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富余劳动力调查问卷

时间:2019-05-12 21:26:4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调查问卷》,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农村富余劳动力调查问卷》。

第一篇:农村富余劳动力调查问卷

问卷编号:

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情况及其原因调研分析

您好:

目前,“三农”问题是当前国家和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而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是“三农”问题的核心,也是“三农”问题中最根本、最突出的问题。为了更好的了解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情况及其原因,了解农村劳务输出动态,以及进城务工人员的生活、就业、社会保障等情况,我们特意开展了此次调查活动。在此,十分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来填写这份问卷,谢谢您的热情支持和参与!

重庆师范大学 地理与旅游学院 2010级2012年4月

1、请问您的性别:

A、男B、女

2、请问您的年龄:

A、16——25B、26——35C、36——45D、46以上

3、请问您的文化程度:

A、初中B、高中C、大专D、大学本科及其以上

4、婚姻状况

A、已婚B、未婚

5、请问您出门务工的原因:(多选)

A、供子女上学B、不愿意从事农业劳动C、改善生活,实现梦想D、其他

6、请问您从事哪方面的工作:

A、环保工作B、服务业C、个体经营户D、其他

7、请问您的月收入大致为:

A、1000及以下B、1001——2000C、2001——3000D、3001以上

8、请问您外出务工的时间长达:

A、2年以下B、2——7年C、7——12年D、12年以上

9、请问您是否举家迁移到务工的城市:

A、是B、否(请回答第10题)

10、请问您将来是否打算在务工城市安家落户:

A、是B、否

11、请问您是否购买了社会保险:

A、是B、否

12、请问您是否了解国家对进城务工人员所给予的优惠政策:

A、很了解B、大致了解C、不了解

13、请问您在进程务工中所遇到的问题:(多选)

A、住房问题B、子女上学难C、找工作难D、工资低于物价水平E、其他

14、请问您对您现在的生活、就业等现状有什么意见或建议:

———————————————————————————————————————

第二篇:农村劳动力调查问卷

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调查问卷

填表说明:认真阅读,仔细填写,字迹清晰。可直接在答案上打“√”,需要排序的也直接在文字答案上书写序号。要求被调查者一定是家里的主事人。

调查地点:湖北省县(市、区)乡(镇)村

调查员:姓名年龄文化工作或学习单位调查时间:2006年月日

1.姓名 性别年龄。

2.家庭人口人;劳动力个;学生16岁61岁以上人。

4?有的话,承包亩,块;没有的话,5.2005年,家庭经营农地共投入雇工?有的话,雇个。

6.2005年你家收入大约有村处于 上等/中等/下等 水平?

7.你本人的文化程度是 ?曾经受过专业技术培训?

8.你 有/无 外出打工经历?有的话:最早开始于年。2005年外出 天,总共的务工收入大约有元。

9.2005年,你家有人外出打工,外出时间在1个月及以上共天,外出地是,所从事的具体工作是。

10.如果外出打工,一般是通过何种途径找到工作:

A.亲戚朋友介绍B.同乡介绍C.中介机构或有关组织D.自己盲目去找E.其他

11.在老家照看 / 随自己同去打工地 ?

12.你选择外出打工的主要动因(可多选):。

A.在家收入太低B.家里劳力多C.开开眼界,便于施展一技之长

D.别人都外出,受其影响E.其它

13.你认为哪些因素在外出打工中最重要(依重要程度排序,可多选):。

A.收入高B.离家近C.所在地生活习惯接近D.风险小

E.工作稳定F.熟人多J.能发挥特长

14.你 感觉进城打工或是回乡探亲交通成本高?一般来回的花费是 元。

15与用工方签定《劳动合同》?如果不签,你的感觉受骗?

在实际打工经历中 是/否 真的感觉《劳动合同》没用?不签的原因:在自己/在用工方?用工方 有/无 给你交“养老保险金、失业金、医疗金、公积金”等四项?如果交,你知道你的帐户上有元。

16.在打工期间,你遇到过强制超时劳动的情况?

17.在你及家人外出劳务人员中 有/无 遇到当地执法机关或工头雇用的保安的非礼(诸如被抓、被打、被罚)现象?有/无 遇到克扣或拖欠工钱经历?有的话2005年共拖欠元。

18.在外打工时你感觉受到歧视?有的话,表现在:

A.找工作时B.在朋友眼里C.在领导眼里

D.在酒店消费时E.在商场购物时F.其它

19.在权益受到侵犯时,你想到运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或自家的合法权益不受别人侵犯。

20外出打工?没有外出的主要原因(可选3个):

A.家里劳力少B.对外面不熟悉,担心找不到工作C.担心外面不安全

D.缺乏外出费用E.村里无外出习惯F.其它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调查:

1.劳动力有多少?

2.剩余多少?

3.不在的干吗去了?

4.剩余的在干吗?

5.干的怎么样?

6.有啥建议?

第三篇:农村富余劳动力培训

农村富余劳动力培训方案

为做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及外来务工人员培训工作,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和就业能力,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我校根据上级部门的指示,积极组织开展各种技能培训活动,不断完善各种培训设施,努力提高农村富余劳动力及外来务工人员的技能水平和职业能力,促进其向非农产业转移,为使培训工作更为有效落实,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落实市政府、市人劳局的要求,围绕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以人力资源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提高农村劳动力技能水平为重点,以促进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为目标,大力开展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及外来务工人员培训。综合运用培训就业扶持政策,完善工作机制,提高培训质量,提升农业富余劳动力职业素质,为我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协调发展输送合格的劳动力资源。

(二)基本原则

开展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要加强市场调查与预测,坚持按需培训的原则,增强培训的针对性;要坚持政府支持引导与按市场经济规律开展培训相结合的原则,多方筹集培训资金;要坚持培训与职业技能鉴定相结合的原则,提高培训质量和效果;要坚持引导性培训与职业技能培训相结合的原则,扩大培训覆盖面,全面提高参训者的综合素质;要坚持培训与配套服务、转移就业相结合的原则,增强培训的实效性;要坚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和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实行教学与培训资源共享,充分发挥现有各种优质教学资源的作用。

二、培训对象和目标

(一)培训对象

具有我市农籍户口需要向非农产业转移就业的失地农民、富余劳动力、初高中毕业未升学的人员和退役士兵以及外来务工人员。

(二)培训目标

坚持以职业技能培训为重点,以取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为标准,以实现转移就业为目的,调动学校各方面培训力量,积极参与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不断提高培训质量,培训合格率和职业资格取证率力争达到90%以上,就业率达

到80%以上。

三、培训内容和时间

(一)培训内容

以职业技能培训为主,对受训农民辅助开展引导性培训。

引导性培训的主要内容是基本权益保护、法律法规、安全生产、城市生活基本常识等知识。

职业技能培训是增强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能力和竞争力的重要手段,要根据就业要求,安排培训内容,设置培训课程。职业技能培训以定向培训为主,强化实习、实操动手能力。培训内容方面重点是加工制造业、电子电器、服务业等行业岗位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参与职业技能鉴定工种主要有:电工、钳工、焊工、车工、数控车工、无线电装接工及叉车司机、中式烹调师、计算机等。培训内容参照国家技术工人职业技能培训规范要求制定。强化实操(实习)培训,通过培训使农村富余劳动力至少掌握一门职业技能,并通过劳动保障部门职业技能鉴定,获得职业资格证书。

(二)培训时间

职业技能培训的时间依据国家职业标准的要求进行,原则上为l至3个月,具体培训时间长短,可按照工种岗位的职业技能要求安排。

四、培训教材与考核

1、培训教材:

教材选用应坚持“统一规范、实际适用、先进创新”的原则。在培训工作中,主要使用劳动部门组织编写的技能鉴定等系列培训教材。

2、考试与考核

参加集中引导性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的学员都要参加考试和考核,考试和考核合格者颁发结业证书或职业资格证书。引导性培训以理论考试为主,职业技能培训根据厦门市技能鉴定指导中心的要求组织开展相关工种的鉴定工作。本着培训和技能鉴定相结合的原则,我校将积极做好相关工作,保证90%以上的学员获得职业技能鉴定证书。

五、培训组织管理

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示范工作以项目的形式进行组织管理,学校培训处

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直接负债部门。

培训处根据市政府、市劳动局等的要求,制定详细的转移培训计划。培训计划要突出地方特色,具有可行性、操作性、针对性。主要包括组织领导、培训和转移的目标任务、培训条件、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师资与教材、考试考核等内容。培训处同时负债培训监督,对培训过程进行跟踪指导,并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制定切实可行的培训工作考核评估办法,加强对培训工作的管理、督促与检查,切实保证培训的质量和效果。学校各部门要协同配合,确保正常顺利开展。

六、培训师资

学校选派优秀的专业教师参加相关工种的培训工作,主要参加教师有:

1、电工:吕良稻、颜育林、邵黎乖、黄贤渴、刘培荣等

2、钳工:许建凉、陈水沟、陈庆毅、李义文称如、颜伟警等

3、车工:刘力、李军斌、陈秋鸿等

4、数控车工:刘力、黄贤渴、张绿萌等

5、无线电装接工:叶豪爽、陈永卫、李海亭、柯天勇、吴春禅、蔡东园等

6、计算机操作员:陈稳赞、杨志忠、徐建益等

7、中式厨师:叶节等

8、叉车司机:柯炳和、陈水沟、许建凉等

我校拥有专职教师85人,管理人员20多人,除上述教师外,学校将根据实际培训需要调派其他更多老师参与。

七、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确保培训工作的正常进行

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是当前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重要内容,是促进农民增收、统筹城乡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学校要成立由校级主要领导牵头,由培训处主导,学校有关处室参加的转移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培训工作的组织领导。要加强与劳务市场的沟通联系,疏通“出口”,并加大宣传力度,引导农民积极参与转移培训。

(二)加大投入,为培训工作提供有效保障

我校要加大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的经费投入,不断增加培训设备设施的投入,进一步完善各种培训教学设施,营造良好的培训环境,为农民接受培训

创造更好的条件。同时学校将积极争取各方面的支持,积极拓宽融资渠道,鼓励企业和社会力量参与支持转移培训工作。

(三)整合资源,切实提高培训的质量和效益

学校要根据劳动力产业发展要求,结合我校开展培训的情况,在充分发挥现有教育培训资源作用的基础上,改造和完善教育培训条件,加强实习训练基地建设,完善教学培训条件,建设成同安区具有一定规模、效益的并起到示范和带动作用的农村劳动力转移专业培训基地。

充分运用各种现代化教育手段,努力扩大培训的覆盖面。培训处要主动开展宣传工作,设立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专栏,开展引导性培训,宣传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要引导和鼓励各类企业进行联合,发挥企业优势,扩大培训规模,增强培训能力,提高培训的质量和效益。

学校培训处、就业处要积极与企业沟通联系,同企业建立合作伙伴关系,通过签订培训订单或输出协议,约定双方责任和权益,实现培训与输出的良性互动,促进培训后就业渠道顺畅。

(四)结合“中介”,打通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出口”

劳动力能否转移出去,中介服务是关键。充分利用现有信誉度高的、有一定实力的中介机构,做到培训、就业一条龙服务,既保证了劳动力输出的畅通,又能及时了解市场需求,促进培训机构及时调整培训内容,提高培训质量,适应市场需求,进而增强学员入学的积极性,提高办学的效益。学校培训处、就业处联合成立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服务中心,积极与社会上资质齐全、信誉良好的“就业中介机构”进行合作,实现招生、培训、推荐就业等各环节的有机衔接,为做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提供必要社会服务,力争就业率在70%以上。

厦门市同安职业技术学校

第四篇:关于我县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情况的调查

为全面了解我县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情况,充分利用好我县的人力资源,搞好劳务输出,促进劳务经济发展,近日,县委办与县政协办公室组成联合调研组,深入乡镇和有关部门进行了调研,基本摸清了全县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状、特点及存在的问题,并对如何发展劳务经济作了一些思考。

一、我县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和特点

我县农村劳动力共有25.3万人,占农村人口的58.8%。目前,全县农村年劳务输出总数约10万人(次)左右,占农村劳动力资源总量的30%。外出务工人员主要分布在北京、天津、山东、山西、新疆、江苏、浙江等地,主要从事选铁、建筑、肉食加工和餐饮业,或在当地的纺织、机械制造、服装企业打工,其中,从务工行业来看,从事选铁行业的人数占31%;从事建筑业的人数占12%。从务工时间来看,常年在外务工的占73.8%,季节工占26.2%。从性别、年龄结构来看,男性占60%,女性占40%;16—45岁者占86.4%,46岁以上者占13.6%。我县外出务工农民人均年收入5000元,全年总收入约为4.25亿元。

从调查情况看,我县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发展劳务经济已成为县、乡政府和农民群众的自觉行为。近年来,县、乡政府把劳务输出工作当做帮民致富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通过“政府引导、部门联动、市场运作、完善服务”的工作机制,形成了重视发展劳务经济的浓厚氛围。特别是在选铁行业上,我县已形成了一支有3万多人的劳务队伍,遍布全国各地,具有了相当大的规模。农民群众也把劳务输出作为增加收入的重要途径,自发或有组织地外出务工,外出务工人员逐年增加。XX年我县外出务工人员5万人次,XX年达到8万人次,XX年达到10万人次。

(二)劳务输出逐步增量提质。随着全国劳务大市场的逐步形成和农民思想认识的提高,我县劳务输出得到有序健康发展。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以青壮年为主,外出务工人员的平均年龄为28.6岁,初中文化程度的占66%,接受过各种技能培训或有一定专业特长的占24%。可以看出,外出务工农民平均年龄比较年轻,也是农村劳动力中接受过教育的群体,他们也不断由体力型逐步向技能型、智力型转变。同时,劳务输出也由本省内的近距离输出,不断向北京、广东、江浙等地延伸。

(三)就地转移空间增大。近年来,随着我县招商引资力度的加大,引来了一批劳动密集型企业,实现了大量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就地转移。据统计,仅濮城工业园区的玻璃制品、塑编等企业就吸纳当地农村富余劳动力过千人。

(四)回乡创业人员不断涌现。我县农民外出务工获得的收入,除用于必需的生活费支出外,大部分资金带回了家乡,为改善生产生活条件起到了重要作用。另外,还有一批“打工能人”通过外出务工,逐渐成长为懂技术、有资产、懂经营、善管理的人才,他们有了一定的资金积累后,选择了回乡创业。截止到XX年6月底,全县务工人员回乡创办“回归型”企业13个,引进各类技术40多项、资金1亿元左右,有效地促进了地方经济发展。

二、我县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县在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方面虽然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但调查中我们也深刻地感到,与农民外出务工的要求相比,与市场对用工的需要相比,与我县经济发展的目标、任务相比,我县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输出机制不够顺畅,组织化程度较低。劳动保障、共青团、妇联、职业技术教育机构等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协作机制,信息和资源不能共享,难以形成多方互动的有机结合。在这种情况下,我县农民工绝大多数采取投亲靠友和熟人帮带的方式外出务工,而通过有关组织输出的很少。据了解,全县在外务工人员经过正当中介机构有组织输出的仅占1.5%。

(二)信息渠道不畅通,职业介绍机构服务不规范。绝大多数外出务工的农民没有获取劳务信息的正常渠道,无法了解外地用人单位的具体情况。有些村民盲目到外地去闯,很难找到活干。有的外出打工,不仅没有挣到钱,反而花了一些冤枉钱。少部分职业介绍机构既没经劳动保障部门许可,也没到工商部门办理登记,他们利用中介服务提供虚假信息,骗取钱财。而劳动保障部门办的职业介绍机构,尽管免费提供服务,介绍的企业应该说也比较可靠,但是务工的农民很少问津,其主要原因是他们认为用人单位的招工条件比较高,自认为不符合条件。此外,还有少数用人单位不负责任地随意发布聘用广告,私招滥雇,欺骗外出务工者,致使一些想出去务工的人心存疑虑,影响了劳务输出工作的开展。

(三)农民文化程度低,技术技能差,成为劳务输出的瓶颈。据县劳动保障部门提供的材料,在我县农村劳务输出的10万人中,高中以上文化程度者仅占11.2%,而初中和小学文化程度者却占86.8%,文盲半文盲占2%。由于文化低,缺乏职业技术技能,农民工市场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差,找工作的难度较大。即使找到工作,也只能从事工资收入低、劳动时间长、劳动强度大的工作。另外,我县劳务培训工作相对滞后,教育培训资源整合不够,农民工接受技能培训的积极性不高,致使我县农民工整体素质偏低。

(四)劳务输出整体质量不高,没有形成自己的劳务品牌。林县在全国打响了建筑业的品牌,长垣县以防腐、烹饪为品牌誉满全国,而我县选铁行业虽然已形成了一定规模,但还缺乏竞争力,还没有形成真正的劳务品牌。

(五)务工人员权益保障机制不健全,管理服务不到位。我县外出务工农民多数从事建筑业、制造业,每年都有一批农民与当地用工单位发生工资、安全、工伤等方面的纠纷。农民是弱势群体,缺乏维权意识,多数务工人员不知道与用工单位签订合同,个人利益时常受到损害,带来了务工的风险,影响了收入。同时,我县举家外出和已婚育龄妇女外出占务工人员总数的30%以上,计划生育管理、卫生保健服务成为空白。另外,“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也成为县乡政府面临的一个新问题。

三、几点建议

(一)加强领导,实行目标工作责任制。一是调整充实领导组织,成立以县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以乡镇政府主要领导及县直有关单位一把手为成员的劳务输出领导小组,成立劳动输出公司,统一指导全县劳务输出工作。二是实行目标管理。将劳务输出工作纳入目标考核,将任务分解到乡镇及有关职能部门,层层签订责任书,进行专项考核,严格兑现奖惩。

(二)鼓励劳务人员回乡创业。把发展“回归经济”作为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措施来抓,在加大劳务输出力度的同时,不断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积极为回乡人员提供创业平台,真正做到“只要回来,就有创业舞台”。鼓励引导那些已掌握了一定的技术、有了一定的资本积累的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并给予他们一定的社会地位和物质奖励,增强他们的政治荣誉感和建设家乡的使命感。

(三)培育完善劳动力市场,加快信息网络建设。由劳动局牵头,建设一个网络,建成一个劳动力市场。一个网络就是以劳动局为平台,人事局、农业局、扶贫办、工会、妇联及各职业培训机构共同参加的范县劳动力就业信息网,信息网络联通我县劳动力输出重点地区的劳务市场,直达各乡(镇)政府。建立范县劳动力市场,及时发布用工信息,受理劳动就业事宜。充分发挥外出务工人员接触面广、信息渠道宽的优势,扩大信息来源。工商机关要加强对劳务输出中介机构的管理,严厉打击招工中的不法行为,维护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

(四)完善职业教育培训体系,努力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一是对初高中毕业生未能继续入学的,教育部门统一组织安排其到我县职业学校参加职业培训,使其先培训后就业,人人都掌握一门专业技术,成为适应新农村建设的新一代农民。二是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继续扩大两所职业高中和范县乐立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办学规模,不断提高办学质量,更多更好地向职业院校和大中型企业输送毕业生,争取打造特色的劳务品牌,实现外出农民由民工向“名工”的转变。三是实行“订单式”培训。按照“市场引导培训、培训促进就业”的原则,实行“市场+订单+培训+就业”四位一体的运行模式,以建筑、家政、保安、机械加工、电焊工等市场需求量较大的职业技能为重点,以法律、法规、安全生产和职业道德规范等引导性培训为基础,加强对农民工的培训,使培训后的农民工及时得到转移。

(五)发展县域经济,促进劳动力就地转移。一是要通过大力发展工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业,吸纳一批农村富余劳动力。二是要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扩大城镇建设规模,活跃商贸物流、餐饮服务、交通运输业,构建农副产品购销、生产资料供应、农业科技服务三大农村系列化服务体系,为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

(六)加强管理,完善服务,创建劳务品牌。一是要充分发挥劳动部门在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工作中的主渠道作用,制定转移输出计划,在巩固和扩大山东、山西、内蒙、湖北等选铁基地的同时,不断联系和开发新的劳务基地,创有较强竞争力的劳务品牌。二是要继续做好社会劳动力管理的基础性工作,定期进行全县劳动力资源的调查、预测和登记,对劳动力供需情况做好动态管理,及时准确地掌握劳动力的资源状况。三是要强化劳务输出全过程的服务,建立健全外出劳动力档案,从信息收集、合同签订、证件办理到培训、输送各个环节,提供“一条龙”服务,逐步实现劳动力转移由分散自发、盲目流动向有组织、成规模向外输送转变。劳动、工会、妇联、共青团等部门要向外出务工人员提供维权服务。教育部门要扩大乡镇学校寄宿规模,满足“留守学生”在校寄宿生活的需要,解除外出务工者的后顾之忧。

第五篇:马龙县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现状调查

。马龙县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现状调查

劳动力是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这一资源,对于促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确保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意义重大。当前,我家乡曲靖市马龙县在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上面临许多问题,马龙县是个传统较贫困的农业县,在进行工业化转型的同时,仍以烤烟、万寿菊等农业生产为农民主要经济收入。特别是在农村,人多地少,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劳动力在产业间、地区间转移的力度加大,数量在逐年增加,但相对于农村地区的需求来讲,目前农村人口依然庞大,仍然有大量富余劳动力,合理地开发农村富余劳动力是我县人力资源强县的必由之路。

我来到马龙县县政府所在地——通泉镇,在政府综合办工作人员帮助下,我得到许多资料信息,认真总结整理后我们大致可以了解到我省农村剩余劳动力基本状况,并就我县实际现状得出相应调查结论。

一、云南省农村人力资源的基本状况分析

(一)农村劳动力资源逐渐增长,富余劳动力规模庞大

根据2007年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推算,2007年末,全省人口为4514万人,农村人口3087.4万,其中,农村劳动适龄人口(男16-64岁,女16-64岁,下同)为2031.5万人,占农村人口的65.8%,农村劳动力资源较为丰富。据测算,2007年,全省农村富余劳动力为790万人,比2000年增加了40万人。

(二)劳动适龄人口中青年比重较高,男女性别比差异不大

云南农村劳动适龄人口年龄结构中,20-39岁的人力资源数所占比例最大,占全省农村劳动力总数的55%。表明年轻劳动力仍然占人力资源的大部分。15-20岁的人力资源数量也远远超过50-64岁的数量,云南各州市的人力资源总体呈现年轻化,并且在今后的一段时间也能保持人力资源数量上升趋势,属于潜力型人力资源结构。

农村劳动适龄人口中,虽然目前仍然是男性多于女性,但女性增长的速度快于男性。从全省人力资源数所占比例来看,性别比为106.3,男性人力资源数比女性多,这部分人口中,男性青年大多外出务工经商,而女性到了婚育年龄(20岁左右),外出的多数返回原籍结婚生育,使得性别比下降到最低点。

(三)劳动者受教育程度不断提高,但总体素质依然较低

经过近30年的改革开放,九年制义务教育得到进一步普及,成人教育得到广泛开展,从而有效地提高了全省人口的文化素质。调查资料显示,农村劳动适龄人口中,接受大学教育的占1.23%,接受高中教育的占12.06%,分别比2000年上升0.40、0.91个百分点,相应地,接受初中教育的占52.06%,下降0.11个百分点,接受小学及以下教育的占34.65%,下降1.20个百分点。尽管受教育程度不断提高,但总体水平依然较低,一半以上的人口只接受了基础教育,三分之

一强的人口未完成基础教育,大量的人口未接受高中及以上的教育,劳动适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接近7年,还未达到初中毕业的水平。

(四)农村劳动力技能水平普遍不高,对实用的新型技术掌握不多

在云南农村劳动力中,小学以下文化程度的就占了53.8%,未接受过专业培训的就占了85.7%,只有14.3%的农村劳动力接受过培训,农村劳动力的技能水平不高是制约农村富余劳动力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大部分农民的创业冲动和风险承受能力相当微弱,存在隐性失业问题。据“五普”资料显示,云南农村专业技术人员总量为39395人,仅占农村人力资源总量2135.9万人的0.18%左右。

(五)农村就业人口的产业结构仍为传统型

由于农村劳动力的大量转移,年轻有技能、有特长的劳动者外出打工,留在农村的主要是种植农作物或从事林牧渔业,所以,农村就业人口的产业结构仍然表现为:第一产业比重较高,第二、三产业比重较低。2007年人口抽样调查资料显示,农村就业人口中,第一产业占78%,比2000年下降5.49个百分点,依然是云南农村就业最主要的行业;第二产业占9%,比2000年上升1.1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占13%,比2000年上升1.32个百分点。可以看出,云南农村就业结构转变相对缓慢,仍然是典型的传统型产业结构

由此可以看出我省人力资源丰富,但结构不够合理,加之自身地理位置,科教发展欠发达等省情,还未能真正合理有效的利用好人力资源丰富的优势,更好的增加农民收入,促进经济发展。当然,作为传统的农业县——马龙县,在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方面存在更多问题。

二、马龙县农村富余劳动力现状 :

马龙县辖5个镇、3个乡:通泉镇、旧县镇、马过河镇、王家庄镇、纳章镇、马鸣乡、大庄乡、月望乡。2000年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185766人,其中各乡镇人口(人): 通泉镇 34408、旧县镇 28067、马过河镇 14628、王家庄镇 31271、马鸣乡 13310、张安屯乡 9322、大庄乡 12966、月望乡 27823、纳章乡 13971。2000年,全县总户数50271户,其中农村户数44000户,总人口194665人。在总人口中非农业人口21340占11.0%。从所从事的行业看:第一产业占72.71%,第二产业占9.76%,第三产业占17.53%;马龙县农村富余劳动力2.86万人,占总人口的14.6%,占农业人口的16.5%。从劳动力受教育的程度看:不识字或识字很少的占4.7%,小学文化程度的占26.90%,初中文化程度的占56.37%,高中文化程度的占10.34%,中专文化程度的占1.39%,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占0.29%。从以上结构可以看出:全县农村劳动力资源丰富,但劳动力水平较为低下。

三、全县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及特点:。

1、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业生产科技水平的提高,再加上农民思想观念的变化和农村“人多田少”现象的日趋严重,近几年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已成为一股热潮。据调查:全县

有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人数2.86万人,其中省外2.23万人,省内0.63万人。上半年新增转移人数0.8万人,其中女性0.37万人;在新增成员中有0.16万人接受了职业培训。

2、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主要集中在广东沿海地带。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水平较以前相比有了显著的提高,农民不再满足温饱型生活。加上经济发达地区的高工资、高收入的强大吸引力,使得农村剩余劳动力在内部冲动和外部拉力作用下,近几年大规模地向广州、深圳一带转移。改革开放以来,广东沿海地区的经济快速发展,为广大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了许多就业机会,从而吸引了更多农民前往这些地方打工赚钱。据调查,我县上半年外出打工的就有68%分布在广州和深圳一带,少数分布在省内其它地市.。

3、二、三产业成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主要行业。据调查:农村输出的劳动力有76.6%从事工业和建筑业,其次是商业、餐饮等服务业。男性绝大多数从事建筑业的住房建筑、装修以及电工、水利等工作,女性主要从事制鞋、面包生产等工作。也有些举家外出承包田地种西瓜、养猪等,但为数不多。其他主要从事各种服务行业。

4、劳动力就地转移人数明显增加。出现这一特征的主要原因是(1)近年来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对劳动力的需求趋于饱和;(2)一些重点工程在全县相继开工建设,如马龙县东林大街建设等,建设工地均需要一定数量的劳动力;(3)个体私营经济和农村小城镇建设的发展吸引了一部分劳动力回流。

5、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具有双重性。目前的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将农民与土地紧紧地联在一起,大部分非长期性外出务工的农民,往往是既“忙外”又“忙内”,农闲时外出打工,农忙时回家耕种。

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全县外出劳动力人数虽逐步增加,但转移的速度却有所趋缓。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转移的劳动力素质较低。主要表现在低学历的偏多,高学历的极少;体力型的偏多,经过专业培训和有专业技术的较少。低素质的劳动力只能从事赃、累、苦、重等工作,很难找到理想的岗位,挣得满意的收入。(2)、两广和深圳等沿海发达地区和城市,对外来劳动力的需求基本趋于饱和。由于沿海发达城市经济的飞速发展,对劳动力整体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各大城市的部分企业不景气,下岗工人和失业人员大幅增加,面临城市和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双重压力。因此对外来劳动力的需求越来越少(3)、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多属自发性、盲目性,使得外出务工人员的利益和权力难以得到保证。由于农村劳动力的转移自发的多,有组织的少,政府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缺乏有效的引导和管理,基本处于无序流动状态。由于缺乏宏观调节手段,劳动力输出后的情况无法了解,利益无法保护,如发生劳资纠纷或工伤事故等也无人过问。少数人因找不到工作就出现偷、盗、窃等违法乱纪现象。也有少数人借打工之名,外出超计划生育。

根据以上情况加以分析不难看出:今后农村转移出去的劳动力如不及时更新,要找到理想的工作,挣得满意的收入已是越来越难。要想使农民的工资性收入对农民总收入的贡献越来越大,必须积极地引导农村劳动力转移。全县劳动服务中心已初步开始了这方面的工作。

五、我县积极采取的措施办法:

1、今年马龙县采取一切有力措施,积极组织协调有关职能部门和阳光工程培训基地,坚持一手抓县内转移、一手抓县外输出。确立了“县内转移为主、县外输出为辅”的工作思路,一是由县劳动、农业、经济等部门配合,积极与县内企业对接,拓展就业渠道,围绕全县中低产农田改造、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乡村公路建设、城市化建设、水利工程建设、沼气建设等26个重点工程的实施。充分发挥网络媒体优势、人力资源市场等社会中介机构的作用,及时、收集、发布各类外出务工信息,使更多农民获得外出务工的信息和机会。

2、是把好招商引资关。在招商引资过程中,给商家提供优惠政策的同时,也要求企业尽可能使用当地农民工。

3、是围绕省级工业园区、珠江源大城市建设、马龙县两大民营工业规划区的建设,大力发展餐饮业、交通运输业,增加用工需求。抓住有利时机,积极协调县内用工企业,阳光工程培训基地与用工企业合作,实行共同招工、共同出钱、共同培训的办法。阳光工程培训基地负责培训宣传阳光工程政策、法律法规、安全常识、外出务工常识、爱滋病防治等知识,用工企业根据自己的工作需求负责技能培训,对新招收的员工,进行全面的技能培训,提高就业能力。通过基地和企业的共同合作,今年共招收农民工培训7期1000多名,使企业和农民双受益。

4、是加强对重点发达地区和大中城市的用工条件、用工待遇、用工需求的考察,选准一部分用工要求与该县农村劳动力素质相适应、用工待遇较为优厚、劳动保障措施较为好的地区或大中型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劳务合作关系,带动农村劳动力有序规模输出。目前,我县与江苏昆山芫茂电子有限公司、昆山富士康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昆明轨枕有限公司、昆明百大集团野鸭湖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等企业建立了长期的劳务合作关系。

四、利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成果,促进我县经济发展。

从以上调查和分析可以看出:农村劳动力转移不仅可以扩大就业、增加收入,还可以以此为突破口,搞活全县经济。它的意义不仅在于把门外的钱抓回来,更重要的是通过农村劳务输出,把外面的先进观念、先进技术、先进管理机制和先进的经营理念等学成回乡,积极带动地方区域经济的发展。全县在这方面的工作已迈出了新的一步。(1)、劳动力转移促进农民增收,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农村劳动力转移不仅直接增加了农民收入,给农业生产提供了较宽裕的流动资金,而且带动了相关二三产业的发展。如促进了交通运输业的繁荣及职业教育和社会办学的发展。据调查农民外出务工的工资性收入占农民纯收入的比重越来越

大,而家庭经营收入和转移性、财产性收入则增长较缓。目前农村劳动力转移成了农村居民增加收入、发展农村经济,提高生活水平的主要途经。(2)、劳动力转移带动全县民营经济的发展。全县外出务工人员在为沿海地区经济发展做出贡献的同时,其中姣姣者学到了过硬的技术,赚到了大把的票子。为此,各级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他们回乡办企业。如减免有关税款和相关的行政性收费、争取银行低息贷款等,为返乡创业人员创造出一个宽松的环境,鼓励他们参与小城镇建设。

六、得出的启示:

1、科学认识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由于一些地方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存在种种偏见,认为这是对农村劳动力的一种廉价出售,是“发达地区”对“落后地区”劳动力资源的剥削。由于缺乏正确的分析和认同,它的作用和重要性一直没有引起社会的关注和重视,各级政府也没有出台相关的政策和措施,更谈不上系统的管理和引导。据调查:农村剩余劳动力所带来的工资性收入已成为广大农户家庭纯收入增加的主体和农业生产及农村住房建设的主要资金来源。同时许多外出务工的青年学成回乡,争当创业之星,带动了全县民营经济和小城镇建设的发展。因此,要想充分利用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农村经济,必须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有一个足够的认识。

2、积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村劳动力在农业内部转移。导致农民增收缓慢的因素很多,其中主要原因是:农业效益下降,农村劳动力就业渠道有限,农业科技水平落后导致农产品竞争力差。许多地方都存在增产不增收的现象。因此,适时调整农业结构,提高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进而提升农产品质量,进行农产品精深加工,是农业发展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应在保证粮食生产能力稳定提高的前提下,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农业,不断拓宽生产新领域,提高农业综合开发能力,向农业的深度和广度进军。这样一来不仅可以提高农业生产的整体效益和农产品的竞争力,而且还可以增加大量的就业机会,使农村剩余劳动力在农业内部就地转移。

3、扶持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实现企农“双赢”。依托资源建基地,面向市场求发展,是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发展方向。龙头企业的主要作用是:促使资金、技术、信息、人才进入农村,农产品和劳动力流出农村,实现企业发展壮大和农民增收的“双赢”目标。因此,扶持和壮大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民,发展产业化就是发展农业。不仅带动了周边农户的发展,增加农民收入,还安排了剩余劳动力就业。

七、实践总结:

暑假的这次实践让我学到了许多的课外知识,1、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没经过调查实践就不会深刻了解到我县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现状,不能更准确认识到县情,明白与全省全国的差距,只有准确认识了实际情况,从县情出发,才能更好的发展我县经济。

2、成果来自汗水,只有付出辛勤的劳动才能有所收获,我在镇政府综合办实践的实践让我明白我们在学校学的理论知识,要想更好的发挥出来就得多到实践中来,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这才能学以致用。

3、在实践中

我了解到我县农村适龄儿童受教育比例很小,导致我县农民人口素质普遍不高,我想自己更应该珍惜读书机会,把大学念好,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以后更好的造福家乡。

管理学院

级财务管理2班 邱永斌2010

下载农村富余劳动力调查问卷word格式文档
下载农村富余劳动力调查问卷.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农村富余劳动力劳动力转移经验交流材料

    近年来,县立足农村富余劳动力就近转移,积极探索劳动力资源与企业用工有机对接的机制,收到了农民转移致富与企业用工满足的“双赢”效果。目前,该县已转移农村劳动力7万余人,占农......

    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情况调查报告

    农村生意劳动力转移调查报告 为解决就业问题,国家多年来实行了包括减少中小企业税负和提高银行贷款等多项优惠政策支持扩大就业,尤其是在面临国内外较为严峻的经济增长形势和......

    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工作经验材料(范文大全)

    加快转移农村劳动力努力增加农民收入---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工作经验材料加快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是新形势下实施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迫切要求,是加速农村城镇化进程的重要举......

    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情况汇报

    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情况汇报一、市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及特点市总人口为357.9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94.96万人,占总人口的82.4%,农村劳动力有178.0万人,富余劳动力约为70万人......

    农村富余劳动力解决途径

    第一章导论 第一节选题及其意义 第二节理论背景及研究方法 一、理论背景 二、研究方法 第三节内容结构体系及创新 第二章我国农村富余劳动力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第一节我国农......

    浅谈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农村富余劳动力

    浅谈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农村富余劳动力 转移就业工作 加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是新形势下推动农村城镇化建设、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

    劳动力转移培训教案 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包括引导性培训和岗位培训。农民进城务工的引导性培训主要包括政策法规知识、基本权益保护、城市生活常识和寻求就业岗位等方......

    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对策

    【摘要】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是实现农民增收,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途径,但其中也存在着劳动力转移组织化偏低、劳动力素质偏低、转移政策落实不到位、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