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信用社的发展前景分析

时间:2019-05-14 17:42:1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农村信用社的发展前景分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农村信用社的发展前景分析》。

第一篇:农村信用社的发展前景分析

论文纲要

一、内容提要 1提出中心论题 2关键词。

二、正文 一农村信用社目前的现状 二当前农村信用社面临的突出问题 1发展战略和市场定位不明确 2网络资源不足科技支撑力量薄弱 3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经营管理体制落后 4工作人员素质较低。三农村信用社发展趋势和对策建议 1正确确定农村金融机构的市场定位 2以效益为中心积极开拓中间业务 3重构农村信用社监管体系健全科学的绩效评价体系 4加强农村信用社的职工队伍建设 5搞好企业文化建设提高银行的核心竞争力 6争取政策支持营造实现市场定位的良好氛围。四结语

三、参考文献 农村信用社的发展前景分析 内容提要农村信用社正处于改革和发展的关键时期落实和树立科学发展观是农村信用社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选择。农村信用社的发展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正确处理好速度与质量、规模与效益、当前与长远、显绩与潜绩之间的关系把与时俱进与求真务实很好地结合起来明确支农方向提高认识转换观念加强管理注重效益突出支农重点把握支农力度促进农村经济与自身经营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关键词农村信用社 问题 发展前景 科学发展观 当前农村信用社正经历着极不平凡的改革发展历程。这是一段对农村信用社发展方向及政策进行重新思考和选择的历史进程。市场化原则和股份制方向的确立成为有着60多年发展历史的农村信用社摆脱历史包袱泥潭迈向快速发展轨道的转折点。

一、农村信用社目前的现状 2003年6月27日国务院印发《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方案的通知》国发〔2003〕15号进一步确立了农村信用社定位为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服务的社区性地方金融机构积极探索和分类实施股份制、股份合作制、合作制等各种产权制度使信用社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我约束、自我发展、自担风险”的市场主体新的改革方向并把信用社的管理交给省政府负责通过省级联社对信用社实施管理、指导、协调、服务。截至2010年末农村信用社资产规模达到10.6万亿元是“十一五”初期的1.7倍其中贷款余额5.7万亿元是“十一五”初期3.0倍实收资本达3461亿元是“十一五”初期的0.9倍。2004年实现统算盈利后连续7年利润保持大幅增长与2003年改革前相比资产负债和存贷款规模均增加了5倍以上。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进入了长足发展的历史机遇期然而在农村信用社长期发展过程中所积累的各种体制内外的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其提高竞争力和快速发展的瓶颈。

二、当前农村信用社面临的突出问题

1、发展战略和市场定位不明确 综观我国当前的金融市场各家商业银行在目标客户的选择和业务拓展方向上存在趋同化现象一是没有基于市场竞争的行业分工业务范围与经营领域基本一致二是金融产品的设计上不存在互补相互的替代性和模仿性很强三是在客户选择上大都将目光投向国家垄断性行业、大型企业集团、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高新技术企业、政府相关部门等而对于与农相关的产业及中小客户群体兴趣不大。从总体上来看农村信用社的市场定位是面向“三农”农村信用社在资本、规模、成本、技术、人才、信息等各方面均受到较严重的制约难以和大中型金融机构争夺大中型优质客户这就决定了农村信用社无论业务怎么发展都必须服务于农村贴近于农民。然而现阶段我国很多地方却将农村信用社改革目标和责任主体下移至市县联社在追求目标最大化的经营目标驱动下变相的把“支农”变成“弃农”。农村信用社存款余额较大幅度增长但农业贷款增长幅度较小大部分资金都被投入到非农业部门使农村信用社的存贷差连年增加并积累了大量不良资产。一是会偏离实现国家宏观金融政策下的信用社发展目标二是会偏离自身发展的正常轨道。

2、网络资源不足科技支撑力量薄弱 经过多年来的发展农村信用社的网点布局往往以撒网式展开一般每个乡镇都有12个网点比较繁华的乡镇网点数目则多达十多个。遍布全国的网点资源对网络客户起到较好的作用。但由于农信社普遍存在服务形式落后、结算渠道不顺畅的弱点加上各地之间发展程度差异性大等因素规模性业务开发的网络资源极其缺乏。虽然当前农信社在传统的综合业务系统网络上与商业银行的差距已大为缩小。但涣散的经营机制使大规模业务开发缺乏统一的平台以及各自为政的做法直接导致了开发成本的增加并进一步增大了地区的差异。

3、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经营管理体制落后 大部分农村信用社虽然在形式上建立了完整的法人治理结构但社员代表大会、理事会、监事会的“三会”制度其实是形同虚设无法在实践中起到任何的作用。信用社重大事项由省级联社来决定信用社理事会的选举与任免通常由行政任命来决定对理事会的权力也没有进行有力的约束。监事会几乎完全流于形式没有发挥其监督约束农信社经营的职能其重要性无法真正显示出来。由于长期以来农村信用社在信贷管理、财务管理、干部人事管理、固定资产购建、现金管理、统计管理、薪酬管理等各个方面缺乏有力的管理制度缺乏保障制度落实的机制缺乏监督制度执行的措施特别是缺乏对高管人员的有效监督使农村信用社产生内部道德风险成为形成大量不良资产、亏损挂帐、历史包袱的重要原因。

4、工作人员素质较低 农村信用社从成立至今由于进人渠道不宽世袭现象严重大部分为原来中国农业银行或信用社的家属子女。近几年吸收了一些院校毕业生和依靠上级部门系统培训了部分职工但目前信用社职工的整体素质仍然偏低高技术人才、复合型人才、经营开拓型人才和法律综合型人才更是匮乏。农村信用社从业人员来自于农民的占80以上从专业学校接受的不到20其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包括通过各种学历教育获得大专学历的约30初中文化程度以下的仍占30。职工文化水平整体偏低的问题直接体现在农村信用社经营行为方面比如开拓创新意识差、业务能力差、政策理解和执行水平差、服务质量低等。员工素质低也使农村信用社难以适应市场经济和现代金融发展的客观要求不利于电子技术的应用投资渠道的拓展和经营效率改善等严重制约了机构竞争能力和发展业务能力的提高。

三、农村信用社发展趋势和对策建议 一正确确定农村金融机构的市场定位 农村信用社的根在农村要走科学发展之路必须依托农村经济的发展。“三农”的市场定位为农村信用社指明了发展方向和广阔的市场空间随着农业向商品化、专业化、现代化方向发展农村市场有着广阔的前景。农村信用社要立足“三农”面向社区服务城乡靠支农树形象靠支农谋发展靠支农增效益。在国家经济金融政策引导下大力支持县域经济发展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积极开展农村信用工程建设努力拓展小额农贷、联保贷款等品牌服务积极引进银团贷款、社团贷款方式满足各类农村经济主体的资金需求助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支持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中实现自身的可持续性发展。农村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银行要由原来的支持“三农”扩展到立足于支持地方经济的发展服务三农服务中小企业和个体民营经济服务优质客户。二以效益为中心积极开拓中间业务 无论是经济发展、金融改革的宏观要求还是农村信用社经营发展的客观需要都要求农村信用社树立科学发展观树立效益观念和风险意识。一是转变经营理念。农村信用社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担风险要坚持以效益为中心坚决摒弃片面追求数字指标不计成本、不顾风险的粗放式管理模式突出体现资本、规模、速度、质量和效益的平衡协调发展。二是强化资本约束理念。风险资产的扩张速度、规模受资本金规模的制约这是现代金融监管的基本要求。农村信用社资产业务不能盲目扩张要充分考虑相应的资本保证。要通过大力清收不良资产提高资产质量和抵御风险的能力。三是做好低成本存款营销。牢固树立“存款立社”思想切实降低存款成本真正把存款业务做大做实。充分运用农村信用社的区域优势、网点优势、政策优势改进服务强力营销积极开展对公存款努力开办新业务增加低成本存款。四是狠抓信贷风险管理。要树立科学的信贷业务发展理念加强对业务风险的有效控制将风险管理目标与业务发展目标联系起来在拓展业务时要考虑到风险问题不能盲目扩张将风险识别、风险监控、风险控制等风险管理全过程融入贷款管理工作提高风险管理水平。五是大力拓展中间业务。要调整业务发展战略实现以经营存、贷款业务为主的传统发展模式向存款、贷款、中间业务并重的模式转变重视并加快中间业务的发展积极开展代理保险、代收代付、票据贴现、银行卡等中间业务优化收入结构。三重构农村信用社监管体系健全科学的绩效评价体系 农村信用社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设定科学的绩效评价体系为农村信用社的可持续性发展提供保障。一是评价总量侧重效益。评价体系要有资产利润率、不良贷款比率、流动性比率、资产增值保值率等指标要加大反映利润和经营风险指标的权重突出安全性、效益性指标。二是评价当前侧重长远。评价体系应体现农村信用社当前的经营风险状况、收益状况和发展能力揭示影响经营业绩变化的内外部、主客观因素应设立风险资产抵补率等指标反映当前利润真实情况和潜在风险防止出现业务经营的短期行为。三是评价结果侧重过程。针对农村信用社存在的资产质量差、效益低和潜在风险高等问题在确定基本指标及相关权重时既要突出利润指标又要兼顾资产质量和潜在经营风险指标强化对经营过程的全程控制。在风险监测方面制定经营风险性指标加强金融风险监测包括资本充足性资产质量、资产流动性、盈利状况、经营管理水平等制定经营合规性指标 加强金融经营管理的监测制定健全的农村合作金融风险预警监测制度形成完整的内部监督机制。在外部监管方面建立国家、省政府、公众相结合的监督体系并且落实三者的相关监管责任。对农村信用社负有重要责任的银监部门要代表国家行使对信用社的金融监管职责。省政府在授权省联社对下级农村信用社进行指导的同时也要肩负起对信用社进行行业管理的重任省政府工作的重点是优化农村社会的信用环境为农村信用社的健康发展创造有利的外部条件。加强农村信用社内部管理以及经营的信息披露力度保障社会公众的监督权。四加强农村信用社的职工队伍建设 一是加强各联社领导班子建设特别要加强对中、高层管理人员及专业人才的培养。本着精简高效的原则设置内部职能机构并且要树立“以人为本人才兴社”的经营理念确定人才在经营管理过程中的主导地位培养一批热爱农村信用社事业、专业知识全面、懂管理、会电脑的高层次专业人才。同时要努力营造管好、用好人才和吸引人才的良好机制对新业务发展需要的高学历专业人才和技术人才要保证进得来、留得住、干得好农村信用社行业管理部门要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采取提高学历津贴、技术津贴等手段鼓励高层次人才安心到农村信用社施展才华二是加快信用社“改招工为招生”的步伐有计划地招收一批专业相关性大、学习成绩优秀和办事能力强的大学毕业生到农村信用社工作改善职工队伍文化结构三是采取多种办法开辟学历教育的新途径鼓励并引导信用社职工自学成才把信用社的部分基层干部人员选送到大专院校深造认真做好信用社干部职工的技术职称评定工作。主要是抓好业务知识的培训、轮训和学习习近平年来国家颁布的一系列金融法律、法规和条例学习掌握资产负债比例管理信贷资产风险管理以及财务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四是抓好岗位技术练兵制定具体奖惩措施实行全员达标上岗。五搞好企业文化建设提高银行的核心竞争力 原来的农村信用社的业务发展成绩有目共睹但农村信用社在公众形象和社会地位上仍不及其他专业银行这反映出农村信用社企业文化建设力度不够对发展贡献度不大。今后农村商业银行在业务发展与文化建设上应该两手抓两手硬在改革发展中形成自己健康而又独特的文化为农村商业银行的可持续发展注入动力并进一步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在一定程度上未来银行之间的竞争就在于核心竞争力的竞争。核心竞争力也是一家银行区别于另一家银行的关键特征之一。从表象上看核心能力提供了进人多样化市场的潜能它应当是竞争对手难以模仿的能力。但核心竞争力的实质是以企业文化为底蕴的员工价值认同感。只有有了以文化为底蕴的员工价值认同感才能吸引更多的人才。同时也只有充分调动和发挥员工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才能够尽心尽职地为客户服务才能在工作中不断地总结、推陈出新顺应市场的变化捕捉转瞬即逝的市场机会。如何才能吸引和留住高级人才良好的物质激励不可少但为员工提供广阔的事业前景以企业文化为基础培养员工对农村商业银行的价值认同感才是关键。以物质为诱惑来吸引人才是银行人才竞争中的下策不是长久之计。况且这种策略还容易助长员工在从事业务活动中的道德风险给银行带来极大的损失长此以往将蛀蚀银行发展的根基。是故以员工价值认同感为主要内容的企业文化底蕴对农村商业银行的发展是极为重要的。六争取政策支持营造实现市场定位的良好氛围 农村信用社要积极争取政府政策扶持和其他支持包括获取中央银行专项票据的支持、政府有关方面给予农村信用社以商业银行平等的待遇、减免税收等优惠政策等等对各级党政部门和乡村两级组织的结欠贷款要依靠当地政府采取措施予以清理对党政工作人员拖欠的不良贷款或担保的到期贷款要依靠行政和司法手段予以清收以挽回农村信用社信贷资金的损失要依照国际惯例建立和完善政策性农业保险和农业贷款风险补偿机制确保农村信用社支农信贷资金的安全。

四、结语 在农村信用社百年基业的征程上过去的8年仅仅是成功的开始。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市场化的改革方向向着建立现代金融企业制度的目标不断迈进农村信用社必将焕发出更加夺目的风采开创更加灿烂辉煌的末来 参考文献: 1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的意见.国办发200466号 2周霆.中国农村金融制度创新论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06.3赵磊魏硕.农村信用合作社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经济师2005.6.4徐思新.重构农村信用社内控机制J.中国农村信用合作.200510 5温铁军.新农村建设理论探索M.北京出版社200605.

第二篇:农村信用社发展前景

农村信用社发展前景

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六年来,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和全体农村信用社员工的不懈努力下,全国农村信用社发生了巨大变化,取得了巨大的成绩。资产规模由2.2万亿元增长到

8.6万亿元;存款由2万亿元增加到6.9万亿元,居全国第四位;贷款由1.4万亿元增加到

4.7万亿元,列全国第二位;不良贷款率由四级分类的37%下降到五级分类的10.8%;贷款损失专项准备充足率由8%提高到57.2%。尽管如此,农村信用社在管理体制、业务品种、服务功能等方面与商业银行还有较大差距,持续发展的能力还十分脆弱。作为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的实践者,我认为目前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的指导思想、目标方向和操作路径,越来越偏离农村信用社改革的实际,可以说农村信用社的改革成绩显著,但发展前景令人担忧。

一、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存在的问题

(一)银监部门主导农村信用社改革有失偏颇。一是职能错位。监管部门既监管行业风险,又指导农村金融服务;既履行监管职责,又承担行业管理职能。这种监管者与行业管理者的双重身份,导致在角色定位上出现了偏差。二是研究不到位。对农村信用社改革缺少深入的研究,对农村信用社的实际情况了解不透。在改革方向、模式等方面省政府、省联社没有发言权。三是指导不到位。虽然全国的情况千差万别,但仍用“一把尺子”往下量。宏观要求多,可操作性办法少,不能根据各省的实际情况提出有针对性的指导意见,改革的方向不清、目标不明。对各省提出的想法,多是说“不行”,但不说“怎么能行”。四是监管不到位。对于改革中出现的问题,不能及时研究对策、及时处理,往往是“一人有病,大家吃药”。

(二)省级政府主导作用得不到发挥。2003年国务院关于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的文件明确规定“农村信用社下放到省级地方政府,并由省级政府对农村信用社的风险负完全责任”。无论是按照权责对等的原则,还是从调动省及各级政府积极性的角度,都应由省级政府根据各省的实际情况确定农村信用社改革的模式与路径,并通过资金注入、资产置换、人员调整等方法和措施帮助农村信用社化解包袱、加强管理,领导农村信用社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但在改革过程中,省政府不能主导改革,提出的意见建议得不到应有的重视,不是由“当事人”而是由“第三者”来决定农村信用社的改革发展。多数地方政府成了改革的“旁观者”,积极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三)政策要求与农村信用社发展现状错位。一是省联社职能不清、改革方向不明,人心浮动。由于多数县联社还没有发展成自主经营、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市场主体,才由基层出资成立省联社,并赋予省联社以“管理、指导、协调、服务”的职能。但在省联社的管理下,农村信用社取得巨大成就之时,又说省联社管多了,干涉了基层的人员任用,干预了基层的业务经营,侵犯了县联社的法人地位。现在要求省联社转变职能,履行“指导员、服务员、监督员”职责。但多数县联社目前仍不能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自律能力依然较弱,离开省联社强有力的管理,改革成果很可能“付之东流”。在相互矛盾的职能定位中履职,省联社处于“左右都不是”的尴尬境地,省联社的职能定位多变、改革方向模糊、员工人心思走。二是改革要求难落实。改革政策多变、与基层现实有距离,落实困难。要求农村信用社增资扩股,不断增加投资股的比例,但“有历年亏损挂账的、资本充足率达不到规定标准的、呆账准备提取不足的,均不得分配股金红利”的规定无法保持股金稳定。

要求提高服务功能,但在产品市场准入、企业存款开户、机构设置等方面要求苛刻。要求地方政府化解农村信用社包袱,但经济欠发达的省份则无能为力。三是自主经营难。监管部门始终强调保证县联社的法人主体地位,但在接收包袱沉重的城市信用社、服务网点设置、贷款投向等方面都没有自主权。

(四)历史包袱化解不彻底。国家通过专项票据的方式解决了信用社2002年末报表中体现的资不抵债额的50%,大量的隐性不良资产没有得到化解。接收了包袱沉重的城市信用社,加重了农信社的负担。虽然经过六年的发展,仍有大量的历史包袱需要化解。

(五)法律政策缺失。虽然党的十七大提出,法律同等保护包括私有财产在内的一切合法财产。但农村信用社的资产不能与国有银行的资产受到同等的法律保护,在刑罚种类、量刑尺度上都存在较大差别。诸如高级管理人员不作为、乱作为造成重大的资产损失不能构成渎职,工作人员截留存款、回收贷款不入账不能构成贪污等等。一些故意损害农村信用社利益的不法分子得不到应有的惩处,农村信用社在维护合法权益等方面受到不公正待遇。

二、校正思想认识,理清改革思路

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走过了六年的历程,但主导改革的思想认识需要重新审视,以便使农村信用社改革能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一是中国不缺大银行。我个人认为,就全国而言,中国不缺为工商企业服务的大银行,但却没有为农村服务的“大银行”。全国3467个县市联社,平均存款规模仅为20.1亿元,除了发达地区的县域外,大多数县联社的规模都在10亿元左右。银行管理有句话叫做“大而不倒”。且不说多大规模的银行为大,但10个亿左右的银行显然过小。以稳定县域为理由,阻止其做大做强,人为降低其抵御风险能力,如果发生大的风险,就会遭受市场退出的厄运。同时,这些小银行在高管人员交流、员工执业技能提升、金融产品研发等方面的问题如何解决。“中国不缺大银行”这种认识的误区,会给农村信用社未来发展带来巨大的风险隐患。

二是法人层级越高,偏离“三农”的步伐越快。农村信用社是否扎根农村、服务“三农”,根本原因不在于何种产权模式、不在于层级高低,而是取决于市场优势和政策导向,取决于有没有其生存的土壤和发展环境,取决于农村市场资金安全是否有保障、是否有收益。实际上,法人层级越高,越讲政治,越能处理好企业效益最大化与履行社会责任之间的关系,越能保证农村信用社“三农”服务方向。同时,“三农”是农村信用社赖以生存的基础,农村信用社靠“三农”生存,靠“三农”发展是基本的现实。就农村信用社目前的经营管理水平、人员素质而言,放弃自身优势“弃乡进城”,与业务品种齐全、从业经验丰富的商业银行博弈,无疑是选择“自杀”。

三是把农村信用社稳定在县域,就能为“三农”提供金融服务。工、农、中、建、邮等大型商业银行都在县域设立了分支机构,但他们大都没有开展支农业务或业务量很小,这是资金的安全性、资本的逐利性的必然结果。同样,用行政手段将农村信用社稳定在农村,也很难确保支农效果。实际上,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解决农村金融服务问题最终还要靠市场来解决。如果农村金融市场中风险分担补偿体系健全,税收政策优惠,解决了农村金融“风险大、成本高”的问题,如果农村市场“有利可图”,不但农村信用社不会离开农村,其他

金融机构还会进入农村。因此,构建广覆盖、多领域农村金融体系,解决农村金融服务问题,不应在农村信用社是否能稳定在县域上做文章,而应在建立农村金融市场的担保体系、风险补偿机制上用力气。

四是完成县联社的股份制改造,就能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股份制是企业改制的方向,但股份制并不是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从理论上讲,股份制改造解决了出资人到位、明晰产权、完善治理结构等问题,但理论和现实还存在很大差距。中国的国情决定,大多股份制公司都不可能严格按照公司治理结构履行职责,多数处于沟通、妥协、谦让状态。以解除员工劳动合同为例,在外资企业、私营企业员工会按照《劳动法》规定,拿到补偿后走人,但在国有企业要么实行“内退”,虽然不为企业创造效益,但仍需支付劳动报酬,要么在法定补偿之外给予额外的补偿,如通行的“买断工龄”。从股东层面看,大多股东入股只是为获得红利,对于企业如何发展、如何管理漠不关心。目前所有员工都是信用社的股东,但绝大多数员工对违规违纪行为漠然视之,极少有员工为维护企业和自身的利益理直气壮地进行抵制或向上级报告。同时,管理层的思想素质、管理能力,员工的道德操守、法律意识等都不会因为股份制改造的完成而随之彻底改变。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进行了几十年,没有哪个企业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三会制衡”,不仅中国没有,国外也不多。过分强调县联社的独立法人地位,离开了上级部门的管理和监督,县联社改革能否走回头路,是最让人担忧的一个问题。

三、深化农信社改革的意见和建议

一是实事求是,一省一策,科学确定深化改革的目标和方向。把农村信用社推上健康发展的轨道,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这是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的出发点也是落脚点。由于全国省份较多,东西南北中都各有特点,就是在一个省份各地的情况也千差万别。因此建议:由省政府主导,从本省农村信用社的历史和现实出发,从改革的目的和要求出发,本着有利于农村信用社发展、有利于支持“三农”经济发展的原则,科学确定适合本省农村发展的改革模式。或者采取“三堂会审”的方式,由国务院、央行、银监会、省政府、当地银监局、人民银行、省联社等组成的联席会议,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确定深化改革的路径和目标方向。有效解决农村信用社“摸着石头过河”的问题。

二是继续给予农村信用社政策支持。农村信用社虽然没有国家投入,但多年来一直承担着政策性银行的职能,为“三农”经济的发展、农村稳定做出了重大贡献。在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城市信用社改制中接收了大量的不良资产和素质低下人员,为国家分忧解难。农村信用社存款第四、贷款第二、存贷比例最高的现实,说明在金融机构中农村信用社对社会的贡献率最大,国家有责任、有义务对农村信用社给予政策扶持。建议对农村信用社现存的损失类贷款和历年亏损挂账进行二次剥离、一次性予以核销,使农村信用社尽快步入健康发展的轨道。

三是加速推进农村金融市场的软环境建设。农村金融市场需求巨大,但各家商业银行都远离农村市场,其根本原因是因为农村金融需求额度小、成本高、风险大。建立多领域、广覆盖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关键是优化农村金融市场的软环境,最大限度地满足资本的安全性和逐利性。因此建议,以各级政府为主导加快农村保险体系建设,建立和完善以政策性保险为主,商业性保险为辅的农村保险市场,实现农业生产保险全覆盖。加快农村担保体系建设,组建政策性担保公司,大力发展商业性担保、互助性担保机构,建立多层次、多元化的担保体系。加快评估、登记、流转等要素市场建设,将林权、宅基地、住房、土地承包经营权等产权清晰,价值评估合理的有效资产都列入贷款抵(质)押物范围。建立以财政资金为主,受益主体和其他社会资金为辅的风险基金。对农业贷款实行减免营业税、所得税以及贴补息政策,使农业贷款有更大的利润空间。加大舆论宣传引导和培育企业和农民养成良好的信用意识,加大力度打击逃废债行为,有效清收金融机构的不良资产。形成政府主导、司法支持、企业农民讲信用、银行业敢支持的良性互动局面。

第三篇:农村信用社电子银行发展前景分析

农村信用社电子银行发展前景分析

2014-07-22

摘 要:电子银行是金融机构通过手机、电话等电子设备或网络等媒介,以为顾客提供自助式、开放式服务为目的一种金融服务。各大商业银行电子银行的迅速发展对农村信用社电子银行的发展产生了很大冲击,本文在分析国内外电子银行发展概述的基础上,分析农村信用社电子银行发展的现状和发展的策略,从而对农村信用社电子银行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农村信用社,电子银行,发展前景

引言

随着手机、电话等电子设备的普遍应用,互联网的日益普及以及人们对金融服务更加便捷的需求,电子银行逐渐兴起并普及。电子银行作为一种新兴的金融自助服务方式改变了传统的银行运行模式,在现代化城镇中受到顾客的欢迎并已经在金融业务中占据了了比较重要的地位,但是对于对一些网络普及不普遍,人们文化水平普遍不高的农村金融机构却造成了一些冲击。农村信用社作为服务“三农”的农村金融中心,在电子银行日益普遍的今天仍然面临许多“瓶颈”,本文旨在分析农村电子银行发展的“瓶颈”,并根据其发展现状提出自己的一些建议,对农村信用社电子银行的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一、电子银行发展概述

电子银行发展历史虽然不长但发展迅速,电子银行的发展是银行金融业务改革的催化剂,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银行发展的前景。20世纪70年代末在北欧国家首先出现了电话银行,到80年代中后期电话银行在西方各国得到了迅速发展,到了20世纪90年代,在互联网技术迅猛发展的大背景下,国际各金融机构纷纷开始建立自己的网站,也就演变成了后来的网上银行。我国银行业电子化到了20世纪70年代才开始发展。中国银行在1996年首先开创国内网上银行的先河,标志着我国网上银行发展的开始。而后随着网路和科学技术的普及各大银行纷纷效仿中国银行也纷纷建立了自己的网上银行,而后形成了如今的以电话银行、手机银行、网络银行以及自助银行客户端或终端等为主的较为全面的电子银行业务体系。

农村信用社电子银行的起步较晚,且客户以企业为主,电子银行的利用率较低,加之农村信用社客户群体的特殊性及对电子银行安全性的考虑,农村信用社电子银行的发展总体较为缓慢。

二、农村信用社电子银行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国各大国有银行电子银行的发展已初具规模,客户群已基本稳定,但是农村信用社电子银行由于客户群体特殊性、电子银行安全隐患、农村信用社内部职员的业务水平等原因造成了农村信用社电子银行发展缓慢。

首先,农村信用社客户群体的特殊性。农村信用社是以服务“三农”为目的的金融机构,其客户群体主要为对先进信息技术、电子设备、客户终端等不熟悉的农村人口,农村人口因自身的文化水平和综合素质等对于这些先进信息技术、电子设备、客户终端等接受能力有限,导致了大部分客户在电子银行系统较为健全的情况下仍然只能选择传统的金融服务柜台办理业务,在一方面阻碍了农村信用社电子银行的发展。

其次,农村信用社电子银行仍然存在安全隐患,许多客户对便捷的电子银行“望而却步”。众所周知,计算机、智能手机等信息技术的电子银行服务由于系统故障、黑客攻击、电子病毒、数字证书等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电子银行系统安全存在一些隐患,保守的客户仍然会放弃使用电子银行而倾向于传统的银行柜台服务。再者,客户的从众心理也对电子银行的使用产生一定的影响。

再次,农村信用社内部职员的业务水平有限,在操作时可能造成业务损失及安全隐患。农村信用社的职员由于部分人员技术业务水平较低或不熟练,很可能在电子银行操作过程中出现一些业务错误,可能会造成一些泄露客户资料及密码等事件,给一些不法分子盗取客户资料同乐便利,也对电子银行的发展带来了负面的作用。

最后,电子银行的相关法律法规规定不完善。电子银行是新兴事物,与之相配套的法律法规没有得到完善,导致了在出现有关电子银行案件的时候,客户及银行间的权责不清晰,客户的权益得不到法律的保障,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村信用社电子银行的发展。

三、农村信用社电子银行发展策略分析

为了促进农村信用社电子银行的健康稳定发展,针对农村信用社电子银行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些发展策略。

首先,针对农村信用社客户群体的特殊性和区域特殊性,农村信用社可在各个区域集中客户群体普及和演示如何使用电子银行及电子银行的优势及注意事项,使农民客户在家或附近就可以实现银行的金融自助服务,在方便客户的同时也减少了银行柜台的业务工作量。

其次,关于农村信用社电子银行存在的隐患问题,需要农村信用社通过各种渠道如宣讲、大海报宣传、对客户进行引导和教育,加强客户的防范网络诈骗、黑客攻击的安全意识,必要的时候可以指导客户如何下载和安装银行电子银行配备的证书、防钓鱼软件及杀毒软件等,同时定期维护电子银行安全系统,把各种安全隐患“扼杀”在萌芽状态,让客户拥有一个相对安全的农村信用社电子银行使用环境。

再次,定期加强对农村信用社职员的技能和业务培训,培养电子银行专业人才,提高农村信用社整体的业务水平、综合信誉度,让更多的客户选择和使用农村信用社电子银行业务。此外可以通过权责明确,责任到人的管理机制,督促农村信用社职员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避免因自身的业务失误而给农村信用社及客户造成极大的损失。

最后,呼吁国家相关部门尽快完善电子银行相关法律法规,明确权责,加大对电子银行犯罪的法律制裁和惩罚程度,在保障客户及农村信用社的权利的同时,杜绝电子银行犯罪。

四、农村信用社发展前景分析

在各大银行不断创新和改革电子银行的当代,农村信用社电子银行的发展迫在眉睫。农村信用社电子银行在发展过程可定会遇到很多阻碍因素,但是随着智能手机、互联网,银行自助终端在农村的日益普及以及农村客户对先进科学技术的接受和学习能力日益提高,农村信用社电子银行的发展前景依然看好,农村信用社在针对客户群体创新电子银行发展的同时,也应加强农村信用社电子银行专业发展团队的培养,使农村信用社电子银行在业务种类,服务种类方面根据服务客户的特殊性进行规划、设计、宣传以吸引更多的客户,创造更大的收益。

第四篇:分析建筑行业发展前景

分析建筑行业发展前景

分析建筑行业发展前景

在这些计划的刺激下,2011年我国建筑业总产值再创历史新高,实现总产值7.59万亿元,同比增长24.1%;建筑业增加值22333 亿元,比上年增长18.2%。全国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实现利润2663 亿元,增长21.0%,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697亿元,增长23.9%,产值利润率达到创纪录的3.51%,行业盈利能力逐步增强。

2011年固定资产投资仍将保持较高增速,从而提升建筑行业的景气。经济对于固定资产投资的依赖性短期难以改变,2011年固定资产投资占到GDP 的比重为7.89%创下历史新高,从投资主体来看,2010年,地方政府投资欲望强于中央政府,近期如海南国际旅游岛、安徽城市带、重庆两江新区和湖北“十二万亿”投资等多个区域振兴规划陆续出台,地方政府成为固定资产投资的主角,中央项目投资增速的回落更多的反应了中央政府为防止过快增长而有意控制投资节奏。

从长远来看,未来50年,中国城市化率将提高到76%以上,城市对整个国民经济的贡献率将达到95%以上。都市圈、城市群、城市带和中心城市的发展预示了中国城市化进程的高速起飞,也预示了建筑业更广阔的市场即将到来。据预测,2011年至2020年,中国建筑业将增长130%。其中,2018年中国将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建筑市场,占全球建筑业总产值的19.1%。智能建筑市场前景广阔,在2020年前,中国用于节能建筑项目的投资至少是1.5万亿。我国建筑节能蓝图蕴含着对节能材料和技术数万亿元的商机。

文章来源于:中国建筑工程行业网 http:///

第五篇:中国经济发展前景分析

中国经济发展前景分析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当前世界经济危机形势下中国经济暴露出来的问题,指出经济进一步发展必须要通过调整结构,走政府推动和经济自主增长相结合的模式,同时提出了今后经济发展的一些政策措施。

[关键词]

一、2008年金融危机后,在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持续推动作用下,我国经济稳步回升,正在恢复到平稳、较快增长的轨道上。2010年经济的快速增长,有上年同期基数较低的原因,但在较大程度上得益于持续性政策刺激的结果。在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我们战胜来自国内外和自然界的严峻挑战,努力化挑战为机遇,取得了重大发展成就:经济较快增长,农业基础得到加强,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加快,改革开放不断深化,改善民生成效显著,不仅有效地巩固和扩大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的成果,而且基本上全面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2.当前经济运行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目前,国内外经济环境更加复杂多变,来自国内外和自然界的挑战更加严峻。从国际看,世界经济虽然有望继续恢复增长,但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仍然较多,恢复的过程必将缓慢、动荡而曲折。从国内看,宏观经济平稳运行面临复杂形势,在经济快速增长变动中,经济结构升级的约束增多,社会结构平衡的难度加大。传统增长模式面临新挑战。主要表现在,能源资源和生态环境约束强化,节能减排任务艰巨。国际收支不平衡,外贸增长方式粗放。投资和消费比例失衡,消费率偏低。城乡发展不协调,收入分配差距较大。产业结构不合理,农业基础仍然薄弱。我国社会事业总体上依然滞后于经济发展。在就业、教育、住房、医疗卫生、收入分配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领域,还存在不少难点和热点问题,基本公共服务的可及性、公平性仍然不够。特别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物价上涨压力增大以及部分城市房地产价格过高。

1.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问题

消费是推动我国经济增长最稳定、可持续的动力。但是它大大落后于投资和出口的增长速度,而且从长期看,消费在国民收入中所占比重以及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都有待提高,国家

2.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与抑制房地产泡沫问题

继续坚定不移地加强住房保障和房地产调控,进一步落实和完善各项房地产调控政策,运用各种手段保持房地产市场的稳定,坚决依法维护房地产市场秩序,抑制投机需求,坚决遏制房价过快上涨。

3.收入分配改革问题

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低收入者收入明显增加,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贫困人口显著减少,人民生活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

4.如何看待就业问题

要坚持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重点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村劳动力就业工作,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三、主动转型可避免掉入“中等收入陷阱”

经过30多年的高速发展,中国已经从极低收入、低收入进入中等收入阶段,遇到所谓“中等收入陷阱”挑战——各类要素价格迅速上升,靠大量生产要素投入驱动经济增长的模式难以为继,依靠大量出口国际市场维持高增长的模式受到极大限制,利益诉求进一步分化,各

种社会矛盾日益凸显,环境污染成为十分突出的问题,这就迫使我们必须主动转型。

无法克服高额生产成本和有限的创新与技术能力不足所带来的结构性制约,是陷入‘中等收入陷阱’阶段国家面临的主要挑战。

成功应对“中等收入陷阱”这一挑战,需要政策的灵活性以及大量的人力资本和研发投资。中国政府需要进行重大的改革,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模式。鼓励创新,要靠扩大内需。这些政策措施关键在于能得到有效实施,对于帮助中国经济转型、实现全球经济再平衡都具有重要意义。我相信这将有效应对和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参考文献:

《怎么看2011年经济形势》,潘建成,《时事报告》2011年第1期。

《当前经济形势与宏观调控政策走向》,邱健,《学习时报》2010年12月20日。《如何看当前经济形势》,汪同三、张涛,中国矿业大学网站2011年3月21日

下载农村信用社的发展前景分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农村信用社的发展前景分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海参行业发展前景分析

    海参行业发展前景分析 海参是作为高档的滋补品来面对消费者的。动辄三五千的干参价格让平常的工薪阶层望而却步。高档海参主要针对的是礼品消费和酒店消费以及高收入人群。......

    养老院的发展前景分析[模版]

    养老院的发展前景分析 目前我国老年人口已超过1.78亿,到2020年,中国的老年人口将达到2.48亿人,老龄化水平将达到17.17%。到2050年,中国的老年人口总量将超过4亿人,老龄化水平将......

    中国电动车发展前景分析

    中国电动车发展前景分析 我国电动车在20世纪九十年代前基本都是依靠进口,如高尔夫球车、游览观光车等。自1992年以来,我国有了自行研制和生产的电动车产品,通过十几年的发展,现......

    我国电子商务发展前景分析

    我国电子商务发展前景分析网讯:内容提要:我国电子商务发展将有三大目标,即“到2015 年我国电子商务法规标准体系基本形成; 电子商务成为企业拓展市场、推动‘中国制造’转型升......

    二手车行业发展前景分析

    再生资源网 http://www.bianbao.net/ 本文摘自再生资源回收-变宝网(www.bianbao.net) 二手车行业发展前景分析 汽车保有量分析 2017年全国民用汽车保有量21743万辆(包括三轮......

    微创业项目发展前景分析

    微创业项目发展前景分析1.用户规模 职业考试 艾瑞咨询数据统计,2009年中国网络职业认证教育的用户规模将近690 万,较2008 年的580万增长了19%, 2011 年中国网络职业认证用户规......

    未来电子商务发展前景分析范文合集

    吉林省国家电子商务产业园 未来电子商务发展前景分析 电子商务作为现代服务业中的重要产业,有“朝阳产业、绿色产业”之称,具有“三高”、“三新”的特点。“三高”即高人力资......

    广西电力发展前景分析

    广西电力发展前景个人分析 电气自动化114班-方龙 学号:1102100412 我是一个广西柳州人,关于广西的电力,有个浅显的了解,在我眼中,广西的电力主要是由火力发电和水利发电产生。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