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以绿色发展理念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以绿色发展理念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绿色发展,是党中央立足基本国情和“十三五”规划目标,审慎把握生态文明建设新的阶段性特征,对发展理念的时代性探索,不仅清晰描绘了发展的生态底色,同时也指明了面向“十三五”目标加强生态治理、增强民生福祉的新路径,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
一、绿色发展契合了生态治理的现实诉求
提出绿色发展是为了应对近年来我国发展所面临的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严峻的生态形势,是在问题导向下对发展理念的创新。推进绿色发展,有利于更好应对资源环境约束挑战,促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服务全球生态安全。
1.绿色发展是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积极回应,反映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在于“全面”,需要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协同发力,以更好满足人的各种方面需求。近年来,人民群众的需求呈现形式日趋多样、水平不断提高的特点,从追求物质生活到追求精神生活,从关心物质文明建设到关注生态文明建设,从关心经济建设到关心政治建设,从关心人与社会发展到关心人、社会与自然协调发展。人们对生存环境的要求显著提高,生态环境质量在人民群众幸福指数中的地位不断凸显。目前,我们已经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发展动力、发展结构、发展条件、发展环境都发生了深刻变化,资源环境承载逼近极限,已经构成制约发展的最大瓶颈。增强生态治理能力,提升生态治理水平,推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是必须得到解决的重大时代课题。党中央审时度势提出绿色发展理念,就是要破解绿色发展难题、厚植绿色发展优势、增强绿色发展动力,增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生态底色。
2.绿色发展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举措,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必然要求。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生态文明建设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长远大计。建设美丽中国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应有之义,是新时期党执政兴国的重大责任和使命。在人与自然和谐视阈下,绿色发展理念提出加快主体功能区建设、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全面节约和高效利用资源、加大环境治理力度、筑牢生态安全屏障等举措,充分明确了生态文明建设的主攻方向和精准着力点,目的是要打造科学合理的发展布局、构建系统完备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立绿色低碳的产业体系、培育绿色节约的生活方式,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各项决策部署落地实施、有序推进、同向驱动,补齐生态短板,开创生态文明建设新局面,使美丽中国建设取得更多成果和更大进展,由蓝图变为现实。
3.绿色发展有助于构建全球生态新秩序,更好服务全球生态安全。近年来,生态问题国际化趋势日益明显,应对气候变化、全球生态治理、共建共享人类共有绿色家园已成为各国的统一行动,绿色发展逐渐成为当今世界发展的潮流和趋势。新世纪以来,各个国家更加积极追求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循环经济蓬勃发展。尤其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发达国家为尽快提振经济,纷纷将绿色确立为本国经济未来发展的主色调,加紧战略规划、加大资金支持、加强制度保障,加快发展绿色经济。美国将绿色转型上升为国家战略,瞄准高端制造、信息技术、低碳经济,发挥技术优势谋划新的经济增长点;日本推出绿色发展战略总体规划;欧盟加快建立节能型、环保型、绿色型、创新型经济,并积极出口绿色技术,旨在抢占未来经济竞争的制高点。同时,也有一些国家为了维持竞争优势,试图增设和提高绿色壁垒,为全球生态安全增添了不稳定因素。我国作为当今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必须主动适应这一趋势,积极参与全球生态治理实践,走绿色发展道路。坚持绿色发展,将有助于促进我国开展生态绿色外交和绿色国际合作,推进全球生态秩序和生态规则的变革与重构,促使全球绿色发展格局形成,提升全球生态安全水平,更好地为我国推进绿色发展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
二、绿色发展创新了生态治理机制
绿色发展理念在多个方面创新了生态治理的体制机制,这些制度创新将有助于进一步促使我国完善生态治理体系、改进生态治理方式、提升生态治理水平。
1.绿色发展理念创新了生态治理协同机制。多年来,由于缺乏综合性的法律法规,没有统一的规划及布局,不同地方在生态治理上各自为政、标准不一,各个地方只对本行政区域内的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负责,导致地区生态治理出现“九龙治水”、“治而不愈”的问题。就同一地方而言,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对资源的需求、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加之土地、水利、环保等多个部门工作欠缺衔接性和协调性,致使地方产业发展、城市建设的无限需求与资源环境的有限供给之间存在难以调和的矛盾,不断重蹈“一边投巨资、下大力搞治理,一边无序开发、造成破坏”的覆辙。绿色发展理念提出要使各地区依据主体功能定位发展,以主体功能区规划为基础,统筹各类空间性规划,推进“多规合一”;根据资源环境承载力调节城市规模,依托山水地貌优化城市形态和功能,实行绿色规划、设计、施工标准;要以水定产、以水定城;探索建立跨地区环保机构,实行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建立全国统一的实时在线环境监控系统。这些是对生态治理地区、区域、部门协同机制的创新,将更加有效解决一些地方在生态治理中遇到的问题。
2.绿色发展理念创新了生态治理市场运作机制。长期以来,我国生态治理遵循政府主导的单一推进机制,政府对各种资源要素的配置起决定性作用,组织制定和实施生态治理政策计划,负责生态治理投资和监管。应该承认,这一机制在特定的历史条件和发展阶段是可行的、有效的。但随着生态治理进入深水区、生态治理难度显著加大,仅仅依靠政府的力量已不能有效推动生态治理事业的发展,生态治理效率低下与公众对生态治理要求失衡的问题逐渐显现。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政府对资源要素配置效率不够高、生态治理的投资有限。
生态治理,看似是资源环境问题,其背后实质也是经济问题,既应该发挥政府的作用,也要借助市场的力量,发挥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在资源配置和聚集生态治理资本上的优势,驱动绿色产业、发展绿色经济。绿色发展理念提出要有序开放开采权,改革能源使用机制,形成有效竞争的市场机制,建立健全资源使用权及排污权、碳排放权初始分配制度,培育和发展交易市场,构建投融资机制,发展绿色金融,设立绿色发展基金,将有助于构建和完善生态治理的市场机制,拓宽生态问题解决及生态事业发展的渠道,有效补充政府主导机制的短板和不足。
3.绿色发展理念创新了生态治理考核评价机制。绿色发展理念提出要对领导干部实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从现实来看,将有助于揭示和反映领导干部任职期内自然资源资产是否有序开发、节约集约利用,是否存在严重损失浪费、重大生态破坏的污染环境等问题;领导干部在自然资源资产开发利用、生态治理资金筹集及使用、重大建设项目实施过程中是否存在违规违纪问题。从长远来看,将促使领导干部在任期间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严守生态红线,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推动领导干部守法、守纪、守规、尽责,切实履行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责任,促进自然资源资产节约集约利用和生态环境安全,更加积极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三、在绿色发展中推进生态治理增进民生福祉
绿色发展理念将保护和生态治理纳入到发展体系,明确了“十三五”时期发展的生态导向。接下来,应使理念意义上的绿色发展付诸实践、真正接地气,在绿色发展中加强生态治理,更好地维护人民生态权益,增进人民福祉。
1.营造绿色发展氛围,促进生态参与,优化生态治理格局。首先,要以对人民群众、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态度,加强生态治理顶层设计,深化生态治理体制机制改革,构建和完善以产权清晰、多元参与、激励约束并重、系统完整的政策制度和法律法规体系;划定生态红线,构建科学合理的城镇化推进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构建能源安全体系,大力支持绿色产业发展。
其次,媒体应加大对违背绿色发展理念企业、公众道德失范行为的监督曝光,同时,对遵循绿色发展理念的先进行为加大宣传力度,树立绿色发展典范。
再次,企业、公民、民间环保组织等,应利用政府搭建的平台建言献策,形成加强和改进生态治理的建设性意见和建议。通过以上努力,形成政府引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生态治理格局,构建高水平、全覆盖、管理科学、运转有效的生态治理体系。
2.发展绿色经济,培育绿色发展新业态,增强生态产品供给效率。绿色富国、绿色惠民。为人民提供更优质的生态产品,既是绿色发展理念的应有之义,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主旋律。绿色富国、绿色惠民必须借助绿色产业、绿色经济才能实现。人民所需要的生态产品,可分为必需型和一般型两类:必需型生态产品,就是指洁净的空气、干净的水、无公害的食品,这些是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福祉,是老百姓健康生活的保证、幸福生活的前提。提供必需型生态产品,有赖于对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的综合治理,有赖于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的践行。一般型生态产品的供给,需要进行供给侧结构改革,发展绿色经济。政府要从财政、税收等方面加大对绿色发展新业态的扶持力度。积极引导传统产业跳出产业局限和壁垒,顺应快速发展的产业技术革命趋势,依靠绿色技术主动升级改造,推动行业、产业实现绿色清洁生产。将基于大数据的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新兴互联网技术与传统产业紧密结合,建立绿色产业大数据库、绿色产业智库,发展绿色金融,打造绿色低碳循环产业体系和智能消费体系,引导绿色生产、绿色流通、绿色贸易、绿色消费发展。
3.参与全球生态治理实践,加强全球生态治理合作,创设绿色发展国际环境。一是从全球和战略的高度,从我国发展实际出发,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公平原则、各自能力原则,参与全球生态治理,承担节能减排的国家责任,作出生态治理国家自主贡献。
二是积极参与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谈判,加强与国际绿色经济协会、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等机构或组织在全球生态治理等方面的交流合作,推动创新全球和国家层面的生态治理体制和机制,构建和完善公平合理的国际生态治理规则、形成合作共赢的全球生态治理体系,共同打造绿色发展命运共同体。
三是着力搭建地区性、全球性生态治理互动平台,开展科学技术交流、政策对话和项目实施等领域的国际合作,合理引进发达国家绿色技术装备和服务模式,借鉴其在绿色产业设计、运营、管理等方面的先进经验,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绿色经济,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绿色产业链、价值链,在绿色发展的国际环境下全面提升绿色发展能力。
绿色发展所追求的不是经济社会单向度的发展,而是人、自然生态、经济社会的协同发展。推进绿色发展,提升生态治理能力,必须毫不动摇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着力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新时代!
第二篇:以“绿色发展”理念,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以“绿色发展”理念,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摘要: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和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中国共产党逐步提出了“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和生态文明的建设理念。中国已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并取得了不少成绩。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中国总体的生态与环境形势仍然十分严峻。面对这种态势,必须从中国的客观实际出发,从多方面着手系统有序地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进程,使其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关键词:绿色;生态文明;重大意义;途径 中图分类号: D 267
文献标志码 :A
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于1987年在《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提出可持续发展理念。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召开,可持续发展思想由共识变各国人民的行动纲领,生态文明应运而生。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生态文明和可持续发展的公众意识执政理念、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日益得到全球共识,学术界对生态文明理论范畴与实践方向研究也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围绕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这一主题,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的研究。
20世纪90年代我国政府开始关注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问题,相继通过了一系列相关重要文件,《21世纪议程——中国人口、环境、资源、环境发展白皮书》(1994年),《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2000年),《可持续发展纲要》(2000年)等等。
我们党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党的十七大报告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提出了一系列建设生态文明的总要思想。
党的十八大集中论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理论与实践,成为党在新时期科学发展观的有机组成部分,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需要我们很好的学习领会与贯彻执行。党的十八大论述的生态文明理论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生态文明理论形态,也是对于马克思主义生态理论的新发展。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强调,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十三五”规划首次提出“绿色”的发展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要义,这充分说明了我国新的五年规划有了新的内涵,提高到了新的层面,迎来的将是新的愿景。
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充分表明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决心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努力建设美丽中国、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一、什么是生态文明和建设生态文明的意义
(一)生态文明的内涵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反映人与自然和谐程度的新型文明形态,体现了人类文明发展理念的重大进步。建设生态文明,不是要放弃工业文明,回到原始的生产生活方式,而是要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为目标,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社会。
(二)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
第一,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迫切需要[1]。一直以来,人口多、底子薄、发展不平衡是我国的基本国情。现在还应看到,能源资源相对不足、生态环境承载能力不强也已成为我国的基本国情。经过30多年快速发展,粗放的发展方式已难以为继。2012年,我国经济总量约占全球的11.5%,却消耗了全球21.3%的能源、45%的钢、43%的铜、54%的水泥;原油、铁矿石对外依存度分别达到56.4%和66.5%,排放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总量已居世界第一。我们必须更加自觉地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改变资源消耗大、环境污染重的增长模式,努力走出一条代价小、排放低、效益好、可持续的发展路子。
第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要求。坚持以人为本,首先要保障好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人民群众过去“求温饱”,现在“盼环保”,希望生活的环境优美宜居,能喝上干净的水、呼吸上清新的空气、吃上安全放心的食品。民之所望,施政所向。我们必须下大气力解决突出的环境问题,不断改善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以实际效果取信于民。
第三,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必由之路。当前气候变化已成为全球面临的重大挑战,维护生态安全日益成为全人类的共同任务。中国已与世界紧密联系在一起,我们必须同国际社会一道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尽自己所能承担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更好地彰显负责任大国形象,为全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2]。
二、我国生态环境的情况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已经成为第二大经济强国,但是我们的发展是以大量消耗资源为代价换来的发展,目前资源环境面临严峻的挑战。
(一)资源消耗巨大,能源利用率低
中国作为世界人口数量最多的国家,人均资源占有量却大大低于世界人均水平。由于许多行业和地区资源利用效率低、浪费大,中国每单位GDP的能耗为世界平均水平的2.4倍。高消耗换来的增长,导致废弃物排放多、环境污染严重。因此,中国单位 GDP 的废水、固体废弃物排放的水平大大高于发达国家。
(二)水资源缺乏,水质污染严重
中国是全球13个贫水国家之一,共364座县级以上城市缺水。官方数据显示,2006年中国化学需氧量(COD)排放总量居世界第一,远远超过环境容量,全国七大水系监测断面中62%受到污染,流经城市的河段90%受到污染;近2800km河段鱼类灭绝;湖泊中有三分之二以上受富营养化污染;淮河水系,80%水呈黑绿色,过半的河段完全丧失使用价值。
(三)水土流失严重,土地荒漠化程度加重
据水利部公布的全国第二次水土流失遥感调查结果显示,全国水土流失面积达356万km,其中,水蚀为165万km,风蚀为191万km。近50年,每年水土流失丧失的土壤肥力相当于4000~5000万吨化肥。中国是荒漠化程度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建国以来,全国共有66.7万公顷耕地沦为沙地,有235.3万公顷草地变为沙漠,退化草地面积达1.05亿公顷。
222
(四)森林覆盖率低,森林草原生态系统退化
人均森林和草原面积,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3%和32.3%,其中森林覆盖率13.92%,居世界第120位。全国90%以上的天然草原不同程度地退化,草原退化、沙化和碱化的面积达1.35亿公顷,占草原总面积的1/3,并仍以每年200万公顷的速度增加。草原超载放牧、乱采滥挖严重,鼠虫灾害频繁,状况堪忧。
(五)环境污染严重,生态平衡受到破坏 目前,中国环境污染十分严重。对人们身体健康影响最大的主要是大气和水,还有有毒化学品、固体废弃物、噪声等污染。2007年5月,国土资源部公布了一个惊人的数据——中国受污染的耕地约1.5亿亩,形势严峻。而自1997年以来,癌症成为中国人的第一死因,每年有近130万人死于癌症。
三、如何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生态文明建设,关键是要树立生态文明理念,从中国的实际出发,积极探索建设生态文明的有效途径和方法[3]。
(一)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发展循环经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要求我们必须发展循环经济,这符合我国现在的国情与发展建设的基本状况。循环经济以减量化、再利用和资源化为原则,以提高资源利用率为核心,以资源节约、资源综合利用、清洁生产为重点,通过调整结构、技术进步和加强管理等措施,大幅度减少资源消耗、降低废物排放、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能够从根本上解决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之间的尖锐矛盾, 从源头上缓解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协调社会经济与资源环境的之间的关系,同时有利于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现实需要,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具体体现,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
(二)建构综合协调机制,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政府在建设生态文明中担当着重要角色。必须发挥政府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主导作用,采取得力措施建构生态文明建设的综合协调机制。不能再单纯地以GDP作为考核干部政绩的唯一依据,而忽视了绿色GDP的对于国家建设的重要意义。事实证明,单纯的GDP增长指标有问题,它非但没有体现经济增长过程中的环境损失和资源消耗成本,更因为片面强调GDP增长会助长盲目消耗资源、破坏环境,造成社会失衡,反过来又使GDP的增长难以为继。在对一方领导干部进行评介时,不仅要看其对经济增长做出的贡献,还要考察他们如何解决环境和社会等问题,尤其要考察其在处理生态与经济矛盾时的决策表现是否符合“绿色发展”的要求。
另一方面,政府要加大环境基础设施投入力度,维护环境执法的权威,改变环境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的局面,健全环境法规和标准体系;要建立和完善生态补偿机制,促进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要建立健全环境问责制,使环境保护成为硬政绩。
(三)健全法律法规。建设生态文明,是一场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革命性变革,必须按照十八届五中全会的精神,加快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实行最严格的源头保护制度、损害赔偿制度、责任追究制度,完善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制度,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
惟有环保规则成为既定的制度和法律,防污治污的综合性约束机制才能真正的在社会中全面建立起来。有了可以遵从的、具有强制效力的法律保驾,环保机
关在全社会的管理、执法过程中更加地顺利,民众在生活中才能正确认清破坏生态的现象,从而自觉地监督、举报。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到法律的高度,是始终贯彻生态文明建设的强有力保障。
(四)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生态文明意识 生态环境问题的根源,在于人们对生态环境缺乏正确的认识。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良好的生态环境也为全社会所共享。必须加强宣传教育,引导全社会树立生态理念、生态道德,构建文明、节约、绿色、低碳的消费模式和生活方式,把生态文明建设牢固建立在公众思想自觉、行动自觉的基础之上,形成生态文明建设人人有责、生态文明规定人人遵守的良好风尚[4]。
全民都要树立“切实保护好森林、保护生物多样性,善待自然生态、珍惜自然资源,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发展观念,这样才能既建设山清水秀、和谐美好、生态优良的人类家园,又实现富裕、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发展要求。惟有允许并且倡导民间力量参与环保事业,惟有放开社会及民众的舆论监督,生态文明的观念才能真正在全党领导干部和全国老百姓的心目中树立起来。
(五)大力推进科技创新,提高科技水平
节能减排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而落实节能减排,科技创新是关键[5]。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支撑作用。科技创新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要坚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我国经济发展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减轻对生态环境的压力。积极运用高技术对农业、工业、服务业进行生态化改造,通过清洁生产实现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加大技术研发力度,努力攻克大气污染控制、水体污染治理、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关键技术,支撑生态文明建设,培育产业竞争新优势。
生态文明要求从根本上减轻经济增长对环境的压力,从而实现环境与资源对经济建设的持续支撑,充分体现新型工业化的要求。高新技术和专利技术是发展生态文明的技术支撑和推动力,环保产业是生态文明的产业支柱和有力的催化剂。环保产业以物质循环利用、废物最小化为追求目标,为清洁生产、废弃物充分利用和物质资源综合利用提供信息服务、技术服务和物流服务。
(六)广泛参与全球生态交流与合作,创造生态文明建设良好的国际环境 我们人类都生存在同一个地球上,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不是中国一个国家的事情,而是全人类、全社会都应该做的事情。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技术,人类的智慧各种各样,所以我们国家要建设生态文明,就要广泛参与全球生态交流与合作,创造生态文明建设良好的国际环境。做到:第一,积极参与国际生态文明制度构建。第二,加强双边、多边区域合作。第三,保障国际贸易中我国的生态安全[6]。
应对气候变化是全球每一个国家的责任和义务,中国既需要较大的温室气体排放空间,也必须承担保护全球气候的义务。加强国际合作走低碳发展道路,是中国应对气候变化挑战的必由之路。目前,欧盟、加拿大近年来与中国在污水处理和沙漠治理的合作项目较多,取得了良好效果。中美清洁能源合作也于2009年拉开了序幕。中国应和发达国家联合对去碳高新技术进行研发和部署,开发风能、太阳能、核能、生物质能和潮汐能,促进中国生态文明建设。
第三篇:绿色力量 怀化市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绿色力量 怀化市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十一五”期间,怀化市相继获得全国九大生态良好区域、中国特色魅力城市200强等美誉。
“十二五”开局,怀化市被国家环保部命名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成为全省惟一获此殊荣的地级市。
怀化,这个“经济后发地区”,在加快绿色进程的同时,交出了漂亮的发展成绩单。“十一五”期间,怀化GDP、财政收入和一般预算收入增幅连续5年走在全省前列;“十二五”开局之年,财政收入、一般预算收入双双进入全省八强,多项主要经济指标迈入全省第二方阵。
“围绕建设生态宜居城市战略目标,怀化以实施‘碧水、青山、蓝天’工程为抓手,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释放出巨大的‘绿色力量’!”近日,记者在怀化市采访,市委书记李亿龙给出了答案。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说起怀化,过去人们常这样形容:湖南的“省尾”。的确,地处我省西部边陲的怀化,很长时间,主要经济指标排名全省末尾。
怀化落后,与地处山区有关。这里是我省重要的生态屏障,森林、水能、矿产资源丰富。然而,丰富的资源没有把怀化带向富裕,青山绿水只是养眼的风景。
怀化一度奋起直追,但依靠发展资源型、环境污染型的造纸、化工、建材、印染等产业,粗放的发展模式让怀化饱尝了资源消耗、环境污染之痛。
一段时期,怀化陷入了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两难的困惑。这对矛盾绕不开、躲不过,怎么办?
2008年,一场“解放思想,赶超跨越”的大讨论在怀化各地展开,干部群众利用会议及当地报刊、网络、电视等多种途径畅所欲言,各抒己见,越“策”心里越亮堂。资源环境是发展的基础,发展的目的是为人民谋福祉,协调发展与环保关系,出路在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呵护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怀化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搞上去,走一条可持续发展、绿色发展、低碳发展的路子。”市委书记李亿龙在解放思想大讨论的总结发言掷地有声。
理念决定行动。怀化市委、市政府作出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定,确立了“建设生态宜居城市”的战略目标,通过实施“碧水、青山、蓝天”工程,创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
发展与环保协调推进
去年6月,中方县一场“绿色震荡”让干部群众惊叹不已。7名科局级干部因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不力被调整岗位或降级使用,而2名乡镇党委书记因任期内生态建设卓有成效被提拔重用。
中方县这一任免,缘于该县实施的领导干部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责任审计制度。该县将生态经济发展、农村污染防治等23项环保指标,纳入乡镇和县直相关部门主要领导任中、离任等经济责任审计中,审计结果作为选拔任用干部的硬性指标。
美丽,要靠制度呵护。怀化市市长李晖说,完成战略部署,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必须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
怀化改革政绩考核体系,在淡化GDP考核的同时,加强环境保护、生态建设方面的考核。在以山区为主的溆浦县,乡镇不考核招商引资等经济指标,而重点考核生态产业、生产环境。对此,当地乡镇干部说,有了新的考核体系,“抓生态就是抓发展”就变成了大家的实际行动。
怀化还推行“绿色信贷”,金融部门为企业贷款要过一遍环保“筛子”。仅今年,全市就有30余家企业上亿元信贷申请因不符合绿色要求被否决。
作为生态文明建设主要抓手的“碧水、青山、蓝天”工程,大踏步向前推进。李晖形象地说,重点是做好“加减法”。
怀化城区总投资过亿元的市污水处理厂,以及医疗废物处理场、第二垃圾无害化处理场等3大环保标志性工程建成投入使用。
同时,通过加快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三边”绿化、大造公益原料林等举措,大力扩绿护绿。“十一五”期间,全市森林覆盖率提高了2.53个百分点;全市城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8.73平方米,比“十五”末增加了3.5平方米。
去年初,怀化市政府作出决定,“十二五”期间,全市商品林采伐量在省政府批准限额基础上,对主伐类型部分调减20%。
“主动调减比例,主要是促进森林资源快速增长。”怀化市林业局局长黄登说,调减比例后,全市去年全年采伐量不到200万立方米。
节能减排是怀化环境保护与治理的主战场。治污方式由原来控制排污总量向关停搬迁彻底消除污染源转变。“十一五”以来,该市以壮士断腕的勇气,关停污染严重的“五小”企业720家,45家重点污染企业全部治理到位。
该加的加得耀眼,该减的减得彻底。一加一减中,怀化环境治理和生态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站在怀化城区太平溪上的红星桥上,只见溪水波光粼粼,两岸树木葱郁。很难想象,几年前这里还是一条污水横流、臭气熏天的“龙须沟”。近年来,怀化投入20余亿元,对城区太平溪和氵舞水河进行综合治理。“十二五”期间,将投资378亿元对怀化境内所有河流进行治理,让大小溪流都清澈见底。
“抓生态建设不是约束发展,而是要堵住粗放发展的路。”李亿龙说,怀化把发展绿色产业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着力点,不能守着青山绿水过穷日子。
为此,怀化主动转变发展方式,依托工业园区,引导资源型企业进行规模开发、深度开发和集约开发。近年来,20多家成长性强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落户怀化,项目达产后,销售额将超过全市工业总产值的总和。全省重要的能源、食品、森工、材料、生物等5大绿色产业基地,在怀化初露端倪。
按照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要求,怀化新型工业、生态农业、现代商贸业、旅游业等绿色产业正在蓬勃兴起,呈现绿色繁荣的景象。
生态与发展协调推进,怀化的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据统计,目前,该市森林覆盖率已由2008年65.31%上升至68.73%,饮用水源地水质合格率达到100%,所有城区空气质量优良率均达98%以上。
环保主战场向农村延伸
走进通道侗族自治县坪坦乡坪坦村,一条整洁的村道穿村而过,村民居住的吊脚楼掩在果树林中。视线所及,看不到一片白色垃圾。空气中,除了泥土的芬芳,闻不到农村常有的牲畜粪便的气味。
县委书记杨先容介绍,从2010年开始,县里投入上亿元,实施农村清洁工程,对全县村寨进行了“三清五改”(清污染、清垃圾、清路碍,改水、改灶、改厕、改路、改圈),采取户集、村收、保洁员清运、焚烧与填埋等方式处理农村生活垃圾。去年,该县被评为全省城乡环境卫生“十佳”县。
既要打造绿色城镇,也要建设美丽乡村。怀化的同志认为,生态文明建设关键是要解决城乡环境一体化问题,实行城乡环境同治,促进环保主战场向农村延伸,环保体系向农村覆盖。
针对农村污染顽疾,怀化市委、市政府推广了通道的经验,在全市开展以治“五乱”(垃圾乱倒、柴草乱放、粪土乱堆、污水乱泼、禽畜乱跑)为主的农村清洁工程,逐步实现农村生活垃圾户集、村收、镇中转、县处理。
在会同县团河镇卫东村,记者看到村里家家户户都有3个垃圾箱。村民梁厚辉告诉记者,现在垃圾分类处理,一类是可以回收再利用的,由村里回收处理;一类是可以生产沼气的,往沼气池里倒;还有一类是不可降解的,往村里公共垃圾场倒。这样,实现了废物利用,整洁了村容,保护了生态。
据了解,自开展农村清洁工程以来,怀化已有15个乡镇跻身全国环境优美乡镇、87个乡镇成为省级环境优美乡镇。
今年,怀化提出“五城同创”,即用3至5年时间,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全国绿化模范城、省级园林城市、省级交通管理模范城。
一股新的绿色力量,正推动“美丽怀化”建设大步向前。
第四篇:推动绿色发展 建设生态文明3
推动绿色发展
建设生态文明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坚持绿色发展,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随州市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全面推动绿色发展,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和湖北省环保模范城市。
一、强化生态文明意识,厚植“绿色文化”
把增强人们的生态文明意识、与自然和谐共生意识作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引导人们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形成人人、事事、时时崇尚生态文明的社会新风。
(一)以教育活动促风气改善。深入开展爱国主义和生态价值观教育,增强人们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和环境意识,形成崇德向善尚美的良好社会风气。广泛开展生态文明社区、生态文明单位、生态文明村镇、十星级文明户等群众性生态文明、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全面凝聚健康向上、生态文明的社会正能量。
(二)以改革创新促职能转变。将“绿色化”理念贯穿于重点领域改革,推动政府职能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开辟“绿色通道”。制定市级行政审批
事项通用目录,推行并联审批、网上审批和代办服务,实行“电子评价器+X”监督机制,全面提升服务质效。在全省先行启动“三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改革,实现注册登记便利化。
(三)以保护优先促理念更新。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障民生,改善生态环境就是改善民生”的发展理念,坚定走绿色崛起的发展道路。坚守底线思维,变“招商引资”为“选商择资”,坚决拒绝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项目。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集中开展畜禽养殖、石材加工等污染整治专项行动,维护公众的生态环境权益。
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打造“绿色产业”
以“绿色化”作为经济发展的“主色调”,推进生产方式转变,构建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绿色产业体系,实现经济与生态协调融合发展。
(一)坚持创新发展,推动产业升级。加强创新平台建设,支持市高新区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着力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专用汽车产业基地、鄂北创新创业示范区、随州产城融合引领区,成功晋升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引导湖北齐星、炎帝科技、天星粮油等重点企业与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合作成立院士专家工作站,开展行业共性技术、关键核心技术研发,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提高产品科技含量。炎帝科技公司建成规模世界最大、技术国际领先的香
菇工厂化生产线,实现节约资源与保护环境等多重效果。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深入推进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等技术在专用汽车、农产品加工、医药化工、纺织服装等产业集成运用,鼓励企业改造更新工艺技术装备,实现资源利用高效化、生产过程集约化、污染排放最小化。发展壮大新能源产业,扶持华润、华能等集团风力发电和华电、齐星等集团光伏发电项目做大做强,争创国家新能源示范城市。齐星集团投资7.5亿元,建成中南地区最大的地面光伏发电站湖北晶泰淅河马鞍山光伏电站,月上网发电量达1000万度;华润、华能两大集团投资24.5亿元,建成投产二妹山、天河口等7个风电场项目,总装机25万千瓦,年上网发电5亿度。目前,全市投产的新能源项目总装机达43万千瓦,成为全省新能源第一大市。
(二)坚持高效发展,提升现代农业。严格保护、适度开发、有效利用自然资源,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守耕地红线,确保全市耕地保有量稳定在21.8万公顷。鼓励引进各类市场主体参与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和低丘岗地改造项目,2015投入资金2.5亿元,组织实施高标准基本农田土地整治项目10万亩、低丘岗地改造项目10万亩。采取组织培育、示范引导、政策鼓励、项目扶持等措施,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累计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92家,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2500余家,登记家庭农场160家。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在全省率先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推进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壮大粮食、食用菌、蔬菜、养殖、林果等特色板块,实现集约节约发展,提高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和土地产出率。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管,推进“餐桌污染”治理,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三)坚持统筹发展,打造靓丽城乡。深入推进“五城同创”,绿化、美化、净化、亮化城乡环境,彰显“神韵随州”的文化之魂、山水之美。围绕“双百城市”(中心城市建成区面积100平方公里、人口100万人)建设目标,依托山水地貌,组织实施公共绿地建设等市政重点工程,优化中心城区形态和功能,提高宜居宜业宜游水平。巩固“洁美家园”活动成果,深化城镇和乡村垃圾专项治理,完善保洁长效机制,成功创建国家级生态镇3个,省级生态镇6个、生态村43个、宜居村庄10个、绿色示范乡村8个,大洪山长岗镇、广水桃源村分别荣登全省十大最美乡镇、乡村榜首。加快炎帝故里、大洪山、桐柏山太白顶等重点旅游景区景点建设,打造生态良好、景色优美、特色鲜明的旅游精品。深入推进“绿满随州”行动,支持大公司、大老板、大企业等多主体上山,鼓励社会资本、民间资本、金融资本等多形式投入,引导公司制、股份制、合作社等多模式造林,“十二
五”期间累计完成人工造林106.6万亩,建成国家、省级生态公益林120万亩,森林覆盖率达52%。
三、培养文明行为习惯,倡导“绿色生活”
多措并举,引导人们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实现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向文明健康、勤俭节约、绿色低碳的方向转变。
(一)建章立制划界线。在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和省政府出台的保护生态环境的法律法规基础上,因地制宜地研究制定《封山育林管理办法》《饮用水源地保护管理办法》《绿色建筑行动实施方案》《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管理办法》等系列规章制度,规范人们的生产、生活行为,使生态文明建设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同时,积极探索建立资源环境生态红线管控、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和责任追究等制度,逐步形成完善的制度体系,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法制化、制度化轨道。
(二)廉洁自律守红线。坚决落实中央、省委关于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有关规定,稳妥推进公车改革,从严控制“三公”经费,有效管控政府债务,遏制“舌尖上的浪费”“车轮上的铺张”。深入开展“赶情风”专项整治,引导人们发扬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改变铺张浪费等陋习,力戒不合理消费。
(三)节能减排保底线。实施全民节能行动计划,提高全社会参与低碳生活的自觉性和主动性。积极推行“绿色办
公”,严格控制用电、用水、用纸、用车,打造节约型机关。大力推广运用节能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突出抓好工矿企业、建筑工地、道路交通、公共机构等领域节能降耗。启用智能交通综合管控系统,创新摩托车、电动车管理,鼓励绿色出行,使步行、骑车、公共交通成为市民出行的首选。
第五篇:建设生态文明 实现绿色发展
建设生态文明
实现绿色发展——
中国中央电视台《央视网环保频道》、《中国环境频道》关于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试点城市(烟台市福山区)重点宣传战略合作单位实施方案。
一、合作背景
当前,由“地沟油”、“垃圾猪”、“垃圾鸭”等餐厨废弃物引发的食品安全问题备受社会关注。推进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有助于从源头解决食品安全、生态安全和环境卫生等问题,实现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这是发展循环经济的要求,也是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重要内容。
央视网环保频道、中国环境频道以宣传国家环境保护事业,宣传党和国家环境保护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为主要内容,宣传国家环保产业政策,宣传介绍环保形势,解读环保法规政策,总结环保经验教训,宣传彰显环保典型;推动环保法制建设,沟通产业市场信息,介绍环保技术产品,交流行业管理经验,架设政府与企业、企业与企业、企业与用户,以及与国际同行交流合作的桥梁,不断促进我国环境保护产业健康发展。
烟台市福山区按照国家发改委等五部委《关于印发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试点城市(区)初选名单及编报实施方案的通知》(发改办环资{2010}3312号)以及山东省经信委等五部门《转发国家发改委等五部门(关于印发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试点城市(区)初选名单及编报实施方案的通知)的通知》要求,结合福山区实际,制定实施方案。
二、合作前景
环卫处的工作关系民生,要与公众做好沟通工作,媒体作为职能部门与公众沟通的桥梁,担负着下达政策信息,上通民情众意的职责。
央视网环保频道、中国环境频道依托中央电视台强大的媒体资源,成为最具权威性、真实性、内容丰富、传播迅速、受众广泛的网络媒体。福山区环卫处与央视网环保频道强强联合,加大力度宣传环保产业、环保风采等方面的环保新闻,必定推动当地环保企事业单位的健康、快速的发展;在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方面做成全市、全省乃至全国的先进典型,力争把福山区环卫处打造成环境卫生行业系统中的领头军和先进典型。
三、央视网的传播优势(选择网络媒体中央视网环保频道的原因)
央视网环保频道与环保局不仅是专业对口媒体,而且央视网环保频道有着自身不可替代的优势:
(一)、整体优势
中国第一媒体网站,国家六大官方网站之首
真实性、权威性的代表网站
建立品牌形象、提升品牌知名度的最强新媒体
独特的媒体优势,雄厚的依托背景
国际化的域名优势
不断增长的知名度
(二)、传播优势
日均页面浏览量:5000万以上
日点击量突破2亿 浏览量逐月稳步大幅递增
注册用户数突破2000万,并以2万/日的速度增长
(三)、内容优势
1、权威新闻信息:
央视权威发布的主通道 ;与央视的电视新闻进行全面的互动
2、特色化的专业频道:
CCTV.com专业频道34个 ;上网电视栏目达到234个 ;日点击量突破2亿
3、央视网大活动
常规性的活动制作官方网站 ;定期的大型活动,吸引受众关注 ;春节联欢晚会CCTV.com点击量达到2亿,访问页次1582万次
(四)、独家视频直播与点播
年互动直播超过1194小时 ;点播超过2410小时
(五)、媒体合作
与全国各大媒体网站进行合作、资源互补 ;与全国百家省市电视台合作,实现信息量的最大化
(六)、影响力覆盖全球:
北美设立镜像站点 ;世界华人关注中国的重要通道 ;与CCTV新闻频道、CCTV-
4、CCTV-9同步视频直播
四、方案实施的目的
建立适合烟台城市特点的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的法规、政策、标准和监管体系;探索适合烟台市市场行情的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技术工艺路线;形成合理的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的产业链,提高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和无害化水平。从源头上彻底清除打击加工“地沟油”的非法行为,力争将烟台市建设成为规划布局合理、收运体系健全、处理工艺先进、管理机制科学、保障措施有力、功能完善的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示范城市。先以福山区为试点,获得实施效果后,便在全市展开以福山示范试点为蓝本,辐射全市、周边的城市乃至全国。
五、方案实施的意义
我市饮食服务、单位食堂、幼儿园、学校以及家庭等每天都产生大量餐厨废弃物。餐厨废弃物具有明显的资源特性和污染物特性,通过建立完善的回收运输、集中处理等方面的管理制度和激励机制,对其进行资源化利用,生产沼气、工业油脂、生物柴油、肥料等产品,可从源头上治理用“地沟油”加工食用油的非法行为,避免将餐厨废弃物直接作为饲料进入食物链,也可有效解决餐厨废弃物直接排入下水道或通过城市生活垃圾收运处理系统进行填埋或焚烧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问题。推动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变废为宝,化害为利,不仅是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内容,也是解决餐厨废弃物引发的食品安全问题的根本性措施。
六、奎文区试点工作的主要内容:
烟台市试点工作首先从福山区实现突破,餐厨废弃物主要是指餐饮单位、单位食堂、屠宰及食品加工企业产生部分。
(一)建立完善餐厨废弃物收运及监督管理体系。(1)、建立废弃物登记制度。(2)、建立定点回收制度。(3)、建立收运管理体系。
(4)、探索建立餐厨废弃物产生单位收费制度。(5)、建立餐厨废弃物收运处理补贴制度。
(6)、油水分离装置、收集装置配置,收运车辆和工具配置,餐厨废弃物成分检测装备配置等。
(二)建设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示范项目,不断优化技术路线,提高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水平。
(三)加大管控力度,抓好“地沟油”源头治理。
成立福山区环卫监察中队,以整治、根治地沟油为专业执法管理队伍,强制辖区内所有的餐饮单位、单位食堂等建立地沟油产生的回收处置台帐,并与地沟油回收处理企业签定回收处理协议,对地沟油产生的数量、处置时间等一一记录在案,以备查,从源头上加强地沟油的管理。
(四)严厉打击非法收运、使用餐厨废弃物行为。
开展部门联动的执法整治活动,狠抓案件查办力度,打击和取缔非法收运、使用餐厨废弃物的单位和个人。
(五)加强食用油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统一发布“地沟油”相关食品安全信息。加强食用油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及食品安全风险预警工作,建立快速、便捷的食品安全信息沟通机制和网络平台。
(六)加大宣传监督,强化部门合作
一是继续加大宣传力度。地沟油整治最有效的办法就是罚,在具体的罚则没出来之前,利用好新闻媒体,利用好舆论的力量,进一步加大地沟油危害的宣传力度、企业诚信和行业自律教育等。对在根治地沟油中态度积极、措施有力的餐饮企业,授予“地沟油集中处置优秀单位”称号;对拒不配合或者态度消极的企业,通过新闻媒体集中曝光等形式,使其逐步退出市场。二是强化部门协作。由政府牵头,工商、税务、城管、卫生、贸易、药检局等部门联合行动,共同把关,把福山区环卫处审批的垃圾处置证作为各部门年检年审发证等必要前提,对产生“地沟油”等餐厨垃圾的企业进行全面监管,并通过综合执法、严管重罚等形式,坚决予以打击,斩断非法利益链条。三是加大监管与处罚的力度。完善“地沟油”和餐厨废弃物收集处置单位备案制度,规范地沟油和餐厨废弃物收集、运输、处置行为,加大对“地沟油”和非法收运、处置餐厨废弃物行为的处罚力度。力争用三年左右的时间,全区地沟油和餐厨废弃物全面实现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
(七)强化协议管理,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与金信达生物化工有限公司签订回收协议的餐饮企业所产生的地沟油必须由金信达生物化工有限公司负责回收,如果发现私自出售现象将严格处罚;金信达生物化工有限公司需配备专业人员和作业车辆,上门收集。同时各方必须建立收集、运输、处理制度和处置台帐,详细记录地沟油和餐厨废弃物的种类、数量、收运时间、处置时间、去向、用途等,有效地防范了餐饮企业餐厨垃圾乱扔乱倒和非法回收现象。
(八)、实行有奖举报制度。
加大群众参与监督,对非法炼油黑窝点实行有奖举报,对举报人举报的信息一经查实,给予举报人一定的奖励。对“地沟油”加工黑窝点发现一处,取缔一处。
(九)、实行奖励制度。
制定《企业地沟油和餐厨废弃物回收处理考核管理办法》,定期考核,对任务完成好的企业和先进个人定期进行表彰奖励,大力宣传,使其更好地发挥带头示范作用,提高各单位参与回收处理的积极性,达到全部回收处理、杜绝私拉乱倒私自加工回流餐桌的良好效果。
七、宣传方式
央视网环保频道、中国环境频道两频道专门设有环保风采、环保名企、节能减排、环保产业、视频在线等栏目,可全方位、针对性、广泛性的对福山区环卫处及所辖区域的环保事迹及先进典型进行重点广宣传与推广。
1、图片新闻形式
央视网环保频道、中国环境频道在与烟台市福山区环卫处合作期间,福山区环卫处所管辖区的先进环保单位、先进环保风采、事迹都可以图片新闻的形式在央视网环保频道和中国环境频道上宣传。尤其是对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等方面的宣传教育。
2.文字新闻形式
福山区环卫处日常工作中的先进事件、先进典型人物、举行的系列环保活动都可以软文的形式发表在央视网环保频道和中国环境频道上,其覆盖面范围广、内容丰富;通过两个频道平台加强对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相关政策的宣传,引导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形成有利于推进试点工作的良好舆论导向。
八、目前存在的实际问题 目前,国内餐厨垃圾可回收的“地沟油”资源量为1000万吨左右,但进入生物柴油领域的不到8%。主要原因:一是绝大城市的“地沟油”回收网络不健全,回收还不充分。政府管理部门多头管理,结果没人能管好;对违规行为无处罚标准,无法律法规依据,故达不到制止效果,废油脂收运处置、利用等环节监管力度和措施不到位,政府基本是在问题曝光时的阶段性打击和监管,没有形成长效机制。”二是“地沟油”回收利用尚处于比较混乱状态,非法生产商暗中与正规生物柴油企业争夺“地沟油”油源。目前针对全国市场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餐厨废弃物收运体系尚不健全。餐厨废弃物处理体系仍需完善。法规体系和政策机制尚不健全。监管缺位、责任不清。
危害意识不足,宣传不到位。
烟台市整体市场环境下,存在以下实际问题:
1、社会偷油现象严重。城区内以挖地沟油为职业的人员队伍不在少数,这些人员队伍的存在对地沟油的收集工作带来了不少影响。目前我们现在没有强有力的法律依据和办法来处理铲除这些队伍。
2、酒店废弃油脂收集工作难以开展。有不少酒店在利益的驱动下,暗地里与社会收油者进行交易,有的甚至是:宁愿将废油倒进下水道,也不让收集:不给钱就收不到废油。这种情况既导致了地沟油回收处理企业处理成本的大幅增加,又导致了垃圾畜禽的产生和地沟油回流餐桌的途径无法杜绝。
3、有少数连锁式的酒店,对地沟油整治认识不足,以总部回收的名义拒签协议。例如:肯德基、华莱士、必胜客等,这也给整治工作带来了困难。
4、部分沿街酒店的地沟油管井在小区物业管理下,小区的物业管理人员收取了私自挖油者的钱后,而不让专业收集队伍到小区内清理,如文化路早春园小区,文化路南头小区等,这也增加了地沟油收集的难度。
5、受天气的影响。夏天:管道内油脂有部分被雨水冲到了雨污水管网内,冬天:室外的地沟油和餐厨垃圾等杂物冻结在一起,收集清理非常困难。
中国中央电视台
央视网环保频道
中国环境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