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做好文章加快我县工业经济发展(精)
做好五篇文章加快我县工业经济发展
做好“五篇”文章加快工业经济发展
今年以来,**县围绕“工业富县”目标,加大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全县工业经济克服了电力紧张、资金投入不足、运价上涨、路况较差等诸多困难,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一是发展速度加快。1-4月,全县完成工业总产值2.5亿元,同比增长9.1。其中,规模以上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35亿元,同比增长26.5;
实现工业增加值4263万元,同比增长27.8;工业产品销售收入1.38亿元,同比增长30.3;铁矿石、铁精矿、原煤、霞石粉、花岗石板材、页岩砖等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增幅较大。二是运行质量提高。1-4月,市考评企业实现利润1789万元,同比增长2.25倍;实现税金2125万元,同比增长48.2;入库税金1792万元,同比增长22.8;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78.1,同比上升69.9个百分点;产销率101.9,同比增加1.9;总资产贡献率27.5,同比提高11.9个百分点。三是发展后劲增强。1-4月,全县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3.17亿元,同比增长14.6;民营经济占全县GDP比重达50.5,同比提高1.2个百分点;上交税金占全县财政收入比重67.5,同比增长0.8个百分点。全县新发展个体工商户114户,新发展私营企业3家;完成工业技改投入1000多万元,同比增长20;随着溪沿洞电站、中石化乐坝中转库等一批重点外来企业项目开工建设,全县工业发展后劲不断增强。我县工业经济之所以能够持续、快速发展,我认为,主要是做好了“五篇”文章。
一、抓认识,坚定工业发展信心。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是财政收入的支柱。我们充分认识到不加快工业发展,就不可能改变产业结构落后的现状;不加快工业发展,就不可能改变财政入不敷出的现状;不加快工业发展,就不可能奠定振兴**的物质基础。今年来,我县工业经济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和中央、省、市经济工作会议及市工业会议精神,坚持“招商引资增总量,联合发展壮骨干,以工哺农育龙头,苦练内功增效益”的思路,以“三新”(构建以民营经济为主体的所有制新框架,以骨干企业为支柱的产业结构新框架,以立县产品为骨干的产品结构新框架)为立足点,突出发展冶金,稳定发展煤炭,大力发展建材化工,积极发展石材、小水电和农副产品加工业,努力实现工业经济“3311”工程(“三个明显”:工业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工业综合实力明显增强、运行质量明显提高;“三个高于”:工业占GDP比重高于上年水平、工业固定资产投资高于上年水平、工业企业实现税利高于上年水平;“一个新台阶”:企业管理水平上一个新台阶;“一个新跨越”:工业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达到“工业富县”目标。力争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0.1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5.37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1.79亿元、入库税金5000万元,分别比2004年增长25以上。
二、抓优势,培育工业发展支柱。
一抓支柱产业培育。产业整合是我县工业发展的主题,是提升工业规模效益和 整体实力的重大举措。我们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培育壮大“四大”特色支柱产业。一是培育壮大冶金工业。延伸冶金工业产业链条,加强与川威、攀成钢等大型企业的联合,着力抓好竹坝二期扩能、铁山公司技改扩能等重点项目,积极筹建金属球团厂;坚持依法保护、严格规划、有序开发的原则,合理配置和开发矿产资源,鼓励有开采实力的矿山企业,按程序申请探矿权,参与风险找矿,增加可采储量;积极支持冶金矿山公司、铁山公司内引外联、吸股参股等方式,在攀西地区、汉中地区实施资产重组战略。今年1-4月,全县生产铁矿石16.5万吨,同比增长11.5;生产铁精矿11.8万吨,同比增长19.2。二是培育壮大绿色产品加工业。重点依托绿色品牌,着力培育农副产品精深加工龙头企业,延长农产品“产业链”,带动“长赤牌”翡翠米、云顶茗兰、云顶绿芽、**黄羊、“亦奇牌”食用油、米仓山牌核桃等绿色食品上规模、上档次,抓好年加工30万头的生猪肉类加工厂建设和**黄羊肉业有限公司年屠宰加工黄羊20万只、加工冷却排酸分割肉220万公斤建设项目,实现城乡经济统筹协调发展。三是培育壮大能源工业。充分利用**、明江、焦家河、木门河等水能资源,大力发展能源工业,加快溪沿洞电站、银杏二级电站、沿溪河电站、董家河梯级电站等小水电站建设进程,做好皇柏林电站、高桥电站、蜂儿岩电站等小水电站开工建设前期准备工作;加快乐坝石油中转库、石油液化气站建设,力争年内竣工投产;抓好煤电有限公司、煤炭有限公司等重点煤炭生产企业技改扩能工作,提高煤炭生产能力。今年1-4月,全县生产原煤17.4万吨,同比增长7.3;发电量达到3442万度,同比增长0.5。四是培育壮大建筑建材业。提升建材工业产品档次,抓好县水泥集团有限公司技改扩能,做好30万吨旋窑水泥项目前期工作;搞好霞石矿迁建和
铁山公司钾长石开发项目建设;加快东榆石材城建设,做大做强石材产业。石材城自启动建设以来,先后引进天磊石材、泰荣石业、雅安中喜石雕等外来企业,集中县内石材企业11家,建成石材门店20多个,形成民间石雕工艺小区、石材产品展示小区、现代石材工艺产品加工小区、板材加工小区四大小区。今年1-4月,全县生产水泥6.0万吨,同比增长46.3;生
产霞石粉5742吨,同比增长46.5;生产花岗石板材10万立方米,同比增长30。
二抓骨干企业培育。**工业竞争力不强,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产业集中度不高,规模以上企业少。我们进一步加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在更深层次、更广泛领域推进“三个转变”,优化资源配置,积极支持冶金集团、煤电公司等骨干企业苦练内功、做大做强;集中扶持以**黄羊肉业有限公司、巴山植化厂、元潭罐头厂为龙头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培育壮大特色产业,促进农民增收、财政增效。2004年,全县入库税金500万元以上的工业企业达到13户,入库税金100万元以上的工业企业达到119户。今年1-4月,冶金矿山公司、铁山公司、煤电公司等6户骨干企业共完成工业增加值3979万元,实现利税3307万元,分别占市考核企业实际完成的93.3、97.8。
三抓工业集群培育。构建工业集群是实现产业集聚,优化工业布局,辐射带动工业发展的有力举措。我们按照“结构合理、联系密切、优势突出、集群发展”的思路,以干线公路为轴线,以**镇、东榆镇、乐坝镇为重点,采取做大做强一批、嫁接改造一批、招商培育一批,促进企业向工业走廊集中,加快县城至乐坝工业经济走廊建设,延伸建设元潭食品工业园区,做大产业集群。随着翔鸽化工、天磊石材、强盛砖业、垃圾处理、乐坝魔芋、霞石矿业、元潭罐头等一批企业进入,不仅加快了工业走廊和元潭食品工业园区建设,而且带动了全县民营工业蓬勃发展。
三、抓改革,增添工业发展活力。深化改革是推动工业发展的核心动力。一是深化产权制度改革。按照“三个百分之百”的要求,继续稳妥地推进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加快民营化进程。巩固企业改制成果,对已进行改制的企业,抓好规范完善。截止目前,全县除电力、自来水、广播电视传输等7户企业保留部分国有股外,其余一般竞争性领域的企业实现了国有资本有序退出,为民营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县冶金集团经过股份制改造后,积极实施扩张经营,经济效益逐年攀升。今年1-4月,公司销售收入7253万元,实现利润1033万元,实现税金536万元。铁山公司经过改革,实施扩张经营,发展势头良好。今年1-4月,公司销售收入1939万元,实现利润320万元,实现税金228万元。二是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抓好改制企业按《公司法》规范运行,真正使企业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各负其责,协调运转,逐步形成了权力机构、决策机构、监督机构的制衡机制。三是推动劳动用工制度改革。坚持以人为本,深化企业劳动、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完善激励约束机制,真正使员工能进能出、收入能高能低,充分调动了各个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四、抓投入,增强工业发展后劲。投入不足是制约我县工业发展的瓶颈。我们坚持两眼向上争取“国家的钱”,两眼向外用好“客商的钱”,两眼向内引导好“民间的钱”、用好“财政的钱”,多方投入增大总量。一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深入开展招商引资活动,努力拓宽招商引资网络,积极采取以商招商、“赴会”招商、网络招商、窗口招商、亲朋招商等有效办法,千方百计引进业主、引进项目、引进资金,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优化经济结构、产业结构。近年来,全县引进项目30多个,到位资金3亿多元,随着溪沿河电站、中石化乐坝中转库、天磊石业等一批重点外来企业项目开工建设,全县工业发展后劲切实增强。二是加大资金争取力度。组织有关部门积极向中央、省、市主管部门争取支持工业发展专项资金,加快企业技术改造,提高生产能力。三是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根据我县工业发展投入严重不足的实际情况,按比例提取工业发展资金,用于支持企业发展。
五、抓环境,强化工业发展保障。环境是生产力,更是竞争力。我们始终把营造良好的环境作为加快工业经济发展的强有力保障来抓。一是优化政务服务环境。切实转变政府职能,从“政策型”转向“功能型”,从“管理型”转向“服务型”,深入贯彻落实《行政许可法》,规范办事程序,减少审批项目,提高工作效率。深入开展以治理“三乱”为重点的专项活动,规范执法检查,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对影响企业发展,给企业生产经营设置障碍的人和事严肃查处。着力整治企业周边治安环境,及时解决影响企业改革、发展、稳定的各类治安问题。二是夯实基础环境。努力改善交通、通讯、能源等基础设施条件,全面整治岳樵公路、杨坪公路、煤电公司进厂公路和鹿贵公路。搞好电力调度,千方百计保证重点工业企业生产用电。加快土地、矿产、技术、人才、劳务等市场建设,提高公开化、市场化程度。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努力营造良好竞争环境。三是抓好企业家培育。“能人治企”是企业发展壮大的关键因素。我们牢固树立“厚待人才、优待企业家”的思想观念,对内培养使用,对外强力吸引,不求所属、但求所用,不求其专、但求其能,不求其在、但求其来,在更大范围内整合人力资源,建设振兴**工业的企业家队伍。近年来,先后组织30多名具有实践经验和较高文化知识的企业经营者到大专院校深造、到省内外知名企业学习锻炼,为“工业富县”提供了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第二篇:加快工业经济发展的工作意见
加快工业经济发展的工作意见
为实施“产业兴镇”发展战略,全面落实区委、区政府提出的推进工业化的要求,进一步加快全镇工业经济发展步伐,努力实现我镇经济跨越式发展。现将我镇2008年工业经济发展目标、发展思路和具体措施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
围绕“一业特强,多业跟进,特色赶超,产业兴镇”的要求,以特色镇建设为抓手,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启动一园一区建设,着力招大引强,培植龙头企业,扶持民营经济发展,全面促进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向前发展。
(二)发展指标
(1)增加值10.6亿元,增长30.9%;(2)工商税收5500万元,增长25%;(3)增量投入5亿元以上;(4)引进外资150万美元,自营进出口500万美元;(5)新增纳税超百万企业4个,超50万元企业8个;(6)新增定报企业不少于10家;(7)新产品开发20只以上,通过省市级鉴定10只;创国家、省高新技术企业2~3家;申报省以上科技专项10项;申报国家专利50项;(8)创省名牌产品1个,市名牌2个。
(三)工作重点
1、继续加大特色镇建设力度,壮大工业经济规模。一重抓鞋机企业发展,形成市级产业集群,培大育强龙头企业。二注重石油机械提质增效,做大石油机械市场。三引导纺织企业发展,扩大纺织能力。四做大磨料磨具企业,提升磨料磨具品牌。五发展冶金铸造行业,扩充冶金铸造企业队伍。六促进其他行业发展,达到产业兴镇的要求。明年争取税收百万元以上企业8家,50万元以上企业20家。
2、着力构建服务平台,全面提升服务质量。镇三套班子领导、机关干部全部联系到企业,每人结合一个重点企业,实行挂钩帮扶,落实包保责任,为企业提供信息,解决突出问题,规范企业生产经营行为,进一步落实服务措施,为企业用地、供电、信贷提供优质服务。明年目标:一园一区配套设施到位,启动质检中心,加强鞋机商会的力量,建立一个集群金融服务平台,鞋机集群成立一个金融担保机构,为中小会员企业提供融资服务,环境优美乡镇争取通过省级验收。
3、重抓招商引资,注重外向开发。首先大力推介我镇工业产业基础优势和政策优势,吸引国内外大企业、大集团和民间资本投资,加速产业集聚和发展壮大,尤其以新规划的一区、二区为平台,力争完成引资10亿元,亿元项目4个,5000万元以上项目10个,1000万元以上项目15个。主要做法:一是围绕产业链招商。针对我镇工业企业的特点,产品结构情况,既注重上游产品的招商,也注重下游产品的招商。二是强化专业队伍招商。明确专人长年招商,落实招商指标,严格考核制度。三是强化重点区域招商。围绕接轨大上海,融入长三角,就地招商。四是借助客商引商。加大招商引资激励政策力度,利用产品特点招商。五是激励全员招商,大打招商人民战争。实现高起点投入,高技术合作的路子。其次注重外向开发,力争外向型经济新突破。以鞋机博览会为契机,实施外向新突破。2008年力争协议注册资金300万美元,完成外资到帐150万美元,自营进出口500万美元,劳务输出150人。
4、发动全民创业,大力发展全镇民营经济。认真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推动全民创业的实施意见》,鼓励双强村干部、农村致富带头人、在外创业成功人士等创业能人投资创办工业企业。2008年争取发展民营企业150家,个体工商户1000户,注册资金2.8亿元。意大利园区达到新进项目10个,外资50万美元。
5、引导企业创新创牌、加强职业培训,提升企业竞争能力。一是积极引导企业加强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合作,引导企业不断加快产品的开发。二是积极引导企业加大科技创新投入,不断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三是以企业为平台,成立科技研究中心和企业研究所,吸收高技术人才,开发新产品。四是调整职业教育方向,整合职业教育资源,为企业培训适用人才。五是坚持人才培养与引进相结合。六是加强职业技术培训,为企业培育和提供高素质员工。
6、深化改革,促进企业向纵深发展。近几年,我镇已成功地破产了一些企业,还有部分企业已接近尾声。明年将加大攻坚力度,全力进行扫尾工作。相关部门全力配合,紧密协调,要将改革与企业盘活、技改投入、招商引资结合起来,真正达到机制创新,激发活力,起死回生的效果。
第三篇:推进工业结构调整 加快工业经济发展
推进工业结构调整 加快工业经济发展
湖北省发改委
近几年来,省委、省政府把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湖北工业化进程作为全省经济工作的“牛鼻子”来抓,着力推进八大行业结构调整优化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抓好实施“三个一百”工程,提高优势产业和骨干企业国际竞争力,带动中小企业加快发展。通过“三个一批”,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和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加强工业经济运行调节,改善工业发展环境,促进我省工业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发展。
一、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推进行业结构调整。按照《湖北省新型工业化规划纲要》的总体发展战略,我省以汽车、钢铁、石化、电子信息、医药、纺织、建材、食品等八大行业为主,全面启动工业结构调整。
汽车行业:重点支持和服务东风汽车公司与国际跨国公司合资合作;抓好神龙轿车二期、东风本田二期扩建、东风—日产生产能力完善配套和规模化生产,提高我省专用车生产水平和关键汽车零部件配套能力。钢铁行业:重点支持武钢二冷轧和硅钢改扩建、新冶钢配套设施改造;支持武钢和鄂钢联合重组及冶钢做精做强。石化行业:重点支持武汉石化800万吨、荆门石化600万吨炼油改扩建及抓好仪长输油管线湖北段建设;进一步整合烟草行业资源。电子信息行业:重点支持长飞、邮科院等企业,发展光纤光缆、光通信系统及设备、新型电子元器件及材料、激光加工设备等产品。医药行业:重点支持三类以上新药的开发,加快生物制药产业化和中药现代化进程,着力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骨干企业。纺织行业:以提高国际竞争力和出口创汇能力为重点,加快推进棉纺织、服装生产力向优势企业集中,加快设备更新改造。建材行业:重点支持“四新两高”产品发展,依托华新等企业建设7
条大型新型干法熟料生产线。食品行业:重点支持农产品精深加工,形成特色食品加工产业链。同时,大力发展循环经济,鼓励企业采用先进技术和装备提高资源利用和节能降耗水平。
二、抓好100个工业重点项目建设,增强工业发展后劲。据调查,2005年全省投资千万元以上的工业续建和新开工项目共803项,总投资额1487亿元。预计有400个项目在2005年建成或部分建成投产,预计新增产值580亿元、利税116亿元。初步选定机械汽车、石化、冶金、建材、纺织、轻工(含农产品深加工)、能源、高新技术行业100个项目,列入2005年“三个三工程”重点建设项目,预计有50个项目建成投产或基本建成。这些项目包括:
——机械汽车行业中有神龙汽车二期扩建工程、东风本田12万辆乘用车、东风有限襄樊中高级轿车基地和中重型车技术改造、东风车桥改造、中德合资激光拼焊汽车底盘总成,武锅锅炉回收等14个项目。
——石化行业中有武石化及荆门石化炼油扩能改造,湖北化肥厂油改煤,湖北宜化10万吨聚氯乙烯,沙隆达新品种农药,宜昌兴发集团三聚磷酸钠等10个项目。
——冶金行业中有武钢二冷轧、二硅钢、冶金节水改造、500万吨球团,大冶有色10万吨高精度铜板带,鄂钢转炉技改等9个项目。
——建材行业中有华新水泥南漳熟料生产线和粉磨站,武穴日产6000吨水泥,宜都二期日产4000吨水泥,大冶尖峰日产4000吨水泥,长利玻璃深加工,三峡新材浮法玻璃生产线等9个项目。
——纺织行业中有孝棉实业扩建32万纱锭、经纬化纤3万吨粘胶短纤,爱帝集团针织服装等10个项目。
——轻工行业中有武汉晨鸣林纸一体化、武汉统一饮料扩建、武烟技改、TCL300万台空调、武汉小天鹅80万台洗衣机等14个项目。
——高新技术产业中有武汉光迅光电子器件产业化、武汉邮科院移动通信(3G)产品、湖北三环信息银税一体终端、长飞光纤扩建等12个项目。
——医药行业中有宜都东阳光6000吨红霉素和阿奇霉素、中联药业扩建、广济药业1300吨核黄素、八峰药化700吨氨基酸等8个项目。
——船舶行业主要是长航青山船厂出口船舶基地扩建项目。
——能源工业中有清江水布垭、宣恩洞坪水电站、阳逻电厂三期扩建、黄冈大别山电厂等13个项目。
三、继续支持100家大企业做强做大、100家中小企业加快发展,加快市场主体培育。抓好100家重点大型企业、100家有发展潜力的中小企业是“三个三工程”的重要内容,是我省推进新型工业化的一项重要举措。一是继续做好企业的动态跟踪管理,适时根据企业经营状况、发展规划和项目建设情况,对企业进行调整,择优充实新的企业和项目。二是争取100家大型企业和100家中小企业实现销售收入、利税以高于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平均水平5-10个百分点左右的速度增长;力争100家大企业实现销售收入合计达到3000亿元,其中销售收入100亿元以上的企业达到6家(东风有限、神龙、武钢、武石化、荆门石化、长江电力),销售收入50亿元以上的企业达到5家(东风本田、鄂钢、冶钢、江汉油田、武烟),销售收入10亿元以上的企业达到38家;力争100家大型企业销售收入比2004年增长31%。三是进一步完善工作联系制度和目标考核责任制,做好季度详细分析报告和月度统计工作。四是根据企业生产经营和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协调服务。
四、继续推进“三个一批”,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和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一是按照省政府“三个一批”工作的要求,今年再完成武钢、大冶有色、南方集团、医药集团、铝业集团、江南实业、宜化等15户大型国有企业改制,以及50户国有骨干企业改制,基本实现100户国有骨干企业改制的任务;继续巩固省属企业改制改组和管理体制调整成果,基本完成10户省属重点企业改革脱困和改制重组任务。二是因企制宜,分类推进企业改制。大型国有企业以引进战略投资者,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为主要形式。对国有中小企业鼓励实施管理层收购,积极探索国有企业改制的有效形式。三是加强规范运作和监管,防止国有资产流失。认真做好国有企业清产核资、财务审计、产权界定、资产评估等基础工作;进一步规范国有企业改制程序,健全改制报批制度,做到每一个环节依法运作、规范透明。四是积极推进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和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切实减轻企业负担。以东汽、武钢等15户大型企业为重点,加快企业自办学校、医院、公安消防等社会职能移交地方政府管理。五是推进市州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制改革,完善全省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系。加强对市州国有企业改革工作的指导。
五、加强对产业发展的政策引导和扶持,提高经济调控能力。一是认真贯彻国家产业政策和宏观调控措施。加快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和企业发展,限制低水平重复建设和国家禁止的产业发展,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二是积极争取国债资金支持。扎实做好列入国家农产品深加工食品、林浆纸一体化、装备本地化等国债专项计划项目建设或前期工作。三是继续集中部分省预算内资金,实施汽车零部件、光电子信息、生物工程与新医药、农产品深加工、技改贴息专项,带动银行贷款和企业自有资金增加对重点工业行业的投入。在各市州、县市全面建立信用担保机构,为中小企业发展创造良好融资条件。四是切实加强对重点工业项目的协调和调度,及时监测项目建设进度,协调解决存在的问题。五是加快武汉乙烯、湖北核电、东风雷诺轿车等重大项目,以及列入我省新型工业化规划的一批项目前期工作,争取年
底前有300个具有比较优势的项目能进入前期启动。六是加快我省投资体制改革步伐,制定和完善企业投资项目核准和备案管理办法,落实企业投资决策权。
六、加强经济运行协调服务,促进工业生产持续、快速增长。一是抓好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经济运行的监测分析工作,适时掌握各地、各行业经济运行动态,特别是加强对经济运行中带有倾向性、全局性问题的分析研究,提出有针对性的措施建议。二是抓好煤、电、油、运等重要原材料生产要素的组织调度工作,特别是做好冬季枯水期电力供应、煤炭采购、储备和运输,集中资源保重点、保急需。三是进一步推进银企合作,努力缓解企业资金供需的矛盾。四是引导企业提高信息化水平,加强管理,降低成本,提高竞争能力。五是继续开展全省安全生产、消防、治乱减负大检查,为工业经济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六是通过经贸洽谈会、招商会、展销会等形式,支持企业加大市场开拓力度,提高我省工业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第四篇:忠于宪法履行职责加快工业经济发展
忠于宪法履行职责加快工业经济发展
清水县工业和信息化局 马鸣
(2014年12月4日)
主任、各位副主任
今天是国家宪法日,按照纪念活动安排,我就如何忠于宪法,履行好岗位职责做一表态发言,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今天我们在这里参加参加全国宪法纪念日活动,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决心,对于在全社会进一步树立宪法意识,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尊严和权威,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重要意义。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推进依法治国进行了全面部署,强调“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物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宪法作为我国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律基础和法制保证,是一切组织和个人活动的根本准则。借此机会,在今后工作中,我们一定要把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四中全会与学习宪法、忠于宪法、实施宪法、维护宪法有机结合起来,努力开创法制建设新局面。
一、坚持依法行政,自觉接受宪法和法律的监督。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就是维护党和人民的权威,保证宪法和法律的实施就是保证党和人民共同意志的实现”。作为政府经济部门,在组织做好工业经济活动中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问题和新挑战,既需要我们自觉转变观念、转变职能,以新思路、新的举措、新的方法,创造性开展工作,更需要我们依法行政,以宪法为准绳,牢固树立宪法意识,模范执行宪法和法律的规定,依法依规开展工作。坚持以建设高素质队伍为重点,大力强化教育、管理和监督,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努力建设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清正廉洁的机关队伍,切实担负起工业战线建设者的职责使命。
二、积极履行好岗位职责,加快工业经济发展。加快清水工业经济发展,是时代的要求,也是人民的期盼,更是摆在我们工业经济部门的首要任务,我们只有负重前进,继往开来,务实苦干,认真履行职责,尽心歇力工作,着力抓好工业发展,才能不辜负县委、县政府的重托和人民的期望。当前我们要按照工业经济确立的“22352”发展思路,以主导产业为支柱、重点企业为支撑、工业园区为平台,加快推进工业经济转型升级和跨越发展。一是抓好重点工业项目建设。对已实施的续建项目将全程跟踪服务,督促天河生态酒业城技改扩建、华盛食品等5个项目尽快建成投产,对已达成意向引进的中石油储油库、陶瓷工业园、轧钢厂、纸箱加工项目跟踪落实,加强衔接,加快立项、环评等前期工作,力争早日落地动工建设。二是抓好重点企业提质增效。积极引导天河酒业、天赐实业、轩辕纸业等企业,通过加强内部管理,扩大市场销售等措施,促进企业稳步发展。督促鑫能电锌、大元泵业尽快完成设备更新,确保尽早恢复生产,稳定运营。全力支持小微企业加快发展,扩大规模,力争年内新增规上企业1户,主营业务500万元以上至2000万元以下的工业企业4户。三是抓好工业园区建设。继续加快循环园区“四纵一横”道路体系建设,抓紧启动迎宾大道、东西主干道1号路延伸段工程,加快园区供排水管网和通讯宽带接入工程建设,抓好园区土地储备工作。四是抓好招商引资工作。抓好拟引进项目的前期工作,协调促进火电、风电、储油库等一批能源项目前期工作,重点围绕我县优势产业、龙头企业发展和产业链延伸、生产服务业配套,加快项目引进,确保全年新引进规模较大的工业企业3户以上。
三、全面加强自身建设,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努力加强学习,提高思想政治素质,提高法律政策水平和组织领导能力,增强政治上的敏锐性、坚定性和工作上的创造性、预见性,牢记党的宗旨,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严格执行党纪国法,密切联系群众,深入企业,面向基层,求真务实,转变作风,带好班子,带好队伍,树立良好的部门形象,努力创建服务型机关,为我县工业经济的发展作出积极的贡献。
我的发言完了,谢谢大家!
第五篇:实施“工业兴县”战略 加快县域经济发展
实施“工业兴县”战略 加快县域经济发展
刘新池
2005年第3期 ——第一要务
近年来,我县坚持“一主三化”方针,大力实施“工业兴县”战略,把招商引资上项目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突破口来抓,经济进入快速发展的新阶段。2004年,全县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了48.6%。
发挥比较优势,培育特色产业。我们通过一年一度的“调研月”活动,进一步深化了对县情的认识,明确了通山的比较优势,确立了“立足四石、四电资源和四个国家级旅游品牌,重点发展冶金、建材、能源、生态旅游业四大产业”的思路,并采取得力措施加快其发展步伐。目前,以硅铁、硅锰、活性石灰为主的冶金辅料业的年产值达3亿元,预计三年后可达13亿元;以大理石、石英砂制品为主的建材业粗具集群形态,年产值达3亿元,预计三年后可达到10亿元;以小水电、风电为主的能源业,逐步成长为支柱产业,小水电年发电量8000万千瓦时,投资1.4亿元的九宫山风力电场一期工程已动工建设;以九宫山为龙头的旅游业,正朝着“游山、玩水、探洞、观古民居”的大旅游格局发展。与此同时,我们围绕建设四个农业产业带,大力发展绿色农业,扶持壮大了以黄沙苦荞酒厂、鄂南酿造厂和金信竹业公司为龙头的一批农产品加工企业,年产值达5000万元。
加强项目建设,狠抓招商引资。抓发展就必须抓工业,抓工业就必须抓项目,抓项目就必须抓招商。我们始终把招商引资当作“一号工程”来抓,并建立了相应的工作责任制,以促进招商引资任务的完成。在强化政府招商的同时,引导企业招商、以商引商、“回归招商”,形成招商引资大合唱。2004年,全县共引进项目97个,到位资金2.56亿元,其中1000万
元以上的项目6个。冶金工业园由本地老板陈柱引进武钢合资建设;欧罗文实业公司、安坪旅游度假村等项目是“回归招商”的硕果;浙江客商肖宗顺来我县投资后,又介绍李丁岳、郑杰等客商投入亿元巨资开发小水电,形成了“引一个带一串”的效应。在项目建设上,我们采取一个重点项目“一个现场办公会协调,一份会议纪要管总,一个县级领导挂帅,一个工作专班运作”的办法,并建立了“旬过问、月通报、季检查、半年一小结、年终结硬账”的考核督办机制,对完不成目标任务的追究责任。截止目前,县里确定的重点项目已建成28个,完成项目建设投资4.43亿元。
深化国企改革,激发发展活力。县委、县政府在推进国企改革上,思想高度统一,态度十分坚决。对全县23家重点国有企业,实行县级领导分工负责制,积极稳妥地推进改制工作。县水泥公司、轻机公司、硅厂、造纸厂、大理石厂、鄂南酿造厂等一批国有企业通过转换机制,焕发出勃勃生机。县水泥公司改制为粤通水泥公司后,积极筹建百万吨旋窑水泥项目。轻机公司被上海知名企业嘉翰公司收购后,生产能力明显提高,原企业职工大部分重新上岗且工资待遇比原来提高了30%左右。随着国有资本的退出和企业改制工作的推进,民营经济已逐步成长为我县就业的主体、投资的主体、税收的主体。
采取多种措施,建好工业园区。按照“政府主导、业主负责、市场运作、滚动发展”的建设模式,走多元化投入的基础设施建设路子,兴建了冶金、石材两个工业园区。对园内企业,实行优惠政策、“零干扰”管理、“零间歇”服务。同时,实施园区“共建共享”,对各乡镇现有企业或新进园区的企业,其税费和经济总量纳入乡镇受益范围,从而加快了各类生产要素向园区聚集。石材工业园已完成投资4550万元,引进38家业主,新增生产能力150万平方米。冶金工业园已建成6台矿热炉,新增生产能力5.5万吨,年产值达到4.7亿
元。两个工业园区按设计的生产规模建成后,可新增工业产值20亿元,新增税收过亿元,提供就业岗位万余个。■
(作者系中共通山县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