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学设计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学习围绕中心选材和剪裁的方法。
2、学习闻一多先生说做统一、表里如一的人格,做一个高尚的人。
教学重点:
学习闻一多先生说做统一、表里如一的人格,做一个高尚的人。
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
课前准备:
收集臧克家、闻一多的背景常识,了解他们的主要事迹和作品。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此环节谈话导入,意在告诉学生要全面地看问题。)
我们经常在电视上看到人物访谈的节目,我也让学生谈谈一位人物,小品表 演艺术家----赵丽蓉,学生谈的多是她在表演方面的成就,我告诉他们,她生 前为人和蔼,正气,诚恳,人们都喜欢亲切地称她“赵大妈”,在她去世后,人们都称赞她的一生是“德艺双馨”。
接下来,我请学生看两幅图片,我国文学上的两位大家---------闻一多、臧克 家。
屏幕出示 学生介绍。(介绍不全的,教师可补充。)
如:闻一多是五四运动以来知识分子中一位杰出的人物,青年时代是新月派 诗人,中年 时代是旧经典的研究学者,晚年成为青年所爱戴的,昂头作 狮子吼的民主战士,“一二·一”惨案后,他更英勇地投身爱国民主 运 动,直到牺牲生命。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臧克家介绍老师闻一多的散文,共同探讨闻一多的人生。
板书课题
整体感知:
1、指生朗读课文,读后评议,正音。
2、让学生说预习课文后,认为本文围绕人物的哪些方面写 了哪些事情?
(这一环节在于,通过让学生不断地回答,明确围绕中心选材的方法。)
做了再说
学者 优秀
做了不说
闻一多 口的巨人
行的高标
先说后做
革命家 大勇
敢说敢做
质疑问难:
此环节鼓励学生自主质疑,并鼓励其他学生答疑,补充,最后不明白的问题 老师作答。
如:
1、解释字词
写照 高标 诗兴不作 目不窥园 精神食粮 一反既往 慷慨淋漓
2、理解句子: 1)“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药方。”的含义。
2)“起先,小声说,只有昆明的青年听得到;后来,声音越来越大,他向全 国人民呼喊,叫人民起来,反对独裁,争取民主。”怎样理解“小声说”,“声 音越来越大”?
3)为什么说“言论和行动完全一致,这是人格的写照。”?
4)“我们要准备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 门。”“大门”指什么?“跨出大门”和“跨进大门”各指 什么?
5)理解这句话“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
合作探究性学习:
(此环节目的是解决目标2)
上课时我们一起探讨过赵丽蓉老艺术家光辉灿烂的人生,在本文,作者也处 处流露着闻一多先生的人格魅力,现在请大家讨论一下,总结出闻一多的伟大之 处,并有感情地朗读出来。
分组讨论,教师集中讨论结果:
A、做了再说,做了不说。
作为学者:
研究古籍,写作《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
研究目的: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小结:闻一多先生为了探究救国救民的出路而潜心学术,不畏艰辛,废寝忘 食,十数年如一日,终于在学术上取得累累硕果。
B、说了就做,敢说敢做,言行一致。
起稿政治传单,群众大会演说,参加游行示威。
小结:投身于民主运动,是一名伟大的爱国者,言行一致的志士仁人。
C、其他方面:
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
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
澎湃执著的爱国热情
拓展延伸:
学习本文后,闻一多的说和做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其实,古人也认为说和 做对做人来说是很重要的,你能说出称赞“说”或“做”的词语吗?
一言九鼎 一诺千金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言出必行 言必行,行必果等
联系学生实际,让他说出平时在说和做方面有不恰当的事吗?教师继续引导 他谈今后如何打算做得更好。
对!言行一致这是做人最起码的准则,你想让自己拥有高尚的人生吗?老师 我个人认为,高尚的人不仅仅能做到这些,所以,我送给大家一句话:
人生是一种追求,一种不懈的追求--------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良好的 修养,高雅的情趣,宽阔的胸怀,大度的气质。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上,以恒心为 良友,以经验为参谋,以小心为芳邻,以希望为哨兵,认准自己的目标,义无返 顾勇往直前。
总结写法:(让学生自己总结)
夹叙夹议
前后照应
精心剪裁,详略得当等
总结:2004年2月我国文坛上又陨落了一颗璀璨的明星,就是本文作者,课下收集阅读臧克家的事迹和作品,继续探讨臧克家的艺术人生。
作业:
1、继续探讨臧克家的艺术人生。
2、阅读闻一多诗集。
板书设计: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臧克家
闻一多
学者
说----------------------------做
革命家
言行一致的人格 爱国献身的精神
第二篇:《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学设计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是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二篇文章,本单元是人物传记单元,人物事迹生动感人,广为流传。初一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时期,应对他们进行理想教育,帮助他们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本课作为本单元第二课,在单元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对于引导学生“学习名人精神,争做优秀人才”,以此确立自己的人生目标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文展示了闻一多先生对于文学事业和革命事业的两种独特态度:作为学者,他是“出世”的,作为革命家,他是“入世”的,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其实有一个精神核心——爱国情和使命感。潜心学术是为了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革命斗争是为了踏出一条救国救民的血路。
结合单元目标,我制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如下:
教学目标:
1、深入了解闻一多先生。
2、理清文章结构,感知文章内容。
3、通过揣摩词句和合理想象来感悟和把握人物形象。
教学重点:理清文章结构,感知文章内容。
教学难点:通过揣摩词句和合理想象来感悟和把握人物形象。
二、教法设想
(一)教学方法:结合新课标,我采用朗读法、合作探究法、读写结合法,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积极参与、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具体表现为:
1、从文章题目入手,导入新课。让学生将课文原题和收入课本时的题目进行对比,使学生迅速进入到今天所学习的内容。
2、紧扣主题,走入文本,触摸人物灵魂,感知人物精神内涵。通过设疑、讨论、朗读、理解,让学生加深理解、体会、感悟。
(二)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
(三)课时安排:一课时。
三、学法指导
本节课教学对象是初一学生,他们表现欲强,对未知领域有浓厚的探究兴趣。本节课前,他们通过学习《邓稼先》已初步认识到:通过了解人物事迹来学习他们的精神。教学时应充分利用此资源,针对他们对闻一多先生还缺乏完整系统的认识,先通过“走近闻一多”、“认识闻一多”、“理解闻一多”,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理解闻一多先生的精神实质,在此基础上,根据他们表现欲强、思维活跃的特点,通过设计“纪念闻一多”这一学生活动方式,给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收获提供一个舞台。
四、教学设计
(一)标题导入:比较原题和现题。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我们先来看题目,课文原题是《说和作——记闻一多先生的言行片断》,而收入课本时则改成《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你们说改得好吗?为什么?(生答,师小结)
从标题来看,文章的关键词应该是“说”和“做”。但是有一个人名不能忽视——生(齐):闻一多先生!
师:谁来说说你所了解的闻一多先生?
(二)走近闻一多
学生自主介绍闻一多,教师补充总结。
多媒体显示:闻一多:诗人、学者、民主战士。新诗集《红烛》、《死水》。组诗《七子之歌》。为抗战蓄髯八年,1946年在昆明遇刺身亡。
毛泽东《别了,司徒雷登》:“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朱自清《挽一多先生》:“你是一团火,照见了魔鬼;烧毁了自己,遗烬里爆出个新中国!”
冰心:“闻一多的死是一首诗大的诗,他给我们留下了最完美、最伟大的诗篇。”
师:上世纪80 年代,为纪念他的老师闻一多,臧克家先生创作了这篇文章。在学生的眼中,闻一多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
(三)理解闻一多
1、找出这篇文章的过渡段,理清结构,感知内容。
明确:文章有两个明显的过段段,将文章分为两个部分。“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是对前一部分的全面概括,然后指出这只是闻先生的一个方面。“闻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这句领起了文章的后一部分。
2、重点研读课文第3自然段,理解人物形象。
通过刚刚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课文主要是从学者和革命家两个方面叙述了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作为学者,闻一多先生是一个怎样的形象呢?在这一部分中,最细致地描述闻一多先生怎样研究学问的当属第———
生(齐):第3 自然段。
师:咱们就来精读第3 自然段。我们先齐读这一段。(生齐读。)
师:这一段的开头有这么一句话,“我对他是有着深刻印象的。”从课前预习到刚刚的认真朗读,作为学者的闻一多先生是否也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现在,我们就一起认真研读第3 自然段。请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这一段中哪些词或者哪个句子让你对作为学者的闻一多先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是什么样的印象?
师:同学们刚刚细致研读了第3 自然段。现在咱们就一起来分享阅读的体验和成果吧!
(生展示,师评价。)
师:好,通过同学们的交流,我似乎感觉到作为学者的闻一多先生的形象已经依稀在眼前了。下面,让我们再通过想象与还原让他的形象鲜活起来。请根据老师出示的情境,合理发挥想象,还原一次闻一多先生作研究时的动作和神态。
(屏显。生自主写作。)
夜,已经深了,可闻一多先生的书房里却还亮着光,只见他„„
要求:尽量遵从文本,合理想象,并尝试运用文中的四字短语来表达。
师:差不多了吧?来,请跟大家分享一下。
生分享,师小结:通过大家的文字,我不仅看到了一个活灵活现的闻一多,而且更感受到了治学中他的喜怒哀乐。闻一多先生是一个勤奋刻苦的、废寝忘食的、潜心学术,有深沉爱国情感的学者形象。
刚刚我们主要做的事情就是感悟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的形象。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是运用什么方法来感悟形象的?
明确:通过揣摩词句和合理想象的办法来感悟和把握形象。
那么现在请你学以致用,运用这种方法继续研读读文章第8—18自然段,接着感悟闻一多先生作为革命家的形象。
(五)纪念闻一多
闻一多先生是既是一位卓越的学者,又是一位大勇的民主战士。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
今天,我们不仅要学习他的爱国情怀,同时也要纪念他。让我一起来读读闻先生的诗,用这样的方式来纪念这位伟大的巨人。附:《一句话》
闻一多
有一句话说出就是祸,有一句话能点得着火。别看五千年没有说破,你猜得透火山的缄默? 说不定是突然着了魔,突然青天里一个霹雳
爆一声: “咱们的中国!” 这话教我今天怎么说? 你不信铁树开花也可,那么有一句话你听着: 等火山忍不住了缄默,不要发抖,伸舌头,顿脚,等到青天里一个霹雳
爆一声: “咱们的中国!”
(六)作业布置
完成《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学案课后练学部分。
五、板书设计
新课标下的课堂是开放的课堂,课堂板书力求简洁,突出重点。本课板书设定为: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臧克家
做了再说——学者(勤奋刻苦,治学严谨).做了不说
说了就做——革命家(无私无畏,爱国爱民)
第三篇: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学设计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积累语言,培养语感,提高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反复诵读,抓住文章记叙的主要事件,把握人物的品格和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以热爱祖国为荣,学习闻一多严谨、谦逊的治学态度,言行一致的做人,做一个高尚的人。
【教学重点】
学习闻一多严谨、谦逊的治学态度,言行一致的做人原则。【教学难点】
品读重要语句,探究体会语言的内蕴。【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课前准备】
收集臧克家、闻一多的背景常识,了解他们的主要事迹和作品。一,导入
1、同学们,日常生活中的说话和做事最能看出一个人的品行。很多时候,我们往往容易忽视这一点。在日常生活中,你是怎样处理说和做的呢?请你说给大家听听。
不知道我国著名的诗人,学者,爱国民主战士闻一多先生又是怎样处理说和做的呢?让我们通过“农民诗人”臧克家去了解一下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2、了解闻一多,臧可家
闻一多(1899-1946)本名家骅,著名诗人,学者,爱过民主战士。1922年赴美国芝加哥美术学院学习,后来研究文学。1925年回国,历任青岛大学、清华大学教授。诗集有《红烛》《死水》,表现出深沉的爱国激情。1943年后,目睹蒋介石反动政府的腐败,奋然而起,积极参加反对独裁、争取民主的斗争。“一二一”惨案发生后,他更英勇地投身爱国民主运动,最后献出宝贵的生命。集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三重人格”于一身。郭沫若称其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1946年夏在昆明遇刺身亡。
臧克家(简略了解)
二,检查预习情况,理解词义
1、找到词语在文中的位置,动手把它圈画出来。2、指读,说说这些词语的意思。
锲而不舍
兀兀穷年
沥尽心血
潜心贯注
目不窥园
心会神凝
迥乎不同
气冲牛斗
慷慨淋漓
昂首挺胸
热情澎湃
诗兴不作 衰微 赫然 迭起
高标
三、初步感知内容
1、阅读全文,本文围绕人物的哪些方面写了哪些事情?
(学者方面和革命家方面)
2、以此为脉络,文章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是怎样联系在一起的?
第一部分(1-7)记述前期闻先生作为学者方面的“说”和“做”。
第二部分(8-20)记述后期闻一多先生作为革命家方面的“说”和“做”。
两部分之间用了七、八、九三个段落过渡。第七段承接上文小结,第八、九段开启下文。这样连缀紧密,脉络清楚,过渡自然,把两个方面的情况简明地并列提出,给读者以深刻印象。
3、第一部分
闻一多作为学者有哪些优秀品质?并找出相对应的语句来。
(板书)学者方面:严谨刻苦
孜孜不倦
日夜不懈------做了不一定说
4、我们作为学生,从闻一多先生的治学态度中,应当学到什么? 体会交流 齐读第一部分
5、第二部分
过渡:作为学者的闻一多先生治学严谨,不畏艰辛,这种治学态度值得我们共同学习,那么,作为革命家的闻一多先生又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呢?
(板书)革命家方面:勇敢无畏
不怕牺牲
言行一致-------说了一定做
朗读第二部分
6、综合这两个方面来看,闻一多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用课文原话回答)
“是卓越的学者,大勇的革命烈士”
五、拓展延伸
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平时在说和做方面有不恰当的事吗?学了这篇文章后,请你谈谈今后如何打算做得更好。(交流、指说)
师:对!言行一致这是做人最起码的准则。你想让自己拥有高尚的人生吗?老师个人认为,高尚的人不仅仅能做到这些,所以,我送给大家一句话:
人生是一种追求,一种不懈的追求──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良好的修养,高雅的情趣,宽阔的胸怀,大度的气质。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上,以恒心为良友,以经验为参谋,以小心为芳邻,以希望为哨兵,认准自己的目标,义无返顾勇往直前。
六、课堂总结
闻一多既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又是大勇的民主战士。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我们要学习闻一多先生为了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而潜心学术,不畏艰辛,废寝忘食的精神。学习他为了民主革命事业无所畏惧,视死如归的精神。让我们沿着闻一多先生的足迹,让理想在奋斗中闪光。
七、布置作业:
1、摘抄文中你喜欢的语句,说说自己喜欢的理由。2、闻一多先生的事迹很多,试为本文补充一两个事例。
八、板书设计
第四篇:《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学设计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整体感知,了解闻一多先生的主要事迹,把握人物的品格和精神。
2.通过品味句子,体会抒情、议论、描写在文中的作用。3.学习闻一多先生严谨治学的精神和言行一致的做人原则。教学重点:
品读课文,体会闻一多先生的精神品质,并学习本文的写法。
教学难点:
联系时代背景领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方法:
主要通过朗读,合作、探究。理解文意,感受名人的形象和精神。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由学生熟悉的《七子之歌》引出作者,导入本课。
二、闻一多及作者了解:
闻一多(1899—1946)集诗人、学者、民主斗士“三重人格”于一身的一生。诗人:新诗集《红烛》(1923)、《死水》(1928)是现代诗坛经典之作。1925年3月在美国留学期间创作了组诗《七子之歌》,表达了深挚的爱国之情。学者:1932年到清华任教后,开始全力专攻古典文学。学术著作有《神话与诗》《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等。他对《周易》《诗经》《庄子》《楚辞》四大古籍的整理研究(后汇成“新义”),被郭沫若称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革命家:他一身正气,抗战蓄髯八年。1943年以后,面对国民党统治的日益腐朽,拍案而起,走出书斋,投身到反对独裁、争取民主的革命洪流中去。1946年7月15日,在昆明被国民党特务刺杀身亡。
闻一多先生五四时即参加学生运动。1922年赴美国留学。1925年留学回国后,曾先后在青岛大学、清华大学等校任教。抗战开始后,随清华大学南迁昆明,任西南联合大学教授、中文系主任。1946年7月15日,他横眉怒对国民党特务的手枪,用鲜血和生命写完了自己历史上最壮丽的一页,时年47岁。
臧克家(1905——2004)。1930年,国立青岛大学入学考试成绩发布,一位20多岁的考生数学零分,作文也只写了三句带感慨的新诗:“人生永远追逐着幻光,但谁把幻光看成幻光,谁便沉入了无底的苦海。”按说,这位考生铁定无法录取。不过,问题是他碰上了一位慧眼识货的主考官。这位主考官就是文学院院长闻一多先生。闻先生从这三句杂感诗中发现了这位青年身上潜伏的才气,一锤定音破格录取。果不其然,这位青年没有辜负闻先生的期望,很快就发表了一首又一首的新诗,并于1933年出版了轰动一时的诗集《烙印》。他就是后来享誉诗坛的臧克家。三.检查预习情况:
⑴(学生)朗读课文,听读的师生正音。⑵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衰微(shuāi)赫然(hè)迭起(dié)
卓越(zhuó)
锲而不舍(qiè)
小楷(kǎi)沥尽心血(lì)
慷慨淋漓(kāng kǎi lín lí)迥乎不同(jiǒng)目不窥园(kuī)
望闻问切:中医诊病术语,即望诊,闻诊,问诊,切诊。
兀兀穷年:辛辛苦苦地一年到头这样。
迥乎不同:很不一样。
四、整体感知 1.自读思考:(1)文章是分了说和做两个部分来写的吗?
(2)文章到底怎样安排说和做的,你能不能在读书的过程中找到最关键的句子(3)由此来看,文章可分为几个部分?它们之间是怎样衔接起来的? 第一部分(1-7)记述闻先生作为学者方面的“说”和“做”。第二部分(8-20)记述闻一多先生作为革命家方面的“说”和“做”。
两部分之间用了七、八、九三个段落过渡。第七段承接上文小结,第八、九段开启下文。(用这些高度概括的话过渡,它的好处在:连缀紧密,脉络清楚,过渡自然。把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和作为革命家方面的情况用极其简明的语言并列地提出来,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作为学者的闻一多,在“说和做”上的主要特点是什么?为了表现这一特点,作者选取了哪些材料来证明?“做”了再“说”、“做”了也不 “说” 三个事例:写作《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三部书的情况;
五、再读、品味:
1、作为学者的闻一多是怎么做的,概括的句子有吗? 交流点拨、明确:
1、做了再说。
2、做了不说。
第4段,“不动不响,无声无闻。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 第6段,“他又由唐诗转向楚辞。十年艰辛,一部‘校补’赫然而出。别人在赞美,在惊叹,而闻一多先生个人呢,也没有‘说’。他又向‘古典新义’迈进了。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闻先生也总是头发零乱,他是无暇及此的。饭,几乎忘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
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
“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闻先生也总是头发零乱,他是”无暇及此的。饭,几乎忘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
2、闻一多先生是为了什么而做?
明确:为了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学生活动:默读课文,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六、巩固练习:
1—7段这一部分共写了几件事来表现人物?表现了人物怎样的治学态度?你是从那些地方感受到这一点的?
七、小结:
曾经有这样一位作家,他之前以诊病救人为己任,后看到国民的愚昧,转而拿起文学的笔。这就是鲁迅先生,闻一多先生同样是以文化来救国,为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下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看看闻一多先生作为革命者如何做的。
八、布置作业:摘抄文中你喜欢的语句,说说自己喜欢的理由。【板书设计】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臧克家 学者: 做了再说
做了不说
第二课时
一、回顾导入:
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我们在回忆一下,课文是围绕什么来写的,从哪些角度来写。明确:围绕说和做来写,换句话说,说和做是本文叙事的线索。作为学者的闻一多是做了再说,做了不说。
作为学者的闻一多是这样处理说和做的,那么作为革命家的闻一多又是如何处理说和做的呢?我们把文章第二部分读一读。另外,本文对闻一多先生充满了崇敬之情,我们要在朗读中注意体会。
二、品读揣摩:
1.作为革命家的闻一多又是如何处理说和做的呢? 2.哪些地方能表现他说了就做,言行一致的?
3.中国的学者、文人是远离政治的,如沈从文,但闻一多介入政治,考虑其中有什么因素在里面。还有哪些?李公朴被杀后,作演讲。这里为什么要突出闻一多先生的演讲? 4.18段,参加游行示威,走在前头。神态如何?
5.作为学者的闻一多不计个人利益,潜心研究学术;当他看到时局黑暗,他是为中华民族而说,为民众争取民主的权益。两个阶段有没有共同点?
6.这篇文章又有叙事,也就是说是夹叙夹议,大家再找个例子。
【学生活动:朗读课文,合作探究。】
四、课文研读:
1、文章开头引用闻一多的两句话有什么作用?
文章引用闻一多先生自己的话起笔,直接点题,言简意赅。一是运用比较的方法突出闻一多先生对“说”与“做”的态度;二是以递进语意表现他“做了再说”“做了也不一定说”的特点。起到开门见山,领起下文的作用。
2、作者选取作为学者研究学问上的三件事,选材的角度是什么?详略安排有什么不同? 写作《唐诗杂论》是从“做”了再“说”这个角度选材的;其它两个事例是从“做”了也不一定“说”角度选材的。其中第一件事详写,后两件事略写。
3、“作为争取民主的战士”的闻一多先生 “说”的内容与目的是什么? 反对独裁,争取民主。
五、语句品析
1.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这是比喻。比喻闻先生研究学问是为了救国,是企图寻找使民族文化繁荣昌盛的方法。2、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解释:望闻问切。中医诊断疾病的方法。望诊是第一步。
望:观察病人的颜色、舌苔、表情、发育情况等;
闻:听和嗅,即听病人的说话声音、咳嗽、喘息,并且嗅出病人的气味; 问:询问病人自己所感到的症状、以前所患过的病等; 切:用手诊脉或按腹部诊察有没有痞块等
3、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
深夜只有孤灯相伴,本应感到寂寞,但闻一多却乐在其中,全力进行学术研究。“它”指深夜灯火。“漂白了的四壁”引自闻一多的诗《静夜》,表现诗人对祖国前途和人民命运的关切。引用这一句意在表现闻先生深夜潜心研究的怡然自乐。
4、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潜心贯注”“心会神凝”““何妨一下楼”意思一致,都是说闻一多研究极其用功,用心极专极深,别的任何事情不能使他分心。
5、“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一句,为什么不用“研究”而用“钻探”? 这是比喻,更形象生动地表现了闻一多先生的刻苦钻研精神。
六、问题探究
这篇文章在叙述中穿插了哪些形象的描写?说说这些描写的作用。
头发零乱、昂首挺胸、长须飘飘…… 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
作用:能起到具体再现闻先生那令人尊敬的高大形象的作用,使他的精神、品格、作风仿佛都成了可以具体感知的东西。的人,大写的人!
七、小结7、8两段分别承上、启下,从作为学者和作为革命家两个方面给我们展示了闻一多先生严谨刻苦的学习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澎湃执着的爱国热情,语言生动形象,精练含蓄,富有表现力。最后两段,以议论收束全文。全文因此衔接紧密,过渡自然,结构严谨。
作为一代名人,闻一多先生的言与行给我们树立了榜样。我们应该学习他这种严谨、谦逊的治学态度,言行一致的做人原则。
八、作业设计:
闻一多先生是我们敬仰的名人,学了本文后,你有何感想?结合你的学习、生活实际,写一写我们应该怎样向名人学习。
【板书设计】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臧克家
学者:
做了再说
做了不说
革命家:说了就做
言行一致
(
1、起稿政治传单
2、群众大会上演说
3、参加游行示威)
【教学反思】
这篇文章记述了闻一多先生的主要事迹,表现了他的崇高品格和精神。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理解学习他的精神。同时让学生注意本文的选材角度和记述的重点。
在备课时,对《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这篇文章,可以说时代离学生较远,背景资料对学生来说较生疏。对此,在设计时,把背景资料的查找及对闻一多的了解放在学生预习,主要想锻炼学生捕捉信息的能力。
这是一篇十分精粹的散文,诗人以充沛的感情,精譬的语言来表现闻一多先生的崇高品格及他的革命精神。可以说文章的内容不是十分难,但事例是以概括性的语言来叙述的,这需要学生认真品读后才能捕捉,这篇文章的精彩是语言,诗意化的语言含蓄、凝炼是最为值得学生品味的。而闻一多先生的精神也是学生需要学习的。
对初二的学生,本着一课一得的思想,把课设为两课时。
在第一课时设计时,我把重点放在了学生读,知道作者从哪两个方面写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知道闻一多先生是怎样一个人,因为在第一课时如果学生真正读懂文章,真正深入到文章中来,对闻一多先生有了了解,那么在第二为课时就可以在品读语言过程中来深入挖掘闻先生这种说和做,虽前后期不同但其根本就是:为追求民主,为救国救民。这样,会使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水到渠成。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看出,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还好,能读懂文章,而且学生领悟能力较强,其实在这过程中,我可以再深入引导学生对闻先生品格的精髓深入理解。而我把侧重点放在学生在当今社会如何把闻先生的精神传承下去,把深入的分析推到第二课时。这也是教学中受教案和教学形式的拘泥。
在今后的教学中,一定会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更灵活的处理授课内容,使学生在有限时间内有最大的收获
第五篇:《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学设计
綦江区东溪中学导学案
七下语文第12课
共2学时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学设计
课型:新课 执笔: 执教: 审核:
【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把握人物的品格和精神。
2、品味重点与举重的关键词语,探究语句的内涵体会语句包含的激情。
3、学习闻一多严谨、谦逊的治学态度,言行一致的做人原则。【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走进闻一多。教师讲解为主,要点让学生记下。
1、作者简介
2004年2月5日我国文坛上又陨落了一颗璀璨的明星,99岁高龄的著名诗人、作家臧克家与世长辞,一轮明月、万家灯火伴他西行„„
臧克家(1905~2004)。他是对我国新诗做出了卓越贡献的著名诗人,创作长达80年之久。成果之丰、影响之大,被认为是“一部足以现身说法的活生生的中国新诗史”人们比较熟悉的是他为纪念鲁迅先生而写的《有的人》:“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如今,这句诗已经成为送给诗人自己最好的挽歌。
今天我们来学习他写的《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一起来缅怀闻一多这位伟大的民主战士。
2、简介闻一多:闻一多(1899~1946):集诗人、学者、民主斗士“三重人格”于一身的一生。
诗人:新诗集《红烛》(1923)、《死水》(1928)是现代诗坛经典之作。1925年3月在美国留学期间创作了组诗《七子之歌》,表达了深挚的爱国之情。
学者:1932年到清华任教后,开始全力专攻古典文学。学术著作有《神话与诗》、《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等。他对《周易》、《诗经》、《庄子》、《楚辞》四大古籍的整理研究(后汇成“新义”),被郭沫若称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革命家:他一身正气,抗战蓄髯八年(周恩来亦如此)。1943年以后,面对国民党统治的日益腐朽,拍案而起,走出书斋,投身到反对独裁、争取民主的革命洪流中去。1946年7月15日,在昆明被国民党特务刺杀身亡。
3、所以这篇文章展现给我们的是:大师笔下的大师──巨人心中的巨人(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认识闻一多
阅读课文,思考问题:
1、疏通字词,把生字词划下来,读记5分钟,可考核。
校(xiào 校规;jiào 校订)壳(kã 弹壳;qiào 地壳)
藏(cánɡ 躲藏;zànɡ 宝藏)行(hánɡ 行列;xínɡ 行动)綦江区东溪中学导学案
七下语文第12课
共2学时
⑵ xiá暇 hâ赫kuī窥 pãnɡ pài澎湃 shuò硕 mí弥 piǎo漂 jiǒnɡ炯
⑶ 诗兴不作(作:兴起;写诗的兴致减少了)
锲而不舍(锲:刻;镂刻不停,比喻有恒心)
群蚁排衙(指许许多多的蚂蚁排列成行,文中指闻一多书写的密密麻麻、工工整整的蝇头小楷)
兀兀穷年(兀兀:劳苦的样子;辛辛苦苦地一年到头这样做)
迥乎不同(迥:差得远;很不一样)
一反既往(既:已经;与以往完全不同)
潜心贯注(潜:隐藏的;全身心、全部精力集中做某事)
气冲斗牛(形容气势之盛,可以直冲云霄)
2、梳理文章结构。三个要点可由教师提出,学生在文中找具体表现。
a口的巨人(三本书 学者
《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
b行的高标(革命家
起草政治传单、群众大会演说、c言行一致
参加游行示威
第二课时
承上节课理清文章脉络。活动式。
1、文章从那两个方面写闻一多的“说”和“做”?闻一多恪守着怎样的“说”和“做”的原则?从中看出闻一多先生是怎样的一个人?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讨论解决。
(文章从作为学者和作为革命家两方面写闻一多的“说”和“做”。闻一多恪守着“做了不说,做了再说”和“说了就做”的原则。从中可以看出闻一多先生是一位治学严谨、成就卓越的学者,一位言行一致的民主著战士。)
2、课文的两个部分之间,使用哪些话过渡的?说说这些话是怎样起过渡作用的?
(是用两个句子完成过渡的。“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是对前一部分的全面概括,然后指出这只是闻先生的一个方面。“闻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革命家的方面”,这句领起了文章的后一部分。这两个句子关联得十分紧密,“仅„„还„„”“一个方面„„另外一个方面„„”这都是起关联作用的词语,“学者的方面”“革命家的方面”这是呼应紧密的提法。作者在两个部分之间,用了总承上文和总起下文的句子,在两句之间又注意彼此的关联,这样就使两个部分的过渡十分自然。)
三、研读课文,理解闻一多
1、研读表现闻一多先生潜心学术,成就卓著的段落。
教师:提起闻一多先生,我们头脑当中首先显现出来的是他怒对国民党反动派的手枪,拍案而起的镜头。但实际上,闻一多先生一生中,主要的身份是学者、诗人。他治学严谨,才华横溢、学贯中西,给我们留下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文章的那一部分最能表现他的这一特点? 綦江区东溪中学导学案
七下语文第12课
共2学时
默读文章的第一部分,把最能表现闻一多先生潜心学术、成就卓著的语句滑下来,并进行圈点批注。
2、研读表现闻一多先生大无畏的英雄气概的段落,同样勾出重要句词。
教师:一个如此“血性”的男儿,很长一段时间竟能“沉寂”下来做学问,甚至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这种性格反差看似悖理,实则不然。
1925年,恩一多先生在给梁实秋先生的一封信中,他这样说:“我国前途之危险不独政治、经济又被征服之祸患,文化之征服甚于其他方面之征服千倍之,杜渐防微之责,舍我辈汽水堪任之!”可见,文艺多先生是想从谈所我们民族历史,文化的渊源中,寻找出医治我们民族病症的药方。闻一多有这样一句名言“诗人的主要天赋是爱,爱她的祖国,爱她的民族。”在他的眼里,做一个中国人比作一个文学家更重要。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她用她的言和行终生时间这着句话,甚至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让我们一起有感情的朗读文章的第二部分,感受一下闻一多那种大义凛然,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气概。
3、探究闻一多前后的“变”与“不变’。
① “变”:(做学问和革命有什么变化?)在“说”与“做”方面前后判若两人──前期潜心研究学术,后期投身于民主运动。做学问的时候,他目不窥园,足不下楼,潜心钻研,无声无闻;干革命的时候,他起草传单,发表演说,气冲斗牛,声震天地。这种变化源于他对社会认识的变化。
② “不变”:(始终不变的是什么?)闻一多前后外在表现的变化却有着不变的精神核心──爱国情和使命感。潜心学术是为了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革命斗争是为了他出一条救国救民的血路。作为一名卓越的学者,一名伟大的爱国者,他是始终如一的。
四、品味语言,研究闻一多。教法以教师讲为主,适当让学生仿写。
本文语言生动形象,精炼含蓄,赋予感情和音乐美。
1、生动形象:
品味重点语句中的关键词语,探究语句的内涵,体会语句饱含的激情。
2、精炼含蓄:
比如一个“说”字,很普通,作者却赋予多种含义。开头引用的闻一多自述中的“说”,是向人家宣告自己要干什么或告白自己干了什么的意思;与第5段“他并没有‘说’,但他‘做’了”中的“说”和第6段中的“说”,则有吹嘘、自诩的意思,这里的“没有‘说’”,主要是赞扬闻一多先生的实干精神和谦虚美德;“作为革命家”,闻一多的“说”,是对于革命的宣传和动员,是对反动派的揭露和斥责,实际上也就不但是“言”,也是“行”了。一个“说”字,竟然表达这么多的意思!这种结合一定语言环境灵活地赋予同一个词以不同含义的表现手法,是耐人寻味的。
3、富于感情:
这篇文章的叙述、描写抒情化,令人无法分清哪些是记叙,哪些是抒情。例如,“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说它是记叙未尝不可,但洋溢着赞美之情。又如,“昂首挺胸,长须飘飘”,显然是描写,但颂扬、景仰之情也呼之欲出。又如,“饭,几乎忘了吃”,本来是极平常的一句赞语,但紧接着跟上一句“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形成了对比,意蕴就丰富多了。同样,“夜间睡得很少”,“惜寸阴”,这种句子原也并不怎么精妙,綦江区东溪中学导学案
七下语文第12课
共2学时
但跟着一个情犹未尽的“分阴”,给人的感觉就不一般了。由于作者带着强烈的感情,能把平常的语句变得不平常了。
4、富于音乐美:
① 作者善于使用成语或仿成语结构,如“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潜心贯注,心会神凝”,“迥乎不同”,“一反既往”,“警报迭起,形势紧张”,等等。这些词语的结构整齐,有节奏感。
② 作者惯于使用对句的形式,如一开头的“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就是对句,又如“仰之弥高„„钻之弥坚„„”,“不动不响,无声无闻”,“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还有末段的“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这些成对的句子,有些具有对比的性质,有些则是并列的性质,有的是更为整齐的对偶句。这些句子读起来,琅琅上口,铿锵有力,富于音乐美。
5、夹叙夹议的写法:
本文表达上的一大特点是夹叙夹议。作者实际上是以议论来结构文章的。第一、二段是第一部分的叙述的纲领,第七段是第一部分的总结,这两处都是议论。第八、九两段是第二部分的纲,最后一段则是第二部分,也是全文的总结,这两处也都是议论。这篇文章多次用到照应,有首尾照应,有行文前后的多次照应,有行文与题目的照应。多种方式的照应,使文章的结构严谨,而且形成了一种旋律,一种气势,加强了文章的感染力。而所有这些照应,又几乎全是议论。由此可见议论在本文中的重要作用。
五、拓展延伸,纪念闻一多
1、闻一多的说和做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其实,古人也认为说和做对做人来说是很重要的,你能说出称赞“说”或“做”的词语吗?一言九鼎、一诺千金、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言出必行、言必行、行必果等
2、从古到今我国有很多像闻一多一样的文人,用自己的言行实践者自己的理想,请你说出一两句表达他们理想追求的诗句,并简要说说他们的事迹。要求学生抄记积累。
① 孔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② 陶渊明:“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③ 刘禹锡:“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④ 鲁迅:“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⑤ 诸葛亮:“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⑥ 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教师小结:陶渊明、王维、孟浩然等古人保全了自身的高尚品德,创作出许多不朽的文学名著,当然值得我们歌颂。闻一多先生不顾自设难为,投入到革命热潮中去,用自己的言行实践着自己的理想,这种大无畏的精神更值得我们钦佩。让我们用诗歌般感情真挚的语言来表达我们的那份自豪感和爱国情怀,去讴歌那些在平凡工委上用自己的一言一行为祖国默默奉献的人吧!
3、以闻一多的口吻拟写墓志铭。(用闻一多的口吻,与生前为自己拟写一则墓志铭,以表达自己的人生追求与对祖国对人民深厚的情感。要注意的是,既然以闻一多的口吻来写,语言风格就必须符合人物的个性。闻一多是一个刚性之人,富有英雄气概和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因此墓志铭的语言风格也应当富于阳刚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