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熹”主题学校文化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时间:2019-05-14 17:41:4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松熹”主题学校文化建设的实践与探索》,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松熹”主题学校文化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第一篇:“松熹”主题学校文化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松熹”主题学校文化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摘要]新时期,积极、合理、全面、协调地开展中学校园文化建设,已成为中学树立完整文化形象、展示学校综合实力的必然。福建省晋江市松熹中学地处闽南千年古镇――安海镇,文化底蕴深厚。年轻的学校在传承千年优秀文化传统,弘扬古镇文明,打造特色文化校园,彰显学校文化蕴含,形成学校独有的办学思想、管理特色等方面有自己的一些实践与探索,从丰厚物质文化建设、提炼精神文化内涵、践行精神文化外延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松熹朱子学校文化实践探索

[中图分类号]G6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150102

晋江松熹中学创办于1996年,是一所年轻学校,地处文化古镇――安海。安海素有“朱文郑武”“二朱过化”“海滨邹鲁”之称,文化传统丰富,文化底蕴深厚。年轻的松熹中学自创建之始就与宋代大理学家朱熹结下渊源,校名“松熹”就是并取“朱松”(朱熹之父)“朱熹”父子之名。如何传承千年优秀文化传统,弘扬古镇文明,打造特色文化校园,彰显学校文化蕴含,形成学校独有的办学思想、管理特色,这是年轻学校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经历任校长的策划、推动和传承,以“松熹”为主线的校园文化硬件建设已初见雏形,主题文化初见成效。

一、彰显个性,打造主题文化育人环境

1.松熹溯源

松熹中学创建于1996年,学校的命名借用朱松、朱熹父子在安海为官和讲学的典故:朱松于南宋建炎四年为首任镇监,为改变安海“竞利相戕”的景况,使“狷商驯”,他以富商黄护所建的鳌头精舍作为讲学之所,“乃公事外,进民之秀者,教以义理之学”(卷之五《学校志?重建石井书院记》明?傅凯)。短短20多年后,因为朱松于鳌头精舍“进民之秀者,教以义理之学”,一个“竞利相戕”的“狷商”之地,转而出现了“老幼义理详悉”的可喜气象,可见韦斋教化之功甚巨。20年后,朱熹任同安主簿,常来安海寻访旧踪及其父遗迹,“见其老幼义理详悉,遂与论说,士因益勤于学”。据《安平志》卷之九《选举志》统计,由朱松监镇之时上溯至安海有资料可查的北宋雍熙140余年间,进士仅16名,而建炎以后至南宋亡的140余年间,进士就有46名之多。至于岁贡、乡举则如过江之鲫,四方称盛。元明之后,其人文之盛更是甲于泉郡。可见安海经“二朱过化”之后,科第远盛于前,簪缨鹊起,科甲联芳。为此,安海人自豪地说:“地灵人杰,贤才辈出,后之接踵而起者,凤羽威仪,龙鳞栗翰。红杏留香,尽是探花之使;樱桃开宴,皆为夺锦之英,不诚泉南一人物之薮也哉!”(卷之一《安平源流考》清?柯琮璜)之后“二朱过化”由安海而辐射至泉郡各地,影响甚为深远,以至后人称赞:“海甸仁风欣被远,温陵理学赖开先。”(卷之九《增订安平十景诗?石井书院》篑山堂伍)安海由此成为泉郡理学开先之地。取二人的名字“松”“熹”组合为学校的名字,以突出安海系“二朱过化”和“海滨邹鲁”这一深厚文化积淀的特点。

再经斟酌,“熹”即天亮、光明,清晨的阳光之意。“松熹”即松树林中的阳光,有两种寓意:一是希望学校像阳光一样,哺育学生如松树一样茁壮成长;二是希望学生在阳光照耀下像松树一样成长为能经得起风雨的栋梁之材。

“松熹”之名是安海独有,唯安海可用,其他学校不可复制。“松熹”两字即是文化,它体现了安海历史源远流长和文化积淀的深厚,它为学校建设“儒雅校园”“书香校园”提供了一笔财富。这一提议后来得到安海各界人士的普遍赞同。

2.主题景观

松熹中学建校以来,几任校长对朱子文化的传承一脉相传,紧紧围绕校名“松熹”所蕴含的深刻寓意为主题建校。2003年,新筹建的学校首届董事会集资捐建了校中桥和桥边供师生休息的亭榭。镇侨联主席欣然为其题名为“敬松桥”“崇熹亭”,并在亭上撰一对联“仰观劲松千年翠,眺望晨曦万里红”,意在倡导后辈敬仰朱松、朱熹父子崇文尚理风范,传承古镇百年文明。

3.主题标志

近期,学校又着手筹建“朱子文化广场”,广场拟设朱松、朱熹父子雕像,朱松、朱熹父子生平简介,朱熹治学理念名句书法石刻,朱熹治学故事,朱熹经典名篇等,力求把学校每一处景点都布置得有教育意义,做到文化环境与自然环境水乳交融,学生身处其中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

二、传承经典,提炼主题文化育人素材

朱熹是我国古代继孔子之后又一位重要的文化大师,是儒学的集大成者。无须讳言,朱熹的思想理论中有不少消极甚至是错误的东西,今天我们并不是照搬他的那一套,而是取其精华,为时代所用,为学校所用,为学生所用。为此,我们对学校的主题文化进行了提炼。

1.校歌《熹韵》

学校于1999年向社会各界征集校歌,后由本校教师作词作曲的《熹韵》入选。校歌以“灵源叠翠,鸿江汤汤,龙山晨钟扬。港湾波涌依旧,长桥安卧,白塔叙沧桑”为开篇,突出安海文化名胜、商贸特色;以“朱松首镇,勤政为民垂千古,朱熹弘理,兴学重教永留芳”彰显古镇百年文化积淀;以“励精图治,奋发向上……学海千帆,击楫中流,师生驭风浪”来体现松熹师生挥汗织锦绣,铸就明日辉煌的孺子风范。

2.校刊《松风》

2002年,学校编创校刊,在向全校教师征集时,刊名“松风”以其含义凸显学校文化内涵而中选。

3.校训

2009年,学校为适应新时期素质教育的大形势,更换使用十几年的校训,实现校训大变脸。新校训取自朱熹治学思想精华:“居敬、存养、省察、力行”。重在培养学生道德修养,凸显德育首位思想,教会学生学做真人。

4.校本教材《松熹》

2009年,为提炼朱熹治学精华,突显校园文化主脉,重解经论,鉴古创新,打造朱子文化校园,学校以语文组、历史组为核心,编写了校本教材《松熹》――朱子文化读本。《松熹》读本,以现代写意为主要表现手法,让深奥变得通俗,让繁杂变得明晰;以松熹溯源,三朱简介,朱熹与安海,朱熹传说故事,朱熹传世经典,朱熹思想精粹,朱子文学,安海民俗、古迹,朱子书法鉴赏为架构,展现理学大师传奇人生,解读一代鸿儒思想精髓,诠释朱子思想对安海文化的影响,让更多人了解朱熹,了解朱子文化的内涵,为“打造朱子文化校园,构建和谐松熹”做出应有的努力。

三、延伸文化,塑造“儒雅书香”松熹人

北京师范大学沈立博士曾经说过:“中国经典(中国传统优秀文化)是中国教育的原本。”中国是一个有着几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几千年来中国人民正是靠着这些经典文化规范着自己的言行,形成了优良的传统。我们如果能把朱子优秀文化教育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公民道德建设、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及中小学生守则等社会主义品德、规范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一定能更好地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为此,学校做好了传承推广朱子文化的长期策划。

1.朱子文化教育与校本课程相结合

无须讳言,朱熹的理论思想中有些消极甚至是错误的东西,我们今天并不是照搬他的那一套,而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为时代所用,为学校所用,为学生所用。如我们搜集好问勤学的《朱子问天》,孝敬长辈的《为母守墓》,学术求真的《鹅湖之会》等有关朱熹的故事传说和生平事迹,搜集以行为养成教育为主要内容的《朱子家训》和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童蒙须知》,以及《春日》《劝学》《观书有感》《苦雨》等适合初中生学习的优秀诗词、著作作为校本教材,开设朱子文化教育校本课程,引导学生“亲其师,信其道,仿其行”,崇贤敬学,传承文化经典,潜移默化地规范学生的言行举止。

2.朱子文化教育与学科教学相结合

为了更好地学习朱子优秀文化,可将其融入各个学科教学中。如利用课前三分钟,选择性地诵读朱熹诗词、《朱子家训》等,在写字课中组织学生书写朱熹的优秀诗词、语句,在美术教学中组织学生描绘传说中的朱熹生活学习的各种画面,在音乐教学中组织学生自编自唱由朱熹诗词编写的歌曲,自编自演相关舞蹈等。将朱熹优秀文化的学习与各学科教学有机融合,对学生进行优秀朱子文化的教育。

3.朱子文化教育与学生养成教育相结合

让学生讲述“朱子问天”等故事,激发学生好问勤学、热爱科学的情感;讲述“为母守墓”等故事,对学生进行敬长孝亲教育;讲述朱熹求学、生活、处世各方面的“勤谨”故事,以及对《朱子训子从学贴》《朱子家训》相关诗词的学习,培养学生对每件事勤做勤整理的行为习惯;还可以通过讲述有关朱熹励志的故事,引导学生把个人的荣辱与学校、家乡、祖国联系在一起,树立远大志向,胸怀祖国,放眼天下;选择“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有过则速改,不可畏难而苟安也”等名言作为学生的座右铭等,以此强化学生的养成教育。

4.朱子文化教育与师生活动相结合

朱子优秀文化教育和学校其他教育一样要求形式多样,尤其要开展各种有趣的活动,以此提高教育的实效性,使师生在快乐中学习,在趣味中得到熏陶。如开展朱熹诗词朗诵会,使师生接触到更多的朱熹诗词;开展朱熹故事竞赛,让更多的人了解朱熹的生平事迹; 结合综合实践活动开展朱子文化研究性学习,让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进一步感受朱子文化。

5.朱子文化教育与家长、学校相结合

在安海朱子优秀文化早已植入千家万户,广大家庭对儒学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也已根深蒂固,部分文化家庭对《朱子家训》《四书集注》等朱熹的名文名著也有所了解,许多家长常常会自觉或不自觉地用朱熹的优秀思想对后辈进行养成教育。这为学校开展“运用朱子文化,促进学生养成教育”活动谋求家校教育的配合提供了一种可能。任何一种教育都离不开家长的配合,养成教育更是这样。学校通过家长会等多种渠道,让家长了解学校朱子文化学习的阶段内容、目标和要求,定期和家长沟通,了解学生在家庭的行为习惯,同时让每个家长及时了解子女在校的情况,使学生不仅在学校,在家庭、社会也能得到同样的熏陶。

朱子学说作为传统文化的精华,其所提倡的格物穷理说、开源节流说、宇宙结构说、慎思博学说,都是值得我们反顾和揣摩的,这些思想和现代教育教学理念都有着相通相近之处,重温这些思想和学说,可以找到有益的借鉴。相信不久的将来,松熹中学――朱子文化品牌将在晋江教育界独树一帜,成为松熹中学的一张名片。走出校门的松熹人,将以“儒雅、书香、进取、自律”的姿态展现在世人的面前。

(责任编辑陈剑平)

第二篇:校园文化建设实践与探索

“大调研”课题 专题调研成果报告

调研时间:2018年7月 调研单位:xxx小学校 主要成果:

一、调研课题

学校信息化教育现状及教育教学应用研究

二、工作现状

1、取得的主要成绩

(1)、教育信息化设备能基本满足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需要。通过前几年国家实行教育均衡发展计划,学校信息化设备,尤其是计算机不再是学校中的“稀有保护对象”了,各校的大部分教室都装配了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我校是一个典型的小班制农村小学,虽说是一个农村小学,但是我校在2016年各班已全部配备了电子白板,说明学校信息化教育已经普及到农村小学,这是时代进步、科技发展的结果。

(2)是教师信息化素质得到提升。通过“国培”计划、校本培训等多种途径、多种形式加强了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特别是近三年来分期、分批、分层次对学校在职教师进行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大大提升了教师信息技术素养。

(3)是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多媒体课件、视频材料以及通过互联网获取信息资源等已在在教育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比如近几年在汉字教学中很流行的“悟空识字”,以游戏闯关的形式来进行汉字识别教育,同时进行汉字释义,效果很好,很受儿童及家长的欢迎。可以说,教育信息化大大提高了教育的趣味性和多样性以及可接受性,提高了教学效率。

2、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1)部分教师认识不完全到位。少数教师认为,自己教了多年 的书,或自己年龄大了,已有一定的教学经验,用传统的教育教学方法、手段教学轻车熟路,用不着学习新的东西,可以不用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来教学,依然可以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因此,对采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手段教学认识不明,态度不积极。

(2)学科教学中属于研究性、展示性应用较多,常规教学应用偏少。在学校研究课、公开课、示范课和各级课堂教学竞赛中,老师们都要使用信息化手段教学,但在日常常规教学中,部分老师运用较少。

(3)是借鉴应用多,创新研究、开发较少。由于老师们工作繁忙,或自身能力水平有限,不能研究、开发出新的教学软件等,因此大多数老师直接借鉴甚至照搬别人信息化成果资源进行教学,如从网上下载课件、音像、视频材料运用于教学中,很少融入自己新思想、新理念、新方法、新发现、新成果等。

三、工作建议

1、进一步加快信息化教学环境的建设。信息化教学环境,决非仅仅硬件系统而已,而是硬件软件等有机结合的综合系统。目前,学校教育要乘国家信息化建设东风,加紧信息化教学环境建设,致力于建设用于信息化教和学的各种支持系统及用于各种教育资源、教育设施管理的信息管理系统等。

2、搞好信息化教育资源的建设与利用。信息化教育资源是指用于教育信息化的各种资源,如电子教材、各类素材、学科教案、教学课件、试题、百科知识、教育新闻信息及各类教育统计数据等等,要组织专门力量进行甄别收集和利用。

3、进一步加强师资培训。作为新课改之关键所在的教师,其职能、角色的定位,也将逐渐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成“设计者、指导者、组织者、帮助者、学习资源的管理者及研究者”。这种新型教师的职能转变,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因此,教育 信息化应成为师资培训的重要内容,也只有这样才能将教育信息化建设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4、积极建构新型教学模式。学校教育要顺应信息化发展的需要,积极构建与信息化教育相匹配的新型教学模式。信息化硬件环境是死的,被动的,而新型教学模式中的交互作用过程和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认识过程却是活的,能动的,因此,学校、老师必须重视新型教学模式的构建;让这些耗巨资建成的信息化教育硬件能够物有所值、物尽所值、物超所值。

第三篇:小学文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范文

诗意,生命的追求!像诗中表达的那样给人以美感的一种意境、一种感觉、一种优雅。诗意教育文化,是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意趣相投、和谐共生的文化。基于此认识,我校从理念文化、环境文化、管理文化、特色文化等方面架构起诗意教育文化的基本框架,在探索和实践中不断丰富诗意文化的内涵,促进师生生命的成长,增强学校的核心竞争力。

一、准确定位,确立务实创新的理念文化

“良好的校园精神文化具有催人奋发向上、积极进取、开拓创新的教育力量,能帮助广大师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是一个孕育着巨大潜能的教育资源。”

八十多年的办学历程,孕育了“厚积笃行、创新超越”的学校精神,我们立足学校实际,凝聚、提炼、发展自身的价值理念,确立了“让师生诗意的栖居,让生命灵动的跳跃”的办学理念;树立了“高举诗意教育大旗,坚持文化铸校、质量立校、文明美校、师资强校、科研兴校、特色名校,努力把学校办成校园和谐、管理精致、质量过硬、师资优良、特色鲜明的新教育实验学校和省内外有影响的特色学校。”的办学目标;形成了“崇德、尚美、和谐、进取”的校风、“敬业、爱生、博学、善导”的教风和“乐学、好问、善思、力行”的学风。在教育教学工作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的一系列教育信条,如:态度决定一切,细节决定成败;好书伴我成长,阅读点亮人生;只有专注和坚韧可以创造奇迹等。几经讨论修改,多方求教,以理念识别系统、视听觉识别系统、行为识别系统、制度识别系统、特色识别系统五个版块为主的诗意文化手册便应运而生。在系列理念文化的引领下,教师不仅完成了教学任务,而且享受到职业生活的乐趣;学生不仅完成了学习任务,而且享受到童年生活的快乐。它为师生的主动发展、创新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二、精心构思,打造优美静雅的环境文化

“一所学校的品味首先是一所学校的校园品味,包括每一个细节,每一个建筑,每一处绿化都应该精雕细刻。”

2006年,我校借海门市小学“达标创特”的东风,按省实验小学标准,配备有多媒体网络教室、音乐舞蹈室、诗社活动室等15个专用教室,高标准装备了校内闭路电视教学系统和演播室;将每个教室都建成了多媒体网络教室。整个校园春天群卉争艳,夏天绿树成荫,秋天硕果飘香,冬天白雪压枝,成为了师生诗意栖居的乐园。

走进我校,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棵苍翠的迎客松和镌刻着学校精神的金牛伏枥石,左侧的南花园矗立着象征学校精神的标志性雕塑——“超越”,南花园的北边是“u”形教学楼和综合楼;右侧是标准的250米环行跑道,与学校的花草交相辉映,相得益彰。综合楼上,精心布置了名诗、名画、名星、名曲、名著,美其名曰:“五名工程”,让学生耳濡目染名家的风采,激发学生不断努力、不断进取;教学楼三楼栏杆的铝塑板上设计了学生喜欢的童书介绍,让书籍成为学生永远的朋友。作为诗意校园的“重头戏”——诗苑,它的的北边是用木板刻成的古典诗词,南边是有关童诗的各种活动展示:有校园首届十佳小诗人介绍,有近年来学生在各种报刊杂志上发表的优秀诗作,有参加小诗人夏令营活动的精彩瞬间……古代与现代的融合,静态与动态的辉映,构成了学校充满诗情画意的教育空间和智慧空间。

同时,学校积极营造人文环境,努力做到育人于无痕之处。“轻声漫步过走廊”、“茵茵绿草,踏之何忍”、“上前一小步,文明一大步”等温馨的提示语随处可见;诗意教师、诗意社团、诗意言行的宣传牌,为校园增添了一道亮丽的文化风景;校园“好玩儿”电视台、校报、校刊等装点着学校的诗意气息;学校定期开展快乐诗书节、社团风采节、阳光体育节、“弘謇杯”民族精神传承节等特色文化节日活动;定期进行行为规范示范班、书香班级、诗意少年评选;组织教师进行个人形象设计,征集学生格言,促进师生自我激励、主动发展。诗意环境文化建设使学校做到了时时育人、处处育人、景景育人,润物无声,生机盎然、催人奋进。

三、以人为本,构建刚柔相济的管理文化

“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这是新教育实验人最重要的追求,也是学校管理最重要的追求。”我校秉承“以人为本,刚柔相济”的原则,落实“管理无大事,细节定成败”即从大处着眼,勾绘共同愿景;小处着手,在细节中成就事业。

(1)重目标,凝聚人。学校规划是构建管理文化的基本纲要。我们在制订和实施学校发展规划中,注重自下而上,坚持“民主生成”,在教职工共同参与、凝聚共识重生成与实施规划,形成共同的愿景。学校每年的工作目标都由教代会全体教师表决通过;教师发展规划和个人工作目标均由校长室与教师协商确定;期末举行教师目标达成情况述评会,年末开展“平小十大超越”评选。引导教师将工作与实现自我价值相联系,让“厚积笃行,创新超越”成为学校的主旋律。

(2)重制度,规范人。制度建设是组织发展和效

率提升的重要保障,更是构建诗意文化的基础。为此,我们按“合法、合情、合理”的要求,健全完善了一系列工作制度,学习制度、考核制度、奖励制度等,编印成册,让学校的各方面工作能及时、清晰地呈现在教师面前,增加了学校各项工作的透明度。同时将重要的制度和规范,如《平小教师形象》、《平小学生一日常规》等,张贴于学校最显眼的地方,使管理进一步规

范化、科学化。

(3)重执行,塑造人。如果没有执行,任何好的计划都是零。为强化执行,我们要求学校的管理团队要践行“四好”。一是计划好。学校的每一项工作都要作精密安排,明确做什么,什么时候做,谁去做,如何做以及做到什么程度。二是布置好。我们要求行政布置工作时一定要简单明了,指令明确,如果任务复杂,可以把工作内容、具体要求、完成时间、责任人及何时检查等做成ppt,到时放映简述即可。三是督查好。校长督查行政,将每周的各项工作分工到人,周末进行完成情况星级评定;行政督查教师,教学和德育两条先值班行政,巡视查看条线人员任务完成情况,及时沟通,及时整改,月末组织教师百分考核。第四,总结好。为了让大家能做好以后的工作,对工作的完成情况要适时进行客观性评价。月末各行政人员都要整体反思条线工作,形成工作总结电子文稿,在校务会议上进行本月工作反馈,并组织行政人员考核,接受教师监督。

(4)重氛围,发展人。我们关注教师的专业成长,成果分享,智慧碰撞,引领教师在团队中成长。以超越者俱乐部为平台,以“读:主题阅读+集体共读+自由选读;行:集体研讨+课堂比武+多维交流;写:教育随笔+案例反思+专业论文;研:省市课题+微型课题+课程研发”为途径,不断加速教师的专业成长,努力做到文化发展学校,文化浸润教师。

四、打造品牌,孕育独具个性的特色文化

“特色并不意味着圆满,但特色就是卓越。企业如此,学校如此,凡事莫不如此。”我校独具个性的童诗特色文化,是学校诗意文化建设的源头和基石。学校的童诗教育以课程、行为、活动为三大核心元素,相互联系,相互促进,不断丰富着童诗特色的内涵。

学校特色核心组教师在学习国内外童诗教学经验,于2007年暑期编辑出版了童诗校本教材《种太阳》。全套教材共分低、中、高三册,真正做到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以主题单元阅读和童诗创作技巧双线并行,并融入了丰富的地方乡土资源。让孩子们理解并掌握创作和修改童诗的一系列技巧,让孩子们在诵诗、赏诗、写诗的过程中启迪思维,丰富情感,提高素养,接受美的熏陶。结合南通市级课题《儿童诗校本教材的开发和实践研究》,学校积极开展童诗和数学、品德、艺术、信息技术等学科的整合研究,形成了《我要做好孩子》、《我为童诗做动画》等十多节童诗与学科整合优质课例,形成丰富的童诗课程文化。

“当我们开心的时候,我们就读诗,当我们感动的时候,我们就写诗,诗中有善,诗中有真,诗中有美……”这是由台湾著名儿童文学作家管家琪作词的平小校歌《在诗意中成长》。我们结合养成教育、环保教育,传统美德教育等,引导学生创作生动活泼、富有教育意义的童诗,如王丹友小朋友写的《小蜜蜂》“小蜜蜂,真勤劳/每天早早起,/ 天黑才离去。/我们要学小蜜蜂,/天天上学不迟到!”在诗中,纯真地表达了他们养成好习惯的信心。海门电视台、《南通教育》等多家媒体相继报道了学校以诗促文、以诗育人的经验。在习惯养成的路上,我校坚持以“用诗意的语言说话,用诗意的心灵生活”为目标,以“目标引领、分层推进、活动规训、评价激励、研究深化”为主线,形成多元的童诗行为文化。

每年的校园诗书节活动,都会引来师生关注的目光,“经典诗词诵读”、“儿童诗原创大赛”、“诗配画”等一系列经典活动构成了一道道丰富的活动套餐。学校先后组织教师赴上海、浙江宁波金华、江苏常州等地参加童诗研讨活动;邀请中国童诗泰斗圣野、浙师大原校长蒋风、中国童诗网总版主雪野、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周锐、“童书皇后”管家琪等来校讲学,为童诗教育注入源头活水;2008年12月,我校成功举办了南通市儿童诗教学研讨活动,在一次次的学习、分享、展示中形成多彩的童诗活动文化。同时也收获着累累硕果:2006年,学校被评为海门市“童诗教育特色学校”;2007年,新加坡花菲卫理小学董成杰、陈永杰等校长来校考察童诗教育,同年“好玩儿”诗社被中国儿童诗网评为“十佳诗社”;2008年,学校被授予“中国童诗教学写作基地”铜牌;2009年,荣获全国小诗人夏令营活动优秀组织奖。

童诗教学的美丽牵手,播下了诗的种子;童诗教育的执着前行,弥漫着诗的芳香;诗意教育的宏伟构想,诠释着诗的意境。“只要行动就有收获,只有坚持才有奇迹。”为整体构建学校诗意文化思想体系,学校申报了全国新教育子课题《“诗意教育”实践模式的探索研究》,从营造诗意环境、实施诗意管理、培塑诗意教师、探寻诗意评价、打造诗意课堂、引领诗意言行、开展诗意阅读、组织诗意社团等八个方面进行科学的描绘,细致的规划。我们将以“办海门市一流的乡镇中心小学”和“省内外知名的特色学校”为愿景,彰显诗意特色,锻造诗意品牌,共建诗意家园。

第四篇:班组文化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班组文化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来源: 作者:钦林文 日期:10.11.10

江苏省邳州市供电公司工会主席钦林文

班组文化是班组全体成员共享的、可学习的价值观与行为模式。班组文化建设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班组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标准化班组创建工作的深化与提升。邳州市供电公司按照上级公司的部署与要求,在推进标准化班组创建的实践中,注重班组文化建设,精心培育了一批具有本公司特色的班组文化建设成果,并探索形成了关于班组文化建设的思路,通过建设好班组文化,使班组墙上有园地、网络有页面、业余有书读、活动有空间、沟通有载体,学习有标杆,管理有标准、职业有规划,让企业精神、管理标准在实践中内化为班组与职工的自觉行为。

一 班组文化建设的实践与成效

实践中,邳州市供电公司认识到,班组文化建设不应仅仅着眼于班组文化环境、文化阵地、文体活动等文化建设的表象,更应着眼于文化建设的实质,即班组管理及班组员工素质的有效养成与提升。为此重点围绕“有效提升班组成员素养;打造高效执行班组团队;深化班组创先争优活动;培育和谐有序人文环境”开展班组文化建设,着力养成“标准先行、5S管理、文化兴企、品牌建设、诚信守法、感恩奉献、创新创效、团队共建”等符合时代特征和班组建设需要的理念,培育形成了班组文化六个形态:

班组安全文化。安全是班组的基石。邳州市供电公司220千伏邵场变电站着力践行“安全邵场”理念,首创“三秒思考法”、“九问负责制”等先进工作法,获得了全国“安康杯”竞赛优胜班组荣誉称号,在此基础上,邳州市供电公司不断完善安全责任制,规范班组成员的安全职责,将“我要安全、我能安全”的安全文化理念贯穿到班组的全员全过程,利用公司制作的安全生产专题影像片等多种形式,多途径加强安全宣传教育,强化责任与守章意识;积极探索开展现场安全“5S”管理活动,将变电检修、线路检修、装表接电的工作现场都纳入“5S”管理,并与工作现场危险点源分析有效融合,巩固完善班组成员家庭安全联保制度,让职工家庭共享班组安全文化成果,助推班组安全文化建设由理念渗入实践,由无形化为有形,由墙上网上走进班组安全管理的每一项流程,形成班组安全生产的坚实的思想与氛围保障。

班组服务文化。服务是班组的品牌。邳州市供电公司营销部业务班在总结多年来窗口服务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推出了“跟踪服务法”等典型做法,标树了供电“窗口”新形象;八义集供电所结合本镇、本所实际,塑造了“温情天使”服务品牌,展示了“新农村、新电力、新服务”的农电人风貌。以此为代表,邳州市供电公司及时总结提炼近年来在供电服务管理方面的成功做法及业务班全国“青年文明号”品牌创建成功经验,并将其推广到公司营销(农电)系统每个班组;着力培育类似于“党员妈妈”等服务品牌,发动员工参与到班组服务品

牌的创建过程中,积极推进“感恩企业、奉献社会”及“诚信进班组”主题教育,助推服务文化建设由前台向后台延伸,由“窗口”班组向非“窗口”班组推进,充分发挥品牌的示范与引领效应。

班组创新文化。创新是班组的灵魂。邳州市供电公司高度重视班组技术创新活动及创新成果的推介与应用,浓厚的创新文化氛围催生了累累硕果:检修工区检修班研制的“隔离开关检修保险带悬挂器”,获国家永久专利证书;线路工区线路一班研制的“电力线路拦河线预警保护系统研制”获得了全国优秀QC小组提名和省公司2009质量管理(QC)小组成果二等奖;邵场操作班自行研发的“CS146型接地刀闸五防装置”,通过安装试验比对,切实做到了节约操作时间,提高安全可靠保障的效果。

班组塑优文化。塑优是班组的活力。在邳州市供电公司创模及技能竞赛的成绩单上,2010年是一个浓墨重彩的记录:获得省市县三级劳模表彰共六人;获得国家“安康杯”竞赛优胜班组表彰班组一个;在徐州供电公司今年业已举办的六项技能竞赛中,获得3个团体第一、1个团体第二、2个团体第三,个人7人/次在竞赛中获得名次。这一切成绩的取得得益于该公司实施的班组“塑优工程”。通过广泛开展技术比武、技术革新活动,在广大职工中形成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的热潮;开展班组与员工职业愿景设计,实施以激发班组长活力为主要内容的班组文化建设“核心计划”,深化“学习型班组”与“知识型员工”创争活动,引导员工立足岗位,成长成才,使班组成为人才培养的基地和摇篮;树立先进典型,举办劳模事迹演讲会,弘扬劳模精神,以榜样示范带动职工整体素质的提高;建设班组网站、班组园地、班组文化墙等,让企业文化理念与知识上墙面、上页面、上桌面,进班组、进站所、进现场,使文化建设更加贴近员工工作与生活;班组成员每月对照相关制度规定反省自查,班组每月培训,每季考试,促进了自我管理、集体意识、团队精神的有效养成。

班组管理文化。管理是班组的底蕴。2010年3月,邳州市供电公司完成了主业19个建制班组标准化班组管理手册的编写;5月,72个农电班组的标准化班组管理手册通过徐州供电公司专业审查;而在此之前的2006至2009四年间,邳州市供电公司涵盖公司管理、技术及工作流程的标准化体系初步形成,为公司的标准化管理和标准化班组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开展标准化班组创建工作中,邳州市供电公司始终坚持标准先行原则,以国家电网、省市公司颁布的各项管理标准和工作流程指引标准化班组创建,从安全管理、设备管理、营销管理、生活设施管理、人员行为管理等标准化工作难点出发,大力推行定置、可视、规范化管理,使标准化班组创建工作有的放矢,方向明确,与此同时利用班组结对的形式,形成主业班组与农电班组、标杆班组与一般班组、班组成员与公司劳模等不同层面的结对共建平台;持续开展班组反“管理性违章”工作,及时消除管理中的短板,科学有效推进班组标准化创建评价工作,保持班组建设质量与水平,为提升公司整体管理水平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班组和谐文化。和谐是班组的动力。从2009年初开展的“阳光农电、温馨农电、和谐农电”主题教育,成为邳州市供电公司创建农村供电所标准化班组的重要支撑。在此基础上,邳州市供电公司进一步深化班组文体活动阵地建设,大力倡导“快乐工作,健康生活”理念,在班组(供电所)开辟文体活动室,配置文体设施与用具,让员工工作之余可以就地开展小型化活动,尽可能多的满足不同文体爱好者的活动需求,为职工提供一个舒心的工作氛围;公司“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在每一个班组建立帮扶点,对确有困难急需帮扶的员工确保第一时间知情、第一时间帮扶,切实帮助员工排忧解难,彻底解决了困难职工的后顾之忧,还积极打造公司、职工交流互动平台,突出人性化管理,关注员工思想动态,着力构建“家”

文化;重新规范梳理了阳光管理流程与内容,完善民主理财小组制度,畅通了职工利益诉求渠道,及时化解劳动关系中的问题和纠纷,有力地促进了和谐劳动关系建立与和谐班组建设。

二 班组文化建设的思考与探索

以建设统一的优秀企业文化为目标,以班组为主要抓手,加强理念导入,促进行为规范,引导团队学习,深化管理创新,建设一流业绩,打造和谐高效班组,加快推进以“四统一”为基础的优秀企业文化在班组“落地生根”,为公司科学发展与和谐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重点开展好“五个一”工作,组织实施好“五项工程”:

建设一个班组文化典型案例库。重点总结标准化班组创建成果,提炼班组管理实践中形成的经验,用以指导班组文化建设。

编制一个班组文化建设规划。按照企业文化建设的总体部署与要求,拟定班组文化建设的内涵、目标、重点、载体、措施等,为班组文化建设厘清方向。

制定一个班组文化建设评价标准。对班组文化建设的过程与效果进行动态评估,保证班组文化建设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培育一批班组文化建设品牌。注重从班组安全文化、服务文化、创新文化、管理文化、塑优文化、和谐文化建设过程中培育、选树一批有代表性的“文化精品”,以点带面,引领班组文化建设蓬勃开展。

筑牢一块班组文化阵地。根据实际情况配置健身点、读书点、困难员工帮扶点、技师或劳模创新工作室、实训室等,作为班组文化建设的支撑,引领班组成为创新与研发的基地等。

实施以巩固创建成果、规范基础管理为主要内容的班组文化建设“固基工程”。立足于进一步巩固标准化创建成果,按照规范、实用、高效原则,梳理、规范班组各类规章制度、标准与台帐资料,建立常态运行理念与机制,有效规避见效快、保持难问题发生。

实施以激发班组长活力为主要内容的班组文化建设“核心工程”。通过举办班组长管理论坛活动、发挥班组长联谊会制度作用、帮助班组长设计职业通道等,为班组长提供一个学习、交流、提高的平台。

实施以提升班组素养为主要内容的班组文化建设“塑优工程”。重视培育先进典型,发挥标杆示范效应;为班组成员明确职业愿景,进一步深化“学习型班组”与“知识型员工”创争活动,引导员工立足岗位,成长成才,使班组成为人才培养的基地和摇篮。

实施以建设班组“家文化”为主要内容的班组文化建设“聚心工程”。充分发挥工会组织职能,建设好职工小家,关爱班组员工,及时解决实际问题,解除后顾之忧;完善班组成员家属安全协管会制度,让班组建设充满人文关怀。

实施以持续改进、持续提高为主要内容的班组文化建设“登高工程”。开展班组文化理论研讨、班组文化“大家谈”、班组文化对标交流及结对共建活动;深化公司领导班子成员

联系点制度;举办班组文化网页、班组文化园地、班组文化墙、班组与班组员工职业规划页设计竞赛等活动,集思广益,寻求班组文化建设最佳途径与效果。

第五篇:宿舍文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中学宿舍文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中学生宿舍文化是一种新兴校园文化,是指中学生在以宿舍为载体,以学生群体为主体的共同学习、生活、交往等过程中所形成的人文环境和氛围。宿舍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折射,家庭文化的延伸,社会文化的浓缩。它包括宿舍的育人环境、室内布置和宿舍成员丰富多彩的文化休闲活动的建设中所表现出来的各种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等。宿舍文化是校风、学风的具体表现,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方面,是整个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学校德育影响的一项手段。

(一)积极拓展作为德育教育重要阵地的宿舍文化建设。

学生时代是人的一生中最富活力的时期,是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阶段。良好的宿舍文化氛围有利于中学生学习的进步,健康人格的形成和身心发展的需要。

1.环境建设突出育人主题。

为了使宿舍环境优雅,学校在宿舍楼周围精心装点了大量花草树木;在楼内布置了穿衣镜,教育学生整装出入;悬挂富有教育意义的大幅绘画作品;学生以班级为单位随着不同时期的教育内容定期更换黑板报,做到内容新、可视性强、形式新颖、活泼。我们力图做到每个布局都有其深刻的教育意义。

2.引导学生掌握独立生活技能。

学校努力探索、创新实践新形式下对住宿生进行德育教育的途径,针对独生子女的特点,组织相应的教育活动,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互助意识和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指导学生通过自己动手,积极创设良好优美的宿舍环境,提升文化品位,使学生自觉陶冶于这种整洁优美的宿舍环境中,在心情愉悦中进行自我约束,形成新型的良好宿舍文化,并且将这种良好作风植根于宿舍楼内的每个角落。

3.树立“家的观念”,增强学生集体意识。

积极教育学生确立一个主题──“宿舍是我家”,全员开展“我爱我家”的活动。先从提高学生觉悟方面入手,让学生明白“我”应该为这个“家”承担哪些义务、哪些职责?如何来添光增彩?学校则围绕“家庭生活”组织各种活动,学校长期进行以宿舍为单位的“优秀宿舍评比活动”,通过宿舍之间的竞争、比赛,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从而树立了学生的团结意识,进取意识。在此基础上,为每个优秀宿舍拍摄“全家福”,这样,宿舍成员在健康向上的氛围内,他们的感情及情绪相互交流和感染,在相互感染中形成了心理上的认同,从而影响着其他学生的思想、观念及行为,提高了所有住宿生的集体生活适应度,促成了一个个和睦“家庭”的组成。当然,宿舍文化建设的成效也会直接同“优秀班集体”的评比挂钩,以此促进宿舍中文化氛围的营造。

4.努力培养学生勤奋好学的宿舍文化氛围。

宿舍文化对成员个体的主要影响是通过宿舍文化所形成的精神氛围于潜移默化中形成的,是一种无形的约束力,虽不具强制性,却能引起个体感情上的共鸣,使个体有意无意地受到启发和感染,进而形成一种自觉的、内在的驱动力。

中学生学习非常紧张,尤其是面临着在新经济时代,升学竞争、就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使得中学生越来越感受到了来自各方面的巨大压力,在这种情况下,应尽可能通过文化建设为学生们创设良好学习环境,以配合课堂教学的需要,培养学生形成浓厚的宿舍学习气氛。同时,每天组织

学生收看《新闻联播》、《焦点访谈》等节目,观测夜间天象,组织对历史博物馆等天津文化教育基地进行参观,有效拓展了学生的视野。

二、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促进校园宿舍文化建设。

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多方面、多层次、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有机整体,以不断满足学生的精神文化需要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德育工作的对象是享有独立人格、具有现代意识、崇尚科学与理性的人,因此宿舍教育要善于捕捉教育的时机,用活教育的各种载体,拓宽工作渠道,丰富多彩的活动无疑是学生最喜闻乐见的教育方式。

1.通过“宿舍文化”的建设,促进相互交流和培养协作精神。

新生住宿伊始,面对新的环境往往表现得无所适从,焦虑紧张,甚至出现严重的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学习和健康成才。我校适时开展了相应的生活、心理辅导,积极组织 “宿舍文化交流”活动,通过宿舍风采展示,一个或多个宿舍联合的精彩节目演出,加强了沟通,使学生感受到宿舍生活的丰富多彩,同时在活动中也会产生一种无形的约束力使学生自觉地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自我修养,也即产生了同学间的协作精神,使刚离开家庭生活的学生又得到这个特殊“家庭”的温暖和关怀,留下宿舍生活的美好回忆。

2.加强宿舍文化建设,创建温馨和谐的宿舍生活。

学校努力为住宿生创造一种文化环境,宣染一个育人的主题,弘扬高尚精神,让学生置身于其中,受熏陶、受训练、受教育,逐步提高其思想认识水平,纠正其不良的行为,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感受作为“家”的宿舍的温暖。为了能为住校生带来更多的家的感受,学校每逢“八月十五”中秋佳节之际,都会组织文艺晚会,精彩的节目、艳丽的烟花、甜美的月饼交织成学校老师美好的祝愿,带给住校生无尽的欢欣。

3.崇尚人文精神,促进个性发展。

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最高要求,鼓励他们自主发展,以此为目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文体活动,要使他们能够根据自己的年龄特征、兴趣爱好和自我需要,选择不同的个性发展。积极利用早操时间开展跳绳、篮球等小型文体比赛,利用周末进行“欢乐星期五——金曲、影视点播”;利用周六上午进行“文化休息活动”,学校除了开设书法、绘画、体育等兴趣小组外,还开放图书馆、体育馆、电脑机房等活动空间,为学生提供各种选择;同时结合住宿生特点有序开展公益劳动、社会实践、宿舍生活摄影比赛等活动,努力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提高学生的生活情趣。

宿舍文化氛围的形成、良好育人环境的创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一旦形成将会持续稳定发挥其德育功能,它能够使来自不同家庭带来各种不同影响的学生,按照统一的目的、要求引导到同一个生活方向和思想轨道上来,熏陶学生的道德情操,净化学生的思想,改造学生的不良行为,促进学校的德育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参考资料:1.《宿舍文化与育人》李海清

2.《浅谈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刘瑶

3.《打造宿舍文化 倡导寝室文明》张永

下载“松熹”主题学校文化建设的实践与探索word格式文档
下载“松熹”主题学校文化建设的实践与探索.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企业文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企业文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一、课题的研究背景 国务院国资委下发了《关于中央企业企业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从战略高度上定位企业文化为管理新资源,认为企业文化是有别于技术......

    校园文化建设实践与探索 5篇

    “大调研”课题 专题调研成果报告 调研时间:2018年6月 调研单位:xxx小学校 主要成果: 一、调研课题 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实践与探索 二、工作现状 校园文化是学校办学思想和综合......

    小学文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诗意,生命的追求!像诗中表达的那样给人以美感的一种意境、一种感觉、一种优雅。诗意教育文化,是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意趣相投、和谐共生的文化。基于此认识,我校从理念文化、......

    班组文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班组文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乔司站于2013年开始班组文化建设,经过2014年和2015年的全面创建和推进,已经基本形成符合车站各班组实际、覆盖全面的班组文化建设体系。 一、班组文......

    廉政文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风正扬帆往前行——江苏省海门市国土资源局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屈宝田成 强陈忠浩近年来,江苏省海门市国土资源局紧紧围绕“五个增强”,以新思路和新方法拓展宣传阵......

    地税文化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文章标题:地税文化建设的实践与探索今年是**地税文化建设年,**地税作为地税文化建设试点单位,在**市局和**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

    安全文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高军-安全文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高军 【摘要】通过对企业安全文化的正确认识,从建立健康、安全与环境(HSE)管理体系的基本思路,介绍了兰州石化公司HSE管理体系建设企业安全文......

    关于国税文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大全)

    关于基层国税文化建设的思考与探索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然伴随着中华文化繁荣兴盛”、“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