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对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几点建议
对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几点建议
县域经济的发展既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又是一项长期的、艰苦的任务。发展壮大特色县域经济要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
(一)解放思想,转变观念
人的观念对经济发展起着导向和制约作用。先进科学的观念能带动经济的发展,落后陈旧的观念阻碍经济的发展。大力发展县域经济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思想越解放,经济越发展。为此,需在六个方面取得突破:⑴要破除“等、靠、要”的旧观念,发挥主观能动性,善于敏锐地发现经济发展的机遇,靠拼抢精神主动抓住发展机遇;⑵要破除囿于陈规、不敢越雷池半步的旧观念,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敢为天下先;⑶要破除计划经济体制下靠行政手段管理经济的旧观念,树立运用市场经济运作和管理经济的新观念;⑷要破除以权代法、以言代法的旧观念,树立依法行政,遵守国际通行的市场竞争规则,信守承诺的新观念;⑸要破除狭隘的地方观念,树立大开放的的市场观念;⑹要树立人力资源越丰厚、素质越高,越有利于吸引知识和技术密集型产业投资的观念,增强对高层次人才的强烈渴望,以更优惠的政策、宽松的用人环境和灵活的用人机制,广泛地吸引各种人才。创造唯才是举和人才充分施展才华的“大舞台”,才能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软环境。
(二)突出地方特色,培育和发展县域主导产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区域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县域经济更是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从县域内部看,任何一个地方都同时具备比较优势和比较劣势;从县域外部看,区域之间的竞争与协作也是同时存在的。特色不浓、结构趋同,竞争的压力将更大,发展的阻力也更多。解决这个问题,首先在于找准特色。必须依据自身区位、自然和资源禀赋条件,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确定主导产业,实行重点开发,在资源优势中培育地方特色,在传统产品中筛选优势品牌,打造特色产业和名牌产品。提倡一县一业、一乡一品,培育发展特色经济。坚持一业为主,多元互补,全面实施经济林果业、畜牧业和种植业优势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进一步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三)改进和完善转移支付制度,积极培育税源,多渠道增加县域财政收入;加大金融扶持力度,增加资金投入。由于县域经济发展相对水平落后,银行、居民资金积累能力有限,地方财政基本上是吃饭财政,进行建设的能力有限,需要政府加大财政、资金扶持力度,特别是贫困县、山区小县持续发展需要有长期、稳定、充足的资金供给。
(四)千方百计增加县域城乡居民收入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在县域,增加县域城乡居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增加县域城镇居
民收入,要切实抓好城镇居民就业、保证职工工资、强化保障等方面的工作。为此,要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加强就业技能培训、职业介绍和就业指导,扩大就业渠道;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努力改善创业和就业环境,激发创业致富的积极性。要按时、足额发放干部、职工和教师工资,兑现工资调整工资;加大分配调节力度,关心弱势群体,解决好企业下岗职工、失业人员及城镇中低生活保障对象的生活保障问题。
(五)大力推进城镇化建设,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之路
城镇化可以说是县域经济的发展方向,工业化是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凡是县域经济发展好的地方,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工作也走在前面。加快城镇建设,努力推进城镇化。继续抓好县城和重点镇的规划、建设和管理。树立经营城镇理念,对城镇具有商业价值和经营价值的土地、设施、环境及其他各种资源要素实施资本化运作。鼓励民间资本和外资以独资、合资、合作、联营、项目融资、特许经营等方式参与城镇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建设。集中计划、建设等部门用于小城镇建设的各项资金。加强县级工业园区建设,大力推进块状经济发展,形成工业产业集聚效应。
(六)抢抓机遇,大力发展民营经济牢固树立抓县域经济主要就是抓民营经济的观念,充分调动民资,集中民智,激发民力,凝聚民心,发展壮大民营经济。降低门槛,放开经营范围和管理限制,减少和简化行政审批。除国家法律明确限制的投资领域外,对民营企业放开所有竞争性领域和对外资开放领域,自主选择经营范围和经营方式。
(七)营造良好县域投资环境,创造发展条件投资环境是一个地方经济竞争力、对外开放程度和社会文明进步的综合体现,是吸引投资,汇集人才的关键。为此,要积极优化投资软硬环境,为资本、人才、项目进入县域投资创造良好的保障机制。
(八)提高县域对外开放水平。对外开放是永恒的主题。面对经济、科技全球化趋势,县域要以更加积极的姿态走向世界,要加强对重点产品、重点行业和优势企业的扶持,积极发展加工贸易,发展开放型经济,增强经济竞争力,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和国民经济素质提高。扩大招商引资是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加速工业化的重要途径。要紧紧把握当前国内外资本流动的趋势,创新招商理念,拓展招商空间,扩大招商规模,提高招商质量。
(九)大力实施科教兴县战略,全面提升县域科技水平在当今时代,科技―经济一体化的趋势日益明显,科技创新与进步对经济发展的作用越来越突出。这种趋势,对于科学技术比较落后的县域经济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为此,县域经济要大力实施科教兴县战略、人才强县之路。人才是经
济发展的主导力量,特别是在我县域经济还比较落后的条件下,没有人才经济难以发展,留驻人才又难有财力支持。为此要实行人才培养和引进并举的策略,强化激励机制,对人才真正做到在社会上给地位,在政治上给荣誉,在经济上给实惠,在实际工作中给人才更多的关爱、保护和鼓励,通过发挥人才优势,形成县域经济发展的新动力。
第二篇:关于加快镇域经济发展的几点建议
关于加快镇域经济发展的几点建议
村镇建设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工程,是新形势下镇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有利于加快小城镇工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有利于扩大需求,拉动经济增长,带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有利于提高农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实现城乡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对全面实现小康目标有着直接的带动作用。当前在我县村镇建设中主要存在的问题是:村镇规划意识淡薄,建设起点低,村镇建房布局混乱,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村镇居民中普遍存在封建迷信思想,建房看“风水”,不按规划;忽视基础设施建设,浪费土地资源,破坏生态环境;集体经济脆弱,建设资金严重不足等,近两年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和新农村建设的开展,这一现象较以前有所改善。但总的来说,我县村镇建设发展还很不平衡,整体水平不高,村镇建设发展的滞后在不同程度上制约镇域经济发展。站在履行规划建设管理职能这一角度来讲,要突破这一障碍,关键在于加快村镇建设,调整产业布局,形成地方特色。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实施:
1、要有科学规划。要牢固树立规划是法、规划是龙头、规划的节约是最大的节约的观点,切实抓好村镇规划的编制、实施和管理工作。在规划编制工作中,站位要高、定位要准、谋划要远,不仅要注重规划的系统性、完整性,更要在提升质量和水平上下功夫,保证规划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可行性。去年以来,我县村镇规划工作进展很快,但科学合理、梯度发展的城镇体系还没有完全建立,要协助乡镇规划建设一批特色新村,在新农村建设规划中做到因地制宜,注重特色,不搞“一个模式一刀切”,建设体现赣县客家风情和产业特色的人文新村、生态新村、社区新村、旅游新村和产业新村。扶持茅店、江口、吉埠、南塘、田村、白鹭、湖江、王母渡、韩坊、五云、沙地等一批牵动力强的中心乡镇、特色乡镇,改善城镇面貌,增强城镇凝聚力。
2、要有产业支撑。要把产业发展放在突出的位置,积极培育经济基础,大力发展二、三产业,做响沙地板鸭、阳埠腐竹、吉埠贡芋、田村密梨等品牌,通过产业的发展带动村镇发展,以村镇建设促进产业发展。充分利用小城镇连接城乡的区位优势,大力发展服务业,并大力推进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的发展,增强小城镇的服务功能,促进农村劳动力、资金、信息、技术等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带动农村经济结构的优化,吸引农村人口和农村非农产业向小城镇集中,推动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
3、要有地方特色。一是注重产业特色。要充分考虑本地资源,大力推广“一乡一业”和“一村一品”,在产业特色上下功夫,培育具有比较优势的地方特色产业。旅游资源丰富的地区,要着力打造特色旅游小城镇。二是注重文化特色。重视和加强民族历史文化的保护、挖掘和利用,重视人文精神培养,不断丰富村镇的文化内涵和底蕴,营造独具特色的文化氛围。三是注重建筑特色。要结合民族历史文化和自然环境,确定相对统一的建筑风格,体现本地历史、文化、民族特色。通过地方特色的培育,做到自然、人文景观与现代气息交相辉映,相辅相成,创造出既有地方特色,又有时代气息的新型村镇。
4、做到节约集约。要按照“严控增量、盘活存量、管住总量、集约高效”的要求,强化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工作,指导村镇按集约利用土地原则做好规划和建设,以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来保障发展。要完善土地使用市场准入制,合理确定城镇建设规模,严禁建设脱离实际、违反标准的“形象工程”,严格控制工业项目土地投资强度。要引导农村村民住宅按规划、有计划地逐步向小城镇和中心村集中。对城市规划区内的农村村民住宅建设,应当集中兴建农民住宅小区,防止在城市建设中形成新的“城中村”,避免“二次拆迁”。对城市规划区范围外的农村村民住宅建设,按照城镇化和集约用地的要求,鼓励集中建设农民新村。
5.注重生态保护。要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坚持经济建设、村镇建设和环境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注重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做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统一,实现经济、社会、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避免走“先污染后治理、先破坏后恢复”的老路。
第三篇:对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几点建议
对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几点建议
(鹿冈乡政府曾春红)
县域经济的发展既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又是一项长期的、艰苦的任务。发展壮大特色县域经济要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
(一)解放思想,转变观念
人的观念对经济发展起着导向和制约作用。先进科学的观念能带动经济的发展,落后陈旧的观念阻碍经济的发展。大力发展县域经济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思想越解放,经济越发展。为此,需在六个方面取得突破:⑴要破除“等、靠、要”的旧观念,发挥主观能动性,善于敏锐地发现经济发展的机遇,靠拼抢精神主动抓住发展机遇;⑵要破除囿于陈规、不敢越雷池半步的旧观念,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敢为天下先;⑶要破除计划经济体制下靠行政手段管理经济的旧观念,树立运用市场经济运作和管理经济的新观念;⑷要破除以权代法、以言代法的旧观念,树立依法行政,遵守国际通行的市场竞争规则,信守承诺的新观念;⑸要破除狭隘的地方观念,树立大开放的的市场观念;⑹要树立人力资源越丰厚、素质越高,越有利于吸引知识和技术密集型产业投资的观念,增强对高层次人才的强烈渴望,以更优惠的政策、宽松的用人环境和灵活的用人机制,广泛地吸引各种人才。创造唯才是举和人才充分施展才华的“大舞台”,才能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软环境。
(二)突出地方特色,培育和发展县域主导产业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区域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县域经济更是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从县域内部看,任何一个地方都同
时具备比较优势和比较劣势;从县域外部看,区域之间的竞争与协作也是同时存在的。特色不浓、结构趋同,竞争的压力将更大,发展的阻力也更多。解决这个问题,首先在于找准特色。必须依据自身区位、自然和资源禀赋条件,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确定主导产业,实行重点开发,在资源优势中培育地方特色,在传统产品中筛选优势品牌,打造特色产业和名牌产品。提倡一县一业、一乡一品,培育发展特色经济。坚持一业为主,多元互补,全面实施经济林果业、畜牧业和种植业优势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进一步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三)改进和完善转移支付制度,积极培育税源,多渠道增加县域财政收入;加大金融扶持力度,增加资金投入。
由于县域经济发展相对水平落后,银行、居民资金积累能力有限,地方财政基本上是吃饭财政,进行建设的能力有限,需要政府加大财政、资金扶持力度,特别是贫困县、山区小县持续发展需要有长期、稳定、充足的资金供给。
(四)千方百计增加县域城乡居民收入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在县域,增加县域城乡居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增加县域城镇居民收入,要切实抓好城镇居民就业、保证职工工资、强化保障等方面的工作。为此,要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加强就业技能培训、职业介绍和就业指导,扩大就业渠道;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努力改善创业和就业环境,激发创业致富的积极性。要按时、足额发放干部、职工和教师工资,兑现工资调整工资;加大分配调节力度,关心弱势群体,解决好企业下岗职工、失业人员及城镇中低生活保障对象的生活保障问题。
(五)大力推进城镇化建设,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之路
城镇化可以说是县域经济的发展方向,工业化是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凡是县域经济发展好的地方,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工作也走在前面。
加快城镇建设,努力推进城镇化。继续抓好县城和重点镇的规划、建设和管理。树立经营城镇理念,对城镇具有商业价值和经营价值的土地、设施、环境及其他各种资源要素实施资本化运作。鼓励民间资本和外资以独资、合资、合作、联营、项目融资、特许经营等方式参与城镇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建设。集中计划、建设等部门用于小城镇建设的各项资金。加强县级工业园区建设,大力推进块状经济发展,形成工业产业集聚效应。
(六)抢抓机遇,大力发展民营经济
牢固树立抓县域经济主要就是抓民营经济的观念,充分调动民资,集中民智,激发民力,凝聚民心,发展壮大民营经济。降低门槛,放开经营范围和管理限制,减少和简化行政审批。除国家法律明确限制的投资领域外,对民营企业放开所有竞争性领域和对外资开放领域,自主选择经营范围和经营方式。
(七)营造良好县域投资环境,创造发展条件
投资环境是一个地方经济竞争力、对外开放程度和社会文明进步的综合体现,是吸引投资,汇集人才的关键。为此,要积极优化投资软硬环境,为资本、人才、项目进入县域投资创造良好的保障机制。
(八)提高县域对外开放水平。
对外开放是永恒的主题。面对经济、科技全球化趋势,县域要以更加积极的姿态走向世界,要加强对重点产品、重点行业和优势企业的扶持,积极发展加工贸易,发展开放型经济,增强经济竞争力,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和国民经济素质提高。扩大招商引
资是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加速工业化的重要途径。要紧紧把握当前国内外资本流动的趋势,创新招商理念,拓展招商空间,扩大招商规模,提高招商质量。
(九)大力实施科教兴县战略,全面提升县域科技水平
在当今时代,科技―经济一体化的趋势日益明显,科技创新与进步对经济发展的作用越来越突出。这种趋势,对于科学技术比较落后的县域经济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为此,县域经济要大力实施科教兴县战略、人才强县之路。人才是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特别是在我县域经济还比较落后的条件下,没有人才经济难以发展,留驻人才又难有财力支持。为此要实行人才培养和引进并举的策略,强化激励机制,对人才真正做到在社会上给地位,在政治上给荣誉,在经济上给实惠,在实际工作中给人才更多的关爱、保护和鼓励,通过发挥人才优势,形成县域经济发展的新动力。
第四篇:对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建议
对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建议
县域经济的发展既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又是一项长期的、艰苦的任务。发展壮大特色县域经济要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
(一)解放思想,转变观念
人的观念对经济发展起着导向和制约作用。先进科学的观念能带动经济的发展,落后陈旧的观念阻碍经济的发展。大力发展县域经济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思想越解放,经济越发展。为此,需在六个方面取得突破:⑴要破除“等、靠、要”的旧观念,发挥主观能动性,善于敏锐地发现经济发展的机遇,靠拼抢精神主动抓住发展机遇;⑵要破除囿于陈规、不敢越雷池半步的旧观念,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敢为天下先;⑶要破除计划经济体制下靠行政手段管理经济的旧观念,树立运用市场经济运作和管理经济的新观念;⑷要破除以权代法、以言代法的旧观念,树立依法行政,遵守国际通行的市场竞争规则,信守承诺的新观念;⑸要破除狭隘的地方观念,树立大开放的的市场观念;⑹要树立人力资源越丰厚、素质越高,越有利于吸引知识和技术密集型产业投资的观念,增强对高层次人才的强烈渴望,以更优惠的政策、宽松的用人环境和灵活的用人机制,广泛地吸引各种人才。创造唯才是举和人才充分施展才华的“大舞台”,才能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软环境。
(二)突出地方特色,培育和发展县域主导产业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区域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县域经济更是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从县域内部看,任何一个地方都同时具备比较优势和比较劣势;从县域外部看,区域之间的竞争与协作也是同时存在的。特色不浓、结构趋同,竞争的压力将更大,发展的阻力也更多。解决这个问题,首先在于找准特色。必须依据自身区位、自然和资源禀赋条件,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确定主导产业,实行重点开发,在资源优势中培育地方特色,在传统产品中筛选优势品牌,打造特色产业和名牌产品。提倡一县一业、一乡一品,培育发展特色经济。坚持一业为主,多元互补,全面实施经济林果业、畜牧业和种植业优势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进一步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三)改进和完善转移支付制度,积极培育税源,多渠道增加县域财政收入;加大金融扶持力度,增加资金投入
由于县域经济发展相对水平落后,银行、居民资金积累能力有限,地方财政基本上是吃饭财政,进行建设的能力有限,需要政府加大财政、资金扶持力度,特别是贫困县、山区小县持续发展需要有长期、稳定、充足的资金供给。
(四)千方百计增加县域城乡居民收入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在县域,增加县域城乡居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增加县域城镇居民收入,要切实抓好城镇居民就业、保证职工工资、强化保障等方面的工作。为此,要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加强就业技能培训、职业介绍和就业指导,扩大就业渠道;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努力改善创业和就业环境,激发创业致富的积极性。要按时、足额发放干部、职工和教师工资,兑现工资调整工资;加大分配调节力度,关心弱势群体,解决好企业下岗职工、失业人员及城镇中低生活保障对象的生活保障问题。
(五)大力推进城镇化建设,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之路
城镇化可以说是县域经济的发展方向,工业化是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凡是县域经济发展好的地方,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工作也走在前面。
加快城镇建设,努力推进城镇化。继续抓好县城和重点镇的规划、建设和管理。树立经营城镇理念,对城镇具有商业价值和经营价值的土地、设施、环境及其他各种资源要素实施资本化运作。鼓励民间资本和外资以独资、合资、合作、联营、项目融资、特许经营等方式参与城镇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建设。集中计划、建设等部门用于小城镇建设的各项资金。加强县级工业园区建设,大力推进块状经济发展,形成工业产业集聚效应。
(六)抢抓机遇,大力发展民营经济
牢固树立抓县域经济主要就是抓民营经济的观念,充分调动民资,集中民智,激发民力,凝聚民心,发展壮大民营经济。降低门槛,放开经营范围和管理限制,减少和简化行政审批。除国家法律明确限制的投资领域外,对民营企业放开所有竞争性领域和对外资开放领域,自主选择经营范围和经营方式。
(七)营造良好县域投资环境,创造发展条件
投资环境是一个地方经济竞争力、对外开放程度和社会文明进步的综合体现,是吸引投资,汇集人才的关键。为此,要积极优化投资软硬环境,为资本、人才、项目进入县域投资创造良好的保障机制。
(八)提高县域对外开放水平
对外开放是永恒的主题。面对经济、科技全球化趋势,县域要以更加积极的姿态走向世界,要加强对重点产品、重点行业和优势企业的扶持,积极发展加工贸易,发展开放型经济,增强经济竞争力,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和国民经济素质提高。扩大招商引资是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加速工业化的重要途径。要紧紧把握当前国内外资本流动的趋势,创新招商理念,拓展招商空间,扩大招商规模,提高招商质量。
(九)大力实施科教兴县战略,全面提升县域科技水平
在当今时代,科技―经济一体化的趋势日益明显,科技创新与进步对经济发展的作用越来越突出。这种趋势,对于科学技术比较落后的县域经济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为此,县域经济要大力实施科教兴县战略、人才强县之路。
三、关于“县域人才的扶持”的问题。人才是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特别是在我省县域经济还比较落后的条件下,没有人才经济难以发展,留驻人才又难有财力支持。为此,省政府提出实行人才培养和引进并举的策略,强化激励机制,对人才真正做到在社会上给地位,在政治上给荣誉,在经济上给实惠,在实际工作中给人才更多的关爱、保护和鼓励。通过发挥人才优势,形成县域经济发展的新动力。
第五篇:对加快镇域经济发展的探索与思考
对加快镇域经济发展的探索与思考
仁风镇镇长毕义忠
镇域经济是以集镇为中心、乡村经济为基础的多层次区域性经济体系,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基础性地位,加快镇域经济的振兴,对于繁荣农村经济,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仁风镇地处济阳县东北部的四县交界地,地理位置偏远,区位优势不明显,镇域经济发展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近年来,我镇立足实际,突出重点抓特色,夯实基础促发展,工业经济总量不断增加,农业特色产业不断壮大,民营经济异军突起。但认真分析我镇镇域经济发展,还存在镇域经济总量偏小、发展特色不够鲜明、发展步伐较为缓慢的问题。如何进一步壮大镇域经济、提升镇域经济总体实力,成为我们思考的问题。结合仁风镇目前的发展情况,就如何进一步推进镇域经济的快速发展谈点粗浅的看法。
一、狠抓招商引资,在推进工业立镇上下功夫。加快工业经济快速发展,是乡镇迅速崛起的关键。紧紧抓住招商引资不放松,加快项目引进,发展自主税源,是乡镇长期发展的必由之路。今后一段时间我们要全力抓好项目引进,力争引进过亿元的项目5个以上,实现在税收上的自主性。要狠抓招商引资,一是要把最精干的人员充实到招商引资队伍中来。二是为了招商引资要不惜一切代价,确保人财物到位。三是坚持“兼收并蓄”,积极建立招商引资信息库,储备投资项目和税收信息。四是要调整招商技巧,通过以商招商、以情招商等方式,确保项目谈得快,引得来,落得下。五是要抓住项目不放松,努力做到时间上紧盯,步伐上紧跟,手续上紧办,决不放弃任何一个有效项目和客户。
二、突出特色调整,在发展现代农业上下功夫。围绕壮大西瓜、奶牛、林果三大农业特色经济,全力抓好结构调整,促进现代农业提档升级。一是做强西瓜产业。继续扩大精品西瓜种植面积,加快品牌基地建设,在江家、西街、大里等村继续新建富硒西瓜精品基地;加大宣传推介力度,把西瓜推介为全国的知名农产品。二是做大奶牛养殖业。加快奶牛小区建设,为奶农提供更加宽松优惠的政策,吸引外地大客户来我镇搞养殖,进一步提高奶牛小区存栏量,完善新建的东街奶牛小区配套设施,五年内力争再新建3处以上小区,全镇奶牛存量超过1万头。三是做优蔬菜林果业。继续新建蔬菜大棚片区,着重在二二○线以北发展北部蔬菜大棚,力争再新建3处以上蔬菜棚区,逐步建立一处蔬菜批发市场。加快富硒技术的推广应用,重点在苹果、山楂、薄皮核桃、包金梨上推广应用富硒技术,逐步推行全镇所有农产品的统一富硒,提高产品品质,打造推向全市乃至全国的精品农产品。按照“自愿、依法、有偿、规范”的原则,建立完善土地流转机制,实行适度农业产业的规模经营。
三、注意扶持引导,在壮大民营经济上下功夫。在发展民营经济上既坚持“放水养鱼”,又注重加强税收征管,逐步变规模优势为财税优势,力争把棉花加工、木材加工培育成为我镇重要的自主税源,提高民营经济对镇财力的贡献率,力争明年民营经济为镇财政贡献的税收额度达到500万元以上。一是拉伸棉花产业链条。全力抓好民营企业和规模企业,加大科技投入,继续鼓励棉花加工企业合并、重组、技改,形成棉花加工的大集团,逐步引进棉纺、印染等行业的进入,拉伸产业链条。建立仁风镇棉花加工协会,及时掌握全国及世界的棉花加工信息,掌握市场动态,提高市场抗风险能力,避免企业无序竞争。二是提高林木加工业产品附加值。在对木材加工园区完善基础设施的基础上,力争吸引外地大型板材加工及家具生产等企业来仁风投资建厂,对板材进行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
四、依托资源优势,在开发乡村旅游上下功夫。以观赏、品尝、休闲、度假为主发展乡村旅游业,繁荣农业和农村经济。一是努力挖掘本地乡村农业旅游资源,逐步开发特色产业资源。结合仁风镇农家生态园的开发利用,把西瓜采摘、西瓜文化节、农产品推介、鼓子秧歌表演结合起来,利用现有的西瓜、苹果、山楂、薄皮核桃、包金梨、葡萄、大棚蔬菜等资源,打造乡村旅游、餐饮、娱乐一体化。二是优化旅游发展的条件和环境。加强与省、市旅游公司的联合,提供更好的旅游服务,逐步提高乡村旅游产品格调与品位,形成自己的特色。同时,借农业旅游推进招商引资,吸引各地客商来投资,兴办旅游产业。三是实施政策扶持,加大旅游业开发力度,成立专门的乡村旅游办公室,负责管理、协调、宣传等,力争把乡村旅游这篇文章做好。
五、搭建发展平台,在加快城镇建设上下功夫。结合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加快城镇建设步伐。一是继续完善镇驻地的配套设施,对主要街道进行高标准整修,配备现代化的公共设施,进一步进行美化、绿化、亮化,为群众提供好的便利。二是加快迎风大街以北的商贸经济区建设,以金山街、银山街为中心,建立商业贸易服务区,进一步繁荣集市贸易,引进较大客户到商业区投资兴业。三是加快社区建设,采取多种有效途径,吸纳多方面的资金投入,加快相关配套设施建设,力争明年试点的两个社区基本完成,让群众切实看到效果,起到示范和带动的作用。通过城镇和社区建设,为企业的落户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