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最新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说课标、说教材讲稿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的解读
修文县第二实验小学:李贵黔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带来的是对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的解读。下面我将从课程标准、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单元体系、教材解析、教学建议、评价建议八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一、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对这一学段关于解决问题的要求是:能在教师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有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二、教学内容
本单元属于“数与代数”,教学内容是从问题出发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目标
通过本单元内容的教学,要是学生达到以下要求:
1.使学生联系已有的解决问题的经验,初步掌握从问题出发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策略,学会从问题出发分析并解决一些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对解决问题过程的不断反思中,积累从问题出发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策略体验,感受从问题出发进行思考是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常用策略之一,进一步发展分析、综合和简单推理的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丰富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四、教学重难点
三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了“从条件向问题”的推理,本单元教学的解决问题策略是“从问题向条件”的推理。
从题目中的问题入手,根据数量关系,先找出与这个问题直接相关的两个条件;再把上述条件中的未知项作为新的问题,并继续寻找与它直接相关的另外两个条件。像这样执果索因、逐步推理,直到所需的条件都能从题目中找到为止的思考方法,我们称之为从问题出发思考的策略。体验并掌握这一策略,对于学生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所以也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亦是难点。
五、单元体系解析
本单元的教学是在学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中一步解决问题的基础上安排的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了相关内容,像二年级下册的用加、减两步计算解决的实际问题,三年级上册从条件出发分析和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从能力上来看,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已经体验了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经历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了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而本单元的教学则是以此为基石,帮助学生联系已有的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体验并初步掌握从问题出发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策略。
六、教材解析
(一)内容结构
教材一共安排了两道例题和一个练习。例题引导学生从已经掌握的常见数量关系出发,体会并掌握如何从问题出发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在每道例题后的“想想做做”以及练习四中,教材还安排了以图文、表格等不同方式呈现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在变式应用中逐步掌握上述策略,加深对策略的体验。
(二)教材编排的特点:
1.选择合适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尝试从问题出发展开分析和思考。教材安排的两道例题都是与购物有关的实际问题。其中,例1要解决的问题是“买一套运动服和一双运动鞋,最多剩下多少元”。根据生活经验,容易知道“要求最多剩下多少元,就要选择价格最低的运动服和运动鞋,并先算出购买这样的一套运动服和一双运动鞋一共要用多少元”。这样的思考过程既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相符,又体现了从问题出发展开分析和思考的基本策略特点。
2.引导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完整过程,帮助他们不断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教材安排的两道例题都是按照“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列式解答——回顾反思”这四个基本环节来展开。“理解题意”侧重于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利用几何直观表达自己对题中关键信息的理解;“分析数量关系”则突出从问题出发展开分析,进而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的思考过程;“列式解答”则鼓励学生依据已经的解题思路以及对相关运算含义的理解各自独立完成;“回顾反思”则主要通过对不同问题解答过程的比较,归纳出它们在思考方法层面的内在一致性,从而形成对解决问题策略较为理性的认识。显然,经历这样的过程,不仅有助于学生逐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策略体验,而且有助于他们不断加深对分析和解决问题过程的理解,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多种方式呈现富有变化的问题,引导学生在变式练习中感受所学策略的普遍意义,逐步掌握从问题出发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教材中的两道例题都是以图文结合的方式来呈现的,习题中既有纯文字方式呈现的问题,也有以表格方式呈现的问题,还有结合线段图呈现的问题。相关实际问题所涉及数量关系,既有求剩余、求和、比多比少,以及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等,也有求速度、单价和经过时间相关的内容。通过解答这些富有变化的问题,一方面可以锻炼学生运用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也能使他们体会到从问题出发分析和解决问题这一策略的广泛应用,从而逐步加深策略体验,不断增强运用策略解决问题的自觉性。
七、教学建议
对例题的教学,可以分四步引导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1.抓住题中的关键信息引导学生理解题意。
例1第一次教学从问题出发的思考,用图画分别给出两套不同的运动服价钱130元和148元,两顶不同帽子的价钱16元和24元,两双不同运动鞋的价钱85元和108元。创设的问题情境是“带300元钱,买一套运动服和一双运动鞋,最多能剩下多少元?”
学生已经知道,买东西的时候,如果付出的钱多于物品的价钱,应该找回一些钱(即剩下一些钱),其数量关系是“剩下的钱=付出的钱-
物品的价钱”。例题要求“最多剩下多少钱”,这里为什么用“最多”这个词?怎样使剩下的钱最多?都是理解题意必须弄清楚的。课堂上只要组织他们围绕“最多剩下多少元”的含义展开讨论,就能提取已有经验,正确理解问题。
例2则利用线段图直观表示题意和数量关系。已知一条裤子卖48元,一件上衣的价钱是裤子的3倍,求买一套衣服需要多少元。
教材画出一条线段表示裤子的价钱48元,要求学生画出表示上衣价钱的线段,并在线段图上表示出所求问题。通过画图以及表示所求问题,学生能直观体验上衣价钱与裤子价钱的关系,明白上衣的价钱虽然不直接知道,但根据“上衣价钱是裤子的3倍”可以求得。在线段图上还能进一步看出所求问题“买一套衣服的钱”包括买一件上衣的钱和买一条裤子的钱,是上衣价钱与裤子价钱的总和。学生经过这些画图与思考,完全进入了问题情境,形成了有利于解题的氛围。
2.联系上述讨论所获得的初步认识,引导学生从所求问题出发,进一步分析数量关系,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鼓励学生“根据问题说出数量之间的关系”,如例1联系购物的经验,得出数量关系式“剩下的钱=付出的钱-用去的钱”。在这个数量关系式上,付出300元已经知道,用去的钱还不知道,于是形成先算“买一套运动服和一双运动鞋需要多少元”,再算“付300元应该剩下多少元”的解题思路与步骤。
3.鼓励学生依据上述解题思路各自列式解答,并在此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对题中数量关系的理解。
在此基础上,教材还充分利用例题情境,接着安排“想一想”,启发他们仿照例题的思考过程进行相应的分析,并探寻解题思路,帮助他们在自主应用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相关的策略体验。
4.组织学生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说说他们的体会,引导他们通过对不同问题解答过程的比较,进一步明确从问题出发展开分析和思考的基本过程,既:先找出与所求问题直接相关的条件,再根据这些条件是否已知来确定下一步的思考方向,最终在所求问题与已知条件之间建立起相应的联系。
八、评价建议
对学生本单元学习情况的评价主要围绕以下几方面进行:是否初步掌握从问题出发分析并解决问题的策略,能否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自觉运用这一策略;能否在运用策略的过程中进行有条理的思考,有无主动反思自己学习过程的意识;是否乐于和同学交流自己解决问题时的想法。
组织评价时,要结合具体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解答活动进行,重点要看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并且注意他们在整个单元学习过程中的发展情况。要特别关注学生独立解答实际问题时的表现,看题中数量关系和呈现方式有所变化时,他们是否仍然能够正确运用策略解答问题。
总之,“解决问题”的教学,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给学生呈现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材料,提供充分的数学活动和交流机会,引导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和技能,掌握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以上是我对本单元的理解,有不当之处还望各位老师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第二篇:说课标_说教材讲稿(三年级下册)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今天我研说的教材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教材。全面掌握教材,个性实施教学。下面我就从课标,教材和建议三个方面进行研说,(出示投影第一页)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说课标。(翻页)
课程标准设计思路按照“三个维度”和“五个领域进行设计,纵向的三个维度是隐性目标,包括知识与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横向的五个领域是显性目标,包括识字与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
设计思路体现了以下三个特点:(翻页)
一是九年一贯,整体设计,二是体现了整体性和阶段性特点,三是分为总目标和阶段目标。
下面说一说课程的总目标。(翻页)
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如知识与能力提出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能正确公整的书写汉字,能说普通话。看课件。
课程在总目标下提出阶段目标。(看课件)下面我重点说本册目标目标。(翻页)
第二学段从五个领域提出了具体的教学目标,识字与写字认识2500字,会写1800字,要求培养识字习惯,运用工具,规范整洁。
阅读能力上要求感情朗读,学会默读,学习略读,方法上提出把握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并积累运用语言。习作主要培养学生乐于表达,吐露真情,学习如何修改,口语交际要求认真倾听,会简要转述,并说出感受;综合性学习要求会搜集资料,组织活动,解决问题。下面我重点说三年级教材。
二、说教材
首先说三年级下册教材。
三年级下册的编排结构(看课件)由三个部分组成,按照导语,课例和语文园地三个板块组成,这几部分相互联系,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其中语文园地由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日记月累和语文实践构成,语文实践每两个单元一次宽带网,趣味语文,展示台和成语故事。
(翻页)八组专题分别是:第一单元感受大自然的美好,第二单元爱护周围环境,第三单元怎样看问题、想问题,第四单元丰富多彩的儿童生活,可贵的亲情、友情,第六单元神奇的科技世界。第七单元国际理解和友好。第八单元神话故事传说。
围绕这样的编排结构,我简述一下编写意图。(看课件)
一是教材体裁丰富,关注情感。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材和上册教材一脉相承,教材内容丰富而蕴含教育、文化价值,具有时代特点。
二是专题组织,系统建构。
三是文本呈现,注重思考。文中对话以学习伙伴的语气,提醒学生一边读书,一边思考,有助于学生养成“圈画批注”的学习习惯,不断进行思考研究。
四是改进编排,转变方式。首先改进导学系统。其次是改进课后的练习设计,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拓展学习,搜集积累和有效练笔。
五是联系生活,注重实践。这样的学习,有助学生加深对于单元主题的了解,更主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
此外,本册教材和上册教材,四五年级的教材相互联系,体现延伸,体现了遵循规律,螺旋上升
拿“爱”专题为例(看课件)
下面我重点研说三年级下册第五组,首先说总体目标。(看课件)
第五组的四篇课例分别是《可贵的沉默》,《她是我的朋友》《七颗钻石》和《妈妈们账单》(翻页)《可贵的沉默》要求读写生字,刚请朗读,通过体会神态、动作的描写方法,感受爱,懂得关心父母;《她是我的朋友》要求认写生字刚请朗读课文,抓住表情动作描写体会人物内心活动,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真情;《七颗钻石》要求认写生字词,感情朗读课文,让学生体会故事的神奇,感知想象力,懂得关心别人,用爱生活;《妈妈的账单》学习默读,培养独立阅读的能力,体会母爱,懂得关爱,前三篇属精读课文,后一篇为略读课文,四篇课例,主旨相同,内含有异,既有联系,又有侧重,因此,教学中,教师要树立专题意识、和整合意识,从内容、目标等方面整体把握单元学习内容和活动,整体设计教学过程,选择教学策略,实施教学活动。
基于此,我提出本单元的教学方法建议。看课件
一是由文路设计教学主线。如《可贵的沉默》,可以抓人物的情绪变化来整体设计,《七颗钻石》可抓住水罐的变化来贯穿全文。
二是准确把握文章的特点。《可贵的沉默》一文有两个突出特点,一是情感起伏,刻画生动,二是图文并茂,直观形象,我们就可以抓住这两个特点,通过观察图,品味句来深化课文的理解。《七颗钻石》的特点是内容浅显,内涵深刻;变化神奇,情节曲折,我们可抓住这些特点引导学生读出变化,体会神奇,朗读感悟,体会内涵。三是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进行整体设计。要按照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德规律设计教学,二要联系学生的已知经验和生活,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要采取合适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这组课文时要紧紧抓住文章的特点和自身的特点,教出特色,我准备采取激趣乐思的教学模式展开教学。
下面我就《七颗钻石》具体说明:(翻页)
七颗钻石是一篇童话故事,以浅显易懂的语言和清晰有序的脉络,为我们讲述了一个小姑娘在地球上发生了大旱灾,许多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之时,为她生病的母亲找水,而当得到水的时候却几次让水,使得水罐一次又一次发生神奇变化的故事。由于对象是三年级的学生,他们对知识的把握需要教师的正确指引,学生对课文的内容虽容易把握,但对情感的体验不是很深,为实现预期目标,我由文路入手,一是品情节——感悟奇,理解爱。通过动画播放,结合课文内容让学生读出水罐的变化,探究变化的原因,初步体会爱心,这一部我成为激趣导思;二是品人物——感悟美,品味爱,通过重点语句品味感动行为,进行合理想象,挖掘文本内涵。这一环节叫入情深思;三是品主题——感悟妙,升华爱,首先探究题目的含义,通过句式训练升华爱,通过拓展相关童话故事延续趣,这一环节是延趣拓思。三个环节抓住了文章的特点,体现了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认知规律,让课堂充满情趣,获得启迪。
下面从五个领域来说(翻页)识字写字要考察识字的能力与审美的能力;阅读要考察阅读是否有兴趣,阅读方法是否掌握,有没有阅读习惯;习作看是否是真情实感,口语交际要突出实践性,综合性学习看学生是否获取了新知,是否具备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接下来,我要研说的是教材的开发和利用(看课件)
总之,我们应该以课标为导向,以教材为依托,明晰教材的意图及作用,准确恰当地运用,以发挥教材的真正意义。
研说教材,吃透教材,挖掘教材,利用教材,以教材为载体,把握语文新课标,构建高效新课堂,这是我永远的追求。谢谢大家,我的研说完毕。
第三篇: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说课标说教材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说课标、说教材
我今天所说的教材是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对于本册教材,我们打算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论述。
一、说课标 本学科的课程总目标
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
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发展。阶段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经历从现实生活中抽象出数及简单数量关系的过程,认识万以内的数、小数、简单分数和常见的量;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包括估算)技能。
2、经历直观认识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过程,了解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获得初步的测量(包括估测)、识图、作图等技能。
3、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有所体验,掌握一些简单的数据处理技能;初步感受不确定现象。
解决问题
1、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2、能在教师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3、有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数学思考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的数字信息做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描述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在对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运动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3、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
4、在教师的帮助下,初步学会选择有用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与类比。情感与态度
1、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够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数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4、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5、了解可以用数和形来描述某些现象,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二 说教材
(一)内容结构: 本册教材包括以下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小数的初步认识,位置与方向,面积,年、月、日,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用数学解决问题,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数与计算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以及小数的初步认识,这部分乘、除法的计算仍然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的基本技能,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重要基础,例如,用两位数除多位数,每求一位数的步骤与用一位数除的步骤基本相同;又如,两位数乘两位数是学习小数乘法的必要基础。
从本册引入小数的初步认识,内容比较简单。此时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或用到有关的小数的知识和问题,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可以扩大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范围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使学生初步学会用简单的小数进行表达和交流,并为进一步学习小数及小数四则运算做好铺垫。
空间与图形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位置与方向和面积两个单元,这是这册教材的另两个重点教学内容,为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供了丰富的素材,通过这些内容的雪学习,让学生初步形成辨认方向,表达与交流物体所在的方向的能力等。通过现实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探索并引进统一的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认识面积单位,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进一步促进空间观念的发展。
在量的计算方面,教材进一步扩大计量的范围,除了面积单位的认识外,还安排了认识较大的时间单位年、月、日及24时计时法,这些内容的教学可以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时间观念,并通过实际操作与具体体验,培养学生估计面积大小和时间长短的意识和能力。
统计与概率方面,教材让学生初步学习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教材向学生介绍了两种不同形式的统计图,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学习看这两种统计图,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通过学习习近平均数的含义和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初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和实际应用,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安排了一个单元,专门教学用所学的乘除法计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学习简单的集合思想和等量代换思想,并能应用集合和等量代换的思想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培养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在实践活动
教材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
(二)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中指出的总体目标,结合本教材的解读,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 知识技能
1.会笔算一位数除多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会进行相应的乘、除法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除商是整
十、整百、整千的数,整
十、整百数乘整十数,两位数乘整
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3.初步认识简单的小数(小数部分不超过两位),初步知道小数的含义,会读、写小数,初步认识小数的大小,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
数学思考
4.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5.认识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平方千米、公顷),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会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并能估计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6.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知道各月以及全年的天数;知道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
7.了解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结果是整数);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问题解决
8.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9.初步了解集合和等量代换的思想,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情感态度
10.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11.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这四个方面,不是互相独立和割裂的,而是一个密切联系、相互交融的有机整体。在课程设计和教学活动组织中,应同时兼顾这四个方面的目标。这些目标的整体实现,是学生受到良好数学教育的标志。它对学生的全面、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的发展离不开知识技能的学习,知识技能的学习必须有利于其他三个目标的实现。
(三)教材编写特点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这本教材的编写特点是:内容丰富,关注学生,注重过程,学法多样,教法开放。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计算教学内容的编排体现改革的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灵活的计算能力,发展学生的数感。
(1)精心设计教学顺序,加大教学的步子,留给学生更大的探索和思考空间(如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教学,从现行教材的17课时减少为13课时,例题也从16个减少为9个)。
(2)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获得对笔算过程与算理的理解,不出现文字概括形式的计算法则。
(3)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理解计算的意义和作用,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良好的数感。
(4)加强估算教学,使学生掌握估算的方法和体会估算的作用,等等。
(5)更突出地体现了:将计算作为解决问题的一个组成部分进行教学,让学生进一步体会计算是帮助人们解决问题的工具,逐步形成──面对具体问题,先确定是否需要计算,再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口算、估算、笔算等),最后应用计算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这样一种思维方法。这样,不仅能使学生较好地理解计算的意义,形成灵活选择计算方法的能力,发展起良好的数感;而且也能使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计算教学的每一例题都有现实的问题情境,大都展示了多种计算方法;在“整理和复习”中则更为明确地设计为:让学生面对现实中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进一步展示不同的计算方法的适用范围,等等。
2.提供丰富的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注重实践与探索,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传统的小学几何教学侧重于常见几何图形的认识和长度、面积、体积的计算,而这些内容的教学对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无论在学习素材方面还是在实践操作方面都显不够。本册实验教材关于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安排了“位置与方向”“面积”两个单元。这些内容不仅对学生理解、把握、描述现实空间,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知识有着重要的价值,而且为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供了丰富的实践素材和探索空间。
“位置与方向”的编排,教材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创设了丰富的便于操作的实践活动情境,使学生亲身体验方位的知识,感受方位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并在现实的实践活动中,让学生一方面获得丰富的有关空间方位的感性经验,另一方面通过自主探索获得对知识的理解。
“面积”的编排,与传统教学比较,突出的变化是加强了探索性,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3.结合现实问题教学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加深学生对统计作用的认识,逐步形成统计观念。
在前几册实验教材的教学中,学生已经学习了收集和整理数据的方法、用简单的统计图表表示统计的结果,学习了根据统计图表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等。通过这些学习,学生初步经历了用统计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为建立统计观念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这一册中,教材一方面注意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学习新的统计知识──了解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介绍平均数的概念以及求平均数的方法;另一方面注意结合实际问题,进一步教学根据统计图表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作出合理的推断。这样就把数据分析与解决问题结合在一起,使学生更好的理解统计在的解决问题中的作用,逐步形成统计观念。
4.加强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是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因此解决问题教学在数学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它既是发展学生数学思维的过程,又是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本册实验教材作为第一学段的最后一部分教学内容,仍然注意将解决问题的教学融合于各部分内容的教学中,同时在“解决问题”和“数学广角”单元以及数学实践活动中,加强了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的教学,使学生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决问题”单元专门教学用所学的计算知识解决简单的生活中的问题。在这里教材安排了需要应用乘除法知识解决的实际问题,并呈现了不同的算法。在相应的练习中,教材设计了丰富多彩的现实素材,如体育锻炼、货物装车、公园购票、集体租船、收集数据等等,有的题目中还蕴涵多种解决问题的信息。通过练习,不仅可以使学生获得充分的解决问题的经验,了解数学的广泛应用,逐步形成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的思维习惯,并且为使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提供了有效而丰富的资源。“数学广角”的教学,一方面让学生初步接触集合思想和等量代换思想,另一方面让学生学习用数学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培养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制作年历”和“设计校园”两个数学实践活动,则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综合运用知识所学的数学知识,动手实践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5.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数学学习不仅可以使学生获得参与社会生活必不可少的知识和能力,而且还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进而奠定发展更高素质的基础。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能力是数学教学要达到的重要目标之一。本套实验教材总体设想之一是:系统而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尝试把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通过学生可以理解地简单形式,采用生动有趣的事例呈现出来。据此,在本册实验教材的“数学广角”单元中,安排了简单的集合思想和等量代换思想的教学。这些数学思想方法不仅有着广泛的应用,而且是今后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基础。教材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验、猜测、推理与交流等活动,初步感受数学思想方法的奇妙与作用,受到数学思维的训练,逐步形成有序地、严密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同时使他们逐步形成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与欲望,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6.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渗透于数学教学中,用数学的魅力和学习的收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内在动机。
三年级的小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自然与社会现象有了一定的好奇心。此时需要教育者进行有目的的启发与引导,把孩子的好奇心转变为求知欲,逐步形成稳定的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会用数学的信心。本册实验教材不仅内容涉及数学教学内容的各个领域,为学生探索奇妙的数学世界提供了丰富素材;而且注意结合教学内安排了许多体现数学文化的阅读材料、数学史实等,使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丰富多彩、充满魅力,这些都有助于学生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
(1)提供丰富的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素材。
考虑到学生年龄的增长、视野的扩大等因素,实验教材注意选择内容更广阔、内涵更丰富的教学素材,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的同时,受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熏陶。例如,第一单元的主题图──—鸟瞰天安门广场;第7、11页的练习题──在中国地图上确定“五岳”和自己家乡的位置;第4单元的主题图──展示一些有意义的日子(国庆节、北京申奥成功、植树节等);第96页的“生活中的数学”──介绍我国人均耕地面积情况,等等。为教师结合教学渗透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家乡、环境保护等教育提供了丰富而适合的素材。
(2)注意反映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以及数学的文化价值。
与前几册实验教材一样,本册教材仍然注意采用阅读材料的形式,结合教学内容编排一些有关的数学史料,丰富学生对数学发展的整体认识,培养学生探索数学、学习数学的兴趣与欲望。本册教材安排了6处“你知道吗?”2处“生活中的数学”2个“数学游戏”。介绍了我国古代指南针的发明发展史、古代劳动人民丈量土地面积的单位──亩,以及除号的出现史、小数的发展史等。这些内容不仅可以使学生对数学本身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励他们扩充知识面和进一步探索研究的欲望,而且对学生的感情、态度、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也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3)增加自主探索、设计与制作活动,让学生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增进学好数学的信心。
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学内容,本册教材设计了更多的需要学生自主探索,自己进行设计与制作的活动,例如,数学实践活动提高了设计制作的难度,“位置与方位”的例2,让学生自己完成校园示意图,第75页的“数学游戏”要求学生自己设计多种图案;“年、月、日”的教学加强了探索性等等。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应用数学知识,进行自主探索的实践,并通过这些活动获得自己成功、能力增强等良好体验,从而逐步增进学好数学、会用数学的信心。
三、说建议
(一)教学建议
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数学教学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注意使学生在获得间接经验的同时也能够有机会获得直接经验。教师要把基本理念转化为自己的教学行为,处理好教师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注重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发扬教学民主,当好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创造性的使用教材,积极开发、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素材;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有效的实现有差异的教学,使每个孩子都得到充分的发展;合理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有条件的地区,要尽可能合理、有效地使用计算机和有关软件,提高教学效益。
1、数学教学活动要注重课程目标的整体实现。
2、重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1)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在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不断得到发展。(2)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为学生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3)处理好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地位的关系。
3、注重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
(1)数学知识的教学,应注重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关系。(2)在基本技能的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掌握技能操作的程序和步骤,还要使学生理解程序和步骤的道理。
4、引导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感悟数学思想。
5、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的发展。
6、合理把握“综合与实践”的实施。
7、教学中应该注意的几个关系:(1)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2)面向全体学生与关注学生个体差异的关系;(3)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的关系;
(4)使用信息技术与教学手段多样化的关系。
(二)、评价建议:
评价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评价也是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
1、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科学界已指出:真正决定人类智慧的不是智商,而是情商。而情商可以经过后天的培养。因此,教师应注重在教学过程中给予学生一定的情感评价,这样会促进学生产生极大的学习热情。
2、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课标提倡的评价理念之一就是不仅要注重结果,还要注重过程,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不仅应体现在评价学生的学习表现,还应评价学生的各种能力。如在学习解决问题时,要评价学生是否具有分析、推理、判断等能力,在学习笔算除法时,要评价学生是否具有准确的计算能力,在学习位置与方向时,要评价学生是否具有有序的观察能力。
3、评价的手段和形式应多样化
教师的评价应从正面加以引导,对学生评价时,应把教师评价与同伴互评和家长评价相结合,体现多样化评价。评价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教师要善于利用评价所提供的大量信息,适时调整和改善教学过程。
4、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生活中蕴藏着无穷无尽的教育资源,一旦这些教育资源与书本知识相融合,就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开发教材中的主题图资源(2)开发利用多媒体资源
(3)开发利用社会、家庭方面的资源(4)利用学生课堂上的生成性资源
第四篇:说课标,说教材讲稿(三年级下册)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今天我研说的教材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五组。下面我就从课标,教材和建议三个方面进行研说,(出示投影第一页)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说课标。(翻页)
课程标准设计思路按照“三个维度”和“五个领域进行设计,纵向的三个维度是隐性目标,包括知识与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横向的五个领域是显性目标,包括识字与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
设计思路体现了以下三个特点:(翻页)
一是九年一贯,整体设计,二是体现了整体性和阶段性特点,三是分为总目标和阶段目标。
下面说一说课程的总目标。(翻页)
总目标共有10项要求,前五项我归纳为宏观目标,包括道德文化,古今中外文化,学习态度方法等总体要求,后五条归纳为具体目标,从五个领域提出量和质的要求,如识字明确提出了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
总目标体现了以下几个特点:(翻页)
一是体现了逻辑顺序,相互交融的特点,二是强调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三是凸显了课程的新要求,四是突出了实践性。
课标在总目标的指引下按照一至四学段提出了阶段目标。(翻页)
(翻页)阶段目标的三个维度相互渗透,有机整合,如一年级识字与写字举例:第一条石喜欢汉字,第三条是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就侧重于情感态度价值观,而第二、三、五条侧重知识目标,第四、六条侧重于过程和方法,体现了这个特点。阶段目标的五个领域由高到低,循序而进,如第二三学段的阅读来说,第二学段的要求是体验情感,领悟内容,明确了写什么,而第三学段的要求是掌握表达顺序和表达方法,明确的是怎么写的要求,体现了循序而进的特点。
下面我重点说第二学段的重点目标。(翻页)
第二学段从五个领域提出了具体的教学目标,识字与写字认识2500字,会写1800字,要求培养识字习惯,运用工具,规范整洁。
阅读能力上要求感情朗读,学会默读,学习略读,方法上提出把握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并积累运用语言。习作主要培养学生乐于表达,吐露真情,学习如何修改,口语交际要求认真倾听,会简要转述,并说出感受;综合性学习要求会搜集资料,组织活动,解决问题。下面我重点说三年级教材。
二、说教材(返回主页,点击说教材)
首先说三年级下册总体目标(翻页)
三年级下册也从五个领域编排目标,写字与识字要求认识200,会写300,阅读一是体会关键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二是把握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三是在能力要求感情朗读,学习默读和积累复述。
习作的主要目标是乐于表达,写出见闻。口语交际是认真倾听,讲述内容,综合性学习让学生学会观察自然,观察社会,表达所得。
三年级下册的编排结构(翻页)由五个部分组成,分别是,目录,八组专题,八篇选读课文,生字表和后记。八组专题分别是:感受大自然的美好,爱护周围环境,怎样看问题、想问题,丰富多彩的儿童生活,可贵的亲情、友情,神奇的科技世界和神话故事传说。生字表由生字表一,表二和词语表组成。八组专题编排体例雷同,按照导语,课例和语文园地三个板块组成,这几部分相互联系,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其中语文园地由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日记月累和语文实践构成,语文实践每两个单元一次宽带网,趣味语文,展示台和成语故事。
围绕这样的编排结构,我简述一下编写意图。(翻页)
一是教材体裁丰富,关注情感。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材和上册教材一脉相承,教材内容丰富而蕴含教育、文化价值,具有时代特点。八组专题从不同角度诠释了人与自我,人与他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体现了对多元文化的尊重和理解,如《简阅》等文章让学生感受国籍不同,情感相同;《女娲补天》等课文体现了民族精神,《太阳石大家的》等课文反映了国际友谊。总之,八组专题既弘扬了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又注意引导学生放眼世界。
二是专题组织,系统建构。本册八个单元的组元方式与上册相同,各项语文活动都围绕一个主题,构成相对完整的系统,每个专题是确定的,但又不是唯一的,可以从多角度理解理解,多方面感悟,获得多方面认识。如第一组《燕子》《古诗两首》《荷花》《珍珠泉》,让学生能够通过集中学习与景物描写相关的语言材料,同类信息不断多角度出现,促使学生在联系、比较中思考。
三是文本呈现,注重思考。文中对话以学习伙伴的语气,提醒学生一边读书,一边思考,有助于学生养成“圈画批注”的学习习惯,不断进行思考研究。
四是改进编排,转变方式。首先改进导学系统,在课文的前,中,后提出思考题,引导学生读书,思考。如《可贵的沉默》学习伙伴提示:这极为珍贵的东西“会是什么呢?意图是提醒学生注意关键句子的含义。其次是改进课后的练习设计,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拓展学习,搜集积累和有效练笔。
五是联系生活,注重实践。本册书中共安排了两次“综合性学习”,分别是“调查周围环境”(第二组)、“了解父母是怎样关心爱护子女的”(第五组)。这样的学习,有助学生加深对于单元主题的了解,更主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另外,口语交际,习作等也注重学生的生活,突出了实践性特点,并且与专题,综合性学习相辅相成。这样的编排尊重学习规律,科学合理。
根据以上编写意图,我研说一下三年级下册的内容标准。(翻页)
三年级下册八组专题,第一组的能力目标是理解句子,体会其作用,情感目标是感受大自然的美好;第二组能力目标是抓关键词句悟蕴含的道理,主要增强保护环境意识,这组安排了一次综合性学习;第三组怎样看问题,想问题主要引导学生学会抓住词句联系生活的方法,受到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第四组通过练习生活经验理解内容,感受童年生活的快乐;第五组引导学生抓住表情动作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受和回报父母之爱,这一组也安排了一次综合性学习;第六组神奇的科技世界培养学生搜集资料,体会说明的一些方法,以此激发科学兴趣;第七组通过感情朗读,培养学生关心大事,热爱和平的感情;第八组通过朗读、复述等形式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优秀文化的意识。八组专题的内容目标层层递进,有机整合,构成了一个科学系统的专题链。生字表一200字两会,表二200字四会,另根据八组专题配备了8篇选读课文,拓展学生的阅读量。
此外,本册教材和上册教材,四五年级的教材相互联系,体现延伸,体现了遵循规律,螺旋上升的特点。(翻页)
拿“童年生活”专题为例:三年级上册专题为“多彩的生活”,提出的目标是:感受童年生活的丰富多彩,初步体会课文中一些句子表情达意的作用;三年级下册专题是“丰富多彩的儿童生活” 目标是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感受童年生活的快乐和烦恼,对一些问题进行思考;四年级上册专题为“成长的故事”,思考成长中的问题,学习如何立志,如何自立,如何与别人相处,能联系上下文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五年级下册专题为“永远的童年”,初步领悟表达情感的方法,积累语言,懂得珍惜童年生活,更好地享受童年生活。四个专题相互联系。螺旋上升。
下面我重点研说三年级下册第五组,首先说总体目标。(翻页)
三年级下册第五组按照导语——课例——语文园地设计,四篇课例同属“可贵的亲情,友情”语文园地也紧扣专题进行设计。四篇例文,知识与能力目标是会认读25个生字,会写42个,美读课文,积累词句,学习默读。过程与方法目标是:抓住描写人物表情、动作的语句,体会内心活动和生动描写的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目标是读懂课文内容,学会感受,懂得关心父母,用爱心对待生活。语文园地交际与习作要求交流并写父母之爱,表达真情实感。
第五组的四篇课例分别是《可贵的沉默》,《她是我的朋友》《七颗钻石》和《妈妈们账单》(翻页)《可贵的沉默》要求读写生字,刚请朗读,通过体会神态、动作的描写方法,感受爱,懂得关心父母;《她是我的朋友》要求认写生字刚请朗读课文,抓住表情动作描写体会人物内心活动,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真情;《七颗钻石》要求认写生字词,感情朗读课文,让学生体会故事的神奇,感知想象力,懂得关心别人,用爱生活;《妈妈的账单》学习默读,培养独立阅读的能力,体会母爱,懂得关爱,前三篇属精读课文,后一篇为略读课文,四篇课例,主旨相同,内含有异,既有联系,又有侧重,因此,教学中,教师要树立专题意识、和整合意识,从内容、目标等方面整体把握单元学习内容和活动,整体设计教学过程,选择教学策略,实施教学活动。(回到第二页,点击说建议)
基于此,我提出本单元的教学方法建议。
一是由文路设计教学主线。如《可贵的沉默》,可以抓人物的情绪变化来整体设计,《七颗钻石》可抓住水罐的变化来贯穿全文。
二是准确把握文章的特点。《可贵的沉默》一文有两个突出特点,一是情感起伏,刻画生动,二是图文并茂,直观形象,我们就可以抓住这两个特点,通过观察图,品味句来深化课文的理解。《七颗钻石》的特点是内容浅显,内涵深刻;变化神奇,情节曲折,我们可抓住这些特点引导学生读出变化,体会神奇,朗读感悟,体会内涵。
三是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进行整体设计。要按照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德规律设计教学,二要联系学生的已知经验和生活,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要采取合适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这组课文时要紧紧抓住文章的特点和自身的特点,教出特色,我准备采取激趣乐思的教学模式展开教学。
下面我就《七颗钻石》具体说明:(翻页)
七颗钻石是一篇童话故事,以浅显易懂的语言和清晰有序的脉络,为我们讲述了一个小姑娘在地球上发生了大旱灾,许多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之时,为她生病的母亲找水,而当得到水的时候却几次让水,使得水罐一次又一次发生神奇变化的故事。由于对象是三年级的学生,他们对知识的把握需要教师的正确指引,学生对课文的内容虽容易把握,但对情感的体验不是很深,为实现预期目标,我由文路入手,一是品情节——感悟奇,理解爱。通过动画播放,结合课文内容让学生读出水罐的变化,探究变化的原因,初步体会爱心,这一部我成为激趣导思;二是品人物——感悟美,品味爱,通过重点语句品味感动行为,进行合理想象,挖掘文本内涵。这一环节叫入情深思;三是品主题——感悟妙,升华爱,首先探究题目的含义,通过句式训练升华爱,通过拓展相关童话故事延续趣,这一环节是延趣拓思。三个环节抓住了文章的特点,体现了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认知规律,让课堂充满情趣,获得启迪。
下面我研说评价建议:(翻页)本单元从三个维度来说,就知识与能力来说要考察知识文化的量和质,还要考察语文能力的运用和创造。就过程和方法来说要考察检索能力,如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等,思维方法和习惯的养成;就情感态度价值观要注意考量的阅读兴趣,阅读习惯和交往的能力。
从五个领域来说(翻页)识字写字要考察识字的能力与审美的能力;阅读要考察阅读是否有兴趣,阅读方法是否掌握,有没有阅读习惯;习作看是否是真情实感,口语交际要突出实践性,综合性学习看学生是否获取了新知,是否具备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高效的课堂要具备以下几个特点。(翻页)目标明确,训练扎实;思路清晰,省时高效;评价及时,真实有效,衔接课外,学一百通。
接下来,我要研说的是教材的开发和利用(翻页)
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这一单元中,一要注重搜集资料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如搜集关于母爱的文章,诗句进行交流,体会。深化对文本的理解。二是要开展拓展性阅读。如学完《可贵的沉默》可以拓展《妈妈的礼物》《母亲的工资》等文章,拓宽学生的思维和感悟,增加学生的阅读量。三是进行适当的练笔,《她是我的朋友》课后练习题中让同学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医生会说些什么,八医生的话写下来就是很好的练笔机会,再如,学习《可贵的沉默》一文后,可让学生写张生日卡片,表达你对父母的爱,通过练笔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使课文学习进行有效延伸、拓展“。四要开展实践性活动,如为妈妈洗一次脚,通过活动了解父母关心爱护自己的事情,也通过活动传递自己对父母的爱。
总之,我们应该以课标为导向,以教材为依托,明晰教材的意图及作用,准确恰当地运用,以发挥教材的真正意义。
研说教材,吃透教材,挖掘教材,利用教材,以教材为载体(翻页)把握语文新课标,构建高效新课堂,这是我永远的追求。谢谢大家,我的研说完毕。
第五篇:三年级语文下册说课标说教材
三年级语文下册说课标说教材
今天我所说的教材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
语文学科是学好各个领域知识的基础和工具,学好语文,就拥有了一条通向知识海洋的绿色通道。引领孩子学好语文,感受祖国语言的文字美,我们要准确把握语文课程标准,灵活驾驭语文教材。今天,我就从课标、教材和建议三部分来进行研说。
第一、说课标
一、说课程的总目标
小学语文同其他的学科有所不同,它是将课程标准和内容融合在一起的。小学语文的课程总目标是以三维目标来呈现的,全面而又富有新意。(知识树:课程的总目标)
知识目标是要学生认识3500个左右的常用汉字,能正确公整的书写汉字,能说普通话;
能力目标主要是要求孩子们能主动探究性学习,具有独立的阅读能力,并能初步具备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情感目标则是培养孩子们爱国主义情感,社会主义道德品质,初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三维目标相互渗透,融为一体,就是为了全面提高孩子们的语文素养。
我们所说的全面提高孩子们的语文素养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识字、写字的能力,阅读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写作能力以及综合性学习的能力。(课件出示知识树,学段目标与课程标准)
二、学段目标
小学语文分为三个学段,目标螺旋上升,整体推进。第二学段目标建立在第一学段目标基础上,着眼于阅读、口语交际发展,在写作上下功夫。第二学段目标主要有以下几点:
1有初步识字能力,认识200个,会写300个,累计认识2200个,会写1600个。
2.初步会默读,学习略读,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理解词句意思,初步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了解冒号.引号的一般用法。
3.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学习修改习作.4.学会倾听,领会要点,把握主要内容,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能具体生动地讲述故事.5.收集资料,共同讨论,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尝试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解决简单的问题.三、内容标准
本册教材共安排了八个专题,每个专题人文内涵丰富,贴近儿童生活,蕴涵教育价值。本册书的内容标准是:
1.了解每个单元的主题,掌握每个专题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2.认识200个,会写300个,累计认识2200个,会写1600个。
3.会使用字典、词典,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继续练习用钢笔书写正楷字,用毛笔仿影。
4.用普通话、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继续学习默读,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6.学习练习上下文或其他方式,理解词句的意思,继续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7.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8.继续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9.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诵读优秀诗文,练习复述课文。
10.继续培养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
11.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12.能用普通话交谈。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并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人请教,就不理解的意见与人商讨。继续具体生动地讲述故事,努力用语言打动他人。能逐步清除明白地讲述一件事情。
13.结合课文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书面与口头结合表达自己的的观察所得。
以上标准有的是在低年级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教学中,要注意不同目标的起始及程度和要求的差异,注意与三年级上册教材的衔接。
第二、说教材
一、编写特点
(一)、围绕专题组织单元,进一步加强教材的整合性
1、强化导语的导学功能。如,第四组的导语:“童年,像一条弯弯的小河。这组课文就像小河里翻腾着的几朵浪花。浪花有时唱着欢乐的歌,有时倾吐着烦恼,有时„„每一朵浪花里都有一段动人的故事。让我们用心阅读本组课文,感受童年生活的丰富多彩。”
这段导语概括地点出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明确了学习要求,读来使人感到亲切自然。
2、每一单元教材从导语到课文、到语文园地,不仅围绕本单元的专题合理安排,而且加强了单元内精度课文与略读课文的联系与整合。
如,学了精读课文《画杨桃》,在略读课文《想别人没想到的》前有这样一段话:“画杨桃告诉我们,同一个事物从不同角度看,会有所不同。下面这篇课文又会告诉我们什么呢?读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小徒弟的画为什么能得到画师的称赞。”
这段话承上启下,既概括了前面精度课文所学的内容,同时也引出略读课文所学的内容和要求。
3、联系本单元专题,继续设计听说读写的一系列语文实践活动,加强单元教学内容的整合。
为了方便课文的学习,在教材导语中指明了学习的途径,在第一篇课文后布置了课外收集的任务。完成了这一任务,也为语文园地中的口语交际作了很好的准备。这样,各种活动之间相互联系,密切配合。前面有布置,中间有铺垫,后面有落实。单元内各部分内容为了一个互相联系的有机整体,有利于全面实践课程目标。
(二)、结合专题继续安排“综合性学习”,体现课程标准倡导的理念和目标
本册安排了两次综合性学习,一个是调查周围环境,一个是回忆、了解父母的关心爱护,分别编在“爱护周围环境”和“可贵的亲情、友情”两个单元中。这两次综合性学习涉及的的范围广、针对性很强,为了学生提供了较大的灵活性和创造性以及自主合作学习的空间。
(三)、大量更新课文,精心安排精读和略读课文类型
本册新编的课文超过一半,更加注意密切联系儿童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许多新选的课文角度新颖,对学生思想方法的启蒙很有帮助。
如《想别人没想到的》。新选的课文,体裁丰富,有散文、诗歌、神话、语言、科学小品,语言活泼,生动有趣,蕴涵着丰富的人文内涵,使学生不仅学到语言,在思想上也受到启迪,在情感上得到熏陶。
(四)、着力改进课文和课后练习的编排,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1.改进课文的导学系统
(1)引导学生理解词句及课文内容。有的在课文的关键处提出思考的问题。如,《荷花》一课,在第一则语言的标题旁提出了一个问题:“‘我’怎么会忘记自己是在看荷花呢?”;有的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
(2)用感悟性、点评性的话语,提醒学生注意相应的内容。
如,在《翠鸟》的第三自然段旁有一个泡泡:“翠鸟的动作真快啊!”用意是提醒学生注意段落中精彩的动作描写。
(3)引导揣摩遣词造句的妙处和文章写法。如,《和时间赛跑》一课,在第八自然段后学习伙伴问道:“‘我’为什么‘着急’‘悲伤’,又为什么‘高兴’‘快乐’呢?”用以是引导学生注意词语表情达意的准确性。
(4)、引导学生开展联想和想象,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如,《月球之谜》一课,在第一自然段旁有一个泡泡:“人们都会有哪些遐想呢?”意图是引导学生拓展学习内容。
2.改进课后练习设计
课后练习,都是以学习伙伴的口吻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读书、思考、谈感受,展示学习成果,或用举例的方式,鼓励大家讨论、交流。每篇精读课文至少都有一个能统领全篇的重点题目。
3、采用多种形式感悟语言,积累语言,学习运用语言。
一是在课后练习中加强了词、句、段的积累和感悟。引导学生把自己觉得好的词、句、段多读读,或抄一抄。如,“我想把感人的句子抄下来。”
二是加强了朗读、背诵训练,而且增加了自由度。课后练习大都是由学生自己选择背诵的部分,如“课文真有意义,我要好好读一读。”“我要带着美好的感情来读这篇课文。”
三是安排词语表,加强词语的积累。词语表中的词,一半为本课要求写的字组成的词语和一些熟字组成的新词,不穷尽本课所有的词语。这部分内容教师可结合教学实际相应处理,要既灵活有扎实。
4、继续安排适量的“小练笔”
本册专门安排的“小练笔”共有三处,分别是:《荷花》课文后的“作者把荷花写得多美啊!我也要写写自己喜欢的画。”《争吵》课文后的“读了课文,我也想写写和同学发生过的一件事情。”;《卖木雕的少年》课文后的“我要写几句话夸夸那个黑人少年。”这些内容的安排,都紧密联系学生的阅读或生活实际,力图让学生都有话可说可写。
(五)、保持“语文园地”的框架结构,加强内容的整合和创新
为了更好地体现内容与训练的整合,本册教材继续把“口语交际”和“习作”这两个版块提前,语文园地中的内容一次为:“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第五个版块,则由以前的“展示台”“宽带网”扩充了内容,变为“展示台”“成语故事”“趣味语文”“宽带网”这四项交叉安排,使语文园地的学习内容更丰富、更有趣。
(六)、完善图像系统,注重图文并茂
在语文教材中,图像系统是配合文字系统的一个独立的符号系统,也是影响学习效果优劣的重要因素。本册教材加大创新力度,对每一篇、每一单元的图像进行了精心的构思和编排。这样做的目的是增强教材的直观性、形象性、趣味性,给师生的审美感受创造良好条件。教学时,如果能在注意文字内容学习的同时,不忽视课文插图的价值和作用,就一定会有很好的教学效益。
二、编写体例
本册书每单元都有提示学习方法的单元导读,精美的课文,提高学生表达能力的口语交际,与口语交际结合的习作及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展示台。
三、教材内容结构
本册共有课文32篇,其中精读课文24篇,略读课文8篇。此处,教材后面还编排了8篇选读课文。每组教材包括导语、课文和语文园地三大部分。第二组和第五组各安排了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从全册来看,教材编排仍采用主题单元形式,(知识树:单元结构)分别安排了:感受大自然的美好;爱护周围环境;看待问题、怎样想问题;丰富多彩的儿童生活;可贵的亲情、友情;神奇的科技世界;国际理解和友好;神话故事、传说。每个专题人文内涵丰富,贴近儿童生活,体现时代特点,蕴含教育价值。
三、知识与技能的立体式整合
每一单元教材从导语到课文、到语文园地,不仅围绕本单元的专题合理安排,而且加强了单元内精度课文与略读课文的联系,单元教学内容的整合。如:本册第二单元,单元导读以优美的语言提出学习方法,激发孩子学习的浓厚兴趣。《翠鸟》一课的安排培养学生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意识,动物和我们共同生活在大自然中,爱护动物就是爱护环境,所以教材安排以调查周围环境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调查活动使孩子对环境有了切身感受,教学顺势安排《燕子专列》一文,让学生明白人人都有爱护动物的美好心灵。大自然是人与动物共同的家园,但破坏家园的现象屡见不鲜,教材适时安排了《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让孩子感受到破坏大自然,大自然就会无情地报复人类。面对这种悲剧,人类怎能袖手旁观?第八课《路旁的橡树》讲述人们为保护环境而付出努力的感人故事。课文引领孩子深刻地感受到环保的重要,但不能只停留在思考层面,第七课后安排了综合性学习提示。结合课文学习和调查实践,学生在口语交际“我能做点什么”中不吐不快,兴致盎然,教材及时安排了习作,让学生写下见闻,感受。为了丰富语言素材,园地安排了我的发现和日积月累。并在展示台为学习成果提供了展示方式。单元内容环环相扣,增强了保护环境意识。
同时教材才纵向来说,从一年级到六年级,每个专题的内容在十二册书中都有不同层次的体现。我们还同样用本册第二单元来举例说明。
环境保护是我们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所以教材早在一年级下册第三组就安排了“保护环境”专题,二年级上册第七组安排了“保护环境、爱护动物”的专题。引导学生初步感受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本册教材的第二单元安排的四篇课文仍然体现了“环境保护”的主题,但与以往专题不同的是,本组教学内容安排了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学生在收集资料,调查家乡环境变化的过程中会深切地感受到环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从而自觉地保护环境。围绕“环境保护”这个专题,本组教材将导语、课文、课后练习、语文园地以及综合性学习等相关内容以整合的方式编排在一起。在四年级下册第三组安排了“大自然的启发”专题,这组教材的学习是对以前所学习的观察大自然、保护环境专题的延伸与发展,这单元与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编排体例相同,也安排了综合性学习,口语交际和习作也是围绕综合性学习展开,引导学生在实践中观察大自然,深入了解大自然。正是知识与技能的纵向整合。
三、说建议 说教学建议
(一)、关于识字、写字教学
随着学生识字、写字量的增加,识字量的巩固是识字教学中的一个重点。最主要的方法是让学生多接触、多见面,特别是在阅读中多见面。根据中年级特点,还可以在小练笔和习作中,在具体的运用中来巩固,也就是在读写的过程中积累和巩固所学的字。在写字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把握,不是字写得越多越好,而是要注意写字的质量。
(二)、关于阅读教学
1.精读课文的教学
精读课文是教材的主体,是进行语文基本功训练的主要凭借。在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继续加强词、句训练。词、句训练要贯穿在小学阶段各年级的语文教学过程中。主要的任务有两个:理解和积累。
(2)、要重视朗读的指导和训练。引导学生把自己当作课文中的人物去感受、去体验、去思考。
(3)、逐步培养学生默读的能力,默读课文,一般要求对学生提出默读要求,读完后,要交流、讨论。
(4)精度课文的教学,要营造自学思考和平等对话的良好氛围,生与生、师与生融为一体,实现接触零距离,沟通无障碍;有问题随时提出,有想法随时发表,平等对话,无拘无束交流。
(5)给每个学生充分的时间读书、思考、质疑问题。这是落实自主的、独立的、创造性阅读的基本条件。
(6)开展合作学习。可以围绕体会词、句的表达作用,揣摩最基本的表达方法,以及多数同学共同感兴趣的问题,就大家提出的“疑”或“惑”,展开合作学习。
(7)组织好全班交流,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学生的思维。
2、略读课文的教学
略读课文的教学要注意一下两点。一是从内容上说,理解课文的要求要低于精读课文的教学,一般是“粗知大意”,知要抓住重点、难点帮助学生理解,理解词句不作为训练的重点。二是从方法上说,教师要更加放手,主要靠学生自己把课文读懂,并在读中掌握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3、选读课文的教学
教材后附有8篇选读课文,教师可根据教学实际决定是剖选用。如果选用,可根据课文内容分别插入相关单元,也可在期末集中安排,作为综合复习材料。
(三)、关于口语交际教学
教师首先明确本册教材在口语交际方面的训练要求,根据相应的口语交际内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要尽可能的使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人人都得到锻炼的机会,在双向或多向的互动中活跃思维,提高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学生口语能力的培养,除了通过口语交际课,在很大程度上还要依赖于各种语文实践活动。
四、关于习作教学
1、培养学生习作的兴趣,让他们乐于表达。加强习作与阅读、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的联系。重视习作中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本册习作练习主要是些学生实际生活中所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
这是重要的再现生活的能力。在指导时要重视一点:一定要让学生如实表达,事实是什么样的,就写成什么样,不要写走样。
说评价建议
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要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个方面进行评价。以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实施评价,应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相互评价相结合。
我使用的评价方法是:
1、课堂表现:包括听讲、讨论、发言。
这项内容采取学生自评、小组互评和老师评等相结合的方法评价学生。组长和教师各有一张表,每周评一次,期末统计。这种形式的呈现既体现了定量的评价,又体现了定性的评价。
2、写作能力:包括日记、练笔和习作。
坚持鼓励为主,把学生的写作分为优上、优中、优下、良上四个等级。尤其重视学生习作中遣词造句是否应用了积累的语言素材,因为最成功的积累就是应用。在平时的批改中不仅评出等级,还要根据学生使用佳词佳句的数量采取等级加分制,用一个好词加一分,用一个好句加二分,激励学生推敲文字。教师要关注习作水平不高的学生,认真批阅他们的习作,努力发现他们使用的佳词。一个学生在练笔中用了第五课的“透亮灵活”一词,我马上给他加二分,并当众大加赞赏。这样他们在写作的过程中受到激励,逐渐养成运用语言的能力。、综合性学习活动:这是最能体现学生综合能力的一项。我设计表格分项对学生评价,评价内容包括学生的参与态度、动手搜集资料、整理、筛选的能力、参加展示活动的能力、活动的效果等。
这种评价能反映学生在活动中的学习态度、表现,是全面、公正的评价学生的方法。起到了很好的肯定、激励作用。
三、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生活处处皆语文,身边处处是资源。在本单元教学中要
一、抓住教材、教参资源,有效地开发与利用
教材、教参、教案是语文教学中最基础的资源。文字优美、构思精巧的课文、单元导读,略读课前的“阅读提示”,“语文园地”中 “我的发现” “日积月累”等都是很好的学习资源。要合理地利用这些资源,还要利用制作的课件,多媒体教室中的教学光盘内容,以及电视和网络中有关课文内容的视频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二、抓住身边、自然的资源,合理地开发与利用
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五彩缤纷的,只要用心观察,都会闪出珍珠般的光彩。综合性学习就要采摘生活中的珍珠。
三、校园环境——课程资源的“活教材”
创设多彩的有利于母语学习的校园环境。校园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合理的利用校园、教室等场地,创设多彩的校园文化,将这样的环境作为语文课程资源之一,以熏陶学生的情感,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
语文学科的教学资源就是我们深厚的文化底蕴,就是学生丰富的经验积累,我们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积极开发利用新的课程资源,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分享到一键分享QQ空间新浪微博百度搜藏人人网腾讯微博百度相册开心网腾讯朋友百度贴吧豆瓣网搜狐微博百度新首页QQ好友和讯微博更多...百度分享
登录
|
注册 | 本站投稿首 页 ┆ 教案设计 ┆ 说课稿 ┆ 教学论文 ┆ 单元作文 ┆ 普通话 ┆ 计划总结 ┆ 课件 ┆ 试题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很荣幸与大家交流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内容。
语文是终身受益的学科,学好语文就犹如拨开荆棘,寻找到一条通向广阔之路。引领孩子走进文学的殿堂,探索文化,就要准确把握课程标准,灵活驾驭教材。下面我将从说课标、说教材、所建议三方面来研说。
一、说课标
(一)、本册目标
依据课标对第二学段学生提出的目标要求,下面我就从五个方面来简单谈一谈小学语文第五册教材的教学目标。
识字与写字:
认识200 字,会写300个字。会使用工具书,有初步独立识字的能力。并能用钢笔练习书写正楷字
阅读:
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学习默读,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习作:
练习习作。不拘形式地写出见闻、感受和想象。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口语交际:
讲述故事努力做到具体生动,用语言打动他人;讲述见闻努力做到清楚明白,能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综合性学习:
收集资料,共同讨论,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尝试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解决简单的问题。
(二)、单元目标
教材共安排了八个专题。专题角度内容灵活多样,围绕本册目标,第五单元确定目标是:
识字与写字方面:
认识40个字,会写27个字,正确读写51个词语,摘抄文中优美的句子。
阅读方面: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能用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来理解词句。
习作方面:
能在综合性学习的基础上把自己搜集的资料或看到、听到的内容整理写成习作。
口语交际方面:
能主动地把自己了解的传统文化与同学们交流,并能认真倾听同学的讲述。
综合性学习方面:
让学生采用多种方式了解生活中的传统文化、身边的传统文化。引导学生总结交流,整理资料的方法,提高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二、说教材
(一)教材编写特点
1、围绕专题组织单元,进一步加强教材的整合性
(1)强化了导语的导学功能。以第五单元为例,单元开始设计了专门的版面安排了导语内容。揭示了第五单元学习的内容,点明了专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加强了单元内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的联系与整合。如第五单元在精读课文《赵州桥》与略读课文《一副名扬中外的画》之间,用一段流畅的文字,很自然地由精读课文过渡到了略读课文,并提示略读课文的学习要求和方法,使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形成了一个整体。
(3)联系单元专题,加强单元内容的整合。如第五单元的专题是“灿烂的中华文化”,教材从导语、课例到语文园地内容的安排都紧紧围绕这一专题展开。
2、结合专题安排“综合性学习”落实课程标准倡导的课程理念和提出的课程目标
本册教材在第五单元“灿烂的中华文化”专题中安排了综合性学习,是了解生活中的传统文化,综合性学习不但与阅读训练有着紧密的联系,成为该单元语文学习的有机组成部分,而且还是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的延伸和拓展。同时,它又将口语交际、习作和展示台有机地整合在一起,为听、说、读、写创造了必要的条件,提供了有意义的话题,体现了课内外的衔接,语文与生活的联系。
3、改进课文与课后练习的编排,促进学生学习方法的转变
(1)改进课文的导学系统。灵活地在课文之前、课文之中或课文之后以学习伙伴的口吻提出思考的问题,引导学生读书,思考,逐渐悟道读书时应该在什么地方想,想什么,怎样想,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如,第五单元《孔子拜师》、《盘古开天地》、《赵州桥》这三篇课文中都以吐泡泡的形式引导学生读书、思考、想象。
(2)改进课后练习的设计。课后练习都是以学习伙伴的口吻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读书,思考,谈感受,展示学习成果。如,在《盘古开天地》一课后,以学习伙伴的口吻提出“我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取代了过去复述课文的要求。
(3)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累语言。如,《孔子拜师》课后练习题中“我要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抄下来。”《盘古开天地》课后练习题中“课文中有不少像隆隆的雷声、茂盛的花草树木这样的词语,我们来找一找,在抄下来。”《赵州桥》课后练题中“课文的第三自然段写的很生动,我要把它抄下来。”都是引导学生学习积累语言。
(二)第五单元编写体例及内容结构
本组教材包括导语、课例、园地三大部分。各部分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单元导读中明确提出了本组教学的主要目标—灿烂的中华文化,让学生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了解,增强了民族自豪感。课例包括精读课文3篇,略读课文1篇。精读课文后安排了练习题,略读课文前安排了连接语。语文园地包括提高交际能力的口语交际与之相结合的习作,我的发现和日积月累4个固定栏目和展示台一个机动栏目。
(三)知识与技能的立体式整合
(1)横向整合
第五单元围绕“中华传统文化”为主题精心设计,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学习内容与训练内容、综合性学习与口语交际、习作彼此关联,紧密结合,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同时又从不同的层次角度,以不同的方式、方法表现着实践着这个专题。从内容上讲,四篇课文从不同的角度,以具体生动的实例引导学生感受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
从实践上讲,整个单元围绕专题,听说读写活动有机结合。在《孔子拜师》一课后安排了综合性学习,在《赵州桥》一课后提示整理综合性学习活动成果,口语交际进行了更深的拓展和延伸。习作介绍中国传统文化,日积月累读背十二生肖。展示台引导学生以手抄报的形式从不同角度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单元的每一项内容都紧紧相连,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2)纵向整合
了解中华传统文化对加深祖国文化的热爱情感有着重要的意义。所以教材在三年级下册第八组就安排了“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主题。四年级上册第五组安排了“我国的世界遗产”专题。五年级下册第五组安排了“中国古典名著”专题。教材循序渐进把中华传统文化的种子深深埋在了学生的内心。
三、说建议
(一)说教学建议
研究了教材特点,结合单元教学重点,教学中要做到:
1、字词教学
稳中求实
字词教学仍然是三年级教学的重点,培养学生在生活中独养成立识字的好习惯。课前安排学生预习课文的同时认识生字,课上调动学生积极性结合预习及课外识字情况交流识字方法,多种形式强化巩固。
2、理解课文
读中感悟
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教学的建议是这样的: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基于这一建议,我们在教学中应突出整体性、综合性,注意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综合能力,注重情感熏陶,渗透人文素养教育。首先,要围绕单元主题,精心安排教学内容与活动,将精读与略读、阅读与口语交际、习作紧密结合。其次,要以读为本,让学生充分地读,边读边展开想像,在读中感受与欣赏,在读中培养语感,积累语言材料。最后,要精心组织语文实践活动。
3、注重积累
读写结合
园地是本单元学习的拓展和延伸。“我的发现”让学生用抄写读背等方式积累成语,课上再试着说一些类似的成语。“读读背背”让学生熟练地按照顺序读熟并背诵十二生肖,用合作学习或竞赛方式交流。“读读认认”则让学生在语言环境中认字,巩固字形、字义。口语交际和习作则是充分调动学生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组内交流,并且每组选派代表向全班同学介绍。最后动笔成文。
(二)说评价建议
在识字写字方面要考察学生认清字形、读准字音、掌握汉字意义的情况,以及在具体语言环境中运用汉字的能力,借助字典、词典等工具书识字的能力。
在阅读方面要综合考察学生阅读过程中的感受、体验、理解和价值取向。对精读的评价重点考察学生再次举理解、文意把握、要点概括、内容探究、作品感受等方面的表现。
在写作方面应重视对写作的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评价。如是否有写作的兴趣和良好的习惯,是否表达了真情实感,对有创意的表达应予鼓励。同时也重视作文修改的评价,三年级的孩子刚开始写作,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写作信心,在评价上几乎每一次习作提示都提到了写完以后读给别人听,非常重视写完以后的交流和展示。这实际也是一种习作的方法的训练。
口语交际的评价应重视考察学生的参与意识和情意态度。评价必须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让学生承担有实际意义的交际任务,以反映学生真实的口语交际水平。
综合性学习的评价要尊重和保护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多样化的探究。评价的着眼点主要在于:在活动中的合作态度和参与程度。能否积极地为解决问题去搜集信息和整理资料以及学习成果的展示与交流。
(三)资源开发与利用
1、灵活运用教材资源
教材中的许多材料都是编者精心筛选的,如学习提示、单元导读、自学提示、插图等都是一些比较典型的教学资源。只要我们能灵活处理、恰当运用,教材上的许多资源也可以被开发和有效利用,从而实现我们的教学目标。如:《赵州桥》一课可以让学生观察插图,感受赵州桥的美观,了解其设计特点,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习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还能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2、开发网络资源,充分利用多媒体,多媒体教学具有许多优势,他能利用丰富的图形、图像、声音、语音、动画、视频等多种媒体协同作用将教学内容具体化、可视化,有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如《一副名扬中外的画》一课,课前老师可以建议学生从网上搜集有关《清明上河图》的资料,了解北宋的时代背景;教师还可以自制课件,帮助学生初步了解《清明上河图》的内容和艺术价值。
总之,课程资源,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让我们结合学生的认知心理和学习水平,把教材用好,让教材成为学生腾飞的翅膀!
以上就是我对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第五单元的粗略分析,不足之处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