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齐培文个人自传
个人自传
本人齐培文,男,现年32岁,中共党员,助理经济师,本科学历;2009年11月参加信用社工作,先后在简池分社、赤南分社从事出纳、会计职务3年,在渔渡社部从事信贷工作4年,现任镇巴农商银行总行营业部客户经理;在此期间通过干中学,学中干,虚心向领导和同事请教,不断提高了自己的综合素质能力和管理能力,并于2015年获得省联社汉中办事处市级先进个人荣誉称号,2017年获得省联社内训师资格证书,现将我的学习经历、工作经历和成长经历介绍如下:
一、学习经历
本人2005年7月毕业于西北政法学院,法学专业,大专学历,在校期间遵纪守法,学习优良;2009年11月参加信用社工作后,始终不忘充实自己,坚持学中干,干中学,立足本职,勤思钻研,在实际工作中,我坚持不懂就问,不会就学的好习惯,系统地自学了货币银行学、会计基本原理、信贷基础管理等课程,于2012年7月取得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本科学历,并在2013年取得中国银行业从业人员资格证书。同时我利用业余时间不断充电学习了关于农村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理论等课程,对如何有效管理农商行有了新认识和见解,一方面在基层分理处通过各业务岗位的历练,对农商行现有业务比较熟悉,对农商行的改革与发展理解比较全面;另一
方面长期亲身感受过基层分理处领导的工作方法和领导艺术,对处理复杂性问题和重要事情有一定的经验积累,这些都为自己今后更好处理岗位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工作经历
2009年10月通过省联社招聘考入镇巴县联社,当年11月至2010年4月在简池分社担任出纳工作,在此期间让我深刻领悟到我们农村信用社“三铁”声誉即铁帐、铁款、铁算盘;2010年5月至2012年7月组织安排到赤南分社担任会计工作,在此期间系统地学习了农信社会计基本规定、会计制度、会计操作与实务,在办理业务过程中从未发生过会计差错并协助分社主任做好了本社内部管理工作;2012年8月至2016年6月在渔渡社部担任客户经理,按照渔渡信用社的工作安排,我主要负责九家榜村、渔池村、小寨村和东王庙等四个村11个组1248户3820人的信贷业务,同时担任信贷数据统计工作,截止2016年6月末四个村贷款余额2600多万元,不良贷款占比0.5%,每季度均超额完成贷款利息收入,在此期间先后获得2013年、2015年镇巴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先进个人和省联社汉中办事处市级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因工作需要于2016年7月至今组织安排到镇巴农商银行总行营业部担任客户经理,主要负责个人住房按揭贷款、公司类贷款的发放和管理,并担任信贷档案管理工作,截止目前贷款管理户数为171户,共222笔,余额8883万元;累计
完善信贷档案950户1336册,其中建立公司类贷款档案24户120册、30万元以上大额贷款共57户170册、30万元以下个人贷款共计125户128册、个人住房按揭贷款共370户370册、安居工程类贷款共133户133册、家乐卡贷款245户245册、工薪贷12户12册,备查类资料共160册;2016年获得镇巴农商银行优秀工作者荣誉称号。
三、成长经历
我在政治上一向要求进步,自觉抵制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做到了思想上纯粹、作风上正派、行为上廉洁,坦坦荡荡做人,认认真真做事,我于2012年被渔渡信用社党支部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经过两年时间的学习锻炼和组织层层考验,于2014年11月正式成为一名合格的中共党员。
目前我正值人生中的黄金时期,年富力强、身体健康,家庭稳定,精力旺盛;对新业务接受能力强,历经多年锻炼,增强了我的社交、沟通和协调能力;并通过不断地学习,有力地丰富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此我愿为镇巴农商银行的发展奉献我微薄之力。
自传人:齐培文
2017年9月21日
第二篇:王文柱个人自传
个 人 自 传
王文柱,男,汉族,大学本科学历,已婚。1977年11月出生于原英山县百丈河乡上马坳村二组。1984——1989年在上马坳小学读书,1989——1992年在百丈河中学读书,1992—1995年在麻城师范普师班学习。1997—2000年通过自修,获得湖北大学中文系专科文凭;2003—2008年获得武汉大学法律本科学历。
1995年上年先后在麻城师范附小和英山麻园小学实习,1995—1997年在龙谭畈小学任教,1997—2000年在百丈河小学任教导主任、会计,2000年—2001年在方咀乡千斤坪小学任会计,2001年秋季在方咀乡古圣寨小学任负责人,2002年春至2003年春在望天畈小学任主任、会计,2003年9月至今在慧济希望小学任政教主任,现任安全主任。
任教18年来,工作兢兢业业,锐意进取,教学成绩突出,深受领导、家长和学生好评。论文、优质课和辅导学生参赛获得各级奖励多次,其中省级奖两次,2010年6月撰写的一篇通信发表于国家级报刊《小学生报》上,2010年下年参加全省组织的干部公开招考中,获得全县笔试成绩第二,面试第一,总分第一的好成绩(县统计局副局长的职位)。积极参加各级培训和学习,积极参加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
第三篇:暑假实习报告-----齐亦文
暑假实习报告 2010级工程管理6班齐亦文
0314100628
这个社会是个竞争力强的社会,而我们在这个社会里越来越显得生疏。社会生产力在逐步增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文化程度也在相应的提高,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我们的实践越来越平凡越来越现实积极。我们需要跟着社会的脚步走,学校仅仅是给我们知识的平台,而实践则给了我们很多的经验和最大的动力。
今年暑假我回到了家,暑假是漫长而乏味的,因此我进入了一个才开业不久的广告公司。在公司里我是一个版面推销员,我负责把报纸的版面卖给商家。每天的早九晚六,每天都在街道上风吹日晒,每天都要大着胆子去接近那些商家,慢慢的生活接近了我,社会在我面前不在陌生,而我也在工作中慢慢的发现自己的优点和缺点,社会就像一面镜子,诚信就是社会的准则。而我们拿着诚信的信条在社会里学习着自己想要的知识和经验,这是我们踏进社会的必须路口。时间在指缝中流失,我们在空白中叹息。只有学习和吸取,那么我相信这个世界的车轮我们会把握好。机会是留给又准备的人的,所以我想成为这样的人。
暑假的漫长,工作的繁忙,交际的繁忙,社会的复杂,慢慢的浮现在眼前。烈日折射下我微黄的影子,时间慢慢的流动,而我在这个夏季慢慢的成长,不算太高的身体里开始发酵出社会的气息。没有骄傲,没有气馁,没有太多的言语解释。社会是一门学问,而我仅仅才是踏入里面的门徒,学的东西太多,看的东西太多,问的东西太多,而我在继续前进,一步一丈,只要前进就行。我就想沙漠的行者,我需要社会这门学问的一些答案。
时间在流逝,人生漫长的成为历史,今天过去,明天继续。点点滴滴,分分秒秒,前前后后,我们在蜕变,我们学着蝴蝶,用尽力气破开茧的束缚,我们想有自己的天地,想用自己的双手去杜撰自己的故事,把杜撰的一切变成现实,需要别人去仰望,然后直到汗颜。
这个社会竞争力太大了,钢铁城市在蔓延,知识水平在一步步提高,大学不是问题,工作却是问题。这个社会要的不仅仅是文凭,经验和人品是最大的问题。现在高科技犯罪太多了,道德出了问题。假如说那个把三聚氰胺加到奶粉里人为什么不给自己的孩子喝,哪个偷税漏税的人为什么不发配到农村种田。这个社会存在太多的不公平,可是在现实中没有公不公,只有适应与不适应。我们不能感叹现在的物价上涨,我们不能叹息现在天气的恶劣,我们更不能憎恨所谓的富二代。这个社会没有羡慕嫉妒恨,有的仅仅是我们的心是否可以融入这个社会,我们可以在现实的工作中顺风顺水,这全是我们自己培养的能力与经验。我们需要社会,我们需要现在的刻苦,我们需要的压迫,那么我们就会有动力去迎接这个社会更多的风暴,我们更可以在这个社会前进。没有眼泪,没有叹息,没有后悔,有的仅仅是坚毅的面孔和平静的心情。
开学了,大二了。大一的喧嚣开始落下帷幕,大二的人生开始慢慢的进入策划和实践中。知识的渴望异常的强烈,压力慢慢的在身体里滋生,这个社会慢慢的变质,共产党也在慢慢的变质,我们不敢相信太多的人或事。社会在慢慢的混乱,世界在慢慢的格局,而我们生活的年代更是不堪目睹,金钱和权力在人们的心中开始蔓延。公务员,事业单位,高薪高职越来越资本化。工人农民越来越穷,越来越生活不下去。扩建占地,植树造林,太多太多的莫须有的建筑和开发把农民欺骗,仅仅几万块钱就把他们世代的土地征集,然后炒作高价出售,这不是建国初期的投机倒把吗?经济在进步,人的素质在退化。金钱化越来越严重,有次去一个亲戚家吃饭,他们家炖了一锅汤是冬虫夏草和老鸭子汤,我还没喝他们就只说这锅汤值五六百块钱。唉!什么社会吗?我们是喝汤还是喝钱嘛!如果消费不起那么就别去奢侈,奢侈其实是种浪费,而现在的物价就是在浪费和贪婪中造成的。
我们要学会在社会里看清自己,有钱时更应该帮助穷人,因为那时你是穷人时,这个社会其实给了你很多的帮助,我们要学会回馈社会,回馈我们这个不完美的国家,那么我们就会慢慢的完美。没钱的人不要气馁,人生其实很漫长的,因为上天给我了我们许多的机会,它会在我们不同的时间与能力时展现出来,因此我们需要在空白的时期给自己打下坚实的基础,学会在这个社会生活的技能,那么上天是会眷顾你的。人生需要慢慢的品味,前提你要懂得怎么品味,那么你就必须学习这种知识。
在我们的年代里,现实越来越残酷,人群越来越密集,金钱越来越现实。什么东西都需要金钱来衡量。物价掌握着我们的成功的命脉,我们要生存而不是生活,当可以生存时,那么我们才可以谈生活。生活是精心设计的,而生存是我们潜意识的,竞争是残酷的,生活是叹息的,而成功是遥远的。现实在人们的想法中慢慢的变得不那么实际,梦幻得到了慰藉,我们踏步向前,越来越逼进这个社会的黑暗面。社会需要前进,生活需待改善,而我们必须前进,那么我们会在历史的长流中慢慢的明白,我们是行的。
现实是最透彻的,看见的不一定是假的,听到的不一定是真的,那么这就需要我们探索和询问。我们一定要知道自己是行的,那么社会的门槛不再高了,前进的步伐不在眼前止步!
第四篇:齐桓晋文之事 教案
《齐桓晋文之事》教案
教材分析:
《齐桓晋文之事》为必修五第四单元“以天下为己任”中的首篇,是孟子晚年第二次到齐国和齐宣王的一次谈话记录。它较为系统地阐明了孟子行仁政而王天下的政治主张,充分表现出孟子文章的曲折尽情、气盛言和的特色,洋溢着一种波澜壮阔的气势美,而且在论证的过程中又富有逻辑的力量。学习时,须用心体会。学情分析:
本文篇幅较长,说理迂回,学生理解有一定难度。但是,在单元三中学生刚学的《逍遥游》与本文同属先秦诸子散文。晨练四中古文 “桓公问治民于管子”中爱民的思想,又与本文大有相通之处。再加上本学期学生刚在历史课文中学过孟子思想,文章中又有些有趣的譬喻,所以本文对学生来说是“熟悉的陌生人”。教学目标:
1、学生能有效积累王、保等重点文言实词,之、以等重点文言虚词;能正确识别文中的倒装句等特殊句式;能准确翻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等重要句子。
2、学生能理解孟子的“保民而王”的仁政思想,及“制民之产”的具体措施。
3、学生能总结并鉴赏本文中孟子善于设喻、迂回曲折、层层深入的的论辩特色。教学重点
目标1、2 教学难点
目标2、3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介绍
1、孟子其人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现山东邹县东南)人,战国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曾受业于子思(孔子的孙子)的门人,30岁左右收徒讲学。44岁开始周游列国,游说诸侯,宣扬“仁政”,但是始终不受重用,然而他傲视诸侯,决不苟同,晚年回到家乡讲学著述,直到去世。后世统治者都把他作为尊崇的偶像,到元、明时被称为“亚圣”。
2、《孟子》其书
《孟子》共七篇,分别为《梁惠王》、《公孙丑》、《滕文公》、《离娄》、《万章》、《告子》、《尽心》。各章又都分为上下两篇。作为一部语录体著作,它记录的是有关孟子重要思想的一些言论。到南宋时,朱熹把它与《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两篇以及《论语》合为“四书”。
3、孟子思想
①性本善(凡人皆可成尧舜)
②民本思想(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③封建时代士大夫出世进退的准则(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④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⑤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于人,治人者食人,天下之通义也。二、一读通读课文,落实字音
胡龁
衅钟
觳觫
褊小
庖厨 忖度
舆薪
百钧 便嬖 莅中国 商贾 放辟邪侈 畜妻子 庠序 孝悌 颁白 无以,则王乎?
彼恶知之?
三、疏通课文,分层明意 问:划分层次,梳理大意。
(在划分段落,总结段意的过程中,强调重点实虚词和句式,扫除文字障碍。)第一部分(开头至“无以,则王乎?”)入题。孟子把与齐宣王的对话转到“行王道”上来。
第二部分(从“曰‘德何如,则可以王矣?’到“是以君子远庖厨也”)
主要说齐宣王有保民而王的基础,即不忍之心。第三部分(从“王说”到“王请度之”)
点明齐宣王没有实行王道,不是不能,而是不为。第四部分(“抑王兴甲兵,危士臣”至“孰能御之”)从反面论述“霸道”的危害,敦促齐宣王彻底改弦易辙,放弃霸道,实行王道。第五部分(“王曰:‘吾,不能进于是矣。’”到篇末)阐述施行王道的具体措施。
四、作业
整理重点实、虚词和句式。
第二课时
一、鉴赏本文的论辨艺术: 问题设置:
在孟子的引导之下,本想“霸道”王天下的齐宣王侧耳恭听了儒家“保民而王”的“仁政”学说。从本文中,你学到哪些论辩的技巧呢?(或者:你认为什么是孟子成功说服齐宣王的原因?)明确:
1、避实就虚、求同存异的话题转换。
在先秦时代,“王道”和“霸道”是一对相对的概念。王道是儒家提出的以仁政治天下的政治主张,霸道则指君主凭借武力、刑法、权势等进行统治。齐宣王于谈话始便问“齐桓、晋文之事”,显而易见,齐宣王有称霸的野心。孟子以“仲尼之徒无道齐桓之事„„无以,则王乎?”这样一段立场鲜明的回答,不仅表明了对霸道的态度,又机智委婉地把谈话引向了王道,成功地为下文能向这位君主游说自己的“王道”学说打下了基础。
2、化解敌意、缩短距离的心理战。
大凡高妙的游说者,首先要准确把握对方的心理,化解对方的敌意,掌握主动,然后再寻找时机,一举攻克对方。孟子要达到自己的目的,首先就不能让齐宣王产生反感。他把话题引向王道后,并未直接从正面谈王道,而用“以羊易牛”的事例肯定齐宣王有不忍之心,具备了行王道的基本条件。这样通过发掘对方长处,给予对方信心的方式,在夸赞中讲道理,就化解了敌意,缓和了气氛,缩短了他与齐宣王之间的心理距离,为他自己及其“王道”学说能被齐宣王接受扫除了障碍。
3、取譬设喻、逐层推进的启发术。孟子善用譬喻陈说事理,论列是非。要讲道理,先举事例、打比方,使对方有所启发,然后再逐层推进,从而揭露出事物的本质。如用“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明足以察秋毫之未,而不见舆薪”比喻齐宣王不施“王道”是“不为也,非不能也”,让齐宣王心理上得到安慰。用“缘木求鱼”比喻齐宣王要以区区之齐去战胜八倍于自己的各诸侯国是多么愚蠢——霸道是行不通的,这个生动形象的比喻就如当头棒喝,彻底打碎了齐宣王的幻想。取譬设喻是孟子散文的主要特色之一,对后代散文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4、明知故问、欲擒故纵的“围剿”战。
要使齐宣王真正倾心王道,必须根除他心中以霸道得天下的大欲。对此,孟子明知齐宣王的大欲是什么,却故意不直说,欲擒故纵,先说五种不足,才引出大欲。然后以缘木求鱼和邹楚之战来说明齐王之大欲的行不通和危害,这使原来高高在上问询的齐宣王不得不心悦诚服地说出“吾惛”的话来,齐宣王欲施“霸道”的想法就彻底地被围而剿之了。
总之,孟子凭着自己高超的论辩艺术和语言技巧,牵着齐宣王的鼻子一步步走向“王道”,整篇文章则形成迂回曲折、波澜起伏的论辩风格,让人叹为观止。
二、巩固与拓展
课本87页学习活动之文本品读2第一组问题。(也可选择88页写作平台中的相关内容)
三、作业
1、背诵最后一段。
2、同步练习册。
第五篇:《齐桓晋文之事》教案
《齐桓晋文之事》教案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在两千多年前,我国的思想领域曾经历过一个辉煌的时代,真正的做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以后任何一个时代,我们在思想领域的变革都没有当时那么巨大,形式都没有当时那么多样,内容都没有那么自由。这个时代是:春秋战国时期。大家能举出当时比较有代表性的派别吗?其中的儒家思想对我国文化乃至政治的影响都可以说是空前绝后的。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是孔子和孟子,他们分别被称为“圣人”和“亚圣”。孔子大家都非常熟悉,而对他的再传弟子孟子就可能不太了解了。有谁能说说孟子的有关情况。
二、关于孟子:
1、孟子其人
孟子(前372—前289年),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现山东邹县东南)人。孟子是战国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曾受业于子思(孔子的孙子)的门人,30岁左右收徒讲学。44岁开始周游列国,晚年回到家乡讲学著述,直到去世。后世统治者都把他作为尊崇的偶像,到元、明时被称为“亚圣”。
2、《孟子》其书
《孟子》共七篇,分别为《梁惠王》、《公孙丑》、《滕文公》、《离娄》、《万章》、《告子》、《尽心》。各章又都分为上下两篇。作为一部语录体著作,它记录的是有关孟子重要思想的一些言论。到南宋时,朱熹把它与《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两篇以及《论语》合为“四书”,把读经的传统推向更加狭窄的胡同,成为后世(如明、清两代)科举考试八股文的唯一的取材依据。
3、孟子思想
① 性本善(凡人都可以为尧舜)
②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民本)
③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封建时代士大夫出世进退的准则)
④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对国君傲然视之)
⑤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于人,治人者食人,天下之通义也
[思考:为什么孟子的思想会被后世接受呢?]任何一种哲学,都会创立自己的理想世界。比起道家的小国寡民、佛家的因果报应来说,儒家的集大成思想家孟子的理想世界则诱人得多。孟子提出了一幅君民同乐、仁义并施的王道乐土和太平盛世的理想图景。这对于王者来说,自然是最好不过了,有什么比百姓归附,国力强盛更令他们满意的呢?对于老百姓来说,也是如此,有谁不乐意做太平盛世的人呢?
4、《孟子》的时代意义
当时的社会背景: ①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
②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
时 代 意 义 :孟子的思想具有着明显的进步性。其思想核心就是“民本思想”。民贵君轻,在今天看来,它至少包括重视国家利益,反对特权意识、保护人民等多方面的含义。这种社会变革时期的新观念,正符合人民的愿望,具有一定的人道主义精神,至今在我们的思想领域里有着重大影响。孟子的追求是一种对社会出路的探索,他的求真的追求精神也是值得今天我们学习的。另外,《孟子》的散文成就极高,作为文化精粹,我们当然有研究、借鉴、继承和发扬的必要。
5、“王道”和“霸道”
这是先秦时代一对相对的概念。“王道”是儒家提出的以仁义治天下的政治主张;霸道指君主凭借武力、刑法、权势等进行统治。孟子所处的时代是沿着霸道的方向前进的,凡是行法家主张,讲求耕战,富国强兵,便取得胜利。司马迁《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说:“当世之时,秦用商君,富国强兵。楚、魏用吴起,战胜弱敌。齐宣王用孙子、田忌之徒,而诸侯东面朝齐。天下方务于合纵连横,以攻伐为贤;而孟轲乃述唐虞三代之德,是以所如者不合。”
三、分角色朗读课文,回答问题。
1、教师和学生分别读问话和答话,其他学生默读
2、分男女两组分别读问话和答话。
思考:
1、孟子和齐宣王谈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孟子说服对方实行仁政,实现王道)
2、孟子的中心观点是什么?(保民而王)
四、作业: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导入:
我们学习文言文,有两个重点内容要掌握:一是重点的文言字词(包括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这也是今天的作业(分类归纳)。一是文章要表达的观点,作者是怎样表达这个观点的。具体到孟子这篇文章,就是要了解孟子的主要观点,他是怎样表达这个观点的,孟子是怎样说服一步步说服齐宣王的,也就是孟子的论辩艺术。这是很重要的一点,对我们大家也很实用。
二、二、串讲课文:(列出基本层次)
三、三、迂回曲折的论辩艺术
难 齐 宣 王 孟 子 解 决畏
难
“德何如则可以王矣?”
“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 从齐宣王的日常生活入手,巧妙分析“以羊易牛” 不忍之心—王道基础 “他人有心,予忖度之”
心悦诚服
信心不足
信心不足:“此心之所以合于王者,何也?” 比喻说理:“百钧”、“舆薪”、“挟太山以超北海”、“为长者折枝” 王之不王,不为也,非不能也。
大欲 对心中“大欲”念念不忘”:“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也。” 激—然后快于心与;“肥甘”、“轻暖”、“采色”、“声音”、“便嬖”。缘木求鱼的比喻 齐宣王的迷梦被击碎(先破后立)
四、语言特点:
一篇好的文章,决不能只有思想,而没有血肉,更不能缺少必要的修饰。语言的运用就特别强调修饰的功夫。为了把自己的思想准确、恰当、得体地传达出来,课文使用了较多的语言手段,使思想、情感的表达达到了完美的程度。这些手段是比喻、排比等辞格的运用和适当的神态描写。
1、比喻:比喻这种修辞格,是文学语言的重要的表达形式之一。使用得好,将使文章既具有生动的直观性,又能够揭露事物的本质。
①“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来突出宣王的“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同样是力能做到而不做,是“不为也,非不能也”。
②“挟太山以超北海”与“为长者折枝”形象地对比出前者是绝对做不到的,而后者不过是举手之劳。
③“天下可运于掌”这个比喻,具体形象地说明了王天下是一件十分容易的事。
④“缘木求鱼”的比喻,和孟子其他许多比喻一样,已变成今天习用的成语,它形象地说明了齐宣王要以区区之齐去战胜八倍于自己的各诸侯国是多么愚蠢,这个生动的比喻,彻底打碎了齐宣王的幻想,犹如当头棒喝,使文势如悬崖坠石,有千钧之力。
有人统计,《孟子》全书共261章,其中,有93章使用了比喻,数量达159处之多。汉赵歧《孟子题词》说:“孟子长于比喻,辞不迫切,而意已独至。”可谓说到了点子上。
2、排比
排比的运用,也是文章的一大特色。它是散句中的整句,首先形成文章参差错落之美,又声调铿锵,富于音乐性,在内容上既对文章进行拓展,又突出思想,加强感情,使文章气势盛壮这种方法运用得好,则能使文彩裴然,行而远矣。
①如“然一羽之不举……为不用恩焉”,这一组排比句,以不可辩驳的气势说明“不能”是有别于“不为”的。它的浅显易懂,还由于排比之中兼用了比喻的手法,真正是以简御繁地把难懂的道理轻松自然地讲得清楚明白。
②“为肥甘不足于口与……便嬖不足使令于前与”,这一组排比句,则是不厌其烦地故意揣度,既扩充了文章的内容,又使齐宣王为生活奢侈而自感惭愧,并进而去检点自己,包含了孟子“民贵君轻”的思想,又迫使齐宣王朝着王天下的方向迈进。③“今王发政施仁……皆欲赴诉于王”,这一组排比句,从“仕者”、“耕者”、“商贾”和“天下之欲诉其君者”等四个方面全方位地展示了“发政施仁”的好处,在齐宣王面前显示了巨大的诱惑力,展开了一幅“保民而王”的美丽远景。
④“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四个排比句,形象地写出了小农生产丰衣足食、安居乐业的情景,不但加强了思想上的说服力,而且加强了情绪上的感染力。
3、适当的神态描写
孟子引导齐宣王说出“大欲”时,齐宣王“笑而不言”,这一笔写出齐宣王欲霸天下而又躲躲闪闪不那么理直气壮的神态,极尽传神之妙。
五、作业:学生归纳文言知识。
六、板书:
提出并明确话题(王道-霸道)——————————实行王道
提出|“保民而王”的中心论点,——————————不忍之心
肯定齐宣王能够“保民而王”
齐宣王未能实行王道,不是不能,—————————— 推恩天下
而是不为
反面论述“霸道”危害,敦促 —————————— 推行仁政
齐宣王实行王道
阐述实行王道的具体措施 —————————— 制民之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