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国保健品行业之病理分析(精)
中国保健品行业之病理分析
中国的保健品企业似乎都走不出兴旺两三年、而后暴病而亡或无疾而终的宿命。它就象一位身染沉疴的病人,历经二十多年,我们却依然没有看到这病有好转的迹象、而病体愈发沉重。我们不禁要问:这些以健康的名义进行经营的保健品企业,是不是需要先为自己保健保健呢!
最需要保健的是保健品业本身
回顾中国保健品行业的发展,我们会找到一条骤升骤降的发展曲线,曲线的峰值代表某些保健品领域的过热膨胀,曲线的波谷则代表了整个保健品行业的低迷、萎缩。春夏秋冬,四季轮回,但对保健品行业而言似乎只有酷热与寒冬,大批品牌在热潮中涌现,又在寒冬里消亡。
从90年代初期算起,中国保健品行业大致可划分为几个阶段,每个阶段都以某一类保健品的盛衰作为标志:92-93年乌鸡精系列、蜂王浆系列→95-96年减肥运动→98年的养颜美容系列→99年补钙系列→2001年送礼系列。在这期间,大量的保健品品牌犹如走马灯一样登上市场这个旋转舞台,切一块或大或小的蛋糕后转瞬即逝。二十年周而复始,每一轮保健品热潮过后,整个市场都会重又陷入冰冷的泥潭,回到最初的起点。除了保健品厂商练就了神奇的营销功力外,整个保健品行业很少有什么实质的进步和积累。
三株公司是中国保健品行业发展中一个里程碑式的的企业。94-96年,三株依靠其铺天盖地的广告宣传和人海战术(仅山东一省就有三万销售人员)造就了中国保健品的销售神话,96年三株的销售额更是创记录地达到80亿。但这座大厦的根基如此脆弱,一个小小的“常德事件”使三株的市场一夜间崩溃,成为中国保健品业中的第一猝死大案。
三株的横空出世,在某种程度上推动了中国保健品主体市场的形成,但随着它的轰然倒塌,也给中国保健品业带来了诸多后遗症。中国的保健品业很快淡忘了令三株最痛的“常德事件”,更没有人愿意理会80亿的巨人缘何在一夜间崩塌的深层的原因,它们欣喜地看到了三株利用广告所创造的销售神话,在三株之后,不断有大的保健品品牌步其后尘,在利用巨大的广告投入攫取了巨大的销售量之后迅速消亡,这被营销界称为保健品的“三株现象”。
诸如国氏减肥、脑黄金、中华鳖精、彼阳牦牛状骨粉,这些在保健品市场曾叱咤一时的大品牌们,如今在各商场、药店的保健品柜台上大多已难觅踪影了。2001年,我们似乎又从脑白金身上又看到了三株的影子。脑白金依然承袭了三株的市场运做的手法,强大的广告攻势轰击着每一个媒体和每一个电视台的屏幕,令消费者应接不暇。当然,脑白金在不惜血本的广告豪赌之下,2001年抢下13亿左右的销售额,史玉柱的成功复出,也使其也荣登当年十大经济人物。但随着《南方周末》等媒体不断对脑白金广告夸大诉求的质疑以及转年之后送礼市场归于平淡,脑白金的销售全线滑坡,而一则口口声声让广大市民作证的广告在今年5月份的轰然登场,也预示着脑白金再无强有力的卖点支持,在这种情况下,谁能保证脑白金不会走三株的老路呢。
我们不无忧虑地看到,“三株现象”的肆虐,使一个个的保健品企业走向消亡,更使整个保健品行业陷入了一种混乱无序和畸形发展的怪圈之中。
中国保健品的品牌之痛
品牌一词随着可口可乐、宝洁等国际品牌进入中国已经有二十多年的历史了,就连老百姓对品牌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入,他们在购物或聊天时也是言必称“品牌”二字。品牌是企业商业价值最重要的体现,它是无形的,是建立在消费者心里的。很多国外的企业历经几十年,上百年而长盛不衰,其企业领导人在被问及他的企业何以能保持如此强大的生命力时,他们通常会表达这样的意思:我们经营了这么多年,只经营一种东西,就是品牌。说到品牌总会有这样一个小故事被提及,可口可乐的前一任总裁说,如果有一天可口可乐在全球的工厂一夜之间被烧光,没关系,过不了多久,我们就可以在所有废墟上重建新的厂房,全世界所有的银行都愿意把钱借给我们。这就是品牌的力量。
中国保健品的品牌价值在那里呢?不要说烧了还能重新崛起,中国保健品的现状是,无论产品今天的销量有多大,产品明天的命运却无法预料。今天打广告还能卖货,明天不打广告销量就下滑,后天再不打广告,已经找不到了。这还不算什么,更另人可悲的是,似乎中国保健品的品牌声誉一直面临被“侵害”的捆饶。我们还记得早几年前流行这样一个笑话:一个记者暗访一家生产某畅销全国的鳖精的厂家,展现在眼前的景象是,在一个村镇院落里,一溜摆满了十几个水缸,一个水龙头正哗哗拉啦地向水缸里放水,一个工人用根绳子牵着一只老鳖在水缸里爬上爬下。工人在老鳖爬过的每个水缸上逐一贴上标签,标签上写着:鳖精已做好,等待灌装。笑话归笑话,由此可见,在消费者心目中,保健品行业的信任度是怎样的低下。
1999年—2000年的补钙大潮中,彼阳牦牛壮骨粉和哈六药的盖中盖可谓是呼风唤雨,风光无限,两者的销售额分别达到6个亿和15个亿,而据奥美广告公司所做的补钙品牌广告投放的调查显示:1999年彼阳牦牛壮骨粉和盖中盖广告投放量占所有钙品牌广告投放量的15%和35%。盖中盖的“明星促销员”们天天在电视里向人们不厌其烦的推荐:我信赖,盖中盖。引起了公众关于明星做广告的大讨论,终于引发了****的强烈反感。紧接着虚假广告“巩丽阿姨”事件使盖中盖在消费者心目中一落千丈。彼阳牦牛壮骨粉也因为“牦牛骨与普通牛骨”的纷争使其形象受损,后来的“欧记事件”更是让彼阳官司缠身。
2001年10月国家工商局暴光了涉嫌广告欺诈的十家公司,由于广告违规事件的影响恶劣,新华社也发了通稿。在这十家企业中,保健品行业中就占到8家。
广告泡沫吞噬品牌价值
很多时候,我们常常被一些优秀品牌表现出的魅力所折服:可口可乐的“激情与活力”,德芙巧克力的“浓浓爱意”,IBM一直所遵循的“科技领先、服务制胜”的品牌理念„,我并不想把这些国际品牌与中国保健品企业进行比较,毕竟保健品行业的现状离这些优秀品牌的确太远。但我们可以将海尔与中国保健品企业作一个类比,因为海尔由一个15年前青岛濒临倒闭的小冰箱厂发展为如今中国家电业的龙头老大的历程,也许能给国内的保健品行业有益的借鉴。
对于企业而言,品牌是企业对消费者提供产品或服务的一种承诺,对于消费者而言,品牌是消费者对产品或服务的体验,品牌的价值就体现在企业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之中。海尔通过不断的产品创新、营销创新、服务创新,身体力行将“真诚到永远”这一理念切实灌输到它的产品、营销、服务之中,历经十几年的努力,终于铸就了海尔品牌。如今,海尔的品牌价值观念日渐深入人心,使海尔不仅在国内站稳了脚跟而且在国际也有了一席之地。
而在现今的保健品行业里,广告决定了一切,企业视广告为保健品的生命,保健品已失去了产品本身的意义,而沦为不折不扣的广告产品。我们都领教了保健品铺天盖地的广告攻势,但目前尼尔森调研机构披露的广告投放报告还是令人吃惊不小:上季度亚洲十大广告客户全部出自中国大陆,而保健品“独占鳌头”,第一位和第三位均来自国内两家知名的保健品企业,其中第一位的广告投放额高达8800万美元。中国保健产品的广告不但做到了中国第一,更是做到了全亚洲第一。
纵观中国保健品行业的现状,不能不令人扼腕叹息:保健品巨大的广告投入却没能换来企业长久的生命力。
保健品广告大户在不计成本地进行广告轰炸时,在广告内容上也不惜夸大其词、极尽炒作之能事,由于市场的不规范,企业与消费者之间信息的不对称,保健品企业通过这种简单的广告营销,也能在短期内从市场套现、获取了巨大的商业利润,但市场是公平的仲裁者,在保健品企业获利的同时,也变卖了全部的品牌价值。
企业可以通过密集的广告投放在短期内迅速提升其知名度和销量,但企业决不能通过单纯的广告营销来获得其品牌的价值。靠激素催长的生物生命必不长久,同样依靠广告膨胀起来的市场其生命力也必然不会旺盛。不存钱而一味支取,这样当市场被透支一空的时候,企业的末日也就到了。保健品利用广告制造市场泡沫,而保健品的销售平台就恰恰建立在这种泡沫的基础之上,随着广告效应的不断下降,泡沫也就失去了支撑的力量,销售平台就会在短时间内崩塌,因此保健品行业内三株现象的流行也就不足为怪了。
品牌的建立需要花费企业大量的心力,企业塑造、品牌塑造涉及企业经营运作的各个方面:产品层面、营销层面、企业文化层面,在营销层面里又包括营销战略的设计,终端通路的建设、广告促销的推广,企业在经营运作的每一步操作都是对品牌的积累。企业要想真正赢得市场,要看其是否有长久的生命力,而这都要依靠企业对品牌的潜心经营。
混乱无序的市场环境难以成就健康的企业
企业的健康发展既需要企业本身有长远的经营眼光、科学的营销策略,同时也依赖于良好的市场环境。混乱无序的市场环境恰恰是中国保健品行业不能健康发展的重要原因,其市场的混乱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中国保健品行业入市门槛很低。保健品的生产管理要求是按照食品行业的标准来执行的,因此对生产企业的技术要求不高,再加上保健品的研发费用很低,一个人花上几万元甚至几千元买个配方就可以开个保健品公司了。从根本上说,保健品只是一种功能性的食品,属于食品范畴,同时,目前我国对保健品的定价没有严格的****,行业缺乏价格透明度,这就造成了产品的功效与价格严重不等值。这样保健品往往是用食品的技术含量,以相当于药品的价格进行销售,从而产生了巨大的利润空间,成本只有几元的保健品售价可以高达几十元和上百元。因此,尽管行业口碑如此之差,企业的死亡率如此之高,却丝毫没有影响投资者对保健品的投资热情。无论何时保健品行业都是经济活跃的领域。翻开《中国经营报》、《销售与市场杂志》,近三分之二的广告都是某些保健品隆重招商的信息。
有人估算中国生产保健品的企业有3万家以上,大多数都是既缺资金有无技术的小厂。更重要的是这些小公司经营观念上的落后,品牌意识的淡漠使趋利主义大行其道。一些大企业虽然有相当的研发能力和技术能力,也有品牌运做的意识,但他们很快发现与其扎扎实实的作品牌,搞科研不如广告一响黄金万两来得实惠,因此短视的营销观念占据了企业经营的主导思想。整个行业充满了急功近利的浮躁气氛,企业只看到眼前的利益,什么品牌规划,长远战略统统抛之脑后了。保健品的一个个猝死现象也使他们相信,保健品就是个短平快的产品,趁着今天还能卖,多赚一笔是一笔,至于明天品牌或企业的生死并不重要。笔者曾把保健品行业的现状比喻为一潭混水,混水之一的意思是:行业的混乱无序、缺乏规范;混水之二的意思是:混水里也是摸鱼的最佳所在。
另一方面,虽然消费者对保健品有着很大的需求,但消费者对保健的认识本身却很模糊,因此很容易受公众媒体乃至广告的引导。软性报道和科普形式的宣传是保健品企业惯用的手法,而这样的宣传当然是带有极强的营销目的,所以企业的这种广告轰炸式的简单营销自然是屡试不爽。
什么样的土壤,必然会孕育什么样的种子,所谓橘生江南为橘,橘生江北为枳,就是这个道理。混乱无序、缺少规范的市场土壤产出的是畸形的企业。畸形的必然不是什么优良的品种,尽管一段时间也可能长得枝繁叶茂,但终究逃不出很快就枯萎死亡的命运。
结束语
伴随着新世纪的到来,中国已经跨入了“关贸“的门槛,不管你愿不愿意,我们都要和SIMENSE、NOKIA、IBM等各行业的国际巨头站在一起,展开竞争了。我们很高兴的看到,在改革开放的二十几年里,我国的许多产业都获得了长足的进步,并具备了一定的国际竞争力,很多国际上流通的商品正在打上中国造的标签。但是,反观我国的保健品业,虽然目前某些保健企业还能轮流在市场上风光几年,而一旦国门敞开,面对庞大的中国保健市场,中国的保健品业要想在市场上站稳脚跟并得到发展,规范保健行业制度、提高保健企业自身素质、消费者树立正确的保健观念,已是刻不容缓了。
第二篇:中国保健品行业浅析
中国保健食品行业浅析
高崧
澳门大学中华医药研究所
Institute of Chinese Medical Science
摘要:本文旨在整体把握中国保健食品行业概况,并做出展望。运用查阅文献的方法,对中国保健食品行业的历史、现状特点、存在的问题、各界的对策措施做了概括的总结,在此基础上做出笔者的展望。
关键字:保健食品,行业,现状,展望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status of Chinese healthy food industry in the round, then to expect the future of it.Method, I searched relate literatures to summary the history, characteristics,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form society, then put forward the future of Chinese healthy food industry.Key words: Healthy Food, Industry, Actuality, Expectation
1.中国保健食品行业历史简述
1.1 我国保健食品传统历史
我国传统养生学有2000余年的历史,“食养”是养生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食品及药食两用之品达到养生的目的,从商周至明清时期,已有专著75部,近代专著更是数不胜数,积累了丰富的养生理论与经验,为我国发展现代化、科学的保健食品奠定了良好的基础。【1】
1.2 现代保健食品
保健品包括保健食品,保健化妆品,保健用品三类,其中保健食品占主导地位。保健食品在国际上称为功能性食品,起源于日本,1962年日本厚生省首先提出功能食品的概念,80年代末又从法律上赋予功能食品的定义:“功能食品是具有生物防御、生物节律调整、防止疾病、恢复健康等有关功能因子,经设计加工成对人体有明显调整功能的食品。”【2】卫生部1996年颁布的《保健食品管理办法》将保健食品定义为:“具有特定保健功能的食品。即适宜于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调节机体功能,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的食品。”【3】
1.3 中国保健食品业成长史
我国保健食品行业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历经两次高潮和低谷,成螺旋式上升。究其历程大致可划为五个阶段:
表:保健食品行业发展状况
时期阶段厂家数年产值产品特点
80年代兴起不到100家16多亿滋补为主
80年代-1995年初旺盛300多家300多亿营养及祖传中草药
1995年初-1997年底平滞不到1000家100多亿中草药、生物制剂及营养补充剂 1998-2000复兴3000多家500多亿中草药、生物制剂及营养补充剂
2000-2002平滞3000家左右200亿左右中草药、生物制剂及营养补充剂
保健品的发展历史大致可分成三个阶段:第一代保健食品包括各类强化食品,是最原始的功能食品,仅根据各类营养素或强化的营养素的功能推断该食品的营养功能,这些功能未经任何实验检验。第二代保健品是必须经过动物和人体实验,证明具有某项生理机能,第三代保健食品不仅需要用动物和人体实验来证明具有某项功能,还需要确知具有该功效的有效成份(或称功能因子)的结构及含量。第三代保健食品在我国正蓬勃兴起,代表未来的发展趋势。
2.中国保健食品业现状:
2.1 我国保健食品业特点
我国保健食品业有如下特点:
1.我国保健食品市场潜力大,发展迅速。我国城乡居民保健品消费支出以15~30%的速度增长,明显高于发达国家平均12%的增长率。保健食品出口遍及世界150多个国家和地区。
2.保健品的消费对象已由过去的老年、儿童及病后康复,扩大到妇女、中年和少年等各年龄段和各种阶层。
3.保健品的消费区域也由城市逐渐扩大到农村,成为普通大众日常消费品,近年来连续位居全国“畅销商品”排名之首。
4.保健食品的营销渠道从医院药店走向大的仓储超市,大的销售终端。
5.保健食品消费表现:经济发达地区高于经济相对欠发达地区,东部高于西部,城市高于农村,年长者高于年轻者,高等教育阶层高于教育水平不高阶层,行业阶层差别大(其中教师最高,工人最低)。
6.消费者日趋成熟,消费观念明显改变,由盲目消费走向理性化,“花钱买健康”成为社会时尚。
2.2 我国保健食品业存在的问题:
1.科技投入不足
国家要求保健食品企业每年投入科技开发的比例不小于当年利润的3~5%,而我国保健品企业用于科研开发的资金还很低,2001和2002年全国保健食品企业用于新产品研究开发全年科研项目的经费支出仅占销售收入的1.55%,2000年为1.7%。到目前为止我国国内市场有4000多种保健品,其中90%仍属于第一、二代保健食品。产品科技含量低,企业不注重新产品的开发,造成产品生存周期短,生存能力差。来自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的一组数字描述了保健品产业的现状:我国目前保健品有4000多个品种,保健品企业4000多家,获批的4000多个保健产品中真能生存下来的只有20%,也就是有800个;正常销售的仅5%,那就是200个;销售规模较大的仅1-2%,也就是40至80.【4】在我国保健品市场上存在“你才下台我登台,各领风骚三五年便销声匿迹”的现象已有多年。低科技投入造成了我国保健食品,低水平重复现象严重,目前我国保健食品多集中在免疫调节、抗衰老、抗疲劳、改善记忆、调节血脂这几个领域,缺少细分化产品,单一功能保健品。
2.广告宣传泛滥,知名度高,美誉度低。
据统计,近两年国内保健食品在各行业中广告投入一直在前三位。许多成功的保健品在入市初期几乎都将广告投入设定在30%~60%之间,广告投入是科技研发投入的4倍以上,金钱开道造就了保健品的高知名度。然而高知名度的背后却未造就高美誉度。保健品企业广告宣传一般常用:一是夸大其辞。一些保健品广告将其产品的作用机理与功效吹得天花乱坠,宣扬包治百病并能延年益寿,或是违法宣扬其产品具有治疗功效。在产品说明书和标签不按批准内容印制,擅自增加保健功能扩大适用人群,变更食用方法和食用量,混淆了食品与药品的界限。二是生造概念,大肆炒作。许多保健品企业依靠生造和炒作的各种概念让消费者眼花缭乱,不知所云。三是虚假承诺。一些保健品广告做一些无法兑现或无法验证的许诺,如“免费试用”、“无效退款”、“赔偿损失”等。四是买通权威,作为卖点,冠以某著名研究所推荐产品来欺骗消费者的信任。五是产品被市场淘汰后,不在质量上做文章,而是重新装扮一番粉墨登场。
3.质量把关不严,伪劣产品现象严重。
企业一拥而上的最大驱动力是保健品“遍地黄金”的高额利润,保健产品的利润一般可达100%到200%。在高额利润的驱使下,许多企业经营者以急功近利的心态催生市场,而对产品质量问题重视不够,甚至以假冒伪劣产品牟取暴利,成为行业的害群之马。保健食品企业生产条件差,一些企业不符合《保健食品良好生产规范》的要求,不具备保健食品自检能力,片面重视广告宣传和市场营销,忽视生产环境的改善,产品质量的提高;一些企业为突出产品的功能效果,置消费者健康于不顾,擅自在保健食品中添加违禁物品;还有一些企业非法生产经营保健食品,如有的采用盗用保健食品批准文号,有的冒充使用保健食品标志,有的将普通食品当作保健食品进行宣传,有的生产假冒伪劣保健食品,有的未经批准擅自生产保健食品。
4.保健食品业管理混乱
造成目前保健食品行业管理混乱局面的原因:一是由卫生部独家垄断的保健品审批制度缺乏透明度和公开性。自从国家药监局停止对保健品的审批后,保健品的审批权就全部掌握在卫生部的手中。然而这种独家垄断的审批制度产生了行业的排它性,其审批机构全由卫生部系统的专家组成,拒绝其他专家的介入,难免使审批有失科学性而显偏颇。并且,独家垄断的审批制度会产生行业***和暗箱操作,使保健品行业成为管制的“灰色地带”。二是审批把关不严,准入门槛低。目前国内获得批号的保健品不下3000种,但真正成熟的、可造福人类的、能在市场上持久存在的保健品并不多。审批缺乏标准,专利与非专利一个样、好坏一个样。三是保健品的测试不够科学严格,没有规范统一的检测手段。目前保健品的检测通常只在北京几家指定医院进行,没有像药品一样从各地随机测试,无法保证测试结果的公开公正。四是地方保护主义现象严重。不少地方管理部门不严格把关,甚至庇护不合格企业、不合格产品,有些保健品是经地方批准文号生产并投放市场的。五我国保健品行业的法规有的条例存在许多盲点,已不能适应当前的形势。如:对企业生产工艺和设备条件的规定、产品质量标准、技术人员的要求、效果测试等,这些有关产销重要环节的规定期待完善。
5.保健食品行业诚信度极度危机
广告的泛滥,科技含量不高、质量把关不严,行业管理混乱,造成国民对于保健食品行业空前的诚信危机。权威部门调查表明:消费者认为保健食品能达到预期全部效果的只占3%,认为部分有效的为60%,认为没有任何效果的为26%,认为有副作用的为2%。【4】据2002年1月19日中央电视台公布的新闻调查结果,群众对保健品的不信任率为53%,非常不信任率为34%。
【5】 这些数据表明了保健食品业正处于极大的诚信危机中。
6.行业缺乏统一有效的标准规范和游戏规则。
我国保健食品行业虽已发展20余年,但一直缺乏统一有效的标准规范和游戏规则,这极大的阻碍了我国保健食品行业的发展,更是与世界接轨的“绊脚石”。
7.国外保健食品企业的威胁。
目前,已有近400个进口保健食品获得批准,相继登陆我国保健品市场,他们采取先做“美誉度”,再做“忠诚度”,最后做市场的策略,在不经意间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势力。据有关部门统计,近5年来,国外保健品在中国市场上的销售量每年均以12%以上的速度增长,在如此内外夹击、内忧外患的背景下,中国保健行业的话语权有旁落他人之虞,中国的保健品企业将面临着釜底抽薪一般的竞争。更应注意的是据了解,国外保健品企业正在抓紧同国内的有关研究机构合作,在技术标准上控制中国保健食品行业。它的严重性正如西方控制着西药的标准,中国人很难在西药上有所作为一样,这种局面一旦形成,中国的保健品企业必将成为国外企业的廉价加工厂或者原材料供应商,给中国保健食品市场投入了一枚“原子弹”。
8.我国保健食品企业规模小,竞争力弱,缺乏与国外跨国保健食品集团竞争的能力。
据有关资料显示:目前国内保健食品生产企业中,投资总额在1亿元以上的大型企业只占1.45%,投资总额在1亿元以下、5千万元以上的中型企业占38%,投资1百万元以下的小型企业占41.39%,投资不足10万元的作坊式企业占12.5%。【2】以上数据表明,我国保健食品的生产企业中,中小企业占绝大多数,规模企业较少,缺乏竞争力。
2.3 各界及保健食品行业的对策:
1.我国政府自1995年10月至今陆续发布20多项规章、标准和规范性技术要求,对保健食品的定义、范围、研制、审批、生产、经营、广告宣传、行政管理、市场监督等,做出了一系列明确的规定,促进我国保健食品走上法制化、规范化、现代化的健康发展道路。政府于1995年10月修订、重新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1996年3月15日颁布了《保健食品管理办法》,1998年5月5日颁布《保健食品良好生产规范》。2002年12月1日,国家药监局撤销全部药“键”字批准文号,2003年1月1日起,停止生产所有“药健字”保健品。曾经在我国数目高达3000种的“药健字”保健品,时下只有两条生存之路:要么向国家药监局申请“国药准字B”,升级为药品,要么向卫生部申请“食健字”或“食准字”,成为功能性保健品。【6】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于2000年启动了保健品3年整顿工作,明确规定2004年1月1日以后,所有中药保健品将不得在市场上流通。截止到2001年12月31日,国家药监局分别发布了《关于撤销中药保健药品批准文号的公告》(第1、2、3号),公告撤销了1959个中药保健品的批准文号。
2.国内社会组织和企业对规范化保健食品业也做出了许多努力。
中国保健科技学会成立于1988年,是由卫生部主管、民政部登记注册的全国性社团组织,其性质既是全国性医疗卫生和保健行业工作者的学术组织,也是各类保健品企、事业单位自愿组成的群众性行业团体。学会秘书长朱康年表示,随着形势发展,中国保健科技学会现在的职能已不仅仅停留在学术研究方面,保健品生产企业会员的加入使学会的工作内容越来越多、涵盖面越来越广,目前已被公认为我国保健品行业最具代表性的行业社团。面对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的新形势,2002年9月,国内16家知名保健品企业联合发出倡议书,倡议中国保健科技学会联合保健品生产企业,共同组建了适应市场经济发展、有利于企业发展、有利于产业国际化的新兴行业机构——中国保健协会,其后中国保健科技学会已正式申请更名为中国保健协会。据可靠消息,中国保健科技学会未来发展将围绕四大核心工作:建立行业标准,完善中国保健科技基金,成立中国生命保健科技中心基地,筹建中国保健数字信息系统。2002年6月15日至16日,中国保健科技学会专家委员会在北京举行了两天的全体会议。会议上,中国保健科技学会宣布:面对保健行业目前的状况,根据众多有志于发展中国保健产业的企业要求,决定开展“保健品人群使用科学研究与评价”工作。工作依托全国著名的医疗单位及权威的科研机构,对经国家医药卫生行政管理部门批准的保健品在“人群使用观察”、“动物实验观察”、“理化监测”、“文献资料的检索查新”四个领域进行科学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做出客观的评价。同时,将研究与评价结果向社会发布公告,以公正与科学的态度维护消费者利益及生产企业的利益,促进我国保健产业的健康发展。
3.展望:
1.“四分天下”之势
笔者预测我国保健食品市场在从无游戏规则到有游戏规则以致基本完善的过程中,必然出现一定的混乱局面,会有一些企业倒闭,当然也会有新生力量进入这一充满潜力的市场,最终会有一些本土企业发展壮大成为中国保健食品行业的核心领导者。当然国外大跨国保健食品集团(包括合资公司)凭借其强大的资本和先进的管理经营经验也会在中国抢得一块“滩头阵地”。但笔者认为第三股力量会是一些有出色研发能力的小公司,他们将凭借其科技研发能力,吸引大企业和其他融资方式(如风险投资、技术专利转让等方式)搭上知识经济的快车。保健品销售越来越向大终端集中。终端的快速发展,压缩了生产厂家的利润空间。这必然会导致渠道专业化的发展。多数生产厂家将寻找专业分销商合作,自建分销渠道者会逐步减少(包括直营和设办事处的)。渠道专业化的推进,为更专业、更有实力的分销商提供了成长机会。
2.中国保健食品行业形势看好,并将发挥出自己独特的优势。
信息产业和健康产业是联合国工业规划署确定的21世纪代表人类社会经济发展方向的两大朝阳产业。作为健康产业重要主体的保健品行业,有人预测保健品消费将由目前在GDP中2.5%的比重继续增加,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中国的保健食品市场有着巨大的潜力,笔者做出以上判断基于以下几点:首先,我国自古就有进补的养生文化;第二,近年来,各种慢性病发病率逐年上升,国人的身体状况决定了对保健品的需要;第三,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人们消费观念的转变使我们更加关注身体的健康;第四,社会各界的倡导,促使使用保健品日趋形成潮流;第五,医疗费用的昂贵使我们更加依赖于自我保健;第六,随着我国人口结构趋向老龄化,“银发族”对保健品的需求尤为旺盛,购买力也非常强。加之处于家庭、事业双重压力下的中年人,也加入了保健品消费的行列,由此构成了一个庞大的消费市场。我国的保健食品以传统中医药学理论为基础,这符合当今世界回归自然,返朴归真的潮流。我国的中药保健品在世界许多国家都有良好的销售业绩,并在不断发展,中国有实力的保健品企业会在未来的世界保健食品市场分一杯羹。
3.游戏规则的进一步建立与完善
中国正处于一个快速发展,巨大变革的时期,并还将延续相当一段时间。加入WTO后,中国的保健食品行业要到世界市场上去当“弄潮儿”,这就要求首先要遵守世界保健品市场的游戏规则。规范保健食品市场,建立有效统一的游戏规则,与国际接轨,打入国际市场。这是政府、企业、国民共同的目标和心声,在这一大趋势下,保健食品市场的新的游戏规则定将冲破困难,浮出水面。保健食品市场将从混乱走向有序,从稚嫩走向成熟,从鲁莽走向理智,由低层次的广告战走向高层次的技术战、服务战。
4.科技投入的加大
从20世纪80年代的“丫丫学步”到“两峰两谷”,中国保健品行业的有识之士已经认识到了要想做大做强,科技投入上不能吝啬。每种保健食品都有自己的生命周期,未来的企业要想保住自己的市场,两件事是必行的:一是在保持已有产品质量的前提下降低成本,扩大产品销售;二是不断进行科技创新,生产出对消费者更有吸引力的产品,待时机成熟,原产品完成生命周期淡出市场,新产品带动企业再创业绩高峰。
5.保健食品行业行为的改变,“诚信”成为中国保健食品业再辉煌的起飞点。
保健食品行业在20年的历炼中走向成熟,中国保健食品的行会必将建立并走向成熟。企业将向发达国家保健食品业学习,将“诚信、美誉、品牌”作为自己的新方向,对自己进行新的定位。企业在经营管理也将更加理智:如更为细致的市场调研,更为准确的产品定位,更为有科技含量的产品,更为注重质量的生产过程,更为科学多样化的营销方式等等。尤其在销售上,笔者认为企业将有以下几点改变:①营销手段的多样化,重视公关、“一对一”等方式在营销中的作用,建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提升消费者忠诚度。②重视品牌建设,在重新“洗牌”中获胜。③注意宣传的策略和战术。④积极研究市场变化,采取应对措施。⑤积极引导消费者,向发达国家健康产业学习经验,为消费提供更为全面的、专业的健康咨询和服务。总之,保健食品业将脱掉“招摇撞骗”的帽子,以诚信作为自己的生存之本,改变不良行业行为,取得新的腾飞。
参考文献:
【1】李连达,靖雨珍,中国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中国保健食品的优势与发展,中国工程科学,2003年5月第5卷第5期
【2】兴业研发生物医药部,保健品行业报告,中国医药经济研究中心资料中心网站,网址http://www.xiexiebang.com/,2001
【3】张娇燕,上海市药品监督管理局稽查大队,保健品市场探讨,中国药事2003年第17卷第2期
【4】谷洪钧,谁动了保健品产业的奶酪,上海标准化月刊,2003
【5】康易网,保健品市场:呼唤科技投入 呼唤核心竞争力,中国医药经济研究中心资料中心网站,网址http://www.xiexiebang.com/,2002
【6】孔亮,邱家学,中国药科大学商学院,取消药“健”字号后保健食品路在何方,中国药业,2003第12卷第1期
第三篇:保健品行业的分析
保健品行业的投资分析
一保健品行业的概述
随着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人类对自身的健康日益关注。90年代以来,全球居民的健康消费逐年攀升,对营养保健品的需求十分旺盛。在按国际标准划分的15类国际化产业中,医药保健是世界贸易增长最快的五个行业之一,保健食品的销售额每年以13%的速度增长。
而从20世纪80年代起步的中国保健品行业,在短短十几年时间里,已经迅速发展成为一个独特的产业。保健品产业之所以蓬勃发展,主要原因是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其次,人民生活方式的改变,是保健品产业发展的重要契机;多层次的社会生活需要,为保健品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
2006年中国保健品企业在规模上基本呈现了金字塔的结构,即投资规模在1亿元以上的企业占总数的1.45%,5000万元到1亿元的占12.5%,100万元到5000万元的占6.66%,10万元到100万元的企业最多,占41.39%,而10万元以下的企业为38%。2006年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额突破300亿美元大关,达到306.7亿美元,同比增加20.4%。其中,出口额为196.1亿美元,同比增加26.3%;进口额为110.6亿美元,同比增长11.2%。2007年中国医药保健品对外贸易再创历史新高,达到385.9亿美元,同比增加25.6%,其中,出口245.9亿美元,同比增加25.1%,与全国整体出口增速相当;进口140亿美元,同比增长26.6%。全年医药对外 保健品贸易顺差达105.9亿美元,但进口增幅高于出口增幅1.5个百分点。2008年1-9月,中国保健品进出口额1.55亿美元,同比上升29.28%,其中出口额6267万美元,同比增长21.32%;进口额8231万美元,同比增长36.08%。
中国保健食品产业尽管10年前规模很小,经过多年快速发展,已经逐渐壮大。虽然仍面临诸多挑战,但是,中国保健食品产业的发展前景是光明的。在市场需求、技术进步和管理更新的推动下,中国保健品产业发展空间巨大。未来发展将呈现消费者群体多元化、保健品销售模式专营化、宣传模式推陈出新以及保健品成日常消费四大趋势。
二我国保健品行业现状
在众多的行业中,保健食品行业无疑令人刮目相看,其发展速度十分迅猛。截至2007年底,我国已审批保健食品8900多种,共有保健食品生产企业1640多家,年产值达到1000多亿元。保健食品行业迅速崛起的原因,主要在于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保健消费需求不断加大,从而大大拉动了行业前行。然而,炙手可热的保健食品市场也潜伏着不可忽视的危机:质量良莠不齐、行业信誉度差、管理相对滞后。另外,对假冒伪劣产品打击力度不够,是消费者的利益难以得到有效保护。
具体表现:1 保健品标准混乱;2 保健品市场鱼目混珠,一些违法经营者采取打“擦边球”的策略进入保健品市场导致产品质量低劣,极大层面上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同时也给正规厂家造成损失。
三我国保健品行业的主要特点
1、产地比较集中。目前已批准生产的保健品中,42.79%集中在北京、广东、江苏、上海等经济发达地区而诸如云南、西藏、青海、新疆、贵州5个经济不发达地区的产品仅
占1.25%。
2、申报功能雷同的多。目前,我国允许生产具有免疫调节、调节血脂、调节血糖、延缓衰老、改善胃肠道功能等保健功能,约占62.2%。如此集中,容易造成竞争过于激烈,很难收到良好的经济效益。
3、相同原料重复开发的多。集中在螺旋藻、褪黑素、鱼油、灵芝、鲨鱼软骨、虫草、甲壳质、银杏等。
4、保健品产品剂型以药品剂型为主。主要采取胶囊、片剂、口服液、颗粒剂(冲剂)等剂型提高了保健品的科技含量。例如人参含片的研制成功,改变了以前人参仅能通过胃肠道吸收的单一途径,增加了口腔粘膜吸收,从而大大提高了产品的吸收利用率。
四 我国保健品的主要分类
我国保健品涵盖了四个方面:保健食品、保健用品、保健器械和特殊化妆品的这一大类产品,统称保健品。
(1)保健品的最主要组成部分是保健食品,也是国家相关政策最具约束力的保健产品类型。保健食品是由天然营养成分和特殊活性物质所构成的、对人体具有某种或多种特定功能的食品。它区别于药品的最大一个特点是:它不含有任何药物成分,不具备治疗的功用,不能对人体造成任何伤害和副作用(药品作为治疗用,在治疗某种疾病的同时允许对身体的某些功能有限定的毒副作用),也就是说,不管保健品能否对于差异的个体起到其宣称的保健功能,它都不能对人体有任何的伤害。
(2)保健用品和保健器械 国家对于保健用品和保健器械也有相应的条规制约,但是就不如保健食品一般有个特殊的“蓝帽子”证明身份。在03年以前,所有的保健品,包括保健食品均有卫生部门审批,但在03年之后,除保健食品之外的保健品仍由卫生部门审批,保健食品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统一审批。保健用品在大体上可分为:男用保健用品,女用保健用品,中老年保健用品,婴幼儿保健用品,性保健用品等。而保健器械和医疗器械的最大区别在于,一个是强身健体防病用,一个是治疗疾病用,二者不宜混淆。
(3)特殊化妆品一些特殊化妆品有助于有助于毛发生长、减少脱发和断发,改变头发弯曲度,并维持相对稳定,减少、消除体毛,吸收紫外线等作用。
按不同的消费人群分:儿童保健品,女性保健品,中年保健品,老年保健品等。目前,市场上明确标注为女性保健品有过百种,近年来则主推“青春宝美容胶囊”等养颜产品,在女性保健品市场占有一席之地。不少女性保健品厂商抓住了女性追求“爱美和爱健康”的心里,在产品定位上集中在美容养颜,排毒清肠,瘦身减肥和补血补气这些方面。同时,还附带帮助睡眠、祛斑、延缓衰老等作用。
五保健品行业机遇与挑战
保健从行业发展前景来看,目前中国人均药品消费仅为欧美发达国家的1/30至1/40,人均保健品消费支出仅为美国的1/20、日本的1/15,这也从另一方面显示出医药保健品市场巨大的成长空间和发展潜力。与此同时,中国的经济发展和居民收入水平在过去五年里,一直以9%以上的速度高速增长,预计在未来十年内将以6%以上的速度持续增长。医药保健品消费水
平与居民可支配收入具有很强的相关性,按GDP和可支配收入的发展趋势,可以估计,保健品在未来十年内会有持续增长,达到目前的2至3倍。另外,城乡居民对医疗保健重视程度与日俱增,其结果表现为医疗保健费用支出逐步上升,全国城镇居民医疗保健总支出已超过1500亿元,年增长30%,农村超过700亿元,占总数的1/3,年增长14%。不过随着竞争程度的加剧、外部环境的变化,现在的保健品营销已经迎来整合营销的时代。广告、会务、公关、促销„„各种各样的手段,都成了保健品营销的必要措施。在目前的情况下,单纯依靠广告、单纯依靠会务,都已经很难快速崛起了。整合营销既是竞争的结果,也是竞争的需要。面临日益加剧的市场竞争,营销模式创新依助科技进步,科技进步推动营销模式创新发展。保健品经营的核心是概念,关键是营销,而基础是具有科技含量的功效。同时,坚持不懈地进行企业文化建设、打造核心竞争力。企业文化实质上反映了企业家的素质、理念、胆识,是企业综合素质与核心竞争力体现和反映的一个方面。良好企业文化的扩张、辐射、渗透,产生了巨大活力,在推进和规范企业发展中起着巨大作用,可以形成企业凝聚力和向心力,成为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源源动力。保健品企业要想得到长足发展,必须加强企业文化建设。面对激烈的市场环境,塑造自己的企业精神,确立先进的经营理念,创造自己独特的企业文化,打造核心竞争力十分必要。只有塑造与培育出保健品产业的百年品牌,企业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品产业的快速发展带来的问题也日益突出,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企业研发投入少,创新技术水平低,大部分企业和产品都缺乏技术支持,市场容量巨大,缺乏主导品牌;
二、生产管理不规范、部分保健食品生产企业对原料供应商质量保证体系的审计与评估流于形式,生产管理制度松懈,非法添加化学药品;
三、保健品市场中小企业多,投资总额在1亿元以上的大型企业只占1.45%,投资总额在1亿元以下、5千万元以上的中型企业占38%,良莠不齐,产品鱼目混珠,仿冒现象突出,其产品的质量安全令人堪忧;
四、审批与监管脱节,产业准入门槛过低,缺乏权威性,监管出现空白点,行业市场亟待规范。
相关行业分析师指出,未来保健品行业发展将呈现四大趋势:
一、市场区域规范化、消费者持续增加但趋于理性;
二、消费者群体趋于多元化,保健品种趋于齐全化;
三、新保健品趋于功效明确和定位准确、销售渠道趋于多元化、行销趋于精细和专业化。未来市场竞争将日趋激烈,同时又面临更多的发展机遇,行业前景利好。
六保健品市场发展趋势
(1)保健品市场将进一步扩大
2000年,我国保健品市场份额达到了创纪录的500亿元,这说明消费者的保健欲望增强,而且把这种欲望变成了现实需求。如果保健品行业的营销手段作出相应调整,这个市场还将进一步扩大。
1、消费者对保健品的需求旺盛。首先,我国居民素来就有进补的习惯。随着生活节奏加快,家庭自制传统补品的炖、熬、泡等制作过程繁琐,消费者转而购买服用方便的保健品。其次,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入,消费者将更加注重自身保健。
2、消费者的消费心理逐渐变得成熟和理性,高品质、知名品牌保健品市场将扩大。随着消费经验的积累和保健水平的提高,消费者越来越成熟和理性。这种心理主要表现在对广告不轻信,重视自己身边的口碑宣传,对品质可靠、知名度较高的保健品重复消费。这就意味着失去市场的是那些短期行为严重、功效不理想、靠制造轰动效应推广的保健品。消费者的选择使市场集中在功效显著、品质可靠、知名度较高的保健品上,这一市场还将进一步扩大。
3、购买力的提高令保健品潜在市场扩大。我国人口众多,消费群体基数较大虽然购买力从总体上看不是很高,但从长远来看,随着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购买力将会有所提高,保健品潜在市场将会更大。另外,计划生育政策使得家庭规模减小,家庭在抚养子女上的负担减轻,而在保健品上的支出比例会相应增加,这也是促使保健品市场扩大的一个因素。
(2)保健品价格总体水平将下降
保健品行业的利润目前处于高位,消费者普遍认为保健品价格太高。这种高利润、高价格为降价提供了较大空间。
1、高利润会吸引竞争者进入保健品行业,竞争的导入会带来价格下降。目前保健品市场分为补钙、补血、补肾、补气、美容、减肥等几个板块,每个板块都被一到两个企业垄断。显然,这种垄断不利于行业发展,也不符合行业的长远利益。但是目前垄断盟主不愿发动竞争,因为他们只关心自己的高额垄断利润而不关心行业利益。而且发动价格上的竞争会引发很多企业本来就脆弱的价格管理问题,故企业并不愿意冒这个风险。但当外界竞争到来之时,比如加入WTO后国外保健品同行的加入等,竞争带来的降价将是不可避免的。
2、保健品的需求弹性大,为保健品降价提供了较大空间。需求弹性是指一定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该种商品需求量的增减变化。保健品属于高需求弹性商品。目前大多数消费者都觉得保健品价格太高,这就意味着,如果降价,保健品的需求量将会成倍增加。由于市场扩大,行业的规模效益可以弥补降价带来的损失,行业的利润不会受到影响,只会有所增加。
3、保健品将逐渐由奢侈消费品向普通消费品转变,价格随之下降也是必然趋势。
到目前为止,保健品被定位为高档奢侈消费品,价格自然也高。随着保健观念的深入和生活
水平的提高,保健品正由保健药品向保健食品或功能食品演变,保健消费将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经常消费,低价政策更符合未来保健品的角色定位。
(3)新资源、高技术、方便剂型的保健品将成为主流
1、新资源保健品受宠。随着科技的不断创新和人类认知程度的不断深入,利用新资源,开发新的保健品以满足人们的需要,将是21世纪保健品的一大趋势。这主要表现在:昆虫、海洋生物和中药三个方面。
21世纪的主导保健品是功能性食品,而昆虫食品正是典型的功能性食品。昆虫虫体具有蛋白质含量高、氨基酸种类齐全、微量元素丰富等特点,并且含有许多生物活性物质。昆虫血液中所含的游离氨基酸量是人体血液的数十倍,种类达20种左右,蚂蚁、蝗虫、蚕蛹、蚯蚓等保健价值都较高。利用昆虫作为保健食品资源,生产新型的营养保健食品,已经展现出了广阔的发展前景。
浩瀚的海洋中生活着无数的海洋生物,除了目前市场行情比较看好的鱼油(以鱼类为主提炼加工而成)外,海绵、软珊瑚、乌贼、海参与藻苔虫等海洋无脊椎生物将成为新型海洋保健品的原料。已经发现:一种生长在南美洲热带洋面上的微藻类生物体内含有丰富的DHA与ARA成分。这种微藻可通过人工培育,从而提取贵重的DHA、ARA等保健品原料,其成本大大低于从鱼油中提取的DHA。
我国的保健食品具有浓厚的“中国特色”——大都取材于某个中药方剂。几千年来通过不断组方改造,不断研制出新的中药和滋补品。目前国际市场对中药很感兴趣,欧美各国将银杏叶的某些成分提出,制成口香糖、巧克力等保健食品,大受欢迎。对于当前大部分的保健品科研、生产厂家而言,当务之急是要进行深层次研究,开发高科技含量的中药保健品。
2、基因食品将成为未来保健品主流。氨基酸、核酸产品在保健品市场上独占鳌头,它们的主要优势是能够被人体直接吸收,从而省略了其它保健品需要合成、转化等一系列“加工”过程。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把它们列为“生命工程”并不为过。我国的转基因工程研究居世界先进国家行列。专家预言,21世纪人们进医院不再是为了治病,而是检查身体上哪一级基因出现了“故障”,从而进行修复。基因食品在21世纪的保健品行业将会呈现出空前的大发展。
3、软胶囊、口服液成为包装新趋势。国际市场流行的包装是以软胶囊或一次性的口服液为主,既便于携带又卫生。我国目前所用的包装,不乏胶囊与口服液,但无论从外形还是包装质量上,与国际市场都存在着差距尤其是在视觉冲击力方面不能引起人们的购买欲或食欲。广告宣传往往仅限于长篇幅的文字赘述与一句夸大了的主打广告词上。随着新型软胶
囊生产技术的应用,保健品的包装势必在用料、色彩、形状等方面大有改观并由此增加了一个通往国际市场的砝码。
第四篇:保健品行业PEST分析
保健品行业PEST分析
(1)从政治法律角度看,政府主管部门的更迭带来保健品行业新变化
据有关部门抽查显示,85%以上的所谓“保健食品”,要么没有监管部门的生产批准文号,要么就是套用食品、化妆品的批准文号违法生产的。80%以上标榜具有治疗性功能障碍和具有降压、降糖、减肥作用的所谓“保健品”,都违法掺有“伟哥”和降压、降糖、减肥的药品成分。保健食品法律、法规尚不健全,这一直困扰着相关生产企业和消费者。近日,中国保健协会表示,继《食品安全法》之后,政府相关部门联手协会正在积极开展促进行业发展的调研,《保健食品监督管理条例》、《保健食品注册管理办法》、《保健食品原料安全标准》等一系列重要的法规文件将陆续出台。
由于保健食品法律、法规尚不健全,严厉打击违法生产销售行为缺少法律依据。2009年6月1日生效的《食品安全法》称,“国家对声称具有特定保健功能的食品实行严格监管,具体管理办法由国务院规定。”随后《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进一步明确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负责对保健食品实行严格监管。依据法律规定,国务院责成有关部门围绕保健食品的定义、品种管理、生产经营以及广告监管等问题,展开了紧锣密鼓的调查研究,并对《保健食品监督管理条例(送审稿)》公开征求意见,已收集到来自社会各界多达万条的意见。
保健食品广告是监管的重心,今年政府将出重拳规范保健食品广告。《保健食品监督管理条例》出台后,《保健食品广告审查发布管理办法》也将取代2005年的《保健食品广告审查暂行规定》,成为一部保健食品监管的重要法规。这部法规不仅完善了广告审批与发布管理的原则与程序,最大的进步是给予了监管部门更明确的职责与权限,以此规范保健食品市场。
(2)从经济角度看,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这么多年来国内保健品市场上中小型企业众多,缺少行业龙头企业,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市场竞争无序。保健品巨大的市场潜力和高额利润水平吸引了传统食品巨头纷纷进入。继娃哈哈集团日前表示要将战略阵地由传统食品调整为保健食品领域后,光明集团近期也宣布,将与美国保健品零售企业健安喜成立合资企业共同进军中国保健品市场。随着大型食品企业以及国外高端保健品品牌进入中国,将加剧这一行业的竞争,有望迫使一些价格虚高的保健产品降价。加上国内行业的竞争,市场营销模式也有进一步变化。
一是产品开始两极分化。因为竞争日益激烈,保健品呈现出明显的两极分化趋势:以功能诉求为主的产品,多用疗程、买赠促销等刺激消费者购买,这类产品价格越来越高;以营养补充为诉求的机能性食品或滋补品,价格越来越低,有成为日用品保健品的趋势。二是渠道细分、直销比例增大。受传统渠道费用高涨、竞争趋向白热化的压力,保健品厂商积极探索渠道多样化,传统的药店+商超的销售渠道快速分化,保健品连锁专卖店、厂家直销店、店中店、传销、电话销售、会务销售、展会销售直至网络销售等多种渠道形式正在加速形成。受渠道多样化的影响,保健品销售额中直销比例日益增大。以上海市场为例,投放广告、进入常规渠道的功能性食品,相当部分销量同样依靠直销。三是传播方式日益直接化。由于传统媒体效果弱化、价格日益提高,保健品厂商传播产品信息的方法正日益扁平化,直接掌握消费者资料,定期针对固定消费群体进行传播,已经成了传播的重要手段之一。
(3)从社会的角度看,保健品市场前景可观
伴随我国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保健业已经迅速成为一个独立的产业。社会生活的变化促使了保健业的强劲势头。首先,我国城乡的恩格尔系数分别为5.9%和5.3%,处于温饱向小康的过渡阶段,东南沿海一些大中城市和地区已达到了中等收入国家,水平人们的消费观念、健康观念发生了较大变化,促进城乡保健品消费支出以每年15%-30%的速度快速增长。其次,人民生活方式的改变,是保健品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随着社会竞争愈演愈烈、生活工作节奏不断加快,给人们生理和心理机能带来巨大冲击,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群不断扩大。
为规避不健康带来的各种不利影响,人们求助于保健品,使保健品的开发和生产成为经济生活中的“热点”。第三,多层次的社会生活需要,为保健品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除了在家庭和事业双重压力下的中年人逐步加入保健品消费行列之外,老年人、青少年也是保健品消费的主力军。
据有关资料显示,欧美国家的消费者平均用于保健品方面的花费占其总支出的25%以上,而我国只有0.07%。这表明,保健品市场潜力巨大,以目前全球保健品占整个食品销售的5%来推算,我国保健品消费还将大幅增长。
(4)从技术角度看,保健品行业研发,生产和销售发生了全新变化
WTO给中国保健品企业带来了世界级的竞争对手,面临日益加剧的市场竞争,所有从事保健品生产的中国企业都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未来保健品竞争的核心必将是科技含量,加强科技投入迫在眉睫。特别是已经有一定经济实力的企业更要重视保健品的应用基础研究,努力提高新产品的科技含量和质量水平,使保健品企业向高新技术企业过渡,科技含量高的产品成为主流。
只有保健品企业不断更新技术和提高技术含量,开发出效果好、质量高、有特点的第三代保健品,使产品从低层次的价格战、广告战中走出来,转向高层次的技术战、服务战,才能缔造出我国的保健品世界品牌,才有能力进军国际市场。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也使电子商务成为销售重要渠道。各销售商都抓住电子商务的有利武器,搞销售网站,拓宽销售面,丰富产品种类。单单做电子购物的试用型销售,所涉及的消费者群体毕竟有限。通过投入设备和资金,开设购物网站的形式来发展更多的消费人群,同时也可以利用网络这一先进技术进一步的宣传产品,以及让消费者先试后买,买什么都满意的先进销售理念。
第五篇:2018-2022年中国保健品行业预测分析
2018-2022年中国保健品行业预测分析
影响因素分析
一、有利因素
(一)政策利好 2015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修订版)正式实施,新法明确了保健食品的法律地位,对保健食品的监管作出了相关要求,从严规范保健食品市场。新法对保健食品、食品实施“四个最严”即“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有利于整体市场的规范。2016年7月1日,《保健食品注册与备案管理办法》正式实施,《办法》规范和加强了保健食品注册备案管理工作。
2017年1月,发改委和工信部发布了《关于促进食品工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了营养保健品的发展方向,加强营养保健品的研发。
2017年6月底,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年)》,《计划》从我国国情出发,立足我国人群营养健康现状和需求,明确了今后一段时期内国民营养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实施策略和重大行动。《计划》的颁发也预示着未来20年间,我国健康产业和营养产业形势利好。
(二)国民购买力增强近年来,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国民购买力快速增长,人均医疗保健支出也随之增长,国民营养健康状况明显改善。
从2013-2016年的数据来看,一方面,我国人均可支配收入逐年增长,2016年达到2.38万元,年复合增长率为9.16%;另一方面,我国人均医疗保健支出也快速增长,2016年增长到1,307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2.74%。
(三)刚性需求增长
《健康中国建设规划(2016-2020年)》中,将“健康中国”上升为国家战略有望全面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在推进“健康中国”战略规划中,整个医疗卫生行业以及大健康产业将进入蓬勃发展期。结合人们的健康需求,都将激发保健食品市场持续不断发展的是我国健康需求的巨大刚需。当前保健食品的市场格局、营销模式要求企业研发的技术和方法不断增加,科技创新水平不断提高,来满足不同需求提供更多的手段。在营销手段上,除去传统商超和直销等渠道外,微信营销、电子商务等也渐成主流,销售手段日趋多样。
(四)发展空间大
我国保健品品牌和发达国家品牌发展相比仍处于初级阶段,品牌、质量、服务价值和竞争力等方面均与国外品牌有差距,消费者对于国外保健品品牌的倾向性也反向刺激国内品牌加速改革和提升,用市场力量倒逼行业转型升级,从需求端促进保健品行业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拉动行业空间放量增长。
二、不利因素
(一)存在行业痼疾
在保健食品安全总体保持稳中向好的情况下,行业痼疾仍存。突出表现在仍有部分企业未经许可生产经营和进口保健食品,利用网络、会议、电话、电视等进行虚假夸大宣传、违法营销、欺诈销售,产品标签虚假标识功能声称,违法违规发布保健食品广告等,特别是针对中老年人、病人的欺诈行为尚未得到根本遏制。
(二)竞争激烈
1、大健康产业的概念异常庞大,一方面任何企业都可以进驻和标榜大健康概念,并且人人都想从中分得一杯羹,另一方面由于国家未明确指出大健康的具体含义,所以将导致后续市场对于大健康产业的概念混淆,竞争将会变得异常激烈。
2、随着人们对于健康饮食的注重和意识的提高,人们对保健品的期望和要求也越来越高,从而促使保健品企业必须规范、科学运作。
3、保健品企业的成本日益增加,在各个环节中如:原料价格、申报体系流程、广告宣传、人员培训等都对企业的成本构成了高额负担。
(三)监管不到位 “不敢买”“不会买”“买不到”的消费三不现象仍是中国保健食品市场的突出特征和发展障碍,导致这种情况出现的直接原因是产业管理法规滞后和市场竞争不充分且秩序混乱。分析行业发展缓慢的深层次原因是严重的“空中楼阁”现象,即行业发展缺少科教体系、产业规划和商业生态的支撑,使得一个充满活力的朝阳产业、民生产业始终挣扎在发展的初期。
市场规模预测
受益于经济水平提高、人口老龄化和健康意识的增强,保健品行业在我国迅速发展。我国保健品行业规模从2002年的442亿元增长至2017年的2376亿元,年均复合增速超过10%。我们预计,2018年中国保健品市场规模将达到2,614亿元,未来五年(2018-2022)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8.12%,2022年将达到3,572亿元。
图表 中投顾问对2018-2022年中国保健品市场规模预测
4,0003,0002,0001,00002018E2019E2,6142,8493,0773,3233,5722020E2021E2022E中国保健品市场规模(亿元)
数据来源: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