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首届(范文)

时间:2019-05-14 17:39:4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清华大学首届(范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清华大学首届(范文)》。

第一篇:清华大学首届(范文)

首届(2006)中国企业文化高峰会

邀 请 函

主题:领导力提升与文化落地 目标:诊断 对话 务实 求解 特征:名校 名家 名企 名例

峰会时间:2006年10月28-29日 峰会地点:北京·清华大学

主办单位: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推广机构:北京文仕奇国际咨询有限公司 策划运营:北京国富创新管理咨询公司

一、峰会背景

五年的企业靠机遇,十年的企业靠管理,二十年的企业靠战略,要想基业常青的企业只有靠文化。近年来,国内企业掀起了一股企业文化建设热,但是,据权威调查显示,许多企业家和管理者对于本企业的文化建设及其成果并不满意!

中国企业文化建设的痛点主要表现在:

1、创意好,落地难;

2、口号多,动作少;

3、上面热,底下冷;4文化制度两张皮等等。因此,消除以上痛点,让企业文化真正落地是许多企业面临的当务之急。

清华大学首届(2006)中国企业文化高峰会秉承清华大学“行胜于言”的校风,以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雄厚的国学传统和专业机构的权威专家为依托,以“名校、名家、名企、名例”为支撑,以“诊断、对话、务实、求解”为目标,通过资深专家和亲历者全面解剖GE、IBM、宝洁、惠普、海尔、联想、三星、新奥、方太等近百家优秀企业的文化,共同探求领导力提升与文化变革创新的秘诀和文化落地之道,为您及您的企业提供文化制胜和文化变革创新的秘诀!

二、峰会行式

南北企业精英对话、中外名企高层对话、明师专家拆解、新锐与传统激辩

三、峰会时间、地点、费用

2006年10月28-29日 北京·清华大学

参会代表1980元/人,享受会议期间2次免费午餐,高峰会统一安排住宿,费用自理

四、参会人员

中国政府主管部门 国内大中型企业领导人

企业文化及人力资源管理部门 新闻媒体单位

各地区主管经济的领导 跨国公司的代表

国内外文化及投资机构

五、峰会内容

本次峰会主要有8大论题:

 如何打造企业文化的卓越领导力  如何实现企业文化的变革与创新  如何实现企业文化的真正落地  企业文化建设的成功经验与教训

 “以人为本”的文化理念与企业文化的人文精神  国学精髓与中国式企业文化的核心

 企业文化建设的战略体系与落地工具体系  如何让核心价值观变成员工的自觉行为

六、联动媒体

新华社 经济观察报 中国改革报 中国日报

当代经理人杂志 中外管理杂志 香港凤凰卫视 搜狐网

中国企业文化网 财经时报 《英才》杂志

人民日报 中华工商时报 经济日报

中国现代企业报 财经杂志 中央电视台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新华网 清华大学网 第一财经

《商业评论》杂志

21世纪经济报道 中国经营报 中国工商杂志 市场观察杂志 经理人杂志 财富中文 新浪网 TOM

博锐管理在线 《人力资本》杂志 中国企业报

七、峰会亮点 开眼界——在这场顶级企业文化高峰会上,拥有“郎旋风”称号的香港著名学者郎咸平、清华大学国学大师张岂之、中欧国际商学院知名美籍教授杨国安博士以及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众多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等名流聚集,妙论天下大事、解析企业文化。

解心结——通过南北企业的精英论剑、中外名企高层的对话、企业领袖与文化大师的拆解、企业新锐与传统巨头的激辩,GE、IBM、宝洁、惠普、联想、三星、可口可乐、远大、新奥、华立、方太等大批优秀企业的领袖们共同与您探求领导力提升与文化落地之道!通过分享国内外优秀企业的文化建设经验,借鉴其他企业成功和失败经验,寻找自身文化难题之解。

借外脑——本次峰会邀请了一批常年工作在企业文化研究与咨询一线的外脑专家团队,将经验与智慧提炼、并现场进行文化建设咨询和诊断,让与会者收获任何一所名校MBA都学不到的东西。

知途径――此次高峰会为与会者准备了丰富的企业文化产品,并隆重推出《中国企业文化建设红皮书》、《中国企业文化建设操作书》,与会者可以从中获取自身企业文化建设的标杆、建设方法和途径。

显身手——这是一次向中外知名企业、各地政府官员、投资机构以及核心财经管理媒体展现自身实力和文化特征的绝佳公关机会,在这个高规格平台上,收获的不仅仅是眼球,更多的是景仰与尊重。

建资源——此次参会规模达到400多人,中外企业达300多家。为广交各界实力朋友、提升自身位置、挖掘潜在合作机会提供了难得的平台,具有巨大的商业价值。

八、“赞助企业文化高峰论坛”五大吸引力

1、高规格、最权威的会议

2、最具有价值的企业文学习和交流机会

3、影响力巨大的品牌推广机会

4、面对中外企业人士的业务推广机会

5、高层次的人际关系资源扩展机会

高峰会带给您的八大好处

1、一次结识几十位各行业顶尖成功精英;

2、搭建成功创业的人际交流与合作平台;

3、领略最前沿的观念和最敏锐的思想;

4、有效进化人生定位和事业取向;

5、激发集体学习的潜意识能量;

6、实现从优秀到卓越、从平凡到非凡;

7、借鉴其他企业成功和失败经验,寻找自身文化难题之解;

8、现场进行文化建设和诊断。

您不可不参加的理由

一年一度的企业文化高峰会 精英名流的风云际会 梦幻组合的专家阵容 动感十足的舞台魅力 高山流水的顶尖资讯 空谷幽兰的绝妙内容 价值万金的人生积淀 经典实战的成功真经 互动交流的会议流程 精细完美的会务安排 轻松快乐的学习体验 久久回荡的智慧盛宴

附:峰会报名表

清华大学首届(2006)中国企业文化高峰会报名表

请填写下列报名表,1、“嘉宾票”参会人员资料 参加者1 职位

参加者2 职位

参加者2 职位 其他人

公司名称: 公司地址: 联 系 人: 职位 电话 传真 邮编

参会费用: 备注: 参会代表费用: 1980元/人, 享受会议其间2次免费午餐,高峰会统一安排住宿,费用自理。

优惠条件:组委会统一推出早付费更优惠措施:

1)8月31日前付费享受1300元/人,并赠送《理念方太》《中国企业的执行问题》图书各1册

2)9月15日前付费享受1500元/人,并赠送《理念方太》或《中国企业的执行问题》图书1册 3)10月1日前付费享受1700元/人

论坛授权单位户名:北京国富创新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开户银行:北京银行德外支行 帐 号:7001201090027-73 联系人:田雨老师

24小时热线:010-86720353

电 话:010-82251142/43/46转8889/8088 82251149 传 真:010-82251147 Email: tianxiaorain@126.com 注意事项:

1、报名付费后,高峰会组委会将传真书面的参会确认函进行确认,参会人士凭参会确认函于峰会前日或当日到会场接待处办理报到手续即可。本表复印有效

第二篇:清华大学

自1911年清华学堂建立至今,97载春秋的发展历程,形成了清华大学独特的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行胜于言”的校风和“严谨、勤奋、求实、创新”的学风构成了清华精神的核心内涵,也激励和鼓舞着一代代清华人为了中华民族的崛起与腾飞做出不息的努力。

优越的育人环境

清华大学校本部——清华园,地处北京西北郊名胜风景区。明朝时为一私家花园,清朝康熙年间成为圆明园的一部分,咸丰年间改为清华园。其周围高等学府和名园古迹林立,其园内苍松翠柏、水清木华,清澈的万泉河从腹地蜿蜒而过,勾连成一处处湖泊、小溪,同时也滋养着清华学子特有的志趣和气质。

清华园内不仅有图书馆、科学馆、大礼堂、体育馆、工字厅等“有历史”的建筑,有现代化多媒体教学设施的六教、符合国际标准的游泳馆、设施先进的综合体育中心等“高水平”的基础设施,更有国内较大的万人饮食广尝紫荆园、桃李园餐厅,北方地区最好的紫荆学生公寓区、畅通快速的校园网等全面的学生生活、学习条件。

清华还为学生提供优质高效的学术支撑体系。清华大学图书馆由校图书馆及人文、经管、法律、建筑、美术和医学等专业图书馆组成,馆藏总量已经达到400多万册(件);清华大学的实验室也为学生提供了国内最优越的培养科学精神和科研能力的条件。目前,清华大学有国家重点实验室12个,教育部和科技部重点实验室15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4个。

综合性的学科布局

目前,清华大学设有建筑学院、理学院、信息科学技术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美术学院等13个学院共56个系,成为当代中国一所著名的拥有理、工、文、法、医、经济、管理、艺术和医学等学科的综合性大学。

在工科专业继续保持明显优势的同时,理科专业迅速发展,在物理、数学、生物等方面形成一批具有优势的学科方向。清华的文科发展更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聘请世界各地最优秀的教师,以最新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理工交叉、文理渗透的学科设置为学生们提供了更多的选择空间和发展方向。

一流的师资力量

清华大学老校长梅贻琦先生有句名言:“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 一流大学的建设必须要有一流的师资队伍。截至目前,学校共有诺贝尔奖获得者1名,图灵奖获得者1名,中国科学院院士36人,中国工程院院士32人,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获得者10人,110人受聘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和讲座教授,115人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数目均居国内高校首位。学校通过推动名师上本科讲台,使一大批学术水平高、科研能力强的知名教授活跃在本科教学的讲台上,不仅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而且使得本科生能够亲耳聆听教授的治学之道,亲身感受他们的魅力风范,潜移默化中感悟为人为学之真谛。

先进的人才培养理念

清华大学始终把培养人作为学校的根本任务,在本科生培养方面尽量创造更多的机会和更好的条件,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矗不仅在本科生阶段实行通识教育基础上的宽口径专业教育,积极推行学分制,使得学生可在培养方案框架之内为自己定做“个人学习计划”,提前修满学分可提前毕业。同时,学校还在教学方面不断改革、创新,以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

自1998年以来,学校先后举办“数学—物理基础科学班”、“化学—生物基础科学班”,本科阶段主要依托理学院,执行独立的培养方案,强化基础科学功底和独立研究能力训练,研究生阶段面向高等研究中心、理学院、信息学院、经管学院等校内外各个学科专业;人文社科学院在举办“中外文化综合班”及 “文科试验班”的基础上,2005年按“人文科学实验班”、“社会科学实验班”大文科、宽口径的两大类招生,前两年注重基础教育,强调经典研读和基础训练,后两年专业分流,重视学术研究能力培养;2006年,计算机图灵奖获得者、清华大学高等研究中心教授姚期智先生倡导创办“软件科学实验班”,与微软亚洲研究院合作,以注重基础科学、注重国际学术交流和实践环节为特色,探索培养世界顶尖计算机科学人才的模式;2007年经管学院开设经济与金融国际班,以全英语讲授大部分课程,并与国外一流大学开展本科生交换。

“大学生研究训练计划”(Students Research Training,简称SRT计划),面向一至三年级的本科生,力使学生在本科阶段就可以进入科研领域,进行科研能力的培养;2003年开始设置的由院士或知名教授主持、面向一年级学生的“新生研讨课”(Freshman Seminar)采用师生互动、小组探讨、探索研究的学习方式,为大一新生提供与名师、教授面对面探讨科学研究问题和方法的机会;为大一新生精心设计的“英语夏令营”活动,为学生们创造了外语实践的氛围和环境;“名师上本科讲台”则是清华人才培养的又一特色。目前有一大批各学科领域的知名教授活跃在本科教学的讲台上。诺贝尔奖得主杨振宁先生亲自为大一新生讲授普通物理课程;校长顾秉林等多位院士、教学名师奖获得者、特聘教授、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等知名教授均开设新生研讨课;此外还有“百门精品课程建设工程”,“实验室科研探究”课程等等。

完善的奖励和资助体系

清华大学郑重承诺:决不让一个勤奋而有才华的学生因为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多年来,清华大学始终把经济资助体系建设作为学校人才培养工作和办学过程中的一件大事。目前,学校已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助、勤、奖、贷、补”体系。2006年,在学校主要领导的直接指导下,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与校友会、基金会、财务处等部门合作,在各院系的大力支持下,出台了新的“家庭经济困难本科学生资助体系”。新经济资助体系明确提出“两个全部、两个增加” 的目标,“两个全部”指:一是覆盖家庭经济困难的全部学生,并惠及家庭经济一般困难的低收入家庭学生;二是资助家庭经济特别困难的学生解决全部学费、住宿费和基本生活费。“两个增加”指:一是学校通过加强在校友、社会各界当中筹集捐款的工作力度和加大学校的直接投入,来增加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强度;二是大幅度增加校内勤工助学岗位,让每一位家庭经济困难的本科学生都能够有机会获得长期的勤工助学岗位,使他们通过自己的劳动取得收入,并在劳动中得到锻炼,达到育人的目标。两年来,新资助体系已在2006年和2007年入校的新生中全面推行,并顺利实现了“两个全部、两个增加” 的目标。

广阔的发展前景

多年来,清华大学秉承着培育“为国家社会服务之健全品格”人才的教育理念,为国家培养和造就了大批的科学家、学术大师、文坛泰斗、兴业之士和治国之才。一代代校友对中国乃至世界的杰出贡献使清华大学这所高等学府蜚声中外。

近年来,清华大学毕业生们以其深厚的专业知识、扎实的数理基础和较强的计算机能力、外语能力、自学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面对未来,他们可以选择:读研、就业、出国、创业……,清华学子的发展前景可谓广阔。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07年9月1日,我校2007年3110名应届本科毕业生中,一半左右的同学免试推荐或报考攻读研究生,其余的同学选择了出国留学深造、参加就业和创业。从就业地区看,毕业生大多分布在北京、上海、广东等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录取清华毕业生的用人单位不仅数量多,而且层次高。其中包括中央各大部委在内的党政机关,如中组部、中宣部、国资委、财政部、公安部、最高人民法院等;名列世界500强企业的微软、IBM、斯伦贝谢、壳牌、通用电气等;作为国内高科技企业领军代表的联想、华为等;以银行证券机构为代表的国内外金融单位,如交通银行、工商银行、汇丰银行、高盛投资银行等;国有大型骨干企业,如中石油、中石化、航天科技、东风汽车等;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广州报业集团等为代表的全国各大主流媒体;包括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在内的各高校和科研院所;还有一批毕业生志愿投身到国防、军工企业等国家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

第三篇:清华大学

清华大学简介

清华大学(Tsinghua University),始建于1911年,初名清华学堂,是由美国“退还”的部分“庚子赔款”建立的留美预备学校。1912 年更名为清华学校,1925 年设立大学部,同年开办国学研究院,1928年更名为“国立清华大学”。1937年抗战爆发后,与北京大学、南开大学联合办学,组建国立长沙临时大学,1938年迁至昆明,改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1946年,迁回清华园原址复校。

1952年,清华大学成为一所多科性工业大学,重点为国家培养工程技术人才,被誉为“红色工程师的摇篮”。1978年以来,逐步恢复了理科、经济、管理和文科类学科,并成立了研究生院和继续教育学院。1999 年,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并入,成立清华大学美术学院。2012年,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并入,成立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

目前,清华大学设有19个学院,55个系,已成为一所具有理学、工学、文学、艺术学、历史学、哲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教育学和医学等学科的综合性、研究型、开放式大学。

学校现有国家实验室(筹)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3个,国家工程实验室6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7个;中国科学院院士 41名,中国工程院院士 33名。

第四篇:清华大学

清华大学校长给本科生上课,这就免了吧

标签: 杂谈

新任清华大学校长邱勇,在任命仪式结束后,对记者表示,希望以后还有机会能亲自给本科生上课。他2003年开始给本科生讲授“有机电子学”课程,直到2009年出任副校长后,还坚持给本科生上这门课。他在教学方法上作了很多新尝试,如摆脱以课本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注重传授知识形成的过程,激发学生对科研的兴趣。一位化学系大二学生说,他早就听说过邱勇校长,“听说他的课讲得很好,希望以后我也能听听他讲的课”。(《法制晚报》3月26日)

学生期待校长能给自己上课,这可以理解。社会舆论赞美邱勇担任校长后还想亲自给学生上课,在当下高校不太重视本科教学的情况下也很正常。但是,笔者想告诉清华新任校长的是,给学生上课这事儿,校长就免了吧。既然担任校长,就应该全力以赴地管好大学,还是把教学和科研任务先放一边吧。否则,校长可能当不好,课也上不好,有的课挂上校长的名,可能公务繁忙的校长就上一两次,剩下的课程都由其他老师或博士代教。你能想象,一名校长在开会时,突然说会不开了,我马上要去上课,会是怎样的场景吗?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国社会对大学校长的评价,往往都不从管好一所大学的角度,而是从校长的教学能力、科研能力角度进行评价。比如,一名校长如果在担任校长岗位期间,还继续从事教学,成为教学名师;或者继续从事学术研究,获得国家科技奖励,成为两院院士,通常会被认为校长“很牛”(时髦的说法是“男神”)。而他究竟把这所学校管得如何,却不被关注。

随着对校长岗位的认识加深,人们越来越意识到,用教学和科研来评价校长是不太妥当的。校长应该是专职校长,而不该是“兼职”。一方面,一个人的精力有限,既要管好学校,又要去做教学和科研,是很难“兼得”的,极可能顾此失彼;另一方面,鉴于校长拥有行政权,而且还可用行政权去影响教育决策和学术决策,以前“双肩挑”“身兼数职”被誉为奉献、多能,现在则被质疑为权力通吃——近年来,校长获得科技大奖、当选院士,获得的不再是喝彩,更多的是喝倒彩。

校长想继续给学生上课,这份对教学的感情是值得敬佩的。但如果要把学校的教学搞好,校长有更重要的职责,即推行学校考核、评价制度改革,让教师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教学。同时,所有的校领导应该带头,不再参与任何教学奖的评选,而应该把奖项给第一线的教师。大学需要的不是一个教书教得好的校长,更不是在教书岗位上成为名师的校长,而是一名把学校管理得好,能服务好师生,激发教师工作积极性,形成很好校园文化、氛围的校长。否则,要校长干什么呢?清华老校长梅贻琦就曾说:“校长不过是率领职工给教授搬搬椅子、凳子的。”

我国教育主管部门已经明确校长必须走职业化、专业化的路线,因此,在校长的选任、考核、管理中,已经作出一定的转变,包括在选拔校长时,并不把候选者的教学贡献、学术能力作为首要因素,而是把其是否懂教育、懂管理视作首要因素(清华前任校长非院士出身就是很好的例子),同时要求校长能全身心投入学校管理工作。但是,对于校长的职业化,社会舆论还没有形成共识,同时也缺乏相应的制度保障。

像这次清华大学新任校长是院士,舆论又拿其院士身份说事,说其学术研究能力如何了得。对于新任校长,舆论不该关注其是否是院士,而应该关注他在学校管理上的作为、经验,聚焦院士身份,会让大家对校长岗位的认识又发生偏离。对于校长继续从事教学和学术研究,多年前,舆论曾对几位刚上任就宣布不再带研究生、不再申请课题的校长点赞。可是,在另外一些时候,一些对校长的传统认识又会不自觉冒出来,觉得校长一边担任校长,一边教书,一边作研究,也是“美谈”。这就需要通过制度的构建来推进校长职业化,并巩固社会对校长职业的定位。以笔者之见,我国应该完善校长公选制度和管理制度,在选任校长时,应组成公选委员会,按校长岗位职责的要求选拔合适的人选。在选拔时,公选委员会就要对其提出一旦担任校长,不得再从事教学、科学研究,而必须一心一意投入管理的规定——如果一个人希望继续作教学、学术研究,那么他可以不担任校长,而把心思用到教学和学术研究中;在管理、考核校长时,应用管理业绩考核校长,而不再看校长的教学和学术贡献。注重校长的教学和学术贡献,只会分散校长的精力,还会诱导校长“与民争利”,用职权为自己谋求教育利益和学术利益,而不利于公平、公正地推行、执行教育和学术政策。

第五篇:清华大学

清华大学 简介

清华大学(Tsinghua University),中国综合性大学,位于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园。

清华大学的前身是清华学堂,始建于1911年,1912年更名为清华学校,1925年设立大学部,开始招收四年制大学生,同年开办研究院(国学门),1928年更名为“国立清华大学”,并于1929年秋开办研究院,各系设研究所。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南迁长沙,与北京大学、南开大学联合办学,组建国立长沙临时大学,1938年迁至昆明,改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1946年,清华大学迁回清华园原址复校,设有文、法、理、工、农等5个学院,26个系。

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后,清华大学成为一所多科性的工业大学,重点为国家培养工程技术人才,被誉为“工程师的摇篮”。1978年以来,清华大学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新时期,逐步恢复理科、经济、管理和文科类学科,并成立了研究生院和继续教育学院。1999年,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并入,成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在国家和教育部的大力支持下,经过“211工程”建设和“985计划”的实施,清华大学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科研开发以及整体办学条件方面均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目前,清华大学已成为一所设有理、工、文、法、医、经济、管理和艺术等学科的综合性大学。

清华大学现有教职工7800余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34名、中国工程院院士26名,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1100余人。全国重点学科49个;本科专业58个,硕士学位授权点159个,博士学位授权点12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7个。在校全日制学生27000余名,其中本科生13000余名,硕士生8600余名,博士生4600余名。有来自46个国家和地区的在校留学生及进修生1300余名,远程教育学员7500余名。学校现有国家重点实验室11个,国家专业实验室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4个、体育总局社会科学研究基地1个、科技部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网上合作研究中心6个、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3个,教育部网上研究中心6个。学校藏书400余万册。学校占地面积400余公顷,建筑面积230余万平方米。出版物有《清华大学学报》(分自然科学版、英文版、哲学社会科学版)、《世界建筑》、《装饰》、《清华大学教育研究》等。

清华大学治学严谨,有着较高的学术水平和教学质量。清华大学传承“培养具有为国家社会服务之健全品格的人才”的教育理念,建校至今,共培养了11万余名学生,其中包括一大批中华民族引以为自豪的治学大师、兴业英才和治国栋梁。他们中有竺可桢、高士其、姜立夫、段学复、张子高、杨石先、叶企荪、周培源、钱三强、王淦昌、邓稼先、梁思成、杨廷宝、钱伟长、吴仲华、洪深、曹禺、金岳霖、王力、陈岱孙、钱钟书、费孝通、吴晗、周光召、林宗棠等。此外,马寅初、陈寅恪、熊庆来、华罗庚、茅以升、吴有训、钱学森、张光斗等是清华的进修生和资助生,美籍学者杨振宁、李政道、林家翘是清华校友。在1999年被授予“两弹一星勋章”的23位功勋中,有14位是清华校友。截至2001年12月底,1537名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中,近25%为清华大学校友。

水清木华九十余载,清华大学蕴育着独特的精神魅力。清华大学的初期发展,虽然渗透着西方文化的影响,但学校植根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沃土,形成了自己优良的传统和精神。以国学研究院四大导师王国维、梁启超、陈寅恪、赵元任为代表的清华学者,主张中西兼容、文理渗透、古今贯通,对清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行胜于言”的校风,从建校初期就成为清华师生治学与为人的追求,并一代代得以传承。从“五四”爱国运动、“一二九”抗日救亡运动到反内战争民主的“一二一”学生运动,从施滉、韦杰三到闻一多、朱自清,生动地展现了清华师生的革命精神。解放后,清华大学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又红又专”方向,培育“严谨、勤奋、求实、创新”的学风,探索出一条“爱国、成才、奉献”和“为祖国健康地工作五十年”的成才道路。今天,她更以“拼搏、创新”的精神,迎接新世纪的挑战。

清芬挺秀,华夏增辉。今天的清华大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新时代的清华人继承爱国奉献的优良传统,秉承“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和“行胜于言”的校风,努力跻身世界一流大学行列,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关于校训的解释

早在1911年,清华学堂初创时就提出“以进德修业、自强不息为教育之方针”(《清华学堂章程》)。1914年,著名学者梁启超莅校作《君子》为题的讲演,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勉励学生,后被铸入校徽,高悬于大礼堂的上方,成为师生共同遵守的校训。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出自《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乾卦)、“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坤卦)。意谓:天(即自然)的运动刚强劲健,相应于此,君子应刚毅坚卓,愤发图强;大地的气势厚实和顺,君子应增厚美德,容载万物。

在中国历史文化的发展过程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不断获得丰富和发展,被赋予新的内容。做为一个高尚的人,在气节、操守、品德、治学等方面都应不屈不挠,战胜自我,永远向上,力争在事业与品行两个方面都达到最高境界。在做人做事方面应该顺应自然,胸怀博大,宽以待人,承担起宏伟的历史任务。“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精辟地概括了中国文化对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关系的深刻认识与辩证的处理方法。中华民族历经几千年时间的考验和兴衰变化,而一直能稳固地凝聚在一起,并保持一个伟大民族的生机与活力,是同这种深刻认识分不开的。事实上,“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已构成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与民族性格的重要表征。

下载清华大学首届(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清华大学首届(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清华大学

    清华大学(顶尖高校):建筑、土木工程,经济管理,机械,力学,计算机、 电子信息,核能,协和医科。 北京大学(顶尖高校):哲学,经济管理,数学,物理 复旦大学(顶尖高校):国际金融政治,经济管理,新闻,数学......

    清华大学

    学校历史和概况 在清华大学二校门北面的大草坪东边,矗立着一座式样别致的二层楼房。这座楼为德国古典风格,青砖红瓦,坡顶陡起,这就是清华校园中的标志性建筑之一——清华学堂大......

    清华大学校史

    清华大学校史 清华大学是一所历史悠久的学校,可溯至民国前一年(公元一九一一年)的「清华学堂」。最初之酝酿,是在前清光绪三十年至三十一年间,我国驻美公使梁诚,因美国国务卿海约......

    清华大学学习体会

    得于清华用于财政行于工作——参加清华大学公共管理高级研修班学习体会澄迈县财政局陈焕煜带着梦想,哼着班歌,我来到了心仪已久的清华大学。在为期20天的学习中,我融入了清华学......

    清华大学学习体会

    赴清华大学培训心得体会2012年6月24日——29日,在县委组织部的安排下,我有幸参加了在清华大学举办为期五天的兴隆县党政“一把手”领导能力提升培训班的学习。通过五天的学习......

    清华大学附属中学

    清华大学附属中学:北京市重点中学、北京市示范高中校清华大学附属中学位于美丽的清华园,西临著名的圆明园,环境优雅、宁静,文化气氛浓厚。她的前身之一是1915年创办的成志学校,世......

    清华大学精神

    清华大学精神 100岁的清华大学,成为社会各界对大学教育乃至大学精神的热烈讨论的核心。 清华精神简练的表述应当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包括爱国奉献精神,实事求是、......

    清华大学插班

    清华大学插班.txt年轻的时候拍下许多照片,摆在客厅给别人看;等到老了,才明白照片事拍给自己看的。当大部分的人都在关注你飞得高不高时,只有少部分人关心你飞得累不累,这就是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