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法学本科集中实践
法学专业(本科)集中实践环节实施方案
为实施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在现代教育理论和思想指导下,吸收高等教育改革的最新成果,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试验,落实中央电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法学专业教学计划,实现培养目标,保证集中实践环节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特制定本教学大纲。
一、法律实践
(一)法律实践是法学专业的集中实践环节之一。法律实践必须在学习法学专业的主干专业基础课程之后进行。
(二)法律实践的目的是加强学生对国情、民情以及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尤其是对我国司法实践的了解。接受法学思维和业务技能的基本训练,具有运用法学理论和法律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与创新意识,培养和训练学生认识、观察社会的能力。
通过法律实践,可以增加学生对社会实践的了解,并为撰写毕业论文打下基础。
(三)法律实践的内容应限定在立法、执法与司法实践范围内。各分校应根据法学专业的特点,结合毕业论文的选题,有针对性地进行法律实践。
(四)法律实践可采取模拟法庭、法律咨询、专题辩论、司法机关及律师事务所实习、社会调查等形式,不得免修。
(五)法律实践的成绩考核以学生提供的书面材料为依据。参加模拟法庭、法律咨询、专题辩论的学生应写出心得体会,参加司法机关及律师事务所实习、社会调查等活动的学生应写出书面报告。心得体会和书面报告字数不得少于2000字。报告内容必须包括实践目的、实践时间、实践地点、实践内容、实践心得。
(六)法律实践的成绩评定标准为:合格、不合格。考核成绩从两方面评定:
1、学生在社会调查实习中的表现。调查报告评审表中的调查单位对学生评语及单位盖章必须完整,不能为空。
2、调查(实习)报告内容及质量。考核成绩不合格者,不允许参加毕业作业的撰写。成绩由实习指导教师和专业教师结合评定,有以下情况之一者视为不合格:
(1)参加法律实践实习时间不够三分之二者(至少三周);(2)违反纪律,受到社会调查实习单位批评并拒绝接受者;
(3)无调查(实习)报告或调查(实习)报告质量、字数不符合要求者;
(4)报告抄袭或找人代写者。
(七)法律实践的时间为3周,计3个学分。
二、毕业论文
(一)毕业论文是法学专业的集中实践环节之一。毕业论文的时间为5周,计5个学分。
(二)毕业论文是实施法学专业教学计划,实现培养目标的必不可少的实践性环节;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检验学生学习效果和理论研究水平的重要手段。
(三)毕业论文的选题应当在法学专业范围之内,并符合法律专业的特点。毕业论文选题应当分为规定性命题和自选命题两种。选题时应当结合我国司法实践,选择应用性强,或当前司法实践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作为毕业论文的主要方向和主要内容,鼓励学生对我国改革中出现的新问题进行探讨。
(四)毕业论文的形式应为学术论文,字数应当不少于6000字。
(五)毕业论文评分标准为: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凡成绩在及格以上者,给予5学分。
1、优秀:观点明确;论据充足;论述深刻,论证严谨;有一定的独创性,科学性较强;文章结构完整,层次清晰,语言流畅,书写规范;答辩中回答问题正确,重点突出。
2、良好:观点明确;内容充实;有一定的理论性;论证较为严谨,逻辑性较强;文章结构完整,层次清楚,语言流畅,书写较规范;答辩中回答问题正确。
3、及格:观点明确;材料较为具体、充分;能运用所学知识阐述自己的观点;结构较为完整,层次较为清楚,语言通顺,书写整齐;答辩中回答问题基本正确。
4、不及格:观点有错误,论点不能成立,材料空泛;逻辑性较差,语句不通顺,确认为抄袭或请他人代笔;字数不符合要求。
(六)每位毕业论文指导教师指导学生人数不超过10名,指导每个学生论文时间不得少于10学时。
(七)毕业论文指导教师和答辩教师应当由具有法学本科以上学历,并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法学教师、法学研究人员或具有同等资历并从事法律实务工作五年以上者担任。毕业论文答辩由分校组织,分校应成立答辩委员会,每个答辩小组由不少于3人的专家组成,答辩组设答辩主持人一名,答辩主持人应当具备本专业副高(含)以上专业技术职称,并持有中央电大颁发的法学专业答辩主持人资格证书,答辩主持人主持毕业论文的答辩及评定工作,并对评定意见和成绩签字负责。
(八)毕业论文的答辩及评审工作由分校根据本地具体情况,依据兵团电大有关论文答辩程序要求自行安排,兵团电大检查监督。
(九)凡答辩通过的论文须经答辩委员会半数以上投票通过,投票结果应记录在案。
第二篇:工商管理本科集中实践环节
工商管理专业(本科)集中实践环节实施方案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管理学科工商管理类工商管理专业培养的是应用型高等专门人才,要求学生系统掌握现代管理理论知识,系统掌握企业经营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具有企业综合管理的基本素养和技能,能够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发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该专业融理论、技能于一体,应用性较强。为锻炼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增强学生完成学业后的工作适应性,在教学中必须重视实践性教学环节。
本专业综合实践性教学环节主要包括模拟实验和毕业论文两项内容。具体内容和要求如下:
一、模拟实验
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必须参加模拟实验。中央电大提供模拟实验软件。具体要求如下:
(一)目的、内容和任务
1、目的
本模拟实验室是按照教育部关于素质教育的要求,理论联系实际,目的是使学生将所学知识贯通起来,提升学生的实操能力。从而为学生进入社会,参与管理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2、性质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管理模拟实验室(多媒体操作系统)》(网络版)是一个企业管理实操训练系统,学生在教师和计算机的引导帮助下,完成全部实习内容。
3、任务
学生通过在现代管理平台上,参与营销、技术、采购、设备、生产、质量、仓库、财务、人事等各个环节的实际操作,强化、融通学生所学的企业管理理论和方法;了解、掌握企业管理中各管理部门的职能及其相互的协调与制约关系;理解企业的供应、销售过程,掌握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运行程序。
(二)模拟实验室的实验目标
1、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将所学知识贯通起来,提升学生的实操能力;
2、掌握企业各部门的工作内容、流程和相互关系,进一步掌握企业的管理方法、手段与途径;
3、让学生了解现代企业的整体架构,在教师指导下进行案例分析和流程再造;
4、为学生进入社会,参与管理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三)模拟实验室的结构与课时分配
企业背景介绍:1学时
基础数据:5学时
营销管理:5学时
技术管理:2学时
采购管理:3学时
设备管理:3学时
生产管理:6学时
品质管理:4学时
仓库管理:4学时
财务管理:2学时
人力资源管理:2学时
信息管理:1学时
考核:2学时
总计:40学时
(四)实施实验的具体要求
1、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工商管理专业(专科起点本科)的学生,必须使用该模拟实验室完成集中实践环节的社会实践部分;工商管理专业(专科)的学生建议使用。
2、凡开设开放教育工商管理专业(专科起点本科)的分校必须配置该模拟实验室。
3、进行模拟实验的时间、地点由学生所在教学点统一安排,学校负责安排指导教师。原则上在学生修满最低毕业学分的60%以上时,应实施模拟实验,上机时间累计不低于20学时,3周内完成。
4、进行模拟实验的学生要根据项目要求写出操作计划,做好操作纪录,写出实验报告。报告的内容包括实验时间、实验内容、实验结果与实验体会,字数不少于500字。
5、学生完成实验操作后,用模拟实验室考核系统进行考核,考核成绩收集可直接在计算机上进行,由组织实验的学校汇总成绩。
6、学生在9个模块中至少选择6个模块进行实验,其中营销管理、生产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为必选模块。
7、上机操作成绩合格并完成实验报告者取得社会实践的3学分。
(五)指导教师的职责
1、指导学生制定实验计划。
2、监督学生认真完成实验操作。
3、指导学生具体实验操作的方法,解答学生疑难问题。
4、进行成绩汇总。
二、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是广播电视大学工商管理专业学生整个学习过程中一个极其重要的教学环节,是学生运用在校学习的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去研究和探讨实际问题的实践锻炼。是综合考察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动手操作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撰写毕业论文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地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和技能解决较为复杂问题的能力,并使学生受到科学研究工作或设计工作的初步训练。毕业论文的成绩与学生能否毕业及获得学士学位直接关联。本专业毕业论文的指导和答辩执行“东北财经大学与中央广播电视大学联合开展开放教育(本科)工商管理专业毕业论文指导、答辩工作规范”(见《工商管理专业毕业论文及学位申请指南》,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3页)
(一)要求
1、学生应在实事求是、深入实际的基础上,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写出具有一定质量的毕业论文。毕业论文应观点明确、材料翔实、结构合理严谨、语言通顺。
2、毕业论文选题应在所学专业范围以内,其形式为学术论文、研究报告或分析报告。
3、毕业论文要求卷面整洁、字迹工整,论文结构、纸型、版式与用字等执行“东北财经大学与中央广播电视大学联合开展开放教育(本科)工商管理专业毕业论文结构格式标准”(见《工商管理专业毕业论文及学位申请指南》,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6页),正文字数以7000—10000字为宜。毕业论文要制作成电子文档(由学生提供磁盘)。
(二)毕业论文档案
毕业论文档案包括统一的包装、论文正文、经指导教师审定过的论文初稿等内容,必须反映论文写作的真实过程。
(三)时间安排
毕业论文在修完全部专业主干课程,已修课程达到最低毕业学分的80%以上时进行。修完全部课程,达到毕业总学分后完成写作和考核工作。毕业论文的写作周期(自确定选题、安排指导教师始,到论文答辩止)不得少于6个月。条件许可的分校可提前安排毕业论文写作。
(四)指导教师
1、毕业论文写作必须配备指导教师。学生应在指导教师指导下,认真完成学校布置的毕业论文和论文答辩任务。
2、指导教师必须是具有本科以上和中级(含)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财经类专职教师或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专业工作者,外聘指导教师应具有高级职称。其资格审查由兵团电大负责。指导教师由分校遴选和确定,并报兵团电大备案。
3、指导教师只能指导相关专业的毕业论文。
4、一位指导教师每次指导学生数量原则上以10人为宜。兼职(或业余)指导教师指导学生数根据情况酌减。
5、在本校教师力量不足的情况下,可向社会聘请指导教师,但资格标准不得降低。指导教师应认真履行职责,指导学生完成好毕业论文的全过程。
6、指导教师应认真履行职责,指导学生完成好毕业论文的全过程。其对论文的选题方向、思想观点、结构格式及文字质量负指导责任,并负责在论文定稿的指定位置签署评阅意见。指导教师应当要求学生定期与自己联系,按时提交写作提纲、初稿、二稿、三稿和定稿,并决定是否推荐学生参加论文答辩,指导过程中的各种意见要点须写在工作记录表上。
7、指导论文的时间原则上不低于8学时/人。学校应按照学分折合工作量为指导教师计酬。
(五)成绩评定
1、考核标准:毕业论文成绩分为优、良、及格、不及格四等。
优:符合党和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观点明确,能深入进行分析,并有独到见解。
理论联系实际,对经济工作或学术研究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中心突出,论据充足,层次清楚,结构合理,语言流畅。
答辩中回答问题正确,重点突出,语言简练。
良:符合党和国家的有关方针和政策,能够运用所学知识,理论联系实际,观点明确,分析比较深入。
中心明确,论据较充足,层次清楚,语言通顺,结构合理。
答辩中回答问题正确。
及格:符合党和国家的有关方针和政策,基本上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问题,但内容尚欠充实。
中心论题较明确,材料较充足、具体但不够典型。
尚能联系经济工作实际,但论证不够充分。
文章有一定的条理,一定的论据,文字尚通顺。
答辩中回答问题基本正确。
不及格:不符合党和国家的有关方针和政策,或在经济理论上有原则性错误,未掌握已学的有关专业知识、技能差。
文章无中心,层次混淆不清,主要论据短缺。论点论据脱节或严重搭配不当。
抄袭他人文章、成果、书籍者。
凡具有以上条款之一者,应判为不及格。
在答辩中对大多数问题都不能正确回答者,也应判为不及格。
2、答辩
申请学位者和论文初评成绩为优秀者必须参加答辩,对论文初评成绩有疑义者应安排答辩。其余本科毕业生原则上均应参加毕业论文答辩。
毕业论文由分校组织进行答辩,每个答辩小组由电大专职教师和外聘专家等至少三人组成,答辩组长必须持有由中央电大和东北财经大学联合颁发的“工商管理专业毕业论文评审及答辩主持人”资格证书,并对所签字审定的论文质量负责。指导教师本人指导的学员在论文答辩时,指导教师不可任答辩组组长,但可以是答辩组成员。
3、成绩评定办法
指导教师应根据学生写作态度和论文质量给出建议成绩;
经过口头答辩,由答辩小组根据毕业论文与答辩情况给予评定成绩,成绩由兵团电大核审后报中央电大,由中央电大和合作高校进行抽查和认定。
(六)学分
毕业论文经审核后成绩在及格以上(含)者给予5学分,达到毕业要求。未完成毕业论文或成绩不及格者不计学分。
申请学位者毕业论文成绩必须在良以上(含)。
第三篇:实践报告(电大法学本科作业)
关于当前农村突出社会矛盾纠纷产生
及解决办法的调查报告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农村改革的深入推进,农村各种新问题、新情况不断涌现,由此引发大量的群体性事件,严重影响了党委政府的形象和社会稳定。如何正确认识和分析新形势下农村矛盾纠纷的现状、原因,制定对策化解矛盾,切实维护社会稳定,是我们当前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笔者利用在农村派出所工作的机会对我市**镇范围发生的农村突出的矛盾纠纷展开了调研,现将调查情况总结如下:
一、当前我镇农村突出矛盾纠纷的主要情况和类别
当前农村的矛盾纠纷比较多,除了一些邻里吵嘴打架的纠纷和建房外主要集中在涉及村民利益的五个方面,下面对其中较为典型的事例进行剖析。
(一)土地权属问题引发的矛盾纠纷发生了3起。如农村土地二十年不变的承包制度,引发了土地转包、退包、反包、继承、租用或征用等行为,稍有不当就可能引发矛盾纠纷,甚至演变成群体性事件。土地承包和权属纠纷因涉及当事人的切身利益,并伴随有政策性问题和历史遗留问题,常常比较复杂,调处难度大。比较典型的是**镇政府老办公室拍卖给开发公司以后,**村部分村民提出70年代时土地无偿提供给政府建房,现在城府拍卖获益应该补偿村民,村民因诉求无法得到满足就占用政府老办公楼长达一个多月,严重影响了开发公司的拆迁建设。
(二)村级村务、财务等问题引发的矛盾纠纷2起。在以前的村务管理中,少数村干部对于涉及村民利益的重大事项,如财务收支状况等,公开的不彻底、收支帐目不细致,容易造成村民误解,也有少数村里对群众的收益搞“糊涂帐”,该给不给,不收强收,同时有的干部作风散漫,法律科学知识不足,遇事总以经验代替法律,讲话做事官气十足,认人不认理,不公平公正公开,对农民的反映置之不理,致使群众产生逆反对抗心理,这些均是导致群众上访的重要诱因。如村民孔**以村支书财务不清为由多次到市政府等上级机关上访。
(三)体制改革、利益调整引发的矛盾纠纷1起。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部 1
分街办企业、村企出现破产倒闭,大量职工下岗,生活没有保障,特别是离、退休的老职工失去生活依靠,加上个别企业负责人处理问题过于利益化、简单化,遇到煽风点火的就极易诱发职工聚集起来上访,或有关部门处理问题方法简单粗暴,也将使职工集体上访演变为群体性事件。我镇供销社一名下岗职工买断工龄十几后又到单位以当时改制有缺陷为由要求重新上班,或者帮助解决生活困难,在对单位答复不满的情况下占据领导办公室,导致单位无法正常开展工作。
(四)农村征地拆迁和土地出租等问题引发的矛盾纠纷4起。一方面,随着中央新农村建设的全面推开,乡镇建设和开发步伐大幅加快,农村土地特别是农业用地被大量征用为建设用地后,由于土地征用补偿、征地后失地农民安置等相关政策不配套、不连贯、不落实等原因,影响了村民的切身利益。另一方面,某些群众片面追求经济利益,一旦达不到他们的要求,就置国家法律、社会秩序、社会公道以及人们公共利益不顾,错误地认为“法不责众”,奉行“大闹大解决,小闹小解决,不闹不解决”的错误观念,动不动就集体上访,甚至以自焚等极端手段相要挟,以人多势众和把事情闹大来迫使有关部门解决问题。其中较为突出的是土地出租时租金较低,现在村民提出要求提高租金,而承包人不同意导致矛盾频发。
(五)环境污染问题引发的矛盾纠纷2起。一方面是辖区某些企业的废水、废气、废料由于思想意识以及资金、技术等问题,存在不同程度的随意排放现象,加上有关部门监管不力,协调沟通方面不足,极易引发群众的不满。如我镇“**铜业”有限公司因炼铜过程中的废气处理不过关导致周围庄稼受污染的纠纷今年就发生了四起。另一方面农村的成规模的养猪、养鸡户,对于动物粪便不经处理随意倾倒在村内的沟河中,引起沟河污染,鱼类大量死亡并发恶臭。于是养殖户和周围的其它群众间就会出现摩擦或纠纷,特别是当养殖户都是外地暂住于此的农民,更易发生本地村民和暂住人员之间的群体性纠纷甚至斗殴。
二、导致上述矛盾纠纷产生的主要原因
我们对上述矛盾纠纷的产生原因进行了简单的分析,认为主要是以下四个方面产生的。
(一)部分基层干部宗旨意识淡薄。目前社会处于转型期,部分基层一线干部服务意识、政治敏锐性不强,不能认真对待群众的意见,没有及时关心群众的生活和疾苦,对矛盾的疏导化解不到位,导致有些矛盾处于长期压抑潜伏中,一旦“点火”,则猛烈爆发,往往使政府及有关部门措手不及。
(二)对突出问题处理欠稳妥。有的基层党政组织对群众反映的村(居)委会的财务、作风等方面问题置之不理或敷衍了事;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土地承包、土地征用等问题处理不公;对企业与驻地群众之间产生的矛盾,协调不力,处理不当等等。有些政府部门在处理热点难点问题时,不够及时、公正和彻底,从而引发了不少上访事件,影响了基层社会稳定。
(三)相关政策宣传不到位。由于政策宣传不到位,群众因认识不足等原因看不到国家、地区政策调整对农村经济发展的长远整体利益,使群众产生抵触心理,从而得不到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如果遇到个别人的挑拨煽动,很容易形成群情激奋,酿成群体性事件。
(四)部分群众法律意识不强。改革和发展难免会触及部分人的利益,这些人不是积极转变观念,依照程序积极反映问题和困难,而是用违法乱纪的手段去谋求解决。少数人错误地认为要解决问题靠正常程序反映解决不了,只有把事情闹大了让党委、政府知道了才能得到重视,才能解决问题,有的抱着“爱哭的孩子有奶吃”的想法,为谋取经济利益最大化,满足自己的欲望,于是不分青红皂白,以蛮横无理吵闹来不断给党和政府施加压力。
三、预防和化解矛盾我镇采取的的对策和措施
(一)不断改进工作作风,注重源头化解矛盾。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我镇每月召开一次镇综治办、派出所、司法所等单位参加的矛盾纠纷的排查工作,对排查出的重大矛盾纠纷责任到镇领导个人,实行目标管理。坚持组织建设走在工作前,预测工作走在预防前,预防工作走在调解前,调解工作走在激化前。提高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的能力,从加强基层调解入手,把各村和派出所、司法所的公调对接、信访、和诉讼等多种调解方式有机结合起来,建立社会矛盾纠纷“大调解”机制,以确保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二)实行整体谋划,缓和社会矛盾。一是要统筹兼顾,坚持科学发展。随着经济快速增长和人口的不断增加,能源、水、土地等资源不足的矛盾日益凸显,因开发征地和城镇工程改造、环境污染等必然会引发一系列问题。因而,我镇政府要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提前谋划成立了**镇工业园区和市级凤翔湖高效农业示
范区,在注意环境保护,重视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坚持资源开发与节约并举,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三)开展宣传教育,提高法律意识。当前农村有相当部分群众的法制观念淡薄,普法工作任务仍十分艰巨。因此我镇各执法单位在执法的同时理应兼具普法责任,依托各类宣传载体,采取各种形式,加大法律、政策宣传力度,让法律、政策真正进入千家万户,教育群众自觉遵纪守法,依法办事,而不是采取激进的方法,避免群体性事件的发生。
(四)强化信息预警,完善防控机制。我镇主要做法一是加强情报信息的采集研判,形成信息网络。充分发挥派出所社区民警、民调、治保等基层组织人员的作用,积极收集、寻找信息,及时弄清事件发生的原因及发展状况,为及时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赢得主动。同时要加强信息化建设,畅通情报信息上报渠道,切实加强信息的汇总、上报与沟通,确保发现得了、预警得早,控制得住、解决得好,真正把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二是完善责任机制,确保工作长效。群体性事件突发性强,危害大,影响面广,因此,要进一步落实责任制,特别是责任追究机制。同时,进一步健全信访工作网络,适时变“群众上访”为“服务上门”,实现工作“重心下移”,变被动为主动,真正落实街办、村工作人员“沉下去”,成分利用当前公安机关开展的“警民恳谈日”这一平台,融合政府部门和社区民警一道听民情,解民忧,从而实现农村地区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的长治久安。
通过这次的调查,我发现尽管农村地区在经济迅速发展的过程中涌现出了不少较为重大复杂的矛盾纠纷,但在政府部门的重视下采用一系列的方法措施各项矛盾纠纷最后都得到了妥善的处理,社会治安形势平稳,经济持续发展。
第四篇:法学本科综合实践环节实施方案
新疆广播电视大学
法学专业本科综合实践环节教学工作实施方案
实践环节教学工作是整个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是实现应用型专门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加强实践环节教学工作的规范管理,对于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学改革,切实保证教学质量,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为保证新疆电大各办学单位法学本科综合实践环节的顺利进行,根据中央电大《中央电大关于实践环节教学工作的规范要求》、《中央电大关于实践环节教学工作规范的附录》、《“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开放教育试点”法学专业本科综合实践环节教学大纲》等有关规定,结合新疆广播电视大学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实施方案,望遵照执行。
法学专业本科综合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社会实践和毕业论文两项主要内容。各环节具体要求如下:
一、综合实践环节的组织保证。
为保证开放教育法学专业综合实践环节的顺利进行,各办学单位应组织专门机构,对法律实践和毕业论文的具体工作进行组织和领导。具体机构设置要求如下:
(一)机构设置
各办学单位应成立综合实践环节工作指导委员会,负责实践环节工作计划的制定与实施。委员会应由各级电大主管教学的领导、综合实践环节工作专职负责人、法学专业专职教师组成,人数一般为5人左右。指导委员会组成后,各级电大应将委员会成员名单上报区电大远程教育学院政法教研室。综合实践的日常工作由各办学单位专人负责,确保整个实践环节工作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
(二)、机构主要职能:解决综合实践教学环节中的组织管理、时间安排、物质保证、报酬标准等问题。其具体职责为:
1、根据本单位情况对综合实践教学环节进行总体设计安排;确定人员及相应物质保证、报酬标准等;制定综合实践环节的具体工作计划;
2、领导、组织法律实践环节的具体工作;
3、依照综合实践教学环节总体时间安排,为学生指定毕业作业指导教师、对学生预选的毕业选题进行初步认定;
4、依据指导教师资格和答辩委员会、主持人资格要求,负责毕业作业指导教师的评聘及答辩委员会的组建;监督检查指导教师履行职责情况;检查毕业论文评分标准的执行情况;检查答辩情况;
5、负责处理综合实践教学环节中的违规违纪情况;
二、新疆广播电视大学法学专业社会实践教学工作规范。
社会实践是根据专业教学的要求,对学生已学部分理论知识进行综合运用的培训,旨在加强学生对社会的了解,培养和训练学生认识、观察社会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并为学生毕业后尽快适应实际工作打下基础。
(一)基本要求
1、前提条件:凡已修本专业课程学分达到全部课程总学分60%以上的学生,可参加社会实践。社会实践为学生必修环节,不得免修。
2、社会实践的基本内容:
学生写一篇案例分析。内容包括案由、案情简介、案件焦点、争议与分歧意见、解析、涉及法律六个部分(详见附件1)。要求做到:材料要真实、详实;语言简练、准确;叙述清楚、明白;数据、资料可靠;结论有理有据。文字要准确、通顺。案例分析解析部分文字材料不少于2000字。(二)指导教师条件
1、具有认真的工作态度和丰富的专业知识,熟悉电大教学情况。
2、具有法学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且有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具有法学专业教学经历或实际工作经历。
(三)成绩评定与验收
1、社会实践由指导教师给出初评成绩,新疆电大负责终审验收。
2、成绩评定采用两个级别:及格、不及格。
4、凡字数不足、内容不全、抄袭、未提交案例分析按不及格处理。
5、凡社会实践成绩未达60分或要求重做者,可根据所在电大分校和教学点实践教学安排计划,在学籍有效期内进行。
三、新疆广播电视大学毕业论文教学工作规范
毕业论文是根据专业教学的要求,对学生所学知识和理论进行综合运用的培训,旨在培养学生的专业研究素养,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和专业素质得到提升,使学生的创造性得以发挥。
(一)选题原则(2015年3月20日前上报)
1、选题应符合专业培养目标和教学要求,以学生所学专业课的内容为主,不应脱离专业范围,要有一定的综合性,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
2、题目大小适中,对实际工作有一定指导意义;
3、应结合当前科技和经济发展,尽可能选择与社会发展及本地区、本单位实际工作相结合的题目。
4、选题应鼓励学术创新,避免选择已经完全得到解决的常识性问题;
5、鼓励选择同国家的建设与发展密切相关的现实问题,鼓励解决实际问题。
学生确定初步选题后,由指导教师进行初审,报分校专业责任教师签署意见,最后报新疆电大法学专业责任教师签署意见。
选题一经确定,一般不再作变动。特殊情况必须修改的,须报省级电大审批。选题上报时间按照新疆电大有关文件执行。
(二)要求
1、凡修完本专业全部必修课程,已修课程学分达到全部课程总学分80%以上的学生,经申请可参加毕业论文实践教学。毕业论文为各专业学生必修环节,不得免修。
2、毕业论文应由学生本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杜绝一切抄袭、剽窃行为。选题原则上一人一题。
3、毕业论文应做到观点新颖、明确,材料翔实、有力,结构完整、谨严,语言通顺。
4、毕业论文应当具备学术文体的一般特征。调查报告、工作总结等各类非学术文体的文章不能作为毕业论文提出。
(三)指导教师
1、指导教师条件:
(1)具有认真的工作态度、丰富的专业知识和较高的业务水平,熟悉电大教学情况。(2)具有法学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且有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具有法学专业教学经历。各教学点应将毕业论文指导教师名单报电大分校初审,经省级电大复审后确定。
2、指导教师职责:
(1)根据毕业作业教学工作的具体要求和安排,制定详细工作计划。
(2)指导学生正确选题,对学生毕业作业全过程进行指导,解决写作中的有关问题。(3)指导学生制订写作计划,检查写作提纲,审阅学生写作初稿,提出具体修改意见。指导学生进行文献检索,推荐参考书目和资料并指导阅读。
(4)对每位学生毕业作业进行分阶段指导,不少于3次,每次指导需进行较详细记录。(5)检查学生独立完成写作工作情况,鉴别并制止抄袭、剽窃等造假行为。(6)针对学生毕业论文全过程表现写出具体准确的评语,并给出初评成绩。
(四)毕业论文的形式要求。
1、毕业论文主要内容包括:封皮(见附表2)、目录、内容摘要(不少于200字)、正文、参考文献(不少于5篇)。参考文献应当列明所引用的规范性文件。所引用的中外文参考文献资料,必须注明引用教材(或著作、期刊等)的书名(或著作、期刊名)、作者、出版单位、时间(引用期刊的还必须注明文章名)。引用其他参考材料也应注明资料来源。如:刘虹,赵淑芝:《东北地区区域经济发展问题研究》,地理科学,1997年 第02期。
2、毕业论文字数一般不少于5000字,不超过10000字。
3、毕业论文要统一格式,统一封面。
(五)毕业论文答辩
1、答辩学生:“新疆广播电视大学法学本科专业学生。
2、答辩的组织
省级电大根据中央电大有关要求,制定毕业实践答辩工作流程和工作规范,部署答辩工作,指导电大分校建立答辩委员会和答辩小组,并审核电大分校答辩委员会和答辩小组的成员名单。
3、答辩委员会
1)答辩委员成员结构:
A.答辩主持人1名(具有中央电大颁发的答辩主持人资格证书),具有答辩主持人资格的人员主持整个答辩的进行。根据学生答辩情况,为学生评定答辩成绩。
B.答辩教师若干名,具有法学专业本科以上学历、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具有法学专业教学和研究工作经验。答辩教师应审阅参加答辩的学生撰写的毕业论文,并依此提出问题,对学生答辩情况进行现场点评。为学生评定答辩成绩。指导教师在其本人指导的学生进行答辩时,不得担当该学生的主答辩教师。
4、答辩程序
A.答辩教师应及时审阅参加答辩的学生毕业论文(最迟于三天前审阅)。B.答辩主持人宣布答辩程序和要求,确定答辩人抽取方案。C.答辩人用3~5分钟进行论文介绍。主要包括:自我介绍;论文选题的目的及意义;论文主要内容介绍;论文写作的创新点及不足点;
D.答辩教师审查判断毕业论文的真实性,在答辩人的研究范围内,当场提出3~5个相关问题。
E.由答辩人答辩。
F.答辩教师对答辩人答辩的情况进行当场点评,并给出答辩评语和答辩成绩,记入学生论文答辩表(见附表3)。
(六)成绩评定
1、成绩评定标准:
毕业论文成绩分为:优秀、良好、中、及格、不及格五等。取得及格以上成绩者给予毕业论文的学分。各等成绩评定标准如下: A、优秀:观点明确;论据充足(有案例);论述深刻,论证严谨;有一定的独创性,科学性较强;文章结构完整,层次清晰,语言流畅,格式规范;答辩中回答问题正确,重点突出。
B、良好;观点明确;内容充实;有一定的理论性;论证较为严谨,逻辑性较强;文章结构完整,层次清楚,语言流畅,格式较规范;答辩中回答问题正确。
C、中等:观点明确;内容较为充实;有一定的理论基础;论证较为严谨,逻辑性较强;文章结构完整,层次较为清楚,语言流畅,格式较规范;答辩中回答问题正确。
D、及格;观点明确;材料较为具体、充分;能运用所学知识阐述自己的观点;结构较为完整,层次较为清楚,语言通顺,格式较规范;答辩中回答问题基本正确。
E、不及格:有下述情形之一者为不及格:观点不明确或有严重政治性错误;材料空泛或虚假,论证片面、紊乱,无逻辑性;结构不完整,层次不清楚,语言不通顺;引用废止的法律条文;文章体裁不符合规定;字数少于5000字;有剽窃、抄袭、由他人代写或其他弄虚作假行为的;答辩中不能回答问题或表现出对自己论文的内容完全不熟悉。
2、初评成绩:本科专业的毕业论文成绩,由指导教师在学生完成文字材料撰写后,根据初评成绩评分标准,给出初评成绩。
3、答辩成绩:答辩结束后,由答辩主持人组织答辩教师对学生答辩过程进行评议,根据答辩评判标准给出最终答辩成绩。
4、综合成绩:各办学单位根据学生的初评成绩和答辩成绩,进行综合,给出综合成绩。
5、申请学位的学生的论文成绩应当在良以上。
(七)终审上报的材料和时间。
学生综合实践教学环节的最终成果由新疆电大进行审核。上报的具体时间:以新疆电大远程教育学院相关文件为准。
(八)终审后的处理
未通过终审的学生,可以重新上报修改后的论文报新疆电大进行二次终审。
本实施方案自2013年1月开始实施。未尽事宜,以新疆电大远程教育学院的综合实践环节文件为准。
第五篇:法学本科教学实践环节改革
摘要:针对现行法学本科教学实践环节之弊端,提高新的实践理念和实践环节改革模式。关键词:法学教学;实践环节;教育理念;模式设计法学是关于人们行为规范的理论体系,其研究对象就决定它在本质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法学教学中就应始终理论联系实际。如何理论联系实际、强化实践性环节,是一个目前我国法学教学中尚未解决好的课题。本文中针对现行法学教学实践环节存在的弊端,探讨法学本科教学实践环节的改革问题。
1、现行法学教学实践环节的弊端现行我国法学教育体系中,从国家教育部的学科规范要求直到各法学院校的教学计划,都很强调法学教学中实践环节的重要性。但由于缺乏有关这方面的具有实际操作性理论研究和具体实践模式设计,致使理论与实践处于相对脱节状况。存在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四方面:(1)实践环节缺乏科学的、系统的理论作指导。目前法学本科教学几乎很少研究法律专业人才需要具备哪些基本能力,这些能力应从哪几方面的理论和实践教学去培养。实际上任何一门专业均应研究这个问题,即专业人才需要具备哪些基本能力,这些能力应从哪几方面的理论和实践教学去培养。(2)实践环节单一,主要只靠毕业前的两三个月毕业实习。全国各法学院校在其教学计划中都安排毕业实习,有些院校安排在本科教学的第七学期,有些安排在第八学期。实习场所一般安排在法院、检察院系统或者法律服务机构。这种毕业实习是必要的,使学生能够亲身体验司法工作的实践过程。但其缺陷是,毕业实习前大多数学生对人民法院、检察院及法律服务的机构设置及工作程序并不了解,加之毕业实习时间有限,学生只能走马观花地了解一下。这不符合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所具有的渐进性、反复性规律。(3)除毕业实习之外,三年半的教学中一般不再安排实践环节,使理论联系实际处于自发状况,主要由学生自己完成,缺乏系统的、有计划的教师指导,大大浪费了时间。少数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到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性,利用假期自己联系到相关部门去实习,但也只能感触一些较零散的知识,而大多数学生则没有这样的认识和条件。(4)有些法学院校结合个别相关课程,也搞一些实践活动,如法庭审判观摩或者组织学生自己搞一些模拟法庭,但并未有意识地、系统地将这些实践活动形式强制性地纳入教育计划和要求的范围。
2、实践性教学环节改革,需要更新教育理念针对现行法学教学体系中实践环节的弊端,应该强化实践环节、更新理念。第一,理论联系实际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根本要求,这一认识论规律作为一种普遍规律,也是法学教学的根本指导原则。实践教学环节是法学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一定要把这种实践环节作为强制性要求,纳入教学计划。第二,实践环节贯穿于法学教育的全过程,而不能仅局限于教学过程的某一个阶段。若仅在毕业前安排实习,其它时间不注意实践环节或者把实践环节不落到实处,其结果只能是理论与实际相脱离。第三,针对学生在法学学习的不同年级段上专业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差异,实践环节应具有层次性、阶段性,即大体分为感性实践阶段和理性实践阶段。我们认为,大学本科一二年级的实践活动是属于感性实践阶段,大学本科三、四年的实践活动应属于理性实践阶段。两个阶段的实践环节,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感性实践是理性实践的基础,理性实践是感性实践的升华和目标,因此也不能在教学中忽视两阶段的内在联系。第四,实践教学模式应该是立体、多面的,应该针对不同的专业理论知识设计相应的实践环节;同时实践模式应该是互动的,而不应该是静态的,要实现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学生学习之间的互相促进,法学理论教学和实践环节相结合,全面地与国家各行政机关、立法机关、司法机关建立普遍联系,创造多维实践场所。这种立体、动态的实践教学模式应全面地体现在教学计划中。让学生学习逐渐深入社会,从立法、司法、行政机关等方面投入社会实践,建立多维实践模式。第五,借鉴英美法系国家的案例教学法。使理论教学不再是纯理论,而在理论教育中大大加入活生生的现实生活案例,从而增强理论与现实的对照,强化课程理论联系实际的具体内容。
3、教学实践环节改革模式设计根据上述教学理论,并针对不同阶段学生的不同特点,设计如下教学实践环节:(1)大学一年级学生的实践内容及形式。大一学生的实践属于感性实践阶段。该阶段实践的目的在于树立学生的法律专业观念,培养专业兴趣和习惯。大一学生如果不能牢固树立专业观念,对本专业没有兴趣,将直接影响以后的专业课程学习。因此大一学生的实践应着重于如下形式:1.安排不少于五次法庭观摩活动,组织学生去法院旁听案件审理或者组织学生旁听高年级学生的模拟法庭。2.组织学生围绕专业理想信念等内容进行演讲及一般性题目的辩论比赛,从训练口才、思辨能力方面培养其专业兴趣。3.组织学生召开几次专业认识恳谈会,树立其正确认识和信心。4.鼓励大一学生参与高年级学生组织的相关实践活动。5.深化教学,采用大量多媒体教学方法,使学生接触更加真实的实践实例。6.邀请法学专家和实务方面的知名人士举办讲座,辅之我院法学教师讲座。7.在老师带领下,从事社会公益活动,树立其良好的人格和职业道德素质。(2)大学二年级学生的实践内容及形式。二年级学生开始开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其实践的内容应和其课程内容相结合,围绕着课程内容来设计实践内容与形式。但从全局观念来看,该阶段的实践仍处于感性实践范围,但比大一的实践已上升到更深的层次。大二学生的实践应着重如下内容和形式:1.针对其课程内容,要求学生深入研读与课程相关的法律条文及相关司法解释,弄清法理知识和法律规范的具体内容。同时设计相关案例,让学生分析并写出书面的分析意见,定期组织学生举办案例研讨会。这项活动应分散在不同专业课程的教学环节中,应在教学计划中体现此内容,并要求教师在填写教学日历时,就本课程设计相应的实践模式。2.组织学生成立专业知识兴趣小组,每个月各兴趣小组将其活动内容撰写成专题,在学生班级中进行交流讨论一次。学习兴趣小组的活动应由专业教师指导。通过专题的讨论及编写专题报告和专题发言,使小组同学在写作和口头表达能力均得到锻炼。3.带领学生旁听法庭审判活动至少五次。教师在组织旁听活动之时,要与法院审判人员联系、沟通、了解案件的基本事实以及双方争论的焦点。在学生旁听之前,带队教师首先让学生自己作相关的准备工作。比如,该案例事实需要哪些形式的证据来证明、该案件的法律适用问题涉及哪些法律条文及司法解释等。在此基础上,使去旁听的学生有备而来,才会取得良好的效果。4.带领学生到监狱、看守所、劳动教养场所和少管场所,使其与被改造对象犯罪嫌疑人、被教养人员、少年不良行为者进行亲身接触,增加其对国家司法的权威、国家机器的强制力以及社会阴暗面的亲身感受。以往许多法学毕业生,因未从事司法工作,从未到过这些场所,实在是一种知识的缺憾。5.组织学生到各主要行政执法部门去实际观察执法活动、旁听行政处罚听证会,如公安、城建、税务、工商、物价、环保、土地等;组织学生到行政执法机关,与经验丰富的法律实务工作者进行座谈,听取行政执法工作人员的实践经验。增加学生对行政法律本身及行政实施过程的了解,同时增加学生学习行政法、经济法的自觉意识。这是传统教学实践中不曾有过的形式。6.在大一基础上,继续开展专题演讲、辩论活动,并使演讲、辩论的内容注入更多的专业知识特色。7.要求学生动手,主动收集疑难案例、焦点案例,由教师参与,集中对具体案例进行分析、剖析、讲解,帮助和指导学生灵活运用理论知识。(3)大三学生的实践内容及形式。大三学生的实践内容与大一、二相比,应当进入一个新阶段,即理性实践阶段。其标志是:法学专业知识在学生知识结构中不再是零散的、无序的状况,而是学生经过理论学习、思考和感性实践,已能够将不同课程知识之间的关联性进行一定融合,使学生能够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但这个阶段的理性实践,应为理性实践的初级阶段,应当是学生主动实践与教师的具体指导相结合。针对这一特点,大三学生的实践模式应这样设计:1.在大一、二基础,组织学生举办模拟审判,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在教师的引导下,选择典型案例,就案例的事实及法律运用问题,让学生相对独立地去组织。案例中的当事人角色和司法人员角色,由学生自行安排并扮演。让学生根据实体法和程序法的规定创造性地设计自己应承担角色的任务。教师在其间只起引导作用。模拟审判,是一个综合实践活动,其中,既存在事实的证明和证据的运用问题,又存在法学理论和法律条文的运用问题,在法律运用上既有实体问题又有程序问题。同时还体现了审判中不同角色的语言表达方式,现场应对的逻辑思维,仪态仪表等问题,是一种很好的综合能力培训。2.带领学生深入劳改劳教场所,对被改造对象进行普法教育和帮教活动。这和大二学生去劳改劳教场所主要是参观不同,大三学生到劳改场所,是运用所学知识和靠自身的品德修养,帮教被改造人员。这一活动,应在寒暑假或五
一、国庆长假期间进行。这一活动,不仅使学生帮教劳改人员,同时也是学生自我教育的好方式。3.组织学生,面向社会开展法律咨询服务活动。以大三学生为主,可吸收低年级的积极分子参加,配备专门教师带队,开展形式多样的咨询活动。比如,参与报社的读者书信回答,在相关节假日提供街头口头咨询,利用寒暑假到农村边远地区进行普法宣传等活动。4.组织学生到公、检、法机关与经验丰富的法律实务工作者进行座谈。让学生事先进行讨论、收集他们想了解的问题,并将这些问题事先送相关机关,在相关机关实务人员做了准备后再进行座谈,会起到较好的效果。5.由教师带队到本省、本市的立法机关,与立法机关和职能部门立法机构工作人员进行座谈,让学生从立法者的角度来了解立法者的工作特点和法律的深远作用。6.组织学生由专业教师带队参加全国、全省、全市大学生辩论比赛,发起组织本市法律专业辩论比赛,通过对比,刺激学生提高自身创新能力、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和驾驭理论的能力。(4)大四学生的实习内容与形式。大四学生是本科的最后一年,此时学生要学习的专业课均要完成,学生的实习属大学本科教学实践活动的最后一个阶段,属于理性实践的高级阶段。大四学生的专业知识应更加系统化。通过三年的实践活动,其参与实践活动的能力大大提高。大四学生的实践活动,应集中于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作者认为大四学生的实践形式应在如下几个方面:1.大四学生是协助教师组织大
一、大二学生实践活动的一支重要力量。这不仅能锻炼其组织能力、工作协调能力,同时也运用了自己所学到的专业知识。应使大四学生更深体会其处于大
一、大二时期间的有些实践活动的意义和价值。2.大四的毕业实习是列入教学大纲的实践活动,是至关重要的实践活动,也是毕业前的最后一个实践活动。为了使实习不流于形式:一是选好实习场所,有些学生错误地选择企业实习,其结果是给企业义务帮助干活,与实习要求严重脱节。二是教师要与实习部门的领导讲明实习的内容和目的,要求实习指导人员具有良好的品德修养和过硬的实务知识。三是学生实习前应有实习目标和计划,实习中要有实习工作内容、实习感想、实习收获的记录,实习后要有实习总结。同时实习结束后,应有实习经验交流。3组织搞好毕业论文。毕业论文的综合性包括学生对专业知识学习和理解,也是科研活动的初步实践。我们要求毕业论文要有实践价值,要针对实践中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理论依据和现实可能性。
4、结束语通过探索法学专业理论教学与实践紧密相结合的新模式,为解决国内各高校法学专业面临的理论教学与实践环节相脱离的困境,提出一种动态、全面的新模式。通过上述贯穿法学学习四年全过程的活动,较好地正确处理了教、学、实践三维一体的关系,使学生真正地把自身知识学习和能力学习结合起来,把学习能力和独立创新能力结合起来,以解决法学专业学生普遍存在的实际应用能力低下的问题。作者在近几年的本科法学教学实践证明,该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论辩口才能力,是学生将逻辑思维能力和法学知识更好结合起来的有效途径;也提高学生的社交能力、应用能力,并在社会实践中深化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深受学生的欢迎。张宝亚 金邦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