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8国考申论难点解释型综合分析题
2018国考申论难点解释型综合分析题
对于国考申论而言,综合分析题目一直都是考察的重点,副省级试卷几乎每年都考,而市地级试卷也多有考察,如2017年、2015年等市地级试卷都曾经考察过综合分析类题目。另外,不论副省还是市地级试卷中,解释型分析皆为考察的重点。而解释型分析题目又是一个难点。因此,掌握解释型综合分析题目的解题方法是提高申论分数、提高竞争优势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中公教育专家在此进行详细指导。
》》申论资料丨写作技巧丨名言佳句丨申论范文丨综合指导《《
一、解释型分析方法详解
那么在作答解释型综合分析题目的过程需要注意哪些内容呢? 一方面,是要仔细审题。解释型分析的作答对象通常为一个完整的句子,在题干中经常会出现“理解”、“见解”、“认识”等提示词,如2015年市地级的第一题:结合“给定资料1”,谈谈你对文中划线句子“新技术是一种创造性的毁灭力量”的理解。(10分)作答对象为一个完整的句子,题干中也有“理解”的提示词。解释型分析是总分总的作答结构。首先是根据题目和材料解释句子的含义,其次是去材料中寻找和分析对象有关的原因和影响,最后形成结论,如若题干有负面倾向,或者是材料中围绕要解释的内容存在负面倾向,则需要给出对策。
另一方面,是卷面工整。不能出现大范围的涂改,另外,字数如若允许,如超过300字,则可以考虑以总-分-总的形式分成三个自然段来作答。
二、解题范例
结合“给定资料1”,谈谈你对文中划线句子“新技术是一种创造性的毁灭力量”的理解。(10分)要求:(1)准确、全面;(2)不超过150字
中公解析:分析对象为一个完整的句子,可以判断是解释型分析类题目,那么确定思路:解释句子含义-分析原因、影响-形成结论或对策。对“新技术是一种创造性的毁灭力量”进行拆解,可得分析的对象有“新技术”、“创造性”、“毁灭”和“力量”,那么在分析原因的过程中要注意分析为什么是具有“创造性”的、为什么是“毁灭”的和为什么是“力量”。
因为,需要分析的内容比较多,而材料相对又比较短,所以看材料的时候一定要细心。另外,作答范围在“给定资料1”,字数不超过150字,无需分段,答成一个自然段即可。
参考答案:
这句话是指,新技术具有创造性的破坏作用。新技术的创意和发明,能改变生产生活方式和制度,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而新技术的本质特征是创新,技术更新具有加速度的特质,所以具有毁灭性。因此,要充分利用这一创造性毁灭力量,就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释放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的巨大潜能。
接下来介绍分论点寻找的方法以及在分论点论证很有特色的论证方法。
在国家公务员考试中,流传这样一句话:“得申论者得天下”。而在申论考试中,作文以其35-40的分值在,占总分比的百分之三十五到百分之四十的比例,在所有题目中居于核心。而在作文800-1200的字数中,分论点又占比最高,所以如何确立分论点,并且能围绕分论点展开合理有效的论证,是大家比较关心的话题。今天,中公教育辅导专家特意为大家呈现了分论点寻找的方法以及在分论点论证很有特色的论证方法--原理效应分析法。
一、分论点如何找? 在我们申论写作的过程中围绕主题词,通常来说会有两种写作角度,对策和意义。以国家公务员考试2017年副省级的真题“参考给定资料,以“以水为师”为题,联系实际,写一篇文章”为例,这篇文章已经给了我们明确的主题是向水学习,而围绕这一主题我们可以写作的思路也可以为两种:
一、为什么要学习水(意义)
二、学习水的何种优良品质(对策)。根据这两个特点决定了如果我们要写意义型的文章在去材料中找点的时候可以去寻找意义、重要性、必要性、积极影响、消极影响、危害等有关的表述,从中推导出相应的意义分论点;如果要写对策型的文章,回归到材料中找点的时候可以寻找表示对策的表述直接做对策的分论点或问题、原因的表述推导分论点出来;
二、分论点如何写--原理效应分析
在我们申论考试中,大多数考生能够比较恰当的去选择自己的分论点,但在论证的过程中,问题却比较多,主要表现在:
一、论证过程中较大篇幅的抄袭材料,使得考生的文章千篇一律,缺少亮点;
二、论证的时候论据不能很好的佐证自己的观点,使得论点苍白,缺乏说服力。而原理效应分析法如果能够合理有效的去运用对于整个文章的提升有着极大的帮助,给考官眼前一亮。
所谓原理效应分析法即运用原理效应来分析文中的现象、问题。即分论点+原理效应+分析+回扣分论点。在我们申论考试中,常用的原理效应主要有以下几种:蝴蝶效应、青蛙现象、鳄鱼法则、鲇鱼效应、羊群效应、刺猬法则、手表定律、破窗理论、二八定律、木桶理论等。接下来以木桶效应为例帮助大家理解这一分析方法。
第二篇:2018国考申论综合分析题面面观
2018国考申论综合分析题面面观
综合分析题型在国考申论中占有较多的考察比重,是考生必须重点复习的题型之一,而且难度较大,国考考察方式比较灵活,考察内容也很有深度,所以需要考生重点复习,从短期和长期的角度全方位提高综合分析能力。中公教育专家在此进行指点。
一、综合分析考察的具体形式
综合分析大体上分为三种类型题,分别是解释型综合分析,评论型综合分析以及启示型综合分析,对于这三种类型题,国考都有考察,不分重点,需要考生全面复习。
(一)评论型综合分析为
题干中有明显的需要做出价值判断的倾向
(1)新技术的使用能否突破社会结构的屏障,是很多人关心的问题。根据“给定资料2”谈谈你的看法。(20分)要求:(1)观点明确,有理有据;(2)论述全面,语言简明;(3)不超过250字;(二)启示型综合分析 从„„成功经验中获得启示
(2)阅读“给定资料4”,谈谈你从中国高铁、中兴通讯和中国装备制造业的发展中能分别获得哪些启示?(20分)要求:(1)紧扣材料,重点突出;(2)观点明确,表述有条理;(3)不超过500字;(三)解释型综合分析 对一句话谈理解
(3)结合给定资料1,谈谈你对文中划线句子“新技术是一种创造性的毁灭力量”的理解。(10分)要求:(1)准确、全面;(2)不超过150字。
二、综合分析的答题技巧
无论是哪种综合分析题型,综合分析的答题方法都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发现问题是对材料中对分析对象的基本观点、解释的概述,分析问题是将材料中对分析对象的分析内容做基本全面深度的概括,解决问题是将材料中关于分析对象的对策提炼出来,或者是针对分析对象提出对策。考生基本坚持这三个部分就可以做好综合分析,因为这是做好综合分析的最重要的原则。
时政热点:提速的医改给老百姓“稳稳的幸福”
回应民之期冀,医保改革的方向是从简单地支付者变身为替患者精打细算、合理就医的“大管家”——通过医保制度的不断完善及相关政策的落地,把社保网一步步织密,最终稳稳地地兜住人们的健康和幸福。
近来,有关医保的“中国好声音”不断传出——“9月底全国实现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36种高价刚需药经谈判纳入国家医保目录”“未来实现按病种付费为主的医保卡多元复合支付方式”„„医保改革不断深化提速,开始瞄准降低老百姓的就医负担这个基本点,提升就医保障和福利。
近年来,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改革初见成效:全民医保体系得以基本建立、公立医院改革步伐加快、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运行机制进一步完善、社会办医和健康服务业得到大力推进。公众切身感受到,看病难、看病贵、看病麻烦等问题在不断缓解。
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理顺药品价格,实行医疗、医保、医药联动,建立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和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实施食品安全战略”。为此,相关制度正在逐步调整、健全和完善,改革正在稳步提速。
首先,社保卡使用的便利性逐渐提高。在就医方面,群众持社保卡可享受挂号、诊疗、取药、结算全流程 “一卡通行”的便捷服务。针对公众多年反映的一卡通异地就医报销难问题,如今也有好消息传来,截至7月27日,全国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均已接入国家异地就医结算系统。下一步,人社部将确保9月底全国实现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让信息“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医保全国“漫游”的推进和实现,将极大地减轻患者垫付资金的压力以及奔波之苦。
其次,医保报销的含金量将大大提升。“救护车一响,一头猪白养”,这句流传多年的民间谚语反映了人们对大病看不起和高价药用不起的担忧。如今36种药品经谈判正式纳入国家药品目录乙类范围。这些药品多为高价刚需药,谈判后的医保支付标准与2016年平均零售价相比平均降幅达到44%,最高的达70%。这意味着,从前一些完全需患者自付的高价药,如今只需患者负担一少部分。
再有,医保支付方式的改变将使求医之路少一些“梗阻”。今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深化基本医疗保险支付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0年,全国范围内普遍实施适应不同疾病、不同服务特点的多元复合式医保支付方式,按项目付费占比明显下降。此前,为保障医保基金安全、适应群众就医需求和品质,医保基金总额控制医保定点医院的支付费用,一些就医较集中的大城市大医院到年底可能会出现支付“限额”,影响患者就医。支付方式改革将结合分级诊疗改革,合理释放就医需求。
此外,如今的社保卡还搭上了“互联网+”和大数据的发展快车。有消息称,今年将在部分地区发放功能更强大的第三代社保卡,增加“一晃而过”的非接触功能,让群众通过手机就可快速完成社保缴费、医保结算等事项,届时就医过程将更加便利。
对这些改革,有人也表示出担忧。譬如,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是否会引起“过度医疗”和“集中就医”,进而产生部分地区医保基金支付不足的问题,甚至给整个医疗体系带来较大风险。事实上,正是看到可能出现的漏洞,人社部提出了“有序就医”及“与分级诊疗推进相结合”的基本原则,并要求各地按分级诊疗的要求尽快制定出台转诊转院规范,通过参保地加强备案管理和服务,有效引导参保群众理性就医。
时下,人们对就医品质提升充满期待,回应民之期冀,医保改革的方向是从简单地支付者变身为替患者精打细算、合理就医的“大管家”——通过医保制度的不断完善及相关政策的落地,把社保网一步步织密,最终稳稳地地兜住人们的健康和幸福。
第三篇:2018国考申论备考技巧:解释型综合分析如何答?(范文)
2018国考申论备考技巧:解释型综合分析如何答?
国考申论答题技巧:国家公务员考试网提供2018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辅导资料,包括国考申论答题技巧、申论热点话题、精选申论范文、申论写作模板、申论高分经验等免费申论复习资料。国家公务员考试网为广大参加国考考生整理2018国考申论备考技巧:解释型综合分析如何答?
在国考申论中,综合分析相对于其他题目而言略有难度,对考生的阅读理解以及材料分析能力有更高的要求,但是如果能够掌握题目的作答方法,相信一样可以游刃有余。而在国考中,综合分析以解释型、评论型、启示型为主,最常考察的是解释型综合分析,解释型综合分析看似毫无头绪,但是只要你掌握方法,就能够成功解答。
2016年国考真题示例:
“给定资料6”中说:“中国的教育技术层面走的太快了,“灵魂”跟不上了。”请根据“给定资料6”,指出这句话的含义。(10分)要求:全面、准确。不超过150字。第一步:审题,确定题目类型
如果题干中的作答对象是一句话,那么这个综合分析就是一个解释型的综合分析。题型判断正确才能更好的作答,形成正确的答题思路。
确定题目问字数。对于国考的解释型综合分析,一定要审清楚作答的字数,因为往往题目所给的字数比较少,这个时候就需要大家在写的过程中,把字数进行压缩,去掉量词以及一些修饰性词汇。保证在规定的字数内答题。
判断材料范围。对于国考的题目往往是限定范围,但是大家一定不要忽略,有一些综合分析题目,会在作答的过程中“偷换”材料,比如:给定资料1中提到了xxx,请你结合给
定资料谈谈看法,那么这个时候这个综合分析题目就不是限定材料范围了,而是全篇阅读。所以大家一定要注意。
第二步:找点,全面把握得分点
围绕题干中锁定的关键词去材料中找相关信息来解释这句话的含义,特别是有一些修辞的时候,一定要把修辞背后的意思找到,比如该题目“灵魂”就是使用比喻修辞,那么需要回到材料中找到他“灵魂”的含义,再进行作答;如果不涉及修辞,就要注意关键词和关键词之间的关系。切忌凭个人感觉作答,坚持材料为王的原则。
解释清楚本质含义之后就要围绕这句话中的关键词进行分析,一般是回到材料中找和关键词相关的原因、影响、重要性、必要性。
当然分析之后我们要有政府角度,所以还需要总结提对策。注意:在阅读过程中做好标记,防止写作过程中遗漏要点。第三步:加工,梳理答题结构
对找出来的要点进行整理加工,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逻辑结构整理答案,保证逻辑清晰。在每一个部分写作中通过关联词衔接句子保证前后的层次感和流畅性。
第四步:书写
不要忽视了这一步的重要性。前面做的所有工作都是为这一步骤服务的,要想得高分,就要让评卷的考官感受到你的清晰逻辑思维以及认真诚恳的态度,所以卷面整洁、字迹清晰的表达将决定你的最后得分。
第四篇:2019国考笔试申论技巧:综合分析之解释型如何答题
2019国考笔试申论技巧:综合分析之解释型如何答题
常相信很多有过公务员考试经历的同学都知道,在申论考试中,有一种题型让许多考生头疼不已,就是公务员考试中必考题型----综合分析,每年不仅是在笔试申论中会考,而且在面试中也是必考题型,所以学好综合分析题,对于能否成为公务员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在综合分析当中,又有许多小的类别,其中最常考的有三种题型,一是解释型综合分析,二是评论型综合分析,三是启示型综合分析,今天,中公教育专家就重点讲解一下解释型综合分析如何答题。
解释型综合分析通常的分析对象是材料中的一句话,如2017年副省考过,“谈谈对材料3中“我们只有通过水的意向,才能体味儒之柔”这句话的理解”,还有2016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考过,指出材料中“中国教育技术层面走的太快了,灵魂跟不上了”这句话的含义,可见,当看见在题干中,让你分析材料中的一句话时,我们可以把这类题归类为解释型综合分析。当然,同学们也可以根据一些字眼进行区分,当你在题干中看见一些字眼,如:谈谈对一句话的理解,解释一句话的意思,指出一句话的含义是,我们亦可将这类题目归类为一道解释综合分析。
那解释型综合分析如何答题呢?其实很简单,一共分为三步走。第一步,既然是谈对一句话的理解,通常我们先要解释一下这句话,就是结合材料,将材料出题人隐含在材料中的意思挖掘出来,然后用自己的语言将这个意思进行概括,得出咱们的解释这句话的意思,写在答案的第一句;第二步,解释完这句话的意思后,你需要进行分析论证,因为你的这句话其实就是你的观点,而你的观点是有待商榷的,因此,要在第二步中通过原因,影响等因素去论证你的观点,同时注意逻辑要清晰;第三步,通常你在分析论证观点后,往往会存在一些问题,而这些问题是材料中的,因此,作为一个即将成为政府工作人员的人,看到问题一定要去解决问题,因此,我们这最后一步就是根据材料中的问题提出有效对策。这也就是咱们常说的,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
申国考新手备考策略
1.信心的树立
首次接触国考的考生,是国家考试公务员考试中的“小白”,对于考试的各个方面都缺乏一定得认知,而对于如此陌生又如此重要的考试,许多人都会认为国考的难度很大,不是努力那么简单的事,所以还没有开始准备就已经“预先失败”,暗示了自己考试的结果。其实,国考的难度虽然客观存在,但是心理的难才是真正的难。比如大家所熟知的高考,第一科都会考语文,会让大家在考完语文后不那么容易判断自己的考试成绩,不会因为考试不理想而影响接下来的考试心情,然而国考却恰恰相反,先考行测后考申论,所以一部分的考生会在行测之后误以为自己考试不理想而放弃申论考试,从而错失许多的机会与幸运。这就是国考的巧妙,在心理承受力和信心上就开始筛选出色的候选人,因此诸位考生应该树立考试的信心,不畏难。
2.申论考试的认知
对于国考的申论,众多考生都十分陌生,对于怎么考申论很迷茫。申论试卷主要包括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注意事项部分,这个部分会介绍此次考试的注意事项,考试时长为180min,总分为100分等相关情况;第二部分是给定资料部分,会围绕同一话题组织不同的材料,材料大约7000字左右,给定资料占据整个试卷90%以上的篇幅,也是我们答案要点的来源;第三部分为作答要求部分,这是我们的题干,共包括4道非作文题目,1道作文题目。
3.申论备考
申论的备考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我们需要养成良好的习惯:
第一,我们需要准备个中等薄厚的笔记本,这样既可以避免太薄而使用过多笔记本,也可以避免太厚始终写不完而缺失成就感,笔记本用于积累,从前面开始写我们做每一类题型时候所遇到的错题细节,从后面开始写我们申论学习中材料中的不同案例,一举两得。
第二,我们可以每天晚上抄写一篇人民时评的文章,一笔一划工工整整书写,既练字练心,也能积累语言表达和词汇量的丰富。
第三,每天清晨观看新闻1+1栏目,积累时事热点事件,以充实我们的论据积累。第四,真题练习题目至少做两遍,一遍用于熟知理论方法,一遍用于查漏补缺。
第五篇:2015国考申论综合分析专项备考:破解重难点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2015国考申论综合分析专项备考:破解重难点
综合分析题是申论考试的必考题型之一,题量为1-2道不等。综合分析能力也是应对申论以及日后工作不可缺少的一种能力,就综合分析题本身来说,它不仅仅是踩点给分,更加需要答题的逻辑思维,以下中公教育专家将针对综合分析的重难点进行深度剖析,帮助考生了解并掌握综合分析重难点的应对技巧。
一、综合分析题型的重难点简介
在申论考试中,综合分析题除了深度的概括,更加注重分析能力,对于材料的观点进行提炼整合。有些观点会直接呈现,有点观点则藏在材料之中,所以综合分析题目的难点就在于观点的提炼。
通过仔细阅读综合分析题目要求也可以发现,作答要求中经常出现“条理清楚”,条理即逻辑,因此,综合分析题目的答题逻辑,是能否拿到高分的重点。
二、综合分析的重难点应对妙招 第一招:审清题干,确定作答思路。
这是作答综合分析题目的第一步,也是很重要的一步,更是保障答题思路有条理、有逻辑的关键一步。如何作答一道综合分析题目,以及作答内容是什么,大体的答题思路如何等等,都蕴藏在题干中。所以中公教育专家建议广大考生要加强对综合分析题干的阅读和审题,通过对题干的有效分解,抓准题干的关键词等,来确定作答思路。
【例题】“给定资料2”中的文章作者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些无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比长城、故宫还要重要的财富。”请结合“给定资料”,谈谈你对这一说法的见解。(15分)(2013年副省)要求:全面、简明。不超过250字。
【中公解析】读过题干,确定这是一道评论分析题,是对于“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些无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比长城、故宫还要重要的财富”这个观点的分析,那么我们大体可以得出作答思路为:①对于这一观点你的态度,你的理解是什么(这一观点是正确的,持赞同态度或者这一观点是错误的,持反对态度);②为什么这样说(为什么这一观点是正确的,或者为什么这一观点是错误的);③总结(应该如何利用这一观点,以后应该如何做)。
第二招:回归材料,精准提炼要点。
综合分析虽然题型上是分析题型,但是作答时的要点还需要考生运用归纳概括能力去材料中提取。所以,通过上述第一步明确题目作答对象及作答思路后,我们要回到材料中,锁定题目的材料范围,寻找关键词,精准提炼要点。
同样以上面的题目为例,读过题干,发现这一观点的核心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比长城、故宫还重要。题干中最后说“谈谈你对这一说法的见解”是在问考生对于这一说法的见解吗,凭着个人的理解去答题?这样理解就大错特错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否重要,不是我们个人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说了算,要有凭有据,凭据在哪里?就在材料中。所以应该根据关键词,到材料中去寻找,到底非物质文化遗产重不重要,为什么重要。
第三招:理清要点逻辑,论证水到渠成。
综合分析题需要在原有材料上进行加工,概括大意,再根据题目要求,整合答案。结构一般为总—分—总。
总:考生需要根据材料中散杂的各个要点,提炼出核心的观点。
分:把和关键词相关的各个观点,或者是对作答对象原因、影响的分析等要点进行概括。总:材料中如果提供了明确的总结,明确的做法,可以直接拿来用在最后一个“总”的部分,如果没有,还需要考生自己从材料观点中进行简单的提炼。好的发扬,坏的摒弃。
【材料】
与有形文物的流失比起来,那些无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毁灭更加触目惊心,譬如鲁迅笔下的“社戏”、“五猖会”,我们小时候看过的皮影戏,农村过去家家过年贴的剪纸和年画„„也许有人会说,这也是“文化遗产”?这些不登大雅之堂的东西有什么价值?这些问号,正好反映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的危机。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些无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比长城、故宫还要重要的财富。长城、故宫是古老文明留下的躯壳,和博物馆中的恐龙标本一样,失去了实用性,是死的东西。而那些无形文化遗产,大多是活着的,活生生的文化遗产的流失,就更令人感到心痛。中国的无形文化遗产之丰富,在世界上首屈一指,然而伴随着现代化经济的迅速发展,民间文化形态迅速消亡。村村寨寨的节庆活动没人张罗了,流行歌曲取代了地方戏,动画片挤走了民间故事和皮影戏。过去的农村姑娘个个会绣嫁妆,现在结婚时则到集市上去买廉价而缺少灵气的印花纺织品。而戏曲、秧歌、剪纸、刺绣这些活着的文化,集中体现着古老东方文化的独特、优美与神秘,表明着我们中国人之所以为中国人。
民间文化的消失,其速度远快于生物物种的灭亡速度,而后果却和生物物种的灭亡同样严重。祖先留下的千姿百态的民间文化和历经数千年的乡土艺术、民俗器物,大部分在还没有得到完整的记录和保存前,就已经消失。它们一旦毁灭,就无法再生。这样下去,中国数千年的民族民间文化将面临断裂的危险。
另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则是某些政府官员在文化理解上存在误区。不少地方斥亿万巨资生造“文化”和虚假民俗,拆掉古城而改建的粗制滥造的“仿古街”比比皆是,有些地方还把一些历史传说和文学故事中有道德污点的人物也尊为“名人”供奉。以上种种均反映了对文化的曲解,这种曲解不仅没有增加文化内涵,反而是对文化的一种伤害。
【中公解析】通过对材料2的阅读,划出一些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的观点,不难发现,材料反复强调着它的重要性,是支撑题干观点的,那么就可以得出结论,对于题干中的那句话,它凸显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随后说为什么,整理要点可以很容易罗列出来:一方面,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突出的重要价值,礼俗、工艺等民间文化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具有实用价值;传承民族精神,集中体现着古老东方文化的独特、优美与神秘,能在丰富人类文化多样性的同时,表明中国文化的独特性,增强民族归属感和凝聚力,具有精神价值。另一方面,民间文化形态具有不可再生性、消亡速度快,中华民族民间文化面临断裂的危险。
最后的观点,既然有些人曲解,那么就应树立正确的观念,既然它重要,我们就要保护和传承它:因此,非物质文化遗产比已经失去实用性的物质文化遗产更加珍贵,需树立正确的保护理念,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工作。
以上是中公教育专家针对综合分析题的重难点进行的深入分析,希望考生能够心领神会,在考试中轻松应对综合分析题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