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加快XX县民营经济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调动一切积极因素 发展民营经济
——加快XX县民营经济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怎样才能促进我县民营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针对这个问题,XX县政协于六月中旬组织了由政协主席邓诗琼牵头、有县政协常委、委员参加的专题调研组,兵分两路,历时半个多月时间,先后深入到10多个乡镇、县级部门与有代表性的30多位民企老板进行了座谈调研,听取了他们的要求和建议。总的说来,县委、县政府对省、市发展民营经济政策和改善投资环境的政策是落实的,对发展民营经济的措施是到位的,发展民营经济所取得的成绩是有目共睹的。到去年底止,全县个体工商户达到5669户,私营企业364户,安置下岗职工和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18000余人,创产值14.3亿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30%以上。民营经济已成为县域经济新的增长点,正在向全力支撑县域经济的方向阔步迈进。
一、主要经验
近几年来,县委、县政府把发展民营经济作为实现XX县经济新跨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头戏,千方百计创造宽松环境,有力地促进了民营经济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其主要经验是突出了“四个结合”。
1、把发展民营经济同小集镇建设结合起来。
黄土、花荄、秀水等乡镇均属省、市小集镇建设的试点。近几年来,镇党委、政府用好、用足小集镇建设的优惠政策,齐心协力抓发展,水、电、气、路配套多管齐下,为发展民营经济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与此同时,县委、县政府还鼓励、支持民企老板参与国企、乡镇企业改革转制,租赁、收购倒闭、破产乡镇企业,全县有40多位能人、民营企业收购倒闭乡镇集体企业,目前普遍运作良好,有的还成为当地的龙头企业。
2、把发展民营经济同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培植龙头企业结合起来。
近几年来,县委、县政府坚持用工业的理念谋划农业,运用科技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品牌农业、创汇农业,走大规模,精加工,大市场的路子,着力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形成了粮油、丝绸、魔芋、畜牧四大支柱体系民营工业体系。
3、把发展民营经济同开发旅游业结合起来。
为精心打造旅游大品牌,把旅游产业这块蛋糕做大做强,县委、县政府一方面多渠道投入对原有的白水湖、罗浮山等老景点进行深度开发,进一步完善吃、住、玩、乐配套建设;另一方面加大力度开发“千佛生态”、“罗浮温泉”、“地质公园”、“龙隐古镇”等新景点,引来一批外地客商前来参与开发,也带动了旅游沿线第三产业发展,为XX县民营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4、把发展民营经济同招商引资结合起来。原创文章,尽在文秘知音www.xiexiebang.com网。
本着“你发财,我发展”的原则,县委、县政府以亲商、重商、富商理念,制定优惠政策招商引资,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招商引资,借助外力求发展,花荄、界牌等乡镇以新县城建设为契机,先后引进了制药、食品、电子等工业企业100多家,运行良好。
二、存在问题
XX县民营经济发展虽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有些问题甚至成了阻碍民营经济发展的障碍,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民企老板对企业管理不善,人才奇缺,家族似经营,观念陈旧。
由于许多个体私营企业的老板大都是“昨天当农民,今天办企业”,缺乏企业管理和市场经济知识,人才奇缺,观念落后,家族式经营。跟着感觉走,在原材料购进、产品外销上缺乏经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总是力不从心,难以抗御市场竞争的风险。
2、民营科技型企业发展缓慢。
据调查,全县民营企业科技含量高一点的企业极少,大部分仍然靠传统手工操作,产品科技含量不高,市场竞争力不强。
3、政府部门对民营经济发展投入资金极少。
一些民营企业主反映:政府在抓工业发展投入上,一手硬,一手软,即抓国营工业投入硬,抓民营工业投入软。就目前来看,全县除魔芋产业争得国家项目有投入外,其它项目几乎没有投入或投入极少,不利于调动民营工业扩规模,上档次的积极性。
4、职能部门因特别注重自身利益,不合理收费加重民营企业的负担。
在客观上,因新县城搬迁职能部门修建办公楼贷款和职工在新县城购住宅政策性补贴,为他们增加了经济压力;在主观上,为归还修建办公楼贷款和兑现职工购房补贴又不得不在行政管理和执法上尽量收取企业的费用。一些民企老板说:各行各业要致富,都在民营经济上找出路;各行各业讲效益,都在民营经济打主意。甚至在一些老板头脑中还产生了不怕市场竞争怕权力的想法。有的职能部门工作人员在行政执法时,工作简单怕麻烦,对收取费用不出示有关文件政策,暗箱操作,业主交费后疑虑重重,一头雾水,弄不清所交费用合理还是不合理,但他们不怕县官怕现管,怕今后招惹麻烦,只好敢怒不敢言。有的民企老板反映:“XX县办证收费比其他地区都高,如此负担企业难于承受,长此以往,我们只好孔雀东南飞!”
5、对招商引资企业投产经营后的服务工作薄弱。
在调查中,一些“外来女婿”对企业投产经营后服务工作薄弱颇有微词。他们说:“招引我们满腔热情,投产服务不冷不热”。
他们迫切希望政府和有关部门多为他们提供服务,协调生产、经营、销售中的有关问题,让他们来之则安之,安之则发展,发展则辉煌。花荄丝绸厂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期建立起来的民营企业,经过十几年的不懈努力,产品已顺利打入国际市场。2003年实现产值1063万元,上交利税80万元,实现出口创汇32万元。去年因材料短缺,仅实现产值830万元,上交利税40万元,出口创汇11万多元。企业老板向调查组反映:今年收茧更难,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停工待料时有出现,大量技工为谋生路另找门路,要求政府允许企业收购鲜茧,以保正常生产。安昌片区民企老板也反映:企业原料产品出厂不远就有永安路、成青路两个收费站,进出都得给钱,增大企业生产成本。还有一些民企老板反映:XX县交通运输管理太严,同样是一车产品进入XX县境内,在广汉、德阳、罗江畅通无阻,进入XX县就受到超载超重处罚,他们希望有关部门在搞好行政执法的同时,努力为民营经济发展创造宽松的环境。
6、中、小型民营企业贷款难。
其原因是来自两个方面:一是过去一些民营企业在金融部门贷款久催不还,失去诚信;另一方面是金融部门近年来对贷款企业有一定的条件要求,升高了准入门槛,使中小型民营企业贷款难。许多中小型民营企业要求金融部门要注重中小型民营企业的贷款服务,确保民营经济健康发展。
7、对发展民营经济有关方面的方针、政策宣传力度不够,培训不够。
近年来,中央、省、市有关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方针政策,地方取消了许多减轻民营企业负担的收费项目以及职能部门出台的收费项目,由于没有向群众反复宣传,因而在具体工作中产生了一些误会,甚至引起了民营企业主和经营者的怀疑和误解,既挫伤了民营企业主和经营者的积极性,又影响了政府部门的形象。因此,民营企业主和经营者建议加大宣传力度,让有关政策收费项目人人皆知,家喻户晓,使职能部门行政执法收费及政策性收费由“暗箱操作”变为“阳光作业”。
8、改制、转制企业遗留问题较为突出。
近几年来,县委、县政府加大乡镇集体企业和国有企业的转制、改制工作。先有县内县外一批能人租凭、收购乡镇集体企业和国有企业,由于存在一些遗留问题,影响了企业主的生产、经营,他们迫切要求县委、县政府解决好遗留问题,为他们扩张发展创造更好的环境。
三、几点建议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XX县民营经济不断发展壮大,如今已在县域经济总量中三分天下有其一。努力发展民营经济,有利于繁荣城乡经济增加财政收入;有利于扩大社会就业,改善人民生活;有利于优化经济结构,促进经济发展,这对全面建设小康、培育县域经济的增长点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现结合专题调研中提出的问题,为进一步加快XX县民营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政府部门要切实转变作风,努力为发展民营经济提供多种服务。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树立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发展民营经济的方针政策,是政府部门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民营经济发展的好坏,与环境因素密切相关。老板是司机,企业是汽车,政府是公路。路好车快,路差车慢。因此,政府部门一定要强化服务意识,改进服务方式,创新服务手段,建议县委、县府根据中央、省、市文件精神,结合XX县的实际,尽快出台一个《关于加快XX县民营经济发展的意见》文件,并召开一个规模较大的民营经济工作大会,表彰先进,交流经验,把县委、县府支持民营经济的具体措施公诸于众,职能部门也要分别拿出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具体方案,把中央、省、市、县关于支持发展民营经济的工作落到实处。
2、抓好个体私营经济优化结构调整增效工作。
个体私营经济的结构调整实质上是一次产业革命,针对我县个体私营产业过分集中在第三产业的商贸、饮食,服务业的实际情况,其产业结构的调整应重点放在“四个转变”上。一是由第三产业主导向一、二产业转化。要以农业产业化推进为机遇,以“企业+基地+农户”的模式带动“一乡一业”、“一村一品”战略,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和群体优势。二是由作坊、摊点型向实业型转化,即帮助民营企业主在一定的发展起点上适度集中财力、物力,选准前景项目向实业经营转化,增强抗御风险的能力,实现规模效益。三是由封闭型向外向型转化。在本地市场承受能力和消费水平一定的情况下,及时帮助,引导民营企业对其产品和服务实施方向调整和扩张,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四是由分散型向规模型转变。要正确引导民营企业主搞多元化综合经营,适度扩大规模(包括实体规模和区域规模),推动效益增长。通过上述四个转变,逐步实现民营经济的经济结构,行业结构、区域结构合理组合,从而实现良性发展。
3、大力支持,发展科技型民营企业。
结合科技兴县、科技兴镇(乡)工作,把发展科技型民营企业纳入科技兴企总体规划,有关部门要重点帮助发展一批科技型民营企业,帮助民营企业学科学管理,不断增大科技含量,增加品牌意识,降低生产经营成本,提高产品质量档次,走科技型、外向型、效益型、规模化、集团化的路子。
4、要抓好招商引资企业投产后的服务工作。
来XX县投资办厂的企业,都是各级党委政府及部门经过千辛万苦招进来的。我们一定要本着“你发财,我发展”和“先发展,后规范”的原则,招前、招后服务都要满腔热情,切忌前热后冷,决不要因为某个证件未办齐或部门利益而为难他们,造成“孔雀东南飞,前功毁一旦”。职能部门行政执法和收费,要从有利于“发展”观点出发,就低不就高,为他们创造一个生存发展的空间,对他们在土地、税收以及其它费用的优惠政策,一是要取信于民,尽量兑现。对招商引资企业做到招得来,留得住,发展好,让他们在XX县这片热土上,甘洒热血,铸造辉煌。
5、切实帮助中小型民营企业破解融资难题。
一方面,建议金融部门改进信贷考核和奖励方式,切实发挥银行内设中小企业信贷部门的作用,降低准贷门槛,为中小型民营企业提供贷款服务;另一方面,鼓励民营经济发展很好的地区建立中小型民营企业信用担保基金和信用再担保机构,破解信贷难题,以助中小型民营企业健康发展。
6、进一步抓好小集镇配套建设。
以小集镇建设带动优势产业,促进专业市场和个体私营由量的扩张转向质的提高,在更高层次和更大效益上收到“办好一个市场,带动一批产业,搞活一方经济,致富一方群众”的功效。特别是要加快优势农产品市场的发展,提高农产品产业化、社会化和市场化进程,促进农村工业化、商品化、城镇化。
7、要加大对发展民营经济的宣传力度。
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媒体等宣传工具,大力宣传中央、省、市、县大力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大力宣传民营企业健康发展的先进典型和优质产品,大力宣传民营企业中致富不忘党恩,真情回报社会的先进事迹,从而形成有利于民营经济发展的舆论环境。
8、要积极妥善解决好改制、转制企业的遗留问题。
为了加快乡镇集体企业、国营企业的改制、转制工作,县委县府鼓励县内县外一批能人租凭、收购改制、转制企业。由于遗留问题制约,影响了他们正常的生产经营。建议有关部门要深入转制、改制企业,解决好遗留问题,以巩固改制、转制集体企业、国有企业取得的成果,使他们成为全县民营经济的龙头骨干。
9、加强党建工作在民营企业中的核心作用。
要在规模大,产品科技含量高、市场竞争力强的民营企业中依法建立健全党组织、工会组织,发挥其教育员工、参加民主管理、维护员工合法权益的积极作用,不断探索新路,总结经验,逐步推广,促使民营企业党、工、团组织建设走上规范化的轨道。定期对纳税大户、文明经营户、“光彩事业”以及其他贡献突出的民营经济人士进行教育引导。进一步提高民营经济代表人士社会政治待遇,要适时安排贡献突出的民营经济代表人士担任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引导他们积极参政议政,为我县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献计出力。
第二篇:加快XX县民营经济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怎样才能促进我县民营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针对这个问题,xx县政协于六月中旬组织了由政协主席邓诗琼牵头、有县政协常委、委员参加的专题调研组,兵分两路,历时半个多月时间,先后深入到10多个乡镇、县级部门与有代表性的30多位民企老板进行了座谈调研,听取了他们的要求和建议。总的说来,县委、县政府对省、市发展民营经济政策和改善投资环境的政策是落实的,对发展民营经济的措施是到位的,发展民营经济所取得的成绩是有目共睹的。到去年底止,全县个体工商户达到5669户,私营企业364户,安置下岗职工和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18000余人,创产值14.3亿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30%以上。民营经济已成为县域经济新的增长点,正在向全力支撑县域经济的方向阔步迈进。
一、主要经验
近几年来,县委、县政府把发展民营经济作为实现xx县经济新跨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头戏,千方百计创造宽松环境,有力地促进了民营经济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其主要经验是突出了“四个结合”。
1、把发展民营经济同小集镇建设结合起来。
黄土、花荄、秀水等乡镇均属省、市小集镇建设的试点。近几年来,镇党委、政府用好、用足小集镇建设的优惠政策,齐心协力抓发展,水、电、气、路配套多管齐下,为发展民营经济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与此同时,县委、县政府还鼓励、支持民企老板参与国企、乡镇企业改革转制,租赁、收购倒闭、破产乡镇企业,全县有40多位能人、民营企业收购倒闭乡镇集体企业,目前普遍运作良好,有的还成为当地的龙头企业。
2、把发展民营经济同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培植龙头企业结合起来。
近几年来,县委、县政府坚持用工业的理念谋划农业,运用科技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品牌农业、创汇农业,走大规模,精加工,大市场的路子,着力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形成了粮油、丝绸、魔芋、畜牧四大支柱体系民营工业体系。
3、把发展民营经济同开发旅游业结合起来。
为精心打造旅游大品牌,把旅游产业这块蛋糕做大做强,县委、县政府一方面多渠道投入对原有的白水湖、罗浮山等老景点进行深度开发,进一步完善吃、住、玩、乐配套建设;另一方面加大力度开发“千佛生态”、“罗浮温泉”、“地质公园”、“龙隐古镇”等新景点,引来一批外地客商前来参与开发,也带动了旅游沿线第三产业发展,为xx县民营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本着“你发财,我发展”的原则,县委、县政府以亲商、重商、富商理念,制定优惠政策招商引资,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招商引资,借助外力求发展,花荄、界牌等乡镇以新县城建设为契机,先后引进了制药、食品、电子等工业企业100多家,运行良好。
二、存在问题
xx县民营经济发展虽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有些问题甚至成了阻碍民营经济发展的障碍,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民企老板对企业管理不善,人才奇缺,家族似经营,观念陈旧。
由于许多个体私营企业的老板大都是“昨天当农民,今天办企业”,缺乏企业管理和市场经济知识,人才奇缺,观念落后,家族式经营。跟着感觉走,在原材料购进、产品外销上缺乏经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总是力不从心,难以抗御市场竞争的风险。
2、民营科技型企业发展缓慢。
据调查,全县民营企业科技含量高一点的企业极少,大部分仍然靠传统手工操作,产品科技含量不高,市场竞争力不强。
3、政府部门对民营经济发展投入资金极少。
一些民营企业主反映:政府在抓工业发展投入上,一手硬,一手软,即抓国营工业投入硬,抓民营工业投入软。就目前来看,全县除魔芋产业争得国家项目有投入外,其它项目几乎没有投入或投入极少,不利于调动民营工业扩规模,上档次的积极性。
4、职能部门因特别注重自身利益,不合理收费加重民营企业的负担。
在客观上,因新县城搬迁职能部门修建办公楼贷款和职工在新县城购住宅政策性补贴,为他们增加了经济压力;在主观上,为归还修建办公楼贷款和兑现职工购房补贴又不得不在行政管理和执法上尽量收取企业的费用。一些民企老板说:各行各业要致富,都在民营经济上找出路;各行各业讲效益,都在民营经济打主意。甚至在一些老板头脑中还产生了不怕市场竞争怕权力的想法。有的职能部门工作人员在行政执法时,工作简单怕麻烦,对收取费用不出示有关文件政策,暗箱操作,业主交费后疑虑重重,一头雾水,弄不清所交费用合理还是不合理,但他们不怕县官怕现管,怕今后招惹麻烦,只好敢怒不敢言。有的民企老板反映:“xx县办证收费比其他地区都高,如此负担企业难于承受,长此以往,我们只好孔雀东南飞!”
5、对招商引资企业投产经营后的服务工作薄弱。
在调查中,一些“外来女婿”对企业投产经营后服务工作薄弱颇有微词。他们说:“招引我们满腔热情,投产服务不冷不热”。
他们迫切希望政府和有关部门多为他们提供服务,协调生产、经营、销售中的有关问题,让他们来之则安之,安之则发展,发展则辉煌。花荄丝绸厂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期建立起来的民营企业,经过十几年的不懈努力,产品已顺利打入国际市场。2003年实现产值1063万元,上交利税80万元,实现出口创汇32万元。去年因材料短缺,仅实现产值830万元,上交利税40万元,出口创汇11万多元。企业老板向调查组反映:今年收茧更难,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停工待料时有出现,大量技工为谋生路另找门路,要求政府允许企业收购鲜茧,以保正常生产。安昌片区民企老板也反映:企业原料产品出厂不远就有永安路、成青路两个收费站,进出都得给钱,增大企业生产成本。还有一些民企老板反映:xx县交通运输管理太严,同样是一车产品进入xx县境内,在广汉、德阳、罗江畅通无阻,进入xx县就受到超载超重处罚,他们希望有关部门在搞好行政执法的同时,努力为民营经济发展创造宽松的环境。
6、中、小型民营企业贷款难。
其原因是来自两个方面:一是过去一些民营企业在金融部门贷款久催不还,失去诚信;另一方面是金融部门近年来对贷款企业有一定的条件要求,升高了准入门槛,使中小型民营企业贷款难。许多中小型民营企业要求金融部门要注重中小型民营企业的贷款服务,确保民营经济健康发展。
7、对发展民营经济有关方面的方针、政策宣传力度不够,培训不够。
近年来,中央、省、市有关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方针政策,地方取消了许多减轻民营企业负担的收费项目以及职能部门出台的收费项目,由于没有向群众反复宣传,因而在具体工作中产生了一些误会,甚至引起了民营企业主和经营者的怀疑和误解,既挫伤了民营企业主和经营者的积极性,又影响了政府部门的形象。因此,民营企业主和经营者建议加大宣传力度,让有关政策收费项目人人皆知,家喻户晓,使职能部门行政执法收费及政策性收费由“暗箱操作”变为“阳光作业”。
8、改制、转制企业遗留问题较为突出。
近几年来,县委、县政府加大乡镇集体企业和国有企业的转制、改制工作。先有县内县外一批能人租凭、收购乡镇集体企业和国有企业,由于存在一些遗留问题,影响了企业主的生产、经营,他们迫切要求县委、县政府解决好遗留问题,为他们扩张发展创造更好的环境。
三、几点建议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xx县民营经济不断发展壮大,如今已在县域经济总量中三分天下有其一。努力发展民营经济,有利于繁荣城乡经济增加财政收入;有利于扩大社会就业,改善人民生活;有利于优化经济结构,促进经济发展,这对全面建设小康、培育县域经济的增长点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现结合专题调研中提出的问题,为进一步加快xx县民营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政府部门要切实转变作风,努力为发展民营经济提供多种服务。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树立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发展民营经济的方针政策,是政府部门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民营经济发展的好坏,与环境因素密切相关。老板是司机,企业是汽车,政府是公路。路好车快,路差车慢。因此,政府部门一定要强化服务意识,改进服务方式,创新服务手段,建议县委、县府根据中央、省、市文件精神,结合xx县的实际,尽快出台一个《关于加快xx县民营经济发展的意见》文件,并召开一个规模较大的民营经济工作大会,表彰先进,交流经验,把县委、县府支持民营经济的具体措施公诸于众,职能部门也要分别拿出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具体方案,把中央、省、市、县关于支持发展民营经济的工作落到实处。
2、抓好个体私营经济优化结构调整增效工作。
个体私营经济的结构调整实质上是一次产业革命,针对我县个体私营产业过分集中在第三产业的商贸、饮食,服务业的实际情况,其产业结构的调整应重点放在“四个转变”上。一是由第三产业主导向一、二产业转化。要以农业产业化推进为机遇,以“企业+基地+农户”的模式带动“一乡一业”、“一村一品”战略,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和群体优势。二是由作坊、摊点型向实业型转化,即帮助民营企业主在一定的发展起点上适度集中财力、物力,选准前景项目向实业经营转化,增强抗御风险的能力,实现规模效益。三是由封闭型向外向型转化。在本地市场承受能力和消费水平一定的情况下,及时帮助,引导民营企业对其产品和服务实施方向调整和扩张,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四是由分散型向规模型转变。要正确引导民营企业主搞多元化综合经营,适度扩大规模(包括实体规模和区域规模),推动效益增长。通过上述四个转变,逐步实现民营经济的经济结构,行业结构、区域结构合理组合,从而实现良性发展。
3、大力支持,发展科技型民营企业。
结合科技兴县、科技兴镇(乡)工作,把发展科技型民营企业纳入科技兴企总体规划,有关部门要重点帮助发展一批科技型民营企业,帮助民营企业学科学管理,不断增大科技含量,增加品牌意识,降低生产经营成本,提高产品质量档次,走科技型、外向型、效益型、规模化、集团化的路子。
4、要抓好招商引资企业投产后的服务工作。
来xx县投资办厂的企业,都是各级党委政府及部门经过千辛万苦招进来的。我们一定要本着“你发财,我发展”和“先发展,后规范”的原则,招前、招后服务都要满腔热情,切忌前热后冷,决不要因为某个证件未办齐或部门利益而为难他们,造成“孔雀东南飞,前功毁一旦”。职能部门行政执法和收费,要从有利于“发展”观点出发,就低不就高,为他们创造一个生存发展的空间,对他们在土地、税收以及其它费用的优惠政策,一是要取信于民,尽量兑现。对招商引资企业做到招得来,留得住,发展好,让他们在xx县这片热土上,甘洒热血,铸造辉煌。
5、切实帮助中小型民营企业破解融资难题。
一方面,建议金融部门改进信贷考核和奖励方式,切实发挥银行内设中小企业信贷部门的作用,降低准贷门槛,为中小型民营企业提供贷款服务;另一方面,鼓励民营经济发展很好的地区建立中小型民营企业信用担保基金和信用再担保机构,破解信贷难题,以助中小型民营企业健康发展。
6、进一步抓好小集镇配套建设。
以小集镇建设带动优势产业,促进专业市场和个体私营由量的扩张转向质的提高,在更高层次和更大效益上收到“办好一个市场,带动一批产业,搞活一方经济,致富一方群众”的功效。特别是要加快优势农产品市场的发展,提高农产品产业化、社会化和市场化进程,促进农村工业化、商品化、城镇化。
7、要加大对发展民营经济的宣传力度。
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媒体等宣传工具,大力宣传中央、省、市、县大力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大力宣传民营企业健康发展的先进典型和优质产品,大力宣传民营企业中致富不忘党恩,真情回报社会的先进事迹,从而形成有利于民营经济发展的舆论环境。
8、要积极妥善解决好改制、转制企业的遗留问题。
为了加快乡镇集体企业、国营企业的改制、转制工作,县委县府鼓励县内县外一批能人租凭、收购改制、转制企业。由于遗留问题制约,影响了他们正常的生产经营。建议有关部门要深入转制、改制企业,解决好遗留问题,以巩固改制、转制集体企业、国有企业取得的成果,使他们成为全县民营经济的龙头骨干。
9、加强党建工作在民营企业中的核心作用。
要在规模大,产品科技含量高、市场竞争力强的民营企业中依法建立健全党组织、工会组织,发挥其教育员工、参加民主管理、维护员工合法权益的积极作用,不断探索新路,总结经验,逐步推广,促使民营企业党、工、团组织建设走上规范化的轨道。定期对纳税大户、文明经营户、“光彩事业”以及其他贡献突出的民营经济人士进行教育引导。进一步提高民营经济代表人士社会政治待遇,要适时安排贡献突出的民营经济代表人士担任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引导他们积极参政议政,为我县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献计出力。
第三篇:关于加快我市民营经济发展情况的调查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加快推进我市民营经济的发展步伐,遵照市委的统一部署和安排,市人大常委会就我市民营经济发展情况组织了专题调研。自5月中旬以来,通过召开各种类型的座谈会听取意见,到周边地区学习发展民营经济的先进经验。现就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目前我市民营经济的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结构调整,民营经济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下,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已成为国民经济中最具活力的新生力量。我市民营经济工作在市委、市府的领导下,按照党的十六大要求,实现“两个率先”和我市经济社会“争先进位、跨越发展”的奋斗目标,在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的同时,坚持把发展民营经济作为提升经济水平、优化经济结构的重要着力点,及时制定出台了发展民营经济的“三十条”政策措施,不断加大扶持力度,强化服务,努力营造有利于民营经济发展的环境和氛围,推动了全市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目前,我市民营经济的发展状况具有以下五个特点:
1、规模总量迅速扩张。到今年5月,全市私营企业达3732户,个体工商户14886户,注册资金分别为39亿元和3.57亿元。其中民营规模企业274户,占全市规模企业的43.9%。全市私营企业总数和注册资金总数分别是1998年的4.2倍和5.1倍,涌现出了一批如香塘集团、江苏新雅鹿集团等一批超强型私营企业。
2、贡献份额不断增大。据乡镇工业局统计,至今年4月,全市私营企业实现销售收入52.3亿元,实现利税总额3.13亿元,上交财政收入1.57亿元,占全市财政收入的23.54%。从业人数78000名,在扶贫帮困、吸纳下岗职工、敬老和助残等方面作出了贡献。
3、行业门类日益拓宽。目前,全市私营企业已横跨一二三产业,产业比例日趋合理,行业门类基本齐全,企业品位不断提升。第三产业不仅增速快,而且已发展到物流、科研、咨询、中介等领域,第二产业的行业结构和企业结构不断优化,已初步形成了以能源、纺织服装、精密机械、精细化工、电子、食品六大支柱产业,成为我市工业经济的半壁江山。
4、整体素质有所提高。民营企业在规模扩张的同时,越来越重视现代企业制度建设,规范企业行为,提升产品档次,扩大市场占有份额。目前,在全市私营企业中通过ISO质量认证企业182家,创国家级驰名商标1只,省级著名商标4只,苏州市级知名商标11只,全市获产品专利100件,其中民营企业占40%,企业知名度及产品的竞争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5、外来民资大量涌入。全国各地民资企业看好我市优越的区位优势和良好的投资环境,纷纷来太兴办各类企业,据工商局统计,至今年5月,来自41个地区共174家外地民企来我市落户,累计注册资本46424万元,外来资金38060.6万元,为发展太仓经济作出了贡献。
按照省委“两个率先”和市委“争先进位、跨越发展”的要求,我们感到,我市民营经济发展过程还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特别是与周边地区相比差距甚远,主要表现在:一是民营企业基础薄弱,规模偏校目前我市民营经济处在起步阶段和资本原始积累阶段,不像常熟的招商城、吴江的丝绸市场和张家港的企业基础已具相当规模。在现有的私营企业中真正上规模、上档次、科技型、外向型、集约型的企业占比不大,技术水平、装备水平、产品技术含量不高,普遍都是传统型产业、装备和产品,缺乏后劲,竞争力不强。二是载体建设缺乏整体规划。调查中我们感到,我市民营工业小区建设滞后,小而散的“村村点火,户户冒烟”的现象依然存在,没有形成相对集中、有一定规模的民营工业园区。三是扶持政策没有完全到位。在调查座谈中,大家普遍反映我市制定的《关于实施“富民强市”工程,加快私营个体经济的政策意见》是好的,对于加快发展我市民营经济起到推动作用,但好政策要认真落实,现实情况让人担忧,主要意见集中在收费问题上,如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大家一致反映,有的部门虽然减免了服务费,但追加了材料费;有的收费项目在规定幅度内就高就不低;对委托收费意见较大等等。同时,资金问题仍然是制约我市民营企业发展的瓶颈,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民营企业的快速发展。四是服务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在调查中,无论是镇、村领导还是私营企业主,反映比较突出的是“考虑部门利益多,考虑业主利益少;向企业收费多,为企业服务少;事后罚款多,事前帮助指导少”的三多三少现象。另外,对民营企业的行政管理体制也有待于进一步调整。所有这些问题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我市民营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都有待于我们在今后工作中加以克服和解决。
二、对今后民营经济发展的建议
为进一步促进我市民营经济快速发展的步伐,提出以下五点建议:
(一)优化服务,做优民营经济发展环境
要营造有利于民营经济的五个方面的发展环境。
(1)营造社会~环境。要重视发挥社会~的导向作用,采取多种形式,充分利用报纸、电视、广播等传媒工具,广泛宣传党的十六大精神,宣传民营经济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作用和贡献,宣传我市发展民营经济的各项优惠政策和鼓励措施,努力在全社会形成人人关心、个个支持、踊跃参与民营经济发展的强烈氛围。要理直气壮地表彰一批在发展民营经济中艰苦创业、合法经营、勤劳致富的先进典型,进一步激发自主创业的热情,动员千家万户办民企、闯市尝创大业,加速我市民营经济的发展步伐。
(2)营造公平竞争的政策环境。要按照省委、省政府提出“放心、放胆、放手、放开、放宽、放活”的六放要求,不折不扣地落实好我市发展民营经济的“三十条”政策措施。当前要着重抓好三项工作。一要抓紧建立企业缴费登记制度。向企业统一发放《企业缴费登记卡》,所有收费、罚款单位和收费人员必须按卡收费。二要切实放宽领域,实行低门槛吸纳。要放宽注册资本限制条件,允许新设立私营企业注册资本实行分期注入,分批到位,对上级政策允许收费的项目,要在下限幅度内收取或减免。要进一步放宽领域,要进一步打破所有制和地区、部门界限,按照自愿、平等、互利的原则,通过多种形式,推动多种所有经济在产权上联合、机制上对接、经营方式上互补,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凡国家法律法规没有明令禁止的,都要允许私营个体经济生产经营;凡允许外资经营的领域,都要向私营个体经济放开;凡国有、集体资本退出的领域,都要支持鼓励私营个体经济大胆进入。要引导民营企业向农业和农村拓展发展空间,为现代农业服务,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服务。三要实行国民待遇。取消以往对民营企业的歧视性规定,不能再用“国企用政策,合资用副策、私营用另策”,切实在税收、缴费、信贷等方面同外资一视同仁,实行外资、民资、内资政策同轨。
(3)营造高效优质的服务环境。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切实转变职能,改进工作作风,增强服务意识,把支持民营经济发展作为义不容辞的重要职责。一要优化窗口服务,打造优质高效的窗口服务形象。二要完善全程服务,重点扶持企业做大做强,对规模型企业提供前期辅导、全程陪同和终身服务。三要强化政策创新服务,要按照“三个有利于”标准,只要有利于我市民营经济发展,凡别人能做到的我们也能做到,切实承担起政策创新和政策变通的风险。
(4)营造积极的融资环境。目前,拓宽民营经济的融资渠道已成为推进我市民企发展的当务之急。为此,建议政府尽快建立民营企业贷款担保基金。贷款担保基金应由政府搭台,企业化运作,市场化管理。
(5)营造公平的人才流动环境。要确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积极为民营企业的人才招聘广开门路,对民营企业的人才引进、户口迁移、职称评定、出国考察和有关政治待遇的享受方面给予优惠,努力为我市民营企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
(二)加强招商引资力度,做大民营经济发展“蛋糕”
发展民营经济项目是关键,因此,市镇两级党委政府和各部门都要把发展外资与发展民资放到同等重要的位置,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做大民营经济发展“蛋糕”,增大民企发展后劲。
一要全方位拓宽招商引资的领域。坚持一二三产并举、大中小项目并举,千方百计扩大招商规模,拓宽引资渠道。要通过以资源换技术、以产权换资金、以存量换增量、以市场换项目、以岗位换人才等方法,吸引客商投资支柱产业和优势产业。
二要抓住招商引资的主攻方向。在一二三产项目中,要以工业项目为主,集中力量引进一批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有利于发挥资源和产业优势的制造业项目,带动农业特别是服务业项目进入。在引进内资项目时,要重点引进浙东、上海和珠江三角洲等国内发达地区民间资本上下功夫。在大中小项目中,要以骨干项目为主,提高招商引资的规模和档次,重点吸引国际著名跨国公司或国内大企业、大集团前来投资兴办支撑带动强的大项目。
三要创新招商引资方式方法。要广泛采用驻点招商、代理招商、项目招商和网上招商等方式,提高招商引资的成功率。要在民资相对集中地区设立联络处,选派得力干部长期驻点招商。要委托驻外机构、知名人士、投资中介机构牵线搭桥,推荐项目,联络客商,吸引投资。要利用现有各类企业,以商引商,吸引投资者增资扩股。
(三)加强载体建设,做强民营经济发展基础
要坚持把发展民营经济与推进城市化相结合,加快民营工业园区建设。要抓住我省实施城市圈规划的机遇,把建设民营工业园区作为加快我市城镇建设的切入点,引导民营企业向园区集中、向城镇集聚,在推进农村城镇化进程中开辟新的发展空间。一是要科学规划。把民营工业园区规划与城市规划相衔接,做到规划一步到位,建设分步实施。二是强化功能。在产业功能上,综合产业基储资源优势和区位条件,使各类园区的生产区、生态区、生活区、服务区、管理区和各类基础设施相配套。三是项目带动。采取灵活优惠的政策措施,引导现有企业和新上项目向园区集中,把民营工业园区建设成为工业项目的密集区和城市、城镇建设的新亮点。四是要积极推动“一镇一品”、“一区一品”的区域经济战略。对一批如浮桥塑业、璜泾加弹、沙溪轻纺、金浪服装等具有特色产业的区域性经济实行滚动开发,行业连锁等方法,进一步拓宽市场覆盖面。
(四)实施扶持工程,增强民营经济发展动力
要坚持把发展民营经济与推进工业化结合,加快培育壮大骨干企业,对我市现有的重点民营企业进行分类排队,因企制宜,逐一落实培育壮大的具体措施。要引导和支持运行质量好、扩张能力强的企业尽快进入全省乃至全国同行业先进行列,加快发展步伐,拓展发展领域,壮大发展规模。要大力支持成长性好、后发力强的重点民营科技企业,依托科技优势,加快产品开发,扩张生产能力,实现裂变发展,并对他们实施重奖。要引导产品质量高、市场前景好的企业,加大产品宣传力度,积极拓展市场,大幅度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要围绕加快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支柱产业,引导中小民营企业与支柱产业相配套,与大企业、大集团协作,走“小而专”、“小而精”、“小而特”的发展路子,形成以大企业为支撑,中小企业为依托的产业群。要积极鼓励和引导民营企业利用当地农产品、土地和劳动力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拉长农业产业链,促进农产品加工增值,逐步实现农业工业化。
(五)加强组织领导,实现民营经济“争先进位、跨越发展”
发展壮大我市民营经济,首先要确保领导到位,要站在“两个率先”和实现我市“争先进位、跨越发展”的全局高度,充分认识发展民营经济对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现“富民强市”的战略意义,真正把发展民营经济摆上重要位置,切实改进领导方法,明确领导分工,建立各级责任制和周报、月报制度,完善考核、奖惩机制。第二、要制定民营经济发展目标,合理规划布局,明确发展思路,纳入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规
划,研究政策措施,协调解决好发展过程中的重大问题。第三,要充分发挥政府职能部门的作用。中小企业局要切实承担起对发展全市民营经济工作的指导、协调、服务和监督的重要职责,加强检查和考核。第四、要规范管理,实行“先发展后规范”,“边发展边规范”方针,像关心支持外资企业、国有、集体企业一样,关心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尽快在我市形成推动民营经济快速发展的合力。要尊重和保护群众的首创精神,及时总结民营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和做法,支持和鼓励广大人民群众理直气壮地发展私营个体经济,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第四篇:关于加快我市民营经济发展情况的调查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加快推进我市民营经济的发展步伐,遵照市委的统一部署和安排,市人大常委会就我市民营经济发展情况组织了专题调研。自5月中旬以来,通过召开各种类型的座谈会听取意见,到周边地区学习发展民营经济的先进经验。现就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目前我市民营经济的现状随着我国经济结构调整,民营经济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下,呈现出蓬
勃发展的态势,已成为国民经济中最具活力的新生力量。我市民营经济工作在市委、市府的领导下,按照党的十六大要求,实现“两个率先”和我市经济社会“争先进位、跨越发展”的奋斗目标,在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的同时,坚持把发展民营经济作为提升经济水平、优化经济结构的重要着力点,及时制定出台了发展民营经济的“三十条”政策措施,不断加大扶持力度,强化服务,努力营造有利于民营经济发展的环境和氛围,推动了全市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目前,我市民营经济的发展状况具有以下五个特点:
1、规模总量迅速扩张。到今年5月,全市私营企业达3732户,个体工商户14886户,注册资金分别为39亿元和3.57亿元。其中民营规模企业274户,占全市规模企业的43.9。全市私营企业总数和注册资金总数分别是1998年的4.2倍和5.1倍,涌现出了一批如香塘集团、江苏新雅鹿集团等一批超强型私营企业。
2、贡献份额不断增大。据乡镇工业局统计,至今年4月,全市私营企业实现销售收入52.3亿元,实现利税总额3.13亿元,上交财政收入1.57亿元,占全市财政收入的23.54。从业人数78000名,在扶贫帮困、吸纳下岗职工、敬老和助残等方面作出了贡献。
3、行业门类日益拓宽。目前,全市私营企业已横跨一二三产业,产业比例日趋合理,行业门类基本齐全,企业品位不断提升。第三产业不仅增速快,而且已发展到物流、科研、咨询、中介等领域,第二产业的行业结构和企业结构不断优化,已初步形成了以能源、纺织服装、精密机械、精细化工、电子、食品六大支柱产业,成为我市工业经济的半壁江山。
4、整体素质有所提高。民营企业在规模扩张的同时,越来越重视现代企业制度建设,规范企业行为,提升产品档次,扩大市场占有份额。目前,在全市私营企业中通过ISO质量认证企业182家,创国家级驰名商标1只,省级著名商标4只,苏州市级知名商标11只,全市获产品专利100件,其中民营企业占40,企业知名度及产品的竞争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5、外来民资大量涌入。全国各地民资企业看好我市优越的区位优势和良好的投资环境,纷纷来太兴办各类企业,据工商局统计,至今年5月,来自41个地区共174家外地民企来我市落户,累计注册资本46424万元,外来资金38060.6万元,为发展太仓经济作出了贡献。按照省委“两个率先”和市委“争先进位、跨越发展”的要求,我们感到,我市民营经济发展过程还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特别是与周边地区相比差距甚远,主要表现在:一是民营企业基础薄弱,规模偏小。目前我市民营经济处在起步阶段和资本原始积累阶段,不像常熟的招商城、吴江的丝绸市场和张家港的企业基础已具相当规模。在现有的私营企业中真正上规模、上档次、科技型、外向型、集约型的企业占比不大,技术水平、装备水平、产品技术含量不高,普遍都是传统型产业、装备和产品,缺乏后劲,竞争力不强。二是载体建设缺乏整体规划。调查中我们感到,我市民营工业小区建设滞后,小而散的“村村点火,户户冒烟”的现象依然存在,没有形成相对集中、有一定规模的民营工业园区。三是扶持政策没有完全到位。在调查座谈中,大家普遍反映我市制定的《关于实施“富民强市”工程,加快私营个体经济的政策意见》是好的,对于加快发展我市民营经济起到推动作用,但好政策要认真落实,现实情况让人担忧,主要意见集中在收费问题上,如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大家一致反映,有的部门虽然减免了服务费,但追加了材料费;有的收费项目在规定幅度内就高就不低;对委托收费意见较大等等。同时,资金问题仍然是制约我市民营企业发展的瓶颈,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民营企业的快速发展。四是服务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在调查中,无论是镇、村领导还是私营企业主,反映比较突出的是“考虑部门利益多,考虑业主利益少;向企业收费多,为企业服务少;事后罚款多,事前帮助指导少”的三多三少现象。另外,对民营企业的行政管理体制也有待于进一步调整。所有这些问题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我市民营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都有待于我们在今后工作中加以克服和解决。
二、对今后民营经济发展的建议为进一步促进我市民营经济快速发展的步伐,提出以下五点建议:
(一)优化服务,做优民营经济发展环境要营造有利于民营经济的五个方面的发展环境。(1)营造社会舆论环境。要重视发挥社会舆论的导向作用,采取多种形式,充分利用报纸、电视、广播等传媒工具,广泛宣传党的十六大精神,宣传民营经济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作用和贡献,宣传我市发展民营经济
第五篇:关于加快我市民营经济发展情况的调查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加快推进我市民营经济的发展步伐,遵照市委的统一部署和安排,市人大常委会就我市民营经济发展情况组织了专题调研。自5月中旬以来,通过召开各种类型的座谈会听取意见,到周边地区学习发展民营经济的先进经验。现就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目前我市民营经济的现状随着我国经济结构调整,民营经济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下,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已成为国民经济中最具活力的新生力量。我市民营经济工作在市委、市府的领导下,按照党的十六大要求,实现“两个率先”和我市经济社会“争先进位、跨越发展”的奋斗目标,在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的同时,坚持把发展民营经济作为提升经济水平、优化经济结构的重要着力点,及时制定出台了发展民营经济的“三十条”政策措施,不断加大扶持力度,强化服务,努力营造有利于民营经济发展的环境和氛围,推动了全市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目前,我市民营经济的发展状况具有以下五个特点:
1、规模总量迅速扩张。到今年5月,全市私营企业达3732户,个体工商户14886户,注册资金分别为39亿元和3.57亿元。其中民营规模企业274户,占全市规模企业的43.9%。全市私营企业总数和注册资金总数分别是1998年的4.2倍和5.1倍,涌现出了一批如香塘集团、江苏新雅鹿集团等一批超强型私营企业。
2、贡献份额不断增大。据乡镇工业局统计,至今年4月,全市私营企业实现销售收入52.3亿元,实现利税总额3.13亿元,上交财政收入1.57亿元,占全市财政收入的23.54%。从业人数78000名,在扶贫帮困、吸纳下岗职工、敬老和助残等方面作出了贡献。
3、行业门类日益拓宽。目前,全市私营企业已横跨一二三产业,产业比例日趋合理,行业门类基本齐全,企业品位不断提升。第三产业不仅增速快,而且已发展到物流、科研、咨询、中介等领域,第二产业的行业结构和企业结构不断优化,已初步形成了以能源、纺织服装、精密机械、精细化工、电子、食品六大支柱产业,成为我市工业经济的半壁江山。
4、整体素质有所提高。民营企业在规模扩张的同时,越来越重视现代企业制度建设,规范企业行为,提升产品档次,扩大市场占有份额。目前,在全市私营企业中通过ISO质量认证企业182家,创国家级驰名商标1只,省级著名商标4只,苏州市级知名商标11只,全市获产品专利100件,其中民营企业占40%,企业知名度及产品的竞争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5、外来民资大量涌入。全国各地民资企业看好我市优越的区位优势和良好的投资环境,纷纷来太兴办各类企业,据工商局统计,至今年5月,来自41个地区共174家外地民企来我市落户,累计注册资本46424万元,外来资金38060.6万元,为发展太仓经济作出了贡献。按照省委“两个率先”和市委“争先进位、跨越发展”的要求,我们感到,我市民营经济发展过程还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特别是与周边地区相比差距甚远,主要表现在:一是民营企业基础薄弱,规模偏小。目前我市民营经济处在起步阶段和资本原始积累阶段,不像常熟的招商城、吴江的丝绸市场和张家港的企业基础已具相当规模。在现有的私营企业中真正上规模、上档次、科技型、外向型、集约型的企业占比不大,技术水平、装备水平、产品技术含量不高,普遍都是传统型产业、装备和产品,缺乏后劲,竞争力不强。二是载体建设缺乏整体规划。调查中我们感到,我市民营工业小区建设滞后,小而散的“村村点火,户户冒烟”的现象依然存在,没有形成相对集中、有一定规模的民营工业园区。三是扶持政策没有完全到位。在调查座谈中,大家普遍反映我市制定的《关于实施“富民强市”工程,加快私营个体经济的政策意见》是好的,对于加快发展我市民营经济起到推动作用,但好政策要认真落实,现实情况让人担忧,主要意见集中在收费问题上,如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大家一致反映,有的部门虽然减免了服务费,但追加了材料费;有的收费项目在规定幅度内就高就不低;对委托收费意见较大等等。同时,资金问题仍然是制约我市民营企业发展的瓶颈,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民营企业的快速发展。四是服务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在调查中,无论是镇、村领导还是私营企业主,反映比较突出的是“考虑部门利益多,考虑业主利益少;向企业收费多,为企业服务少;事后罚款多,事前帮助指导少”的三多三少现象。另外,对民营企业的行政管理体制也有待于进一步调整。所有这些问题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我市民营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都有待于我们在今后工作中加以克服和解决。
二、对今后民营经济发展的建议为进一步促进我市民营经济快速发展的步伐,提出以下五点建议:
(一)优化服务,做优民营经济发展环境要营造有利于民营经济的五个方面的发展环境。(1)营造社会舆论环境。要重视发挥社会舆论的导向作用,采取多种形式,充分利用报纸、电视、广播等传媒工具,广泛宣传党的十六大精神,宣传民营经济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作用和贡献,宣传我市发展民营经济的各项优惠政策和鼓励措施,努力在全社会形成人人关心、个个支持、踊跃参与民营经济发展的强烈氛围。要理直气壮地表彰一批在发展民营经济中艰苦创业、合法经营、勤劳致富的先进典型,进一步激发自主创业的热情,动员千家万户办民企、闯市场、创大业,加速我市民营经济的发展步伐。(2)营造公平竞争的政策环境。要按照省委、省政府提出“放心、放胆、放手、放开、放宽、放活”的六放要求,不折不扣地落实好我市发展民营经济的“三十条”政策措施。当前要着重抓好三项工作。一要抓紧建立企业缴费登记制度。向企业统一发放《企业缴费登记卡》,所有收费、罚款单位和收费人员必须按卡收费。二要切实放宽领域,实行低门槛吸纳。要放宽注册资本限制条件,允许新设立私营企业注册资本实行分期注入,分批到位,对上级政策允许收费的项目,要在下限幅度内收取或减免。要进一步放宽领域,要进一步打破所有制和地区、部门界限,按照自愿、平等、互利的原则,通过多种形式,推动多种所有经济在产权上联合、机制上对接、经营方式上互补,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凡国家法律法规没有明令禁止的,都要允许私营个体经济生产经营;凡允许外资经营的领域,都要向私营个体经济放开;凡国有、集体资本退出的领域,都要支持鼓励私营个体经济大胆进入。要引导民营企业向农业和农村拓展发展空间,为现代农业服务,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服务。三要实行国民待遇。取消以往对民营企业的歧视性规定,不能再用“国企用政策,合资用副策、私营用另策”,切实在税收、缴费、信贷等方面同外资一视同仁,实行外资、民资、内资政策同轨。(3)营造高效优质的服务环境。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切实转变职能,改进工作作风,增强服务意识,把支持民营经济发展作为义不容辞的重要职责。一要优化窗口服务,打造优质高效的窗口服务形象。二要完善全程服务,重点扶持企业做大做强,对规模型企业提供前期辅导、全程陪同和终身服务。三要强化政策创新服务,要按照“三个有利于”标准,只要有利于我市民营经济发展,凡别人能做到的我们也能做到,切实承担起政策创新和政策变通的风险。(4)营造积极的融资环境。目前,拓宽民营经济的融资渠道已成为推进我市民企发展的当务之急。为此,建议政府尽快建立民营企业贷款担保基金。贷款担保基金应由政府搭台,企业化运作,市场化管理。(5)营造公平的人才流动环境。要确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积极为民营企业的人才招聘广开门路,对民营企业的人才引进、户口迁移、职称评定、出国考察和有关政治待遇的享受方面给予优惠,努力为我市民营企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
(二)加强招商引资力度,做大民营经济发展“蛋糕”发展民营经济项目是关键,因此,市镇两级党委政府和各部门都要把发展外资与发展民资放到同等重要的位置,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做大民营经济发展“蛋糕”,增大民企发展后劲。一要全方位拓宽招商引资的领域。坚持一二三产并举、大中小项目并举,千方百计扩大招商规模,拓宽引资渠道。要通过以资源换技术、以产权换资金、以存量换增量、以市场换项目、以岗位换人才等方法,吸引客商投资支柱产业和优势产业。二要抓住招商引资的主攻方向。在一二三产项目中,要以工业项目为主,集中力量引进一批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有利于发挥资源和产业优势的制造业项目,带动农业特别是服务业项目进入。在引进内资项目时,要重点引进浙东、上海和珠江三角洲等国内发达地区民间资本上下功夫。在大中小项目中,要以骨干项目为主,提高招商引资的规模和档次,重点吸引国际著名跨国公司或国内大企业、大集团前来投资兴办支撑带动强的大项目。三要创新招商引资方式方法。要广泛采用驻点招商、代理招商、项目招商和网上招商等方式,提高招商引资的成功率。要在民资相对集中地区设立联络处,选派得力干部长期驻点招商。要委托驻外机构、知名人士、投资中介机构牵线搭桥,推荐项目,联络客商,吸引投资。要利用现有各类企业,以商引商,吸引投资者增资扩股。
(三)加强载体建设,做强民营经济发展基础要坚持把发展民营经济与推进城市化相结合,加快民营工业园区建设。要抓住我省实施城市圈规划的机遇,把建设民营工业园区作为加快我市城镇建设的切入点,引导民营企业向园区集中、向城镇集聚,在推进农村城镇化进程中开辟新的发展空间。一是要科学规划。把民营工业园区规划与城市规划相衔接,做到规划一步到位,建设分步实施。二是强化功能。在产业功能上,综合产业基础、资源优势和区位条件,使各类园区的生产区、生态区、生活区、服务区、管理区和各类基础设施相配套。三是项目带动。采取灵活优惠的政策措施,引导现有企业和新上项目向园区集中,把民营工业园区建设成为工业项目的密集区和城市、城镇建设的新亮点。四是要积极推动“一镇一品”、“一区一品”的区域经济战略。对一批如浮桥塑业、璜泾加弹、沙溪轻纺、金浪服装等具有特色产业的区域性经济实行滚动开发,行业连锁等方法,进一步拓宽市场覆盖面。
(四)实施扶持工程,增强民营经济发展动力要坚持把发展民营经济与推进工业化结合,加快培育壮大骨干企业,对我市现有的重点民营企业进行分类排队,因企制宜,逐一落实培育壮大的具体措施。要引导和支持运行质量好、扩张能力强的企业尽快进入全省乃至全国同行业先进行列,加快发展步伐,拓展发展领域,壮大发展规模。要大力支持成长性好、后发力强的重点民营科技企业,依托科技优势,加快产品开发,扩张生产能力,实现裂变发展,并对他们实施重奖。要引导产品质量高、市场前景好的企业,加大产品宣传力度,积极拓展市场,大幅度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要围绕加快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支柱产业,引导中小民营企业与支柱产业相配套,与大企业、大集团协作,走“小而专”、“小而精”、“小而特”的发展路子,形成以大企业为支撑,中小企业为依托的产业群。要积极鼓励和引导民营企业利用当地农产品、土地和劳动力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拉长农业产业链,促进农产品加工增值,逐步实现农业工业化。
(五)加强组织领导,实现民营经济“争先进位、跨越发展”发展壮大我市民营经济,首先要确保领导到位,要站在“两个率先”和实现我市“争先进位、跨越发展”的全局高度,充分认识发展民营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