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鄱阳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之我见
鄱阳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之我见
文化创意产业是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以消费时代人们的精神文化娱乐需求为基础,以高科技手段为支撑,以网络等新型传播方式为主导,以文化艺术与经济全面结合为自身特征的跨国跨行业跨领域重组或创建的新型产业集群。文化创意产业大体包括文化及相关产业,与通信和网络相关的软件、游戏、动漫等内容产业,与传统产业相关的各类设计、咨询、策划等产业。近年来,伴随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世界发达国家的创意产业迅速崛起,已成为拉动经济增长、提升国家综合竞争力的重要因素。我国正逐渐进入一个文化繁荣时期,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已在政府层面达成共识,并得到高度重视,文化创意产业已成为发达地区新的经济增长点。
鄱阳县古称番(pO)邑,饶州,汉时更名鄱阳县,素有“鱼米之乡”、“富饶之州”、“银鄱阳”的美誉。我国第一大淡水湖--鄱阳湖因县而得名,全县国土面积4215平方公里,现辖14个建制镇,15个乡、2个水库管理局、一个农科所,535个行政村(含居委会),总人口145万。县境内气候温和,阳光充足,雨量充沛,属亚热带温和型气候,全年日照约2000小时,年降雨量1600mm左右。近年来,鄱阳县百万干群,为实现鄱阳在鄱阳湖畔快速崛起,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在开放中求发展,在发展中保稳定,在改革中快崛起,开创了全县经济协调、持续、健康发展的良好局面。鄱阳县有“全国文化戏剧之乡”等荣誉称号,是江西省第一人口大县,是著名的国家商品粮、棉、油、猪、鱼基地县。
这样一个历史悠久的古镇,在如今的经济发展上有怎样的优势呢??
首先,鄱阳历史悠久,人文蔚起。鄱阳县于公元前221年建县,迄今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长沙王吴芮、晋太尉陶侃为世人称道。陶母训子,开教育先河,其教育方法惠及后人。唐“大历十大才子”吉中孚饮誉江南。羁金15年的“苏武第二”洪皓,坚贞不渝,精忠报国。洪迈著《容斋随笔》,被毛泽东随身携带四十春秋。工诗善词的南宋词人姜夔,开音乐先河。南宋节烈丞相江万里在芝山止水池以身殉国,一直激励后世。中国科学院院士石屏等专家学者学有所成,声名远播。历史名人颜真卿、范仲淹、等都在鄱阳留下千古佳话。鄱阳赣剧是鄱阳湖畔一朵文化奇葩,被周恩来总理称赞为“美、秀、娇、甜”,不仅唱遍饶河两岸,大江南北,而且远征江浙等地,久演不衰,鄱阳赣剧团也因此多次受到国家表彰,由鄱阳赣剧团承演的新编赣剧《詹天佑》催人泪激人奋进,已获中国文华新剧目奖。
其次,鄱阳资源丰富,物产众多。鄱阳得鄱阳湖滋润,饱汲天地之精瑞。地大物博,资源丰富,山林绵亘,江湖密布,234万亩山地郁郁葱葱,141万亩水域流金淌银。鄱阳县拥有鄱阳湖捕捞面积111万亩,内陆可养水面30万亩,可渔低洼农田34万亩,是全国第二大水产县,是全国水产百强县、重点县。鄱阳有悠久的渔业生产历史,有浩大的渔业生产队伍,鱼类品种繁多,水产资源极为丰富,尤其以珠湖银鱼,鄱阳湖虾蟹,鄱阳湖水生植物藜蒿、白莲等享誉全国。鄱阳有耕地面积110万亩,山地面积234万亩,特色农业发展迅猛,是我国粮、棉、油、猪重点生产区。近年来,鄱阳县借倡导环保春风,扬优成势,大力发展无公害绿色产业,并按照农业产业化的要求作好农业工作,基本实现了“县有主导产业,乡有经济强项,村有骨干品种,户有主营项目。”湖滨地区养殖甲鱼、银鱼、鳜鱼、青虾、河蟹等。山区种植黑芝麻、百合、烟叶、莲子、蔬菜、药材、板栗。全县突出抓好“二水”(水产、水禽)“一药”(中药材),水禽畜禽及牛羊工程已具规模效益。全县还有莹石矿储量70万吨,花岗石存量1亿方,瓷土、石灰、煤、金、钨等矿产具有较高开采价值,是一座待人开发的宝库。
再次,鄱阳风光旖旎,名迹众多。鄱阳县有曾产灵芝的芝山,有晋文学家郭璞尖五峰,有范仲淹称为的“小海南”——湖中鸟岛瓢里山,有朱元璋大战陈友谅的遗址——巍峰峭壁的狮子叠嶂、云雾缭绕的避暑胜地莲花山。莲花山风景区内既有丰富的森林植被,各种天然名贵树种保存完好,又有全国大二型水库——军民水库,此地居民皆为典江南民居造型,依山傍水,真可谓是山青水秀,好一个世外桃源。
历史如此悠久、资源如此丰富、风光如此旖旎的鄱阳,它该如何运用自身的优势发展自己,走出一条适应当前经济发展形势的道路呢?在如此波光诡谲、变幻莫测的形势下,它该如何凭借自身的条件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使自己不会被全球化的大浪潮所淹没,不会被社会淘汰呢?发展鄱阳的文化创意产业,迫在眉睫!
鄱阳是一个独具特色的城市,城在湖中,湖在城中,城湖一体,浑然天成。城中五湖犹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镶嵌这片土地,这是鄱阳城市独有的特质,是鄱阳城市最大的亮点。要坚持建设品牌湖城的理念,充分发挥千年古县文化底蕴,让文化渗透到城中湖改造之中,使每一个城中湖改造都成为经典别致的文化主题公园,充分展现湖城韵味和独特的人文、生态特色。同时,要以东湖开发改造为龙头,带动宜居重大项目建设,大力发展高端精品住宅小区,建设高层住宅建筑集群,使环东湖开发改造成为鄱阳的新地标。
发展鄱阳的文化创意产业,就要把鄱阳的一切有利的因素都要利用起来,而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这对鄱阳县来说就是一个难得的历史机遇,更要充分的利用起来。湖产业、湖文化、湖旅游、湖宜居构成了中国湖城——鄱阳的具体经济发展体系。而江西鄱阳县理应成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示范区,原因有以下3点:1.鄱阳县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2.鄱阳县占整个鄱阳湖水域的四分之一面积,代表性强。3.鄱阳县各级领导和群众思想解放,积极性高;城区建设和湿地公园建设都已初具规模,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交通便利;国电核电站已启动。.鄱阳县城处处是美景:蓝天,白云,东湖水碧波荡漾,白鹭、野鸭、天鹅成群结伴在空中飞翔。
在全省迎来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波澜壮阔的热潮关键时刻,我县积极策应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着力发展低碳经济,大胆探索,争当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先行区、示范区和快速崛起区。一是打造中国湖城。我们依托“县与湖同名”的先天优势和生态优势,把鄱阳定位为“中国湖城”,提出建设湖产业、湖文化、湖旅游、湖宜居名城,探索一条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相统一,相促进的发展新模式。二是打造生态渔村。为了保护好鄱阳湖“一湖清水”,大力实施清洁家园、清洁田园、清洁水源、清洁能源工程,着力实现泥沙不流失到鄱阳湖、垃圾不流落到鄱阳湖、污水不流入到鄱阳湖。使渔村生态工程不仅建立了渔村现代文明生活方式,也潜移默化的让渔民更加热爱母亲湖鄱阳湖。三是打造湿地公园。要把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打造成鄱阳湖生态旅游窗口,中国湖泊生态旅游的代表性景区和国际重要湿地的科普基地。重点打造湖景观游、湖侯鸟游、湖美食游、湖运动游、湖文化游、湖度假游;重点设建设完善旅游设施和服务功能,改善旅游环境,努力构建天蓝水清、树秀花艳、鸟美鱼鲜、湖甲天下的鄱阳湖生态湖城特色。四是打造生态工业。在园区建设上,大力植树造林建设生态园区;在产业选择上,把绿色能源、绿色食品作为主导产业;发挥后发优势,大力发展生态工业。五是打造绿色家园。认真落实全省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决策部署,按照“沿路一条带、环湖一个圈、山上一整块、田园一张网、城镇一大片”的目标,努力做到建设生态与发展产业有机统一,建成十几万亩泡桐基地,成为江南泡机大县。六是打造生态文化。鄱阳有深厚的历史人文积淀,是鄱阳湖根文化的志源地。在全省率先成立了鄱阳湖文化研究会,挖掘鄱阳湖的渔俗文化、湿地文化、战争文化、移民文化、戏曲文化和人文文化。努力将鄱阳建设成为全省乃至全国具有知名度、美誉度的 县城。
发展鄱阳的经济,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来说:
一,农业与工业方面:我们可以发挥我县与鄱阳湖同名,利用“鄱阳”商标注册冠名这一优势,提高我县产品生态品味和知名度、美誉度,发展我县生态特色产业特别是生态特色农业经济。把县城鄱阳镇尽快建设成为全省、全国生态文明水城和环湖地区中心城市,成为大南昌都市圈的耀眼新星,积极参与环湖城市群的建设。根据我县在环湖经济圈的发展定位,针对我县与环湖兄弟县区的发展差距带来的挑战,细化战役战术,在战略上注重抓住机遇,决不能让机遇从我们的脚下溜走;在战术上注重化解挑战,最大限度地发挥我县的区位、生态、自然资源和低成本、发展环境优等比较优势,使发展机遇转变为现实的发展过程和发展成果,从而化解挑战形成的压力。在产业发展方面,江西将在鄱阳湖区建设以新型工业、生态农业和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环境友好型产业体系,并为此确定了发展十大新型工业、做优做强工业园区、推进节能减排、发展高效农业、培育现代服务业等发展任务。其中,江西将围绕做大做强光电、新能源、生物医药、铜冶炼和精深加工、优质钢材、石化、航空、新能源汽车及配件、陶瓷、钨和稀土精深加工等十大产业,加快建设一系列产业集聚集群基地;在基础设施体系方面,江西省已确定交通、水利、能源和信息网络等4个方面的建设任务,加快推进区域基础设施一体化发展。其中,推进彭泽核电站、万安核电站、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建设将成为重点;在城镇化体系方面,江西省提出建设“一湖两带”城市群(即环鄱阳湖城市群、京九铁路和沪昆铁路沿线城镇带)、壮大县域经济实力、开展小城镇建设、建设生态家园、提升城市功能等任务,以打造布局合理、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产业高效、宜居宜业的新型城镇体系,推动城乡一体化;在社会事业体系上,江西省确定了加快社会事业发展、提高社会保障水平、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建立应急保障体系等4大任务,以提高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二,旅游方面: 生态渔村秀美诱人,江南草原碧草连天,天鹅、白鹤翩翩起舞……海内外游客不顾严寒纷至沓来。优良的生态环境正让鄱阳县快速融入“赣北环鄱阳湖五彩精华旅游圈”,成为鄱阳湖畔一颗耀眼明珠。我县加强对湿地公园的规划和建设,进一步确立生态保护优先的理念,在园内设立了绝对禁止开发区,控制工业和农业污染,保持湿地生态完整;同时,加快“建设千里绿色屏障,打造生态中国湖城”步伐,按照“沿路一条带、环湖一个圈、田园一张网、山上一整块、镇村一大片”的要求,在全县筹集造林资金8000余万元,挖山整地造林绿化15万亩,扎实推进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我县还以项目为载体,快速推动生态旅游的发展。他们在去年举办的首届中国湖城·鄱阳湖国际湿地旅游文化节上,签约旅游合作项目13个,合同总金额19.3亿元;全面启动了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建设,精心打造全省首条注重生态体验的旅游线路,与周边景区联袂打造“名山、名湖、名城、名村”黄金旅游线路“一乡一景”、“一村一品”、“一家一特”催生了渔家乐经营户.鄱阳白沙洲(乌金汊)候鸟景区介绍 : 鄱阳白沙洲候鸟景区 ”千里鄱阳湖"一片白沙洲。鄱阳白沙洲候鸟景区位于江西省鄱阳县境内,景区环鄱阳湖东畔的珠湖而设,包括白沙洲、龙头山、乌金汊、瓢里山和板塘徐五个组成部分,面积2024.5公顷,控制范围3155.6公顷,其中水面1374公顷。本景区自然风光秀丽,生态环境优良,湖水纯净,候鸟云集,2001年冬季天鹅聚集数量超过了10万,夏季候鸟以白鹭为主,栖息在景区的瓢里山上,三五成群,妙趣天然,非常迎合现代人“回归自然、反璞归真”的愿望,满足生态旅游的需要。景区内有不少人文景观,瓢里山曾被宋范仲淹题为“小南海”、龙头山相传为明代淮王堡遗址,还有乌金汊杨和留庙,朱元璋大战陈友谅古战场遗址等,具有源远流长而深厚的文化底蕴。珠湖因唐时产明月珠而得名,水质优良,水产资源丰富,盛产优质银鱼、鳜鱼、鳖、螃蟹等经济价值高的野生水产品。景区座落在一级公路鄱田公路西侧,交通十分方便,且景区属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照充分,无霜期长,年适应旅游时间长达250天。
1:白沙洲景段:鄱阳湖和珠湖的分界处,北为鄱阳湖,南为珠湖,是体会“四望疑无地,孤舟若在天。龙尊收巨浪,鸥小没苍烟”,看“千里鸿鹄到鄱阳”的好场所;在白沙洲晴天可以远眺庐山全貌,正所谓“欲识庐山真面目,还到鄱阳白沙洲”。
龙头山景段:龙头山处于白沙洲到乌金汊的路途中间,距离白沙洲水路4.7公里,因地形酷似龙头而得名,龙头山最高点60.5米,为景区内滨水区的最高点,视野开阔;背后山谷相传为明朝淮王城堡遗址。
2:乌金汊景段:乌金汊处在龙头山以东,距离龙头山水路3.1公里;向东北到瓢里山水路2.2公里。这一带属团林乡的林场,冷杉林郁郁葱葱,林中还间杂其它多种名贵树木花卉,知青点后面有成片竹林,前面有一马平川的谷底,沿岸也有湖汊平地,还有半开放的沙滩。
3:板塘徐景段:板塘徐距离乌金汊知青点仅1公里,包括板塘徐及虎山村林木郁葱的山谷地带。板塘徐最北端的黑山头处距瓢里山不到1公里,适合从远处观察和欣赏夏季白鹭翩翩起舞。
4:瓢里山景段:瓢里山是珠湖中的一座小岛,位于景区的西端,夏季有大量候鸟前来栖息,当年范仲淹在饶州当知府时曾题“小南海”。
鄱阳湖是我国第一大淡水湖,也是亚洲最大的候鸟越冬地和国际重要湿地,“浩浩鄱阳湖,群鸟舞蹁跹”。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候鸟云集,游人如织。成千上万只白天鹅在鄱阳湖湿地嬉戏、觅食,鸟鸣声不绝于耳,一望无际的湖面,水光潋滟,景色怡人,一只只公主般的白天鹅或休息,或遨翔,万千姿态,令人流连忘返,陶醉其中。“新年第一天,特地带着一家老小一起来观鸟,与候鸟一起度新春,真是其乐无穷呀。”一位在广东工作多年的鄱阳游子感慨道:“家乡真美,鄱阳湖的生态真好”。这里风光秀丽,景色怡人,充满了神奇的魅力,全年共有332种鸟类栖息,被誉为“珍禽王国”和“候鸟乐园”。为做旺春节旅游市场,鄱阳县精心推出了“鄱阳湖观鸟一日游”、“自驾车两日游”和“欢乐湖城两日游”等年味十足的旅游线路,将旅游、访友和过年有机结合起来,让游客们尽兴饱览鄱阳湖的独特风光。
歌唱鄱阳湖
裴平
鄱阳湖,好风光,五湖第一鱼米乡。湖中美景看不尽,湖水青青鱼满舱。候鸟王国人人赞,雁鸣鹤舞稻花香。
鄱阳湖,好风光, 鄱湖儿女爱家乡。夕阳西下搭戏台,渔鼓声声唱小康。山美水美人更美,不是天堂胜天堂。
鄱阳湖抒怀
翟慎双
烟波浩渺处,五水纳其怀,拔翠石钟山,落星松门界,锁钥湖口关,蠡泽十一泰,玉女掷鞋痕,仙丝裹诗彩,坐观琼波起,梅黄烟雨黛,百鸟起芳泽,金鳞跃夕霭,白云回望合,宇暧微霄慨,最喜人文迹,千年青史载。
鄱阳具有发展旅游的优异资源禀赋,发展旅游产业是中国湖城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重要表现形式。明年鄱阳要通过旅游项目的快速建设,构成“生态鄱阳自然体验游”和“文化鄱阳寻踪体验游”两条旅游主线,形成“生态??文化鄱阳两日游”、“生态鄱阳一日游”、“文化鄱阳一日游”、“古意鄱阳半日游”、“野性鄱阳半日游”等五种产品组合。
第三:文化方面,鄱阳独特的区位条件,形成了通江达海的水上交通枢纽,促进了湖区商贸的繁荣,加快了各地文化交流,使之成为鄱阳湖商贾文化的代表。鄱阳文化积淀的加深和文化交流的加强,促进了人民群众审美情趣的提升,推动了戏曲事业的发展,使之成为鄱阳湖戏曲文化的代表。肇端于明代的赣剧·饶河调创造了具有鄱阳湖水韵的赣剧新形式,一经诞生就活跃在赣鄱大地,尤其深受鄱阳人的喜爱。通过对戏曲的审美活动,鄱阳人获得了自我释放、自我减压、自我陶醉的艺术享受,最终获得了精神的解放和自我价值的肯定。文化的繁荣和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一个地方的文明程度,彰显出一个地方的综合实力。这些年来,我县在继承和发扬传统渔耕文化、商贾文化、戏曲文化、人文文化的基础上,不断进行文化创新,建设生态文化,构建和谐文化,不断增强文化软实力,提升经济竞争力 用文化的影响力打造独具特色的城市品牌,提升鄱阳发展的竞争力。我县充分挖掘厚重的鄱阳湖文化底蕴,依托鄱阳湖品牌,以湖泊这一特色资源为城市定位,把鄱阳定位为中国湖城,用经营城市的理念打造中国湖城品牌。我们致力将鄱阳建设成融湖产业名城、湖文化名城、湖旅游名城、湖宜居名城为一体的特色城市,成为湖文化、湖特色气息浓郁的品牌城市用文化的凝聚力塑造昂扬向上的城市精神,推动创新创业热潮。我们整合传统的渔耕文化、商贾文化、戏曲文化和人文文化,将鄱阳湖吸纳百川的开放精神、吐故纳新的创新精神、滴水穿石的执着精神、润泽万物的奉献精神融合为激励全县人民昂扬向上的城市精神。调动干部群众全面开放、全民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把人民群众的创造活力充分激发出来,虽然鄱阳拥有如此得天独厚的发展优势,但是也不可否认其在发展上会存在问题,鄱阳的发展前景如此的光明,但是同样也不能否认起发展道路上的曲折性,伟大的经济学家、哲学家马克思也说过:“前途是光明的,但道路是曲折的”。我们鄱阳在其经济发展上也存在问题,也有阻碍:一是县域经济总量不大,人均指标偏小,人均GDP仅2462元,为全市的一半、不足全省的三分之一,整体竞争力不强。二是经济运行质量偏低,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仅为5.7%;人均地方财政收入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37%,是全省的53%。三是工业化水平较低,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仅占16.3%,是全省的三分之一,工业化进程缓慢。四是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农业生产还没有完全摆脱靠天吃饭的被动局面,农民收入水平较低,“三农”问题依然突出。五是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仍然滞后,“瓶颈”制约依然严重。
虽然我们鄱阳在其经济发展上存在问题,但我坚信,在我国正确的经济方针政策的指导下,在我们鄱阳县领导人正确的带领下,我们鄱阳人民会上下一心、共同奋斗,一起为我们鄱阳的经济发展而努力,一定会再现我们古镇辉煌的,我们鄱阳的明天定会更加光明的。
第二篇:河南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之我见
郑州大学
新闻与传播学院研究生课程作业表
河南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之我见
传播应用学班 路璐 201012071036
摘要:文化创意产业是加快中原经济区建设的重要支撑,在经济建设中将占有越来越大的比重。河南省地处中原九州的中心,地大物博,历史的风雨积淀了丰厚的文化资源。本文从完善文化产业结构、整合资源、创新传统文化载体、完善公共文化设施、深化文化对外开放等方面探讨当前我省文化产业的现状和发展建议,助推中原崛起。关键词:河南文化创意产业;产业结构;资源整合;载体创新;公共设施;对外开放
在中原经济区建设如火如荼的今天,在“中部崛起”的发展机遇中,作为“经济软实力”的文化产业,要为中原经济腾飞插上翅膀。因此,对于我省文化产业发展的研究不仅是必要的,也是迫切的。参考众多文献,发现文化资源丰富但开发不尽合理;市场潜力巨大但产业链条不完整;地理位置优越但竞争能力不强已经成为人们对于河南文化产业发展现状的普遍认知。已有文献对于河南文化产业发展优势劣势分析不胜其多,笔者不再详述,以下将从产业结构、资源整合、载体创新、公共设施、对外开放几个方面,结合实例,谈谈笔者对于河南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一点浅见。
1、完善结构 保障核心发展
市场结构指的是某一市场中各种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其特征,包括市场供给者之间、需求者之间、供给和需求者之间以及市场上现有的供给者、需求者与正在进入该市场的供给者、需求者之间的关系。【1】合理的市场结构是一个产业能够良性发展的保障。我们用市场集中度来描述某产业的产业结构和竞争程度,以河南新闻出版业为例,河南日报报业集团2008年完成经营收入16亿多元,中原出版传媒集团2008年实现销售收入63亿元,隶属于省广电局的河南文化影视集团、河南电影电视制作集团、河南有线电视网络集团, 2008年总收入达到19.7亿元,粗略计算可知河南文化产业2008年的行业集中度为CR5=17.6%。【2】由此可见河南文化产业市场仍然是相当分散的,市场集中度过低不利于形成规模经济,也不利于资源配置效率的改进。
根据《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文化产业共分核心层、外围层和相关层三大类。2005年我省核心层、外围层、相关层三者的增加值之比为21.8∶7.2∶71.0,全国平均水平为24.7∶23.3∶52.0。核心层与外围层的主要内容为“文化服务”,它不仅是文化创意产业投入产出比最高的利益核心,更是以创新、创意为灵魂的产业核心,因此保障“文化服务”的核心地位应当是河南文化产业的重要发展战略。上述数据的对比不难看出,河南文化产业的主体部分 “文化服务”仅占29%,远远小于全国48.0%的水平。这种“核心”不够规模、“主体”撑不起全体的局面,直接影响了全省文化产业的格局。
在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浪潮中,要提升河南文化软实力,首先就要着手调整文化产业结构,加快发展重点行业。以市场为导向,以消费为切入,保障核心文化和新兴文化的发展,着力加大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产业和与居民日常文化消费休戚相关的文化休闲服务的建设。
2、整合资源 形成规模效应
河南文化资源丰富,种类繁多,但是众多文化资源被生硬的分割使用,行业间的壁垒甚是高深,不同地区的间的文化资源更是难以整合。有人将文化比作“地下的石油分布在各岩层之中.如果不能采取合成技术将之汇集到一起,就很难形成合力,形成规模.难以实现文化资源的‘裂变’和‘聚变’。”【3】
创意文化产业的操作本质在于把符号形式的文化资源转化为资本形式的经济资源。作为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河南拥有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一个个古都和历史遗迹向我们诉说着中华民族五千年的荣辱,一代代历史名人向世人彰显着中原这块宝地泽被万代。河南更是文物大省,出土文物量、地下文物的保有量全国首屈一指。这些都是我们建设文化强省的基础资源。
目前河南省文化建设中存在着亟待解决的“两多三少”的矛盾。“两多”指的是消费者需求种类多和经营文化产业公司的数量多;“三少”指的是满足受众需求的文化产品少、公司实力上规模的少,融资渠道少。我们尤其缺乏自己的拳头产品和成规模的产品整合营销。少林寺的文化产业开发,是在资源整合方面我们少有的优秀典型。
电影《少林寺》让河南嵩山少林从默默无闻青灯枯佛的历史遗迹一跃成为众人慕名而至的文化圣地,这给少林寺的发展带来了莫大的启示。随后少林寺并没有将发展的眼光局限于单一的一座寺庙。从超级女声获得灵感,少林寺充分运用火热的选秀营销,在全球范围内打造一场功夫领域的“超级男生”。2006年3月30日,少林寺在北京宣布“中国功夫之星全球电视大赛”正式启动。大赛在全球范围发掘有潜力的中国功夫新星,获奖者将在电影《新少林寺》出演角色。在2009年的河南省文化产业会上,登封嵩山文化产业园区被我省确定为首批文化产业园区。登封市定位为“中华文化圣山,世界功夫之都”,重点打造功夫教育、功夫演艺、功夫创意和禅修体验四大产业。少林塔沟教育集团的少林文化复兴工程系列项目是其中的重点内容。整合嵩山自然旅游资源、少林功夫与禅宗文化、加之现代化的营销方式,一系列优惠政策形成强大推动力,促进了资本、人才等资源向登封嵩山文化产业园区集聚。
3、创新载体 深耕市场需求
文化资源带有深厚的农业性,这是河南文化资源的显著特点之一,也是河南文化产业发展一直高举的一面旗帜。然而,在当今眼球经济和体验经济大行其道的现代市场中,如果不对这种“农业性”做出改变和包装,不能适应年轻时尚一代的需求,那么这种特点也将成为制约河南文化产业发展的一面屏障。
文化创意产业是我国市场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创业产业的经济属性要求它的发展必然要以市场为导向,充分挖掘受众对于文化产业不断变化着的需求。当今的消费者年龄结构中,20——40岁是最为庞大的消费群体。80、90后超前的消费观也预示着他们将是未来10年中国的消费主力,这几乎是所有商家的共识。追赶潮流、张扬个性、容易被新鲜的事物吸引、崇尚品牌、消费中感性占据上风是这个群体的消费特征。河南博大悠久的历史文化资源与这个群体的消费特征相对照,则显得过于厚重。但这并不是说我省的文化资源不具有市场价值,河南文化资源的内容丰厚,而传播载体却有待商榷。
歌剧《白毛女》是我国文化艺术中的一件瑰宝,从1945年在延安鲁迅艺术学院创作以来,先后被改编为电影、京剧、舞剧等多种文艺形式,影响了一代代的中国人。传统经典剧
目相较于当下年轻人的兴趣点,存在一些差异。为了让传统内容成为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文艺,更好的为80、90后所接受,中国东方演艺集团有限公司在去年底宣布复排大型歌剧《白毛女》,除了选用谭晶等青年演员出演角色外,在唱腔上减少戏剧元素引用现代流行,在表现手法上借鉴电影电视剧的视觉表达。
经典内容现代包装,这种传播载体的创新同样可以应用在河南文化产业的发展中。很多时候不是受众不想消费高雅的文化产品,而是禁锢于传统表现方式上的文化内容是人们无法接受的,对于先锋话剧、大型音乐节等年青一代需要的文化活动,又无法得到满足。曾经我们的文化产业一直处于省级行政直属的地位,在管理上,存在着只追求专家效应、获奖效果,而不顾民众的文化消费需求,不顾市场规律,出现了“获奖不卖座,专家叫好而群众不买账”的现象。
2009年10月13日,河南省委书记徐光春在郑州大学嵩阳书院开学典礼上妙说河南文化产业发展未来路:“河南文化产业发展靠什么?就是要学会靠老祖宗吃饭!” 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国史。靠老祖宗吃饭,不是简单的拿来主义,要让古老的事物拥有现代的切入点,让死去的历史变得鲜活起来,让静止的历史遗迹灵动起来。
4、立足公众完善基础设施
在2005年颁布的《河南省建设文化强省规划纲要》中将“进一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列为全面繁荣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进一步完善城乡基层文化设施网络,实现市、县有群众艺术馆、文化馆、图书馆,乡镇有文化服务中心的目标。统筹规划城镇文化设施,大力发展城市街道文化服务中心、社区文化活动室。” 【4】
近年来在此纲要的指导下,我省的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然而基础设施建设不足仍然是制约河南文化产业发展的劣势之一。群众艺术馆、文化馆、图书馆的内容更新跟不上时代的发展,有些社区文化站只是一具空壳,实属摆设。河南省文化产业的基础设施大多数比较落后,以中州剧院、人民剧院、二七纪念堂等河南省属的文化设施大都建立在上个世纪50年代,设备陈旧,经营管理老套。郑东新区建设的河南省艺术中心坐拥傲人的地理位置,装备完善,但引进的文化内容在类别和数量上都远远不能满足居民的文化消费需求。
5、扩大对外加强自我推广
河南的文化资源地域特色浓厚,这种特色可以,也应该成为我们打造地方品牌的突破口。发展地域民族文化要注重内涵、注重特色、注重创新;更要带有国际眼光、站在更高的市场平台制定发展规划。
文化资源相较于物质资源来说,受地域时空的限制较小,且具有极强的扩张力。在当前的信息高速流通的大爆炸时代,跨地域的文化传播拥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近年来,河南省政府充分认识到在文化领域的对外开放是扩大影响,发展文化生产力的重要途径,先后组织了一系列的“引进来、走出去”文化交流活动,收获了丰硕的成果。相继组织了“黄帝故里祭祖大典”、“客家文化中原寻根”等品牌活动,深化了人们对于中华发祥文化的归属感;“参加了‘2005中国河南(旧金山)经贸文化周’、‘中法文化友好年’、‘情
系中原——海峡两岸文化联谊行’、‘保加利亚索菲亚艺术沙龙中国文化节’、‘中国河南省———韩国友好活动周’,在澳大利亚、新加坡、中国香港、中国澳门、加蓬分别举办‘中原文化澳洲行’、‘中原风·华夏情’和‘中原文化港澳行’等文化活动。”【5】这些都极大的提高了中原文化在世界舞台的影响力。2011年6月18日由河南省人民政府主办的“中原经济区合作之旅——走进台湾”活动在台启动。本次活动是继2009年中原文化宝岛行后,河南省在岛内开展的又一项重大活动。活动将围绕服务中原经济区建设,发挥文化优势,突出河南特色,深化根亲联谊,推进合作双赢的主旨,突出河南独特的文化优势、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和优越的发展环境,以期促进豫台交流与合作向更深层次、更大规模发展。
立足河南、扎根国内、放眼全球。河南文化深厚,完全应该超越其他地区,成为中国的核心发展地。要实现这一目标,仅靠自身的力量,始终无法如愿。我们要借助海外资金,利用好国际交流平台,让中原文化遍地开花。
参考文献:
【1】 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351299.htm
【2】 赵元笃.基于SCP范式的河南省文化产业研究[M].河南教育学院学报.2010.6
【3】 靖恒昌.对河南文化产业发展的几点思考[M].市场观察.2006.4
【4】 河南省建设文化强省规划纲要
【5】 姜运仓.河南文化产业发展的优劣势及战略选择[M.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10
第三篇: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工作意见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加快我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提升文化软实力,推进文化强市建设,根据省、市关于加快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文件精神,结合我市文化建设实际,特制定实施意见如下:
一、提升认识,以高度文化自觉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
1、加快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是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的具体举措。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是在新的历史时期对我国文化发展做出战略性的部署,强调要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使之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支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未来世界的竞争将是文化生产力的竞争。文化创意产业作为文化和经济相互交融、高科技手段和高品位文化互相结合的新型产业形态,既代表着先进生产力,承担着民族文化的创新功能,又具有高科技、高收益、低能耗的经济特性,具有服务公众、提升公众素质的社会特性,成为我们锻强民族血脉、国家灵魂的核心环节,成为我们优化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提升经济社会发展层次的重要抓手。目前,发达国家都把文化创意产业作为支柱产业加以推进,全国各地也纷纷加快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步伐。我们一定要从全局的战略高度认识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意义,把握机遇,迎接挑战,采取有力举措,千方百计地推动我市文化创意产业迅速发展。
2、加快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是经济社会实现高位发展的重要平台。文化创意产业是战略性、先导性产业,能够开辟经济发展的新途径、新空间。目前,文化创意产业与国民经济产业部门正在发生深刻的渗透和融合,形成以文化内容为纽带、关联度日益密切的庞大产业链和产业集群,在推动经济跨越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市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县域,综合经济实力名列全省前茅,但文化产业增加值仅占全市GDp的3.08%,这表明文化产业成为我市发展的“短板”,但也昭示着发展文化产业已成为高位奋进的重要突破口。随着《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深入实施,从中央到省、市都将制定出台一系列以加快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提升公众文化服务水平为核心的政策和举措,这为我市在高起点上加快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契机。我们必须抢抓新机遇,推出新举措,加强政策配套和产业引导,加大改革力度,加快发展步伐,大力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文化产业,努力把我市的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推动文化创意产业成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提高文化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为发展开辟新路径、拓展新空间。
3、加快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是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文化创意产业是以产业形态服务社会公众,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有利于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近年来,在各级各部门的不懈努力下,我市文化建设呈现良好的态势,但是文化创意产业在拉动群众文化消费、满足群众文化需求上还存在很大差距,与我市经济发展态势不相适应。面对发展的新形势、群众的新期待,我们务必审时度势,把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不断加快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增加文化产品和服务品种、数量和质量,努力使城乡群众享受更加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生活,最大限度地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
xiexiebang.com范文网【www.xiexiebang.com】
二、把握定位,明确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目标原则
1、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市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若干意见实施意见》部署,围绕文化强市目标,以促进区域产业结构全面升级为导向,以构建新时期产业发展模式为核心,以提高人民群众文化生活水平为落脚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不断建立完善文化创意产业体系,优化文化创意产业布局,集聚文化创意产业要素,全面提升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水平,努力构建独具特色的文化创意产业,使我市成为海西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重要节点。
3、基本原则。
坚持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把文化发展规划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纳入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做到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发展。充分重视文化意识形态与产业形态的双重属性,坚持先进文化的主流方向,始终将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发挥市场与文化资源的配置作用,既弘扬主流价值观,又遵循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努力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
坚持传承特色与创新业态相并重。注重立足丰厚的文化内涵,传承拉伸本土文化产业链,树立独特的文化创意产业业态。同时,加强创新提升,引进新型业态,增强文化创意产业创新能力,加快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步伐。
坚持自主发展和开放合作相融合。在注重创造性开发利用地域文化资源、提升本土文化产业发展层次的基础上,实施“走出去”战略,加强融台文化创意产业交流合作,拓展国际文化市场,将特色文化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
坚持点上突破和面上拓展相统筹。加强文化产业规划,找准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突破点,深入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实现点上突破,以点带面,推动整体产业迅速发展。
三、突出重点,加快推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
充分把握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态势,紧密结合在海西建设中独特的区位优势、产业基础和文化资源,将现代传媒、服务创意、文化旅游、演艺培训等四大产业作为加快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重点产业。
1、现代传媒业。坚持科技创新与体制创新并重,推动广播电视和报刊传播和接收方式的深层变革,形成侨乡特色的文化传播平台。实施以“打造有影响力的节目、有影响力的频道频率、有影响力的主持人”为核心的三有工程,打造
第四篇: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
1、世界各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概况
在世界各先进国家,文化创意产业已经取得深入发展,并成为其重要的经济组成部分,本文将主要介绍英国、美国以及日本经济发达国家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概况。
1.1英国创意产业发展概况
纵观创意产业在英国的发展,直至1998年,创意产业的地位才开始上升并日益得到更多重视。根据英国文体部2004年8月发布的《创意产业经济估算统计公报》的估算,创意产业占2002年英国GVA的8%,超过金融业占英国GVA的5%,创意产业对伦敦经济的重要程度已超过金融业,成为英国经济发展的生力军。据官方统计,过去十年,英国创意产业增长93%,而整体经济增长仅为70%。在这十年间,英国创意产业以年均6%的速度增长,超过英国同期国内生产总值年均3%的增长速度。
在就业方面,1997至2006十年间,英国创意产业就业人数以年均2%的速度增长,其中2005至2006年间则高达4%。创意企业的数量从1997年的11万多增至2006年的12万多,2006年,英国创意产业就业人数高达200万人,成为全球创造就业人数最多的产业。
1.2美国创意产业发展概况
1977至1997年20年间,美国核心版权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达到6.3%,超过同期美国国民生产总值年均2.7%的增长率。核心版权占美国GDP的份额已经从1997年的5.65%,增长到2001年的5.89%和2002年的5.98%。2002年全部版权产业占到美国经济的12%,为12540亿美元,版权产业对美国经济的贡献呈继续增长的态势,其中2003年为23.28%,2005年为24%。
在就业方面,1997年美国核心版权就业人数为513万,至2001年核心版权就业人数增至582万,2002年,核心版权产业和全美就业人数均有所下降,其中核心版权产业就业人数降至548万,但1997至2001年间核心版权就业人数年均增长率均超过美国就业总增长率,2003至2004年,核心版权就业人数仍呈下降趋势,2005年又有所回升。至今,核心版权一直保持着比整个美国经济较快的增长势头,对提高美国就业率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1.3日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概况
根据日本数码内容协会《数码内容白皮书2004》的统计,以动漫产业为重要组成部分的日本文化创意产业,2004年的产值达到12.8万亿日元,约占日本本年国内生产总值的2.5%,超过了日本农林水产品产值10万亿日元。另据韩国文化体育部数据显示,在世界动画片总计3000亿日元的版权交易中,日本动画片占65%,在欧洲,日本动画片的市场份额竟高达80%。根据日本贸易振兴会公布的数据,2003年销往美国的日本动画片以及相关产品的总收入为43.59亿美元,是日本出口到美国钢铁总收入的四倍。
2、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概况
2005年对中国文化创意产业是极具意义的一年,文化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进入了一个调整、完善、反思的阶段,改革经验向政策、法规转化,产业发展也随之进入了一个更加规范有序的阶段。2006年《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更明确提出“逐步完善有利于文化创意群体创业发展的市场环境和政策环境,培育文化创意群体和内容提供商”,“重点培育广播影视、动漫、音像、传媒、视觉艺术、表演艺术、工艺与设计、广告装潢、服装设计、软件和计算机服务等方面的创意群体。支持经济较为发达的城市以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形式,集聚各类文化创意人才”。
在政府的大力倡导下,文化创意产业正成长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各地争相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已经出现了一大批诸如北京798艺术园区、杭州Loft49等知名的创意集聚地和一批如“蓝猫”等文化创意活动活动品牌。
纵观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历程,中国的文化创意实践更多的是以城市和地区为载体,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热闹态势。总体而言,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可以分为三个梯队:第一梯队为北京、上海,二者利用全国领先的文化、经济优势,引领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第二梯队为深圳、昆明、广州、长沙、杭州等省会级城市,它们充分发挥各自的区位、民族、文化优势,成为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中坚力量;第三梯队其他城市,是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坚强后盾。
本为将以北京为例,影射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概况。
2005年,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创造增加值603.5亿元,占当年全市GDP的8.76%,从业人员77.4万人,总资产达到4537亿元。北京文化创意产业的规模以逐年扩大之势增长,2006年实现增加值812亿元,占当年全市GDP的比重增至10.3%,文化创意产业的从业人员为89.5万人。文化创意产业已经成为北京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和最活跃、最具增长潜力的产业。
纵观世界各国争相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以及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所带来的巨大经济和社会效益,可知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已是大势所趋,并大有可为。
第五篇:朝阳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情况[范文]
朝阳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情况
2007 07-26 来源:新浪财经
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是朝阳区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城市功能定位,紧抓奥运机遇,推动人文奥运建设,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举措。经过一年来稳步、扎实推进,朝阳区文化创意产业从摸索起步阶段步入到快速上升阶段,2006年,《朝阳区“十一五”发展规划》明确将文化创意产业列为今后发展的支柱产业。伴随奥运脚步临近,作为奥运主场馆所在地,在“科技奥运、绿色奥运、人文奥运”理念下,随着CBD、电子城、奥运等三大功能区的快速建设,朝阳区文化创意产业呈现出加速聚集发展的良好势头。
一、关于我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情况
1、总量扩大、发展提速
截止到今年5月,我区规模以上文化创意产业单位1107家,资产总额816.42亿元,同比增长20%;实现收入374.83亿元,同比增长26.9%;上缴各项税金合计11.8亿元,同比增长20.1%;从业人员达10万人,同比增长20%。从2006年全年新增法人单位登记情况看,文化创意产业投资已在我区呈现出迅猛发展态势。文化创意产业单位共计2310家,占全区新增法人单位的42.4%;新增从业人员为1.9万元,占全区新增法人单位从业人员的27.6%。
2、特色鲜明,实力初显
(1)从发展总量规模看,广告会展业,软件、网络及计算机服务业,其它辅助服务业居领先地位,行业总资产、单位数量以及上缴税金、从业人员等指标都位居前三位。三者单位数量分别为235、231、150家,总资产分别为106亿元、199亿元、248亿元,上缴税金分别为1.84亿、5.14亿、2.51亿。
(2)从行业发展速度看,旅游休闲服务、艺术品交易、文化艺术发展势头最为迅速,市场占有量迅速攀升。与去年同期相比,旅游休闲服务实现收入增长22.8%,税金增长15.2%,资产总额增长68.8%,增速位于各产业之首,艺术品交易业收入增长34.7%,税金增长173.5%,从业人员增长30%,资产总额增长10.2%,从业人员增长速度居行业首位,文化艺术收入增长67.7%,税金增长20.1%,总资产增加20%。设计服务、广播电视电影、新闻出版三大产业发展相对比较平稳。
3、项目加速聚集,产品多样,投资主体多元
从我区申报2007年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的项目情况来看,体现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项目数量多、规模大。申报55个项目,占全市的六分之一,居全市首位。其中,5000万元以上的项目有24个,占43.6%,1个亿以上的项目有11个,总建筑规模约141.7万平米,总投资为106.8610亿元。
第二、项目建设地点相对集中。主要位于朝阳公园、酒仙桥、高碑店、CBD等文化创意产业快速发展区,并逐步由中心区域向外拓展;
第三、产品建设周期较短,投资主体以非国有资本占主导地位。三分之二的项目将在2008年之前完成并投放使用。
4、在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占重要地位
以收入为指标,2006年1-11月,各行业收入数据朝阳区与北京市对比情况看到:朝阳区文化创意产业收入689.6亿元,达到占全市总收入的27.4%,在全市占一定份量。其他辅助服务、旅游休闲娱术乐业、艺品交易业以及广告会展业等四类行业具备较强的区域优势,占北京市同行业收入比重均在三成以上。其他辅助服务业所占收入比重最高,达60.1%,处于明显的优势地位。
5、园区建设加快,产业集聚程度提高
规模以上的文化创意企业分布于我区约40个街道和地区办事处,重点集聚在奥运功能区、CBD功能区、电子城市功能区里,其中CBD区域集中程度最强。截止至去年11月,CBD区域规模以上的文化创意产业单位共计457家,占54.7%;实现收入238.3亿元,占62%;实现利润7.4亿元,占40.7%;年平均从业人员达3.9万人,占51.3%。随着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等知名企业的进入,未来CBD将吸引更多的文化创意产业单位进入。
在园区建设上,已经授牌有798艺术区、潘家园古旧文化产业园区等11家集聚区,新出现集聚区有:正东创意产业园、三间房动漫产业园、高井传媒产业园、安家楼创意园等。其中NEC已经进入崔各庄一号地集聚区,新闻集团、CNN、路透社等国际传媒企业有意愿进入朝阳公园集聚区。
二、文化创意产业工作开展情况
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推进
(一)建立机制,出台政策,形成良好的政府引导体系
1、初步建立起统一协调、规范有序的政府决策和部门执行机制
(1)加强领导、完善组织
我区在全市较早建立了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组织机构。2006年2月,区长办公会决定成立区文化创意产业研究中心和促进中心;2006年5月,书记会决定成立由区主要领导牵头的区文化创意产业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此外,还成立了798艺术区建设管理办公会,朝阳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领导小组、朝阳区知识产权局,明确了相关街乡文化创意产业负责人,为积极推动重点集聚区、重点项目、重点产业、街乡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提供组织保障。
(2)明确工作机制,规范有序开展工作
建立办会会制度、集聚区联系会议等工作机制。2006年7月,召开文化创意产业领导小组第一次全体会议,通过了领导小组、相关机构及其主要职责。2007年1月,组织召开了领导小组办公室第一次工作会议,通过了办公室工作办公会制度。2007年2月,召开集聚区第一次联席会议,建立集聚区联席会议制度。形成了领导小组会议制度、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例会制度、集聚区联席会议制度。通过建立各项工作机制,明确责任、统一思路、整合资源,加大力度组织实施。
与此同时,研究中心逐项开展系列专题研究,有序推进规划、政策及重点项目研究工作。促进中心积极搭建平台,开通了创意朝阳网和706朝阳创意缘,为产业发展提供服务。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积极研究制定区域知识产权保护联动应急机制,统筹全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区统计局根进行文化创意产业统计体系研究,建立了产业数据定期监测机制,定期通报分析产业发展状况。
2、制订规划、研究政策,构建政策引导支持举措
(1)从研究入手,形成文化创意产业的政策框架
围绕产业概念内容及发展规律,形成了《朝阳区文化创意产业研究报告》;围绕高碑店等聚集区发展案例,形成了《如何打造文化创意产业品牌》调研报告;在充分了解文化企业需求的基础上,形成了《北京应尽快实现区域优惠政策向产业优惠政策的转变》的调研报告等。
此外,还加强了对重点项目建设、产业人才集聚等研究,由中国传媒大学文化创意产业研究中心承接的我区文化创意产业人才状况调研工作已基本完成;三间房、高碑店以及中国木偶艺术剧院、七星集团等也分别围绕产业发展、区域发展和文化体制创新等展开了深入研究。这些研究成果为加快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指导和参考。
(2)加快出台鼓励政策,加大政府扶持力度
在总体政策方面,一是在全市率先制定了《朝阳区文化创意产业重点发展指南》,同时编制了产业指标范围及说明;二是在全市率先制订《朝阳区文化创意产业十一五发展规划》;三是在全市率先发布了《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区(基地)认定管理办法》,制定了聚集区认定标准和程序。
在专项政策方面,一是对北京市财政局出台的《关于加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颁布资金下拨的实施与管理办法。二是借助CBD等较为成熟的政策环境,加强了传媒产业发展和知识产权服务等方面的政策研究。
(二)优化发展环境,积极搭建政府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为更好服务区域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我区积极搭建各类政府公共平台,为企业、政府、学界的相互沟通、创意成果转换、企业品牌培育创造条件。
一是加强商会、协会、联谊会、俱乐部等多形式的社会中介组织的建设。成立了区文化创意产业协会,广泛吸收会员参与,为其提供信息、咨询、培训等服务。成立了北京CBD传媒产业商会及俱乐部,为政府与传媒企业沟通交流搭建了良好平台。召开了朝阳区文化创意企业家联谊会,推出文化创意产业朝阳共识。
二是搭建政府公共服务平台,为企业进入提供方便。由区投资促进局负责建立了产业投资绿色通道,为文化创意企业登记注册、选址发展提供一站式服务,并整理形成了《文化创意产业政策汇编》,为文化创意产企业提供较为完备的政策信息资讯。利用朝阳有限24小时频道建设机会,启动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通过平台建设,为企业发展提供技术服务与其它便利。
三是利用国际商务节、文博会、科博会、风情节、论坛等活动平台,扩大宣传与影响。2006年北京首届文博会期间,朝阳区人民政府荣获中国创意产业政府推动奖。
(三)点面结合,打造立体化产业促进体系
1、以集聚区、重点项目为突破点,提升产业整体质量。
按照边调查研究、边推进产业发展的总体要求,我区明确了发展特色、重点突破的产业发展思路,第一,初步确立了重点扶持并推动的6大产业门类,即:传媒产业、古玩艺术、演出及展示、时尚消费、设计与咨询、版权服务等。第二,正式授牌了11个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第三,积极做好区域文化创意产业项目的收集包装,争取市里支持。2006年8月,我区向市里筛选申报了第一批文化创意产业重点项目35个,占全市重点项目的40%,居全市各区县之首,其中竞园、朝阳公园露天演出中心、潘家园古玩艺术品交易中心、北京798艺术区公共服务平台等4个项目获批为北京市重点项目,市文化创意产业领导小组已拨付6500万元资金支持。2007年5月,申报北京市第二批文化创意产业重点项目工作也已完成。我区共受理、上报文化创意产业项目55个,项目建设总规模141.7万平米,总投资106.8610亿元,项目数量、规模、总投资均居全市各区县前列。
2、加强宣传推介,提高产业整体品牌。
一是加强活动推介。充分利用北京商务节、北京文博会及深圳文博会等平台,有效推介我区文化创意产业资源、优势及重点项目。二是组织特色活动。开展朝阳区文化创意产业精英人物榜评选,继续开展朝阳国际风情节、潘家园古玩艺术品博览会、北京798创意文化节、北京欢乐谷冰雪狂欢节等创意文化活动,积极推广文化创意产品。三是充分利用网站、报刊、电视等新闻媒体,加大宣传力度。
三、下一步发展思路
(一)工作思路
我区文化创意产业仍然属于初期阶段,今后主要的工作思路是“加强领导、培育市场,统筹规划、发展特色,研究政策、科学引导,创新机制、整合资源,实现政府引导、市场主体、社会参与共建机制,通过制订规划,出台政策,搭建平台,抓重点项目服务等手段,实
现十一五文化创意产业规划目标。
下一步,抓住2008年奥运盛会带来的机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推动产业升级、加快产业集聚为重点,以完善政策体系、优化发展环境、健全公共服务体系为突破点,围绕“四大心,六大产业”,深入推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进一步扩大产业优势,形成区域特色。
一、完善政策服务体系,引导产业科学发展
主要是落实好《北京市关于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35条,同时研究出台我区相关配套实施细则。重点要加强投融资政策(特别是中小企业投融资扶持政策)、税收政策(特别是注册在朝阳的企业和项目的政策兑现、引导企业到朝阳区注册等税源建设政策)、人才政策(主要是专业人才的引进、培养政策等)、知识产权保护等政策的研究落实。同时加强重点集聚区及重点产业门类等专项政策的研究落实。
二、加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优化产业发展环境
一是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商(协)会组织的建设,加强行业规范与自律,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二是建立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公共信息服务平台。三是建立文化创意产业公共技术平台。四是建立公共营销平台。积极组织参与宣传推介活动。利用好北京文博会、深圳文博会、北京CBD国际商务节、国际投资贸易会等平台,做好产业宣传推介,搭建产业展示交易平台。组织文化创意产业专场推介会,宣传推广我区文化创意产业资源、优势、特色及重点集聚区、项目等,提升产业招商引资水平
三、积极推进集聚区和重点项目建设,推动产业集群化发展
一是科学引导集聚区发展。加强对区域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的科学引导,尤其是自发形成集聚区的基础建设、发展定位和规范管理等的引导,为集聚区发展提供有效指导和政策服务。
二是积极引进培育重点项目。重点加强国际版权交易中心、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潘家园古玩艺术品交易中心、798公共服务中心等支撑区域产业发展的重点项目的落实。加快推动竞园—北京图片产业基地、凤凰国际传媒中心、木偶城堡等促进区域产业发展的重点项目的落地。
三是培育品牌企业和领军人物。吸引并培育更多品牌企业在我区发展。同时加强文化创意人才、经营管理人才等专业人才的引进,给予优秀人才相关优惠政策,积极培育创意朝阳人才、创意文化精英、创意人才榜等区域产业领军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