要求:准确、简明。不超过150字。
2.根据“给定资料3”,谈谈“现代城市运行中的脆弱性”在s市特别重大火灾中的具体表现。(10分)
要求:准确、全面、简明。不超过150字。
二、A市F区在全区范围内开展“居民安全文化教育”活动。请根据 “给定资料”,从“安全文化理念”、“增强安全意识”、“日常安全须知” 三个方面为社区的宣传栏写一份宣传稿。(20分)
要求:
(1)内容具体,针对性强:
(2)用语恰当,通俗易懂:
(3)不超过500字。
三、“给定资料4”反映了T市市民出行中存在的许多问题,假定你是市交管局聘请的观察员,请就这些问题提出解决建议,呈送市政府有关部门参考。(20分)
要求:
(1)对存在的问题概括准确、扼要:
(2)所提建议具体简明、有针对性、切实可行;
(3)不超过400字。
四、“给定资料5”画线部分写道:“无论我们认为自己已变得多么高明和安全,自然灾难与人为灾难始终是我们生命的一部分。”请结合你对这句话的思考,联系自己的经验或感受,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40分)
要求:
(1)自选角度,立意明确,有思想性:
(2)参考“给定资料”,但不拘泥于“给定资料”;
(3)语言流畅;
(4)总字数800—1000字。
2012年国家公务员副省级申论真题解析
T1.1
技防即通过增设防灾设施等技术手段打造城市防灾“金刚罩“。例如公共交通安全全程监控系统、消防设施、防水设施等;人防即通过城市公共教育的推广增强全民居安思危意识,做好防灾设施的维护,提高全民对防灾设施使用的技巧。在灾难应对中技防是基础,人防是核心,应该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原则。
T1.2
此脆弱性在该事件中表现有:一是外部致灾因素影响度高。城市规划存在缺陷,楼间距较小,道路狭窄,高楼消防设施缺乏。二是系统抗灾力弱。政府和民众监督不到位;前期工程管理上存在层层分包转包等违规现象;日常管理松懈、安全措施不到位,维修作业违章;民众缺乏正确救灾观念,自救应急疏散能力不足;民众保险意识缺乏。【149字】
T2 参考提纲:
一、安全文化理念:
1、安全跟个人都关系
2、安全跟社区的关系
3、安全跟社会的关系
二、增强安全意识:
1、树立忧患意识
2、树立危机意识
3、树立责任意识
日常安全须知:
1、生活安全须知
2、生产安全须知
3、公共安全须知
T3
市民出行中存在问题主要有:公交线路及其站点设置不合理,不同路线及其站点重叠严重,易导致拥堵。有些公交路线往返行程不一致。轨道交通车站和居民小区间缺少公共交通方式。行人街道对面换乘因缺少行人通道而严重不便。
鉴于此特提出如下建议:
第一,对我市当前道路情况、运载情况和未来城市规划布局进行科学和详细调查,为综合治理提供依据。
第二,对公交线路及其站点进行布局优化。对公交线路进行优化。一是对某些线路上上下车人数较少的站点进行撤销;二是对完全重叠的公交线路适当合并;三是对一些公交线路的路径重新设置,避开过于拥堵路段。
第三,一些公交线路往返程路径不一致,调研后如可以统一的,则应当将其统一。
第四,在主要的轨道交通站点和居民小区之间路段上开设短途公交专线。
第五,在主要的街道对面换乘站点处建设人行天桥,方便行人到对面公交换乘。
第六,要做好上述工作配套工作,公交站牌设立变更要准确充分,做好宣传、公示工作。
四、“给定资料5”画线部分句子写到:“无论我们认为自己变得多么高明和安全,自然灾难与人为灾难始终是我们生命一部分。”结合这句的思考,联系自己的经验和感受,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
自选角度,立意明确,有思想性; 参考给定资料,但不拘泥给定资料; 语言流畅;
总字数800-1000字。题干分析
写好这篇文章要注意以下几个地方:
要紧密结合这句话;
要有角度、立意、思想。文章要突出思想性,这个文章是与单纯以对策为主的文章是有一定区别的。文章可以写对策,但是一定要在又思想基础上写对策。
不能完全抄材料,要有自己看法。注意不能完全抄材料不等于不能抄,可以抄,但是不能抄太多。
2012年这篇文章和2011国家考试,除了话题外,几乎一模一样。
都是针对一句话来写作文;
这句字都具有很强的人文色彩和思想高度; 都要求考生基于材料,高于材料。
比起2011年,2012年文章更加突出考生自身的知识背景,“联系自身经验和感受”是多加一个要求,这个要求是提示考生一定要写出一点点自己的特点。写作提纲
最保险的写作方式是将这句话中是所有要素都纳入文章写作中,这样可以保证不偏题。根据这句话,其中最核心的要素有四个:高明、安全、自然灾害、人为灾害。当然,如果分析得仔细还可以分析出更多的要素,包括“认为”(表示主观臆断)、“始终”(表示伴随状态)。写的时候可以将这些要素全部整合起来,在整合的基础上突出思想性。
第一段:结合材料批评我国民众安全意识不足。这一段可以写得简短一点,100来字可以了;
第二段:抓住“高明”一词作文章。人类认为自己高明背后是傲慢、自大,分析可以以日本核危机等社会热点为例,体现材料中要求的结合自己的经验和感受。为了让阅卷者看清楚,举例可以单独成段,但是例子不宜太长。这段可以用“傲慢与偏见”等词句作为主旨句和关键词,体现考生的观点和思想。本段可以写200字左右; 第三段:可以写一些考生熟悉的对策。对策要结合第二段的问题展开,可以以“深刻反思”“有自知之明”等词句作为关键词。对策可大可小,但是最好不要太多,因为这篇文章主要是突出思想,而不是对策,对策不能喧宾夺主。本段可以写100字左右; 第四段:抓住“安全”一词作文章。人类认为安全背后是人类的“无知”。这一段可以在分析基础上写一点对策,对策可以强调学习、谦虚的重要性。这一段可以以“无知”“虚心”“虚怀若谷”“学无止境”“学海无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等名言俗语作为主旨句、关键词。200字左右
第五段:抓住“自然灾害”一词写。可以分析自然灾害特点和应对措施。自然灾害具有不可抗性、突发性、剧烈性、广泛性,适当写一点对策;200字左右
第六段:抓住“人为灾害”一词写。可以分析人为灾害特点和应对措施。人为灾害具有可控性、可预见性、普遍性,适当写一点对策。200字左右
按照上述提纲来写肯定不会偏题,不过有点面面俱到的味道。考生还可以在其中选择一些小角度来写。比如可以抓住意识对于安全防范的重要性来写,可以将防范意识和自然灾害、人为灾害结合起来写,也可以侧重写人为灾害(因为材料更多强调人的因素)。总体上来说,这篇文章在内容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不偏题,即结合句子中的几个话题,做到这一点文章应该有15分以上;
第二,不要全部抄材料,50%以上的内容应该自己写的,做到这一点,应该可以到20分以上;
第三,有思想,即要深入背后的问题,做到这一点文章可以到25分以上;
第四,文章有层次,有逻辑,部分与部分紧密结合可以到30左右;
第五,文章能够旁征博引,语言畅达,一气呵成,就可以是30分以上的文章。
第六,最后就是文章要清晰。
参考标题:
《灾难——福兮祸兮》
《敬畏与抗争》
《态度——一个决定性因素》
《内功与外功》
第三篇:2012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录用考试 《申论》模拟试卷
一、注意事项
1.申论考试与传统的作文考试不同,是分析驾驭材料的能力与表达能力并重的考试。2.作答参考时限:阅读资料40分钟,作答110分钟。
3.仔细阅读给定材料,按照后面提出的“作答要求”依次作答在答题纸指定位置。4.作答时请认准题号,避免答错位置影响考试成绩。
5.作答时必须使用黑色钢笔或圆珠笔,在答题纸有效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的作答无效。
二、给定资料
1.先有“山寨世博中国馆”,后有“山寨悉尼歌剧院”——J省F县的两大“山寨”标志性建筑物,这两天成了舆论议论的焦点。公众批评当地政府“山寨成瘾”、“乱花老百姓的钱”、“热衷面子工程”。而F县县政府发言人则回应,“兴建„中华情‟和„天鹅港湾‟都有提升地方影响力的考虑,这有利于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群众致富”。
其实,“山寨”的建筑并不一定都不好。深圳和长沙的“世界之窗”都是浓缩的“山寨版”世界建筑,都受到了热捧,因此,对待“山寨版”的建筑,应该看它是否能够带来预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不是一概加以排斥。
但是,对于F县的“山寨建筑”来说,民众说这是“典型的形象工程”,而官方说这是“重点民生工程”;民众说“有钱该花在刀刃上”,官方说“这有利于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群众致富”,“对外界的批评实在想不明白”。因此,饱受质疑的F县“山寨建筑”成不了“城市名片”。
F县的“山寨建筑”,走入公众视野,引发的更多是责难,而非赞赏。我们不难发现,在每一个饱受质疑的现象背后总有一套冠冕堂皇的理由,而标榜的理由又是如此的不堪一击。“山寨悉尼歌剧院”是一个占地约200平方米,上下两层,集餐饮、休闲、健身于一体的饭店,总建筑面积420平方米,很难想象这可以与群众致富挂上钩。山寨建筑是增加了就业,还是带动了实体经济的发展?在一个经济欠发达,没有良好的经济基础的县市,花5000万元修一个“山寨”的标志性建筑,让人感觉是一种“不择手段”的出名,难免遭到人们的反感与排斥。
没有文化创意的“山寨建筑”,只是一个单调的“赝品”,难以成为一个地方不断进步的真正动力。城市的“标志性建筑”其实就是一张“城市名片”,应该反映城市的历史文化,尽显城市的精神风貌,并且给人以积极进取、勇于创新的精神力量。它的内涵和影响力不是一两个“山寨建筑”就能体现出来的。如果F县真想提高知名度,提升影响力,就必须发掘地方文化内涵和打造当地的软环境,必须在自身最具代表性的方面上下功夫。如果在F县的革命老区、商品粮基地、建筑之乡等方面好好做文章,不比搞哗众取宠的“花架子”山寨工程好上千倍?
“山寨建筑”模仿得了那些名胜的外形,却“山寨”不出它们的精神底蕴和文化气质。这必然使得其吸引力和趣味性大打折扣。缺乏历史韵味的“山寨建筑”,生命力也注定“早衰”。因此,提升一座城市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光靠花巨资“山寨”几个建筑,是行不通的。改善民生,比什么标志性建筑都重要,钱应该用在刀刃上。不要让哗众取宠的“山寨建筑”影响了“无辜”的城市。
2.2011年7月25日,G省A区文明办邀请当地传统文化推广促进会会长W教授,从修身、齐家、治国等方面。对该区部分群众进行了一场传统文化知识培训。W教授深入浅出的讲授,赢得了听讲人员的热烈掌声。
7月27日,A区文明办对A区爱心艺术团的60多名团员,进行了以“身心和谐、家庭谐、社会和谐”为主题的传统文化教育培训。观看了《圣贤教育改变命运》,参加培训的人员结合自身生活经历,畅谈了自己的观看感受。一名60岁的爱心艺术团成员在看完影片后,回想起已故母亲对自己所说的一切,仍感愧疚万分,表示将在以后的日子里,“事诸父、如事父”,做一名孝老爱亲的好市民。
7月28日,A区妇联组织全区各乡镇街道妇女干部,对各乡镇街道干部进行了“和谐家庭”创建培训,观看了传统文化教育光盘《圣贤教育改变命运》,为提高全区妇女思想道德素质起到了推动作用。
据了解,A区文明办将通过市民文明学校总校、分校、各教学点,牵头在全区各乡镇街道、区直各部门、驻区各企事业单位中扎实开展市民道德教育培训工作,推动全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再上新台阶。
3.S省教育厅2010年12月31口发出通知,要求中小学在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时不可不加选择,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近几年来,S省中小学开展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培育民族精神的教育活动,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也出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有的中小学在课程实施中没有认真开设地方课程《传统文化》,有的地方和学校在开展相关专题教育活动特别是开展中小学生经典诵读活动时,对诵读活动的内容研究不深,分析不透,甄别不够,致使一些带有糟粕性的内容流入学校,造成了很坏的影响。
S省教育厅表示,义务教育地方课程《传统文化》是全省统一规划建设的课程科目,精选了体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优秀经典篇章,是中小学校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载体,各地和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要按照省定课程设置和教学指导意见规范组织实施。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组织以颂扬传统文化为内容的专题教育活动,要广泛征求意见,慎重选择学习诵读内容。原则上应以地方课程《传统文化》规定的学习篇章作为诵读的主要内容,不可不加选择地全文推荐如《弟子规》、《三字经》、《神童诗》等内容。
S省教育厅要求各市教育局要将此文件精神迅速通知到所属中小学校,并立即组织开展一次专项检查,对存在的问题要立即予以制止和纠正。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提了好多年,但何谓“精华”?何谓“糟粕”?从事教育工作的何女士本身爱好诵读经典,每个暑假也会带着孩子去参加经典诵读班.,何女士说,早上看了报纸后,她翻阅了《三字经》和《弟子规》,不知道这里面哪句才算“糟粕”。“要去其„糟粕‟,应该先把„糟粕‟圈出来,让大家知道哪里是„糟粕‟。”
S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副院长、多年来致力于推广“经典诵读”活动的Y教授告诉记者,现在不仅S省,全国中小学都在推行,国学经典诵读是很有意义的事。随着经济文化的崛起,出现这种现象是必然的。Y教授指出,在全球化视野下必须问“我是谁”,“我是谁”正是一种民族性,就体现在文化传统,也就是古圣先贤留下的经典中。“但有时候精华和糟粕是密不可分的。”Y教授说,要充分相信老师的辨别力,能够用恰当的方式去引导,他接触过一些中小学老师,对国学都有着清晰的理解。
对于S省的做法,一位天津网友表示赞成。他认为,《三字经》、《弟子规》他都读过,虽说是道德上的东西,教你怎么“做人”,但里面的价值观相对扭曲,里面没有多少自由选择的权利,如果还拿传统文化当大棒的话很明显已过时了,但要禁止的话还不至于,应该把国外的中小学读物和所谓传统文化的精华全摊开让孩子们自己挑选。
一位深圳网友也投了赞成票。他认为,传统文化孔孟之道的儒家文化大部分都是糟粕,愚民思想,完全和社会脱节,书本上的知识根本解释不了现在的社会现象,于是就用传统文化去解释,这样培养出来的下—代就是社会进步的阻力。
但是同时也有网友表示,既是诵读经典,就应全文通读,而不应任由孩子断章取义。
这名网友说,他身边一个父母离异家庭的5岁小孩熟读四书五经,这个小孩对“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是这样解释的:“妈妈,爸爸不要我们了‟,是不是因为女子与小人难养也?”网友说,单看“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这一句话,称不上是多大的糟粕,或许它是孔子对家务事的一句牢骚话,离开了原有语境,却被一个五岁的小孩理解成那样。
网友董女士也表示,她的孩子是从幼儿园就开始报经典涌读班,《三字经》、《弟子规》张口就来。“有些东西他现在不明白不要紧,长大了有了一定的阅历回头再读时,白会有甄别。”董女士说。
一名校长指出,关于甄别哪些内容适合孩子可以考虑征求专家的意见。该校长说:“全盘肯定和全盘否定都不值得提倡,经典就是认可度更高一些.,从历史发展来看,大家都很认可的,像四书五经,更能够经得起历史推敲。”该校长表示,经典诵读还必须和现实结合起来,因为现在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科技发展肯定比古代发达。因此经典如何结合实际非常重要。另外就是经典诵读要适合小学生这个年龄段,同时又不能仅仅是为了背诵,要促进孩子的心智发展,使小学生一定程度上能够联系到现实生活。“有的东西要以背诵为形式,背涌多了,有了积淀,随着学习能力的提高,自己会解读。当遇到事情之后,能够更理性地结合现代文明与传统文化来理解经典,而不要盲目。”
4.“鸭梨山大”、“神马”、“浮云”,一幅幅满是网络用语的广告出现在J市的公交站台上,不由让一些学生家长担心,这些网络用语可能会误导孩子。
李女士家住J市长安区,她向记者介绍说,最近孩子作文中,经常出现一些莫名其妙的词语——“鸭梨山大”、“小盆友”,她便询问正读小学六年级的孩子,是不是写错了?孩子则告诉李女士,每天上学乘坐公交车,公交站台广告中就有“鸭梨山大”一词,意思是“压力很大”。而“小盆友”一词,孩子是从一幅童装广告中学到的。“这些词跟„神马‟、„浮云‟一样,都是网络用语。”孩子对她说,“妈妈,你不上网,都OUT(过时)啦!”
2011年6月6日,记者在中山路等路段走访时,看到不少公交站台悬挂着某品牌冰红茶的广告牌。上面印着,“不要以为鸭梨山大神马的,我就抗不住了,过上一个韩剧零食懒洋洋的周末,多大de鸭梨都是浮云。”短短的几行字里,就出现了“鸭梨山大”、“神马”、“de”、“浮云”等网络语言。
记者采访了几名乘公交车上学的孩子和家长。有的小学生说:“我早就注意到那块广告牌了,一直不明白„鸭梨山大‟是什么意思。”一些小学生说:“我知道在网络上„神马‟是„什么‟的意思,„木有‟是„没有‟的意思。于是在一次作文中,将„有没有‟写成„有木有‟,结果老师画了圈,说我在写错别字。”
在走访中,一名家长表示,户外广告、电视广告的视觉冲击力很大,孩子会不由自主地受影响,最好能够规范一下,别用网络语言做广告词.“这些网络用语当广告词,吸引大众眼球,这无可厚非,但出现在公交站台上显得不大合适,这可能误导一些正在学习的孩子。”李女士说。
J市第二中学语文老师王某,曾多次担任高考阅卷组组长,他介绍,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会碰到同学们使用网络语言的情况,这两年尤为突出,像有的学生故意把“同学”写成“童鞋”、“悲剧”写成“杯具”等。
“网络语言的盛行,与其具备幽默、活泼、新奇等特征有关,但极不稳定,往往是流行一段时间便被弃用。而语文又是最讲究规范的一门学科,在中高考阅卷时,评卷老师对网络语言一般持排斥态度。”王某说,“在此提醒同学们,中高考作文时,最好不要用网络语言。如果想用,也必须谨慎。网络语言的使用,必须有合适的语境,才能够体现出这个词准确表达的意思。其他情况,则极易被认为不符合语言规范,被当成错字、错词来看待。”
5.刚出版的《新华字典》里收录了大量网络“潮语”,却将一些常用词弃用,引起众多争议。2011年7月24日上午,女作家池莉在香港书展做了一场关于语言的讲座,话题涉及对当下网络潮语、广告词对汉语糟蹋的看法。对于刚出版的《新华字典》里收进很多“潮语”(新潮语)的做法,她表示不认可,“这么急躁地将还未进行足够时间检验锤炼的语言收进去,是很不应该的。”
2011年7月10日,几乎每一个中国人都熟悉的《新华字典》开始“变脸”,而且变得很新潮。在最新的第11版《新华字典》中,许多热门网络词汇“房奴”、“晒工资”、“秀场”、“学历门”等都收入其中。同时,这本《新华字典》还增加了近三分之一的容量,其修订幅度之大为历年罕见。这一变化引起了许多读者的热议一一《新华字典》该不该为博人眼球而追求“时髦”?该不该增加大量的网络词汇?
已有58年历史的《新华字典》推出的最新版共收单字1.3万多个,以字统词,收带注释的词语3300多个,在上一版本的基础上增加了近三分之一的容量,这也充分说明新版《新华字典》与时俱进。但记者在翻看新版《新华字典》后发现,并不是所有最时髦的词汇、最新鲜的网络语言都能进入这本字典。如“神马”(什么)、“童鞋”(同学)等。
一名中学老师表示:一些在网络上广泛使用,但确有语法错误并有别字之嫌的词汇没能进入新版《新华字典》,这是很正确的。因为这不是规范的用词。词汇应该保持与时俱进,但也不是没有规则可言。比如对“雉”字的解释,1971年版“雉”的解释是“野鸡”,其后又说“肉可以吃,羽毛可以做装饰品”,到2008年版,删去了后一句话。按“潮语”特点,“给力”应入选《新华字典》。不过,目前国家一些主流媒介都在使用的“给力”等新词,这次却被《新华字典》放弃了,有些着实令人不解。
《新华字典》在诞生半个多世纪的过程中,一直甄别流行词汇中的精华与糟粕,确实是一项相当复杂的工作。如在第11版《新华字典》中把部分使用频率较低的词汇,妇“马达”、“相声”、“摩托”、“煤油”、“秘书”、“合作社”等都剔除了出去,这未必就是正确的做法。
7月27日,记者专门请教了著名学者辽宁大学中文系、博士生导师M教授,他说:“对于生活中出现的,听起来很新鲜的词汇,有的有价值,有的没有价值。而在日常生活中被广泛使用了,有价值的词汇就应该承认。任何一个时代都会产生新的词汇,我认为,凡进入了语言的使用当中,字典就应给予收录。有些骂人的话,如在明清小说中出现过的,这些词汇虽然没有正面意义,但如果字典中不收录,以后上哪儿去找?”
《新华字典》不能割断与历史的联系,但也不能放弃新词的收录,对此,M教授说:“词汇,应该是大家都懂的,大众广泛使用能起到交流作用的,这样的词汇《新华字典》收录进去总是可以的。那些小众的,只有小圈子里的人才明白的词汇,可以少收或不收。总之,要以公众的使用率为标准。”M教授呼吁:“不在于字典收了什么词汇,而在于媒体正在不加控制地大量使用网络词汇,这是不应该的。报纸,不能什么网络语言都往上用。我认为,媒体在使用网络语言时一定要慎重。”
6.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今年要大力加强文化建设。文化对民族和国家的影响更深刻、更久远。要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文化需求,发挥文化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功能,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云山2011年5月9日在吉林调研时强调,社会主义文化是人民大众的文化,让人民大众共建共享是文化建设必须坚持的根本立场。一定要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增进群众感情,坚持面向基层,重心下移,推动城乡基层文化有一个更大发展,让文化发展成果更好惠及人民群众。他指出,文化发展应当是城乡共同推进、协调发展的过程,文化繁荣应当是全面进步、普遍提高的过程。文化建设的根基在基层,基层文化得不到加强,就谈不上文化的整体进步,更谈不上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这些年,中央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推进基层文化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但文化建设的薄弱环节仍在基层,必须把基层文化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服务最广大人民群众作为工作的基点和归宿。要加强统筹规划,把更多的资源投向基层,把更多的项目放在基层,深入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和重点文化惠民工程;要创新基层文化发展模式,拓展基层文化服务渠道,把政府扶持和市场机制结合起来,积极引导社会资金以多种方式投入基层文化建设、兴办公益性文化事业,鼓励开展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化、群众文化活动;要树立以人民为中心、以普通大众为对象的创作导向,降低文化消费门槛,多生产群众买得起、用得上的文化产品,多提供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服务,努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要建立强有力的帮扶机制,动员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群众团体开展城乡共建、区域共建,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扶贫、对口支援,不断开创城乡基层文化建设新局面。
三、作答要求
(一)、认真阅读“给定资料”,简要回答下面两题。(20分)
1.“给定资料1”中讲到“F县的„山寨建筑‟,走入公众视野,引发的更多是责难,而非赞赏。”请结合材料,谈谈对这句话的看法。(10分)
要求:简明、完整。不超过200字。
2.“给定资料3”中介绍了S省对待传统文化学习的思路和做法。请概括S省采取这个做法的主要原因。(10分)
要求:简明扼要,条理清楚,不超过200字。
(二)、“给定资料2、3”中讲述了当前我国很多地区加强对传统文化学习的一些举措。请对这些材料进行归纳,并说明我国加强公民德育建设可以从中受到哪些启示。(20分)
要求:内容具体,表述清晰,不超过300字。
(三)、国家某部门拟编写一个以加强语言规范性为主题的宣传手册,作为对广大青少年语言文化教育的一个规范。手册由四个部分组成,依次为“语言之美”、“加强青少年语言规范的重要性”、“网络语言存在的问题”、“如何加强青少年语言规范性”。请参考资料,分别列出每个部分的内容要点。(20分)
要求:
1.切合主题;
2.全面、表述准确,有逻辑性;
3.不超过400字。
(四)、参考给定材料,以“文化强国”为主题,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40分)要求:
1.中心论点明确,有思想高度;
2.内容充实,有说服力;
3.语言流畅,1000字左右。
参考答案
(一)1.【参考答案】
F县斥巨资建造“山寨世博中国馆”和“山寨悉尼歌剧院”引发的更多是责难而非赞赏是很正常的现象。建造山寨建筑是可以产生一定的影响,提高知名度。但是在F县这样一个经济欠发达,没有良好经济基础的县市,建设这种近乎奢华的休闲娱乐场所显然不符合当地的客观实际,反映了官员不正确的政绩观。F县发展经济应该依托自身优势进行发展,如在革命老区、商品粮基地、建筑之乡等方面好好做文章,将更适合自身发展的需求。
2.【参考答案】
“给定资料3”中提到,S省教育厅要求中小学在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时要加以选择,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对待《三字经》等经典文学,要选择性学习。S省这种做法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传统文化中所涉及的一些道德文化理念已经与当今社会脱节,不符合当前实际:二是中小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理解能力有限,学校不加选择直接要求学生诵读,学生在理解上会产生偏差,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二)、【参考答案】
传统经典文化中有着诸多的道德理念,诸如“守孝悌”等都是对当前公民道德教育的重点内容。G省请专家学者将传统文化的要义带入到人民群众中去,用平实的语言宣传传统美德,使广大人民群众真正吸收传统文化的精华;S省强调对中小学生进行我国传统文化的教育时要加以甄别,选择与时俱进的部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两省的做法给了我们很多启示:一是在加强公民德育建设的工作中我们可以选择运用中国传统文化,走入群众进行宣传教育;二是德育建设要从娃娃抓起,培养孩子们的道德感;三是在运用传统文化学习的过程中要注意与时俱进,选择适合当今时代的部分。
(三)、【参考答案】
(一)语言之美
从仓颉造字的远古到汉字简化的今天,汉字的每个发展过程都是一次完美的飞跃。汉字书法艺术展现着汉字本身的美感;在古诗词、散文中,我们都可以看到辞藻跳跃间的韵律美。
(二)加强青少年语言规范的重要性
青少年处在语言规范性学习的重要时期,若不能对汉语言的规范进行充分的理解,会影响其将来对规范性语言的掌握。同时,青少年时期的孩子对事物的辨别力还不是很强,喜欢追求潮流,所以在网络语言迅速发展的今天,要注意加以引导。
(三)网络语言存在的问题
网络语言本身具有潮流性等特点,但是同时也存在着不规范性。它的使用必须有合适的语境,其他情况,则极易被认为不符合语言规范,被当成错字、错词来看待。
(四)如何加强青少年语言规范性
一方面,青少年要加强在校语文课程的学习,掌握汉语言音义形及语法的规范性。另一方面,学校、老师以及家长要对广大青少年加强规范性教育和引导监督,增强青少年的语言规范性意识。
(四)、【参考例文】
以修身自强,则名配尧禹
——以规范文化发展建设文化强国
“以修身自强,则名配尧禹。”是《荀子·修身》中的一句名言,意思是说若通过品德修养达到自强,则名声可与古代圣贤尧、禹齐名。这对一个国家也是一样,一个国家在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需要有一定的文化与之适应。文化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集中体现,是国家文明的重要载体,也是国家软实力的核心所在。现时代,文化和经济、政治越来越相互交融,文化力日益成为各个国家和地区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文化发展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变得举足轻重。
当前我国文化发展有几个特点:一是网络文化发展迅速,网络语言也是日新月异;二是山寨文化发展很快;三是各地区开始重视传统文化。这些特点就像一把双刃剑,在发光发热的同时也隐藏着种种问题。我们要合理的对其进行规范和管理,才能保证文化发展的方向,保证文化合理健康发展。
首先,对于当前发展迅速的网络文化,我们要在大力发展的同时也要加以引导。网络作为新媒介,为文化的发展打造了很好的平台,以网络为依托,网络新词也是发展迅猛。我们一方面要鼓励网络文化的发展,另一方面对网络上出现的三俗现象加以抵制。对于网络词语的使用,我们要加以引导,保障在网络新词发展的同时不影响汉语言的语言规范性。
其次,山寨文化近几年来在我国迅猛发展,从最初的山寨电子产品到现在某些地区开始山寨一些建筑特色,发展的势头非常迅猛。不过对于这种建设山寨建筑的行为,地方要从自身的客观实际出发。山寨虽然可以造成一定的影响,扩大地方名气,但是也是劳民伤财,依托自身优势发展出自身特色的风景,才是更好的发展选择。
第四篇:2012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模拟高试卷
2012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模拟试卷
注意事项
1.申论考试与传统的作文考试不同,是分析驾驭材料的能力与表达能力并重的考试。
2.作答参考时限:阅读资料40分钟,作答110分钟。
3.仔细阅读给定的资料,按照后面提出的“作答要求”依次作答在答题纸指定位置。
4.答题时请认准题号,避免答错位置影响考试成绩。
5.作答时必须使用黑色钢笔或圆珠笔,在答题纸有效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的作答无效。
给定资料
1、从2007年中国第一家带有微博色彩的饭否网开张,到2009年,微博这个全新的名词,以摧枯拉朽的姿态扫荡世界,打败奥巴马、甲流等等名词,成为全世界最流行的词汇。
伴随而来的,是一场微博世界人气的争夺战,大批量的名人被各大网站招揽,各路名人也以微博为平台,在网络世界里聚集人气;同样,新的传播工具也造就了无数的草根英雄。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2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2011年上半年中国微博用户从6331万增至1.95亿,增长约2倍。该《报告》指出,中国互联网的普及率增至36.2%,较2010年增加1.9%。
微博发展模式从用户最初晒心情,到目前披露社会事件从而引发各界关注,传统媒体介入进行采访、核实,再由微博来关注、转发,使事件又上升一个高度。微博对新闻和舆论传播产生了革命性影响。统计显示,在2010年50起重大案例中,微博首发的有11起,占22%。不过报告也特别指出,微博有实热也有虚火,主要在于门户网站商业营销对于微博概念的过度消费。例如,一些未经核实的事件也会被网民盲目转发,存在大量不实消息,以及对他人进行攻击和侮辱等现象。南京大学网络传播研究中心主任杜骏飞教授分析,人人都可以“出声”并“及时交谈”,这种“出声”限于微博的篇幅和形式,大多不考虑观点和材料的充足,更不考虑论证的清晰,但它是集众人之智以求真知的意见市场。
微博客草根性更强,且广泛分布在桌面、浏览器、移动终端等多个平台上,有多种商业模式并存。专家表示,微博是博客的“简约版”,适应手机短信传播和现代人较快的生活节奏,这是微博用户越来越多的重要原因;而且微博的即时性和互动性很强,这使得微博成为引导舆论的有效平台,美军率先在军事领域利用了微博的这一特性。2、2010年,我国网民达到3.38亿人,互联网普及率为25.5%。网络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影响着中国政治生态。从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公开邮箱收集议案、提案开始,到官员上网与网友在线交流、线下见面,到官员开博客、再到官员以短平快的方式“织围脖(写微型博客)”等方式,搭起官员与民众沟通的“桥梁”。据人民网舆情监测室不完全统计,仅人民微博、新浪微博、腾讯微博三大微博平台上,目前就已经有具备一定粉丝规模且信息发布频率较高的活跃党政机构微博400多个、官员微博200多个;在党政机构微博样本的地域分布上,东南沿海地区明显占据多数,目前新浪微博推荐的政府官员中,江苏和浙江分别有59人和50人,在全国省区市中位列前茅。通过微博,不少官员成为网络红人,有些拥有了数十万级别的粉丝。
开微博从某种程度上代表着信息公开的理念,目前的官方微博还有很大空间可以拓展。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F教授认为400多个党政机构微博在整个党政机构中占的比例还是太小,同时我们的微博仅限于中文和国内使用,地域性很强,在某些程度上还是不符合“跨地域、无疆界”的新媒体特点。广东省卫生厅副厅长X则强调,官员开博首先淡化自己是“官员”,“如果过于谨小慎微就不要开博,如果希望掌声与鲜花就不要开博,如果以此作为晋升阶梯就不要开博,如果气度很小就不要开博,如果个人问题很多就不要开博,如果没有时间就不要开博”。
有着近7年“博龄”的“老博主”、被网友称为“医生哥波子”的广东省卫生厅副厅长廖新波的个人微博也是备受关注的高级官员微博之一。如今他的博客访问量已近1000万次,连续三年被人民网评为“最负责任的官员博客”。在网上用平等亲切的语气,与网民坦陈交流医改、“看病难、看病贵”等热点问题的廖新波说:“微博沟通的最大特点就是平等,在微博的世界里,没有厅长,只有医生哥。”在日前国内某民情研究机构所作的一次调查中,近40%的受访者表示喜欢“解决问题型”的官员微博,26.8%的受访者喜欢“互动型”的官员微博,仅有极少数受访者能够接受官员在微博上大谈工作、发布政策,或者自说自话。网民“昊子的妈妈”说:现在有些领导和政府机关微博就是跟风而已,虽然开了微博却不见经常更新,或缺乏实质性内容,不知道领导微博会不会重蹈领导博客和信箱的覆辙,只有“三分钟热度”,潮流一过就“人去博空”。事实上,微博对官员一大考验,不仅仅在话语方式,更重要的是其现实生活中的为人为官。“官员开微博需要勇气,这种勇气来自于自身的坦荡和自律”一位粉丝在微博中这样评论。
浙江省委党校最近将“微博与领导工作”列入官员脱产学习班的必修课。去年下半年,北京市委党校已经开始为一些干部补习包括微博和MSN在内的新媒体技能。在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的课程表上,也有“提高互联网时代的舆论引导能力”“提高网络领导力”等课程。
3、晓燕最近疯狂迷恋上微博,成为一个超级“围脖控”。
她不仅通过电脑发微博,还经常用手机发。每天从早晨起床的那一刻起,她就陆续地发布微博。有一次晓燕半夜发烧被室友送进医院,她一边打点滴,一边还坚持用手机拍照片,及时更新微博。现在,每天她差不多要花费10多个小时在微博上,至少要发几十条以上。因过于迷恋微博,晓燕每晚都要折腾到凌晨2时才睡觉。由于睡眠不足,她上班时注意力总不集中,出了不少差错。上周,她挨了公司主管一顿斥责,并被警告。晓燕知道自己确实要调整了,但如何走出“围脖控”,她深感茫然„„
6月21日,江苏省溧阳市卫生局局长成了网络上的“最热局长”:由于误将微博当作私密聊天的即时通讯工具,与情人在微博上大肆调情,遭网友截图并发送到国内知名论坛上,该局长被停职检查并取消其党代会代表资格。这让一些原本就对微博望而却步的官员更“惧怕”开微博。而另有一些政府部门和官员,仅仅把微博当作一种工具,很少有与网友的互动。还有一些官员追时髦,或者被领导要求开通微博,却少有更新和管理。
英国首都伦敦等主要城市6日晚起,连续4晚发生骚乱时,大量虚假谣言经由微博客等社交网络传播,在不少居民中引发不必要的恐慌。英国首相卡梅伦11日说,政府正研究今后发生骚乱时是否关闭微博、社交网站或“黑莓信使”服务,或者阻止骚乱者利用这些社交网络工具串联。民权组织和反对党人士警告,这可能导致警方或网络运营商滥用权力、侵犯公民权利,且无助于化解矛盾。“信息自由流通可以用来做好事,但同样可以用来干坏事,”卡梅伦告诉议员,“如果有人利用社交网络制造暴力,我们需要阻止他们。”卡梅伦表态有意“管控”网络,立即引发英国一片质疑之声。反对者认为,警方管控网络可能导致权力被滥用。
2009年2月28日,温家宝总理来到中国政府网访谈室,就应对金融危机,教育改革,医疗卫生改革等问题与网友进行了2个小时的在线交流。这已经是温总理第三次同海内外网友进行在线交流。温家宝总理在访谈开始时表示,第三次和网友们在线交流,感到责任重大。
4、微博的出现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真正标志着个人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沉默的大多数”在微型博客上找到了展示自己的舞台。微博将平民和莎士比亚拉到了同一水平线上。的确,微博的出现,让每一个“小我”都有了展示自己的舞台,引领了大量用户原创内容的爆发式增长。
微博的快捷传播方式必然导致信息流量的增大;同时,因其发文的字数限制在140个字符以内,其“碎片化”特征而带来的割裂性也必然存在片面或信源断裂。但是,与生俱来的还有另一个特征,就是要训练和提高如何把碎片整合为整体的思维能力。在信息量巨大的虚拟网络中也参杂了大量庸俗信息。中国社科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Y所长说道:“网上庸俗之风横行,我看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社会生活层面的,什么‘芙蓉姐姐’、‘兽兽视频’,都是这一类的。第二类是文化层面的,网上的一些文学作品、博客文章,言语粗陋,赤裸裸地描写人的低级趣味,非常低俗,完全失去了文艺作品感染人、教育人的作用。第三类是政治层面的,有的网民对一些热点问题不负责任地进行政治性的评点、解读。”
现在微博被认为是一种新媒体,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和计算机学院W教授说:“微博由最初的IT精英和思想界先锐组成的小范围的交流平台,已被迅速改造成了媒体的新闻源,逐渐形成了一个具有一定独立性的媒体舆论场;而微博言论是否触犯言论边界,还是应该从相关法律出发,按照法律规定来办,没有法律规定的,按照惯例来处理。”“网络舆论”具有“为民请命”的草根色彩,而媒体也常将网民声音引作民意。对于官员来说,不能仅仅把微博当做一个作秀宣传的舞台,而应该把微博看做是一个开展工作、官民沟通的极佳平台,不能有网友骂人就避之不及。官员开微博,首要面对的问题是个人角色和官方角色的转换。是谈工作还是谈生活?如何应对部分网友的非理性情绪?怎样做到真正“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些都是官员在考虑开通微博之前必先深思的问题。从现在来看,官员开微博的数量和质量都还很不够。
网络空间对政治制度、政治过程、政治权力、政府管理、国际关系等领域都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在这种背景下,研究网络社会政治现象和政治规律的网络政治学应运而生。网络政治所探讨的是:在网络社会的发展过程中,网络政治问题的本质及其发展、变化的矛盾运动规律。在网络空间中,社区、政府、国家、权力都是虚拟的,尽管虚拟却给我们的政治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影响。美国在网络政治研究领域位居国际领先地位,盖茨认为信息高速公路的优点之一是“虚拟平等”远比现实世界中的平等容易实现。在虚拟世界里,每个有条件上网的人的平等政治权利都得到了保障。美国政府主动在多方面利用网络降低行政成本,管理国家事务。在中国网络政治从一开始就具有民主政治的性质。普通民众,只要具有上网的能力,理论上就可以获得发言的渠道,有机会对各个层面的公共事务直接发表自己的意见,表达自己的诉求,极其便捷。这样的意见和诉求只要具有较高普遍性,就可能获得广泛的支持,从而形成一种舆论,就有可能对现实的立法、决策产生影响。不过,网络民主政治既然是一种直接民主政治,它也具有直接民主制的内在缺陷。比如,意见多变,缺乏深思熟虑。传统民主制度的制度安排,比如人民代表的审议,大体上可以弥补这种缺陷。
5、在微博呈现爆发式增长的大背景下,并非每一条微博所包含的信息都是真实可靠的,微博用户无法鉴别每一条微博的真实性与权威性。因此,在如今的微博环境中,每天都会出现大量虚假信息,不断考验着网民对于网络信息的信任度。网络谣言,正如病毒一样在现实社会肆虐扩散。《魔鬼经济学》的作者史蒂芬?列维特说到:“在微博中,有价值的信息占到的比例仅为4%左右。”凭空捏造自古就有,“不能因网络谣言而否定互联网发展”,但网络需要管、怎么管,确实是困扰各国政府的棘手问题。正如英国一位法律专家把网络谣言形象生动地比喻成“一旦打开就无法再拧紧的水龙头”。在推动众多社会事件良性发展的同时,一些未经核实的事件也会被网民盲目转发,存在大量不实消息、危害国家安全的网站链接,存在对他人进行攻击和侮辱等现象。如某调查显示,只有37%的用户认为微博上的信息基本可信。专家认为微博的实热之下也有虚火,要好好地“消火”,谣言猛如虎,它的杀伤力巨大。它能破坏人们正常的生活秩序,能危害社会的经济发展,更有可能引起社会的动荡不安。
关于微薄中的出现的谣言有网友认为微博不完全能制止某个人散布谣言,因为它不能干涉某个茶客的自由言论,更不能对某人设定道德标准,微博只是一个茶馆,茶客想来即来想走就走,因此它也不应该完全背负某个人或某些人行为的责任。还有的网友说道:“微博对政府进行批判、质疑和监督都是可行的,但前提应当是在事实的基础上进行,并不是用谣言、捏造和歪曲事实来攻击政府”。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民事诉讼法研究室主任汤维建说:“微博发言如侵犯他人的合法权利也一样可以被认定侵权。但可能普通人想去侵犯他人名誉都难,因为受关注程度不大,但公众人物就不一样了,他们言论的威力要大很多。”
谣言产生后,一些网站确实展开了“辟谣”和删除谣言的举措,但收效不佳,这是一直困扰所有网站的首要问题。即使韩国政府2002年就开始推行的网络实名制,收效依然不理想。每天,网警、网站及相关监管部门,通过检索门户网站都要删除几万条恶意帖子,但谣言却不可能实现“一删了之”,其瞬间的传播力量既无法控制,更不可估量„„学者Q称网络谣言散布的根子基于两大方面:一是社会管理和网站规范存在的漏洞是网络谣言得以散布和传播的主因;二是公民自身缺乏常识教育和理性思考成为了加重网络谣言散布的次因。
“每个人内心深处都有追求真相的愿望”,辟谣联盟发起人之
一、中国政法大学副教授吴丹红说。网名“吴法天”的他,现实中从事证据学研究。“上网时发现微博上的谣言越来越多”,职业惯性让他和网友“窦含章”萌生了组织一个辟谣联盟的想法。“我们这群人都很较真儿,认为正确的观点不需要借助虚假的事实去传播”,成立“辟谣联盟”,这是“自媒体时代,作为公民的一种社会责任”,吴丹红说。
6、6月13日有网友在新浪微博称:6月10日下午,广东省东莞市莞深高速路发生一件怪事:满载乘客、正常行驶的大巴突然一声巨响,就变成破烂不堪,车上乘客全部离奇失踪。通过搜索图片,网友发现该图是一年前的新闻照片。经调查,有8名用户同一时间发布了这条不实信息,并且所用链接都指向某团购网站。新浪公司对这8名用户给予最严厉处罚:注销账号。据介绍,被取消账号的用户,背后大多有着商业利益。业内人士称,发布不实信息的博主,都非常看重转发量和粉丝数。这些粉丝数量的背后,有什么特殊的含义?经查,在谣言背后,一般都能发现以公关营销和商业盈利的幕后推手。
《创业家》杂志主笔卢旭成称:我们能看到的所谓的草根牛博,背后一般都有微博营销公司在运营。7月9号“人类已经不能阻止海底捞了”的口号出现在微博上,之后各式各样的“海底捞体”大行其道,到8月初,已有媒体质疑这种夸张的营销可能捧杀海底捞,8月22日海底捞爆出“冲兑门”事件,在微博上被疯狂转发。海底捞在微博上的大红大紫到瞬间跌落神坛,前后正好55天。而前面54天的大喜,只用了1天就成了大悲,令人不得不反思网络病毒式营销的成败。营销专家H向表示,“微博营销一定要慎重,其传播范围与效果不是你能控制得了的。”
近日有网友在微博上爆料,提醒大家“太鲜活的鱼千万别买”。此言一出,立刻招来众人“围观”。爆料的网友在微博中说,“菜市场买鱼,摊贩往大水盆内加入一种白色粉末,迅速用手搅拌,一会儿功夫白色粉末就溶解了,将半死不活的鱼虾倒入其中,鱼虾一会儿就活蹦乱跳,如刚从河中捞起来的。这神奇的白色粉末不是其他的,而是鱼浮灵,是一种能够致癌的催化剂。洒了鱼浮灵的鱼虾,经检验,砷、铅超标1000倍,可能严重危害人的肝、肾、智力等。”一时间,这篇微博被大量网友转发、评论。甚至有网友感叹,“还有什么能吃?”不过,还是有不少网友质疑,“这是不是在危言耸听,请专家、学者出来释疑。”
6月28日晚间8时许,新浪微博的大量用户被一只暂命名为“微博尾巴”的蠕虫病毒攻击,在短短1个半小时内感染用户超过3万人次,9点半,新浪微博官方发布病毒的清除报告,中毒用户账户也均得到了恢复。根据相关技术分析人员称,发生这次用户中毒的原因是,新浪微博的第三方软件API接口被人利用,通过csrf漏洞制造了蠕虫病毒,这一病毒可以未经用户授权转发链接,而链接中包括的js代码则有继续感染其他用户的危害。
7、在广袤无垠的网络空间里,草根们感受到的是一种真正的人性解放,历来的精神生活都未能像今天的网络这样自由与民主。社会学家R在“改革开放30周年解读”中认为,每一次思想的解放、社会变革和科教的进步,都会派生和衍生出一些特殊的文化现象。而草根文化现象,正是伴随着改革开放思想的解放、意识观念的革命、科学技术的进步、市场经济的发展而带来了一些社会大众道德观念、爱好趣味、价值审美等一些变化,出现的文化多样化的发展趋势,在民间产生的大众平民文化现象。它的出现体现出改革开放后而出现的文化的多样性的特点,也可以从一定意义反映出以阳春白雪占主流的雅文化的格局已经在承受着社会文化中的“副文化、亚文化”的冲击。这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其实是社会民众的一种诉求表达,折射出社会民众的一种生活和消费需求,以及存在的心理需求。
草根文化的衍生与上层治理政策息息相关。东汉末期残暴的统治,催生了黄巾大起义。黄巾起义的草根则是以道教为基础的五斗米道,五斗米道是道教文化的变种,是民间草根正义与道教结合的产物。在民国时期的大上海,经济的繁荣与混乱的社会治理,助长了黑社会势力的盛行。黑社会的草根为旧有的行帮,行帮的文化草根为对关公忠义的崇拜,具有深厚的儒学文化背景。时下,在一些政府治理比较混乱的地区,因民情阻隔,出现了上访村,上访老户,过去的进京告御状演变为今天的进京上访。群体上访者为避免被扣上反党反社会主义的帽子,打出类似“不反党、不变乱、我们要吃饭”的旗号,体现出较强的适应能力。部分官员曲解维护社会稳定的本意,对不合理上访、无理上访一味迁就,进一步恶化了上访文化。
草根文化作为文化的一个形态,同样遵循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规律,随着社会、经济、科技的发展,不断进行自我更新。但是,作为距离经济基础最为遥远的上层建筑,文化意识又表现出较大的历史惯性,并不随着经济基础的改变而迅速改变。中国的草根文化,大多与中国古代的儒家思想、制度紧密相连,有些本身就是封建制度在基层民众中的直接传承。他们原本处于意识形态的主流,只是由于社会制度的变迁,方沦落至今天的草根,与时下的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意识形态形成截然不同的两种文化。对该两种文化冲突的解决,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从源头抓起,尤其是从经济基础抓起。在法学领域之外,必须紧紧抓住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动经济、社会、文化全面发展,用社会主义文化占领文化主阵地,同时,不断挖掘草根文化的合理内涵,用草根文化自身的优势弥补社会主义外来文化的不足,用社会主义先进的文化不断丰富、改造草根文化的内涵。不断缩小两种文化的差距,最终实现文化的“融合”。
作答要求
一、认真阅读“给定资料”,简要回答下面两题。(20分)
1、“给定材料1”指出“微博有实热也有虚火”,请结合资料内容,分别对“实热”和“虚火”的实质进行阐释。(10分)
要求:准确、简明。不超过200字。
2、“给定材料4”写道:“微博将平民和莎士比亚拉到了同一水平线上。”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看法。(10分)
要求:全面、简明、有条理。不超过250字。
二、“给定材料5”指出了有关网络谣言的问题,请对这些材料进行归纳,并说明如果你是一名网民该如何去做。(20分)
要求:内容具体,表述清晰。不超过200字。
三、某党校拟面向政府行政领导干部举办一场以“提高网络领导力”的讲座,讲座时间为两小时,主要分为三个模块进行讲授,分别是“网络政治概述”、“政民互动现状”、“领导能力提升”,请参考“给定资料”,分别列出每个部分的内容要点。(20分)
要求:(1)切合主题;(2)全面、表述准确、有逻辑性;(3)本题作答不超过500字。
四、参考给定资料,围绕“草根文化”,自选题目,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40分)
要求:(1)观点明确,思想深刻;(2)结合实际,内容充实;(3)结构完整,语言流畅;(4)总字数1000字左右。
第五篇:2018年 国家录用 公务员考试(市以下综合管理类和行政执法类)
2018年国家录用公务员考试《申论》参考答案
(市以下综合管理类和行政执法类)
(一)给定资料1和给定资料2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土地承包政策的发展过程,请你概述这一发展过程。(10分)
要求:(1)准确、全面、有条理;(2)不超过200字。参考答案:
1980年前后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包产到户,包干到户,土地集体所有,农民有经营权、使用权,不准出租、买卖,建房、烧砖瓦等。1984年提出土地承包期一般应在十五年以上。
1990年提出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不变。确定小调整、大稳定的前提是稳定,发包期内不得调整承包地。
2003年明确承包土地以户为单位,减人不减地。
2017年提出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
(二)给定资料2中,L村村支书面对村民土地调整的要求,发出感慨:“这样一来,我们的压力很大,看来村里的土地调整也不是一个简单的事。”请根据给定资料2,分析他为什么感到压力很大。(10分)
要求:(1)全面、准确、有条理;(2)不超过200字。【参考答案】
第一,人口增减变化大,二轮土地承包政策中“增人增地但减人不减地”的办法难以为继。
第二,政策的公平性、合理性存在争议。
第三,种地费时费力,土地零散、收益低,流转困难;部分农户不想要、不想种地,甚至完全脱离农业,导致土地撂荒。
第四,国家土地调整政策限制严格,重视“稳定”的前提。第五,当地政府持支持态度,但与现有国家政策相冲突。
(三)给定资料4提到,“城市建设与管理的目的如果仅仅是为满足经济或某种美观诉求,显然是片面的,甚至是短视而危险的。”请根据给定资料3和给定资料4,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20分)
要求:(1)观点明确,分析全面,有逻辑性;(2)不超过300字。
【参考答案】
该句表明城市建设与管理的目的仅为满足经济或美观诉求,而忽视了人文意义和文化价值。
仅满足经济或美观诉求,易导致:(1)生活单调,缺少沟通,心情压抑;(2)活动健身空地有限、容量小;文体活动室利用不方便;(3)破坏传统文化气息;(4)各色人为不同目的争夺空间;(5)贫富差异过大导致居住空间分异。如若兼顾人文意义和文化价值,则能彰显城市价值,带来幸福感、归属感和安全感,平衡社会关系,交流传播信息,催生艺术创作。我们应当平衡历史文化保护、商业发展和居民人居环境三者关系;借城市公共场所“化人”;借助城市设计,恢复城市公共领域的功能,消解市民对立情绪。
(四)S市将举办“城市样板工程展示会”,请你根据给定资料5,就其中地下管廊建设情况撰写一份讲解稿。(20分)
要求:(1)紧扣资料,内容全面;(2)逻辑清晰,语言准确;(3)不超过400字。
关于S市地下管廊建设情况的讲解稿 各位观展的领导、同志们:
地下综合管廊是将自来水管道、供电、通信电缆等管线整体迁入地下的城市公共配套设施,能改善城市环境。我市月亮湾地下综合管廊自建成以来平稳运行多年,内部管线有序排列且预留管线空间,并容纳夏季集中供冷管道。
我市从以下几点入手:一是设立工作领导小组。市长担任组长,并涵盖辖区内单位主要负责人;形成常态化沟通和快速推进机制;编制规划、统筹管理。二是解决资金问题。组建开发公司,借力社会资本,负责投资、建设、运营和管理事务;争取国家试点和省财政支持,通过补贴确保股东的基础收益。三是科学设计施工。前期调研分析,组织专家反复论证;建设监控、感知系统,预留升级接入口,实施统一综合管理。四是调动入廊积极性。合理制定收费项目和标准,让管线需求者自主选择使用方式;打造利益共同体,让各单位参与规划、设计和建设过程。
(五)给定资料6中提到了老子关于“有”和“无”的观点。请你围绕给定资料反映的城市建设理念中的问题,联系实际,以“试谈„有‟与„无‟” 为题写一篇文章。(40分)
要求:(1)自选角度,见解深刻;(2)参考给定资料,但不拘泥于给定资料;(3)思路清晰,语言流畅;(4)总字数1000字左右。
试谈“有”与“无”
——城市建设的辩证法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城市有了更高的期待,传统城市建设中的一些问题暴露了出来。过于注重房子等硬件,忽视了人的真实需求,最后“景有了,人没了”;过度商业化,把历史文化古迹等都变成收费场所,结果“有了钱,没了文化”;私人权益扩展,公共空间被压缩,造成“有个人,无大家”的局面。
如何化解这些问题呢?哲学家老子“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的辩证思想为我们提供了一些思路。从城市建设的目的、功能设计、管理等方面来看,主要是要平衡好硬件软件、经济和人文、私人与公共空间的关系,以打造生活更便利、精神更丰富,人民关系更包容的新型城市。
从城市建设的目的来看,要解决“有景无人”的问题。要树立“城市为人而建设”的理念。城市所有基础设施建设的“有”之利,要服务于人民群众的“用”。当前一些城市生态公园、景观设施建设出现“可远观不可玩”的问题,就只照顾了城市面子,忽视了市民悠闲需求。城市发展要注意留足地面发展空间,增加资源投入,从满足人民群众实际需求的角度建设市民自由活动空间。另一方面,我们要始终记得:建设可见、实用的高楼大厦、电缆、道路、汽车等“有”之利时,要注意给老百姓留下蓝天、明月、旷野景观视野空间。只有这样,来自农村旷野的李奶奶,才不会因城市空间的逼仄和种种限制而“喘不过气了”。
而在城市功能的设计上,大力发展经济、产业、商业发展之“利”的同时,要流出休闲生态和文体活动空间,要注意保护历史文化,人居环境。要注意城市建设不只是“造景”更是“化人”。过分强调经济建设会使城市生态不堪重负,过分商业化会使城市的历史文化失去价值,会使人们没有时间和空间来“无所事事”,人们生活无法慢下来就没有闲暇,就不会有文化创造。所以,建设经济开发区时要留下城市绿地;建设城市CBD的同时,要留下古建筑保护区、特色文化街区;建设写字楼的同时,留下休息娱乐地。我们要认识到城市是一个生活综合体,需要产和生活、生态的平衡。
最后,在城市管理方面,不能让私人性、营业性的“有”,把全民性、公益性空间挤压成“无”,要注重发展成果“共享”的理念。城市空间不能全都是私有、封闭、收费、只为某一个阶层服务的,还要有让不同层次的人可以交流互动、取得共识的场所空间,从而带来城市的包容性,多样性,开放性,带来社会和谐发展,如巴黎人的新桥空间。城市管理者要给全体市民更多的人文关怀,包容鼓励,给其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像今年北京、深圳等地一些小区物业设置隔离墙,将商品房和保障房进行分隔管理,人为将小区分割成“富人区”、“贫民区”,就造成了群众不满和心理隔阂。这种简单粗暴的做法肯定是不合适的。同一个小区内,“头顶一片天,便如一家亲”,公共资源使用权应该是人人平等的。
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由之路。这个进程中,我们在大力发展硬件设施、经济商业等“有之利”的同时,更要兼顾好城市空地、历史文化、公共娱乐、社会交往空间等的“无之用”。我们要给城市建设留下一些空白,以便其更好的发挥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