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农村富余劳动力

时间:2019-05-14 17:42:0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农村富余劳动力》,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农村富余劳动力》。

第一篇:浅谈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农村富余劳动力

浅谈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农村富余劳动力

转移就业工作

加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是新形势下推动农村城镇化建设、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推动农民增加收入、摆脱贫困的重要途径。能不能及时而有效地将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出来,不仅关系着农业、农村和农民的前途,也关系着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一、现状

据调查了解,铁力木乡13村现有人口为824人,其中男性村民442人,女性村民382人。从年龄结构看,年龄在60岁以上的有112人,50-59岁37人,49岁-16岁450人(其中40-49岁83人,30-39岁的有114人,20-29岁有190人,16-19岁的有63人)占总人口的54.6%,15岁以下的有225人。从拥有土地情况看,13村村民目前拥有土地3387.2亩,人均土地4.1亩。从收入看,2013年铁力木乡13村收入为493.67万元,人均收入5991元。

铁力木乡13村是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地区,农村现有劳动力当中有近三分之一处于就业不充分状态,而且,富余劳动力有相当一部分集中在贫困家庭中,人均收入偏低,生活困难,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解决村民脱贫致富,一个很重要的渠道就是将他们转移出来实现就业。近年来,虽然铁力木乡重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问题,把转移重点由种植业向养殖业、林果业转移,同时引导和组织农民积极参与当地农村水利、道路、富民安居房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但总体上看,无论是转移就业的规模,还是从事非农产业的收入,以及转移就业的工作机制,都还远远不能满足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需要。致使铁力木乡13村农村富余劳动力多数闲置在家,转移出来就业创收的还很少。

二、存在的问题

根据调研了解及数据分析,铁力木乡13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部分农村富余劳动力思想观念滞后,同时受文化程度、经济条件等方面的限制,主动转移就业的积极性不高,加之土地流转程度不高,不能使富余劳动力完全从土地中解放出来,即使转移就业也是以季节性转移和就近就地转移就业为主。

(二)部分农村富余劳动力本身缺乏相应的技能,对就业的期望值偏高,“苦、脏、累、险”等工种不愿意干,有技术含量的岗位又干不了的现象。

(三)转移就业工作缺乏统一的组织领导和就业服务,观念落后,不敢出来“闯世界”,就业技能偏低,就业竞争力较弱。

(四)劳动者自身素质阻碍了农村劳动力转移。一是少数民族汉语言障碍,就业观念滞后拖累劳动力流转。南疆的农民由于在宗教信仰、风俗习惯、语言文化等方面有比较大的差异,外出工作受生活和宗教信仰束缚,也不愿外出劳动致富。二是转移的劳动力文化素质偏低,技能缺乏阻扰劳动力流转。转移出的劳动力文化素质普遍不高,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占大部,农村低素质劳动力很难适应现代农业和城市工商业发展的需要,使农村劳动力的转移领域受限。

农村富余劳动力一旦找不到工作,连最基本的生活费都很难保证,生活的困难可想而知。因此,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出路问题,直接关系到整个农村稳定和农民能否奔小康的重要问题。要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关键是要认真组织开展针对性强、实用性强的职业技能培训,使其掌握外出打工和非农领域创业的技能,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形成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长效机制。

在新建的13村村委会大院,经常可以看到三五成群的人在一起打排球、篮球,每个人所用的时间不是半天就是一天,他们中除了小部分是在校学生外,大部分是中、青年人。这些中、青年人不是不想找事做,而是由于种种原因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如果这些富余劳动力不能及时得到转移就业,找到自己的人生航标,就会给社会留下诸多隐患。

一是社会风气问题。在家里找不到事做,闲来无事就以打牌消遣他们的时间,虽然人们的初衷是消遣娱乐,如果把握不好变了性质,长久下去也会失去上进心,日子得过且过,安于现状。

二是治安问题。在人们没有经济来源的情况下,想保持原有的生活水平都很困难,个别人为了提高自己的生活水平,铤而走险以致走上违法犯罪道路。

三是家庭和睦问题。富余劳动力没工作、没经济来源的情况下引发的家庭和睦问题是不言而喻的。

四是再就业难问题。因为大多数农民文化程度较低,无技能或技能单一,自己创业也既缺乏资金,贷款难,又缺乏配套扶持政策和公共服务,创业环境不够宽,同时,创业者素质亦偏低,项目选择难。

三、对策及措施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开展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必须以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和自治区八届七次全委(扩大)精神为指导,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任务,进一步调动农民工个人、用人单位、各有关部门、行业的积极性,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地开展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逐步形成政府统筹、行业组织、重点依托各级各类职业教育、职业培训机构和用人单位开展培训的工作格局。

(一)建立健全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领导组织体系。乡(镇)以上各级党委政府,都要成立职业培训工作领导小组,代表党委、政府对就业转移工作进行管理和指导。制定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实施计划,确定各阶段的目标、任务和工作进度,明确各有关部门的工作职责。将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列入年度考核内容,实行严格的目标责任制。充分调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共同做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

(二)加大宣传力度,进一步转变就业观念。积极运用电视、网络、发放宣传单、设置宣传栏等各种手段,开展政策宣传活动;在巴扎日开展宣传招聘活动让农村富余劳动力更多地了解就业的有关政策,提高他们享受政策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帮助农村富余劳动力树立敢于创业的意识,引导他们正确理解、运用政策,提升其创业的能力。鼓励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带资金带项目返乡创业,发展本地经济,创造就业机会,实现创业致富。并且通过培育就业创业典型,以其成功经验引导、教育、激励想就业创业的人员去实现自己的意愿,重点解决“不敢走出去,不想走出去,不会走出去”的难题,激发农牧民外出务工的积极性,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观念进一步转变。

(三)完善服务功能,实现多途径转移就业。建立县、乡、村三级网络服务体系作用,提供企业招聘信息、职业介绍、求职登记、职业指导、用工洽谈等“一站式”服务;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搭建服务平台,使有务工意愿和符合条件的农村劳动力都有机会外出务工。发挥小额担保贷款等各项就业优惠政策推动创业就业的倍增效应,结合实际建设开发主营特色商品、餐饮美食、民族工艺品的创业,突出以自主创业转移就业为主攻方向的目标,引导、鼓励、扶持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农家乐、特色餐饮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第三产业转移发展,以创业促就业。积极开展技能、技术或经营管理方面的培训,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向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畜牧产品加工、民族工艺、农机等各类专业合作社转移就业。

(四)加大劳务输出力度,切实拓宽就业渠道。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调节、劳动者自主选择”的原则,提高劳动力转移组织化程度。一是设立劳务输出服务机构,加强劳动力输出的管理、回访、维权等服务工作;加大农村劳务经纪人扶持力度,制定出台培养、激励和扶持劳务经纪人的办法。二是积极联系县内外各类大中型企业,有组织的向县内、县外转移。三是根据种植业结构和用工季节性差异,积极鼓励劳动力通过散工、季节性用工来增加收入,合理组织富余劳动力季节性就业。四是明确劳动力转移就业方向,结合实际情况,推动富余劳动力向农家乐、手工刺绣业及季节性转移就业,向县域内各类企业、合作社、服务业转移就业或根据自身特点实现自我创业。

(五)要按照市场需求充实和完善培训内容,改革和创新培训模式。要按照实用、管用、够用的原则,开展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工作。首先,大力开展引导性培训。要将农村富余劳动力组织起来,采用多种形式,要在农民外出打工前通过集中办班、咨询服务、印发资料以及利用广播、电视、互联网等手段,多形式、多层次、多途径的对其进行基本权益保护、法律知识、城市生活常识、寻找就业岗位、市场就业方针等方面的培训,要按照劳动力市场需求对其开展职业指导培训,还可通过外出打工实现脱贫致富的典型事例,教育和引导农民实现转移就业。

其次,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对拟外出务工的农民,按照其就业意向,大力开展职业(工种)的应知应会培训。突出实用性,选择2一3个优势职业(工种)开展规模培训,形成特色,创造劳务输出品牌,根据农民自身特点,开展针对性强的个性化职业技能培训和汉语培训。

第三,积极开展创业培训。对有创业愿望和创业条件的农民,要积极为其进行创业意识、创业技巧和管理知识培训,鼓励和引导他们进城创业或就地创业。制定鼓励和支持农民创业的优惠政策,为农村富余劳动力外出创业和返乡创业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培养一批“创业致富”、“技能致富”的带头人。

第四,大力改革和创新培训模式,增强培训的针对性、有效性和实用性,加大培训的服务功能。要采取灵活、适用的培训方式,要大力开展定向、定点、订单式培训,将转移培训和转移就业紧密结合。利用援疆干部和对口支援地区的有利条件,积极引进内地先进的培训理念和方法,从而拓宽培训领域,提高培训质量和培训效果,让农民掌握到最新、最实用的就业本领。

第五,加大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的资金投入。建立政府、用人单位和农民工个人共同分担农民工培训经费的投入机制。设立农民工培训扶持资金,对承担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工作的各级各类职业培训机构和教育机构给予补助,对参加转移就业培训的困难人员其个人负担的培训费用可适当减免。

第六,做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的信息服务工作。各级劳动保障部门定期发布劳动力市场供求信息,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工作按需进行,减少培训的盲目性,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要定期根据不同职业(工种)、不同技能等级对农民工的需求情况和工资价位进行调查分析,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按需有序转移就业。

第二篇:农村富余劳动力培训

农村富余劳动力培训方案

为做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及外来务工人员培训工作,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和就业能力,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我校根据上级部门的指示,积极组织开展各种技能培训活动,不断完善各种培训设施,努力提高农村富余劳动力及外来务工人员的技能水平和职业能力,促进其向非农产业转移,为使培训工作更为有效落实,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落实市政府、市人劳局的要求,围绕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以人力资源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提高农村劳动力技能水平为重点,以促进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为目标,大力开展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及外来务工人员培训。综合运用培训就业扶持政策,完善工作机制,提高培训质量,提升农业富余劳动力职业素质,为我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协调发展输送合格的劳动力资源。

(二)基本原则

开展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要加强市场调查与预测,坚持按需培训的原则,增强培训的针对性;要坚持政府支持引导与按市场经济规律开展培训相结合的原则,多方筹集培训资金;要坚持培训与职业技能鉴定相结合的原则,提高培训质量和效果;要坚持引导性培训与职业技能培训相结合的原则,扩大培训覆盖面,全面提高参训者的综合素质;要坚持培训与配套服务、转移就业相结合的原则,增强培训的实效性;要坚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和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实行教学与培训资源共享,充分发挥现有各种优质教学资源的作用。

二、培训对象和目标

(一)培训对象

具有我市农籍户口需要向非农产业转移就业的失地农民、富余劳动力、初高中毕业未升学的人员和退役士兵以及外来务工人员。

(二)培训目标

坚持以职业技能培训为重点,以取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为标准,以实现转移就业为目的,调动学校各方面培训力量,积极参与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不断提高培训质量,培训合格率和职业资格取证率力争达到90%以上,就业率达

到80%以上。

三、培训内容和时间

(一)培训内容

以职业技能培训为主,对受训农民辅助开展引导性培训。

引导性培训的主要内容是基本权益保护、法律法规、安全生产、城市生活基本常识等知识。

职业技能培训是增强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能力和竞争力的重要手段,要根据就业要求,安排培训内容,设置培训课程。职业技能培训以定向培训为主,强化实习、实操动手能力。培训内容方面重点是加工制造业、电子电器、服务业等行业岗位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参与职业技能鉴定工种主要有:电工、钳工、焊工、车工、数控车工、无线电装接工及叉车司机、中式烹调师、计算机等。培训内容参照国家技术工人职业技能培训规范要求制定。强化实操(实习)培训,通过培训使农村富余劳动力至少掌握一门职业技能,并通过劳动保障部门职业技能鉴定,获得职业资格证书。

(二)培训时间

职业技能培训的时间依据国家职业标准的要求进行,原则上为l至3个月,具体培训时间长短,可按照工种岗位的职业技能要求安排。

四、培训教材与考核

1、培训教材:

教材选用应坚持“统一规范、实际适用、先进创新”的原则。在培训工作中,主要使用劳动部门组织编写的技能鉴定等系列培训教材。

2、考试与考核

参加集中引导性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的学员都要参加考试和考核,考试和考核合格者颁发结业证书或职业资格证书。引导性培训以理论考试为主,职业技能培训根据厦门市技能鉴定指导中心的要求组织开展相关工种的鉴定工作。本着培训和技能鉴定相结合的原则,我校将积极做好相关工作,保证90%以上的学员获得职业技能鉴定证书。

五、培训组织管理

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示范工作以项目的形式进行组织管理,学校培训处

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直接负债部门。

培训处根据市政府、市劳动局等的要求,制定详细的转移培训计划。培训计划要突出地方特色,具有可行性、操作性、针对性。主要包括组织领导、培训和转移的目标任务、培训条件、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师资与教材、考试考核等内容。培训处同时负债培训监督,对培训过程进行跟踪指导,并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制定切实可行的培训工作考核评估办法,加强对培训工作的管理、督促与检查,切实保证培训的质量和效果。学校各部门要协同配合,确保正常顺利开展。

六、培训师资

学校选派优秀的专业教师参加相关工种的培训工作,主要参加教师有:

1、电工:吕良稻、颜育林、邵黎乖、黄贤渴、刘培荣等

2、钳工:许建凉、陈水沟、陈庆毅、李义文称如、颜伟警等

3、车工:刘力、李军斌、陈秋鸿等

4、数控车工:刘力、黄贤渴、张绿萌等

5、无线电装接工:叶豪爽、陈永卫、李海亭、柯天勇、吴春禅、蔡东园等

6、计算机操作员:陈稳赞、杨志忠、徐建益等

7、中式厨师:叶节等

8、叉车司机:柯炳和、陈水沟、许建凉等

我校拥有专职教师85人,管理人员20多人,除上述教师外,学校将根据实际培训需要调派其他更多老师参与。

七、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确保培训工作的正常进行

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是当前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重要内容,是促进农民增收、统筹城乡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学校要成立由校级主要领导牵头,由培训处主导,学校有关处室参加的转移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培训工作的组织领导。要加强与劳务市场的沟通联系,疏通“出口”,并加大宣传力度,引导农民积极参与转移培训。

(二)加大投入,为培训工作提供有效保障

我校要加大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的经费投入,不断增加培训设备设施的投入,进一步完善各种培训教学设施,营造良好的培训环境,为农民接受培训

创造更好的条件。同时学校将积极争取各方面的支持,积极拓宽融资渠道,鼓励企业和社会力量参与支持转移培训工作。

(三)整合资源,切实提高培训的质量和效益

学校要根据劳动力产业发展要求,结合我校开展培训的情况,在充分发挥现有教育培训资源作用的基础上,改造和完善教育培训条件,加强实习训练基地建设,完善教学培训条件,建设成同安区具有一定规模、效益的并起到示范和带动作用的农村劳动力转移专业培训基地。

充分运用各种现代化教育手段,努力扩大培训的覆盖面。培训处要主动开展宣传工作,设立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专栏,开展引导性培训,宣传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要引导和鼓励各类企业进行联合,发挥企业优势,扩大培训规模,增强培训能力,提高培训的质量和效益。

学校培训处、就业处要积极与企业沟通联系,同企业建立合作伙伴关系,通过签订培训订单或输出协议,约定双方责任和权益,实现培训与输出的良性互动,促进培训后就业渠道顺畅。

(四)结合“中介”,打通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出口”

劳动力能否转移出去,中介服务是关键。充分利用现有信誉度高的、有一定实力的中介机构,做到培训、就业一条龙服务,既保证了劳动力输出的畅通,又能及时了解市场需求,促进培训机构及时调整培训内容,提高培训质量,适应市场需求,进而增强学员入学的积极性,提高办学的效益。学校培训处、就业处联合成立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服务中心,积极与社会上资质齐全、信誉良好的“就业中介机构”进行合作,实现招生、培训、推荐就业等各环节的有机衔接,为做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提供必要社会服务,力争就业率在70%以上。

厦门市同安职业技术学校

第三篇: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对策

【摘要】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是实现农民增收,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途径,但其中也存在着劳动力转移组织化偏低、劳动力素质偏低、转移政策落实不到位、劳动力工作环境差且权益得不到保障等问题。对此,无论是政府和个人,都要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同时规范规范劳动力市场,适当拓展境外劳动力市场。

【关键词】濮阳 农村富余劳动力 劳动力转移 对策

改革开放之后,随着我国城乡二元结构逐步破除,农村劳动力向现代工业、服务业转移已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我国是人口大国,也是农业大国,在132802万人口中有72135万农民。根据国家统计局农民工统计监测调查,截至2009年12月31日,全国农民工总量为22542万人。

数据显示,至2010年底,濮阳市农村人口259.51万人,占全市总人口71.1%,其中农村劳动力188.01万人,富余劳动力64.9695万人左右。目前,外出务工人员50.31万人,全年劳务总收入150.93亿元。据统计,2010年濮阳市农民人均纯收入5076.5元,当年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收入人均2678元,占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的52.75%以上。濮阳市在河南农村劳动力就业与转移等方面表现明显。

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是实现农民增收,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发展农村社会经济,加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步伐的重要途径。实现这种转移,必须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如果转移速度过快,不仅不利于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而且还会给城市发展乃至整个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带来不可想象的问题和压力。所以,对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必须辩证看待。

农村劳动力转移集体化组织化程度低。濮阳市劳动力市场目前发育程度较低,一方面,没有一个统一规范的机构对这个市场进行专门的组织和管理,特别是乡村就业管理服务机构不健全,服务措施不完善,职能不明确,工作任务落实不到位。而已成立的农村劳动力服务组织,也存在办公场地、人员和经费不能落实到位的问题。另一方面输入地与输出地工作相互衔接配合不够,比如说农村就业服务网络没有建立起来,农民外出务工的信息匮乏,盲目性较大。

农村劳动力职业素质偏低,思想观念陈旧。我国农村劳动力文化、职业技能整体素质偏低。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09年,农民工总体受教育平均水平18.4%,很难适应市场用工需求。市场对劳动者的素质和技能的要求越来越高,企业用工年轻化、知识化和技能化趋势明显。虽然农民工工资报酬相对较低,但是企业对低素质劳动力的培训成本远远高于直接从人才市场中招收较高素质的大中专毕业生和专业技术人才的成本,农村劳动力就业缺技能的矛盾愈发突出。

农村劳动力转移政策落实不到位,措施力度不够。尽管目前国内十分重视改善民工务工环境,保障民工合法权益,但政府及相关部门仍存在不能及时、有效解决问题的现象,特别是城市用人单位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忽视农民工权益的现象。主要表现在:

一、对劳动力转移就业政策措施的制定和落实不够重视;

二、对企业吸纳本地农村劳动力就业缺乏政策优惠,影响了企业吸纳农村劳动力的积极性;

三、现有社会保障政策覆盖面不够,转移农村劳动力在实现职业和身份转换的同时,缺乏组织依托、保护和制度承认,在社会保障、户口、婚姻、就业、子女教育等方面基本被排斥在城市以外;

四、对用人单位侵犯农民工合法权益缺乏有效的监督约束机制。

工作环境差,权益保障和在外生活状况堪忧。工作环境差、防护措施不健全、私自延长工作时间,这直接影响着转移农村劳动力的工作安全和身心健康。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课题组发布的《关于民工短缺的调查报告》显示:25%的农民工每天工作8个小时,每天工作12~16小时的占48%,没有休息日的占49%。据统计,我国86%的乡镇企业存在不同程度的职业危害,75%没有配备必要的防护设备,93%存在粉尘超标,职工中有35%接触有害物质,职业病发病率高达16.8%。由于维权途径和手段不畅通,真正利用法律法规和政策去处理问题的并不多。

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对策研究

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程度,是衡量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变的重要指标。一般说来,农业劳动力占总就业人数的10%左右标志着这个国家或地区基本迈向了农业现代化。美国目前为3%,而我国则高达66.4%。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是客观现象,做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是个战略性的系统工作。

提高认识、转变观念是实现转移的思想基础。首先,国家应该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认识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的重要性,将其作为一项基本国策,纳入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整体目标,制定中长期转移规划,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这项工作,要建立“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转移领导小组”或“城乡统筹就业协调小组”,吸收发改委、劳保、民政、公安、农业等职能部门参加,团委、妇联、工会等群团组织参与,全面做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包括规划、安置、培训、维权、劳动保护等。政府职能部门要转变观念,承担起更大的责任,对农村转移出来的“农民工”重新定位。

其次,新闻媒体要加大对农民工的正面宣传。新闻媒体是党的喉舌,要充分发挥其宣传工具的优势和监督的魄力,大力宣传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重要意义,使全社会认识到加快转移的重要性、紧迫性和必要性,对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农业产业化、农业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对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意义。

第三,农村工自身要克服自卑思想。要放弃农本位思想,改变小富即安,小进即满,安于现状,穷家难舍的传统守旧思想,主动参加各种培训、教育,积极投身到转移大军中去,融入到城市、小城镇中,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施展才华,实施异地二次创业,最大限度地融入到市场经济的大潮中。

规范劳动力市场是实现转移的重要条件。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全国劳动力就业市场,消除农村富余劳动力在就业上的被歧视和不平等待遇,建设高效顺畅的就业市场信息网络,提供有效的就业信息服务。一是加快乡县省级劳动力市场建设,充分发挥各级劳动力市场的作用,带动整个劳务输出和就业服务。实现培训、就业指导、跟踪管理服务一体化,真正把农村富余劳动力市场建设成集技能鉴定、职业介绍、社会保障服务和劳动保障事务代理、就业培训等协调运作的就业服务体系。二是完善信息网络。加快劳动力市场规范化、科学化、现代化建设,构建覆盖区域、全国连接的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络,实现省县乡级劳动力市场区域联网,建立起农村劳动力资源库。三是发展劳务中介组织和劳务经纪人队伍,推动劳务输出工作向产业化方向发展,提高组织化水平。四是进一步与外地建立密切的劳务关系。政府与政府之间、政府与企业之间要签订劳动力转移供需合同。如豫北南乐县充分利用政策创建濮阳市第二技校,并与浙江省奉化市技工学校、湖南省湘南市技工学院、北京市工贸技师学院联合办学,向当地的劳动力市场输送大量的农村富余劳动力。五是加强跟踪服务。尤其是劳动力输出地政府要加强跟踪服务,为外出务工人员提供法律援助,解决劳资纠纷,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

拓宽境外劳动力市场是实现转移的有效补充。近年来,我国境外劳动力转移一直徘徊在30万人左右,仅占同期国际劳务市场吸纳劳动力的1%,且输出较少,从事职业也较少,多集中在土木建筑工程。相比之下,罗马尼亚人口只有2100万,但2009年国外务工达500多万人次,国内汇款达20多亿美元;墨西哥有10%的人在国外工作,每年劳务输出收入达160亿美元,同时增加国内900万个就业岗位。目前,我国劳务输出不仅落后于发达国家,而且还落后于许多发展中国家。我国劳动力资源占世界总量的1/5,而劳务输出仅占世界总量的3%。资料显示,目前中东地区有上千亿美元的巨大劳动市场,俄罗斯远东地区国外劳动力需求达几百万。因此说,向国际市场输出劳动力的潜力是相当大的。政府和有关部门应放宽政策,开辟多种渠道,积极开拓国际劳务市场。如濮阳市张屯村,是有名的出国村:全村640口人70人出过国,收入相当可观。

结 语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统筹城乡劳动就业,加快建立城乡统一的人力资源市场,引导农民有序外出就业,鼓励农民就近转移就业,扶持农民工返乡创业。”农村富余劳动力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支特殊群体,农民工作为我国产业工人的一支重要力量,对推进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也肩负着实现自身非农化、农业工业化、农村现代化的伟大历史使命。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时期、新阶段,清醒认识和深入研究我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第四篇:农村富余劳动力调查问卷

问卷编号:

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情况及其原因调研分析

您好:

目前,“三农”问题是当前国家和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而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是“三农”问题的核心,也是“三农”问题中最根本、最突出的问题。为了更好的了解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情况及其原因,了解农村劳务输出动态,以及进城务工人员的生活、就业、社会保障等情况,我们特意开展了此次调查活动。在此,十分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来填写这份问卷,谢谢您的热情支持和参与!

重庆师范大学 地理与旅游学院 2010级2012年4月

1、请问您的性别:

A、男B、女

2、请问您的年龄:

A、16——25B、26——35C、36——45D、46以上

3、请问您的文化程度:

A、初中B、高中C、大专D、大学本科及其以上

4、婚姻状况

A、已婚B、未婚

5、请问您出门务工的原因:(多选)

A、供子女上学B、不愿意从事农业劳动C、改善生活,实现梦想D、其他

6、请问您从事哪方面的工作:

A、环保工作B、服务业C、个体经营户D、其他

7、请问您的月收入大致为:

A、1000及以下B、1001——2000C、2001——3000D、3001以上

8、请问您外出务工的时间长达:

A、2年以下B、2——7年C、7——12年D、12年以上

9、请问您是否举家迁移到务工的城市:

A、是B、否(请回答第10题)

10、请问您将来是否打算在务工城市安家落户:

A、是B、否

11、请问您是否购买了社会保险:

A、是B、否

12、请问您是否了解国家对进城务工人员所给予的优惠政策:

A、很了解B、大致了解C、不了解

13、请问您在进程务工中所遇到的问题:(多选)

A、住房问题B、子女上学难C、找工作难D、工资低于物价水平E、其他

14、请问您对您现在的生活、就业等现状有什么意见或建议:

———————————————————————————————————————

第五篇: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情况汇报

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情况汇报

一、市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及特点

市总人口为357.9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94.96万人,占总人口的82.4%,农村劳动力有178.0万人,富余劳动力约为70万人,占农村劳动力的39.3%。全市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54.3万人次,其中就地转移10.2万人次,实现劳务收入30亿元,使全市农业人口人均增收1017元,比上年的868元增加149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2800元的36%;劳务收入占全市gdp的6.7%。

从调查情况来看,我市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第一,从人员年龄结构来看,劳务输出以青壮年为主。调查显示,全市农村外出务工人员中,16-30岁的占57.6%,30-50岁的占39.2%,50岁以上的仅占3.2%。第二,从转移就业的行业来看,以工业、建筑业和服务业为主。外出务工人员中,从事第二产业的占54.1%,第三产业的占37.4%。其中,从事工业、建筑业、服务业分别占外出务工人数的36.3%、17.5%和29.9%。第三,从务工人员区域分布来看,以珠江三角洲和江浙、京津、胶东一带为主。全市有19.4%的务工人员分布在省内,在沿海地区务工人员达53%。华龙区、濮阳县、范县等地已有数千外出务工人员跨出国门,打洋工,挣美元,成为我市涉外劳务输出的一个亮点。第四,从富余劳动力转移的组织情况来看,以通过血缘、地缘和人缘关系自发外出务工为主。通过劳动部门及中介服务机构有组织、成建制地输出的务工人员较少。,全市劳动部门组织输出的仅7.45万人,占15.2%,经中介组织介绍的有16.26万人,占33.08%,自发外出务工的有25.44万人,占51.76%。第五,从务工的时间周期来看,具有兼业性和“候鸟型”特点。外出打工人员绝大部分继续保留土地承包权,忙时种地,闲时打工经商。第六,从劳务收入的资金流向来看,“回流型”、“创业型”的特点初步显现。我市涌现的一批“打工能人”逐渐成长为有资产、懂技术、善管理的经商办厂能手之后,选择回乡创业。比如,范县近几年务工人员带回资金4亿多元,回乡创办“凤还巢”企业2多个,有力地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二、我市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主要做法和成效

(一)加强组织领导,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提供有力保障

我市是一个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农业市,土地资源紧缺,农村劳动力资源丰富。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把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发展劳务经济作为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高度重视,强力推进。一是行政推动。各县(区)成立了由主要领导任组长,各有关职能部门任成员的劳务输出工作领导小组,将劳务输出工作纳入目标管理体系,落实责任,专项考核,并作为乡镇工作成效的重要标尺和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依据。市劳动保障局新增设了劳务输出服务科,各乡镇设制了劳动保障事务所,形成了市、县、乡三级组织服务网络,切实加强了对劳务输出工作的组织领导。二是政策扶持。市委、市政府于召开了全市劳务输出工作会议,并制订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劳务输出工作的意见》,召开了全市劳务输出工作专题座谈会,认真学习省委书记徐光春《充分认识发展劳务经济的战略意义》的理论文章,统一思想,总结交流经验。各县(区)委、政府都相继出台了关于扩大劳务输出,增加农民收入的政策和文件,涵盖了培训、输出、维权等劳务输出工作的各个环节,有力地促进了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健康有序地发展。三是部门联动。市、县(区)劳动、商务、农业、扶贫、教育、工商、公安等部门和工、青、妇等团体,紧紧围绕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工作,密切配合,发挥优势,主动服务,形成了层层负责,齐抓共管,上下联动,协调一致的工作格局。全市各级团组织重点开展了“农村青年转移就业工岗快递活动”,共筹措用工岗位38600个,服务农村青年转移就业28600人,受到了上级部门的充分肯定。

(二)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针对广大农民受传统的小农经济意识的影响,思想保守、安于现状和“穷家难舍”、“小富即安”的陈旧观念的实际,各级政府不断加大宣传力度,努力营造“一人务工,全家致富”、“务工光荣,就业自豪”的浓厚氛围。一是宣传发动。各县(区)为炒热群众思想,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标语、墙报等形式,开展了多层次、全方位的宣传发动。濮阳县、南乐县分别制作了《走出黄土地》、《打工故事》、《外面世界真精彩》、《走南闯北龙乡人》等电视专题片,清丰县在全县各村刷写墙体标语3000多条。通过广泛宣传和思想发动,逐步改变了广大农民“在家千般好,出门一时难”恋土守家的传统观念,激发了广大群众外出务工的热情。二是典型带动。每年年初,全市各级劳动部门组织优秀外出务工人员组成宣讲团,巡回演讲,现身说法。南乐县在年初的全县三级干部大会上,邀请优秀外出务工青年作典型发言,引起较大的反响。去年底,团市委、市劳动保障局在全市组织评选了我市首届“十优百杰务工青年”。通过典型引导和表彰先进,使广大群众逐步认识到劳务输出是一条投资少、收效快、能致富的好路子,思想进一步解放,“走出去、闯世界、挣大钱”已经成为当今农村年轻人新的生活理念。不少群众形象地说:出去的是一个人,挣回的是资金;学到的是本领,改变的是一生;影响的是一代,造福的是子孙。

(三)开展职业培训,提高外出务工人员素质

随着产业升级和生产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外地用工单位对务工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劳动力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各县(区)针对农民文化素质普遍较低、劳动技能单

一、市场适应性差的现状,确立了“以市场为导向、以培训促输出”的思路,坚持“先培训后输出”的原则,切实加强对务工人员的培训。一是发挥技工学校、职业技术学校的主渠道作用。为加强职业培训基地建设,近几年来,全市先后创办了五所县级技工学校。南乐县为扶持市第二技工学校发展壮大,无偿划拔价值340万元的新建县委招待所大楼用于学校建设,又投入1100万元完善教学设施,现已形成多人的招生规模,开设有电子电工、计算机、机械、服装和艺术设计五大类15个专业。濮阳县投资1000多万元积极筹建市第三技工学校。清丰县在县财政比较紧张的情况下,每年列支12万元,用于县职业技术学校改善办学条件,目前已容纳名学生,被省定为全省首批县级骨干职业技术学校。同时清丰县组建了市第六技工学校,投资100余万元购置数控机床、电脑、电动缝纫机和立式加工中心,建立了一流的农民工培训基地。去年以来,该县两校已培训农民工5000多名,占全县输出技能型工人的80%以上,充分发挥了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的主渠道作用。二是积极推动社会力量办学。为迅速扩大培训规模,提高培训质量,各县(区)引入竞争机制,优化整合民办培训机构,全市近百所民办培训机构开展多渠道、多形式的农民工培训,成为政府部门转移农民工培训的有益补充。三是实行订单式培训。根据市场需求,重点突出实用技术和技能培训,各县(区)坚持灵活性、实用性的培训原则,利用各类培训机构,大力开展定向培训、委托培训等。积极探索校校联合、校企联合的办学模式,不少技工学校与北京、江苏、浙江等企业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实现了培训就业一条龙,做到培训一批、输送一批、稳定一批。南乐县利用浙江奉化国泰制衣有限公司的设备、师资、资金,建立了服装加工培训基地,先后输送技术工人5000多名,有十多名优秀人员被工厂选送到国外的加工基地工作。该县订单培训的服装工已成为宁波地区的品牌。四是大力实施“农村劳动力技能就业计划”。市县劳动部门以职业技能培训为重点,以农民实现转岗就业为目的,积极落实国家启动实施的“农村劳动力技能就业计划”。去年全市落实培训资金700多万元,培训2.1685万人。

(四)拓宽领域,构建劳务输出对接平台

及时掌握用工信息,疏通转移渠道,搞好跟踪服务是做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关键。为此,各县(区)积极探索农民工培训、就业、维权三位一体的工作模式,有效地促进了我市农村劳动力的顺畅有序转移。首先健全信息网络建设。各县(区)建立了以劳动就业服务中心为龙头、乡镇劳动保障事务所为主体、中介机构为依托的信息网,认真做好信息发布、用工登记、建档建卡等工作,为求职者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清丰县、范县开展了劳动力资源调查工作,初步建立完善了全县农村劳动力资源数据库,为促进劳动力转移奠定了基础。其次,加强考察,建立牢固的劳务输出基地。各县(区)领导每年都带领有关部门赴经济发达地区考察联络,寻求稳定的就业岗位,目前我市已拥有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京津唐、中西部和省内六大城市群劳务输出基地。第三,采取多种形式实现劳务对接。各县(区)充分利用职业中介组织联络、劳务经济人带动、培训机构推荐、召开大型招聘会等形式,为农民工牵线搭桥。今年三月,濮阳县组织召开了大型劳务输出招聘会,江浙地区22家企业提供4000多个用工岗位,近万名农民工参加,县委书记张建国亲临现场指导工作。会上先后有1300多人通过双向选择,签订了劳动合同。范县还聘请56名信息灵、渠道广、家乡人信赖的劳务经纪人,带动了一批劳动力外出打工。如辛庄乡青年武俭利1998年到北京一家公司打工,自己站稳脚跟后,先后介绍100多人到该公司务工。为拓宽农村劳动力转移渠道,各县(区)还积极发展各类中介组织,发挥其桥梁纽带作用。同时劳动监察机构不断规范劳动力市场秩序,查处非法中介机构,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工作奠定坚实基础。第四,积极开拓国际劳务市场。市商务局根据国际劳务市场的需求,大力开展对外劳务合作业务,截止,全市已向日本、韩国、新加坡、阿联酋、毛里求斯等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外派劳务人员4850人次。仅去年,外派出国劳务人员1298人。华龙区东田村300多人在国外务工,分布在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家,年创收入两千万元,曾被河南电视台、河南日报等媒体宣传报道,成了远近闻名的出国打工村。第五,强化跟踪服务。各县(区)不断完善配套服务,普遍实行了培训、录用、护送、管理一条龙服务。坚持定期回访、节日慰问、干部带队打工、提供法律援助等制度,帮助务工人员解决工作、生活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大大提高了务工人员的稳定率。针对外出务工人员家中生活生产实际困难,各县乡村组建了“义务帮工队”,帮收帮种,保证务工人员家庭及时收种,解除了他们的后顾之忧。

(五)大力发展二、三产业,抓好就地转移

在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外转移的同时,针对一些愿意离土、但难以离乡的农民,多渠道创造条件,实现就地转移。一是大上工业项目。近几年来,全市上下坚持“以工兴市”战略,大力开展招商引资活动,大上项目、上大项目,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就地转移。范县仅就上百万元以上项目51个,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一千多人。二是大力发展现代农业。高新区、华龙区依托独特的区位优势,大力发展城郊型现代农业,重点发展花卉、苗木、蔬菜种植、畜牧养殖等支柱产业,最大限度地挖掘就业潜力。清丰县大力发展白(灵菇)、红(辣椒)产业,重点抓好农产品深加工,促进了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村劳动力转移。范县依托三十万亩水稻生产基地,大力发展精米加工业,促进了大批农民参与经营。仅专门经营大米营销的经纪人就达600多人。三是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濮阳县、范县依托丰富的油气资源、农副产品资源,积极发展玻璃制品、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开拓就业空间,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据统计,范县玻璃制品企业就吸纳多名农村劳动力就业。

三、我市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思想认识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一方面有的领导干部对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工作重视不够,认识不足,片面认为农民外出务工是群众自己的事,领导不用管。“劳务富民”观念树得不牢,工作抓得不紧,抓得不实。另一方面,农民的就业观念还比较陈旧。由于受传统思想影响,不少农民存在着“小富即安”、“恋守田园”的思想,特别是一些务工青年缺乏吃苦耐劳精神,贪图安逸,不愿接受企业的束缚和体力上的劳累,务工青年跑回家的现象时有发生;还有的农民存在着“以农为本”、“以土立业”的守旧观念,对土地有着浓厚的眷恋心理,宁愿在家受穷也不愿轻易离开土地。

(二)整体劳务输出的组织化程度偏低。目前,我市劳动力市场还不完善,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形式单一,有组织的转移劳动力的比重不高,主要是通过“亲帮亲”“友帮友”的方式转移。据清丰县统计,外出务工8.9万人,通过劳动部门介绍的只有4000余人,占总数的4.5%,95%以上的是通过亲朋好友或自发转移的。形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有三个方面:一是劳务中介组织收费较高。一般要收300-800元的中介费,加上路途花费,要上千元,一般农民家庭承受不起。二是个别劳务中介组织信誉差,提供信息不准确,致使少数打工者上当受骗。因此,有些农民宁肯自己外出闯荡找出路,也不信任中介组织。三是劳动力市场发育不全,数量少,制度不健全,信息不畅通,交易成本偏高,无法满足外出人员的需求。

(三)职业技能培训普及率不高,务工人员竞争力不强。据统计,我市农村劳动力小学以下文化程度占39.66%,初中占47.77%,高中以上占12.57%。在转移的农村富余劳动力中,绝大多数是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由于这些人员文化水平低,劳动技能差,在就业方面缺乏较强的竞争力,致使外出就业的门路窄,稳定性不高。90%以上的外出务工人员未经各类培训,主要从事以手工操作为主、技能较低的建筑、电子装配、制衣、木器加工等劳动密集型行业,且劳动强度大、工作条件差、报酬低。外出务工人员综合素质不高,缺乏专业技术和技能。主要原因:一是现有的培训管理体制不顺。虽然劳动、农业、教育、扶贫、工、青、妇等部门和团体都在开展农民职业培训工作,但各吹各打,缺乏统一计划和协调管理,培训资源没有得到综合有效利用。二是现有的职业技术学校、技工学校数量较少,培训的容量不大。濮阳县、范县、台前县的技工学校还正在筹建之中。各县的职业技术学校办学理念、办学模式陈旧,缺乏市场需求的办学特色,达不到职业教育的要求。有的职业技术学校资金严重不足、教学设备少,全市目前还没有一所有实习基地的职业技术学校,师资队伍大多是从普教岗位上转过来的,缺乏专业技术和技能,这些都不同程度地影响了职业技术学校的招生规模和培训质量。三是职业技术学校、技工学校的培训周期长、收费偏高。技工学校和职业技术学校学制均为三年,年学费大约在元至3000元,一般的农村贫困学生负担不起,许多农村学生放弃就读职业技术学校的愿望,初中毕业后就走上了外出打工之路。四是出国劳务人员经济负担较重,门槛较高。以去日本打工三年为例,出国务工前需交付三个月的培训费3000元,还需交纳47000元的签证、保险、中介等费用,另外还需由2人为其在外出务工期间提供担保(担保金15万元)。出国打工费用如此之高,一般农民家庭无力负担,一些想出国打工的青年望而却步。

(四)特色劳务发展缓慢,品牌建设滞后。目前我市转移输出尚未形成组织化、集团化、规模化,务工人员从事的行业较为分散零乱,多是分散转移的“游击队”,规模小,人数少,知名度不高,影响力不大,影响了我市劳务输出的发展。

四、加强我市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对策和建议

(一)进一步解放思想,提高认识,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步伐

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问题是世界各国工业化过程中面临的共同课题,也是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我国劳动力数量众多,在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的阶段,越来越多的富余劳动力将逐渐转移出来,大量农民工在城乡之间流动就业的现象将长期存在。我们必须从我市农业人口众多,土地资源紧缺,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市情出发,顺应工业化、城镇化发展的客观规律,积极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有序转移。一是我市各县(区)和领导要从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和艰巨性。不仅要把发展劳务经济作为一项新兴的支柱产业来抓,更要把发展劳务经济作为我市贫困地区脱贫致富、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战略性任务来抓,进一步推动我市城乡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二是我市各县(区)要立足本地实际,把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工作纳入十一五规划和工作目标中。要研究制订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远期和近期规划,明确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任务、保障措施。三是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全力推进。要把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工作列入县、乡政府的业绩考核内容,强化各级领导的责任意识。建议市县(区)要按照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的要求,建立农民工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统筹协调和指导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工作。联席会议由市县政府有关部门和工青妇等组织组成,联席会议办公室设在市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各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分工负责,形成良好的协调机制,切实加强对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组织领导,协调沟通,共同做好农民工的培训、教育、转移工作,充分发挥政府部门在劳动力转移中的主导作用。四是继续加大宣传力度,在全市上下营造“劳务富民”、“务工光荣”的浓厚氛围。大力宣传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重大意义,宣传优秀外出务工人员的先进事迹,市里和各县(区)每年都要召开大型的劳务输出工作总结表彰会议,对优秀外出务工人员给予表彰和奖励。不断激发农民外出务工的积极性。建议市政府在今年适当时候召开全市劳务输出工作会议,总结经验,明确任务,表彰先进,进一步推动我市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工作的健康快速发展。

(二)健全输出网络,提高劳动力转移的组织化程度

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是一项长期的、全局性的工作。建立劳动力资源供需网络、健全输出机构对提高劳务输出的组织化水平,保证劳务输出的及时性、稳定性尤为重要。要按照“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不断提升劳动力转移的组织化程度。一是要拓宽劳务市场信息渠道,完善服务体系。要进一步建立健全与用工地劳务中介机构的合作关系,定期搜集用工信息;全市驻外办事服务机构要及时传递劳务用工信息;要加强和外出务工人员的联系,利用他们所在的企业、行业、城市及时反馈用工信息;要加强对中介机构、培训学校的管理,对他们搜集的用工信息及时纳入信息管理系统,综合利用。要加快“金保工程”网络化建设进度,尽快实现上联全国、下联县乡村的目标。县、乡两级劳动保障机构要加大力度,尽快建立健全劳动力资源库,对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基本情况、求职愿望、培训情况、就业去向等建立档案。各乡镇要建立健全外出务工人员和富余劳动力的工作台帐,实行动态管理。各村信息员要及时掌握富余劳动力的基本情况和变动情况,保证市、县、乡、村劳务输出体系“四级网络”的顺畅运行。二是建立健全市县乡三级劳务输出工作机构。在市县(区)乡建立劳务输出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在县(区)劳动保障局设立劳务输出服务股,具体指导、协调劳务输出工作。各乡镇劳动保障事务所主要负责乡镇劳务输出工作。要在全市形成“主管部门具体抓、有关部门配合抓、城乡联手共同抓”的工作机制,为做好富余劳动力转移工作提供可靠的组织保证。三是要大力培育劳务中介组织。要积极鼓励和支持各类经济主体、机关干部、农村能人和大中专毕业生兴办、领办、创办各类劳务中介组织,不断壮大劳务中介组织队伍,为外出务工人员提供方便快速的就业服务。要加强指导,规范运作,强化管理,逐步发挥中介组织在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工作中的主体作用。同时,要加强对劳务中介组织的管理,对所有从事中介机构和人员统一实行资格证制度,规范劳动力市场秩序,严厉打击非法职业中介行为。四是打造劳务品牌,大力拓展涉外劳务。各级政府要加强对劳务品牌的培育、组织和引导。加强劳务品牌的宣传推介和包装。要充分挖掘特色技能、工艺,通过能人、专业队伍带动,变一般输出为特色输出,逐步形成一县一品、一县数品的格局,要继续扩张出国劳务规模。各县(区)和市商务局要积极想办法解决出国务工人员的前期资金和保证金等问题。建议采取提供贷款、劳务工资代扣和设立出国劳务担保基金预借等多种方式降低出国门槛,不断壮大出国劳务队伍。

(三)加大培训力度,提升务工人员就业竞争力

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提高农民的就业技能是关键。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新兴产业的兴起,社会对劳动力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转移就业的难度将越来越大,我们必须大力加强农村富余劳动力培训工作。一要整合培训资源。市县(区)政府有关部门要尽快制定培训资源整体规划意见,对培训资源和力量要统筹规划,加强协调,整合利用,我市各县(区)要建立一到两个有一定规模的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建议出台《我市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培训示范实施细则》。全市的职业技术院校和技工学校要调整办学思路,改进教学方法,坚持系统培训与技能培训相结合,长期培训和短期培训相结合,技能培训与思想素质教育相结合,积极探索校校联合、校企联合的办学新途径,提高培训的质量和水平。二要坚持订单培训。要把技能培训和市场需求结合起来,积极引导培训机构围绕市场需求调整专业结构,更新教学内容,提高培训的针对性,要把技能培训同定向输送结合起来,坚持培训、就业一体化的运作方式,扩大组织化培训的规模,进一步提高外出务工人员的就业竞争力。三要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市、县(区)政府要把农民职业技能培训作为一项支持“三农”的公益性事业,列入财政预算,建立逐年增长的投入机制。

(四)招商引资,发展县域经济,增强劳动力就地转移的承载能力

发展县域经济和乡镇经济是建设新农村的关键,也是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就地转移的有效途径。一是立足本地实地,发展第三产业。各县(区)要因地制宜,依托优势,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商贸批发业、餐饮服务业、文化旅游业、信息服务业、社区服务业等,积极鼓励农民宜工则工、宜商则商,从而扩大吸纳富余劳动力的容量,拓展农民的就业渠道。二是发挥特色产品优势,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可以最大限度的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有序转移,实现城乡之间资源的合理配置,促进区域优势的发挥,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我们要大力发展蔬菜花卉种植业、畜牧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业等支柱产业和主导产品,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延长产业链条,带动关联产业,将产业优势和产品优势转化为农民的就业优势。三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大上工业项目。要继续抓好我市八大工业园区建设,为农民就地转移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四是加快县城和中心乡镇的发展和建设。提高县城和中心乡镇的产业聚集度,加快发展劳动密集型工业、农业产业化经营和第三产业,增强城镇的综合服务能力和承载能力,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引导高素质农民离土不离乡,就地就近转移。五要大力实施“回归工程”,实现“打工经济”向“创业经济”转变,各级政府要尽快制定鼓励和扶持农民工创业的政策,为回乡创业人员提供土地、信贷、用工、税收等方面的优惠。通过营造环境、搭建平台、政策优惠、导向激励等措施,推动农民工资本和人才回归故里,创办经济实体,使更多的“务工能人”成为企业家,为家乡新农村建设贡献聪明才智。

(五)加强领导,强化服务,保障农村富余劳动力顺畅转移

各级政府要转变职能,高度重视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工作。一是建立完善派出管理机构,实施跟踪服务。建议市政府设在北京、上海、深圳、郑州的办事机构,帮助解决农民工的急难险重问题,依法处理劳资纠纷,切实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除此之外,各县(区)可在外出务工人员比较集中的大中城市设立精干的服务保障办事机构,为外出务工人员提供服务,做到输出有服务、就业有岗位、维权有保障。同时各级劳动保障部门和输出单位要加强对外出务工人员后续服务,帮助他们及时解决劳动争议,加强教育管理,树立濮阳农民工的良好形象。二是制定完善政策,解除农民工的后顾之忧。要逐步改革城镇户籍管理制度,放宽农民工入户条件。按照城乡统筹就业的要求,取消“临时工”、“农民工”、“正式工”、“外来劳务工”、“固定工”等用工形式,全面实行劳动合同制,享受同等的工资福利待遇,实现城乡平等竞争就业。逐步建立和完善务工人员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等社会保险制度,对农民工的土地流转、信贷、教育、子女入学等给予倾斜,解除外出务工人员的后顾之忧。三是积极主动做好农村“留守人员”的管理和服务工作。目前,我市大批农村青壮年外出务工,农村“留守老人”、“留守子女”增多,已经成为农村比较突出的社会问题。各级政府和妇联组织要积极研究解决“留守人员”的新情况、新问题。要建立健全农村服务体系,动员社会力量,关心“留守老人”的生产生活,关爱“留守子女”的学习、生活和健康成长。外出打工人员较多的村庄要继续完善“帮工服务队”、“治安联防队”,为务工人员家庭的生产、生活提供服务和安全保障。

下载浅谈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农村富余劳动力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农村富余劳动力.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农村富余劳动力解决途径

    第一章导论 第一节选题及其意义 第二节理论背景及研究方法 一、理论背景 二、研究方法 第三节内容结构体系及创新 第二章我国农村富余劳动力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第一节我国农......

    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

    劳动力转移培训教案 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包括引导性培训和岗位培训。农民进城务工的引导性培训主要包括政策法规知识、基本权益保护、城市生活常识和寻求就业岗位等方......

    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工作经验材料

    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工作经验材料 加快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是新形势下实施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迫切要求,是加速农村城镇化进程的重要举措,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近年......

    市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实施方案

    市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实施方案 市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实施方案 为加快我市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增加农民收入,根据××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农村劳务输出的意见的精神,针对我市工矿......

    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情况调查报告

    农村生意劳动力转移调查报告 为解决就业问题,国家多年来实行了包括减少中小企业税负和提高银行贷款等多项优惠政策支持扩大就业,尤其是在面临国内外较为严峻的经济增长形势和......

    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

    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 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 摘要:中国人多地少,庞大的农村人口和有限的耕地资源是中国过去和未来发展最严重的制约条件之一。如何转移农村庞大的......

    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的出路

    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的出路农民增收致富一直是个热门话题,而大量涌现的农村富余劳动力与相对狭小的就业空间形成了鲜明对照,大量农村劳动力或从事一产或闲置在家,从事二、三产业......

    丰台区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问题研究

    丰台区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问题研究 随着农村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传统的生产生活格局被打破,经济结构不断调整,农村劳动力的就业格局也随之变化,农村富余劳动力人数呈不断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