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哈尔滨市中小学校人事制度改革实[优秀范文5篇]

时间:2019-05-14 17:55:2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哈尔滨市中小学校人事制度改革实》,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哈尔滨市中小学校人事制度改革实》。

第一篇: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哈尔滨市中小学校人事制度改革实

【发布单位】哈尔滨市

【发布文号】哈政办发[2004]21号 【发布日期】2004-12-20 【生效日期】2004-12-20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哈尔滨市

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哈尔滨市中小学校人事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

(哈政办发[2004]21号)

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

经市政府同意,现将《哈尔滨市中小学校人事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二○○四年十二月二十日

哈尔滨市中小学校人事制度改革实施方案

根据《黑龙江省人事厅、黑龙江省教育厅转发<国家人事部、国家教育部关于印发深化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实施意见的通知>的通知》(黑人发[2003]132号)、《中共黑龙江省委组织部、黑龙江省人事厅、黑龙江省教育厅、黑龙江省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印发黑龙江省深化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若干意见的通知》(黑人发(2003]108号)和《中共哈尔滨市委办公厅、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哈尔滨市事业单位机构改革方案>等文件的通知》(哈办发[2004]10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工作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和国家、省和市有关教育法律、法规和政策为依据,进一步深化中小学校管理体制、用人制度、分配制度改革,实现体制转换、机制创新,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符合基础教育特点、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积极性和创造性的用人制度和运行机制,促进人才合理流动,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加快基础教育发展。

(二)基本原则

1.坚持精简高效原则。各区、县(市)要从本地实际出发,科学核定中小学编制,合理设置内部机构,明确具体工作岗位,严格控制学校领导职数。

2.坚持合理配置原则。教育行政部门要根据各校的办学层次、规模、编制、队伍状况等情况,引导超编教师向缺员学校流动,逐步实现校际师资力量总体均衡。

3.坚持按岗定责、以责定薪原则。实行按劳分配、优质优酬的分配办法,努力实现责任与效益相统一。

4.坚持创新原则。在符合实际的基础上,积极创新学校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5.坚持积极稳妥原则。严格执行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坚持“先竞聘、后安置”和改革中财政拨款额度不减少的办法,积极稳妥,扎实推进,避免骨干教师的流失和增加不必要的财政负担,确保改革顺利进行和教师队伍稳定。

(三)工作目标

完善中小学校领导管理体制,做到人权与事权相统一;实行聘用合同制,加强岗位管理,建立能上能下、能进能出、择优聘用、竞争上岗的用人机制和用人制度;建立形式多样、自主灵活的分配制度;建设一支结构优化、素质优良、专业化强的中小学教师队伍和管理人员队伍,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

二、主要内容

(一)完善教育行政管理体制

6.落实市及区、县(市)两级教育行政部门对中小学教师资格认定、招聘录用、职务评聘、调配交流、培训考核等管理职责,其他部门不得越权聘用、辞退或调动教师。

7.各区、县(市)政府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的通知》精神,理顺农村中小学管理体制,明确各级政府职责,实行分级管理、以县(市)为主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撤销乡(镇)教育管理机构。有关农村成职教育、农民教育、扫盲工作、中小学教育教学业务管理等工作,在县(市)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指导下由乡镇中心学校负责,中心学校可增设1―3名视导人员。

(二)加强编制管理,合理设置内设机构和岗位

8.积极稳妥地做好编制核定工作。市教育局根据省核定下达的编制,负责核定直属学校和各区编制;各区、县(市)分别根据市和省核定下达的编制,自主核定所属各校编制。若有余缺,在总编制不变的前提下,自行调剂解决。编制不足部分,由市教育局和各区、县(市)根据所属各学校实际,、在科学设岗的基础上,提出增编及具体编制配备意见,市教育局汇总后报市编委,作为向省争取追加编制的依据。在省核定给我市的补充编制下达之前,市教育局和各区、县(市)可先进行岗位设定和人员竞聘工作。

9.科学核定中小学教师工作量。按周课时数核定标准为:高中教师(含职业中学)12―14节;初中教师14―16节;小学教师16―22节。该标准周课时数是以语文、数学和外语为基准确定的,其他学科周授课时数由各地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确定,但应不低于上述标准周课时数的上限。实施新的课程改革后,中小学教师工作量按相关要求核定周课时数标准。

10.科学设定学校内设机构及领导职数。中学内设机构设教导处(室)、总务处(室),重点中学和24个班以上的学校可增设1-2个内设机构;完全小学内设机构设教导处(室)、总务处(室),其中12个班以下的小学只设管理岗位,不设内设机构,可配备教导主任和总务主任各1人。中学和完全小学规模在12个班以下的核定校级领导职数1-2职(农村小学核定1职);13到23个班的核定校级领导职数2―3职;24个班以上的核定校级领导职数1-3职。乡镇中心学校在原编制和领导职数基础上增加编制1-3名,增加领导职数1职。

(三)完善校长管理体制

11.市及区、县(市)教育行政部门分别对所属中小学校长选拔聘任、培训、调整和奖惩等实行归口管理。高级中学、完全中学校长按隶属关系分别由市或区、县(市)教育行政部门提名、考察或参与考察,按干部管理权限任用和聘任,并相应负责管理。其他中小学校长由区、县(市)教育行政部门任用并归口管理。

12.积极推行中小学校长竞争上岗、择优聘任。引入竞争机制,实行公开招聘、平等竞争、择优聘任、严格考核、合同管理。中小学校长竞争上岗和选拔任用工作,由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实施。

13.实行中小学校长任期制和交流制。根据校长的德、能、勤、绩和工作需要确定任期。每届校长任期原则上不超过5年,同一学校任职原则上不超过两届。各区、县(市)要制订校长交流计划,建立校长交流机制。

14.积极探索、试行中小学校长职级制。

(四)实行教师聘用制和教师职务聘任制

15.改革中小学现行的用人制度,实行中小学教师聘用合同制。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在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基础上,将按照老人新机制、新人新办法的合同管理机制对中小学教师实行聘用合同制。通过签订聘用合同,明确聘用单位和受聘人员权利和义务,实现中小学校人事管理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由行政任用关系向平等协商的聘用关系转变。

16.各中小学校按照有关规定,根据各自学校的内设机构、编制和岗位设置等实际情况,在广泛征求教职工意见的基础上,制定本学校教职工岗位聘任制实施方案,经教职工代表大会讨论通过,报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后公布实施。

17.全面实行教师资格制度。严格按照《教师资格条例》做好教师资格认定、持证上岗工作,建立优化教师队伍的新机制。

18.对工龄已满25年或者年龄距国家规定的退休年龄不足10年的聘用人员,本人申请并经组织审核符合条件者,学校可以与其签订聘用至该人员退休的合同。

19.中小学实行教师职称、职务评聘分开和教师职务聘任制。中小学教师的专业技术职称作为任职的资格,与工资待遇不直接挂钩。学校在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核定的教师职务数额内,根据学校的规模、编制和教师队伍状况,科学合理地设置教师职务岗位。

20.建立辞聘、辞职和解聘、辞退制度。经教育行政部门批准,中小学校可根据国家有关政策,按照法律程序和劳动合同的约定解聘或辞退不合格教师;教师有权依法辞聘或辞职。

(五)实行中小学后勤服务社会化

21.按照《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事业单位后勤服务社会化的意见的通知》(哈政办发[2004]14号)和《关于事业单位推进后勤服务社会化实施意见》(哈人联(2004]14号)精神,积极推进中小学校后勤服务社会化。

22.对中小学校工勤人员实行“老人新机制、新人新办法”,按照空一收

一、走一减一的原则,逐步取消工勤编制。

(六)改革分配制度,实行结构工资制

23.受聘人员可不受职务限制,可以高职低聘,也可以低职高聘,逐步实现教师职务聘任与岗位聘用的统一。

24.教职工工资由各级政府统发,各级政府要保证教职工工资按时足额发放。

25.建立与聘任制相适应的教师工资保障和分配激励机制。中小学校实行工资总额动态包干,在科学合理定编的基础上,实行增人不增工资总额,减人不减工资总额,工资节余部分由学校自主分配,超额部分由学校自负的工资分配管理办法。

26.中小学实施以职务岗位工资为主要内容的分配制度改革。将教职工原工资划分为固定工资和动态工资两部分,动态工资按照职务岗位、责任、工作态度、工作量、效率、奖励等因素重新分配。中小学校要建立动态工资专项资金,专项资金由原工资构成中津贴部分、全口径工资包干节余资金及学校投入的资金三部分组成。

(七)进一步调整优化教师队伍结构

27.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针对教师队伍整体优化和调整的需要,建立促进人员合理流动的导向机制,引导教师进行合理有序流动,鼓励超编教师到缺员学校任教。

28.要进一步完善“学校对口支援、教师轮换”制度,有计划地组织城镇优秀教师、骨干教师到农村学校任教,为当地培养培训青年教师,解决农村骨干教师缺乏、教师整体素质不高的问题,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29.认真做好教师队伍清理工作。清理在编不在岗人员,清退临时代教人员,大力精简、压缩非教学人员,将不具备教师资格人员调整到其他岗位。

(八)建立和完善教师考核制度

30.加强聘期管理,健全和完善教师考核制度。按照客观公正、民主公开和实行领导与群众相结合、平时与定期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制订科学的考核指标体系,明确考核程序和办法,建立考核写实档案。要把考核结果与教师的聘用、评职、晋级、奖励挂钩,使考核成为教师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的重要内容。

(九)妥善安置未聘人员

31.各单位要积极做好未聘人员的安置工作。对因机构编制精简、岗位撤并、专业不对口等原因未被聘用上岗的人员要以单位和行业内部消化为主,采取高职低聘、内部交流、转岗聘任、跨行业和跨系统调剂、创办经济实体和服务实体等形式进行妥善安置。

32.2004年12月31日以前,男年满55周岁,女年满50周岁(女工人年满45周岁)或工龄满30年的未聘人员,经本人申请,所在单位同意,主管部门批准,可以参照《哈尔滨市市直及所属事业单位未聘人员安置意见》(哈办发[2004]31号)办理内退,由本单位纳入退休人员管理。

三、组织领导

33.为加强对此项工作的领导,成立哈尔滨市中小学校人事制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负责中小学校人事制度改革工作政策制定和部门间协调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教育局。

34.各县(市)可参照本方案,根据实际制订本地具体方案,报市中小学校人事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后组织实施。

四、时间安排

35.本方案自下发之日起施行,2005年1月15日之前完成中小学校长聘任工作。2005年1月15日开始进行教师聘任工作,2005年3月1日前完成。

36.本方案由市教育局、市人事局负责解释。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二篇: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哈尔滨市中小学校人事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

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哈尔滨市中小学校人事制度改革实

施方案的通知

哈政办发〔2004〕21号

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

经市政府同意,现将《哈尔滨市中小学校人事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二00四年十二月二十日

哈尔滨市中小学校人事制度改革实施方案

根据《黑龙江省人事厅、黑龙江省教育厅转发的通知》(黑人发[2003]132号)、《中共黑龙江省委组织部、黑龙江省人事厅、黑龙江省教育厅、黑龙江省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印发黑龙江省深化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若干意见的通知》(黑人发[2003]108号)和《中共哈尔滨市委办公厅、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等文件的通知》(哈办发[2004]10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工作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和国家、省和市有关教育法律、法规和政策为依据,进一步深化中小学校管理体制、用人制度、分配制度改革,实现体制转换、机制创新,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符合基础教育特点、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积极性和创造性的用人制度和运行机制,促进人才合理流动,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加快基础教育发展。

(二)基本原则

1.坚持精简高效原则。各区、县(市)要从本地实际出发,科学核定中小学编制,合理设置内部机构,明确具体工作岗位,严格控制学校领导职数。

2.坚持合理配置原则。教育行政部门要根据各校的办学层次、规模、编制、队伍状况等情况,引导超编教师向缺员学校流动,逐步实现校际师资力量总体均衡。

3.坚持按岗定责、以责定薪原则。实行按劳分配、优质优酬的分配办法,努力实现责任与效益相统一。

4.坚持创新原则。在符合实际的基础上,积极创新学校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5.坚持积极稳妥原则。严格执行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坚持“先竞聘、后安置”和改革中财政拨款额度不减少的办法,积极稳妥,扎实推进,避免骨干教师的流失和增加不必要的财政负担,确保改革顺利进行和教师队伍稳定。

(三)工作目标

完善中小学校领导管理体制,做到人权与事权相统一;实行聘用合同制,加强岗位管理,建立能上能下、能进能出、择优聘用、竞争上岗的用人机制和用人制度;建立形式多样、自主灵活的分配制度;建设一支结构优化、素质优良、专业化强的中小学教师队伍和管理人员队伍,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

二、主要内容

(一)完善教育行政管理体制

6.落实市及区、县(市)两级教育行政部门对中小学教师资格认定、招聘录用、职务评聘、调配交流、培训考核等管理职责,其他部门不得越权聘用、辞退或调动教师。

7.各区、县(市)政府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的通知》精神,理顺农村中小学管理体制,明确各级政府职责,实行分级管理、以县(市)为主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撤销乡(镇)教育管理机构。有关农村成职教育、农民教育、扫盲工作、中小学教育教学业务管理等工作,在县(市)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指导下由乡镇中心学校负责,中心学校可增设1—3名视导人员。

(二)加强编制管理,合理设置内设机构和岗位

8.积极稳妥地做好编制核定工作。市教育局根据省核定下达的编制,负责核定直属学校和各区编制;各区、县(市)分别根据市和省核定下达的编制,自主核定所属各校编制。若有余缺,在总编制不变的前提下,自行调剂解决。编制不足部分,由市教育局和各区、县(市)根据所属各学校实际,、在科学设岗的基础上,提出增编及具体编制配备意见,市教育局汇总后报市编委,作为向省争取追加编制的依据。在省核定给我市的补充编制下达之前,市教育局和各区、县(市)可先进行岗位设定和人员竞聘工作。

9.科学核定中小学教师工作量。按周课时数核定标准为:高中教师(含职业中学)12—14节;初中教师14—16节;小学教师16—22节。该标准周课时数是以语文、数学和外语为基准确定的,其他学科周授课时数由各地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确定,但应不低于上述标准周课时数的上限。实施新的课程改革后,中小学教师工作量按相关要求核定周课时数标准。

10.科学设定学校内设机构及领导职数。中学内设机构设教导处(室)、总务处(室),重点中学和24个班以上的学校可增设1-2个内设机构;完全小学内设机构设教导处(室)、总务处(室),其中12个班以下的小学只设管理岗位,不设内设机构,可配备教导主任和总务主任各1人。中学和完全小学规模在12个班以下的核定校级领导职数1-2职(农村小学核定1职);13到23个班的核定校级领导职数2—3职;24个班以上的核定校级领导职数1-3职。乡镇中心学校在原编制和领导职数基础上增加编制1-3名,增加领导职数1职。

(三)完善校长管理体制

11.市及区、县(市)教育行政部门分别对所属中小学校长选拔聘任、培训、调整和奖惩等实行归口管理。高级中学、完全中学校长按隶属关系分别由市或区、县(市)教育行政部门提名、考察或参与考察,按干部管理权限任用和聘任,并相应负责管理。其他中小学校长由区、县(市)教育行政部门任用并归口管理。

12.积极推行中小学校长竞争上岗、择优聘任。引入竞争机制,实行公开招聘、平等竞争、择优聘任、严格考核、合同管理。中小学校长竞争上岗和选拔任用工作,由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实施。

13.实行中小学校长任期制和交流制。根据校长的德、能、勤、绩和工作需要确定任期。每届校长任期原则上不超过5年,同一学校任职原则上不超过两届。各区、县(市)要制订校长交流计划,建立校长交流机制。

14.积极探索、试行中小学校长职级制。

(四)实行教师聘用制和教师职务聘任制

15.改革中小学现行的用人制度,实行中小学教师聘用合同制。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在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基础上,将按照老人新机制、新人新办法的合同管理机制对中小学教师实行聘用合同制。通过签订聘用合同,明确聘用单位和受聘人员权利和义务,实现中小学校人事管理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由行政任用关系向平等协商的聘用关系转变。

16.各中小学校按照有关规定,根据各自学校的内设机构、编制和岗位设置等实际情况,在广泛征求教职工意见的基础上,制定本学校教职工岗位聘任制实施方案,经教职工代表大会讨论通过,报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后公布实施。

17.全面实行教师资格制度。严格按照《教师资格条例》做好教师资格认定、持证上岗工作,建立优化教师队伍的新机制。

18.对工龄已满25年或者年龄距国家规定的退休年龄不足10年的聘用人员,本人申请并经组织审核符合条件者,学校可以与其签订聘用至该人员退休的合同。

19.中小学实行教师职称、职务评聘分开和教师职务聘任制。中小学教师的专业技术职称作为任职的资格,与工资待遇不直接挂钩。学校在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核定的教师职务数额内,根据学校的规模、编制和教师队伍状况,科学合理地设置教师职务岗位。

20.建立辞聘、辞职和解聘、辞退制度。经教育行政部门批准,中小学校可根据国家有关政策,按照法律程序和劳动合同的约定解聘或辞退不合格教师;教师有权依法辞聘或辞职。

(五)实行中小学后勤服务社会化

21.按照《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事业单位后勤服务社会化的意见的通知》(哈政办发[2004]14号)和《关于事业单位推进后勤服务社会化实施意见》(哈人联[2004]14号)精神,积极推进中小学校后勤服务社会化。

22.对中小学校工勤人员实行“老人新机制、新人新办法”,按照空一收

一、走一减一的原则,逐步取消工勤编制。

(六)改革分配制度,实行结构工资制

23.受聘人员可不受职务限制,可以高职低聘,也可以低职高聘,逐步实现教师职务聘任与岗位聘用的统一。

24.教职工工资由各级政府统发,各级政府要保证教职工工资按时足额发放。

25.建立与聘任制相适应的教师工资保障和分配激励机制。中小学校实行工资总额动态包干,在科学合理定编的基础上,实行增人不增工资总额,减人不减工资总额,工资节余部分由学校自主分配,超额部分由学校自负的工资分配管理办法。

26.中小学实施以职务岗位工资为主要内容的分配制度改革。将教职工原工资划分为固定工资和动态工资两部分,动态工资按照职务岗位、责任、工作态度、工作量、效率、奖励等因素重新分配。中小学校要建立动态工资专项资金,专项资金由原工资构成中津贴部分、全口径工资包干节余资金及学校投入的资金三部分组成。

(七)进一步调整优化教师队伍结构

27.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针对教师队伍整体优化和调整的需要,建立促进人员合理流动的导向机制,引导教师进行合理有序流动,鼓励超编教师到缺员学校任教。

28.要进一步完善“学校对口支援、教师轮换”制度,有计划地组织城镇优秀教师、骨干教师到农村学校任教,为当地培养培训青年教师,解决农村骨干教师缺乏、教师整体素质不高的问题,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29.认真做好教师队伍清理工作。清理在编不在岗人员,清退临时代教人员,大力精简、压缩非教学人员,将不具备教师资格人员调整到其他岗位。

(八)建立和完善教师考核制度

30.加强聘期管理,健全和完善教师考核制度。按照客观公正、民主公开和实行领导与群众相结合、平时与定期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制订科学的考核指标体系,明确考核程序和办法,建立考核写实档案。要把考核结果与教师的聘用、评职、晋级、奖励挂钩,使考核成为教师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的重要内容。

(九)妥善安置未聘人员

31.各单位要积极做好未聘人员的安置工作。对因机构编制精简、岗位撤并、专业不对口等原因未被聘用上岗的人员要以单位和行业内部消化为主,采取高职低聘、内部交流、转岗聘任、跨行业和跨系统调剂、创办经济实体和服务实体等形式进行妥善安置。

32.2004年12月31日以前,男年满55周岁,女年满50周岁(女工人年满45周岁)或工龄满30年的未聘人员,经本人申请,所在单位同意,主管部门批准,可以参照《哈尔滨市市直及所属事业单位未聘人员安置意见》(哈办发[2004]31号)办理内退,由本单位纳入退休人员管理。

三、组织领导

33.为加强对此项工作的领导,成立哈尔滨市中小学校人事制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负责中小学校人事制度改革工作政策制定和部门间协调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教育局。

34.各县(市)可参照本方案,根据实际制订本地具体方案,报市中小学校人事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后组织实施。

四、时间安排

35.本方案自下发之日起施行,2005年1月15日之前完成中小学校长聘任工作。2005年1月15日开始进行教师聘任工作,2005年3月1日前完成。

36.本方案由市教育局、市人事局负责解释。

第三篇:中共哈尔滨市委办公厅、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实行人

【发布单位】哈尔滨市

【发布文号】哈办发〔2008〕35号 【发布日期】2008-11-19 【生效日期】2008-11-19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哈尔滨市

中共哈尔滨市委办公厅、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实行人口和计划生育“一票否决”

制的若干规定》的通知

(哈办发〔2008〕35号)

各区、县(市)党委和人民政府,市委各部办委,市直各党组、党委(工委):经市委、市政府同意,现将《关于实行人口和计划生育“一票否决”制的若干规定》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中共哈尔滨市委办公厅

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2008年11月19日

关于实行人口和计划生育“一票否决”制的若干规定

第一条第一条 为进一步落实人口和计划生育“一票否决”制度,统筹解决人口问题,根据《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中发〔2006〕22号)和《黑龙江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黑龙江省行使计划生育一票否决权的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第二条 本规定适用于我市行政区域内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村(居)民委员会、其他组织及其责任人员,违法生育或违法收养子女的当事人。

第三条第三条 本规定由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组织实施。

第四条第四条 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村(居)民委员会及其他组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予以“一票否决”:

(一)发生违反《黑龙江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规定生育或收养子女问题的。

(二)因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行为引发干部群众伤残、死亡或致使国家、集体、公民个人财产受到严重损失的。

(三)因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行为不当发生集体越级上访或危及社会稳定群体性案件的。

第五条第五条 各区县(市)政府、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予以“一票否决”:

(一)未完成上人口和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状指标,被评定为达标以下(不含达标)档次的。

(二)被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领导小组重点管理已满两年,但仍未完成后进转化或被重点管理两次以上的。

第六条第六条 当事人违法生育或违法收养子女的予以“一票否决”。

第七条第七条 凡被“一票否决”的区县(市)政府、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和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村(居)民委员会及其他组织,自被“一票否决”之日起两年内不得评为先进集体、文明单位或授予其他荣誉称号,其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人口计生部门责任人三年内不得授予荣誉称号、给予综合性奖励、晋升职务,已获得综合性先进和荣誉称号的单位和个人应由授予单位取消资格。

第八条第八条 凡被“一票否决”的当事人,除按有关法律、法规进行经济处罚和党纪、政纪处分外,自被“一票否决”之日起三年内不得评选为先进、劳模,不得推荐为各级中国共产党代表大会代表、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政协委员、青联委员候选人和工商联执委,不得参加综合性先进和荣誉称号的评选活动,不得继续担任村(居)民委员会成员,已获得综合性先进和荣誉称号的应由授予单位取消资格。

第九条第九条 各级党委、政府和精神文明建设等部门以及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在评选先进集体、文明单位或授予其他荣誉称号,推荐中国共产党代表大会代表、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政协委员、青联委员候选人和工商联执委时,应当征求同级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的意见。

第十条第十条 对区、县(市)政府实施“一票否决”,由市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提出意见,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领导小组作出决定。对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实施“一票否决”,由区、县(市)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提出意见,区、县(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领导小组作出决定,并报上级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备案。对由市直接调查、应实施“一票否决”的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由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领导小组作出决定,通知其所在区、县(市)执行。

第十一条第十一条 对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村(居)民委员会及其他组织实施“一票否决”,按照属地管理原则,由其所在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提出否决建议,区、县(市)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作出决定。

第十二条第十二条 对违法生育或违法收养子女的当事人实施“一票否决”,由其所在单位或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提出否决建议,报区、县(市)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作出决定。

第十三条第十三条 作出人口和计划生育“一票否决”决定,应当在一个月内将否决书送交被否决的单位或个人及其上级主管部门。

第十四条第十四条 本规定由市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负责解释。

第十五条第十五条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四篇: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哈尔滨市2003年经济体制改革工作

【发布单位】哈尔滨市

【发布文号】哈政办综〔2003〕47号 【发布日期】2003-07-07 【生效日期】2003-07-07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哈尔滨市

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哈尔滨市2003年经济体制改革工作方案的通知

(哈政办综〔2003〕47号)

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

经市政府同意,现将《哈尔滨市2003年经济体制改革工作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三年七月七日

哈尔滨市2003年经济体制改革工作方案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市第十一次党代会、市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和市政府全体会议关于我市2003年经济体制改革工作的部署,进一步加快我市经济体制改革步伐,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思路?

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按照市委“立足现有、挖掘潜能,追逐应有、创新发展”的总体要求,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为重点,积极推进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加强现代市场体系建设,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和运行机制,促进我市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和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二、主要任务?

(一)大力推进国有企业改革?

以产权制度改革为重点,采取公司制改制、产权和股权转让、减持国有股、实施企业破产和拍卖出售等多种改革方式,吸引战略投资者和非国有经济投资、参股,促进企业体制创新和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力争用三年时间,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加快老工业基地调整和改造、国有资本从中小企业退出和非国有经济参与国企改革方面有新突破。?

1、推进企业产权、股权向国内外招标转让。通过举办哈尔滨国有企业产权股权转让招标对接会等活动,推出一批企业产权、股权转让项目,邀请国内外各大集团、大企业及各类投资机构参加,采取整体出让、分块出让、整体购买、部分购买、先租后买、租一块买一块或上市公司转让国有股权等多种形式转让国有产权和股权,促进国有经济的调整和企业投资主体的多元化。?

2、放开民间资本投资领域,促进非国有经济参与国企改革。支持和鼓励民间投资进入国家明令禁止以外的所有行业,放宽对投资人资格和投资方式的限制。支持非国有经济以参股、控股、收购、兼并等方式参与国有企业的改革、改组和改造,在贷款贴息、职工安置、改制所涉及的行政事业性收费方面享受国有企业同等待遇。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兴办各类社会公益事业和科研事业。允许新设立的私营企业注册资本实行分期注入、分批到位。?

3、建立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专项资金。为进一步解决因国有企业改制解除职工劳动关系安置补偿费用不足等问题,拟由市财政每年划拨一定额度的资金并制定严格的监管使用制度,实行专款专用,确保专项资金安全运作。

4、落实和完善有关政策,为企业改革搞好配套服务。认真贯彻落实哈发〔2001〕8号和29号等市委、市政府关于国有企业产权改革的各项规定,并在总结改革实践的基础上制定补充规定,对一些影响产权改革继续深入的问题提出具体解决办法。认真抓好《国有大中型企业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分流,安置富余人员的实施办法》(国企改〔2002〕859号)的落实,抓紧制定《实施细则》,选择企业,启动试点,积极推进国有大中型企业主辅分离、辅业改制。?

5、大力推进国有大中型企业规范的公司制改革。采取积极指导、政策扶持等多种措施,支持具备条件的国有大中型企业通过合资合作、购并转让、交叉持股、国内外各种成份的资本参股和控股、项目招商、存量资产入股等多种形式进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革,力争在三年内全部完成国有大中型企业股份制改革。同时,建立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和科学的决策机制,逐步推进企业高级管理人员的市场化配置,建立健全高级管理人员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对通过改制、具有成长性好的公司制企业创造条件推荐上市,拓宽改制企业的融资渠道。?

6、建立劣势企业市场退出机制。进一步疏通和完善国有企业退出市场的通道,主动争取国家的支持,按照国家关于政策性破产的有关要求,选择具备政策性破产条件的企业,积极向国家有关部委申报,力争用三年左右的时间使一批濒临破产的劣势企业稳步退出市场。尽快完善我市劣势企业依法破产的相关政策和措施,拓宽劣势企业退出渠道。?

(二)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

根据国家“自上而下有序进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要求和我市的实际情况,搞好全市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调研,制定改革方案,同时要进一步理顺现有国有资产营运机构,改善运作状况。?

1、完善和深化商业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明确市商业国有资产管理机构职责、权利和义务,实行管人管事管资产相结合,主要组织实施市属国有商业企业的产权制度改革,两年内完成国有商业企业全部改制退出,国有商业企业职工全部退出国有身份。?

2、加快推进工业国有资产营运机构的优化。抓好重点企业集团(上市公司)的资产重组,按照“增资扩股、企业改制、结构重组”三位一体的方针,推进哈药集团的增资扩股工作,进一步发挥其对全市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加大对建材集团的支持力度,促进其尽快做强做大。对机械、轻工、电子等行业,要按照市政府的统一部署抓好组建企业集团和资产经营公司的各项筹备工作,尽快制定组建方案,构建精简高效的运营和监督管理机制。积极做好拟撤消的资产经营公司和企业集团的善后处理工作,合理分流资产,妥善安置人员。?

3、进一步完善市政建设系统集团公司的管理和运行机制。进一步规范供排水和物业供热集团公司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要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加快政企分开,建立健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理顺母子公司间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关系;通过吸收境外和国内法人资本参股、转让国有股权、发行企业债券、盘活存量资产、出让经营权等多种方式优化集团公司股本结构,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完善内部各项经营制度,建立起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4、推进其他行业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改革。对投资、城建、交通、农业、市政工程、粮食、物资等行业的国有资产结构和分布状况进行深入调研,按照产业相近和行业特点整合资产,分别提出组建资产经营公司或企业集团具体可行的方案,经进一步论证报批后组织实施。?

(三)努力增加就业岗位,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以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为中心,以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和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为重点,继续巩固“两个确保”,大力加强我市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1、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和再就业。坚持“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和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出台落实国家和省、市关于就业、再就业政策的配套措施,进一步拓宽就业和再就业渠道,全年安置下岗失业人员8万人,力争达到9万人。完善就业服务体系,搞好下岗人员的再就业培训,建立公共就业服务制度,实行“一站式”就业服务;建立基层劳动保障服务平台,加大劳动保障执法力度,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继续推进以安置下岗职工再就业为主要内容的中澳“中国城市社区服务与发展企业支持网”合作项目。?

2、全面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加大基金筹集力度,增强保障能力。继续扩大社会保险覆盖范围,养老保险力争基本实现全覆盖;失业保险要积极把非公有制企业纳入覆盖范围;医疗保险要在继续推进机关、事业、中直省属企业参保的同时,向个体私营和三资企业拓展。加大社会保险费的征缴和清欠力度,拓宽筹资渠道,争取国家财政支持,落实国家补充社保基金的有关政策,确保保险基金的保障能力。继续确保基本养老金的足额发放;调整养老金计发办法,尽快实现新老计发办法平稳过渡,逐步建立新的机制;解决好困难企业和特殊人群的参加养老、失业、医疗保险问题;积极推进市级统筹,完善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探索适合我市农村经济发展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

3、深化劳动工资制度改革。依据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深化企业内部分配制度改革,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发挥市场调节作用,鼓励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加强对工资收入分配的指导和调节,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建设,扩大企业经营者年薪制试点。?

4、启动实施住房货币化分配制度改革。制定出台《住房补贴资金管理办法》,落实当年补贴资金,在部分机关事业单位启动实施住房分配货币化试点工作。鼓励有条件的单位利用可转化的住房资金和售房款的净归资金发放住房补贴。加大公积金个人贷款发放力度,支持职工贷款购房。?

(四)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以农业产业化、农村工业化和城市化为目标,以解决“三农”问题和体制创新为重点,大力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1、推进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制度改革。在稳定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积极稳妥地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逐步发展规模经营。把家庭承包经营和企业产业化经营结合起来,推进龙头企业与农户在生产经营上的协作和联合,促进农业走向规模化、市场化。支持和鼓励各种农村社区集体经济组织、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

2、加大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推进力度。重点解决重建设轻改革的问题。继续扩大镇级政府经济管理的职能,赋予试点城镇在计划、城建、工商、土地等方面相应的经济管理权限。加快建立多元化投资机制,扩大投融资渠道,进一步完善现有小城镇载体功能。大力发展二三产业,吸纳和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加快户籍制度改革,搞好各项服务,为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和非农产业转移创造有利条件。?

3、继续推进农村税费改革,减轻农民负担。按照减轻、规范、稳定的原则,继续推进农村税费改革,建立有效的农民负担监督管理机制,加强村级财务监督管理,做好农村税费改革的检查验收工作。同时,推进相关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乡镇机构、农村公共财政等方面的配套改革。?

4、搞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按照保护农民利益、保证粮食安全、减轻财政负担的要求,积极稳妥地实行粮食购销市场化,把补贴直接补给粮食生产者。加快粮食购销企业改革,转换经营机制;加强政府宏观调控,建立有效的调节机制;打破市场封锁,积极培育和发展粮食市场,搞活粮食流通。?

(五)加强现代市场体系建设?

以建立现代市场体制为目标,推进各类商品及产权、土地、劳动力、技术和资本市场的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创造各类市场主体平等使用生产要素的环境,深化流通体制改革,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

1、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加强物流基础设施的规划和物流信息平台建设,加快传统运输与仓储的资产重组,培育发展现代化大型物流中心。推进商品市场建设,加快建设国际汽车城、温州三马国际商贸城等大型专业批发市场,大力完善粮食、蔬菜、畜产品等农产品市场,不断增强区域性物流中心功能。培育新型商贸业态,推进代理制和连锁经营,促进商品的高效流动。大力发展产权、土地、劳动、技术等要素市场,逐步建立多层次、多产品的资本市场体系,满足投资者和筹资者收益多样化的需求,提高直接融资比例,更好地为各种市场主体提供服务。?

2、加强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严把市场准入关。重点抓好涉及国家垄断、公共安全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点行业的审批把关,集中力量搞好药品、食品、化学危险品、小煤矿、成品油等生产经营企业的专项整治,严厉打击制假售假、走私贩私、非法传销等违法犯罪活动,坚决查处严重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的大案要案。?

3、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建立企业、中介机构和个人的信用档案,逐步建立统一的企业信用等级评价体系。综合利用现代化技术建立信用信息网络,做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加强宣传教育和舆论监督,促进社会信用秩序的好转。?

(六)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按照政企分开,精简、统一、效能和依法行政的原则,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重点清理与世贸规划不相符合及阻碍改善经济发展环境的行政审批事项,规范行政审批事项、审批权限、主体与程序,明确审批责任和义务。各有关部门和单位的审批事项要在上次改革的基础上再减少40%以上。继续推行政府行政机关的“一站式”服务。按照政事分开的原则,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和综合配套改革试点以及机关后勤的市场化改革。进一步加快“电子政务”建设,提高政府依法行政的透明度,接受社会公众监督,提高行政效率。?

三、保证措施?

(一)进一步加强对全市改革工作的宏观指导? 市体改办作为市委、市政府主管全市改革工作的综合职能部门,负责组织全市重点改革方案和政策的制定、协调、论证,重点改革任务的实施。各地区、各部门主要领导要亲自抓改革,加强对改革工作的领导;负责体改工作的有关职能部门要充分发挥参谋和助手作用,对本地区、本部门所承担的改革工作,要认真研究,统筹规划,制定切实可行的改革推进措施和目标责任制,做到层层担任务、层层有措施、层层保落实。?

(二)建立推进落实工作机制?

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推进重点工作落实的要求,对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国有商业的改革与调整、非国有企业参与国企改革、哈药集团资产重组、促进就业再就业、小城镇综合改革、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等重点工作建立专项推进组,并由重点工作的牵头及相关部门组成办公室,具体负责各项改革的综合指导、协调服务、督促检查和情况反馈。建立工作目标责任制,把有关改革工作进行分解、细化,落实到位,明确责任和完成时限。?

(三)搞好协调配合,形成合力?

建立改革工作协调会制度,对重大改革方案及推进中的问题,由主管市长或市体改办召集有关方面共同研究解决,有的可采取市领导现场办公的方式加以解决。对涉及改革全局的重大问题及重大政策调整的问题,要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切实可行的政策、方案,报市政府研究决定。组织企业加强同银行机构的沟通联系,尊重银行的权益,取得银行的理解和支持,对企业在改革改组中遇到的财务问题和融资工作给予指导。注重发挥好机构投资者、基金会在参与产权制度改革过程中的作用。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五篇: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哈尔滨市城市

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哈尔滨市城市

居民购买经济适用住房的规定的通知

哈政发[20O5]6号

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中直、省属在哈单位:

现将《哈尔滨市城市居民购买经济适用住房的规定》予以印发,请认真贯彻执行。

哈尔滨市人民政府

二○○五年六月九日

哈尔滨市城市居民购买经济适用住房的规定

第一条为进一步规范经济适用住房销售管理工作,保障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的合法权益,根据国家《经济适用住房管理办法》(建住房[2004]77号),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凡2004年5月13日国家《经济适用住房管理办法》颁布实施后,购买经市政府批准面向社会销售的经济适用住房,均实行申请、审批和公示制度。

第三条购买经济适用住房申请人(以下简称申请人)分为家庭申请人和单身申请人。家庭申请人是指夫妇双方组成的家庭以及离异(或丧偶)带子女的单亲家庭;单身申请人是指达到法定晚婚年龄以上的未婚人员以及离异(或丧偶)不带子女的人员。

第四条凡具有本市市区城镇常住户口,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可以申请购买经济适用住房:

(一)年收入在4万元(含4万元)以下的无房户或住房困难户;

(二)企业退休的建国前入伍的老军人;

(三)市政府组织实施的重点工程或危棚房改造涉及的被拆迁居民家庭;

(四)现住房面积低于本市住房面积控制标准70%的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干部职工。

本市住房面积控制标准按《哈尔滨市住房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关于贯彻<黑龙江省城镇居民住房面积控制标准的暂行规定)的通知》(哈房改组字[1994]第2号)有关规定执行。

第五条住房困难户是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低于上一全市人均住房建筑面积70%或现住房建筑面积低于50平方米的申请人。上一全市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以市政府统计数据为准。

第六条单身及单亲家庭申请人的年收入按一人年收入计算,其他家庭申请人的年收入按夫妇双方的年收入之和计算。申请人的年收入是指下列所得:(一)工资、薪金所得;

(二)住房公积金的单位缴纳部分;

(三)劳务报酬等其它所得。

申请人年收入按本条前款所列项目上一年的实际发生数核定。

第七条符合条件的申请人只准购买一套经济适用住房。单身申请人、三口人(含三口人)以下的家庭申请人,可购买建筑面积70平方米的经济适用住房;三口人以上的家庭申请人,可购买建筑面积90平方米的经济适用住房。申请人购买经济适用住房面积最大不得超过建筑面积100平方米。

第八条申请人实际购房建筑面积在规定面积以内的,按市物价局批准的价格购买;超面积部分需按建筑面积销售价格的8%补交差价,由市房产住宅行政主管部门在办理房屋权属登记手续时代市政府收缴。超面积部分将在《房屋所有权证》中标注,房屋再上市交易时,该部分面积不再补交土地出让金。

第九条 购买经济适用住房需到哈尔滨市政府行政服务中心经济适用住房购买对象审批窗口,由申请人领取《哈尔滨市城市居民购买经济适用住房审批表》(以下简称《审批表》)。

第十条申请人应如实填写《审批表》,到所在工作单位核准盖章。没有工作单位的,由其所在街道办事处核准盖章。

对出具虚假证明的核准盖章单位,将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第十一条《审批表》经相关单位审核、盖章后,申请人应持以下证件到经济适用住房购买对象审批窗口办理审批手续:

(一)本市居民常住户口; 二)身份证;

(三)现住房的产权证明;

(四)审核盖章后的《审批表》;

(五)市政府组织实施的重点工程和危棚房改造涉及的被拆迁居民家庭,需提供《住宅房屋货币拆迁补偿协议书》;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干部职工需提供级别、职称证明;

(六)企业退休的建国前入伍的老军人需提供《企业退休建国前老军人荣誉证》或其他证明。

第十二条申报材料初审合格的,将对申请人及其配偶姓名、核准盖章单位及可购经济适用住房面积等情况,在市政府行政服务中心大厅公示栏和哈尔滨市房产住宅局信息网上公示,公示期为7天。公示期满后,对情况属实的予以批准。

对于申请人弄虚作假、虚报家庭人口数、隐瞒家庭收入和住房情况的,经查实,即取消其购房资格,并记入个人信用档案,两年内不准再次申请购买经济适用住房;对于骗购经济适用住房的,予以收回或由购房人按市场价补足购房款;对于伪造购房所需相关证件而触犯法律的,交由有关部门依法处理。

第十三条申请人持身份证和经核准的《审批表》到建设经济适用住房的开发企业购房,买卖双方在网上签订《哈尔滨市经济适用住房买卖合同书》,并按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合同备案。申请人在办理房屋权属登记时,须提供《审批表》。

对于开发企业擅自向未取得审批资咨的购房人出售经济适用住房的,由市房产住宅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开发企业限期收回;不能收回的,由开发企业补缴同地段经济适用住房与商品房价格差;将违规行为记入企业诚信档案,5年内不准从事经济适用住房的开发建设。

第十四条《审批表》从批准之日起,有效期为2年。超期的需重新申请办理经济适用住房购买资格审批手续。

第十五条已购经济适用住房在取得《房屋所有权证》后,已满5年(含5年)的,可按市场价格出售。购房人需按照出售时房屋座落宗地基准地价的10%缴纳差价,由市房产住宅行政主管部门代市政府收取。

已购经济适用住房在取得《房屋所有权证》后未满5年的,只可出售给符合经济适用住房购买条件的申请人,出售单价不得高于出售时同地段经济适用住房的单价,不得按市场价格出售。

以市场价格出售已购经济适用住房的家庭,不得再购买经济适用住房或其他政策性保障住房。

第十六条本规定由市房产住宅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实施。

第十七条本规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哈尔滨市城市居民购买经济适用住房的规定的通知》(哈政办综[2002]52号)同时废止。

下载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哈尔滨市中小学校人事制度改革实[优秀范文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哈尔滨市中小学校人事制度改革实[优秀范文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