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3中国健身行业前景乐观
2013中国健身行业前景乐观
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政府“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人们对身体健康的重视程度越来越大,健身行业面临着巨大的机遇与挑战,存在着不可估量的潜力。
1.健身人口比例过低所产生的巨大潜在需求空间在美国,每八个人中就有1个在健身,平均1万多人就拥有1家健身俱乐部,据2012年统计结果显示,具有一定规模的中国健身俱乐部的数量目前大概在3500家左右,拥有会员1300万左右,我国目前平均100万人还不到1个(健身俱乐部);目前中国健身(健身市场分析)市场规模只有约为150-200亿美元,过低的健身人口比例所蕴藏的是巨大的行业发展空间、市场需求、市场价值空间。
2.国民身体健康素质大幅下降所产生的健康危机和强烈需求世界卫生组织公布了192个成员国关于居民“健康寿命”(能够自主生活,能够对社会有贡献的寿命)的预测及排名顺序,其中,日本排名第一位,中国排名第八十一位。2005年和2000年相比,国民体质综合指数虽然提高了0.75%,但国民身体机能综合指数下降了将近10%。当前,我国30到50岁青壮年人“过劳死”现象日益突出,尤其是青壮年知识分子“过劳死”现象更是屡见不鲜、形势严峻。一大批知名学者、企业家、艺术家等社会精英忽然去世,而他们早逝的主要原因被医学界认定为“过度劳累和生活压力,以及内心郁积的焦虑”所引发的“过劳死”。那么,怎样预防亚健康和“过劳死”呢?有关专家主要强调的是:坚持合理运动。要想保持持久旺盛的精力,需要经常体育运动,以增加体能储存。长期适当运动还能推迟神经细胞的衰老,帮助废物排出,人体的新陈代谢和工作能力会大大加强,从而起到防癌抗癌作用。从以上所有观点不难得出结论,国人的身体健康状况下降的主要原因就是缺少运动而且缺乏科学规律的运动,所以,对于商业健身服务产业来讲,社会需求很大。
3.健康意识、健康素养逐步增强所拉动的健身需求。2007年4月27号北京市正式启动以“健康奥运,健康北京”为主题的迎奥运全民健康活动。当天,18区县共向市民免费发放了5万支限量2克的小盐勺,6月底前,北京市有500万户家庭用上了限量盐勺。而今,打开电视、报纸、网络„关于健康或健身的宣传推广信息铺天盖地,全民的健康意识和健康素养飞速提高!早在1996年,世界卫生组织就提出了终身参加体育锻炼的宣言,原因就在于运动健身是公认地控制慢性病最重要的、简单而有效的手段。世界卫生组织的另一项统计数字也表明,全球每年有200万人死因为“身体缺乏活动”,这种现象在贫穷国家与富有国家一样普遍。发表在英国《新科学家》杂志的一项研究结果还显示,与那些积极进行体育锻炼的人相比,空闲时间不去运动的人,在生物学意义上平均要衰老10岁。一个需要特别注意的发展倾向是从人们对于健身娱乐的消费趋势上来看,人们健康的需求也正逐步从被动的治疗型向主动的预防保健型转换,基于此,我国的健身人口正处于一个飞速增长的阶段,必然会快速拉动健身服务产业的快速发展,也必然快速拉动健身企业的增长!4.产业前景、政策倾向。国务院2011年2月24日发布关于印发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年)的通知,对未来5年全民健身发展提出目标任务并制定了工作、保障措施。2010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指导意见》,从政策角度来看,由于健身市场可以有效地拉动居民的消费,符合国家拉动内需、刺激经济发展的政策,有望得到政府的进一步支持。2011年上半年,各地政府努力支持建设体育民生工程,国务院颁布《全民健身计划》,明确要求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要按照《全民健身条例》规定,将全民健身事业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全国各省、市、自治区都在积极争取将全民健身事业纳入“十二五”规划;其中29个已将全民健身事业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各地已经纷纷开始着手将规划转为现实。以民营资本为主的各类健身俱乐部满足了大量高端运动者,成为全民健身事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令广大商业健身爱好者欣喜的是,政府已经决心关注这股力量,并在《全民健身计划》中要求“鼓励社会兴办全民健身事业。完善财政、税收、金融和土地等优惠政策,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捐资、出资兴办全民健身事业”。健身市场发展的速度和规模会越来越快,同时还会更加规范,更加专业化。国内起步虽比国外晚,但是发展将会比国外快。我国18到50岁之间对运动相关产品和服务有需求的消费者人数已超过4亿,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商业健身休闲市场,中国健身产业正是处于高速发展时期。近几年来,我国体育健身俱乐部的数量和规模都有大幅度提高,城市居民用于个人健身的消费每年以30%的速度递增,明显高于全球20%的平均速度。众所周知,健身企业经营在纳税方面同样得到国家政策的相应倾斜和保护;体育健身产业在我国还属于处在成长初期的新兴产业,它是一项前景广大的朝阳产业,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
5.行业门槛儿较低所带来的机会市场解读:当大多数人都在谈论和热议行业的不规范、不完善、缺乏标准、没有准入机制、缺乏监管、恶性竞争的时候,你有没有意识到:其中的“商机”呢?诚然,行业所处的初级发展阶段的问题有目共睹,可话说回来,政策的宽松和“低门槛儿”所带来的“机会”如果能够有效利用的话,又何尝不会给我们带来成功呢?作为一个新兴产业的一分子,我们应该以怎样的心态和从何种角度去把握市场呢?要我说,当前处在行业的第一阶段结束和即将迎来“变化发展期”的时候,恰恰是理想的“介入”期!非常适合企业转型发展、创业、投资„大多成功企业前期都是在做别人没做过和没想过的事情,后期都是依托“微创新”而长久领先;等到国家规范行业、提高门槛儿和收紧政策的时候可能也是意味着一些“机会”的逝去„当然,所有经营行为应以合理合法和诚信为前提,正确理解“投资”与“投机”的区别,着眼于长期而非“急功近利”。
6.就业压力所产生的巨大人力资源储备解读:虽然国家已经停止了扩招,但是这几年扩招的影响依然存在。2001年我国高校毕业生为115万,2010年达到了630万,十年间数字增加了五倍之多;十年间累计未就业的毕业生总数达到或超过了1500万,也就是说,十年内毕业的毕业生有半数或超过半数没有就业!在这期间,我国的GDP一直保持着8%的增长速度,严重的供需不平衡,就业面临泰山压顶之势;“就业难”的核心问题一是教育体制、体系与社会需求、市场的严重“脱节”或“不匹配”,就体育方向来讲:有些教材甚至是几十年前的,当然,目前高校中与社会和市场结合度高的优秀教师人才也同样匮乏;其二,达不到“就业前置”;而作为“低门槛儿”、同时社会需求和发展前景非常广阔的商业健身服务行业来讲,无疑是大学毕业生或体育类学生就业的理想选择,通过十年左右的铺垫,健身行业的培训、教育市场的份额日见壮大,与高校不同形式的结合慢慢使连接毕业生就业健身行业这条“桥梁”变的顺畅,同时,巨大的人力资源基础亦使得健身企业在“选人”方面余地更大、选择面更广;7.相对理想的经营利润回报。有一种说法是:商业健身企业是“微利”经营!可以肯定的答案是:商业健身企业经营回报绝对不是“微利”!当然,亦不是暴利;何以见得?什么是“微利”呢?所谓微利是比较暴利而言,当前我国国情表明,从高利润时代走进微利时代已是大势所趋,微利时代的提法表现了人们对于商业环境中利润率的定性判断,降低成本、保证质量、开发新品是微利时代赢得市场的唯一出路,也是企业从目前国内市场“一窝蜂”降价大战中脱颖而出的最好时机。《2009年度中国餐饮百强报告》显示,2009中国餐饮百强企业的平均利润率为10.43%,低于2008年的水平,行业发展正逐步进入微利时代。在北京,国美有55家店、大中57家、苏宁51家;据中国家电协会提供的数据显示,2005年中国家电业整个行业的利润率在2%至3%之间。即使目前,可以肯定的是:中国家电业整个行业的利润率应该是低于5%;制造业、加工业„目前有多少行业不是“微利”呢?难道“微利”就不能生存了吗?看看“海底捞”、“凡客”、“85度C”是怎样做的就明白了!况且,商业健身企业经营回报绝对不是“微利”!有数据表明,欧美国家成熟的商业健身企业较好一点的利润回报可以到38%,我国当前,“定位”“中高”的健身俱乐部利润回报空间是15%-30%;当然,要达到或高于20%需要更加领先的能力和条件;利润回报的制约因素其一是成本,成本的问题体现在目前国内的健身行业身上虽然有些“畸形”,但不是制约利润回报的最大条件;况且,商业健身企业目前较十年前而言,“整体成本”是下降而不是增加。任何经营行为和过程可以简单概括为“开源与节流”;目前制约行业经营的最大问题是是如何“开源”的问题;涉及的关键方面是:经营模式调整、产品设计、创新、营销;实践证明:任何领先的企业都是缘于于“微创新”,不断的“微创新”是保障企业领先、长期稳定运营、强化核心竞争力的必要条件和手段;前十年,影响行业的关键词是“同质化”。“同质化”:产品同质化就是产品在消费者选择购买过程中由于其功能性利益与竞争产品相同可以被竞争对手所替代,竞争对手就成为我们的替代性产品。我们的产品和竞争对手就形成了产品同质化。
8.人力资源培养、储备与行业发展的逐步匹配记得2001年刚刚开始出现“商业健身俱乐部”的时候,最缺的是“私人教练”,行业十年的积累和发展过后,从业人员队伍飞速壮大、“举目皆是”的培训机构遍地开花,当然,优秀的技术人员仍旧稀少,但对比十年前,我们在人力资源的培养和储备方面的努力和成就仍有目共睹;比如,AASFP进入内地十年间就培训出了超过12000名具备一定专业技能的健身教练;大量的退役运动员是全民健身宝贵的人力资源,能够成为强大的生力军。通过职业转换期的学习、培训和考核方式,退役运动员将成为职业社会体育指导员和中小学体育教师。不但要通过群众体育来培养更多体育人才,同时也让竞技体育优秀人才发挥更大作用,通过多渠道、多方位回报社会,带动更多的群众参加体育健身,营造全民健身的社会氛围。所有这些,都为行业企业提供了更为有利的支撑。
9.部分成本的下降与压缩。较8年前或10年前,商业健身俱乐部的整体成本是呈下降趋势而非升高!首先我们关注一下俱乐部实际上涨的主要成本项有哪些?房租、人力、能源。A.房租成本:有健身企业表示:某家3500平方米的店每年租金就高达700万元,平均每天每平方米的租金已经超过5元,实在难以承受。房租是“上涨”了吗?答案是:“NO”!这家俱乐部运营周期刚过8年,8年前当时场地的年租金是250万元左右,也就是平均每天每平方米的租金应该低于2元;按10年承租期计算,平均每天每平方米的租金应该低于3元;因为,所有俱乐部的租金在承租期内都是“递增”计算(逐年增高)而总承租期内的平均租金标准是恒定的;以承租期10年计,大多商业健身企业在2002年或2003年后出现,所以,目前超过80%的俱乐部的承租期还未到,10年前签定的房租标准未发生变化。况且,以北京为例,平均每天每平方米的租金达到或高于3元的俱乐部有多少呢?估计占到全部(450-500家)商业健身俱乐部数量的比例5%左右?(估计比例)那么,租期过后健身俱乐部的房租租金肯定是升高的吗?答案是:未必。其一,国家政策、舆论、社会需求影响,政府在《全民健身计划》中要求“鼓励社会兴办全民健身事业。完善财政、税收、金融和土地等优惠政策,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捐资、出资兴办全民健身事业”。其二,合作;实际情况是,即使在以往,相当数量俱乐部是和开发商或物业以合作形式来“摊薄”房租成本的,或者采取“置换”或“部分置换”的合作方式。其三,地产调控影响;地产项目在规划设计上基本都有“会所”区域或功能,为提升价值和品质而强化附加值是任何产品所必须,况且经过10年的市场培育后,老百姓越来越意识到“健身”的必须和刚性需求,所以,具备品质的健身品牌和行业优秀人材“受欢迎”和“水涨船高”是必然。B.人力资源成本:最低工资标准是指劳动者在法定工作时间或依法签订的劳动合同约定的工作时间内提供了正常劳动的前提下,用人单位依法应支付的最低劳动报酬。数据表明:2002年北京最低工资标准465元。2011年,北京最低工资标准每月1160元;这是否就意味着所有健身企业岗位的人力资源成本也增高这样呢?显然,不是这样计算,自2001年至今,健身企业人力资源成本项的岗位基础部分为人均800-2000元范围基本没有大的变化或个别岗位有幅度不大的变化,服务行业的薪酬组成60%-80%部分为绩效薪酬,是随着个人所创造价值的多少而变化的,属于变动薪酬部分。来看另外的数据:记得2001和2002年,以商业健身服务企业为标志的“青鸟健身”和“中体倍力健身”出现的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这两家俱乐部的员工数量均维持在60-80人左右,而现如今,一家3000平米左右的俱乐部员工数量基本在30人或以下;相信随着行业成熟或用工体制的变革,健身企业全职在岗员工数量会更低,(当然,数量和产值存在必然逻辑关系),您说,应对10年前,健身俱乐部人力成本整体是增高了吗?C.能源成本:北京目前商业水费大概4.1元一吨,商业用电大概1元左右,以3000平米健身俱乐部每天营业15小时访问量300-500人次计算,每1000平米每月的水电消耗参考数据为10000元左右,水电单价的涨浮范围近十年大概在0.2-0.4元间,对于俱乐部的整体成本而言,整体增加部分有多少呢?D.设备成本:实际情况:目前国内健身俱乐部整体设备等级配备水准达到或领先于国际水平;相当比例的俱乐部设备配备是进口高端;调查显示:高端进口设备的利润空间在20%-40%区间,国产设备利润空间在15%左右;比较8年或10年前,随着行业发展不断成熟和投资趋于理性,现在投资俱乐部,设备方面,整体的利润空间部分被压缩了15%-30%不等;也就是说:一,投资同等设备比以前支出要低,二,设备代理商和生产商开始进入“微利时代”;看看竞争激烈、风起云涌的健身设备生产企业,他们之间的竞争和“微利”环境长远看,远比健身俱乐部间的比拼要更为“激烈”!综上所述,商业健身服务企业(俱乐部)比较8年或10年前,投资或运营成本的整体和主要部分并没有“上升”,造成经营困境的原因还是在于主观:经营管理、周期经营预算、随市场变化而需变化更新但落后的模式和产品、企业发展进程中的“微”创新能力欠缺、对于产业发展的前瞻性不够等原因;10.巨大的市场空白和产业链缺失环节所带来的广阔商机淘宝的C2C模式既是一种创新也是对传统的颠覆,更是填补了市场空白,七天、如家、汉庭等快捷商务酒店的热火朝天缘于“携程网”前期核心团队在实践中所意识到酒店业的巨大市场空白;“携程网”前CEO季琦更是只用10年就一气儿把 携程、如家、汉庭送上“纳斯达克”,创造了一个“创业神话”。处在行业前沿的一家企业, 无论从实力、资源、规模、专业性都堪称行业一流,举个例子,几千平米的俱乐部完工面临营业,我突然发现,只有一个女性洗手间而且只有一个坑而且在女更衣室里边!类似事情已经不止发生过一次、不止发生在一个项目身上!窥一斑见全貌,目前我们国内健身企业的运做还存在太多的产业链真空、缺失,反之,是巨大市场空白!当下社会是信息化的一个社会,要做“别人没做过、没想到的事情”,当然,要具备判断分析和把创意转化为好结果的能力及条件;商业健身服务产业在发展之处,大家可以说基本都在“模仿”、“照搬”、“千家万户挤一条路上一条船”,其实,这个产业存在太多、太大的市场空白和无限商机„
第二篇:中国生态门行业前景乐观
中国生态门行业前景乐观
生态门是家居行业新兴的门类品种,近年来发展迅速,在人们越来越爱护环境,追求自然生态的家居装饰装修的大背景下,其发展前途广阔。我们门类企业要大胆地抓住机遇,审时度势,要不断地扩大再生产,使企业顺势脱颖而出。在具备一定规模后,搞横向和纵向联合,形成强强对势,雄鸡崛起的局面,不仅让生态门占领国内市场,还要向国际市场进军。
尽管今后一段时间,国家调控房价,房价增幅会有所下降,但是由于地价的拉高,建筑材料及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各种拉动需求在所难免,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态势是不会改变的。近期,为了救市,国家已经并将陆续出台进一步扩大内需的一系列措施,维护经济、金融和资本市场的稳定,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这是中国应对这场危机最重要,最有效的手段,也是对我们企业市场的救赎。
装修市场还具有很大的潜力,二次装修、三次装修很可能是一个更大的潜在市场。根据国家规划,今后仍将以扩大城市居民普通商品住房的建设规模为重点;城市的急剧膨胀,农村乡镇化、乡镇城市化,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与城市进一步缩小差距,土地的转让,居住的集中,都将有利于居住环境的改善,并进一步拉动建筑装修行业的发展。加上蓬勃兴起的二手房市场,形成新房与旧房装修的巨大市场,不言而喻,历史的机遇总体带给新兴的中国门业市场光明的前景。
我国经济发展已经融入到国际经济体系中,中国制造的产品遍布世界各地,中国门业突飞猛进的发展也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中国产品以其物美价廉逐步在国外打开了市场,颇受欧美国家青睐的生态门,生态工程门的出口额逐年增加,越来越多的国家的大门被中国的生态门打开。门类业界出口要树立民族品牌,一致对外,注重质量,大订单可以考虑联合起来共同出口,中国的生态门在不远的将来一定会在国际上开花结果。
第三篇:浅析中国机床行业前景
浅析中国机床行业前景
利好消息:
其一,据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发布的2010运行分析报告,中国机床业增幅同比超过30%,蝉联冠军宝座;此外,中国机床工具行业工业总值有望突破5000亿关口。
其二,胡锦涛、吴邦国、温家宝等国家领导人相继视察机床工具厂、数控系统厂,可为数控机床产业发展创造了空前良好的发展环境。
其三,从2010年机床行业运行的情况看,企业产品结构调整取得了进展,低档产品生产少了,中高档、专用产品生产多了;自主创新成就显著了;企业经营方式开始转变,如何大力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制造成本„„
国家对机床行业的扶持及实施措施分析如下:
第一、压缩低档、普通产品生产,淘汰落后、污染、高耗能产品,发展技术含量和经济附
加值高的产品,由提供单机向提供成套成线设备方向发展等。
第二、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突破机床产业发展瓶颈,大力发展数控系统和功能部件,提高
数控系统和功能部件在产业中的比重。
第三、扩大功能部件制造企业、制造技术服务企业规模,鼓励企业资产重组,发展精益管
理和敏捷制造等。
第四、提高制造工艺专业化生产水平,推广先进制造技术和清洁生产方式,提高材料利用
率和生产效率,降低能耗和污染物排放。
第五、调整行业进出口贸易结构,不断提高进口设备和技术的门槛,努力提高出口产品的档次,扩大技术服务出口。
未来展望:
2011作为“十二五”规划的重点之年,在新的规划引领之下,我国机床产业发展将出现重大的趋势和变化。随着我国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入,以及航空航天、汽车、造船、电子等高端制造业的发展,对机床的需求将不断提升。
高精度、高质量加工,高效率、复合型加工,高操作性、智能化人机界面,综合生产管理、数字化、信息化加工将为机床行业带来新的销售高峰。
第四篇:中国纺织行业前景分析
中国纺织行业前景分析
纺织工业作为国民经济传统支柱产业、重要的民生产业和国际竞争优势明显的产业,在繁荣市场、吸纳就业、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城镇化进程以及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2013年我国纺织行业主要运行指标实现平稳增长,多数指标增速较上年有所提升。全国3.9万户规模以上纺织企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3%;主营业务收入达到63848.9亿元,同比增长11.5%;利润总额达到3506亿元,同比增长15.8%。全社会纺织品服装出口总额达到2920.8亿美元,同比增长11.2%。全行业500万元以上项目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为9140.3亿元,同比增长17.3%。
我国纺织工业现阶段的生产力布局体系是改革开放以来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逐步发展形成的,主要具有三个特点:一是产业在东部沿海地区高度集中,浙江、江苏、山东、广东、福建五省是我国纺织生产力布局的主体区域;二是生产力布局由东部沿海向中西部地区梯度转移的趋势显著;三是产业集群化发展特征突出,目前纺织工业共有产业特色鲜明、规模效益显著、对地方经济发展贡献突出的成熟产业集群170多个。
“十二五”期间,我国纺织工业发展潜力仍然很大。从国际看,美、欧、日等经济体仍旧是我国纺织服装的主要出口市场,新兴经济体的需求潜力将进一步释放,这将有利于我国纺织工业开拓多元化市场;从国内看,“十二五”时期,我国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以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国内消费者对纺织品服装消费需求将不断升级,国内市场对纺织工业的发展将提出更高要求。
第五篇:中国生物制药行业现状及前景
中国生物制药行业现状及前景
我国生物制药行业现状
我国生物技术药物的研究和开发起步较晚,好范文,全国公务员公同的天地www.xiexiebang.com直到年代初才开始将重组技术应用到医学上,但在国家产业政策特别是国家“”高技术计划的大力支持下,使这一领域发展迅速,逐步缩短了与先进国家的差距,产品从无到有,基本上
做至了国外有的我国也有,目前己有种基因工程药物和若干种疫苗批准上市,另有十几种基因工程药物正在进行临床验证,还在研究中的药物数十种。国产基因工程药物的不断开发生产和上市,打破了国外生物制品长期垄断中国临床用药的局面。目前,国产干扰素α的销售市场占有率已经超过了进口产品。我国首创的一种新型重组人γ干扰素并已具备向国外转让技术和承包工程的能力,新一代干扰素正在研制之中。
我国目前登记在册的生物技术企业共有家,但其业务真正涉及到基因工程的企业只有家,其中已向上级部门申报基因药物、并登记立项的企业只有家左右,而已经取得生产生物基因工程药物试产或生产批文的制药企业仅为家。
目前,国内市场上国产生物药品主要是基因乙肝疫苗、干扰素、白细胞介素⒉增白细胞、重组链激酶、重组表皮生长因子等种基因工程药物。组织溶纤原激活剂、白介素⒊重组人胰岛素、尿激酶等十几种多肽药品还进行临床、Ⅱ期试验,单克隆抗体研制已由实验进入临床,型血友病基因治疗已初步获得临床疗效,遗传病的基因诊断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重组凝乳酶等多种基因工程新药正在进行开发研究。根据有关部门预测,未来我国生物技术药物年均增长率不低于,到××年总产值可达亿元人民币,利润可达亿元人民币。
我国生物医药产业虽然发展较快,但也存在着严重的问题,突出的问题表现在研制开发力量薄弱,技术水平落后项目重复建设现象严重企业规模小,设备落后等几个方面。目前国内基因工程药物大多数是仿制而来,国外研制一个新药需要年的时间,平均花费亿美元,而我国仿制一个新药只需几百万元人民币,年左右时间再加上生物药品的附加值相当高,如诊断试剂成本仅十几元,但市场上却卖到一百多元,因此许多企业包括非制药类企业纷纷上马生物医药项目,造成了同一种产品多家生产的重复现象。我国生物技术制药公司虽然已有多家,但真正取得基因工程药物生产文号的不足家。全国生产基因工程药物的公司总销售额不及美国或日本一家中等公司的年产值。企业规模过小,无法形成规模经济参与国际竞争。
“入世”以来对我国生物制药行业造成的冲击
⒈进口生物药品的冲击
从进口关税的角度看,以前制剂药品进口的关税为目前关税已经逐步下调,估计年内将减到的水平。关税的下调使得国内的生物制药企业将失去靠关税政策保护下的竞争力。
⒉外资企业直接进入带来的冲击
世界上很多生物制药企业都已直接或间接进入我国市场,它们不仅将自己获得批准的药品迅速来中国注册,同时将生产线建在中国境内生产,有的还将新药开发的临床试验移到中国境内来完成,这对国内相关企业造成很大的威胁。
⒊国外新药开发的冲击
生物制药是一个需要高投入的新兴行业,年美国对生物工程的风险投资已超过亿美元,而且每年追加的投资都在亿美元以上。我国在生物制药研究上的资金投入严重不足,在新产品的研究上极其缺乏竞争力,新药开发进程缓慢。在国外,一项基因工程药物的研制就需耗资亿美元甚至更多,而我国十几年来对生物制药的总投入还不到亿元人民币。一但国外竞争对手抢先申报药品专利权,就会使国内的前期开发投资落空。
⒋外国公司市场开发的优势
一个基因工程新药的市场开发需要很长的时间和大量的资金投入。由于欧美一些公司强大的资金实力,可以在市场开发上投入巨额资金,做大量的产品宣传,并可以在长时间不盈利的情况下继续生存,这是中国公司所无法相比的。
⒌知识产权的纷争
由于我国国力有限,对新药研究开发资金投入不足,目前除科兴生物技术公司干扰素外,国内生产的大部分基因工程药物都是模仿而来,这将潜伏着巨大的危机。年以来,随着国外高科技产品在国内申请专利,欧美国家来我国申请专利越来越多,如、、、等。
我国生物制药产业发展方向
⒈中草药及其有效生物活性成份的发酵生产。
⒉改造抗生素工艺技术。
在目前各类药物中,抗生素用量最大,应研究采用基因工程与细胞工程技术和传统生产技术相结合的方法,选育优良菌种,研究并尽快使用大规模生产技术——表霉素酰化酶固定技术工艺生产半合成表霉素。还应加快应用现代生产技术生产高效低毒的广谱抗生素。
⒊大力开发疫苗与酶诊断试剂。
这方面我国已有一定基础,开发重点是乙肝基因疫苗与单克隆抗体诊断试剂。
⒋开发活性蛋白与多肽类药物。
这方面的开发重点是干扰素、生活激素与等。
⒌开发靶向药物,以开发肿瘤药物为重点。
轻骑海药开发研制的抗肿瘤药物“紫杉醇”注射液就属于该类药物。它已于年月正式投放市场。
⒍发展氨基酸工业和开发甾体激素。
应用微生物转化法与酶固定化技术发展氨基酸工业和开发甾体激素,并对现在传统生产工艺进行改造。
⒎人源化的单克隆抗体的研究开发。
目前的单克隆抗体,多为鼠源抗体,注入人体后会产生抗体抗抗体或激发免疫反应。目前国外己研究噬菌体抗体技术,嵌合抗体技术,基因工程抗体技术以解决人源化抗体问题。
⒏血液替代品的研究与开发。
由于人血难免被各种病原体所污染,如爱滋病病毒及乙肝病毒等,通过输血而使患者感染爱滋病或乙型肝炎的案例时有发生,因此利用基因工程开发血液替代品引人注目。上海海济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日前开发研制成功的基因工程血清白蛋白,给患者带来福音。
⒐人体基因组的研究。
人体约有万个基因,由亿个核苷酸组成,美国从年起准备用年时间,耗资亿美元完成人体基因组测序计划。到目前人类巴克隆的基因还不到个,只占人体基因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