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从水浒传中解读林冲雪夜上梁山
从水浒传中解读林冲雪夜上梁山
林冲醉倒在雪地里,刚才被他打跑的庄客找来了援兵,正好把他绑了吊在门楼下,正巧这是柴进的别院,被柴进解救下来,一时间感慨万千。住了几日后,官府悬赏林冲,这时候林冲主动向柴进提出投奔他处。林冲这个决定是有义气的,不给恩人柴进添麻烦,同时更是明智的,在这场全民搜捕的行动里,林冲在柴进这里人多眼杂,就算柴进仗义,也有走漏风声的危险。况且,由自己主动提出,既成全了名声,又顾及了情义,还可以得到柴进的一些物质上的资助,要是等到柴进主动提出,恐怕不仅面子上不好看,两人的情义恐怕也会到此为止了,这资助即使有也会少的可怜。况且,林冲与柴进不过是江湖相遇,柴进为林冲做到了这样的地步,已经是仁至义尽,哪里还能对人家得寸进尺?柴进果然一口答应,并且推荐林冲去梁山。柴进这样的人物,黑白两道都吃得开,各路神仙小鬼都有打点,凡事在明里暗里都找得到路径,这样的人很难不成功。在看柴进送林冲出关的手段,故意给军官说我这有林冲,你为何看不见,军官因为和柴进相熟,也是一笑而过,并不检查。这个桥段在今天也许并没有多大新意,各路电视小说里都有类似情景,但确实是一招经典的手法,因此才能百试不爽。但这招之所以能够实现,还是由于执行力度不够,导致该有的程序没有能够得到落实。今天我们的各项规定都强调落实二字,便是由于这由来已久的虚浮作风。但这落实二字,说着容易,做起来却是难上加难,在天高皇帝远的古代,尤其难以实行。然而对于现代社会而言,利用高度发达的通讯技术和信息技术,是完全有可能做到的。林冲到了梁山泊开的黑店,打听去梁山的路径,同时忧愤题诗,引出了此处的接头人朱贵。这里的情节是大多数看水浒的人都不会太多注意,或者说在有意无意之间将它忽略了的。那便是朱贵对于梁山酒店的介绍。这里原本是什么场所?且看朱贵的原话:山寨里教小弟在此间开酒店为名,专一探听往来客商经过。但有财帛者,便去山寨里报知。但是孤单客人到此,无财帛的放他过去;有财帛的来到这里,轻则蒙汗药麻翻,重则登时结果,将精肉片为羓子,肥肉煎油点灯。这番话点出了这家酒店的本质,也点出了梁山的本质,黑店,土匪。这里干的是抢劫杀人的买卖,是谋夺他人生命财产的罪恶行径。这样的行径,被水浒的情义标杆所忽略了,引来的是拍手称快。为什么?想了想当时的社会和现在的社会,得出仇富二字,有钱人必然是坏人,杀富济贫是咱们应当干出来的事情。但这样的解释,又觉得有失偏颇,即使仇官仇富在今天看来貌似有成为大众心理的趋势,但似乎依旧没有能够达到事物的本质。继续苦思之中,突然想起两个荧屏镜头,一下便有了豁然开朗之感。第一个镜头是致命魔术里的,魔术师把装鸽子的笼子拍扁后,从另一个地方拿出鸽子的魔术,大家都拍掌叫好,只有一个小孩子哭着说,那只鸽子死了。是的,开始那只被装在笼子里的鸽子,其实是被拍在了笼子下的机关里,被里面的尖刺杀死,后面出现的鸽子其实是另一只早就准备好的。魔术师的内心独白中说道,人们希望被骗。每一个令人惊叹的魔术后面都有一只冤死的小鸟。第二个镜头来自权力的游戏,乔佛里这个小皇帝的婚礼上,他用一把剑展开了装满鸽子的大箱子,很多鸽子飞起来,人们看着这代表和平的鸽子欢欣鼓舞。这时候镜头移到那个被斩开的大箱子里,里面是几只被剑杀掉的鸽子,无人注视。这三处场景,颇有异曲同工之妙。这时候,颇想问一句致命魔术里面经常出现的话:你仔细看了吗? 林冲到了梁山,所谓不遭人嫉是庸才,林冲由于本领高超,让原本的山寨大头领王伦生出了警惕之心。他知道自己几兄弟的本事都比不上林冲,林冲进来,造成客强主弱的局面,自己的地位不保。就算有柴进的面子在,也要拿点钱把林冲打发走。后来是几个小弟都劝谏,看见这样的做法不利于团结了,又想出一招,叫林冲送个投名状,杀个人头来表明心迹。王伦的想法在人们看起来不免小家子气,但从日后宋江入主梁山,这些梁山元老的地位一落千丈便可看出,他的顾虑其实是不无道理的。作为山贼这样的身份,没有国家法律来保障你的权利,全凭自己的本事来决定地位,这时候一个本事比自己几个人加起来都大的人出现了,地位危机就在眼前。只要林冲一起歹心,董事长的地位多半不保。这种时候,不能把希望寄托在别人(林冲)的人品上,希望他人不要来抢自己的基业。这种把希望寄托于别人人品身上的事情,一个山贼的世界观怎么可能做得到?而且,作为一个需要权力的管理者,这更是决不能有的愚蠢想法。今天我们看觉得王伦是小人,只是出于爱林冲的想法罢了。然而,林冲的人品就一定靠得住吗,他真的会安心当小弟?也不一定见得。王伦要他去杀人来当投名状的时候,不是也去了?这时候的林冲,怎么形容呢,说是破罐子破摔吗,还是说他干一行爱一行,马上就进入了角色?不管怎么说,管你是什么人呢,我要生存,就必须杀别人的头。为了自己的生命去任意剥夺他人的生命,这样的人还有底线可言吗?况且林冲入伙之后,每日干的是什么事情?五个好汉打家劫舍耳。即使林冲当年义薄云天,乐于助人,那又如何?还是那句老话,人,是会变的。大多数人,始终是以自我为中心的。这样的情景,从古至今,遍地都是。譬如今天的黑心药品食品等,那个不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而不去管他人的死活?抛开这些道德败坏的现象,我们看看自己身上,难道就没有这样的表现?就说大多数人都要经历的一件事情:找工作,我要找到一个饭碗,必须打败他人,让其他人都得不到这个饭碗,这样我就能生活,至于其余的人,哪怕你得不到这个工作就要去讨饭,那也是事不关己,只怪你们没我有本事。得到工作后,只有自己成功的喜悦,只有战胜他人的豪气。又如同新人进了单位受到老人的打压,又何尝不是王伦林冲之间故事的翻版?新人要出头,老人要保位,两者的矛盾冲突是很自然就会发生的。这并不是为了去贬低谁,而是人的本性就是如此。衣食足而知荣辱,仓廪实才知礼节。人穷命短的时候,只能是独善其身。只希望达而富贵之日,不要忘了兼济天下。
第二篇:从水浒传中解读林冲的中年人生
从水浒传中解读林冲的中年人生
中国人有句俗语:“少不读水浒,老不读三国。”年少气盛读水浒,总喜欢那些血气方刚的英雄:武松、鲁达、李逵......快意恩仇,以为这样的人生才精彩。而谈到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林冲,除了一开始被他的名号唬住,心里头总有些不待见,就这么一个“怂人”也能称之为英雄?直到而立之年才发现,绝大多数的我们,都活成了林冲的模样。“少不读水浒”,并不是说年轻人不适合读这部名著,而是因为有些事情你不曾到了一定年纪亲身经历,永远也不会明白。人到中年,无非一个字——“怂”。
这一天,在家闷闷不乐的林冲被好友陆虞侯邀请去酒楼吃酒,因为发小的缘故,他权当好友帮忙解闷散心,却未曾想到这是一场精心策划的阴谋。高衙内想要对林娘子用强,如果不是林娘子和丫鬟锦儿机敏,恐怕早已酿成悲剧。可即便如此,由于危机暂时得以化解,林冲最终还是选择将这口气囫囵地吞进肚里。人到中年脾气的确越来越小,但是林冲真得就是一个懦夫吗?看看那个躺在床上病入膏肓的高衙内就知道,林冲并非浪得虚名。不怕官,只怕管。高衙内的帮闲富安有一段话说得让人背脊发凉:“衙内怕林是个好汉,不敢欺他,这个无伤。他见在帐下听使唤,大请大受,怎敢恶了太尉,轻则便刺配了他,重则害了他性命。”即便是放在当下,上个班虽说没有性命之忧,但是你的顶头上司吩咐你办事,即便你有万般的不情愿,也得摆出一副笑脸相迎的模样。人到中年,失去了跳槽的勇气,工作就是你的命脉。所以,你可以看到林冲明明知道自己和高家已经牵扯进很深的恩怨,依然对高俅唯命是从,甚至被人陷害,带刀进入军机重地白虎堂,仍旧一副懵懂无知的模样。有人说他很傻很天真,可谁又看见,一个中年男人背后的隐忍和委屈。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失去它,他的遭遇只有更惨没有最惨。中年,是一种责任。他需要这份工作,因为拥有一份稳定的工作他才能够完成对家的守护。人这一生中,你可能会遇到无数艰难得无法走下去的时刻,对于中年人来说,当一大家子需要你照顾的时候,你却失去了经济来源,这恐怕会成为你一辈子也无法忘却的阴影。
从白虎堂被押解出来的林冲,就是这样一个失业的中年男人,而且还是一位备受冤屈,即将被发配充军的囚徒。那一瞬间,林冲心里肯定也觉得自己这一辈子就这么毁了吧?于是,在临行之前,他做了一个常人难以理解的决定:休妻。林冲休妻,一直以来都是很多人的“槽点”,有人还腹诽,林冲这不是把自己的妻子往火坑里推吗?那高衙内知道你休妻了,还不更加有恃无恐、变本加厉?请仔细听一听林冲的解释:“今去沧州,生死不保,诚恐误了娘子青春,今已写下几字在此。万望娘子休等小人,有好头脑,自行招嫁,莫为林冲误了贤妻。”再设身处地地看一看他当时的处境:这是一个一无所有的男人啊。前途渺茫,生死难料,临别前他唯一想到的是给自己的妻子一个自由身,免去自身的连累,凭借妻子的聪慧,或许能找到一个比他林冲更能给予她周全的男人。这是一个落魄的中年男人用尽所有的力气,写下的最后的深情。人到中年,生命中属于“自己”的位置会一步步向后移,他们的卑微,他们的懦弱,只因为他们爱得太过深沉。人到三十而立,可是人到中年的林冲却经历着一生中最为凄惨的时光。六月盛夏,发配前的棒伤复发,一路上两位解差董超、薛霸还对他百般凌辱、虐待。按照常理,若林冲想要反抗,依着他那力压群雄的武艺,即便有枷锁束缚,收拾起两个三脚猫功夫的衙役还不是手到擒来?但是,无论董薛二人如何刁难迫害,他都是逆来顺受。以至于最后被董薛二人欺骗,捆绑在树上,即将命丧黄泉的时候,竟然“泪如雨下”。“我与你二位,往日无仇,近日无冤。你二位如果救得小人,生死不忘!”年轻时读到这一段的时候,我很是费解,本应是一个大英雄,即便是死,也应该是慷慨就义,怎会沦落到向两个小人摇尾乞怜?直到多年以后,不止一次看到一个又一个嚎啕大哭的中年人,而其中是自己时,才明白:有一种悲伤,叫睫毛再也承受不起眼泪的重量。蝼蚁尚且贪生,更何况林冲还心怀“梦想”,如果能够活下去,他还是有机会和自己的家人团聚的啊。金圣叹曾言:“四字(泪如雨下)写尽英雄尽头。”以至于后来,林冲大难不死,又得到柴进的关照后,对生的希望就更加浓烈起来:他唯唯诺诺,逢迎讨好差拨、管营,无非就是四个字“明哲保身”。这是一个中年人的“圆滑与世故”:贪生,是因为活着才有希望;怕死,是因为我们不仅仅为了自己而活着。
林冲的结局我们都很清楚,最终他躲过了高俅的追杀,“陆虞侯火烧草料场,林教头雪夜上梁山”。我们惊艳于林冲大杀四方,淹没进雪夜的背影,却怎知其深藏心头的逼不得已,如若能够回到那一年岳庙还愿前的岁月静好,他无论如何也不愿意将自己的后半生交给浪荡的江湖。而他和妻子的分别,便是永别,这也成了他永远无法愈合的伤。
第三篇:从水浒传中解读林冲棒打洪教头
从水浒传中解读林冲棒打洪教头
林冲在途中听说了小旋风柴进在附近,于是想去寻求帮助。柴进这个人也的确有魄力,即使是犯人也要资助。这基本上是一项很有可能有去无回的投资,以当时的情况,谁知道你会不会被折磨致死呢?犯人的品行能够保证他知恩图报吗?以后犯人熬出狱了,能有飞黄腾达的一天吗?这其中的几率实在是太小。但这也是一项最好的投资,常言道锦上添花那如雪中送炭,而这世间总是锦上添花的多,雪中送炭的少。但雪中送炭确实可以收获最大的感激。虽然回报的几率渺茫,不过雪中送炭的对象多了,只要里面有一个发达起来,那便成为了不起的投资。水浒传里描绘的很多富人,都有结交天下好汉的行径,这大概有三点原因。第一,蓄养门士是当时的风气;第二,富人需要这些本事不同的人为己所用,文可出谋划策,武可保家护院;第三,这是出重人轻财的富人思维,人脉就是财脉,虽然投资总有风险,但只要基数足够大,回报是必然会有的。
柴进与林冲会面的过程,也是有一系列手段。且看柴进的表现:滚鞍下马,飞近前来,就草地上便拜,这一套姿态,显得诚意十足。落魄之人,受尽苦难屈辱,一旦见到这么一套礼节,对自己这么尊重,那一颗心立马就会倒过去了。我们总说重视人才,要知道对人才不光是物质上的给予,更重要的是满足其精神上的需求。但是作为人才,也必须要有真本事才值得人家这样去做。譬如柴进,先前不知道林冲是谁的时候,柴进是纵马前来,问林冲是谁。晓得林冲身份后,才下马参拜。进庄子的时候,庄客先是托了肉饼酒米加十贯钱出来,后来才被柴进喝退,并单独为林冲杀羊备宴席。由此可见,柴进面对不同的人,也是有不同的态度的,这正是能力决定获得待遇,名声决定他人眼光。
不过,就算是人才,也不能处处傲慢无礼,否则始终不招人待见。你看,柴进和林冲正吃酒吃得兴起,洪教头出现了,衣冠不整,态度傲慢,林冲拜见也不答礼,让他坐上首也不客气,柴进对这家伙也不喜欢。柴进为了杀洪教头的威风,不惜花钱让林冲脱了枷锁,还拿出大笔赏银,让林冲教训洪教头一顿。可怜洪教头做人做到这个份上,连自己的老板都不待见自己,实则是傲气逼人恨的缘故。人为什么要骄傲呢?第一那是确实有真本事或者好身份,大多数人的能力地位不如他强,长期处于顶层的优越感让人在不知不觉中骄傲。洪教头大约不是属于这种的。第二是盲目自大,坐井观天,缺乏对自己与社会的了解,自以为是。第三则是一种策略。这种策略在古代的故事中经常见到,说起来也和人的心理有点关系。这种心理我们今天叫做犯贱,人家对你态度恭敬轻言慢语,你往往会瞧不起他,觉得这人看起来没什么本事;而人家对你威风八面,你却往往觉得这可能是个高人,因为高人总是脾气古怪性格高傲的。这点又从古人写的各种小说传记里得到印证,没看过也不要紧,想想你从小看的那些古装电视剧就知道了。往往高人出场的时候,都是一副装腔作势的样子,要么大声唱歌,要么摆个造型吟诗,要么做点奇特的动作,要么表现得要多猖狂有多猖狂,大致就是这个意思。因此洪教头做出的傲气,也许是一种刻意的表现,目的是引起重视,得到更多的利益。不过要用这个方法,自己得的确有真本事才玩得转,否则大刀一旦耍到关公头上,那就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洪教头输给了林冲后,柴进大喜,众人取笑,可见这家伙是多么的不得人缘,只好羞颜满面,灰溜溜地走了。在老祖宗传下的易经六十四卦中,谦卦是唯一的吉卦,其余的卦象,都是没有完全的吉与凶,要么是吉大于凶,要么是凶大于吉,这便是告诉我们,无论如何,谦虚谨慎是不会错的。而此时柴进见到林冲战胜洪教头的本事,立马加大投资,又是留宿,又是送钱,又给介绍信,还打算过几日给林冲送冬衣。找到一个好项目很难,看准了,就得毫不犹豫地加注。
林冲辞别柴进,到了牢诚营,在等待发落的时候,狱友们过来串门,告诉他一大番话,中心意思就是有钱走遍天下,无钱寸步难行。果然,差拨过来的时候,开始林冲没拿钱出来,马上破口大骂,用语是贼配军,顽囚,贼骨头,威胁要让他粉骨碎身,气势穷凶极恶,骂的林冲是一佛出世。等到林冲奉上钱后,马上变了笑脸,说林教头是遭人陷害的好汉子,现在暂时受苦,以后必然发达云云。再加上林冲拿出柴进的介绍信,更是受到青睐。那一百的杀威棒,也让林冲装病躲过,还要帮林冲去掩盖事实。送钱前后态度变化如此巨大,难怪林冲感叹,有钱可以通神,此语不差了。水浒中真有人生百态。这些事情,不去看它,不去宣传它,并不代表没有。我们从小为孩子们心中描绘出一个完美的世界,但是孩子们长大后进入了社会,发现为什么一切都和当初说好的不大一样?纯真美好的梦被血淋淋的现实撕得支离破碎,这也许才是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对社会失望的根源。也许孩子们需要的是没有丝毫污染的世界,但就没有人害怕物极必反的反噬?笔者不是教育家,不知道孩子们真正需要的到底是什么,只是觉得,只有承认世界的不完美,减少一些被拔高的期待,也许才会有更加平稳的心理过渡,才能真正提高人们的幸福指数。
第四篇:从水浒传中解读林冲水寨火并王伦
从水浒传中解读林冲水寨火并王伦
何涛决定带着人马去石碣村抓生辰纲七人组,足足有五百余人,弄好了装备,气势汹汹前去抓人,一路上但凡河里有船,都夺下来让官兵用,水陆两路是船骑相迎,齐头并进,结果最后居然被晁盖几个人就全部干翻。你要说五百多个人就算站在那里让七个人来一刀刀地砍,平均一个人都要猛砍七十多下,累都能给你累死,但为什么最后出现这么匪夷所思的局面?就算后文出现了十几个打鱼的吗,也不过二三十人,怎么就干翻了五百人?这其中最大的原因,是不得地利的缘故。纵观古代各项以弱胜强的战例,要么水攻,要么火攻,都是善于创造形势的结果。我们来看官兵他们身处的地方,水路驳杂,分支甚多,这样不熟悉的陌生地形贸然去追,最容易被各个击破。何涛明白这个道理,于是让大队人马按兵不动,派几个人前去侦查探路。隔了一阵没人回来报告,又派了几个人去继续侦查。结果侦查的人也没有回来,这个时候何涛脑袋犯了一个大糊涂,决定自己亲身前往探路,结果就被人家给擒贼擒王了。这里不知道何涛到底有没有想到前去探路的人都是被逐一击破了,如果没想到这种可能,那是毫无疑问的蠢材。如果想到了这种可能,那为什么还要亲自去探路?我们不妨假想一下。首先是轻视心理,没有把敌人当成同等分量的对手,想着对方只不过有七个人,只要找到对方就是手到擒来的事情,根本不去考虑其他因素,于是造成了轻敌冒进;其次就是体制内可悲的官僚主义思想,本来这种两军交战的情景,现在敌情不明,地势又如此险恶,贸然行动导致失败的可能性很大,从长计议是最好的选择。但何涛现在面临两个难处。第一,这一伙人在之前的抓捕行动中没有抓到,这次要是再抓不到,回去肯定受到责罚,特别是如果对方真的投奔了梁山泊,那个官军围剿都没法的地方,那就更是鞭长莫及了,眼下虽然有一定危险,但毕竟是能抓住他们最好的机会,做大事哪能不冒点风险呢?第二,这次何涛出来带了足足五百人,装备齐备,声势浩大,最后结果这样出来骑马游湖一圈就回去,给谁都不好交代,自己的能力一定会受到深深的怀疑。即使我们列位看官现在把自己与何涛的位置调过来,又可以怎么去做?分兵,有各个击破的危险;不分兵,人家和你大队人马玩捉猫猫,搞得你舟车劳顿,无功而返。人家为什么能这么横?想来就来想走就走想打你就打你?一句话,这是人家的主场。因此对于今天的我们,处在如此竞争激烈的社会,一定要在自己熟悉的领域去和别人做竞争,切忌拿自己的短处去碰别人的长处,否则最后的结果多半是头破血流,哪怕你是过江猛龙,最后也可能被几条小小地头蛇给干翻。何涛被擒拿后,公孙胜借了风来把剩下的船都给烧了。借风怎么回事,大家去看火烧赤壁都知道了,这里也不多讲。
晁盖一行人打败了官兵后,就去投奔梁山泊了。王伦出来接见,请晁盖几人喝酒吃饭。晁盖心中还欢喜,觉得又有了地方安身立命,还让大家记得这恩情,吴用这时候却看出来了王伦的态度。吴用的观察能力是值得学习的。他怎么看的?观其颜色,动静规模。就是看他的脸色和他是怎么做的事情。王伦的脸色是怎么样的?早上才见到晁盖说话的时候,脸上还有几分情谊在,而当晁盖说出自己这伙人的事迹的时候,脸色就变了,这一变就让吴用注意到了。王伦是怎么做的事情?口头答应,不做实事。吴用说得好,如果是有心收留晁盖这群人,那么早上的时候就应该决定座位名次,而不是在那里和大家伙儿打哈哈。吴用此时看透了王伦的内心,同时他还看透了另一个人,那就是林冲。林冲由于在梁山遭到王伦排挤,心中自然有不平之气。吴用怎么看出来的?林冲频频把眼瞅这王伦,心内踌躇。吴用可谓是个有心人,通过察言观色就把山寨的基本信息掌握在了手里,同时还迅速决定了己方的政治立场:夺了山寨,以及反击的基本方针:言语诱导让林冲与王伦火并。这样的本事,这样的观察能力,不能叫人不佩服。弄到今天,吴用一定是个顶尖的谈判专家和策划专家。第二天,林冲前来拜访晁盖,向晁盖大吐苦水,对王伦的行为大加吐槽。后来王伦请晁盖一行人上去,又想拿点钱把他们打发了,林冲一看,真是往事历历在目,于是勃然大怒,拿出刀来就要过去砍人。吴用这个一肚子坏水的让七个人把几个头领拦住,让林冲杀了王伦。这是最好的选择,由林冲动手,是山寨内部矛盾,这样的夺权最容易为底层人接受,能尽快安抚人心。
王伦的死,正好应了书里说的,量大福也大,机深祸也深。这句话说的就是晁盖和王伦。晁盖量大,有人投奔,有人送项目,有人求合作,犯了事还有人帮忙逃脱,像吴用这样适合当谋士不适合当主公的,都愿意选择晁盖这样的人为其出谋划策。王伦则恰恰相反,自己能力不行,偏偏占了个好地方,这同时又不知道团结英雄,反而是一天嫉贤妒能,巴不得手下的人都不如自己,才好稳固自己的地位。看起来是有点小聪明,但其实实在是鼠目寸光,也难怪祸福自取。但王伦最缺乏的是什么?不是心胸,而是自知之明。心胸这个东西,其实是因人而异的,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将自己培养成胸中能容万物,宰相肚里撑船的人士,更多的现实情况是,人总是在为自己考虑的,我们都只不过是凡夫俗子而已。心胸开阔,说这句话是很容易,但是有些事情,学不来那是真的强求不来。那么这个时候要怎么办?一个人的性格可能的确难以改变,但是一个人的智慧是可以通过努力得到提高的。对于一个人而言,最高的智慧是什么?莫过于自知之明。如果王伦有足够的智慧,有足够的自知之明,那么他就应该明白自己有多大本事吃多大碗饭,做出最适合自己的选择,而不是贪恋着权位不放手,权位这一关的确难过,但是过不了它的下场是什么?最后不光连权位,连性命都给丢了。人呐,可以不知人,但绝不可以不自知。
第五篇:《水浒传》读后感之林冲雪夜上梁山
《水浒传》读后感之林冲雪夜上梁山
在《水浒传》的第十一回,有一个让人感到十分悲哀的故事,那就是“林冲雪夜上梁山”。看了这个故事既让人感到十分的愤怒,又让人对林冲的悲惨遭遇感到十分同情。小说中身为八十万禁军教头的林冲,居然由于遭受奸人的陷害,闹了个家破人亡,最后被迫杀凶报仇,冒着风雪上了梁山落草为寇。故事讲述的是,林冲和妻子两个人到庙里去烧香还愿,偶遇鲁智深正在表演倒拔垂杨柳,两人一见如故,坐下喝酒聊天,林冲的老婆却被大奸臣高俅的儿子高衙内调戏,并由此与高俅结怨。高俅为了让自己的儿子能够顺利霸占到林冲的老婆,指使林冲最好的朋友陆谦设计陷害林冲,使林冲锒铛入狱,被发配河北沧州,然而,一心想致林冲于死地的高俅父子,还不肯善罢干休,又派陆谦收买押解林冲的公差,要在半路上结果林冲性命,由于有鲁智深一路跟随,在野猪林救下了林冲。阴谋没有得逞的陆谦,又火烧草料场。林冲因外出买酒抗寒而侥幸躲过一劫,被逼无奈的林冲,最后奋起反抗手刃仇人。
我们不仅从这个故事中看到了封建统治的昏庸腐败,高俅这样一个不学无术的街头混混,居然能当上太尉,而林冲这样的正直军官,却饱受欺压而告状无门,最后也只能是以暴制暴,被迫上梁山落草为寇。
这个故事也让我们认识到,平时结交朋友一定要谨慎,不能滥交,尤其是只知吃吃喝喝的酒肉朋友。要远离那些见利忘义的小人,多交对社会有贡献的人。交上了坏朋友,很容易给自己和家人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初二:罗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