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 6 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时间:2019-05-14 18:11:1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九年级语文上册 6 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九年级语文上册 6 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第一篇:九年级语文上册 6 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

【学习目标】

1、了解伏尔泰为人类所作的贡献,感受雨果对伏尔泰的赞扬崇敬之情。

2、体会雨果饱含激情的演讲风格和理解诗化的语言中蕴蓄的深刻含义。

3、学习作者抓住伏尔泰的“笔”和“微笑”两个特征刻画他的“斗士”和“智者”形象的方法。【重点】、体会伏尔泰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影响,以及雨果对于伏尔泰、对于先哲、对于自由和民主的景 仰。

2、学习演讲语言的鼓动性和感召力。【难点】

1.理解文中重点句子的深刻含义。

2.学习抓住特点刻画人物形象的手法。

第一学习时间 自主预习案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1.依据预习案朗读全文;借助“教材助读”,从整体上理解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2.完成预习自测题目:所有题目都书面完成。

3.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标出来,并填写到后面“我的疑问”处。Ⅰ.教材助读

1、背景资料

伏尔泰(1694—1778),法国启蒙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生于巴黎一个公正人家庭。学过法律,经过商,当过法庭书记和外交官员。知识渊博,著作丰富,涉及哲学、历史、文学、自然科学等方面,近百卷之多。

1778年,“教导人们走向自由的”的“法兰西思想之王”伏尔泰与世长辞了。一百年后,另一位伟大的人道主义斗士――维克多•雨果站在纪念伏尔泰百年冥诞的讲坛上,发表了一篇激情澎湃的演讲。

2、雨果:19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法国文学史上卓越的资产阶级民主作家。贯穿一生活动创作的主导思想是人道主义、反暴力、以爱治恶。创作长达60年以上,代表作《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海上劳工》《笑面人》《九三年》等。

3、启蒙运动:18世纪西方资产阶级继文艺复兴之后所进行的第二次反对教会神权和封建专制的文化运动。弘扬理性、反对宗教、提倡人权。教导人们勇于反抗,追求正义。

Ⅱ.自主检测

1、给下列加横线的字注音

陨落()

诅咒()()

弥留()灵柩()诉讼()

深邃()

睿智()

怜悯()

污蔑

()恪尽职守()

2、理解并积累下列词语的意思。

陨落: 睿智:

蕴涵: 凌驾: 肃然起敬: 媚上欺下: 弥留之际: 登峰造极: 恪尽职守:

2、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本文可分几部分?并概括出每部分的主要内容。Ⅲ.我的疑问 【提示】请同学们将预习中未能解决的问题和有疑惑的问题写下来,等待课堂上与教师和同学探究解决。

第二学习时间 新知探究案

感悟总结:

这篇演讲词,脉络清晰,层次分明,从历史到现实,从伏尔泰的卓越贡献到他的伟大人格,让读者能够获得很明晰的印象。演说起伏跌宕,高潮迭起,既是对人类先贤的思想与人格力量的热情颂扬,也是对人类社会永远需要的正义和良知的呼唤。

雨果在这篇演讲中很好展现了浪漫主义的语言风格。体现了对比鲜明、文采飞扬、比喻生动、渲染夸张等特点。全篇演说精彩语句,俯拾皆是,极富鼓动性和感染力。Ⅲ.我的收获--反思静悟 体验成功

☆请写出本堂课学习中,你认为感悟最深的一至两条收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学习时间 课后训练案

一、指出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⑴伏尔泰不仅是一个人,他是一个世纪。()⑵他以微笑战胜暴力,以嘲笑战胜专制,以讥讽战胜宗教的自以为是,以坚毅战胜顽固,以真理战胜愚昧。()

⑶既然黑夜出自王座,就让光明从坟墓里出来!()⑴暗喻;⑵排比;⑶借喻。

二、学习成语除理解之外更重要的是要学会运用,请根据下列成语的意思,把他们填到适当的语言环境中去。

A.弥留之际 B.媚上欺下 C.孤军奋战 D.恼羞成怒 E.恪尽职守 ⑴各级领导干部要(),靠前指挥,领导到位。⑵个人离不开集体,()者往往以失败告终,而如能融入一个有力的集体,那么他便能反败为胜。

⑶梅艳芳()好友纷赶到医院探望。

⑷被发现其罪行后,歹徒(),上前欲殴打见义勇为者,但最终寡不敌众,被扭送到公安局。

⑸《变色龙》中,作者把趋炎附势、见风使舵、()的奥楚蔑洛夫比作“ 变色龙”。

三、选择正确的词填在横线上。

⑴他活过的八十四年,经历了登峰造极的君主政体和(A.暑光 B.曙光)初现的革命年代。

⑵你为人类的诉讼案(A.辩护 B.辨护),驳斥暴君和凶神,你胜诉了。⑶他把人的尊严(A.赋予 B.付与)黎民百姓。答案:

⑷这微笑有时变成放声大笑,但是其中(A.蕴含 B.蕴涵)有哲理的忧伤。

四、阅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1、作者雨果认为伏尔泰“是整整一个时代”的原因是什么?(不超过55个字)

2.伏尔泰的“微笑”表现了他哪三个方面的特点?分析并简要回答。

3.“一个新的纪元”指________ 的新纪元。(答案不超过15个字)4.下列说法,与原文不合的一项是()A.本文是一篇演讲稿,是雨果为纪念法国著名启蒙思想家和杰出的讽刺作家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在伏尔泰墓前发表的演讲。

B.路易十四时代之后,法国进入了伏尔泰时代。

C.“一个新的纪元以伏尔泰开始”是极言伏尔泰在历史上的地位和深远影响,而不是一个客观史实的陈述。

D.作为一个公民既要行使权利又要履行义务,在这两方面都必须取得进步,这也是伏尔泰对每个人提出的要求。

5.你最推崇的伟人是谁?试结合其思想精华、伟大的人格、对社会的贡献等某一方面简要谈谈推崇他(她)的原因。(80字左右)

中考小知识(接第一课)

病句类型有六种,即:搭配不当、语序不当、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语意不明、不合逻辑。综观历年语文病句辨析试题,其所选的病句错误类型都是十分“典范”的,虽然通过各种措施增加迷惑性,但总体来说,其“病征”是十分突出的,而且也有一些规律可寻,如果抓住这些“病征”顺藤摸瓜,加以甄别,就更容易判断出该句是不是有病,是何种语病。笔者罗列了以下一些规律,供同学们复习备考之用。

一、出现了并列的短语,可能是搭配不当、分类不当、语序不当或语意不明

1.有关部门对极少数不尊重环卫工人劳动、无理取闹、甚至殴打侮辱环卫工人的事件,及时进行了批评教育和严肃处理。(搭配不当,“事件”不可以“批评教育”)2.我们家乡美丽而富饶,这里土地肥沃,特别适宜种果树、棉花、甘庶,此外,还适宜栽种梨树和枣树。(分类不当,“梨树和枣树”都是“果树”)3.全厂职工讨论和听取了厂长关于改善经营管理的报告。(语序不当,应为“听取和讨论”,有时间上的先后关系)4.近日新区法院审结了这起案件,违约经营的小张被判令赔偿原告好路缘商贸公司经济损失和诉讼费三千余元。(语意不明,是“经济损失和诉讼费”计“三千余元”还是单“诉讼费”“三千余元”)

二、出现了多重定语和多重状语,可能是语序不当

1.批评和自我批评是有效地改正错误提高思想水平的方法。(应将“有效地”调至“方法”前)2.昨天,许多代表热情地在休息室里同他交谈。(应将“热情地”调至“同他交谈”前)3.这期培训班是全国职工教育委员会和国家经委联合于今年五月底举办的,来自全国各地的二百多名职工代表参加了这次培训。(“联合”应调至“举办”前,让位于时间状语)

三、出现了数量短语,可能是语意不明、重复、语序不当、用词不当

1.三个学校的学生会干部在教导处开会,研究本学期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问题。(表意不明,是“三个学校”还是“三个学生会干部”)2.国产轿车的价格低,适于百姓接受,像“都市贝贝”市场统一售价才6.08万元,“英格尔”是6.88万元,新款“桑塔纳”也不过十几万元左右。(重复,“十几万元”本为约数,不可以再用“左右”)3.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是端正党风、增强党的凝聚力的行之有效的一种方法。(语序不当,“一种”应在“行之有效”之前)4.华能集团三电厂今年对锅炉设备进行了改造,吨煤发电量增加了1.5倍,煤消耗量域少了1.2倍。(用词不当,“减少”不可以用倍数)3 5.中国第一个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工程研究中心建成后,国内外同行对其先进的功能大加赞赏,先后有二万三千多人次前来参观。(用词不当,“人次”是复量词,不可以做主语)6.早晨五六点钟,通往机场的街道两旁便站满了数万名欢送人群。(用词不当,“人群”是集合名词)

四、出现了介词,可能是搭配不当、结构混乱、主客体颠倒、主语残缺

1.他们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并没有消沉,而是在大家的信赖和关怀中得到了力量,树立了克服困难的信心。(搭配不当,应为“从……中”)2.3月17日,6名委员因受贿丑闻被驱逐出国际奥委会。第二天,世界各人报纸关于这起震惊国际体坛的事件都作了详细报道。(介词使用不当,应为“对”)3.焦裕禄这个名字对青年人可能还有些陌生,可对四十岁以上的人却是很熟悉的。(主客体颠倒,应为“对青年人来说”、“对四十岁以上的人来说”)4.为什么对于这种浪费人才的现象,至今没有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呢?(滥用介词造成主语残缺,应删去“对于”

五、出现了关联词(连词),可能是搭配不当、残缺、语序不当

1.只有从根本上解决了为什么人的问题,就能更好地为人民服务。(关联词搭配不当,应为必要条件,用“只有……才”)2.尽管你的礼品多么微薄,但在农民心上,却象千斤重的砝码。(关联词和副词搭配不当,此处应用确指的“这么”,“无论”和“不管”后应用不确指的“多么”)3.他虽然是个农民,平常喜爱学习,识不少字,编秧歌也在行。(关联词残缺,应在“平常”前加“但是”)4.由于技术水平太低,这些产品质量不是比沿海地区的同类产品低,就是成本比沿海的高。

(关联词位置不当,主语不一致,关联词应在主语之前,应将“不是”调至“质量”前)

第二篇:九年级语文上册 6《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教学案

6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2、识记理解并积累文中的生字、生词。过程与方法

1、理清本文的结构,理解文中重点语句。

2、欣赏语言,体会充满激情的、富于浪漫主义色彩的演讲语言风格。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明了伏尔泰对人类的贡献,激发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教学重难点】

1、语言的欣赏。

2、学生对时代和思想背景陌生。【导学过程】

一、设疑激趣,导入新课。由学生学习中的疑问导入课文。

二、走进作者

学生展示查阅的资料,教师补充,多媒体出示

维克多•雨果,1802年2月26日出生在法国贝桑松的一个军官家庭。名著《巴黎圣院》、《悲惨世界》

三、检测预习: 1.给加粗字注音。

陨落()灵柩()弥留()恪尽职守()

2、根据课文填空。

他________,坚定不移。他以________战胜暴力,以________战胜专制,以________战胜宗教的自以为是,以________战胜顽固,以________战胜愚昧。

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本文可分几部分?

第一部分(第段):

第二部分(第段):

第三部分(第段)

2、伏尔泰为人类做出了那些贡献?

3、雨果为什么把伏尔泰生活的时代看作是“一个新的纪元”的开始?

五、合作探究:(出示问题,小组合作探究)

1、作者认为“伏尔泰不仅是一个人,他是一个世纪”的原因是什么?

2、“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进步的两个方面很清楚地显示出来。“其中”两个方面“是指什么?

六、精读品析:

1、学生自由发言,其他学生品评交流。

2、教师举例。

3、总结语言特点:雨果在这篇演讲中很好展现了浪漫主义的语言风格。体现了对比鲜明、文采飞扬、比喻生动、渲染夸张等特点。

七、拓展延伸: 读了本文后,你认为应向伏尔泰学习什么?

八、反馈检测

1.给加粗字注音。

陨落()灵柩()弥留()恪尽职守()2.根据注音写字。凌jià()ruì智()浩hàn()chāng狂()3.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

(1)一百年前的今天,一颗巨星陨落了。

陨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这是睿智的微笑。

睿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他活过的八十四年,经历了登峰造极的君主政体和曙光初现的革命年代。

登峰造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眼前是各种力量的联合,宫廷、贵族、金融界;„„这批虚伪、狂热、阴险兼而有之的神职人员。兼而有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课文填空。

他________,坚定不移。他以________战胜暴力,以________战胜专制,以________战胜宗教的自以为是,以________战胜顽固,以________战胜愚昧。5.请你根据课文和自己的理解回答问题。

从雨果的演讲中,可以了解到伏尔泰为人类文明做出了怎样的贡献?

参考答案

1.yǔn jiù mí kè 2.驾 睿 瀚 猖 3.(1)这里指有才能的人去世。(2)见识卓越,富有远见。(3)登上顶峰,到达最高点。比喻达到顶峰。(4)兼具或牵及相关两方或各方都具有。4.不屈不挠 微笑 嘲笑 讥讽 坚毅 真理5.留给人们许多不朽的著作,培育良知,教化人类,向社会的一切丑恶力量作战,主张开明的君主政治、强调自由和平等,他因此成为思想的领袖。

板书设计

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雨果)

1(第1节):高度概括伏尔泰生活的时代及其世纪性的贡献,评价他在人类历史上的非凡地位。2(第2~9节):回顾历史,歌颂伏尔泰与社会丑恶力量斗争的伟大意义。3(第10~13节):对伏尔泰人格力量的热情颂扬。4(第14节):从历史回到现实,雨果向社会与世人发出对良心与理性的呼唤,表现了自己与伏尔泰一样与黑暗专制势不两立、斗争到底的决心和信念。

教学反思

在构思本课的教学过程中,课文的内容要学生来理解,要把朗读贯彻下去,在教学中要让我们的学生走进他澎湃的激情。

课堂不可能解决所有的问题。在本文的教学过程中,对部分学生不能解决的难题,采用了存疑的方式,通过设置更多疑问的办法予以放弃。学会放弃其实也是一种教学智慧。

第三篇:6《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导学案

麻城市黄土岗中心学校语文九年级上册“两改六落实”导学稿

第六课《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导学案

设计者:徐丽明

审订者:九年级语文老师

2、他________,坚定不移。他以________战胜暴力,以________战胜专制,以________战胜宗

教的自以为是,以________战胜顽固,以________战胜愚昧。

知识点拨与学法引导

[学习目标] 1、领略两位杰出人物的思想光辉。

2、品味雨果包含激情、诗化的语言。

3、了解演说的特点。

预习课文

1、了解伏尔泰及雨果

伏尔泰(1694—1778),法国启蒙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生于巴黎一个公正人家庭。学过法律,经过商,当过法庭书记和外交官员。知识渊博,著作丰富,涉及哲学、历史、文学、自然科学等方面,近百卷之多。1778年,“教导人们走向自由的”的“法兰西思想之王”伏尔泰与世长辞了。一百年后,另一位伟大的人道主义斗士――维克多•雨果站在纪念伏尔泰百年冥诞的讲坛上,发表了一篇激情澎湃的演讲。维克多〃雨果(1802-1885)是法国浪漫主义学运动的领袖,是法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家之一。他的一生几乎跨越整个19世纪,他的文学生涯达60年之久,创作力经久不衰。他的浪漫主义小说精彩动人,雄浑有力,对读者具有永久的魅力。人道主义是贯穿于他作品的主线。主要作品有:《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海上劳工》《笑面人》《九三年》等。

2、拼音

陨落()

诅咒()

弥留()

灵柩()

侮辱()

深邃()

睿智()

恪尽职守()

轻薄()媚上欺下()

浩瀚()

喝彩()3、词语释义

陨落:从高空坠落。睿智:聪慧,明智,英明有远见。蕴涵:包含,含有。也作“蕴含”。

凌驾:高出(别人);压倒(别的事物)。

媚上欺下:对上面的人巴结讨好,对下属欺压侮辱。弥留之际:病危将死的时候。

黎民百姓:指贫民百姓。孤军奋战:孤立无援的军队单独作战。也指单方面的力量进行奋斗。恼羞成怒:因忿恨、羞愧而发怒。

登峰造极:比喻达到顶峰。

肃然起敬:起敬,产生敬佩的心情。形容由于受感动而产生的恭敬和钦佩。

恪尽职守:谨慎而恭敬的做好自己的工作。经久不息:长时间不停息。多形容掌声和欢呼声。

合作探究、下面一句话中的“过去”和“未来”分别象征什么?“他受到诅咒、受到祝福地走了:受到过去的诅咒、受到未来的祝福。”“过去”象征 ________,“未来”象征 ________。

(一)整体感知

《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这篇演讲词,脉络清晰,层次分明,从历史到现实,从伏尔泰的卓越贡献到他的伟大人格,让读者能够获得很明晰的印象。演说起伏跌宕,高潮迭起,既是对人类先贤的思想与人格力量的热情颂扬,也是对人类社会永远需要的正义和良知的呼唤。全篇演说精彩语句,俯拾皆是,极富鼓动性和感染力。

(二)学法引导

学习本文,首先是通读全文,结合课后练习一,理解伏尔泰的历史贡献及启蒙思想的伟大意义;其次是通过朗读和背诵,体会雨果的充满激情的、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的演讲语言风格。

由于本文涉及的时代和思想背景与我们的现实生活相距较远,加上大家现在还不太清楚启蒙运动在西方历史上的重大意义,因而较难理解雨果对伏尔泰的高度评价、对启蒙思想的当代阐发,也很难激起感情的共鸣。所以,这就需要我们从历史课本、从有关伏尔泰的故事中了解伏尔泰为弱势人群呐喊、奋争的正义行动,以便更好地理解课文。

(三)审美鉴赏 激情澎湃的诗意美

雨果是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这篇演讲词,正是他浪漫主义的语言风格的恰到好处的体现。文章对比鲜明、文采飞扬、比喻生动,渲染夸张的语句随处可见,充满了激情,极好地激发了听众、读者的感情共鸣。例如,文章结尾“既然黑夜出自王座,就让光明从坟墓里出来!”这是一句充满激情的生动呼告,表现出与黑暗专制势不两立、斗争到底的决心和信念,同时这也暗示着:长眠于坟墓中的伏尔泰,他曾经催生出的“黎明的曙光”,无论曾经怎样被黑暗湮没,但最终都将在人类历史上大放光彩。

(四)重难点突破

1.作者在演讲中说“伏尔泰不仅是一个人,他是一个世纪。他行使过一个职能,他完成过一项使命”,这句话有什么深刻含义?

【析】理解这句话含义,一方面要了解伏尔泰所处的时代,另一风云激荡的法国18世纪,这是一个“登峰造极的君主政体和曙光初现的革命年代”,见证了这个伟大的麻城市黄土岗中心学校语文九年级上册“两改六落实”导学稿

时代的伏尔泰,他所行使的职能和使命,就是“培育良知,教化人类”。正是这一点,使他成为人类思想史上一代宗师。

2.理解“既然黑夜出自王座,就让光明从坟墓里出来”这句话在文中内容和结构上的作用。

我的总结:

【析】这句话是一句富有诗意的语言,要着重品味其中蕴含的哲理和激情。【参考答案】这句富有激情的生动呼告,表现出雨果和黑暗专制势不两立、斗争到底的决心和信念;同时也暗示着:长眠于地下的伏尔泰,他曾经催生出“黎明的曙光”,无论曾经怎样被黑暗湮没,最终都将在人类历史上大放光彩。这句话不仅在结构上极其巧妙地呼应了开头的一句话:“他的摇篮映照着王朝盛世的余晖,他的灵柩投射着大深渊最初的微光”,而且把18世纪与19世纪,把整个人类解放的光辉历程,都融合在了一起。

3.本文的一个重要特点是诗化语言的运用,对于这样的语言我们应该怎样欣赏? 【析】作为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雨果在这篇演讲中很好地展现了浪漫主义的语言风格。任何一种语言,包括浪漫主义的语言,其风格的形成都是以一定的思想和感情为基础的。

【参考答案】本文激情洋溢的语言背后,是雨果对黑暗现实与不合理制度的尖锐抨击,对人道主义的热切呼唤。而其语言本身,则体现了对比鲜明、文采飞扬、比喻生动、渲染夸张等特点。对于文中大量诗化的语言,应联系思想背景来品味,在反复诵读中体会灵感和激情。

课堂检测

(1)从雨果的演讲中,可以了解到伏尔泰为人类文明做出了怎样的贡献?

(2)雨果为什么把伏尔泰生活的时代看作是“一个新的纪元”的开始?

(3)“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进步的两个方面很清楚地显示出来。“其中”两个方面“是指什么?

教师反思:

参考答案:

2、拼音

陨落(yǔn)

诅咒(zǔ)弥留(mí)灵柩(jiù)侮辱(rǔ)深邃(suì)睿智(ruì)

恪尽职守(kè)轻薄(bó)媚上欺下(mèi)浩瀚(hàn)

喝彩(hè)

4、自学答疑

(1)一是通过著书立说和文学创作,做出思想上的贡献:“培育良知,教化人类”(用文中原话回答“他行使过一个职能,他完成过一个使命”),“教导人们走向自由”; 二是以知识分子的良知和责任,为他那个时代的弱势人群争取人权,勇敢斗争。(2)因为从那时起,“人类最高的统治权力将是思想”。思想取代武力,一切都要放到“理性”法官面前受审,人们再也不会盲目的臣服于权威与专制,人间的最高律令将是基于正义和平等的法律,以及真理和良心。总之,“新纪元”的说法是对启蒙运动意义的高度评价。第一:做一个人,我们要行使自己的权力,第二:做一个公民,我们要恪尽职守。基础演练

1、黑暗与邪恶 正义与光明

2、不屈不挠 微笑 嘲笑 讥讽 坚毅 真理 能力提升

1、高度评价伏尔泰在人类历史上的非凡地位(或作出的世纪性的贡献)。

2、他受到“过去的诅咒”,恰好反衬出他与黑暗的势不两立,他对世人的启蒙硕勋,所以说“是荣誉的美好形式”。

第四篇:《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导学案

《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导学案

主备:刘培娜审核:九年级语文备课组时间:

【学习目标】

1、查字典,看注释,读准字音,掌握重点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把握文章内容。

3、初步了解演讲的特点,理解本文重点语句含义。

【学习重点】

理清文章脉络,把握文章内容,学习本文演讲的特点,学习语言特点

【知识链接】

1、作家作品:维克多•雨果(1802—1885),是法国浪漫主义学运动的领袖,是法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家之一。他的一生几乎跨越整个19世纪,文学生涯达60年之久,创作力经久不衰。他的浪漫主义小说精彩动人,雄浑有力,对读者具有永久的魅力。人道主义是贯穿于他作品的主线。主要作品有:《》《》《海上劳工》《笑面人》《》等。

2、背景探视:伏尔泰(1694—1778),法国启蒙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

生于巴黎一个公正人家庭。学过法律,经过商,当过法庭书记和外交官员。知识渊博,著作丰富,涉及哲学、历史、文学、自然科学等方面,近百卷之多。

1778年,“教导人们走向自由的”的“法兰西思想之王”伏尔泰与世长辞了。

一百年后,另一位伟大的人道主义斗士――维克多•雨果站在纪念伏尔泰百年冥诞的讲坛上,发表了一篇激情澎湃的演讲。

3、文体浅谈:浪漫主义:文学史上的基本创作方法之一。它的基本原则是

通过表现理想来反映现实。即将理想生活当作直接的描写对象,展示出一个存在于作者心目中的理想世界,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的不足。表现手法往往比较奇特,情节曲折离奇,语言热情奔放,格调高昂激越。

【学习过程】

导读:《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这篇演讲词,脉络清晰,层次分

明,从历史到现实,从伏尔泰的卓越贡献到他的伟大人格,让读者能够获得很明晰的印象。演说起伏跌宕,高潮迭起,既是对人类先贤的思想与人格力量的热情颂扬,也是对人类社会永远需要的正义和良知的呼唤。全篇演说精彩语句,俯拾皆是,极富鼓动性和感染力。

【整体感知】

掌握下列词语,并能准确给划线的字注音 陨落()弥留()灵柩()侮辱()深邃()睿智()恪尽职守()轻薄()媚上欺下()浩瀚()

【合作探究】

1、从雨果的演讲中,你了解到伏尔泰为人类文明做出了怎样的贡献?

2、雨果为什么把伏尔泰生活的时代看作是“一个新的纪元”的开始?

3.在第一段中找出最能体现雨果对伏尔泰评价的一个词和一句话。为什么认为雨果是永生的?世人怎么对待伏尔泰的逝世?雨果呢?

4、伏尔泰的微笑表现了他哪三个方面的特点?作者为什么要突出谈到伏尔泰的微笑?

5、、“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进步的两个方面很清楚地显示出来。”其中“两个方面”是指什么?

6.文中哪些句子能够表现伏尔泰的形象,请加以分析。

7、品味下面的句子,体会雨果饱含激情、诗化的语言中蕴蓄的深刻含义。(课后练习三)

【课堂检测】

1、读伏尔泰,我们自然会想到鲁迅。文中说:“伏尔泰不仅是一个人,他是一个世纪。”请你也仿这样的句式来论鲁迅。

2、如何理解“一百年前的今天,一颗巨星陨落了。”

3、课外作业:请查找伏尔泰、雨果的有关资料并整理,感受伟大人物的思想境界。(可查找有关的名著、生平经历或思想传记等,注意积累他们的名言警句)

【拓展延伸】

课外延伸:

1、伏尔泰是伟大的哲学家,后世流传着不少他的名言警句,你听说过吗?请搜集整理,不少于两句。

2、选择自己喜欢的句段背诵并仿写。

我的反思:

附答案:

合作探究:

1、伏尔泰对人类的贡献可以归纳为两大部分。一是通过著书立说和文学创作,做出思想上的贡献:“培育良知,教化人类”,“教导人们走向自由”;二是以一个知识分子的良知和责任,为他那个时代的弱势人群争取人权,勇敢斗争。

2、伏尔泰生活的时代是“一个新的纪元”的开始,因为从那时起,“人类最高的统治权力将是思想”。思想取代武力,一切都要放到“理性”法官面前受审,人们再也不会盲目地臣服于权威与专制,人间的最高律令将是基于正义和平等的法律,以及真理和良心。总之,“新纪元”的说法是对启蒙运动意义的高度评价。

3、对权贵和压迫者的嘲笑,表现了他面对敌人不屈不挠、坚定不移的优秀品质;对弱者和被压迫者的微笑,表现他善良、仁慈、博爱的宽广胸怀;微笑体现了伏尔泰讽刺幽默的战斗风格。

作者突出谈到伏尔泰的微笑,着重体现了伏尔泰的非凡人格,表现出不权勇于战斗,同时善于战斗,从容不迫,游刃有余。

4、第一:做一个人,我们要行使自己的权力,第二:做一个公民,我们要恪尽职守。

5、(1)“过去”象征着黑暗与邪恶,“未来”意味着正义与光明。伏尔泰受到“过去”的诅咒与“未来”的祝福,正反衬出他与黑暗的势不两立,他对世人的启蒙硕勋。所以说“是荣誉的两种美好的形式”。

(2)这句富有激情的生动呼告,表现出雨果与黑暗专制势不两立、斗争到底的决心和信念;同时也暗示着:长眠于坟墓中的伏尔泰,他曾经催生出的“黎明的曙光”,无论曾经怎样被黑暗湮没,最终都将在人类历史上大放光彩。这句话,极其巧妙地呼应着演讲开头的“他的摇篮映照着王朝盛世的余晖,他的灵柩投射着大深渊最初的微光”;而且把18世纪与19世纪,把整个人类解放的光辉历程,都融合在一起。

检测答案:

1、鲁迅不仅仅是一个人,他是一个民族

2、“一百年前的今天”紧扣文题中“逝世一百周年”,“巨星陨落”比喻伏尔泰的溘然长逝,高度评价了伏尔泰在人类历史上的非凡地位,高度概括了伏尔泰所生活的时代及其世纪性的贡献。

第五篇: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导学案

《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导学案

教学目标 :

1、了解伏尔泰对人类历史的卓越贡献,尤其是他在思想史上的贡献。

2、体会雨果充满激情的、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的演讲语言风格。

3、朗读练习,在朗读中受到自由、平等、和谐、和平、正义等思想的熏陶。

教学重点 :

1、理解伏尔泰的历史贡献及启蒙思想的伟大意义。

2、通过朗读和背诵,体会雨果充满激情的、富于浪漫主义色彩的演讲语言风格。

教学难点 :

1、启蒙运动在西方历史上的重大意义。

2、伏尔泰所处的时代及思想背景。预习导学

一、资料导读

1、走进伏尔泰,与名人零距离

伏尔泰(1694-1778),法国启蒙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生于巴黎一个公正人家庭。学过法律,经过商,当过法庭书记和外交官员。知识渊博,著作丰富,涉及哲学、历史、文学、自然科学等方面,近百卷之多。(《用书P50》)

讲述伏尔泰的故事:卡拉事件、伏尔泰之死。(《用书P51-52》)

2、启蒙运动(《用书P53》)

欧洲十八世纪宣传资产阶级思想的文化教育运动,追求政治和学术思想上的自由,提倡科学技术,把理性推崇为思想和行为的基础。首先起于英国,次及德、法、俄、意等国,尤以法国声势最为浩大;因其为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作了舆论准备,故名。

3、关于雨果

维克多•雨果(1802-1885)是法国浪漫主义学运动的领袖,是法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家之一。他的一生几乎跨越整个19世纪,他的文学生涯达60年之久,创作力经久不衰。他的浪漫主义小说精彩动人,雄浑有力,对读者具有永久的魅力。人道主义是贯穿于他作品的主线。主要作品有:《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海上劳工》《笑面人》《九三年》等。

4、浪漫主义

文学史上的基本创作方法之一。它的基本原则是通过表现理想来反映现实。即将理想的生活当作直接的描写对象,展示出一个存在于作者心目中的理想世界,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或补现实的不足。表现手法往往比较奇特,情节曲折离奇,语言热情奔放,格调高昂激越。

(解说:课前发动学生搜集有关资料,了解雨果创作风格,课上交流,实现资料共享。)

二、检查预习

1、注音:

陨落yǔn 诅咒zǔ zhîu 弥留mí 灵柩jiù 诉讼sîng 无聊liáo 凌驾líng 深邃suì 睿智ruì 蕴涵yùn 怜悯mǐn 恪尽职守kè 污蔑miè 鞠躬gōng

2、词解:

陨落:从高空坠落。睿智:聪慧,明智,英明有远见。

蕴涵:包含,含有。也作“蕴含”。凌驾:高出(别人);压倒(别的事物)。

媚上欺下:对上面的人巴结讨好,对下属欺压侮辱。

弥留之际:病危将死的时候。黎民百姓:指贫民百姓。

孤军奋战:孤立无援的军队单独作战。也指单方面的力量进行奋斗。

恼羞成怒:因忿恨、羞愧而发怒。登峰造极:比喻达到顶峰。

肃然起敬:肃然,恭敬的样子。起敬,产生敬佩的心情。形容由于受感动而产生的恭敬和钦 1 佩。恪尽职守:谨慎而恭敬的做好自己的工作。

经久不息:长时间不停息。多形容掌声和欢呼声。

活动探究

活动

一、指导朗读

1、导读:《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是对人类先贤的崇高礼赞,对思想与人格力量的热情颂扬,也是对人类社会永远需要的正义的呐喊,良知的呼唤。那么,我们朗读这篇演说时,应注意些什么问题呢?

(启发学生回顾第五课学习时所讲的演讲知识)

2、范读、听读、评读

(听朗读带,学生试读,师生共同依据演讲的特点点评朗读情况)

活动

二、合作探究

(让学生自由发言,充分讨论后归纳)

1、从雨果的演讲中,你了解到伏尔泰为人类文明做出了怎样的贡献?雨果为什么把伏尔泰生活的时代看作是“一个新的纪元”的开始?(结合练习二)

(解说:让学生把握全文大意,进行内容概括)

(1)伏尔泰对人类的贡献可以归纳为两部分:

一是通过著书立说和文学创作,做出思想上的贡献:“培育良知,教化人类”(用文中原话回答“他行使过一个职能,他完成过一个使命”中的这个“职能”和“使命”具体指什么?),“教导人们走向自由”;

二是以知识分子的良知和责任,为他那个时代的弱势人群争取人权,勇敢斗争。

追问:有这方面的例子吗?

——第9节中举了他为西尔旺、蒙巴伊、卡拉斯和拉巴尔四个人斗争的例子。请同学们结合注释看,这四人都是平民,在当时,平民受尽压迫和欺凌。伏尔泰为弱势群体抗争的精神和伟大的人格力量令人钦佩。

他不仅用笔做武器宣扬了“自由、平等、博爱”的思想,而且积极投身于现实的、为一个个受害者辩护的具体斗争中。正是有了以伏尔泰为领袖的启蒙思想家们的努力,思想的种子被播撒到世人心田,一个新的纪元开始了,思想将是人类最高的统治权力。

(2)伏尔泰生活的时代是“一个新的纪元”的开始,因为从那时起,“人类最高的统治权力将是思想”。思想取代武力,一切都要放到“理性”法官面前受审,人们再也不会盲目的臣服于权威与专制,人间的最高律令将是基于正义和平等的法律,以及真理和良心。总之,“新纪元”的说法是对启蒙运动意义的高度评价。

2、结构解读,理清文章思路

这篇演说起伏跌宕,高潮迭起。从历史到现实,从伏尔泰的伟大贡献到他的伟大人格,构成了整个演说的脉络层次,请同学理清文章思路。

讨论明确:

(1)总的评价伏尔泰在历史上的非凡地位,世纪性的贡献。

崇高的礼赞(2-9)回顾历史,伏尔泰为被压迫的人类而孤军奋战。

(10-12)赞美人格,伏尔泰具有睿智的微笑。

(13-14)总结全文,再次揭示伏尔泰对人类的贡献,激励后来人。

〖解说:此步骤目的是帮助学生把握作者的思维流程。方法:小组讨论,选两组展示讨论成果,师生点评。值得提醒学生的是,结构的划分不一定就一种,本文就有二分法(1-12节伏尔泰世纪性贡献;13-14,伏尔泰的 时代意义。)和四分法。

3、本文是文坛泰斗雨果对思想大师伏尔泰的礼赞。作者还从哪方面赞扬了伏尔泰?

(解说:提出问题,由学生回答)

——还从伏尔泰伟大的人格方面来赞扬。伟人的伟大之处,不仅在其丰功伟绩,更在其非凡人格。后部分,雨果礼赞了伏尔泰“睿智的微笑”。伏尔泰伟大的人格力量:微笑

雨果说:“微笑,就是伏尔泰”。(如何理解?)微笑,标志着自信、雅量和大度,真是一种胸怀,一种境界。伏尔泰的微笑是“睿智的微笑”。因为它是对愤怒情感的超越,是看透一切尘嚣后的宽恕和安详。正是有了这智慧的微笑,照亮了真理、正义、仁慈和诚实,催生出平等、博爱、理智、和平等人类永恒的精神追求。

4、雨果是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这篇演讲很好的展现了他的浪漫主义语言风格。本文的语言激情洋溢,在语言的背后,的雨果对黑暗现实和不合理制度的尖锐抨击,对人道主义的热切呼唤。这种诗化的语言主要有下面几个特点:

鲜明对比,如:“他受到诅咒、受到祝福地走了:受到过去的诅咒,受到未来的祝福。

生动比喻,如:开头“„„,一颗巨星陨落了。”一句用比喻的方法来说伏尔泰的逝世。

渲染夸张,如:“既然黑夜出自王座,就让光明从坟墓出来!”

请选择几例最能体现作者语言风格的段落、句子,体会雨果饱含激情、诗化的语言中蕴含的深刻含义。

(学生讨论中,老师参与进去,引导完成练习三的同时,再对文中一些饱含激情、内涵深刻的句子作些探究。

如:a.“他受到诅咒、受到祝福地走了:受到过去的诅咒,受到未来的祝福。先生们,这是荣誉的两种美好的形式。”一句中的“过去”和“未来”分别指什么?为什么说“受到过去的诅咒”也是“荣誉的美好的形式”?

——“过去”象征着黑暗与邪恶,“未来”象征着正义与光明。他受到“过去的诅咒”,恰好反衬出他与黑暗的势不两立,他对世人的启蒙硕勋,所以说“是荣誉的美好形式”。

b、我们应为这微笑感动。这微笑里含有黎明的曙光。-------

c.我们感到,从今以后人类最高的统治权力将是思想。d、既然黑夜出自王座,就让光明从坟墓里出来。

5、怎样理解“理性的最高权威”?

——“理性”是西方启蒙运动的核心概念,文中所说的“良知”和“思想”就是理性。在启蒙运动前,西方人活在宗教神权与世俗王权的阴影之中,“人的尊严”未能确立起来。正是以伏尔泰为领袖的一代启蒙思想家,才颠覆了宗教神权与世俗王权的“不证自明”的“合法性”,要求把一切都要放到“理性”法官面前审判。及至19世纪初,雨果这一代人仍把“理性”奉为无上权威,所以疾呼“理性的最高权威”。

盘点提升

1、伏尔泰生活在风云激荡的18世纪,他因其世纪性的贡献而受后人敬仰,你读了本文后,一定有不少感悟,说说看。

(把自己的感悟说明白即可。可从人的价值在于他所作贡献的多少;为人类的进步作出贡献将流芳百世等。)

2、朗读背诵有关语段,进一步体会雨果充满激情的、富于浪漫主义色彩的演讲语言风格。

3、伏尔泰是伟大的哲学家,后世流传着不少他的名言警句,你听说过吗?请搜集整理,不少于两句。

(例:人类最宝贵的财产——自由。书读得多而不思考,你会觉得自己知道的很多;

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书读得多而思考,你会觉得自己不懂的越多。)

达标检测

“微笑,就是伏尔泰”。微笑,标志着自信、雅量和大度,真是一种胸怀,一种境界。微笑着面对人生,失去的只是自己的烦恼,赢得的则是整个世界。

请以“微笑”为话题,写一篇演讲稿。

下载九年级语文上册 6 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九年级语文上册 6 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6 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学案)

    九年级语文学案 6、《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 学习目标 1、领略两位杰出人物的思想光辉。 2、品味雨果包含激情、诗化的语言。 3、了解演说的特点。 学习重点:品味......

    6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学案

    界首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 编者:谭和平、谭善文、何厚荣 六 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 雨果(法国) 【学习目标】 1、整体感知,了解伏尔泰为人类所作的贡献,感受雨果对......

    《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教学案

    《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教学案 主备人:和彩霞 时间:9月19号 教学目标: 一、了解时代和思想背景,明了伏尔泰对人类的贡献。 二、理解重点语句,把握文章内容。 三、欣赏......

    6 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

    6 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了解伏尔泰为人类所作的贡献,感受雨果对伏尔泰的赞扬崇敬之情。2、体会雨果饱含激情的演讲风格和理解诗化的语言中蕴蓄......

    6 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

    第 1 页 共 3 页 6 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 文本解读: 本文是在纪念“法兰西思想之王”伏尔泰逝世一百厨年的讲坛上,法兰西另一位伟大的斗士——维克多·雨果发表了这篇......

    6纪念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

    6 纪念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 雨 果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伏尔泰对人类历史的卓越贡献,尤其是在思想史上的贡献。 2.体会雨果充满激情的、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的演......

    6.《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导学案

    营丘镇中学讲学稿——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2单元 6.《纪念伏尔泰》 2011至2012学年 6.《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导学案 年级: 九年级学科:语文执笔: 丛月波时间:2011......

    九年级语文上册6《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演说》新人教版(合集五篇)

    《 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 》 导与练课文导学教学目标1、了解伏尔泰对人类历史的卓越贡献,尤其是他在思想史上的贡献。2、体会雨果充满激情的、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的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