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农村富余劳动力解决途径
第一章导论
第一节选题及其意义
第二节理论背景及研究方法
一、理论背景
二、研究方法
第三节内容结构体系及创新
第二章我国农村富余劳动力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第一节我国农村富余劳动力现状
一、农村富余劳动力的界定
二、我国农村富余劳动力数量的基本估计
第二节我国农村富余劳动力产生的原因
一、居高不下的农村劳动力供给量
二、扩大农村劳动力需求量的限制因素
三、产业结构升级对农村劳动力需求量的影响
第三章当前我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途径的绩效评价
第一节异地转移模式绩效评价
一、异地转移基本状况
二、异地转移的局限性
第二节乡镇企业发展的绩效评价
一、我国乡镇企业发展模式
二、乡镇企业自身吸纳农村劳动力的局限性
三、产业的脱农化对农业吸纳农村劳动力的负面影响
第四章我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途径探讨
第一节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全方位转移——构筑次级中心城市圈域空间结构
第二节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向次级中心城市集中
一、次级中心城市对农村富余劳动力的集聚作用
二、合理发展次级中心城市,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有效转移
三、企业集群与农村富余劳动力集聚
第三节小城镇与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
一、小城镇对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吸纳
二、卫星城式的小城镇发展
第四节农业产业化与农村富余劳动力吸纳
一、农业产业化对于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意义
二、稳定“公司+农户”的基本模式
三、提高劳动力素质,扩大劳动力就业渠道
结束语
主要参考文献
第二篇:农村富余劳动力培训
农村富余劳动力培训方案
为做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及外来务工人员培训工作,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和就业能力,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我校根据上级部门的指示,积极组织开展各种技能培训活动,不断完善各种培训设施,努力提高农村富余劳动力及外来务工人员的技能水平和职业能力,促进其向非农产业转移,为使培训工作更为有效落实,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落实市政府、市人劳局的要求,围绕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以人力资源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提高农村劳动力技能水平为重点,以促进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为目标,大力开展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及外来务工人员培训。综合运用培训就业扶持政策,完善工作机制,提高培训质量,提升农业富余劳动力职业素质,为我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协调发展输送合格的劳动力资源。
(二)基本原则
开展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要加强市场调查与预测,坚持按需培训的原则,增强培训的针对性;要坚持政府支持引导与按市场经济规律开展培训相结合的原则,多方筹集培训资金;要坚持培训与职业技能鉴定相结合的原则,提高培训质量和效果;要坚持引导性培训与职业技能培训相结合的原则,扩大培训覆盖面,全面提高参训者的综合素质;要坚持培训与配套服务、转移就业相结合的原则,增强培训的实效性;要坚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和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实行教学与培训资源共享,充分发挥现有各种优质教学资源的作用。
二、培训对象和目标
(一)培训对象
具有我市农籍户口需要向非农产业转移就业的失地农民、富余劳动力、初高中毕业未升学的人员和退役士兵以及外来务工人员。
(二)培训目标
坚持以职业技能培训为重点,以取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为标准,以实现转移就业为目的,调动学校各方面培训力量,积极参与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不断提高培训质量,培训合格率和职业资格取证率力争达到90%以上,就业率达
到80%以上。
三、培训内容和时间
(一)培训内容
以职业技能培训为主,对受训农民辅助开展引导性培训。
引导性培训的主要内容是基本权益保护、法律法规、安全生产、城市生活基本常识等知识。
职业技能培训是增强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能力和竞争力的重要手段,要根据就业要求,安排培训内容,设置培训课程。职业技能培训以定向培训为主,强化实习、实操动手能力。培训内容方面重点是加工制造业、电子电器、服务业等行业岗位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参与职业技能鉴定工种主要有:电工、钳工、焊工、车工、数控车工、无线电装接工及叉车司机、中式烹调师、计算机等。培训内容参照国家技术工人职业技能培训规范要求制定。强化实操(实习)培训,通过培训使农村富余劳动力至少掌握一门职业技能,并通过劳动保障部门职业技能鉴定,获得职业资格证书。
(二)培训时间
职业技能培训的时间依据国家职业标准的要求进行,原则上为l至3个月,具体培训时间长短,可按照工种岗位的职业技能要求安排。
四、培训教材与考核
1、培训教材:
教材选用应坚持“统一规范、实际适用、先进创新”的原则。在培训工作中,主要使用劳动部门组织编写的技能鉴定等系列培训教材。
2、考试与考核
参加集中引导性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的学员都要参加考试和考核,考试和考核合格者颁发结业证书或职业资格证书。引导性培训以理论考试为主,职业技能培训根据厦门市技能鉴定指导中心的要求组织开展相关工种的鉴定工作。本着培训和技能鉴定相结合的原则,我校将积极做好相关工作,保证90%以上的学员获得职业技能鉴定证书。
五、培训组织管理
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示范工作以项目的形式进行组织管理,学校培训处
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直接负债部门。
培训处根据市政府、市劳动局等的要求,制定详细的转移培训计划。培训计划要突出地方特色,具有可行性、操作性、针对性。主要包括组织领导、培训和转移的目标任务、培训条件、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师资与教材、考试考核等内容。培训处同时负债培训监督,对培训过程进行跟踪指导,并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制定切实可行的培训工作考核评估办法,加强对培训工作的管理、督促与检查,切实保证培训的质量和效果。学校各部门要协同配合,确保正常顺利开展。
六、培训师资
学校选派优秀的专业教师参加相关工种的培训工作,主要参加教师有:
1、电工:吕良稻、颜育林、邵黎乖、黄贤渴、刘培荣等
2、钳工:许建凉、陈水沟、陈庆毅、李义文称如、颜伟警等
3、车工:刘力、李军斌、陈秋鸿等
4、数控车工:刘力、黄贤渴、张绿萌等
5、无线电装接工:叶豪爽、陈永卫、李海亭、柯天勇、吴春禅、蔡东园等
6、计算机操作员:陈稳赞、杨志忠、徐建益等
7、中式厨师:叶节等
8、叉车司机:柯炳和、陈水沟、许建凉等
我校拥有专职教师85人,管理人员20多人,除上述教师外,学校将根据实际培训需要调派其他更多老师参与。
七、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确保培训工作的正常进行
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是当前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重要内容,是促进农民增收、统筹城乡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学校要成立由校级主要领导牵头,由培训处主导,学校有关处室参加的转移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培训工作的组织领导。要加强与劳务市场的沟通联系,疏通“出口”,并加大宣传力度,引导农民积极参与转移培训。
(二)加大投入,为培训工作提供有效保障
我校要加大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的经费投入,不断增加培训设备设施的投入,进一步完善各种培训教学设施,营造良好的培训环境,为农民接受培训
创造更好的条件。同时学校将积极争取各方面的支持,积极拓宽融资渠道,鼓励企业和社会力量参与支持转移培训工作。
(三)整合资源,切实提高培训的质量和效益
学校要根据劳动力产业发展要求,结合我校开展培训的情况,在充分发挥现有教育培训资源作用的基础上,改造和完善教育培训条件,加强实习训练基地建设,完善教学培训条件,建设成同安区具有一定规模、效益的并起到示范和带动作用的农村劳动力转移专业培训基地。
充分运用各种现代化教育手段,努力扩大培训的覆盖面。培训处要主动开展宣传工作,设立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专栏,开展引导性培训,宣传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要引导和鼓励各类企业进行联合,发挥企业优势,扩大培训规模,增强培训能力,提高培训的质量和效益。
学校培训处、就业处要积极与企业沟通联系,同企业建立合作伙伴关系,通过签订培训订单或输出协议,约定双方责任和权益,实现培训与输出的良性互动,促进培训后就业渠道顺畅。
(四)结合“中介”,打通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出口”
劳动力能否转移出去,中介服务是关键。充分利用现有信誉度高的、有一定实力的中介机构,做到培训、就业一条龙服务,既保证了劳动力输出的畅通,又能及时了解市场需求,促进培训机构及时调整培训内容,提高培训质量,适应市场需求,进而增强学员入学的积极性,提高办学的效益。学校培训处、就业处联合成立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服务中心,积极与社会上资质齐全、信誉良好的“就业中介机构”进行合作,实现招生、培训、推荐就业等各环节的有机衔接,为做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提供必要社会服务,力争就业率在70%以上。
厦门市同安职业技术学校
第三篇:河南省富余劳动力就业途径研究
河南省剩余劳动力就业途径研究
摘要作为发展中的农业大省-----河南 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滞后和迟缓,是制约河南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的主要障碍,也是造成河南省广大人口贫困的主要问题。影响河南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要原因有:工业化和城镇化水平低;人口众多;二元社会经济结构的限制;农村教育水平低下、劳动力素质相对较低等。加快劳动力的转移,一是扩大城市和城市经济规模,增加就业岗位,二是发展科技型、资本密集型的精细农业,通过内部消化部分劳动力。从源头上说,应长期抑制人口增长、减轻人口压力。[关键词]剩余劳动力 ;转移;就业
一问题的提出
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业转移是世界各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共有现象,在我国农业现代化过程中,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既是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非常紧迫的现实问题,亦是一个事关经济发展全局和社会进步是根本战略问题。因为我过国数亿农村剩余劳动力如不能顺利转移,农业必定是底效率的,而一个没有效率的产业和制度注定是没有出路的。
而河南省作为一个农业大省的人口大省,人地矛盾较为突出,人多地少,富余劳动力达2800万之多,对富余劳动力就业的妥善安置,可以稳定社会秩序提高农民的生活收入,具有重要的政治和经济意义,而且对全国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具有借鉴作用。
二河南省概况及农村劳动力就业现状
(1)概况 河南省总面积约16.7平方公里地势西高东低, 东, 西, 南三面有山环绕,间有陷落盆地,中部和东部为辽阔的黄,淮海冲积大平原,山区丘陵面积占44.3%,平原占55.7%有耕地1.1亿亩.人口9256万人,其中男性4475万人,占51.59%,女性为4481万人,占48.41%(数据来源: 2000年11月1日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第一考公报)总人口中按接受教育程度分类:文盲人占(15岁及15岁以上不识字或识字很少的人为543万人 接受小学教育的3073万人,接初中教育的3646万人 介绍高中(含中转)教育的928万人 ,教授大学(大专以上)教育的248万人.全省常往人口中0---14岁的人口为2401万人占25.94%;15---64岁的人口为6211万人占67.10% , 65岁以上的人口为644万人占6.96% ,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2147万人占23.2%
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7109万人占76.8%。人口总量过大,人均资源占有量相对不足,全省常住人口大致相当于甘肃,西藏,陕西,青海,宁夏,新疆六个省区的总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7.14%,每年出生的130万人,净增70万以上,相当于一个中等县。全省人均耕地为1.16亩,低于全国平均水平0.01亩。全省水资源413亿立方米,人均536立方米,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1/5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资源的人均指标也大大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人口、资源、环境的矛盾依然十分突出,背负着十分沉重的包袱。
农业人口比重大,主要经济指标人均水平低。全省农业人口为7109万,占常住人口的76.8%,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12.89个百分点。1999年,第一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构成中占24.5%,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6.8个百分点,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省。全省农民人均年纯收入为1705.01元,低于全国平均水平501.68元,只为全国平均水平的77.3%.近几年,河南的人口迁移和流动有所增加,人口上行性迁移增加较快,同级迁移大幅度下降、因婚姻迁入的比重大幅度下降,而务工经商的比重则大幅度上升。人口流动的主要原因主要是务工经商和中转以18—35岁初中和高中文化程度的人口为主,由于河南经济落后,不能形成强大的经济吸引力,迁入人口较少,人口迁移模式在近期和中期不会有大的变化。(2)、河南省就业状况
城镇就业根据统计全省17个地级市(含省会郑州和省辖市济源市)都存在失业下岗情况。按河南省目前的城市规模水平和经济发展状况,可以说城镇就业已经处于饱和状态。页 第农村就业根据我国农业专家和经济专家测算按我国农业劳动者目前的生产力状况和农资、农产品等价格水平,每人经营20亩土地可保本,经营30亩土地才可盈利,据此计算河南省现有耕地1.1亿亩,仅需要367万劳动力,而我省农村实际劳动力数量是1800万人
二者相比悬殊1400多万,每个农业劳动力耕作面积约0.4公顷,是美国农业(52.56公顷/人)的0.7%。隐性失业严重大量农业劳动力处于闲置状态,导致劳动力效益的十分低下。
三河南省剩余劳动力的特点
由于历史和社会的原因,河南人有河南人的特色和特点:
1、能吃苦耐劳外出务工者多从事一些城市里的人不愿干的脏活,累活。如废品回收,建筑,清洁人员,家政,饮食服务等。
2、转移劳动力的文化素质有所提高但仍不能满足高素质劳动力的需求,由于人口众多经济不发达,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农村人们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尤其是女的。在科技为主导的大潮中很难找到满意的工作。近几年在出现的民工潮和民工荒形成鲜明的对比,一个多余一个不足,不能达到和谐,究其原因是高技术人员太少,普通的劳动者不能满足这种高科技的需要。
3、河南省的劳动力具有兼业性(既从事其他产业劳动,又不放弃农业者)农闲时出外务工,农忙时回家收获庄稼,这一出一回,成为工业经济发展的“劳动力蓄水池”。丰富了现代市场经济中的劳动力商品市场。同时务工者既挣到了钱,又开阔了眼界,丰富了知识,对农村的经济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四河南省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具体途径加快城镇化建设
加快城镇化建设是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的根本出路。乡镇企业是我国农民伟大的创造之一,也是小城镇吸收农业剩余劳动力的主力军。乡镇企业的蓬勃发展为我国的农村工业化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乡镇企业的特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乡镇工业的主体是农民;
(二)发展乡镇企业在经验营、发展上具有极大的灵活性:
(三)乡镇企业的启动力来自乡村集体和农民的积累,决定了其起点的低层次性:
(四)乡镇企业发展很快。我国的乡镇企业经过了10年左右的超常规发展,已吸收了大量的农业剩余劳动力。但是由于中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规模太大,乡镇企业的发展没有解决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问题,而且其吸收劳动力的速度还远远低于农村人口的增长速度。因此应加快城镇化建设,加大乡镇企业吸收劳动力的强度。
积极发展小城镇,有利于逐渐清除农村病。小城镇是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活动中心。发展小城市,有利于支援农业,促进农业产业化、商品化和现代化;有利于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发展农村第一、第二产业,促进地方经济全面发展;有利于发展农村教育、科学、文化、体育事业,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有利于传播健康、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提高农村居民生活质量和文明程度;有利于消除贫穷、落后的“农村病”
2 以农业结构调整为契机,以产业化经营为纽带,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在农业内部的转移。近年来,我国农产品供给已摆脱了长期短期的局面,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农产品质量成为新形势下,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1999年,中共中央也进一步做出了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重大决策。河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应充分利用这次结构大调整带来的机遇,在保证粮食生产能力稳定提高的前提下,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农业,尤其要积极鼓励和引导农民发展高价值经济作物,不断拓宽生产新领域
(1)调整农业结构,减少土地密集型产品的种植面积,增加劳动密集型农产品的种植面积;农业各
产品中劳动密集和土地密集程度是不一样的,有的是土地密集,比如玉米、小麦。有的是劳动密集,比如特殊的花卉养殖,这样可以形成自己的特色产品,提高了效益,又吸纳了大量的劳
动力
(2)可通过农业综合开发,做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这篇大文章。如充分挖掘山林、水域等资源丰
富的优势来增加劳动力就业机会。各级地方政府可以根据当地资源特点,积极引导农民走农、林、副、渔综合发展的道路。大力发展名、特、优、新、珍产来品达到深化农业内涵生产来消化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目的。政府每年可拿出一定的资金,同时,通过吸引外来投资,建立和完善水利基金制度和劳动积累工制度。采取以工代赈,以工补农,以工建农等形式,来加大农业基础建设的力度,既引导农民在平整土地、兴修水利、改良土壤、提高肥力,加快荒山绿化,加强农村交通建设等方面投工投资,达到既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又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目的,拓宽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空间
(3)要以农业产业化经营为纽带,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步伐。农业产业化就是要把农、工、贸
有机地结合成一个利益共同体实现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的一体化
农业产业化经营,通过发展农村的支柱产业和主导产品带动关联产业群的发展,将产业优势和产品优势转化为农民的就业机会,拓宽农民就业渠道。具体而言,产业化经营是以建立高效农业体系为核心,注重发展农副产品的深度加工和流通,可以调整乡镇工业的产业结构,使起围绕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和农副产品为原料办乡镇企业。这种乡镇企业多为劳动密集型,降低了乡村办工业的成本。有助于农村劳动力进入乡镇企业,乡镇加工业;还可以延伸到储藏、运销等环节。带动农业剩余劳动力向产前产后环节转移,缓解农业生产劳动力过剩的压力,形成对农业剩余劳动力很强的吸纳能力
(4)尤其需要强调的是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花相联系。农村合作经济领域也可以容纳农业剩余
劳动力,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的角度看。以合作社为主的合作经济提供了许多非农就业岗位。因为合作社本身的业务活动,已经越出了农业部门。如农业生产资料的采购供应。并不是农业部门的活动而属于流通领域。农产品的加工和销售也不是农业部门活动。而属于工商业领域的业务。可见,农业剩余劳动力向非农部门转移开辟了崭新的渠道。农业产前和产后的合作社不是社员的劳动组合。而是社员互助合作的组织结构。他们担负着向社员提供服务的职责,并直接履行这一职责的并不是合作社的社员。而是雇员甚至连合作社的管理人员也是合作社雇佣的。这些雇员多数就来自当地农村过剩的劳动队伍。而且随着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的进一步发展。合作社的服务也越来越重要。需要的劳动力会越来越多。因此发展农村合作经济,建立农民合作社用农民自己的力量就地解决自己的问题。是一个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很好的对策,应大力挟持,积极引导。
3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及民营经济,拓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渠道。
要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是一个重要的且极为有效的途径,所谓第三产业主要包括商业,金融与保险业,运输业,服务业和其他相关事业,简言之就是广大的服务业。近几十年,第三产业在几乎所有的国家都获得了发展尤其在那些已经历过“脱农化”和“工业化”阶段的发达国家其发展速度更为迅速。相比之下,中国的服务业水平还比较低,河南的则更低了,究其原因是城市化的水平太低,服务业的发展前提是人口在空间的相对集中只有人口的相对集中,其平均成本才有可能大大降低,并因高度分工成为可能服务的种类可以大大增加。
目前农村第三产业主要集中在一些传统的低水平的交通运输和商业饮食服务业上,一些农村亟需的(新兴)第三产业(如科技服务,技术信息咨询,金融保险等发面发展严重不足,发展潜力还很大。现阶段应优先发展农产品等大中型批发市场,通过改善市场基础设施,拓展市场交易范围,扩大市场容量。发展以商业流通为主的产业批发市场,同时应注重发育和完善资本,技术,劳动以及企业产权交易等生产要素市场逐步建立起体系完备功能齐全布局合理的市场结构。此外把交通运输,邮电,通讯,金融保险,信息服务,技术服务,作为农村第三产业发展重点。大力发展旅游业增加就业容量。大力发展民营企业是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又一重要渠道。在大力发展民营中小企业,是因为中小企业不仅能够创造出大量的新的工作岗位,而且还支持整个产业发展的基础,对于保持经济活动,提高效益,促进创造文明,增加竞争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当民营的中小企业发展起来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问题将得以解决,在民营企业发展快的地方,基本上没有事业问题,例如,温州,台州,东莞等地的问题不是事业而是劳动力不够。
4 建立合理的土地流转机制,消除转移劳动力的后顾之忧。总结1978年以来我们的农村政策和经验教训,我们应深刻的意识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客观上进一步强化了农业劳动者和土地的关系,使我国农业经济再一次滑向小农经济、自然经济的泥潭。而社会化大生产基础上的市场经济要求的恰恰是弱化劳动者和生产资料之间的内在联系。在市场经济条下,受雇于资本的劳动者的大多数,他们才是劳动力市的主要参与者。对有转移意愿的农户应该允许他们按照市场价格转让其拥有的土地和住宅,从而获得他们离土离乡、在城镇生活所必须的基本保证金和经营资本。对那些有一定耕作经验和经验能力、而又不愿离开农村的能手,应该向他们提供资金帮助,允许他们按照市场价格获得土地和大型农业机械,通过耕地向种田大户集中,加速农业规模化经营
5 努力提高农村人口素质和农村人力资本水平,以适应就业需要。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西奥多舒尔茨是人力资本理论的倡导者。他反复强调人力资本是农业增长的主要源泉。认为资本不仅包括作为生产资料的物,而且应该包括作为劳动力的人。改进传统的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引进新的生产要素。而新的生产要素,不仅要引进杂交种子,机械这些物的要素。而且还要引进具有现代化科学知识,能运用新生产要素的人。而且各种历史资料都表明,一方面,农民的技能和知识水平预期耕作的生产率之间存在着有力的互相关关系。另一方面也有很多的例子说明农民因为受到更好的教育,从而为年轻农民寻找非农业工作创造了条件,他们大概能靠新获得的能力到农业部门以外去赚更多的钱。舒尔茨多次借鉴历史事实,来论证人力资本的重要性,指出在农业现代化过程中,农民必须具备较高的文化素质,否则就会阻止农业进步。事实上,在我国大力提高农村人口素质和农民人力资本水平,既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也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需要。因为大量低素质的农村劳动力滞留于农业领域。不仅导致农业劳动力生产率低下,又使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时的结构性缺陷(数量型过剩和质量型短缺)表现明显,大多数农业劳动力进入城市后都是从事脏,险,累的各种便是明证。而且从长远来看,既会妨碍农业产业化,现代化,也会妨碍整个地区乃至国家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协调发展。“我国的现代化进程,在很到程度上取决于国民素质的提高和人力资源的开发”。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反复强调提高国民素质的重要性,专家们也进一步论证了这一战略实施的重大意义。提高农村人力资本水平首要的是把大力开发农村人力资源作为突破口和基点,通过加强农村基础教育,强调农村教育结构,摆正和开拓农村教育服务方向和办学思路等,来大幅度提高农村人力资本条件,真正建立起雄厚的农业和农村经济赖以长期稳定发展的人力资本基础。
(1)农村基础教育,特别是九年义务教育要通过强化政府职责求发展,中等职业技术教育要全方位
地适应错综复杂的市场经济竞争形势。一方面要加强课堂教学改革,强化活动课教学,立足校园,走向农村,创办示范性专业和示范基地,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并形成力;另一方面,职业教育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以创新为契机,从教学观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研活动等方面实施增长率改革。把农村职业学校创办成“农村科技推广中心、农业产业化示范中心”的“服务中心”的特色学校。
(2)大力开展以文化技术培训为主的农村成人增长率,要逐步建立县、乡、村三级农民文化技术培
训网络,农业技术人员实行“先、培训,后上岗”制度。同时在农闲季节邀请有关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主办各类培训班、短训班,为乡镇企业、农村边远地区培训所缺的专业技术人才,这种短、平、快的培养方式既经济有实惠
(3)建立多渠道筹措经费的教育模式,一方面,要发挥各级政府投入主渠道作用;另一方面鼓励社
会组织、机构、企业及个人对教育投资,实行税收优惠政策。对于农村贫困地区,可以考虑将财政补贴的扶贫资金的一部分转为教育和职业技术培训之用,变单纯的支援和扶贫为教育支援
和教育扶贫
6 参与国际竞争,开拓国际劳务市场。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世界范围内就业岗位的增加速度远远赶不上经济本身的增长速度、扩张速度,就业岗位正在成为或者说已经成为最稀缺的资源。另一个情况是,发达国家在争取占据更有利分工领域、从高科技产业中获取更多国际比较利益的同时正在丧失对就业岗位的竞争能力。劳动密集型产业,其中包括制造业,向后起的工业化国家转移已成明显趋势。事实上,我国制造业已经成为扩张最快的产业领域。彩电、洗衣机、冰箱、空调、微波炉、摩托车等产品的产量规模已是当之无愧的世界第一。2002年,我国轿车的产量和销售量同比增长速度均在30%以上。从现实情况看,未来一段时间就业岗位的国际化竞争已经不可避免。从我国的切身利益出发,我们需要重视这一态度。要积极参与而不是回避这一竞争。争取把全球有限的就业岗位更多地配置到中国来,“就业优先”应当成为最重要的战略取向。在争取更多的国际资本到河南投资、增加就业岗位的同时,扩大对外劳务输出也是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一条重要途径。河南省劳动力供大于求和就业压力是长期问题。除开拓国内市场以及通过输出劳动密集型产品创造就业机会外,直接向海外输出劳务也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一条途径。
五 河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几点建议
1政府要制定严谨、科学的劳动力转移规划,省人大要通过立法和政策引导促使农村劳动力转移,扩大转移规模、加快转移速度是目前推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促进农民收入增加必须做好的重要工作。只有让农村剩余劳动力这潭“死水”动起来,就可能带动多种行业的发展,就可能扩大河南省的经济规模。也只有在流动的过程中才能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让居民合理合法的流动,会产生一个新经济现象“迁移经济”。愿意转移到城镇的居民肯定要把他们的部分生产资料如土地、住宅、大型工具等转让给那些需要的人,同时把相当一部分的资金带到城镇来,购买所需的住宅、经营资料等。这样,既促进了农村生产资料的相对集中和规模化经营,又带动了城市房地产业和其他产业的发展。虽然目前还没有“迁移经济”带动国民经济增长的统计数据和模型,但是我们可以肯定,迁移经济对国民经济一定有促进和扩大作用。
2健全和完善城乡一体化的劳动力市场,从主要为城市居民服务尽快扩大为面向全社会劳动者,在短时间内尽快拆除城乡劳动力市场的藩篱。完善劳动力市场的运行调控机制,从主要依靠行政手段管理、调控尽快过度到主要凭借市场机制来调节,逐步减少政府对劳动力市场的过多干预。建立和健全劳动就业的法律规范,保护劳动者之间的公开、公平的就业竞争,增加就业市场的透明度,约束用工和劳动中介组织行为,维护劳、资双方的合法权益。通过严格执法、严肃司法,促进劳动力市场运行、管理的法制化。同时还要对各地政府画地为牢、内外有别、歧视农民工的劳动就业政策进行清理,消除封锁分割,实现全省乃至全国劳动力市场的统一。建立及时、方便、准确的劳动力供求市场信息网络,促进和方便农村劳动力的合理流动转移,减少劳动力盲目流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三大力推广农业机械化作业,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减少农业对劳动力的需求,调动农民群众创造新职业的积极性,同时迅速发展工业和其他产业,大量吸收从农业中分离出来的剩余劳动力。各级政府应该实施“有力的一推”(推广农业机械化)。使富余劳动力能够迅速从农业中分离出来。缩短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过程,减少转移成本和摩擦,降低费用,使农民迅速富裕起来。在我们河南,除了豫西南山区外,大部分地区适合大规模机械化的精耕细作和产业化经营,这为我们适度转移农业劳动力提供了有利条件。当然,为了避免和减少矛盾,我们应当允许农民“兼业”。既从事其他产业,又不放弃农业,使劳动力转移具有一定的回旋余地。各级政府还要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承担发展工业和其他产业的“第一推动力”积极发展工业经济和其他经济,为大量吸收从农业中分
参考文献
⑴张遂、马慧琴: 《中国三农问题研究》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年版
⑵王良健、周静恺:《我国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宏观思考》,《中国经济时报》,2001年8月31日 ⑶陈吉元、彭建强、周文斌:《21世纪中国农业与农村经济》,河南人民出版社2000年 ⑷西奥多舒尔茨:《改造传统农业》,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
第四篇:农村富余劳动力劳动力转移经验交流材料
近年来,县立足农村富余劳动力就近转移,积极探索劳动力资源与企业用工有机对接的机制,收到了农民转移致富与企业用工满足的“双赢”效果。目前,该县已转移农村劳动力7万余人,占农村劳动力总量的61.8%。其中,就近转移到工业园区2.8万人,园区竣工投产的112户企业全部用工充足。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突出工作重点,推动劳动
力有序转移
坚持从拓宽出路、凝聚合力、完善体系和基础联动四方面入手,夯实劳动力转移工作基础。
1、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拓宽转移出路。坚持一手抓招商引资,一手抓全民创业。自以来,全县共引进客商投资项目900多个,其中亿元或千万美元以上项目30多个,培育壮大了鞋革、食品、建材等主导产业,仅工业园区就新增就业岗位近3万个,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提供了广阔空间。
2、同等重视招工与招商,凝聚转移合力。坚持把劳动力就近转移作为解决企业用工不足以及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突破口。出台了《县科技工业园区企业用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启动了园区企业用工服务试点工作;今年又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完善工业园区企业用工服务管理办法》。在部署开放型经济工作时,要求县直各单位把服务劳动力就地转移作为工作重点,并下达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园区转移的指导性目标,形成各部门相互衔接、县乡村上下联动抓用工服务的共识共为。春节期间的一星期,该县就为园区企业招聘员工6236人。
3、加快建设劳动保障平台,完善服务体系。一是高标准兴建了县级劳动力市场。总投资达1500万元的县劳动力市场投入使用,全县职介机构全部进入市场开展业务。二是建立并完善了乡级服务平台。全县所有乡镇(街道)劳动保障事务所一次性建制到位;工业园区劳动保障事务所挂牌成立,并与县、乡劳动保障工作机构实行联网办公,资源共享。三是劳动保障服务延伸到村。今年6月份,采取公开组织选聘、实行工资补贴的办法,在居委会、村委会分别选配了劳动保障工作专管员和协管员。今年以来,各劳动保障服务机构累计提供就业服务2.6万人次,帮助1.1万人实现转移就业。
4、完善“三个台帐两个合约”,夯实对接基础。按照富余劳动力转移与企业用工互补共赢的思路,重点开展了“三个台帐”建立和“两个合约”推广工作。一是劳动力资源台帐。根据客商由“要优惠政策”向“要用工保障”转变的情况,进行了第一次全县劳动力资源调查,调查结果有效促成了裕盛的落户;进行了第二次普查;目前基于网络数据库管理的第三次普查也全部完成。二是园区企业用工需求台帐。主动应对农村劳动力由“输出为主”向“就地转移”的转变,对工业园区企业实行了每季度发布一次用工信息的制度。在此基础上由县劳动保障部门牵头,整合全县企业用工信息,建立了目前每月一更新的用工需求台帐。三是培训机构台帐。全面建立了职业培训机构的管理台帐和学员基础台帐。出台了“三个台帐”管理办法,并实行联网管理,做到“一点登陆、资源共享”。四是引导企业与农村富余劳动力签订转移就业协议。企业对照劳动力资源台帐“按图索骥”,劳动力则按照企业需求台帐“对号入座”,签订转移协议,形成有效对接。为满足重点企业的用工需求,专门成立了“县劳务派遣服务中心”,采取“由中心先期储备培训劳动力,再根据企业需求,及时向企业派遣”的运作模式,实现招工和就业的对接。以来,该中心已为裕盛输送员工1万余人,基本满足了企业的发展需要。五是引导企业与职业培训机构签订定向委托培训协议,提高员工职业技能水平。
二、强化培训引导,提升需求对接水平
坚持把培训引导作为促进劳动力转移的关键来抓,整合培训资源,扩大职业技能培训覆盖面。
1、改革培训体制。一是打破部门界限。选择县职业技术学校作为示范窗口,推进教育部门理论教学与劳动保障部门职业技能培训的“强强联合”。学校提供师资和场地,侧重理论培训;培训机构筹集实训器械,侧重实训操作。二是打破不同培训项目之间的界限。把“阳光工程”、“雨露工程”和“金蓝领工程”有机结合起来,区别不同主体、共同服务企业员工的培训,优先满足重点企业的需求。三是打破不同所有制之间的界限。引导民间资本、企业资本参与开发培训市场。今年以来,该县四所民办学校已完成劳动力转移培训1228人,其中为园区企业培训输送980人。
2、创新培训机制。一是建立校企合作机制。职业培训机构把实训课堂开设到企业车间机台,模拟操作;企业则把新员工的公共培训交给培训机构,实行优势互补。二是建立政企互动机制。由政府部门牵头,选择技术力量雄厚、设备先进但又存在用工缺口的企业,共建培训基地,开展联合培训。承担培训任务的企业除能享受培训补贴外,还有录用受训人员的优先权。如顺誉服装有限公司就通过此种模式,在招收到了急需的300余名职工。
3、激活培训模式。一是积极引导定向订单式培训。依托企业用工需求台帐和培训机构
第五篇: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情况调查报告
农村生意劳动力转移调查报告
为解决就业问题,国家多年来实行了包括减少中小企业税负和提高银行贷款等多项优惠政策支持扩大就业,尤其是在面临国内外较为严峻的经济增长形势和就业压力的状况下,鼓励以创业带动就业,近年又审时度势出台了支持微型企业创业的多项优惠政策,为积极扩大就业,改善人民生活水平而不断努力和探索。开个开放三十多年以来,国家在坚持了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的基本国策的情况下,为统筹城乡区域发展,坚持支持西部大开发,近年来,又提出了中部崛起的新口号,在十二五开篇之际,为了探寻在这一历史进程中我国的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广大的农村地区的农民的生活水平提高状况,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专业情况,我们小组本次的选题是农村胜利劳动力转移情况调查。
在这个选题下,我们重点调查了小组成员家乡所在地,重庆市云阳县和重庆市奉节县以及江西省九江市的部分农村地区的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情况。希望通过对这些地区的详细的调查,掌握大量真实可靠的一手资料,切实解当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情况,了解他们在社会大转型改革的进程中经过自己坚持不懈的努力所取得成就和遇到的现实问题并为当地农村乃至全国广大的农村地区的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或是创业提供切实的帮助和指导。
为掌握大量的真实可靠的一手资料我们小组坚持马克思主席哲学的基本方法,利用寒假亲身深入实际去调查访问,并积极做好寻访记录。我们主要设计了当地人口数量,每家剩余劳动力数量情况,在家人员年龄及健康状况,转移剩余劳动力数量及健康状况,转移劳动力的主要就业或创业地域去向,转移劳动力的就业或是创业的行业,外出就业或是创业所面临的压力或是不理条件,国家就业扶持或是就业培训惠及人员情况,家乡创意最近有哪些新的优惠或是鼓励政策等诸多方面,力求全面的了解他们所面临的压力,积极探索政府在扩大就业,支持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帮扶情况,在必要的情况下呼吁社会各界积极支持农村建设。但根据集体实际我们小组成又有没有完全机械和意思不动的采用了原始的调查问卷的方法,以上所列的调查内容只是我们的一个调查提纲,我们所采用的是亲自到当地村委会或是农民家里进行现场的调查。得知我们的调查可能给他们带来具体的指导和帮助的情况下,许多农民给我们详细的介绍了他们的情况。他们中的一些年轻人谈到,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政策的方框和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给他们带来了不少的便利,他们的就业有了许多新的方式,许多年轻的夫妇选择了到外地自己创业,许多人开启了自己的餐厅。受访的老王叔今年四十岁,他们一家在外面开面坊已经是多年了,现在除了面坊以外他们还有了一家自己的规模不大中餐厅。谈到他们的创业,老王马上有了兴趣“其实这也不算创业,我们两口子也没啥文化,那时在家种地又的缴税,我们两口子那时都还年轻,干不动那地里的重活就出去了,那时她妈还反对呢。说是什么逃烂守不烂的,直到前几年我们赚了点儿钱自己买了车,虽然不算什么好车,不过就是个代步工具嘛,她妈才没那么说了”这是一旁的王大婶一边给果盘里添糖果一面反对到“当时你爸不也是很反对嘛,说什么也要让我留下在家里把两个娃看好”
听到这里,我们的组员若有所思道:“王叔啊,你们给我们村里开了个好头,现在村里的年轻人都效仿你们大都已经创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许多人再也不指望着祖宗留下的那靠天吃饭的一亩三分地了,谢谢你们。那么你们能不能给我们说一说你们在自己外出闯荡的时候遇到了那些困难呢,我们打算把这些困难总结起来为将来其他人创业提供下指导也是你们二位的功绩啊”这是坐在一边儿许久没有怎么说话的王婶用右手抓了抓左手说到,就是苦了咱爸妈和娃儿们,爸妈都是这么大岁数了,那时辛辛苦苦的把我们一炮死一泡尿的拉扯大,到了这个年纪本应该享享清福的,可是还帮我们看着娃儿。那时我们刚出门,身上没有一分钱,娃儿在外地上学得给借读费,不划算就留在家里了,还有娃儿,当我们出门三年后第一次回家的时候,小娃儿都一直躲在他爷爷身后都不认识我这个妈了”说着说着头就低下去了,仿佛真是触及了许久没有提及的意一件伤心事。这是王大叔用手指了指厨房方向的门说到:“娃”他妈,时间也不早了,快去做午饭,我和他们再聊聊”就把几乎要哭出来的王婶只走了。王叔继续说到“当时才出门的时候是在太苦了,出门的时候身上只带了两千块钱,那是还是孩子他爷爷多年的继续在加上左邻右舍借起来,那是十多年前,物价比现在低,又是住的最差劲的房子出门第一各月工作没找好房租都交了一百五十块,眼看着娃儿不久就要上学了,那是学费虽然不贵,可是自己硬是拿不出来,差点儿眼泪都掉下来了,后来我在工地上找了份工作,每天太阳再大业的上班,一天累的要死,他妈就给我做饭,这样过了一年感觉硬是不行了,家里孩子爷爷也不支持就回家又中了一年多的地,后来一个亲戚说他再西藏搞面坊一年毛利润赚了二十多万,尽管累点儿,那当时对我们来说可是天文数字啊,就这样一年后我们又左拉右借拼凑了五万块钱去了西藏。之后才有几经周转最后有了现在这个样子。”
看到王叔现在的样子不仅为他们感到高兴,但是当回味起他们所经历的苦难时有禁不住为他们心酸,他们的遭遇不是他们一个人的遭遇而是这一代人中许多人遇到的问题:没多少文化,有闯劲儿,在外面遭受了许多波折,当时几乎没有政府的人和支助,虽然有了现在比较安定和舒适的生活但感觉对不住老人和孩子,正是在社会转型改革之中出现了大量需要关怀的空巢老人和空巢孩子。
近年来,政府十分关怀空巢老人和儿童,同时提供了大量免费的劳工培训,和积极支持微企创业的扶持政策为使农民工更轻松的找到更好的工作不懈努力也是我们看到了希望。
我们进行这个选题调查时正直一个返乡的农民工老李给儿子主持订婚仪式,说起这桩喜事儿老李可是深有感慨,以前老李一个人出门在一个建筑工地打工,收入低不说老板还老是拖欠工资,就连现在他都没在那个老板手上干活了有个老板都还欠着他的钱。自从家乡政府组织的免费技能培训后,他主动报名学习了线路装修,本来自己爱好这个又有一定的基础,他学的很快,经过学习市内市外已有较多的就业机会供他选择。他说其实工资都差不多,远走不如近爬,以来离家近可以照顾照顾老人。爸妈都是七十多岁的人了,家里就他这么一个儿子,有个姐姐远嫁到外地了。现在儿子也大了,可以干自己的事情,自己呢经济上的压力也不是特别大,乘着自己现在还不算太老就随便在离家近找份工作,自己也没啥别的追求了。
当问及,政府组织的这类培训对自己的切身帮助时,老李有些情绪激动的说,确实要感谢政府啊,要是没有政府的免费技能培训说不定自己现在还在那个工地上做呢,也还是一如既往的拿不到工资。我们连忙向老李介绍国家最近出台的关于拖欠农民工工资犯法的事情,希望可以平复老李的激动的情绪。老李说,其实他也听说了这个政策。但是具体实行起来还是很有难度,就拿采矿业许多老板都是无价无本就开始了所谓的创业,其实也就是一些未经允许的私营小矿。一旦真的开出了较好的矿石,老板有找好了销路的话,员工就可以很快的拿到自己的苦的工资,但是一旦勘测失误或是虽然开出了矿石但老板没找好销路的话老板照样跑路。
针对老李提到的这个问题,我们虽然一直解释政府近来来的努力并叫他坚信未来一定会更好的,但是肯定还有很多路要走。谈及政府的免费技能培训,老李说虽然对他很有帮助,但是培训中还是存在一些可以改进的问题。比如培训技能是否使用的问题,为此我们也在当地的政府了解到了一些情况,当地政府相关负责人说,由于之前的宣传不到位,即使是免费的培训还是有许多人不愿意去,就算勉强去了也不好好学,所聘请的教员教授的东西有时候确实好像也不太实用,但这毕竟是一个探索的过程,相信给他们一些时间他们会做的更好。同时他也希望上级政府能够做好调研和统筹给他们更好的指导。他们也将全力的去配合上级政府的指导意见展开有效的工作。
在了解到这些情况后小组成员相当满意,接下来我们走访了一对兄弟家庭,哥哥年近三十,弟弟呢正月初一刚好二十八,这两兄弟可谓算是我们所走访的人员中比较年轻的新生代了。自然他们的想法或许在我们这个选题下是值得一谈的。哥哥从初中毕业就没上学了,之前一直在外面工厂做工。四年前和嫂子结了婚,之后一起去了北方挂面条。据说生意还算可以,但是就是太累了点儿,每天早上三大当很多人刚刚开始进入美梦的时候小两口就得起床准备第二天的工作了,毕竟还年轻,经不起折腾,何况还带着一个不满三岁的儿子,听说最近几年国家不仅免除了两千多年的农业税还大力扶持自主创业。这哥两口在经过一些商议后就决定放弃原来的行业回来搞了个养羊场。他们想啊,技术嘛可以去参加政府组织的交流学习,场地嘛,自家的几乎都不要钱,就是要点儿饲料。何况近几年来羊的价格一直走高就自筹了三十万买了近一百只羊,新修了羊圈。羊圈上面的一半是凉板的,另一半是实地的,下面是新挖的鱼塘,还颇有点儿珠江三角洲的感觉,毕竟是新一代嘛,见过世面,总想着利益最大化。据说羊场建成那天,这哥两的老母亲还说现在啊,世道真是变了哦,现在的羊住的比以前他们人还住的好。经过验收还获得了国家的标准养殖场地补贴和养羊数量上的补贴。
这家兄弟也是初中毕业没考上高中,但是却学了个计算机专业制图,其实学的也不精,这个半碗水在农村似乎没啥用处,但是他却学会了全新的思维,他搞自主创业是经过思考的,不仅的要求启动资金少,还得风险小,利润大,最好是切合时代要求环保无污染。他首先也是想到了搞养殖业,农村嘛,除了养殖的牲口的自己掏钱买之外其他的几乎什么都不需要话太多的钱,况且政府对达到一定规模的养殖场还有相关的补贴。正是因为他比哥哥后出生,有上过计算机这个先进专业的课程,他首先分析了搞养殖所面临的挑战。你看吧,虽然成本不大,技术要求也不太高,效益都是可以看到见的。但难免动物会生病啊,要是一般的病还好,要是传染病呢?那不什么都得从新开始啊。何况年轻人谁愿意和那些又脏又臭的东西在一起啊。他们考虑的是环保啊,就算创立不了科技型的企业什么的,至少也得是绿色无害的啊,所以他在三年前就果断的选择了木耳生产,起初是与同村的其他几个人合伙,后来别人有了更好的出路而他却没有,何况妻子去年生孩子就让他一个人把生意全并了,并下生意之后,他自己买了辆配送的车,目前他的客户已经已经遍及了临近的县城,据说在忙季他生产的无公害蘑菇还供不应求。
但是他也有自己的难处,比如交通不便,信息不便,尽管现在的通信很发达,但是有用的商业信息大都被大商人所有。因为交通不便,每次送货产生大量的交通费在很大程度上压低了自己原本就比较微薄的利润。
另外据我们了解到,就在今年,多地的当地政府不仅派专人去整体发展较好的江苏等地实地考察学习之后,充分结合当地实际分别推出了相应的种植和养殖项目。这些项目不仅有专人指导政府还和农夫签订了包收合同,我们小组成员走访的重庆市奉节县的一个乡今年就定下了万亩种玉米种植计划,像这样的种玉米价格是一般玉米的两到三倍,尽管收成相对低点儿。
当然这些只是我们调查中的几个比较典型的例子,通过这次调查,我们发现随着改革开放进行三十多年来农村改革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多地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得到了有效的转移,他们转移的地域很广,东至东部沿海,西至新疆西藏,北至吉林哈尔滨,南至广东海南;他们的转移后从事的行业及其丰富广泛,年纪较轻和有闯进有知识的人多从事自主创业,并能在自主创意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到自己的实际情况,既不好高骛远也不妄自菲薄,尤其是今年来许多年轻的创业者不仅考虑到自己的经济效益,越来越多的人考虑到如何发展绿色环保产业,并在十二五规划大的指导方针下,坚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为坚持把家乡的特色推向全国而尽自己的努力。并且它们中的越来越多的人考虑到了到家乡发展,对家乡强烈的归属感和亲切感使他们大都愿意为家乡的建设尽自己的最大力量。在改变家乡整体经济状况和就业状况上不断下功夫。但是他们也有自己的困惑或是困难:外出创业机会虽多,但一般启动资金需要量大;外出打工工资较低且不易拿到现钱,且有时还会遭遇歧视尤其是把自己的孩子留给父母,不仅加重了父母的负担还是他们缺乏必要的精神依靠;家乡创业交通条件又不太好,且商业信息较封闭,产品没有固定的销售途径,有效的创业项目的培训都得自己掏钱培训等切实困难。
通过调查发现的他们这些实际的困难,我们小组认为,为了加快城乡一体化步伐,统筹城乡区域发展,政府一方面应该组织更多的学习和培训,尤其是对他们就业方式和就业观的培训,在具体的技能培训时要更加深入实际,切实选择他们所需要的项目,并注重培训效率;另外一方面,政府也应该继续加大对自己创业者的支持力度,充分卸掉,从资金配资,政策帮扶和税收减免等政策积极鼓励自主创业;另外在保障外出民工的权利方面也的继续努力,切实做到以人为本,要知道他们一个人的工资不仅关系他的家庭的日常开支和运转,更关系到孩子的教育和老人的赡养等系列问题。毕竟这些都是安国安民的大事情!
微风整理:QQ1457498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