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晓伟副部长在加强医疗质量安全管理 改善医疗服务

时间:2019-05-14 18:38:2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马晓伟副部长在加强医疗质量安全管理 改善医疗服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马晓伟副部长在加强医疗质量安全管理 改善医疗服务》。

第一篇:马晓伟副部长在加强医疗质量安全管理 改善医疗服务

马晓伟副部长在加强医疗质量安全管理 改善医疗服务 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卫生政务通报》第15期 今天,我们召开加强医疗质量安全管理,改善医疗服务电视电话会议,主要目的是部署2010年“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通报近期几起医疗安全事件处理情况,推进医疗质量安全管理,改善医疗服务,贯彻落实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相关工作。这是2008年以来,卫生部连续召开的第三次关于医疗质量安全的电视电话会议。今天的会议原本计划在4月中旬召开,由于青海玉树地震,推迟到了今天。下面,我讲以下几点意见:

一、我国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形势面临挑战

近年来,通过全面深入开展“医疗质量万里行”、医院管理年、医疗安全百日专项检查等活动,我国的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和医疗服务有了很大的改进和提高。在2010年全国医政工作会议上,医政司对2009年“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进行了系统总结,各地在管理水平、管理内容和管理手段上都有提高。同时,对2009年发生的几起有重大影响的医疗安全事件进行了通报。我重点谈到了医疗质量和病人安全问题。成绩是有目共睹的,但是,问题也不能回避,医疗质量安全问题仍然存在,面临严峻挑战。

(一)近期几起医疗安全和医院管理事件引起社会强烈反响。

近期发生在陕西、山东、湖南的几起医疗质量安全和医院管理事件,严重损害了群众利益,社会影响恶劣,给医疗行业甚至对国家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造成负面影响,教训是深刻的。有的事件卫生部责成当地卫生行政部门进行了严肃处理,并在全国进行了通报,有的还在重新处理过程中,处理完毕后将向全国卫生系统通报。

(二)医疗质量安全问题原因分析。

在发生的引起社会强烈反响的多起医疗安全事件中,有相当数量是发生在具有一定医疗水平的三级医院。从我国医疗服务体系来看,三级医院特别是大学附属医院代表最高层次的医疗水平和管理水平,却不断发生错误低级、性质恶劣的医疗安全事件,有的医院甚至是一而再、再而三地发生类似问题,这说明了什么?说明有些同志,特别是主要负责同志,根本就没有重视医疗质量安全工作,讲在嘴上、写在纸上、挂在墙上,没有真真正正、实实在在地落实在行动上。这些事件的发生,集中暴露出部分医疗机构、部分医务人员仍然对医疗质量安全缺乏足够的重视,存在严重的侥幸心理和麻痹思想,医院管理工作中还有较多的安全隐患和薄弱环节亟待解决。

导致医疗质量安全事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医疗水平问题,也有医疗服务问题,更多的是医疗安全管理和责任心问题。归纳起来,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缺乏医疗质量安全意识,忽视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上世纪90年代,卫生部提出了“以病人为中心”的医疗服务和医院管理理念,其精髓就是要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以高度的责任心和专业精神为病人看好病、服好务。部分医疗机构、医院管理者和医务人员在各种因素影响下,过分注重规模扩张和服务数量的提供,重发展、轻管理,重外延、轻内涵,许多规章制度不落实或落实不够,在医院管理制度建设、安全保障措施和病人管理方面认识不足,投入人员和精力不够,未对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给予充分重视,没有真正落实“以病人为中心”的医院发展建设目标,医疗质量管理、医疗安全保障、医疗服务提升、医院文化建设等工作上认识不足、重视不够、投入不多,只是依赖多年的工作惯性来开展工作。这种情况并不只是存在于个别医院,在全行业具有相当程度的普遍性,甚至在部分三级医院更加突出。在工作中,不能订制度、严执行、重监管,出现医疗安全事件也不能深入全面地查找原因、分析问题、改进不足,更不能举一反

三、查缺补漏,只是一味地消极推进,走一步算一步,导致医疗安全事件一而再、再而三地发生。

二是核心制度执行力度不够,工作规范仍需进一步强化落实。医疗核心制度的落实是做好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工作的根本。当前,我国医疗技术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医疗服务手段也趋于多样化,但是,部分医院只是片面注重高精尖医疗技术,根本不理解核心制度的重要性,更不要说贯彻落实了。有的医院不重视最根本的“三基三严”训练,医务人员基本功不扎实,基础医疗质量薄弱;有的医院在诊疗工作中规范、指南执行不到位,质量管理核心制度流于形式;有的医院对患者疾病的观察不仔细、处理不及时、交班不全面、沟通不到位;有的医院片面重视手术操作技术的提高,而术前核对、“三查七对”等医疗安全保障措施或执行流于形式。

三是医院科学管理水平仍然不高,行政部门监管仍需加强。长期以来,被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医疗安全管理制度是需要足够的懂管理、会管理、肯管理的人才来实施和落实的,而部分医院过分注重扩大规模、扩张床位、购臵大型仪器设备、引进高精尖技术人才,忽视了医院管理人才的引进和培养,造成了医疗管理水平持续低下,医疗质量管理流于形式,医疗安全事件频发。地方卫生行政部门对辖区的医疗工作负有重要的指导和监管职责。但是,一些地方卫生行政部门缺少对辖区全行业管理高屋建瓴的统筹思考,工作浮在表面,以文件落实文件,以会议落实会议。有的省份接连发生重大的医疗安全问题,反应出某些卫生行政部门的管理人员责任心不强,反应迟缓,水平有限,监管不力。

四是医疗服务有待改进,医患沟通还需加强。由于我国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广大患者持续向医院资源较为集中的大城市和大医院流动。在一些大医院,由于患者多、时间紧、任务重,医务人员仅仅注重技术服务,忽视人文关怀,出现“看病不看人”情况。从各地通报的情况分析,一些医院在基础护理、病人基本病情观察处臵和医德医风等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有的医院对病人缺乏人文关怀,医患沟通不够或缺乏有效方式,对病患观察不仔细、处理不及时、沟通和告知不到位;个别医院医务人员和相关工作人员背离了应有的基本思想境界和职业道德,漠视生命尊严,缺失社会公德。

五是医院感染控制薄弱,重点科室重点环节管理不够。近年来,大量介入治疗、放疗、化疗技术以及抗菌药物在临床广泛应用,医院感染病原体呈现复杂、多样的演变趋势,医院感染在传染源、传染途径和易感人群等方面发生了很大改变。与此同时,部分医疗机构感染控制制度不健全,医院感染控制意识不强,部分医院新生儿科、产科、血液透析室、手术室、供应室、重症监护病房等重点科室感染控制措施执行不力,医院感染暴发事件时有发生。近年来,卫生部通报了多起医院感染事件,主要问题还是出在新生儿室、手术室、血液透析室、重症监护室等重点科室。

六是医疗安全事件预警机制不健全,事件应对、处臵力度不够。这几起医疗质量安全事件处臵上,都有以下几个共同特点:一是医疗机构医疗安全事件预警机制不健全;二是事件发生后,医院未按照有关规定及时向卫生行政部门报告,抱有侥幸心理;三是事件发生后的调查不够及时准确,甚至流于形式和弄虚作假;四是医院和卫生行政部门在事件处理上就事论事,没有从治本上下功夫,没有进行全面整改,缺乏应有的严肃认真态度。有的医院不是从自身找问题,举一反三,而是仓促反驳,急于撇清责任;五是事件报告不及时,信息沟通不畅,有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未按规定及时向卫生部报告;六是对后果估计不足,不能与新闻媒体进行有效的沟通,造成严重的社会不良影响。

这些医疗安全事件的教训是深刻的,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机构要予以高度重视,吸取教训,举一反三,要立即采取措施,查找工作中的安全隐患,坚决遏制医疗质量安全事件抬头趋势,有力扭转当前医疗质量安全工作的被动局面,切实保护人民群众的健康权益,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二、深刻认识加强医疗质量安全管理、改善医疗服务对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意义

党的十七大报告和《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明确提出了“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服务”的医疗卫生工作目标,医疗质量安全和医疗服务被摆在了十分突出的位臵,医疗质量安全是实现良好医疗服务的重要前提。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成功与否,很重要的一个标准就是人民群众是否满意,人民群众能否切身体会到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带来的实惠,人民群众能否获得保证质量、保证安全的优质医疗服务,这是人民群众最直接的体会,也是衡量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成功与否最直接的标志。

一段时间以来,谈到公立医院改革,议论最多的是体制、机制和外部政策的问题。形成我国公立医院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是由内部和外部两方面条件决定的。体制创新和机制转换具有长期、稳定的作用,但并不是一朝一夕能够解决的,即使解决了,不解决内部管理问题,不从提高效率、保证质量、改善服务、改变人民群众看病就医的切身感受入手,不加强对全行业的指导和规范,再好的体制机制也难以有效发挥作用。现在,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方案已经出台,从根本上讲要着力解决体制和机制上的深层次问题。但是,体制的建立和机制的转换一定要有行业相应的具体的管理措施与之相呼应,不能等到外部条件和环境都具备了,才开始深化行业管理的改革。要看到两者是互为前提,互为因果,相辅相成的关系,改善管理必然推动体制和机制的变革,而体制机制的改革有利于巩固和发展改善管理取得的成果,要“两手抓,两手硬”。改革破解的应该是两个题目:一个是外部体制的建立和机制的转换,一个是医疗机构的内部管理和全行业的监管问题。从改革的近期目标来看,要让人民群众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要提高人民群众对医疗服务的满意程度,从加强行业管理和监督入手,改善医疗服务,改进医院管理,落实监督措施,提高医疗质量和水平,由易到难地推进改革,为体制建立和机制转换创造良好的工作基础和社会环境,是比较现实和具有重要意义的实施步骤。加强管理,改善服务既是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改革目标的有效手段。

改革的目标是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服务。“安全”是根本,没有安全的医疗服务是不可想象的;“有效”是医疗质量,要保证患者能够看得好病;“方便”是服务,医疗服务要便捷,医疗流程要简化;“价廉”是保障,要让患者看得起病。近年来,通过连续开展“医疗质量万里行”、医院管理年、百日安全专项检查等活动,卫生系统在加强行业管理、规范行为、提高质量、保障安全、改善服务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新医改形势下,卫生部正在研究推广“夯实基础护理、改进临床护理服务”、“先诊疗后结算”、“预约挂号”、“ 改善入、出院服务”、“ 提供方便快捷的检查结果查询服务”、“志愿服务在医院”等一系列改进医疗服务的措施,并选择在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辽宁省、江苏省、浙江省、湖北省、湖南省、广东省、新疆自治区的部分医院开展试点工作。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北京协和医院、阜外心血管医院、北京宣武医院、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上海东方医院、宁波市第一人民医院、山东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浙江台州医院、中国医科大学盛京医院等认真落实试点工作,着力改善群众看病就医体验,改进医院服务,取得了良好效果。

三、继续深入开展2010年“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进一步强化医疗质量安全管理,改善医疗服务,保障公立医院改革顺利推进

医疗质量、医疗安全和医疗服务是医疗工作的核心和根本所在。越是抓改革,就越是要抓医疗质量、医疗安全和医疗服务。2009年以来开展的以“持续改进质量,保障医疗安全”为主题的“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实现“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服务”的改革目标需要,对于强化医疗机构内涵建设和内部管理,提高医疗质量,保障人民群众就医安全,促进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2010年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攻坚之年。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要从保障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促进社会和谐的高度出发,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大局出发,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刻认识加强医疗质量安全管理、改善医疗服务工作的重要意义,继续深入开展“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要深刻理解并坚持“以病人为中心”,进一步端正办院宗旨和方向,理清发展思路,加强医院内涵建设,紧密围绕医疗质量、医疗安全和医疗服务核心工作,着重解决医院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为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推动医院进入科学发展、良性发展的新阶段。

2010年“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要进一步突出医疗质量、医疗安全和医疗服务的重点问题和薄弱环节,着重督促医疗质量核心制度落实,体现持续改进,逐步建立医疗质量持续改进长效机制。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加强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持续改进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

一是建立和完善适合我国国情的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体制和体系,指导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加强对医疗质量控制中心的建设和管理,加强医疗安全管理。卫生部正在研究制定国家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体系建设规划,确定各专业国家级医疗质量控制中心遴选原则和程序,制定医疗质量质控办法和指标体系,充分发挥质控中心在控制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方面的专业作用。同时,指导各省按照卫生部规划和质控中心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逐步扩大医疗质量控制中心专业范围,规范建设与管理各专业医疗质量控制中心,逐步形成规范化、系统化、科学化、精细化、信息化的医疗质量控制工作制度和机制。

二是完善医疗质量控制指标体系,对医疗机构在管理、技术、服务、社会条件及环境方面提出基本要求,规范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执业行为,促进医疗质量的持续改进。

三是继续深入开展临床路径管理、单病种质量管理控制工作,规范临床诊疗行为,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二)以医疗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为重点,深入开展专项检查活动,着力解决突出问题,完善医疗安全管理机制。

在2010年“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中,要从风险防范、动态监控、评估处罚三个环节着手,逐步建立医疗安全管理机制,保证医疗安全,尽最大努力避免医疗安全事件的发生。

一是建立健全动态报告制度。通过加强医疗安全信息化建设,利用便捷、实时监控的医疗安全事件报告系统,完善医疗安全事件报告制度,增强预测和分析医疗安全事件能力,为切实减少医疗事故差错和改善病人安全提出更多的科学依据。强化医疗机构及时报告意识,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规范信息报告、通报和发布,对瞒报、漏报医疗安全事件的进行处理,增强风险防范意识,提高风险防范能力。做好医疗安全事件的应急处臵预案,一旦发生医疗安全事件,立即启动处臵预案,积极有效应对,消除医疗安全事件的不良影响。

二是实施动态监督管理,防范医疗安全事件发生。对医疗服务要素进行准入、控制、检查监督和信息监测预警,减少医疗安全事件的发生。加大督查工作力度,改进督查方法,保证督查效果。继续以医疗技术、单病种管理、合理用药、血液安全、医院感染、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放射诊疗安全、医院后勤治安保卫和消防安全等工作为重点,通过深入开展专项治理检查活动,以查促建、纠建并举,对暴露的突出问题和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全面梳理、排查整治,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加以整改消除安全隐患;制度不健全的应当加以完善,有关规定和工作措施执行不力的,要进行全面清查和治理。针对督查中发现的问题,实行跟踪问效,督促整改,及时总结推广好的经验和做法,确保活动取得实效。

三是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切实加强对医疗机构的监督管理,建立科学客观的评估办法,落实奖惩制度。将医疗安全管理工作和医疗质量管理控制、医院评价、临床重点专科建设等工作相结合,对督导检查过程中医疗安全隐患整改不到位的,取消其有关资格;同时,落实责任追究制度,继续强化医院院长作为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第一责任人的作用,对于出现医疗安全事件的医疗机构,要坚决追究有关责任人和医院负责人的责任。

(三)强化医疗服务意识,和谐医患关系,营造良好社会环境。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机构要充分认识改善医疗服务对于医疗机构的生存发展,以及对于保障公立医院改革顺利推进的重要意义,切实将“以病人为中心”落到实处,结合本机构实际情况,从细微之处入手,采取有效措施,改善医疗服务,和谐医患关系,营造良好社会环境。

一是优化门急诊服务流程,稳妥推进“先诊疗、后结算”服务模式。医疗机构要科学调配人力资源,简化门诊服务流程,在尊重患者诊疗付费习惯的同时,为患者提供“先诊疗、后结算”服务。积极改进入、出院流程,拓宽出院结算方式,努力做到工作日、节假日及时结算,缩短患者结算等候时间。以多种方式向患者提供方便快捷的检查结果查询服务。

二是积极推进预约门诊和全年开放门诊。继续推动公立医院预约诊疗,制定统一的预约诊疗工作制度和规范,把预约诊疗同病案管理和医疗保障制度有效衔接,不断提高预约就诊患者的比例。积极开展全年开放门诊,鼓励开放延时门诊、夜诊等,满足不同患者的就诊需求。

三是推广“志愿服务在医院”工作模式,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并深入开展志愿服务工作。积极探索建立志愿者医院服务制度和医疗志愿服务社会化运作体系,组织推进志愿者医院服务工作,改善患者就医体验,满足患者多层次的需要。

(四)以“持续改进质量,保障医疗安全”为主题,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增强医务人员和公众安全意识。

“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重在制度建设和宣传教育,对内要强化医院内涵建设,突出医疗质量管理,对外要注重社会宣传教育和舆论引导。2010年“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中,一是大力开展医务人员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医务人员医疗风险、安全责任意识,要加大对医疗机构主要负责人、质量安全管理人员和全体工作人员的管理、教育力度,更新质量安全观念,提高质量管理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二是开展公众就医知识宣传教育,充分利用“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组织编写的相关科普读物和宣教材料,采取现场讲座、网络视频、展览展示、专题报道等多种宣传、培训形式,引导社会公众正确认识医学科学和医疗风险,正确择医、就医,提高群众医疗安全意识和甄别假医、假药、虚假医疗宣传的能力,保障患者合法权益。三是加强舆论引导,要充分发挥报刊、网络、广播、电视等媒体的作用,围绕“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主题,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报道活动。一方面大力宣传各地“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的先进做法和好经验、好典型,宣传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管理方面的新思路、新举措、新成绩;一方面通报曝光非法行医和虚假医疗宣传等行为,加大打击力度。通过广泛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宣传活动,营造有利于促进医疗安全、提高医疗质量、改善医患关系的舆论氛围。

四、加强管理,持续改进,确保2010年“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取得实效

下面,我就做好2010年“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各项工作提几点要求:

(一)高度重视,有力推动。

“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是医院管理年和医疗安全百日专项检查活动基础上,针对医疗机构目前存在的质量和安全问题开展的加强医疗质量安全管理、改善医疗服务的一项重要举措。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将“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重视此项活动,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要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职责,真抓实干,有力推动,主要负责同志亲自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一方面抓教育宣传发动,一方面抓督促指导检查,使“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的各项任务和目标深入人心。动员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积极投入到该项活动中,逐步提高医疗质量和安全意识,形成全民关注、维护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良好氛围。

(二)扎实开展,务求实效。

各地要按照《2010年“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方案》的具体要求,结合实际情况扎实有效地开展工作。要按照“突出重点、兼顾一般”的工作原则,进一步加强医疗质量和安全管理,认真贯彻落实有关法律、法规,严格执行诊疗、护理技术规范和常规,提高医务人员责任意识,加强对医疗设备设施、药品的安全管理;同时加强医院内部安全管理,做到医疗质量和后勤安全建设齐抓共管,保证医疗服务和后勤保障能力的共同提高,确保患者安全。

医疗机构要深入全面开展自查自纠活动,查找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及时整改,着力解决医疗安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要认真落实监管职责,结合2009年“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中发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医疗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工作,真正把医疗安全工作落到实处。

(三)开拓创新,持续改进。

加强医院管理,既要靠扎实开展活动又要靠不断创新机制;既要靠及时总结经验,又要靠不断持续推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搞好医院管理的“根本建设”,才能牢牢抓住“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这条主线。各地要按照医疗卫生管理法律法规以及“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的要求,结合实际情况开展工作,转变思想,大胆实践,勇于创新,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不断研究新问题,总结新经验,开创新局面,有力推进活动持续深入开展。通过开展“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逐步探索建立医院管理长效机制,坚持近期与长远、治标与治本、预防与查处相结合,切实加强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法制、体制和机制建设,改善医疗服务,提高能力水平,保障医疗质量安全,持续推动医疗机构全面、协调、可持续、健康发展。

五、其他几项重点工作

(一)卫生援疆工作。日前,中央召开了全国对口支援新疆工作会议,强调要进一步加强和推进对口支援新疆工作。新疆工作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具有特殊重要的战略地位,关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格局。我们要把思想统一到中央的轨道上来,要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忧患意识,贯彻落实好中央的决策部署。卫生系统要贯彻落实好中央对口支援新疆工作会议的有关精神,按照中央整体部署和工作要求,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科学性,以高度的政治敏锐性和责任感,把卫生援疆的各项工作做好、做扎实、做出成效。要针对新疆卫生工作中存在的突出困难和问题加大援助力度,力争有所突破。

(二)着力推进护理改革工作。医疗质量、医疗安全不仅仅涉及医师队伍,而且也涉及到护理队伍。我们要从和谐医患关系的角度出发,去认识护理改革工作的重要性,着力做好护理改革工作的整体推进,把护理工作作为医疗质量安全和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环节,抓紧抓好。要转变护理工作模式,充分发挥护理队伍的作用。

(三)加强医院信息化建设工作。医院管理要上水平,必须有信息化作基础。信息化建设本身就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医改不仅是调整、转换,更重要的是发展。医院信息化水平的提高本身也是发展。只有将现代管理理念和信息化的管理手段结合起来,才能把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四)做好对口支援工作。李克强同志在医改工作会上强调“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要把技术支援、人才支援放在突出的位臵上。对口支援工作可以扩展大医院服务内涵,扩大公立医院影响,促进资源纵向流通,各地一定要把对口支援工作做好。要加强三级医院与基层医疗机构的联系,做好对接工作;探索公立医院的集团化创建模式,沿着“中心控制、周边发展、纵向联合、扩大服务”的发展思路,扩大优质资源医疗服务范围,为人民群众提供高水平的医疗服务。

2010年是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重要一年。希望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机构的同志们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坚定信心,真抓实干,全力投入,认真落实加强医疗质量安全管理、改善医疗服务各项工作,为维护人民群众健康权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应有贡献。

第二篇:加强医疗质量安全管理 改善医疗服务

加强医疗质量安全管理 改善医疗服务

《卫生政务通报》

一、我国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形势面临挑战

近年来,通过全面深入开展“医疗质量万里行”、医院管理年、医疗安全百日专项检查等活动,我国的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和医疗服务有了很大的改进和提高。在2010年全国医政工作会议上,医政司对2009年“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进行了系统总结,各地在管理水平、管理内容和管理手段上都有提高。同时,对2009年发生的几起有重大影响的医疗安全事件进行了通报。成绩是有目共睹的,但是,问题也不能回避,医疗质量安全问题仍然存在,面临严峻挑战。

(一)近期几起医疗安全和医院管理事件引起社会强烈反响。

近期发生在陕西、山东、湖南的几起医疗质量安全和医院管理事件,严重损害了群众利益,社会影响恶劣,给医疗行业甚至对国家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造成负面影响,教训是深刻的。有的事件卫生部责成当地卫生行政部门进行了严肃处理,并在全国进行了通报,有的还在重新处理过程中,处理完毕后将向全国卫生系统通报。

(二)医疗质量安全问题原因分析。

在发生的引起社会强烈反响的多起医疗安全事件中,有相当数量是发生在具有一定医疗水平的三级医院。从我国医疗服务体系来看,三级医院特别是大学附属医院代表最高层次的医疗水平和管理水平,却不断发生错误低级、性质恶劣的医疗安全事件,有的医院甚至是一而再、再而三地发生类似问题,这些事件的发生,集中暴露出部分医疗机构、部分医务人员仍然对医疗质量安全缺乏足够的重视,存在严重的侥幸心理和麻痹思想,医院管理工作中还有较多的安全隐患和薄弱环节亟待解决。

导致医疗质量安全事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医疗水平问题,也有医疗服务问题,更多的是医疗安全管理和责任心问题。归纳起来,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缺乏医疗质量安全意识,忽视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上世纪90年代,卫生部提出了“以病人为中心”的医疗服务和医院管理理念,其精髓就是要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以高度的责任心和专业精神为病人看好病、服好务。部分医疗机构、医院管理者和医务人员在各种因素影响下,过分注重规模扩张和服务数量的提供,重发展、轻管理,重外延、轻内涵,许多规章制度不落实或落实不够,在医院管理制度建设、安全保障措施和病人管理方面认识不足,投入人员和精力不够,未对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给予充分重视,没有真正落实“以病人为中心”的医院发展建设目标,医疗质量管理、医疗安全保障、医疗服务提升、医院文化建设等工作上认识不足、重视不够、投入不多,只是依赖多年的工作惯性来开展工作。这种情况并不只是存在于个别医院,在全行业具有相当程度的普遍性,甚至在部分三级医院更加突出。在工作中,不能订制度、严执行、重监管,出现医疗安全事件也不能深入全面地查找原因、分析问题、改进不足,更不能举一反

三、查缺补漏,只是一味地消极推进,走一步算一步,导致医疗安全事件一而再、再而三地发生。二是核心制度执行力度不够,工作规范仍需进一步强化落实。医疗核心制度的落实是做好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工作的根本。当前,我国医疗技术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医疗服务手段也趋于多样化,但是,部分医院只是片面注重高精尖医疗技术,根本不理解核心制度的重要性,更不要说贯彻落实了。有的医院不重视最根本的“三基三严”训练,医务人员基本功不扎实,基础医疗质量薄弱;有的医院在诊疗工作中规范、指南执行不到位,质量管理核心制度流于形式;有的医院对患者疾病的观察不仔细、处理不及时、交班不全面、沟通不到位;有的医院片面重视手术操作技术的提高,而术前核对、“三查七对”等医疗安全保障措施或执行流于形式。

三是医院科学管理水平仍然不高,行政部门监管仍需加强。长期以来,被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医疗安全管理制度是需要足够的懂管理、会管理、肯管理的人才来实施和落实的,而部分医院过分注重扩大规模、扩张床位、购臵大型仪器设备、引进高精尖技术人才,忽视了医院管理人才的引进和培养,造成了医疗管理水平持续低下,医疗质量管理流于形式,医疗安全事件频发。

四是医疗服务有待改进,医患沟通还需加强。由于我国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广大患者持续向医院资源较为集中的大城市和大医院流动。在一些大医院,由于患者多、时间紧、任务重,医务人员仅仅注重技术服务,忽视人文关怀,出现“看病不看人”情况。有的医院对病人缺乏人文关怀,医患沟通不够或缺乏有效方式,对病患观察不仔细、处理不及时、沟通和告知不到位;个别医院医务人员和相关工作人员背离了应有的基本思想境界和职业道德,漠视生命尊严,缺失社会公德。

五是医院感染控制薄弱,重点科室重点环节管理不够。近年来,大量介入治疗、放疗、化疗技术以及抗菌药物在临床广泛应用,医院感染病原体呈现复杂、多样的演变趋势,医院感染在传染源、传染途径和易感人群等方面发生了很大改变。与此同时,部分医疗机构感染控制制度不健全,医院感染控制意识不强,部分医院新生儿科、产科、血液透析室、手术室、供应室、重症监护病房等重点科室感染控制措施执行不力,医院感染暴发事件时有发生。近年来,卫生部通报了多起医院感染事件,主要问题还是出在新生儿室、手术室、血液透析室、重症监护室等重点科室。

六是医疗安全事件预警机制不健全,事件应对、处臵力度不够。这几起医疗质量安全事件处臵上,都有以下几个共同特点:一是医疗机构医疗安全事件预警机制不健全;二是事件发生后,医院未按照有关规定及时向卫生行政部门报告,抱有侥幸心理;三是事件发生后的调查不够及时准确,甚至流于形式和弄虚作假;四是医院和卫生行政部门在事件处理上就事论事,没有从治本上下功夫,没有进行全面整改,缺乏应有的严肃认真态度。有的医院不是从自身找问题,举一反三,而是仓促反驳,急于撇清责任;五是事件报告不及时,信息沟通不畅,有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未按规定及时向卫生部报告;六是对后果估计不足,不能与新闻媒体进行有效的沟通,造成严重的社会不良影响。

二、深刻认识加强医疗质量安全管理、改善医疗服务对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意义

党的十七大报告和《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明确提出了“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服务”的医疗卫生工作目标,医疗质量安全和医疗服务被摆在了十分突出的位臵,医疗质量安全是实现良好医疗服务的重要前提。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成功与否,很重要的一个标准就是人民群众是否满意,人民群众能否切身体会到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带来的实惠,人民群众能否获得保证质量、保证安全的优质医疗服务,这是人民群众最直接的体会,也是衡量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成功与否最直接的标志。

一段时间以来,谈到公立医院改革,议论最多的是体制、机制和外部政策的问题。形成我国公立医院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是由内部和外部两方面条件决定的。体制创新和机制转换具有长期、稳定的作用,但并不是一朝一夕能够解决的,即使解决了,不解决内部管理问题,不从提高效率、保证质量、改善服务、改变人民群众看病就医的切身感受入手,不加强对全行业的指导和规范,再好的体制机制也难以有效发挥作用。现在,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方案已经出台,从根本上讲要着力解决体制和机制上的深层次问题。但是,体制的建立和机制的转换一定要有行业相应的具体的管理措施与之相呼应,不能等到外部条件和环境都具备了,才开始深化行业管理的改革。要看到两者是互为前提,互为因果,相辅相成的关系,改善管理必然推动体制和机制的变革,而体制机制的改革有利于巩固和发展改善管理取得的成果,要“两手抓,两手硬”。改革破解的应该是两个题目:一个是外部体制的建立和机制的转换,一个是医疗机构的内部管理和全行业的监管问题。从改革的近期目标来看,要让人民群众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要提高人民群众对医疗服务的满意程度,从加强行业管理和监督入手,改善医疗服务,改进医院管理,落实监督措施,提高医疗质量和水平,由易到难地推进改革,为体制建立和机制转换创造良好的工作基础和社会环境,是比较现实和具有重要意义的实施步骤。加强管理,改善服务既是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改革目标的有效手段。

改革的目标是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服务。“安全”是根本,没有安全的医疗服务是不可想象的;“有效”是医疗质量,要保证患者能够看得好病;“方便”是服务,医疗服务要便捷,医疗流程要简化;“价廉”是保障,要让患者看得起病。近年来,通过连续开展“医疗质量万里行”、医院管理年、百日安全专项检查等活动,卫生系统在加强行业管理、规范行为、提高质量、保障安全、改善服务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新医改形势下,卫生部正在研究推广“夯实基础护理、改进临床护理服务”、“先诊疗后结算”、“预约挂号”、“ 改善入、出院服务”、“ 提供方便快捷的检查结果查询服务”、“志愿服务在医院”等一系列改进医疗服务的措施。着力改善群众看病就医体验,改进医院服务,取得了良好效果。

三、继续深入开展2010年“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进一步强化医疗质量安全管理,改善医疗服务,保障公立医院改革顺利推进

医疗质量、医疗安全和医疗服务是医疗工作的核心和根本所在。越是抓改革,就越是要抓医疗质量、医疗安全和医疗服务。2009年以来开展的以“持续改进质量,保障医疗安全”为主题的“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实现“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服务”的改革目标需要,对于强化医疗机构内涵建设和内部管理,提高医疗质量,保障人民群众就医安全,促进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2010年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攻坚之年。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要从保障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促进社会和谐的高度出发,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大局出发,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刻认识加强医疗质量安全管理、改善医疗服务工作的重要意义,继续深入开展“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要深刻理解并坚持“以病人为中心”,进一步端正办院宗旨和方向,理清发展思路,加强医院内涵建设,紧密围绕医疗质量、医疗安全和医疗服务核心工作,着重解决医院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为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推动医院进入科学发展、良性发展的新阶段。

2010年“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要进一步突出医疗质量、医疗安全和医疗服务的重点问题和薄弱环节,着重督促医疗质量核心制度落实,体现持续改进,逐步建立医疗质量持续改进长效机制。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加强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持续改进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

一是建立和完善适合我国国情的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体制和体系,指导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加强对医疗质量控制中心的建设和管理,加强医疗安全管理。卫生部正在研究制定国家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体系建设规划,确定各专业国家级医疗质量控制中心遴选原则和程序,制定医疗质量质控办法和指标体系,充分发挥质控中心在控制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方面的专业作用。同时,指导各省按照卫生部规划和质控中心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逐步扩大医疗质量控制中心专业范围,规范建设与管理各专业医疗质量控制中心,逐步形成规范化、系统化、科学化、精细化、信息化的医疗质量控制工作制度和机制。

二是完善医疗质量控制指标体系,对医疗机构在管理、技术、服务、社会条件及环境方面提出基本要求,规范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执业行为,促进医疗质量的持续改进。

三是继续深入开展临床路径管理、单病种质量管理控制工作,规范临床诊疗行为,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二)以医疗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为重点,深入开展专项检查活动,着力解决突出问题,完善医疗安全管理机制。

在2010年“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中,要从风险防范、动态监控、评估处罚三个环节着手,逐步建立医疗安全管理机制,保证医疗安全,尽最大努力避免医疗安全事件的发生。

一是建立健全动态报告制度。通过加强医疗安全信息化建设,利用便捷、实时监控的医疗安全事件报告系统,完善医疗安全事件报告制度,增强预测和分析医疗安全事件能力,为切实减少医疗事故差错和改善病人安全提出更多的科学依据。强化医疗机构及时报告意识,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规范信息报告、通报和发布,对瞒报、漏报医疗安全事件的进行处理,增强风险防范意识,提高风险防范能力。做好医疗安全事件的应急处臵预案,一旦发生医疗安全事件,立即启动处臵预案,积极有效应对,消除医疗安全事件的不良影响。

二是实施动态监督管理,防范医疗安全事件发生。对医疗服务要素进行准入、控制、检查监督和信息监测预警,减少医疗安全事件的发生。加大督查工作力度,改进督查方法,保证督查效果。继续以医疗技术、单病种管理、合理用药、血液安全、医院感染、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放射诊疗安全、医院后勤治安保卫和消防安全等工作为重点,通过深入开展专项治理检查活动,以查促建、纠建并举,对暴露的突出问题和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全面梳理、排查整治,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加以整改消除安全隐患;制度不健全的应当加以完善,有关规定和工作措施执行不力的,要进行全面清查和治理。针对督查中发现的问题,实行跟踪问效,督促整改,及时总结推广好的经验和做法,确保活动取得实效。

三是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切实加强对医疗机构的监督管理,建立科学客观的评估办法,落实奖惩制度。将医疗安全管理工作和医疗质量管理控制、医院评价、临床重点专科建设等工作相结合,对督导检查过程中医疗安全隐患整改不到位的,取消其有关资格;同时,落实责任追究制度,继续强化医院院长作为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第一责任人的作用,对于出现医疗安全事件的医疗机构,要坚决追究有关责任人和医院负责人的责任。

(三)强化医疗服务意识,和谐医患关系,营造良好社会环境。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机构要充分认识改善医疗服务对于医疗机构的生存发展,以及对于保障公立医院改革顺利推进的重要意义,切实将“以病人为中心”落到实处,结合本机构实际情况,从细微之处入手,采取有效措施,改善医疗服务,和谐医患关系,营造良好社会环境。

一是优化门急诊服务流程,稳妥推进“先诊疗、后结算”服务模式。医疗机构要科学调配人力资源,简化门诊服务流程,在尊重患者诊疗付费习惯的同时,为患者提供“先诊疗、后结算”服务。积极改进入、出院流程,拓宽出院结算方式,努力做到工作日、节假日及时结算,缩短患者结算等候时间。以多种方式向患者提供方便快捷的检查结果查询服务。

二是积极推进预约门诊和全年开放门诊。继续推动公立医院预约诊疗,制定统一的预约诊疗工作制度和规范,把预约诊疗同病案管理和医疗保障制度有效衔接,不断提高预约就诊患者的比例。积极开展全年开放门诊,鼓励开放延时门诊、夜诊等,满足不同患者的就诊需求。

三是推广“志愿服务在医院”工作模式,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并深入开展志愿服务工作。积极探索建立志愿者医院服务制度和医疗志愿服务社会化运作体系,组织推进志愿者医院服务工作,改善患者就医体验,满足患者多层次的需要。

(四)以“持续改进质量,保障医疗安全”为主题,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增强医务人员和公众安全意识。

“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重在制度建设和宣传教育,对内要强化医院内涵建设,突出医疗质量管理,对外要注重社会宣传教育和舆论引导。2010年“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中,一是大力开展医务人员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医务人员医疗风险、安全责任意识,要加大对医疗机构主要负责人、质量安全管理人员和全体工作人员的管理、教育力度,更新质量安全观念,提高质量管理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二是开展公众就医知识宣传教育,充分利用“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组织编写的相关科普读物和宣教材料,采取现场讲座、网络视频、展览展示、专题报道等多种宣传、培训形式,引导社会公众正确认识医学科学和医疗风险,正确择医、就医,提高群众医疗安全意识和甄别假医、假药、虚假医疗宣传的能力,保障患者合法权益。三是加强舆论引导,要充分发挥报刊、网络、广播、电视等媒体的作用,围绕“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主题,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报道活动。一方面大力宣传各地“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的先进做法和好经验、好典型,宣传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管理方面的新思路、新举措、新成绩;一方面通报曝光非法行医和虚假医疗宣传等行为,加大打击力度。通过广泛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宣传活动,营造有利于促进医疗安全、提高医疗质量、改善医患关系的舆论氛围。

四、加强管理,持续改进,确保2010年“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取得实效

下面,我就做好2010年“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各项工作提几点要求:

(一)高度重视,有力推动。

“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是医院管理年和医疗安全百日专项检查活动基础上,针对医疗机构目前存在的质量和安全问题开展的加强医疗质量安全管理、改善医疗服务的一项重要举措。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将“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重视此项活动,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要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职责,真抓实干,有力推动,主要负责同志亲自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一方面抓教育宣传发动,一方面抓督促指导检查,使“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的各项任务和目标深入人心。动员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积极投入到该项活动中,逐步提高医疗质量和安全意识,形成全民关注、维护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良好氛围。

(二)扎实开展,务求实效。

各地要按照《2010年“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方案》的具体要求,结合实际情况扎实有效地开展工作。要按照“突出重点、兼顾一般”的工作原则,进一步加强医疗质量和安全管理,认真贯彻落实有关法律、法规,严格执行诊疗、护理技术规范和常规,提高医务人员责任意识,加强对医疗设备设施、药品的安全管理;同时加强医院内部安全管理,做到医疗质量和后勤安全建设齐抓共管,保证医疗服务和后勤保障能力的共同提高,确保患者安全。

医疗机构要深入全面开展自查自纠活动,查找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及时整改,着力解决医疗安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要认真落实监管职责,结合2009年“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中发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医疗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工作,真正把医疗安全工作落到实处。

(三)开拓创新,持续改进。

加强医院管理,既要靠扎实开展活动又要靠不断创新机制;既要靠及时总结经验,又要靠不断持续推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搞好医院管理的“根本建设”,才能牢牢抓住“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这条主线。各地要按照医疗卫生管理法律法规以及“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的要求,结合实际情况开展工作,转变思想,大胆实践,勇于创新,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不断研究新问题,总结新经验,开创新局面,有力推进活动持续深入开展。通过开展“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逐步探索建立医院管理长效机制,坚持近期与长远、治标与治本、预防与查处相结合,切实加强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法制、体制和机制建设,改善医疗服务,提高能力水平,保障医疗质量安全,持续推动医疗机构全面、协调、可持续、健康发展。

五、其他几项重点工作

(一)卫生援疆工作。日前,中央召开了全国对口支援新疆工作会议,强调要进一步加强和推进对口支援新疆工作。新疆工作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具有特殊重要的战略地位,关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格局。我们要把思想统一到中央的轨道上来,要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忧患意识,贯彻落实好中央的决策部署。卫生系统要贯彻落实好中央对口支援新疆工作会议的有关精神,按照中央整体部署和工作要求,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科学性,以高度的政治敏锐性和责任感,把卫生援疆的各项工作做好、做扎实、做出成效。要针对新疆卫生工作中存在的突出困难和问题加大援助力度,力争有所突破。

(二)着力推进护理改革工作。医疗质量、医疗安全不仅仅涉及医师队伍,而且也涉及到护理队伍。我们要从和谐医患关系的角度出发,去认识护理改革工作的重要性,着力做好护理改革工作的整体推进,把护理工作作为医疗质量安全和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环节,抓紧抓好。要转变护理工作模式,充分发挥护理队伍的作用。

(三)加强医院信息化建设工作。医院管理要上水平,必须有信息化作基础。信息化建设本身就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医改不仅是调整、转换,更重要的是发展。医院信息化水平的提高本身也是发展。只有将现代管理理念和信息化的管理手段结合起来,才能把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四)做好对口支援工作。李克强同志在医改工作会上强调“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要把技术支援、人才支援放在突出的位臵上。对口支援工作可以扩展大医院服务内涵,扩大公立医院影响,促进资源纵向流通,各地一定要把对口支援工作做好。要加强三级医院与基层医疗机构的联系,做好对接工作;探索公立医院的集团化创建模式,沿着“中心控制、周边发展、纵向联合、扩大服务”的发展思路,扩大优质资源医疗服务范围,为人民群众提供高水平的医疗服务。

2010年是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重要一年。希望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机构的同志们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坚定信心,真抓实干,全力投入,认真落实加强医疗质量安全管理、改善医疗服务各项工作,为维护人民群众健康权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应有贡献。

第三篇:改善医疗服务实施方案

未央宫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工作实施方案

为巩固2015-2017年“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活动成果,创新医疗服务模式,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根据区卫计局未卫计发[2018]60号文件精神,结合未央宫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落实上级决策部署,坚持以辖区老百姓健康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健全中心各项管理制度、建立更加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模式。以医联体建设发展为契机、为依托,提升中心医疗质量,加强中心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努力为辖区老百姓提供更高水平、更加满意的卫生和健康服务,增强老百姓获得感。

二、工作目标

中心将利用3年时间,继续深入细致推动医疗服务高质量发展,明显提升我中心医疗服务质量,与医联体上级单位合作更加紧密,不断提高社会满意度,不断增强辖区老百姓看病就医获得感,使诊疗更加安全、就诊更加便利、沟通更加有效、体验更加舒适。

三、建立落实工作制度,推行切实有效举措

逐步建立预约诊疗制度,扩展预约服务范围;充分依托家庭签约医生,为签约患者提供适宜的检测、医疗、健康教育等服务;明确医联体内各级医疗机构分工,为患者提供顺畅转诊和连续医疗服务。加强医学检验、医学影象等专业医疗质量控制。

大力推行志愿者服务。鼓励医务人员、医学生、有爱心的社会人士等,经过培训后为患者提供志愿者服务。

四、创新医疗服务模式,满足多样化需求。

医联体内实现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信息共享。实施分级诊疗制度,医疗服务一体化的分级诊疗格局。

逐步提升服务能力,为医联体上级单位的日间手术和日间治疗的患者提供随访等后续服务。

利用互联网技术不断优化医疗服务流程,为患者提供预约诊疗、移动支付、就诊随访提醒、结果查询、信息推送等便捷服务,逐步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探索为行动不便的患者提供上门护理、居家护理指导等服务。

加强为慢性病患者提供用药指导,重点为签约服务的慢性病患者提供用药指导,满足患者新需求。

逐步将签约服务的责任主体落实到医生个人,加强以医护组合为基础的团队建设,完善签约团队工作机制和绩效考核激励机制,不断完善签约服务内容,在基础性签约服务内容基础上,鼓励拓展不同类型的个性化签约服务内容,通过个性化的健康管理,提高居民对签约服务的感受度。以疾病管理和预防保健服务为切入点,提高重点人群签约服务利用率,逐步扩大签约服务范围。推广签约人群预约诊疗,实施预约优先制度,提高诊疗效率。建立基层与医联体内上级医疗机构的联动工作机制,搭建全科医生与公立医院专科医生联系沟通平台,开通转诊绿色通道,畅通转诊服务路径,优先安排转诊患者就诊住院。

建立并完善医务人员和窗口服务人员的服务用语和服务行为规范。

在关键区域完善私密性保护设施,不断改善设施环境,构建标识清晰、布局合理的就诊环境,提升卫生间、候诊区洁净状况,为患者提供干净、整洁的卫生环境。

五、认真抓好2018年重点工作

通过美化环境、完善设施、强化质量、规范行为不断增加人民群众看病就医获得感,为群众提供舒心、暖心、安心、放心的医疗环境。

1)、进一步加强医院环境卫生治理。

推进“烟头革命”、“厕所革命”,加强卫生间管理。经常性开展擦洗、清洗等活动,全面整治脏、乱、差。

2)、进一步优化就医布局流程。

标识设置清晰醒目,应用彩色线条标示就诊区域走向,完善就诊流程引导。合理安排好节假日期间门急诊和检查检验工作,努力提供及时、连续的诊疗服务,缩短患者就诊等候时间。

3)、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形象。规范仪容仪表,做到仪表端庄,着装整洁得体,佩戴统一胸卡上岗。文明用语、举止大方,扎实开展“微笑”服务。4)、进一步强化医疗质量管理。

贯彻落实«医疗质量管理办法»,强化医疗机构主体责任,进一步落实十八项医疗核心制度和患者安全十大目标。

5)、进一步完善医疗纠纷调处机制。

畅通投诉渠道,对于患者反应强烈的问题中心领导亲自过问,及时处理和反馈;对患者集中反应的问题要有督办、有整改。

6)、进一步推进依法执业,规范医疗服务行为。严格执行«职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机构废物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推进依法执业。深入落实行风“九不准”,加强行业自律,构建诚信环境,切实维护患者权益。

7)、进一步加强中医特色诊疗。

充分发挥中医诊疗区作用,大力推广中医适宜技术,提升中医药服务的可及性。

六、精心组织抓好落实,力争医患双方满意 1)、加强组织领导和全员动员。2)、着力提升医患双方满意度。3)、坚持宣传引导和示范引领相结合。

未央宫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二0一八年五月十日

第四篇:改善医疗服务计划

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计划

为贯彻“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工作安排,牢固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加强“平安医院”建设,改善服务态度,规范医疗行为,提高医疗质量,确保医疗安全,重点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我院具体做了以下工作:

一、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

1、严格贯彻执行医疗卫生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和法律法规,做到依法执业。集中对全院职工进行了法律法规专项培训工作,培训完成后进行考核。

2、健全并落实医院规章制度和人员岗位责任,特别是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核心制度,包括首诊负责制度、三级医师查房制度、分级护理制度、疑难病例讨论制度、会诊制度、危重患者抢救制度、术前讨论制度、死亡病例讨论制度、查对制度、病历书写基本规范与管理制度、交接班制度、技术准入制度、转诊制度等。

3、严格基础医疗和护理质量管理,强化“三基三严”训练并进行考核。

4、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因病施治。重点是贯彻落实《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坚持抗菌药物分级使用。

5、加强科室能力建设,做到设备设施齐备、完好。尤其是急诊室,定期检查急诊室设施、药品情况;急救患者先抢救、后缴费,实现急诊抢救迅速到位,提高急危重症患者抢救成功率。

6、规范消毒、灭菌、隔离与医疗废物管理工作,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

7、定期召开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工作会议,积极整改落实各级质量检查发现的问题,做好提高医疗质量和保证医疗安全工作。

二、改进服务流程,改善就诊环境,方便病人就医。

1、对服务流程进行优化,简化环节,发现科室布局不合理的地方及时进行调整,让布局更加合理,方便患者就医。

2、统一制作科室标识,使其规范、清楚、醒目。

3、医院为病人提供清洁、舒适、温馨的就诊环境和便民服务措施,维修建筑,增加便民就医设施,做到有有候诊椅,有饮水设施、有轮椅等。

三、提高服务意识,改善服务态度,增进医患沟通

1、医护人员自觉维护病人的权利,充分尊重病人的知情权和选择权。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推诿患者。

2、对全院职工进行礼仪培训,医务人员着装必须整洁、规范,和患者交流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态度和蔼可亲,尊重患者,杜绝生、冷、硬、顶、推现象。

3、临床科室在医患沟通时,主动与病人交流,耐心向病人交待或解释病情,要求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

4、加强护理质量,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学习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提高技术操作的熟练度和应急能力。提高护理人员的责任心,给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

5、建立、完善病人投诉处理机制,公布投诉电话号码,设专门人员及时受理、处理病人投诉,收集病人及社会等方面对医院服务中的意见,并及时改进提高。

四、严格医药费用管理,杜绝不合理收费

1、严格执行国家药品价格政策和医疗服务收费标准,严格执行基本药品零差价销售。禁止在国家规定之外擅自设立新的收费项目,严禁分解项目、比照项目收费和重复收费。

2、丰富基本药物品种,满足患者的用药需求。严格执行处方制度,合理使用抗生素,不开大方、乱处方。

3、向社会公开收费项目和标准。利用门诊大厅LED显示屏实时公开收费项目和价格,住院费用每日结算。主动接受社会和病人对医疗费用的监督,减少医疗收费纠纷。

五、加强职业道德和行业作风建设,树立良好医德医风

1、在医务人员中开展创先评优、道德讲堂学习活动。使广大职工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工作中坚持发扬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

2、以多种形式开展医德医风教育和制度教育,让医务人员树立忠于职守、爱岗敬业、乐于奉献、文明行医的新风尚。

3、严禁医务人员收受、索要病人及其家属的“红包”和其他馈赠;严禁医务人员接受医疗设备、医疗器械、药品、试剂等生产、销售企业或个人以各种名义给予的回扣、提成和其他不正当利益。

4、对药品、仪器检查、化验报告及其他特殊检查等实行零提成,不向科室或个人下达创收指标。

在“改善医疗服务质量”一系列活动中,坚持“先进性教育”和“改善医疗服务质量”活动两不误,两促进。通过“改善医疗服务质量”活动,解决短板和瓶颈问题,促进医疗服务质量的提高,保证医疗安全,改进和优化医疗服务流程,切实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权益。为今后继续加强医疗质量奠定基础。

第五篇:改善医疗服务讨论

邢台县医院

各科室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讨论提出问题

汇总意见

一、学科建设

1、医院应进一步加强优秀人才和学科带头人建设,重视人才培养和人才引进。

2、加强进修激励机制,提高进修补助和进修期间奖金比例。

3、加强科室梯队建设。

二、医、护、技、行后人员服务方面

1、应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和自身素质,在医务人员服务态度上、细节服务上有缺陷,医护人员以病人为中心和医技以临床科室为中心理念不强。

2、科室部分人员缺乏学习主动性,自身能力建设不够,应提高服务质量。

3、后勤科室主动下科服务不够,工作完成不够及时。

4、新农合应加强服务态度改善,为百姓服务态度欠缺。

5、手术科室对病人服务态度不严肃,在医办室抽烟、开玩笑。

5、反映食堂卫生问题。

6、反映新医技楼爱护公物不够。

7、病区有常流水、常明灯及厕所漏水现象,卫生间排风扇常开,常出问题。

8、反映对行后维修人员尊重不够。

9、研究如何控制次均费用不超标。

10、病历书写个别不规范。

11、宣传科主动宣传意识不强,不热情。

12、药房某些急救、常用药品短缺。

13、反映彩超、化验、胸片检查报告结果与临床诊断结合不够,数据报告不准确。

三、关于对医院、科室一些具体建议

1、口腔科布局流程、设施安置不合理,、胃镜室检查区没有候诊区,病案室门外无候诊椅。

2、临床科室书写病历电脑不够。

3、病房监控探头少,建议增加安保巡视病房次数。

4、病人监护与输液泵不够。

5、建议门诊实行一室一医一患。

6、建议实行陪伴分娩、无痛分娩、产后康复。

7、类风湿科要求增加满足单间。

8、建立医院设置免费wifi。

9、建议维修配件常用配件每件常备一部分。

10、建议门诊药房、住院药房分开,建议扩大仓库面积。

11、建议设置自动提款机,方便患者与工作人员。

12、信息科人才少,存在工作任务隐患。

13、重病人检查,绿色通道发挥作用不够,不很畅通。

14、建议设立医院住院中心。

15、大小药房急救药品补缺。

16、畅通医院投诉渠道,医院投诉先给科室主任、护士长沟通,然后才能到相关职能科室和主管院领导。

17、护患比例不平衡,护理岗位不稳定。医院应配备护工

8、给病人送餐问题。

19、医护人员正常下班饭菜保证和热饭菜问题。

20、採血室布局问题,如何缩短採血时间。

21、病理室布局问题。

22、电工安装线路规范问题,检验科电线布局乱。

23、精神科病人办理各种手续陪护问题。

24、科教科讲座网上讲座不清楚。

25、药剂科地方少,环境差,药剂人员轮岗问题。

26、完善住院患者满意度调查评价,提高点击率。

27、建议成立质控科。

28、建议更换新的医保患者就诊流程图。

29、医护工作压力大,建议对在职职工每年免费体检一次。

30、建议加强停车场车辆管理。

31、建议提高临床科室奖金待遇。

32、医院应重视职工和患者的健康教育。

33、重症监护室专业医师设置不健全。

34、加强医院对外宣传力度,及时维护医院外网。

35、妇产科搬迁至新医技楼后门诊一楼孕产妇危重症抢救中心灯箱指示标志应更换位置。

36、建议病历复印收费直接交到收费处。病

案室申请一台电脑,病案统计室电脑老化信息处理慢要求更换。

37、建议设置独立医患沟通办公室,规范声影设施。

38、建议设立警务室。

39、工作人员胸卡丢失应及时补做。

下载马晓伟副部长在加强医疗质量安全管理 改善医疗服务word格式文档
下载马晓伟副部长在加强医疗质量安全管理 改善医疗服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改善医疗服务工作总结

    XX市人民医院 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工作总结 为牢固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加强“平安医院”建设,改善服务态度 ,优化服务流程,规范医疗行为,提高医疗......

    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贵定县中医院 关于开展“医疗质量安全优质服务年”活动 实 施 方 案 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是医疗卫生工作永恒的主题,是医院的生命线,为了加强医院管理,促进内涵建设,优化医院服务......

    在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工作会议

    在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工作会议”上的主持词同志们:伴随着春节的喜庆,我们又开始了农历新的一年的奋斗历程,细细回味刚刚过去的一年,我院借“医疗质量万里行”、“医疗窗口亮起来......

    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岗位职责

    安全生产、安全保卫及消防安全工作方案质控员及其岗位职责 医疗质量管理小组及其岗位职责 组长:院长副组长:副院长医务组长 组员:各科室负责人 一、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组织; 1.防......

    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岗位职责

    安全生产、安全保卫及消防安全工作方案质控员及其岗位职责 医疗质量管理小组及其岗位职责 组长:院长 副组长:副院长医务组长 组员:各科室负责人 一、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组织;......

    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

    妇产科一病区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控制 小组人员 组长:王丽鸽 成员: 辛宇红 齐慧一 秦凤丽 刘晓媛 房妮 小组人员分工 组长王丽鸽:全盘负责科室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控制情况,检查和......

    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

    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 目录 第一章 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制度与规范 第一节 十四项核心制度 第十二节 科室诊疗流程规范 第十三节 转院、转科、出院制度 第十四节 科室患者转入、......

    加强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管理工作方案

    医疗安全管理工作方案 通过科学的质量管理,建立正常、严谨的工作秩序,确保医疗质量与安全,杜绝医疗事故的发生,促进医院医疗技术水平,管理水平,不断发展。 一、成立医疗安全管理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