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加快我乡经济发展的调查与建议初稿
关于加快我乡经济发展的调查与建议
党的十七大提出“坚持把发展现代化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作为首要任务”。为了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部署,更好更全面地了解我乡经济现状、加快经济的发展,日前,我乡进行了详细的调查研究,对经济现状做了全面的了解,提出了切实的发展建议。
一、基本情况
1、综合经济实力。2010年,我乡23个行政村实现财政收入18921万元,完成税收?元。其中农业收入为?,工业产值附加值?。人均纯收入1536元,同比上涨?。我乡综合经济实力较弱,在全县各乡镇总体排名为13,全省市排名?,经济收入、人均收入较其它乡镇偏低,工业发展水平较低。
2、主导产业情况。我乡经济以种植、养殖、核桃、食用菌四大产业为主。
2.1 种植业相对发达
(1)粮食作物。我乡是县重要的粮食产区,主作物是小麦、玉米,种植面积?亩,总产量?万吨,总产值?亿元,全乡23个行政村都有种植,生产技术水平较高。
(2)经济作物。我乡主要经济作物以棉花、烟叶、花生为主,种植总面积3310亩,总产量399吨,总产值?亿
元。种植区域遍布全乡。
(3)其它作物。我乡还大力发展蔬果作物,并且在程阜安、索阜安、马阜安等村大面积种植了干果类作物—核桃,为农民增收提供了新的途径。
2.2大力发展养殖业
我乡养殖业以生猪养殖、生牛养殖和家禽养殖为主。生猪年出栏量在16559头,生牛年出栏量2197头,家禽195785羽,年产值?元,主要分布于?等村。我乡通过农业合作社的方式对生猪和家禽进行规模化养殖,实现集体化、正规化、专业化。
2.3发展食用菌种植
我乡大力发展食用菌种植,现有种植大棚1080个,主要种植品种有金针菇、杏鲍菇、白灵菇、双鲍菇、香菇、茶树菇等,在???村广泛种植,年产值?元,拉动经济新的增长。位于南朱乐村的灵寿县冀乐食用菌专业合作社、灵寿县丰汇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是我乡主要的食用菌种植基地。
3、工业发展情况。我乡工业以矿石开采加工以及钢铁铸造为主。其中主要经营矿石开采加工业务的企业有4家: 河北金恒源矿业有限公司,以石棉、云母矿采选为主要业务,工业总产值?,同比?,今年累计销售产值?,同比?;上缴税收15万元。
石家庄市东海云母制品有限公司,以云母制品制造为主要业务,工业总产值?,同比?,今年累计销售产值?,同比?;
灵寿县合众矿产品有限公司,投资500万元,上缴税收25万元;
灵寿县利杰矿产品有限公司,投资300万元,上缴税收20万元。
主要从事钢铁铸造业务的企业有2家: 石家庄宏达铸造有限公司,以钢铁铸件制造为主要业务,工业总产值?,同比?,今年累计销售产值?,同比?;
河北铁城机械制造有限公司,以生产铁路装备门式起重机、吊索具等设备为主要业务,完成投资3000万元。
二、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差距
1、我乡经济总量小,实力差。农业耕地面积合计29595亩,水田304亩,旱地29291亩,其中水浇地26111亩。农林牧副总体发展情况偏低。工业主要以矿产品粗加工为主、龙头企业发展规模较小,科技含量较低,管理理念有待提高。
2、产业结构情况。我乡的主导产业为农业,第二产业主要以矿产品粗加工为主,第三产业服务业发展相对较为落后。产业结构相对不够合理。
3、基础设施建设不够完善。当前情况下,高速路、村村通在我乡已经初步实现,但是我们的基础设施仍存在不足
之处。科技落后,人才缺失,发展水平低,起点低,都是我乡发展建设的阻碍。
4、各村的建设情况不平衡。我乡东部紧邻县城的村庄以及灵塔路两旁村庄,发展较为快速,经济状况良好,道路等基础设施相对完善,村民主要以开场房办实业或出门打工为主,务农为辅,人民生活满意度较高。但是,北部西部村庄发展较为落后,设施相对不够完善,村民主要以务农为主。
综上,我乡经济发展较为缓慢,其主要原因在于粗放经营的生产模式,不能形成规模产业,产品科技含量、附加值低。我乡农业、工业都存在“小、弱、散、差”的问题,亟需做大做强。
三、发展建议
1、划分工业园区。我乡企业普遍存在规模小、实力弱、分散分布的问题。因此可以根据不同的区域优势、资源优势,根据农村实际,走实事求是的道路,打造乡镇工业园区。如:东部城郊结合部矿产资源深加工,西部平原的农产品规模化生产和深加工。形成规模化企业园区,首先,合理选址。要充分调查研究我乡地质地貌、区位交通、人文、资源等各个要素,合理选址,争取实现资源的最优化配置。其次,合理规划。合理分配园区内空间,认真布局,形成企业与企业间的良性互动。政府应为工业园区企业预留出未来发展的空间。再次,科技兴园。引进先进技术人员,先进设备,先进
管理理念,在现有粗放型产业的基础上进行深加工,增加产品的科技含量,把我乡的工业企业做大做强。最后,政府支持。工业园区的发展需要政府给予政策、专项资金等各方面的支持。
2、农业产业化发展。农业稳乡,农业是我乡工业发展的基础和保障,我们在发展工业的同时不能放弃农业生产。我乡农业发展程度较高,村民以务农为主,农业资源十分丰富,但是长久以来产业化程度低,不能形成产销一体化,辐射带动能力差。为了更好更快地发展我乡农业生产,可将农业向产业化发展。
首先,应做大龙头企业,依靠农业龙头企业带动,将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实现一体化经营,并辐射带动该地区就业、科技、教育的发展。例如我乡依托丰富的食用菌资源,建立了河北绿地生物技术有限公司,集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从整体上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加速农业现代化进程,最大限度地提高经济效益。
其次,大力发展专业合作社。我乡现有专业合作社21家,以食用菌种植为主、禽畜养殖为辅。合作社发展以村为单位,较为分散。规模较小,不能充分发挥其成员间互助合作、共同发展的作用。专业合作社是国家大力提倡的一种农业发展模式,针对农村经济个体分散、实力较弱的特点,同类农产品生产者之间互助合作,共同经营,共同发展。例如
我乡北狗台村的灵寿县田园种植专业合作社,主要种植红薯、蔬菜、花生及眠粮,吸纳本村200户村民入社,形成产销一体的经营模式,使粗放型的种植业向劳动密集型的产业转变,拉动全村经济的发展。
3、做大民营经济。民营经济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包括国有民营经济、集体所有制经济、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形式。我乡以农业生产为主,民营经济发展较为缓慢,有着巨大的提升空间。民营经济具有灵活性、多样性、高收益性的特点,受到国家的大力扶持。因此我乡应紧跟国家政策,做大民营经济,可采取以下措施:
(1)扶持现有的有发展实力的民营企业发展。我乡现有的民营企业有一定的发展基础,产业链条相对完善,加大扶持力度有助于企业做大做强。
(2)因地制宜发展新产业。可结合我乡特色,利用我乡紧邻县城,交通便利,土地平坦的区位优势,发展生态游、观光游、农家乐园一日游等。如:农产品采摘园、坡地果类采摘园。
(3)加大培训力度。定期开展技能培训、知识讲座等活动,使信息相对闭塞的农村获得第一手资料,及时了解国家各项对民营企业的扶持政策,提高劳动者素质,加快民营经济的发展。
第二篇: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过去的2003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县人民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无论在经济建设还是在社会发展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实现了经济较快增长、财政收入增加、城乡居民增收等目标。今年以来,中央1号文件的春风吹遍了大江南北,全县人民鼓足了干劲抓经济建设,桂东经济发展加快,内在活力增强,呈现出速度、效益同步提高的良好局面,经济运行继续处于新一轮增长周期的上升阶段。这是几年来国家积极的宏观调控政策累计效应的释放,也是县委、县政府深化改革、优化经济结构和发展环境,加快“三化”进程的必然结果。本文就加快县域经济的发展作一些初步的探讨。
一、桂东县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现状与特征
(一)经济总量快速增长,产业结构得到调整。
2003年实现桂东县生产总值55545万元,同比增长10.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5701万元,增长3.1%;第二产业增加值16296万元,增长20.1%;第三产业增加值23548万元,增长12.4%。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所占比重由2002年的30.1%:26.2:43.7,调整为2003年的28.3:29.3:42.4,第二产业所占比重上升3.1个百分点,产业结构得到提升。
(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小康建设步伐加快。
新的小康指标评价体系包括: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民生活、人口素质、生态环境五个方面共23项指标,它在反映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加强调社会进步和人民生活的改善,注重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协调进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学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揩、人民生活更加殷实”。通过搜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23项指标的数据进行测算评分,桂东县2003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现程度为45.99%,与2000年的实现程度38.3%相比,上升7.69个百分点。其中:人均GDP3277元,比2000年增长35.1%,第一产业增加值所占比重为28.3%,下降10.2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4.48%,上升1.48个百分点,城市化率23.51%,上升12.2个百分点,非农产业从业人员占比重35.24%,上升5.86个百分点,每千人口执业医生数2.19人,增长58.1%,城镇从业人员三项保险覆盖率为70.3%,上升42.1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422元,增长32.6%,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87元,增长28.7%,恩格尔系数50.9%,下降4个百分点,居民家庭电脑普及率从无到有,达27.5%,森林覆盖率71.3%,上升1.2个百分点,森林覆盖率、城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空气质量达标率均达到了全面小康的标准。
(三)经济市场化水平有所提高
2003年,桂东县农产品商品率为53.1%,同比上升0.1个百分点。其中:农业产品商品率45.1%,下降0.5个百分点;牧业产品商品率69.7%,上升6.3个百分点;渔业产品商品率67.0%,下降0.8个百分点。
(四)劳务经济日益活跃
据统计,2003年全县共有在县外的长期务工人员2.4万人,其中在省外的1.84万人。去
年的务工收入在1.5亿元以上,给桂东县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五)农业产业化有关指标增长较快
2003年,全县有已认定的竹胶板厂、茶叶开发公司、罐头厂、食用菌开发公司四家龙头企业,龙头企业实现总产值7905万元,同比增长21.1%,龙头企业上缴税金807万元,增长14.6%,龙头企业带动基地总产值3282.5万元,增长31.2%。
(六)工业化发展进程有所加快
2003年全县有工业企业155家,同比净增22家、增长16.5%。新增工业企业53家(基中新建电站15座、新装机容量2.3万千瓦;新增硅冶炼厂6家、新装炉10560千伏安),减少36家(其中14家林场因行业调整后退出工业企业范畴)。到2003年底,全县共有小水电站79座,装机容量8.0万千瓦。全县工业总产值34302万元,同比增长9.7%。全县工业增加值10972万元,同比增长17.8%,占GDP的比重由去年的18.01%上升到19.75%。
(七)城镇化水平继续提高
城镇化水平的提高本身就意味着经济的发展。据国家统计局测算,城市化水平每提高1个百分点,可带动GDP增长1至2个百点。2003年,桂东县城镇化率为23.51%,同比上升3.16个百分点。
二、桂东经济发展与有关方面的主要差距
(一)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相差甚远
只有森林覆盖率、城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空气质量达标率达到或超过了全面小康的标准。实现程度达到70%及以上的有: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实现92.59%、生活饮用水水源达标率实现84.48%、恩格尔系数实现77.15%、每千人口执业医生数实现73.0%,城镇从业人员三项保险覆盖率实现70.3%。实现程度为50.0%至60.0%的有:居民人均娱乐、教育和文化支出占消费支出比重实现60.7%,居民家庭电脑普及率实现55.0%,非农产业从业人员比重实现50.34%。其余各项指标的实现程度均在40%以下,主要经济指标人均GDP实现13.21%,R&D经费占GDP比重实现0.80%,远远低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标准。
(二)与周边的汝城县相比差距很大
2003年,与桂东县相邻的汝城县实现GDP163173万元,同比增长12%,比桂东县的增幅高1.3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长3.2%,快0.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长21.3%,快1.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长10.5%,快0.4个百分点。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1、工业发展水平很低
桂东县工业的发展还比较落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少、规模以下工业企业虽然有147家,但产值低、效益不高,因而桂东县工业化程度低。一是人均GDP水平低。由于桂东县基础差、底子薄,仅管近年来经济发展较快,但人均GDP仍然很低。2003年桂东县人均GDP只有3277元,相当于全市水平7061元的46.4%。二是非农产业从业人员比重低。工业化过程既是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的过程,也是产业升级的过程。2003年,桂东县非农产业从业人员比重为29.4%,比全市水平低19.8个百分点。三是工业产品市场竞争力差。工业中以采掘业和粗加工为主,产品附加值低,缺少高新技术产品,2003年桂东县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只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15.2%。四是企业科技投入严重不足。大部分工业企业既没有科研经费,更没有科研人才,造成产品单
一、质量低下。2003年桂东县R&D经费占GDP比重只有0.02%,严重地影响桂东县工业化进程。
2、劳动力就业压力增大。
一方面,根据2000的人口普查资料测算,2003年桂东县新增劳动力力资源2617人(达到劳动年龄的人口为4037人,退出劳动年龄的人口为1420人),2004年将新增劳动年龄人口2330人(达到劳动年龄的人口为3978人,退出劳动年龄的人口为1648人),而且2005年、2006年桂东县的新增劳动力资源将继续增加(2007年开始回落)。另一方面,由于企业改制等因素的影响,企业下岗职工不断增加,这就给桂东县的劳动就业带来了更大的压力。
3、农村社保水平低。
农村的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尚处于起步阶段,医疗卫生事业还对落后,养老保险、医疗保险、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尚未建立。
4、农村基础设施落后,防灾能力弱。
一是农业生产条件差。机械化程度相当低,受自然条件的影响很大,遇到自然灾害根本无法抵御,在很大程度上农民仍然“靠天吃饭”。二是农业产品缺乏竞争力。桂东县大部分农民刚刚解决温饱问题,小农经济意识还比较强,缺乏市场意识,有相当一部分农民只注重农产品的产量,不注重农产品的质量,在市场上基本上没有竞争力。三是农业生产效益低下。由于农产品的结构不合理,质量不高,农产品价格长期处于低迷状态,造成农民增产不增收,影响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5、公路、通信落后。
一个地方的交通状况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该地经济和社会的发展。2000年,桂东县只有等级公路122.84公里,每平方公里的土地面积上只有0.08公里的等级公路,只相当于全省水平的50%,相当于全市水平的53.3%,到周边县、市的公路大多是沙子路、且弯道多、路程远、交通极为不方便。桂东县现有的这一交通状况严重影响着桂东县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6、城镇化水平低。
城镇缺乏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能力,城镇工商业和服务业发展缓慢成为阻碍城镇吸纳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屏障,农民进城后无法解决生计问题,有许多农民想进城而不敢进城,因而影响城镇化率的提高。23.51%的城镇化率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的城市化水平。
三、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及措施
(一)用科学的发展观制定发展规划。
科学的发展观是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来的,这说明我国已经把可持续发展或循环经济摆到了非常重要的位置。它主要着眼于:在生产过程中用最少的原材料生产出最多的产品,尽量减少对周围环境的污染,并对用户在产品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废物最大限度地进行回收利用。因此,我们在制定发展规划进行项目建设的同时必须始终贯彻科学的发展观。
(二)开发和创新桂东县的比较优势。
桂东县有丰富的森林资源、旅游资源、水利资源,是其他一些地方不可比拟的优势。国家已经批准桂东县作为生态建设示范县,而且桂东县是一个革命老区,在城关镇有中国工农红军革命活动纪念馆、在沙田镇有毛泽东同志颁布《三大纪律六项注意》的老虎冲、在新坊乡有伟人树等,还有城关镇三台山的文峰塔,四都乡的溶洞群、碧洞飞烟、仙人石田等众多旅游景观,要把桂东县建设成为集天然氧吧、旅游度假与避暑为一体的县城。
(三)调整农业内部结构。
桂东县是个典型的农业县,有着丰富的农产品,但一直以来商品率很低,规模效益差,要着力于调整农业内部结构,逐步使之规模化、产业化,并与农产品加工、销售等环节一起形成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的联合企业。
(四)通过城镇化、提升工业化、农业产业化水平。
大力实施城镇化战略。城镇作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对经济的发展具有其他方面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要把建整扶贫与移民建镇结合起来、把道路建设与城镇建设结合起来、把工业园区建设与城镇建设结合起来,通过城镇化提升工业化与农业产业化水平。
(五)用科学的发展观引领经济发展,带动环境改善。
历史发展到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人们清楚地意识到日益恶化的环境正在严重地威胁着人们自身的生存,植被受到严重破坏,生存资源日益短缺,周围环境污染严重等,必须要用科学的发展观引领经济的发展,加强废物的回收与利用,从追求GDP发展到追求绿色GDP。绿色GDP就是,以GDP为基础,扣除环境恶化成本与资源和资产耗减成本后的余额。它体现了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的发展观,避免盲目地追求GDP所产生的不良后果。
(六)转变政府职能,增强服务意识、经营意识。
1、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把诚信、高效、服务作为自己的着力点,狠抓项目建设,加大人、财、物的投入和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打造出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吸引更多的内资和外资前来桂东县投资兴业。
2、培育农业龙头企业。目前桂东县的农业龙头企业少、规模小,不利于推动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必须大力培育和扶持农业龙头企业,把农业龙头企业做大做强,这样,就能通过龙头企业的带动,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
3、通过正确引导和增发小额贷款,促进剩余劳动力就业和下岗职工再就业。桂东县农村有大量的人员从种植业中分离出来成为剩余劳动力,城镇因企业改制也有相当一部分的下岗职工,这些人大多数因为苦于没有创业资金,无法兴办实业。因此,必须对这部分人员进行正确引导,并给他们发放一些小额贷款,让他们实现就业和再就业。
第三篇:关于加快我市工业园区经济发展建议
工业园是政府的希望、企业的舞台、银行的商机,三方合作、共谋发展已成趋势。如何进一步改进各自的工作,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供参考。
一、政府的服务
1、建立工作机制,为银企合作提供沟通平台。由各县(市、区)工业园管委会牵头,每半年召集一次银企洽谈会,一是分析半年来的工作成果和得失,解决合作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二是推介新入园的企业和项目。
2、结合银行的信贷政策开展招商引资活动。凡大的招商活动或重大项目,让银行提前介入。银企“相亲”既可让外商放心入园,又可使银行超前展开融资调整,这样的有机结合不仅能体现效率,更可提高入园企业的品质。
3、建立土地回购储备体系。园区地块合理定价,公开挂牌。政府可以优惠招商,但当银行依法处理抵押土地时,土地储备中心有义务按设定的抵价登记价值回购储备。这样做既可以解除银行对抵押物变现的忧虑,又能通过企业的优胜劣汰机制,逐步提高园区自身的品质。
4、建立以财政出资为核心,工商业界积极参与的商业性担保基金。参保企业既可享受担保权利,又要承担一旦违约就得“破产出局”的风险,担保基金以“当铺赎卖”的方式可获得良性循环不断发展,还能有效解决小企业贷款担保难的窘境。
二、银行的服务
1、建立信贷辅导机制。年初各家银行联合进行一次政策宣讲活动,向园区企业介绍各自的信贷政策、融资品种、准入标准和信贷管理规定;对于经营期满一年、有经过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财务年报的开户企业进行一次信用评级,达到准入标准的积极上报授信额度;对经营期未满一年的也要积极进行财务辅导,帮助企业努力朝标准靠拢。
2、建立贷款合作机制。倡导试行多边贷款合作模式,以银团贷款的方式解决一些较大企业(项目)的资金需求。银团贷款的牵头行贷款份额以不高于40%为宜,这样做有利于调动各参加行的积极性,促进信息分享,加强贷款管理。在这个平台上还可试行贷款的二级市场运作。
3、建立理财帮扶机制。利用银行的理财顾问和现金管理优势,帮助企业完善财务管理尤其是资金运作上的不足,促进企业进行公司治理,更好地发展成为现代企业。
三、企业的努力
1、在发展壮大的过程中,自觉地规范自己的经营行为,诚实守信,着眼长远,努力打造“市场信得过,银行能放心”的企业品牌形象。
2、聘请有良好资质的会计师事务所做自己的常年合作顾问,按要求向银行提供经过审计的会计报表,以规范的财务活动在银行建立良好的信用记录。
3、积极与银行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遇有重大事项加强沟通,充分披露经营过程中的信息,以自己的实力和信誉获得银行的充分支持。
第四篇:关于加快经济开发区经济发展的几点建议
关于加快经济开发区经济发展的几点建议
街道作为经济开发区南区的细胞之一,一贯将“一切为了开发区,一切服从开发区”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人、财、物”上全力向开发区倾斜,为开发区经济发展保驾护航。今年街道已完成XXX,413户拆迁工作,土地流转130.873亩,坟头迁移40余座,砍伐树木19860余棵,完成房屋征收近15.9万平方米,为园区提供良好发展环境。为能更好地协助开发区发展,街道近期专门就制约开发区经济发展因素作了调研和思考。
一、服务开发区中发现的问题和遇到的困难。
街道在服务开发区、帮办企业过程中,发现开发区自身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已经制约和束缚了开发区进一步快速发展。一是开发区审批权限不够。我们在帮办企业时,帮办人员要穿梭于供电、供水、供气、工商、税务等相关职能部门,手续繁琐、审批工作繁杂,效率不高,直接影响了开发区招商引资的效果。二是区域竞争优势不明显。在经济开发区周边有市经济开发区、XX区经济开发区等2家省级经济开发区,资源争夺分秒不让,竞争态势十分激烈,拉关系、拼政策、抢资源现象时有发生,形成巨大竞争压力,导致部分客商流失到周边开发区投资。三是基础设施建设不足。开-1-
发区园区内道路、电力、给水、排污、能源管道建设不能跟进工业园区的开发需求,园区绿化和美化工程不足,标准不高,影响了开发区的整体形象,不利于招商引资和对大项目的吸引。
随着开发区的深入发展和区域社会化问题的出现,街道在帮办服务开发区上,也遇到了一些新的困难和挑战。
1、园区内拆迁难度加大。今年街道完成开发区拆迁任务413户,为xx等企业顺利落实解决用地难题,但是随着入园企业逐年增多,土地指标越来越紧,征地难问题日渐凸显,另一方面,地段较好的土地,少数农民提出了一些不合理的赔偿要求,使本来就已经激化的征地价格矛盾越来越成为制约征地工作的瓶颈,为拆迁工作带来了较大阻力。
2、服务企业用工存在不足。由于开发区内传统性劳动密集型产业占主导性地位,存在用工需求量大,对人力资源的依赖性强等现象。针对这一问题,今年年初街道主动到园区企业进行用工调查登记,对企业招工信息进行社区宣传,组织1126人参加了市区企业招聘会,虽然超额完成了目标任务,但是无法彻底解决开发区内用工紧缺问题,特别是在一线熟练工人上的紧缺近期仍无法有效缓解。
3、信访稳定压力增大。随着开发区大开发、大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失地农民数量越来越多,失地农民就业安置、生活保障问题日益凸现,并且群众保护自身权益的意识不断增强等客观原因导致开发区信访维稳工作压力越来越大。今
年街道共排查化解涉及开发区矛盾xx起,较去年同期增加20余起,虽然维持了开发区的稳定发展,但是社会矛盾数量逐年递增趋势明显。
二、加快开发区经济发展的建议。
1、完善开发区管理体制。建议管委会逐步完善园区领导、管理和工作机制,统筹协调园区建设与产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建议开发区管委会在征地拆迁安置、拆违控违等方面工作加强与街道的协调沟通,形成推进开发区发展的合力。
2、积极发展南区三产行业。建议开发区依托南片区较为成熟的工业阵地、区位优势、交通优势等有利条件,超前规划建设中央商务区,进一步培育壮大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总部经济、技术服务、广告传媒、物流运输等三产行业,与周边经济开发区形成优势错位与战略互补,培育开发区新的经济增长极。
3、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建议开发区按照“适度超前”的原则,高标准配足配齐基础设施,全面实现园区内“六通一平两配套”,加快南区的“亮化工程”和“绿化工程”,科学设计,丰富绿化景观层次,提升园区品味,凝聚人气商机。
三、为更好地支持开发区经济发展街道将采取以下措施。
1、继续全力支持工业园区建设。街道将继续从人力、物力、财力上倾尽全力,支持开发区南区建设。在人力上,街道办事处抽调精兵强专职做好开发区建设协调工作。在征地、拆迁上,入户讲解政策、化解矛盾、做好被拆迁农民的思想工作,确保开发区征地任务顺利完成。在物力、财力上上,急开发区所急,想开发区所想,帮助缓解开发区在人力、资金上的不足。
2、做好失地农民的安置就业工作。街道将摸清群众生活中的具体困难,了解到失地农民的所思、所忧、所盼,积极和上级部门和开发区内企业联系,争取政策扶持,拓宽就业渠道,为广大失地农民搭建出“培训-就业-转型”平台,建议开发区能够为街道提供帮助,合理解决失地农民出路问题,让农民在拆迁中得实惠、在转型中得保障,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顺利进行。
3、做好开发区维稳工作。街道将加大综治工作与平安创建工作力度,进一步整合资源,充分发挥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中心的作用,及时排查和化解各类社会矛盾,确保了开发区稳定。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和“依法、及时、就地解决问题与疏导教育相结合”的信访工作原则,严格执行信访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进一步改善工作方法,畅通群众反映诉求的渠道,积极化解园区内各类社会矛盾,为园区营造宽松的发展环境。
第五篇:对我乡劳务经济发展状况的调查与思考(xiexiebang推荐)
对我乡劳务经济发展状况的调查与
思考
对我乡劳务经济发展状况的调查与思考
对我乡劳务经济发展状况的调查与思考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而要实现整个社会的小康,关键是加快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核心是大幅度增加农民收入,重要途径就是把大批农民逐步从土地中转移出去。近些年来,我乡把发展劳务经济作为“三农”工作的大事来抓,劳务经济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
一、发展现状
农村劳务经济发展的步伐不断加快,外出务工收入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
来源。全乡输出劳动力5100多人,年人均收入按4000元计算,总收入可达2040万元。劳务输出的性质已由过去农民增收的一个项目,向牵动农村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产业、一种重要经济成份转变。
劳务输出的行业已由过去单一体力型,向体力智力复合型方向转变。过去的劳务人员大多从事建筑力工、装卸力工等体力活,从事技术工种的不多,而现在却向体力智力复合型方向发展。目前从事装璜、磨工、焊工、车工、钳工、机修工等技术工种的人员已占相当比例。
劳务经济有效促进了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调整的前提是非农产业大发展,劳务输出能够不断将农业劳动力吸纳到非农就业岗位,不断降低农业就业的比重,从而促进多种经营的发展,改变了农业中种植业一统天下的局面。另外,土地的集中,有利于调整农作物布局,又使林、牧、副、渔等产业得到有效调整。近年
来我乡蔬菜产业的迅速崛起便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劳务经济有效促进了农村的政治安定和社会稳定。以前,老百姓农闲时无事可做,赌博、打架等事件时有发生,农村社会治安状况较差。劳务经济发展起来,人们没有了闲工夫,都一心想挣钱、一心想发家,扰乱社会治安、聚众闹事等不良行为减少了许多,农村出现了政治安定和社会稳定的良好局面。
二、主要问题
一是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存在较大盲目性。由于当前劳动力市场体系尚未完全建立,劳务信息渠道不畅,劳务经济中介服务主体发育滞后,使农村劳动力转移存在无序性、盲目性和不稳定性。目前我乡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仍然以传统的血缘、地缘、友缘带动为主,有组织输出虽有进步,但进展不快,比例较低,主要是劳务中介组织和劳务经纪人数量偏少,没有形成有组织、大规模的有序转移格局。
二是对劳务输出的服务不够到位。乡镇政府在组织劳务输出工作上没有比较成型的组织,没有各种健全服务机构,无法为外出务工者提供信息。
三是外出务工者的文化程度偏低。近年来,大部分外输人员都是初中毕业或高中毕业后就直接外出务工,没能做到先培训后输出,外出务工人员没有进行一定技能培训,素质不高。据统计我乡5100多外出务工者当中,初中文化程度以下者达4380多人,占总数的86%。
三、对策建议
附城乡农村劳动力资源丰富,现有农村人口万人,农村劳动力万人。发展农村劳务经济,还有着巨大潜力。按照全国平均水平计算,全乡实际所需农业劳动力约为万人,还有万劳动力需要转移,而且随着农机化水平不断提高,潜在富余劳动力还会不断增加。因此,必须采取得力措施,加大发展力度,尽快把这一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
1.要在更新群众的思想观念上下功
夫。首先,要教育群众摆脱宿命论思想的束缚。相信命运是可以改变的,克服自暴自弃的心理,培养乐观自信的心理品质。其次,要引导群众树立正确的理想。敢于追求未来美好生活,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使他们认识到:要想生活好,就要挺直腰杆走出去,只要具有坚韧不拔的意志、奋发图强的品格和敢想敢做的精神,生活就会好起来。再次,还要帮助群众养成艰苦奋斗的作风。要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来发家致富,靠自己的双手架起通向富裕的金桥,在外面广阔的世界里闯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2.要在畅通输出渠道上功夫。一要变自由输出为组织输出。要健全组织,明确专人负责,把劳务工作时时抓在手上,变自由输出为有组织的输出。输出的每个环节都要有人抓,有人管,使劳务输出工作沿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二要变盲目输出为定向输出。以前大多数劳务输出属于盲目输出,听到哪个地
方有活干、有钱赚,不考察、不了解,就急忙组织人员去,许多时候劳务人员去后就返回,不但没有挣到钱还白花了路费。今后政府要多联系一些输出渠道,多辟建一些劳务基地,多提供一些劳务信息,使劳务人员输出有方向,立足有根基,挣钱有把握。三要变就地输出为异地输出。本地经济不发达,内转人员收入较低,加之市场狭小有限,不能提供充足的就业岗位。而向发达的大、中城市输出,活好找,钱好赚,收入远远超过本地。
3.要在强化务工者素质上下功夫。提高外出务工者的素质,必须大力开展劳动力转移培训。培训是提高农村劳动力市场竞争力、推动劳务经济发展的“加速器”。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与学校或有关培训机构搞好衔接,根据市场需求,科学确定培训专业和培训内容,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减少盲目性和随意性;坚持技能培训与转移就业紧密结合,积极推行“订单培训”、“定向培训”、“学
校垫资培训”、“跟踪企业培训”、“校企结合培训”等多种培训模式,实行包学技能、包就业、包维权服务等“一条龙”服务的新模式。
4.要在增强就地转移能力上下功夫。在组织农民外出务工的同时,要加快小城镇建设,大力发展乡域经济,引导农民就地转移、就地就业。一是大力发展种养业。我乡农业资源丰富,种养业的发展潜力巨大、前景广阔,近年来,我乡在发展蔬菜产业、生猪养殖方面均取得了一定成效,为农村劳动力就地消化,增加农民收入发挥了积极作用。二是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把农村二、三产业发展作为乡域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来抓,特别应在发展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和流通服务业上花气力,创造更多就业岗位,吸纳更多农村劳动力。三是抓好小城镇建设。我乡城镇化建设相对滞后。当前应借县城移的机遇,加快小城镇发展步伐,增强小城镇综合功能,提高小城镇对农民的吸纳能力。
5.要在优化服务上下功夫。一是要搞好用工信息服务。要与广东等发达地区建立用工信息平台,及时为农民提供劳务信息。二搞好是政策咨询服务。帮助外出务工者了解各种政,为农民工提供法律援助和维权服务,帮助协调解决各种劳务纠纷,保障外出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策;为返乡创业人员打造创业平台,提供便利条件。三是留守后方保障服务。关注留守在家的老年人生活和儿童教育,进一步完善土地流转机制,支持和鼓励外出农民自愿、依法、有偿转包或出租承包地经营权,解决外出务工人员的后顾之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