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企业生命周期与企业文化的选择
浅谈企业生命周期与企业文化的选择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美国管理学家伊查克.爱迪思(IChakAdizes)博士提出了企业生命周期理论,认为企业同生物一样都遵从“生命周期”规律,都会经历一个从出生、成长到老化直至死亡的生命历程。有数据表明,1970年跻身《财富》全球500强之列的企业,到1983年竟然有1/3已经销声匿迹。这个排行榜上的企业从产生到衰亡,平均寿命只有40~50岁。在日本和欧洲,企业的平均生命周期为12.5年。
在美国,有62%的企业平均生命周期不到5年,存活能超过20年的企业只占企业总数的10%,只有2%的企业能活50年,而中国企业的平均寿命只有7~8岁,尤其是民营企业,不仅平均寿命只有2.9岁,而且生存超过5年的不到9%、超过8年的不到3%。那些曾经响当当的企业:三株、巨人、爱多……都在极致的辉煌后霎时褪去了鲜艳,昙花一现。与此相对应的却有另一些企业,历经百年不衰。美国蓝筹股道指30有将近60%的公司的寿命超过100岁,将近25%到了150岁,最长的是杜邦公司202岁,最短的是微软,也有30岁以上。我国的百年老店同仁堂,存续了337年的历史,北京全聚德已经有141岁,烟台张裕葡萄酒公司也有113岁。
为什么这么多企业生命周期如此短暂?为什么又有另外一些企业历经百年仍然基业常青?对此学者有不同的解释。有的人认为是产业的差异,有的则解释为经营方式的不同,还有的人从管理制度上找原因,还有些人认为是企业家的优劣。尽管这些说法都有一定的道理,但似乎都没有涉及问题的根本,都没有找到决定企业基业常青的真正原因。
随着企业文化理论的出现和不断发展,《企业文化》、《Z理论》、《寻求优势》、《日本企业的管理艺术》四部专著的出版,掀起了企业文化研究的热潮。企业越来越意识到规范的组织文化对企业组织发展的重要意义,越来越深刻认识到一种优秀的组织文化对企业长期经营业绩和企业的发展起着潜在的却又至关重要的作用。
兰德公司、麦肯锡公司和国际管理咨询公司研究发现,凡是业绩辉煌的公司,企业文化的作用都十分明显。优秀的企业文化是世界500强得以成功的基石。长寿公司出类拔萃的根本原因,就在于不断创新企业文化,并保持其先进性。世界上著名的长寿公司都有一个共同特征,就是它们都有一套坚持不懈的核心价值观,有其独特的、不断丰富和发展的优秀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一种力量,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它对企业的兴衰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可以说,21世纪企业之间的竞争,根本的是企业文化的竞争。谁拥有文化优势,谁就拥有竞争优势、效益优势和发展优势。
虽然企业文化理论日渐发展成熟和完善,广泛地被企业接受和应用。一大批企业凭借着优秀的企业文化在市场竞争的大潮中立于不败之地。但是,另一方面是无数家企业在苦苦寻找适合自己的企业文化。还有一些企业,由于企业生命周期和环境的变化,原有的企业文化已不适合企业成长,甚至成为阻碍企业持续发展的桎梏。因此,如何选择符合企业发展需要的企业文化,如何根据环境和生命周期的变化选择适宜的企业文化,成为所有企业面临的一个关系企业兴衰的重大课题。
笔者认为,用矛盾论来分析企业内外部环境,抓住不同生命周期的主要矛盾,通过企业主要矛盾来来选择企业文化,是企业文化选择的必由之路。
马克思主义的矛盾论,即事物的矛盾法则,对立统一的法则,是唯物辩证法的最根本的法则。矛盾论揭示了事物联系的实质内容和事物发展的内在动力,是我们最根本的认识方法。在企业内部,无时无刻不存在着无数个矛盾,这些矛盾的不断发展和转化,形成了企业生命周期的向前推移。矛盾是企业生命周期演化的动力,企业生命周期的递进是矛盾斗争的结果。另一方面,企业的各种矛盾也与企业的兴衰成败息息相关。由于矛盾的性质、地位以及条件的复杂性,矛盾的解决也多种多样。只有找到了正确的矛盾解决办法,解决主要矛盾,企业才能不断发展,最终基业常青。
不同的生命周期,各个阶段企业内部的冲突、利益不同,面临的问题和压力不同,存在的主要矛盾也大相径庭,因此企业所拥有的选择也不同,必然要求不同的企业文化相匹配。但由于企业生命周期的内在规定性,每个阶段企业文化的正常表现都有共性,尽管作为实现文化内核的手段与表现形式可以千差万别,但作为核心的价值取向和经营风格仍有规律可循。对企业生命周期的分析指明了不同阶段主要矛盾的形成、转换和整合,说明了不同阶段企业文化的特点,从而为企业文化选择完整模式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企业文化选择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才能正确地开展和实施。通常有有如下四原则:企业生命周期与企业文化选择相关联的原则,企业文化选择与企业战略相互关联的原则,共性与个性相结合的原则,弘扬传统与发展创新相结合的原则。
由于企业生命周期的变化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为了保证企业文化选择的可操作性,实现成功的文化选择,因此有必要找到一些具体的时机。选择的时机体现了事物变化的度。在企业出现明显变化,主要是在企业生存发展的外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表明了企业量变到质变的转换,因此掌握事物的度,是进行企业文化选择的最佳时机。通常有以下三个时机:企业经营业绩发生重大变化时,企业管理掣肘增多效率低下时,企业外部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时。
企业文化选择是一项系统工程,找准切入点,是成功选择的保证。笔者认为,选择企业文化的切入点,必须从企业现况出发,大致有如下三点。从主要矛盾入手,从企业的优良传统入手,从企业的重大变化入手。
企业文化选择的内容包括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物资文化的选择。企业文化的精神层、制度层和物质层是密不可分的,它们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因此在企业文化选择时也要从整体上把握。
企业文化类型的选择是企业文化选择的重要环节。企业文化类型多种多样,据统计,现有学者共提出近200种文化类型。如何在多如牛毛的企业文化类型中找到适宜的企业文化类型,主要矛盾是一把钥匙。
在初创期,企业面临着实力弱小的主要矛盾。探索型文化提倡谨慎的资本管理和大胆开拓的竞争策略,其特征为考虑风险/利益之间的转换,明确企业该在何处行动,乐于接受改变,敢于创新,因此适宜实力弱小的初创企业进行有限的资本投入和大量的新市场开拓。同时,探索型文化强调考虑风险,提倡通过谨慎的探索避免企业落入各种陷阱,其善变的性格也适宜于企业灵活应对市场风险。
在成长期,企业实力获得了长足增长,市场份额不断增加,但竞争对手环视周围,一着不慎,很容易导致企业夭折。此时企业的增长速度超过了企业创业者能力的提升速度,企业管理水平低下成为主要矛盾。低下的管理水平常常导致企业决策者连出昏招,一方面在市场开拓上节节败退,另一方面常常落入多元化陷阱或盲目扩张。进攻型文化强调拼搏和进攻精神,采取“简单至上”,以变制变,持续出招,而且以速度制胜,一跃争先,力求在进攻中取胜。另外,进攻型文化也提倡稳健,强调企业的有序发展,反对盲目进攻,避免企业头脑发热盲目投资。
在成熟期,企业资金充裕,管理水平日渐成熟,企业运转自如。但是由于企业制度的完善、企业领导人的小富即安、技术人员的保守等原因,企业的创新精神逐渐消失。此时,变革型文化是解决这一主要矛盾的最佳选择。变革型文化强调打破现有格局,推崇技术创新和思想创新,改革原有制度和等级观念。通过变革型文化的整合,成熟期常常能够重唤生机和活力。
在衰退期,企业通常患有“大企业病”,管理严重僵化。同时,由于长时间失去创新而得不到改善,因此产品和技术严重过时,失去了竞争力。通常衰退期的企业要不消亡,要不蜕变。蜕变型文化强调大刀阔斧地对企业精神层、制度层、行为层和物质层的全面蜕变,通过剔除企业旧的躯体上的弊端,保留合理先进的成分,塑造一个全新的企业。
由于企业的情况千差万别,因此我们不能把某种企业文化类型生搬硬套到某一类企业上。真正意义上的企业文化类型选择对于每一个企业来说,都是唯一的。其他企业成功的经验只能借鉴,而不能照搬。企业文化类型的选择更多的是核心竞争力、经营理念、管理理念、创新意识的选择,适宜于所有企业的的企业文化类型是不存在的。因此,企业文化类型的选择是一项动态、灵活的工作,既不必拘泥于任何形式和条条框框,也不能照搬他人成功的经验。
企业文化的选择过程是一个灰朦胧集四态的演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潜在匹配的企业文化类型的有关信息不断地补充并白化,最终挑选出最适宜的企业文化,这种演化特征决定了基于企业生命周期的企业文化选择决策过程是一个多阶段的、渐进的过程。笔者把企业文化选择分为初选、精选、优化、企业文化的弹性管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初选。即对众多潜在的企业文化进行快速过滤,确定可供评价的候选目标。在这一阶段,企业根据实现所在生命周期的具体情况,进行主要矛盾分析以确定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并以此确定企业文化的论域范围,以主要矛盾的解决为原则,按企业文化类型匹配策略进行初步筛选。基于主要矛盾解决的潜在企业文化搜索策略是这一阶段的关键。
第二阶段:精选。根据第一阶段所确定的各候选企业文化之间的性质和矛盾解决导向的定量化综合比较,进一步缩小候选企业文化的范围。这一阶段的关键在于根据特定的生命周期主要矛盾,建立符合企业自身特色的评价指标体系及选择评价方法。这一阶段主要是针对特定的指标体系,采用有效的算法对候选企业文化进行综合评价,并对具有相近评价值的候选企业文化进行过滤。
第三阶段:优化。根据生命周期的主要矛盾,进行多目标优化决策分析,对不同的企业文化进行整合优化,最终找出最优的企业文化。
第四阶段:企业文化的弹性管理。这一阶段主要是建立企业文化的管理机制,根据所选的企业文化在企业运作中的贡献和主要矛盾的变化来动态调整,以减少由于机会主义行为而造成的损失以及减少当前的企业文化选择的机会成本。对企业文化的跟踪评价及管理是这一阶段的重点。
在实际的企业文化选择过程中,企业文化选择的过程和方式也是不一而足的。笔者建立的四阶段模型只是通常意义上企业文化选择的必要步骤。事实上,一次成功的企业文化选择和革新必定是一个长期系统的工程,必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抓住企业生命周期与企业主要矛盾这条主线,找准时机和切入点,确定企业文化选择的内容,结合企业实际情况选择企业文化类型,并按照四阶段模型进行具体的选择步骤,最终选择并建立一个优秀的企业文化。
来源:世界经理人
第二篇:基于企业生命周期的创新战略选择
基于企业生命周期的创新战略选择
1.产品创新战略与工艺创新战略
2.持续性创新战略和破坏性创新战略
3.先动创新战略和跟进创新战略企业是一个有生命力的有机体,成长和发展是企业所追求的永恒主题,任何一个企业从其诞生的那一刻起,就有追求成长和发展的内在冲动。企业在成长过程中会经历具有不同特点和危机的若干发展阶段,这要求企业要在各个方面实施不断的变革与之相适应,其中尤以企业组织结构形式为重。企业组织结构与企业特定成长阶段的适应性强弱,关系到整个企业的应变能力和管理效率,直接影响着企业经营效果的好坏和目标的实现,只有适应企业特定成长阶段的组织结构才能促进企业健康持续地成长与发展。生命周期是一种非常有用的工具,标准的生命周期分析认为市场经历发展、成长、成熟、衰退几个阶段。然而,真实的情况要微妙得多,给那些真正理解这一过程的企业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同时也更好地对未来可能发生的危机进行规避。
一.初创阶段 是指企业的初创的1-3年左右时间。一般说来,企业处于初创阶段时,知名度不高,资金不充裕。整个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出现的任何差错都可能导致企业的夭折。新产品开发的成败以及未来企业现金流量的大小都具有较高的不确定性,因此经营风险非常高。企业都是在投资人发现一个新的市场机会(有盈利前途)或开发出一种新产品的情况下,才会进行投资。建设一个新企业需要花费大量资金,厂房设施、机器购买也需要大量时间。另一方面,市场千变万化,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对于初创阶段,我们要根据企业的生产特点来选择创新战略。产品创新战略是改善或创造产品,进一步满足顾客需求或开辟新的市场;工艺创新战略是改善或变革产品的生产技术及流程,包括新工艺和新设备的变革。工艺创新和产品创新都是为了提高企业的社会经济效益,但二者途径不同,方式也不一样。产品创新侧重于活动的结果,而工艺创新侧重于活动的过程;产品创新的成果主要体现在物质形态的产品上,而工艺创新的成果既可以渗透于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之中,还可以渗透在各种生产力要素的结合方式上;产品创新的生产者主要是为用户提供新产品,而工艺创新的生产者也是创新的使用者。
二.成长阶段 企业创立以后,经过4-6年的生存和发展,就将进入高速成长期。在这一时期,企业的实力得到明显增强,管理经验比较丰富,职工的技术水平有所提高,融资能力增强,生产规模扩大,业
务迅速增长,发展速度加快,形成了自己的主导产品并得到用户的认可。成长期企业的产品逐渐被市场所接受,销售能力增强,主导产品一般占企业销售额的70%以上。但在这样的情况下企业的经营风险仍然比较大,企业很容易跌入多元化陷阱。这主要是由于企业的市场营销费用加大,企业需要募集大量资金进行项目投资,企业的创业者往往会想当然地认为其过去成功的经验可以在多种领域中适用,于是会“大胆”地进入了多个行业领域,甚至是自己极其不熟悉的非相关行业。诚然,多元化在初始阶段可能使企业的销售量大幅度增长,但盈利却未必会随着销售量的扩大而越来越多,而是赔钱越来越多。但企业的现金流量却仍然是不确定的,且市场环境是多变的。因此,企业需要不断完善企业的管理制度、更新企业未来发展规划,提高企业对市场的应变能力,以保证企业的快速成长。在成长阶段企业面临很大的压力,对于企业来说成长的过程是很艰辛的。延续性创新是指生产商按照现有客户的需求,改良和提升现有产品的技术。也就可以说,延续性创新是渐进的,不是一步登天的。相反,破坏性创新是指创新者把产品进行翻天覆地的改造,然后把新的产品推广给消费者,目的是颠覆现有的市场。破坏性创新的产品可能比原有的产品更简单,性能亦可能不及原先市场的同类产品。但它们往往是较便宜和方便的,可以吸引到更多人试用产品。所以破坏性创新的特点是高风险和不稳定的。可以这样说,当你把制成品造出来之前,你都不知道哪一类型的消费者会比较喜欢和接受你的产品。诚然,高风险换来的自然是高回报。事实上,现在有不少成功破坏性创新的例子。一般
来说,中小企比较多采用破坏性创新。原因是市场上大部分时间都被现有的大公司垄断了。它们希望可以利用破坏性创新颠覆现有的市场,为自己杀出一条血路。历史上亦有很多成功的例子:约50年前,破坏性创新者制造的液压挖掘机取代当时最流行的缆控机械铲土机。此举颠覆了当时挖掘机的市场,不少行业的龙头大佬被小企业淘汰了。
三.成熟阶段 在这一阶段,企业的发展速度有所放慢,产品标准化有所提高,企业的经营领域有所拓宽,管理走向正规化,企业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都有很大的提高,并且通过各种媒体渠道在公众中树立了形象。显然,企业产品进入了成熟期,但许多企业发展对某一产品的依赖性很强,成熟期后,再过一段时间必然会出现衰败,就有可能使企业发展后劲受到影响,导致创新精神减退。这是因为,企业经过孕育期、高速成长期的艰苦奋斗、勇往直前后,往往会在环境相对舒适的成熟期里趋向保守,缺乏对新事物的敏感性和强烈的改革要求。成熟期创新精神减退的问题还与企业规章制度的健全有关。创新强调变化,而制度要求遵守,再加上成熟期企业的规章制度己经较为健全,各级人员只要按规定办事。但市场是变化的,企业创造力沉睡时间过长,就会影响到满足顾客需要的能力,企业的市场竞争力随之下降。成熟期企业的最大风险是成熟期过于短暂。成熟期是企业生命周期中的最理想阶段,进入成熟很困难,要想停留在成熟期就更为困难。如果能够一直停留在成熟期,对企业来说是再好不过了,问题是现实中,只要企业一不留神,马上就陷入衰退阶段。
四.衰退阶段 衰退期是指企业的发展在走下坡路,面临衰亡和蜕变。企业工作的重点是尽量缩短衰退期,促进企业蜕变。这一时期企业内部的管理机构庞大,决策过程复杂,安于现状,各部门本位主义日趋严重,已经出现了严重的“大企业”病。生产手段落后,产品老化,导致企业生产萎缩,效益低下,财务状况恶化。衰退期企业的生命还是有延长的可能性的。只要企业进行蜕变,成功地转换产品,灵活地转换企业形态,准确地选择新的产业领域,企业就可能重获新生。在衰退期考虑蜕变,时间上已经晚了点,其实,企业在成熟期发现开始下滑或上升缓慢时,就应该考虑蜕变的事情了。
组员:唐瑶201110903241 20%赵慧芳 201110903223 20%丁丽201110903233 20%杜秀云 201110903231 20%任科铭 201010903156 20%
第三篇:企业生命周期与人力资源战略
企业生命周期与人力资源战略
企业生命周期的演变
马森.海尔(Mason Haire)最早提出了“企业生命周期”的概念,他认为企业的发展和生物的生长一样,会经历幼年、青年、中年、老年等的发展阶段,会出现衰退、消亡的现象,并指出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是企业在管理上的缺陷,即一个企业在管理上的缺陷性可能成为其发展的至酷。
综合有关学者的研究可见,企业的生命周期是指企业像生物有机体一样,要经历一个从生到死、从盛到衰的过程,我们将这一过程概括为创业、成长、成熟、衰退四个不同的阶段。在每一个阶段,企业发展及人力资源管理都具有不同的特点,相应的,对人力资源战略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
1、创业阶段
1、特点
处于创业阶段的企业特点:企业还没有得到社会认可,实
力较弱,但极富灵活性和成长性;企业内部的各种正式组
织、规章制度和经营方针尚未健全,企业文化也未形成,管理上人治色彩浓厚;企业的领导者和管理者基本上是创
业者,他们的个人作用突出,各项业务的开展以企业领导
者为核心。
2、人力资源战略管理的任务
为企业稳步度过创业期,对企业人力资源战略管理的要求是:吸引
和获取企业所需的关键人才,满足企业发展需要;制定鼓励关键人
才创业的激励措施和办法,充分发挥关键人才的作用,加速企业发
展;发现和培养核心人才,为企业的未来发展奠定人才基础。
2、成长阶段
(1)特点
处于成长期企业特点是:企业发展迅速,主营业务不断开展并快速
增长;企业组织形态走向正规化,结构相对完善,企业规章制度不
断建立和健全,企业文化逐渐形成;企业创造者的个人作用开始弱
化,更多的担当起领导者和管理者的角色职业经理人开始进入企业
并发挥关键作用。
(2)人力资源战略管理的任务
确保企业快速发展对人力资源的数量和质量的需要;完善培训、薪酬和考评制度,充分调动全体员工的工作激情,加速企业发展; 建立规范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使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逐步走上 法制化的轨道。
3、成熟阶段
(1)特点
企业的发展规模、销量及利润等都达到了发展中的最高水平;企业 的制度和组织机构完善并能充分发挥作用;企业的灵活性和控制性 达到平衡,资金充盈,决策能达到有效实施,是企业真正的黄金阶 段。
(2)人力资源战略
激发创新意识,推动组织变革,保持企业活力;激励手段多样化,吸引和留住创新人才,充分发挥企业创新人才的作用;加强培训,更新员工知识和技能。
4、衰退阶段
(1)特点
企业增长乏力,整体竞争能力和获利能力全面下降,资金紧张;企 业可能官僚风气浓厚,制度执行缺乏有效性,互相推脱责任的情况 经常发生;员工自我保护意识不断增强,做事越来越拘泥于传统,注重形式,只想维现状,求得稳定,体现企业活力的行为减少甚至 消失。
(2)人力资源战略管理的任务
妥善裁减多余人员,严重控制人工成本,提高组织运行效率;调整 企业人事政策,吸引并留住关键人才,为企业重整、延长企业寿命、寻求企业重生创造条件。
第四篇:企业生命周期和人力资源战略规划
企业生命周期和人力资源战略管理 企业组织是一个有具有生命的有机体,有其诞生、成长、壮大、衰退死亡或复兴的过程。在企业组织生命周期中的不同阶段,其生产经营和人才使用有着不同的特点。作为人力资源管理者必须根据企业生命周期的不同特点,采取积极的创新措施,以制定与企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人力资源战略规划,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通过分析企业各个阶段的主要问题和特点,为企业制定符合本企业的人力资源战略管理提供参考和建议。
定义
企业的生命周期是指企业象生物有机体一样,要经历一个从生到死、由盛到衰的过程,我们将这一过程概括为创业、成长、成熟、衰退四个不同的阶段。力资源战略管理是指在组织战略的指导下,通过内外部人力资源环境分析等工作制定人力资源管理指导思想、战略目标,以及实现这个目标所需的战略措施。是企业关于人力资源活动的长远性的决策和方略。
创业期人力资源战略管理
在创业初期企业的特点是,企业还没有得到社会承认,实力较弱,但极富灵活性和成长性;企业内部的各种正式组织、规章制度和经营方针尚未健全,企业文化也未形成,管理上人治色彩浓厚;企业的领导者和管理者基本上是创业者,他们的个人作用突出,各项业务的开展以企业领导者为核心。在初创阶段,争取生存空间、开拓市场成为企业主要目标。
在创业期,企业面临的生存压力较大。在这一经营阶段,企业家精神是整个企业发展的核心,企业的成长和发展必需拥有运作上的弹性和对市场变化做出反应的敏感性,因此这一阶段在人力资源管理上的重点是吸引优秀人才并迅速开拓市场,以谋求在激烈的竞争中存活下来。
该阶段企业的发展与绩效主要依靠关键人才,特别是企业创业者的个人能力和创业激情。由于组织的规模小,经济力量比较弱,所以企业对人员需要数量少,培训开发的职能也很少,但质量要求很高,最好能独当一面,支撑一个部门,理想的标准是主要挑选那些有相关工作经验的应聘者。但是又往往因为初创时期的资金缺乏、知名度低,管理水平低、管理不规范等很多原因,缺乏对外部人才的吸引力,同时由于公司的灵活性大,从业人员少,没有明确的分工,常常是以一当十,因此还不可能建立一套成熟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也不可能对职位进行详细的工作分析。在招聘录用时标准模糊,或者因为提供的薪水较少,在没有更多有经验的人员可供挑选的情况下,又不得不挑选没有经验的人才充实。那么,员工的招聘只有强调工作的弹性和能力,鼓励员工刻苦工作和自我发展。
这一时期人力资源战略管理的核心是:一方面,充分发挥创始人的人格魅力、创造力和影响力,用真情留人,在工作中发现技术型和管理型人才,为以后企业向规范化、制度化方向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建立员工最大化参与技能培训,进行广泛的人力资源规划,提高领导者自身素质,建立强有力的领导体制,克服领导危机: 同时,合理调整人力资源,充分挖掘和获取员工的最大潜能和综合技能,促进人才组织化,形成强大的凝聚力。
成长期人力资源战略管理
经历了创业期的艰难,企业进入了成长期。在这一时期,企业的主要特点是:企业发展迅速,主营业务不断扩展并快速增长企业组织形态走向正规化;机构相对完善,企业规章制度不断建立和健全,企业文化逐渐形成;企业创业者的个人作用开始弱化,更多地担当起领导者和管理者的角色,职业经理人开始进入企业并发挥关键作用。这一阶段企业发展战略的核心是如何使企业获得持续、快速、稳定的发展。
在成长期,由于企业迅速发展,规模的剧增,生产资源突然性增加,销售市场和销售额爆炸性扩大,同时企业的管理、组织、机构和制度仍然停滞在以前水平,这时企业就如同一个儿童却有一副成年人的身材一般,出现了极度的不协调。这种情况下,单靠创业者个人或几个人维持企业运行的粗放型管理已经不再适应企业发展 由于规模的扩大、人员的增多,因此需要设置不同的部门,这就要进行细致的工作分析,来界定各个部门与部门内部成员之间的工作与活动,这要求人力资源管理必须改变状况,由专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人员或部门实施管理。企业的迅速发展同时也对员工的素质和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这对人力资源管理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首先,确保企业快速发展对人力资源数量和质量的需要。快速成长使企业
对员工有了更多的要求,同时员工队伍开始出现分化的迹象。一方面,技术人员与营销人员队伍开始各成体系:另一方面,由于业务的扩展会引进大量的科研、管理与营销人才,使得员工队伍出现新老之分。由于新员工的大量加入,老员工的工作职责与岗位变动较大,培训与开发也变得重要起来,并且对员工培训的针对性要求高起来。加强企业对人才的吸引力,满足企业的迅速发展。
其次,加强组织建设,转变管理方式,建设独特的组织文化,充分调动全体员工的工作激情,加速企业发展。由于该阶段企业的规章制度还不很完善,高层管理者对基层管理者的控制较多,使基层人员缺乏必要的自主性,影响积极性的发挥。所以要加快组织建设,搭建和完善组织结构。管理方式由创业期的粗放式向精细化转变。注重和加强企业文化的建设,企业与员工建立共同愿景,形成被广泛认同的企业自己的核心价值观,从而建立起企业独特的文化,在员工与企业间建立信任与承诺关系,实现员工的自我发展和管理。增强企业的凝聚力。
最后,建立规范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使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逐步走上法制化的轨道。健全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引进更先进的管理程序和系统,完善培训、考评和薪酬等机制,使企业的各种活动有章可循,各种行为更加规范化。成熟期人力资源战略管理
成熟期是一个企业一生中最辉煌的时期,限制企业发展的一些障碍逐渐被企业突破,企业规模、销量、利润等都达到了最佳状态,到了这个时期,企业有了一系列规范化的制度,高层更多的是思考战略性与全局性的问题,日常的管理都由中层与基层管理人员完成。企业发展的重点更多转移到维持稳定地运行和提高企业的效益。
这一时期人力资源管理的特点是:企业的发展主要是靠企业的整体实力和规范化的机制。个人在企业中的作用开始下降企业内部的创新意识可能开始下降,企业活力开始衰退,各个工作岗位满员,空缺岗位很少,人员晋升困难,对有能力的人的吸引力下降。此外,这一阶段企业也容易得“大企业病”,即企业易骄傲自满、沟通不畅、滋生官僚主义、创新精神。由于企业发展相对稳定,工作的挑战性减弱、丰富性减弱,很多经理人在职业生涯中,当谋求进一步发展时,遭遇到了瓶颈,在面对“职业天花板”时,经理们也开始考虑是否仍然在该企业
干下去。
所以,这一时期的人力资源战略管理的核心是激励组织的灵活性,重点在于自我更新、增强企业活力、巩固和加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发展新业务实现多方向增长,进一步达到盈利与成长的平衡;同时,重塑、规范企业文化。具体措施是建立“学习型组织”、提供企业发展远景规划、建立人力资源储备库,采取比竞争对手更为优秀的人才垄断战略。
加强针对性培训,培训开发的重点是对中、基层管理者管理知识的培养与管理技能的提高。另一方面,解决老员工知识老化问题。
激励手段多样化,吸引、留住企业所需人才:在绩效管理与薪酬管理上,要调整薪酬体系结构,适当增加长期性的报酬,以稳定员工队伍,同时薪酬总额要与企业利润挂钩,要从以个人为基础转变为以团队为基础,实行团队薪酬与团队绩效挂构。通过绩效管理,不断注入创新机制,使之青春常在,保持活力。制定关键岗位的人力接力计划,以防止关键人力资源跳槽或突发事件的发生。衰退期人力资源战略管理
随着企业继续发展,企业的市场萎缩,运营机制的老化,企业盈利能力下降,企业会不可避免地步入衰退期。这个时期,企业增长乏力,整体竞争能力和获利能力全面下降,资金紧张企业可能官僚风气浓厚,制度缺乏有效执行,互相推脱责任的情况经常发生。员工自我保护意识不断增强,做事越来越拘泥于传统、注重于形式,只想维持现状,求得稳定,体现企业活力的行为会减少甚至消失。员工队伍不稳定,员工士气不高,不公平感增强,对自己职业生涯发展期望值降低,敬业精神弱化,人才浪费严重,企业缺乏激励上进的组织气氛。管理的重点向“成本管理”倾斜,开源节流,人力资源管理的重点是人力成本控制,通过资源的精细化分配,节约成本以延缓衰老,一般采用制定提前退休政策、淘汰机制、精兵简政等手段。
企业的战略重点在于创新,通过组织结构的再设计、企业管理制度创新、管理方法创新、企业价值链创新、人才管理的重整、改组高级管理层、引入新鲜血液、建立学习型组织等一系列改革措施,增强企业的活力和动力,培植出企业新的核心竞争力。衰退期的企业人力资源战略管理核心是人才转型,对职工后期发展出路给予指导,在新的领域内进行人才招聘和培训,实现企业的二次创业。重
点要做到正确预测人力资源结构变化,重新规划人力资源:合理化地减少冗员,在裁员基础上招聘富于创新精神的人才,更替高层管理者:以长期激励报酬为主、强调外部竞争性的薪酬体系:加大产权激励的力度,打破用人机制、强调精神激励的激励机制:实施以创新和创造的价值与综合效益为业绩考核重点的绩效管理:以建立学习型组织为导向的企业培训灌输危机意识,为变革者营造良好氛围。
总之,任何企业都有生命周期的变化,企业在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矛盾和特点,其人力资源管理的重心有所不同,采取的措施也有所不同,人力资源管理者必须根据企业生命周期的特点,采取积极的创新措施,以制定与企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方案有效地解决这些矛盾,使企业具有长足的活力,才有可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0816101-06何政
第五篇:关于企业在不同生命周期的企业文化的创建
企业文化
企业的灵魂
学校:四川交院 班级:经管系YX10-2 姓名:廖广东 学号:20100666
企业文化
前言
每个企业都应该有自己的企业文化,因为企业文化决定着这家企业的未来前程。然而,一个企业的企业文化并不是说有就有,因为企业文化必须根据其自身的情况而建立,才能达到其应有的效果,也就是说建立企业文化会根据企业的性质不同而各有所异。一个企业要想存货的长久,就必须自建一个属于自己的企业文化,而不是抄袭他人的,我们把企业比作一个人,而企业文化就相当于这个人的做人原则和宗旨。我们可以学习他人的长处,但却不能完全的抄袭,因为这样我就不再是我了,而只是他人的一个复制品。
当然,自建的企业文化必须要能够达到让员工认识熟悉,并且能投入应用,以其作为行为宗旨和规范,这就要求我们在创建企业文化时必须考虑诸多主观和客观因素,如这个企业文化被创建起来后是否具有可行性,是否符合本企业的要求,最重要的是员工对这个企业文化建立后的意见和建议,当然,这已经是后话了!
然而,企业和人一样,都会生老病死,不同的只是企业的生命周期做的好的话可能会比一个人的生命周期间隔要稍稍长些。那么我们如何建立企业在不同生命周期里面的企业文化呢?一下我们简单的了解一下企业文化的概念及其在不同生命周期的调整和变改:
一、企业文化:
清华大学教授张德认为,“企业文化使之企业全体员工在长期的创业和发展过程中培育形成,并共同遵守的最高目标、价值标准、基本信念及行为规范。”由于目前世界上对企业文化没有一个明确的特别的定义,因此根据企业自身的不同则可选用不同的企业文化概念来理解。《企业文化》一书根据在国内外学者观点的基础上为“企业文化”作了定义:“企业文化使之现阶段企业员工所普遍认同并自觉遵循的一系列理念和行为方式的总和,通常表现为企业的使命,愿景,价值观,行为准则,道德规范和沿袭的传统与习惯等。”
在理解企业文化时必须注意:
第一,文化具有时段性。文化总是相对于一定时间段而言,我们所指的企业文化通常是现阶段的文化,而不是指企业过去的历史文化,也不是指将来企业可能形成的新文化。第二,文化具有共识性。只有达成共识的要素,才能称为文化,企业新提出的东西,如果没有达成共识,目前就不能称之为文化,只能说是将来有可能成为文化的文化种子。企业文化代表企业共同的价值判断和价值取向,即多数员工的共识。当然,共识通常是相对而言的,在现实生活中,通常很难想象一个企业的所有员工都只有一种思想、一个判断。由于人的素质参差不齐,人的追求呈现多元化,人的观念更是复杂多样,因此,企业文化通常只能是相对的共识,即多数人的认识或共识。第三,文化具有范围性。文化总是相对于一定范围而言,我们所指的企业文化通常是企业员工所普遍认同的部分。如果只有领导层认同,那么它只有说是领导文化;如果只是企业中某个部门中的员工普遍认可,那么它只能称为该部门的文化。依据认同的范围不同,企业中的文化通常可以分为领导文化、中层管理者文化、基层管理者文化,或部门文化、分公司文化、子公司文化、企业文化等。第四,文化具有内在性。企业所倡导的理念和行为方式一旦得到普遍的认同,成为企业的文化,就必将得到广大员工的自觉遵循。
1、企业文化的结构:包括企业理念文化、企业制度文化、企业行为文化和企业物质文化等。
1)企业理念文化,是指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过程中形成的文化观念和精神成果,是一种深层次的文化现象,在整个企业文化系统中,它处于核心的地位。企业理念文化通常包括企业使命、企业愿景、企业精神、企业价值观、企业伦理道德、企业作风等内容,是企业意识形态的总和。其中企业精神又是企业理念文化的核心,是指现代意识与企业个性相结合的一种群体意识,它往往以简洁而富有哲理的语言形式加以概括,通过司训、司歌等形式形
企业的灵魂
企业文化
象的表现出来。一般来说,企业精神是企业广大员工共同一致、彼此共鸣的内心态度、意志状况和思想境界。
2)企业制度文化,是指得到企业广大员工认同并自觉遵从的由企业的领导体制、组织状态和经营管理形态构成的外显文化,是一种约束企业和员工行为的规范性文化。它是企业文化的中间和桥梁,把企业文化中的物质文化和理念文化有机的结合成一个整体。通常包括企业领导体制、企业组织机构、企业经营制度、企业管理制度和一些其他特殊制度。
3)企业行为文化,是指企业员工在生产经营、学习娱乐中产生的活动文化。它包括在企业经营、教育宣传、人际关系活动、文娱体育等活动中产生的文化现象。它是企业经营作风、精神面貌、人际关系的动态体现,也是企业理念的折射。一般包括企业家的行为、企业模范人物的行为、企业员工的行为等。
4)企业物质文化,是企业文化的外部表现形式。优秀的企业文化总是通过重视产品的开发、服务的质量、产品的信誉和企业生产环境、办公环境、文化设施等物质现象来体现的。企业物质文化是企业文化系统的表层文化,它是由企业员工创造的产品和各种物质设施等构成的文化现象。包括(1)企业名称、标识、标准字、标准色。(2)企业外贸、建筑风格、办公室、车间的设计和布置方式等。(3)产品的特色、样式、外观和包装。(4)技术工艺设备特性。(5)企业旗帜、歌曲、服装、吉祥物等。(6)企业的文化体育生活设施。(7)企业造型和纪念性建筑。(8)企业的文化传播网络。
二、企业的生命周期理论
任何一个企业从其诞生的那一刻起,就有追求成长和发展的内在冲动。企业在成长过程中会经历具有不同特点和危机的若干发展阶段,这要求企业要在各个方面实施不断的变革与之相适应,其中尤以企业组织结构形式为重。企业组织结构与企业特定成长阶段的适应性强弱,关系到整个企业的应变能力和管理效率,直接影响着企业经营效果的好坏和目标的实现,只有适应企业特定成长阶段的组织结构才能促进企业健康持续地成长与发展。生命周期是一种非常有用的工具,标准的生命周期分析认为市场经历发展、成长、成熟、衰退几个阶段。然而,真实的情况要微妙得多,给那些真正理解这一过程的企业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同时也更好地对未来可能发生的危机进行规避。企业的生命周期一般包括企业发展生命周期、转型企业生命周期、发展中企业生命周期。企业生命周期变化规律是以12年为周期的长程循环。它由4个不同阶段的小周期组成,每个小周期为3年。如果再往下分,一年12个月可分为4个微周期,每个微周期为3个月。该规律的行业特征不太明显,适用于各种行业,甚至大部分商业现象。由于不同的企业存在着不同的生命周期,不同的生命周期体现不同的变化特征。尽管它们有 共同的规律,但在4个不同周期阶段变化各异,各自的发展轨迹也不同。
三、关于企业在不同生命周期的企业文化建设的分析: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美国治理学家伊查克?爱迪思(IChakAdizes)博士提出了企业生命周期理论,认为企业同生物一样都遵从“生命周期”规律,都会经历一个从出生、成长到老化直至死亡的生命历程。有数据表明,1970年跻身《财富》全球500强之列的企业,到1983年竟然有1/3已经销声匿迹。这个排行榜上的企业从产生到衰亡,平均寿命只有40~50岁。在日本和欧洲,企业的平均生命周期为12.5年。在美国,有62%的企业平均生命周期不到5 年,存活能超过20年的企业只占企业总数的10%,只有2%的企业能活50年,而中国企业的平均寿命只有7~8岁,尤其是民营企业,不仅平均寿命只有 2.9岁,而且生存超过5年的不到9%、超过8年的不到3%.那些曾经响当当的企业:三株、巨人、爱多……都在极致的辉煌后霎时褪去了鲜艳,昙花一现。与此相对应的却有另一些企业,历经百年不衰。美国蓝筹股道指30有将近60%的公司的寿命超过100岁,将近25%到了150岁,最长的是杜
企业的灵魂
企业文化
邦公司202 岁,最短的是微软,也有30岁以上。我国的百年老店同仁堂,存续了337年的历史,北京全聚德已经有141岁,烟台张裕葡萄酒公司也有113岁。
为什么这么多企业生命周期如此短暂?为什么又有另外一些企业历经百年仍然基业常青?对此学者有不同的解释。有的人认为是产业的差异,有的则解释为经营方式的不同,还有的人从治理制度上找原因,还有些人认为是企业家的优劣。尽管这些说法都有一定的道理,但似乎都没有涉及问题的根本,都没有找到决定企业基业常青的真正原因。
随着企业文化理论的出现和不断发展,《企业文化》、《Z理论》、《寻求优势》、《日本企业的治理艺术》四部专著的出版,掀起了企业文化研究的热潮。企业越来越意识到规范的组织文化对企业组织发展的重要意义,越来越深刻熟悉到一种优秀的组织文化对企业长期经营业绩和企业的发展起着潜在的却又至关重要的作用。
兰德公司、麦肯锡公司和国际治理咨询公司研究发现,凡是业绩辉煌的公司,企业文化的作用都十分明显。优秀的企业文化是世界500强得以成功的基石。长寿公司出类拔萃的根本原因,就在于不断创新企业文化,并保持其先进性。世界上闻名的长寿公司都有一个共同特征,就是它们都有一套坚持不懈的核心价值观,有其独特的、不断丰富和发展的优秀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一种力量,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它对企业的兴衰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可以说,21世纪企业之间的竞争,根本的是企业文化的竞争。谁拥有文化优势,谁就拥有竞争优势、效益优势和发展优势。
虽然企业文化理论日渐发展成熟和完善,广泛地被企业接受和应用。一大批企业凭借着优秀的企业文化在市场竞争的大潮中立于不败之地。但是,另一方面是无数家企业在苦苦寻找适合自己的企业文化。还有一些企业,由于企业生命周期和环境的变化,原有的企业文化已不适合企业成长,甚至成为阻碍企业持续发展的桎梏。因此,如何选择符合企业发展需要的企业文化,如何根据环境和生命周期的变化选择适宜的企业文化,成为所有企业面临的一个关系企业兴衰的重大课题。
学生认为,用矛盾论来分析企业内外部环境,抓住不同生命周期的主要矛盾,通过企业主要矛盾来选择企业文化,是企业文化选择的必由之路。
马克思主义的矛盾论,即事物的矛盾法则,对立统一的法则,是唯物辩证法的最根本的法则。矛盾论揭示了事物联系的实质内容和事物发展的内在动力,是我们最根本的熟悉方法。在企业内部,无时无刻不存在着无数个矛盾,这些矛盾的不断发展和转化,形成了企业生命周期的向前推移。矛盾是企业生命周期演化的动力,企业生命周期的递进是矛盾斗争的结果。另一方面,企业的各种矛盾也与企业的兴衰成败息息相关。由于矛盾的性质、地位以及条件的复杂性,矛盾的解决也多种多样。只有找到了正确的矛盾解决办法,解决主要矛盾,企业才能不断发展,最终基业常青。
不同的生命周期,各个阶段企业内部的冲突、利益不同,面临的问题和压力不同,存在的主要矛盾也大相径庭,因此企业所拥有的选择也不同,必然要求不同的企业文化相匹配。但由于企业生命周期的内在规定性,每个阶段企业文化的正常表现都有共性,尽管作为实现文化内核的手段与表现形式可以千差万别,但作为核心的价值取向和经营风格仍有规律可循。对企业生命周期的分析指明了不同阶段主要矛盾的形成、转换和整合,说明了不同阶段企业文化的特点,从而为企业文化选择完整模式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企业文化选择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才能正确地开展和实施。通常有如下四原则:企业生命周期与企业文化选择相关联的原则,企业文化选择与企业战略相互关联的原则,共性与个性相结合的原则,弘扬传统与发展创新相结合的原则。
由于企业生命周期的变化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为了保证企业文化选择的可操作性,实现成功的文化选择,因此有必要找到一些具体的时机。选择的时机体现了事物变化的度。在企业出现明显变化,主要是在企业生存发展的外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环境发生了重
企业的灵魂
企业文化
大变化,表明了企业量变到质变的转换,因此把握事物的度,是进行企业文化选择的最佳时机。通常有以下三个时机:企业经营业绩发生重大变化时,企业治理掣肘增多效率低下时,企业外部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时。
企业文化选择是一项系统工程,找准切入点,是成功选择的保证。学生认为,选择企业文化的切入点,必须从企业现况出发,大致有如下三点:从主要矛盾入手,从企业的优良传统入手,从企业的重大变化入手。
企业文化选择的内容包括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物资文化的选择。企业文化的精神层、制度层和物质层是密不可分的,它们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因此在企业文化选择时也要从整体上把握。
企业文化类型的选择是企业文化选择的重要环节。企业文化类型多种多样,据统计,现有学者共提出近200种文化类型。如何在多如牛毛的企业文化类型中找到适宜的企业文化类型,主要矛盾是一把钥匙。
在初创期,企业面临着实力弱小的主要矛盾。探索型文化提倡谨慎的资本治理和大胆开拓的竞争策略,其特征为考虑风险和利益之间的转换,明确企业该在何处行动,乐于接受改变,敢于创新,因此适宜实力弱小的初创企业进行有限的资本投入和大量的新市场开拓。同时,探索型文化强调考虑风险,提倡通过谨慎的探索避免企业落入各种陷阱,其善变的性格也适宜于企业灵活应对市场风险。
在成长期,企业实力获得了长足增长,市场份额不断增加,但竞争对手环视四周,一着不慎,很轻易导致企业夭折。此时企业的增长速度超过了企业创业者能力的提升速度,企业治理水平低下成为主要矛盾。低下的治理水平经常导致企业决策者连出昏招,一方面在市场开拓上节节败退,另一方面经常落入多元化陷阱或盲目扩张。进攻型文化强调拼搏和进攻精神,采取“简单至上”,以变制变,持续出招,而且以速度制胜,一跃争先,力求在进攻中取胜。另外,进攻型文化也提倡稳健,强调企业的有序发展,反对盲目进攻,避免企业头脑发热盲目投资。
在成熟期,企业资金充裕,治理水平日渐成熟,企业运转自如。但是由于企业制度的完善、企业领导人的小富即安、技术人员的保守等原因,企业的创新精神逐渐消失。此时,变革型文化是解决这一主要矛盾的最佳选择。变革型文化强调打破现有格局,推崇技术创新和思想创新,改革原有制度和等级观念。通过变革型文化的整合,成熟期经常能够重唤生气和活力。
在衰退期,企业通常患有“大企业病”,治理严重僵化。同时,由于长时间失去创新而得不到改善,因此产品和技术严重过时,失去了竞争力。通常衰退期的企业要不消亡,要不蜕变。蜕变型文化强调大刀阔斧地对企业精神层、制度层、行为层和物质层的全面蜕变,通过剔除企业旧的躯体上的弊端,保留合理先进的成分,塑造一个全新的企业。
由于企业的情况千差万别,因此我们不能把某种企业文化类型生搬硬套到某一类企业上。真正意义上的企业文化类型选择对于每一个企业来说,都是唯一的。其他企业成功的经验只能借鉴,而不能照搬。企业文化类型的选择更多的是核心竞争力、经营理念、治理理念、创新意识的选择,适宜于所有企业的的企业文化类型是不存在的。因此,企业文化类型的选择是一项动态、灵活的工作,既不必拘泥于任何形式和条条框框,也不能照搬他人成功的经验。
企业文化的选择过程是一个灰朦胧集四态的演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潜在匹配的企业文化类型的有关信息不断地补充并白化,最终挑选出最适宜的企业文化,这种演化特征决定了基于企业生命周期的企业文化选择决策过程是一个多阶段的、渐进的过程。学生把企业文化选择分为初选、精选、优化、企业文化的弹性治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初选。即对众多潜在的企业文化进行快速过滤,确定可供评价的候选目标。
企业的灵魂
企业文化
在这一阶段,企业根据实现所在生命周期的具体情况,进行主要矛盾分析以确定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并以此确定企业文化的论域范围,以主要矛盾的解决为原则,按企业文化类型匹配策略进行初步筛选。基于主要矛盾解决的潜在企业文化搜索策略是这一阶段的要害。
第二阶段:精选。根据第一阶段所确定的各候选企业文化之间的性质和矛盾解决导向的定量化综合比较,进一步缩小候选企业文化的范围。这一阶段的要害在于根据特定的生命周期主要矛盾,建立符合企业自身特色的评价指标体系及选择评价方法。这一阶段主要是针对特定的指标体系,采用有效的算法对候选企业文化进行综合评价,并对具有相近评价值的候选企业文化进行过滤。
第三阶段:优化。根据生命周期的主要矛盾,进行多目标优化决策分析,对不同的企业文化进行整合优化,最终找出最优的企业文化。
第四阶段:企业文化的弹性治理。这一阶段主要是建立企业文化的治理机制,根据所选的企业文化在企业运作中的贡献和主要矛盾的变化来动态调整,以减少由于机会主义行为而造成的损失以及减少当前的企业文化选择的机会成本。对企业文化的跟踪评价及治理是这一阶段的重点。
在实际的企业文化选择过程中,企业文化选择的过程和方式也是不一而足的。学生建立的四阶段模型只是通常意义上企业文化选择的必要步骤。事实上,一次成功的企业文化选择和革新必定是一个长期系统的工程,必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抓住企业生命周期与企业主要矛盾这条主线,找准时机和切入点,确定企业文化选择的内容,结合企业实际情况选择企业文化类型,并按照四阶段模型进行具体的选择步骤,最终选择并建立一个优秀的企业文化。
当然,以上关于企业在建立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企业文化的分析仅仅对于一些企业而言可行,并且只能作为参考,企业想要发展壮大,生命周期的把握是至关重要的,而在生命周期里面选择合适的企业文化也是让领导层头疼的一件事情。但是,成功就必须得经历艰难险阻才算成功,没有经历艰难的企业的成功不叫成功,存活的时间更是短之又短。这里学生还希望各位企业家多多慎重。
企业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