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对加快我县工业经济发展的建议(大全)
对加快我县工业经济发展的建议
当前我县处在工业化初级阶段,工业企业基础还很薄弱,工业经济发展缓慢,工业支撑作用不强。如何实现县域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关键是要努力建设一个工业强县,促进工业企业的发展。现结合自身实际,就如何加快我县工业经济发展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要积极培育支柱产业。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强县”战略,积极扶持和壮大“纺织服装、机械电子、农副产品深加工、建材、新能源”等支柱产业,力争做到“以优质资源造优良产品,以优良产品兴优秀企业,以优秀企业带优势产业,以优势产业能优先发展”,真正促进支柱产业的不断发展壮大。
2、要努力提升传统产业。要紧紧围绕重点产品、重要资源、重大项目和龙头企业,加快产业对接,推进结构调整,逐步形成产业集聚效应,以点带面,推动全县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
3、要着力发展新兴产业。紧抓国家政策机遇和市场热点,大打绿色品牌和低碳经济,大力发展以风力发电和生物质发电为重点的新能源产业以及发展低污染、低能耗、深加工的精细化工和制品加工,努力把我县打造成为重要的清洁能源基地,带动工业经济质量和效益的整体提升。
4、努力创造良好的工业发展环境。环境特别是软环境的好坏,对于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步伐的快慢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我们要牢固树 1
立“政府创造环境,群众创造财富”的观念,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努力营造公平公开的政策环境、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良好的法制环境和舆论环境,卸下企业思想包袱,为工业项目的落户和工业经济的发展搭建良好的政策平台。
5、加强企业人才队伍建设。提高企业职工职业技能水平,建立一支高素质、职业化的企业家队伍出发,创造一种企业家的发展环境,提高企业经营者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向社会推荐一批有用的人才。
6、要牢固树立品牌意识、精品意识。支持和引导企业不断进行技术改造,采用国际国内同行业一流技术、一流设备,不断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在管理上,要加大引进先进的管理经验,不断提高管理水平,推动企业争创品牌,出精品。通过不断提高产品质量,赢得消费者的认可,从而壮大企业自身实力,提高企业整体竞争力。
7、完善政府服务职能,提高为企服务意识。政府要完善服务职能,想企业之所想,急企业之所急,切实解决好企业招工难、融资难、征地难、销售难等实际问题,扫清企业发展障碍,了却企业后顾之忧,一心一意谋求发展。
第二篇:对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几点建议
对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几点建议
县域经济的发展既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又是一项长期的、艰苦的任务。发展壮大特色县域经济要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
(一)解放思想,转变观念
人的观念对经济发展起着导向和制约作用。先进科学的观念能带动经济的发展,落后陈旧的观念阻碍经济的发展。大力发展县域经济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思想越解放,经济越发展。为此,需在六个方面取得突破:⑴要破除“等、靠、要”的旧观念,发挥主观能动性,善于敏锐地发现经济发展的机遇,靠拼抢精神主动抓住发展机遇;⑵要破除囿于陈规、不敢越雷池半步的旧观念,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敢为天下先;⑶要破除计划经济体制下靠行政手段管理经济的旧观念,树立运用市场经济运作和管理经济的新观念;⑷要破除以权代法、以言代法的旧观念,树立依法行政,遵守国际通行的市场竞争规则,信守承诺的新观念;⑸要破除狭隘的地方观念,树立大开放的的市场观念;⑹要树立人力资源越丰厚、素质越高,越有利于吸引知识和技术密集型产业投资的观念,增强对高层次人才的强烈渴望,以更优惠的政策、宽松的用人环境和灵活的用人机制,广泛地吸引各种人才。创造唯才是举和人才充分施展才华的“大舞台”,才能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软环境。
(二)突出地方特色,培育和发展县域主导产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区域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县域经济更是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从县域内部看,任何一个地方都同时具备比较优势和比较劣势;从县域外部看,区域之间的竞争与协作也是同时存在的。特色不浓、结构趋同,竞争的压力将更大,发展的阻力也更多。解决这个问题,首先在于找准特色。必须依据自身区位、自然和资源禀赋条件,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确定主导产业,实行重点开发,在资源优势中培育地方特色,在传统产品中筛选优势品牌,打造特色产业和名牌产品。提倡一县一业、一乡一品,培育发展特色经济。坚持一业为主,多元互补,全面实施经济林果业、畜牧业和种植业优势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进一步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三)改进和完善转移支付制度,积极培育税源,多渠道增加县域财政收入;加大金融扶持力度,增加资金投入。由于县域经济发展相对水平落后,银行、居民资金积累能力有限,地方财政基本上是吃饭财政,进行建设的能力有限,需要政府加大财政、资金扶持力度,特别是贫困县、山区小县持续发展需要有长期、稳定、充足的资金供给。
(四)千方百计增加县域城乡居民收入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在县域,增加县域城乡居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增加县域城镇居
民收入,要切实抓好城镇居民就业、保证职工工资、强化保障等方面的工作。为此,要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加强就业技能培训、职业介绍和就业指导,扩大就业渠道;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努力改善创业和就业环境,激发创业致富的积极性。要按时、足额发放干部、职工和教师工资,兑现工资调整工资;加大分配调节力度,关心弱势群体,解决好企业下岗职工、失业人员及城镇中低生活保障对象的生活保障问题。
(五)大力推进城镇化建设,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之路
城镇化可以说是县域经济的发展方向,工业化是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凡是县域经济发展好的地方,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工作也走在前面。加快城镇建设,努力推进城镇化。继续抓好县城和重点镇的规划、建设和管理。树立经营城镇理念,对城镇具有商业价值和经营价值的土地、设施、环境及其他各种资源要素实施资本化运作。鼓励民间资本和外资以独资、合资、合作、联营、项目融资、特许经营等方式参与城镇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建设。集中计划、建设等部门用于小城镇建设的各项资金。加强县级工业园区建设,大力推进块状经济发展,形成工业产业集聚效应。
(六)抢抓机遇,大力发展民营经济牢固树立抓县域经济主要就是抓民营经济的观念,充分调动民资,集中民智,激发民力,凝聚民心,发展壮大民营经济。降低门槛,放开经营范围和管理限制,减少和简化行政审批。除国家法律明确限制的投资领域外,对民营企业放开所有竞争性领域和对外资开放领域,自主选择经营范围和经营方式。
(七)营造良好县域投资环境,创造发展条件投资环境是一个地方经济竞争力、对外开放程度和社会文明进步的综合体现,是吸引投资,汇集人才的关键。为此,要积极优化投资软硬环境,为资本、人才、项目进入县域投资创造良好的保障机制。
(八)提高县域对外开放水平。对外开放是永恒的主题。面对经济、科技全球化趋势,县域要以更加积极的姿态走向世界,要加强对重点产品、重点行业和优势企业的扶持,积极发展加工贸易,发展开放型经济,增强经济竞争力,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和国民经济素质提高。扩大招商引资是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加速工业化的重要途径。要紧紧把握当前国内外资本流动的趋势,创新招商理念,拓展招商空间,扩大招商规模,提高招商质量。
(九)大力实施科教兴县战略,全面提升县域科技水平在当今时代,科技―经济一体化的趋势日益明显,科技创新与进步对经济发展的作用越来越突出。这种趋势,对于科学技术比较落后的县域经济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为此,县域经济要大力实施科教兴县战略、人才强县之路。人才是经
济发展的主导力量,特别是在我县域经济还比较落后的条件下,没有人才经济难以发展,留驻人才又难有财力支持。为此要实行人才培养和引进并举的策略,强化激励机制,对人才真正做到在社会上给地位,在政治上给荣誉,在经济上给实惠,在实际工作中给人才更多的关爱、保护和鼓励,通过发挥人才优势,形成县域经济发展的新动力。
第三篇:对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几点建议
对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几点建议
(鹿冈乡政府曾春红)
县域经济的发展既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又是一项长期的、艰苦的任务。发展壮大特色县域经济要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
(一)解放思想,转变观念
人的观念对经济发展起着导向和制约作用。先进科学的观念能带动经济的发展,落后陈旧的观念阻碍经济的发展。大力发展县域经济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思想越解放,经济越发展。为此,需在六个方面取得突破:⑴要破除“等、靠、要”的旧观念,发挥主观能动性,善于敏锐地发现经济发展的机遇,靠拼抢精神主动抓住发展机遇;⑵要破除囿于陈规、不敢越雷池半步的旧观念,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敢为天下先;⑶要破除计划经济体制下靠行政手段管理经济的旧观念,树立运用市场经济运作和管理经济的新观念;⑷要破除以权代法、以言代法的旧观念,树立依法行政,遵守国际通行的市场竞争规则,信守承诺的新观念;⑸要破除狭隘的地方观念,树立大开放的的市场观念;⑹要树立人力资源越丰厚、素质越高,越有利于吸引知识和技术密集型产业投资的观念,增强对高层次人才的强烈渴望,以更优惠的政策、宽松的用人环境和灵活的用人机制,广泛地吸引各种人才。创造唯才是举和人才充分施展才华的“大舞台”,才能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软环境。
(二)突出地方特色,培育和发展县域主导产业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区域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县域经济更是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从县域内部看,任何一个地方都同
时具备比较优势和比较劣势;从县域外部看,区域之间的竞争与协作也是同时存在的。特色不浓、结构趋同,竞争的压力将更大,发展的阻力也更多。解决这个问题,首先在于找准特色。必须依据自身区位、自然和资源禀赋条件,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确定主导产业,实行重点开发,在资源优势中培育地方特色,在传统产品中筛选优势品牌,打造特色产业和名牌产品。提倡一县一业、一乡一品,培育发展特色经济。坚持一业为主,多元互补,全面实施经济林果业、畜牧业和种植业优势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进一步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三)改进和完善转移支付制度,积极培育税源,多渠道增加县域财政收入;加大金融扶持力度,增加资金投入。
由于县域经济发展相对水平落后,银行、居民资金积累能力有限,地方财政基本上是吃饭财政,进行建设的能力有限,需要政府加大财政、资金扶持力度,特别是贫困县、山区小县持续发展需要有长期、稳定、充足的资金供给。
(四)千方百计增加县域城乡居民收入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在县域,增加县域城乡居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增加县域城镇居民收入,要切实抓好城镇居民就业、保证职工工资、强化保障等方面的工作。为此,要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加强就业技能培训、职业介绍和就业指导,扩大就业渠道;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努力改善创业和就业环境,激发创业致富的积极性。要按时、足额发放干部、职工和教师工资,兑现工资调整工资;加大分配调节力度,关心弱势群体,解决好企业下岗职工、失业人员及城镇中低生活保障对象的生活保障问题。
(五)大力推进城镇化建设,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之路
城镇化可以说是县域经济的发展方向,工业化是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凡是县域经济发展好的地方,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工作也走在前面。
加快城镇建设,努力推进城镇化。继续抓好县城和重点镇的规划、建设和管理。树立经营城镇理念,对城镇具有商业价值和经营价值的土地、设施、环境及其他各种资源要素实施资本化运作。鼓励民间资本和外资以独资、合资、合作、联营、项目融资、特许经营等方式参与城镇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建设。集中计划、建设等部门用于小城镇建设的各项资金。加强县级工业园区建设,大力推进块状经济发展,形成工业产业集聚效应。
(六)抢抓机遇,大力发展民营经济
牢固树立抓县域经济主要就是抓民营经济的观念,充分调动民资,集中民智,激发民力,凝聚民心,发展壮大民营经济。降低门槛,放开经营范围和管理限制,减少和简化行政审批。除国家法律明确限制的投资领域外,对民营企业放开所有竞争性领域和对外资开放领域,自主选择经营范围和经营方式。
(七)营造良好县域投资环境,创造发展条件
投资环境是一个地方经济竞争力、对外开放程度和社会文明进步的综合体现,是吸引投资,汇集人才的关键。为此,要积极优化投资软硬环境,为资本、人才、项目进入县域投资创造良好的保障机制。
(八)提高县域对外开放水平。
对外开放是永恒的主题。面对经济、科技全球化趋势,县域要以更加积极的姿态走向世界,要加强对重点产品、重点行业和优势企业的扶持,积极发展加工贸易,发展开放型经济,增强经济竞争力,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和国民经济素质提高。扩大招商引
资是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加速工业化的重要途径。要紧紧把握当前国内外资本流动的趋势,创新招商理念,拓展招商空间,扩大招商规模,提高招商质量。
(九)大力实施科教兴县战略,全面提升县域科技水平
在当今时代,科技―经济一体化的趋势日益明显,科技创新与进步对经济发展的作用越来越突出。这种趋势,对于科学技术比较落后的县域经济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为此,县域经济要大力实施科教兴县战略、人才强县之路。人才是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特别是在我县域经济还比较落后的条件下,没有人才经济难以发展,留驻人才又难有财力支持。为此要实行人才培养和引进并举的策略,强化激励机制,对人才真正做到在社会上给地位,在政治上给荣誉,在经济上给实惠,在实际工作中给人才更多的关爱、保护和鼓励,通过发挥人才优势,形成县域经济发展的新动力。
第四篇:对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建议
对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建议
县域经济的发展既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又是一项长期的、艰苦的任务。发展壮大特色县域经济要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
(一)解放思想,转变观念
人的观念对经济发展起着导向和制约作用。先进科学的观念能带动经济的发展,落后陈旧的观念阻碍经济的发展。大力发展县域经济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思想越解放,经济越发展。为此,需在六个方面取得突破:⑴要破除“等、靠、要”的旧观念,发挥主观能动性,善于敏锐地发现经济发展的机遇,靠拼抢精神主动抓住发展机遇;⑵要破除囿于陈规、不敢越雷池半步的旧观念,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敢为天下先;⑶要破除计划经济体制下靠行政手段管理经济的旧观念,树立运用市场经济运作和管理经济的新观念;⑷要破除以权代法、以言代法的旧观念,树立依法行政,遵守国际通行的市场竞争规则,信守承诺的新观念;⑸要破除狭隘的地方观念,树立大开放的的市场观念;⑹要树立人力资源越丰厚、素质越高,越有利于吸引知识和技术密集型产业投资的观念,增强对高层次人才的强烈渴望,以更优惠的政策、宽松的用人环境和灵活的用人机制,广泛地吸引各种人才。创造唯才是举和人才充分施展才华的“大舞台”,才能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软环境。
(二)突出地方特色,培育和发展县域主导产业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区域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县域经济更是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从县域内部看,任何一个地方都同时具备比较优势和比较劣势;从县域外部看,区域之间的竞争与协作也是同时存在的。特色不浓、结构趋同,竞争的压力将更大,发展的阻力也更多。解决这个问题,首先在于找准特色。必须依据自身区位、自然和资源禀赋条件,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确定主导产业,实行重点开发,在资源优势中培育地方特色,在传统产品中筛选优势品牌,打造特色产业和名牌产品。提倡一县一业、一乡一品,培育发展特色经济。坚持一业为主,多元互补,全面实施经济林果业、畜牧业和种植业优势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进一步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三)改进和完善转移支付制度,积极培育税源,多渠道增加县域财政收入;加大金融扶持力度,增加资金投入
由于县域经济发展相对水平落后,银行、居民资金积累能力有限,地方财政基本上是吃饭财政,进行建设的能力有限,需要政府加大财政、资金扶持力度,特别是贫困县、山区小县持续发展需要有长期、稳定、充足的资金供给。
(四)千方百计增加县域城乡居民收入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在县域,增加县域城乡居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增加县域城镇居民收入,要切实抓好城镇居民就业、保证职工工资、强化保障等方面的工作。为此,要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加强就业技能培训、职业介绍和就业指导,扩大就业渠道;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努力改善创业和就业环境,激发创业致富的积极性。要按时、足额发放干部、职工和教师工资,兑现工资调整工资;加大分配调节力度,关心弱势群体,解决好企业下岗职工、失业人员及城镇中低生活保障对象的生活保障问题。
(五)大力推进城镇化建设,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之路
城镇化可以说是县域经济的发展方向,工业化是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凡是县域经济发展好的地方,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工作也走在前面。
加快城镇建设,努力推进城镇化。继续抓好县城和重点镇的规划、建设和管理。树立经营城镇理念,对城镇具有商业价值和经营价值的土地、设施、环境及其他各种资源要素实施资本化运作。鼓励民间资本和外资以独资、合资、合作、联营、项目融资、特许经营等方式参与城镇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建设。集中计划、建设等部门用于小城镇建设的各项资金。加强县级工业园区建设,大力推进块状经济发展,形成工业产业集聚效应。
(六)抢抓机遇,大力发展民营经济
牢固树立抓县域经济主要就是抓民营经济的观念,充分调动民资,集中民智,激发民力,凝聚民心,发展壮大民营经济。降低门槛,放开经营范围和管理限制,减少和简化行政审批。除国家法律明确限制的投资领域外,对民营企业放开所有竞争性领域和对外资开放领域,自主选择经营范围和经营方式。
(七)营造良好县域投资环境,创造发展条件
投资环境是一个地方经济竞争力、对外开放程度和社会文明进步的综合体现,是吸引投资,汇集人才的关键。为此,要积极优化投资软硬环境,为资本、人才、项目进入县域投资创造良好的保障机制。
(八)提高县域对外开放水平
对外开放是永恒的主题。面对经济、科技全球化趋势,县域要以更加积极的姿态走向世界,要加强对重点产品、重点行业和优势企业的扶持,积极发展加工贸易,发展开放型经济,增强经济竞争力,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和国民经济素质提高。扩大招商引资是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加速工业化的重要途径。要紧紧把握当前国内外资本流动的趋势,创新招商理念,拓展招商空间,扩大招商规模,提高招商质量。
(九)大力实施科教兴县战略,全面提升县域科技水平
在当今时代,科技―经济一体化的趋势日益明显,科技创新与进步对经济发展的作用越来越突出。这种趋势,对于科学技术比较落后的县域经济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为此,县域经济要大力实施科教兴县战略、人才强县之路。
三、关于“县域人才的扶持”的问题。人才是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特别是在我省县域经济还比较落后的条件下,没有人才经济难以发展,留驻人才又难有财力支持。为此,省政府提出实行人才培养和引进并举的策略,强化激励机制,对人才真正做到在社会上给地位,在政治上给荣誉,在经济上给实惠,在实际工作中给人才更多的关爱、保护和鼓励。通过发挥人才优势,形成县域经济发展的新动力。
第五篇:加快工业经济发展的工作意见
加快工业经济发展的工作意见
为实施“产业兴镇”发展战略,全面落实区委、区政府提出的推进工业化的要求,进一步加快全镇工业经济发展步伐,努力实现我镇经济跨越式发展。现将我镇2008年工业经济发展目标、发展思路和具体措施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
围绕“一业特强,多业跟进,特色赶超,产业兴镇”的要求,以特色镇建设为抓手,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启动一园一区建设,着力招大引强,培植龙头企业,扶持民营经济发展,全面促进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向前发展。
(二)发展指标
(1)增加值10.6亿元,增长30.9%;(2)工商税收5500万元,增长25%;(3)增量投入5亿元以上;(4)引进外资150万美元,自营进出口500万美元;(5)新增纳税超百万企业4个,超50万元企业8个;(6)新增定报企业不少于10家;(7)新产品开发20只以上,通过省市级鉴定10只;创国家、省高新技术企业2~3家;申报省以上科技专项10项;申报国家专利50项;(8)创省名牌产品1个,市名牌2个。
(三)工作重点
1、继续加大特色镇建设力度,壮大工业经济规模。一重抓鞋机企业发展,形成市级产业集群,培大育强龙头企业。二注重石油机械提质增效,做大石油机械市场。三引导纺织企业发展,扩大纺织能力。四做大磨料磨具企业,提升磨料磨具品牌。五发展冶金铸造行业,扩充冶金铸造企业队伍。六促进其他行业发展,达到产业兴镇的要求。明年争取税收百万元以上企业8家,50万元以上企业20家。
2、着力构建服务平台,全面提升服务质量。镇三套班子领导、机关干部全部联系到企业,每人结合一个重点企业,实行挂钩帮扶,落实包保责任,为企业提供信息,解决突出问题,规范企业生产经营行为,进一步落实服务措施,为企业用地、供电、信贷提供优质服务。明年目标:一园一区配套设施到位,启动质检中心,加强鞋机商会的力量,建立一个集群金融服务平台,鞋机集群成立一个金融担保机构,为中小会员企业提供融资服务,环境优美乡镇争取通过省级验收。
3、重抓招商引资,注重外向开发。首先大力推介我镇工业产业基础优势和政策优势,吸引国内外大企业、大集团和民间资本投资,加速产业集聚和发展壮大,尤其以新规划的一区、二区为平台,力争完成引资10亿元,亿元项目4个,5000万元以上项目10个,1000万元以上项目15个。主要做法:一是围绕产业链招商。针对我镇工业企业的特点,产品结构情况,既注重上游产品的招商,也注重下游产品的招商。二是强化专业队伍招商。明确专人长年招商,落实招商指标,严格考核制度。三是强化重点区域招商。围绕接轨大上海,融入长三角,就地招商。四是借助客商引商。加大招商引资激励政策力度,利用产品特点招商。五是激励全员招商,大打招商人民战争。实现高起点投入,高技术合作的路子。其次注重外向开发,力争外向型经济新突破。以鞋机博览会为契机,实施外向新突破。2008年力争协议注册资金300万美元,完成外资到帐150万美元,自营进出口500万美元,劳务输出150人。
4、发动全民创业,大力发展全镇民营经济。认真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推动全民创业的实施意见》,鼓励双强村干部、农村致富带头人、在外创业成功人士等创业能人投资创办工业企业。2008年争取发展民营企业150家,个体工商户1000户,注册资金2.8亿元。意大利园区达到新进项目10个,外资50万美元。
5、引导企业创新创牌、加强职业培训,提升企业竞争能力。一是积极引导企业加强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合作,引导企业不断加快产品的开发。二是积极引导企业加大科技创新投入,不断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三是以企业为平台,成立科技研究中心和企业研究所,吸收高技术人才,开发新产品。四是调整职业教育方向,整合职业教育资源,为企业培训适用人才。五是坚持人才培养与引进相结合。六是加强职业技术培训,为企业培育和提供高素质员工。
6、深化改革,促进企业向纵深发展。近几年,我镇已成功地破产了一些企业,还有部分企业已接近尾声。明年将加大攻坚力度,全力进行扫尾工作。相关部门全力配合,紧密协调,要将改革与企业盘活、技改投入、招商引资结合起来,真正达到机制创新,激发活力,起死回生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