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8漳州市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话题:“减负“需提升整个社会的“教育素养”
2018漳州市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话题:“减负“需提升整个社会的“教
育素养”
【导读】
中公事业单位为各位考生提供申论热点《申论热点简单学——“减负”需提升整个社会的“教育素养”》,帮助考生丰富热点话题知识,剖析答题技巧。更多精彩内容尽在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网!
申论是事业单位考试当中常考的科目。想要写出一篇好的文章,既需要考生积累足够的素材,又需要考生有较好的文笔。这当中,素材的积累更重要一些,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若把文章比做一顿饭,素材便是其中的“米”。本文就对“‘减负’需提升整个社会的‘教育素养’”这个热点进行分析,供考生参考。
【事件现状】
2018年两会,“减负”被正式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这标志着,中小学生课外负担重问题将成为政府下大力气解决的重点问题。
“减负”是个老问题,是教育的顽疾、痼疾,长期以来没有得到有效根治,是因为其成因复杂。而越是复杂,就越需要仔细分析,牵住“牛鼻子”。
【现状影响】
近年来教育领域出现的一个新问题,就是教育培训机构野蛮生长。教育培训机构与择校需求相连,实施超越课程标准的“提前教育”,极大地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和家庭的经济负担,强化了应试教育,加剧了教育不公。一些培训机构相继成为上市公司,为资本所驱动,一些出格的逐利行为不仅违反教育规律,也有违公序良俗。
【原因分析】
首先,从政府的角度来看,教育资源,尤其是优质教育资源仍然供不应求是重要原因,校际之间、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还不够均衡,父母让孩子“上好学”的强烈愿望与教育发展“不平衡”、“好学校”供给“不充分”的矛盾,使受教育的美好愿望,异化为了“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的教育焦虑,纷纷将孩子送到县城、大城市的学校中去,导致了大班额的发生。同时,社会上的用人观和分配制度不合理也是重要原因。单位招聘有学历门槛,很多单位在招聘时明确要求博士生、硕士生,甚至限定学校的排名和档次;不同学历、不同背景的收入差距过大,这都在一定程度上助推了父母们的教育焦虑。
从社会层面来看,公众教育素养的相对缺乏也是重要原因。什么是好的教育?是为了考取一个好的分数,上一所好的学校,还是为了让人的发展更完善、更幸福,更好地成为他自己?当这些问题没有看清楚、想明白的时候,教育的过程就容易被异化,异化为流水线式的工业化生产,异化为用“邻居家”的孩子来评价自
己的孩子的盲从。因此,提升整个社会,尤其是父母的“教育素养”,是当下最迫切的工作之一。
当然,学校评价缺乏科学有效的标准,很多学校依然将关注点放在分数上、作业上、搞训练上,校外的培训和补习机构又没有摆正自身定位,未能做到和学校差异化发展,未能充分发挥素质教育和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的需要。这都是导致学生负担过重的重要原因。
【对策措施】
第一,教育培训机构已成为教育生态的组成部分。其健康发展,需要强有力的行政监管和社会监督,也需要内涵建设,通过行业自律,建立企业社会责任和不作恶的道德底线,并向社会公开承诺。面对新的教育形势,教育培训机构既要做到合法合规,规范发展;而且应当审时度势,回应正在兴起的素质教育、创新教育需求,建立转型发展的新思路,为教育提供正能量。
第二,需要像精准扶贫那样,确定责任人,限时、定点地尽快消除大城市中依然存在的薄弱校。另外,在各地成为择校热点的所谓“名牌学校”,它们往往是地方政府采取特殊政策“打造”出来的。一些地方至今仍在花费巨资建高标准的“未来学校”,解决了原有的学校差距,又在制造新的学校差距。总体而言,目前的学校差距主要体现在师资水平上。这需要地方政府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依法行政、依法治教,不是打造少数“超级中学”、名牌学校,而是通过均衡教师资源配置来缩小学校差距。同时,需要坚决落实关于示范性高中指标下放比例达到50%的要求,这是缓解小升初竞争釜底抽薪式的有效措施。
第三,还需要积极回应家长需求,解决一些具体问题。例如提供下午三点半以后的课后服务,灵活安排接送学生的时间。这能够有效地降低家长参与培训机构的需求。因此,需要给学校一定自主权,用多种方式满足家长实际需求;同时要解放思想,打破在经费使用上的清规戒律,激励学校把好事做好。
第四,还需要规范民办学校的行为。在上海、杭州、成都、广州等城市,择校已经变为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的生源竞争。由于民办学校拥有招生优先权,使得部分公办学校逐渐呈颓势,趋于平庸化。这违背了发展民办教育是为了增加教育的丰富性和多样性的初衷。因此,需要重新审视和处理公办学校与民办学校的关系,保障基础教育的公益性。
第二篇:2018云南玉溪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 “减负”需提升整个社会的“教育素养”(模版)
yuxi.offcn.com
2018云南玉溪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 “减负”需提升整个社
会的“教育素养”
|背景链接* 2018年两会,“减负”被正式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这标志着,中小学生课外负担重问题将成为政府下大力气解决的重点问题。
“减负”是个老问题,是教育的顽疾、痼疾,长期以来没有得到有效根治,是因为其成因复杂。而越是复杂,就越需要仔细分析,牵住“牛鼻子”。
|公考角度中公解读* [影响]近年来教育领域出现的一个新问题,就是教育培训机构野蛮生长。教育培训机构与择校需求相连,实施超越课程标准的“提前教育”,极大地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和家庭的经济负担,强化了应试教育,加剧了教育不公。一些培训机构相继成为上市公司,为资本所驱动,一些出格的逐利行为不仅违反教育规律,也有违公序良俗。
[原因] 首先,从政府的角度来看,教育资源,尤其是优质教育资源仍然供不应求是重要原因,校际之间、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还不够均衡,父母让孩子“上好学”的强烈愿望与教育发展“不平衡”、“好学校”供给“不充分”的矛盾,使受教育的美好愿望,异化为了“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的教育焦虑,纷纷将孩子送到县城、大城市的学校中去,导致了大班额的发生。同时,社会上的用人观和分配制度不合理也是重要原因。单位招聘有学历门槛,很多单位在更多公务员考试信息关注玉溪中公教育
yuxi.offcn.com
招聘时明确要求博士生、硕士生,甚至限定学校的排名和档次;不同学历、不同背景的收入差距过大,这都在一定程度上助推了父母们的教育焦虑。
从社会层面来看,公众教育素养的相对缺乏也是重要原因。什么是好的教育?是为了考取一个好的分数,上一所好的学校,还是为了让人的发展更完善、更幸福,更好地成为他自己?当这些问题没有看清楚、想明白的时候,教育的过程就容易被异化,异化为流水线式的工业化生产,异化为用“邻居家”的孩子来评价自己的孩子的盲从。因此,提升整个社会,尤其是父母的“教育素养”,是当下最迫切的工作之一。
当然,学校评价缺乏科学有效的标准,很多学校依然将关注点放在分数上、作业上、搞训练上,校外的培训和补习机构又没有摆正自身定位,未能做到和学校差异化发展,未能充分发挥素质教育和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的需要。这都是导致学生负担过重的重要原因。
[参考对策] 第一,教育培训机构已成为教育生态的组成部分。其健康发展,需要强有力的行政监管和社会监督,也需要内涵建设,通过行业自律,建立企业社会责任和不作恶的道德底线,并向社会公开承诺。面对新的教育形势,教育培训机构既要做到合法合规,规范发展;而且应当审时度势,回应正在兴起的素质教育、创新教育需求,建立转型发展的新思路,为教育提供正能量。
第二,需要像精准扶贫那样,确定责任人,限时、定点地尽快消除大城市中依然存在的薄弱校。另外,在各地成为择校热点的所谓“名牌学校”,它们往往是地方政府采取特殊政策“打造”出来的。一些地方至今仍在花费巨资建高标准的“未来学校”,解决了原有的学校差距,又在制造新的学校差距。总体而言,目前的学校差距主要体现在师资水平上。这需要地方政府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依法行政、依法治教,不是打造少数“超级中学”、名牌学校,而是通过均衡教师资源配置来缩小学校差距。同时,需要坚决落实关于示范性高中指标下放比例达到50%的要求,这是缓解小升初竞争釜底抽薪式的有效措施。
第三,还需要积极回应家长需求,解决一些具体问题。例如提供下午三点半以后的课后服务,灵活安排接送学生的时间。这能够有效地降低家长参与培训机构的需求。因此,需要给学校一定自主权,用多种方式满足家长实际需求;同时要解放思想,打破在经费使用上的清规戒律,激励学校把好事做好。
第四,还需要规范民办学校的行为。在上海、杭州、成都、广州等城市,择校已经变为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的生源竞争。由于民办学校拥有招生优先权,使得部分公办学校逐渐呈颓势,趋于平庸化。这违背了发展民办教育是为了增加教育的丰富性和多样性的初衷。因此,需要重新审视和处理公办学校与民办学校的关系,保障基础教育的公益性。
更多公务员考试信息关注玉溪中公教育
第三篇:2018漳州市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话题:“科技扶贫”
2018漳州市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话题:“科技扶贫”
【导读】
中公事业单位为各位考生提供申论热点《申论热点简单学——“科技扶贫”》,帮助考生丰富热点话题知识,剖析答题技巧。更多精彩内容尽在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网!
申论是事业单位考试当中常考的科目。想要写出一篇好的文章,既需要考生积累足够的素材,又需要考生有较好的文笔。这当中,素材的积累更重要一些,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若把文章比做一顿饭,素材便是其中的“米”。本文就对“科技扶贫”这个热点进行分析,供考生参考。
【事件现状】
连日来,无论是代表团全体会议发言,还是分组审议讨论,朱有勇总是呼吁把“科技扶贫”叫得更响些,让科技在脱贫攻坚中发挥更大作用。
2018年3月13日,农民科学家朱有勇讲的自己的扶贫小故事引起了社会共鸣:云南蒿枝坝村地处热带雨林区,温度高、日照长、水资源丰富,人均可利用土地多、种植条件好。这个本不该贫困的地区,因为没有技术、没有产业,当地群众素质型贫困问题突出,良好的自然条件并没有利用起来。2016年,朱有勇及其团队在当地推广了100亩冬季马铃薯无公害超高产技术,手把手教村民如何种、如何卖,当年就实现了每亩均产3.1吨,每吨卖出了3000元的好价格,参与种植的群众每亩增收9000元。
朱有勇表示“当前有很多科技工作者战斗在脱贫攻坚第一线,将自己的研究成果书写在贫困地区的大地上,应该向他们致以崇高敬意。”
【重要意义】
科技扶贫的核心就是把科技成果与地区自然资源、发展需求和群众诉求有机结合起来。是由单纯救济式扶贫向依靠科学技术开发式扶贫转变的一个重要标志。相比“送米”“撒钱”等简单直接的做法,科技扶贫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效果实在长远但收效慢,因此更需要以“绣花”的好性子,沉心静气地坚持下去。
【问题原因】
总书记曾说过,在扶贫的路上,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家庭,丢下一个贫困群众。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如今,脱贫工作到了最后攻坚阶段,剩下的老少边穷地区都是难啃的“硬骨头”,不少地区除了自然环境劣势外,科学技术素养严重缺乏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农村贫困地区由于教育水平低下,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不高,往往生产技术落后又缺乏科学技术人才,从而陷入贫困的无限循环中。科技在脱贫攻坚中可以发挥巨大作用,广大科技工作者也应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中积极作为。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倡导走绿色发展的新路,转变农业种植方式,这需要扎实的农业技术做支撑;贫困地区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时,也需要具备基本的科学素养和技术能力;贫困地区要实现长远发展,更需要一批扎根当地的“田秀才”“土专家”。这一切,都绕不过“科技”二字。
【对策措施】
科技帮扶是从根本上打开困难群众致富之门的钥匙,是治本良药,但不会立竿见影。科技扶贫不能“轻飘飘”,要像仕女绣花一样,慢功出细活,要因地制宜,一村一村地做好科学规划;因户施策,一户一户地传授种养技术。只有这样,才能让科技之花在贫困地区常开不败,才能让被帮扶的贫困群众真正掌握安身立命的一技之长,再也不会为贫穷所困。
困难地区脱贫,不应指望简单的“输血”疗法,“依靠外力”不如“自力更生”来得长久。乡村全面振兴路上,要彻底送走贫穷“瘟神”,离不开科技的力量,更离不开脚踏实地,长期付出的决心和恒心。
第四篇:2018漳州市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话题:如何拯救儿科医生
2018漳州市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话题:如何拯救儿科医生“荒”
【导读】
中公事业单位为各位考生提供申论热点话题《如何拯救儿科医生“荒”》,帮助考生丰富热点话题知识,剖析答题技巧。更多精彩内容尽在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网!
【背景资料】
全国性流感爆发期间中国大部分医院的儿科都陷入瘫痪,是因为医生严重不足。有的患者要排三四个小时的队,患儿家长在医院门口抱怨看病难。医生超负荷工作的背后,是目前医疗系统面临的一个全国性现象:儿科医生荒。为了解决儿科医生荒,政府也是费劲了心思。2015年7月,国家卫计委发出了《关于医师资格考试短线医学专业加试专业内容有关事项的通知》,但其中的规定未能起到制定政策时的预想效果,某种程序上更容易加深医患矛盾,同时也容易令儿科医生感觉到没有职业尊严,不受尊重。
【标准表述】
当前我国开始实施“二胎”政策,国家顶层设计长期致力于保障全民享受到高质量医疗服务,但这场流感带来的儿科医生“荒”充分暴露了我国现有医疗资源的严重不足,特别是儿科医疗资源更是捉襟见肘。这其中有“架天线”的制度设计问题,也存在“接地气”的全民搭建问题。
第一,医闹问题
根据《中国医生执业状况白皮书》的数据,截至2018年1月9日,中国有66%的医师经历过不同程度的医患冲突。特别是在儿科,面对儿科患者本身沟通困难的特殊性,加上现代父母对于孩子的诊视,导致那些不该医生承担的风险,他们正在被迫承担,某种意义上说,儿科医生已经成为了一个“高危职业”。
第二,儿科医生的高饱和工作量
根据2017年5月发布的《中国儿科资源现状白皮书》显示,中国儿科医生缺口已经超过20万,而当前中国儿科医生总数才仅为10万人左右。医护人员的工作量和劳累程度有目共睹,我国去年医疗机构就诊人次接近80亿,患者数量与日俱增,医护人员数量供不应求。如果医护人员不加班加点,是很难撑起这庞大的诊疗量。有些医院人手不足,甚至出现了“黑+白+黑”或者“白+黑+白”的值班制度,连续的高强度工作让医生群体极易罹患上心脏病,发生猝死。
第三,收入不高,培养机制偏向传统,至人才吸引力弱
由于以药养医的现状尚未根治,因此儿科医生的收入普遍不高,甚至有数据表明其收入只到普通医生的四分之三。医学毕业生出于更现实的考虑都会选择更加快捷的其他临床学科,因此不仅新增医生人数少,本身已经是儿科医生的人也在逐渐离开这个行业。
【具体措施】
第一,政府加大财政投入,合理规划儿科医生培养和医院布局,合理增加儿科病床,优化资源配置,及时深化临床医学儿科方向专业五年制本科生培养改革,在医科高校扩大儿科专业本科生招生规模,实施临床医学儿科方向本科免费培养计划,破解“儿科医生荒”。
第二,让儿科医生感受到职业尊严,管理部门应该出台合适的政策,制定适合儿科特点的晋升渠道,留住人才是关键。从根本上解决儿科医生收入低、风险高的问题,同时不能用降低儿科医生从业门槛的方式来解决从业者紧缺的问题。此外,社会媒体可以适当设立专门的儿科医护人员表扬奖项,以提高其社会荣誉感和职业归属感。
第三,医患双方均要端正自身心态,以关爱和耐心对待医患矛盾。院方可以通过“医院开放日”等活动形式增进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增强日常培训机制,提高整个儿科医生的专业素养;在日常诊疗过程中做好常见药理知识的普及,避免信息不对等造成双方误解。
第五篇:2018年江西遴选材料分析题——“减负”需提升整个社会的“教育素养”
2018年江西遴选材料分析题——“减负”需提升整个社会的“教
育素养”
【导语】2018各省遴选考试在陆续进行,由于遴选考试信息非常繁多,中公公务员遴选考试网会及时公布最新的遴选考试信息,便于考生查阅。
背景链接
2018年两会,“减负”被正式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这标志着,中小学生课外负担重问题将成为政府下大力气解决的重点问题。
“减负”是个老问题,是教育的顽疾、痼疾,长期以来没有得到有效根治,是因为其成因复杂。而越是复杂,就越需要仔细分析,牵住“牛鼻子”。
中公解读 [影响]近年来教育领域出现的一个新问题,就是教育培训机构野蛮生长。教育培训机构与择校需求相连,实施超越课程标准的“提前教育”,极大地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和家庭的经济负担,强化了应试教育,加剧了教育不公。一些培训机构相继成为上市公司,为资本所驱动,一些出格的逐利行为不仅违反教育规律,也有违公序良俗。
[原因] 首先,从政府的角度来看,教育资源,尤其是优质教育资源仍然供不应求是重要原因,校际之间、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还不够均衡,父母让孩子“上好学”的强烈愿望与教育发展“不平衡”、“好学校”供给“不充分”的矛盾,使受教育的美好愿望,异化为了“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的教育焦虑,纷纷将孩子送到县城、大城市的学校中去,导致了大班额的发生。同时,社会上的用人观和分配制度不合理也是重要原因。单位招聘有学历门槛,很多单位在招聘时明确要求博士生、硕士生,甚至限定学校的排名和档次;不同学历、不同背景的收入差距过大,这都在一定程度上助推了父母们的教育焦虑。
从社会层面来看,公众教育素养的相对缺乏也是重要原因。什么是好的教育?是为了考取一个好的分数,上一所好的学校,还是为了让人的发展更完善、更幸福,更好地成为他自己?当这些问题没有看清楚、想明白的时候,教育的过程就容易被异化,异化为流水线式的工业化生产,异化为用“邻居家”的孩子来评价自己的孩子的盲从。因此,提升整个社会,尤其是父母的“教育素养”,是当下最迫切的工作之一。
当然,学校评价缺乏科学有效的标准,很多学校依然将关注点放在分数上、作业上、搞训练上,校外的培训和补习机构又没有摆正自身定位,未能做到和学校差异化发展,未能充分发挥素质教育和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的需要。这都是导致学生负担过重的重要原因。
参考对策
第一,教育培训机构已成为教育生态的组成部分。其健康发展,需要强有力的行政监管和社会监督,也需要内涵建设,通过行业自律,建立企业社会责任和不作恶的道德底线,并向社会公开承诺。面对新的教育形势,教育培训机构既要做到合法合规,规范发展;而且应当审时度势,回应正在兴起的素质教育、创新教育需求,建立转型发展的新思路,为教育提供正能量。
第二,需要像精准扶贫那样,确定责任人,限时、定点地尽快消除大城市中依然存在的薄弱校。另外,在各地成为择校热点的所谓“名牌学校”,它们往往是地方政府采取特殊政策“打造”出来的。一些地方至今仍在花费巨资建高标准的“未来学校”,解决了原有的学校差距,又在制造新的学校差距。总体而言,目前的学校差距主要体现在师资水平上。这需要地方政府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依法行政、依法治教,不是打造少数“超级中学”、名牌学校,而是通过均衡教师资源配置来缩小学校差距。同时,需要坚决落实关于示范性高中指标下放比例达到50%的要求,这是缓解小升初竞争釜底抽薪式的有效措施。
第三,还需要积极回应家长需求,解决一些具体问题。例如提供下午三点半以后的课后服务,灵活安排接送学生的时间。这能够有效地降低家长参与培训机构的需求。因此,需要给学校一定自主权,用多种方式满足家长实际需求;同时要解放思想,打破在经费使用上的清规戒律,激励学校把好事做好。
第四,还需要规范民办学校的行为。在上海、杭州、成都、广州等城市,择校已经变为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的生源竞争。由于民办学校拥有招生优先权,使得部分公办学校逐渐
呈颓势,趋于平庸化。这违背了发展民办教育是为了增加教育的丰富性和多样性的初衷。因此,需要重新审视和处理公办学校与民办学校的关系,保障基础教育的公益性。
原标题:“减负”需提升整个社会的“教育素养”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作者;朱永新
“减负”,还得釜底抽薪
来源:《中国教育报》
作者:杨东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