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文化传承与乡村振兴”民间论坛掠影

时间:2019-05-14 18:28:3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首届“文化传承与乡村振兴”民间论坛掠影》,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首届“文化传承与乡村振兴”民间论坛掠影》。

第一篇:首届“文化传承与乡村振兴”民间论坛掠影

首届“文化传承与乡村振兴”民间论坛掠影

2018年清明节前一天,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民间文学专业的13名师生,前往湖北省襄阳市保康县参加“油菜坡苏系家族2018年清明大会暨首届‘文化传承与乡村振兴’民间论坛”。此次论坛由油菜坡苏系家族议事会和华中师范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合办,旨在更好地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让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更好地助力乡村振兴。此次活动有两项主要内容,一是由华中师范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调查保康县店垭镇油菜坡清明节民俗活动;一是家族文化传承与乡村振兴的主题研讨。

4月4日下午到达马良镇,经过短暂的休息后,华中师范大学非遗中心调研组和油菜坡苏系家族议事会在苏家花园交流了论坛情况,商讨了清明习俗调研事宜。4月5日上午,调研组到达论坛会场,油菜坡苏家文化广场,该广场位于苏氏先祖苏必刚之墓旁,占地面积大约300平米,由舞台部分和其他三面传统的镂空围墙组成,舞台正面墙上题有“同心同德,同根同脉”一副楹联,充满温暖与向上的亲和感。这个2018年春节前刚刚完工的文化广场在青山翠竹掩映下显得格外古朴庄严。当天虽然下了点小雨,但是从其他地方赶来参加活动的苏系族人及乡亲朋友们络绎不绝,红色遮雨帐篷下的400多个位置座无虚席,秩序井然。一阵唢呐锣鼓吹打过后,苏系家族议事会常务委员、华中师范大学非遗中心博士生导师,国家一级作家晓苏教授作为论坛的主持人宣布活动开始,他说:“今天是个好日子。并不是每个好日子都需要艳阳高照,都需要万里无云,都需要阳光灿烂,有些日子是需要下点小雨的,比如今天。今天是清明节,是祭拜先祖的日子,有古诗云,‘清明时节雨纷纷’,所以在这样的时节下点小雨,才显得我们对先祖的一片诚心;有句俗话说,‘春雨贵如油’,前一段时间,油菜坡经历了干旱,现在正需要雨水的浇灌与滋润。杜甫还说,‘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今天的这点小雨,无论从哪个角度说,都是好雨。所以,我们应该欢迎这点小雨,感谢这点小雨,珍爱这点小雨。”晓苏老师朴实而生动的开场白,加上他那一贯幽默的口吻,一下子把大会带进了一种浓郁的文化氛围之中。

保康非遗项目沮水巫音吹打乐《火炮喇叭迎宾曲》,以热烈欢快的乐音把论坛迅速推向了一个小高潮。主持人介绍了与会的专家、领导、嘉宾及本族重要人物之后,油菜坡苏系家族议事会会长苏安发先生发表了热情洋溢的欢迎辞。接着,华中师范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陈建宪教授为“华中师范大学鄂西北家族文化调研基地”授牌,并发表了既有民间趣味又有学术意蕴的讲话。他首先指出家庭在个人生存和发展中的重要意义,其次强调了家庭文化建设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最后表示华中师范大学非遗研究中心作为文化部表彰的全国首批非遗研究中心愿意与油菜坡苏系家族一道,共同探讨家族文化的传承与乡村文化振兴等问题。

本届清明大会议有三个重要内容,一是举行集体祭祖仪式,二是听取家族年度情况报告,三是表彰年度先进人物。在三大内容之中,有机插入民俗文艺表演,有歌有舞,有吹有打,有说有笑,程序安排张驰有致、宽严有节、静动有序。

上午十时,作为会议重要组成部分的集体祭祖仪式,在会长苏安发先生的主持下中拉开帷幕。首先他挑出油菜坡苏系家族第九代、第十代、第十一代传人共三位代表上台手持大香,然后由云台师鸣号三声,之后所有族人依次列队前往先祖苏必刚墓冢前参加祭拜。苏安发先生说,清明祭祖是为了缅怀先辈创业之艰辛,感恩祖上之功德,所以特举行大典,首先请三位后人向先祖之墓上大香,之后他们在摆放了各种祭品的墓前进行了三跪九叩大礼,按照民间传统,并向先祖敬酒,烧纸钱,随后参加祭拜的族人们在主持人的口令下向祖坟行三鞠躬大礼,以告慰先祖,然后祭祖仪式在鞭炮轰鸣中结束。

油菜坡苏系家族的年度情况报告是个重头戏,报告人是副会长苏顺敏先生。他先总结了家族值得表扬的十件大事,接着批评了三种不良现象,然后提出了三点建议。十件大事主要涉及到文化建设、尊老爱幼、爱岗敬业、勤劳致富、无私奉献、添丁加口等方方面面。家族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生活越来越富了,人却越来越懒了;二是收入越来越多了,人却越来越抠了;三是政策越来越好了,人却越来越怪了。针对这些问题,报告人提出了三个建议。一是正确认识和处理精神文化与物质文化的关系;二是正确认识和处理传统文化与时尚文化的关系;三是正确认识和处理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

家族年度报告作完后,华中师范大学非遗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孙正国先生代表专家对报告进行评点并发表指导性讲话。他指出,这个家族年度报告是体现乡村文化生活的幸福报告,反映家族文化振兴的经典报告。孙教授还总结了油菜坡苏系家族活动的三个经验:1,形成了“同心同德,同根同脉”的家族文化观念;2,形成了以晓苏教授为代表的家族精英群体,这个群体让苏系家族更具凝聚力、向心力、创造力;3,形成了以店垭镇地方政府和家族文化传统相结合的中国文化传承和乡村振兴计划的经验模式。孙教授精彩的点评获得了与会代表和族人的一致赞同,赢得了阵阵掌声。孙教授点评讲话之后,族人代表苏顺勇先生对报告发表了感想,并对清明节的意义进行了细致而深入的阐释。

油菜坡苏系家族议事会为了家族兴旺与发达,还特别设立了年度先进人物奖,其中有四个奖项,一是年度杰出人物奖,二是年度创业人物奖,三是年度孝顺人物奖,四是年度进步人物奖。颁奖仪式十分隆重,有授奖辞,有奖证,有奖金。本届获奖者分别是苏顺丽女士、苏安菊女士、苏红羽女士、苏顺朝先生。有意思的是,此次前往油菜坡参与调研活动的王星虎博士、王金黄博士、雷娜博士和钟高翔博士,都有幸担任了颁奖嘉宾。奖证奖金颁发之后,年度孝顺人物奖获得者苏红羽女士还代表获奖者发表了精彩的获奖感言。

清明大会与民间论坛除了族人和当地百姓自编自演的以农耕文化为主题的众多节目以外,来自华中师范大学非遗中心的青年学者们也表演了精彩的歌舞,为活动增添了喜庆而浪漫的气氛。袁渊博士的女高音独唱,果海尔博士的新疆维吾??族舞蹈,都给现场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并赢得了春雷般的掌声。当然,最具特色的还是保康本土的民间说唱艺术,包括快板书、花鼓戏、五声子等。这些节目让整个会议笑声不断、掌声不息。大会最后在《中华是个大家庭》的欢歌劲舞中圆满落幕。

大会结束之后,我们?A中师范大学非遗中心调研小组还对此次活动的主要组织者和相关参与人进行了专访。其中,我们从八十二岁高龄的苏天铨先生的访谈中了解到,油菜坡苏系家族是宋代大文学家苏东坡先生的后裔,这个支系的进山祖是苏必刚先生,其原籍安陆府荆门州,四百多年前从钟祥进山到此安家乐业,由此该地取名落家岭,后因大集体时代连续多年满坡油菜而得名油菜坡。从先祖落户至今,这个支系已有十三代人。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以前,每到清明前夕,族人都会来此缅怀先祖,只是早期的祭祖活动没有现在这样隆重,当时主要在每个家庭内单独进行,除了烧纸、放鞭、磕头以外,主要是对遵守家风家规的先进人物进行宣扬,对违背家规家约的人进行惩罚。苏天铨先生说:“进入新时代以后,习主席强调文化自信,号召我们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所以我们家族便成立了议事会。因为有议事会的领导与组织,我们的清明祭祖活动便越来越隆重,内容越来越丰富,形式越来越多样。在整个保康县,我们家族的清明集体大祭祖是最先开展的,后来影响很大,其他不少家族也开始了清明集体祭祖活动。”

油菜坡苏系家族的清明大会还得到了当地党委和政府的关心与支持,店垭镇党委书记王培涛先生当天亲自到会并全程参与论坛,而且还发表了讲话。他说,店垭镇党委和政府高度重视苏系家族文化建设,并积极推广他们的成功经验。因为,优良的家族文化对于乡村治理和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介绍:雷娜,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民间文学专业博士生)

第二篇:乡村振兴战略与乡村文化复兴

乡村振兴战略与乡村文化复兴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矛盾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标志着当代中国从农耕经济主导的乡村社会向工业经济主导的城市社会转型出现了拐点。说明经过40 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已经有了质的突破,距离国家实现现代化的百年目标越来越近,这是一件令人欢欣鼓舞的大好事。然而,农村的发展却仍然是中国现代化发展的短板,与城市相比,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最为突出。不仅表现在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落后于城市,还表现在农村的治理水平不足以及农村落后的思想观念与传统精神文化、道德伦理的式微。本文所探讨的农村精神文化困境就属于这类问题。传统文化资源的流失与农民精神文化需求的极度短缺,以及全社会对乡村文化价值认识的偏差,导致了乡村文化的空心化、虚无感和缺少与现代文化的对接能力。农村思想文化精神和道德伦理的缺失让全社会感到不安和忧虑。

解读中央的乡村振兴战略,要深刻领会为什么要用“乡村”的概念替代“农村”概念。这就是把乡村看成独立的社会、文化单元,在一个更高更长远的层次上,实现当前乡村的品质发展、融合发展、全面发展,使乡村现代化融入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这个战略的提出和实施,应合了中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昭示了乡村新的文明时代的到来。乡村振兴战略提出的“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内涵中,“乡风文明”不是为经济振兴助力的次要方面,而是乡村建设的初心、旗帜和方向。我们应该认真梳理乡村的历程和文化的基本价值,反思乡村文化的基本规律。从乡村的历史、文化发展的基本规律来探索乡村的未来。

一、当代乡村文化建设面临的困境与机遇

当前乡村文化困境有目共睹。其根源就在于思想观念。不少人以现代化的理论想当然地解释中国五千年农耕文明,认为农耕文明所代表的是落后的生产方式、生活观念,中国要快速实现现代化,必须走城市化之路。城市建设抽走了乡村的劳动力和土地,所以乡村的衰落是必然的,甚至正是城市化、现代化的成果。建设农村、改造农村的目标也是把乡村建设成城市。这样畸形的观念忽略了当前乡村的客观现实,忽略了广大农民的根本诉求,也忽略了民族自身的历史文化。非但没有带动广大乡村,相反给农村带来了破坏,在造成经济社会发展不均衡不充分的同时,也造成了农村传统文化、道德伦理的衰落、农民在精神观念上进退失据。面对强势的“现代”,农民不再珍惜祖辈传下来的文化,失去了往日的自信和自尊,不再固守物质和文化家园,亦步亦趋地跟在城镇化列车后面踉跄前行。现实的乡村无法安顿农民的灵魂,进而也无法安放一个有五千年农耕文明传统的中华民族的灵魂。这就是我们今天面临的乡村文化困境。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我们都不能用理论说服人们,乡村必须为城市牺牲,传承了5000 多年的中华文明必须让位给“现代文明”。历史上没有哪一个国家在现代化的进程中消灭了乡村,更没有那一种理论说得清中国的乡村在未来的城市化过程中的命运。从情感上说,拥有6 亿多乡村原住人口、绵延5000 年的乡村文明都衰亡了,拿什么证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进入新世纪后,中央把三农问题始终作为党的工作的重中之重,对三农问题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化、全面,直至形成具有完整体系和长远意义的乡村振兴战略。总书记曾用一个很“文艺”的词表述了乡村文化建设的意义和价值—— “乡愁”。这个“乡愁”所指称的意义就是,无论怎样的发展,都不能抹杀乡村精神,不能抹杀传统文化和自然生态,既要留住青山绿水,又要传承传统文化。乡村文化复兴的任务,就是让“乡愁”切实落地,让传统文化延续下去、把绿水青山保护下来。

在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城乡融合发展的历史背景下,乡村文化的复兴,就要是重新激活乡村的活力,让乡村文化在现代文明体系当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得以复兴和重建。不是简单地回到从前,更不是推倒重来,再造一个完全不同的乡村,而是在复兴传统的基础上,满足广大农民多样化的文化需求,保障农民的文化权益,重建新的乡村精神和乡村理想,唤起农民的文化自觉,培育新农村建设的合格人才。这才是乡村文化复兴的要义所在。

二、认识乡村文化的价值 作为一个以农耕开国的民族,中国的乡村文化创造并保存了世界上最有价值的农耕技术、农业遗产,还形成了一整套价值、情感、知识和趣味文化系统,除了领先世界的精细化、生态化的农耕方式,以及生产出高品质的食物外,更在从事农业生产的过程中,总结出一套“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道法自然”修身养性的生活方式,以及对生命本体的参悟智慧。也正是由于这种追求和谐稳定安详从容的农耕文明土壤,才孕育出“天人合一”“民胞物与”“海纳百川”等特质的中国文化。在与天、地、人的交流中,中国先民创造了敬天法祖、崇德向善、仁义忠孝、节俭循环的生活智慧,形成了丰富多彩的生产生活方式。对世界文明进程做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不可否认,乡村文化是我们民族文化的根和脉。

这些乡村文化传统资源,因自然地理条件、生产劳动方式、民族习俗文化、历史发展机缘等形成了两大特点:一是个性化,二是多样化。样态丰富的乡村文化使我们民族拥有了活力无限、源远流长的强大基因库。

回顾近代历史我们知道,虽然中国屡遭强权侵略,但国家没有灭亡,民族没有灭亡。那是因为在根本上,强大的民族文化基因库在关键时刻发挥了作用,使中国在外来文化的刺激下,依然有先进分子以自身文化信念为支撑,在挫折和屈辱面前没有丧失自信,反而愈挫愈勇,奋发图强。我们学会用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来解决问题,同时也在用自古以来形成的中华民族文化底气和元气,获得自强不息的精神源泉。特别是进入21 世纪后,中国已经全面进入世界生产体系,也在全球范围内的文明冲突中逐步走向世界中心舞台。对比世界上发达国家的现代化道路,我们发现了一条共同的规律,就是无论哪一个发达国家,都没有完全消灭传统文化、乡村文化。现代化不是为了消灭乡村,更不是与自然界对立对抗,而是促进城乡融为一体、人与自然多元共生、全社会共同享有发展成果的共建共享。这个思想资源,原本就存在于中国传统文化当中。因此,中国人没有理由不建立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论自信、文化自信。当我们对自己的现代化道路达到这个认识程度以后,文化主流话语就发生了重大的转化:即从近代以来要建立一个和西方一模一样的“现代化”,到如今建立对自身文化敬畏和尊重的“文化自信”,意味着中华民族的民族文化、传统文化价值尤其是乡村文化价值必然回归。

三、从乡村自身着手推动文化复兴

乡村传统文化如何与现代文化融合?文化的各个层面是怎样的关系?建设怎样的乡村文化? 这些问题根源于对乡村归属与定位的认知。乡村文化建设,首先是乡村本位,让广大农民受益。只有农民受益,才能继续维系乡村的稳定,使乡村得以按照自身的规律向前发展。乡村文化是由农民创造的,又是为农民所用的文化。它的社会功能就是让全社会、特别是农民能分享更多的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成果,让每位农民都有足够的获得感,并作为一个社会共同体凝聚起来。只有农民成为乡村文化的主体,乡村文化才能发挥更广泛的作用,进而滋养全社会。这是乡村文化自信的根基。

(一)尊重乡村、农民的文化需求与文化创造

从现代社会的发展历史看,乡村才是社会发展的根源。如果仅仅以城市化的标准来衡量乡村,可能会得出乡村比城市落后的结论,但以文明观点而论,乡村则有另一套价值。因此,复兴乡村文化,最要紧的不是彻底否定,而是发现、维系和恢复原有的生活方式、情感方式、文化心理、价值观与世界观,使之与现代价值相嫁接、相融合,生长出新的价值。所以,以乡村为本,以农民为本,是发展建设乡村文化的根本依托。

只有依托乡村自身、依靠农民自觉行动,才能挽回乡村的衰败,激发农民的自尊和自信,也才能塑造适应现代社会、具有内在动力的乡村文化。当然,乡村文化不能为乡村所独有,但是,乡村文化一定要为生活在乡村的人提供精神滋养,树立为乡村人所认同、所遵从的价值观。进入乡村的任何人,应该对乡村怀有敬畏和尊重之心,在尊重乡村与农民的前提下,在理解农民的前提下进行建设。对于乡村而言,恰恰还要更加尊重乡村的文化,守住乡村的根基,塑造乡村文化的尊严。

(二)运用传统文化元素,创新乡村治理模式

乡村振兴战略中对乡村治理的设计是三治统一:法治、德治和自治。如何在治理中打通主流文化、本土本地、传统文化之间的通道,让文化发挥沟通、交流和凝聚作用,是当前基层干部、农民最关心的问题。从乡村的实际出发,必须找到村民无法自己解决、只能依靠政府和村庄共同体才能解决的问题根源,在价值观上进行切实的引导,提出符合实际、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解决措施,捍卫和滋养乡村的文化根基。通过激活乡村自有的文化内涵来动员人民,形成文化的向心力、感召力和无形的约束力。

我国古代经典《礼记? 王制》中曾有这样的论述:“修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异其宜”[1],这个意思就是政府治理不要轻易改变本地的风俗和生产生活方式。因为乡村本身是一个传统的熟人社会,在其生存规则中,国家法律是基本底线,日常的行为规范又是以世代相传的不成文的“老规矩”或非正式的“村规民约”为基本制约的。乡村的稳定与和谐,要把以这些非正式规则为基础的,把这些普通村民都乐意共享、与时代相适应的传统文化资源发掘出来,形成德治、法治与基层民主自治体系相辅相成、融为一体的现代治理体系。

(三)保护传统文化基因,传承民族文化

乡村由独特的自然环境、作物植被、生产方式、社会组织、风俗习惯、生活样相、村落格局、民居建筑、语言器具等构成了乡村的传统文化资源。灿烂的农耕文明支撑了古代中国的繁盛,至今也是中国人引以为傲的文化资源。如联合国国际粮农组织公布的31 项“全球重要农业遗产”名录中,中国有11 项,至今仍在农业生产中被传承和使用着。自2014 年起,住建部、国家文物局、文化部和财政部一共公布了四批4157 座传统村落保护名录,各地也相应公布了多批次地方性传统村落保护名录,这是中国对人类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最新贡献。除此之外,我国大量的物质文化遗产、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散落在乡村。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物化载体,也是保护传承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抓手。

保护乡村的传统文化,也是中国屹立当今世界民族之林的必需。中国的历史和现实国情都决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必须以民族文化为根基。民族文化是中华民族的血脉和精神家园。它体现一个文化大国深远的文化眼光和高度的文化自觉,以及致力坚守与传承中华文明传统的意志。世界的多极化、文化的多元化,恰恰是传统文化、民族文化复兴的契机。而民族文化的根脉就在广大的乡村。在长远来看,乡村文化是保证中国文化具有独立的文化价值并重获世界尊重认同的必需条件;传承保护传统文化,必须传承保护乡村文化。

四、从城乡优质元素互动促进文化复兴

从历史发展趋势看,现代的工业化、城镇化确实是社会进步的表现,是生产力的迅速发展,是社会文明程度的极大提高。但是,现代文明社会自有现代文明的弊病。据中国人民大学温铁军教授的研究,即便是社会主义新中国建立以后,也曾经遭遇经济发展的“八次危机”,这些危机都是通过向乡村释放产能、向乡村转移人口、帮助乡村发展来化解的。[2] 可以说,中国的乡村在很大程度上,承担了现代化的压力,也是推进现代化的动力。乡村一次又一次向城市输送土地、粮食、人才和劳动力。没有乡村的支持,就没有今天中国现代化的成就。在当前社会格局中,向农村投入物力、财力,不仅是经济建设的需要,更有超越经济价值之上的意义。不但是工业支持农业,城市反哺乡村,而是乡村的多重价值成为新的经济增长引擎。当然,这个引擎不是自然而然地显现的,也依靠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来激活乡村文化元素,与城市形成互动。

(一)给乡村温度,促进城乡文化互动融合

当前的乡村文化建设,是一种城乡互动视域下的文化,既区别于城市,也区别于传统乡村。虽然目前我国城镇化的大趋势仍然是农村人口转移市民化,但在实践中,我们越来越体会到,城乡一体化不是城乡一样化,城乡有差别,而不是有差距。不是城乡对立,而是融合发展、均衡发展和共同发展。城乡文化交融,应该是互相促进、互相学习、互相补充。因此,促进城乡进一步互动,实现城乡优质文化良性互动、相互融合、共建双赢才是正途。

在中国人的心中都有一块情感的出发地和归属地。这就是“乡愁”和“乡情”。但是,搞建设不是写抒情诗,城市或乡村都不是乌托邦、桃花源,不能过分浪漫化。到今天为止,乡村仍然需要城市文化激发活力,需要先进的经验和方法,以及大量活泼泼的人才。建设乡村新文化,必须动员社会参与。在顶层设计上,在政策制定上,要让更多农民工、大学生、复员退伍军人、退休人员在“乡愁”、“乡情”的感召下,满怀报效乡梓的志向,携带资金、技术和人力资源返乡、下乡创业发展或下乡居住。他们是新乡贤,是乡村建设的主力军。他们的到来,将激活乡村的新活力,把乡村文化带入新的发展阶段。

(二)保护自然生态,筑牢生态文明的最后屏障 国家生态文明发展方略,对于中国乃至世界的整体命运有不可估量的意义。对于中国的乡村尤其如此,因为中国乡村的传统生产、生活方式本身就是“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态型模式。在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下,有许多重要经验和规律需要挖掘,需要在现代文明话语中进一步科学化、系统化。可惜的是,现代化进程中由于对现代化技术的盲目崇拜,使这一套传统几乎被丢光。今天要重新审视自身的生态传统,眼于可持续发展的未来,依靠原有的乡村生态优势,借助生态文明战略的东风,直接将它们带入生态文明的阶段。这个优势也被西方学者关注到。如美国生态学家小柯布所提醒的:“直接进入生态文明的发展抉择,带给中国一个千载难逢的伟大机会。这个机会是中国独有的领导世界的机会。”[3] 这个提醒可谓语重心长。

总书记所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观念是核心观念,具体落实在生态建设实践中,就是保护好生态环境,实现农业生产的生态化。这也是乡村文化建设的新课题。乡村生态建设不仅可以从中国传统农业文化资源汲取智慧,也将为解决世界性生态难题提供良方。这不仅是一种经济发展思路的转换,也是一次对自身传统文化的再次确认。“生态宜居”的前景就是在加快城市化步伐加快的同时,保持乡村的自然生态,让乡村所蕴涵的生态文明价值逐步显示出来。不仅是用乡村旅游的方式吸引都市人观光休闲,而且也将吸引城市人群参与到乡村生活的各个方面,即城乡的深度融合。

总之,乡村文化建设的方向,在于把农村建设成新型农村。在城镇化的进程中,一些农村的消失是不可避免的,但总体上看,乡村不会全部消失,乡村的文化价值也不会消失。我们必须认识和了解乡村文化之于当代中国乡村建设的意义。新农村建设不是要把乡村变成城市,而是把我们的根留住,把乡村建设得更像乡村。我们今天怎么做,明天乡村就是什么样。所以,乡村的未来,不在别处,就在我们自己手上。

第三篇:乡村文化振兴发言稿

乡村文化振兴发言稿

乡村文化振兴发言稿1

同志们: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推进乡村发展,实施乡村振兴,对促进社会协调发展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意义重大。

13亿多中国人中,有着近10亿农民,农村成为了中国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民、农村、农业问题关系“幸福百姓”获得感的提升,关涉“美丽乡村”愿景的实现,关乎“乡土中国”的可持续发展。但随着社会变革的急剧转型,三农问题成为了我们心头难以放下的牵挂。“稚子牵衣问,归来何太迟”,乡村振兴已刻不容缓,而只有让人们愿意回、回得去、留得下,乡村振兴方有希望。

乡村振兴,我认为农民必须富,让人们愿意回。乡村若是“梧桐树”,便会引来乡贤游子们这些“金凤凰”,正所谓“家有梧桐树,引来金凤凰”。乡村的振兴发展的对“城归”的引力第一要义就植根于农民生活的富足,从产业发展、社会保障、就业创业、社会治安、养老方面成为农民最为关心最为迫切的问题,只有为农民生活奠定坚实的生活保障,方才能调动农民工返乡创业的积极性;与此同时,农民工返乡,又能够不断促进广袤乡镇百业兴旺,以创业促就业、增收入,从而打开了农业现代化、城镇化乃至新农村建设的新局面,从而又成为了乡村振兴的有力助推器。

乡村振兴,我认为农村必须美,让人们回得去。农村是农民的家,每个人都期望自己的家能够山清水秀,鸟语花香,改变农村环境,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还农村以“松月夜生凉,风泉满清听”的随意而居是游子们的虔诚向往。而当农药化肥的使用污染了块块土地;当生活垃圾玷污了弯弯清泉;当秸秆焚烧污浊了朗朗晴空,乡村的土壤、水体、大气的污染直接影响菜篮子、米袋子和水缸子的安全,何谈夯实返乡回归之基?失去了乡村清新的空气、干净的水质、安全的食品,乡村振兴就失去了游子们的青睐,就失去了永续利用的战略资源,何谈乡村振兴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乡村建设才是乡村振兴的依托。

乡村振兴,我认为农业必须强,让人们留得下。兴业致富是许多人逐梦的源动力,而守业安居则是广大农业经营者的定心丸。乡村留得住人才是乡村持续振兴发展的应有之义,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则是让“城归”留下创业守业的必由之路。当农业搭上“旅游+”的快车,乡村旅游便为乡村提供了“重塑”与“再生”的机会。随着旅游需求的多元,宁静致远,田园丹青的乡村旅游因其特有的魅力成为人们新的选择,尤其是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以及经济迈入新常态、产业结构不断转型升级的时代背景下,乡村旅游将会有更大作为、更大担当,方能不断填充着乡村振兴的底色。

缘木求鱼不可取,竭泽而渔不可行。全民期待“美丽乡村”的今天,用富民之美给村民一个富足的生活条件,用生态之美给游子一个身心休憩的家园,用强业之美给城归一个勃勃发展的生机,只有走上富民、村美、强业的多赢之路,才会实现乡村宜居安康的振兴之梦。

乡村文化振兴发言稿2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近年来,XXX市越城区把加强党的领导、深化“契约化”共建贯穿城市基层治理全过程,积极开展“五星达标、和美家园”争创活动,走出了一条以和谐、品质、活力为核心的中心城区基层治理新路。

握紧合力,构建大党建格局

“过去联系驻地单位,总得讲人情、刷脸面,现在驻地单位都会主动和我们联系,询问需求,一起商量举办活动。城市基层治理中的许多难题都迎刃而解了。”一位街道党工委书记感叹。

该区确立“大党建”理念,把加强城市基层党建纳入整体工作部署和党的建设总规划,党建与发展、治理协同推进。全面推进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制,配强基层党建工作力量,让共建单位成员成为街道党工委成员、社区党委成员,确保街道社区党组织有能力协调各方。如今,全区已有近xxxx名驻区单位党组织负责人被吸纳为街道、社区党(工)委兼职副书记或委员,定期参加区域居民群众关心的重大问题研讨。

党建引领,打造五星社区

在该区东浦街道,有一处远近闻名的建筑“红立方”党建综合体。“红立方”拥有党群服务中心、四个平台综合信息指挥室、便民服务中心及商业休闲中心4大功能区,集党建、政务、服务、商贸、休闲于一体,形成党建工作最大合力,深化大党建格局。像这样的“红立方”,越城区街道层面已有7个、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已有79个。

作为绍兴市主城区,越城区共有101个城市社区,建有社区基层党组织452个。去年以来,该区突出党的领导,以开展五星达标、和美家园争创为载体,实施党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五星联创,每颗星下都制定4条星级标准与4条底线标准,形成20有20无的创建体系。该区细化组织、宣传、政法等17个区级部门创建责任,实施组织创新、网格管理和社区干部激励等7项机制,形成区、街、社三级联动体系,规范社区工作内容,定期清理规范各类社区证明,构建合力推进机制。

走进“五星和美”创建社区,会发现原先柜台式的接待窗口与工作人员都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社区客厅,实现了前台一口受理、后台协同办理。前台两位全科社工,精通民政、养老等各项工作办理,其余社区干部有更多时间精力走进网格、深入群众。该区还在五星和美创建社区探索民生实事票决制,项目从群众中来,由群众选、社区办、群众评,突出为民办实事、办好事,实现党组织主导下的居民自治、协商民主。

契约共建,共创和美家园

目前,该区府山街道党工委举行了一场特殊的拍卖仪式。讲解、举牌、敲拍卖槌,仪式现场拍卖的不是物品,而是来自街道与社区的17个契约化党建共建项目,竞拍者是街道辖区里80余家共建单位党组织的代表。

拍卖式的项目共建,建立在菜单式双向选择机制之上。去年以来,该区通过在街道党工委与辖区单位党组织之间,成立契约化党建共建联盟,各个街道梳理活动场地、公益资金等236项资源,形成4大类15组双向服务菜单,共建各方按需点单、拍卖认领并开展精准服务,打破了社区与契约单位间资源壁垒。政府中心工作也被纳入契约范围,进行项目化管理。在蕺山社区,多年来管道逢雨必堵、污水横流。社区党支部联合市排水公司、区住建局等共建单位党组织,实施“雨污分流、污水进网”改造项目,解决了这个老大难问题。据统计,近年来实施类似的共建项目已达316个。

目前,该区机关干部、医生、教师党员与所在社区党组织签订了党建共建协议,并在社区党建契约菜单中选取力所能及的服务,承诺一同参与社区治理,实现了由组织协议到人人契约的跨越。

乡村文化振兴发言稿3

同志们

根据会议安排,现就畜牧部门如何助推落实乡村振兴方面的相关情况报告如下。

为了充分发挥畜牧业在“城市创新、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作用,畜牧部门紧紧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调优产业结构,推进产业兴旺发展。

畜牧产业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只有推进猪羊禽全面均衡发展,才能实现产业兴旺目标,为此,畜牧部门重点制定了“突破生猪瓶颈、巩固羊产业、发展小家禽”的目标。

一是突破生猪发展瓶颈。确保全省“设施设备智能、治污工艺标杆、生态循环典范”的温氏生猪生态循环产业园9月份开工建设。二是巩固羊产业发展态势。以羊产业协会为依托、青贮饲料厂为保障,推进较大面积的秸秆综合利用,大力发展羊产业。三是推进小家禽稳步发展。在去年回马、蓬莱、卓筒井等贫困村建成50处乌骨鸡示范点的基础上,今年再新建50处乌骨鸡饲养点,形成回马、蓬乐路、智水片区的乌骨鸡产业带。努力形成布局合理、结构优化的畜牧产业,推进畜牧产业兴旺发展。

二、促进生态循环,努力实现生态宜居目标。

不遗余力推进畜禽养殖场提档升级、做好畜禽养殖延伸环节的环境保护工作,努力实现畜牧产业和美丽乡村和谐发展、生态宜居的目标。

一是继续巩固禁养区整治成果。提高准入门槛,对选址不合法合规的,坚决不予审批,并引导业主在适养区从事畜禽养殖;压实网格化监管,做到即养即发现即处置,确保禁养区整治不反弹、不复养,实现禁养区全面禁养目标。二是全力推进畜禽养殖2.0版工作。全力推行“前端节水、终端密闭、末端循环”的畜禽养殖2.0版升级改造工作。上半年完成寸塘口河周边养殖场的升级改造工作,下半年到20xx年6月底前完成其余7条县级河流周边养殖场升级改造;20xx年年底前完成全县其他养殖场升级改造工作。同时,对不符合提档升级标准的,按照“动态评估、末位淘汰”机制予以淘汰。三是做好畜禽养殖延伸环节环保工作。畜牧部门将病死猪无害化处理和医废物集中处置纳入畜禽养殖环保范畴,于20xx年8月与遂宁浩川公司签订集中无害化处理协议226份,20xx年集中无害化处理4882头,今年1-3月集中无害化处理5828头;于20xx年6月与县医院签订医废物集中处理协议,截止目前,已集中处置医废物1.7余吨。

三、推动转型升级,确保畜禽养殖治理有效。

畜牧部门通过加快治污技术革新、解决资金难题、强化依法治牧等措施,确保畜禽养殖环境得到有效治理。

一是加快推进技术革新。针对以前“猪-沼-果”、“干榨+沼气+储液池+种植”等较为落后的粪污处理工艺,畜牧部门按照“源头控制、处理有效、循环利用”治污思路,推行“前端节水、终端密闭、末端循环”最终实现零排放的新型治污工艺,探索出了畜牧产业发展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新路子。二是加大投入保障。通过项目资金引导、龙头企业出资撬动,指导并督促业主投入不低于总投资的20%,用于建设环保设施设备,实现产业发展、企业增效、业主增收的三方共赢目标。今年,温氏、齐全、正邦等龙头企业将出资20xx余万元用于养殖场升级改造工作,解决了环境保护治理资金难题。三是强化依法治牧。严格执行《进一步加强畜禽养殖场日常监管的实施方案》,落实“辖区政府-畜牧部门-环保执法”多方联动机制;压实”主管部门包区、镇乡站包片、职工包场”的三级督导责任;发动群众加强日常监督,对举报属实的,按照县府办出台的《畜禽养殖污染环境行为举报奖励办法》予以奖励;并同步研究推行“村规民约”制度约束小家禽下河。

四、实施产业扶贫,助力乡村振兴。

畜牧产业作为扶贫攻坚的重要力量,20xx年实现牧业产值19.03亿元,占农业总产值45.63%,畜牧产业产联式帮扶贫困户户均增收0.34万元。今后要重点从技术宣传培训、新型主体培育、扩大带动面等三个方面进一步加大畜牧产业扶贫力度,力争实现贫困户畜牧产业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160元。

一是加强专业技术宣传服务。通过开展“科技下乡”、“畜牧万家行文化巡演活动”、举办培训班、进村入户宣讲等多种形式、多种途径广泛宣传畜牧科技技术。目前正在组织专业队伍录制畜禽养殖技术宣传录音,下一步将充分利用各村广播高密度播放,实现养殖技术宣传全县全覆盖。二是培育新型经营主体。进一步深化产联式扶贫模式,想方设法解决贫困户资金难题、因户施策,充分发挥畜牧产业投资小、技术成熟、见效快的优势,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和新型经营主体。拓宽贫困户收入来源,丰富村集体收入渠道,帮助贫困村实现造血式脱贫。三是扩展产业扶贫带动面。去年,“温氏二次寄养”、“协会+合作社+村委+贫困户”养殖黑山羊、“公司+村委+业主+贫困户”养殖乌骨鸡等产联式扶贫,共帮扶贫困户330余户,户均增收3400余元,村集体收入约10万元。今年,将继续在蓬莱、隆盛、卓筒井、河边、智水等乡镇贫困村再建50余处乌骨鸡扶贫点,带动50余户贫困户户均增收9000余元。

乡村文化振兴发言稿4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下午好!我就是来自x镇的x。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就是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关键在于从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五个方面系统推进。下面我将围绕五个振兴,并结合x镇的工作举措来阐述。

乡村要振兴,产业振兴就是根本保证。只有振兴乡村的产业,才能增加乡村的血液,乡村的发展才会有源源不断的动力。产业振兴,一就是要以农业为基础,确保国家的粮食安全。二就是要加快推进品牌化,整体提升农产品品牌影响力。三就是要注重发展第三产业,做好农旅融合,打造靓丽名片。四就是要发展好集体经济,增加农业农村发展活力。只有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才能把群众重新凝聚起来,打造出一支专业化的职业农民队伍,以带动农业提质增效。

产业振兴方面,我镇积极推进特色种植与特色养殖,发展了猕猴桃、柠檬、脐橙、白芷、小龙虾、青蛙、黑山羊等特色产业。同时大力发展集体经济,双流村利用集体经济资金,修建了660立方米的冻库1座,购置了两台农机,提供农资统购、农产品统销,技术培训,大型农机社会化租赁等服务,目前盈利已突破20万元。

乡村要振兴,人才振兴就是重要支撑。要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一就是要发掘与培育本土人才。本土人才对故乡感情深厚,愿意反哺乡村,这些人就是乡村振兴战略中较为稳定的人才力量,要加大对她们的培养。二就是要加大力度向外引进技术人才,从经济收入、情感获得等方面建立健全引才机制,让外来人才有获得感与归属感,并通过传帮带模式,达到引进一人,教会一片的效果。三就是要多为基层干部创造外出学习交流机会,同时要在晋升政策上适当向乡村基层干部倾斜,进一步增强她们服务基层热情与扎根基层的信心。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镇先后接收选调生9名,接收大学生村官7名,招聘大学生本土人才13名,回引种养殖专业人才10余名。这些年轻有为的一代,已经开始进入基层机关事业单位与村支两委班子,一方面给她们交任务、压担子,另一方面给她们搭平台、展能力,让她们在基层大展身手。

乡村要振兴,文化振兴就是内在灵魂。近年来,广大乡村物质上虽然富裕起来了,但精神上却贫乏了。乡村振兴时应该注重精神文明建设。一就是要加强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着力营造良好的农村文化氛围。二就是要培育乡贤文化,引领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提升农民精神风貌。三就是要加强对乡村文明户的表彰,树立榜样,引导群众崇德向善、见贤思齐。

在文化振兴方面,我们镇广泛开展道德讲堂,精心组织开展文明模范评选、最美家庭评选等工作,树立杨媚、陈彪、丁廷菊等一批道德模范。开展文艺演出进乡村,组建了吴家镇草根乐队,丰富老人生活,多次组织开展爱老敬老志愿活动。

乡村要振兴,生态振兴就是发展基础。振兴乡村,必须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底线,决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边污染边治理的老路。一就是要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农民生态保护意识。二就是要倡导绿色发展,实现生态产业化,产业就是生态化,追求可持续发展之路。三就是要加强农村环境问题综合整治,扎实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完善农村地区基本生活设施。

吴家镇扎实推进生态振兴,全面开展污染源排查、面源污染治理工作。大力开展农村垃圾治理工作,努力改善农村环境。积极开展创森工作,大力植树造林,把树种在老百姓能享受到的地方。

乡村要振兴,组织振兴就是制度保障。给钱给物,不如建个好支部。基层党组织,就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心骨。农村基层党组织强不强,基层党组织书记行不行,直接关系到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效果好不好。要想实现组织振兴,一就是要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强化党支部在乡村振兴中的领导地位与主导地位。二就是要壮大农村党员队伍,为基层党组织注入新鲜血液。如今,农村党员老龄化问题日益严峻,为基层党组织注入新鲜血液势在必行。青年人在文化程度与接受新事物方面存在明显优势,农村党支部在发展党员时,应尽可能向年纪较轻、文化水平较高的积极分子倾斜,把年轻的优秀人才吸纳进党组织。三就是要加强基层党建工作的人力、物力、财力支撑,确保基层党组织工作有力量、办事有经费、活动有阵地。四就是要关爱好在外务工的流动党员,充分吸引事业有成的流动党员回村创业,助推乡村振兴。

目前我镇通过邮寄书信,组建微信群的方式来关心流动党员。在村支两委换届时,大胆培养任用年轻村干部,目前,已有多名村官与本土人才进入村支两委队伍,她们年富力强,团结一致,逐渐成为乡村振兴的领头羊。

乡村文化振兴发言稿5

同志们:

大家上午好!今年x月x日—x日,在去年脱贫攻坚大会上,为我们下一步工作开展作出了明确指示。近年来,x村能紧紧抓住乡村振兴这个关键,充分发挥党建引领的作用,深入推进基层组织建设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同步合拍、同向共进,x村党支部组织力得到了明显提升,尤其是支部书记x在线上直播,为吊瓜代言,向全国推介x镇的特色农副产品,取得了非常好的反响,切实做到了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下面,按照活动安排,我围绕党建引领乡村振兴为大家作个辅导,也是一次微党课,更是与x村的各位党员同志共同交流。

一、强基固本,提升村级组织“组织力”

“给钱给物,不如帮助建个好支部”,开展好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工作,关键是落实在基层组织建设上。要坚持党建引领,使基层组织“强”起来。村党组织书记选的好不好、班子配的强不强,决定了我们这个村能不能发展的好。大家都知道,年底我们即将启动村“两委”班子换届选举工作,这次换届首次与县乡党委换届衔接进行,并且“两委”班子的任期也改为5年,时间紧、任务重、难度也大。作为现任的班子,一定要注重从党员致富带头人、选调生、高校毕业生、复转军人、返乡创业人员等优秀群体中培育村党组织书记人选。要坚持“好中选优、优中选强”的原则,把政治上靠得住、与群众贴得近、工作中过得硬的最优秀的党员群众选拔为村“两委”干部人选或者作为村级后备人才持续培养。对于换届后备人选,我们村上要抓紧摸底培养,做到心中有数、眼中有人,为“用”而“备”。乡村振兴战略是一项综合性系统工程,迫切需要农村基层党组织主动作为,希望大家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推动各类政策措施落地生根,为开创乡村振兴新局面提供坚强保证。

二、寓教于乐,增强乡村治理“思想力”

农村党员是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的核心力量,加强农村基层党员队伍教育管理是促进和推动村级工作高效、有序、精准实施的重要保证,也是推进脱贫致富工作的重要力量。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我们支部要扎实做好发展农村党员工作,优化细化党员队伍年龄、学历及综合素质水平占比,从源头入手,培养更加年轻更加充满活力,思想觉悟更高的农村党员队伍。要充分利用“学习强国”、微信群、QQ群等平台,加强党员日常学习、教育培训、冬季轮训,严格流动党员管理;对年老体弱、行动不便的党员,上门“送学习送关怀”。同时,还要开展农村产业带头人培训、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农业实用技术线上培训“三个行动”,加强农村人才队伍建设,努力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队伍。

三、产业带动,铸造乡村振兴“驱动力”

实施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是重点,产业引领是出路。针对农村组织化程度低、传统生产模式落后等现状,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引领农村改革发展的作用,加强统筹规划,大力扶持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着力培育和壮大农业产业化合作社,支持农民创业就业,用党建融合资源、用活资源,让农村资源要素充分活起来,凝聚起农村改革发展的强大力量。近些年,x村积极探索,用心推进,有效利用本村环境优美、村居整洁、城郊毗邻、产业丰富、文化底蕴浓厚等优势,整合x村农耕文化园、文化大院、广场舞队及完善的基础设施等有利资源,探索公号“老秘带你写材料”整理编辑实施了“公益助学+亲子互动+文化体验+观光采摘+休闲饮食”一条龙式的新型产业模式,并通过支部、合作社及社会企业的共同参与逐步走向成熟。但是同志们一定不能骄傲,要在前一阶段基础上继续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放在心上、抓在手上,认真审核把关、扬长避短,发挥比较优势,算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确保项目资金安全和保值增值。还要积极对接财政、农业农村等部门,创响一批“土字号”“乡字号”特色产品品牌,以农业强促进乡村美、带动农民富、实现乡村全面振兴。

四、乡风引领,激发基层治理“原动力”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仅要让农民“住上好房子、开上好车子”,还要让农民“过上好日子、活得有面子”,满足精神需求。特别是在乡村居民生活水平已经接近全面小康、衣食住行已经不成问题的现阶段,满足农民的精神需求,就显得更为重要,也更为迫切。要大力开展“五好家庭”、“星级文明户”、“最美家庭”、“最美庭院”、“脱贫示范户”等评选活动,在全村上下推行孝老爱亲、团结邻里、抵制高额彩礼、简办宴席和红白事、脱贫致富、讲究卫生的良好村风。要坚持把基层党建与乡风文明建设结合起来,大力实施农村环境治理,改善农村环境卫生面貌。积极倡导勤俭节约的价值理念,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引导基层群众转变观念,自觉摒弃陈规陋习,以实际行动推动移风易俗,营造文明健康、向善向上的民俗乡风。

乡村文化振兴发言稿6

各位领导:

本次成都乡村振兴调研,看了很多很好的案例,结合我区实际和规划工作,谈一谈个人的一些看法。

一、值得借鉴的经验

(一)规划先行

乡村振兴作为全新的战略任务,没有老路可走,没有经验可循,需要结合我区实际“规划先行”。

要充分学习国家、省、市各级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这是指导我区编制乡村振兴规划的重要依据。同时是要加快完善县域乡村振兴规划体系“1+6+N”,形成城乡融合、区域一体、多规合一的乡村振兴规划体系。

(二)注重人才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要引进懂农业、懂技术、懂市场的专业人才,来支持农村建设和农业发展,同时也要挖掘本地人才资源,不断强化乡村基础教育、就业培训、培智扶志等,充分发挥农民的创造性,激发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

(三)科学振兴

乡村振兴是长期性的任务,要加快推进,要坚持“一个核心多点示范全面振兴”的思路,强化核心田家镇作为全省乡村振兴试点的窗口作用,辐射带动全区。针对不同区域要结合实际、因地制宜结合我区“一片四线两镇一基地”建设,分类别推进乡村振兴。

二、规划上要做工作

对于下一步工作,加快《xxx新村建设总体规划》的修编工作,融入乡村振兴的要求,为我区乡村建设提供指导。镇、村规划是直接指导乡村建设的重要依据,要加快全区各乡镇总规控规、村庄规划的编制,为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的规划保障。

乡村文化振兴发言稿7

同志们: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市、县对这项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我镇就要积极、主动的去实施。3月7日,我们组织各村(社区)支部书记、主任、水井村20名村民代表、相关站所工作人员到梁平区柏家镇、金带镇,垫江县沙坪镇实地学习了他们的做法,感悟很深。下面就我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试点工作和“康养鹤游、清洁家园”行动讲以下几点意见:

一、充分认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试点工作的意义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将其确定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坚定实施的七大战略之一,这是着眼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在全面认识和把握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基础上、顺应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出的重大决策,我们要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统领,进一步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

二、目标任务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三、扎实推动乡村振兴战略试点和“康养鹤游、清洁家园”工作

(一)扎实推动乡村振兴战略试点工作

实施好乡村振兴战略,就是要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二十字要求,切实解决好几个关键问题。

1.乡村振兴的标志

一是在农业绿色发展的基础上,乡村产业向多样化发展,乡村就业创业机会增多;二是乡村基础设施日趋完善,生态环境显著改善;三是乡村的功能价值日益凸显,吸引力显著增强。

2.如何推动乡村振兴

按照政府引导,农民主体;统一规划,因户施策;整合资源,产业带动的原则,有序推进、水井村、其余村(居)试点一个社或一个区域的试点工作。

一是突出“四化”,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通过硬化、绿化、美化、亮化工程,有效改善基础设施。实施出行公路、生产生活便道、住宅院坝和排水沟的硬化,实现出行、生产便捷;在公路沿线新增植树造林100亩,大力提升绿化水平,形成景观绿化带;推广美化村民住宅工作,鼓励村民在房屋周边种植果木花草,实现出门看见花、抬头看见绿;实施亮化行动,在村社道路、院落安装太阳能路灯,实现亮化全覆盖,解决群众夜间出行安全问题。

二是突出“七改”,完善生活设施。通过改厨房、改厕所、改电、改能源、改庭院、改风貌、改习惯,逐步打造生态宜人、环境优美的新农村,描绘一幅幅绿树成荫、瓜果飘香、鸡犬相闻等随处可见美丽乡村的迷人画卷。

三是突出“一旺”,发展特色产业。通过发展特色效益农业,实现产业兴旺。利用优势,科学规划产业布局,集中力量发掘本土农业特色亮点,持续推进农业产业化,现代化,注重发挥农业生态、休闲功能,重点发展绿色农业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

四是突出“三归”,改善居住环境。通过宣传教育引导,逐步改善群众生活习惯,实现畜禽归圈、生活用品摆放归位、垃圾归箱,注重清扫保洁,实现垃圾、污水自收治理,让居家环境变得干净整洁,切实提升群众生活舒适感。

五是突出“四治”,实现乡风文明。通过有效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德治、法治、自治合一,将农村进行有效治理,推动和谐稳定。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实现党员干部队伍固本强基,有效增强党员干部队伍干事创业激情,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增强党组织对农村工作的指导;围绕丰富村民精神文化生活,提高村民文明素质的主线,通过以文化人,以典型引导人,开展一系列活动,评选五好文明家庭、除陋习树新风、星级文明户、好婆婆好媳妇等先进典型,组建志愿者队伍,培育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建立乡规民约,强化村民自治,倡导科学、健康、文明的生产生活方式,提高广大农民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加强法制教育,努力实现农村安全稳定和谐。

3、时间步骤

(1)调查摸底(20xx年3月10日前)

要迈开步子、扑下身子,到社区、到农村、到田间地头了解农民真实愿望,掌控真实情况,针对实际情况,实时调整工作措施,确保乡村振兴试点工作顺利推进。

(2)宣传发动(20xx年3月20日前)

整合各方面的宣传资源,创新宣传方式,通过镇村动员会、到村到社院坝会、组织群众代表外出参观考察、发放宣传资料、微--光村务群等形式,积极营造抬头可见、驻足即观的良好效果,形成人人知晓、人人参与、共同支持的良好氛围。

(3)具体实施(20xx年7月30日前)

根据工作方案,不急功近利,不搞低水平分散建设,全力推进各项项目实施,确保高效高质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4)验收总结(20xx年8月10日前)

镇党委、政府将对乡村振兴试点实施情况进行认真分析总结、查找不足,落实整改措施。并对在实施过程中发现的先进做法、优秀人物、典型事例进行提炼总结,形成可全面推广的经验。

(二)扎实推动“康养鹤游、清洁家园”活动

1.实施办法

围绕群众动手、村上督促、镇里考评的工作思路,按照“干净、整齐、归位、治理、定时”十字来具体操作,其标准是干净整洁、摆放整齐、环境优美、乡风文明,确保高效优质开展“清洁家园”活动。

一是群众动手。通过宣传动员、教育引导,广泛发动广大群众自觉参与保洁行动,创建宜居宜业生态环境。按照“干净、整齐、归位、治理、定时”十个字来操作。“干净”(扫干净、洗干净、擦干净),扫干净就是室内庭院、交通道路、田间地头打扫干净,形成常态。洗干净就是换洗衣服、鞋子、碗盘洗干净,形成常态。擦干净就是门、窗、桌、椅擦干净,成为常态。“整齐”(摆整齐、码整齐、放整齐),摆整齐就是鞋子、书报、床铺、家具特别是厨房等东西摆整齐。码整齐就是柴草燃料、畜禽饲料、生产肥料等码整齐。放整齐就是生活用品等放整齐。归位”(畜禽归圈、东西归位、垃圾归箱),畜禽归圈就是畜禽定点饲养,家禽和牲畜定点圈养。东西归位就是家中生活用品归位,早出门农具取走,回家洗干净放回原处。垃圾归箱,勤捡看得见的垃圾,放入设置垃圾箱和垃圾车,做到生产生活垃圾投放至垃圾箱;“治理”(治水、治脏、治乱)。治水就是整治污水横流现象,实现生活污水、工业废水有效治理,保护好饮用水源。治脏就是重点解决好不干净、垃圾成堆、乱丢乱倒的行为。治乱就是整治垃圾乱撒乱扔、乱堆乱放、乱搭乱建、乱贴乱画等行为。“定时”(定时清扫、定时督查、定时考评):定时清扫就是做到每月逢十每户大扫除。定时督查就是由村上定期督促检查(逢一),镇纪委牵头,建立健全综合整治评比打分制度,抽调相关工作人员定期地对清洁家园开展情况进行督查,出具督查通报。定时考评就是由镇村对村组进行考评,对宣传不积极、工作不努力、落实不到位的单位进行滚动曝光,对户评比,对完成不好的户进行通报曝光,对工作努力、完成情况好的单位进行表扬,以此表扬先进、鞭策后进。

二是村上督促。通过各类惠民政策“激”、各类评选活动“推”、党员干部“带”、齐心协力“帮”等行动,让“卫生成为习惯,习惯成为自然”逐步成为约定俗成的行为准则,实现由村、社干部向党员和村民代表向一般群众循序推开,实现生产、生活、生态和谐统一。一是做好定期宣传,坚持每月20日开展清洁家园宣传活动,通过奖勤罚懒,让群众主动改变观念。二是做好定期检查,村(居)委、村民小组制定检查计划,成立检查小组,每月逢一进湾入户检查督促一次,同时做好随机抽查。三是做好定期考评,村社干部坚持将每月、每旬检查结果通过每月20日的两代表一委员接待日通报曝光,利用好村村响,在全村范围进行通报,每一季度将考评结果进行汇总,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

三是镇上考评。将定期检查、随机抽查和抓好整改相结合,开展检查考核和评比工作。定期检查要做到“三严格”,严格检查。开展定期与不定期、--与交叉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实现评比结果客观公正。严格督导。成立督导组,每月对村的工作情况或者典型案例进行督查、通报。严格考核。一是年终评选出做得好的每村10户,在全镇范围内进行表彰;二是将“清洁家园”纳入各村(居)目标考核和市政管理考核,对机制不健全、经费保障不到位、工作排位靠后和群众满意度低的村(居)委,进行约谈和通报。

2、实施步骤

一是宣传动员。在20xx年3月10日前,召开动员大会,压实单位责任,明确目标任务。召开小组院坝宣讲会,重点人群交心谈心会,学校学生家长会,动员全民凝心聚力抓,共创村容整洁美。

二是全面推进。在全镇范围内全力推进“清洁家园”工作,召开清洁家园阶段性小结会议,总结好的经验和做法,完成全镇范围内的清洁家园行动计划。

四、责任分工

镇党委政府成立乡村振兴试点和清洁家园活动领导小组,党委书记李德飞为第一组长,镇长夏建忠为组长,党委副书记胡昌田、副镇长田雨鑫为副组长,其他班子成员和相关站所负责人、试点村书记、主任为成员,办公室下设在镇农业服务中心,由党委副书记胡昌田担任办公室主任,董军、陈贤海等同志负责处理具体事务,力求做到机构到位、人员到位、政策到位、经费到位、措施到位,统筹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试点和清洁家园活动工作。

五、保障措施

一是落实各村(社区)党支部书记主体责任,充分发挥党支部书记和一班人的作用,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二是落实村联系领导和驻村干部参与工作,驻村干部和联系领导要深入村社,认真调查研究,围绕村容整洁,制定整村保洁规划,切实改善脏乱差的人居环境。

三是落实镇辖单位和相关站所室力量,筹措和整合各类政策资金,争取县级部门支持,为推动乡村振兴和清洁家园行动提供强有力的政策资金。

四是广泛动员全镇村居民自觉投入,完善居民自治,积极开展庭院及道路沿线大扫除行动,做到家家户户干净整洁。

乡村文化振兴发言稿8

同志们:

从现在到20xx年是我们补齐短板,决胜全面小康的关键时期,要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一、提振精神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强心剂。十九大报告阐述“三农”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再一次强调了“重中之重”地位,提出了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新定论。作为基层政府,我们要宣传贯彻好这一新定论,鼓励农民和乡村干部提振精神,鼓足干劲,全力奋战奔小康,因为农民是乡村振兴的主体,农民是乡村振兴的受益者,所以必须要把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调动起来。

二、基层基础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定心丸。一个时期以来,农村基层党组织弱化的问题,农村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够的问题,还没有根本解决,这严重影响了农村发展速度,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就必须建强农村党组织,充分发挥其在乡村振兴中的定心丸作用。

一要抓好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众雁高飞看头雁”。村党组织书记“官职”虽小但责任不轻,一个村有了一名好书记,这个村的各项工作就可以放心了。我们要抓住今年村两委换届的有利契机,打开视野、拓宽渠道,从农村致富带头人、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复员退伍军人和其他乡贤中,把优秀人才访出来、用起来,切实把村党组织书记选好,把村党组织班子配强。

二要加强农村党员队伍建设。党员是党组织的细胞,细胞没有活力肌体就没有战斗力,一定要把党员队伍建设好、党员作用发挥好。把真正符合条件的农村优秀人才吸收到党内来,不断发现新生力量,不断补充新鲜血液,改变目前农村党员队伍严重老化、严重弱化的局面。深入开展农村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活动,根据党员的不同情况科学设置岗位,比如年长有威望的可以让他们担任法制调解员,年轻力壮有手艺的为他们设置做好事实事、办公益事业的岗位,让每位农村无职党员都有发挥作用的平台,都有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机会。

三要健全完善农村基层治理机制。抓好农村基层党建,既要解决好人的问题,还要解决好用制度管人管权的问题。重点是落实好“三会一课”,做到制度化、经常化,其次要抓好民主集中制、批评和自我批评、民主评议党员三个关键环节。在具体工作中,健全“三项机制”落实党建责任。即年初目标承诺制。建立支部书记承诺清单,明确目标;季度督查谈心制。成立党建工作督查组,每季度对各支部党建工作完成情况进行检查,推进缓慢的及时约谈支部书记;年末述职评议制。支部书记就抓基层党建工作进行专项述职,接受民主测评。

三、产业振兴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点。产业即是是农村各项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也是协调快速发展的生长点,实施乡村振兴必须发展和壮大乡村产业。我乡--个村的基础设施、经济状况、产业发展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发展乡村产业必须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根据不同区域特点选择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形成优势互补、各具特色、良性循环的农村产业结构的新格局。

四、生态环境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根脉。习“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要按照绿色发展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各方面建设的全过程。近些年来,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迅猛,乡村面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农民生活水平日益改善,但农村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阻碍。为此,需要通过多种途径改善农村生态环境。

五、能人队伍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生力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关键要有一批能人引领。首先,要将现有的村两委成员培养成能人,通过外出考察拓宽眼界、绩效考核压担子、定任务,实现党建、经济互动双赢。其次,要调动返乡能人、种植大户、大学生、退伍军人等乡村人才参与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村庄人才,他们身上具有一般农民所不具有的特殊的品质和能力,这种品质和能力使他们有可能成为农村有号召力和影响力的人,甚至成为村民中的核心人物,因此要充分发挥他们在乡村振兴中的独特作用。

六、文化繁荣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旋律。乡村振兴战略离不开美丽乡村的建设,而美丽乡村建设同样离不开乡村文化的繁荣发展。要想繁荣乡村文化,首先,要不断完善乡村文化基础设施。继续加大投入,推进乡文化站、农村文化广场、农家书屋、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广播电视户户通等一系列惠民工程的建设。其次,要重塑乡村社会规范。伦理、道德、村规民约、风俗习惯是乡村治理的重要载体,也是乡村文化建设的重要手段。

七、社会稳定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压舱石。稳定是一个国家乃至全球经济社会发展的必要前提。没有稳定,发展就不会稳固,也不会持久。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家对农村的惠农政策的不断加大,各种社会矛盾也日益凸显出来,农村社会矛盾纠纷直接影响了社会的稳定。

八、脱贫攻坚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突破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决胜全面小康的重要部署。“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这句话直指问题的核心。而精准扶贫是解决问题的突破口,能否如期实现全面小康关键要看能否完成脱贫攻坚任务。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

第四篇:乡村振兴人才论坛讲稿

乡村振兴人才论坛讲稿

一、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

党的*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将其写入党章。这在我国现代化进程中具有里程碑的意义。我们在广袤的中华大地上消灭了绝对贫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在这个新征程中,我们面临的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最突出的不平衡是城乡发展不平衡,最突出的不充分是农村发展不充分。指出:没有农业现代化,没有农村繁荣富强,没有农民安居乐业,国家现代化是不完整、不全面、不牢固的。

在新的发展阶段,最艰难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在农村,最大潜力和后劲也在农村。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对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我们应站在国家现代化建设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提高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赋能助力的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

二、推进人才振兴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关键。

乡村振兴即实现乡村的发展繁荣和现代化,是一项巨大复杂的社会经济系统工程。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要大力促进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和组织振兴。乡村人才振兴,在整个乡村振兴的巨大系统工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首先,推动乡村人才振兴,可以为乡村产业振兴提供高素质劳动力和人力资本保障,加快培养农业生产经营人才和二、三产业发展人才。乡村产业振兴,要以人才振兴为依靠。第二,推动乡村人才振兴,可以为乡村文化振兴培养大批既拥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素养又熟悉现代科学文化的文化旅游体育工作人才。第三,推动乡村人才振兴,可以加快培养乡村治理人才,包括培养乡村公共服务人才,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卫生健康队伍、应急管理队伍、社会治安队伍,从而提升乡村治理水平。第四,推动乡村人才振兴,可以为乡村生态振兴提供人才队伍。乡村生态振兴,建设美丽乡村,既需要更多环保科技人才、环境管理人才为乡村提供生态服务,又需要在乡村普及绿色、生态、环保理念和知识。第五,实现乡村组织振兴的关键,还是在人,在于加强农村党组织带头人和党员队伍建设。

总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亟需解决的是人才问题。促进乡村人才振兴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是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的必由之路,因而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关键环节。完全可以说,我国乡村振兴的进程及其成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乡村人才振兴工作的进展及其成效大小。我们要努力在推进乡村人才振兴中作出自己的贡献。

三、积极为推动乡村人才振兴赋能助力

一要坚守公益定位,认真履行宗旨使命。紧紧围绕服务西部大开发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支持西部地区和为西部地区服务的人才培养与培训,以及广大乡村人才培养与培训,为新时代新阶段西部大开发和乡村振兴提供人才和智力服务。

二要强化品牌建设,优化公益项目设计。优质的公益项目是基金会发展的基石。“一切为了受助人的改变”是基金会开发各项公益项目、开展各项活动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要优化汇聚资源,推进公益项目有效性,深入开展需求调查,围绕受益人的需求设计公益项目;要巩固、壮大原有品牌项目,开拓、培育新的品牌项目;充分发挥好互联网等新型宣传工具,搭建品牌宣介矩阵,集中力量打造出基金会有重要影响力的品牌化公益项目,争取再多拿几个“中华慈善奖”,让基金会成为国内外知名、有重要影响力的社会组织。

三要大力加强资金募集工作,参与“第三次分配”。基金会是参与“第三次分配”、推动共同富裕的重要主体。要抓住机遇,为更多企业和爱心人士搭建参与“第三次分配”的桥梁。要加强筹资能力建设,为捐赠人提供专业、独到的捐赠建议和公益咨询服务,不断开发新的合作项目;要积极探索公开募捐,设计好公募项目,提高募捐能力,引导社会公众参与公益事业。在此,我也希望在座的各类企业、社会组织加强与基金会的合作,积极投身公益慈善事业,为推动西部大开发和乡村振兴作出更大的贡献!

四要提高专业能力,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要积极培养、引进更多热心基金会事业的人才,加快建立一支职业素养高、专业能力强、行业口碑好的人才队伍。要坚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与时俱进,坚持高标准、高质量、高水平,弘扬公益精神,兴办公益事业,开展好公益活动。

五要完善内部治理,追求高质量发展。打铁还需自身硬。基金会要在新发展阶段中有更大作为,必须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要增强政治意识,提高政治站位,严格执行国家各项法律、法规和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的各项规定、纪律;要不断完善内部规章制度,将各项工作做实做细;坚持资金筹集、使用的公开、透明,进一步实现内部运行的制度化、规范化、高效化。

第五篇:乡贤文化与乡村振兴探索研究

新乡贤文化:乡村振兴下的迷与思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

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要求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对乡村振兴给予了更加具体的指导。乡村振兴是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方面的全方位振兴,既需要大量的政策和物质资源的支持,同样需要大量具备各方面知识和能力的人才。然而,长期以来,城市由于能够提供更为优越的发展条件和生活条件,吸引了各行各业绝大多数的优秀人才,导致农村建设缺乏人才,成为阻碍乡村振兴的瓶颈。由此,乡贤的力量重新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呼唤乡贤文化回归也成为重振乡村建设的发展思路。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新乡贤作为一支重要力量,扮演着“桥梁”“智库”“楷模”等角色,在乡村振兴和乡村治理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学者们分别从不同视角对新乡贤文化进行了研究。一方面,部分学者对新乡贤的定义、内涵进行探讨,以期能尽量集聚力量和利用乡贤资源。学者胡鹏辉等指出:“新乡贤是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有资材、有知识、有道德、有情怀,能影响农村政治经济社会生态并愿意为之做出贡献的贤能人士。”另一方面,一些学者则致力于对新乡贤参与乡村治理的途径和功用进行探索,以提高乡村振兴的效率和效果。

学者黄海指出:“新乡贤文化作为一种‘软约束’‘软治理’,应该有利于健全乡村居民利益表达机制,营造新乡贤参与家乡建设的氛围,激发村民参与乡村事务的积极性,建设乡村共同体,并提高其凝聚力和自治能力。”学者杨军指出:“新乡贤参与乡村协同治理时能发挥其突破体制约束、完善资源及配置机制、弥补乡村治理人才短缺等方面优势。”

此外,也有一些学者对已经进行的新乡贤实践活动进行了经验总结。综上,虽然学者们对新乡贤文化在多个层面作了一些探索,然而,新乡贤作为当前乡村建设的一个重要群体,其文化力量的构成、对传统乡贤文化的传承以及自我演变和发展等新乡贤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过程,在此过程中会不断面临一些困境和新问题,学界对此方面的探讨犹显不足。为进一步探讨新乡贤文化建设与当前乡村振兴与乡村建设有效结合的可行路径,本文针对新乡贤文化的时代背景和意义、发展现状和特征以及新乡贤文化发展所面临的困境与问题,提出新乡贤文化建设的策略和措施。

01新乡贤文化建设的时代背景与意义

在农耕社会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许多治理国家的贤臣智士都来自于乡村,他们告老还乡之后,凭借德高望重、富有才学、人脉资源丰广等优势,承担起基层的管理职能,时称为“乡绅”,也就是所谓的“乡贤”。在封建社会,乡贤作为一个特别的群体在引领社会发展、治理封建农村方面曾经发挥了重要作用。新中国成立后,乡贤的内涵发生变化,主要是指那些生于农村,成功于都市,品德、才学、成就为乡人推崇敬重的人。他们曾在各行各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拥有资源、资金、信息、才智等方面优势,又极具乡土情怀,退休后回归故里。现阶段,所谓“乡贤”,主要指现当代社会中的贤达人士,包括那些有文化、有才识、有贤德、在乡村公共事务中有所担当的人。所谓“乡贤文化”,既包括古代乡贤留下的文物、文献等物质文化,更指的是热爱乡土、心系乡村发展、维护乡村社会秩序、塑造乡村文化的优良传

统和精神文化。在2016年全国两会讨论《“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时,人大代表钱念孙提出:“继承中国传统的乡贤文化,让官员、知识分子和工商界人士‘告老还乡’,对农村发展有积极意义。”这为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人才和资源集聚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由于时代、环境、任务的变化,不能照搬传统的乡贤文化,因而一种有别于传统乡贤文化的新乡贤文化的建设成为了紧迫的任务。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大力实施乡村振兴的战略。而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培育富有地方特色和时代精神的新乡贤文化,积极引导发挥新乡贤在乡村振兴,特别是在乡村治理中的积极作用”,这为新乡贤文化在乡村治理中的作用进行了明确的定位。与传统意义上仅仅利用告老还乡的乡贤自发进行乡村管理的旧乡贤文化不同,乡村振兴需要的是一种积极进取、具有强烈参与意识和能发挥引领作用的新乡贤文化。新乡贤文化建设既是国家高瞻远瞩的顶层设计,也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迫切期盼和强烈要求,体现了社会的共识。因而,在新形势下探索新乡贤文化,目的在于针对新乡贤在引进和使用上的困境,解决农村经济建设的资源和人才问题,助力于乡村振兴战略的成功实施,实现全民共同富裕和国家复兴的伟大目标。根据《“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解释,新乡贤文化的核心是文明进步,是一种凝聚力,而这不是靠几个“少小离

家老大回”的成功人士就能促成的。“培育新乡贤文化,最关键还在人。”长期在都市生活工作,许多少小离家的官员和知识分子早已融入都市,如何让他们自愿回到乡村参与建设是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怎么让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考取大学之后,能够愿意回到乡村发展也是个问题。

02

新乡贤文化发展的现状和特征

《“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解释材料”指出,新乡贤文化就是要借助传统的乡贤文化形式,赋予新的时代内涵。那么什么是新乡贤文化的时代内涵呢?学者胡鹏辉等指出,新乡贤之所以“新”,是因为具有如下特点:一是产生的环境新,产生于快速流动的市场经济环境之中;二是权威来源新,主要依靠其道德水平与政治、经济地位的结合而获得权威;三是治理空间与机制新,新乡贤治理的背景是目前乡村治理的困境。与传统乡贤文化相比,新乡贤文化的制度背景、结构组成、价值观、思维方式、社会功能不同。与传统乡贤文化相比,新乡贤文化已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推进新乡贤文化建设,有利于延续农耕文明、培育新型农民、涵育文明乡风、促进共同富裕,也有利于中华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新乡贤文化在发展状况和本质属性上呈现出如下几方面特征。

第一,作为一种应新环境、新需求而生的新事物,新乡贤文化发展呈现良好的势头。

作为国家顶层设计,新乡贤文化一经提出,就受到了国家行政管理部门的重视,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部门都在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法律法规,有些地方政府已快速出台了相关文件,对新乡贤文化的建设进行具体的导引和规范,以促进其快速发展。随之,在学界,大量的新乡贤文化研究论著不断涌现。部分学者致力于探讨新乡贤文化的渊源、内涵、范围、发展及其与传统乡贤文化的区别;部分学者则致力于探讨新乡贤文化服务于乡村治理和乡村振兴的途径、新乡贤文化所面临的困境和机遇等;部分学者则试图总结新乡贤文化建设的得失与成败之处。

第二,新乡贤文化建设在实践上初见成效。

新乡贤文化的实践最初属于乡村民间力量的自发行为,后面逐步成为了一项有组织、有目标的行动,经历了从自发到有意识发展的过程。最初,乡贤的主要成分是由于各种原因回归乡

村的城市退休干部、知识分子和技术人员。这些乡贤或因相对成功的人生经历,或因某方面的专业特长,时常能提出一些有价值的建议,在乡村政务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往往成为当地人敬仰和咨询的对象。随着发展环境的不断改善,农村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成功人士回归,毕业后回乡创业的大学生也越来越多。近年来,由于新乡贤在乡村建设中表现出来的巨大力量和取得的业绩,其作用越来越受到各方的重视,新乡贤文化的建设也由自发走向了自觉。

以大学生村官为例,其发展就经历了由自发到有意识有计划实施的过程。2008年党中央作出了《关于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的意见(试行)》这一重大战略决策,主要目的是培养一大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骨干人才、党政干部队伍后备人才、各行各业优秀人才。据统计,2017年全国共有21个省区市新选聘1.4万名大学生村官。截至2017年底,全国在岗大学生村官共6.6万人。全国共有3943名大学生村官创业,其中,独立创业的1316人,合作创业的2627人,共创办创业项目3071个,领办或合办专业合作社777个,为农民群众提供就业岗位49211个。随着大学生村官队伍的不断扩大,人员素质的不断提升,在我国乡村治理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第三,新乡贤文化是传统乡贤文化的传承、延续和深化。

乡贤文化是根植于中国传统乡村社会的一种文化现象,是以乡村为空间,以实现乡村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村民安居乐业为目的的一种文化形态。乡贤文化既具有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特征,又呈现出独特的地域性、人文性、亲善性,被视为教化乡里、涵育乡风文明、参与乡村治理和建设的重要力量。现阶段,随着我国乡村社会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型,新乡贤文化表现出了新的时代特征。从身份属性看,新乡贤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乡村建设层面的具体实践者,更是体现个人层面价值观与国家层面价值目标相连接的纽带;从行为属性看,新乡贤长期关心家乡发展,主要以投资创办实业或是积极参与公益事业等方式回报家乡,同时能

够自觉担负起传统村落文化建设的责任;从价值属性看,新乡贤能充分调动一定层面的社会资源,促进乡村经济社会的发展,提升乡村治理现代化水平,同时还能协助乡村走出社会精英流失、精神信仰缺失等困境。由此,与传统乡贤文化相比,新乡贤文化更能满足当前乡村振兴发展的需要,也更符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趋势和发展要求。

03

新乡贤文化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良好的文化环境是推动新乡贤服务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前提。推动新乡贤文化建设发展的目的正是在于在社会中形成一种对新乡贤的积极的、正面的、统一的认识,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

但文化建设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新乡贤文化建设作为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从转变社会观念、政府行为、个体行动等多方面入手,解决新乡贤服务于乡村治理和乡村发展所面临的诸多问题。

第一,传统乡贤认识观念与新乡贤文化建设需求之间存在矛盾。

中国的乡贤文化已经存在了数千年,其传统认识观念对人们的思维影响根深蒂固。

一方面,乡贤是从乡村走出的成功人士,其学识水平、道德水准和成就令乡人敬仰,但由于他们长期

远离故土,与故土的很多关系例如土地关系、户籍关系早已断裂,他们回归乡村,如无特别情况,对于乡村中的事务多抱以“旁观”态度,其参与是缺位的。而从村民视角看,也多视回村乡贤为“客体”,虽有敬仰之心,却并无心理相通之感。村民与乡贤之间疏离的关系若不能及时得到改善,将会影响到乡村振兴战略的如期完成。现阶段乡村振兴战略的任务是:“到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这些目标实现难度大,不仅仅是资源问题,也是人才的问题,需要新乡贤发挥模范引领作用,更多地为乡村事务建言献策,甚至包括乡贤回乡自主创业,在发展乡村经济中起到带头作用,等等。可见,传统的乡贤观念认识囿于自发性,已不能很好

地服务于新型乡贤文化建设的需求。

第二,传统乡贤服务方式与新乡贤文化服务要求之间存在矛盾。

长期以来,传统乡贤在服务于乡村的形式上虽然不断变化,但归结起来主要通过两种途径:一是通过自身的道德情操和成就为村民树立精神典范,影响村民的道德水准,激励村民努力

上进,从精神引领上为乡村服务;二是通过提建议、做参谋的方式为乡村建设服务。这两种方式虽然曾对乡村发展产生过一定的作用,但并没有充分发挥乡贤的主观能动性,更没有尽其才、展其能。乡贤的传统服务渠道单一,很多时候服务渠道并不畅通。服务平台缺乏、服务方式僵化单一的状况,禁锢了乡贤们充分发挥自身信息、资源、技能方面优势的积极性,无法达到乡村振兴战略中充分调动利用一切力量的要求。

第三,传统乡贤激励机制与新乡贤文化发展需求之间存在矛盾。

传统乡贤回归故里多是告老还乡,都有退隐的心理,加上又有稳定的收入,因而更希望自由自在,并不愿意过多地承担乡村具体事务。即便是他们愿意对乡村建设作出贡献,也仅仅是出于乡情。由于乡贤激励机制的缺失,导致传统乡贤主动参与乡村建设的积极性不足。而根据人本主义者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人们都有获得他人尊重和社会认可的心理需要,他人的尊重和认可是一种极为有效的激励机制。可见,传统的乡贤激励机制的缺失不利于吸引更多的乡贤参与乡村建设,不能有效地激励乡贤在乡村振兴中发挥潜能。这与让新乡贤在乡村建设过程中带动农村精神文明和经济建设、引领乡村建设等目标相距甚远,不符合现代乡贤文化发展的要求。

04

新乡贤文化建设的途径选择

乡村是我国最广大的区域,农民是我国的主要人口,乡村问题事关国家的稳定和发展。建设和发展乡村,对于提升国家经济、建设美丽和谐的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都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党中央审时度势、高瞻远瞩地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目的在于“不断提高村民在产业发展中的参与度

和受益

面,彻底解决农村产业和农民就业问题,确保当地

群众长期稳定增收、安居乐业”。

面对乡村发展的迫切需求,新乡贤文化培育已被确定为“加快建设美丽宜居乡村”的重要途径,新乡贤文化的建设可谓刻不容缓。

第一,转变观念,培育新乡贤文化发展的土壤。

乡贤作为流动的人力资源,出生于农村,成功于都市,要想吸引他们回归故土,首先要转变消极等待的观念,变被动为主动。一方面需要丰富工作形式,通过各种方式影响他们的思想,触动他们的乡情,激发乡贤的乡村认同感,让他们产生回乡服务的意愿;另一方面要着力营建能吸引乡贤的软硬环境,让乡贤愿意服务于乡村建设、安心服务于乡村建设。其次,要扭转乡贤的“客体”观念,充分发挥其对乡村建设的主体意识,形成乡贤与乡民的共生融合。

此外,在社会中进一步形成尊重乡贤、重视乡贤、爱护乡贤、信任乡贤的文化氛围,培育乡贤文化发展的土壤,以利于乡贤的回归,以及乡贤安心地、积极地投身于乡村振兴建设。

第二,打破传统的乡贤界定范围,广开渠道接纳四方乡贤回归。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乡村振兴是一项涉及面广、要求高、时间紧、任务重的战略行动,需要社会群策群力。

因而,要打破传统的乡贤界定范围,扩大对乡贤资源的认知,只要是对乡村振兴有利的人才,都应当将其纳入新乡贤的认定范围。具体措施如下:一方面,要成立专门的乡贤引进机构,收集乡贤的信息,建立沟通渠道,形成长效机制,为乡贤回归多搭桥铺路;另一方面,要制定各种优惠政策,为乡贤提供必要的生活、工作环境,以留住乡贤。要更多地给予乡贤精神上的鼓励与支持,让他们自愿地投身于乡村振兴工作之中。

第三,探索新乡贤服务乡村新方式,革新新乡贤文化建设的内容。

长期以来,乡贤作为回归乡村的特别群体,通常以客居的身份参与乡村事务,更多的是以自身过去成就和道德风貌起精神引导的作用。造成这种现象的重要原因之一是缺乏适当的服务方式。因而,要探索乡贤服务乡村的新方式,搭建乡贤服务的新平台。一方面,可以在原有的乡村治理机构的基础上,附设专门的乡贤组织机构,直接吸纳乡贤进入该机构参与决策,以自身的专业特长指导农村建设。当然,也可以为乡贤搭建创业的平台,充分利用乡村的生态资源、独特的文化资源和闲置的劳动力资源,带动群众致富,促进乡村经济发展。另一方面,可以探索“不在场”的乡贤服务方式。对于许多仍然在城市各行各业工作的乡贤,可通过各种渠道让他们为乡村振兴提供智力、信息、物质、资金、宣传等方面的支持。乡贤们通常对出生地有着特殊的感情,只要沟通渠道畅通,这些人即使没有回到农村、没有退休,也能为故乡提供各种帮助。

第四,完善激励机制,鼓励更多的乡贤参与乡村建设,丰富新乡贤文化的内涵。

由于传统乡贤服

务激励机制缺失,在新乡贤文化建设中,完善激励机制理应成为重要内容,以助力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无论是马斯洛的“尊重的需要”还是“自我实现的需要”的实现,都与社会的认可密切相关。乡贤在过去作为一种几近闲置的资源,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其自愿参与乡村建设工作,完善激励机制尤为重要。对于贡献巨大的乡贤宜予以精神和物质的双重奖励,树立乡贤服务的典范,这对于吸引更多乡贤回归家乡,更好地服务于乡村建设都将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

第五,创新乡贤精神文化宣传载体,以群众喜闻乐见的语言来弘扬新乡贤时代精神。

一方面,要充分利用电视、电脑、手机等各种高效迅捷的宣传载体大力宣传新乡贤精神文化。

通过大力宣传身边的新乡贤典型事迹,用新乡贤的嘉言懿行垂范乡里,涵育文明乡风。另一方面,要用群众喜欢的语言形式,针对特定的人群使用特定的传播方式和形式,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群众的信息接收,使传播的效果最大化。例如在传播的形式上可以是传统与现代相结合,既使用现代传媒也使用张贴标语等传统方式;而在内容的编辑上,则使用群众语

言,图文并茂,以生动的形式打动人,使新乡贤文化的宣传深入人心。

当前,我国正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其目的在于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为乡村发展提供智力、信息、物质、精神等方面的支持,新乡贤文化的培育和建设对于这一战略目标的实现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传统的乡贤文化在观念认识、服务方式、激励机制和宣传机制等方面都尚欠缺,表现在身份界定不明、服务方式单一、服务渠道不畅、激励机制缺失等方面,阻碍了乡贤的回归和服务,不利于充分发挥乡贤的乡村建设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因而,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要转变观念,打破传统乡贤的界定范围,广开渠道,通过沟通、引导,鼓励、接纳四方乡贤回归。在此基础上,要改革传统的乡贤服务方式,探索乡贤服务社会新方式,完善激励机制,满足乡贤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鼓励更多的乡贤参与乡村建设。

下载首届“文化传承与乡村振兴”民间论坛掠影word格式文档
下载首届“文化传承与乡村振兴”民间论坛掠影.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乡村文化振兴调研报告范文合集

    乡村文化振兴调研报告(3 篇)(篇一)**年 3 月 8 日,习近平总乢让在全国两会参加山东代表团実讧时强调,实施乡杆振兴戓略,要同步推迕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细“亏大振兴”。乡杆......

    乡村文化振兴思考建议

    乡村文化振兴思考建议一、基层组织对乡村文化振兴重视和投入不足。部分基层组织和干部将乡村文化振兴看成“软指标”而非“硬任务”。财政对乡村公共文化服务投入不足,缺乏引......

    乡村文化振兴调研报告

    XX区乡村文化振兴调研报告乡村振兴,文化为魂,乡村文化振兴为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五大目标”的实现提供着文化支撑。近年来,在区委......

    法治乡村文化振兴实施方案

    法治乡村文化振兴实施方案为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动脱贫村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根据县委《关于成立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领导小组的通知》x......

    振兴农村教育发展乡村文化

    振兴农村教育发展乡村文化 今天,我们倡导着发展多姿多彩的文化,坚持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方向,我们生活在一个活跃、丰富文化的时代。然而,在走向和谐文化的道路中,我们是......

    全面服务乡村振兴战略 - 中国金融论坛

    2018-08 全面服务乡村振兴战略谱写“三农”金融服务新篇章 张建良 摘要:长期以来,商业银行作为金融服务“三农”的主力军,为县域经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新时代,在服务乡村......

    对于乡村文化振兴情况调研报告(精选合集)

    关于乡村文化振兴情况的调研报告 ****年以来,**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中央、省委、市委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决策......

    乡村振兴战略的文化内涵

    乡村振兴战略的文化内涵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乡村振兴战略”,这为我国的乡村建设指明了新的发展方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