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省高技能人才工作会议暨高技能人才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五篇材料)

时间:2019-05-14 18:28:0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在全省高技能人才工作会议暨高技能人才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在全省高技能人才工作会议暨高技能人才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第一篇:在全省高技能人才工作会议暨高技能人才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现将省委常委、组织部长、省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苏树林同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鲁昕同志在全省高技能人才工作会议暨高技能人才表彰大会上的讲话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本单位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辽宁省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2007年2月17日

在全省高技能人才工作会议暨高技能人才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2007年2月9日)

苏树林

同志们:

这次全省高技能人才工作会议暨高技能人才表彰大会,是省委、省政府在辽宁老工业基地进入全面振兴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落实全国高技能人才工作会议和省十次党代会精神,回顾总结“十五”以来全省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经验,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高技能人才工作做出全面部署。同时,对我省功勋高技能人才、有杰出贡献高技能人才、技术能手和高技能人才培养先进单位进行表彰。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对这次会议非常重视。刚才,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李克强,省长张文岳等省领导亲切会见了会议表彰的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代表,对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对大家寄予了殷切希望,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深刻理解,切实抓好贯彻落实。

下面,我就进一步做好我省高技能人才工作再讲几点意见。

一、从加快辽宁全面振兴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做好高技能人才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在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人才已成为最重要的战略资源。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必须依靠技能人才的劳动和创造。作为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技能人才是各行各业产业大军的优秀代表,是技术工人队伍的核心骨干。大力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对于加快产业优化升级、提高企业竞争力、推动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具有重要意义。

辽宁作为我国“一五•”期间重点建设的老工业基地,素有共和国装备部之称,不仅为全国提供了大量的工业装备和原材料,还向全国各地输送了大批高技能人才,有力地支援了国家社会主义建设。当前,辽宁老工业基地已进入全面振兴的新阶段。去年10月,省第十次党代会明确了今后五年全省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基本思路,确立了建设国家新型产业基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辽宁三项重点任务。提出要“充分发挥我省已有的产业优势,重点发展现代装备制造业和高加工度原材料工业。着力发展基础装备、通用装备、成套装备、运输装备和国防装备,提高装备制造业在工业经济中的比重,使我省成为国家重要的现代装备制造业基地和高加工度原材料工业基地”。完成好党代会提出的各项任务,重振辽宁老工业基地雄风,迫切需要培养造就一大批各级各类的专门人才尤其是高技能人才。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年,在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下,全省深入贯彻落实人才强省战略,紧紧围绕辽宁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这一主题,以提高企业竞争力和科技成果转化力为核心,以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为重点,适应我省新技术装备制造、新型原材料生产和相关产业的发展需要,培养造就了一大批在生产、服务领域一线工作,具备精湛专业技能,在关键环节发挥重要作用,能够解决生产难题的高技能人才;初步形成了以企业行业为主体、职业院校为基础、学校教育与企业培养紧密联系、政府推动与社会支持相互结合的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高技能人才工作取得了重要进展,高技能人才正在成为推进辽宁全面振兴不可缺少的骨干力量。

在充分肯定我省高技能人才工作取得显著成绩的同时,我们还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省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与实现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我们面临的任务还十分艰巨。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辽宁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战略高度来充分认识和深刻理解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真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把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作为加快推进人才强省战略的重要内容,采取有力措施,加快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努力开创我省高技能人才工作新局面。

二、从健全机制入手,进一步加快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步伐

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关键是要从实际出发,切实抓好培养、选拔、评价、使用、激励和保障等环节工作,逐步形成有利于高技能人才健康成长和充分发挥作用的体制机制。最近,中央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见》,就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做出了全面部署,为我省推进高技能人才工作,进一步发挥高技能人才在全面振兴老工业基地中的重要作用指明了方向。各级党委和政府一定要抓住机遇,乘势而上,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人才观,以提高劳动者素质为出发点,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服务发展为宗旨,统筹社会培训资源,尽快建立起培养和选拔体系完善、评价和使用标准科学、激励和保障措施健全的高技能人才工作新机制,逐步形成技能劳动者比例结构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基本格局,为辽宁全面振兴源源不断地输送各类高技能人才。

第一,完善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大力加强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高技能人才的成长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只有遵循高技能人才的成长规律,不断创新培养方式,才能形成人才辈出的新局面。要针对辽宁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不断完善以企业行业为主体、职业院校为基础、学校教育与企业培养紧密联系、政府推动与社会支持相互结合的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重点培养全面振兴辽宁老工业基地所急需的装备制造、机械加工、冶金钢铁、石油化工等领域的高技能人才。要以企业行业为主体,依法建立和完善职工培训制度,开辟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多种途径。建立技师研修制度,鼓励企业依托车间班组,通过岗位培训和技术交流等形式,促进职工刻苦钻研、岗位成才。积极支持、推动和弓J导非公有制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结合各自实际开展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调整教育结构,整合承担高技能人才培养任务的各类培训资源,进一步规范职业院校办学方向和培养标准,逐步适应企业技能岗位的要求。支持和鼓励职工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积极参与技术革新和技术攻关,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不断提高运用新知识解决新问题、运用新技术创造新财富的能力。在充分发挥现有教育培训资源作用的同时,依托大型骨干企业(集团)、重点职业院校和培训机构,建设一批示范性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带动全省高技能人才培养整体水平不断提高。第二,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建立和完善高技能人才考核评价、竞赛选拔和技术交流机制。健全和完善高技能人才考核评价制度,重点加强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积极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进一步突破年龄、资历、身份和比例限制,加快建立以职业能力为导向、以工作业绩为重点,注重职业道德和职业知识水平的高技能人才评价体系。要结合生产和服务岗位要求,强化标准,健全程序,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进一步完善符合高技能人才特点的业绩考核内容和评价方式。要结合实际,积极探索高技能人才多元评价机制,鼓励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依托具备条件的大型企业,逐步开展高技能人才评价改革试点。引导社会各方面力量,开展各种形式的岗位练兵和职业技能竞赛等活动,为发现和选拔高技能人才创造条件。鼓励和支持高技能人才参与国内、国际职业技能交流活动,展现风采、提高技能、加快成长。

第三,建立高技能人才岗位使用和表彰激励机制,激发高技能人才的创新创造活力。大力实施“新技师培养带动计划”,加快培养大批适应全面振兴辽宁老工业基地需要的知识技能型、技术技能型和复合技能型高技能人才。同时,通过加快高技能人才培养,推进现代职业培养模式的建立,促进初、中级技能人才的培训,带动全省职工队伍技能素质的提高,尽快形成一支门类齐全、梯次合理、素质优良、新老衔接、充分满足辽宁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技能人才队伍,实现整个技能人才队伍协调发展。鼓励企业根据自身发展需要,探索建立高技能人才带头人制度,不拘一格选人用人。要引导企业在工资待遇、分配、奖励等方面,实行向技术岗位和一线技能人才倾斜的政策。引导和鼓励用人单位完善培训、考核、使用与待遇相结合的激励机制,允许国有高新技术企业探索实施鼓励优秀高技能人才创新创造的收入分配制度。以政府奖励为导向,企业奖励为主体,辅以必要的社会奖励,对做出突出贡献的高技能人才进行表彰和奖励。目前,我省已建立了高技能人才政府奖励制度,对评选出的有杰出贡献高技能人才给予政府津贴,并逐步建立首席技师制度、完善技能竞赛选拔制度,为更多高技能人才脱颖而出创造条件。各市、县(市、区)也要建立相应的技能人才奖励制度,不断提高高技能人才待遇和社会地位。

第四,完善高技能人才合理流动和社会保障机制,促进高技能人才科学配置和有效保障。在进一步落实好高技能人才社会保障权益的同时,做好高技能人才在不同所有制单位、不同行业和跨地区流动中社会保险关系的接续工作,逐步突破部门、行业、地域和所有制限制,引导高技能人才向辽宁全面振兴的重点项目、优势产业和骨干企业配置流动。加强高技能人才相关理论研究、人才信息库和技能成果信息库建设等基础性工作。通过制定和落实各项政策,引导用人单位坚决摒弃用学历、职称、资历:身份选人的条条框框和论资排辈的陈规陋习,健全和完善高技能人才评聘与能力业绩挂钩的政策机制。在这里,还要特别强调一下,要认真研究防止高技能人才流失的问题。高技能人才是企业的宝贵财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源配置是由市场机制调节完成的,人才的流动也是正常的。但非正常、盲目随意的流动对发挥技能人才作用、实现技能人才资源开发效益具有很大的影响,对此我们要高度重视。一方面,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依法维护用人单位和高技能人才的合法权益,建立健全高技能人才流动服务体系,鼓励人才交流和社会各类职业中介机构为高技能人才提供相应服务,促进高技能人才按需合理流动。另一方面,企业也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防止高技能人才盲目外流。高技能人才对于广大职工具有很强的导向示范效应。作为高技能人才,不仅在业务能力和技术水平上要高人一筹,在思想道德、职业操守上也要为人表率。要教育引导高技能人才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理想信念,树立符合时代精神、适应企业需要的职业道德和工作理念,培养和弘扬良好的思想和工作作风。同时,全社会都要关心高技能人才、重视高技能人才,坚持靠事业留人,靠感情留人、靠待遇留人,为高技能人才成长提高、建功立业提供更加广阔的舞台,使更多的高技能人才在辽宁实现全面振兴的大业中发挥更大更好的作用。

三、加强领导,为做好高技能人才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党的领导是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根本保证。各级党委、政府一定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从全面振兴辽宁老工业基地的战略高度,切实加强对高技能人才工作的领导,努力创造条件,营造良好环境,推动高技能人才工作健康发展。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同志,要牢固树立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的思想,将高技能人才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统筹考虑本地区、本系统高技能人才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强化督促指导,做到经常过问、定期研究和及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各地区要将高技能人才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省高技能人才工作协调小组要认真履行职责,进一步完善高技能人才工作的协调机制,相互支持,密切协作,切实发挥好对全省高技能人才工作的宏观指导、政策协调和组织推动等职能作用,形成党委和政府统一领导,组织部门宏观指导,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统筹协调,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社会各方面力量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要进一步加大对高技能人才培养资金的投入,逐步形成政府引导、企业支持、社会参与、个人出资等多元化的高技能人才培养资金筹措机制。要加强舆论宣传,建立高技能人才新闻发布制度,组织开展高技能人才技能竞赛、成果展示、先进典型事迹巡回报告等形式多样的专题宣传活动,大力宣传党和国家关于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方针政策,大力宣传高技能人才在全面振兴老工业基地和构建和谐辽宁中的重要作用和突出贡献,努力营造尊重劳动、崇尚技能、鼓励创新的良好氛围。要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积极引导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社会中介组织等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积极支持高技能人才工作,共同营造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良好局面。

同志们,今天下午的会议主题鲜明、日程紧凑、内容丰富,开的非常成功。这次会议结束后,请与会同志及时把会议精神向党委、政府主要领导汇报,紧密结合本地本单位实际,认真抓好贯彻落实。各地各部门要组织力量,广泛深入地搞好调查研究,进一步摸清本地区、本行业高技能人才队伍状况,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要求,研究制定有效措施,在全省加快形成高技能人才层出不穷、活力竞相进发、聪明才智充分涌流的新局面,为实现辽宁全面振兴的宏伟目标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

新春佳节即将来监,提前给大家拜年,祝同志们身体健康、工作顺利、阖家幸福。

大力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 为辽宁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服务

(2007年2月9日)

鲁 昕

同志们: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见》和全国高技能人才工作会议精神,省委、省政府决定召开这次全省高技能人才工作会议。省委、省政府已经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刚才,克强书记、文岳省长到会看望了大家,克强书记作了重要讲话,充分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对高技能人才工作的高度重视。一会儿,省委常委、组织部长苏树林同志还要作重要讲话,大家要认真学习贯彻,把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要求和部署落到实处。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十五”以来我省高技能人才工作简要回顾

“十五”以来,我省大力实施人才强省战略,坚持以振兴辽宁老工业基地为主题,以提高企业竞争力和科技成果转化力为核心,以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为重点,围绕现代装备制造业、新型原材料工业、现代服务业、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加快培养了一批生产服务一线的高技能人才,初步形成了以行业企业为主体、职业院校为基础、学校教育与企业培养紧密联系、政府推动与社会支持相互结合的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高技能人才工作取得了重要进展。

1.高技能人才政策有了新突破。省委、省政府在《关于在老工业基地振兴中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若干政策规定》和《2004—2010年辽宁省人才队伍建设规划》中,将高技能人才工作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围绕培养、选拔、评价、使用、激励、交流、保障等各个环节,逐步落实政策措施。特别是明确规定技师、高级技师在工资、养老福利等方面,可享受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待遇,对有杰出贡献的高级技师实行了政府津贴制度。去年,省委组织部、省劳动保障厅联合表彰了50名有杰出贡献高技能人才,每名高技能人才。将连续三年享受政府奖励,使高技能人才的政治地位和社会价值得到了充分体现,产生了广泛而积极的社会影响。2.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上了新台阶。以实施《职业教育振兴计划》为载体,我省职业教育坚持规模、结构、质量统筹协调发展。通过调整职业教育布局结构,不断优化职业教育资源配置,有效解决了过去职业学校布局分散、规模小、重复投入、办学条件差、教学质量不高、办学效益低下等问题。与2000年比,中等职业学校数量由915所调整到553所,职业教育校均在校生规模由384人增加到1047人。组建了焊接、数控等十大技工培训集团和100个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技师学院增加到18所,高级工以上高技能人才的年培养能力达到了12万人。3.高技能人才评价体系更趋科学。进一步完善了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建立了以企业为主体的技师、高级技师社会化考评体系,以职业院校为基础的职业资格认证体系和新职业国家统考制度,带动了高、’中、初级技能人才梯次成长,畅通了高技能人才成长通道,总鉴定量达到了130万人次。通过完善政策,做好服务,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了技能人才评价体系,强化了国家职业资格的引导功能,为劳动者就业成才提供了技能导航,为社会培训和就业提供了对接服务。

4.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得到新发展。实施了.“三年三万名新技师培养计划”,技能劳动者的素质结构得到了改善。实施新职业、新职种国家统考以来,新职业高技能人才数量年均递增50%,已成为高技能人才培养中的亮点。我省高级技术工人、技师数量比“九五”末期增加了一倍。初步建立了社会培养、院校培养、企业培养和企校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四条通道,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辽河油田采油高级技师束滨霞被国务院评为全国高技能人才十大楷模之一,沈阳鼓风机集团的制齿工高级技师徐强成为最新一期全国中华技能大奖20名获得者之一,沈阳鼓风机集团作为我省优秀培训单位在全国介绍了经验。在去年10月举行的全国铣工大赛中,沈阳金杯技师学院的石满龙获得了第一名的优异成绩。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所取得的成绩,是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直接领导下,各部门大力支持、协同配合的结果,也是行业、企业、职业院校广大干部职工勤奋工作、开拓创新的结果。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还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尽管我省高技能人才工作取得了重要进展,但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高技能人才仍然严重短缺。目前,我省技术工人中高级工以上的所占比例为11.2%,技师、高级技师仅占2%,与发达国家高级工以上35%左右的比例相比,差距很大。预计“十一五”期间,全省高级工以上技能人才缺口达50万人,其中技师、高级技师缺口10万人。高技能人才分布失衡,沈阳、大连等大中城市所占比例较大。供需矛盾突出,高技能人才的数量、结构和素质与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全面振兴老工业基地的需求不相适应。高技能人才的短缺,已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成为新的社会热点。二是全社会尊重高技能人才的氛围尚未形成。从社会层面上看,“重学历、轻技能”的现象还没有根本扭转;从企业层面看,企业只使用、不培养的情况较为普遍;从政府层面看,高技能人才工作还需摆上更重要位置。在政策和导向上,高技能人才还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待遇不高现象比较普遍。三是社会及公共财政投入机制缺失、缺位。企业教育经费难以落实,依法征缴措施不力;高技能人才培养投入不足,制约了高技能人才工作的开展。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这些问题,采取切实措施逐一加以解决。

二、积极推进我省高技能人才工作

“十一五”是我省实现体制机制创新、经济结构优化 升级、社会和谐稳定的关键时期,也是我省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向政策更加完善、培养更加高效、选拔评价更加科学、使用流动更加市场化、激励和保障机制更加健全方向迈进的重要时期,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面临着许多机遇,也面临着严峻挑战。在这种形势下,只有高端启动,加大力度,加快速度,适应我省建设国家新型产业基地和劳动力市场需求变化的实际,打造一支高素质的职工队伍,培养一大批有绝活的能工巧匠,特别是制造、加工、能源、环保等传统和高新技术领域的技术技能型、复合技能型和知识技能型高技能人才,以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带动中、初级技能劳动者队伍梯次发展,才能从根本上改变由于高技能人才短缺而形成的制约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和阻碍产业升级的“瓶颈”问题。为此,我们必须从大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意义,切实贯彻省委、省政府人才发展战略,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做好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工作。要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抓住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技能培养、考核评价、岗位使用、竞赛选拔、技术交流、表彰激励、合理流动、社会保障”8个环节,落实高技能人才政策,加快形成政府、企业、社会相结合的多元化职业技能教育和培训格局,建立农民工职业技能和高技能人才成长的科学评价体系,统筹兼顾,全面推进高技能人才工作。

1.充分发挥政府在高技能人才工作中的主导作用。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是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工作,是把我省人口和就业压力转变为人力资源优势的主要途径。各级政府应发挥主导作用,在宏观管理层面培育市场、引导市场、纠正市场失灵,营造高技能人才开发培养、选拔使用、引进聚集的政策、机制和环境,在规划指导、政策引导、搭建平台、机制建设和价值导向等方面,认真履行政府职责。

一是加强规划指导,明确工作任务。结合我省高技能人才“十一五”规划,明确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引导行业、企业、职业院校及社会组织按照规划要求,合理确定和适时调整培养方向和培养目标,确保高技能人才的数量和质量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十一五”期间,全省平均每年要培养高级技工8万人,培养新技师2万人,力争到2010年,我省技术工人初、中、高的比例由2005年的5:4:1达到3:4.5:2.5,高级技术工人以上高技能人才达到100万人,其中高级工达到80万人,技师达到18万人,高级技师达 到2万人,整体水平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各市和各部门要按规划要求,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按照“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城乡劳动力统筹开发服务、为就业服务、为提高劳动者素质服务”的原则,制定各地区、各行业和各部门的高技能人才工作计划,落实责任,保证规划的按期高质量完成。各地区高技能人才工作计划要与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实现辽宁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和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结合起来,坚持市场导向、需求牵引、政府推动、社会促进,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共同做好高技能人才工作。

二是加大公共投入,完善投入机制。健全政府导向投入、企业法定投入、个人自愿投入、社会补充投入相结合的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多元投入机制。建立公共财政支持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规范化、制度化的投入机制和投入增长机制,发挥政府公共投资的示范作用,引导社会资金加大投入,将政府资源与社会资源紧密结合,建立健全高技能人才投入的绩效评估与追踪问责机制,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设立专项资金,重点支持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对高技能人才的评选、表彰、招聘引进和师资培训给予必要的经费支持;在国家职业教育基础设施建设专项经费使用时,对高技能人才培养成绩显著的职业院校给予择优安排,充分发挥公共财政在支持实训基地建设中的导向作用。结合技师学院、高等职业院校师资素质提高计划,建设2个高技能师资培训示范基地。实施示范性职业院校建设工程,重点建设50所以上中职院校、10所以上技师学院和高职院校。各地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采取相应措施,加大高技能人才基础投入,有重点地建设一批社会化、开放式、高标准的公共实训基地,为全社会提供高质量实训和职业能力评价服务。要落实高技能人才工作经费,对高技能人才师资培训、教材开发、教研教改、远程培训和现代培训技术开发和应用、信息平台建设等工作,给予必要的经费支持。

三是建立激励机制,完善奖励措施。各地、各部门要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用人原则,积极探索和完善高技能人才激励的长效机制,使每个技能劳动者都享有广阔成才途径和平等发展机会。各类企业要大力推动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建设,深化劳动人事制度改革,突破年龄、资历和身份限制,创新选拔、使用高技能人才工作机制。对有突出贡献的高技能人才,要参照相关规定确定其合理的收入水平,在政治地位、经济待遇、个人荣誉等方面加大激励力度。在岗位测评和确定岗位薪酬时,要充分考虑技能和贡献水平,’实行技能津贴,拉开技能与非技能、低技能与高技能的分配档次。研究制定高技能人才年金制度、补充医疗保险制度。落实技师、高级技师和首席技师享受中级、高级技术职称和相应职务待遇,真正实现高技能人才的价值。坚持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相结合,按照以企业奖励为主、政府奖励为辅、社会奖励为补充的原则,对高技能人才进行奖励。引导和督促企业完善高技能人才收入分配政策。对高技能人才在聘任、薪酬、带薪学习、培训、休假、出国进修等方面制定鼓励办法。允许高技能人才通过参加科技攻关、技术革新、成果转化等获取应得报酬。允许企业对高技能人才实行特殊津贴和技能参与分配制度。r各地、各部门可根据实际需要,为获得突出贡献技师、高级技师和技术能手称号的高技能人才建立个人培训账户,主要用于其自身培训深造、带徒传技、同业交流、技术创新等活动。建立和完善政府奖励制度,今后除每三年评选一批有突出贡献的技师和高级技师外,还要对培养高技能人才有突出贡献的企业、学校和单位进行表彰和奖励。

四是落实税费政策,完善捐赠办法。落实企业职工教育经费税前提取政策,对没有能力开展系统职工培训以及未开展高技能人才培训的企业,按照《职业教育法》的相关规定实行职工教育经费统筹,用于统一组织高技能人才的集约培训。要抓紧制定完善企业、社会团体和个人对职业教育培训机构的捐赠免税政策,可不受现行税制捐赠支出税前扣除比例限制,取得捐赠收入的机构也可不作为一般经费性收入,同样享受免税待遇。

五是健全评价体系,强化质量督导。高技能人才评价体系是推进高技能人才工作的重要环节,也是高技能人才管理工作的基础和依据。要按照党中央和国务院要求,始终坚持市场配置技能人才资源的改革取向,坚持国家职业标准与企业岗位要求相结合、专业评价和企业认可相结合的原则,以职业能力为导向、以工作业绩和实际贡献为重点,注重提高职业道德和职业知识水平,加强制度建设、技术开发和运行保障,依法实行职业技能鉴定,大力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按国家要求修订完善现有职业标准、鉴定规范,吸纳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对新兴职业和复合技能岗位,抓紧制订新标准、新规范,做好技术基础工作。改革创新高技能人才评价方式,对不同类 型高技能人才的评价,都应按照科学性的要求,进行全面客观、公正、权威的评价。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评价,要突出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关键生产难题能力的考核,并增加新技术和新知识的要求。对知识技能型人才的评价,应根据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需要,突出新技术、新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要求。对复合技能型人才的评价,应根据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的要求,强化综合考核和多技能考核。要搞好院校资格认证,做到学校教学与国家职业标准的有机衔接,开发相应的课程标准,使学生在获得毕业证书的同时,能够获得相应职种的职业资格证书。要在职业院校中组织开展预备技师试点,强化企业和院校对高技能人才培养和评价的责任,缩短人才成长周期。六是健全工作机制,树立价值导向。各地区要在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建立组织部门宏观指导、劳动部门统筹协调、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的高技能人才工作机制,将高技能人才的工作纳入政府工作的重要日程。要把高技能人才规划的实施和推进情况,纳入对各级政府的绩效考评体系。进一步明确各地、各部门的责任,强化部门之间的协同配合,共同推进高技能人才工作。要建立专项工作调度和通报制度,完善工作监督考评制度,强化工作进度考核,保证目标和任务落实。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应将高技能人才培养计划和实施情况,作为企业经营管理者业绩考核的内容之一,定期向职工代表大会报告。要在全社会树立正确价值导向,努力营造尊重劳动、崇尚技能、鼓励创造的舆论氛围。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大力宣传鼓励高技能人才成长的方针政策,宣传高技能人才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和突出贡献,引导人们摒弃鄙薄职业教育、轻视技能劳动的旧观念,树立技能型人才是宝贵财富的理念,像尊重、重视、关心高层次人才那样尊重、重视、关心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和成长。

七是完善公共服务,优化人才环境。服务体系建设是创造、优化环境非常重要的基础性工作。要打破部门、行业、地域和所有制限制,鼓励高技能人才在不同所有制、不同行业和不同地区间,通过兼职、定期服务、技术攻关、项目引进等多种方式实现合理流动。要建立高技能人才技术服务信息发布制度,引导高技能人才按市场规律合理流动,扩大高技能人才的同业交流。各级政府要进一步完善高技能人才公共服务职能,搭建公共实训平台,面向社会和企业开展公益性、公共性高技能人才培养服务。

2007年要以辽宁经济发展支柱产业急需、技能含量较高、投入和维护成本较大的培训项目为主,在中心城市重点建设好1—2个布局合理、设备先进、师资一流、面向社会、体现公益性、具有示范导向作用的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搭建信息服务平台,在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与职业院校间建立起顺畅的沟通联动机制,进一步发挥劳动力市场和人才市场的桥梁作用,提供专业化、信息.化、社会化人才交流服。务,定期发布高技能人才供求、工资指导信息,发挥市场配置人力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职业院校要根据公布的信息,调整培养方向和专业设置,保证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始终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要求,实现培训与就业的有效对接。搭建技能竞赛交流平台。进一步加强全省各类职业技能竞赛的管理,按照统一标准、统一政策、统筹规划规范运作的原则,通过岗位练兵、技能竞赛、先进操作方法演示、技能革新项目推广等多种形式,健全竞赛、表彰、奖励的长效机制,促进高技能人才的脱颖而出。

2.充分发挥行业企业的主体作用和职业院校的基础作用。企业和院校是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最重要的两个方面,充分发挥这两方面的作用是高技能人才工作取得实效的关键。一是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企业是技术创新、培养和使用技能劳动者的主体,是聚集高技能人才的载体。从本质上说,高技能人才工作是与企业发展密切联系的一种集教育与经济为一体的活动,企业需要技能人才,又为技能人才成长提供了用武之地。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首先要强化企业对高技能人才重要性的认识。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企业是最大受益者,企业花在劳动者身上的钱,会从企业竞争力的增强、赢利能力的提高上得到回报。维护和保障好劳动者生存权、发展权既是法律的规定和企业的责任,同时又是激发劳动者岗位奉献、保持无限创造力的源泉,也是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良好成长性的生存之道、发展之道。是否重视包括高技能人才在内的各类人才的培养、使用,是衡量企业战略管理水平的一个标志。经验表明,注重培养、善于使用高技能人才的企业往往都是以人为本、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的企业。其次要完善企业培养使用高技能人才的工作体系。发挥企业经营者和劳动者的积极性,大力实施“人才强企”战略。鼓励、引导、支持企业利用自办技工学校或职工培训基地,结合生产经营实际,有计划地培养高技能人才。要依托行业力量,完善社会培训体系,整合社会培训资源,不断提升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社会化、市场化水平。要通过开展“名师带徒”、设置“首席技师”活动,发挥掌握高超技术或绝招绝技的技术带头人的作用,有针对性地培养后备高技能人才。要依托车间班组,在关键岗位或技术攻关中培养和形成一批技术能手。要通过岗位练兵、岗位培训等形式开展企业或行业技能竞赛,选拔技术尖子,并为他们创造深造条件,发挥典型带动作用。第三要形成企业培养、使用高技能人才的激励约束机制。保障企业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应得利益,保障企业人力资本投入的正当回报。完善相关法规制度,惩戒侵害企业高技能人才培养使用利益的违规行为,依法保障高技能人才切身利益和有序流动。

二是发挥院校的基础作用。职业院校是技能劳动者先期培养和持续提高的基础。要深化院校培养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培养制度、体系或模式,采用新的培养理念、技术手段和管理办法,着力解决高技能人才培养中与市场脱节、质量不高、体系不全、体制不活的问题。继续重点建设冶金行业、焊接专业、数控机床操作专业、金杯汽车、模具专业、电工电子专业、交通汽运工程专业、仪器仪表专业、机械加工专业、煤炭行业等10个技工培训集团和100个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发挥其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基础和带动作用。职业院校要注重提升培养对象的综合素质,着重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继续发展和创新能力、胜任当前职业的能力、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使职业院校培养的学生成为企业欢迎、市场认可的高技能人才。

三是大力推进校企合作。企业使用与院校培养应该相辅相成、互为条件。校企合作是非常重要的高技能人才培养形式,要依托技师学院、高级技工学校和高等职业院校,围绕辽宁产业升级和企业生产需求实际,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组织开展校企合作,加快高技能人才培养,实现企业与院校合作共赢。鼓励发展“订单培养”,院校要紧贴市场变化、企业要求和国家职业标准设置开发专业课程,根据企业生产技术和工艺变化调整更新教学内容。多渠道选拔充实高技能人才师资队伍。各地要在强化现有高技能人才师资的基础上,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发现、选拔优秀师资,充实高技能人才师资队伍。要面向行业、企业和高校选聘一批具有丰富生产实践经验和技术专长的技师、高级技师、有关专家担任兼职教师。要组织高级技工学校、技师学院教师定期到合作企业参加生产实践,参与企业技术改革,及时了解和掌握企业生产发展最新动态,更新知识技能结构,提升专业技能和实践教学能力。’鼓励企业成为院校的实习基地,院校成为企业的培训、继续教育基地,提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成才率。要通过对毕业生跟踪管理和开展晋级培训等形式,建立学校、企业和学员之间持续培训和密切合作的机制,走出一条有别于学历教育模式的技能人才培养新路子。

三、关于2007年高技能人才工作

1.制定落实高技能人才工作配套政策。继续完善高技能人才工作的各项政策,制定高技能人才培训体系建设、高技能人才岗位使用和表彰激励、高技能人才合理流动和社会保障、高技能人才工作资金投入和基础性工作、高技能人才成长氛围等六方面配套政策,各牵头部门和责任部门要各司其职、密切配合,2007年要将配套政策制定落实到位,促进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健康有序发展。2.把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同推进普惠制就业培训和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结合起来。普惠制就业培训要以提高劳动者素质为根本要求,以整合培训资源、加强培训就业对接为原则,以二产业专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为重点,以强化实训手段为主要方式,以完善政策、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为保障,以增强劳动者市场就业能力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因地制宜地根据市场需求,实施“下岗失业人员技能再就业计划”、“农村劳动力技能就业计划”和“能力促创业计划”,把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与普惠制就业培训工作有机结合起来,有效利用培训资源,有针对性地开展高技能人才培训,形成就业导向、政策扶持、社会参与的运行机制。3.实施“新技师培养带动计划”。鼓励各类企业结合生产实际,充分发挥企业培训基地作用,完善企业培养技师办法,总结、推广行之有效的技师培养经验,实现企业培养技师的制度化、规范化。积极推进职业院校培养预备技师试点工作,整合优质培训资源,强化教学管理,实现院校培养预备技师经常化、科学化。4.实施“高技能人才技能竞赛”活动。完善省、市技能竞赛办法,选择技术复杂、通用性强、从业者多、影响较大的工种,特别要选择辽宁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急需的高新技术职业和新职业开展技能竞赛。劳动、教育和工会、共青团、妇联要发挥各自优势,统筹协调,积极组织省级高技能人才技能竞赛,形成竞赛和评选活动的制度化、规范化。省里将组织两次技能大赛,省财政厅要给予必要的资金支持。

5.实施“高技能人才师资培训项目”。没有一流的师 资队伍,不可能培养出合格的高技能人才。要以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综合素质为中心,以建立“双师型”教师队伍为重点。建立有利于教师资源合理配置和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长效机制,促进人才合理流动,优化高技能人才师资队伍,建设一支过硬的教师队伍。各地区、各行业要结合全面振兴辽宁老工业基地对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实际需求,制定高技能人才师资培养规划,明确目标任务、工作措施和相关要求。建立健全高技能人才师资继续教育制度和企业实践制度,加快培养一批有创新能力的“双型师”教师,并以此带动整个职业培训教师队伍的梯次发展。通过实行固定岗位和流动岗位相结合、专职与兼职相结合的设岗和用人办法,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和高技能人才,担任专业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在制定专业教师在职培养计划时,要具体规定每年脱产接受继续教育的时间,并把到企业和生产服务一线进行实践作为教师提职、晋级的必要条件,其他教师、管理人员也应定期到生产服务一线进行实践和调研。2007年要完成高技能人才师资培训2000人次,重点提高生产实习指导老师和“双师型”教师的技能水平。

6.实施“促进高技能人才培养创新项目”。加强高技能人才成长规律研究,重点对校企合作培养模式以及导师制、学分制等培养方式进行研究,为创新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提供理论支撑。重点加强高技能人才培养教材建设,围绕辽宁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制定高技能人才培养教材开发计划。发挥十大技工培训集团作用,重点抓好装备制造、加工、建筑、能源、环保等传统产业和电子信息、航空航天等高新技术产业以及现代服务业领域高技能人才培养教材的开发。加强教研信息交流,开展教学质量督导,总结吸收国内外优秀教学成果,积极推广应用职业教育优秀教学法。完善高技能人才培养教研工作机制,通过进修、内训、交流等方式提升教研队伍的研发能力。

7.实施“高技能人才实训装备标准化建设项目”。加强高技能人才实训设施设备建设。对标准化设备进行评审、认证和推荐。省市都要多渠道筹集资金,重点扶持46个装备制造、石油化工、交通运输、信息技术等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以及现有职业院校的品牌专业。加快高技能人才培养实训设备更新和改造,切实提高设备利用率,不断提高高技能人才实训水平。鼓励高技能人才培养机构采用标准化实训设备、仿真模拟设备及相关课件开展技能教学和实训。

8.实施“高技能人才信息化建设工程”。以省、市、行业企业高技能人才信息环境设施建设为基础,以建立高技能人才信息交流平台为核心,以服务于企业和劳动力市场需求为重点,以高技能人才调查统计和需求预测为基础,以辽宁省人才数据库为依托,按照“统一规划,分级建设;统一部署,分步实施;统一软件,整合资源;.统一标准,规范建库”的原则,以省人才数据库为统一规范的建库标准,逐步完成省级、市级高技能人才数据库和有条件行业企业高技能人才数据库的建设,实现与省高技能人才数据库的对接。

9.搞好技师学院、技工学校的基础建设。要引导、鼓励、支持技师学院、技工学校始终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就业为宗旨,根据市场需求及时调整专业、课程和教学,指导职业培训机构进一步强化就业导向的办学方向,深化教学改革,突出能力训练,打造技能就业品牌。充分发挥技师学院、技工学校的基础作用,将院校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今年上半年省政府要专门召开技师学院、技工学校工作会议,进行工作部署。

10.实施“尊重劳动、崇尚技能”的高技能人才宣传活动。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传媒,开设高技能人才专栏,集中宣传党和国家关于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方针政策、高技能人才楷模事迹。结合职业院校招生工作,宣传高技能人才在全面振兴辽宁老工业基地和构建和谐辽宁中的重要作用和突出贡献。组织开展“高技能人才宣传周”活动,不断提高高技能人才的社会地位。各地区也应在当地党委、政府的领导下,积极开展高技能人才宣传活动。同志们,全省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已经明确,各地、各部门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党管人才原则,以市场为导向,加强政府推动,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和院校基础作用,调动各方面积极因素,加快推进我省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工作,为辽宁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构建和谐辽宁提供高技能人才保障。

第二篇:高技能人才推荐材料

1月11日,中国石油天然气第六建设公司工人技师**被评为“桂林市十大杰出青年岗位能手”。此前,**被国资委授予了“中央企业技术能手”的光荣称号。**自1991年8月从四川油气田建设技工学校电焊专业毕业分配到六建公司以来,先后参加过这个公司承建的湛江美亚炼油厂、中原年14万吨乙烯工程、大港石化厂加 氢制氢装置技改工程等10多项大中型工程项目焊接工作。15年来,他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创新,积累了丰富的焊接经验,焊接技术水平得到质的飞跃。**刚刚分配到六建公司不久,就投身到公司当时承建的最大工程项目———湛江美亚炼油厂的施工建设中。湛江位于雷洲湾海岸,属海洋性气候,焊缝耐腐蚀性程度要求高。一开始由于没有工作经验,**的焊接速度和焊接合格率较低,但他在工作中虚心向老师傅请教,不耻下问,刻苦钻研,经过短时间的自我学习和调整,终于将焊接一次合格率提高到95%。在学好业务本领的同时,**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在工作中不断磨炼自己。先后自学《焊接材料应用》、《焊接工艺学》等有关业务书籍。无论到哪个工地,他随身总带着有关焊接及焊接新工艺等方面的书籍。用理论指导实践,技术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焊接技巧也更加丰富。在参与锦西石化年60万吨连续重整项目焊接工作中,由于在焊接中大量使用手工钨极氩弧焊,传统焊法劳动强度很大。**在国外施工中曾看到外方工人使用摇摆焊法,回国后通过自己实践中的不断摸索,领悟了这种较为先进的操作方法,便将这一方法在施工生产中推广应用,有效提高了生产效率,减低了焊工劳动强度。在日常工作中,**总是冲在最前头,出色地完成各项任务。在他的带领下,他所在的班组多年来也一直被六建公司授予“先进班组”等称号。在班组管理中,**把“以人为本”的管理方法融入日常工作中,积极倡导“在工作上相互促进,在生活上相互关心,在思想上相互交流,在技术上相互切磋”的人性化管理理念,注重发扬班组的团队精神;认真开展班组技术培训,带头钻研业务技术,并深入一线,手把手地进行现场培训。2006年1月至5月,**被借调到六建公司职工培训中心担任焊接培训操作指导老师,负责培训两期将要参加海外施工的焊工。由于培训要求高,受训人员基本技能等级不一,要按时完成培训任务,必须要制定一套合理的培训计划。**首先对这些焊工逐个进行摸底测验,了解实际操作水平,作为制定培训计划的依据;然后根据摸底结果把焊工按操作技能水平分甲、乙、丙3组,每组的练习时间做相应调整,同时利用休息时间增加培训量,以提高操作水平,缩小乙、丙组与甲组技能水平的差距。通过一系列培训工作,受训焊工的操作技能水平得到全面提高,培训合格率达90%。多年来,**在刻苦钻研焊接技术的同时,热心帮助、指导其他焊工,将自己多年来的工作经验和学习心得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们,与他们切磋焊接技艺,总结交流施工中的经验教训,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第三篇:高技能人才推荐材料

-中央企业技术能手XXX

1月11日,中国石油天然气第六建设公司工人技师**被评为“桂林市十大杰出青年岗位能手”。此前,**被国资委授予了“中央企业技术能手”的光荣称号。**自1991年8月从四川油气田建设技工学校电焊专业毕业分配到六建公司以来,先后参加过这个公司承建的湛江美亚炼油厂、中原年14万吨乙烯工程、大港石化厂加氢制氢装置技改工程等10多项大中型工程项目焊接工作。15年来,他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创新,积累了丰富的焊接经验,焊接技术水平得到质的飞跃。

**刚刚分配到六建公司不久,就投身到公司当时承建的最大工程项目———湛江美亚炼油厂的施工建设中。湛江位于雷洲湾海岸,属海洋性气候,焊缝耐腐蚀性程度要求高。一开始由于没有工作经验,**的焊接速度和焊接合格率较低,但他在工作中虚心向老师傅请教,不耻下问,刻苦钻研,经过短时间的自我学习和调整,终于将焊接一次合格率提高到95%。

在学好业务本领的同时,**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在工作中不断磨炼自己。先后自学《焊接材料应用》、《焊接工艺学》等有关业务书籍。无论到哪个工地,他随身总带着有关焊接及焊接新工艺等方面的书籍。用理论指导实践,技术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焊接技巧也更加丰富。在参与锦西石化年60万吨连续重整项目焊接工作中,由于在焊接中大量使用手工钨极氩弧焊,传统焊法劳动强度很大。**在国外施工中曾看到外方工人使用摇摆焊法,回国后通过自己实践中的不断摸索,领悟了这种较为先进的操作方法,便将这一方法在施工生产中推广应用,有效提高了生产效率,减低了焊工劳动强度。

在日常工作中,**总是冲在最前头,出色地完成各项任务。在他的带领下,他所在的班组多年来也一直被六建公司授予“先进班组”等称号。在班组管理中,**把“以人为本”的管理方法融入日常工作中,积极倡导“在工作上相互促进,在生活上相互关心,在思想上相互交流,在技术上相互切磋”的人性化管理理念,注重发扬班组的团队精神;认真开展班组技术培训,带头钻研业务技术,并深入一线,手把手地进行现场培训。

20xx年1月至5月,**被借调到六建公司职工培训中心担任焊接培训操作指导老师,负责培训两期将要参加海外施工的焊工。由于培训要求高,受训人员基本技能等级不一,要按时完成培训任务,必须要制定一套合理的培训计划。**首先对这些焊工逐个进行摸底测验,了解实际操作水平,作为制定培训计划的依据;然后根据摸底结果把焊工按操作技能水平分甲、乙、丙3组,每组的练习时间做相应调整,同时利用休息时间增加培训量,以提高操作水平,缩小乙、丙组与甲组技能水平的差距。通过一系列培训工作,受训焊工的操作技能水平得到全面提高,培训合格率达90%。

多年来,**在刻苦钻研焊接技术的同时,热心帮助、指导其他焊工,将自己多年来的工作经验和学习心得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们,与他们切磋焊接技艺,总结交流施工中的经验教训,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第四篇:高技能人才激励机制

高技能人才激励机制

高技能人才,被人们俗称为“金蓝领”。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各有关部门高度重视这支兴企强国的“生力军”,紧紧围绕培养、评价、使用、激励等重点环节,进一步完善政策措施,健全工作机制,优化舆论环境,推动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取得重要进展。

健全机制

优化高技能人才成长环境

近几年我国高技能人才队伍规模不断扩大,结构逐步优化。截至2009年底,全国技能劳动者总量突破1亿人。其中,高技能人才达2630万人,比2006年增加770万人,增长了约40%。

高技能人才队伍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好政策营造的成长环境。2003年,第一次全国人才工作会议将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纳入国家人才队伍建设总体规划,作出了一系列具有战略意义的安排部署。2006年,中办、国办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做好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政策措施和工作要求。

推动高技能人才工作,部门联动十分重要。在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统一领导下,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牵头,财政、科技、国资、教育等部门参加,共同成立了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司(局)际协调小组,负责对高技能人才工作的宏观指导、政策协调和组织推动。各地也都相应成立了高技能人才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和工作协调机制,共同推动高技能人才工作。一些大型国有企业和用人单位也将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纳入人才强企战略,成立专门领导机构,制定发展规划。由此初步形成了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各部门配合联动,行业、企业积极推进、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工作格局。

各地区各部门普遍制定了促进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政策,一些地方还建立了本地的高技能人才政府特贴制度,并在落户、休假、医疗、住房等项政策上对高技能人才予以倾斜,高技能人才的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有了较大提升。北京市今年就专门出台政策,让12名高技能人才享受政府特殊津贴,较之2008年比重明显加大,而全市各类人才中获此殊荣的不过75人。江苏常州市就把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纳入“人才常州”工程,有效完善了高技能人才培养、评价、使用、奖励、资助等政策体系……在中央、地方的高度重视下,高技能人才成长的政策环境不断优化。

发力培养

助推高技能人才尽快成长

2003年以来,各地各部门健全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基本建立了以企业行业为主体、职业院校为基础、学校教育与企业培养紧密联系、政府推动与社会支持相互结合的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

加快高技能人才培养,发挥政府引导作用是首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会同有关行业部门和大型企业集团组织实施了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训工程,加强培训示范基地建设,加快培养企业急需的高技能人才。目前,我国依托高级技校、技师学院和一批大型企业集团,已认定287个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同时,东部地区紧密结合当地产业发展需求,通过政府投入、社会筹集等多种渠道,建设了一批技术先进、公益性、开放式的公共实训基地,面向劳动者提供职业技能实训和技能鉴定等公共服务。

促进职工岗位成才,必须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几年来,各类企业不断建立健全职工培训制度,并按照规定提取和使用职工教育培训经费,加强对职工的上岗培训和技能提升培训,引导职工立足本职,岗位成才。

实践证明,校企合作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一条捷径,这就离不开发挥技工院校的基础作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鼓励和引导技工院校加强与企业合作,实现学校培养与企业岗位实际需求的“零距离”衔接。同时,选择部分技工院校开展理论教学与实习训练融通合一的“一体化”教学改革试点和通用职业素质训练课程试验工作,不断提升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目前,一批高级技工学校、技师学院、高职院校紧贴市场需求,密切与企业合作,在加快培养后备高技能人才方面发挥了重要基础作用。如今,全国技工院校毕业生平均就业率已达96%以上。

为提升高技能人才培养能力,有关部门还努力加强高技能人才基础工作。譬如,通过实施高技能人才师资培训示范项目,在全国建立了十大专业类别的30个师资培训基地,每年组织500—600名技工院校骨干教师参加国家级培训。

考评激励

促使高技能人才脱颖而出

北京市评选表彰30名高技能人才,中石化聘用185名技术能手为公司技能专家并提高其待遇,中国北车唐山轨道客车有限责任公司依托有绝技绝活的高技能人才建立“金蓝领”工作室……近年来,各地纷纷建立健全高技能人才考核评价制度,畅通高技能人才成长通道。目前,我国已初步建立了以职业能力和工作业绩为重点,并适应不同技能人才群体特点的多元评价机制。

完善高技能人才使用和激励机制,则从另一方面释放着高技能人才的能量。2008年,国家将高技能人才纳入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的范围,首批400名高技能人才获得了国务院政府特贴。一些地方纷纷建立高技能人才带头人制度。北京等10多个省市在企业关键岗位(工种)中积极推行“首席技师”、“首席员工”制度,发挥高技能人才在技术创新、工艺创新和带徒传技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江苏、湖南等地还设立首席技师工作室,对其承担的技术攻关和技改创新等活动给予经费支持。

而在对高技能人才激励作用明显的薪酬制度方面,国家也鼓励和引导企业建立培训、考核、使用、待遇相挂钩的机制。现在,一些国有大型企业已对高技能人才实行岗位绩效工资加技能津贴的收入分配制度,对作出突出贡献的还给予重奖,并运用股权分配办法,进行长效激励。

不光给予高技能人才高薪酬,还扫除了他们的后顾之忧——实行社会保险倾斜政策。上海、重庆等省市在调整企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养老金待遇时,对高级技师每人每月增加80—230元不等的养老金。

今年我国将开展2010年全国职业技能竞赛系列活动、第三届全国技工院校职业技能大赛、第十届中华技能大奖和全国技术能手评选表彰、第二批中国高技能人才楷模评选等一系列职业技能竞赛和表彰奖励活动……不断完善的高技能人才竞赛选拔和表彰奖励制度,也促使一大批高技能人才脱颖而出。

第五篇:高技能人才调查报告

设立新疆煤炭技师培训学院

煤矿技术、矿山机电专业建设与技能人才需求

论证报告

新疆煤炭高级技工学校 二〇一四年十一月 设立新疆煤炭技师培训学院拟设专业

论证报告

新疆煤炭高级技工学校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精神,针对新疆煤炭产业发展、煤炭高技能人才需求状况,对申报设立新疆煤炭技师培训学院涉及的煤矿技术、矿山机电两个专业情况报告如下:

一、新疆煤炭技师培训学院设置煤矿技术、矿山机电两个专业的必要性

(一)我区煤炭行业的发展现状

一是我区煤炭的资源优势 新疆是煤炭资源大区,根据第三次煤炭预测资料,在地下2000米以上、7.6万平方公里范围内,已探明的预测储量为1.82万亿吨,占全国预测储量的40.6%,居首位;同时,新疆的煤层气预测储量9.5万亿立方米,占全国预测总量的26%,位居全国第三位,与新疆天然气储量相当,煤层气开发利用前景非常广阔。煤炭品种齐全、煤质优良、赋存稳定、露头浅,具有大规模开发的有利条件。新疆煤炭工业发展的资源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

二是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按照自治区“十二五”发展规划,到“十二五”期末将会形成十个千万吨级、5个三千万吨级、2个五千万吨级的大型、特大型煤炭企业及企业集团,煤炭产能将超过4亿吨。煤电、煤化工项目的迅猛发展 等对煤炭的需求量将大幅增长。仅在伊犁,庆华公司煤制气项目已经投产,另外两个煤制气项目(分别为年产60亿立方米和20亿立方米)和准东煤制气示范项目(年产300亿立方米)均已获国家发改委批准,正在开展前期工作。煤炭产业链进一步延伸和拓展,对煤炭原材料需求的同时也伴随对煤炭技能型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的迅速增加。

三是行业科技进步与机械化、自动化程度提高近年来,煤炭工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煤矿机电一体化技术、传感器技术、节能、降耗、环保、洁净技术的发展,使煤炭工业的科技水平有巨大提高,煤炭工业创建了高产、高效矿井。由于技术水平的提高,使采煤工作面的单产、功效不断提高,现在一个长壁综采工作面的年产量相当于过去一些大型矿井的年产量。随着科技进步,煤矿装备自动化程度不断提高,大型集机、电、液、计算机为一体的设备不断增加,现代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和传感器技术等高新技术、工艺得到广泛应用。

(二)我区煤炭行业从业人员现状

目前,区内大型煤炭企业因广泛采用现代化的开采方法和工艺技术,中级工已难以满足生产一线的要求,对高技能人才存在大量的需求。我区煤炭行业职工约7万人,专业技能型人才有13000人,仅占主业人员总数的18.5%;工程技术人员近6000人,占从业人员总数的10%左右,远低于发达 国家煤矿60%的水平。采掘一线工人整体文化水平低、技能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紧缺是我区煤炭工业快速、持续发展的瓶颈。

(三)煤矿技术、矿山机电专业技能人才现状 据调查,96%的煤炭企业缺少机电专业人才,88%的煤炭企业缺少煤矿技术专业人才。此外,通风、安全、选煤、煤化工、通信、计算机、人力资源管理、金融、外经贸、法律等专业人才也相当紧缺。完全实行综合机械化采煤的企业拥有的本科学历专业人员仅占职工总数的2.93%,在专业技术人员中,高技能型人才仅占10.2%。

(四)煤矿技术、矿山机电专业技能人才需求 按照自治区人民政府印发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煤炭煤电煤化工人才发展规划(2009—2015年)》文件确定的发展目标:2015年全区煤炭产量达到6.6亿吨;2020年达到12.3亿吨。由此预计2015年全区煤炭行业需新增主业人员约8万人,其中专业技术和管理人员2.4万人,技术工人5.6万人,其中需培养的高级工及以上资格的高技能人员占10%,约需5600人;2020年约需15.6万人,其中技术管理人员4.6万人,技术工人110000人,其中需培养的高技能人员占10%,约需1.1万人。可见,我区煤炭工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十分迫切。

(五)煤矿技术、矿山机电专业技能人才培养现状 目前,我区煤炭职业教育培养能力、培养数量、培养规格等也不能适应煤炭产业发展的需要。区内现有两所专业从事煤炭职业教育的院校:新疆工程学院的培养目标是技术管理人员(本科层次),只有新疆煤炭高级技工学校承担的培养目标是煤炭行业中、高级技能人才。加上其它中职学校煤炭专业和涉煤专业,其年培养能力约二、三千人,培养规模非常有限且几乎都是中级技能水平,亟待提高高级技能培养水平。

由此可见,我区煤炭工业对煤矿技术、矿山机电专业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十分迫切。从新疆煤炭工业健康发展、加快自治区工业化进程和自治区经济建设的高度看,大量培养煤炭高技能人才刻不容缓,势在必行。

二、新疆煤炭技师培训学院设置煤矿技术、矿山机电两个专业的可行性

(一)我校煤矿技术、矿山机电专业基础条件 多年来,我校紧紧围绕自治区煤炭行业的发展,开展煤炭行业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已培养煤矿技术、矿山机电专业高级工及以上高技能人才近千名。

1、建校至今,我校主要开设煤矿技术(综合机械化采煤、掘进)、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维修电工、煤矿电气设备维修)、机械设备维修(综采维修钳工)等矿业主体专业。我校开办的煤矿企业在职职工培训涵盖了煤炭行业 的全部特殊工种和辅助工种。

2、具有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技师学院拟设的煤矿技术专业有技术理论课教师13人、生产实习指导教师6人。其中硕士1人、本科17人;全部具有高级工及以上职业资格、双师型教师。高级职称7人,技师、高级技师9人,专业带头人1人。矿山机电专业有技术理论课教师23人、生产实习指导教师13人,其中硕士7人(含在读),本科28人,全部为高级工及以上职业资格、双师型教师。高级职称13人,技师、高级技师17人,专业带头人1人。

3、具有满足技师培训的实训基地和设备。学校矿业工程实训基地中,煤矿技术专业实训基地建有煤矿监控实训室、通风实训室、安全仪器实训室、瓦斯爆炸实训室等实训场所,共有实训设备344台(套),540个工位,总价值1458.56万元;矿山机电专业实训基地建有高级电工实训室,矿业自动化实训室,液压传动实验室,机械创新搭接实训室,露采机械模拟实训室,高级矿井维修电工实训室等实训场所,共有实训设备826台套,767个工位,总价值2177.715多万元。

4、具有可靠地数字化校园网络。学校与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合作,共同建设了煤矿技术、矿山机电专业仿真教学培训软件。

5、具有较强的专业教学能力。近五年来,学校教师主编、副主编全国公开发行的教材3册,参编公开发行及行业 培训的教材5册。指导学生参加历次全国煤炭职业教育技能大赛在综采维修电工、瓦斯检查工等工种多次获二、三等奖。

(二)煤炭专业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

煤矿技术、矿山机电专业属于煤炭行业主体专业,在业务规格上要体现“职业性”特点,煤矿技术、矿山机电专业的毕业生不仅要掌握职业岗位所需要的工作能力,而且还要求能熟练地应用这些能力完成工作任务。

根据煤炭企业的需求和我校的办学条件,煤矿技术、矿山机电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规格是:面向煤炭生产、建设第一线,掌握煤矿先进生产技术、运行及维护先进生产设备的高技能型人才。

三、煤矿技术、矿山机电专业建设发展规划

重点建设煤矿技术、矿山机电等与煤炭行业主体专业,使其在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专业师资队伍、实习实训基地等建设及社会服务能力方面有显著提高。

(一)创新完善人才培养模式

继续创新并进一步深化校企共同建设、共同培养、共同管理的“弹性学制、工学交替”等人才培养模式。

(二)深化改革课程体系

以岗位需求为依据,与煤炭行业职业标准接轨,构建适应产学结合的新课程体系,进一步完善满足工学结合要求的人才培养方案,促进专业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 段、评价方式的改革创新。

(三)优化教师队伍

通过多种方式培养在行业和区域具有较大影响力的高水平专业带头人及骨干教师,聘请企业行业技术专家和能工巧匠为兼职教师,通过培养、引进、外聘和兼职,使专业教师队伍结构更合理、更优化。

(四)实习实训条件建设

进一步扩大与企业的合作与协作,采用多元共建、共管、社会共享的方式,围绕煤矿技术、矿山机电专业建设实训室,充分发挥教学实训、培训鉴定、技术服务、生产应用的功能作用,营造具有真实工作场景或模拟仿真效果的实训环境,通过与企业共同建设校内外实训基地实现资源共享,并形成能体现工学结合特色的实践教学模式。

(五)提高社会服务能力

充分发挥学校“新疆矿业工程实训基地”和“煤矿三级安全培训中心”的优势,拓展煤炭相关岗位培训范围;与职业学校和企业内部培训中心合作办学,推进多元化培训方式,加快缓解新疆煤矿企业技能型人才紧缺、安全形势严峻的被动局面。

综上所述,建立技师培训学院拟设的煤矿技术、矿山机电专业从专业办学条件等方面已基本满足我区煤炭行业对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需求。

下载在全省高技能人才工作会议暨高技能人才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五篇材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在全省高技能人才工作会议暨高技能人才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五篇材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如何培养高技能人才

    如何培训高技能人才1、充分认识到高技能人才培养开发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培养开发大量能满足企业需要、适应市场变化的高技能人才是企业实现长远发展的必须条件。 2、根据......

    高技能人才情况汇报

    我市近年来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情况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对高素质劳动者的需求,日趋强劲,高技能人才工作得到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高技能人才工作......

    高技能人才楷模

    中华全国总工会等七部委联合下发通知开展学习中国高技能人才楷模先进事迹活动近日,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见》,宣传高技......

    高技能人才试题

    一、 填空题 1、代化建设中的一支生力军,是推动创新和实现转化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 2、斗精神、重进事迹和重要贡献将激励和鼓舞广大劳动者走上成才之路。 二、 选择题 1、......

    高技能人才评价工作会议材料(大全五篇)

    高技能人才评价工作详解 一、高技能人才评价工作意义、指导思想及工作原则 1、高技能人才评价工作意义:促使公司高技能人才结构与产品结构更加匹配,带动各级技能人才更好更快......

    在全市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在全市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同志们:刚才,x副部长宣读了书记的重要批示,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领会,切实抓好贯彻落实。会议还表彰了xx年度x市首席技师和技术能手,xx等......

    高技能人才的概念

    高技能人才的概念高技能人才是指具有专业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实际应用能力并能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 其本质特......

    高技能人才推荐材料(优秀范文五篇)

    推荐材料姓名:骆登万性别:男民簇:汉职称:工程师 职务:炸药车间主任出生年月:1977年7月 学历:本科学位:学士毕业学校:昆明理工大学毕业时间:2000年6月 简历: 1985年9月-----1990年6月: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