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8中考备考:初中物理定义与定理(一)
2018中考备考:初中物理定义与定理(一)
摘要:2015中考临近,为了帮助广大考生备考,查字典物理网为大家准备了中考物理复习指导,希望给大家带来帮助。
第一章 声现象知识归纳.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1/2vt
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8.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第二章 物态变化知识归纳
1.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 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2.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1摄氏度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
3.常见的温度计有(1)实验室用温度计;(2)体温计;(3)寒暑表。
体温计:测量范围是35℃至42℃,每一小格是0.1℃。
4.温度计使用:(1)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2)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3)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4)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5.固体、液体、气体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
6.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要吸热。
7.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要放热.8.熔点和凝固点:晶体熔化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熔点。晶体凝固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凝固点。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9.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晶体都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即熔点),而非晶体没有熔点。
11.(晶体熔化和凝固曲线图)(非晶体熔化曲线图)
12.上图中AD是晶体熔化曲线图,晶体在AB段处于固态,在BC段是熔化过程,吸热,但温度不变,处于固液共存状态,CD段处于液态;而DG是晶体凝固曲线图,DE段于液态,EF段落是凝固过程,放热,温度不变,处于固液共存状态,FG处于固态。
13.汽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汽化的方式有蒸发和沸腾。都要吸热。
14.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15.沸腾:是在一定温度(沸点)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液体沸腾时要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这个温度叫沸点。
16.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1)液体温度;(2)液体表面积;(3)液面上方空气流动快慢。
17.液化: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液化要放热。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液化现象如:白气、雾、等)
18.升华和凝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要吸热;而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要放热。
19.水循环:自然界中的水不停地运动、变化着,构成了一个巨大的水循环系统。水的循环伴随着能量的转移。
第二篇:初中物理中考备考交流
初中物理中考备考交流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重新中学物理教师张延林,很高兴与大家一起共同探讨初中物理中考备考方法。
初中物理教材共十七章,根据我对教材内容、考试说明的理解及我校实际情况,对中考物理备考具体做法如下:
一、复习总体安排:
中考物理的复习共分四轮进行,第一轮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复习。第二轮为相关知识的整合复习,第三轮为专题复习,第四轮为综合复习训练(模考)。
二、时间安排(三个月):
第一轮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复习(时间一个半月,3月4日—4月21日)第二轮相关知识整合复习,主要对力学、电学两个知识模块进行整合训练,时间两个周(4月22日—5月5日)
第三轮专题复习,由于时间关系,主要对实验、作图及开放型试题进行复习,时间两个周(5月6日—5月19日)
第四轮综合复习,时间为3个周(5月20日—6月12日)
三、具体复习方法:
第一轮: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为中考考察的重点,分值70%左右。为了让大多数同学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让大多数同学感到学习物理并不难,对学习物理有自信心,本轮复习时间最长。为了让学生不感到复习枯燥无味,主要采用根据教材编排顺序,逐章进行复习。对于基础较好的班级,主要采用分知识模块进行复习。复习过程中均根据复习内容精选1—2道概括性较强的习题,事先布置学生完成,利用课堂上的时间讲评。通过试题分析讲评,引导学生将知识点梳理出来,复习结束,布置两份作业,一份有关基础知识上升为基本技能的训练试题(约30分钟完成),一份有关下一章复习内容的试题(约20分钟完成)。
第二轮:相关知识整合复习,由于时间有限,主要对电学、力学、热学相关知识的整合进行训练,目的是让学生对电学、力学、热学的知识进行整合,提高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答综合性较强问题的能力。
第三轮复习:根据学生实际及中考题型特点,主要对实验、作图及与生活实际、社会热点紧密相连,三种类型的专题进行复习。目的是训练学生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的技能,提高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四轮复习:中考模考训练。主要是结合学校教导处安排,利用近三个周的时间,对学生进行模考训练。三次模考,除了能再次强化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理解,还在于让学生对中考试题的题型、难易程度、分值比例、解题步骤、格式以及时间安排等有所了解、认识,消除中考畏惧心理,提高学生的应考能力。
第三篇:中考物理备考
2012寒假中考物理三阶段快速提高成绩
物理是中考难点,同学们失分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对知识点掌握不到位,比如没有记住物理公式就无法进行计算题解题;二是缺少必要的答题技巧,没能在考试中发挥出真实水平,比如,在考场上把题干要求看错,或把答案填错。
专家建议,寒假期间要想提高物理成绩,主要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通览全书,排查基础知识。物理已经学习完大部分新授课(前十五章内容),由于时间较久,有些知识点可能已经遗忘,所以学生有必要首先复习一下到目前为止的学习内容。具体办法是,先看书和课堂笔记,同时选择一本比较简单的练习册,通过这个阶段的复习,可以帮助学生回忆起所学知识,而且能排查出比较薄弱的地方。
第二阶段:
必要的充实一下自己的薄弱环节。物理主要包括声、光、电、力、热、能量这六个板块。其中电与力是两个大知识板块,在中考中所占比例较大,是重点内容。电学里主要包括电路识别、欧姆定律、电功率和电磁几部分,力学里主要包括力与运动、力和机械、浮力与压强、功和机械能这几部分。其次是光和热这两个板块,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有选择有侧重点地进行补习。
第三阶段:
预习新学期将要学习的知识。基本上每个学校都要从第十六章开始讲起,学生可以提前看书,并做一点练习册上的题。这样可以减轻刚开学时的学习负担。
寒假是中考前最长的一次假期,同学们要好好利用寒假的时间,科学有效的备考能快速提高学习成绩。同学们,2012中考加油!
第四篇:定理与证明(一)初中数学教案
(一)教材分析
1、知识结构
2、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真命题的证明步骤与格式.命题的证明步骤与格式是本节的主要内容,是学习数学必具备的能力,在今后的学习中将会有大量的证明问题;另一方面它还体现了数学的逻辑性和严谨性.
难点:推论证明的思路和方法.因为它体现了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由于学生对逻辑的理解不深刻,往往找不出最优的思维切入点,证明的盲目性很大,因此对学生证明的思路和方法的训练是教学的难点.
(二)教学建议
1、四个注意
(1)注意:①公理是通过长期实践反复验证过的,不需要再进行推理论证而都承认的真命题;②公理可以作为判定其他命题真假的根据.
(2)注意:定理都是真命题,但真命题不一定都是定理.一般选择一些最基本最常用的真命题作为定理,可以以它们为根据推证其他命题.这些被选作定理的真命题,在教科书中是用黑体字排印的.
(3)注意:在几何问题的研究上,必须经过证明,才能作出真实可靠的判断.如“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这个命题,如果只采用测量的方法.只能测量有限个两平行直线的同位角是相等的.但采用推理方法证明两平行直线的同位角相等,那么就可以确信任意两平行直线的同位角相等.
(4)注意:证明中的每一步推理都要有根据,不能“想当然”.①论据必须是真命题,如:定义、公理、已经学过的定理和巳知条件;②论据的真实性不能依赖于论证的真实性;③论据应是论题的充足理由.
2、逐步渗透数学证明的思想:
(1)加强数学推理(证明)的语言训练使学生做到,能用准确的语言表述学过的概念和命题,即进行语言准确性训练;能学会一些基本的推理论证语言,如“因为„„,所以„„”句式,“如果„„,那么„„”句式等等;提高符号语言的识别和表达能力,例如,把要证明的命题结合图形,用已知,求证的形式写出来.
(2)提高学生的“图形”能力,包括利用大纲允许的工具画图(垂线、平行线)的能力和在对要证命题的理解(如分清题设、结论)的基础上,画出要证明的命题的图形的能力,后一点尤其重要,一般通过图形易于弄清命题并找出证明的方法.
(3)加强各种推理训练,一般应先使学生从“模仿”教科书的形式开始训练.首先是用自然语言叙述只有一步推理的过程,然后用简化的“三段论”方法表述出这一过程,再进行有两步推理的过程的模仿;最后,在学完“命题、定理、证明”一单元后,总结证明的一般步骤,并进行多至三、四步的推理.在以上训练中,每一步推理的后面都应要求填注推理根据,这既可训练良好的推理习惯,又有助于掌握学过的命题.
教学目标:
1、了解证明的必要性,知道推理要有依据;熟悉综合法证明的格式,能说出证明的步骤.
2、能用符号语言写出一个命题的题设和结论.
3、通过对真命题的分析,加强推理能力的训练,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证明的步骤与格式.
教学难点:将文字语言转化为几何符号语言.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命题“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的题设和结论各是什么?
2、根据题设,应画出什么样的图形?(答:两条平行线a、b被第三条直线c所截)
3、结论的内容在图中如何表示?(答:在图中标出一对内错角,并用符号表示)
二、例题分析
例
1、证明: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已知:a∥b,c是截线.
求证:∠1=∠2.
分析:要证∠1=∠2,只要证∠3=∠2即可,因为
∠3与∠1是对顶角,根据平行线的性质,易得出∠3=∠2.
证明:∵a∥b(已知),∴∠3=∠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1=∠3(对顶角相等),∴∠1=∠2(等量代换).
例
2、证明:邻补角的平分线互相垂直.
已知:如图,∠aob+∠boc=180°,oe平分∠aob,of平分∠boc.
求证:oe⊥of.
分析:要证明oe⊥of,只要证明∠eof=90°,即∠1+∠2=90°即可.
证明:∵oe平分∠aob,∴∠1= ∠aob,同理 ∠2= ∠boc,∴∠1+∠2=(∠aob+∠boc)= ∠aoc=90°,∴oe⊥of(垂直定义).
三、课堂练习:
1、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
2、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的平分线互相平行.
四、归纳小结
主要通过学生回忆本节课所学内容,从知识、技能、数学思想方法等方面加以归纳,有利于学生掌握、运用知识.然后见投影仪.
五、布置作业
课本p143
5、(2),7.六、课后思考:
1、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怎样?
2、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的平分线位置关系怎样?
3、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的平分线位置关系怎样?
第五篇:初中物理中考备考教研会发言稿
初中物理中考备考教研会发言稿
一.中考试题特点
课程改革的一个最突出特点,就是课程目标由原来的一维目标转向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纵观我省近两年课改试验区中考物理试题,平实与新颖兼备,遵循 “体现课改、适度创新”的指导思想,充分体现了课程改革的的理念及三维目标的要求。
1.重点考查双基、坚持能力立意。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仍然是中考考查的重点,这也非常符合新课程标准规定的三维目标中“知识与技能”的要求。在05、06两年的课改区中考题中,这方面的内容均占到70%以上。试题以初中物理基础知识为载体,全面考查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2.凸显科学探究,强化实验考查。中考试题加大了对科学探究考查的力度,不仅在专门的实验题中出现,在填空及简答题中也有所体现。而实验题不单单考查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而侧重考查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如实验观察能力、实验设计能力及选取器材的能力和实验数据分析、处理能力,重视实验方法的考查,关注过程和方法,侧重考查实验过程的体会和感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好的控制了单纯依赖背记实验过程得分的倾向,对今后的物理实验教学起到了良好的导向作用。
3.联系生活实际,关注社会热点。试题内容大多来自于生活实际,还将物理知识的考查与时事和社会热点紧密联系。既考查学生应用物理知识的能力,又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学会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体会到有“物”即有“理”、从“物”中悟出“理”。真正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课程理念。
4.渗透人文关怀,注意学科渗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新课程三维目标之一,这是新课程改革有别于应试教育的重要理念之一。近年中考试题比较注重物理教育的人文价值的开发,不少试题通过适当渗透与物理有关的能源、环保等重要社会问题和科技成果,构建了一个充分展示学生科学素养的舞台,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价值观,体现了积极的价值取向。同时,出现了一些有关学科渗透、知识整合的新题,充分体现了“改变学科本位”这一新课程理念。
二、考前复习计划
结合中考命题的基本理念和中考试题的特点,考前复习时要做好如下几点:
(一)基础知识要着重复习。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是中考试题中的大头,占总分值的70%左右,在复习时应把大部分的时间花在基础知识的复习上。扎实的“双基”是取得好成绩的前提和基础,而且还可以把中下学生充分调动起来,对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取得较高的及格率、优秀率等有帮助。基础知识的复习一般安排在第一轮复习中,可以是按教材编排顺序逐章逐节进行回顾;基础较好的班级也可以分力、热、电、光、声等几个板块进行归类复习。
(二)重点知识要专题复习。从知识板块看,力学和热学是重点,占中考分值的80%左右;从知识点看,运动和力关系、二力平衡、惯性、密度、压强、功、功
率、欧姆定律、电功率、比热容、光的折射等是重点;从题型看,开放题、实验探究题和综合解答计算题是重点。这些知识几乎是年年都考!对这些重点知识,要结合平时教学实际和学生学习情况,有目的地进行专题复习(包括专题讲解和专题训练)。时间可安排在一轮复习过后。
(三)实验探究要强化复习。实验是历年中考考查的重点内容,特别是课程改革以来,对实验的要求更高。实验技能靠的是平时的训练和积累,不能指望中考前抱抱佛脚。在复习时,要对教材中基本仪器的使用和一些基础实验进行系统回顾;要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课题,进行科学探究训练,要重视科学探究的每一环节。在复习教材基本实验的同时,要进行适当的延伸,如:复习密度测量时,提出如下问题做进一步研究:①怎样测铅球的密度?②没有天平只用量筒怎样液体和小固体的密度?③没有量筒只用天平怎样液体和小固体的密度?又如:在研究浮力与液体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的关系时,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去探究浮力与物体密度、浸入深度的关系。
(四)加强科学训练,提高应试技巧。科学训练不仅可以对知识进行系统复习,而且还能提高应试技巧。所谓“科学”,是指题目难易、题型、题量、分值、时间安排均与中考相似,通过多次强化训练,让学生面对中考试卷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同时,要及时发现学生在答题中出现的问题,如:简答题语言不能准确到位、计算题步骤不严密、书写不工整、写错别字、解题没有按照先易后难等等。这是中考复习的最后一个环节,教师在这个阶段要注意学生的心态变化,要适时地从应试技巧、策略、心理上进行辅导,帮助学生在知识上、能力上、技巧上、心理上做好充分准备,使走进考场的每位学生都胸有成竹。
(五)联系生活实际,关注社会热点。近年来各地中考试卷中,有15%左右试题是教材中没有出现的,来源于实际生活的素材,加强了与社会实际和生产实际以及高科技的联系,体现了与生活、生产、社会、人文的结合,老师在复习中要适当展开,在知识的广度上下功夫。如钢丝钳、自行车应用的物理知识、汽车的限载问题、汽车的使用给环境带来的污染、微波炉的应用、双层玻璃的隔音隔热效果、白色垃圾的危害,判断电、煤、液化气等能源中,选用哪种最经济,在环保方面的优缺点,节能灯泡与普通灯泡在价格、节能等方面的比较等。几年来,试题中往往凸现命题者所在的地方特色,在最后一轮复习时要根据质检卷的动向,加强相关题型训练。
(六)研究课标考纲,挖掘导向功能。注意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的比较研究,看哪些内容是新增加的、哪些内容要求提高了,那些内容要求降低了,哪些内容更加强调过程和方法等等。如:关于浮力,课程标准与原大纲比较有所变化:认识浮力要求学生自主探究,要经历浮力大小的探究过程。过程性、探究性提高了,但对阿基米德原理,浮沉条件、浮力计算的要求降低了,我们在中考命题中,不会出很难的浮力计算题,更不会和其他知识综合进行计算。复习时没有必要随意加深、拓宽,加重学生负担,强调所谓的“严谨性”。考纲很明确地指出了考查的内容和要求,是考前复习的向导。研究考纲特别要注意两点:一是哪些内容不考或降低难度,复习时少做无用功;二是哪些内容是新增的或要求提高了,这部分内容中考很可能会考到,要重点复习。07年“中考纲要”有如下几点重要变化:A.(二、物质的属性)4.会规范使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大小。5.经历
科学探究物质密度的过程,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有减小测量误差的意识)。B.(七、光)10.经历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探究过程;能定性描述凸透镜成像的基本特点(包括成像大小、倒立、虚实情况等)。C.(十一、电和磁)2.经历科学探究“电流、电压和电阻间关系”的实验探究过程,能对探究过程的科学性进行说明,能理解其探究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