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道S253线英德段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
省道S253 线英德段公路安全生命防护
工程
评
标
报
告
招 标 人:英德市公路局
招标代理机构:广东惠通工程顾问有限公司
2018年3月29日
一、项目概况:
省道S253线(其中原省道桩号K43+720~K137+666已升级为国道G240线)是清远市英德市一条重要的交通干线,公路项目起点位于省道S253线英德曲江界(起点桩号为K43+900),途经沙口镇、冬瓜铺村、望埠镇、大站镇、大蓝茶场、井水岗、菠萝坑、雅鹰头等,终点位于英德市与清城区飞来峡镇交界处(终点桩号为K136+756),路线全长92.855公里。工程主要内容和规模:为公路安全设施设计、路基排水工程设计、平交工程设计、路域整治设计、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本项目采用旧路技术标准:桩号K43+900~K77+671.212,水泥混凝土面层,采用二级公路技术标准,设计速度60公里/小时,路基宽12.0m;K77+671.22~K97+000,水泥混凝土面层,采用一级公路技术标准,设计速度80公里/小时,路基宽23.0m;K97+000~K137+666,水泥混凝土面层,采用二级公路技术标准,设计速度60公里/小时,路基宽19m。工程总投资约3570.66万元,招标控制价为2935.9036万元(库内外总和),计划工期:240日历天。
标段划分:本次招标共1个标类1个合同段。
二、招标过程:
省道S253线英德段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本工程公告于2018年3月7日在《民营经济报》、广东省招标投标监管网(www.xiexiebang.com)、清远市公共资源交易英德分中心(http://www.xiexiebang.com/)登载,报名时间为2018年3月7日至2018年3月13日(法定公休日、法定节假日除外)。每天上午8时30分至 12时00分,下午14时30分至17时30分(北京时间,下同),投标截止时间为2018年3月29日9时30分,到截止时间止共收到27家投标人递交的投标文件,分别为:1.安徽正奇建设有限公司、2.安徽鸿石建设工程有限公司、3.安徽丰林建设工程有限公司、4.河南泉隆路桥工程有限公司、5.深圳市金群园林实业发展有限公司、6.中交建宏峰集团有限公司、7.中建鑫宏鼎环境集团有限公司、8.安徽昌达道路设施工程有限责任公司、9.凯天建设发展集团有限公司、10.江西省现代路桥工程集团有限公司、11.吉林达通公路工程建设有限公司、12.湖南金沙路桥建设有限公司、13.江西省洪建交通工程有限公司、14.山西路众道桥有限公司、15.江西省地质工程(集团)公司、16.攀枝花攀甬路桥建设有限公司、17.洪润路桥工程有限公司、18.四川瑞通工程建设集团有限公司、19.广西金路投资建设有限公司、20.广东中地路桥有限公司、21.湖南省铁工建设集团有限公司22.河南同济路桥工程技术有限公司23.江西井冈路桥(集团)有限公司、24.河南省光大路桥工程有限公司、25.赣州博达公路有限公司、26.吉林省道隧工程有限公司、27.陕西盛鑫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
评标工作组织及评标程序:
评审专家由清远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抽取专家组成,2018年3月28日下午,招标人在监督人监督下在清远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交通工程综合评审专家库中抽取随机抽取5名评标专家,评审专家集中时间为2018年3月29日8时30分。评审委员会成员在清远市公共资源交易英德分中心提供的场地进行评审,评审委员会推举陈炜东同志为评审委员会组长,主持评审工作。对投标人的投标文件按招标文件评审方法进行了资格评审,所有投标单位递交的投标文件通过资格性审查。其中广西金路投资建设有限公司没有按招标文件附录1资格审查条件施工企业资质等级要求没有提供“进粤企业信息登记平台”含网址的网页截图,故不通过资格评审。报价审查时经专家评审发现评标价平均值和评标基准价计算错误,原评标价平均值(元):25600323.93元,更正评标价平均值(元)27648349.84元。其评标基准价(元)由原来的:27039294.42元更正为:28063307.38元。其余均通过资格性审查。
评标委员会专家对通过审查的投标人的投标报价和信用等级进行评分,按得分高低顺序推荐三名中标候选人及编写评标报告。
四、经过评标委员会认真负责、客观、公平、公正的评审,推荐以下投标人为中标候选人:
第一中标候选人:中建鑫宏鼎环境集团有限公司
报价得分:94.85分 信用得分:4.25分 综合得分:99.10分
第二中标候选人:陕西盛鑫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
报价得分:94.82分 信用得分:4.25分 综合得分:99.07分
第三中标候选人:江西省地质工程(集团)公司
报价得分:93.91分 信用得分:4.9分 综合得分:98.81分
评标专家签名:
2018年3月29日
第二篇:道S120线紫金段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
省道S120线紫金段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
施工招标评标报告
广东省河源市紫金县公路局: “省道S120线紫金段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施工招标项目(以下简称“本项目”),截止至报名结束时间2018年7月27日17:00,共有15家企业参加了投标报名。
本项目开标会于2018年8月16日9:30在河源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举行。至2018年8月16日9:30(递交投标文件截止时间)止,有 5 家企业对本项目递交了投标文件(具体名单详见:投标文件递交登记表);有9家企业递交了投标放弃函(具体名单详见:递交投标放弃函单位一览表);有1家企业未递交投标放弃函且无递交投标文件(具体名单详见:未递交投标放弃函且无递交投标文件单位一览表)。2018年8月16日9:30,5 家递交投标文件的投标人代表参加了投标文件第一信封(商务及技术文件)的开标会。开标现场由投标人选出的投标人代表当场检查了投标文件密封情况。主持人当场公布了各投标人投标文件的密封情况、投标保证金的递交情况及工期、安全目标和质量目标等。并如实记入《第一信封(商务及技术文件)开标记录表》中,并由各投标人代表、记录人、招标人代表、见证人代表、监督代表签名确认。
2018年8月16日12:00,4家递交投标文件的投标人代表参加了投标文件第二信封(投标报价)的开标会。本次评标办法采用双信封的合理低价法,开标现场由投标人选出的投标人代表当场检查了投标文件密封情况。主持人当场逐标段公布了各投标人投标文件的密封情况、第一信封评审结果、现场摇取的下浮值、最高评标限价、评标基准价及通全体评标委员会成员签名:
有关部门的监督下,经对投标文件的评比,评标委员会一致推荐本项目施工招标中标候选人如下:
第1中标候选人:安徽昌达道路设施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第2中标候选人:赣州诚通路桥工程有限公司 第3中标候选人:赣州博达公路有限公司
开标、评标过程均在河源市交通运输局、广东省河源市紫金县公路局、河源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等部门派员监督下,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和有关法规以及招标文件的规定进行。
全体评标委员会成员签名:
第三篇:国道G358线连平段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
国道G358线连平段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
施工招标评标报告
广东省河源市连平县公路局: “国道G358线连平段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施工招标项目(以下简称“本项目”),截止至报名结束时间2018年7月11日17:00,共有19家企业参加了投标报名。
本项目开标会于2018年7月31日9:30在河源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举行。至2018年7月19日9:30(递交投标文件截止时间)止,有 11 家企业对本项目递交了投标文件(具体名单详见:投标文件递交登记表);有8家企业递交了投标放弃函(具体名单详见:递交投标放弃函单位一览表)。
2018年7月31日9:30,11 家递交投标文件的投标人代表参加了投标文件第一信封(商务及技术文件)的开标会。开标现场由投标人选出的投标人代表当场检查了投标文件密封情况。主持人当场公布了各投标人投标文件的密封情况、投标保证金的递交情况及工期、安全目标和质量目标等。并如实记入《第一信封(商务及技术文件)开标记录表》中,并由各投标人代表、记录人、招标人代表、见证人代表、监督代表签名确认。
2018年7月31日16:30,6家递交投标文件的投标人代表参加了投标文件第二信封(投标报价)的开标会。本次评标办法采用双信封的合理低价法,开标现场由投标人选出的投标人代表当场检查了投标文件密封情况。主持人当场逐标段公布了各投标人投标文件的密封情况、第一信封评审结果、现场摇取的下浮值、最高评标限价、评标基准价及通过第一信封各投标人的投标报价等。并如实记入《第二信封(报价文件)全体评标委员会成员签名:
5、推荐中标候选人
按照《招标文件》第三章评标办法前附表条款号1.1款的规定,在有关部门的监督下,经对投标文件的评比,评标委员会一致推荐本项目施工招标中标候选人如下:
第1中标候选人:江西轶通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第2中标候选人:宜春市交通公路工程建设有限公司 第3中标候选人:山西长城路桥建设开发有限公司
开标、评标过程均在河源市交通运输局、广东省河源市连平县公路局、河源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等部门派员监督下,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和有关法规以及招标文件的规定进行。
全体评标委员会成员签名:
第四篇:北京市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实施方案
北京市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的意见》(国办发〔2014〕55号)精神,进一步做好本市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作,全面提升安全发展水平,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发展绝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的红线意识,以防事故、保安全、保畅通为目标,以落实安全生产责任为主线,以加强基层基础建设为抓手,以全市县道、乡道、村道为重心,按照“突出重点、分步实施,属地管理、分级负责,政府主导、社会参与,依法治理、综合整治”的原则,消除存量、不添增量、动态排查,大力整治公路安全隐患,不断完善安全设施,依法强化综合治理,全面提升公路安全水平。
二、工作目标
——2015年底前,在前期工作基础上,全面完成全市公路安全隐患的排查和整治规划工作,健全完善治理车辆超限超载联合执法机制,并率先完成通行客运班线和接送学生车辆集中的县道、乡道、村道急弯陡坡、临水临崖等重点路段的安全隐患整治。
——2017年底前,全面完成县道、乡道、村道急弯陡坡、临水临崖等重点路段安全隐患整治。
——2020年底前,完成乡道及以上行政等级公路安全隐患整治,实现村道交通安全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安全防护水平显著提高,公路交通安全综合治理能力全面提升
三、工作任务
(一)全面排查整治现有公路安全隐患
1.根据《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实施技术指南(试行)》(交办公路〔2015〕26号),组织力量集中进行排查,摸清存在安全隐患的公路路段数量、分布情况,建立安全隐患基础台账,并根据公路等级、交通流量、交通事故等情况开展动态排查、定期复查。针对排查出的安全隐患,制定本市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整治规划,明确建设任务、投资计划、资金来源渠道等。
主要责任单位:市交通委、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各区政府
2.根据公路状况、事故特征、交通流量等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工程改造方案,注重整条路线的规模效益,科学有序组织实施整治。工程完成后,按程序组织验收,对于验收不合格的,要限期整改到位。
主要责任单位:市交通委、各区政府
3.对安全隐患整治不到位的县道、乡道、村道,不得开通客运班线和校车。已开通的,在安全隐患整治到位之前要对线路进行调整;因客观条件无法调整的,应当暂停营运。
主要责任单位:市交通委、市教委、市公安局公安交通管理局、各区政府
4.实行市、区两级政府挂牌督办制度。对区政府确定督办的重点路段,选择其中最紧迫、最重要的路段作为市政府督办的重点路段。
主要责任单位:市交通委、各区政府
5.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公路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工作,举报安全隐患、提出整改建议。对于各级政府挂牌督办的隐患路段全部设置治理标牌,公示治理目标、施工时间、完成时限、责任单位等,主动接受社会监督。通过新闻媒体及时向社会公布隐患路段分布情况和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实施计划及整治期间采取的交通管理措施等信息,提示安全注意事项,引导社会车辆合理安排出行。
主要责任单位:市交通委、市公安局公安交通管理局、各区政府
(二)严格规范公路工程安全设施建设
6.新建、改建、扩建公路建设项目必须充分考虑安全设施建设,县道以上普通公路建设投资中应计列安全设施,审批部门要进行必要的审核,监管部门要加强监督管理,确保安全设施投资足额到位并同步建成。各区政府要保障乡道、村道安全设施建设投资,确保新建乡道、村道符合相关技术标准要求;市有关部门要依法依规加强监督。
主要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审计局、各区政府
7.公路建设项目应严格落实安全生产“三同时”制度,确保安全设施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公路工程建设单位在编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时要充分考虑安全性,制定安全专篇。设计单位应严格依据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设计,落实安全对策措施;对技术指标中的非强制性指标,应在确保安全的基础上经过综合论证后确定,避免因过多使用指标下限造成安全隐患。
主要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规划委、市交通委
8.公路安全设施建设必须符合有关工程技术标准和合同约定的要求,鼓励采用标准化结构、标准化施工,并严格执行基本建设程序,不得随意降低标准、更改设计方案,保证公路安全设施齐全有效。要进一步健全完善公路工程的交工验收制度,严格按照公路工程管理权限吸收相应层级的公安交通管理、安全监管等部门参加,将安全设施作为验收重要内容,验收不合格的,不得交付使用、通车运行。
主要责任单位:市交通委、市安全监管局、市公安局公安交通管理局、各区政府
(三)切实加大资金投入保障力度
9.将公路安全设施维护纳入养护工程范畴,加强日常养护,确保公路安全设施得到及时维护更新。
主要责任单位:市交通委、各区政府
10.经营性收费公路的安全设施完善资金由收费企业承担。普通国道、市道、县道安全设施完善资金通过现有资金渠道予以保障。乡道、村道安全设施完善资金由区财政预算内资金予以保障,市财政主管部门要根据实际工作情况完善资金补助机制。
主要责任单位:市财政局、市交通委、各区政府
11.引导和鼓励汽车制造、公路建设和公路运输、保险等相关行业企业积极参与公路安全设施建设,鼓励社会各界捐赠资金,拓宽公路安全设施建设资金来源渠道。
主要责任单位:各区政府、市交通委
12.修订《北京市治超工作长效机制治超资金管理办法》,完善公路综合检查站运行经费保障标准,建立治超资金长效保障机制。加强对源头和末端监管设备设施、重点路段和卡口监控设备设施、治超站设备设施以及治超执法装备的经费保障力度。从燃油税中安排专项经费,补助公路综合检查站建设改造等治超经费,鼓励区政府开展治超工作。
主要责任单位:市财政局、市交通委、各区政府
(四)大力推进公路安全综合治理
13.积极推动新技术和信息化手段的应用,在急弯陡坡、临水临崖等重点路段已完善公路安全防护设施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技术监控等交通管理设施。
主要责任单位:市公安局公安交通管理局、市交通委、各区政府
14.调整完善公路超限检测站布局,在货物运输主通道、重要桥梁入口处、高速公路入口处等公路网的重要路段和节点,设立公路超限检测站或设置动(静)态监测等技术设备,加强对车辆超限超载情况监测。探索利用计重收费等检测数据加强治超执法管理。
主要责任单位:市交通委、市公安局公安交通管理局、市质监局、各区政府
15.进一步加强车辆生产、销售、登记、检验、营运准入等环节的监管,严厉打击非法生产、非法改装车辆的行为,严格追究非法生产、改装企业责任,坚决杜绝非法生产和改装车辆出厂上路。对在用非法生产、改装的车辆要强制予以整改,对非法拼装的车辆要强制拆解。对大件运输专用车辆违规从事普通货物运输的,要坚决予以纠正。制定货运车辆安全技术标准,督促生产企业改进车辆安全技术性能,加快推进公路货运车辆安装限载装置工作。
主要责任单位:市经济信息化委、市交通委、市商务委、市质监局、市工商局、市环保局、市公安局公安交通管理局、各区政府
16.健全完善治理车辆超限超载联合执法机制,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和公路路政、运政执法部门要形成合力,研究统一货车超限超载认定标准;加强客货运驾驶人从业信息、交通违法信息、交通事故信息共享,严格落实违法超载驾驶人记分制度,建立超限超载案件信息共享和移送机制,形成分工明确、便捷高效的治超综合执法体系。
主要责任单位:市交通委、市公安局公安交通管理局
17.积极推广重点货运源头运政人员巡查制度,坚决遏制货车超限超载违法运输。制定治超责任追究办法,严肃追究货运源头、车辆生产或改装源头、监管源头相关单位、部门及企业的责任。加大对超限超载违法运输车辆驾驶人、车辆所有人、运营管理者以及货物托运人的处罚力度。
主要责任单位:市交通委、市经济信息化委、市公安局公安交通管理局、各区政府
四、加强组织领导和责任落实
18.加强组织领导,把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纳入政府绩效考核,考核结果作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要建立约谈和问责机制,对没有完成目标任务或者安全隐患整治不符合要求,并由此导致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严格开展责任倒查,依法依规严肃追究有关领导和责任人的责任。
第五篇:全国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专题调研报告
全国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专题调研报告
根据中央领导同志重要批示和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全体会议精神,为深入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强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意见》要求,推动提高道路安全保障水平,经国务院领导同志批准,国务院应急管理办公室会同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公安部、交通运输部、农业部、安全监管总局等单位,在组织各省(区、市)自行开展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赴山西、浙江、安徽、湖北、重庆、贵州、云南、陕西8个省市进行了实地调研。
一、全国道路安全设施建设情况及成效
近年来,我国正处于道路交通大发展阶段。截至2012年底,全国机动车保有量已达2.4亿辆,驾驶人数量达2.6亿人,公路通车里程达423.8万公里,分别比2006年增长65.2%、74%和22.6%。与快速增长的道路交通要素相比,道路交通安全的基础仍然较为薄弱,临水临崖、急弯陡坡、视距不良等高危路段安全防护设施不足,安全隐患十分突出,翻坠车等事故易发多发,已成为影响全国道路交通安全形势稳定的重要因素。为保障广大人民群众安全出行,交通运输部自2004年起在国省干线公路实施了以“消除隐患、珍视生命”为主题的安全保障工程,10年来全国共投入305.9亿元,新增护栏7.9万公里,整治视距不良路段2l万处,通过增设各类标志、标线、减速带、示警桩等设施改造普通国、省、县道超过36万公里,有效改善了公路行车安全性。根据对全国219个实施路段共5625公里的抽样调查,安保工程实施后,年均重特大交通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和受伤人数比实施前分别下降77.13%、81.49%和72.29%。
在大力实施国省干道安保工程的同时,一些地区针对农村公路快速发展趋势和安全现状,自筹资金,积极组织实施农村公路安保工程,因地制宜采取安装波形护栏、防撞墙、减速设施及实施工程改造等措施,改善道路安全条件,遏制了群死群伤事故多发的被动局面,特别是翻坠车事故明显减少,被誉为“生命工程”。重庆市自2003年以来累计投入22亿元,在临水临崖高落差路段增设波形防撞护栏1.4万公里,有效防止了3000多起坠车事故,在交通量年递增15%的情况下,重特大交通事故由以往的年均发生6起降至2起,2008年以来未发生翻坠车重大事故。浙江省自2006年以来共投入资金26亿元,增设农村公路安全设施13053公里,目前全省的县道及落差8米以上和临水的乡道安全设施基本完成,以往交通事故多发状况得到改善,自2010年以来未再发生重大交通事故。安徽、湖北、陕西等省近年来也专门组织实施了农村公路安保工程,整治了大批道路安全隐患,取得了明显成效。
二、各地区的主要经验和做法
(一)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和落实道路安全责任。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将道路交通安全工作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发挥道路交通安全工作联席会议作用,完善交通、公安、安监等部门共同参加的联合工作机制,大力推进道路安全设施建设和隐患排查治理。重庆市连续10年将道路防护设施建设列为“十大民心工程”之一,成立由分管副市长牵头的领导小组,并将完成情况纳入对区县政府的目标考核。山东、湖南、北京、河北、福建、山西等地成立专门领导机构,出台政策文件,落实经费、责任部门、负责人和进度表,对隐患路段实行“政府分级负责、分级督办”。
(二)完善管理规范,因地制宜科学设臵安全防护设施。各地结合地区经济差异和地质环境特点,制定完善道路安全隐患管理规范和工作细则,遵循“主动引导、适度防护、突出重点”的技术路线,对危险路段进行综合整治。一些地方注重推广应用新技术、新材料,设臵新型抗冲击旋转护栏、柔性护栏等,部分急弯陡坡路段还设臵了紧急避险车道。浙江、安徽等省出台公路安保工程管理办法,颁布实施农村公路安全设施设臵技术指南和高速公路安全设施设计要点。云南、江西等地国省道干线公路主要采取设臵钢筋混凝土护栏、波形梁钢护栏,农村公路则就地取材采用片石砼护栏、网石护栏、花盆式防撞墩等。
(三)加强重点督办,全面排查治理道路安全隐患。各地将临水临崖、急弯陡坡等路段列为排查整治的重点,实行分级挂牌督办,并对整治后的隐患路段严格实行安全评估和考核验收,确保隐患整治到位。陕西、天津、甘肃等地专门出台隐患排查治理和挂牌督办相关规定,每年对重点危险路段实行省、市、县三级挂牌整治,年终进行考核评价。湖北省将“急弯平曲线半径小于15米,陡坡纵坡值大于7%,临崖临水路段高度大于4米”3个条件作为排查标准,对隐患整治实行制度化管理。重庆市将道路边坡45度至90度、路堤高度超过6米和通行客运车辆的路段列为高危隐患,平均每年排查隐患2075处。
(四)多方筹措资金,有力保障道路安全防护设施建设。目前,各地安全设施建设资金主要来源于中央转移支付返还的车购税和燃油税构成的省级交通建设资金、省级财政专项补助、市县级财政预算拨款以及企业垫资和社会捐助等。国省道主要来源于省级交通建设资金和省级财政专项补助,农村公路主要来源于地市县级财政。安徽省近10年来累计完成公路安保工程投资7.2亿元,整治安全隐患里程11524公里、隐患点13412处。浙江省通过地方立法,规定各地按比例划拨安全设施建设和维护经费,道路经营单位每年在经营收入中提取一定比例用于安全设施维护。
(五)严格“三同时”制度,加强安全设施建设的监督管理。
各地认真落实公路主体工程和安全设施同时规划设计、同时建设施工、同时验收使用的“三同时”制度,强化对施工各环节的检查,严格验收程序,对存在质量问题的进行责任倒查和追究。陕西、山西等省完善安保工程建设项目管理办法,规定在道路施工和竣工验收阶段吸收公安、安全监管等部门参与。重庆市将事故易发的高危路段加装安全防护设施,作为农村通行客车的前臵审批条件。广东等地对新建公路没有配套安全防护设施设计的,不予立项、不给补助、不准通车。
(六)强化综合整治,提高道路交通安全保障能力。各地注重交通安全综合治理,强化科技装备和信息技术运用,加强宣传提示和安全教育,特别是针对车辆超限超载这一顽疾,不断加大治理力度,维护道路正常通行秩序。山西省将7642个重点货运源头企业全部纳入运管机构巡查临督范围,固定超限检测站点达到205个,近5年来超限超载率稳定控制在O.2%以下,没有发生一起由车辆超限超载引发的事故。安徽省建立路网联合治超监管平台和车辆超限超载综合治理信息系统,各治超站点和相关部门联网进行信息共享、视频监控,实施联合执法行动。
三、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一)公路安全防护设施历史欠账较多,新的安全隐患不断出现。截至2012年底,我国四级及以下低等级公路里程达3334万公里,占全国通车总里程的7%,这些公路绝大部分都是农村公路,安全设施投入严重不足。另据公安部门排查,目前全国高路堤、急弯陡坡、视距不良、临水临崖等高危隐患路段还有7.4万处共65万公里。此外,随着经济的发展,许多道路交通构成、交通流量已发生明显变化,按照原来标准修建的道路技术指标已不适应实际交通安全运行要求,形成新的安全隐患。
(二)农村公路安全设施建设资金需求大。由于农村公路建设资金主要来源于县级财政,中央车购税和省市级财政补助有限,总投资尚难完成路面工程实施,更无力配套资金建设必要的安全防护设施,造成“路越修越多、隐患也越来越多”的困境。据交通部门初步匡算,全国仅农村公路安全设施建设约需资金1200亿元。而在这些需要治理的农村公路中,中西部地区占有较大比例,越是经济落后地区道路基础条件越差,所需治理资金数量越大,县级政府财政难以负担,导致道路隐患点段无法落实整改。
(三)农村公路安全隐患排查治理缺乏统一的科学标准。许多农村公路没有完全依照技术标准建设,如何进行隐患排查治理是一个难题。农村公路车辆构成、运行速度等与国省干线公路有较大区别,需要因地制宜制定经济高效的隐患排查治理方法。同时,山区的农村公路存在一些多个极限指标组合或连续应用的路段,特别是一些长大纵坡、连续弯道等,事故多发频发,对此还缺乏相应的隐患排查治理标准。
(四)治理车辆超限超载难度很大。车辆超限超载违法运输是造成道路交通安全事故的重要原因,也是导致桥梁垮塌、路面沉陷的重要因素。从2004年起,交通运输部等部委联合开展了车辆非法超限超载集中治理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但由于超限超载运输治理涉及车辆生产、改装、销售、检验、登记、上牌、货物装载等多个源头环节,光靠路面执法难以根治和杜绝。目前部分地区源头治理措施推广进展缓慢,超载超限的深层次原因尚未消除。
(五)一些地区“三同时”制度执行不到位。受资金有限、认识不足等因素制约,一些公路建设项目的安全设施没有落实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建设、同时投入使用的规定,对道路通达性考虑较多、安全性考虑较少。此外,许多地区公路在设计、建设阶段未开展安全评价,仅仅是少部分公路在竣工验收阶段吸收了安全监管、公安等部门参与,即使能在公路通车前排查出安全隐患,但由于主体工程已经完工,彻底整治也存在一定困难。
(六)农村公路安全设施后期缺乏管养。道路安全防护设施“三分建设、七分管养”,特别是农村公路安全防护设施被撞毁、撞坏甚至被偷盗情况较多。国务院办公厅2005年印发《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方案》,提出了农村公路养护补助政策,但随着材料费、人工费及管理成本大幅提高,投入不足造成安全设施管养困难。
四、有关工作建议
(一)明确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的目标和任务。在实施国省干线安保工程的基础上,建议以农村公路为重点,制订出台相关政策措施,明确资金支持渠道,加大投入力度,细化职责分工,按照“不添增量、消除存量、动态排查”原则,全力推进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建设。力争用两年时间,全面完成道路安全隐患的排查和治理规划工作,并率先对通行客运班线、校车的农村公路安全隐患治理到位;再通过两到三年努力,将急弯陡坡、临水临崖等重点路段的安全隐患全部治理到位。到2020年,基本实现农村公路交通安全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公路安全防护水平显著提高、翻坠事故大幅下降的目标。
(二)建立安全防护设施分级分类投入制度。一是中央通过车辆购臵税等资金渠道加大对农村公路支持力度,各省(区、市)足额落实安全保障工程专项补助资金,市县财政安排预算内资金专项用于道路隐患治理。二是经营性收费公路的安全设施完善资金由收费企业承担,地方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要督促收费企业整治安全隐患,并对隐患治理计划和进度进行监督。三是国省干线公路安全设施完善资金仍由交通运输部按现有资金渠道保障,同时加强审计监督,确保专款专用。四是广泛吸收社会资金,引导和鼓励汽车、建设、运输等相关企业积极参与道路安全设施建设,鼓励社会和个人捐赠资金,按照相关规定和市场化原则探索引入保险资金,支持道路安全设施建设。
(三)进一步完善安全设施相关标准规范。一是整合现有安全设施有关规定,吸收各地经验做法,制订专门、系统的安全设施标准,同时建立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动态发展的工作机制,不断修订、完善、提高标准。二是将符合现行标准但在设计中过多使用下限值组合、容易造成事故的路段作为重点评价对象,提出设计改变建议,难以更改的,要制定事故防范措施。三是中央有关部门结合道路交通安全状况和相关标准,制订隐患排查标准;结合《公路安保工程实施技术指南》和实际需要,考虑东中西部差异,制订隐患治理标准。各地结合实际制订具体标准并组织实施,鼓励制订更高要求的地方标准。
(四)全面推进道路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一是组织力量集中对所有道路进行全覆盖排查,摸清隐患底数,建立安全隐患基础台账。同时坚持动态排查,公安、交通、安监等部门及道路规划、设计单位要加强信息共享,定期对道路安全状况进行评估。二是区分轻重缓急,优先安排临水临崖高落差、急弯陡坡高边坡、事故多发以及客运班车校车途经等路段,逐一落实责任单位,确定治理方案,明确治理时限,并根据隐患严重程度实行分级挂牌督办。三是严格隐患治理工程验收,确保工程质量符合治理要求,对治理完成的隐患点段实行销号制,治理一处、销号一处。四是将安全设施纳入道路管养内容,根据其使用年限定期进行维护更新。对安全性能不适应新情况的要及时升级改造,并加大对偷盗公路安全设施的惩治力度。
(五)严格按标准科学修建道路安全设施。一是严格落实“三同时”制度,确保不增加新的道路安全隐患、不出现新的危险路段。建设单位在进行项目可行性研究时,应委托有资质单位进行安全评价;设计单位应严格按照可行性研究和安全评价的要求进行安全设施设计。工程竣(交)工验收时要吸收公安、安全监管等部门人员参加,安全设施验收不合格的不得通车运行。二是新建、改建、扩建省级及以上公路时,道路建设费用中要单独计列安全设施经费,有关部门要加强审核、监督,确保安全设施经费落到实处。三是对需要实施工程改造的隐患路段,要根据事故形态、公路线形、交通流量等判断改造需求,科学编制改造方案,有序组织实施。要结合农村公路特点,在保障安全前提下推广实用、因地制宜的低成本安全设施。
(六)切实强化道路交通安全执法监管。一是积极推动新技术和信息化手段的应用,配备超速监控等管理设备,完善交通管理设施;加大路面管控力度,依法严厉查处交通违法违规行为。二是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治超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各级治超工作领导小组的协调作用,强化交通、公安联合执法,严格落实违法超载驾驶人扣分记分制度,加快建立客货运驾驶人从业信息、交通违法信息、交通事故信息的共享机制。三是加强车辆生产、登记、营运准人等环节的监管,坚决杜绝非法生产和改装车辆进入运输市场,对在用非法生产改装车辆要强制召回或拆解。督促生产企业增设货运车辆限载等安全装臵。加快推广和落实重点货运源头运政人员巡查和派驻制度。四是加快研究制定治超责任倒查和追究办法,对车货总重超过55吨的非法超限超载车辆要依法从严处罚,并倒查货运源头、车辆源头和监管源头相关人员的责任。同时,研究推动将车辆非法超限超载列入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交通安全行为。
(七)建立完善道路生命防护工作机制。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地方各级政府成立由政府领导牵头负责的协调机制,充分发挥道路交通安全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作用,明确并严格落实各有关部门责任。二是建立评估考核体系,各省(区、市)政府把生命防护工程纳入政府工作目标考核范围,考核结果作为对地方、部门领导综合考核评价的依据。三是加强农村公路交通安全组织体系建设,落实县级政府农村公路建设养护管理主体责任,建立乡村交通安全和公路养管协管员制度。四是对发生重大道路交通事故的,要将公路规划、设计、建设、养护等作为重要调查内容,严查存在的问题。对因交通安全设施缺失导致重大事故的,要追查责任并限期整改,整改到位前暂停该区域新建道路项目的审批。对事故多发、隐患得不到治理或者治理不到位的,要予以公开曝光,并依法依规严肃问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