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加快我市工业园区经济发展建议
工业园是政府的希望、企业的舞台、银行的商机,三方合作、共谋发展已成趋势。如何进一步改进各自的工作,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供参考。
一、政府的服务
1、建立工作机制,为银企合作提供沟通平台。由各县(市、区)工业园管委会牵头,每半年召集一次银企洽谈会,一是分析半年来的工作成果和得失,解决合作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二是推介新入园的企业和项目。
2、结合银行的信贷政策开展招商引资活动。凡大的招商活动或重大项目,让银行提前介入。银企“相亲”既可让外商放心入园,又可使银行超前展开融资调整,这样的有机结合不仅能体现效率,更可提高入园企业的品质。
3、建立土地回购储备体系。园区地块合理定价,公开挂牌。政府可以优惠招商,但当银行依法处理抵押土地时,土地储备中心有义务按设定的抵价登记价值回购储备。这样做既可以解除银行对抵押物变现的忧虑,又能通过企业的优胜劣汰机制,逐步提高园区自身的品质。
4、建立以财政出资为核心,工商业界积极参与的商业性担保基金。参保企业既可享受担保权利,又要承担一旦违约就得“破产出局”的风险,担保基金以“当铺赎卖”的方式可获得良性循环不断发展,还能有效解决小企业贷款担保难的窘境。
二、银行的服务
1、建立信贷辅导机制。年初各家银行联合进行一次政策宣讲活动,向园区企业介绍各自的信贷政策、融资品种、准入标准和信贷管理规定;对于经营期满一年、有经过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财务年报的开户企业进行一次信用评级,达到准入标准的积极上报授信额度;对经营期未满一年的也要积极进行财务辅导,帮助企业努力朝标准靠拢。
2、建立贷款合作机制。倡导试行多边贷款合作模式,以银团贷款的方式解决一些较大企业(项目)的资金需求。银团贷款的牵头行贷款份额以不高于40%为宜,这样做有利于调动各参加行的积极性,促进信息分享,加强贷款管理。在这个平台上还可试行贷款的二级市场运作。
3、建立理财帮扶机制。利用银行的理财顾问和现金管理优势,帮助企业完善财务管理尤其是资金运作上的不足,促进企业进行公司治理,更好地发展成为现代企业。
三、企业的努力
1、在发展壮大的过程中,自觉地规范自己的经营行为,诚实守信,着眼长远,努力打造“市场信得过,银行能放心”的企业品牌形象。
2、聘请有良好资质的会计师事务所做自己的常年合作顾问,按要求向银行提供经过审计的会计报表,以规范的财务活动在银行建立良好的信用记录。
3、积极与银行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遇有重大事项加强沟通,充分披露经营过程中的信息,以自己的实力和信誉获得银行的充分支持。
第二篇:(政协提案)关于加快我市民营经济发展的几点建议
关于加快我市民营经济发展的几点建议
近年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佳木斯市委第十一届三次全会对城市发展定位明确:“建设国内先进、省内一流的区域经济文化中心,致力于打造秀气、灵气、洋气、漂亮,幸福指数较高的快乐型城市。”,民营经济的数量、经营规模和运行质量均有显著提高,成为增强经济活力、增加利税收入、解决就业问题的生力军,在经济社会中的基础地位和重要作用日益显现。但是,民营经济的发展在我市毕竟还是时间不长,经验不足,还有很多问题有待克服。
一、制约我市民营经济发展的因素
(一)切实转变思想观念,优化发展环境
长期以来,民营企业在社会上得不到应有的认可。在政府那儿得不到与国企、外企同等的待遇,老板与员工都低人一等。建议新闻单位要对民营企业的发展多作正面报道,对诚信守法的民营企业要大力宣传。政府在选择支持企业时,应一视同仁,甚至应当优先扶持那些诚信守法,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民营企业。
(二)拓展融资渠道,加大对民营企业的投入。
今年以来我市新增贷款大幅增长,但主要集中在大型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公路、水利、教育、文化体育设施等项目,受惠对象主要是政府投资和国有企业,民营企业所获贷款不多。不少民营企业计划扩大生产规模和增加先进的生产设备,自身资金压力较大而需要融资解决,但银行对民营企业融资的审批程序复杂,条件苛刻,且利率较高,企业面临缺乏有效担保形式和没有足够的抵押物等困难,难以从银行融入资金加快发展。另一方面,民营企业资金周转速度下降,货款回笼周期延长,挤占大量资金,加剧了资金短缺矛盾。融资不畅致使中小民营企业的经营及生存压力日益增大,一些订单和项目被迫放弃,发展潜力受到制约。此外,缺乏为中小企业贷款提供担保的信用担保机制。信用担保组织缺乏,担保体系尚未建立,大大制约了担保业务的发展,对建立良好的银企融资关系带来巨大束缚。应建立多元化的信用担保机构。除了将由政府出资的中小企业贷款担保机构逐步转化为按市场化原则运作的股份制担保公司外,还可考虑以行会、商会为主体筹建信用担保机构.(三)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不高,人才储备不足。
我市民营企业多为家族型企业,现代企业制度的建设滞后,特别是许多中小民营企业缺乏中长期发展目标和合理规划、缺乏相关管理制度以及操作流程,在企业发展重大决策上面随意性、盲目性较大,人才问题因此成为制约民营企业发展壮大的重要因素之一。建立专业性网上企业人才市场。政府的人才交流中心、人才市场为企业和人才之间的双向选择提供服务,引导私营企业主动参与。这要求有关职能部门进一步转换职能,建立和完善覆盖全市的企业人才统计制度和全市联网的企业人才信息系统,创建网上人才市场,开通人才引进网站。实现人才市场向信息网络化方面发展,提高人才资源市场化配置程度。
(四)自主创新能力不强。
目前我市民营经济的增长,主要还是靠“量”,即生产要素的投入和投资的拉动,而不是通过技术、管理的创新。大多数企业的自主研发力量薄弱,技术创新意识不强,品牌优势不明显,经济增长方式没有真正实现由劳动要素驱动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变。虽然这其中包括人才不足、技术不高、资金不畅等多方面的原因,但主要是因为一部分企业主素质不高,思想观念上没有与时俱进,开拓市场意愿不足,企业依靠创新推动经济发展的观念还不够强烈。企业创新意识严重不足,外部又缺乏必要的政策扶持和健全的管理机制,严重影响着企业的发展后劲,目前民营企业大都存在着管理水平不高,上不了层次的问题。建议由政府引导,商会、协会牵头,组织开展民营、私营者外出考察学习活动,以便开阔视野,转变观念;有计划地邀请发达地区有实力的私营企业来我市与我市民营企业经营者互相交流,传授发展经验,拓宽我市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视野。加强私营企业家队伍建设。市组织人事部门组织的企业家培训班也要将个私经营者纳入培训范围。通过教育培养,不断提高个私经营者思想政治素质和经营管理水平,引导个私经营者,走出家族式管理模式,逐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五)对民营经济的管理与服务体系不够健全。
民营经济在我市经济社会中的地位日益重要,但对民营经济的管理与服务仍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一是政府职能转变还不到位,把目光都集中在大型龙头企业和重点项目上,广大中小企业遇到“事难办,脸难看”的现象还时有发生。二是服务体系不健全、职能不完善。配套化服务程度低,服务能力、服务水平较低,在管理上缺乏一个综合性的协调机构,覆盖面较窄,没有形成体系和网络。要么是政出多门,多头管理;要么是只收费,不管理,遇到具体问题,无人过问。三是缺乏双向的及时沟通交流。许多私营企业主在调查问卷中都表示希望继续加强与政府的信息沟通。四是扶持力度不够。相对周边地区对民营企业的大力支持,我市对民营企业的优惠政策出台较为落后,上级的一些优惠政策迟迟得不到落实;在财政上缺乏对民营企业的专项奖励、扶持、帮助资金,税费缺乏弹性。民营企业的管理与服务体系涉及各个层面、各个领域,如何整合资源,发挥政策引导和市场机制的双重作用,如何搭建民营企业和各类服务机构相互沟通的平台,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二、扶持民营企业加快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针对制约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各种因素,结合我市民营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提出以下加快民营企业发展的对策建议,落实好各项措施,推动民营企业健康发展。
(一)积极探索新的融资方式,扩宽民营企业融资渠道,缓解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多数民营企业认为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的三个主要途径分别是“提供优惠利率”、“建立中小企业基金和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以及“强制性提高主要金融机构中小企业贷款比例”。一是建立多渠道融资服务平台,切实解决融资难。融资难是制约民营经济做强做大的主要问题,要充分发挥政府在金融部门与民营企业之间的桥梁纽带作用。建议充分利用我市民间资金较充裕、金融业发展较发达的优势,引导民营资本加快进入金融领域,鼓励有意向的民营企业组建金融机构,服务本地中小企业;建立健全企业担保体系,由地方政府牵头组建民营企业担保机构,并将政府扶持企业发展的部分资金作为担保资金,同时对部分民营企业进行贴息优惠政策,突破民营企业融资抵押不足的约束,有效地降低民营企业贷款门槛。授予行业组织对企业申请财政金融扶持资金的建议权;引导金融机构通过融资租赁、经营租赁等方式增加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加强行业组织、综合商会与银行等信贷机构的对接,发挥商会组织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过程中的作用。二是加强地方政府的主导、协调、推动作用。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加强政府各职能部门、人民银行、金融机构、企业主管部门和企业的联系,搭建政、银、企合作平台,实现信贷资金供需的有效衔接;优化资源配置,加强工业园区、产业集聚区域基础设施建设,优化行业布局,实现集聚发展,引导企业强强联合,自主创新,推动产业升级;加强政府相关职能部门间的协作,提高办理抵押登记等手续的效率。三是促使金融机构推进业务经营战略转型,增强金融服务动能。各商业银行应积极向上级行争取更大的业务权限,在大企业和优质企业信贷市场趋于饱和的情况下,将发展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贷款作为为银行未来的信贷方向和新的增长空间;引导金融机构改进金融服务方式,加强信贷产品创新,积极推广适合民营企业需求的信贷品种。四是建立健全企业信用体系,创造良好的信贷环境。充分利用人民银行征信系统、工商部门注册登记系统、公安部门身份证系统这三个基本数据库,加快金融生态建设,改善地方信用环境,营造良好的信用氛围。
(二)落实税收等各项优惠政策,减轻企业负担。税务部门按照权限,根据经济形势变化,考虑调减部分地方税种,充分发挥税收对民营企业的优惠政策,降低部分企业所得税核定征收率,降低个体工商户个人所得税税负,减轻民营中小企业负担。特别是要注意发挥对困难行业、困难企业的税收减免和预缴、分期缴交和降低社保费用等作用,及时帮助困难企业“止血”,帮助舒缓民营企业解决现金不足的压力。
(三)加大财政资金的扶持力度。要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投入的引导作用,设立各种有利于解决民营企业实际困难的扶持、奖励措施,并作为一项制度长期稳定下来,根据实际需要,逐年加大扶持力度。设立扶持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主要用于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重点项目、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项目、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项目、省、市扶持中小企业专项发展资金项目的配套,市委、市政府决定实施的促进中小企业平稳健康发展的其他事项。同时积极争取省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加大对民间投资项目财政扶持力度。
(四)支持民营企业开拓国内外市场。进一步支持民营企业开拓国内市场。例如:支持民营企业参与我市新规划中的大型基建项目;进一步扩大家电下乡的政策和范围,将小家电、数码产品等消费升级产品纳入补贴范围。在国际市场方面,建议政府帮助增城民营企业巩固好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市场。协助民营企业应对贸易壁垒、倾销诉讼等,鼓励金融体系通过扩大出口保险、信用证等方式支持民营企业出口。同时,支持我市民营企业拓展东欧、中东、东南亚、拉美、俄罗斯、非洲等新兴市场,积极引导民营企业参与我国援外项目等。
(五)积极推动产业转移和产业升级。优先支持符合产业政策和环保政策,有市场、有效益和有发展前景的民营企业的转型升级。鼓励民营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鼓励民营企业向高新技术产业进军。鼓励南部镇、街的劳动密集型、低附加值的民营企业转移,通过腾笼换鸟,推动民营企业实现园区式、集群式发展。
(六)鼓励并支持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及转型升级。创新是发展的“灵魂”,企业要增强创新意识,而政府也要积极搭建企业创新平台。大力构筑创新、创业和产业化发展平台,做好包括公共信息和技术等在内的公共平台建设,促进科技创新资源的整合和共享,为民营中小企业提供技术支撑和服务,提高其科技研发能力和产业化水平。要强化企业自主创新主体地位,坚持引进和培育并举,推动产学研合作,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科研院所参与的产学研联合体,努力实现一批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和成果转化;加大对技术创新的支持力度,尽快出台关于推进自主创新的政策措施,着力提升区域创新功能。深化科研体制改革,优化自主创新环境,提升与科研机构学研合作水平,构建开放型区域创新体系和实施重大科技专项,提升发展高新园区功能。鼓励民营企业进行原有产品、工艺、设备改进,新产品、新技术研究开发,高新技术应用,购买专利、技术,购买设备、引进新生产线,提高企业发展水平。鼓励民营企业创立名牌,对获得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产品、广东省名牌产品、广东省著名商标等的企业给予相关奖励。
(七)加大人才培养和人才引进力度,提高企业管理水平。采取多种方式引进人才、留住人才、储备好人才,并将各类人才的潜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由市财政安排的竞争性扶持专项资金补贴,对民营企业管理技术人员进行技能培训。引导大中专毕业生到民营企业就业。由人事和劳动部门根据企业需求,主动联系大专院校,吸引优秀人才参与专场招聘会,让企业招聘到最优秀的人才为企业服务。优化人才创业环境。完善分配激励机制。以激发各类人才内在动力为目的,建立集利益、荣誉、社会保障等于一体的分配激励机制,鼓励技术管理等要素入股,落实各项社会保障制度,为稳定企业人才队伍发挥积极作用。要完善人才流动机制。建立健全企业经营管理者人才库和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评价推荐办法,以人才交流中心为依托,培育建立企业经营者市场,发挥信息咨询、任职培训、资质评价、人才推荐等功能,为经营管理者及各类人才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提供新型机制。改善人才的生活环境。建立有利人才留任的企业文化。实行外来人才的“国民待遇”。对外来人员的子女就学、就业视同本地居民的待遇,对特殊人才,要在落户、子女入学、住房补贴上予以照顾。在财务管理方面,要加强财务制度建设,加强企业的成本管理。
XXXXXXXXX公司
XXX
XXXX年XX月XX日
第三篇:加快工业园区发展的几点建议
加快工业园区发展的几点建议
新型工业园区管委会规划建设部赵魁
工业园区是指工业企业相对聚集,有较完善的基础设施和全配套服务体系的工业制造生产区域。工业园区可以把服务、土地、劳力等优势聚集在一起,形成规模效应,产生集聚效应和辐射效应,成为加速工业化进程的有效途径,并将成为经济发展的带动区和科技创新的试验区、城市发展的新区。在园区的建设和发展的过程中,应立足旗情实际,充分挖掘潜力,狠抓国家、自治区、以及包头市关于推进新型中等城市建设的政策机遇,科学利用优势,这是加快工业园区发展,促进工业经济提档升级的必由之路。以下是我个人总 结的几点建议:
一、着力思想解放。工业园区是推动生产要素集聚和产业升级、促进区域特色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是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的重要环节。加快工业园区建设,对于调整和优化工业产业布局,培育企业集群,形成产业规模优势,提高社会资源的利用率,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促进劳动力转移等具有积极作用。加强和促进工业园区建设,对提高我旗工业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水平,增强发展后劲和市场竞争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向发达地区的工业园区学习成功经验,充分认识到工业园区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增强建设工业园区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努力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
二、强化理念更新。在发展园区经济的过程中,要以旗委全委会,旗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精神为指导,遵循经济规律,提倡自主创新,不断探索结合地方实际的有效途径,深入研究园区发展的要素关系,在招商引资、规划建设、发展期、定位、园区管理、产业关联、政策措施等各个方面开展研究,切实提高管理运营水平,建设一流的企业发展平台,真正使工业园区起到工业企业的孵化器、项目建设的助推器
和招商引资的催化剂的综合效益,最终达到引进优势项目,拉伸产业链条,集约作用资源,减少环境污染,提高产业效率的目的。
三、高起点规划。
(一)是发展工业园区首先要做到规划先行。要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准确定位,突出特色”的指导原则,用科学的理念和态度指导园区建设。要结合自身在资源、环境、政策方面的实际情况,高起点前瞻性的进行研究规划,着力体现自身优势特色。如与周边旗县区相比,我旗的煤炭、电力,水资源,区位,交通等资源就是优势。
(二)是规划制定后,要形成有效的保证手段,一以贯之的认真加以执行。坚持避免常规化、乱建设的局面。要按照规划要求,形成制度保障,不因为人为的因素影响园区的长远建设。
(三)是建立健全评估机制,根据发展的实际情况,及时对规划进行修订完善。
(四)是要做到基础设施规划与产业同步实施,同步建设。要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整体要求,着重在发展循环经济方面做文章,延伸链条,达到资源能源利用的最大化和环境消耗的最小化。
四、发挥载体作用,推进产业集聚。真正发挥园区的产业集聚作用和项目载体作用,延伸产业链条,不断拓宽园区的项目承载力,逐步形成全过程和多产业的生产加工格局,进而降低能耗,减少污染,切实提高劳动生产率,真正形成独具特色的食品加工、液化天然气、煤炭深加工、重化工产业集群,提高产品竞争力和知名度,拉动地区经济更快发展。
五、健全体制机制。首先,要借鉴先进地区的做法,统筹协调和管理工业园区的开发建设、招商引资、项目审批、园区日常管理等项目事宜。其次,优化发展环境,提高服务质量,特事特办,减少中间环节,推行一站式办公,实行项目手续代办制,全面提高工作效率。再次,还要针对不同的项目,在旗级权限范围内,综合运用财政税收、金融信贷、土地、环境等宏观管理手段,出台优惠政策,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另外,还要加大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提升园区的基础设施承载能力,加强规化管理和政策引导,吸引更多的市场前景好、发展后劲足、辐射带动作用强的企业和项目。
六、创新招商理念。要在总结以往招商引资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不断更新招商理念,努力创新招商方法,丰富招商内容,活化载体形式,着力提高招商引资的效果和水平,重点是继续营造好亲商、安商、富商的环境,为投资者创造好生活环境、投资环境和发展环境。在坚持完善领导招商、以商招商等招商形式的基础上,逐步探索活动招商、不论资金来源,不限资金规模,只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有利于园区发展的项目,都要热忱欢迎。另外,还要努力在引进和培养人才上下工夫,重点是建立健全人才的引进培养和竞争激励机制,实现人才的合理流动,创造有利于引进人才的良好政策环境。
七、多方融汇资金。要坚持走多元融资之路,在园区基础设施规划建设上,提倡政府规划,企业建设,统一管理,不提倡只靠政府单方面的投入。要建立多元投入的融资机制,通过出台优惠政策,大力推行招商引资,进行市场开发,把园区基础建设推向市场,做到谁建设谁受益,谁投资谁享受优惠政策。在园区的企业项目发展上,要遵循国家的产业及信贷政策,建立健全诚信评估担保体系,不断拓宽融资渠道,努力拓宽资渠道,努力为企业和项目建设提供融资支持。
总之,建设工业园区,发展园区经济,是做大做强地区工业经济的有效途径和科学手段,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在政策、体制、管理、环境等各个方面进行协同。相信今后,通过园区领导干部不懈的探索和努力的工作,园区建设一定会得到较快发展,全旗工业经济一定能够实现跨越式发展,为早日建成自治区级工业园区而努力奋斗!
第四篇:加快转变我市经济发展方式的建议与思考
加快转变我市经济发展方式的建议与思考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党十七大提出的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目标和战略举措,是推动永城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近年来,我市积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建设集聚带动作用强的中心城市和富裕、文明、平安、生态、幸福新永城的奋斗目标,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加快了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推动了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了历史性跨越,连续两年进入全国县域经济发展百强县。但是我市是资源型城市,主导产业以煤、电、铝为主,产业层次低、初级产品多、加工链条短、体制机制落后,经济结构不合理问题十分突出,与其他县市相比,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更为紧迫,任务更为艰巨。
一、我市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所做的工作
(一)产业结构不断优化。2003年,全市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30.2:48.2:21.6,实现了由一二三向二一三的历史性转变;2008年产业结构首次呈现二三一,三次产业比例为16.9∶64.0∶19.1。
二、三产占比呈不断提高趋势,2009年,二、三产业占比达到84%,较2000年上升了26.4个百分点。
(二)农业基础地位不断巩固。粮食生产连续六年稳定增产增收,2009年总产达到22.5亿斤,2010年夏粮产量达到16.8亿斤,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突出贡献。
(三)工业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大力实施“工业强市”战略,集中力量服务大企业,推动大企业做大做强。全市形成了煤及煤化工、铝及铝深加工、农副产品深加工、机械制造、钢铁、纺织、酿酒、皮革、建材、陶瓷十大主导产业。按照“大项目~产业链~产业集群~产业基地”的要求,编制了产业发展规划,拉长了产业链条,促进了工业结构优化升级。
(四)第三产业发展迅猛。2009年,全市完成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2亿元,增长20.4%,是2000年的4.4倍。全市商业市场活跃,形成了多层次、多类别的商品交易市场体系。金融、现代商贸物流、文化旅游等现代服务业发展迅速,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五)城镇化步伐不断加快。坚持中心城市带动战略,积极完善城市功能,优化美化环境,切实抓好小城镇建设和新农村建设,推动特色产业、优势项目向城镇集聚,城镇化步伐明显加快。2009年,全市城市建成区面积40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到36.1%,城市人口达到40万人,城乡二元结构得到有效改变。
(六)经济社会得到协调发展。在发展经济的同时,积极发展各项社会事业,为构建和谐永城发挥了支撑作用。开展了生态市建设,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不断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工作,强力推进节能减排,经济社会得到了协调发展。
二、我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主要制约因素
(一)经济总量比较小。2009年我市经济总量达到262.9亿元,进入全国百强县,但是和我省的巩义、新密、新郑等发达地区相比,经济总量还处在比较低的水平。去年人均GDP为1.87万元,仅相当于全省人均水平的91.7%,处在全省下游。与沿海经济发达的县市相比,无论是经济总量、GDP增速都处于比较低的水平。
(二)经济结构不合理。经济结构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发展水平和结构高度化的基本指标,二、三产业占比越高,经济结构的高度化水平就越高。我市的经济结构突出表现为“农业大而不强、工业大而不优、服务业不大不优”的特征。2009年三次产业结构为16.0∶63.7∶20.3,其中,一产比重比全省平均水平高1.7个百分点,三产比重比全省平均水平低8.8个百分点。
(三)需求结构不均衡。投资、消费和出口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在我市呈现出明显的不均衡状态。2000年以来,我市的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速达到28.3%,比消费年均增速快10.8个百分点,投资总量十年增长了8.4倍,而消费总量仅增长了3.3倍。
出口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一直处在非常低的水平上,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比较小。
(四)城乡发展差距大。我市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市,农村人口100多万人。2009年城镇化率为36.1%,低全省平均水平1.6个百分点,低全国平均水平10.5个百分点。城乡二元结构比较突出,发展不均衡,差距悬殊较大。主要表现在:一是居民收入差距较大。城乡居民收入绝对差距由2000年的2365元扩大到2009年的8703元,收入比由2.3∶1扩大到2.8∶1。二是生活水平差距较大。城市居民无论是在基本物质生活上,还是在生活质量上,都远远高于农村居民。三是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差距较大。农村的交通、供排水等基础设施依然比较落后,教育、医疗等基本公共服务优质资源多集中在城市。
(五)生产要素保障能力低。生产要素结构的合理性,决定着经济结构的合理性,生产要素配置的效率决定了区域经济竞争力。我市在生产要素保障上主要存在资源环境压力大、资金瓶颈制约紧、人口压力尚未转化为人才优势、自主创新能力差等问题。
三、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建议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目标和战略举措,我市要始终坚持“持续发展思路、提升预期目标、统筹破解难题、为民做好工作”的指导思想,按照“三具两基一抓手”工作要求,扎实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一)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应在调整经济结构上下功夫。
经济结构不合理是我市经济发展方式存在诸多问题的主要症结,必须把推进结构调整作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支撑点和战略重点,调整经济结构以优化三次产业为目的,做到“做稳一产,做优二产,做强三产”,促使三次产业结构协调发展。
调整工业结构,着力推进新型工业化。一是提升传统产业。依托铝电工业园区,加强电力建设,实现铝电联营,重点发展铝板带、铝箔、铝合金等铝下游产品,提高产品附加值。提高传统农产品加工深度,拉长面及面制品、肉及肉制品、纺织、白酒等产业链条。二是大力发展高新产业。依托煤化工工业园区,加强科技研发,利用劣质煤,不断拉长煤化工~精细化工产业链,大力发展二甲醚、二甲醇、聚甲醛、烯烃等煤化工下游产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利用粉煤灰、煤矸石等生产水泥、空心砖等新型建筑材料,把开发的煤炭资源吃干榨净。围绕矿产资源开采、农副产品加工,着力培育机械加工产业。三是淘汰落后产能。按照国家产业政策要求,淘汰“三高一低”落后产业,取缔“十五小”、“新五小”企业。推广节能、降耗和污染少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调整农业结构,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稳定粮食种植面积;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巩固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推广高产示范区,确保粮食总产稳定上升。大力发展高效农业,围绕蔬菜、林产品、瓜果、食用菌、棉花、辣椒六大特色主导经济作物,加快农产品产业带建设;大力发展现代畜牧业,推动畜牧养殖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依托“中国面粉城”,着力做大做强我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引导面粉、食品加工和畜产品加工企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带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调整第三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提升传统服务业。深挖餐饮、购物、宾馆酒店等传统服务业消费潜力,培育发展现代连锁餐饮企业,建设大型综合性购物中心和精品商业区,吸引星级以上高档宾馆酒店入驻我市,提升城市形象。加快物流、信息、金融保险等现代服务业发展,培育家政、健身、培训等新的消费热点,不断提高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和质量。着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为落地企业搞好配套生产服务,填补不能为大企业提供生产服务、为招商引资企业配套的空白。做大做强旅游产业。坚持“旅游名市”战略,打造文化游、红色游和生态游三大旅游品牌,围绕旅游“六大”要素,完善基础设施及配套服务设施,提升接待能力和服务水平,打造引领豫东文化旅游的名牌产品。
(二)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应在产业集聚发展上下功夫。
产业集聚区是实现产业集聚、企业集群、资源集约利用的重要载体,是转变发展方式的着力点和战略突破口。一是高水平规划。高标准、高起点做好空间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把规划的目标定准、任务定实、要求定细,确保产业集聚区、城市总体、土地利用、环境保护“四规”合一,无缝对接。二是高强度投入。由于我市产业集聚区规划面积比较大,先期基础设施投入不足,造成服务设施不健全。要采取BT模式或BOT模式加大集聚区建设的投入,完成道路、管网、供电、通讯等设施建设,提高项目承载能力。同时要搭建好投融资平台,拓宽投融资渠道,积极争取扶持资金,实现集聚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多元化。三是高速度集聚。充分发挥集聚区已形成的产业基础和特色优势,紧紧围绕新能源、化工、装备制造等主导产业,大力推进招商对接、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着力引进与集聚区主导产业和现有骨干企业关联配套和互补的大项目,加快形成新兴产业聚集发展。四是高效率服务。充分发挥产业集聚区管理委员会的作用,对产业集聚区实行封闭式管理,公开办事程序,公开收费标准,公开服务内容,减少外来干涉,提高办事效率。
(三)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应在改变城乡二元结构上下功夫。推进城镇化是经济结构调整的战略重点,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点,是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的根本途径。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加快农业人口向城镇人口转移速度,把符合条件的农业人口逐步转变为城市居民。要加快城市户籍制度改革,积极研究探索制定农民工进城落户政策,认真解决好进城农民工就业、安居、子女就学、社会保障四个关键问题,逐步使进城农民落户后享有公共服务、享受平等权益。加快城镇体系建设,转移农村人口。按照“一主四副多点”的城镇体系规划,在加快东、西城区为中心的城市建设同时,加快芒山、马桥、陈官庄、酂城等一批重点中心乡镇建设,完善道路、绿化、管网、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和教育、卫生、文化等配套设施建设,提高综合承载能力和辐射带动作用,形成区域性中心城市、小城镇、新农村社区协调发展的现代城镇体系。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集聚农村人口。充分发挥奖补资金的杠杆作用,吸引更多的社会资金投向新农村建设的“五大重点”,加快完善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制定奖励政策,促进农村分散人口向新农村试点集聚。
(四)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应在自主创新上下功夫。
自主创新能力弱是我市经济转型升级的主要制约因素。今后工作中必须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经济结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加快培育壮大创新主体,积极搭建创新平台,建立健全创新机制,切实用好创新载体,以谋求经济长远发展主动权、形成长期竞争优势。鼓励企业加强自主创新,增强创新能力和技术开发应用能力,培育集研发设计、制造于一体、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企业和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品牌,增强产品核心竞争力。依托优势企业和主导产业,建设科技平台,推进高科技产业发展。搞好科技培训和科普推广,提高种植科技水平,选择优质强筋小麦、优质大豆、无公害蔬菜、食用菌等作物进行课题攻关,力争在关键技术上有新突破。同时,把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节约用地、节能减排放在突出的战略位置上,努力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应在改善民生上下功夫。保障和改善民生既是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转变发展方式的根本目的。一是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树立先进教育理念,把教书和育人统一起来,大力实施素质教育,切实提高教育质量。努力促进教育公平,逐步解决义务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的问题。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培养一大批职业人才。二是强化医疗卫生体系建设。加快市、乡、村三级医疗机构建设,完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和新农村医疗保障体系;优化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衡化,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三是着力扩大就业渠道。就业是民生之本。要把经济结构调整和扩大就业结合起来,大力发展服务业、劳动和知识密集型产业,不断扩大就业规模。加大职业培训力度,帮助有就业能力和愿望的就业困难人员和零就业家庭人员实现就业。四是不断完善保障体系。加大公共财政的投入,全面扩大“五大”保险的覆盖面,加强城乡低保监管和农村敬老院
建设管理,扩大低收入群众帮扶救助范围,切实解决好失地农民生活保障问题。加快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加强廉租房及经济适用房建设与管理,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
第五篇:加快工业园区建设 促进循环经济发展
加快工业园区建设 促进循环经济发展
市政协委员 沈 勇
各位领导、委员:
发展循环经济是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推进我市“四大发展”,加快“两宜”城市建设的重要途径。如何促进循环经济发展,当然涉及到很多因素,今天,我主要从加快工业园区建设层面上谈几点看法。
一、着眼长远,整体规划,有序推进
园区规划不能急功近利,要谋长远、看后劲。要按照可持续发展的长远战略,从实际出发,进行科学合理布局,使其品位更高,功能更全,后发效应更长,发展空间更大。要突出重点,分类推进园区发展。园区规划要以城镇规划、交通规划相结合,与土地利用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相结合,与本地工业远景规划相结合,形成一批特色园区、精品园区、效益园区。要以超前的思路培育特色产业,形成园区特色优势,构筑园区龙头地位,凸显园区的聚集和辐射功能。在项目的建设中,要高标准定位、高质量推进,不能因为资金制约而降低建设标准,杜绝“雷声大,雨点小”的平庸行为。要坚持“布局集中、产业集聚、用地集约”的原则,让有内在联系的大中小企业成为左邻右舍,从而促进循环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从现实看,目前
安全生产水平;加快大型洗选设施建设,努力做到应洗尽洗,提高煤炭产业洁净化水平。同时,要加快煤炭加工转化、产业延伸步伐,大力发展电力产业,积极创造条件推动煤电联营、煤电热联营和煤电铝联营,积极发展煤化工、煤建材等多种产业。通过转型发展,促进循环发展,从而提高市场竞争力、抗风险能力和应对金融危机能力。
从我们自身来说,山西金海洋能源集团能够在短短几年迅速发展壮大,并取得令人瞩目的业绩,其主要原因是,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扶持下,紧紧抓住循环经济这条主线,超前谋划,率先行动,对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对新型产业规模发展,大力推进关联产业链条延伸,有力促进了集团园区在发展中转型,在转型中发展,现已形成集煤炭生产、皮带输送、洗选加工、发运销售、矸石发电、冶金化工、新型建材以及现代服务业于一体的综合型、循环型大型股份制企业。在新型产业中,特别是全长31华里、年输送1500万吨的超远程输煤专线已跨入世界先进行列。它的诞生,实现了煤炭运输的现代化、自动化、集约化和环保化,填补了我省现代化运煤的空白。
金海洋循环经济发展的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受到了社会各界和上级领导的赞誉。先后被省委省政府授予“结构调整先进企业”,被列入全省大企业大集团战略“三大企业方阵”和全省首批“十大循环经济试点园区”,进入了全国民企500强、全国煤炭工业100强和全省工业30强,并获得“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