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国女装行业分析
中国女装行业分析
目录:
一、中国女装未来展望
二、中国女装市场现状分析
三、百货零售企业分析
四、总结
一、中国女装未来展望
随着新兴产业的发展、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多元文化的发展,年轻女性在经济上的实力不断增加,人们的消费观念也在不断变化,品牌意识更加强烈。现代消费者着装讲究个性化,追求自我风格和完美,选择自己喜欢的服装是一种时尚。大部分女性愿意用服装来表达显示自己的文化层次和品位。而各个年龄段的女性消费者对品牌服装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使得市场更加细分化,从大众休闲服、运动服、少女装、淑女服、时尚休闲、量体裁衣、量身定做等,还出现专门设计等深层次的个性化服务,以此来满足不同年龄层次、不同经济地位、不同文化背景的女性消费者需要。
女装品牌的定位更加明确和细分,品牌效应更加明显。近年来,随着女装市场的快速发展和竞争的逐渐加剧,市场中涌现出一批具有相当实力的女装品牌,诞生了具有明显区域色彩的产业集群;中国女装的品牌化、规模化、时尚化、个性化趋势愈加明显,女性穿着更趋向于休闲化、多样化、个性化、时装化和品牌化。越来越多外国女装品牌加快了在我国的扩张速度,H&M、ZARA、C&A已纷纷涌进中国市场并占据了领先优势,美国的GAP也将在北京东方广场开店。随着他们不断加大对中国市场的开拓力度,女装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女装企业普遍存在库存高、周转速度慢、产品同质化等原因,同时消费者对女装品牌的忠诚度较低,市场份额不稳定,使中国女装企业陷入价格战和终端促销战的漩涡中,中国女装行业的市场竞争格局,正由过去的降价竞争快速变成款式、时尚、销售环境等综合因素的竞争。加之今年以来服装企业生产成本增加、销售下滑、利润变薄,市场竞争更加激烈。
服装企业逐渐进入资本市场,通过重组、并购等途径来完成资本化运作,很多规模较大的女装企业目前都已延伸出不止一个品牌。中国女装企业正从单一品牌向多品牌、多品类过渡,以实现品牌化战略。多品牌、多品类是根据消费者需求的多样化发展,确定旗下品牌定位的差异化和细分化,从而带动销售的增长。国内品牌拥有三个品牌及以上的企业有白领、MD(凌志集团)、影儿、赢家、艺之卉、印象、岩、江南布衣、淑女屋、依恋、舒朗、A02等。随着国内经济的发展,中国女装行业的未来发展必将更上一层楼。
二、中国女装市场现状分析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女装品牌的数量有着极高的增长率;但女装品牌的区域性较强,在全国范围内市场占有率较高的女装品牌相比较男装品牌而言,市场占有率还是相对较低且消费群体不稳定消费者品牌忠诚度也相对偏低。“南装北上”已经成为中国女装品牌市场的一个典型现象,但是从总体看中国女装品牌区域特征依然突出。制约女装品牌发展的问题还是比较突出的,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家族管理方式仍然占有主导地位(如淑女屋、歌力思、娜尔斯等品牌)。目前虽然有部分女装品牌企业也聘请职业经理人从事专业工作,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多数企业仍然沿用创业时期亲戚朋友,以家族亲情维系企业管理,优秀人才难以进入,进入后难以适应企业环境,流失现象较为严重。
2、在设计上虽然较以前更加受到重视,但品牌特色风格不明显,缺乏个性、独创性和相对独立的特色风格,模仿现象仍然较为严重,产品定位趋同现象仍然较为突出,互补性差。另外,前些年一直在女装品牌界不绝于耳的“京派”、“海派”、“南派”、“汉派”、“苏派”、“杭派”的叫法,也让一些女装品牌企业跌入了注重标榜基地优势、因而忽略了塑造品牌个性的误区。
3、中国地域辽阔,风俗各异,对国际流行时尚的接纳速度和程度也存在差异。女装品牌消费者的多样化、多层次、地域性和由情感支配带来的随意性,决定了女装品牌产品的多变性、周期短的特征,也决定了女装品牌企业不宜盲目做大的特殊性。
前几年大家说到中国女装品牌,最常用的八个字就是“南北女装品牌、互不过江”。现在的中国女装品牌面貌很显然是今非昔比,也打破了“南北女装品牌、互不过江”的束缚,但是从总体看中国女装品牌区域特征依然突出。比如江浙地区女装品牌,具有浓重的江南水乡文化气息;广深地区由于临近港澳地区,则时尚感较强,而且设计师品牌迅速崛起;“汉派”则以颜色鲜艳为特色等等,这种业内说了好多年的现象已经有所突破,但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各地依然有自己显著的特点,惟一改变的是,各地女装品牌在当地形成一定气候后,开始进军全国的目标城市。但是现阶段的中国女装品牌在迅猛发展的同时,依然还是呈现企业数量多、规模小、利润薄、稳定性差的现状。制约中国女装企业发展的瓶颈可以做如下分析:
1)消费者情况分析:
有关调查显示,中国77.3%的已婚女性决定着家庭的吃、穿以及日常用品的选购,22.7%的已婚女性在家庭买房、买车、购买贵重物品等大额支出时会“自己做主”,其余已婚女性也在很大程度上有着影响家庭重大消费的最终决策。46.5%的已婚女性个人收入由自己支配,将收入交给丈夫支配的仅占2.2%,其余的两人收入放在一起共同
支配。第六届中国女性消费高层论坛2010年12月17日在京举行,调查选取了北京、上海、广州、哈尔滨、长沙、兰州、大连、太原、成都、宁波等10个大中城市。论坛发布了“2010年城市女性服装消费调查报告”。调查显示,中国女性消费中,用于购买服装服饰的花费排在第一位,其余依次是用于通讯、旅游、健身、化妆品以及购买书籍的费用。报告显示,2010年,“服装服饰”已连续五年位居城市女性消费榜首,其中,北京女性以人均6295.33元居年度女性个人服装开支之首,上海、长沙分别为第二和第三。论坛发布的“2010年城市女性服装消费调查报告”显示,北京女性最舍得给自己和家人购买服装,大连女性最舍得消费最贵服装。31至40岁城市女性个人服装开支平均达到5082.10元,位居各年龄段之首;41至50岁女性购买高档服装出手最大方,购买一件(套)服装的开支平均达到2019.85元。在品牌方面我国女性更加倾向与国内品牌,影响女性消费最主要的因素是服装款式和价格,需求最大的服装是休闲装,对高级订制服的兴趣初现端倪,端庄大方则是最期待的着装效果。“好服装”的首要标准是性价比合理,服装消费时最需要获得的是服饰搭配知识。同时网购成为女性重要的购物方式之一,2010年参与过网购的被访者达70.8%。其中,北京网购者比例最高,中国妇女杂志社、华坤女性生活调查中心发布了“2010-2011中国城市女性消费调查报告”。报告指出,网购日渐成为女性重要的购物方式之一:2010年参与过网购的被访者达70.8%,上年网购比例仅为42.3%。参与网购的北京被访者达90.7%,位居10城市之首。18至30岁被访者网购比例最高,51~60岁的被访者中有39.8%的人参与网购。同时女性服装的定位更加明确和细化,适应于18岁以下、18~25岁的年轻女性,25~35岁的青年白领以及35~50岁的高级白领甚至50岁以上的女性都能找到适合自己年龄和职业的着装。
从消费阶层分析,名牌服装消费群:这个阶层人员包括外企工作人员、著名演艺界人士、个体经营者、农民企业家、涉外机构高级人员、金融界人士等,约占总人数的0.61%,而消费量即占到3%。中档服装消费层:这个层次主要是城市中的工薪阶层和农村的富裕户,约占城市人口的60%,农村人口的20%;低档服装消费层:主要是城镇中低收入者、失业人员以及农村主要人口,约占城镇人口的25%,在农村约占60%。从不同年龄消费者分析,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国女装品牌已经基本满足了女性衣着需要,但是却只有少女装品牌相对有个性,而现代消费者着装讲究个性化,追求自我风格和完美,各个年龄阶段的女性消费者对品牌服装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使市场产生了分化,不同年龄层次、不同经济地位、不同文化背景的消费者需要不同的服装。主要有以下三种年龄层次的消费者:18岁~25岁的年轻女性:这个年龄段的消费群,主要是学生和刚走上社会工作不久的人,经济大都不独立或不完全独立。这群人对服装的追求标准主要是在流行和新颖性上,是更换服装最快的一群,他们对品牌有一定的认知,但大多无力购买名牌服装。他们是品牌服装的潜在消费群。25~35岁的青年白领以及35~50岁的高级白领女性:这个年龄段的消费群,已经工作或者工作多年,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和文化素养,强调生活的品质,注重生活品位。她们认为服装是个人品位和身份的象征,故对其的要求比较高。这群人是品牌服装的主要消费群;50岁以上中老年女性:这个年龄段的消费群,在社会经济活动中不占有主导地位,经济收入处于衰退或者停滞的阶段,对服装的要求不高或者不能要求太高,不是品牌服装的主导消费者。
2)目前中国女装品牌行业整体的发展特点v(S, H
中国女装品牌行业发展至今,纵向比较已经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我国女装品牌设计与品牌的理念,在文化层面上还有一定差距。虽然,现在我国女装品牌的产品产量不低;产品品种、花色、款式很多;企业的生产技术工艺、设备、管理等水平大幅度提高;在服装制造水平上我们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赶上了国际水准,现在我国可以承接国际上任何名牌产品的加工制作,可是目前从国内市场上看,高端市场几乎全部被国外品牌所占领,从国际市场上看,能走出“国门”的国内品牌很少。近几年,制造业的竞争已从单纯的企业战略逐步向全方位的集聚地战略演变,在市场经济中发展起来的中国服装产业,在产业分布上表现的突出特点就是产业集聚。中国服装的产业集聚地主要分布在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和东南沿海地区,女装品牌企业也相应地分散在其中。每一个产业集聚地都有一个明确的市场定位,产品品类的特色比较集中。除内衣(文胸)产品外,中国女装品牌产品生产的集中度一直较男装产品低。其主要表现为,中国女装品牌的数量有极高的增长率,但女装品牌的区域性较强,在全国范围内市场占有率较高的女装品牌的市场占有率比男装品牌低而且其品牌不稳定。女装品牌具有设计要求新颖、技术含量高、实效性强、批量小、周期短、变化快等特点,这些特点要求生产企业要有很强的设计力量。中国现在虽然已涌现出许多优秀设计师,但对于中国女装品牌业的需求来说,设计力量还显得相当薄弱。其次中国女装品牌还存在一些企业工艺技术及设备较为落后、面辅料的配套跟不上服装业发展,生产高档产品的面料依赖进口等问题,这些因素制约着中国女装品牌的发展。中国女装品牌产品的档次、整体质量水平在不断提高,但企业间的产品质量水平参差不齐,一些企业的产品质量很不稳定。
3)女装品牌集聚地分析
深圳成为国内女装品牌之都
像“天意”、“影儿”、“淑女屋”这样国内耳熟能详的深圳自创的服装品牌,10多年来深圳已涌现了上千个,不但彻底改变了昔日深圳人到外地购衣的习惯,还使深圳变成国内外客商青睐的服装采购地。2005年深圳纺织服装行业实现产值620亿元,出口创汇达57亿美元,产品远销190多个国家和地区。上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深圳市场上难觅本地生产的服装,更不用谈品牌了,尽管服装工厂不少,但大多按照订单加工,全部外销。90年代中期以来,深圳服装行业异军突起,企业在开创品牌道路上不懈前行,一家家新的服装企业注册成立,一个个新的服装品牌相继诞生,先后在八卦岭、蛇口、车公庙、龙华等形成一个个服装产业聚集地。2000年以来,深圳形成了国内最大的女装品牌生产基地,拥有3000多个女装品牌。目前的深圳女装品牌新款周期已经缩短到两星期,女装品牌的创新设计能力在全国遥遥领先,深圳已成为国内女装品牌之都。据深圳市服装行业协会2005年抽样调查结果显示,75%以上的深圳服装企业将销售额的5%至15%作为研发经费,而69.2%的研发经费用于新产品的开发。
自主创新带来了企业产品、市场结构的根本性转变,深圳服装国内市场占有率大幅提升。来自深圳服装协会的统计数字表明,以女装品牌设计制造为产业聚集优势的深圳服装业,国内市场营销份额已达到60%以上。
广州女装品牌设计师品牌渐成气候
在广州的大街小巷涌现出许多个性突出的品牌,不但她们的服装风格个性鲜明,而且店铺的陈列、装修也很特别。在广州,这样的设计师品牌已渐成气候,除了现在知名度比较高的“例外”、“芳芳”,还有“古色”等一批设计师品牌做得也比较成功。也许是因为她们拥有更多发挥空间,设计师品牌的服装品牌风格个性尤为突出。绝不简单的另类与夸张,使她们在品牌林立的今天,特别抢眼,让人一眼就能认出,而且决不会跟其他的品牌混淆。另外,广州白马服装批发市场也是广州女装行业的一张名片。目前在全国各地销售火爆的“哥弟”女装,就是从白马服装批发市场走出广州,走向全国的。一走进白马服装批发市场就会被它的火爆场面吓倒,川流不息的人群,人人手上拎个特大黑色塑料袋穿梭于各商铺之间。以服装批发起家的广州,批发仍然是重头戏。同时由于近年来外贸市场的不景气,很多外贸型企业纷纷转战国内市场。这些企业有着规范的管理、强大的产能、雄厚的资金实力等优势,但是由于对国内是的不了解,虽然这些企业聘请了专业的人士进行管理但在整体营销方面目前较为成功的企业依然不多。
杭州女装品牌一张“金名片”
据中国服装协会统计,在全国30个服装产业集聚地中,杭州服装企业的数量名列前茅,“杭州女装品牌”也成为城市的一张“金名片”。杭州拥有自主品牌800多个,同比翻了四番还多。过去5年杭州女装品牌的连锁专卖发展迅猛,展现了杭州女装品牌风采。业界一个共同的看法是,杭州女装品牌正以“清新、柔美、婉约、雅致”的品牌风格,在国内女装品牌市场享有较高声誉,同时也日益成为我国女装品牌业新亮点。近日,杭州女装品牌正在从“加工制造”走向“设计创造”,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品牌如“OTT”、“江南布衣”等。
北京女装品牌呈上升趋势
北京时装之都的建设和2008年奥运会的举办,为北京服装品牌的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以“白领”、“玫而美”、“滕氏”等品牌为代表的北京女装品牌从1999年至今一直在北京市场上有良好表现,占据品牌市场占有率的前几名,其中,中高档品牌发展较快,市场占有率呈上升趋势。特别是“白领”,不仅是北京女装品牌的一个成功典范,现在已经成为了中国女装品牌历史上的一个奇迹,是目前惟一能在高端市场与国际品牌一较长短的中国本土女装品牌。京中式服装生产企业最多,品牌数量也最多。也吸引了广州、香港、杭州等地的著名中式服装企业来北京设厂生产。这些中式服装品牌企业一些共同的特点就是纷纷在高级饭店、宾馆、机场、高级商住区等地设立,但以定做为主。与北京的百年京城的文化、中华民族文化的凝聚有密切的联系,是历史与现代的结合,尤其在北京将举办2008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正是展现中国文化、历史的好机遇,中式服装品牌将成为最好的载体之一。但北京品牌常常带有强烈的区域色彩,大多以地方品牌的形象出现,辐射全国的品牌很少;同时企业各自为阵,缺乏交流,服装品牌总体水平仍然落后于深圳、上海、杭州等地。现今的国际服装业已经进入了一个品牌竞争的时代,品牌劣势已经成为阻碍北京建设时装之都最大的障碍。
汉派女装品牌
上世纪90年代初中期,一批依靠汉正街针织批零发家致富的老板,纷纷成立服装企业,扛起汉派服装的流行旗帜。短短几年,汉派服装由最初的200家发展到最高峰时的2000余家,服装业产值由不足6亿元增至60亿元。汉派服装整体快速崛起,也引来其他各派服装整体出击。面对激烈的竞争和快速成长,汉派服装的烦恼也随之而生。服装企业数也由高峰期2000户下降至1500多户,在武汉市内各大商场的占有率由1997年前后的70%以上,下跌至30%左右。在其他市场也受到较大的挤压,有的企业无奈退出了原来进驻的市场。究其原因主要是:产品趋同,模仿抄袭现象严重,设计创新能力较弱;老板的素质和经营理念,跟不上服装业发展变化要求,难以适应品牌服装时代的要求。武汉市现有服装企业1600余家,去年销售收入突破100亿元,“红人”等5家企业跻身全国服装企业“双百强”,7家企业被评为省级名牌,汉派女装品牌在全国服装市场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与北京、浙江、江苏、广东等相比,武汉服装企业的规模偏小,产业集中度比较低,产品开发和设计能力比较弱,发展不够快等因素是制约其发展的主要原因。
三、百货零售企业分析
国家统计局统计显示,2010年前三季度,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111029亿元,同比增长18.3%,比上年同期提高3.2个百分点,比1~8月微增0.1个百分点。其中,限额以上企业服装类商品零售额4000亿元,同比增长24.0%,增幅较2009年同期提高7.1个百分点。服装消费增速明显超过全国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中华商业信息中心统计的大型零售商业服装类消费数据显示,1~8月,销售金额和销售数量分别累计增长了23.05%和10.30%。
从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统计的代表大城市主流消费的大商场消费数据来看,2010年1~8月,大城市消费增长平稳,消费数量增幅不高。这个趋势从2008年下半年就出现端倪,大都市消费日趋成熟饱和,面临消费结构升级,数量增幅保持平稳低调。大商场消费增幅与社会服装消费增幅对比来看,可以看出社会服装零售增长更具活力,而活力的源泉就是二三线中小城市服装消费的崛起。2010年9月,重点大型零售企业零售额增长较快,同比增速为26.3%,是今年以来的最高增速,比上年加快了14.8个百分点。从前三季度累计情况看,重点大型零售企业零售额累计同比增速达到20.1%,高于上年同期9.2个百分点,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第三季度同比增速稳定,尽管市场9月份销售增长较快,但受7、8月份市场销售较为平淡的影响,所以相比前两季度略有回落。同时由于通货膨胀的原因致使一线城市营运成本增加,部分灰色支出同比往年增加较大。二线市场的快速增长吸引了更多企业的眼球,在和广深地区部分企业的营销总监沟通后了解到很多品牌今年的营销计划都转向了国内的二三线市场的一类商场。
四、总结
中国女装行业相比较国外品牌而言整体的发展时间还是比较短的,因此从品牌自身的文化、故事等方面还是无法和国外品牌一较长短;因为这些东西需要长期的时间积累和口碑相传的,但是我国女装行业的整体工艺及设计水平已经得到了迅速的发展,随着中国整体经济实力的不断提升,我国女装行业的整体发展也将日新月异。我个人认为,中国女装企业应从品牌自身的内涵进行不断的完善和提升,苦练内功,提升设计、提升管理、从而提高企业效益,而不是陷入无止境的价格战中。
第二篇:女装行业现状分析
女装行业分析
规模较大的女装企业目前都已延伸出不止一个品牌。中国女装企业正从单一品牌向多品牌、多品类过渡,以实现品牌化战略。多品牌、多品类是根据消费者需求的多样化发展,确定旗下品牌定位的差异化和细分化,从而带动销售的增长。国内品牌拥有三个品牌及以上的企业有白领、(旗下三个女装品牌:White-collar,shee's,K.uu,);MD(凌志集团)、影儿(INSUN恩裳, SONGOFSONG歌中歌)、赢家(“玫瑰·盛年”·Koradior(珂莱蒂尔)娜尔思 – NAERSI)、艺之卉(EACHWAY、SOFA和HUI)、印象、岩、江南布衣(速写croquis”男装,“JNBY BY jnby”童装)、淑女屋(童装“小淑女和约翰” ,青春女装“淑女屋” 高级成衣“Fairyfair”,男女休闲装“自然元素)、依恋(依恋、小熊、SCOFIELD、PRICH、SCAT)、舒朗、A02(AZONA(阿桑娜),A02专营可爱少女型(分为“CAT”,“Jacki 0”和 “A02 collection”系列)等。随着国内经济的发展,中国女装行业的未来发展必将更上一层楼。
1、在设计上虽然较以前更加受到重视,但品牌特色风格不明显,缺乏个性、独创性和相对独立的特色风格,模仿现象仍然较为严重,产品定位趋同现象仍然较为突出,互补性差。另外,前些年一直在女装品牌界不绝于耳的”京派“、”海派“、”南派“、”汉派“、”苏派“、”杭派“的叫法,也让一些女装品牌企业跌入了注重标榜基地优势、因而忽略了塑造品牌个性的误区。
广深地区由于临近港澳地区,则时尚感较强,而且设计师品牌迅速崛起;”汉派“则以颜色鲜艳为特色等等,在品牌方面我国女性更加倾向与国内品牌,影响女性消费最主要的因素是服装款式和价格,需求最大的服装是休闲装,对高级订制服的兴趣初现端倪,端庄大方则是最期待的着装效果。“好服装”的首要标准是性价比合理,服装消费时最需要获得的是服饰搭配知识。同时网购成为女性重要的购物方式之一,2010年参与过网购的被访者达70.8%。其中,北京网购者比例最高,
深圳成为国内女装品牌之都 广州女装品牌设计师品牌渐成气候
例外”、“芳芳”,还有“古色”等一批设计师品牌做得也比较成功
广州白马服装批发市场也是广州女装行业的一张名片。目前在全国各地销售火爆的“哥弟”女装,就是从白马服装批发市场走出广州,走向全国的。
杭州拥有自主品牌800多个, 杭州女装品牌正在从“加工制造”走向“设计创造”,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品牌如“OTT”、“江南布衣”等。
北京女装品牌呈上升趋势
以“白领”、“玫而美”、“滕氏”等品牌为代表的北京女装品牌从1999年至今一直在北京市场上有良好表现,占据品牌市场占有率的前几名,其中,中高档品牌发展较快,市场占有率呈上升趋势。特别是“白领”,不仅是北京女装品牌的一个成功典范,现在已经成为了中国女装品牌历史上的一个奇迹,是目前惟一能在高端市场与国际品牌一较长短的中国本土女装品牌。京中式服装生产企业最多,品牌数量也最多。
应从品牌自身的内涵进行不断的完善和提升,苦练内功,提升设计、提升管理、从而提高企业效益,而不是陷入无止境的价格战中。
第三篇:中国女装市场分析
中国女装市场分析
“南装北上”已经成为中国女装品牌品牌市场的一个典型现象,一些无区域品牌女装品牌也开始崭露头角。但是从总体看中国女装品牌区域特征依然突出。
;G$ Y3 R.G-e“ C8 R1 _;i
中国女装品牌品牌的数量有极高的增长率,但女装品牌品牌的区域性较强,在全国范围内市场占有率较高的女装品牌品牌的市场占有率比男装品牌低而且其品牌不稳定。
制约中国女装品牌发展的问题:一是家族管理方式仍然占有主导地位。二是在设计上虽然较以前更加受到重视,但品牌特色风格不明显,模仿现象仍然较为严重,产品定位趋同现象仍然较为突出,互补性差。M6 [# s)c(C[” |“ ^+ u' L: D, ?;Z6 [-a)s1 [(~4 Z2 h% Q
前几年大家说到中国女装品牌,最常用的八个字就是”南北女装品牌、互不过江“。现在的中国女装品牌面貌很显然是今非昔比,也打破了”南北女装品牌、互不过江“的束缚,特别是随着杭州女装品牌、深圳女装品牌迅速崛起,”南装北上“已经成为中国女装品牌品牌市场的一个典型现象,一些无区域品牌女装品牌也开始崭露头角。但是从总体看中国女装品牌区域特征依然突出。比如杭州女装品牌,具有浓重的江南水乡文化气息;广州、深圳由于临近港澳地区,则时尚感较强,而且设计师品牌迅速崛起;”汉派“则以颜色鲜艳为特色等等,这种业内说了好多年的现象已经有所突破,但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各地依然有自己显著的特点,惟一改变的是,各地女装品牌品牌在当地形成一定气候后,开始进军全国的目标城市。但是现阶段的中国女装品牌在迅猛发展的同时,依然还是呈现企业数量多、规模小、利润薄、稳定性差的现状。那么是什么在制约中国女装品牌品牌做大做强?
* h# G7 C0 y+ _& G, L4 K
# l, s(n0 n;j& V5 d6 p(L
一、女装品牌品牌的消费者分析
' C(`+ A.F!f
有关调查显示,中国77.3%的已婚女性决定着家庭的吃、穿以及日常用品的选购,22.7%的已婚女性在家庭买房、买车、购买贵重物品等大额支出时会”自己做主“,其余已婚女性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家庭重大消费的最终决策。46.5%的已婚女性个人收入由自己支配,将收入交给丈夫支配的仅占2.2%,其余的两人收入放在一起共同支配。)q+ S* V& a$ I# V-c* E% c1 ru1 J4 v(fS3 a+ o$ D% G2 O)y
调查显示,中国女性消费中,用于购买服装服饰的花费排在第一位,其余依次是用于通讯、旅游、健身、化妆品以及购买书籍的费用。女性服装的定位更加明确和细化,适应于18岁以下、18~25岁的年轻女性,25~35岁的青年白领以及35~50岁的高级白领甚至50岁以上的女性都能找到适合自己年龄和职业的着装。并且,女装品牌的型号也将根据不同年龄女性的生理特征特得到更进一步的改进。
从消费阶层分析,名牌服装消费群:这个阶层人员包括外企工作人员、著名演艺界人士、个体经营者、农民企业家、涉外机构高级人员、金融界人士等,约占总人数的0.61%,而消费量即占到3%。中档服装消费层:这个层次主要是城市中的工薪阶层和农村的富裕户,约占城市人口的60%,农村人口的20%;低档服装消费层:主要是城镇中低收入者、失业人员以及农村主要人口,约占城镇人口的25%,在农村约占60%。从不同年龄消费者分析,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国女装品牌已经基本满足了女性衣着需要,但是却只有少女装品牌相对有个性,而现代消费者着装讲究个性化,追求自我风格和完美,各个年龄阶段的女性消费者对品牌服装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使市场产生了分化,不同年龄层次、不同经济地位、不同文化背景的消费者需要不同的服装。主要有以下三种年龄层次的消费者:18岁~25岁的青少年女性:这个年龄段的消费群,主要是学生和刚走上社会工作不久的人,经济大都不独立或不完全独立。这群人对服装的追求标准主要是在流行和新颖性上,是更换服装最快的一群,他们对品牌有一定的认知,但大多无力购买名牌服装。他们是品牌服装的潜在消费群。25岁~45岁的中青年女性:这个年龄段的消费群,已经工作或者工作多年,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和文化素养,强调生活的品质,注重生活品位。她们认为服装是个人品位和身份的象征,故对其的要求比较高。这群人是品牌服装的主要消费群;46岁以上中老年女性:这个年龄段的消费群,在社会经济活动中不占有主导地位,经济收入处于衰退或者停滞的阶段,对服装的要求不高或者不能要求太高,不是品牌服装的主导消费者。
;L& W.r.u*)p0 m;j# q$ T2 U5 O& E/
二、目前中国女装品牌行业整体的发展特点
中国女装品牌业发展至今,纵向比较已经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我国女装品牌业设计与品牌的理念,在文化层面上还有一定差距。因而,现在我国女装品牌业的产品产量不低;产品品种、花色、款式很多;企业的生产技术工艺、设备、管理等水平大幅度提高;在服装制造水平上我们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赶上了国际水准,现在我国可以承接国际上任何名牌产品的加工制作,可目前从国内市场上看,高端市场几乎全部被国外品牌所占领,从国际市场上看,能走出”国门“的国内品牌很少。
-B.e(X5 h$ n& P+ {-a1 [1 `7 p4 n$ Z% ^3 S” v(S, H
近几年,制造业的竞争已从单纯的企业战略逐步向全方位的集聚地战略演变,在市场经济中发展起来的中国服装产业,在产业分布上表现的突出特点就是产业集聚。中国服装的产业集聚地主要分布在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和东南沿海地区,女装品牌企业也相应地分散在其中。每一个产业集聚地都有一个明确的市场定位,产品品类的特色比较集中。除内衣(主指文胸)产品外,中国女装品牌产品生产的集中度一直较男装产品低。其主要表现为,中国女装品牌品牌的数量有极高的增长率,但女装品牌品牌的区域性较强,在全国范围内市场占有率较高的女装品牌品牌的市场占有率比男装品牌低而且其品牌不稳定。
女装品牌具有设计求新颖、技术含量高、实效性强、批量小、周期短、变化快等特点,这些特点要求生产企业要有很强的设计力量。中国现在虽然已涌现出许多优秀设计师,但对于中国女装品牌业的需求来说,设计力量还显得相当薄弱。其次中国女装品牌业还存在一些企业工艺技术及设备较为落后、面辅料的配套跟不上服装业发展,生产高档产品的面料依赖进口等问题,这些因素制约着中国女装品牌业的发展。中国女装品牌产品的档次、整体质量水平在不断提高,但企业间的产品质量水平参差不齐,一些企业的产品质量不稳定。目前中国女装品牌业的供应结构构成主要是:经营出口加工订单贸易;内销产品的贴牌加工;自有品牌的产品生产。中国有相当一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出口加工产品,此类企业一般具有一定的生产规模,其生产经营活动容易受国际政治局势和经济环境的影响;随着品牌个数的不断增多和企业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再加上目前国外服装生产企业正纷纷打入或跃跃欲试准备打入中国市场的严峻形势,中国内销市场的竞争也很激烈。
0 L.T!Z(^7 Z* p# F+ _9 d6 y6 D% N* _4 O$ ~# O5 q
(Y8 p5 b# q.c7 N4 `: W5 PU' V7 q)f1 D* f% y$ O
三、女装品牌品牌存在的问题
' Q/ m: y7 m-t(S5 a0 F5 v# PJ9 H2 o' O/ L28 R7 X)w“ }: O
记者在调查中听到一个女装品牌企业负责人这样说:”我们不是不能做大,而是不敢做大。“为什么呢?她说:”首先,中国地域辽阔,风俗各异,对国际流行时尚的接纳速度和程度也存在差异。根据特定消费群目标提供定向服务,更需要保持在适度规模,以求产销平衡;其次,女装品牌消费者的多样化、多层次、地域性和由情感支配带来的随意性,决定了女装品牌产品的多变性、短周期的特征,也决定了女装品牌企业不宜盲目做大的特殊性。“ 一位专家则从另外一个角度向记者阐述了制约中国女装品牌发展的问题,他认为主要有以下两点:一是家族管理方式仍然占有主导地位。目前虽然有部分女装品牌企业也聘请专业人从事专业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多数企业仍然沿用创业时期亲戚朋友,以家族亲情维系企业管理,优秀人才难以进入,进来后难以适应企业环境,流失现象较为严重。二是在设计上虽然较以前更加受到重视,但缺乏个性、独创性和相对独立的特色风格,品牌特色风格不明显,模仿现象仍然较为严重,产品定位趋同现象仍然较为突出,互补性差。另外,前些年一直在女装品牌界不绝于耳的”京派“、”海派“、”南派“、”汉派“、”苏派“、”杭派“的叫法,也让一些女装品牌企业跌入注重标榜基地优势、忽略塑造品牌个性的误区。
+ E% l7 {+ {$ R, u!j” Q, n7 ?& c' |
四、深圳成为国内女装品牌之都I0 P9 a0 A;J$ @: IA)g: b# ?8 A9 X6 j$ v
像“天意”、“城市俪人”、“淑女屋”这样国内外耳熟能详的深圳自创的服装品牌,10多年来深圳已涌现了上千个,不但彻底改变了昔日深圳人到外地购衣的习惯,还使深圳变成国内外客商青睐的服装采购地。2005年深圳纺织服装行业实现产值620亿元,出口创汇达57亿美元,产品远销190多个国家和地区。l$ `1 e% G2 }+ q-v# e5 w!z0 s
上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深圳市场上难觅本地生产的服装,更不用谈品牌了,尽管服装工厂不少,但大多按照订单加工,全部外销。90年代中期以来,深圳服装行业异军突起,企业在开创品牌道路上不懈前行,一家家新的服装企业注册成立,一个个新的服装品牌相继诞生,先后在八卦岭、蛇口、车公庙、龙华等形成一个个服装产业聚集地。
' H5 y$ @)LF7 P+ s
2000年以来,深圳形成了国内最大的女装品牌品牌生产基地,拥有1000多个女装品牌品牌。目前的深圳女装品牌新款周期已经缩短到两星期,女装品牌的创新设计能力在全国遥遥领先,深圳已成为国内女装品牌之都。
# Y-?.G5 v# L5 L,据深圳市服装行业协会2005年抽样调查结果显示,75%以上的深圳服装企业将销售额的5%至15%作为研发经费,而69.2%的研发经费用于新产品的开发。自主创新带来了企业产品、市场结构的根本性转变,深圳服装国内市场占有率大幅提升。来自深圳服装协会的统计数字表明,以女装品牌设计制造为产业聚集优势的深圳服装业,国内市场营销份额已达到60%以上。
五、广州女装品牌设计师品牌渐成气候N1 J, C“ w._, ~O6 o
” U8 K6 h5 J1 [* d/ q3 i
在广州的大街小巷涌现出许多个性突出的品牌,不但她们的服装风格个性鲜明,店铺陈列装修也很特别。在广州这样的设计师品牌已渐成气候,除了现在知名度比较高的“例外”、“芳芳”,还有“香裟”、“古色”等一批设计师品牌做得也比较成功。也许是因为她们拥有更多发挥空间,设计师品牌的服装品牌风格个性尤为突出。绝不简单的另类与夸张,使她们在品牌林立的今天,特别抢眼,让人一眼就能认出,而且决不会跟其他的品牌混淆。另外,提起广州服装不能不说广州白马服装批发市场。目前在全国各大商场销售频频位居前列的“哥弟”女装品牌,就是从白马服装批发市场走出广州,走向全国的。一走进白马服装批发市场就会被它的火爆场面吓倒,川流不息的人群脚尖挨着脚尖,前背贴着后背,就见人手上拎个特大黑色塑料袋穿梭于各商铺之间。以服装批发起家的广州,批发仍然是重头戏。7 {# C1 g, u# h1 ]: X
六、杭州女装品牌一张“金名片”u)|.O% m& u“ n
据中国服装协会统计,在全国30个服装产业集聚地中,杭州服装企业的数量名列前茅,”杭州女装品牌“也成为城市的一张”金名片“。杭州拥有自主品牌500多个,同比翻了三番还多。
.t+ I/ J$ K$ z7 o2 u* E-D$ [$ e: R3 W& T3 C
过去5年杭州女装品牌的连锁专卖发展迅猛,展现了杭州女装品牌风采。业界一个共同的看法是,杭州女装品牌正以”清新、柔美、婉约、雅致“的品牌风格,在国内女装品牌市场享有较高声誉,同时也日益成为我国女装品牌业新亮点。近日,杭州女装品牌又爆出新的新闻,那就是准备一起赚外国人的钱。
非主流、流金岁月等十多家杭派女装品牌企业的企业主们悄悄聚在一起,准备开始一场杭派女装品牌界革命,从”加工制造“走向”设计创& DY;b5 Z1 |3 , O
造“,谋求抱团走出国门赚钱的道路。要走出国门,赚外国人的钱,国际服装展会是重要平台,为形成杭派女装品牌国际化效应,杭州市贸促会会长祝永平建议杭派女装品牌企业要形成”块状经济“态势,抱团参加国际展会,扩大杭派女装品牌影响力。据悉,为鼓励杭州中小服装企业参加国际性展会,杭州市贸促会将根据有关政策,对于参展的中小企业进行补贴,申请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扶持基金,原则上,每家参展企业可获得展位费50%左右的补贴,每个展位最高补贴金额不超过人民币15000元。
.@(J7 w9 U/ |/ w!C# |” [2 Z4 I.?8 b
* |+ }# A6 c9 Q1 u: g& C
七、北京女装品牌呈上升趋势E0 c9 s8 z: {: ?0 q6 u!# z, _P5 d8 G/ ]2 d
北京时装之都的建设和2008年奥运会的举办,为北京服装品牌的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以“白领”、“玫而美”、“赛斯特”等品牌为代表的北京女装品牌品牌从1999年至今一直在北京市场上有良好表现,占据品牌市场占有率的前几名,其中,中高档品牌发展较快,市场占有率呈上升趋势。特别是“白领”,不仅是北京女装品牌品牌的一个成功典范,现在已经成为了中国女装品牌品牌历史上的一个奇迹,是目前惟一能在高端市场与国际品牌一较长短的中国本土女装品牌品牌。因女装品牌设计含量高,更具时尚色彩,是社会风尚的集中体现,加之北京女装品牌已经具有强有力的竞争优势,所以应该是北京服装品牌发展的旗帜。
北京中式服装生产企业最多,品牌数量也最多。也吸引了广州、香港、杭州等地的著名中式服装企业来北京设厂生产。这些中式服装品牌企业一些共同的特点就是纷纷在高级饭店、宾馆、机场、高级商住区等地设立,但以定做为主。与北京的百年京城的文化、中华民族文化的凝聚有密切的联系。是历史与现代的结合,尤其在北京将举办2008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正是展现中国文化、历史的好机遇,中式服装品牌将成为最好的载体之一。但北京品牌常带有强烈的区域色彩,大多以地方品牌的形象出现,辐射全国的品牌很少;同时企业各自为阵,缺乏交流,服装品牌总体水平仍然落后于深圳、上海、杭州等地。现今的国际服装业已经进入了一个品牌竞争的时代,品牌劣势已经成为阻碍北京建设时装之都最大的障碍。
八、汉派女装品牌迎来第二春?
上世纪90年代初中期,一批依靠汉正街针织批零发家致富的老板,纷纷成立服装企业,扛起汉派服装的流行旗帜。短短几年,汉派服装由最初的200家发展到最高峰时的2000余家,服装业产值由不足6亿元增至60亿元。汉派服装整体快速崛起,也引来其他各派服装整体出击。面对激烈的竞争和快速成长,汉派服装的烦恼也随之而生。服装企业数也由高峰期2000户下降至1500多户,在武汉市内各大商场的占有率由1997年前后的70%以上,下跌至30%左右。在其他市场也受到较大的挤压,有的企业无奈退出了原来进驻的市场。究其原因主要是:产品趋同,模仿抄袭现象严重,设计创新能力较弱;老板的素质和经营理念,跟不上服装业发展变化要求,难以适应品牌服装时代的要求。武汉市现有服装企业1600余家,去年销售收入突破100亿元,“红人”等5家企业跻身全国服装企业“双百强”,7家企业被评为省级名牌,汉派女装品牌在全国服装市场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与北京、浙江、山东、广东等相比,武汉服装企业的规模偏小,产业集中度比较低,产品开发和设计能力比较弱,发展不够快。
!f4 ^-G$ {, p' i: i1 v(K' 6 g-c5 H' U/ e9 T9 R;l
汉派女装品牌中的后起之秀---武汉红人服饰公司,经过苦练内功,近几年来凭借过硬功夫走南闯北,为汉派服装收复失地,比当地汉派服装辉煌时地盘还要大,已经在北京、上海等一类地区站住了脚跟,2004年销售收入已经达到4亿元,后来居上,在武汉女装品牌企业中居第一位,成为汉派女装品牌的一面旗帜,成为汉派提升设计、提升管理、提高效益的学习榜样,引领汉派服装向新的领域迈进。2005年底爱帝与红人握手,新组建的公司将通过参与武汉国企改制等方式,搅动江城服装业格局,目标是在“十一五”期间,销售收入达到25亿元人民币。而爱帝和红人在“十一五”期间的销售收入也将分别达到20亿元和30亿元。但愿这只是个“引子”,如果更多的汉派服装企业能走到一起,捏成团,汉派服装的“第二春”就不会遥远。
第四篇:女装现状分析
1中国女装行业现状分析:
1.1女装市场区域特征突出,尚未取得全国性品牌突围。
中国女装品牌具有强烈的区域色彩,还没有真正意义上能在全国形成规模和影响的品牌。例如杭州女装产业,带有浓重的江南文化气息;武汉女装倡导颜色鲜艳、色块深厚;深圳、广州则因毗邻港澳吸取了港澳的时尚元素和设计理念。这些区域品牌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就开始直接有选择地向目标城市发展。中国地域辽阔,风俗各异,南方女性和北方女性在穿着习惯、体型气质等方面存在差异、对国际流行时尚的接纳速度和程度也存在差异,中国女装经过多年发展依然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目前国内女装高端市场几乎全部被国外品牌占领,能走出“国门”的女装品牌廖廖无己。
1.2以少女装系列为开发重点,中老年女装品牌呈现“盲点”。
中国女装经过多年的摸爬滚打已经基本满足了女性衣着的需要,但是只有少女装相对有个性。据《中国服饰报》统计:女装市场占有率前十年的品牌主要以年轻女性为主,其颜色、款式和尺寸均不符合中老年女性。中老年女装品牌成为女装行业发展的“盲点”,后劲不足且明显缺乏个性。
1.3中国女装设计力量相对薄弱,品牌定位模糊。
1.3.1中国女装整体设计力量薄弱是中国女装业难以取得长足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设计师是女装的“灵魂”。女装就像一扇门,开启它需要设计师的灵性。而女装具有设计求新颖、时效性高、周期短、变化快等特点,这务必要求企业具有很强的设计力量和应变市场等方面的能力。仅仅靠走翻版、抄袭的发展路线,注定了中国女装无法形成自己的品牌风格。如果掩去中国女装的商标,此品牌与彼品牌产品定位趋同现象突出,互补性差.,缺少自有设计概念。
1.3.2中国不少女装企业是夫妻搭档家族式管理,优秀服装人才难以进入,即使进入后期难以适应企业环境,服装人才流失现象较为严重,中国女装企业离国际一体化的道路尚远。与西方相比,国内女装企业研究品牌文化、品牌战略的较少,他们更关心自己的品牌能不能进哪家商场,能不能招到更多的加盟商,忽略了品牌塑造与品牌定位。相比欧洲著名品牌的文化积淀,中国女装品牌在设计先导、品牌文化、时尚理念方面差距很大。
1.4在女装产品中,内衣生产的集中度较高,且有一批具有较高的市场占有率的品牌:而时装方面,深圳、杭州、虎门的女装也已蔚为大观并各有特色,但生产的集中度一直较男装产品低,且品牌稳定性较差、生命周期较短。
1.5设备工艺及相关配套滞后制约了中国女装的逢勃发展。
1.5.1部分女装企业工艺技术及设备较落后;面辅料的配套跟不上服装业的发展,生产高档产品的面料在一定程度上依赖进口。
1.5.2企业间的产品质量水平参差不齐,部分企业的质量仍不稳定。国家质检总局对10个省市的177家企业的77种女装产品质量抽查的情况看,产品抽样合格率仅为70%。
1.6中国女装“价格战”愈演愈烈。
由于中国女装盲目款式模仿,销售形式到最后无非就演变成了大打价格战、终端的促销战。库存高、周转慢致使中国女装企业难免陷入价格战的漩涡中,消费对女装品牌的忠诚度较低,市场份额不稳定。中国女装未来五年发展趋势:
2.1市场环境分析。
2.1.1.中国GDP保持增长为中国服装市场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我国经济已进入了一个新的经济景气周期,中国经济发展势头良好,各个行业都能从增长中获得收益。GDP增长的巨大惯性会在相当一段时间内发挥作用,中国服装市场显示出巨大的发展后劲。中国服装企业中有相当一部分已经步入了国际化经营的初始阶段,开始注重自
有品牌的建设。
伴随着贸易壁垒的降低,服装产业的国际贸易日增,自由贸易一体化将是中国女装发展的大势所趋,建立“合作、发展与公平贸易”将是全球服装产业的时代特点。
近四年来中国女装行业整体呈持续上升形势,产量每年呈平稳增长的趋势。
2.2市场开拓分析。
2.2.1城市女性服装市场发展广阔、市场潜能巨大。
根据《中国服饰报》对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成都、南京6个城市的女性调查显示:女性行政人员在服装上的消费最高,女性白领次之,这些女性大多在30岁以上。学生每年也有近千元的服装消,被访者在每10次逛街中有8、9次必进服装商店。
根据零点调查公司调查:中国女性消费者花在购买服装服饰方面的支出占家庭日用消费品总支出的比例最高,其次是通讯、旅游、花妆品,书籍等。由此可见,随着女性消费者独立经济能力的日趋提高,追求品质着装已成为新时代女性消费者的着装新理念,中国女装市场蕴含巨大潜能。
2.2.2农村市场亟待开发。
目前中国农村居民服装购买力偏低,农村居民衣着消费支出在总体消费性支出中的比重与城市居民相比,低3个百分点左右,与城市各大服装市场及服装专卖店的销售气氛相比,农村小城镇的服装店生意相对冷清。随着农民收入的不断提高和生活质量的不断改善、随之接触外界新鲜事物的机会不断增多,许多年轻人同样也开始追求服装的品位和品牌,因此中国农村服装市场发展余地较大。
2.2.3中老年服装市场有望取得突破。
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中国将进入老龄社会,65岁以上的人口已达到9377万多。现代消费者着装讲究个性化,追求自我风格,各个年龄阶段的女性消费者对品牌服装的要求越来越高,使得市场产生了分化,不同年龄层次、不同经济地位、不同文化背景的消费者需要不同的服装。现代老年人衣着观念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她们逐渐开始追求时尚的余热,但是由于中国老齡服装市场过分单调,相当一部分老年人在服装市场上无法购买合适的服装,中老年服装市场有待开拓。中老年女性服装更强调文化内涵,提供恰当的选购服务是赢得中老年女性消费者口碑的关键。
如今,一些国内外企业纷纷推出中年女性中高档服装,应大、恺撒、圣诺兰等还推出了完全适合中年女性的中高档品牌服装,这势必将对中国女装市场产生较大的冲击力。
2.3中国女装品类发展趋势。
2.3.1休闲服装继续旺销。
随着国际服装休闲潮流的经久不衰,休闲类服装将继续热销,休闲风格的设计理念将逐渐渗透到服装市场的各个领域,使传统的服装体现出更浓厚的现代社会休闲色彩。现代社会工作族在紧张工作之余渴望回归大自然轻松自由的心境也为休闲服装的旺销奠定铺路石。
2.3.2女装个性化逐渐凸显。
服装已经成为表达自我个性及自我追求的外在显示,选择自己喜欢的个性化服装是一种主流时尚。色彩搭配和款式设计已成为影响服装销售的关键因素。另外,个性化服务将逐渐深入,除量体裁衣、量身定做以外,还将出现专门设计等深层次的个性化服务,满足不同层次的消费者需要。
2.3.3健康服装将成为消费亮点
毛针织制品是最贴近人体的生活用品之一,它的卫生与安全直接导致人们身体健康。我国是毛针织制品生产大国,年生产毛针织服装14亿件以上,具有一定生产规模的企业就达几千家。崇尚健康、讲究卫生意识越来越多地体现在消费者的日常生活中,同时也激活了一大批新的市场需求,不少商家也敏锐地捕捉到其中的商机。有抗抑菌作用的女性服装将成为今后
消费市场的新亮点。
2.4女装市场定位及战略发展分析。
2.4.1服装市场更加细分化
女性服装的定位更加清晰化和明确化。18岁以下及18-25岁的年轻女性、25-35岁的青年白领、35-50岁的高级白领甚至50岁以上的女性都可以找到适合自己年龄和职业的着装。女性服装的型号也将根据不同年龄女性的生理特征得到进一步的改进。
2.4.2女装向多品牌战略发展。
女装以紧随时尚、个性消费的特征决定了女装不会是大规模、大批量的产业。因此女装企业为了满足不同市场的差异化需求,就会选择多品牌战略。比如“艾格”拥有的另一个品牌“艾格周末”、“江南布衣”与法国设计师合作注册了一个更职业化的高端品牌、“威丝曼”倾情推出“ART”等、2.4.3女装销售人员更加专业化和职业化。
在女装市场竞争日趋白热化的今天,提高女装销售人员的专业知识和业务知识,已经成为衡量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指标。一个优秀的销售人员能给企业带来丰厚的利润。西方发达国家已经开始挑选服装学院的毕业生做专职女装销售人员,因为他们懂面料、色彩、搭配、测量等专业知识,辅以相关的业务技能培训,可以针对不同的消费者推荐个性化的服装款式和色彩,将服装改进的建议及时反馈给企业。
2.5中国女装色彩及面料、款式流行趋势。
2.5.1色彩流行趋势。
中国女装将以红、橙、粉、白、金色为主流,在突出服装柔美的同时,更显女性清纯优雅的高贵气质。
2.5.2女装面料流行趋势。
科技含量高及混纺成份占据了面料市场的主导地位,就春夏系列而言,一些格子花型,带提花的浅色调面料是服装设计师的首选;而秋冬系列的高级女装成衣也将偏好低成份羊绒比例,浅灰,浅黑色系。另外,针织类,低圆领风格毛衫也将成为女装一大特色。
已经被人们遗忘多年的兔毛产品,如今又重新成为女装时尚亮点。很多知名品牌都将选用轻、薄、暖的兔绒制作的服饰,从而更显高贵典雅、鲜活艳丽的特性,是高品位成熟白领享受生活、张扬个性、体现自我价值的最佳选择。
随着经济贸易一体化的不断推进,国内服装市场的进一步完善,中国女装企业仍需要苦练内功,提升企业管理、营销水平,加强品牌管理的力度,这样才能在在未来严峻的国际女装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第五篇:中国女装市场前景调查分析报告目录
中国女装市场前景调查分析报告目录
研究背景
研究方法
女装的界定及分类
第一章 女装行业特征分析
一、产品概述
二、产业链分析
三、中国女装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四、女装行业生命周期分析
1.行业生命周期理论基础
2.女装行业生命周期
第二章 女装行业发展环境分析
一、宏观经济环境分析
二、国际贸易环境分析
三、宏观政策环境分析
四、中国女装行业政策环境
五、行业运行环境对中国女装行业的影响分析
第三章 女装行业市场分析
一、2007-2011年中国女装市场规模及增速
二、影响女装市场规模的因素
三、2012-2016年中国女装市场规模及增速预测
四、女装市场发展潜力分析
五、市场需求现状及发展趋势
第四章 区域市场分析
一、区域市场分布总体情况
二、重点省市市场分析
三、重点省市进口分析
第五章 女装细分产品市场分析
一、细分产品产品特色
二、细分产品市场规模及增速
三、2012-2016年细分产品市场规模及增速预测
四、重点细分产品市场前景预测
第六章 女装行业生产分析
一、2007-2011年女装行业生产规模及增速
二、2012-2016年女装行业产量产能变化趋势
三、行业领导者的生产现状及产品策略
四、女装行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第七章 女装行业区域生产分析
一、区域生产分布总体情况
二、重点省市生产分析
三、重点省市出口分析
第八章 女装行业竞争分析
一、竞争分析理论基础
二、女装行业竞争格局
1.现有竞争者分析
2.潜在进入者分析
3.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分析
4.买方的讨价还价能力分析
5.替代品的威胁
三、女装行业市场集中度分析
四、2007-2011年重点企业市场份额及变化
五、竞争的关键因素
第九章 女装产品价格分析
一、2007-2011年女装价格走势
二、影响女装产品价格的关键因素分析
1.成本
2.供需情况
3.关联产品
4.其他
三、2012-2016年女装产品价格变化趋势
四、主要女装企业价位及价格策略
第十章 女装行业渠道分析
一、渠道形式及对比
二、各类渠道对女装行业的影响
三、主要女装企业渠道策略研究
四、各区域主要代理商情况
第十一章 女装行业进出口分析
一、出口分析
1.我国女装行业出口总量及增长情况
2.女装海外市场分布情况
3.女装行业经营海外市场的主要品牌
4.女装行业出口态势展望
二、进口分析
1.我国女装行业进口总量及增长情况
2.我国女装进口主要国家及地区
3.进口品牌对女装行业的促进与影响
4.女装行业进口态势展望
第十二章 女装上游行业分析
一、上游行业发展现状
二、上游行业发展趋势
三、上游行业对女装行业的影响
第十三章 女装下游行业分析
一、下游行业发展现状
二、下游行业发展趋势
三、下游行业对女装行业的影响
第十四章 女装行业用户分析
一、用户认知程度分析
二、用户需求特点分析
三、用户购买途径分析
第十五章 替代品分析
一、替代品发展现状
二、替代品发展趋势
三、替代品对女装行业的影响
第十六章 互补品分析
一、互补品发展现状
二、互补品发展趋势
三、互补品对女装行业的影响
第十七章 女装行业工艺技术发展分析
一、工艺技术发展现状
二、工艺技术发展趋势
第十八章 女装行业主导驱动因素分析
一、国家政策导向
二、相关行业发展
三、行业技术发展
四、社会需求变化
第十九章 重点女装企业分析(10家)
一、企业简介及经营特色
二、企业财务指标分析比较
三、企业竞争力分析比较
第二十章 女装行业进入壁垒及机会分析
一、行业进入壁垒分析
二、行业进入机会分析
1.行业热点事件
2.行业热点事件对整个行业的影响分析
3.女装行业进入机会
第二十一章 女装行业投资风险分析
一、环境风险
二、产业链上下游风险
三、行业政策风险
四、市场风险
五、其他风险
第二十二章 女装行业市场前景与预测分析
一、行业重点企业投资行为分析
二、女装行业盈利水平分析
三、行业投资机会分析
1.细分市场机会
2.新进入者投资机会
3.产业链投资机会
四、女装行业总体机会评价
第二十三章 女装行业投资策略分析
一、产品定位与定价
二、成本控制建议
三、技术创新
四、渠道建设与营销策略
五、投资策略
六、如何应对当前经济形势
报告附件
规模以上女装企业信用状况及财务数据。主要内容包括:主营业务活动、行业代码、年末从业人员数量、全年营业收入合计、资产总计、工业总产值、工业销售产值、工业增加值、流动资产合计、固定资产合计、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其他业务收入、其他业务利润、财务费用、营业利润、投资收益、营业外收入、利润总额、亏损总额、利税总额、应交所得税、广告费、研究开发费、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入、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出、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入、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出、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入、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出……http://
主要图表
图表:2007-2011年中国女装行业市场规模及增速
图表:2012-2016年中国女装行业市场规模及增速预测
图表:2007-2011年中国女装行业重点企业市场份额
图表:2011年中国女装行业区域结构
图表:2011年中国女装行业渠道结构
图表:2007-2011年中国女装行业需求总量
图表:2012-2016年中国女装行业需求总量预测 图表:2007-2011年中国女装行业需求集中度 图表:2007-2011年中国女装行业需求增长速度 图表:2007-2011年中国女装行业市场饱和度 图表:2007-2011年中国女装行业供给总量
图表:2007-2011年中国女装行业供给增长速度 图表:2012-2016年中国女装行业供给量预测 图表:2007-2011年中国女装行业供给集中度 图表:2007-2011年中国女装行业销售量
图表:2007-2011年中国女装行业库存量
图表:2011年中国女装行业企业区域分布 图表:2011年中国女装行业销售渠道分布 图表:2011年中国女装行业主要代理商分布 图表:2007-2011年中国女装行业产品价格走势 图表:2012-2016年中国女装行业产品价格趋势 图表:2007-2011年中国女装行业利润及增长速度 图表:2007-2011年中国女装行业销售毛利率 图表:2007-2011年中国女装行业销售利润率 图表:2007-2011年中国女装行业总资产利润率 图表:2007-2011年中国女装行业净资产利润率
图表:2007-2011年中国女装产品出口量以及出口额 图表:2007-2011年中国女装行业出口地区分布 图表:2007-2011年中国女装行业进口量及进口额 图表:2007-2011年中国女装行业进口区域分布 图表:2007-2011年中国女装行业对外依存度 图表:2011年中国女装行业投资项目数量 图表:2011年中国女装行业投资项目列表 图表:2011年中国女装行业投资需求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