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县域经济发展的调查与思考(推荐)
科学发展县域经济的调查与思考
□赵林君
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是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要求。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近年来,宜宾县县域经济发展速度加快,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据调查宜宾县国内生产总值近五年来保持12%以上的增长速度,2008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85.2亿元,比上年增长14.9%。产业结构更趋优化,第一产业的比重逐年下降,二、三产业比重上升,2008年一、二、三产业的结构优化调整为31:40:29。2008年全县财政总收入达到11.4亿元,比上年增长23.7%。
宜宾县县域经济发展虽然取得了较大的成效,但与全国先进县相比仍然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一是经济总量偏低,经济活力不足;二是可用财力总量偏低,发展资金不足;三是工业集中区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承接产业转移竞争力不强;四是现代农业发展水平较低,农业基础设施薄弱;五是制约发展的因素较多,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为此,应进一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县域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科学确立发展县域经济的基本原则
宜宾县要进一步正确审视经济、社会发展现状,通过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理解和正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基本要求,确立切实可行的发展县域经济的基本原则。
(一)坚持科学谋划原则。坚持用科学的眼光审视发展、用科学的方法统筹发展、用科学的规律谋划发展,立足资源优势、区位特点和现有基础,进一步明确发展定位、发展思路、发展目标和发展任务,制定发展规划。
(二)坚持市场导向原则。坚持优势优先,依托资源优势,发掘区位优势,加强对县域经济发展的引导,加快潜在优势向现实优势、比较优势向竞争与发展优势的转化。要重视市场细分和产业细化,各展其长、错位发展、优势互补、良性互动,大力发展特色经济。
(三)坚持城乡统筹原则。坚持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并举,充分发挥工业的主导作用和城镇的辐射带动作用,加快建立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的体制机制,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坚定不移地统筹产业发展,推进工业强县战略,依托资源优势,促进一二三产业互动,形成合理的产业布局和产业分工。
(四)坚持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原则。坚持激活内力和借助外力相结合,在扩大对外开放中增强自主发展能力。坚持体制创新,完善市场机制,统筹推进县域各项改革,不断激发内部活力。坚持开放推动、借力发展,通过开放加速破除发展中的观念约束、体制约束和市场约束,为县域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廓清道路。
(五)坚持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发展原则。在国家产业政策指导下,因地制宜,选择可行的产业发展路子,实现经济与社会、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六)坚持以人为本。着力扩大就业,提高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促进人的全面健康发展;坚持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调动好、发挥好、保护好各方面的积极性,推动全民创业。
二、科学发展县域经济的有力措施
(一)继续推进工业强县战略,加快县域工业化进程一是树立“工业强县”理念,集中力量建设具有产业特色和一定规模的工业集中区。要从实际出发,积极探索具有本地特色的工业化发展路子,重点发展优势资源产业。充分发挥工业集中区作为项目引进窗口、项目建设
载体的作用,引导符合工业集中区产业规划的项目和县域工业企业向工业集中区集聚。工业集中区要突出产业特色,围绕主导产业延伸产业链条,逐步形成产业集群。要扶小放活,提速增效,提质扩量,培育发展一批市场竞争力强、充满活力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形成集中度大、关联性强、集约化水平高的产业集群。要积极实施品牌战略,扶持培育一批区域性、全国性的优势品牌。二是调整优化县域工业经济结构,发展县域特色优势工业。大力发展能源、食品、物流、化工、畜牧、林竹等县域特色行业。提高特色优势工业行业的集约化水平。抓好一批工业投资项目,拓展工业发展空间。引进、培育一批规模较大,效益较好、竞争力较强的骨干龙头企业,推进县域企业的重组、并购和嫁接改造,扩大和提升县域企业的规模及竞争力。三是坚持分类指导,出台扶持政策。加快特色产品的开发、特色产业的培植和特有资源的转化,着力培育1-2个主导产业、1-2个工业集中区,推动县域经济发展。要把非公有制经济作为县域经济的主体,进一步优化生产力布局,要坚持科学规划,统筹协调,结合向家坝移民工程,发展移民经济。
(二)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一是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按照高产、优质、生态、安全的要求,走标准化、集约化、产业化的道路,优化农业产业布局,着力培育特色产业。做优做专粮食、畜禽等优势产业,做大做强林竹(香料)、茶叶、蚕桑、蔬果、烟叶等特色产业,加快优势特色产业向区域化、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方向发展,努力把区域优势转化为产业比较优势。抓好农产品基地建设,推进“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发展。加快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推广农业先进适用技术和优良品种。积极推行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按标准化生产的农产品占总产量的比重有较大幅度提高。二是做大特色农产品加工业。立足现有资源和加工企业,抓住大宗农产品深加工、主导产品精加工、副产品综合利用三大重点,拉长产业链。在主要农产品生产基地建立起较为完备的加工体系,重点扶持粮食、畜牧、林竹、果蔬、桑蚕、茶叶等特色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培育优势企业和名牌产品,形成“小产品、大产业”的格局,把农产品加工业培育成县域经济的主导产业,促进农产品增值。三是做强做大龙头企业。坚持以市场为导向、龙头企业为重点、特色农产品基地为基础、专合组织为纽带、科技为支撑、机制创新为动力,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调整升级,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要扶持一批经济实力强、有产业优势、能带动周边经济发展的农产品龙头企业。到2011年,在全县形成20家规模以上龙头企业,5家年销售收入超亿元的龙头企业。
(三)重点发展商贸服务旅游业,促进第三产业发展一是培育城乡商贸流通业。充分挖掘我县区位潜力,以交通干线和县城、重点城镇为依托,规划建设、改造提升一批区域性乃至全国性的专业性综合批发市场,形成布局合理、设施完备的农产品流通网络。重点抓好农产品专业市场和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农家店的改造。大力培育县域农产品流通组织和农产品经纪人。二是培育和扶持服务业发展。推进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建立专业农产品信息网络,基本实现“网络到镇、信息进村”,所有乡镇建立信息服务平台。发展农业服务业,建立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培育和发展一批农村行业经济协会和专业合作组织,完善科技、生产资料供应、农产品流通、农业信息等服务。加快发展教育、卫生、文化、体育、房地产、金融等服务业。三是拓展县域特色旅游业。发挥县域的旅游资源优势,引导鼓励社会资本、境外资本开发人文和自然旅游资源,投资建设石城山、越溪河、黄山、向家坝等旅游景区景点、旅游基础设施和特色旅游商品生产,同时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加快“农家乐”等服务项目发展,促进全县旅游产业和产品结构优化。
(四)坚持统筹规划,加快城乡建设一是以交通建设为重点,完善县域路网结构。推进县域交通设施建设,提高道路等级和通行能力。加快对外主通道建设,提高进出宜宾县的便捷性、高效性和舒适性。二是以发展产业为抓手,加快县城和重点镇建设。坚持产业
兴镇,建设具有特色优势的小城镇经济。加快城镇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设施建设,从数量扩张转移到质量提高,沿道路分布的城镇向纵深发展,形成块状城镇。县城建设要坚持新区建设与旧区改造并进,加强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引导二、三产业向城镇集聚,形成县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逐步建设成为中小城市。加快观音、蕨溪、高场、永兴、白花、泥溪等重点镇基础设施建设,建设成为具有较强辐射带动能力的农村区域性经济文化中心。三是以路、水、沼气等为切入点,全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施乡村道路、农田水利和兴建沼气池三大工程,不断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和生活环境,使新农村示范村做到村容整洁、环境优美。
(五)扩大对外开放,发展民营经济一是加快发展民营经济。充分发挥民营经济的主体作用,进一步创新体制机制,全力推动民营经济上规模、上水平、上档次,推动全民创业、自主创业、艰苦创业,形成充满活力的富民经济。放宽市场准入条件,拓展民间资本的投资领域。做大做强重点民营企业。重点扶持和培育一批县域民营企业,形成一批有较强市场竞争力和辐射带动能力的大中型企业。要健全完善企业家的培养、使用、激励、约束和保护机制。二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要进一步扩大开放,把招商引资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动力,以内部资源嫁接外来要素,以外部力量激活内部资源,增强县域经济发展活力。积极支持向家坝电站建设,扶持发展骨干优势企业,搭建起竞争力强、成长性好的优势产业平台,吸引更多的战略投资者、更多的项目进入宜宾县。三是大力发展劳务经济。把发展劳务经济作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加大劳动力输出力度。推进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建设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为农民工进城就业、出国就业提供信息服务,积极搞好回乡农民工培训工作,促进其再就业。
(六)切实加强领导,提供组织保障一是建立协调机制。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县域经济发展工作的指导、协调和检查督促。职能部门要为县域经济发展“开绿灯”,尤其要从审批权限、项目安排、资金扶持、信贷投入、能源调度、人才管理和推动全民创业等方面给予县域经济更多的支持。二是转变政府职能。各部门要树立“全县一盘棋”观念,相互协调,加强配合,齐心协力发展县域经济。三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积极营造可持续发展环境,强化发展县域经济的扶持政策,积极争取上级财政扶持资金,拓宽资金筹措渠道,完善土地使用制度,放宽市场准入条件,增强县域经济发展活力。四是完善奖惩制度。强化部门和乡镇领导班子考核办法,实行县域经济发展目标责任制。把县域经济发展的实绩作为干部提拔使用的重要依据,主要指标列为考核、考评领导干部政绩的重要内容。(作者系宜宾县委农工办副主任 赵林君)
第二篇:加快镇域经济发展的探索与思考
加快镇域经济发展的探索与思考
镇域经济是以集镇为中心、乡村经济为基础的多层次区域性经济体系,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基础性地位,加快镇域经济的振兴,对于繁荣农村经济,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嘉兴镇地处济阳县东北部的四县交界地,地理位置偏远,区位优势不明显,镇域经济发展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近年来,我镇立足实际,突出重点抓特色,夯实基础促发展,工业经济总量不断增加,农业特色产业不断壮大,民营经济异军突起。但认真分析我镇镇域经济发展,还存在镇域经济总量偏小、发展特色不够鲜明、发展步伐较为缓慢的问题。如何进一步壮大镇域经济、提升镇域经济总体实力,成为我们思考的问题。结合嘉兴镇目前的发展情况,就如何进一步推进镇域经济的快速发展谈点粗浅的看法。
一、狠抓招商引资,在推进工业立镇上下功夫。加快工业经济快速发展,是乡镇迅速崛起的关键。紧紧抓住招商引资不放松,加快项目引进,发展自主税源,是乡镇长期发展的必由之路。今后一段时间我们要全力抓好项目引进,力争引进过亿元的项目5个以上,实现在税收上的自主性。要狠抓招商引资,一是要把最精干的人员充实到招商引资队伍中来。二是为了招商引资要不惜一切代价,确保人财物到位。三是坚持“兼收并蓄”,积极建立招商引资信息库,储备投资项目和税收信息。四是要调整招商技巧,通过以商招商、以情招商等方式,确保项目谈得快,引得来,落得下。五是要抓住项目不放松,努力做到时间上紧盯,步伐上紧跟,手续上紧办,决不放弃任何一个有效项目和客户。
二、突出特色调整,在发展现代农业上下功夫。围绕壮大西瓜、奶牛、林果三大农业特色经济,全力抓好结构调整,促进现代农业提档升级。一是做强西瓜产业。继续扩大精品西瓜种植面积,加快品牌基地建设,在江家、西街、大里等村继续新建富硒西瓜精品基地;加大宣传推介力度,把西瓜推介为全国的知名农产品。二是做大奶牛养殖业。加快奶牛小区建设,为奶农提供更加宽松优惠的政策,吸引外地大客户来我镇搞养殖,进一步提高奶牛小区
存栏量,完善新建的东街奶牛小区配套设施,五年内力争再新建3处以上小区,全镇奶牛存量超过1万头。三是做优蔬菜林果业。继续新建蔬菜大棚片区,着重在二二○线以北发展北部蔬菜大棚,力争再新建3处以上蔬菜棚区,逐步建立一处蔬菜批发市场。加快富硒技术的推广应用,重点在苹果、山楂、薄皮核桃、包金梨上推广应用富硒技术,逐步推行全镇所有农产品的统一富硒,提高产品品质,打造推向全市乃至全国的精品农产品。按照“自愿、依法、有偿、规范”的原则,建立完善土地流转机制,实行适度农业产业的规模经营。
三、注意扶持引导,在壮大民营经济上下功夫。在发展民营经济上既坚持“放水养鱼”,又注重加强税收征管,逐步变规模优势为财税优势,力争把棉花加工、木材加工培育成为我镇重要的自主税源,提高民营经济对镇财力的贡献率,力争明年民营经济为镇财政贡献的税收额度达到500万元以上。一是拉伸棉花产业链条。全力抓好民营企业和规模企业,加大科技投入,继续鼓励棉花加工企业合并、重组、技改,形成棉花加工的大集团,逐步引进棉纺、印染等行业的进入,拉伸产业链条。建立嘉兴镇棉花加工协会,及时掌握全国及世界的棉花加工信息,掌握市场动态,提高市场抗风险能力,避免企业无序竞争。二是提高林木加工业产品附加值。在对木材加工园区完善基础设施的基础上,力争吸引外地大型板材加工及家具生产等企业来嘉兴投资建厂,对板材进行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
四、依托资源优势,在开发乡村旅游上下功夫。以观赏、品尝、休闲、度假为主发展乡村旅游业,繁荣农业和农村经济。一是努力挖掘本地乡村农业旅游资源,逐步开发特色产业资源。结合嘉兴镇农家生态园的开发利用,把西瓜采摘、西瓜文化节、农产品推介、鼓子秧歌表演结合起来,利用现有的西瓜、苹果、山楂、薄皮核桃、包金梨、葡萄、大棚蔬菜等资源,打造乡村旅游、餐饮、娱乐一体化。二是优化旅游发展的条件和环境。加强与省、市旅游公司的联合,提供更好的旅游服务,逐步提高乡村旅游产品格调与品位,形成自己的特色。同时,借农业旅游推进招商引资,吸引各地客商来投资,兴办旅游产业。三是实施政策扶持,加大旅游业开发力度,成立专门的乡村旅游办公室,负责管理、协调、宣传等,力争把乡村旅游这篇文章做好。
五、搭建发展平台,在加快城镇建设上下功夫。结合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加快城镇建设步伐。一是继续完善镇驻地的配套设施,对主要街道进行高标准整修,配备现代化的公共设施,进一步进行美化、绿化、亮化,为群众提供好的便利。二是加快迎风大街以北的商贸经济区建设,以金山街、银山街为中心,建立商业贸易服务区,进一步繁荣集市贸易,引进较大客户到商业区投资兴业。三是加快社区建设,采取多种有效途径,吸纳多方面的资金投入,加快相关配套设施建设,力争明年试点的两个社区基本完成,让群众切实看到效果,起到示范和带动的作用。通过城镇和社区建设,为企业的落户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
第三篇:对加快镇域经济发展的探索与思考
对加快镇域经济发展的探索与思考
仁风镇镇长毕义忠
镇域经济是以集镇为中心、乡村经济为基础的多层次区域性经济体系,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基础性地位,加快镇域经济的振兴,对于繁荣农村经济,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仁风镇地处济阳县东北部的四县交界地,地理位置偏远,区位优势不明显,镇域经济发展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近年来,我镇立足实际,突出重点抓特色,夯实基础促发展,工业经济总量不断增加,农业特色产业不断壮大,民营经济异军突起。但认真分析我镇镇域经济发展,还存在镇域经济总量偏小、发展特色不够鲜明、发展步伐较为缓慢的问题。如何进一步壮大镇域经济、提升镇域经济总体实力,成为我们思考的问题。结合仁风镇目前的发展情况,就如何进一步推进镇域经济的快速发展谈点粗浅的看法。
一、狠抓招商引资,在推进工业立镇上下功夫。加快工业经济快速发展,是乡镇迅速崛起的关键。紧紧抓住招商引资不放松,加快项目引进,发展自主税源,是乡镇长期发展的必由之路。今后一段时间我们要全力抓好项目引进,力争引进过亿元的项目5个以上,实现在税收上的自主性。要狠抓招商引资,一是要把最精干的人员充实到招商引资队伍中来。二是为了招商引资要不惜一切代价,确保人财物到位。三是坚持“兼收并蓄”,积极建立招商引资信息库,储备投资项目和税收信息。四是要调整招商技巧,通过以商招商、以情招商等方式,确保项目谈得快,引得来,落得下。五是要抓住项目不放松,努力做到时间上紧盯,步伐上紧跟,手续上紧办,决不放弃任何一个有效项目和客户。
二、突出特色调整,在发展现代农业上下功夫。围绕壮大西瓜、奶牛、林果三大农业特色经济,全力抓好结构调整,促进现代农业提档升级。一是做强西瓜产业。继续扩大精品西瓜种植面积,加快品牌基地建设,在江家、西街、大里等村继续新建富硒西瓜精品基地;加大宣传推介力度,把西瓜推介为全国的知名农产品。二是做大奶牛养殖业。加快奶牛小区建设,为奶农提供更加宽松优惠的政策,吸引外地大客户来我镇搞养殖,进一步提高奶牛小区存栏量,完善新建的东街奶牛小区配套设施,五年内力争再新建3处以上小区,全镇奶牛存量超过1万头。三是做优蔬菜林果业。继续新建蔬菜大棚片区,着重在二二○线以北发展北部蔬菜大棚,力争再新建3处以上蔬菜棚区,逐步建立一处蔬菜批发市场。加快富硒技术的推广应用,重点在苹果、山楂、薄皮核桃、包金梨上推广应用富硒技术,逐步推行全镇所有农产品的统一富硒,提高产品品质,打造推向全市乃至全国的精品农产品。按照“自愿、依法、有偿、规范”的原则,建立完善土地流转机制,实行适度农业产业的规模经营。
三、注意扶持引导,在壮大民营经济上下功夫。在发展民营经济上既坚持“放水养鱼”,又注重加强税收征管,逐步变规模优势为财税优势,力争把棉花加工、木材加工培育成为我镇重要的自主税源,提高民营经济对镇财力的贡献率,力争明年民营经济为镇财政贡献的税收额度达到500万元以上。一是拉伸棉花产业链条。全力抓好民营企业和规模企业,加大科技投入,继续鼓励棉花加工企业合并、重组、技改,形成棉花加工的大集团,逐步引进棉纺、印染等行业的进入,拉伸产业链条。建立仁风镇棉花加工协会,及时掌握全国及世界的棉花加工信息,掌握市场动态,提高市场抗风险能力,避免企业无序竞争。二是提高林木加工业产品附加值。在对木材加工园区完善基础设施的基础上,力争吸引外地大型板材加工及家具生产等企业来仁风投资建厂,对板材进行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
四、依托资源优势,在开发乡村旅游上下功夫。以观赏、品尝、休闲、度假为主发展乡村旅游业,繁荣农业和农村经济。一是努力挖掘本地乡村农业旅游资源,逐步开发特色产业资源。结合仁风镇农家生态园的开发利用,把西瓜采摘、西瓜文化节、农产品推介、鼓子秧歌表演结合起来,利用现有的西瓜、苹果、山楂、薄皮核桃、包金梨、葡萄、大棚蔬菜等资源,打造乡村旅游、餐饮、娱乐一体化。二是优化旅游发展的条件和环境。加强与省、市旅游公司的联合,提供更好的旅游服务,逐步提高乡村旅游产品格调与品位,形成自己的特色。同时,借农业旅游推进招商引资,吸引各地客商来投资,兴办旅游产业。三是实施政策扶持,加大旅游业开发力度,成立专门的乡村旅游办公室,负责管理、协调、宣传等,力争把乡村旅游这篇文章做好。
五、搭建发展平台,在加快城镇建设上下功夫。结合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加快城镇建设步伐。一是继续完善镇驻地的配套设施,对主要街道进行高标准整修,配备现代化的公共设施,进一步进行美化、绿化、亮化,为群众提供好的便利。二是加快迎风大街以北的商贸经济区建设,以金山街、银山街为中心,建立商业贸易服务区,进一步繁荣集市贸易,引进较大客户到商业区投资兴业。三是加快社区建设,采取多种有效途径,吸纳多方面的资金投入,加快相关配套设施建设,力争明年试点的两个社区基本完成,让群众切实看到效果,起到示范和带动的作用。通过城镇和社区建设,为企业的落户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
第四篇:市民营经济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党的xx大提出:“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xx届三中全会又进一步把大力发展和积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作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方面。近几年来,xx市私营个体经济已成为国民经济最活跃的经济增长点,以高于其他所有制经济的增长速度,为xx市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大力发展私营个体经济已成为关系双辽市全局发展的重中之重,是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增强城乡经济活力,实现双辽县域经济突破的战略之举。为此,在赴长江三角洲考察学习期间,围绕如何优化政策环境,促进私营个体经济更快更好发展这一课题,开展了一系列调研活动,认真解读和吸纳了长江三角洲部分地市的政策意见精华内容,结合xx市私营个体经济发展的实际,特提出以下几点思
考意见:
一.放开政策,放开手脚。
可以说,哪里重视民营经济的发展,哪里的经济总量增长就比较快,社会就比较安定,人民生活水平也会显著提高。因此,加快发展民营经济,是实现县域突破、富民强市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全民创业是掀起我市民营经济发展高潮的基矗发展的关键是观念和行动。我市在发展民营经济上的硬件条件(资源、气候等)不差,差的就是外部环境(社会~、人们的观念等),在号召全民创业的同时,各级政府要率先行动起来,坚决冲破一切束缚民营经济发展的思想观念;坚决改变一切束缚民营经济发展的做法、规定;坚决革除一切影响民营经济发展的体制弊端。要使各级领导从允许民营经济发展转变到全力促进民营经济发展上来;使各相关职能部门从消极的“管”转变到积极主动服务上来;使广大群众从“小富即安”转变到积极创业上来。进而,使我市的资本、劳动、技术、管理等一切活力竞相迸发,使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二.加大对民营经济的扶持力度。
要通过制定城市基础设施特许经营实施办法,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参与市政公用设施建设。要允许私营个体经济按照区域卫生规划,投资创办营利性医疗机构。鼓励民间资本投资幼儿教育、职业技术教育、义务教育以及学生公寓、食堂等教育后勤设施;投资文化、体育产业化项目和科普、旅游、民政社会福利设施。建议安排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的规定,市财政应在每年的财政预算中安排一部分中小企业发展资金,主要用于提供创业辅导和服务、提供同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对接服务、提供教育培训及信息咨询服务、提供标准与检测服务、提供融资担保服务等。加快形成全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市可安排部分财政性资金,同时募集社会资金,建立双辽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公司。并对其他由政府出资的担保机构进行资源整合,打破现有归属原投资部门管理的界限。鼓励法人资本,民间个人资本和外商资本设立商业性信用担保机构和企业间互助担保机构。切实解决担保机构的风险分但问题,贯彻银行、担保公司、地方政府(财政)三方合理分担办法。
三.加强对私营个体企业的人才引进和培训提高。
要积极开展面向私营个体企业员工的培训工作。要把私营个体企业家培养纳入到全市企业干部培养计划,鼓励私营企业家参加有针对性的理论培训,管理培训和技术培训。私营个体企业与其他类型企业在调干、调工立户方面享受同等待遇。对流向私营企业的人员,原单位要按规定办理工作调动和有关保险结转手续,不得以任何理由设置障碍。
四.加强对私营个体企业的引导和规范。
引导私营个体企业规范发展。私营个体企业要注意维护自身形象,自觉做到守法经营。依法建帐,确保会计资料完整、真实,定期进行财务预(决)算,不做假帐。不断强化质量监督和计量标准化认证认可工作,严格按照相关标准组织生产和提供服务,确保产品合格,服务到位。对私营个体企业要加强消防、安全生产、环境保护、劳动关系、工资支付、劳动保护、社会保险等方面的监察,依法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建立企业信用记录档案。以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档案数据库为主,建立健全企业信用档案资料库,根据企业经营信用、资本信用、质量信用、纳税信用和法人行为信用等情况,实行企业信用记录备案查询制度。建立经营者信用管理制度。实行企业信用评级制度。帮助企业提高信用透明度和知名度,要由资信评估机构对私营个体企业进行信用等级评级,对信用度高的,可优先获得贷款支持。
第五篇:关于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关于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改革开放以来,华西村、南街村、南岭村、刘庄村等一批村级集体经济通过盘活资源、土地经营、资本运营、服务创收等经营方式相继发展起来,为当地社会建设带来了具大的推动作用。目前,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带来的社会财富都被各地政府认可,都建立了一定的政策和发展模式,一些村级经济实体成为了城市发展中不可缺少的力量。怎样让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能够保障基层组织高效运转、能够成为城市跨越发展的跳板,是我们当前必须思考的问题。
一、城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现状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发展,目前鱼台县城建成区范围大致为:北至北一环路,南至南环路,东至古亭路,西至工业路。主要涉及谷亭街道办事处、县经济开发区,约15个村居(王鲁镇的部分村居暂不作研究),分别是谷亭街道的平居委会、建设居委会、爱国居委会、运南村、李更卜村
开发区的新民居委会、新华居委会、解放居委会、临河村、胜利村、运北村、中心村、套楼村、前进村、大聂村。在这些村居中,由于受各种历史和制度条件的约束,在生活、生产和管理等诸多方面保持着过去农村管理的制度和方式,即成为了“城中村”。
根据调研情况,县城区村居在集体经济收入中,15个村居集体经济总收入为63万元,其中有6个村居(爱国、运南、运北、套楼、前进、大聂)无集体经济收入,仅靠财政扶持运转;村集体经济年收入在10万元以上的一个没有(不含临河村),并需财政资金扶持才能正常运转。村集体经济收入方式单一,基本以租赁村集体现有场地、资产为主。
从2010-2012县城村居集体经济收入发展情况和财政扶持资金数据中,分析可知,15个村居中,村集体经济收入略有增加的仅有3个(新华、解放、临河);保持原有收入的有4个(和平、建设、李更卜、新民);收入下滑的有2个(胜利、中心);无收入的仍为原6个(爱国、运南、运北、套楼、前进、大聂)。在财政扶持资金中,15个村居相对稳定,运南村享有农业资金支持。
在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中,县城区15个村居大部分都存有活动场所,并能够正常使用,仅有运北村、运南村无活动场所(运南村已拆迁)。
由此可见,鱼台县城区村级集体经济十分薄弱,仅有个别村居收入只能维持日常工作开支,大多数村居需靠财政扶持才能保持正常运转。因此,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成为了制约我县社会经济发展和基层党组织建设的老大难问题。
二、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县城区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从总体上来看严重滞后,不容乐观,出现了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单
一、自身造血功能不足的现象,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村干部思想认识不到位
村干部对发展和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缺乏责任感和使命感,跟不上社会发展步伐,保守、守旧思想存在,没有深刻认识到发展和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重要意义。一些干部只怪没有资源、没有资金、没有好政策,缺乏开拓创新能力,仅把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重点放在一片地、一片林上,不能寻找自身优势,挖掘潜力。
2.村级集体经济缺乏发展后劲
就目前县城区范围内的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主要以租赁村集体现有场地、资产为主,而以前集体所有的鱼池、坑塘等集体资产几乎已经一卖了之,在加上受群众小农意识的影响,群众从心里上排斥集体经济发展,对集体资源想吃干榨净,这种竭泽而渔的做法,直接导致集体经济缺乏后劲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3.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缺少政府引导
作为“城中村”的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属于城市规划区范围内,往往受到各方面因素的限制,有些村干部虽然有干好、发展好集体经济的想法和愿望,但由于受到自身集体经济薄弱、城市规划的约束和政府管理各部分的政策限制,导致心有余力而不足,使之一些村的集体经济发展只能等待政府引导商业开发,处于被动状态,而这将进一步加剧限制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步伐。
三、关于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几点思考
1.怎么能让基层组织正常、高效运转
村级集体经济是基层党组织凝聚群众力量,开展各项工作的物质基础。集体经济强,村级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就强;反之,村级组织为民提供服务能力就弱。只有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才能提高村级组织的服务能力,才能保障基层组织由正常向高效运转转变,才能顺利高效完成党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
2.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能够带来什么
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与壮大,不仅仅是村集体收入得到提高,它往往在基层组织建设、城市建设、社会保障等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且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共同富裕、消除两极分化”是集体经济发展的重要体现,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壮大一批经济实体,创立一片产业群,城市面貌得到了改善,群众收入提高了、生活有保障了,政府的负担减轻了,城市品牌和竞争力得到了提升。
3.发展什么样的村级集体经济
成功的村级集体经济典型比比皆是,发展模式灵活多样。我们如何能够结合自身优势,站在区域视觉的制高点,围绕“怎样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什么样的村级集体经济,走什么样的路子”的问题,让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成为城市发展的支柱,成为城市跨越发展的跳板,而寻找一条能够适合自身、科学可持续发展的路子。
4.怎样让村级集体经济脱颖而出,成为城市发展中的重要角色
面对目前的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单
一、自身造血功能不足的现象,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还处于起跑线上。如果让村级自身发展,将会出现发展方向不一致、挫折重重,从而进一步阻碍了城市快速发展的步伐,这就需要政府的帮扶。帮助发展一批村级集体经济,扶持壮大个别村级经济实体,将村级集体经济带到快速发展的轨道中。
四、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对策建议
1.加强村级班子建设
一是要选优、配强党支部一班人,特别是村党支部书记。把政治素质好、年轻懂科技、有经营管理能力的高素质人才选配到村级领导岗位上来。建立村级后备干部人才库,使村级工作平台成为历练干部、锻炼干部、选拔干部的基地。二是坚持不懈的抓好村干部的培训教育。通过市场经济知识和科技文化知识的教育,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方法,使他们转变思想、开阔眼界、增长见识,不断增强村干部的经济工作能力和经营管理水平。三是进一步完善考核、奖励机制。要把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纳入街道、村干部目标责任制的主要内容,作为考核村干部的重要依据,对表现突出具有成效的班子应给予一定的精神和物质奖励,进一步调动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积极性。
2.分析村情,找准突破口
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应本着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的原则,挖掘潜力,充分利用各村现有资产和“边角资源”,立足优势,选准路子。在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时,不能一哄而上,套用一个模式,应以项目开发为载体,结合城市总体规划,运用合作社、股份制、公司制等模式,大力发展一产集聚、二产入园、三产服务城市的格局,形成具有自身特色品牌的发展之路。重点探索资源开发、土地运营、实体带动、服务创收、资本运作的发展模式,走出一条政府主导、企业带动、全民参与的创新之路。
3.完善政策机制,创新管理模式
成立由主要领导负责的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专门联系点,抓好试点示范。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坚持“输血促造血”和“多予、少取”的原则,制定村级集体经济相关政策,争取各类资金,各类项目向村级集体经济倾斜。结合帮扶活动,通过“强村带动、企业拉动、部分扶持”等方式,推进村企共建,扶持一批示范作用大,带动能力强的项目,把更多的力量纳入到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中来。
4.以点带面,打造示范
选取村级班子素质过硬、集体资产可开发改造、群众凝聚力强、地块位置较为突出、亟需解决的社会问题,作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示范点。政府要把眼光看得远一些,不能只图眼前利益,急功近利,对开发项目一卖了之,要引导采取合理的经营方式,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和长久化,只要利益最终能落实到群众身上,政府就可以尝试一些政策、运用一些方法。只有让个别具有号召力的村级集体经济科学、健康的发展起来,才能使更多的村级集体经济和城市建设、社会保障发展走向快速路,才能让一个个村级集体经济屹立于县城之中,成为城市跨越发展的坚强支柱。
作者简介:田璐(1987-7),女,硕士研究生,曲阜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