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省委书记苏荣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座谈会上讲话摘登
省委书记苏荣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座谈会上讲话摘登
(3月1日上午,江西省委书记苏荣介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有关情况)
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是党中央、国务院立足全国发展大局、着眼统筹区域发展确立的重大战略,是引领江西长远发展、惠及全省人民和子孙后代的龙头工程,也是中央交给江西省委、省政府和全省人民的光荣使命。今天,我们在庄严的人民大会堂,举办这个高层次、高规格的座谈会,邀请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学者和各方面有识之士济济一堂,目的就是要借助各位“高人”的智慧,为我们落实好这一国家战略、建设好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献计献策、给予指导。首先,我代表江西省委、省政府和4400万江西人民,对长期以来一直关心、支持江西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位领导和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下面,我把有关情况和我们的一些考虑和打算,向大家作一个简要汇报。
一、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提出、形成的有关情况
江西是一个经济欠发达省份,也是一个生态环境相对较好的省份。如何既加快发展、富民兴赣,又保护好江西的生态环境,是历届省委、省政府一直认真思考并不懈探索的重大课题。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省委、省政府就作出了实施“山江湖开发治理工程”的重大决策,把山、江、湖的开发与治理作为一个整体,把生态与经济作为一个系统,统筹规划,协调推进。进入新世纪以来,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明确提出“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的发展理念,把建设富裕文明江西与建设绿色生态江西有机统一起来。党的十七大第一次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的目标后,省委、省政府进一步深化和创新发展理念,确立“生态立省、绿色崛起”的发展战略,并于2008年初在深入调研、反复论证的基础上,提出了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战略构想。鄱阳湖,是全国最大的淡水湖,是江西人民的“母亲湖”,是我国四大淡水湖中唯一没有富营养化的湖泊,其流域面积占全省面积的97%。提出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战略构想,一是着眼于保护鄱阳湖“一湖清水”,二是着眼于从江西的实际出发,走出一条科学发展、绿色崛起的路子,三是着眼于国家战略全局和长远发展,积极探索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的新模式。去年12月12日,国务院正式批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这是“山江湖”工程的延续和拓展,是生态立省、绿色发展战略的继承和提升,是历届省委、省政府长期探索奋斗的结晶,是全省干部群众半个世纪奋发努力的结果。
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不仅对江西的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而且具有超出省域范围的重大创新和示范意义。一是有利于探索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新路子。江西地处我国中部地区,处于经济最发达地区和最不发达地区之间,属于典型的发展中地区。在我们这样一个省份,如果能够成功探索出一条生态和经济双赢的发展模式,将为全国各地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提供有益的经验和现实的示范。二是有利于探索大湖流域综合开发的新模式。大湖流域的开发与保护,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课题。综观国内外大湖流域区开发历程,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深刻的教训。在我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探索大湖流域开发、保护、治理的新经验,将有利于维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功能,有利于保障长江中下游水生态安全,从而为全国乃至世界积累大湖流域综合开发治理的新经验。三是有利于构建国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实施的新支点。鄱阳湖地区自然资源丰富,区位条件优越,基础设施和产业基础较好,以全省30%的国土面积,承载了近50%的人口,创造了60%以上的经济总量。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有助于打造长江中下游地区新的城市群,形成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加快实现中部地区“三个基地、一个枢纽”的战略目标。四是有利于树立我国坚持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新形象。鄱阳湖是世界自然基金会划定的全球重要生态区,是我国唯一的世界生命湖泊网成员,集名山(庐山)、名水(长江)、名湖于一体,其生态环境之美,为世界所罕见。在这一地区加强生态建设,强化环境保护,推进资源节约,推广生态文化,可以为我国开展国际生态经济合作交流提供重要平台,有利于树立江西省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新形象、提高对外开放的“软实力”。
令我们特别感动和振奋的是,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编制和报批的过程中,中央领导以及国家发改委、财政部、水利部、国土资源部、科技部、建设部、环保部、科学院、工程院、社科院、长江委等有关部门给予了大力支持、帮助和指导。国家发改委多次会同国务院相关部门和单位来赣开展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编制工作专题调研,多次指导我们修改完善总体规划,并在2009年6月由杜鹰副主任带队,组织26个部委和单位的70多位专家学者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有关规划进行为期一周的实地调研和论证。国家科技部还安排专项资金,就鄱阳湖的生态保护问题开展五个方面的专题研究。包括中国科学院、中国社科院在内的38家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积极参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的课题投标和相关规划的编制论证工作。可以说,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顺利编制并获得批准,充分体现了中央及中央各部门对江西革命老区人民的深情厚谊和亲切关怀,凝聚了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学者以及各界朋友的心血和汗水。在这里,我再次代表江西省委、省政府和全省人民,对各位领导的关心、支持,对中央有关部门的指导、帮助,对所有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编制和报批作出了贡献的同志们,表示衷心感谢和崇高敬意!
二、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本质内涵的理解和把握
深刻理解和把握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本质内涵,是全面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前提和基础。按照国务院的批复,我们把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本质内涵,概括为四句话:特色是生态;核心是发展;关键是转变发展方式,在发展中保护生态,在保护生态中加快发展;目标是立足江西实际,顺应时代发展潮流,走出一条科学发展、绿色崛起之路。
第一,特色是生态。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江西最大的优势、最大的财富、最大的潜力、最大的品牌,鄱阳湖更是我省生态环境优势的集中体现。我们认为,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必须突出生态这一最大特色,坚持把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放在首要位置,努力实现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一方面,特别注重环境保护,绝不为了眼前的发展而破坏生态环境。严格遵守“两区一带”功能分区要求,在湖体核心保护区强化生态功能,绝不开发建设;在滨湖控制开发带构建生态屏障,严格控制开发;在高效集约发展区,注意集聚经济人口,进行高效集约开发。另一方面,加大生态建设力度,巩固发展生态优势。继续实施“五河一湖”源头保护、造林绿化等生态工程,加快发展以低碳经济为主导的生态产业,推行清洁生产,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培育现代服务业,倡导生态环保的生活和消费方式,打造绿色家园,使生态优势真正变成不可多得、不可替代的发展生态经济和生态文明的后发优势。
第二,核心是发展。我们认为,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决不是单纯地保护生态,更不是守着金山受穷。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核心也是发展,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把生态文明与经济社会发展有机统一起来,既保护好“绿水青山”,又垒筑起“金山银山”,更好地为全省人民和子孙后代造福。为此,我们将从经济欠发达这个基本省情出发,始终抓住发展不足这个主要矛盾,把加快发展、科学发展贯穿于规划实施的全过程,着力创新发展理念,坚持生态优先,促进绿色发展;坚持科学布局,促进协调发展;坚持改革开放,促进跨越发展;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和谐发展,以发展的实际成效检验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成效。
第三,关键是转变发展方式。我们认为,实现经济与生态的协调发展,关键在转变发展方式;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成败,关键在转变发展方式。为此,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必须在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上下功夫。一方面努力使“绿色GDP”成为各级党委、政府的追求,“绿色政绩观”成为各级领导干部的追求,“绿色生产观”成为广大企业的追求,“绿色消费观”成为全社会的追求。另一方面坚持把发展低碳经济、绿色经济、推进环境友好型产业发展作为重中之重的任务,把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和竞争优势作为主攻方向,努力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第四,目标是走出一条科学发展、绿色崛起之路。当今世界,环境和资源问题日益严峻。如何实现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和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国际性的重大课题和难题。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根本意义和最终目标,就是要通过不断探索、积极实践,走出一条科学发展、绿色崛起的路子,使江西人民既能过上现代化生活,又切实保护好、建设好、发展好江西的青山绿水。
三、当前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主要工作
自2008年初提出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战略构想以来,我们在抓紧编制规划的同时,坚持边规划边行动,能做的事抓紧做。重点抓好“五河一湖”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城镇污水处理工程、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乡村垃圾无害化处理工程等四大“生态工程”建设,关停并转了一批违法排污企业,淘汰了一批落后产能,在全省所有县城以上城镇建成污水处理厂,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和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为实施规划奠定了良好基础。国务院正式批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后,我们召开全省动员大会,对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进行全面动员部署。总的想法是,把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作为引领江西科学发展、进位赶超、绿色崛起的龙头工程和重大引擎,举全省之力,统筹协调,全面推进,把《规划》描绘的美好蓝图逐项变为现实。当前,正在推进几项工作:
一是广泛宣传发动。大力营造氛围、聚集人气、创造商机,使全省上下都能充分认识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重大意义,都能深刻领会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本质内涵,都能科学把握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总体目标、发展定位、功能定位和实施步骤,都能清晰地明确在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中各自的责任和工作重点,从而更加自觉地、积极主动地、富有创造激情地投身于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这一伟大的实践。
二是细化实施方案、分解落实任务。根据国务院批复的《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的精神和要求,我们正在抓紧制定、完善、出台四个方面的具体规划:加快编制规划实施方案,加快编制分区详细规划,加快修改完善18个专项规划,加快编制鄱阳湖流域综合治理规划。在上述规划的编制完善过程中,我们重点把握了三点,即注意与总体规划相衔接,注意与“十二五”规划的衔接,注意生态保护责任的统一性。
三是抓好重大项目、政策、资金的对接。在项目对接上,我们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提出的重大项目,逐项进行了梳理,提出了需要与国家对接的项目清单。在政策对接上,我们对规划赋予的先行先试的改革政策,已逐项部署,深入研究体制机制创新问题,开展实施方案的制订工作。在重大资金对接上,我们将尽力争取国家在节能减排、产业结构调整、社会公益事业、农村的水电路气房、保障性安居工程、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保等方面给予更大倾斜。
四是抓紧重点工作的有序推进。重点是充分利用当前有利时机,加快启动一批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有重大带动和牵引作用的重大项目,抓紧推进彭泽核电、万安核电、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等重点工程的前期工作,切实搞好项目的研究、论证、调度和实施工作;坚持把推进新型城镇化作为扩大内需、调整结构的重要抓手和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重大举措,着力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提升城乡建设水平,更好地统筹城乡发展;继续抓好“四大生态工程”建设,抓紧启动“五河一湖”水资源生态保护工程建设,进一步做好湿地和野生动植物保护、节能减排和污染防治等工作;以实施科技创新“六个一”工程为重点,培育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提高低碳与生态产业发展水平;加快推进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形成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相适应的基础设施支撑体系。
各位领导,同志们,朋友们,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广、系统性强、任务繁重。我们诚恳地希望各级领导、社会各届一如既往地关心支持,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我们热忱欢迎海内外投资者积极参与,在多方面开展合作交流,我们将以最优质的服务来实现互利双赢,共同发展。我们也诚恳地希望新闻界各位朋友以极大的热情时刻关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建设与发展。我们坚信,有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有国家各部委的大力支持,有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有江西全省人民的共同努力,我们一定能够建设好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谱写江西科学发展、进位赶超、绿色崛起的新篇章,为全国发展大局做出应有的贡献。
第二篇: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座谈会上的讲话
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座谈会上的讲话
江西省委书记 苏荣 2010年3月1日
尊敬的华建敏副委员长、尊敬的万钢副主席,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新闻界的各位朋友们,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是党中央、国务院立足全国发展 大局、着眼统筹区域发展确立的重大战略,是引领江西长远发展、惠及全省人民和子孙后代的龙头工程,也是中央交给江西省委、省政府和全省人民的光荣使命。今 天,我们在庄严的人民大会堂,举办这个高层次、高规格的座谈会,邀请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学者和各方面有识之士济济一堂,目的就是要借助在座的各位“高人” 的智慧,为我们落实好这一国家战略、建设好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献计献策、给予指导。各位领导、专家学者的光临,正如刚才吴新雄省长代表省委、省政府表示的诚 挚欢迎和衷心感谢,是发自肺腑的,是真诚的。下面,我把我们的一些情况、一些考虑和打算向大家做一个简单的汇报,以便求得更大的支持。
一、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的提出、形成的有关情况
江西是一个经济欠发达的省份,也是一个生态环境相对较好的省份。如何既加快发展、富民兴赣,又保护好江西的生态环境,是历届省委、省政府一直认真思考并不 断探索的重大课题。早在上世纪80年代,省委、省政府就做出了实施“山江湖开发治理工程”的重大决策,把山、江、湖的开发与治理作为一个整体,把生态与经 济作为一个系统,统筹规划,协调推进。进入新世纪以来,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明确提出“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的发展理念,把建设 富裕文明江西与建设绿色生态江西有机统一起来。党的十七大第一次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的目标后,省委、省政府进一步深化和创新发展理念,确立“生态立省、绿色崛起”的发展战略,并于2008年初在深入调研、广泛论证的基础上,提出了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战略构想。鄱阳湖是全国最大的淡水湖,是江西人民的 “母亲湖”,是我国四大淡水湖中唯一没有富营养化的湖泊。刚才华建敏副委员长问我有没有富营养化的问题和其他污染的问题,我向委员长报告,江西鄱阳湖正常 的水域面积是3000平方公里左右,最大面积是1953年5300平方公里,第二个大的面积是98年5100平方公里,蓄水354亿立方。一般来说,水的 富营养化,要自身能够置换六次的话就可以防止污染,正常情况下,鄱阳湖蓄水是90立方,如果自换六次,就是540亿立方,鄱阳湖的水流入长江的是1460 亿立方,就是说鄱阳湖水的置换靠自身的供给能力可以置换30次。还有,进入7月下旬以后,长江倒灌还可以置换数次。大家都知道,江西水资源特别丰富,我们 民族有一句话叫“肥水不流外人田”,我看只有江西能办到,别人不能办到,为什么?因为江西是16.69万平方公里,鄱阳湖流域是16.2万平方公里,占全 省的面积的92%,只有4000多平方公里形成的径流流入了香江,给香港同胞供水,剩下其他的全部进入鄱阳湖,因为江西地形是手掌形,两江三河,五大河 系,所有水全部进入鄱阳湖,南高北低,东高北低、西高北低,三面进入鄱阳湖,汇入鄱阳湖的总流量是1460亿立方,这些总流量打个形象的比喻,超过了黄、海、淮三大河系的总水量,占长江总水量的15.5%,具有重要的位置。提出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战略构想,一是着眼于保护鄱阳湖“一湖清水”,这是中央领导提出来的,二是着眼于从江西的实际出发,走出一条科学发展、绿色崛起 的路子,三是着眼于国家发展战略全局和长远发展,积极探索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的新模式。去年12月12日,国务院正式批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也有 的部委领导跟我建议,说你对内可以叫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对外叫国务院“双十二”规划,就是批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是国务院2009年12月12日批复 的,双十二正是西安事变蒋介石被抓的日子,说你叫国务院“双十二”规划比较容易记住,这也是比较好的创意。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的提出是山江湖工程的拓展,是生态立省、绿色发展战略的继承和提升,是历届省委、省政府长期探索奋斗的结晶,是全省干部群众半个世纪 奋发努力的结果。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不仅对江西的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而且具有超出省域范围的重大创新和示范意义。这是国家发改委组织 在北京的国家级专家论证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有两位全国著名的生态立区布局专家提出江西对于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意义的认识不够深刻,说得加深认识,不 能光站在江西的角度看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建设,应该从如何实现生态文明和经济文明的有机统一,解决这一世界尚未完全解决的问题的角度来思考,并且提出,像 工业化最早的国家,社会化组织程度最高的国家英国,在鸦片战争时期即完成了工业革命,可是到上世纪五十年代还出现了伦敦“雾都”事件”,后来我一查不是一 次是两次,一次是上世纪52年,四天时间死了7000多人,第二次是62年,十年后又发生了“雾都”事件,两次“雾都”事件英国死了9000多人,为次才 出现了上世纪六十年代末英国将有污染的企业全部迁出伦敦老城区这一历史性的决定。所以,这位老专家也说,我们江西省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意义的认识高 度不够,当然,江西再人才济济,也没有几个院士,也不像在座的各位领导才华横溢,经纶满腹,能够意识到更深刻一些。
我们觉得这个认识,根据国务院批复的要求,有这样几个方面:一是有利于探索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新模式,这是国务院批复里面的原话,江西地处我国中部地 区,处于经济最发达地区和最不发达地区之间,属于典型的发展中地区。在我们这样一个省份,如何能够成功地探索出一条生态和经济双赢的发展模式,将为全国各 地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提供有益的经验和现实的示范。二是有利于探索大湖流域综合开发的新模式。大湖流域的开发与保护,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课题。综观国内外大湖流域区开发历程,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深刻的教训。在我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探索大湖流域开发、保护、治理的新经验,将有利于维护生物 多样性和生态功能,有利于保障长江中下游水生态安全,从而为全国乃至世界积累大湖流域综合开发治理的新经验。三是有利于构建国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实施 的新支点。鄱阳湖地区自然资源丰富,区位条件优越,基础设施和产业基础较好,以全省30%的国土面积,承载了全国50%的人口,创造了60%以上的经济总 量。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有助于打造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城市群,形成中国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加快实现中部地区“三个基地、一个枢纽”的战略目 标。四是有利与树立坚持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新形象。鄱阳湖是世界自然基金会划定的全球重要生态区,我国唯一的世界生命湖泊网成员,集名山、名水、名湖于一 体,其生态环境之美,为世界所罕见。名山、名水、名湖三位一体这样的生态环境可能不是唯一的,也是罕见的。在这一地区加强生态建设,强化环境保护,推进资 源节约,推广生态文化,可以为我国开展国际生态经济合作交流提供重要平台,这是国务院批复的原文中的一句话,有利于树立江西省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新形 象、提高对外开放的“软实力”。我们深深地感到,江西越是对外开放,发展越快。比如在我们去年固定资产形成的6600个亿当中,63%以上都是社会资本、外来资本。
令我们特别感动和振奋的是,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编制和报批的过程中,中央领导特别是国家发改委、财政部、水利部、国土资源部、科技部、建设部、环保 部、科学院、工程院、社科院、长江委等有关部门给予了鼎立支持、帮助和指导。国家发改委多次会同国务院相关部门和单位来赣开展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编制工 作专题调研,多次指导我们修改完善总体规划,并在2009年4月由杜鹰副主任带队,组织26各部位和单位的70多位专家学者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有关 规划进行为期一周的实地调研和论证。国家科技部还安排专项资金,就鄱阳湖的生态保护问题开展五个方面的专题调研。包括中国科学院、中国社科院在内的38家 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积极参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的课题投标和相关规划的编制论证工作。在这里我可以告诉各位,由国内外专家论证的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 的前期十个重大项目和18个专项规划,最终形成的材料上报国务院,是31公斤,可见我们在座的各个单位付出的劳动量有多大。10个重大课题研究,全球招 标,18个专题规划,都是在座的各个部门的专家学者组成最终形成的成果。可以说,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顺利编制并获得批准,充分体现了中央级中央各部门对 江西革命老区人民的深情厚谊和亲切关怀,凝聚了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学者以及各界朋友的心血和汗水。在这里,我再次代表江西省委、省政府和全省人民,对各位 领导的关心、支持、对中央有关部门的指导、帮助,对所有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编制和报批做出了贡献的同志们,表示衷心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二、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本质内涵的理解和把握
深刻理解和把握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本质内涵,是全面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前提和基础。按照国务院的批复,我们把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本质内涵概括 为四句话:特色是生态;核心是发展;关键是转变发展方式;目标是实现绿色崛起,科学发展。
第一,特色是生态。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江西最大的优势、最大的财富、最大的潜力、最大的品牌,鄱阳湖更是我省生态环境优势的集中体现。我们认为,建设鄱阳湖 生态经济区,必须突出生态这一最大特色,坚持把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放在首要位置,努力实现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一方面,特别注重环境保 护,决不为了眼前的发展而破坏生态环境。严格遵守国务院批复的“两区一带”功能分区要求,在湖体核心保护区强化生态功能,决不开发建设。在滨湖控制开发带 构建生态屏障,严格控制开发;在高效集约发展区,注意集聚经济人口,进行高效集约开发;另一方面,加大生态建设力度,巩固发展生态优势。继续实施“五河一 湖”源头保护,就是两江三河和鄱阳湖,我们简称为“五河一湖”,造林绿化等生态工程,加快发展以低碳经济为主导的生态产业,推行清洁生产,大力发展循环经 济,培育现代服务业,倡导生态环保的生活和消费方式,打造绿色家园,使生态优势真正变成不可多得、不可替代的发展生态经济和生态文明的后发优势。
二、核心是发展。我们认为,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绝不是单纯地保护生态,更不是守着金山受穷。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核心 也是发展,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把生态文明与经济社会发展有机统一起来,既保护好“绿水青山”,又垒筑起“金山银山”,更好地为全省人民和子孙后代造福。为此,我们将从经济欠发达这个基本省情出发,始终抓住发展不足这个主要矛盾,把加快发展、科学发展贯穿于规划实施的全过程,着力创新发展理念,坚持生态优 先,促进绿色发展;坚持科学布局,促进协调发展;坚持改革开放,促进跨越发展;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和谐发展,以发展的实际成效检验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 成效。
第三,关键是转变发展方式。我们认为,实现经济与生态的协调发展,关键在转变发展方式;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成败,关键在转变发展方式。为此,建设鄱阳湖 生态经济区,必须在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上下功夫。一方面努力使“绿色GDP”成为各级党委、政府的追求,“绿色政绩观”成为各级领导干部的追求,“绿色生产 观”成为广大企业的追求,“绿色消费观”成为全社会的追求。另一方面,坚持把发展低碳经济、绿色经济、推进环境友好型产业发展作为重中之重的任务,把大力 推进科技创新,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和竞争优势作为主攻方向,努力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第四,目标是走出一条科学发展、绿色崛起之路。当今世界,环境和资源问题日益严峻。如何实现经济与生态的协调发展和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国际性的重 大课题和难题。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根本意义和最终目标就是要通过不断探索,积极实践,走出一条科学发展、绿色崛起的路子,使江西人民既能过上现代化生 活,又切实保护好、建设好、发展好江西的青山绿水。
三、当前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主要任务
自2008年初提出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战略构想以来,我们在抓紧编制规划的同时,坚持边规划边行动,能做的事抓紧做。重点抓好“五河一湖”生态环境综合 治理工程、城镇污水处理工程、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一大”主要指荒山育林面积大,“四小”指乡村、县城以上工业园区和公路两旁的绿化,虽然面积 小,但是难度大。乡村垃圾无害化处理工程等四大“生态工程”建设,关停并转了一批违法排污企业,淘汰了一批落后产能,在全省所有县城以上城镇建成污水处理 厂,到去年为止,全省11个市99个县市区用两年的时间花了79个亿建了85座污水处理厂,去年年底已经全部建完,现在正在试运行。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和农 村垃圾无害化处理,为实施规划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国务院正式批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后,我们召开全省动员大会,对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进行全面动员 部署。总的想法是,把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作为引领江西科学发展、因位赶超、绿色崛起的龙头工程和重大引擎,举全省之力,协调统筹,全面推进,把《规划》 描绘的美好蓝图逐项变为现实。当前,我们正在推进几项工作: 一是广泛宣传发动。大力营造氛围、聚集人气、创造商机,使全省上下都能充分认识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重大意义,都能深刻领会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本质内 涵,都能科学把握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总体目标、发展定位、功能定位和实施步骤,都能清晰地明确在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中各自的责任和工作重点,从而更 加自觉地、积极主动地、富有创造激情地投身于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这一伟大的实践。对于很多基层干部来说,对于这一战略的理解、执行还有一个过程,为此我 们在全省讲解什么是经济,什么是生态,什么是生态经济,什么是生态经济区,什么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它的来龙去脉是什么,重大意义是什么,重大意义是什 么,把握的原则是什么,如何定位等。
二是细化实施方案、分解落实任务。根据国务院批复的《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的精神和要求,我们正在抓紧制定、完善、出台四个方面的具体规划,即:加快编 制规划实施方案,加快编制分区详细规划,加快修改完善18个专项规划,加快编制鄱阳湖流域综合治理规划。在上述规划的编制完善过程中,我们重点把握了三 点,即注意与总体规划相衔接,注意与“十二五”规划的衔接,注意生态保护责任的统一性。
三是抓好重大项目、政策、资金的对接。在项目对接上,我们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提出的重大项目,逐项进行了梳理,提出了需要与国家对接的项目清单。在政 策对接上,我们对规划赋予的先行先试的改革政策,已逐项部署,深入研究体制机制创新问题,开展实施方案的制订工作。在重大资金对接上,我们将尽力争取国家 在节能减排、产业结构调整、社会公益事业、农村的水电路气房、保障性安居工程、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换博登方面给予更大倾斜。
四是抓紧重点工作的有序推进。重点是充分利用当前有利时机,加快启动一批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有重大带动和牵引作用的重大项目,抓紧推进彭泽核电、万安 核电、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等重点工程的前期工作,我们一般俗称为两核一库。切实搞好项目的研究、论证、调度和实施工作;坚持把推进新型城镇化作为扩大内 需、调整结构的重要抓手和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重大举措,着力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提高城乡建设水平,更好地统筹城乡发展;继续抓好“四大生态工程”建 设,以实施科技创新“六个一”工程为重点,培育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各位领导、同志们、朋友们,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广、系统性强、任务繁重。我们诚恳地希望各级领导、社会各界一如既往地关心 支持,及时地给予指导和帮助。我们热忱地欢迎海内外投资者积极参与,在多方面开展合作交流,我们将以最优质的服务来实现互利双赢,共同发展。我们也诚恳地 希望新闻界各位朋友以极大的热情时刻关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建设与发展。我们坚信,有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有国家各部委的大力支持,有社会各界的广 泛参与,有江西全省人民的共同努力,我们一定能够建设好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谱写江西科学发展、进位赶超、绿色崛起的新篇章,为全国发展大局作出江西人应有 的贡献。
谢谢大家!
第三篇:苏荣在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苏荣在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中国江西网: 2010-1-31 22:18:0
3同志们:
全省“两会”刚刚胜利闭幕,省委、省政府就召开这个规格高、范围广的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动员大会,目的是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通知和省“两会”精神,迅速动员和组织全省各方面力量,全力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把国家战略转化为加快发展的强大动力,把规划提出的宏伟目标变为美好的现实,在全省掀起科学发展、进位赶超、绿色崛起的新热潮。
刚才,宪魁同志宣读了国务院关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批复。等一下,新雄同志将对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工作进行全面具体的部署,请同志们认真贯彻落实。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深刻认识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重大意义
经过近两年的积极努力和富有成效的工作,去年12月12日,国务院正式批复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省第一个列为国家战略的区域性发展规划,标志着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是江西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全省上下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战略决策上来,统一到省委、省政府的总体部署上来,立足全国和全省发展大局,深刻认识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重大意义,牢牢抓住用好这一难得的历史机遇,推动江西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
第一,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是引领江西长远发展的大战略。
放眼今日世界,环境和资源问题日益严峻。如何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国际社会面临的重大课题。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过程中,大家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依赖高投入、高消耗的的粗放式经济发展方式已难以为继。去年底的哥本哈根会议,向全世界发出了一个重要信号:低碳经济、绿色经济将成为今后一个时期全球经济发展的主旋律。这一趋势不仅将催生新的技术革命,而且将使整个人类的价值观和工作、生活方式都因此而改变。发展生态经济、建设生态文明,已成为人类文明永续发展的必然选择。生态环境的好坏是衡量区域承载能力高低的重要依据,将成为决定区域发展权利、发展空间和发展后劲的重要因素。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江西发展的最大优势,我们有一流的水质,全省五条主要河流监测断面Ⅰ~Ⅲ类水质常年保持在80%以上,今年要力争达到90%;有一流的空气,全省11个设区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今年力争县以上城镇全部达标;有一流的生态,生态环境质量指数居全国第四位,全省森林覆盖率超过60.05%,居全国第二位,有一大批国家级、省级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等,居全国前列。鄱阳湖地区以占全省30%的国土面积承载了近50%的人口,创造了60%以上的经济总量,是我省经济密度最高、承载能力最强的地区,是我省最有条件、最有潜力实现重点突破、率先崛起的地区,也是最有实力、最有希望支撑中部崛起、参与全国区域竞争的地区。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遵循产业经济生态化、生态经济产业化的理念,改变传统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创新体制机制、合理利用资源、发展生态经济,这一重大战略把握了人类文明发展规律,顺应了时代发展潮流,契合了江西发展实际,是关系江西长远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有助于推动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迈进,有助于探索并走出一条科学发展、绿色崛起的新路子。当前,国际产业发展和科技进步正在酝酿新的突破,以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为代表的低碳经济、生态经济,将成为第四次科技革命的核心,引发全球产业重新洗牌。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与世界科技发展和产业调整历史契机的相逢对接,将为江西发挥生态优势,推动经济社会结构战略性转型,抢占未来发展的制高点,带来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这一战略的实施,将使我们能在世界科技创新、产业调整中更好地把握先机,促进江西经济跨越发展。
第二,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是惠及全省、造福子孙的大工程。
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是个宏大的系统工程,规划提出要建设四大体系、十大产业基地,安排了一大批重大工程项目建设,涉及生态、经济、社会等各个方面。规划的全面实施,将成为我们争取国家项目支持的重要平台,成为我们吸引国际合作、企业聚集、项目落户的重要平台,必将带来政策、项目、投资等各类经济要素的加速聚集,成为我省经济增长的巨大引擎,成为惠及全省、造福子孙的项目库。比如,在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方面,除已正在实施的河湖源头保护、城镇污水处理、造林绿化“一大四小”、乡村垃圾无害化处理等“四大生态工程”外,我们还将重点实施鄱阳湖湿地和候鸟保护工程、水环境治理和保护工程和血吸虫病防治工程等,这些工程的实施将为江西发展创造一流的水质、一流的空气、一流的生态、一流的人居环境。在产业发展方面,将围绕加快产业发展,重点实施新增优质稻谷生产能力工程、优质油菜基地建设工程、鄱阳湖水产品生产能力建设工程、优质蔬菜基地建设工程,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实施科技创新 “六个一”工程,推进八大新型工业产业基地建设,加快构建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高、资源消耗低、环境保护好的新型工业体系;实施鄱阳湖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传统文化产业园、服务外包体系建设工程、现代物流基地等,积极培育现代服务业。这将加快构建起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的产业体系,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全面提高我省的产业层次和综合竞争力。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坚持统筹布局、适度超前、安全可靠、集约用地的原则,规划了一批水利、交通、能源和信息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推进“两核一控”,建设峡江水利枢纽、浯溪口水利枢纽、国有高速公路网工程、地方高速公路加密工程、港口建设工程、机场建设工程、彭泽核电站、洪屏抽水蓄能电站、太阳能发电示范项目、鄱阳湖沿岸陆地风电场以及天然气管网建设工程等。这将为我省构建调控有力的水利保障体系、高效便捷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清洁安全的能源保障体系,为江西长远发展增强后劲、打下基础。
第三,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是实现我省进位赶超、跨越发展的大机遇。
一个地方要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关键在于找准定位,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近年来,全国区域发展格局呈现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发展态势。从上海浦东新区到天津滨海新区,从成渝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到武汉经济圈、长株潭城市群、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海峡西岸经济区,再到最近国务院批准的海南国际旅游岛和安徽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许多兄弟省市都从自身优势出发,凸显了在全国区域格局中的有利地位,赢得了重大发展机遇。建设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充分发挥我省生态环境好的优势,更好地策应了国家新一轮区域发展战略,提升和突破了江西原有的区域发展战略,为江西发展争取到了在全国区域发展格局中的应有地位。为支持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国家将在财税政策、金融政策、土地政策、环保政策、对外经济政策、重大项目布局上给予大力支持。在重大项目支持上,国家将在有关规划、重大项目布局及项目审批、核准等方面予以重点倾斜,将鄱阳湖流域纳入国家重点流域治理范围,支持区域内重大环保设施和生态工程建设,推进开发区、工业园扩区升级,建设一批生态农业示范园、生态工业示范园、循环经济实验区和生态旅游示范区,支持符合条件的地区设立海关特殊监管区等。在财税政策支持上,国家将健全财政转移支付办法,加大对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以及改善农村特别是湖区、老区农(渔)民生产生活条件项目的支持力度,加大中央财政对区域内资源枯竭型城市转移支付力度,对资源综合利用工艺、替代能源和清洁生产、节能节水等给予税收政策支持等;在金融政策支持上,国家支持设立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股权(产业)投资基金、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基金和行业性的创业投资基金,支持区域内城市商业银行改革发展,支持符合条件的中小银行跨区域设立分支机构,支持与国际金融组织合作,探索推进金融支持节能减排和绿色信贷的示范项目,鼓励保险公司分设农业保险、环境保险和科技保险等专业保险品种,开展保险资金投资未上市公司股权试点等。特别是在一些重点领域,赋予了我省在体制机制上先行先试的权力。如鼓励我们在加快推进水、电、矿产等资源型产品及要素价格改革,开展排污费改环境税试点,探索建立水权交易制度,开展水资源取(使)用权出让、转让和租赁,积极推进生态合作、产业共建、财政支援、异地开发、生态资源交易等多种方式的生态补偿等。这些政策措施,为我们创造了一揽子争取国家支持的优越条件,有助于我们从国家战略层面,集中政策、项目、资金资源,为江西科学发展、进位赶超、绿色崛起提供持久强大的支撑。
第四,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也是我国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致力科学发展的积极探索。
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不仅是关系全省发展的重大战略,而且是关系全国发展、展示中国形象的重大战略。当前,生态环境问题越来越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由于经济增长基本建立在高消耗、高污染的传统发展模式上,一些地区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实现经济增长,出现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制约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也遭受到来自国际社会的巨大压力。我国人口多、资源短缺、环境容量有限,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更加注重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如果继续沿用传统发展模式,势必造成资源难以为继,环境不堪重负。鄱阳湖是我国四大淡水湖中唯一没有出现富营养化的湖泊,经鄱阳湖调蓄注入长江的水量年均为1450亿立方米,占长江径流量的15.5%,超过黄河、海河与淮河入海水量的总和,承担着保障长江中下游水生态安全的重要使命。可以说,鄱阳湖在长江流域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全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国际社会也具有很大的影响。鄱阳湖水质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将成为中国生态环境质量好坏的标志。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不仅对江西的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而且具有超出省域范围的重大创新和示范意义。一是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有利于探索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新路子。江西地处我国中部地区,处于经济最发达地区和最不发达地区之间,属于典型的发展中地区。在我们这样一个省份,如果能够成功探索出一条生态和经济双赢的发展模式,将为全国各地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提供有益的经验和现实的示范。二是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有利于探索大湖流域综合开发的新模式。大湖流域的开发与保护,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课题。综观国内外大湖流域区开发历程,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深刻的教训。在我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探索大湖流域开发、保护、治理的新经验,将有利于维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功能,有利于保障长江中下游水生态安全,从而为全国乃至世界积累大湖流域综合开发治理的新经验。三是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有利于构建国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实施的新起点。鄱阳湖地区自然资源丰富,区位条件优越,产业基础较好。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加快江西发展,有助于打造长江中下游地区新的城市群,形成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加快实现中部地区“三个基地、一个枢纽”的战略目标。四是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有利于树立我国坚持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新形象。鄱阳湖是世界自然基金会划定的全球重要生态区,是我国唯一的世界生命湖泊网成员,是国际重要湿地,也是亚洲最大的越冬候鸟栖息地。在这一地区加强生态建设,强化环境保护,推进资源节约,推广生态文化,保护“一湖清水”,可以为我国开展国际生态经济合作交流提供重要平台,可以为世界展示中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现实样本,有利于消除国际社会对我国的一些忧虑、怀疑和误解,有利于树立我国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新形象、提高对外交往的“软实力”。
二、切实把握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本质内涵
深刻理解和把握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本质内涵,是全面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前提和基础。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本质内涵,我在全省经济工作会议上概括了“四句话”:特色是生态;核心是发展;关键是转变发展方式,在发展中保护生态,在保护生态中加快发展;目标是立足江西实际,顺应时代发展潮流,走出一条科学发展、绿色崛起之路。为使大家更好理解和把握,这里,适当展开说一说。
第一,特色是生态。
生态一词,源于古希腊,意思是指家或者我们的环境。现在通常指生物的生存状态,以及它们之间和它与环境之间环环相扣的关系。我们所讲的生态或生态环境,特指人类的生存环境,它是人类生存、生产与生活的基本条件。保护和发展生态环境,就是保护和发展人类自己;忽视生态环境的保护,就等于自毁生存和发展的家园。长期以来,在发展的进程中,由于不注意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致使生态环境遭到巨大破坏,人类已经为自己的无知和错误付出了惨痛的代价。总结人类发展的经验和教训,人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生态环境的极端重要性,正在共同致力于不断改变传统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努力在加快发展的同时保护好生态环境,实现资源永续利用、环境有效保护、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所谓生态经济,其本质就是把经济发展建立在生态环境可承受的基础之上,在保证自然再生产的前提下扩大经济的再生产,从而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双赢”,建立经济、社会、自然良性循环的复合型生态系统。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江西最大的优势、最大的财富、最大的潜力、最大的品牌,鄱阳湖更是我省生态环境优势的集中体现。胡锦涛总书记在视察我省工作时要求我们,继续搞好造林绿化、森林资源保护、水环境保护等生态工程建设,让江西青山常在、绿水长流。温家宝总理指出,像江西这样的地方全国不多了,要保护鄱阳湖的生态环境,使鄱阳湖永远成为“一湖清水”。保护好江西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中央的重托,也是我们的历史责任。大量事实告诉我们,拥有良好的生态环境,没有资金可以引进资金,没有项目可以获得项目,没有人才可以吸引人才;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经济建设就可以避免环境污染的拖累,步入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轨道。反之,如果在我们手里毁掉了江西的青山绿水,不论经济发展多快、群众生活多富,也是历史不可饶恕的罪人。为此,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必须突出生态这个特色,坚持把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放在首要位臵,切实维护生态安全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着力提高调蓄洪水能力,有序安排项目建设,加强节能减排和污染治理,努力实现鄱阳湖地区经济与社会、自然的和谐发展。要着眼于保护好“一湖清水”,按照《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的要求,在湖体核心保护区强化生态功能,绝不开发建设;在滨湖控制开发带构建生态屏障,严格控制开发;在高效集约发展区注重集聚经济人口,进行高效集约开发。同时,要在大力推进四大生态工程建设的基础上,继续大力加强整个鄱阳湖流域的生态环境保护,保护好每一寸土地、每一片山水,使江西的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环境更优美,为江西增添更强的经济发展后劲,为江西拓展更大的快速崛起空间。要把资源节约和有效利用放在突出的位臵,任何时候都必须十分注重保护生态环境,注重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始终坚持“三个坚决不搞”,即坚决不搞严重污染环境的项目、坚决不搞严重危害人民生命健康和职工安全的项目、坚决不搞黄赌毒的项目,绝不能为了眼前的发展而破坏生态环境,干“吃祖宗饭、断子孙路”的蠢事。要加快发展以低碳经济为主导的生态产业,推行清洁生产,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培育现代服务业,打造绿色家园,使生态环境优势变成不可多得、不可替代的发展生态经济和生态文明的后发优势。要加强生态文化建设,在全社会深入宣传生态环保理念,浓厚生态环保氛围,倡导生态环保的生活和消费方式,使江西的生态文明建设处于全国领先水平。
第二,核心是发展。
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决不是单纯地保护生态,更不是守着金山受穷。核心是发展,目的是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更好地为全省人民和子孙后代造福。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江西的发展变化是巨大的,但是经济欠发达省份的地位仍未改变,发展不足仍是我们面临的主要矛盾。从这一基本省情出发,我们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定不移地加快发展,这是我们从江西实际出发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首要任务,是全省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是实现江西科学发展、进位赶超、绿色崛起的根本途径,也是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核心所在。保护生态与发展经济,如鸟之两翼、车之两轮,关系紧密,缺一不可。实践证明,只讲发展、不讲保护,结果必然是吃祖宗饭、断子孙路。而只讲保护,不讲发展,只能是守着青山绿水受穷,抱着“金饭碗”讨饭,结果往往也不利于保护。《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涉及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和方面,具有十分丰富的内容。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基本原则是:坚持生态优先,促进绿色发展;坚持科学布局,促进协调发展;坚持改革开放,促进跨越发展;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和谐发展。发展定位是:全国大湖流域综合开发示范区;长江中下游水生态安全保障区;加快中部崛起重要带动区;国际生态经济合作重要平台。主要任务是:着力构建安全可靠的生态环境保护体系、调配有效的水利保障体系、清洁安全的能源供应体系、高效便捷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等“四大支撑体系”,重点建设区域性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生态经济旅游基地,光电、新能源、生物及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改造提升铜、钢铁、化工、汽车等传统产业等“十大产业基地”。目标是:构建保障有力的生态安全体系,形成先进高效的生态产业集群,建设生态宜居的新型城市群,为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打下良好基础。因此,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决不仅仅是一个生态保护规划,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决不是只讲保护、不讲发展。规划和建设的核心都是发展,必须把发展贯穿规划实施的全过程,并以发展实际成效检验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成效。
第三,关键是转变发展方式。
如何在加快发展的同时保护好生态环境,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实现经济与生态的协调发展,关键在转变发展方式;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成败,关键在转变发展方式。这次国际金融危机,表面上看是由美国次贷危机所引发,但实质上是传统经济发展方式难以为继、矛盾集中爆发的结果。江西作为经济欠发达省份,不加快发展、尽快扩大经济总量不行。但如果不注重经济结构的调整,不注重发展方式的转变,我们就可能失去宝贵的发展机遇和生态优势,这样即使GDP上去了,也会大而不强、难以为继。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就是要坚持经济文明与生态文明的有机统一,坚持把推进环境友好型产业发展作为重中之重的任务,把发展低碳经济、绿色经济作为我们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的重点,以推进科技创新“六个一”工程为抓手,大力发展十大高新技术产业,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和竞争优势,加快抢占未来发展的制高点;就是要突出发展高效安全的生态农业,突出发展高效低耗的先进制造业,突出发展水平领先的高技术产业,突出发展旅游商贸等现代服务业,努力构建以生态农业、新型工业和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环境友好型产业体系,促进产业经济生态化、生态经济产业化,使低碳与生态经济成为江西崛起的经济脊梁;就是要以制度建设为抓手,充分用好先行先试权,加快形成有利于结构调整、有利于转变发展方式的体制机制,积极研究绿色国民经济核算方法,探索将发展过程中的资源消耗、环境损失和生态效益纳入经济发展水平的评价体系,在创新发展理念和发展模式上率先取得突破,率先建立符合生态经济发展、适应未来趋势的体制机制和开放环境,努力做到在全省有推广效应、在全国有示范作用、在世界有广泛影响;就是要深入研究建立健全考核体系问题,把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作为检验班子、考察班子的重要依据,作为培养干部、识别干部、选拔干部的重要条件,形成人人思发展、个个建功业的浓厚氛围。
第四,目标是走出一条科学发展、绿色崛起之路。
江西山清水秀,生态良好,生态环境完全可以和欧洲媲美。如何既加快发展、使全省人民也能过上现代化生活,又切实保护好、建设好、发展好江西的青山绿水,走出一条科学发展、绿色崛起之路,是历届省委、省政府探索、思考和实践的重大问题。早在建国初,我省就大规模开发水利、发展农业,六十年代广泛治理血吸虫病,上个世纪八十年代,针对山区毁林开荒、湖区盲目围垦和滥捕等短期行为造成水土流失等生态环境严重恶化的严峻形势,1983年,省委、省政府作出了实施“山江湖开发治理工程”的重大决策,积极探索 “治湖必治江、治江必治山、治山必治贫”这一全新的生态修复和发展模式,实施“灭荒”造林、“山上再造”和“跨世纪绿色工程”三大战役,使穷山恶水换了新颜,森林覆盖率增长近1倍,水土流失面积下降近2/3,鄱阳湖湖体面积增加40%多,直接带动500余万贫困人口脱贫。“山江湖工程”已成为全球生态恢复和扶贫攻坚的典范,世界从山江湖看到希望,江西从山江湖走向世界。进入新世纪以来,着眼于更好地处理加快发展和保护环境的矛盾,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明确提出“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的发展理念,着力建设绿色生态江西。党的十七大报告第一次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的目标后,如何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建设生态文明,实现绿色发展与加快发展的统一,是我们这一届省委、省政府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在总结以往经验和深入调研、反复论证的基础上,省委、省政府不断深化和创新发展理念,提出“生态立省、绿色崛起”的发展战略,并在2008年,提出了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战略构想。经过近两年的积极努力和艰辛工作,这一构想已成为列入国家层面的重大战略。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是“山江湖”工程的延续和拓展,是生态立省、绿色发展战略的继承和提升,是历届省委、省政府长期探索奋斗的结晶,是全省干部群众半个世纪奋发努力的结果。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的实施,标志着江西科学发展、绿色崛起的发展理念得到了更高层面的升华和飞跃,必将引领全省广大干部群众走出一条具有江西特色的科学发展、绿色崛起之路。
三、举全省之力全面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
今年是全面实施《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的起始之年,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大幕已经拉开,能否开好局、起好步,不仅直接影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的顺利实施,而且事关全省科学发展、进位赶超、绿色崛起的大局。全省上下务必统一认识、统一思想、统一行动,始终坚持把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作为引领全省科学发展、进位赶超、绿色崛起的龙头工程,作为当前以及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任务,紧抓不放,务求实效,举全省之力,集全省之智,努力营造声势开好局,上下联动起好步,把《规划》中描绘的美好蓝图逐项变为现实,一步一个脚印地把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推向前进。
一要广泛宣传发动。知名度决定吸引力,认同度决定行动力。要利用规划出台全国各届关注度高的契机,以更高的站位、更广的视野,迅速在全国和全省掀起宣传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推介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高潮,形成持续的规模和声势,使之成为江西发展的一张亮丽“名片”,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营造氛围、聚集人气、创造商机。要把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宣传动员工作摆到突出的位臵来抓,坚持多渠道、立体式、高密度地深入宣传,广泛发动,强劲造势,使全省上下都能充分认识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重大意义,都能深刻领会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本质内涵,都能科学把握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总体目标、发展定位、功能定位和实施步骤,都能清淅地明确在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中各自的责任和工作重点,使全省人民都自觉地、积极主动地、富有创造激情地投身于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这一伟大的实践。要充分发挥报纸、电视台、广播电台、政府网站等新闻媒体充分发挥宣传主渠道作用,坚持广播电视有专题、各类报刊有专栏、政府网站有专页。要加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重大思路、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重点产业的宣传,及时总结和宣传推广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中改革创新、先行先试的好经验、好做法,形成典型示范效应。前一段,关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宣传有声势、有力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前几天,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新雄省长全面介绍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规划的有关情况,并回答了记者提问,这是加强宣传推介的又一个大动作。省委、省政府还准备在全国“两会”期间在京召开一个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座谈会,进一步加大对内、对外的宣传力度,着力营造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良好舆论环境和浓厚氛围。
二要精心组织实施。去年以来,省委、省政府按照先行先试的要求,坚持边规划边行动,能做的事情抓紧做,积极推进了“四大生态工程”建设。现在,国务院已正式批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全省上下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强烈的使命感,精心组织实施规划。一是要以规划为指导,在细化实施方案、分解落实任务上下硬功夫。抓紧做好对口衔接沟通工作,抓紧制定与总规划相配套的各项详细规划,抓紧研究出台实施意见,将规划提出的各项任务和措施分解落实到部门、落实到市县,明确一揽子政策措施。各地特别是区域内各市县要结合自身实际,研究编制务实的、操作性强的战略实施规划。各部门要在加强与总体规划衔接的基础上,抓紧修改、完善、提升18个专项规划,并尽快下发实施。二是要以“两核一控”为龙头,在谋划项目、推进项目上下硬功夫。加快推进彭泽核电、万安核电、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等重点工程的前期工作,积极开发项目、争取项目、组织项目、推进项目,切实搞好项目的研究、论证、调度和实施工作,通过谋划实施一大批重大产业发展项目、生态环保项目、基础设施项目,来检验、体现规划的效果。三是要以制度建设为抓手,在健全完善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长效机制上下硬功夫。要积极做好先行先试政策的深入研究和实施方案的制订工作,深入研究体制机制创新问题,通过不断总结先行先试的经验做法,努力做到在创新发展理念和发展模式上率先取得突破,在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上率先取得突破,在引导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上率先取得突破。
这里要特别强调的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范围是38个县(市、区),但机遇是全省的。在省委、省政府看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实质就是全省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要扩展到全省、全流域,没有规划范围内外之分。各地各部门都要主动融入、积极参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区域内各市、县要乘势而上,开拓进取,科学确立本地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中的战略定位、功能定位、产业定位,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大力提升辐射带动功能,努力当好先行先试的排头兵,努力当好率先崛起的先锋队。区域外各市、县要积极策应,主动对接,充分利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这个统一的品牌优势,统筹谋划生态环保、重大基础设施和重大产业项目,实现优势互补、协同发展。
三要切实加强领导。领导的力度决定推进的程度。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从提出到批复,从酝酿、规划到衔接各部委研究论证,只花了不到两年时间,创造了同类规划中报批时间最短的“江西速度”。主要原因在于省委、省政府加强组织领导,全省各部门倾力而为。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是一项探索性很强的战略工程,既无成功先例可循,更无现成模式可搬,在推进过程中,更要加强领导,强化责任,凝聚合力。一方面,要着眼于综合开发治理,按照国务院批复精神和规划提出的要求,成立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综合协调机构,加强各项工作的指导和协调,推动建立省直部门之间和市、县之间的协商沟通机制。另一方面,要着眼于重大工程建设,成立推进“两核一控”等重大工程项目建设的专门机构,专门负责重大工程项目的前期推进工作。各地各部门要根据全省的总体部署,把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分管领导要具体抓,责任部门要全力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形成党政领导统筹协调、职能部门各负其责、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
同志们,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意义重大、使命光荣、富于挑战。让我们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按照国务院的部署和要求,切实把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作为引领江西科学发展、进位赶超、绿色崛起的重大战略和“龙头”工程,只争朝夕,开拓创新,顺势而为,乘势而上,努力谱写我省科学发展、进位赶超、绿色崛起的崭新篇章!
第四篇: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引言:实践科学发展观,建设鄱阳湖经济区。是江西发展的机遇,江西的经济将实现飞跃式的发展。用科学的 眼光看待这个发展的机会。
1建立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推动科学崛起的战略举措,是关系长远发展的重大决策。要以鄱阳湖为核心,以鄱阳湖城市圈为依托,切实保护鄱阳湖区域优良的生态体系,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促进生态文明与经济文明的高度统一,使鄱阳湖区域成为生态文明示范区、新型产业聚集区、改革开放前沿区、城乡协调先行区和江西崛起带动区。鄱阳湖是江西的代名词,是我省的名片,是大自然对我们的恩赐。鄱阳湖的保护治理和鄱阳湖的经济开发关系江西未来的发展,关系全省4300万人民子孙后代的福
一个地区的发展,全民皆富才是一个地区的富裕。面临机遇,要善于把握,把握好,明天将是另一番景象。一片繁荣,昌盛的景象。清新的一座城市,让人有种自然与现代结合的感觉。这是现代都市的发展趋向,推进城市化的进程。建设鄱阳湖经济区就是江西发展的一个机遇。要用科学的眼光去看待,实现可持续发展。
区是以江西鄱阳湖为核心,以鄱阳湖城市圈为依托,以保护生态、发展经济为重要战略构想,把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成为全国生态文明与经济社会发展协调统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经济示范区和中国低碳经济发展先行区。国务院已于2009年12月12日正式批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标志着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有了政策的扶持,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繁荣景象指日可待。江西教育事业的发展为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提供人才资源。江西高校林立,人才倍出。文化和经济是一致的,同步前进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所以要把基础巩固好,实现全方位,多领域的发展。
这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江西省第一个纳入为国家战略的区域性发展规划,是江西发展史上的重大里程碑,对实现江西崛起新跨越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位于江西省北部,包括、南昌、景德镇、鹰潭3市,以及九江、新余、抚州、宜春、上饶、吉安市的部分县(市、区),共38个县(市、区)和鄱阳湖全部湖体在内,国土面积为5.12万平方公里。占江西省国土面积的30%,人口占江西省50%,经济总量占江西省60%。该区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功能保护区,是世界自然基金会划定的全球重要生态区,承担着调洪蓄水、调节气候、降解污染等多种生态功能。鄱阳湖又是长江的重要调蓄湖泊,年均入江水量约占长江径流量的15.6%。鄱阳湖水量、水质的持续稳定,直接关系到鄱阳湖周边乃至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用水安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还是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海峡西岸经济区等重要经济板块的直接腹地,是中部地区正在加速形成的增长极之一,具有发展生态经济、促进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良好条件。
建立生态文明与经济文明高度统一的长效机制。科学制定规划,指导生态经济区建设;加强立法,制定和完善加强鄱阳湖保护治理、促进经济开发等方面的法规;制定新型产业发展的政策导向,分行业制定鼓励、限制、禁止发展的产业目录;利用财政转移支付,加大对生态保护和高新技术产业的扶持力度。美国硅谷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这里是美国重要的高
新技术产区。发展微电子产业,再加上优美的环境。这里成为最适合人类居住的优美环境和发达经济并存的城市。鄱阳湖同样具有优越的生态环境,但经济有待发展。把握好先天的地理环境优越,努力促进后天的发展。
为了实现跨越式的发展,就要拟定合理现实的定位。计划好今后发展的道路和目标。
1.建设全国大湖流域综合开发示范区2.建设长江中下游水生态安全保障区
3.加快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带动区4.国际生态经济合作重要平台 战略目标做好了区域定位,就是一个好的开始,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未来的发展会需要多长时间呢?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规划近期为2009年至2015年,远期展望到2020年。2009年—2015年的任务是创新体制机制,夯实发展基础,壮大生态经济实力,初步形成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新模式;到2015年实现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继续位居全国前列,率先在欠发达地区构建生态产业体系,生态文明建设处于全国领先水平;到2020年,构建保障有力的生态安全体系,形成先进高效的生态产业集群,建设生态宜居的新型城市群,为到本世纪中叶基本 实现现代化打下良好基础。就因为有了良好的基础,以后的发展会如日中升的。历史的车轮是在转动的,而且会越转越快的。
发展的方向要明确,结合自身省情作出合理的选择。如资源的分布及数量,人口的稠密度来分析。
光电产业基地:以南昌为中心,重点建设硅衬底发光二极管(LED)芯片及器件项目、LED照明光源项目、高亮度LED显示屏项目、LED背光源项目、有机发光器件(OLED)项目、计算机等终端电子产品项目、第三代移动通信产品研发及产业化项目。
新能源产业基地:以南昌、新余为中心,重点发展高性能且资源高效利用的高纯硅材料、太阳能电池组件与发电系统、兆瓦级以上风电设备和螺杆膨胀发电机组等项目。
生物产业基地:以南昌、樟树为中心,依托南昌生物产业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和樟树中药产业传统优势,重点推进中药现代化,建设治疗艾滋病新药、抗癌原料药、新型功能糖、血细胞分析仪器、磁共振成像系统等产业化项目,积极培育生物医药、生物农业等新兴产业,形成从生物医药到生物医疗器械、生物医学工程、生物农业的完整产业链。
铜冶炼及精深加工产业基地:以鹰潭、南昌为中心,以江铜集团为龙头,提高铜冶炼水平,重点开发铜引线框架、铜板带、铜箔、特种漆包线等高精度、高性能产品。
优质钢材深加工基地:以超量或等量淘汰省内落后钢铁产能为前提,依托新钢、萍钢、南钢现有生产能力,以区域市场需求为导向,重点发展船板、弹簧钢、建筑用钢、线材等钢材深加工产品,提升钢材深加工水平。
炼油及化工产业基地:以九江为中心,实施九江石化油品质量升级工程,适时实施化肥原料路线改造项目,落实环保措施;以永修为中心,重点发展有机硅单体和有机硅系列深加工;以樟树、新干为中心,积极开发离子膜烧碱、纯碱以及无机氯产品和有机氯产品。
城市发展南昌:全面提升中心城区的高端要素集聚、科技创新、文化引领和综合服务功能。强化昌北经济开发区、高新技术开发区和出口加工区的引领作用,重点发展汽车、航空、医药食品、电子信息、新型材料等产业,全面提升先进制造业基地水平;加快发展金融、商贸、物流、会展、旅游、服务外包等现代服务业,建设区域性商贸物流、金融、旅游集散中心,全国重要的服务外包示范基地。加快形成南昌一小时经济圈,联动发展新建、安义、进贤、余干、南昌县城和丰城、樟树、高安市区。
具体措施――保护生态环境,创建一流生态文明示范区。主要是实施“绿色生态江西工程”,以水污染治理为重点,推进污水达标排放工程,制止非法采砂工程,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程,节能降耗减排工程,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及湿地保护工程,血吸虫病防治工程等建设。同时,大力推进鄱阳湖生态水利枢纽工程的前期工作。
――加快经济发展,使环鄱阳湖区成为江西崛起的带动区。主要是大力发展新型工业、生态农业和现代服务业;积极有序推进昌九工业走廊建设;积极推进生态工业园区建设。
――加强城乡统筹,使环鄱阳湖区成为江西城乡协调先行区。合理发展大、中、小城市,逐步形成以产业为基础、功能互补、空间布局合理的环鄱阳湖城市群;继续落实以城带乡、以工促农的各项政策措施,形成稳定、健全、高效的工作机制。
――建立生态文明与经济文明高度统一的长效机制。科学制定规划,指导生态经济区建设;加强立法,制定和完善加强鄱阳湖保护治理、促进经济开发等方面的法规;制定新型产业发展的政策导向,分行业制定鼓励、限制、禁止发展的产业目录;利用财政转移支付,加大对生态保护和高新技术产业的扶持力度。
发展经济必须完善基础设施的建设,实现水,陆,空都通向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重点工程:1交通-昌九城际,杭南长高铁,景德镇机场扩建等。2能源— 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环鄱阳湖风力发电等。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改变区域发展的不平衡,促进中部及江西崛起新的增长极。鄱阳湖地区水资源丰富,适合发展生态农业。种植本地主要粮食作物—水稻。一片金黄色的稻田,一湾清澈的湖水,岸边上优雅的别墅和不远处的办公大楼。这景象将在不久后的将来呈现在世人面前。
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意义重大,这一点值得我们关注。加快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有利于探索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新路,有利于探索大湖流域综合开发的新模式,有利于构建国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实施的新支点,有利于树立我国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新形象。国务院指出,要把鄱阳湖区生态经济区规划的实施作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贯彻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保护鄱阳湖“一湖清水”的重大举措,促进发展方式根本性转变,推动这一地区科学发展。国务院要求,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实施要以促进生态和经济协调发展为主线,以体制创新和科技进步为动力,转变发展方式,创新发展途径,加快发展步伐,努力把鄱阳湖地区建设成为全国生态文明与经济社会发展协调统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产业基地。用科学的态度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无论是经济发展还是项目建设,都要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当前,全省各地抓项目建设决心大、力度大,这是好事。值得注意的是,抓项目建设、搞招商引资,一定要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充分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不能使用行政手段下指标、分任务;一定要坚持标准、保证质量,坚决不搞危及劳动者生命安全和人民群众健康的项目,坚决不搞严重影响生态环境的项目,一定要坚持实事求是,不
搞水分,不弄虚作假。乡镇党委政府应集中精力抓好“三农”工作,原则上不搞招商引资,有合适的项目可在县级工业园区落户。各级干部要坚持求真务实,真抓实干,以良好的精神状态和优良的作风推进科学发展、加快我国崛起。我们要描绘出一幅美好的规划图。
鄱阳湖会因生态经济区的建设变得更具活力。不再有鱼腥味,而是从湖中飘来清新的空气。人门将可以在岸边观赏到候鸟迁徙的过程,骑着车沿着岸边观赏湖中的美景。物种的多样性不会因发展经济而减少,而是会出现人与动物,生态环境和谐的发展。人口的增长间接地使水资源总量下降。主要表现在:一是人口增长对耕地的需求导致“围湖造田”,破坏了地表水;这种现象要坚决反对。在前进中不断进步着,进步是自然界中神秘的概念,任何生物都是沿用这一条件和大自然保持着同步,如果失去方向就会停滞,就会在方向的尽头消失。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第一要义是发展,是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发展虽然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生产力,为各方面发展提供物质基础,是实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的前提和保证。科学发展离不开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的发展是推动科学发展的首要力量。
要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从保护生态入手,再延伸到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争取列入国家规划,上升为国家的区域发展战略,既保住“一湖清水”,又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快速发展,努力把鄱阳湖保护开发推向新的阶段,使之成为生态优美、经济快速发展、产业层次较高、城乡协调发展的功能区。统筹兼顾,江西不会停下历史发展的脚步,不但前行着。
参考文献:1 江西省省长吴新雄在2010年3月1日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座谈会的发言江西日报
第五篇: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后感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后感
鄱阳湖位于江西省的北部,是江西的母亲湖、我国最大的淡水湖,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湿地重要的候鸟越冬地,属于世界的“生命湖泊”。
鄱阳湖是我国五大淡水湖中水质量最好的湖泊,呗誉为长江中下游的“天然调节器”。党和国家领导人高度重视鄱阳湖的保护和治理,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走资源、环境友好型的发展之路,保护好鄱阳湖的生态环境,永葆鄱阳湖“一湖清水”。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是立足与江西的独特的资源优势,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重大战略举措。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特色是生态,核心是发展;关键是转变发展方式,在发展中保护生态,在保护生态中加快发展;目标是立足于江西实际,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做出科学发展,绿色崛起之路。
为了突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特色,并不排斥保护生态和经济发展的统一性。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把经济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有机统一起来。既保护绿水青山,又促进经济发展模式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理论基础是可持续发展理论和生态经济理论,既在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指导下,将生态系统等自然科学概念引入以一定行政区域为界的社会科学领域,运用生态经济的原理和系统工程进行研究,探索这一复合系统经济高效,生态良性循环社会和谐的途径,促进经济社会、环境与资源的全面可持续发展。有四个有利于:
(1)有利于探索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新路子。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有助于
推动产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迈进,为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提供示范;
(2)有利于探索大湖流域综合开发的新模式。大湖流域的开发和保护,是当今世界面
临的重大困难。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探索大湖流域治理、保护、开发的新经验,有助于保护“一湖净水”,维护湿地复合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生物多样
性,保障长江中下游生态安全;
(3)有利于构建国家促进中部崛起战略实施的新支点。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有助于培养长江中欧的城市群,形成中部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加快实现中部地
区“三个基地,一个关键”的战略目标;
(4)有利于树立我国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新形象。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推广生态文化,为世界生态环境保护做出应有贡献,有助于我国开展国际生态经
济合作交流提供平台,向国际社会展示我国负责任的大国形象。
机遇:国内对可持续发展已形成广泛的共识,保护生态环境是当代人类生存发展的必要选择。资源节约的发展模式、山川秀美的生态环境,正式成为新的优势。
建立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创一流的空气、水质、生态、人居环境和环境保护机制,就是保护长江中下游生态安全,使江西的山更青、水更绿、天更蓝、环境更优美,造福子孙后代。
09机电一体化
徐桦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