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3年中国混凝土行业分析
市场研究专家企业贴心顾问
2013年中国混凝土行业分析
混凝土行业随着水泥行业的快速发展,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在今天的这个社会,随处可见建筑行业在施工。因此,混凝土行业自然而然也会得到发展,混凝土行业跟随水泥行业规模、利润等各个方面虽然保持了增长态势,但是形势已经和从前不可同日而语,并且部分地区出现了严重的产能过剩迹象,产能仅仅发挥了不到四成。以下是2013年中国混凝土行业分析:
1、行业产能利用率偏低
据了解,我国商品混凝土行业产能利用率整体水平较低,而主要原因是:①搅拌设备价值较低、容易形成较大的搅拌能力。②搅拌能力不完全代表实际生产能力:搅拌站总投资中运输和泵送设备占比在60%左右,通常是一个搅拌站供应能力的瓶颈,进而造成搅拌站的实际生产能力低于搅拌机的设计产能。
2、我国商混特点:普及率低增速快、地域不平衡、集中度低、产能利用率低
目前,我国的商品混凝土普及率处于较低水平。而我国的混凝土普及率仅为30%左右,远低于欧美主要发达国家80%以上的商品混凝土普及率水平。我国的商品混凝土主要是指预拌混凝土中的一部分,尚未包含预制混凝土。预拌混凝土行业起始于1970s末期,1990s开始获得蓬勃发展。随着2003年“禁现令”的出台,我国的预拌混凝土产量高速增长。2011年我国预拌混凝土产量14.24亿方,2005到2011年复合增长率24.7%;商品混凝土产量
7.43亿万,2005到2011年复合增长率32.7%。商品混凝土占预拌混凝土的比例从2005年的35.9%提高到2011年的52.2%。查看更多混凝土行业信息激情点击:2013-2017年中国混凝土产业市场运行暨产业发展趋势研究报告
3、混凝土行业具备建材行业的普遍特点
纵观整个混凝土行业具有建材行业的一般特性:
1、季节性:由于整个建筑行业施工受季节影响较大,这也相应的影响到商混行业,一般在年底或者年初整个商品混凝土行业处于萎缩状态。明显的季节性也会使得行业的产能利用率偏低。
2、地域性:由于建材的有效运距的限制,区域市场价格的差异较大。
3、周期性:混凝土产量的增长直接受当地的房地产施工及大型的基础建设项目的增长的影响,属于投资拉动型行业。而投资一般具有一定的周期性,因此商混行业也具有周期性,目前我国商混产量还处于高速增长期,呈周期变动的主要是价格和盈利能力。当市场稳定后,混凝土需求也会出现周期性变动。
4、规模效应。企业的规模优势明显,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和保供能力。
5、产品同质化严重。
4、行业集中度偏低,前十占据5%市场份额
我国2011年商品混凝土产量7.43亿方,产量最大的是华润水泥,1383万方,占比0.97%。前十名产量合计7558万方,占比5.31%。全球混凝土(不含中国)前十大混凝土厂商的集
中国首选市场研究报告门户服务热线400 817 800
市场研究专家企业贴心顾问
中度为10%左右。混凝土上游水泥企业前十强熟料的集中度为40%以上,水泥的集中度也在30%左右。混凝土下游房地产行业的前十强的集中度为15%左右。无论从国际经验还是上下游情况,混凝土行业都有集中度提升的趋势。
了解更多混凝土行业信息请查看:2013-2018年中国混凝土铺地砖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投资战略研究分析报告
以上是对2013年中国混凝土行业分析的一些概述。您可能感兴趣其他行业报告 以下是为您准备的混凝土报告列表:
2013.05.22 2013.05.16 2013.05.15
报告2013.05.15
告2013.05.15
2013.05.15
2013.05.15 2013.05.15
2013.05.15 2013.05.15
本文地址:
中国首选市场研究报告门户服务热线400 817 800
第二篇:中国混凝土行业现状
一、混凝土行业现状
近年来,开始有越来越多的水泥企业涉足于混凝土产业,慢慢向完整的产业链转变,其中包括有华润水泥、冀东水泥等这些水泥龙头企业。究其原因,综合了近几年水泥行业发展情况我们不难看出,中国水泥行业由初凉而微冻,而目前正经受行业深寒,让水泥市场出现了旺季不旺的现象。水泥行业的迅速发展使得水泥产能过剩已是现在主要面临的问题之一,由于行业投资周期较长及全国固定资产投资降温滞后效应,进入“十二五”,水泥行业才全面显现供过于求的行业性危机。经济周期理论告诉我们,每次行业的大起大落都是行业整合的绝佳契机。于是“洗牌”成了水泥企业无法避免的出路。
反观混凝土行业,由于国家政策利于预拌混凝土行业的缘故,混凝土企业开始如雨后春笋般不断的窜出。但是,中小企业居多,部分地区市场秩序混乱,缺乏统一管理等问题成为了行业内的一大难题。而由水泥企业凭借着企业自身规模较大的优势,向下延伸产业,进入混凝土市场,形成建材产业链,有利于快速占据市场。另一方面,水泥企业拥有庞大的资金,能够更好的按照国家标准完成对混凝土技术的研发,完善混凝土搅拌站等设施的改善,有助于混凝土产业的发展。同时,水泥企业进入混凝土行业还具有其他诸多优势,如熟悉客户、掌握信息、原材料供应等,都为水泥企业在混凝土行业的发展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二、中外商品混凝土行业对比
我国预拌混凝土行业与发达国家相比起步较晚,欧美大部分国家预拌混凝土行业已经发展到成熟阶段。在基建方面已渐渐达到饱和状态,很难出现大规模的建设热潮。欧盟国家以及美国、日本等近几年的预拌混凝土产量增长趋缓甚至下降,预计欧美的预拌混凝土产量难以得到提升,增长空间有限。
根据相关数据统计,2006年欧盟预拌混凝土年产量3.96亿立方米,达到近年高峰值,之后产量逐年下降,2012年预拌混凝土年产量仅2.4亿立方米。
而美国2006年的预拌混凝土产量与欧盟一样达到最高峰值,随后由于房地产次贷危机影响,混凝土行业受到重挫,混凝土产量迅速下降。经过次贷危机过后,2009年之后建筑市场逐渐好转,产量有所恢复,2012年产量2.3亿方,相比2011年增长10.84%。
国际市场水泥混凝土企业并购、行业整合于2008年基本停止,国际行业巨头如:CEMEX、Holcim、海德堡等企业在2007年高价并购之后,由于恰逢经济危机,给这些企业带来了相当大的财务危机,目前这些公司已基本度过最困难的时期。但由于混凝土市场的不景气,实体经济活动持续缺乏动力,建筑市场投资趋缓,国际行业巨头企业预拌混凝土业绩不断下滑,不少企业转战中国等新兴市场,市场行情均有所好转。
根据2012年世界混凝土企业排名情况来看,国际行业巨头的预拌混凝土销量已经趋于平稳状态,并出现逐年下降趋势,和中国企业巨头相比,国际水泥混凝土企业的发展已经受到限制,而中国企业的发展还将突飞猛进。
中国商品混凝土市场自2000年开始,增长就大幅度提升,2000-2012年平均增幅高达30%左右。但受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中国2008年的商品混凝土市场也受到了不小的冲击,商品混凝土的增长率大幅度下滑。不过与欧盟、美国等其他发达国家混凝土负增长率而言,中国混凝土市场表现的还是十分活跃的。这也反映出了中国的商品混凝土行业进入高速发展时期的特征。但中国市场目前的市场状况十分紊乱,行业内需要进行一番整合,清理一些市场上不规范的企业,相信整合后对我国商品混凝土行业将起到较大的推动作用。中国混凝土网预计“十二五”期间,预拌混凝土产量还将有小幅增长,到2016年中国预拌混凝土产量将突破30亿立方米,混凝土行业将迈上一个新的台阶,但总体行业回归平稳状态。
而对复杂的全球及国内的经济形势,预测未来的城市商品混凝土的增长将有所放缓。目前发达国家混凝土企业、拌站与年产量失衡,而中国的混凝土企业、拌站逐年递增,“站多量少”将成为将来混凝土市场的主流。我国的建设工程量还在不断上升,预拌混凝土产量持续走高,市场较活跃,混凝土企业也不断增加,混凝土行业仍将保持高速发展势头。
三、混凝土行业整合的目的
进入“十二五”以来,不少水泥企业介入混凝土行业,开始发展上下游产业链。近年来,水泥行业中小企业众多,造成水泥产能严重过剩,加上水泥行业属于高污染、高能耗、高耗水的三大缺点,引起了国家各有关部门的重视,将严格控制水泥企业数量。
根据“十二五”水泥企业产业战略发展方向显示,水泥企业发展混凝土产业是完善产业链、降低市场风险、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举措,也是水泥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近几年,中小企业资金压力的增大,预拌混凝土集团化趋势明显,年产300万方以上的混凝土企业数量增长迅速。据中国混凝土网不完全统计,2012年中国商品混凝土产量达18.1亿立方米,同比增长了17.10%,市场总体规模有所扩大。
“十二五”期间,我国的预拌混凝土产量呈上升趋势,与“十一五”期间相比,同比增长将达156.46%。从预测的数据中可以看出,混凝土行业各数据的增长率一方面说明了该行业的发展正在逐步扩大,市场需求大;水泥行业饱和,促使该行业内的大中小企业向混凝土行业进军,这也可以说是混凝土产量增长的另一因素。水泥企业向其混凝土行业转型并发展,已经屡见不鲜了。如此多的水泥企业发展混凝土到底是盲目跟风还是形势所迫呢?是由于国家政策调整导致,还是行业需求?
2005年对于水泥业来说相信是灾难年,铺天盖地有关凝石优于水泥的新闻随处可见,而年底又有消息称由于许多水泥企业投资不当,大量水泥项目盲目上马,导致近半亏损企业面临洗牌。自2004年国务院实施行新一轮宏观调控政策以来,中国水泥行业由初凉而微冻,而目前正经受行业深寒。由于行业投资周期较长及全国固定资产投资降温滞后效应,进入2005年,水泥行业才全面显现供过于求的行业性危机。经济周期理论告诉我们,每次行业的大起大落都是行业整合的绝佳契机。于是“洗牌”成了水泥企业无法避免的出路。
现在很多商品混凝土企业老板都希望被一些大水泥企业整合。过去这些商混小企业为了竞争就低价倾销产品,为了控制成本,不顾质量掺加不合格的骨料,还依靠偷税漏税牟取利润。种种行为不仅损害了国家利益、扰乱了市场秩序,企业本身也难以发展。眼下就是重组混凝土市场的最佳时期,被大水泥企业整合后,这些小企业必须严格按照国家标准生产,产品质量就得到了保障,企业也被带到上了发展正道。
目前,我国混凝土行业已经从东向西,从南到北,开始从数量增长转向质量增长,发展较为不平衡。部分西、北部地区还处于萌芽阶段,但混凝土产量已经有明显增长,2012年西北、西南地区分别增长31.57%和31.55%;东北和中南地区分别增长19.25%和18.43%;华北地区增长17.76%;华东地区增长幅度最小,为10.96%,相比2011年减少2.04%,由此看来,华东地区混凝土市场发展速度较快,高速城市化建设推动混凝土商品化率在不断增长,市场需求趋于饱和;该地区将不再是全国混凝土行业发展的增长点,取而代之的是西北地区,近几年西北混凝土市场的快速发展,混凝土产量赶超我国其他地区,成绩尤为出色。由此看出,我国商品混凝土行业发展较为不均衡,如混凝土行业进行全方位的整合,那么发展不均衡以及企业集中度问题将会得以解决。预计2013年预拌混凝土还将有所增长,产量将达到21.2亿立方米,同比增长达17.4%,与国外预拌混凝土行业情况不同的是,我国预拌混凝土行业产量增长还将持续。
另一方面,混凝土机械设备企业正在蓬勃发展,但混凝土行业的现状却令人堪忧。混凝土市场眼下还很混乱,市面上的商品混凝土企业都依靠降价进行恶性竞争,导致产品质量无法保证。过去混凝土行业内大部分机械设备企业卖的都是落后的小装备,导致如今不合标准的小型混凝土搅拌站遍地开花。真正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现代化、全封闭的混凝土搅拌站还是凤毛麟角,混凝土行业亟待整合
第三篇:2013中国混凝土行业现状
一、混凝土行业现状
近年来,开始有越来越多的水泥企业涉足于混凝土产业,慢慢向完整的产业链转变,其中包括有华润水泥、冀东水泥等这些水泥龙头企业。究其原因,综合了近几年水泥行业发展情况我们不难看出,中国水泥行业由初凉而微冻,而目前正经受行业深寒,让水泥市场出现了旺季不旺的现象。水泥行业的迅速发展使得水泥产能过剩已是现在主要面临的问题之一,由于行业投资周期较长及全国固定资产投资降温滞后效应,进入“十二五”,水泥行业才全面显现供过于求的行业性危机。经济周期理论告诉我们,每次行业的大起大落都是行业整合的绝佳契机。于是“洗牌”成了水泥企业无法避免的出路。
反观混凝土行业,由于国家政策利于预拌混凝土行业的缘故,混凝土企业开始如雨后春笋般不断的窜出。但是,中小企业居多,部分地区市场秩序混乱,缺乏统一管理等问题成为了行业内的一大难题。而由水泥企业凭借着企业自身规模较大的优势,向下延伸产业,进入混凝土市场,形成建材产业链,有利于快速占据市场。另一方面,水泥企业拥有庞大的资金,能够更好的按照国家标准完成对混凝土技术的研发,完善混凝土搅拌站等设施的改善,有助于混凝土产业的发展。同时,水泥企业进入混凝土行业还具有其他诸多优势,如熟悉客户、掌握信息、原材料供应等,都为水泥企业在混凝土行业的发展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二、中外商品混凝土行业对比
我国预拌混凝土行业与发达国家相比起步较晚,欧美大部分国家预拌混凝土行业已经发展到成熟阶段。在基建方面已渐渐达到饱和状态,很难出现大规模的建设热潮。欧盟国家以及美国、日本等近几年的预拌混凝土产量增长趋缓甚至下降,预计欧美的预拌混凝土产量难以得到提升,增长空间有限。
欧洲16国2000-2012预拌混凝土产量变化趋势(百万立方米)
美国2000-2012年预拌混凝土产量变化趋势(百万立方米)
根据相关数据统计,2006年欧盟预拌混凝土年产量3.96亿立方米,达到近年高峰值,之后产量逐年下降,2012年预拌混凝土年产量仅2.4亿立方米。
而美国2006年的预拌混凝土产量与欧盟一样达到最高峰值,随后由于房地产次贷危机影响,混凝土行业受到重挫,混凝土产量迅速下降。经过次贷危机过后,2009年之后建筑市场逐渐好转,产量有所恢复,2012年产量2.3亿方,相比2011年增长10.84%。
国际市场水泥混凝土企业并购、行业整合于2008年基本停止,国际行业巨头如:CEMEX、Holcim、海德堡等企业在2007年高价并购之后,由于恰逢经济危机,给这些企业带来了相当大的财务危机,目前这些公司已基本度过最困难的时期。但由于混凝土市场的不景气,实体经济活动持续缺乏动力,建筑市场投资趋缓,国际行业巨头企业预拌混凝土业绩不断下滑,不少企业转战中国等新兴市场,市场行情均有所好转。
根据2012年世界混凝土企业排名情况来看,国际行业巨头的预拌混凝土销量已经趋于平稳状态,并出现逐年下降趋势,和中国企业巨头相比,国际水泥混凝土企业的发展已经受到限制,而中国企业的发展还将突飞猛进。
2012世界混凝土企业排名
2012中国商品混凝土企业十强(以实际产量为基准)
中国商品混凝土市场自2000年开始,增长就大幅度提升,2000-2012年平均增幅高达30%左右。但受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中国2008年的商品混凝土市场也受到了不小的冲击,商品混凝土的增长率大幅度下滑。不过与欧盟、美国等其他发达国家混凝土负增长率而言,中国混凝土市场表现的还是十分活跃的。这也反映出了中
国的商品混凝土行业进入高速发展时期的特征。但中国市场目前的市场状况十分紊乱,行业内需要进行一番整合,清理一些市场上不规范的企业,相信整合后对我国商品混凝土行业将起到较大的推动作用。中国混凝土网预计“十二五”期间,预拌混凝土产量还将有小幅增长,到2016年中国预拌混凝土产量将突破30亿立方米,混凝土行业将迈上一个新的台阶,但总体行业回归平稳状态。
中国2000-2016商品混凝土产量变化趋势
而对复杂的全球及国内的经济形势,预测未来的城市商品混凝土的增长将有所放缓。目前发达国家混凝土企业、拌站与年产量失衡,而中国的混凝土企业、拌站逐年递增,“站多量少”将成为将来混凝土市场的主流。我国的建设工程量还在不断上升,预拌混凝土产量持续走高,市场较活跃,混凝土企业也不断增加,混凝土行业仍将保持高速发展势头。
三、混凝土行业整合的目的
进入“十二五”以来,不少水泥企业介入混凝土行业,开始发展上下游产业链。近年来,水泥行业中小企业众多,造成水泥产能严重过剩,加上水泥行业属于高污染、高能耗、高耗水的三大缺点,引起了国家各有关部门的重视,将严格控制水泥企业数量。
根据“十二五”水泥企业产业战略发展方向显示,水泥企业发展混凝土产业是完善产业链、降低市场风险、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举措,也是水泥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近几年,中小企业资金压力的增大,预拌混凝土集团化趋势明显,年产300万方以上的混凝土企业数量增长迅速。据中国混凝土网不完全统计,2012年中国商品混凝土产量达18.1亿立方米,同比增长了17.10%,市场总体规模有所扩大。
“十二五”期间,我国的预拌混凝土产量呈上升趋势,与“十一五”期间相比,同比增长将达156.46%。从预测的数据中可以看出,混凝土行业各数据的增长率一方面说明了该行业的发展正在逐步扩大,市场需求大;水泥行业饱和,促使该行业内的大中小企业向混凝土行业进军,这也可以说是混凝土产量增长的另一因素。水泥企业向其混凝土行业转型并发展,已经屡见不鲜了。如此多的水泥企业发展混凝土到底是盲目跟风还是形势所迫呢?是由于国家政策调整导致,还是行业需求?
2005年对于水泥业来说相信是灾难年,铺天盖地有关凝石优于水泥的新闻随处可见,而年底又有消息称由于许多水泥企业投资不当,大量水泥项目盲目上马,导致近半亏损企业面临洗牌。自2004年国务院实施行新一轮宏观调控政策以来,中国水泥行业由初凉而微冻,而目前正经受行业深寒。由于行业投资周期较长及全国固定资产投资降温滞后效应,进入2005年,水泥行业才全面显现供过于求的行业性危机。经济周期理论告诉我们,每次行业的大起大落都是行业整合的绝佳契机。于是“洗牌”成了水泥企业无法避免的出路。
现在很多商品混凝土企业老板都希望被一些大水泥企业整合。过去这些商混小企业为了竞争就低价倾销产品,为了控制成本,不顾质量掺加不合格的骨料,还依靠偷税漏税牟取利润。种种行为不仅损害了国家利益、扰乱了市场秩序,企业本身也难以发展。眼下就是重组混凝土市场的最佳时期,被大水泥企业整合后,这些小企业必须严格按照国家标准生产,产品质量就得到了保障,企业也被带到上了发展正道。
目前,我国混凝土行业已经从东向西,从南到北,开始从数量增长转向质量增长,发展较为不平衡。部分西、北部地区还处于萌芽阶段,但混凝土产量已经有明显增长,2012年西北、西南地区分别增长31.57%和31.55%;东北和中南地区分别增长19.25%和18.43%;华北地区增长17.76%;华东地区增长幅度最小,为10.96%,相比2011年减少2.04%,由此看来,华东地区混凝土市场发展速度较快,高速城市化建设推动混凝土商品化率在不断增长,市场需求趋于饱和;该地区将不再是全国混凝土行业发展的增长点,取而代之的是西北地区,近几年西北混凝土市场的快速发展,混凝土产量赶超我国其他地区,成绩尤为出色。由此看出,我国商品混凝土行业发展较为不均衡,如混凝土行业进行全方位的整合,那么发展不均衡以及企业集中度问题将会得以解决。预计2013年预拌混凝土还将有所增长,产量将达到21.2亿立方米,同比增长达17.4%,与国外预拌混凝土行业情况不同的是,我国预拌混凝土行业产量增长还将持续。
另一方面,混凝土机械设备企业正在蓬勃发展,但混凝土行业的现状却令人堪忧。混凝土市场眼下还很混乱,市面上的商品混凝土企业都依靠降价进行恶性竞争,导致产品质量无法保证。过去混凝土行业内大部分机械设备企业卖的都是落后的小装备,导致如今不合标准的小型混凝土搅拌站遍地开花。真正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现代化、全封闭的混凝土搅拌站还是凤毛麟角,混凝土行业亟待整合。
四、企业整合现状
水泥企业混凝土产品毛利率比较(单位:%)
水泥行业进行了多年整合之后,终于走上正轨,混凝土行业整合也是一项长期工作,但借鉴于水泥行业的成功案例,往往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水泥企业及建筑企业的参与,不仅可以拓展混凝土事业,还能推动水泥事业及建筑事业更近一步的发展。
从各企业混凝土产品毛利率中可以看出,近几年各大企业的混凝土所占比例逐年增长,更多的企业涉足混凝土行业,上下游资源整合能力增强,毛利率将得到持续提升。
华润水泥:
华润水泥近几年将重点拓展混凝土业务,希望以此来带动其水泥业务。在近几年水泥市场的颓势影响下,更坚定了公司加快水泥和混凝土业务协同发展的决心。2013年上半年公司混凝土产能达到了3490万方,混凝土搅拌站达到了59个,主要集中分布在广东、广西、福建等地。预计到2013年年底,预拌混凝土产能将有可能达4090万方。公司估计未来两年的水泥价格的跌幅可能达10%,并预期未来中国水泥业将出现供过于求情况,而公司未来将通过重点发展毛利率较高的混凝土业务以带动水泥业务,外加国家推广商品混凝土的政策也为许多看好混凝土市场的公司制造了契机。
未来一年,公司将投资4.47亿港元兴建11座总产能为660万方的混凝土搅拌站,预计到2016年,公司混凝土产能将达到6140万方。在公司水泥业务的带动下,混凝土业务也将迅速发展,高歌猛进。再加上公司在政策大力支持的情况下不断并购重组,将继续于所在区域市场进行产业整合,完善布局,提升市场占有率,推进水泥及混凝土业务一体化的发展,相信未来公司在各区域市场份额方面将大幅提高。
中国建材:
中国建材2013年上半年报告中指出,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05.31亿元,同比增长33.2%;净利润20.44亿元,同比下降24.7%;资产总额达2759.61亿元,同比增长11.98%;水泥销量1.24亿吨,同比增长30.3%;商品混凝土销量3,537万方,同比增长408.4%。
中联水泥:2013上半年水泥销量达1954.2万吨,同比增长3.84%;商品混凝土销量达1281万方,同比增长263.92%;截至今年上半年,中联水泥合并32家商品混凝土公司。数据显示,由于建筑市场行情低迷,水泥产能严重过剩,混凝土市场受到严重抨击等影响,造成混凝土与水泥单价与去年同期相比均有所下降,主要原因是新并购的商品混凝土业务及水泥子公司所致,但部分被水泥产品的平均售价降低及煤价下降所抵销;同时加上毛利率下降及商品混凝土业务量增加带来的运费增加导致营业利润也有所减少。预计下半年的到来,市场行情将有所好转,同时公司围绕核心利润区建设,完善水泥和商品混凝土业务的联合重组,进一步提高核心利润区的市场占有率。
南方水泥:围绕核心利润区完善水泥和商品混凝土业务的联合重组,优化产业链布局,不断巩固和提高区域市场控制力和竞争力。2013上半年水泥销量达4112.2万吨,同比增长28.72%;商品混凝土销量达2113.3万方,同比增长546.66%;截至今年上半年,南方水泥合并169家商品混凝土公司,将苏浙沪皖地区7家区域公司整合为上海南方和浙江南方2家。提升商品混凝土业务系统竞争力,同时大力推进商品混凝土业务的发展,实现销量大幅增长。
北方水泥:在核心利润区内,开展水泥业务的联合重组,稳妥推动核心利润区内商品混凝土业务的联合重组,优化产业链和战略布局。2013上
半年水泥销量达526.7万吨,同比增长10.41%;商品混凝土销量达32.2万方,同比增长91.12%;截至今年上半年,北方水泥合并8家商品混凝土公司。上半年北
方水泥总收入减少至26.94亿元,降幅为17.1%,同时销售成本、毛利率及营业利润均有所减少,主要原因是由于水泥产品的平均售价及销量减少所致。
西南水泥:2013上半年水泥销量达3043.4万吨,同比增长156.72%;商品混凝土销量达48.8万方,截至今年上半年,西南水泥合并7家商品混凝土公司。上半年西南水泥总收入由2012上半年31.71亿元增长至83.21亿元,同比增长162.4%,主要由于水泥产品的平均售价提高所致;公司收购商品混凝土及水泥业务,导致销售成本及营业利润均不同程度上涨。同时西南水泥按照既定的发展战略,有序推进核心利润区水泥业务的联合重组,截至今年上半年,水泥总产能达1.07亿吨,区域市场占有率和控制力不断提高。
自集团上市以来,在资本市场的支持下,中国建材通过联合重组的成长方式迅速成长为目前的3.8亿吨水泥产能和超过3亿方商混的规模,成为行业中有影响力的龙头企业。现已构建起45个核心利润区,联合重组基本完成。随着建材行业进入传统旺季,市场需求将会持续改善。而中央政府将出台化解产能过剩矛盾的总体方案,加快产业结构调整,鼓励水泥等过剩行业的兼并重组,这将进一步改善商品混凝土及水泥等建材产品的市场供需关系,推动行业健康发展。
另外,中国建材集团商誉一直令人疑惑!根据2013半年报中资料得知,2012年以前,集团收购混凝土公司的资产溢价为近1.8倍,2013上半年混凝土业务合计净资产196.81亿元中,如减去商誉73.59亿元,实际资产只有123.2亿元;上半年平均收购价格为净资产的1.6倍,溢价约60%。预计2013年混凝土产量为8000万方,贡献240亿销售额,那么2013全年贡献营业利润35亿元,净利润难道只有24亿吗?这样算来每方能产生30元净利,净利率达10%。以目前上海市场为例,混凝土单方净利在5-10元之间,中建材集团所得净利如此之高,难道要归于企业自身的管理?还是混凝土市场的厚积薄发?如这一数据在西部混凝土市场倒能理解,但问题就在于中建材的主要利益市场来自于浙江、江西、四川、贵州、黑龙江、云南、广东及安徽等地区。那么,现在绝对处在严重“资不抵债”的状态下中建材的商誉黑洞到底如何填补呢,应收账款质量也令人堪忧,这一切的问题也希望企业能够自我意识并有所改善。
华新水泥:
2013年华新水泥获得了华祥水泥的控股权,公司以5.2亿元的价格收购湖北华祥水泥有限公司和湖北华祥水泥鄂州有限公司各70%的股权。由于2012年四季度水
泥行业的回暖程度低于市场预期,如今又进入行业淡季,中小水泥企业目前压力相当大,这为行业整合提供了绝佳的机会。
近年来,公司围绕水泥业,通过上下游一体化发展,增加了商品混凝土、骨料及其他建材制品的制造、销售。2013上半年销售混凝土 263.18 万方,同比增长 124%;实现营业收入 66.2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0.76%;利润总额5.2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06.52%。2013年目前产能451万立方米,计划产能700万立方米。公司表示,混凝土将实现高速增长,进一步提升业务占比,未来还将有一些并购的行动。
中建西部建设:
根据公司收购的整体方案,西部建设收购对象分别为中建股份和中建三局合计持有的中建商混100%股权;中建一局、二局和五局合计持有的五局混凝土公司100%股权;中建四局持有的中建双元100%股权;中建六局持有的天津新纪元100%股权;中建八局持有的山东建泽55%股权。收购完成后,中建股份通过直接和间接方式合计持有西部建设的股权比例,从此前的50.79%上升至71.45%。
公司方表示,此次收购后公司与中建股份之间的同业竞争问题得以彻底解决,西部建设的业务版图将从新疆延伸至天津、湖北、贵州、湖南、四川及山东等全国多个省市,公司也随之将从区域性的企业成为全国性的商品混凝土生产、销售企业,业务规模将得到显著扩大。
2013上半年,公司商品混凝土实现营业收入34.08亿元,同比增长19.94%,公司完成重大资产重组后,也开始了在华中、华北、华南、西南、西北等区域的战略布局,企业发展也因此迈上了新的台阶。今年公司计划在新疆乌鲁木齐、新疆库尔勒、新疆喀什、新疆阜康、甘肃兰州、湖北武汉、四川成都、陕西西安、福建福州和天津等十地新建混凝土拌站,这将进一步扩大公司规模,提升公司混凝土生产能力。此外,公司还在福建和沈阳两地建立子公司,其中福建地区为控股子公司,沈阳地区为全资子公司。此番建立子公司,一方面能抓住福州海西经济区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等的发展机遇,提高公司市场占有率,另一方面,也进一步增强了公司的整体实力,巩固并提高公司的行业地位。
截止2012年底,公司合并口径商品混凝土产量约2400万方,公司计划投资3.52亿元增加22条生产线,新增产能近1000万方,以母公司中国建筑为依托快速扩张产能,公司计划到2015年实现混凝土销量4800万方,三年产量实现翻番。成为全
国性混凝土公司后,公司的区域优势也将逐渐显现,但由于新开发的市场尚处于培育期,产能利用率偏低,市场仍有待开拓,短期内可能无法给公司带来突破性增长,不过公司背靠中国建筑具有了渠道优势,中国混凝土网看好公司的长期发展。
五、混凝土行业展望
水泥企业发展混凝土,有被迫的意味。对于混凝土行业来说是好消息,水泥企业对商混行业进行整合,混凝土行业整合是要结合自身企业的本身情况,不能一味的追求速度;可以重新规范该行业,从而达到巩固混凝土行业的目的;对于大批量水泥企业进军混凝土行业,无主见、盲目跟风只会造成对水泥行业,以及混凝土行业的混乱场面。对于企业自身以及整合市场来说无任何意义。
混凝土行业将来的发展前景,将由一些有生产规模的专业混凝土企业统一生产。而水泥企业进军混凝土产业的举措,很好地契合了当前混凝土行业的发展需求与变革方向。那么,在大力发展混凝土的同时,企业应该遵循行业发展规则,不应出现盲目跟风现象。
商品混凝土市场还将主要依托房地产、基建铁路等建设,未来一两年内产量还将小幅上涨,随后将回归于调整期,平稳运行。2013年原定铁路固定资产投资为6500亿元,其中基建5200亿,不过今年7月国务院将铁路固定资产投资增至6900亿元,根据调整后的规划,预计未来两年铁路建设年均投资达7000亿元,基本恢复至2009年的较高水平;2013年全国计划新开工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630万套,基本建成470万套。截至9月底,已开工620万套,基本建成410万套,分别达到目标任务的98%和87%,完成投资8200亿元。综上所述,我国商品混凝土产业的发展形势良好,结果令人期待。未来的混凝土行业将整合成为以水泥企业为主导地位的混凝土行业,混凝土业务也必然会得到继续加强。
第四篇:2016混凝土行业年终总结报告
****混凝土有限公司文件
汪砼 [2016] 12号
2016·年终总结报告
2016年是集团公司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也是集团公司持续推进“降本增效”工作的一年;在集团公司的领导、帮助下,公司按照年初制定的各项工作目标,以加强内部管理为主线,解放思想,统一认识,明确目标为导向,公司上下同心协力努力拼搏,埋头苦干截止2016年11月29日提
前26天顺利完成集团75万方的混凝土总目标,2016年12月25日共计完成混凝土生产销售:830099.6m³。超额完成集团指标750000m³,增产:80099.6m³,增产率10.67%,全年各项维修费用为:3646981.92元,维修费占方量成本:4.39元/m³,对比2015年全年节约375053.98元;全年定员183人,全年共计工资发放:8132017.27元(十二月份工资未发预估:90万元),工资占每方混凝土:9.8元/m³。公司全面完成集团年初的各项指标的实现;回顾2016年一年来的工作,我们从七个方面总结过去:
一、以生产中心为主导,锁定目标为抓手
以企业的生产目标为第一抓手,2016公司以生产为目标为总策,全年必保75万方的生产任务誓不动摇,号召力争确保全年80万为全公司干群的奋斗目标;公司全年实行计划目标管理为决策,生 产以销售计划为依据精心组织生产,实行相互沟通,通力合作。
二、明确安全责任,细化包干落实
在工作中“围绕大方向,实行小包干”,将各部门安全职责分包到各部门车间,充分做到“安全人人讲,安全人人抓,事事有人管”,部门一把手亲自抓,亲自管;确保各部门安全生产的落实完善
三、抓好车辆保产量,抓好人员保安全
1、上半年运输部人员流动频繁,泵工人手不足,车队调整班组,抓好薄弱环节,确保生产的连续性。
2、集团公司加大资金投入购买10台新车和1台56米泵车,对内调整驾驶员与车台配置,管理上驾驶员筛选定人定车,定期保养,整合汽修技术人员,巩固汽修队伍,确保维修率、出车率;运输车次产量上墙公布以量促产,抓队伍稳定保生产。3、2016年调度室管理水平上台阶,2016年全年调度运输80204车次,其中甲班调度量39710车次,乙班调度车次40494车次,平均每月调出车辆4808车次,增强了车辆设备可行率、利用率,为企业降本增效做贡献。
4、全年共计消耗柴油:2020972升,折算到每方混凝土2.43升,每方金额16.4元。
四、着重产品质量,制定质量管理体系
1、试验室严格控制原材料质量,加大对石料、黄沙、水泥、外加剂的检测,把好原材料进厂关,对于不合格的原材料一律进行退货 2 处理。上半年由于南京周边地区石料厂关闭及江北道路不通,造成石料供货困难,石料紧张;我们非常关注混凝土产品质量,公司严格要求实验室不能因石料紧张而放松原材料的质量要求,不能因石料紧张而放弃产品的质量。1—6月份没有因石料紧张停产、减产,没有发生过一起混凝土质量事故及混凝土质量投诉。全年采购小碎:629215.34吨、瓜子片:267210.81吨、黄沙:642243.9吨、粉料:303991.09吨、外加剂:5566.39吨,共计:1848227.53吨,平均每月采购原材料:154018.96吨,每日采购原材料:5063.63吨。
2、强化试配工作,选用质量合格的原材料,选择不同的水泥和外加剂进行试配,通过试验结果总结经验,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选用最经济合理科学的配合比。
3、加强试验人员的工作效率,杜绝工作消极怠工,做到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干,将平时的工作表现与个人的经济利益相结合,对肯干、能干、干好的人员要进行奖励,对于表现差的给予严厉处理。
4、试验室主任主抓混凝土原材料安全,对原材料进行每车次必检,对于存在问题的原材料做退货处理,做到混凝土生产的源头安全管理;试验室副主任主抓混凝土现场浇筑作业,现场查看混凝土塌落度和合易性,确保混凝土浇筑安全管理。
5、做好搅拌楼计量秤精度检测的监督工作,全年共计校称:12次,细微调整5次。确保生产量的精确度,以保证混凝土的质量以及防止由于误差较大而造成不必要的材料浪费,6、合理、科学的使用生产过程中退转剩的混凝土,以及平时的混凝土试块废渣集中堆放,合理利用。
五、生产区内安全管理
1、生产部全年共计对生产区进行了10次全面的安全大检查,检查覆盖面包括生产车间、设备、配电房、电气线路、办公楼、食堂、仓库、消防器材及设施;对大检查中发现安全隐患的都由专人分类登记,拟订整改措施,专人负责,有的是现场检查,就地指定专人及时整改,全年共计检查出安全隐患6处,全部整改到位并做文字记录。
2、生产部领导定期到各车间进行会议宣传,警钟长鸣;生产区内所有作业人员须严格按照安全生产规程操作:(1)登高作业,必须有人陪护,安全绳系好;(2)清楼工作业,必须严格按照公司规定的操作规程进行;(3)料场作业,料场进出车辆多,车流量大,装载机在上料和倒车时需注意避免发生碰擦,闲杂人员不得进入后料场;(4)场地清洁作业,工作时反光背心及安全帽穿戴整齐,工作中注意车辆动态情况。
3、全年共计召开安全例会45次,每次召开会议由专人进行会议记录,确保会议质量,另外各班组在每天上班前,都组织班组人员召开班前会,总结昨天,开始今天。加强劳动纪律的管理,生产部、试验室、运输部有6名员工没有按规定时间上下班,根据员工工作质量奖惩条例处罚300元。
六、存在的不足
总结成绩,纠正不足,以利再战;回顾一年的工作存在不足
1、各部门之间配合力度还有待进一步加强,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
2、泵车、搅拌车与施工方和单位的衔接还不够默契。主要表现:和施工方配合力度有待进一步沟通和加强;生产、运输、泵送环节需要进一步提高。3、2016年上半年混凝土安全工作不尽人意尤其重点道路运输方面,首先3.13事故,后面4.17事故,两起重大交通伤亡事故,其他费用不算直接伤亡赔款221万,除保险公司理赔外公司损失100万之多,除经济损失对公司也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4、生产安全方面,是在可控范围之内,除一起铲车工下驾驶室将脚扭伤医疗费400多元和供应部外协员***在2016年10月17日上午10时30分驾驶电动三轮车在前往码头的路途中,车辆不慎侧翻导致左小腿骨折的事故。
七、2017年工作开展:
1、围绕总体目标稳中求进的工作基调,千方百计确保各项考核目标平稳较快增长,着重班子建设和管理队伍建设,企业的基础深化进一步夯实管理基础,在细化管理方面上台阶。
2、坚定不移的深入改革,理清思路,增强思想,增强企业发展的新动力、新活力,采取新思维、新方法扩大销售市场,强化生产组织,优化生产指挥,在运输泵工,维修方向的改革管理再上新台阶。
3、我们深刻领会到,安全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着力抓安全保增长,确保2017年底双丰收。
******混凝土有限公司
2016年12月25日
主题词: 2016年
年终
总结
报告
******混凝土有限公司(2016年12月25日 印)报送:经理室、集团公司
第五篇:中国烟花爆竹行业分析
中国烟花爆竹行业分析
作为烟花爆竹的发源地,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烟花爆竹生产、出口国。烟花爆竹现有9大类,近3000个品种,远销100多个国家和地区。2013年,烟花爆竹年产值约为500亿,生产企业约5000家,分布在全国20个省(区、市),其中传统产区的湖南省和江西省,已经形成一个强大的区域性产业集群。
据不完全统计,2013年全国烟花爆竹总销量下降近三成,烟花爆竹遭遇到了20世纪90年代禁放令以来最严重的危机。中新网9月9日电:据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网站消息,目前北京、天津、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上海、江苏、福建、广东、西藏、青海、宁夏等14个省(区、市)已完全退出烟花爆竹生产,安徽、海南、甘肃、新疆等4个省(区)年底前也将退出。烟花爆竹未来的路该怎么走,已经成为了当前最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烟花爆竹传承发展的条件 1.历史传统的需求
烟花爆竹源远流长,至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最初,燃放鞭炮是为了驱鬼避邪。后来,燃放烟花爆竹渐渐地演变成了一种民俗行为,逢年过节、婚丧嫁娶、学进升迁、大厦落成、生意开张、庆典活动等都要放爆竹、燃焰火。在1400多年的发展中,燃放烟花爆竹已不仅仅是一种风俗,更成为一种传统,一种文化。
2.老百姓的需求
烟花爆竹,作为一种消费品在中国老百姓心中有着极其重要意义和地位。燃放烟花爆竹,是中国老百姓的一种生活习惯,但凡逢年过节,红白喜事,生意开张、新寓乔迁、生子添丁、高堂祝寿等,烟花爆竹都是烘托气氛的必然选择。不管社会如何变化,老百姓对烟花爆竹的需求现实是不会变化的。
3.国人情结的需求
在中国,烟花爆竹情结普遍存在,尤其是逢年过节,这种情结尤为明显,烟花爆竹依然成为了传统节日的代名词。春节相对于中国人而言,就等于家人团圆,就必须有爆竹的噼里啪啦的热热闹闹,有烟花绽放的漫天灿烂。过年团圆的日子里,烟花爆竹是必备的,放爆竹、放烟花是吃年夜饭的必须步骤,不放烟花爆竹的年,就不能称之为中国人的年。除了过年,在很多传统节日,比如说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等,烟花爆竹都是必不可少的,而且中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每个少数民族都有自已的传统节日,在这些节日里,几乎没有几个不燃放烟花爆竹。这种根深蒂固的过年、过节文化,与烟花爆竹丝丝相扣,融为一体,不可分割,烟花爆竹已经成为中国人精神需求的一部分,是中国人的生活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4.现代社会的需求
随着社会的变化,时代的变迁,烟花爆竹从百姓生活登上了现代社会的舞台,在节日庆典、大型活动、接待礼宾等大型场合,燃放烟花爆竹烘托喜庆气氛已经成为一种普遍行为,它不仅满足主办方营造气氛的需求,也满足了群众的观赏需求。试想一下,在申奥成功、国庆60周年、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亚运会等重要场合,没有烟花爆竹那是何等冷清。现在不但是国内对烟花爆竹有需求,在国外的众多重要节日或者大型活动中,烟花爆竹尤其是大型烟花焰火也颇受欢迎,而且逐步成为了一种惯用的庆祝方式。例如2014年新年元旦之际,世界上多个国家的元首新年献辞后,各国都是向世界直播大型烟花燃放的绚丽场景。在现代社会,烟花爆竹同样有着巨大的消费市场。
二、波特五力模型分析中国烟花爆竹产业现状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老百姓的生活水平和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尤其是广大的农村地区,人们对烟花爆竹的消费需求不断增加,消费能力不断提升。在 2005年全国各地烟花爆竹“禁改限”的相继实施后,人们对烟花爆竹的消费需求量暴增,烟花爆竹行业迅速复苏并进入了一轮快速发展时期,国内市场生产经营秩序日益规范,生产水平和产品质量不断提高,国外市场不断拓展,产品出口量连年递增,特别是近年来烟火化学、分析化学和计算机技术等相关理论的应用,烟花爆竹行业呈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但是,由于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节奏不断加快,审美情趣不断提升,对烟花爆竹的艺术要求随之提高,传统的烟花爆竹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消费市场的要求,加之受到技术、资金、市场环境、社会舆论、消费倾向、政策环境、国家标准、国民素质等因素的影响,烟花爆竹当前发展形势十分严峻。
(一)供应商
烟花的主要原材料是火药、颜料、纸、导火线和粘土。没有一样是难以获得的。然而,由于中国国内烟花市场的增长,原材料的成本也在增长。质量是另一个原料供应方面的问题。大型生产企业一般通过和供应商建立长期关系来保证原材料的质量。小的作坊则倾向于更低的价格,有时甚至冒不顾质量的风险,而这会带来致命的后果。
(二)购买者
纵观近3年烟花爆竹销售市场,年销量总量连年递减,产品大量积压,已经成基本现象,销售企业经营状况不容乐观。在零售网点减少,城市“禁限放”,消费意愿变化,环保产品价格偏高等因素的影响下,烟花爆竹销售越来越困难,虽然广大农村和中小城市的销量都在稳步上升,但全国整体销量存在趋于下滑的趋势。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人民的生活方式越来越丰富,越来越多样化。在节日或者其他需要庆贺的时候,一部分人往往倾向于选择旅游、看电影、唱卡拉等现代化的娱乐方式,而不是燃放烟花爆竹。这种倾向在年轻人中尤为明显,而且比例还在不断上升。此外,国民总体素质的提升,环保意识的提高,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烟花爆竹的消费。
对于国际市场,虽然中国的产品品种丰富,价格低廉,但和日本和韩国产品相比,在质量控制、包装和准时性方面声誉不佳,且行业竞争导致产品价格竞争激烈,且由于应收账款和坏账的增加导致了交易成本增加,降低了资金周转效率,对于生产厂家,其定价能力较低。国外进口商由于切换供应商(国内生产厂商)的成本很低,他们能够保持市场的有效竞争,从而拿到最优惠的合约。中国制造的烟花的批发价格通常比日本或韩国的同类产品低80%,只有美国批发价格的五分之一到三分之一。
(三)新进入者的威胁 1.社会舆论
2013年,雾霾天气频繁出现后,不少专家、民众都把矛头都指向烟花爆竹,各大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也纷纷把PM2.5、雾霾、大气污染归咎于烟花爆竹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对烟花爆竹口诛笔伐,至使烟花爆竹的形象一落千丈。在社会舆论的大潮下,在各大媒体不分轻重、不分黑白的批评声中,人们对烟花爆竹的“误解”越来越深,很多人受到媒体影响减少或放弃烟花爆竹燃放。
2.政策环境
在社会舆论一边倒,纷纷指责燃放烟花爆竹污染环境的情况下,各大城市,尤其是一二线城市纷纷出台了“禁限令”,禁止或限制在城区燃放烟花爆竹,严重影响了这些城市的销销。随着中央八项规定的出台,反腐倡廉力度的加大,公款消费烟花爆竹被赫然叫停,各级政府纷纷取消了各种传统烟花焰火晚会,大型焰火燃放政府采购基本没有,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曾是大型焰火燃放的主要客户,而现在这一大市场基本丢失。此外,中央纪委《关于严禁元旦春节期间公款购买赠送烟花爆竹等年货节礼的通知》明确提出,严禁用公款购买赠送烟花爆竹,要求广大党员干部要带头勤俭节约,不放烟花爆竹,这一规定的出台也让烟花爆竹消费缩水严重。
3.国家标准
新标准《烟花爆竹安全与质量》GB10631-2013,对外包装、药量等都有了新调整和规定:单个爆竹中黑药炮的含药量从8g降到1g,白药炮的含药量从2g降到0.2g;喷花类手持喷花C 级产品每筒药量不得超过75克,D级产品每筒药量不得超过10g;个人燃放类组合烟花,总药量不得超过1200g,筒体高度不得超过300mm,其中小礼花(C级)每筒药量不得超过25克,单筒口径不得超过30mm。在这些规定的限制下,个人消费类产品销售受影响最为明显,整体销量明显下降。“新国标”不仅对产品药量、规格大小严格限定,还规定普通消费者只可以燃放C、D级产品,A、B级产品只能由专业人员燃放,A、B级产品销售急剧下降,库存积压严重。
(四)替代品的威胁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和对环境问题的重视,烟花爆竹市场萎缩十分明显,在这种形势下,发展环保烟花爆竹是必然选择,也是烟花爆竹产业兴旺发达的必需之路。环保烟花爆竹主要有三个特点,一是在烟花爆竹配方中使用不含硫元素的物质,从而减少二氧化硫和其他硫化物的生成;其次是减少金属粉的用量,不采用含有重金属的物质,基本使用有机物作为可燃物,从而减少重金属粉末燃烧后产生的重金属粒子,三是通过改变氧化剂和可燃物的量来改变系统的氧平衡和燃烧温度,控制燃烧反应的速度,让烟火药剂能充分燃烧,使其不产生烟或是只产生微量的烟。相对普通烟花爆竹,环保烟花爆竹既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又能迎合人们的消费需求。
目前,无烟/微烟、低污染的环保烟花爆竹开发研究已逐步展开起来,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无硫少烟发射药(以KClO4+CHOK新还原剂+粘合剂组成)的生产应用,与原黑火药发射药相比烟雾减少50%-60%;用多硝基可燃物、可燃膜、耐压闭气膜技术,替代传统的硫磺和重金属以及“纸垫压力舱”,确保了烟花在点燃的瞬间全部分解燃尽,燃放现场无残渣垃圾;用压缩空气代替火药,用电磁阀控制压缩空气,弹射烟花,实现了燃放现场无刺鼻火药味;用海绵钛及其合金粉制作的冷光烟火和以单基粉为主体的无烟烟花在奥运焰火、建国六十周年庆典等国家级大型活动广泛使用……现在,环保烟花爆竹的全国市场份额已达20%,今后,新型环保烟花将逐步成为烟花爆竹的主导趋势。
(五)同业竞争者的竞争程度
近年来,各地区通过加强烟花爆竹安全监管,严格安全生产许可证制度,全国烟花爆竹生产企业已关闭淘汰3700多家,北京、天津、山西、辽宁、黑龙江、江苏、福建、广东等8个省市全部退出生产。目前,全国共有烟花爆竹生产企业约5000家,分布在湖南、江西等20个省区市,内蒙古、吉林、安徽、宁夏、新疆等5个地区正在逐步退出或有意愿退出烟花爆竹生产。经过关停并转和全面整改,全国烟花爆竹生产企业结构得到合理调整,行业整体水平大幅提升,但也问题重重:产业结构不合理、机械化程度低、从业人员素质不高、生产工艺落后、管理模式不科学、科研创新能力不强、融资困难等问题普遍存在,极大地限制了企业的发展。
2013年,大部分企业正处于新一轮换发或是面临换发安全生产许可征的阶段,对照新的国家标准要求,绝大部分生产企业都要从厂房设计、布局、房屋结构、人员素质、工作制度、产品类别等方面做很大的完善和调整。这些调整和整治需要大笔的资金投入,但大部分企业都存在资金紧张,融资困难,而且一部分生产企业还是存在着产品滞销积压,资金回笼困难的问题,整体来讲,生产企业形势严峻,步履艰难。
国际市场方面,由于中国制造的烟花成本低,并且质量相对较好,很多西方大型的烟花爆竹生产企业和经销商开始通过外包到中国来生产自己的烟花品牌。中国的烟花爆竹制造商只为外国公司做了嫁衣,却不知自己的品牌在慢慢消失。更有韩国、日本和西班牙的商人从中国购买产品再进行重新包装,或者更换质量较好的引线,然后以高出很高的价格转卖。
三、烟花爆竹的出路
面对当前严峻的形式,传统的发展模式已经不再适应,烟花爆竹必须加快转型,机械自动化生产和环保烟花爆竹是必然出路。
1.机械自动化生产
安全问题一直是烟花爆竹发展的瓶颈,烟花爆竹机械的出现,给烟花爆竹带来了福音。烟花爆竹机械化生产相比传统的人工生产,最本质的区别就是避免工人与药物的直接接触,减少操作工人违章作业的几率,从而减少事故,避免伤亡,最大程度保障工人的人身安全,实现安全生产。与此同时,机械化生产打破了上千年的传统生产方式,能够减少企业使用土地面积和建筑面积,有效解决人力资源需求矛盾,提高工时效率和生产力,提高产品制作质量和经济效益,从而节约土地,节约资金,缩短产品生产周期。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出现以来,烟花爆竹机械不断发展进步,并得到了积极推广和使用,爆竹生产各个环节现已基本都有相对应的机械设备,搓筒机、洗筒机、腰筒机、刁底机、插引机、装药机、封口机、结鞭机和包装机等机械技术都已经比较成熟;烟花生产中,搓筒、组盆穿引、装药等环节,机械化基本成熟,但工艺流程中的一些环节还有待开发,如褙皮和包装等等。现在,主产区萍浏醴地区引火线生产线现已全面使用自动制引机,爆竹生产线使用插引机、装药机、结鞭封装机的企业达到了90%以上。2013年开始,在湖南江西两省第三轮换证过程中,爆竹企业不装自动装药机都不能通过换证审批。
目前,生产企业或多或少都采用了相关机械进行生产,但所有工序全部机械化生产的比例不高,生产机械化程度还是偏低;在机械设备本身方面上,相当部分企业因资金、成本等因素限制,存在设备陈旧,更新换代不同步的问题;在生产环节方面,相连环节的机械生产没有真正实现无缝衔接,各个环节之间还需要人工介入,机械化水平还停留在依靠机械完成某一工序的基础阶段。因此,紧紧依靠科技进步,加快推进机械设备的研究和推广,完善工序间机械自动衔接技术,逐步实现生产机械自动化,是实现烟花爆竹安全发展的根本途径。
2.环保烟花爆竹
目前,环保烟花爆竹还基本处于初级发展阶段,环保药物、环保原材料还有待进一步改进,生产和燃放各环节技术还不成熟,同时还面临着成本和销售价格双高、消费接受度低、市场营销困难等问题。因此,加大科技创新,加强低感度、低爆能等安全型烟花药剂和新型环保产品的研发,坚持走环保路子,着力发展环保烟花爆竹,是烟花爆竹长期稳定发展的根本动力。
四、烟花爆竹的前景
尽管当前烟花爆竹的发展形势不容乐观,但是我们应该看到烟花爆竹的前景是乐观的。中国积淀千年的烟花爆竹情结和燃放传统不会有根本性的动摇,现代社会各种大型活动和庆典场合也需要烟花爆竹的助兴,这就确保了烟花爆竹消费需求和消费能力有足够保障,有需求就可以促发展。科研能力的提升,新型环保药剂的研发,机械化水平的不断提高,能够为烟花爆竹自动化和环保化顺利前行提供良好的发展动力。新形势下,烟花爆竹必能绽放更绚丽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