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徐家店镇区域经济发展的

时间:2019-05-12 19:42:3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对徐家店镇区域经济发展的》,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对徐家店镇区域经济发展的》。

第一篇:对徐家店镇区域经济发展的

对徐家店镇区域经济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徐家店镇党委蒋新政

一、基本情况

徐家店镇是海阳的北大门,西临莱阳,东与栖霞市接壤。全镇总面积154.7平方公里。辖71个行政村,总人口5.4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7203人。2007年农村经济总收入13亿元,地方财政收入1125万元。全镇生产总值12.5亿元,一、二、三产业比例为12.3:56.8:30.9。农业总产值2.7亿元,其中种植业10841万元,林果业7115万元,畜牧业8438万元。进出口总产值1520万美元,其中出口总值1480万美元。合同利用外资1800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584.5万美元。人均纯收入6131元。

徐家店镇是全国重点镇,同时又是山东省百强镇。境内交通发达、物产丰富。蓝烟铁路,烟青一级路(204国道)贯穿镇域东西,海莱路贯穿镇域南北。此外,还有纵横交错的镇级路、连村路。形成四通八达的交通运输网;辖区内四季分明,日照充足,已探明石灰石储量5亿立方,可加工出口花岗岩6亿立方,果园面积3.5万亩,烟台新植苹果园标准化示范基地800亩,年产量7万吨,收入28亿元,占农民纯收入的85%以上。全镇上下以“加压赶超求发展,二次创业谋跨越”为奋斗目标,大力实施“工业立镇、农业富镇、流通活镇”战略,全镇小城镇建设已初具规模,住宅小区、商业网点、工业小区、各类市场、学校、医院、体育场、宾馆、火车站、汽车站等设施完善,电力自来水供应充足,人流物流信息活跃。初步形成了以金海化工、海洋水泥、沐丹阳生物制剂、津成泰农产品、德益富制衣、英华石材为代表的化工、果品加工、针织、建材等四大支柱产业。同时也储备了一大批带动力强、效益突出、节能降耗的大项目。其中,徐家店国际项目,投资3亿元人民币,已于2008年8月动工,年内完成建筑面积4万平方米。

该项目将极大带动徐家店镇的城镇建设,为第三产业的繁荣兴旺带来活力;烟台金奥黄金冶炼项目,投资2亿元,项目建成后,年利税可达一亿元,现已完成环评、土地补偿及场地平整;韩国投资2.8亿元的生物质发电项目,建成后年发电量1.8亿度,供气3600万吨,年消耗农作物20万吨,对于促进新农村建设,改善民生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徐家店镇在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学习领会实践科学发展观,发展势头迅猛,整体处于一个上升的阶段,但在发展中也遇到了一些矛盾和问题,主要有“四个不足”和“四个限制”。

(一)土地储备不足,不能满足镇域内日益增长的投资热情。由于独特的区位优势及党委政府的大力宣传和招商引资,到徐家店投资的越来越多。对此,徐家店镇政府有些估计不足,不能满足客商的要求,导致一些客商流走。

(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不足,缺乏强劲的技术支持。徐家店镇是海阳市老工业基地,工业基础雄厚,引来了许多客商投资,但大都是传统行业,以化工、建材为主,辅以针织、果品加工,缺乏高新技术产业,前景发展缺乏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三)平台建设不足,小企业及群众缺乏抵御风险的能力。虽然现在镇区内有一个农产品批发市场和一个苹果协会,但是软硬件建设远远不够,已不能满足当地的苹果收购、销售和转运,缺乏强有力的民间交流平台,果品的物流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缺乏强有力的运输支持。与此相对的是莱阳协会众多,“企业+协会+农户”的模式很成熟,极大了提高小企业及农民群众抵御风险的能力。

(四)第三产业支持不足,市场流通缓慢。虽然徐家店镇有火车站和汽车站,交通地理区位优势明显,但由于前几年企业纷纷倒闭,大量工人流走,导致徐家店镇第三产业萧条,虽然经过几年发展,有了很大的起色,但是其客流量明显不足,对整个镇区经济的拉动作用有限。

(五)地理环境限制,缺乏城镇发展的有力条件。虽然徐家店镇区

位地理环境优越,但由于蓝烟铁路将镇区向南发展的路堵死,而北面则是一片山区,缺乏建设大城镇建设的基本条件,极大了限制了徐家店镇域规模的发展壮大。

(六)基层干部素质及人才限制,镇区经济发展缓慢。徐家店镇农村干部队伍整体学历偏低,年龄偏大。据调查统计,两委领导130人,具有高中文凭的68人,占总人数的52.3%,有初中文凭的58人,占总人数的44.6%,大专文凭的4人,占总人数的3.0%。没有大本及以上文凭;而且45岁以上的107人,占总人数的82.3%。年龄大,学历低,导致他们接受新鲜事务的速度慢,不能及时提供群众致富需要的知识和途径。

(七)历史遗留问题限制,让乡镇浪费大量精力。由于过去农村收费、计划生育及企业改制下岗等问题,导致徐家店镇存在一定的隐患,而这些人不断的上访和诉求,一方面给镇财政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另一方面,领导需要拿出大量的精力协调解决这些事情,不能全力致力与社会和经济发展。

(八)政策及资金的限制,导致镇域经济发展束手束脚。现在整个海阳的政策向南倾斜,对于作为最北部的徐家店镇缺乏市政府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另一方面,由于前几年企业改制,留给乡镇一大批债务,资金的不足极大的限制政府小城镇的建设及交易平台的打造。

三、意见及建议

根据镇区的整体情况及调研发现的问题,笔者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一)及时修改镇区经济的总体规划及土地规划,使之与当前的经济形势相适应。合理规划土地,既要保证农民的土地权利,又要保证镇区规划的实施。作为镇区的总体规划,往往是长期的,但在新的环境和形势发生改变时,我们要及时修改完善,使之能与更好的为当前实际相符,又能及时完成及超额完成既定的目标。

(二)对乡镇的中小企业发展给与政策和资金方面的优惠政策。特别是资金上,在贷款手续和利息等多方面给与优惠,简化贷款手续,给与资金支持。另一方面,在税收上给与优惠的政策,同时在企业对外出口方面,给与照顾,简化各种手续,使产品尽快打入国际市场。

(三)大力发展各种协会。协会也可以缓和镇政府和农民的关系。我们可以由政府牵头,组织各种协会,提供专业人员,但让他们自我管理,政府不插手其中。比如津成泰的经验就可以在我们镇别的村大力推广。现在镇区有许多的冷库,但是多于农民联系不紧密,降低了双方抵御风险的能力,如果采用公司+农户或公司+协会+农户的方式,既抵御了市场风险,又降低了运营的成本,达到双赢的局面,而我们镇党委政府则要在这里扮演红娘的角色,做好牵线搭桥的工作,进行鼓励,引导和支持。

(四)在小城镇建设等多方面争取上级部门的支持。在镇区建设基础设施等有利于镇域经济发展的建设规划中,争取市委市政府及上级主管部门给与技术的支持和资金等多方面的帮助,使其成为该区域的中心镇,带动一方经济的发展。在对镇区的宣传上给与帮助,镇区经济实力有限,注定了不能够采取有效的宣传,更好的展示自己,在招商引资等多方面落后与其他地方,因此在这方面积极争取上级部门给与大力支持,让我们的产业为外界所了解,只有这样,我们经济才能发展起来

(五)充分利用大学生“三支一扶”计划及“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争取更多的高层次人员对乡镇及农村建设的支持和帮助,让这些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能够留下来,为镇区的经济发展多提意见,多提建议。同时,充分发挥他们的长处,带动村里群众思想观念的转变,成为村里致富的带头人。

(六)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及培训。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更要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带头作用。一方面,要加强对党员干部的培训,农村可以充分利用远程教育等设施对他们进行培训,也可以采取集中培训的方式。既要加强技术方面的培训,又要加强党性等方面的培训。另一方面,要在非公企业、农村里培养一批党员技能标兵、致富好手,以点带面,全面带动全镇群众整体素质提高,加快全镇经济发展的速

度。

第二篇:马街镇区域经济发展调研报告

找准问题 破解瓶颈 加快推进马街镇区域经济发展

——马街镇区域经济发展分析

(2012年4月)

乡镇区域经济是县域经济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对增强县域经济实力、增加农民收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大意义。从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经验来看,一个地方的省域经济的强弱往往体现在县域经济上,而县域经济的强弱则主要体现在乡镇区域经济上。当前随着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我国经济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如何找准乡镇区域经济的发展趋势是党和政府的重要课题。在区域经济学中,县及县以下的广大领域都属于“农村”的范畴。整个农村区域内,乡镇相当于“中心”和“点”,周围的乡村是“外围”和“面”。大力发展镇域经济对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积极的意义。

一、马街镇基本情况

马街镇地处南华县西南部,东与楚雄市八角镇隔江相望,南与楚雄市西舍路乡毗邻,西与本县兔街镇接壤,北与本县五顶山乡相连,距县城175公里,国土面积175.17平方公里,是一个典型的集山区、边远贫困、少数民族聚居为一体的农业镇。全镇属高原深切割峡谷地貌,地势北高南低,最高海拔2775米,最低 1 海拔963米,相对高差1792米,海拔悬殊较大,具有山高、坡陡、谷深的特点,森林覆盖率为76.4%,年平均气温14.9℃,年均降雨量800~900毫米。2011年末,全镇共有13个村民委员会、134个村民小组、242个自然村、4,306户农户、18,063人(其中农业人口17,439人、非农业人口624人),境内居住着汉、彝、白、回等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75%。有耕地面积15,514亩(其中水田2,538亩、旱地12,976亩),农业人口人均占有耕地0.89亩。镇党委下设6个机关党支部,13个村党总支,38个自然村党支部,有96个党小组,共有党员1,073名,其中:少数民族党员897名,妇女党员165名,农村党员871名,预备党员59名。

二、镇域经济发展现状

2002年撤乡设镇十年来,全镇镇域经济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改革开放的总方针,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镇域经济发展的措施,使镇域经济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新时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至2011年底,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达13,75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677元;地方财政总收入达430万元,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379.72万元;粮食总产量达813.6万公斤;固定资产投资达6,107万元;各项存贷款余额分别达4,500万元和5,600万元。2002年至2011年,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增长2.98倍,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8倍,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增长2.9倍,各项存贷款余额分别增长6倍和11.8倍。具体表现在:

(一)农村经济全面发展。通过10年的经济发展,第一产业的比重下降了3.2个百分点。同时,农业产业结构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其中,种植业比重由39.44%下降为26.73%。农业生产从以粮食种植为主转变为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的多种经营模式。核桃、烟叶、蔬菜、水果等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养猪、养羊等养殖专业户不断增多,农业生产经营逐步向产业化、专业化发展。生态农业、特色农业已初见雏形。

(二)主导产业规模迅速扩大。撤乡设镇以前,全镇核桃种植面积仅为2.3万亩产值43万元,目前种植面积已突破16万亩产值突破4,500万元;烤烟收购量仅32.6万公斤产值288.4万元,目前收购量已突破65万公斤,产值已突破1,100万元;畜牧业产值1,454万元,目前已达2,986.24万元。

(三)第三产业迅速崛起。2002年以前,马街镇集镇内仅有22家商铺,集镇人流量极少。现在,马街镇内集镇内商铺、饭店、宾馆达87家。去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2100万元,全镇由主要依靠一产带动逐步转变为由二、三产业共同拉动经济增长的新格局。

(四)集镇建设步伐加快。10年来,我镇坚持实施小集镇建设带动战略,注重集镇建设发展,初步形成了集镇功能不断完善的良好局面。特别是近两年,集镇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小集镇基础设施累计完成投资500万元,其中集镇主街道路面硬化累计完成投资250多万元;新街道建设0.2公里投资70万元,建 成容纳1万人口左右的中小集镇,其中建成面积和人口由不足0.2平方公里和5000人发展到1.2平方公里和1万人。城镇建设和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城镇面貌焕然一新,城镇人居环境不断改善,集镇功能不断完善。商贸流通兴旺活跃,连锁超市、特许经营、经销代理等新型流通业蓬勃发展,培育了一批专业商场,初步形成了配臵市场化、主体多元化、业态多样化的商贸流通新格局。去年,全镇个体工商户达320户,是十年前的10.5倍

(五)城镇居民生活质量明显改善。10年来,随着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城乡居民收入逐年大幅增长,人民群众从解决温饱到基本实现小康,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不断提高。2012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3677元,比2002年增长1.8倍,年均增长18%。

二、马街镇区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困难问题

马街镇虽在撤乡设镇后,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生活质量、社会繁荣稳定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作为一个典型的山区乡镇,还存在着许多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

(一)以水利为首的基础设施建设薄弱

虽然马街镇大部分村小组现在已通公路,但在农田基本建设方面由于受地处山区的限制,特别水利设施方面还相当落后,农业发展无法突破自然经济的瓶颈,加上人均耕地少,乡镇企业不发达,解决“三农”问题的任务还相当艰巨。全镇目前还有8个村民小组507户农户未进行农网改造,有40个村民小组未通 公路,其中20户以上的30个,20户以下的10个。目前,有大小沟渠106条249.66公里,其中三面光沟渠9条(处)32.1公里,坝塘35个,水池(窖)4,847个,已解决饮用水人数10,265人,未解决或未得到改善的有60个村民小组1,856户7,798人。

(二)税源结构单一,财政收支矛盾突出

全镇经济发展的起点较低,发展质量不高,财政增长难,农民增收难的问题仍较突出。目前,马街镇农民收入主要以烤烟、核桃及畜牧业为主,新的产业培植任重道远。而且在财政收入中,烟叶税占地方财政总收入的72.67%,烟叶税“一枝独秀”的局面长期难以改变。税源结构单一,增收后劲不足,在推进各项工作中,随着各项支出增加,财政收支矛盾突出。

(三)农村土地流转困难推进缓慢

截至去年底,马街镇有农业人口17439人,农村劳动力9705人,每年外出务工的人数在2100人左右,每年撂荒的土地将近200多亩,劳动力严重不足影响按时栽种的有1000多亩。目前真正流转只有20多亩,而且也只是承包组亲戚或周边邻舍农户。分析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思想上的原因。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农民在思想上根深蒂固,怕失去土地后生产生活没着落。致使部分农户宁愿粗放经营,广种薄收或丢荒。也不愿转让、出租。二是对《土地管理法》、《土地承包法》等法律法规、政策宣传不到位,理解不透。三是我镇大部份村在第一轮(1979年至1980年)土地承包 时,均实行“包干到户”即“大包干”为主要形式的家庭承包经营制,人为地把有限的田和地按好、坏,远、近分割搭配人均分配,导致一家一户承包的田、地、自留地及责任山零星分散、不集中、不连片。加之农村普遍存在着“红眼病”和“肥土不肥人”的思想,怕他致富,怕他发财。宁愿丢荒、也不愿租给他人种。要么租金价格太高,致使许多种烟、种田能手或老板望成莫及,不敢下手。严重制约了生产规模的扩大。四是随着农民工进城打工潮的兴起,大批青壮年劳动力已外出打工赚现钱,显示出从事农业生产劳动力严重不足。五是农村基础设施差,尤其是不通路、缺水。农业机械化水平不高和社会化服务能力弱以及土地流转信息不畅、市场不健全等因素对土地流转也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六是目前还未建立健全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体系,乡镇未建立土地流转信息库,也未成立土地流转服务中心,无法开展土地流转供求登记、信息发布、土地评估、政策咨询等服务工作。

三、加快马街镇区域经济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紧紧围绕全省提出的“四个翻番、两个倍增”目标,找准问题,突破瓶颈,加快发展。按照“四个翻番、两个倍增”目标要求,马街镇今年农村经济总收入将达到16503.6万元,地方财政总收入将达到516万元,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将达到455.66万元,固定资产投资将达到7328.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将达到4412.4元。到2016年,农村经济总收入将达到27506万元,地方财政总收入将达到860万元,一般预算收入将达到760万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将突破1221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354元。围绕上述目标,应从以下几方面着力:

(一)加强核桃管理,培强壮大核桃产业

目前,马街镇核桃种植面积已趋向饱和,重点是要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在扩大种植规模上从中低产林改造和核桃大树移植项目为切入点,进一步扩大核桃种植面积,力争“十二五”末使核桃种植面积突破20万亩。同时,加快核桃采穗圃和苗圃建设,强化科学管护,每年实施集约化管理2万亩以上,以集约化经营管理为主,引导、鼓励群众适度规模发展,走集约化经营道路,积极探索和推广核桃干果烘干技术,加快核桃烤房建设,提高产品质量,努力增加农民现金收入,力争到“十二五”末,使核桃产值突破8000万元。

(二)及早调整烤烟种植区域,巩固扩大烟叶种植规模 当前,由于原来烤烟种植区域都在上片6个村委会,且大部在核桃地里种植,随着核桃树不断长大,烤烟逐渐无法种植,同时按近几年的政策,烤烟种植规模从2002年以来的2100亩到今年的4800亩,产量从32.6万公斤到今年的65万公斤,年均增长10%,呈逐年上升趋势。要巩固做大烤烟产业,需及时调整规划种植区域,将烤烟往核桃成长慢的中下片地区下移,进一步巩固扩大烤烟种植规模。要以现代烟草农业建设为契机,按照“一基四化”的总体要求,加快烟区基础设施建设步伐,积极探索土地承包经营流转模式,全面提升烤烟标准化生产整体水平、种植 效益和烟叶内在质量,力争到“十二五”末使烤烟产值突破1,600万元。

(三)积极推进“小区大户”战略,科学发展畜牧产业 通过大力推进“小区大户”战略,引导农民改变从事传统养殖业生产的思路,按照“基地化建设,科学化管理,规模化经营,产业化发展”的思路,采取龙头牵动,政策促动,帮扶拉动,典型带动等措施,推进畜牧业向专业化、规模化和集约化发展,逐步形成生猪、仔猪、乌骨鸡、黑山羊基地化饲养格局,以后山村委会猪、牛、羊品种改良及畜圈改造和规模养殖为基础,年内重点扶持100头以上养殖大户28户;大力推广牛冻精技术。强化防疫和检疫工作,提高畜禽出栏率和商品率;不断探索和创新畜禽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的新型运行管理机制,推动畜牧业发展壮大,到“十二五”末力争畜牧业产值突破6000万元。

(四)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促进非公经济快速发展 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全面落实工业强镇战略,努力改善招商引资方式,营造投资环境,创新招商引资工作机制,强化优质服务,提高招商引资水平;加大项目推介力度,立足我镇产业基础和资源优势,扎实有效地做好招商引资项目的论证、储备、上报、推介等工作;目前,马街大龙潭金矿、诸葛营泼油山锌矿、威车大团山锌矿都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波罗六家田铜矿处在未开发状态,因此,要进一步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加强与省内外有实力的企业、集团和个人合作,尽快加大对镇内金、锌、铜等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把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作为工业强镇的重点工作来抓紧抓实。

(五)把握上级投资导向,加大项目争取力度

项目是拉动经济发展的最便捷方式,是经济发展的龙头,更是政府宏观调控的有力手段,通过项目资金的注入,能刺激经济的增长。做到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两条腿走路。因此,马街镇要抢抓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新机遇和楚南规划的战略机遇,以“十二五”规划为重点,扎实做好项目前期工作。要按照科学论证一批、积极争取落实一批、集中力量续建一批、继续努力新建一批的要求,千方百计争取项目资金,努力扩大投资规模,加大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推动全镇经济增长。一是加大项目前期工作力度,做好项目的筛选和储备。要对中央、省、州、县产业政策进行深入研究,把握中央、省、州、县产业政策导向和投资计划信息,统筹协调,筛选一批对我镇经济社会发展起关键作用、投资大、效益好的项目,积极争取中央、省、州、县的支持。二是千方百计争取项目列项建设。按照项目工作的规范要求,抓紧做好项目的申报,积极向省、州、县对口部门上报争取,力争使上报的项目进入省、州、县项目资金的盘子,增加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强发展后劲。从改变我镇农业大镇、经济小镇、财政穷镇的状况着手,重点争取建设交通、水利、教育等项目,努力改善基础设施薄弱问题。积极争取叉山线、布马线的路面硬化工程和唐家羊圈山至沙坦郎大中山等公路建设项目,积极争取官上小 型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威车龙洞河水库建设、集镇供水建设、217.56公里农业灌溉沟渠三面光沟建设等项目和波罗、法空等14个村民小组整村推进项目列项建设工作, 积极支持配合好风力发电和礼舍江流域水电开发工作。

(六)乘势而上,加速推进小集镇建设

按照“拉开框架、增强功能、改善环境、提升品位”的工作思路,充分发挥集镇对全镇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引领辐射作用,加强集镇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服务功能,聚集人气,助推发展。一是严格执行集镇建设总体规划。认真按照集镇建设总体规划要求,循序渐进推进集镇建设,使集镇建设功能更加完善。二是加快建设进度。积极做好土地征收、拆迁和协调工作,切实维护农民权益,有力促进集镇街道建设。年内,将699平方原国有土地进行挂牌拍卖,用拍卖所得资金对尽快规划启动对水弥线与新街之间的土地进行开发,将幼儿园和农贸市场迁入里面。坚持“内修、外扩”并举的建设思路,进一步加快公共基础设施的改造提升,完善集镇服务功能。积极争取集镇供水建设工程项目,满足7,000人的用水需求。进一步扩大集镇框架,进一步增强集镇辐射力和带动功能。三是强化管理力度。整合社会资源,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切实提高群众的文明意识,形成全民参与集镇管理的良好氛围。进一步加强集镇管理机构和队伍建设,以创建为抓手,树立精细化的管理理念,建立长效的日常管理机制,做到规划区管理全覆盖、管理无缝隙,努力把集镇街道 管理好。以实施“硬化、绿化、亮化”三大工程为抓手,加强配套设施建设,着力提升集镇功能。积极创建生态乡镇,提升集镇整体形象和知名度。四是积极实施“农民进城”战略,加快城乡统筹步伐。按照我省农业转移人口转为城镇人口战略按“两步走”推进,分两个5年实施:2011年至2015年,优先解决具备条件的重点群体落户问题,力争每年转户120万人;2016年至2020年,力争每年转户80万人,力争到2020年总共新增转户1000万人,城镇户籍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比重上升到36%左右,城镇化率达50%左右的目标,按全省129个县级行政单位和南华县10个乡镇人口比例来分,马街镇每年需有687个农民进城。因此,要采取特殊政策措施,下决心解决农民工进城不落户的突出问题,使进城农民在城镇有融入感和归属感,有创业、就业的信心和恒心。”从体制机制上消除农民进城的后顾之忧,提升城镇的综合承载能力。

(七)把握农村发展趋势,推动土地流转工作

为缓解因外出务工人员增多导致农村劳动力严重不足的情况,未来农村土地发展的趋势只能是用合理有序推进土地流转来破解这一难题。目前,作为山区乡镇应从以下几方面着力:

1、强化宣传,转变观念,切实增强流转主体的内在动力。农民是土地流转的主体,只有把农民群众流转土地的积极性激发出来,才能加快山区土地流转。一是加大宣传,消除群众顾虑。二是解放思想,转变群众观念。引导农民打破传统的小农经济意 识,采取群众大会、村组会、党员会和村社干部会等多种形式,向群众讲清、讲透土地流转的意义、土地流转政策措施及土地流转后的效益,使干部群众充分认识只有加快土地有序流转,发展特色效益农业,才能使群众彻底摆脱贫困,走向富裕。三是外引内联,增强流转信心。积极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办法,组织相关村组干群到土地流转机制新颖、成效显著的地区考察学习,认真审视自我,努力冲破观念这个“瓶颈”,解开制约发展的“死结”。同时充分发挥外出创业人员回乡臵业和种田大户的典型示范作用,用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使农民看到实实在在的效果,从而转变思想观念,增强土地流转信心,加快土地流转进程。

2、扶优做强,培育载体,切实增强流转客体的外在拉力。一是发展特色经济,建立合作组织。要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发展各种特色经济专业村,扩大规模,并组建专业合作社,通过合作组织来带动和促进土地流转。二是开展全民创业活动,鼓励镇村干部、大学生村干部、事业单位人员投身到广阔的农村之中,承包山林、土地,发展特色经济,促进土地流转。三是发挥村集体是土地所有者的作用,宣传和发动群众把零散、撂荒的土地集中起来,统一发包,统一经营,探索建立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基础不变、统分结合经营的新机制,达到流转的效果。

3、规范管理,强化指导,切实加强流转秩序的管理水平。一是建立服务机构。成立土地流转工作领导小组和乡镇土地流转 中心,村级设立土地流转信息员,开展土地使用权流转供求登记和信息发布,接受土地供求双方的咨询,解决“我想转包,谁要”和“我想承包,谁有”的土地使用供求矛盾;建立健全土地流转申报、登记、招租、审查、鉴证、监督机制,使农村土地流转进入规范有序的轨道,确保土地流转管理服务工作有序开展。二是明确管理职能。加强对农村土地流转的管理,切实肩负起农村土地流转管理的工作责任,及时发现和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三是加大流转纠纷调处力度。组织土地流转中心等相关部门人员,深入基层,摸底排查,调处矛盾,把纠纷和矛盾化解在基层。

4、加强服务,激励扶持,切实提高流转土地的效益标准。一是强化服务促进流转。建立健全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以优质高效的服务推动土地流转。二是引进业主拉动流转。要不断优化农业投资环境,引进企业参与耕地开发经营。三是配套政策激励流转。认真落实种粮补贴等惠农政策,让种粮户真正得到实惠,促进土地流转,提高土地生产效率。

(八)着力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打造绿色生态马街 按照打造绿色生态马街及县委建设生态产业区的部署和要求,一是加大环境整治力度。以村庄规划工作为基础,实施村庄整治、村间道路建设、危房改造等项目,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加大创建工作力度,积极开展生态村、整治村、示范村建设。二是积极争取项目,保护生态环境。争取实施水库除险加固、沟道修复等水土保持工程,强化农业生态基础设施建设,认真实施退 耕还林、封山育林、封山育菌、天然林保护等工程,大力推广利用沼气、太阳能,保护生态环境,力争在“十二五”末,户均拥有沼气太阳能农户达到总户数的70%以上。三是合理利用资源,发展生态农业,要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要求,走商品农业与生态农业相结合的发展之路。要实行集约化经营,提高耕地面积的资源利用率和产出率,采取开发与保护相结合,实现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根据马街气候资源条件,陡坡地发展以核桃为主的经济林果,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同时要以哀牢山国家级森林公园开发为契机,重点发展旅游业,全面带动服务业发展。四是加强法制教育,依法保护环境。通过加强法制建设,依法保护和建设生态环境,要广泛宣传生态环境建设相关法律法规的同时,要制定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的相应办法,形成有力的生态环境建设的保障体系,加大执法力度,依法建设和保护生态环境。

区域经济涉及面广,以上只是结合马街实际从重点方面作了分析阐述。预计通过上述措施的落实,马街镇围绕省委提出的“四个翻番、两个倍增”目标是可以实现的。

第三篇:顾家店镇域经济发展情况汇报

顾家店镇域经济发展情况汇报

(2012年11月)

一、基本情况

顾家店镇因清代顾姓人家于此开店而得名,全镇国土面积8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0649亩,辖17个行政村、1个社区、68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7639人。2011年,全镇实现生产总值11.3亿元,增长46.2%;规模工业总产值5.08亿元,增长76.1%;农业总产值6.22亿元,增长25.4%;财政总收入1304.57万元,增长24.9%;地方一般预算收入932.88万元,增长31.3%;固定资产投资5.69亿元,增长41.5%;农民人均纯收入7807元,增长11.2%。

二、今年以来工作情况

今年以来,在全力服务白洋工业园建设发展、抓好征地拆迁工作的同时,我们按照以上工作思路目标,集中力量抓工业项目建设,抓农业特色产业培育,抓财税收入进度,各项工作按照既定的思路目标稳步推进,一些工作已经取得初步成效。今年元至10月,全镇实现规模工业总产值4.91亿元,占任务数7.81亿元的62.9%,增长92%;农业总产值6.5亿元,占任务数7.8亿元的83.3%,增长16.1%;财政总收入1152.58万元,占任务数1492.21万元的77.2%,同比减少4.5%;一般预算收入830.51万元,占任务数1049.47万元的79.1%,同比减少4.9%;固定资产投资5.97亿元,占任务数7.28亿元的82%,增长12.3%;招商引资到位资金3.53亿元,占任务数3亿元的117.7%,增长252.7%;农民人均纯收入8956元,占任务数9000元的99.5%,增长14.9%。

(一)在工业发展上,今年全镇投产项目3个,即恒友化工五氯吡啶项目、盐酸乙醚项目,分别于今年2月、4月试生产,已实现产值3000万元;振林科技培养基用干酵母项目,今年4月投产;金福达塑料桶包装桶项目,7月底投产。签约在建和待建项目3个,即恒友公司新上6万吨年过碳酸钠项目、新浩年产2万吨高强耐磨材料项目、丰利宏铸件扩规项目,其中恒友公司6万吨年过碳酸钠项目总投资2.5亿元,投产后可实现年产值3亿元,税收1000万元以上,目前正在进行前期准备工作;年产2万吨高强耐磨材料项目由本土企业家投资1.2亿元建设,目前已通过项目评审,正在选址落户中。洽谈即将签约项目3个,即年产20万吨方解石矿开发及年产5万吨超细微碳酸钙粉体材料项目、东方超市及商住开发项目、新型环保隔热瓦项目。跟踪项目3个,即宜昌建鑫实业公司(原宜昌水泥厂)年产150万吨水泥粉磨站项目,年消耗园区废渣70万吨,建成后年税收1000万元以上;四砖转型塑料编织袋项目;欣佳宜炉具扩规项目。

(二)在农业发展上,着力“四抓”:一抓惠农政策落实。全面落实粮食补贴、良种补贴、农机具补贴等各项惠农富农政策,共发放各类惠农补贴资金940.45万元。二抓农业基础设施改善。投资250万元的省级连片开发项目顺利通过省验收;建设通村公路10.1公里;“三万”活动清淤整治堰塘68口,投资169.78万元;投资800余万元,先后完成清水溪、马蹄垱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完成渠道清淤整治13000米、10万元;完成生态家园建设项目470户;解决3623人安全饮水问题;投资3750万元的沿江万亩土地整理项目正扎实推进,可全面改善项目区内9个村的基础设施。三抓农业特色农业培育。除做大传统的牲猪、柑桔产业外,主动对接周边园区建设,大力扶持引导蔬菜、花卉苗木等新兴特色产业发展。柑桔种植面积3.46万亩,目前特早及早熟已销售完毕,销量2.95万吨,均价0.5元/斤;牲猪出栏10.2万头,增长2 %;家禽出笼43.7万只,增长7%;花卉苗木以高殿寺、白鹤冲村为中心,已发展花卉苗木5000亩;岩子河、沙碛坪等村蔬菜种植面积达1600亩。四抓新村庄建设。结合沿江土地整理项目,科学规划新村庄建设,打造同济垸、青龙山等新农村示范村。目前,同济垸村正在进行道路扩宽,村庄亮化、绿化、美化工程。

(三)在征地拆迁上,全镇已实施了两期拆迁,一期主要是两条路,共涉及4个村236户、土地1011亩、房屋72户。目前马家铺路涉及的土地、房屋协议全部签完,地面清障全部完成;田家河大道中段土地清障全部完成,房屋应拆13户,已拆8户;田家河大道南段房屋36户,因宜昌还未纳入施工计划,同时无处安置,伺机启动,目前已先期拆除4户。二期镍基合金项目目前已启动两个阶段的征地拆迁,第一阶段土地协议119:123份,签订率96.7%;房屋协议45:87份,签订率51.8%;已完成土地清障1033.72亩,房屋拆迁5栋。

(四)在集镇建设管理上,结合征地拆迁农户的安置,努力加强集镇管理,扩展集镇规模,改善集镇形象。在集镇管理上,成立了镇土地城建规划审查小组,实行了“三个停批”制度(对雅澧线两旁、集镇规划控制区和白洋工业园规划区内的所有新建房一律停止审批,对旧房改造、改建从严控制,逐步引导至集镇规划居民点内集中建房;对旧雅澧线以西各村建房审批从严控制;对其他各村申请新建房和旧房改造改建的,由镇分管领导和相关部门实地查看、严格把关)。在居民点建设上,规划占地面积209亩,其中独立式住宅285户,多层住宅34栋408户,共可安置693户。目前,已投入资金1534万元完成居民点征地拆迁工作,完成一期土方平整,二期土方平整及给排水、电力等配套设施正在配套建设中。

在看到全镇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一些小小的成绩的同时,我们也看到了与先进乡镇、兄弟乡镇的明显差距。

一是工业发展差距。从今年上半年重点企业纳税情况来看,马店过1000万元的企业3家(开元、香青化肥、奥美医疗)、过500万元的企业2家(奥美纺织、雅厦地产)、过百万元的企业10家;安福寺过500万元的企业2家(鸿新、天元均过600万元)、过100万元的企业2家;董市过500万元的企业1家(楚天塑业)、过100万元的企业5家;仙女过500万元的企业1家(今贝607万元)、过100万元的企业1家;白洋、百里洲过100万元的企业分别有1家(亚泰陶瓷、朝阳纺织),其余3个乡镇没有税收过百万的工业企业(顾家店、问安、七星台)。

二是财政实力差距。从2011年各乡镇街道财政收入情况看,大致可分为四个等次,即过亿元乡镇1个(马店1.8亿元)、五千万元乡镇1个(董市4698万元)、两千至三千万元乡镇3个(仙女2703万元、安福寺2523万元、白洋2118万元)、千万元乡镇4个(百里洲1494万元、七星台1408万元、顾家店1304万元、问安1214万元)。7月份,结合上半年经济形势分析会,我们认真比较了我镇财政收入和其他乡镇财政收入情况,1-6月我镇国税收入仅79.8万元,仅为马店的1.17%、董市的3.77%、安福寺的4.77%、白洋的8.96%、仙女的10.1%、七星台的20.56%、问安的33.49%、百里洲的35.13%,财政收入是地方经济发展的“晴雨表”,国税收入是工业实力的“测量仪”,充分说明顾店工业经济发展严重不足,实力弱、规模小。1-6月,全镇工业企业税收最多的新浩仅25.15万元;10万元以上的仅有氯化锌(15.7万元)、瑞丰(14.9万元)两家企业;纳税10万元以下还有3家企业(金汇5.71万元、丰利宏2.22万元、强盛1.6万元),其他4家规模企业无税收。

三是发展后劲差距。由于工业经济发展严重不足,实力弱、规模小,全镇财政收入的增长主要依靠商贸物流企业,收入来源极不稳固。而且,近年来全镇财税收入持续高速增长,近3年(2009、2010、2011)分别为795万元、1044万元、1304万元,增速达25%至30%,全市各镇中以类似速度持续高速增长的还有马店、仙女、董市镇,但其增长有园区和工业支撑,而我镇无工业支撑、发展支撑,这种发展严重不足基础上的高速增长难以为继。从全市各镇发展情况看也是如此,有园区平台、有工业支撑的乡镇,发展快、势头好,安福寺镇今年的财政总收入、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国税收入在全市各镇中都排在第1位,其企业鸿新公司、天元罐头1-6月税收都突破了600万,增速分别达到76.28%、407.75%;白洋、董市、马店、仙女等工业支撑较强的镇,其发展势头都不错;而无园区平台、弱工业基础的乡镇,发展后劲不足,发展差距还在进一步拉大。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认真分析自己,对照兄弟乡镇,感觉差距非常之大、完成任务压力非常之大、持续增长责任非常之大。但同时顾店正处于大拆迁、大建设、大发展、大转型的关键时期,经济社会发展面临千载难逢的突出机遇,要清醒认识不足,切实抢抓机遇,主动作为,奋发有为,坚定不移加快发展、迎头赶上。首先,要确保完成今年年工作目标任务。由于发展支撑不足,加上近年来的高速增长,今年完成任务压力非常之大。但任务再重、压力再大,也要坚持咬定目标不动摇,想方设法、千方百计完成全年各项经济目标任务,不给全市发展拖后腿。前几天,我们已组织相关单位、部门认真分析了经济形势,摸排了税源,拟定了措施,明确了责任;专门安排一名副书记负责各项经济目标进度的把握和推进,及时掌握各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和税收入库进度,经常与各商贸企业加强联系,如有异动及时沟通,确保税源稳定。同时,及早谋划明年的发展,力争工业大突破、财税大突破、服务园区建设大突破,以此为支撑推进发展大突破。

认真分析我镇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我们初步确定2013发展目标为 “4321” :规模工业总产值增长40%,突破10亿元;生产总值增长30%,突破2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突破9亿元;农业总产值稳步增长,增幅20%左右,突破9亿元;财政总收入、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以上。

实现以上发展目标,要努力推进“三大突破”:

工业大突破。全镇工业的发展要坚持“三条腿”走路:一是建成企业尽快发挥效益。今年我镇建成的3个项目生产经营正常,但设备抵扣后尚无税收,要进一步强化企业服务,引导扶持企业稳健发展、加快发展,明年上半年特别是下半年其效益将逐步发挥。二是签约项目尽快建设。积极扶持恒友、新浩、丰利宏、欣佳宜等本土企业扩规,新浩耐磨材料项目已通过评审,力争尽早落户建设。三是洽谈项目尽快签约。年产20万吨方解石矿开发及年产5万吨超细微碳酸钙粉体材料项目等3个项目正在洽谈,要进一步落实细节问题,争取尽早签约落户。

财税大突破。调整税收结构,把财税收入的增长建立在实实在在的发展基础上。下决心逐步关闭几家砖瓦厂,利用存量土地新上一批工业项目,不断壮大工业和财政实力。认真研究国家税收政策,多方积极争取税源,努力增加地方可用财力。

服务对接园区大突破。按照“三个对接”的思路,坚定不移服务白洋工业园建设发展并积极对接发展相关商贸物流产业,在服务白洋工业园建设中求发展,在白洋工业园发展中得实惠。服务对接,把白洋工业园征地拆迁当作自己的事来抓,全力服务支持其建设发展,千方百计按要求、按时间完成征地拆迁任务;设施对接,积极对接完善全镇水电路等基础设施,从根本上改变全镇基础设施配套较差的状况;产业对接,积极对接发展相关商贸物流产业,把商贸物流企业做强做实。

四、几点恳求和建议

1、恳请支持宜昌恒友化工公司加快发展。一是是企业发展空间预留问题。该企业产品属国家鼓励发展的高新技术产品,其上游原材料有三宁就近保障供应,下游有上市企业重庆利尔化学等一批稳定的客户,企业一期五氯吡啶、盐酸乙醚项目项目去年5月动工,今年3月、4月试生产,在经济形势低迷的情况下,其生产经营形势尚好;目前即将投资2.5亿元新上过碳酸钠项目。企业恳请将贲松柏林场及附近预留土地200亩作为企业预留发展用地。二是企业招商引资政策兑现问题。水蒸汽管囊建设资金,恒友公司已垫资300万元完成了公用管囊建设任务(只含水蒸汽、管架建设资金,不含企业自用的氯化锌管囊建设费用)。

2、恳请扶持我镇结合砖瓦厂的改造转型升级积极发展白洋工业园配套的商贸物流产业。我镇共有五家砖瓦厂,为增强我镇财政实力作出了突出贡献。但随着形势的发展,砖瓦厂的改造转型升级迫已成为我镇发展和企业自身发展中的一项重要工作、紧迫任务。应该说,当前结合砖瓦厂的改造转型升级,积极发展白洋工业园配套的商贸物流产业正当其时。首先,白洋工业园作为宜昌沿江突破战略的重要支撑点,宜昌市委、政府的建设和投入力度前所未有,园区供水供电道路和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规划标准高,建设进度快,为我们对接园区、发展配套的商贸物流产业提供了现实条件。其次,砖瓦厂改造转型升级既是企业的内在要求,也有利于长远发展。第三,实现拆迁农户“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目标,发展配套的商贸物流产业十分重要和必要。因此,恳请市委、市政府扶持我镇结合砖瓦厂的改造转型升级,积极发展白洋工业园配套的商贸物流产业。比如,积极对接发展相关产业链项目和商贸物流企业,充分利用白洋工业园的基础设施,在周边就近落户发展,产业关联度强、配套成本低,同时也抢占了发展空间;再比如,将白洋、顾家店周边乡镇的集镇基础设施纳入白洋工业园基础设施建设统筹考虑。

3、恳请积极协调将我镇集镇基础设施纳入白洋工业园基础设施建设统筹考虑。我镇支撑发展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配套滞后,全镇供水水源为地下水,水量水质均无法保证;无排水系统,仍处于自然排放状态,经常引发纠纷。随着白洋工业园征地拆迁,部分农户搬迁移居,供水排水压力将更大。恳请市政府加强领导,相关部门帮助协调,积极争取将我镇集镇供水、排水设施纳入白洋工业园基础设施规划统筹考虑,为我镇对接完善集镇基础设施提供必要的基础条件。

第四篇:浅析如何促进镇域经济发展

**镇位于**市东郊,隶属于**市,是沿江大开发的后花园,镇域面积56平方公里,人口近6万人。**镇地理位置优越,南连宁通高速、沿江高速和**港,北接328国道、江海高速、宁启铁路和即将开工兴建的“苏中机场”,西傍京沪高速,233省道(安大公路)贯穿全镇。近几年来,处于沿江经济板块的**镇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

提出的沿江开发战略,按照“融入沿江、错位发展、三区联动、三年倍增、跻身前

八、强镇强村”的总体工作要求,围绕打造沿江开发配套区这一目标,着力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方式,镇域经济发展迅速,2007年实现经济总量30.5亿元,财政收入433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359元。工业已形成“轻工纺织、车船配件、机械冶金、精细化工”四大支柱产业,高效农业蔬菜园区是全省知名、**一流的农业园区。

发展镇域经济不仅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有效途径,更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载体。下面就以**镇为例,就如何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从国土资源工作领域出发,发挥国土资源部门优势,探索发展的新思路、新途径,为推动区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全力保障,提出如下建议:

一、提供规划保障。

要科学修编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的过程中,一是要因地制宜,突出镇域特点。具体到**镇,应当突出**沿江开发配套区的功能定位。二是要注重衔接。注意与城镇体系规划、镇村布局规划协调和衔接。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合理编制村庄建设规划。三是加强引导。引导拟建项目在建设用地规划区中选址,确保项目用地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四是拓宽空间。对未列入土地地利用总体规划的项目用地,只要其选址未占用基本农田的,积极协调予以办理。在规划控制指标不突破的前提下,更加灵活地采取业务技术措施,拓宽工业用地的政策空间。

二、提供资源保障。

作为沿江开发的经济腹地,**充分发挥区域优势、自然资源优势、劳动力资源优势,积极参与沿江区域分工。作为农业大镇,一是要加强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强化对基本农田的保护,有效落实各项保护措施,提高耕地质量和农业生产能力。二是开展以田、林、路、水、村为重点的综合整治,认真实施土地复垦开发整理项目,实行规范化管理,市场化运作,进一步提高耕地质量,逐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实力,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三是充分利用二次调查成果,结合清理闲置土地、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清查临时用地、建设用地跟踪管理等进行调查摸底,形成翔实、准确、现势性较强的第一手土地利用基础数据,做到心中有底,为保护资源、强化土地管理、科学合理配置土地资源提供更加扎实可靠的技术支撑。

三、提供用地保障。

**作为沿江开发的配套区,吸引和承接沿江大企业、大项目配套产业。在打造汽车配件、船舶配件、机械化工基地的过程中,要审时度势,明确挖潜增量、提高用地门坎的思路,积极形成控增量、用存量的倒逼机制,做足“点供”“盘活”“置换”“挂钩”文章,破解用地难题,全力保障重点用地项目,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促进土地利用方式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对用地规模较大的项目,力促一次规划,按项目实施进度,分期供地;对资金雄厚、技术先进的进区企业,进行因势利导,鼓励增资扩股,尽量不扩大用地规模;对公建配套设施及基础设施,采取统一规划,集中配套建设;禁止规划控制区内农户自拆自建,实行农民公寓统建,集中安置。

四、提供资金保障。

**是革命老区,经济基础较为薄弱。国土部门要积极通过土地运作,以土地为媒,搭建融资平台,运用土地这根杠杆,全力撬动区域经济,使之实现跨越式发展。一是全力推进工业用地招拍挂。根据国家及省、市有关工业用地招标拍卖挂牌出让文件规定,结合园区建设的工业项目实际情况,及时商定拟上市挂牌工业用地的产业定位、投资规模和规划要点等,严格执行用地最低价标准,全力推动工业用地招拍挂工作。二是适度加大经营性土地上市力度。随着沿江开发步伐加快,**区域优势凸显,中心镇的集聚效益日益明显,经营性用地指标适度向沿江地区倾斜,加大经营性土地上市力度。三是有序推进农村建设用地流转。遵循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在权属合法、界址清楚,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村镇建设规划的前提下,允许村庄、集镇、建制镇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依法转让、出租、作价入股和抵押(房地产开发项目除外),其土地收益主要留在所在镇、村优先用于农民集中居住区基础设施和公共事业的建设。

镇位于**市东郊,隶属于**市,是沿江大开发的后花园,镇域面积56平方公里,人口近6万人。**镇地理位置优越,南连宁通高速、沿江高速和**港,北接328国道、江海高速、宁启铁路和即将开工兴建的“苏中机场”,西傍京沪高速,233省道

第五篇:镇域经济发展经验

镇域经济的“兖州模式”兖州市积极扶持引导各镇街依托镇域优势资源,优化产业分工布局,发展特色主导产业,成功培育了一批经济发展强镇,形成了产业鲜明、独具特色、错位发展的镇域经济发展格局。

一、产业集群聚集发力

坐落于兖州市新兖镇的华勤集团,企业生产的钢丝绳刚一下线就被送进了输送带车间。此外,该企业在为宝马、奔驰、兰博基尼等世界知名汽车品牌配套生产轿车子午胎的同时,其尾气过滤器填补了国内柴油车尾气污染治理领域的空白。同一产业的上下游及关联产品,在一家企业内部实现了高度聚集。积极扶持引导各镇街发挥区位、产业、资源等基础优势,推动镇域经济结构转型,初步形成了产业集聚、关联度高、分工专业、竞争力强的产业集群。

二、特色品牌撑杆助跳

山东太阳纸业、华勤集团坐拥 “国字头”和“全球级”的“身份标识”已经成为兖州企业发展的特色品牌。兖州市紧扣镇街产业布局和区域特色经济,实施名牌带动和标准化战略,带动一批骨干企业进行新技术引进、新工艺采用和新产品开发,打造引领镇域经济的旗舰团队,主导产业对镇域经济的引领作用日益明显,“金龙鱼”、“今麦郎”等一批产业品牌脱颖

而出。

三、城乡一体拓展空间兖州市按照统筹城乡、布局合理、节约土地、功能完善的原则,对中心城区、小城镇和农村社区合理布局,构建了以城市为核心、以小城镇为依托、以新型农村社区为基础的现代化城镇体系,通过统筹城乡,为三次产业的发展拓宽空间。全市85%的农民进入产业化经营和二、三产业就业,镇域内人流、物流和资金流的集聚加快了工业园区化、农业产业化和经营规模化进程,城镇化实现了与工业、农村发展的有效互动。

邹城

立足镇域实际和工作特点,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政府增财”作为经济发展的立足点,将调整农业结构、壮大民营经济、培育特色产业、加快载体建设,实现镇域经济的大提速。

以农业结构调整为重中之重,积极引导农民根据本村实际大力发展一村一品、多村一品;以壮大民营经济为根本出路,积极实施“大户带动、政策驱动、效益拉动”战略,引导民营经济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形成了专业加工园区;以培育特色经济为主攻方向,通过大力培植“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市场“亮点”,开辟适合自己发展的新路子,形成“特色农业种植区,多方面增加了农民收入。

以小城镇建设为优势载体。以“硬化、净化、绿化、美化、亮化”为标准,对镇驻地进行综合整治。

沭阳、沛县

一、借“势”发展,强化招商引资。重点抓好工业集中区建设,充分发挥交通优势、资源优势、区域优势和人文优势,在招大引强上下功夫,从扩大内需中争取基础设施项目、从改革决策中争取产业培育项目、从改善民生中争取事业发展项目、从外引内联中生成招商项目、从全民创业中启动民资项目。

二、借“鸡”下蛋,实现“无中生有”。加速村级经济发展和“三来一加”项目推进,引外地项目,搞“无本经营”;用“留守劳力”,办“家庭工厂”,形成铺天盖地的全民创业态势,推动全民创业纵深发展。充分利用闲置旧校舍、厂房,新办企业或实行租赁承包,增加财源。对经营不善、发展粗放企业实行“腾笼换鸟”,采取“低出高进”,局部淘汰,为优势企业和重点项目提供发展空间。

三、借“台”唱戏,宣传推介自我。充分利用“老乡会”、“同学会”、“项目洽谈会”等各种形式展示自身的政治、历史、文化、底蕴,发布和采集各类信息,着力宣传推介,吸引外商眼球,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外商投资兴业的“选点”。

四、借“题”发挥,注重连锁效应。根据企业的自身特点,延伸产业链条,不断促其做大做强。

加快镇域经济发展,就是要按照园区化提升产业、社区化提升功能、职业化提升素质的“三化三提升”思路,通过产业园区化、居住社区化、岗位职业化,培育镇域竞争优势,增强镇域发展活力,提升城乡协调发展水平。发展镇域经济,要坚持从实际出发,按照“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宜游则游”的原则,立足资源共享、错位竞争,着眼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着力打造特色区域经济板块。要突出重点,狠抓关键,以中心镇创建带动镇域经济科学发展。要把中心镇建设作为镇域经济发展的龙头,坚持以“三化三提升”为统领,把推进城镇化、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结合起来,把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社会事业发展结合起来,把生产方式转变和生活方式转变结合起来,切实增强城镇综合承载能力。

下载对徐家店镇区域经济发展的word格式文档
下载对徐家店镇区域经济发展的.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镇域经济发展汇报

    站在新起点实现新突破全面推进镇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汤河镇镇域经济发展工程汇报材料今年以来,我镇按照区委、区政府有关镇域经济发展的科学部署,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徐家店初中远程教育计划

    徐家店初中远程研修计划 为认真贯彻落实海教体函〖2012〗27号文件精神,切实加强我校远程教育工作的有序开展,让远程教育资源真正走进课堂,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结合上级文件精神、......

    徐家店初中读书方案

    徐家店初中 2010—2011学年度“好书伴我成长”绿色读书工程实施方案为认真贯彻海教体„2010‟165 号文件精神,把“好书伴我成长”绿色读书工程真正落到实处,特制定本方案。 一......

    镇域经济发展信息(推荐阅读)

    助力实体经济 实施乡村振兴 保障改善民生五月的界河镇,孕育着无限的生机:投资1.2 亿元的重点建设项目———滕州市政工程保障基地项目正在抓紧施工;深信纯物理法水处理设备制......

    关于村域经济发展情况的调研

    关于村域经济发展情况的调研张守卫根据县人大常委会年度工作安排,2010年底,县人大常委会组织人员对村域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共调查城关镇、迎丰镇、后柳镇、曾溪乡、长阳......

    某镇镇域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材料

    某镇镇域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材料近年来,某镇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团结带领全镇人民,大力弘扬“团结拼搏,服务大局,敬业奉献,争创一流”的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紧紧围绕“......

    谈镇域经济发展(五篇模版)

    抢抓有利机遇,快速推进镇域经济的发展枫林镇党委书记、镇长 欧阳才华枫林镇地处鄂赣交界,316省道、五九铁路、杭瑞高速穿境而过,区位优越,交通便捷,被称为鄂东南的“东大门”。近......

    县乡(镇)域经济发展调研材料

    一、2005年1—7月份经济工作基本情况 (一)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服务农村农业 (二)城镇管理不断加强,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调整充实了城镇规模建设工作机构,推选有工作经验的人员充实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