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少数民族乡镇经济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时间:2019-05-14 02:27:2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加快少数民族乡镇经济发展的调查与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加快少数民族乡镇经济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第一篇:加快少数民族乡镇经济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加快少数民族乡镇经济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普定县猴场苗族仡佬族乡经济发展

少数民族是一个特殊群体,少数民族经济发展关系到社会稳定,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从某种意义上讲,没有少数民族的小康,就没有全社会的小康。大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地处偏远,经济相对落后,因此,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得到了政府和社会的特别关注和扶持。全面、客观地把握当前的扶贫攻坚形势,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来认识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这对推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猴场苗族仡佬族乡经济发展基本情况

猴场乡位于普定县东北部,距离县城41公里,辖17个行政村113个村民小组,其中少数民族村6个。全乡现有总人口 23373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8508

人,占全乡总人口的36.4 %。多年来,少数民族村在乡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在村两委和广大少数民族群众的共同努力下,少数民族村的经济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经济实力明显增强。6个少数民族村的人均纯收入由2005年的1256元,增加到2010年的1965元,年均增长11.76%,贫困人口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农业农村经济全面发展。二是初步形成能稳定解

决群众温饱的支柱产业。少数民族村因地制宜,开发一批与解决温饱有直接关系的短、平、快种养项目。乡党委、政府以解决温饱、脱贫致富为目标,以市场为导向,出台扶持少数民族发展农业产业的优惠政策,扶持漏寨村建立了核桃种植基地,仙马村建立了林下乌鸡养殖基地,等等,通过基地建设,形成特色农业,促进农民增收。三是少数民族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有了较大的改善。自2005年以来,乡党委,政府带领农民群众发扬艰苦创业精神,坚持自力更生,在上级帮扶下,切实改善了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完成了从补郎到猴场的通乡公路砂改油工程,开通了西北到大地、猴场至普屯坝、丫口寨到仙马堂等入组公路,大大改善了少数民族村的交通状况,为实现“交通引领经济”奠定了基础。投入20余万元建造了猛架、煤冲引水工程,解决了1000多人的饮水问题。各村基本上实现了通水,通电,通路。同时,农村危房改造和改圈改厕等民生工程的实施,切实改善了少数民族村寨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经过乡村的共同努力,猴场乡的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为实现新时期的扶贫攻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少数民族乡镇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猴场乡经济发展工作虽然取得明显的成效,但与其他地区相比较,发展仍相当缓慢,乡内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村寨的发展面临的形势依然十分严峻。

1、少数民族乡镇大多山地多,耕地少,自然条件恶劣。猴场乡地处平均海拔1000米以上的高寒山区,是典型的“八分山一分地一分水”的地理环境,旱地面积的比重分别高达62.5%,人均水田面积仅0.2亩。由于受气候、地理条件的限制,乡内大部分村组只作单季作物,且水利基础设施落后,“问天田”的比重大,收成的好坏很大程度取决于“老天爷”帮忙。

2、基础设施落后,信息闭塞。交通不便是少数民族山区乡镇存在的普遍问题,虽然在各级政府和广大群众的共同努力下,修通了入组公路,但因道路等级低、弯道多、路况差,加上客流量少导致车辆短缺(40%以上的自然村简易公路都不通),仍有相当一部分自然村未安装程控电话,少数民族乡镇的群众与外界接触少,信息量少,接触外界新鲜事物少。由于不懂科学技术、不主动了解市场信息,少数民族群众陷入信息封闭观念陈旧,导致经济落后的困境。

3、农民整体素质较低,不能适应农业产业化的要求。现在的农村,有60%左右具有一定文化基础和劳动技能的青壮劳动力都外出打工,留守村中大部分是老、弱、病、残、妇、幼,这部分人整体素质偏低,思想观念陈旧,习惯于传统农业,对效益农业接受程度低。目前各村效益农业虽有所发展,但规模较小,技术含量不高,而且随着扶持效益农业补助资金的减少,效益农业发展的步伐将会减慢,这些严重

影响了农业产业化的进一步提升,农业高新技术难以推广,实用技术难以掌握,整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也仅仅是解决温饱问题。

4、产业结构单一,经济基础薄弱。少数民族山乡GDP结构明显不合理,第一产业占绝对优势,第二、三产业相当薄弱,而第一产业中又以种植业为主,林、牧、渔业产值偏低,农业中又是典型的“玉米+马铃薯”种植方式。加之木材市场疲软,林木价格下滑,传统的林木经营面临严峻的挑战,导致山区经济增长更为缓慢。

5、村级集体经济薄弱,村级组织战斗力不强。少数民族村级集体基本上无经济收入,村级集体经济主要依靠帮扶单位给予解决,大多是“空壳村”,而且少数民族乡基本上没有税源,乡财政运行相对困难。乡村两级自身建设资金投入严重不足,村公益事业和基础设施建设难度增大。同时,随着各村劳动力外出的增多,在家党员年龄偏大,发展新党员后备力量不足,造成村党组织相对薄弱,缺少致富奔小康的带头人。

6、农业生产经营规模过小,生产效率低。目前猴场乡少数民族村人均耕地仅有0.5亩,加上农户生产经营地块零碎、分散,难以形成规模效益。这不仅给科技推广、灌溉、排涝、病虫害防治、土地开发等带来了很大困难,而且农业生产相对成本高。同时由于缺少投入,管理粗放,组织化程

度低,导致生产效率低下,直接影响了村民的收入。

7、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薄弱,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差。近年来,虽然各方面对少数民族村建设加大了资金投入,但一些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仍然比较落后,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差。

8、由于地理环境制约,村居分散,难以形成集聚效应,导致第三产业缺少发展空间,农村城镇化进程缓慢。

三、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对策思考

扶贫开发是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保持社会稳定的全局性发展战略。各级党委,政府要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来认识扶贫开发的重要性、长期性和艰巨性,继续把对少数民族乡镇的扶贫攻坚工作放在经济发展的重要位置,坚定不移地把扶贫开发推向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虽然离不开政府和全社会的大力支持,但建立和完善民族地区自我发展机制才是实现小康社会的关建所在。

1、进一步转变少数民族群众的思想观念。思想保守,观念陈旧,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这是制约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一大障碍,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可以焕发出摆脱贫困的巨大动力。为此,要想摆脱贫困,实现小康致富,改变落后的思想观念至关重要。政府在加大对少数民族群众帮资金、帮技术的工作力度的同时,要不断提高广大群众的

思想意识和科学素质,进一步激活农民群众要求致富的强烈愿望,从“要我富”的观念向“我要富”的转变,毕竟“石头孵不出小鸡”。

2、发挥区域优势,大力发展民族特色产业。发展旅游业既能发挥欠发达地区的资源优势,又符合欠发达地区保护资源和环境的要求,还能大量增加就业岗位。少数民族村要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大力发展生态旅游,观光农业和民族风情游,同时大力培植生态经济,发展绿色食品产业,着力抓好现有形成的核桃、乌鸡等特色农业示范基地的后期管理和综合开发,加大对其扶持力度,推动核桃产业和本地乌鸡养殖上规模、上档次,提升产业层次。加强生态公益林建设,保护山区原有的天蓝、水清、山绿、环境优美的面貌,使之集生产、生活和生态于一体,充分展示农业示范、农业观赏、休闲等多种功能,推进旅游富民。

3、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切实改善少数民族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确实改善贫困乡村生产生活条件,是解决温饱的基础,也是巩固脱贫致富的基础。为此继续帮助少数民族群众进一步加大中心村的基础设施建设,结合村庄整治,加大改圈改厕力度,改善居住条件。通过异地脱贫,政策鼓励等措施,引导其他少数民族村民向中心村和中心城镇集聚,推进城镇化建设。通过政府扶持,动员和组织农民修建小水库、山塘等小型水利工程,加快民族地区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增强抗灾能力。不断改善医疗卫生条件,解决民族地区缺医少药和群众看病难的问题,积极稳妥地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行大病统筹,杜绝因病致贫。

4、加强劳动力就业培训,提高市场经营意识。提高劳动者的素质是加快少数民族地方发展经济,增加收入,脱贫致富的基础。猴场乡将努力实施“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程,围绕本乡特色农业的发展和市场劳务的需求,开展各种形式的实用技术培训和劳动力技能培训,让广大农民掌握基本的农业生产知识和实用技术,提高农民就业和创收能力。同时通过加强宣传教育引导,增强市场意识和适应能力,使广大农民能够自觉按照市场经济规律的要求,来组织农业生产,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收益。

5、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为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提供组织保证。发展经济,必须精诚团结,凝集合力,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个人素质再强,但如果各吹各的调,只能是一盘散沙,最终一事难成。乡党委、政府要始终紧扣发展“第一要务”,牢记“两个务必”,实践“三个代表”。不断加大对少数民族年青干部的培养力度,不断提高少数民族干部队伍素质,建设一支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队伍,为加快少数民族乡镇经济发展提供组织保证。

6、立足实际,创新经济发展模式。一是积极探索土地

流转制度改革。少数民族山区山多地少人稀,基础设施落后,农业成本高,收入低,大部分年轻人外出务工,土地荒废严重,分散、粗放土地经营的弊端日益凸现。应以转移农村劳动力为契机,建立土地流转机制,采取“稳住种田的,放活挣钱的”办法,鼓励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为从事第二、三产业,到经济发达地区务工,使土地集中流入到种养能手的手中,促进农业走向规模化、集约化。二是引导农民进行股份合作制经营。特色种植业、草畜业都属于高投入产出的产业,如购进一头山羊种羊少则上千元,多则上万元,对于收于收入菲薄的山区农民而言,实在压力太大,因此,可以引导农民自身联合,或投靠有实力的公司,采取以土地,技术折价入股的方式,建立合作经营型模式,形成农户+基地+公司的大联合,走产业化发展道路。三是加强市场信息网络和农产品流通中介建设。少数民族山区农民由于受信息不灵通的局限,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如何经营促销都很茫然。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就强化服务意识,建立市场信息网络和农产品流通中介组织,指导调整产业结构,使农产品供需平衡,上市及时,农副产品“产得出,销得好”,农民真正从中得益。四是加大对少数民族山区经济发展的扶持力度。既要在政策上给予倾斜,又要在资金上给予扶持,既要有救济式的扶贫,又要有开发式的扶贫,增强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造血”功能。

第二篇:关于加快乡镇经济发展的几点思考

关于加快乡镇经济发展的几点思考

近年来,xx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又好又快的发展态势,但总体上仍属于后发展地区。从经济实力看,2010年,全乡实现国民生产总值达x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x%;人均纯收入x元,同比增长x%;财政收入x万元,同比增长x%,但在全县排名仍然靠后。从产业结构看,三次产业结构逐步优化,但第二产业实力薄弱,比重偏低,低于全县平均水平,仍处在工业化初级阶段。第三产业发展水平不高,以商贸物流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发展较快,但大量进出的物流局面尚未形成,商贸物流对周边的辐射能力有待增强。从集镇面貌看,城镇基础设施逐步完善,集镇亮化工程、路面硬化工程建设完成,但集镇区域仍然存在着规划先天不足、基础设施落后、公共服务水平低等问题。

深入剖析制约xx科学发展的主客观因素,主要有三个方面的问题亟待解决。一是发展观念问题。乡党委、政府提出了紧紧围绕“富民强乡”目标,实施“工业主导、开放带动、可持续发展”战略,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少数干部和大部分老百姓思想观念陈旧落后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没有树立新型工业化、农业规模化、经济跨越式发展观念。二是发展方式问题。农业生产基本上还是以家庭为单位,小农经济发展方式与现有生产关系已不适应;工业生产基本还不成规模,缺乏龙头企业带动,规模和品牌竞争优势尚未形成,集约式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差,缺乏核心技术,缺乏自主知识产权。三是体制机制问题。农业生产体制方面,还没有形成专业化、规模化的生产体制,土地经营权流转不畅通,促进农业的规模化、集约化任务艰巨;企业制度方面,家族式管理、家庭作坊式经营比较普遍,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明显滞后;金融体制方面,中小企业贷款十分困难。

在看到差距和问题的同时,我们更应看到xx后发赶超、科学发展的潜力优势和发展前景。一是地理区位优越。xx乡为洞口县、武冈市和隆回县三县交界处,人员交往频繁,是三县经济贸易的纽带,随着x高速公路的建成,x机场的规划布局,xx的地理区位优势将更加明显,有利于吸引更多的项目、资金、技术和人才,“大交通”时代的来临必然引领“大产业”的发展。二是资源、能源丰富。锰矿、煤矸石等矿物资源丰富,盛产水稻、油菜、生漆、生猪、花生等农副产品,有一批生漆、绿色生态农副产品等生产基地。三是招商引资潜力大。在我乡集镇经商办厂的总人口为x余人,打工经济活跃,在外务工者都具备较高劳动技能,具有丰富的劳动技能型人力资源,在外投资办厂的xx籍中小企业主众多,通过政策引导,可吸引中小企业主回乡投资办厂,白马生态农场就是成功的案例。

以富民强乡为目标,依托龙头企业带动,着力推进发展环境友好、资源节约、经济效益好新型工业化,加快推动三次产业向“二、三、一”结构转变,全面推进区域性交通商贸物流中心、新型工业乡、生态农业强乡建设。紧紧围绕“后发赶超、科学发展”,以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着力推进xx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

积极打造一批集镇生态企业。依托xx的丰富矿产资源,充分利用xx区位优势,创造良好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紧紧抓住沿海经济发达省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劳动密集型企业资本、技术转移的重要机遇期,提高产业转接能力,争取更多的企业落户xx。着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强xx工业发展规划,完善基础设施、配套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积极吸引有资金、技术企业入驻xx,全力争取xx工业园区建设项目,把新型工业打造成xx经济增长新引擎。按照“以工兴乡、以企富乡”的思路,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打造一批集镇生态企业,延伸产业链,促进不同产业间的资源整合,重点支持xx环保节能灯泡厂,新亭服装厂等一批小企业做大做强。

积极推进商贸旅游产业发展。xx乡为洞口县、武冈市和隆回县三县交界处,人员交往频繁,是三县经济贸易的纽带,有邵阳市最大农副产品交易中心。按照“培育大市场、发展大商贸、搞活大流通”的思路,以xx的地域优势为平台,以农贸交易市场为重要载体,打造成为洞口及周边县域商贸物流聚散地,促进我乡成为洞口县新一个经济增长极。同时,发挥xx白马生态园旅游资源优势,开发生态旅游。把白马水库特定区域定为旅游区或旅游点,不破坏水资源照样可以进行休闲、观光、露营、垂钓等项目。生态园是一种新型的旅游胜地,也可以直接向游客销售农副产品,免去系列中转环节的消费,增加收入,使农业生态园建设更趋向合理化,增加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积极培育和打造一批农家乐庄园,提升休闲、娱乐和餐饮业服务水平,把旅游、餐饮业作为一项增加xx经济总量、优化全乡经济结构的新兴支柱产业来培育。

积极打造现代绿色生态农业。以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主线,立足水稻、生猪、生漆、花生、油菜等农产品生产优势,打造成洞口重要的农副产品生产基地。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主导,农户为基础,实施“农户+基地+公司”运营模式,加快推进现代农业规模化、集约化,打造中草药材种植、土鸡养殖、延时蔬菜和水果生产基地。以建设白马生态园示范基地为契机,依靠“龙头”辐射,带动相关产业和乡域经济发展,延伸绿色食品生产、深加工产业链,支持和扶助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发展。以企业为主体,组建新产品试验基地、大学生实习基地和循环经济技术研发中心,借助省农业大学和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等单位的技术力量研究和开发一批适合我乡的附加值高的绿色农副产品。建成x亩冬季良种油菜高产示范片,年产油菜籽x吨,破刀村生漆生产基地新扩种面积x亩,形成较具效益的生产规模,年产生漆x公斤,形成农副产品“一村一品”的新格局。

第三篇:对少数民族村经济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摘要:通过对__市部分少数民族乡村的实地调查,分析了这些村的现状、问题以及制约其经济发展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找文章到☆好范文 wenmi114.com(http://www.xiexiebang.com/)一站

在手,写作无忧!]

关键词:少数民族村;经济发展;调查;

__市长期以来积极推进并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发展少数民族经济,始终把民族乡村经济发展作为民族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在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保持民族乡村农业增

产、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等方面取得较大突破。根据2001年调查表明,__市共有5个民族乡,109个民族村。总户数42046户,其中农业户数37214户,总人口11.4万人,少数民族

人口4.25万人。共有耕地面积966.67hm2,人均占有耕地0.09hm。近年来全市民族乡村的经济总量持续增长,人均劳动所得显著提高。据统计2001年民族村经济总收入28.38

亿元,比上年增长1.98%;人均劳动所得5535元,比上年增长9.69%。民族乡村在改革开放的机遇与挑战中,抓住一切发展机会,通过农业生产结构调整,使得民族乡村经济总

量不断增长,农民增收稳步增长。加快发展二、三产业和城市化进程,使得整体的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改善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发展生态农业,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

础。现在全市少数民族乡村年人均劳动所得高于全市农村人均劳动所得的村有44个,占少数民族乡村总数的40.4%。近几年来,民族乡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确取得显著成绩,并形成了逐年发展的良好势头,但民族乡村经济发展还不平衡。根据__民族乡村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市政府从1998年起,每年都要从财政划拨一定的资金用于扶持5个民族乡及

低收入民族村的经济发展,同时使3个平原民族乡享受边远山区乡的有关优惠政策。

2002年6月至7月,笔者参加了由__市民委和__市人大民侨委组织的“__市少数民族乡村经济发展调研”工作。结合都市型郊区经济的探索与发展,重点对__市5个民族乡

和32个民族村(年人均劳动所得在3500元以下)经济发展现状、农业结构调整、二三产业发展、农民可支配收入等情况进行调研(详见表1)。分别听取了各乡村经济发展情况汇报和对

有关项目的考察,并对经济发展中项目的选择、实施、存在的困难和发展前景作了论证。

1现状分析

1.1有5O%左右的村2001年人均收入在2500元以下人均收入最高的村为3200元(怀柔的小梁前村),最低的只有1500元(大兴的田营村):从调查中发现:少数民族乡明显好于少数

民族村,尽管少数民族乡也有低收入的少数民族村,但是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在于其他贫困的少数民族村;虽然均为少数民族村,但是经济发展也不平衡。从表l中可以看出:对于少

数民族乡村的主导产业而言,仅依靠种植业或养殖业的村,其收入远低于种植业和养殖业相结合,加之二三产业的村:因此,作为一个村的主导产业,应该是一二三产业相结合,并要因地制宜有主次之分。

1.2地处偏远,资源相对匮乏多数村地处自然

条件恶劣的边远山区或地处偏僻的边远平原地区,交通不便,信息闭塞。更有一些村人畜饮水尚有困难

表12001年__市部分少数民族村人均年收入和其主导产业

1.3集体经济实力十分薄弱由于集体经济薄弱,甚至村干部的工资都无法保证。因此,更无力为农

民家庭生产经营提供支持和服务,影响了农民收入

水平的提高。村里的经济基本上处于自然发展状

态。

1.4各级政府支持和指导农民致富的政策和措施。

在这些村尚未显出成效比如水利富民政策、产业

结构调整、小额贷款政策、边远山区“存一贷十”

政策等,并未达到应有的成效。

1.5多数村的农业结构调整处于起步阶段调查

发现,多数村的农业结构调整进展缓慢.有的刚刚考

虑,有的刚刚起步,但苦于无资金、无技术、无项目,致使结构调整步履艰难。可喜的是有的村,在各级

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支部书记的带领下,选准了致

富项目,克服各种困难,创出了新途径,前景广阔。

说明农村要变富关键在支部,根本在项目。

1.6几条值得借鉴的产业发展经验一是跳出山

区,发展山区,如怀柔区政府给其山区乡镇在区里的工业开发区无偿提供土地发展工业小区,极大地

增加了乡镇的财政收人,通过“山外造血”,维持

山区正常的“体内循环”,还部分解决了

第四篇: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过去的2003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县人民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无论在经济建设还是在社会发展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实现了经济较快增长、财政收入增加、城乡居民增收等目标。今年以来,中央1号文件的春风吹遍了大江南北,全县人民鼓足了干劲抓经济建设,桂东经济发展加快,内在活力增强,呈现出速度、效益同步提高的良好局面,经济运行继续处于新一轮增长周期的上升阶段。这是几年来国家积极的宏观调控政策累计效应的释放,也是县委、县政府深化改革、优化经济结构和发展环境,加快“三化”进程的必然结果。本文就加快县域经济的发展作一些初步的探讨。

一、桂东县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现状与特征

(一)经济总量快速增长,产业结构得到调整。

2003年实现桂东县生产总值55545万元,同比增长10.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5701万元,增长3.1%;第二产业增加值16296万元,增长20.1%;第三产业增加值23548万元,增长12.4%。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所占比重由2002年的30.1%:26.2:43.7,调整为2003年的28.3:29.3:42.4,第二产业所占比重上升3.1个百分点,产业结构得到提升。

(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小康建设步伐加快。

新的小康指标评价体系包括: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民生活、人口素质、生态环境五个方面共23项指标,它在反映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加强调社会进步和人民生活的改善,注重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协调进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学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揩、人民生活更加殷实”。通过搜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23项指标的数据进行测算评分,桂东县2003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现程度为45.99%,与2000年的实现程度38.3%相比,上升7.69个百分点。其中:人均GDP3277元,比2000年增长35.1%,第一产业增加值所占比重为28.3%,下降10.2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4.48%,上升1.48个百分点,城市化率23.51%,上升12.2个百分点,非农产业从业人员占比重35.24%,上升5.86个百分点,每千人口执业医生数2.19人,增长58.1%,城镇从业人员三项保险覆盖率为70.3%,上升42.1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422元,增长32.6%,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87元,增长28.7%,恩格尔系数50.9%,下降4个百分点,居民家庭电脑普及率从无到有,达27.5%,森林覆盖率71.3%,上升1.2个百分点,森林覆盖率、城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空气质量达标率均达到了全面小康的标准。

(三)经济市场化水平有所提高

2003年,桂东县农产品商品率为53.1%,同比上升0.1个百分点。其中:农业产品商品率45.1%,下降0.5个百分点;牧业产品商品率69.7%,上升6.3个百分点;渔业产品商品率67.0%,下降0.8个百分点。

(四)劳务经济日益活跃

据统计,2003年全县共有在县外的长期务工人员2.4万人,其中在省外的1.84万人。去

年的务工收入在1.5亿元以上,给桂东县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五)农业产业化有关指标增长较快

2003年,全县有已认定的竹胶板厂、茶叶开发公司、罐头厂、食用菌开发公司四家龙头企业,龙头企业实现总产值7905万元,同比增长21.1%,龙头企业上缴税金807万元,增长14.6%,龙头企业带动基地总产值3282.5万元,增长31.2%。

(六)工业化发展进程有所加快

2003年全县有工业企业155家,同比净增22家、增长16.5%。新增工业企业53家(基中新建电站15座、新装机容量2.3万千瓦;新增硅冶炼厂6家、新装炉10560千伏安),减少36家(其中14家林场因行业调整后退出工业企业范畴)。到2003年底,全县共有小水电站79座,装机容量8.0万千瓦。全县工业总产值34302万元,同比增长9.7%。全县工业增加值10972万元,同比增长17.8%,占GDP的比重由去年的18.01%上升到19.75%。

(七)城镇化水平继续提高

城镇化水平的提高本身就意味着经济的发展。据国家统计局测算,城市化水平每提高1个百分点,可带动GDP增长1至2个百点。2003年,桂东县城镇化率为23.51%,同比上升3.16个百分点。

二、桂东经济发展与有关方面的主要差距

(一)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相差甚远

只有森林覆盖率、城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空气质量达标率达到或超过了全面小康的标准。实现程度达到70%及以上的有: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实现92.59%、生活饮用水水源达标率实现84.48%、恩格尔系数实现77.15%、每千人口执业医生数实现73.0%,城镇从业人员三项保险覆盖率实现70.3%。实现程度为50.0%至60.0%的有:居民人均娱乐、教育和文化支出占消费支出比重实现60.7%,居民家庭电脑普及率实现55.0%,非农产业从业人员比重实现50.34%。其余各项指标的实现程度均在40%以下,主要经济指标人均GDP实现13.21%,R&D经费占GDP比重实现0.80%,远远低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标准。

(二)与周边的汝城县相比差距很大

2003年,与桂东县相邻的汝城县实现GDP163173万元,同比增长12%,比桂东县的增幅高1.3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长3.2%,快0.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长21.3%,快1.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长10.5%,快0.4个百分点。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1、工业发展水平很低

桂东县工业的发展还比较落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少、规模以下工业企业虽然有147家,但产值低、效益不高,因而桂东县工业化程度低。一是人均GDP水平低。由于桂东县基础差、底子薄,仅管近年来经济发展较快,但人均GDP仍然很低。2003年桂东县人均GDP只有3277元,相当于全市水平7061元的46.4%。二是非农产业从业人员比重低。工业化过程既是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的过程,也是产业升级的过程。2003年,桂东县非农产业从业人员比重为29.4%,比全市水平低19.8个百分点。三是工业产品市场竞争力差。工业中以采掘业和粗加工为主,产品附加值低,缺少高新技术产品,2003年桂东县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只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15.2%。四是企业科技投入严重不足。大部分工业企业既没有科研经费,更没有科研人才,造成产品单

一、质量低下。2003年桂东县R&D经费占GDP比重只有0.02%,严重地影响桂东县工业化进程。

2、劳动力就业压力增大。

一方面,根据2000的人口普查资料测算,2003年桂东县新增劳动力力资源2617人(达到劳动年龄的人口为4037人,退出劳动年龄的人口为1420人),2004年将新增劳动年龄人口2330人(达到劳动年龄的人口为3978人,退出劳动年龄的人口为1648人),而且2005年、2006年桂东县的新增劳动力资源将继续增加(2007年开始回落)。另一方面,由于企业改制等因素的影响,企业下岗职工不断增加,这就给桂东县的劳动就业带来了更大的压力。

3、农村社保水平低。

农村的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尚处于起步阶段,医疗卫生事业还对落后,养老保险、医疗保险、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尚未建立。

4、农村基础设施落后,防灾能力弱。

一是农业生产条件差。机械化程度相当低,受自然条件的影响很大,遇到自然灾害根本无法抵御,在很大程度上农民仍然“靠天吃饭”。二是农业产品缺乏竞争力。桂东县大部分农民刚刚解决温饱问题,小农经济意识还比较强,缺乏市场意识,有相当一部分农民只注重农产品的产量,不注重农产品的质量,在市场上基本上没有竞争力。三是农业生产效益低下。由于农产品的结构不合理,质量不高,农产品价格长期处于低迷状态,造成农民增产不增收,影响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5、公路、通信落后。

一个地方的交通状况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该地经济和社会的发展。2000年,桂东县只有等级公路122.84公里,每平方公里的土地面积上只有0.08公里的等级公路,只相当于全省水平的50%,相当于全市水平的53.3%,到周边县、市的公路大多是沙子路、且弯道多、路程远、交通极为不方便。桂东县现有的这一交通状况严重影响着桂东县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6、城镇化水平低。

城镇缺乏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能力,城镇工商业和服务业发展缓慢成为阻碍城镇吸纳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屏障,农民进城后无法解决生计问题,有许多农民想进城而不敢进城,因而影响城镇化率的提高。23.51%的城镇化率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的城市化水平。

三、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及措施

(一)用科学的发展观制定发展规划。

科学的发展观是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来的,这说明我国已经把可持续发展或循环经济摆到了非常重要的位置。它主要着眼于:在生产过程中用最少的原材料生产出最多的产品,尽量减少对周围环境的污染,并对用户在产品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废物最大限度地进行回收利用。因此,我们在制定发展规划进行项目建设的同时必须始终贯彻科学的发展观。

(二)开发和创新桂东县的比较优势。

桂东县有丰富的森林资源、旅游资源、水利资源,是其他一些地方不可比拟的优势。国家已经批准桂东县作为生态建设示范县,而且桂东县是一个革命老区,在城关镇有中国工农红军革命活动纪念馆、在沙田镇有毛泽东同志颁布《三大纪律六项注意》的老虎冲、在新坊乡有伟人树等,还有城关镇三台山的文峰塔,四都乡的溶洞群、碧洞飞烟、仙人石田等众多旅游景观,要把桂东县建设成为集天然氧吧、旅游度假与避暑为一体的县城。

(三)调整农业内部结构。

桂东县是个典型的农业县,有着丰富的农产品,但一直以来商品率很低,规模效益差,要着力于调整农业内部结构,逐步使之规模化、产业化,并与农产品加工、销售等环节一起形成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的联合企业。

(四)通过城镇化、提升工业化、农业产业化水平。

大力实施城镇化战略。城镇作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对经济的发展具有其他方面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要把建整扶贫与移民建镇结合起来、把道路建设与城镇建设结合起来、把工业园区建设与城镇建设结合起来,通过城镇化提升工业化与农业产业化水平。

(五)用科学的发展观引领经济发展,带动环境改善。

历史发展到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人们清楚地意识到日益恶化的环境正在严重地威胁着人们自身的生存,植被受到严重破坏,生存资源日益短缺,周围环境污染严重等,必须要用科学的发展观引领经济的发展,加强废物的回收与利用,从追求GDP发展到追求绿色GDP。绿色GDP就是,以GDP为基础,扣除环境恶化成本与资源和资产耗减成本后的余额。它体现了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的发展观,避免盲目地追求GDP所产生的不良后果。

(六)转变政府职能,增强服务意识、经营意识。

1、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把诚信、高效、服务作为自己的着力点,狠抓项目建设,加大人、财、物的投入和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打造出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吸引更多的内资和外资前来桂东县投资兴业。

2、培育农业龙头企业。目前桂东县的农业龙头企业少、规模小,不利于推动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必须大力培育和扶持农业龙头企业,把农业龙头企业做大做强,这样,就能通过龙头企业的带动,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

3、通过正确引导和增发小额贷款,促进剩余劳动力就业和下岗职工再就业。桂东县农村有大量的人员从种植业中分离出来成为剩余劳动力,城镇因企业改制也有相当一部分的下岗职工,这些人大多数因为苦于没有创业资金,无法兴办实业。因此,必须对这部分人员进行正确引导,并给他们发放一些小额贷款,让他们实现就业和再就业。

第五篇:关于“十一五”期间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关于“十一五”期间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调 查 与 思 考

中国共产党XX市委书记 XXX

经济是全面建设小康、构建和谐XX、建设中等城市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基础。没有县域经济的大发展、快发展,实现我市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奋斗目标就会成为一句空话。近年来,我市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三个加速”(加速项目强市、工业立市、商贸活市步伐,加速特色农业、民营经济增量提质,加速城市化进程)的经济工作总体思路,一心一意谋发展、凝神聚力抓经济,全市经济呈现出“一稳、二强、三快”的良好发展态势。“一稳”:农业经济稳步发展。坚持用抓工业的理念、思路抓农业,进一步扩大西瓜、花生和奶牛养殖等“三种两养”五大农业特色产业规模,扶持发展了清真、新冷肉类加工等一大批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新建改造提升了一批专业特色市场。2005年全市农业产业化经营率达到42%。“二强”:项目建设势头强劲。大力实施“项目强市”战略,先后建成投产投用了XX热电、XX药业等一批大项目、好项目,XX药业、XXX等一大批在建项目进展顺利,经济发展后劲明显增强。骨干企业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不断加大对XX、XX等九大优势骨干企业的扶持力度,促其扩规增效,做大做强,全市初步形成了以九大优势骨干企业为龙头,以“医药、化工、能源、电子机械、食品加工”为支撑的工业经济格局。2005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利税分别完成 万元、万元。“三快”:民营经济快速发展。始终把发展壮大民营经济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板材、石雕等八大特色产业得到快速健康发展,集群优势更加明显,灯具加工等新兴产业规模日益扩大,对全市经济的贡献率进一步提高。商贸经济快速发展。以打造XXX商贸次中心为目标,加快规模商业企业和市场建设步伐,新建改造提升XX建材、XX花生米等专业特色市场,深化实施了“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初步形成了以市区规模型商贸企业为龙头,以特色专业市场和城乡集贸市场为骨干,以农村商业网点为基础的市场体系,商贸经济日益繁荣。城镇建设步伐不断加快。以建设中等城市为目标,加快城市路、水、电、讯、排污等基础设施建设,先后新建翻修、绿化亮化北环路、京新大街等市区街道,市区道路形成“一环四横四纵”的网络化格局,城区基本实现集中供水、供暖、供气、排污;翻修了XX、XX等乡村道路,城乡交通环境明显改善。坚持建管并重,加强城市管理和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城市管理效能显著提高。今年1-5月份,全市完成生产总值 亿元,财政收入 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 元和 元。

这些成绩的取得,为“十一五”时期更快更好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但是跳出XX看XX,应当清醒地看到,我市经济发展中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综合经济实力相对较弱。据有关资料显示,2004年XXX的生产总值是139亿元,XXX达到117亿元,而我市2004年生产总值为 亿元,2005年地区生产总值是82.8亿元,与先进县市相比,我市的经济总量还比较小,经济综合实力还比较弱。

(二)立市强市的大项目、大企业相对较少。主要是新上工业性项目、高科技含量项目较少;工业经济规模大、骨干少,群体大、龙头小,缺乏立市的大企业、大项目。

(三)产业结构不尽合理。工业企业、农业特色产业总体上处于起步阶段,主导产业集中度不够高,传统产业和初级产品比重大,特色优势不够明显,缺乏支撑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和在省市叫得响的特色行业、特色产品。

(四)各种瓶颈制约日益突出。在国家严格控制建设用地的形势下,我市虽然在土地规划修编和盘活存量土地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是用地指标与实际需求矛盾仍十分突出。目前大部分县(市)金融机构撤并,国有商业银行县级支行贷款权限上收,金融对县域经济的支持力度逐步弱化,县域企业获取贷款的难度增大。今年各商业银行重点支持的行业是能源、交通、电力、高科技和新兴产业,我市医药、化工等传统产业企业贷款相对比较困难。据不完全统计,我市市属企业技改项目资金缺口在1亿元以上,生产流动资金缺口在4000万元以上。近年来,电力、煤炭等能源资源和原材料的连续涨价,造成工业成本大幅度增加,致使企业效益下滑。如何有效解决以上问题,推进我市经济在“十一五”时期实现更快更好发展,确保圆满完成全面建设小康、构建和谐新乐、建设中等城市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等奋斗目标?经过深入调查和理性思考,结合多年的工作实践,我认为,“十一五”期间加快县域经济更快更好发展必须在以下六个方面狠下功夫。

一、必须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发展观念决定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和发展成效。实现“十一五”期间经济更快更快发展,必须始终

实现二次创业。通过扶大扶强规模型民营企业,推动民营经济实现四个转变,即由家族经营向现代企业制度转变,从粗放分散生产向集约化、规模化、专业化转变,从劳动密集型向劳动和技术密集型结合转变,从政府推动向企业自主发展转变。“促小”,采取典型引路、示范带动、结对帮带、政策扶持等措施,鼓励支持更多的农户,发挥优势,围绕本地特色产业,办厂经商,务工经商,壮大民营经济群体规模。广泛开展创业文化年活动,制定新办企业优惠政策,激发全民创业热情,放手发展民营经济,形成铺天盖地、大干快上的良好局面。“带中间”,按照生产企业向乡镇工业小区集中、小区向沿107国道和XX、XX公路两条经济带集中的思路,加快乡镇工业小区建设,鼓励引导具有一定优势的民营企业,通过联合、兼并、重组、合资、合作等方式,入驻小区,集群发展。积极引导中小企业发挥优势,扬长避短,在某一产品、某一环节上做优做强,形成有地域特色、市场占有率高的民营产业群和企业群。督促各乡镇调整完善民营经济管理机构,实行专人负责,认真落实好鼓励和引导民营经济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及时帮助民营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促其健康快速发展。

五、,必须始终如一地发展壮大农业特色产业

特色就是优势,有特色就有竞争力。要顺应农业产业化、现代化发展趋势,立足本地资源、产业基础等比较优势和市场需求两个基点,按照“建基地、强龙头、完善机制”的思路,不断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走产加工一体化的现代农业发展路子。加快特斯农业生产基地建设,加快产业布局调整和品种品质调整,继续发展壮大“三种两养”五大特色农业基地规模的基础上,大力发展专用玉米、小麦种植和蛋鸡、特色毛皮动物养殖等新兴产业,以培育专业村为抓手,努力建设一批特色化、优质化的农业生产基地,推进特色产业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种养、标准化管理、集约化经营,形成市有支柱、乡有重点、村有特色的农业生产格局。到“十一五”末,全市形成30万亩的优质粮食生产基地、12万亩的西瓜种植基地、15万亩的花生种植基地、15万亩的蔬菜种植基地和3万头奶牛养殖、40万头生猪养殖等九大特色农业生产基地。围绕发挥特色产业优势,以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为主攻方向,谋划一批奶业、肉类、蔬菜深加工项目,扶持发展一批市场前景好、带动能力强、竞争优势明显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延伸农业产业链条,在农产品升值上挖潜增效。制定切实可行的扶持措施,帮助现有规模型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以市场为导向,搞好企业和产品定位,积极参与两个市场竞争,加快产品品牌化步伐,提高市场核心竞争力。有针对性地制定优惠政策,鼓励支持多种经济实体和有一定积累的商户、农民群众,投资兴建农产品加工企业,提高农产品转化增值能力。以提升整个农业产业档次和效益为目的,加强农业科研和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研发、推广先进农业技术,引进优良品种,提高农业科技创新和转化能力。积极探索创新龙头+基地+市场+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鼓励支持多种形式、人员创办、领办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不断提高农民生产的组织化程度和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加快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加强对农民的技术技能培训,推动劳务输出产业化,增加农民的非农收入。

六、必须持之以恒地优化发展环境

企业选择投资地好比小鸟选择森林,如果林子里环境幽雅,鸟语花香,就能吸引小鸟筑巢搭窝;如果林子里敲锣打鼓,点火放炮,只会把鸟惊走。从这种意义上说,环境就是生产力,就是竞争力,就是吸引力。哪里发展环境好,哪里就会形成强大的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就会形成优势明显的“洼地”效应,赢得发展主动权,反之,哪里发展环境不好,不仅外地投资者望而却步,就是本地经商者也会纷纷“外流”,从而严重影响县域经济的发展。因此,实现经济更快更好发展必须把优化发展环境作为重要抓手,千方百计降低企业投资成本,以发展环境的全面优化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创造宽松优越的经济发展环境,离不开两个方面:一个是硬环境上水平。围绕建设中等城市,加快以路、电、水、讯为主要内容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交通运输、电

力通讯、居住条件、生态环境等综合服务水平,为企业发展、人民生活创造舒适便捷的条件。另一个是软环境创一流,就是把软环境作为第一竞争点,坚持用硬手段优化软环境,按照“经济调控、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的原则,积极转变政府职能,改革行政审批制度,进一步减少办事环节,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降低行政成本,营造亲商、爱商、护商的浓厚氛围,让投资者愿意来、留得住、干得好。加强与上级有关部门和国有商业银行的沟通、协调,下大力解决好企业的用地、融资等问题,为企业当好“红娘”和“后盾”。深入开展阳光政务、民主评议行风、阳光投诉等活动,加强对各职能部门行风建设的监督检查,规范行政

执法行为,使各职能部门切实把工作重点转移到为企业服务,提供良好外部环境上来。对“三乱”、“中梗阻”、吃拿卡要等破坏发展环境的行为,要动真的、来硬的,出“重拳”、下“猛药”,依纪依法严肃惩处,努力营造亲商富商的服务环境、诚实守信的信用环

境、公平有序的竞争环境、公开公正的法治环境、优化宽松的执法环境,唯有如此,才能进一步强化县域经济发展的磁场效应。

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增强地域吸引力。大力加强机关效能建设,深入开展“双提三效”活动,积极推进创建“标准化机关”活动,创新工作机制,改进机关作风,加大行政效能监察力度,着力解决“中梗阻”问题,提高行政效能和服务水平。要加强诚信体系建设,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和推动

下载加快少数民族乡镇经济发展的调查与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加快少数民族乡镇经济发展的调查与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关于“十一五”期间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关于“十一五”期间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调查与思考中共XX市委书记XXX经济是全面建设小康、构建和谐XX、建设中等城市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基础。没有县域经济的大发展、快......

    关于加快瓜州工业经济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关于加快瓜州工业经济发展的调查与思考工业是现代文明的基础和前提,大力发展工业经济,是实现强县富民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近年来,瓜州工业经济呈现出持续、健康......

    加快XX县民营经济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怎样才能促进我县民营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针对这个问题,xx县政协于六月中旬组织了由政协主席邓诗琼牵头、有县政协常委、委员参加的专题调研组,兵分两路,历时半个多月时间,先......

    加快乡镇经济发展的对策思考(精选5篇)

    加快乡镇经济发展的对策思考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础在乡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城乡统筹的关键也在乡镇。因此,乡镇的发展问题牵涉着中国千千万万的农民,于是也成了中国可持续......

    关于加快**县县域经济发展的调查思考

    让“中国梦”引领“强县梦”——关于加快张北县县域经济发展的调查思考张北县人民政府县长孙晓函县域经济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载体,也是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区域协调发展......

    贫困山区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调查思考

    贫困山区如何加快县域经济发展&frac34frac34;对XX县域经济发展情况的调查与思考中共XX县委副书记XXXXX县位于湘中偏北,地处雪峰山北麓,总面积4950平方公里,辖30个乡镇,1180个村(......

    贫困山区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调查思考

    贫困山区如何加快县域经济发展¾¾对XX县域经济发展情况的调查与思考中共XX县委副书记 XXX XX县位于湘中偏北,地处雪峰山北麓,总面积4950平方公里,辖30个乡镇,1180个村(居委),总人......

    贫困山区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调查思考

    贫困山区如何加快县域经济发展¾¾对XX县域经济发展情况的调查与思考中国共产党XX县委副书记 XXX XX县位于湘中偏北,地处雪峰山北麓,总面积4950平方公里,辖30个乡镇,1180个村(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