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谈混龄游戏实施的价值和建议
现在的家庭普遍只有一个孩子,而邻居间又缺少一定的交往。这样孩子的交往圈子非常狭小,而且独生子女在家中无同伴玩耍,无弟妹要他照顾,父母以他为中心,家中东西也是他个人所有。在这种环境下若不加以引导只能使他们独占意识膨胀,自我中心倾向得不到削减,甚至日益严重。加上缺乏集体生活的体验,不会处理自己和他人的关系,就会表现出自私的一面,严重阻碍幼儿的社会性发展。
游戏是幼儿对周围现实生活的一种反映活动,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游戏的独特价值体现在:游戏是一种快乐的行为,一种自发的行为,一种虚构的行为,一种有规则的行为,一种社会性行为。
在华爱华的《幼儿游戏理论》中指出“完善的个体发展离不开同龄伙伴和异龄伙伴的交往,各自获得的益处是不同的。没有与年长者的交往,将减少知识经验和技能的学习机会,没有与年幼者的交往,使社会责任心、自主感和组织能力的补偿难以实现;没有与同龄者的交往,对事物共同的体验就失去了可资比较的机会和协商合作的可能”。
然而幼儿园里的游戏基本为同龄游戏,为幼儿提供了与同龄伙伴的交往。但是幼儿园的同龄游戏给孩子们提供的交往空间和层次上也有着一定的限制。在翻阅了一些文献,有了一定基础的条件下,我在中大班组织了一系列的混龄游戏,并获得了一些认识。
一、幼儿园需要混龄游戏完善幼儿个性发展
根据观察到的实际情况发现,由于现代独生子女政策的实施;幼儿教育策略的失调;功利社会背景下幼儿正常交往生活的剥夺;竞争状态下幼儿的孤立化以及生活环境的都市化、媒体化等因素的影响,使得作为重要教育资源的异龄伙伴还没有得到重视和利用。这对现代独生子女幼儿的发展,特别是社会性方面的健康发展造成了重大影响,也造成有效教育资源的浪费。
经实践证明,混龄游戏给不同年龄层的幼儿提供了交流的机会。如混龄游戏给中班的幼儿带来了年长幼儿温暖的问候,给大班的幼儿主动关心弱小幼儿的机会。在一次推小车的游戏中,中班一个幼儿不小心弄疼了,旁边大班的孩子不停地揉着,还安慰着说:“没关系,没关系,不疼的„„”。如果幼儿园对幼儿异龄同伴交往进行充分的挖掘和利用,对幼儿来说,将为其发展提供一重要环境和机会。因为异龄同伴群体类似于一个温馨的家庭,不同年龄的幼儿象“兄弟姐妹”般一起生活着,比较贴近于个体社会人际生态的实际。这一交往活动拓展了独生子女幼儿交往的空间,让他们体验到了“兄弟姐妹”间的关爱、帮助之情,对他们的社会性认知、积极的情感、亲社会性行为、归属与爱的满足和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在我国现代幼儿园的教育中,通过混龄游戏深入探讨幼儿异龄同伴交往的社会性教育价值,其实际意义也更加明显了。
二、游戏的内外因素对幼儿产生利他行为有很大的影响。
混龄游戏的游戏本身是本次研究中一重要的内容。游戏外在客观的因素有游戏时间,材料和场地,游戏自身内在的因素有游戏本身的性质以及游戏者自身的认知经验和年龄等。在本次研究中发现不管是游戏外在客观条件还是游戏自身条件都对幼儿产生利他行为有很大的影响。
首先,游戏外在的客观因素如游戏的材料,游戏材料的多少直接影响到有无幼儿利他行为产生的机会。材料少的游戏中,中大班幼儿为了大家能够共同游戏,会有谦让或合作的表现。其次,游戏者自身的认知能力等经验之间的水平差距是促发幼儿利他的直接因素,中大班幼儿存在着知识经验和水平上的差距,在一次中大班幼儿结伴玩绳子的游戏中,大班幼儿主动教中班幼儿跳绳,大家一起探讨玩绳子的方法。在这个过程中,对于中班幼儿的价值是同龄游戏中无法实现的。再者,游戏的性质,如合作性,竞争性的混龄游戏都是促进幼儿利他行为的有效资源,如两两合作的游戏中,要求中大班幼儿互相合作;在要求大帮小的游戏中,大孩子主动帮助弱小的幼儿„„
三、老师和同伴在混龄游戏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混龄游戏中除了知识经验和能力上的差距会促使幼儿利他行为,还有很多其他因素而产生利他,如:老师的游戏组织安排,提醒„„包括游戏的性质在内的这些因素的制造者都是幼儿园中的另一个主体——老师。首先是老师对游戏如何恰倒好处的组织,处理好材料的多少,人员的安排,游戏的选择;然后,老师在活动中最直接的提醒和指导,一句委婉的语句给予孩子提醒,或者一个微笑点头给予孩子鼓励和支持;还有,老师给孩子们提供更多与不同年龄层次幼儿交往的机会和环境。
混龄游戏中的交往实际上是异龄同伴交往的一个过程,混龄游戏中的利他行为实际也就是异龄同伴交往的结果。这一结果离不开游戏中的同伴,只有与之交往才能懂得游戏的潜规则,在不断的适应规则的过程中改变自己的自我中心意识。另外同伴的另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同伴间的互相模仿。幼儿现阶段各种道德行为的养成最大的途径就是模仿,不仅对大人的模仿,还有对自己同伴的模仿。如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混龄游戏后,中班幼儿也主动地去帮助同龄幼儿或有困难的幼儿,这是他们在混龄游戏中的进步。所以要给孩子准备一个良好的环境,在环境的熏陶中健康成长。
在一系列游戏过程中认识到混龄游戏促进幼儿利他行为的发生和发展,但是由于混龄教育,混龄班的开设有一定的难度,所以笔者针对目前幼儿园的教育现状,提出一些供参考的建议。
一、完善混龄游戏,扩大其优势,扩展至其他教育领域
在游戏领域,幼儿的社会性有着很好的发展。为了使混龄的效果更为扩展,可以扩大到教育领域。在教育领域,可以通过为不同年龄的幼儿提供一起感知,共同学习的机会,促进幼儿异龄同伴间的交往,如外出感知春天、秋天时,可以让每个姐姐哥哥带一个弟弟妹妹:熟悉幼儿园的墙饰时,可以让年长的幼儿为弟弟妹妹当讲解员等。另外,手工制作、绘画、打击乐、续编故事、诗歌、看图讲述等也都可以成为幼儿异龄同伴间一起活动的重要内容。研究表明,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形式,是幼儿健康发展的重要源泉和中介。因此,在游戏领域中,可以把角色游戏、竞赛游戏、表演游戏作为素材,通过创设适宜的、新颖独特的情境,灵活运用榜样示范、竞赛评比等方法,有意识地引导幼儿进行“大帮小,小学大”的活动。而且,在活动中教师如果能积极发挥幼儿间互助合作的精神,引导他们学会判断问题情境中蕴含的规则,并探索问题情境的相应解决办法,幼儿的爱心、责任心、自主性等都会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发展。
二、选择恰当的混龄游戏,更大程度地促进幼儿利他行为发展。
不同跨度的混龄游戏对幼儿产生谦让、合作等利他行为有着不同的影响,所以老师可以根据各年龄层幼儿的特点,选择有针对性的混龄游戏,确定好明确的被试主体,使游戏的作用更能有针对性的发挥。小跨度和大跨度的混龄游戏对幼儿的利他行为有着不一样的作用,在能力和知识经验有差距的游戏中,更有利于幼儿帮助和合作等利他行为发生。有一次我带着中大班孩子一起去帮小小班孩子穿衣服,很明显的两个班的孩子都成了大孩子,更有责任心。老师可以充分利用年龄资源,相应的开展一些大跨度大的混龄游戏,如幼小衔接的活动。
游戏性质要求合作的混龄游戏更有利于年幼幼儿合作的利他行为的培养,有利于年长幼儿帮助、谦让行为的形成。在幼儿园的游戏中,为了幼儿能逐渐去自我中心,可以给他们组织一些合作性质的混龄游戏,如现在的很多民间游戏都是属于合作性质的。同时游戏材料的数量影响幼儿分享和谦让的利他行为的产生。为促进幼儿社会性行为,混龄游戏的材料准备是很重要的。
三、充分利用在混龄游戏中老师与同伴对幼儿产生利他行为的作用
为了满足各年龄幼儿发展的多种需求,教师首先需要具备有关各个年龄段幼儿发展与学习的扎实的专业知识,并掌握丰富的教育策略。将幼儿视为不断学习、发展着的个体。教师必须具有为幼儿设计开放的、多元学习经验环境的能力,以促进不同发展水平幼儿的发展。教师必须了解“何时”、“怎样”采用“同龄”或“混龄”方式对幼儿进行分组,以及如何设计幼儿合作学习任务等。同时教师日常的言语、表情都可以作为强化的工具。
为了促成不同年龄幼儿间的交往,在环境创设上幼儿教师可以做好这样几方面的工作:在园内可以把大的活动室分割成若干小的活动区域,使不同年龄的孩子之间有共同进行学习和游戏活动的场所,有共同进餐的地方,也有共同休息的地方,这一点我所进行实验的两个班就是这样,更加方便幼儿的交流;在教具、玩具的设置上,要充分考虑到不同年龄幼儿的不同需要,如既有年幼幼儿喜欢的布娃娃、机器人等玩具,也有年长幼儿喜欢的图书、智力拼插玩具等。
老师在混龄游戏中对幼儿产生利他行为的作用,势必会要求提高老师的专业素养。在混龄游戏中,老师面临着多元目标的挑战,迫使老师提高环境创设的能力,并且对老师的教育行为和教育机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第二篇:幼儿园混龄游戏方案
幼儿园户外混龄球类游戏方案
一、背景
我园开展球类游戏至今,教师与幼儿分别积累了不同的经验,但在研究过程中也正处于一个瓶颈时期。通过学习,我们了解到,混龄式的户外区域体育活动是近几年幼儿体育教学开展的一种新的组织形式,户外体育活动增添了区域化和混龄式教学,这强化了幼儿的自主性,让幼儿在良好的体育环境中能充分地自由结伴、自选内容、自主活动。
根据我园的球类特色,开展大中班年龄阶段的混班区域活动,把大中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放在同一个空间内通过“大带小、小促大”的活动方式让幼儿彼此间相互交流、互助、示范、模仿、学习,自主地进行各种体育运动和游戏。这种异龄幼儿间的互动互助运动与协同游戏的方式能够满足幼儿与不同年龄同伴交往的需要,扩大幼儿的接触面,有利于培养幼儿的运动兴趣、习惯和能力,并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为形成积极健康的身体与个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目标
1.【幼儿】:激发运动的兴趣,好运动,敢运动,会运动;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能力和意志品质,有健康的体魄和个性。
2.【教师】:更新体育课程观念和教育行为,创设快乐运动的环境,自己会玩,能带幼儿更好地玩,从而建立良好的师幼互动,促动幼儿的运动发展和健康成长。
3.【园所】:推动教师的专业成长,以丰富有效的案例研究完善园所球类游戏课程理念,促成幼儿健康活泼的发展目标。
三、准备
1.运动环境:利用幼儿园户外活动场地、公共区域等合理布局,完成幼儿园混龄运动区域的场地设置图。此外活动的时间安排,音乐的调整等。
2.运动器材:包括器材的采购添置,保管整理,摆放使用等一系列环节的职责明晰。
3.运动场地的负责教师的安排等。
4.理论学习:混龄户外区域游戏安排的传达和集体学习。
5.准备适应:幼儿、教师、生活老师的场地适应,活动形式的适应。
四、具体措施
(一)保教结合,引导幼儿积极参与混龄球类游戏
由于全园幼儿混龄,所以教师在区域活动过程中,要更加关注到本区域内幼儿的运动情况,及时进行保教工作。教师首先与保育员一起,将自己所在区域的活动内容进行简单的梳理,做到心中有数,并在游戏开展过程中,注重保教结合。及时关注部分游离的幼儿,或者需要帮助的孩子,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做幼儿最好的引导着、合作者与支持者。同时做好对幼儿和家长的宣传引导工作以及幼儿在混龄活动时的安全工作的引导,让孩子做好充分的准备。
(二)加强师幼互动带动异龄互动
教师作为孩子学习的引导者,在户外区域混龄体育活动开展时也应该发挥引导的作用,成为异龄互动的中介者。有些幼儿由于性格或其他原因不会、不想、不敢自主进行活动,教师要多用些耐心。教师可以进入到与幼儿的互动体育游戏之中,可以在师幼互动进行之际,带动其他异龄幼儿参与到游戏中,然后逐渐地引导大小幼儿之间的互动,引导异龄幼儿的认识和合作,给予异龄幼
儿一个相互学习的机会。
(三)突破“大带小”结伴学习,鼓励幼儿相互观察、模仿与反思 教师还要相信幼儿的能力,不能只采取“大带小”的方式进行混龄教学,也不能经常固定异龄幼儿的结伴学习,也要发挥小幼儿的能力。混龄活动给予孩子更多的是无意间的学习与自我学习,榜样是相互的,不论是大幼儿还是小幼儿都可以成为相互的模仿学习对象。教师在户外体育活动中要给予孩子学习的机会,观察和模仿能更好地让孩子反思自己的动作和游戏方法,在模仿的基础上纠正自己、发展动作、创新游戏。同时鼓励幼儿遵守各个区域中的游戏规则,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与游戏规则意识。
(四)鼓励幼儿自主设计互动性强的体育游戏
区域活动的特点在于幼儿的自主性,因此,为了促进幼儿参与混龄体育活动的异龄互动,教师应该鼓励幼儿自主设计互动性强的体育游戏,把异龄幼儿组合到一起, 孩子们在这种紧张愉快的气氛中既锻炼了身体又逐步树立了团队精神。可以说, 经常在这种模式的教育下, 异龄幼儿会慢慢学会充当不同的角色, 渐渐积累集体生活的经验和学习做人的规矩, 从而学会相互关心、相互谦让、相互协作。
(五)体育器械要合理配置。
我们并不能忽视高结构材料的设置,也不能为了加强异龄幼儿的互动而只设置低结构的材料。因此,教师在区角创设环境时,应有意识地在区域中提供了适合不同年龄和能力水平的体育器械,幼儿才会去选择适合自己水平的材料进行学习活动,实现幼儿的个性化发展;为了促进异龄幼儿之间的互动,体育材料的设置要体现层次性,投放的位置和材料的类型要有交叉,要给予异龄幼
儿一个互动的空间条件。同时能够根据自己创设的游戏内容进行器材的组装,并引导幼儿成为器材的使用者与共同管理者。
五、活动小结
我园在以往开展球类游戏的经验基础上,考虑到幼儿的年龄特征,我们尝试中大班年龄阶段的幼儿开展户外混龄球类游戏。丰富、新颖的户外混龄球类游戏,不断促进全体幼儿身心健康成长。我们发现幼儿的基本动作进一步得到了发展,极具挑战性的器械锻炼了幼儿坚强、勇敢、不怕困难的意志品质,提高了抗挫折的能力。同时也打破班级、年龄得局限,为幼儿提供了更多的交往机会。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分享合作快乐、帮助同伴、乐于助人等优良品质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从教师层面看,指导混龄活动需要教师熟知的不仅仅是自己执教年龄班的基本动作要领、要求及幼儿的发展水平,更是要全方位的了解不同年龄段幼儿基本动作及全体幼儿的实际水平,进而促使教师加强自身的学习,以适应工作的需要。
第三篇:混龄班游戏活动
瞎子摸拐子
总目标:
1、了解瞎子和拐子的特性,知道红绿灯标志的意义。
2、练习蒙眼捉人和曲腿躲闪跑的能力,自觉遵守游戏规则。小年段:培养幼儿的的躲闪能力。
大年段:发展幼儿的躲闪能力和快速抓的能力。
游戏规则:
一名幼儿扮演“瞎子”,其它幼儿扮演“拐子”,“拐子”在规定的范围里曲腿行走,“瞎子”去摸“拐子”,并用自制红、绿灯控制“拐子”停与走(出示绿灯,拐子可以自由行走;出示红灯,拐子则停止不动)。当瞎子摸到拐子时,角色互换继续游戏。数次游戏后,拐子两两结合同步行走,游戏继续。
选择理由:
游戏玩法简单明了,趣味性强,在游戏中,可以结合幼儿的能力差异进行游戏,并且游戏中大班的孩子能力带动小年龄段的孩子玩起来,小年龄段的孩子也可以跟着大班孩子玩起来。
鱼网
总目标:
1、幼儿能遵守游戏规则,快速的躲闪。
2、体验游戏带来的快乐。小年段:能够快速的躲闪。
大年段:理解游戏规则,会快速抓和躲闪。
游戏规则:
两个幼儿手拉手做两张鱼网(或是用纱巾),其余幼儿做鱼。幼儿一起唱“许多大鱼游来了,游来了,游来了,快点快点捉住它。在最后一个字时,扮鱼网的幼儿放下“鱼网”捕鱼。给捕捉到的幼儿要表演首儿歌,或者唱首歌,然后就可以扮鱼网了。
选择理由:
在这个游戏中,无论是大班的孩子还是小班的孩子都可以选择鱼的角色,而在里面渔网的角色大班的孩子快速奔跑能力比较强,所以这个角色大班的孩子比较适合,也非常喜欢。这个游戏不但可以提高大班孩子的奔跑能力,也可以提高小年龄段孩子的跟玩能力。
贴烧饼
总目标:
1、练习幼儿在一定范围内追逐跑。
2、训练幼儿的反应能力。
小年段:练习幼儿在一定范围内追逐跑。
大年段:训练幼儿的反应能力,和围圈追逐跑得能力。
游戏规则:
小组幼儿围成一个圈,剩余两人在圈外,—人追逐,—人被追逐。追逐者可以随时将自己变成“膏药”贴在圈子中的任何—人,然后交换角色,由被贴的幼儿作为追逐者,继续追逐。下池塘开始捞鱼,被“鱼网”捉到者停止一次游戏。其他幼儿游戏继续。
选择理由:
在这个游戏中,大班的孩子可以和小班的孩子进行组合,然后在游戏中大班的幼儿可以让小班的孩子站在里圈,这样可以起到游戏中的合作作用。
两人三足
总目标:
1、锻炼幼儿身体的灵活性与协调性。
2、培养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
小年段:听大班幼儿的口令前进。大年段:锻炼幼儿身体的灵活性与协调。
游戏规则:
幼儿自由分组,分成模特队和竞赛组。竞赛组分两队进行两人三足的游戏比赛,每两个幼儿的两只脚和手被绳子绑起来走路,走到指定的箩筐里拿手套给模特组的幼儿戴上,比比哪个竞赛组先完成任务,就是这次比赛的冠军队
选择理由:
这个游戏有难度,需要小班的孩子紧紧搂住大班的哥哥姐姐,并且能够听从大班哥哥姐姐的口令出脚。而在这个游戏中也能体现以大带小的作用,并且促进大年龄段孩子的反应能力。
猜拳跨步
总目标:
1、提高幼儿动作的敏捷性。
2、丰富幼儿的游戏活动,体验游戏带来的乐趣。小年段:提高规则意识。
大年段:提高幼儿动作的敏捷性和自定游戏规则的能力。
游戏规则:
开始两人握紧双拳,参加的小朋友一起说:“猜猜猜、我们大家来猜猜”。到最后一个“猜”字停下来时,两个人伸出手的动作是:“石头、剪子、布”。其中一人做的剪子动作,另一名幼儿做布的动作,则表示剪子剪布,该幼儿为胜,并跨“4”步。其他的动作如:布包石头、石头锤剪子,不管是那一方胜都是跨“4”步。依次这样猜下去,跨过去,谁先到终点谁就获胜。
选择理由:
这个游戏非常简单,无论是小班的孩子还是大班的孩子都会猜拳,所以在游戏中,只要他们合作制定猜拳玩法或规则就可以立刻玩起来了,简单而有趣味性。
我们邀请一个人
总目标:
1、感受音乐韵律,按规进行游戏。
2、学会一个跟好跟好一个,按节奏进行游戏。
小年段:学会倾听,一个跟好一个进行游戏。
大年段:在熟悉规则的基础上,主动去邀请朋友。学会在集体游戏中与同伴协调活动。享受传统民间游戏带来的乐趣
游戏规则:
分甲乙两组,甲、乙双方互相唱问。之后,甲乙组邀请者与被邀请者同时出列.站在一个套圈里,后面的邀请者与被邀请者也依次两人站一个套圈里,(自由选择套圈的颜色)一直到最后被邀请完后。幼儿根据自己选择的套圈颜色组合成一个“火车”每队并选择一组幼儿做“火车头”,但“火车头”的脚上要套一个圈,然后两组站在同一起跑线,看哪队先跑到终点就是最后的胜利组。
选择理由:
游戏比较有趣味性,在音乐的背景下进行游戏,自主性比较强。游戏中角色意识比较分明,幼儿可以根据自己能力强弱,自由选择角色进行游戏
丢沙包
总目标:
1、发展动作的躲闪跑能力,提高注意力和观察力。萌发对民间游戏产生一定的兴趣。
小年段:熟悉游戏规则,学会扔的动作及躲闪能力。
大年段:能正确分辨单双数,同时游戏过程中兼顾小年段幼儿一起游戏。
游戏规则:
幼儿分为四组,通过猜拳的方法选出每组最后的获胜者来进行丢沙包比赛,并规定时间是30秒。每一组中由获胜者做丢沙包的人,其他幼儿身上挂着单双数的号码牌,丢沙包的幼儿需要站在指定的地方向挂号码牌的幼儿扔沙包,挂号码牌的幼儿也是在规定的活动范围内活动。听到“单数”或“双数”的口令时,丢沙包的幼儿就要寻找相应的号码牌并用沙包击中对方,而挂号码牌的幼儿则要不停地跑,若丢沙包的幼儿丢错了对象,被丢幼儿可以继续游戏,若丢中且丢对的幼儿需要出列停止游戏在旁观看。
选择理由:
此游戏考验幼儿的倾听能力,同时扔、躲闪的技能也在游戏中得到锻炼。小年龄在游戏中可以跟随大年龄幼儿一起游戏,在玩得过程中,对“单”、“双”数有个初步的理解。在和大孩子一起躲闪的过程中,起到一定带动性,能力也有所加强。
老鹰抓小鸡
总目标:
遵守游戏规则,游戏中提高相对方向跑的技能,提高身体的灵敏性、协调能力。
大年段:能自主安排游戏角色,活动中注意跑的时候控制与他人的距离。愿意帮助中班年龄幼儿共同参加游戏,体验合作游戏乐趣。小年段:
1、幼儿乐意参与游戏,主动的和大班哥哥姐姐一起玩游戏。
2、能自主的分配角色,并会快速的进行躲闪。
3、愿意在大年龄幼儿的帮助下完成游戏,体验互动游戏的乐趣。
游戏规则:
幼儿按自己的意愿分配角色:老鹰、鸡妈妈、小鸡,活动开始“老鹰”手拿呼拉圈站在自己的“鹰巢”里,“小鸡”四处分散在场地上捉虫子。当“鸡妈妈”呼喊:孩子们,“老鹰”来啦,快跑!“老鹰”从“鹰巢”里跑出来追套“小鸡”,套中后把“小鸡”运回“鹰巢”。
选择理由:
此游戏简单易学,在孩子们遵守游戏规则,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大年龄段的孩子能尝试积极主动带领小龄幼儿参与游戏,尊重他人,懂得谦让,树立榜样。小年段的孩子积极参加游戏,尝试自主选择游戏角色。能主动与异龄幼儿协商、初步合作,听从大年龄幼儿合理的建议。
一米一米三
总目标:
学说童谣,按童谣内容、节奏进行石头、剪刀、布游戏。小年段:学会说童谣,按照节奏进行节奏。
大年段:能正确熟练进行石头、剪刀、布游戏,在游戏过程中,带领小年段孩子,尝试用不同形式完成游戏胜负。
游戏规则:
此游戏两人玩,也可以多人合作玩。两人面对面站立好,游戏开始集体有节奏地念儿歌:一米一米三,三米三米三,三米连心跳,卖苹果。当念到“果”字时双方都必须以石头、剪刀、布的形式停下动作出现给对方看自己摆出的是什么地动作信号(石头、剪刀、布)。胜出方有权向对方出7以内的加减算式题,题目答对后再继续游戏。
选择理由:
此游戏儿歌简单、押韵易上口。小年段孩子容易掌握,并在说儿歌的基础上学习按节奏进行石头、剪刀、布的练习。此时,大年段孩子可以介入,能力强带动能力弱的孩子,游戏自主性得到了体现。同时当比输赢的过程中,大年段孩子可以变幻惩罚方式,创意意识得到了加强。
孵小鸡
总目标:
学会说儿歌,提高倾听能力和钻、躲闪能力。
小年段:学会说边拍手,变说儿歌,提高钻、躲闪能力。
大年段:在熟知游戏规则基础上,能照顾小年段孩子一起合作玩游戏。
游戏规则:
游戏者中选一人当“鸡妈妈”坐在凳子上,凳子下放几个“蛋”(可放沙包代替),表示“鸡妈妈”正在“孵蛋”。全体幼儿围在鸡妈妈周围边拍手边念儿歌:“老母鸡,真能干,咯咯哒,咯咯哒。生下孩子蛋宝宝,开始孵宝宝啦”。念完儿歌,其余游戏者做“耗子”,“耗子“在”鸡妈妈“身边钻来钻去,伺机取“蛋”。“鸡妈妈”可以自由转动保护身体下面的“鸡蛋”,但不能离开凳子。“耗子”伸手取“蛋”时,“鸡妈妈”要迅速拍“耗子”的手臂,被拍到的就不许在取“蛋”。游戏可玩到“鸡蛋”取完为
选择理由:
此游戏童趣、可以、易上手,适合不同年级阶段的孩子。孩子们在相互合作基础上,不同能力得到提高。大年段孩子能照顾小年段,带领他们一起玩。小年段幼儿能在大年段照顾的基础上尝试做“鸡妈妈”等难度较高的角色。
第四篇:大小混龄户外体育游戏
大小户外混龄体育游戏——《老狼几点了》
(一)活动目标:
1、大小班幼儿能两两合作运用多种方法,共同平稳且长时间的站在平衡台上。
2、大胆参与活动,体验与同伴合作运动、挑战成功的快乐。
(二)活动准备:
1、平衡台若干、灰太狼头饰、2、分散游戏材料:轮胎、滑板车、飞盘、尾巴、球、橡皮筋
3、毛巾、衣物筐、垫子4床、大笼球20个、轮胎、圈、沙包、飞蜻蜓。
(三)活动过程:
1、导入:大小班幼儿见面
——双方教师主动与对方幼儿打招呼,激发幼儿间互相问好。——幼儿相互问好。
2、准备:
①情景导入:教师扮演村长说:“跟着村长一起来做做运动吧” ②幼儿与同伴和老师共同做热身运动。③练习用不同方法站在平衡台上。
3、集体游戏:
①快速站在平衡台上----提醒幼儿“天黑了,大灰狼来了,赶快站到安全岛!”
②快而稳地站在平衡台上---鼓励幼儿要又快又稳地站在安全岛上。③快而稳站在平衡台上,并保持较长时间。
④教师重点观察幼儿两两合作的表现,根据幼儿运动技能的差异性,适时介入,给予
积极指导。
4、分散:幼儿结伴自选材料,分区域合作玩耍。
5、整理:随音乐做放松运动-----“天黑了,我们回家吧。” ①教师与幼儿同做放松运动。②鼓励幼儿相互做放松运动。③回家休息,大小幼儿互相道别。
第五篇:混龄教育的理论基础及实践价值[推荐]
混龄教育是指将年龄相差12个月以上的幼儿编排在一个班级中,让不同年龄和发展水平的幼儿身处同一环境共同学习和生活。它既有深厚的理论基础, 又有一定的实践价值。
一、混龄教育的理论基础
皮亚杰、维果茨基强调认知发展与在社会情境中建构知识有密切关系;班杜拉的社会认知学习理论则强调对他人行为、态度和情感反应的观察和模仿的意义。他们的观点为混龄教育的实施奠定了理论基础。
1、同伴间的认知冲突是影响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重要因素
皮亚杰认为,同龄儿童处于同一发展阶段,每个阶段有其发展特点,阶段之间保持着发展的连续性,然而这些阶段并不绝对与儿童年龄相符,各个阶段儿童的发展会因社会环境和习得经验的不同而有所加速或延缓。因此,儿童需要与同伴和环境互动来促进学习。
同伴间的认知冲突会迫使儿童站在他人角度看问题。幼儿与各种发展水平的同伴进行互动,会增加同伴的认知冲突。幼儿与同伴的关系不同于成人与幼儿的关系。在成人与幼儿的关系中,成人通常处于优势地位,而幼儿则处于被动或劣势地位,幼儿可能屈从于成人的权威而接受自己并不理解的观点;幼儿与同伴之间关系的建立通常是基于一定的合作,情感的共鸣使幼儿具有关于社会的更广阔的认知视野。皮亚杰认为,没有与他人在思想上的相互交流和合作,个体永远不能把他的运算合成一个连贯的整体。
在混龄教育活动中,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之间的交往与合作大大增加了产生认知冲突的机率,增加了幼儿体验、认知、发展的机会,并促使幼儿自我学习,获得成功感。
2、混龄教育为幼儿心理发展创造了“最近发展区”
不同年龄的幼儿一起学习、生活、游戏,他们相互挑战,形成认知冲突,产生“最近发展区”, 从而促进各方面能力的发展, 特别是社会理解能力的发展。在混龄教育活动中, 年长幼儿用自己的行为和语言向年幼幼儿解释或表现,年幼幼儿用自己的行为和语言向年长幼儿模仿或询问,他们超越了自己的原有水平,又反映出力所能及的最高水平,这就是异龄之间的社会建构。每个幼儿的经验和能力都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内得到充实和提高。混龄教育使不同年龄、经验和发展水平的幼儿之间有了多元互动的机会。
3、观察、模仿是幼儿学习的主要方式
班杜拉强调,在社会情境中,人的大多数行为都是通过观察学会的。他认为,学习者在观察学习中无需作出反应,也不必亲自体验、直接强化,只需通过观察他人,接受一致的强化来学习。幼儿学习的主要方式就是观察和模仿成人或同伴的行为,以形成替代性经验。根据这种理论,社会学习是成长的结果,取决于幼儿的经验和智力水平。榜样越是多样化, 观察者就越有可能作出创造性反应。
混龄教育为幼儿提供了大量仿效不同发展水平同伴的机会。幼儿先通过模仿学习成人和其他幼儿的语言,然后按照自己的方式重新组合或改变语言材料,从而促使语言能力的提高。年幼幼儿通过观察年长幼儿操作游戏材料,学会了如何搭建楼房、如何玩拼图等,促使了动作技能的发展。幼儿之间通过模仿逐步学会了与他人交往的技能等。
二、混龄教育的实践价值
长期以来,我国幼儿园都严格地进行同龄编班,课程实施的主要形式是集体教学,这种教学组织形式不能很好地照顾幼儿之间的个体差异,而混龄教育则能弥补同龄编班教育的不足。我国部分幼儿园成功尝试混龄教育的事实证明在幼儿园实行混龄教育有一定的实践价值。
1、混龄教育能有效地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
在幼儿园实行混龄教育,为幼儿营造了一种类似于兄弟姐妹聚集在一起的家庭氛围, 可以弥补独生子女与不同年龄幼儿交往的不足,更多地满足幼儿的交往需要;幼儿在交流中相互学习,了解一些信息和知识, 对其交往能力的发展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
研究表明,同龄幼儿在一起易产生攻击性行为,而异龄幼儿在一起活动时,年长幼儿出于荣誉感、责任心,会表现出较高水平的自觉性和意志行为。在混龄教育活动中,面对比自己小的弟弟妹妹,年长幼儿更愿意和他们分享玩具,在产生冲突时更愿意谦让,而年幼幼儿通过与年长幼儿交往,其领会能力、观察能力及模仿能力均能得到增强。在混龄教育活动中, 独生子女自私、依赖性强、独立性差、交往能力低等不良性格特征能得到纠正,这有助于他们形成良好的社会性。
2、混龄教育能有效地促进幼儿认知能力发展混龄教育对幼儿认知能力发展的作用源自幼儿与不同认知发展水平的同伴互动而产生的认知冲突,这种认知冲突有助于缺乏经验的幼儿模仿有经验的幼儿, 并内化为新经验。
针对异龄幼儿,教师必须根据幼儿的个体差异确立多元化的教育目标,提供多层次的操作材料,让每个幼儿都能在宽松的环境中找到适合自己的问题情境。幼儿不必和别人比较, 可以依自己的能力和需求无拘无束、充满自信地开展活动。因此,在混龄教育活动中,幼儿有更多的机会做他们感兴趣的事, 这种自发的内在学习动机使幼儿全身心地投入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成为智慧的问题解决者。
不同年龄幼儿间的互动对其智力,特别是思维能力发展是非常有意义的。当不同年龄幼儿间发生认知冲突时,年长幼儿充当了“小老师”的角色,给弟弟妹妹讲解他们掌握的知识, 这促使他们更深入地理解知识, 牢固地掌握技能技巧。
3、混龄教育能有效地培养幼儿的情感
在混龄教育活动中,不同年龄的幼儿在一起玩耍, 增加了群体互动的复杂性和层次性, 与异龄同伴交往带来的角色、心理体验和沟通方式的变化对幼儿提出了新的人际挑战。同时,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环境的变化, 幼儿个体的角色也在不断变化, 在这里是弟弟或妹妹, 在那里可能就是哥哥或姐姐, 这种变化促使他们不断适应和接受新的角色。混龄教育为幼儿创造了一个较为复杂的、动态的小型“社会环境”,为幼儿情感的发展提供了动力和源泉。
混龄教育为幼儿提供了丰富的情感体验的机会。由于年龄差异以及由此导致的能力差异和经验差异, 每个幼儿都拥有区别于以往的角色和地位,不得不面对复杂的关系情境。在混龄教育活动中,一名幼儿既可以是老师的学生, 又可以是其他幼儿的弟弟妹妹或哥哥姐姐, 还可以是同龄人的伙伴,这些角色变化既让幼儿体验到年幼幼儿对年长幼儿的尊重、敬畏、钦佩或嫉妒, 又让幼儿体验到年长幼儿对年幼幼儿的关心、爱护或轻视等, 这些复杂的情感体验给幼儿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因此,在混龄教育活动中, 教师既要为幼儿提供情感体验的机会, 培养幼儿对各种情感的敏锐性,丰富幼儿的情感世界,又要防止幼儿过多体验不健康的情感,如嫉妒、傲慢、轻视等, 把幼儿的同伴关系引向关怀、互助的方向, 为幼儿健康人格的形成打好基础。
混龄教育有效地扩展了幼儿情感体验的范围,增强了幼儿对积极情感的敏锐性和对消极情感的承受能力, 锻炼了幼儿的情感控制能力。年长幼儿的积极行为为年幼幼儿提供了良好的榜样, 并由于年龄的相近而更具感染力, 因而年幼幼儿通过与年长幼儿的交流可逐步克服自己的消极情感(如胆怯、任性等);年长幼儿也因为榜样的自我心理暗示, 愿意在与年幼幼儿交往的过程中自觉展现积极情感(如谦让、耐心等), 克服任性、霸道等消极情感。同时, 教师也需要积极引导, 帮助幼儿克服消极的情感体验, 加强幼儿对积极情感的认同和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