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公务员职业道德与修养

时间:2019-05-14 18:13:2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第三章 公务员职业道德与修养》,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第三章 公务员职业道德与修养》。

第一篇:第三章 公务员职业道德与修养

第三章 公务员职业道德与修养

一、单项选择题

1、()是指人们在一定的职业道德认识、情感、意志、信念等支配下采取的行为,是衡量一个人职业道德素质高低的重要标志。

A、职业道德信念 B、职业道德意志 C、职业道德感情 D、职业道德行为习惯

2、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核心是()。

A、“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B、为人民服务

C、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D、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3、()是社会主义道德规范体系中的核心理念,反映着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的本质要求。

A、群众观 B、利益观 C、共产主义 D、社会主义荣辱观

4、国家公务员()规范是保证公务员在公务活动中保持清正廉洁的道德依据。A、思想行为

B、政治行为

C、法律行为

D、廉政行为

5、()是税收工作的灵魂,是国税职业道德的核心内容。

A、爱岗敬业

B、公正执法

C、诚信服务

D、廉洁奉公

二、多项选择题

1、道德具有()特征。

A、实践的自觉自愿性 B、多层次性 C、相对稳定性 D、广泛的社会性

2、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具有()的特征。

A、理论和实践的相统一性 B、内容具有人民性 C、形式具有广泛性 D、形成发展具有灌输性

3、社会主义荣辱观倡导的是()等道德规范。

A、爱国 B、敬业 C、诚信 D、友善

4、公务员职业道德的作用主要有()。A、激励公务员自我完善

B、是调整公务员职责内外部关系的重要手段

C、有助于公务员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唤起公务员强烈的荣誉感和责任感 D、可以取代对公务员的日常管理

5、公务员的职业道德的基本规范包括()。

A、忠于职守,一心为公

B、实事求是,秉公执政 C、艰苦奋斗,廉洁奉公

D、关心群众,平等待人

6、公务员要达到恪守社会公德规范,必须做好()。

A、自觉遵守社会规章和守则

B、团结友爱,助人为乐 C、爱护公共财物

D、爱护环境资源,保持环境卫生

7、公务员廉政行为规范的作用有()

A、强制作用

B、预防作用

C、惩戒作用

D、指导作用

8、加强职业道德修养的方法有()。

A、慎独

B、防微杜渐

C、见贤思齐

D、求真务实

三、判断题

1、社会主义荣辱观主要表明的是在社会主义社会中真善美与假恶臭的界限与区别。()

2、有贪污、索贿、受贿、行贿、介绍贿赂、挪用公款、利用职务之便为自己或者他人谋取私利、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等违反廉政纪律行为的行政机关公务员,应给予行政处分。()

3、关心群众、平等待人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道德原则的具体表现。()

4、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国内公务活动中,不得赠送和接受礼品。()

5、依法治税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坚持的重要原则。()

6、国税公务员职业道德修养的实质,是在职业活动中以职业道德规范抵制和反对一切违背职业道德规范的行为。()

7、在税务战线上,始终存在偷税和反偷骗税,腐蚀与反腐蚀的斗争。()

8、职业道德教育是形成道德品质的内因,而职业道德情感、信念的养成则是形成道德品质的外因。()

9、爱岗敬业是廉洁奉公的思想基础,是公正执法和诚信服务的道德保障。()

四、简答题

1、职业道德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2、“八荣八耻”的含义是什么?

第二篇:超市员工的职业道德与修养

超市员工的职业道德意识及修养

一、超市员工的职业特征

一、超市员工所处的工作环境主要分为商品空间和顾客空间。超市员工在指定的区域内与顾客共享一个空间,顾客可以充分自主地接触商品空间,这是自助购物的一个基本特征。由这一特征所引起的问题主要是:超市员工的作业活动,如补货、上架等,会占用一定的顾客购物空间,从而可能会给顾客自由选购商品造成不便;顾客可以自由接触商品,可能会给商品造成一定的不利影响,容易产生超市员工与顾客之间的矛盾;超市员工有特定的责任区域,但顾客的询问和需要提供帮助的项目可能会超出超市员工的责任范围,这也容易产生超市员工与顾客之间的矛盾;在自助购物的超市中,应让顾客保持充分的自主,如果超市员工做不适当的商品介绍,反而会引起顾客的反感。上述问题表明超市员工虽然不需要直接面对顾客但向顾客提供面售服务,但其工作的性质与售货员有区别,需要具备特殊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技能。

二、超市员工的工作重心是商品以及与商品销售服务相关的环节。在柜台服务中,售货员的工作重心是接待服务,通过语言、体态、表情在与顾客沟通的过程中完成商品交易活动。超市员工则是通过理货活动,依靠商品展示与陈列、POP广告、标价、排面整理、商品补充与调整、环境卫生、购物工具准备以及超市员工的作业活动状态等,与顾客间接或直接地发生联系。这一岗位特性有四点与售货员相区别:

间接性:超市员工与顾客的沟通在大多数情况下是间接的,理货员是依靠顾客的选购行为、表情以及个别的询问来了解顾客的需求情况;规范性:超市员工所从事的作业活动必须按连锁公司总部设计好的操作规范执行,任何偏离操作规范的行为都会影响到顾客的利益,损坏公司的形象和营业的绩效;辅助性:超市员工虽然是通过作业活动和结果(如商品陈列)向顾客提供间接的服务,但在某些情况下(如顾客询问、生鲜食品称重等),仍需要超市员工提供直接的服务;交替性:超市员工一般不用等候顾客,因而除完成理货作业活动外,为充分利用作业时间,在营业高峰时段还应服从课长的指派,配合其他部门做好其他作业活动,如卸货、搬运、清洁门面、装袋等等。

三、超市员工的职业道德意识

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意识是遵守职业道德规范的前提,也是不断提高工作成果的重要基础。不加思索,马马虎虎的工作态度,绝不能获得成果。如果能培养“有意识的工作态度”,便能提高工作兴趣,扩大工作业绩,提升职业道德水平。根据超市员工的岗位特性,应树立以下八大职业道德意识: 顾客意识:“顾客 形象意识:连锁超市是一个大家庭,一个店铺、一个部门,乃至每一位理货员、收银员的个别形象都会直接影响公司的整体形象。因此,每一位员工(包括理货员)都必须清醒地意识到:自己是企业的代表,自身形象也代表了企业形象。

品质意识:商品品质需要工作品质来保证,超市员工应树立良好的工作态度,以确保商品和服务的品质。

成本意识:为顾客节省成本是成本意识的核心。只有降低成本才能向顾客提供质优价廉的商品和服务,也只有使公司低成本地运行才能获得更多的利润。节约成本,人人可为;节约成本,人人有责。合作意识:连锁公司这个大家庭虽然类似于工业化大生产的流水线,但与流水线又截然不同。它更像个有血有肉的生物体,体内的各个器官和细胞都有独特的功能,并依靠相互作用、主动配合而维持机体的活力。每一个员工应该时时保持良好的合作意识来完成工作。问题意识:世界上几乎没有无缺陷、无问题的公司。问题不在于是否有问题和缺陷,问题在于不注意去发现问题、正视问题,甚至即使发现了问题也不敢提出问题。问题意识就是要求人们不要回避问题,要善于发现问题;不要只抱怨问题,要善于寻找解决问题办法;不要只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要善于有效地解决问题。

规范意识:即要求按规则、规定来从事工作。对连锁公司来说,做到这一点尤为重要。如果人人都以大拇指当尺规,统一的服务形象就难以维持,连锁公司的规模优势就难以发挥。

三、超市员工的职业道德修养

超市员工的职业道德修养主要包括意志修养与品质修养。意志修养应把握以下八个字:

认同:即要求有清晰的角色意识。员工务必认清:应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应该说什么,不该说什么。角色认同的基本要求是:用“假如我是……”的思路将心比心,推己及人,设身处地,进行角色互换,站在对方的角度来思考和处理问题。

自制:即要求冷静、沉着,不受对方的情绪所影响。做到你发火,我耐心;你粗暴,我礼貌;你埋怨,我周到;你有气,我热情。

宽容:即要求宽以待人,得饶人处且饶人,把一切“面子”都留给顾客。有宽容心才能有效地自制。

平衡:即要求理智、观念与情感、情绪保持平衡。例如,理智上强调“顾客永远是对的”,但很多 物质财富时有四点需要特别注意: ①聚财不贪。“家有黄金万吨,一日不过三顿”;

②享乐不可极。享乐是一种诱感,必要的享乐能使人生更丰富多彩,能使工作更充满活力,但乐极往往生悲;

③不义之财不可取。财物是一种诱惑,只有反抗诱惑,才能有更多的机会做出高尚的行为来;

④没有 ②知识是道德的基础,知识是道德的明灯,没有知识的“道德”是愚昧的道德,没有道德的知识还不如愚昧; ③今日的辛劳,必将换来明日的收获。

第三篇:教师职业道德与法律修养名词解释

1教育机智:就是对学生活动的敏感性,以及能根据学生新的、特别是临时突发的意外情况,快速做出反应,及时采取恰当措施的能力。

2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第三章 资格和任用等条款的规定,在国有企业中从事职业教育和幼儿教育的教师,其法定身份是教师。3教师的角色功能:从职业上看,教师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都处于一种特殊的地位,具有特殊的极其重要的作用,心理学就把教师的特殊地位和作用叫做教师的角色功能。

4教师职业道德是指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过程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道德观念、行为规范和道德品质的总和,它是调节教师与他人、教师与集体及社会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是一定社会或阶级对教师职业行为的基本要求。

5人道主义即人性的、人道的、文明的意思。6社会主义人道主义是社会主义的重要规范之一,是以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历史观为基础,是对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和政治制度的反映,同时,也是在批判、继承历史上人道主义的合理成分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新的、更高水平的人道主义。

7教育人道主义是社会主义在教育领域、教育过程中的具体化,“职业化”。它调整教育过程参与者之间的各种人际关系,并为这些关系规定原则和规范。8职业理想就是指人们对于未来工作类别的选择以及在工作上达到何种成就的向往和追求。9教师职业态度,是指教师对自身职业劳动的看法和采取的行为,也就是指教育劳动态度。10职业纪律是职业劳动者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11教师职业纪律就是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过程中应遵守的规章、条例、守则等。

12职业技能就是从事一定职业的人们应当具备的技术和能力,它是从事职业工作的重要条件。是职业工作着实现工作理想、追求高尚职业道德的具体行动内容。教师职业技能集中表现为教师教书育人的本领,教师教书育人活动的效果是教师职业技能的反应。13职业作风就是人们在一定的职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贯的态度和行为。教师职业作风就是教师在自身职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贯的态度和行为。14教育人道主义是社会主义人道主义在教育领域、教育过程中的具体化、“职业化”。它调整教育过程参与者之间的各种人际关系,并为这些关系规定原则和规范。

15依法执教就是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模范遵守《宪法》及其他各项法律法规,使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完全符合社会主义法制的要求。16廉洁从教是教师处理教育、教学活动与个人利益关系的准则。

17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就是指教师躬行自明、严于律己,言行一致,表里如一,时时事事处处成为学生的表率。

18严谨治学一是指认真完成教学任务,以高度的责任感对待学生;二是以认真严谨的态度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总结和研究 19热爱学生指教师能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从高度的工作责任心和社会责任感出发,关心爱护每个学生,严格要求学生,为国家、为社会培养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 20教师职业道德的原则是教师在职业实践活动中必须遵循的最根本准则,是教师协调行业内人与人之间

及其与社会和其他行业之间利益关系的根本指导原则,是调节、指导和评价教育工作者行为的基本道德标准

21古代的“伦”主要是指人际关系。

22伦理指道德的客观法则具有某种可以进行客观讨论的规律性。教师的职业伦理还带有人文关怀的特征 23广义的人际关系是指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总和包括经济关系、政治关系、法律关系、信仰关系、文化关系和到的关系等各个方面狭义的人际关系是指人与人之间在交往的基础上形成的比较稳定的心理关系 24师幼关系是在教育活动中,教师和幼儿通过各种交往形式而形成的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包含三方面内容①师幼关系体现在教育活动之中,反映教师与幼儿之间的伦理关系②师幼关系是通过多种交往形式而形成的,具有互动性③师幼关系是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 25交往是人们在一定态度的支持下,为了彼此传递思想、交换意见、表达情感、需要等目的,运用语言符号而实现相互沟通的过程。具有信息传递、组织协同、个体保健和相互认知等功能。

26教育交往是交往者在教育系统中的具体体现,是指从事教育活动的人们在一定教育观的支配下,为了实现教育教学目的和满足个体的归属感需要,运用教育影响而进行的信息交流、情感互换的过程。27教师幸福,也称教育幸福就是教师在自己的教育工作中自由实现自己职业理想的一种教育主体生存状态。对自己生存状态的意义的体会构成教师的幸福感 28公正是处理人际关系时的公平与正义的伦理原则,公正必须具备的特征有:对等性、互换性、最终价值判定的依赖性。

29教师公正是指教师在自己的教育活动中对待不同利益关系所表现出来的公平和正义。

30道德义务是指能够对它作善与作恶的判断义务。31非道德义务则是指那些并不具有道德意义的义务 32良心:道德意义上的良心是一种道德心理现象,指主体对自身道德责任和道德义务的一种自觉意识和情感体验,以及以此为基础而形成的对于道德自我、道德活动进行评价与调控的心理机制。33教师良心就是教师的职业良心,指的是教师在教育实践中对社会向教师提出道德义务的高度自觉意识和情感体认,自觉履行各种教育职责的使命感、责任感,对自己的教育行为进行道德调控和评价的能力 34人格是个人相对稳定的比较重要的心理特征的总和。这些心理特征包括个人的能力、气质、性格、爱好、倾向等。它们是在一定生理素质的基础上,通过社会实践逐渐形成和巩固的。

35教师人格是指教师用具备的优良的情感及意志结构、合理的心理结构、稳定的道德意识和个体内在的行为倾向性。

36思维的逻辑性是指在考察问题时,遵循严格的逻辑顺序,在推论中有充足的逻辑依据,在提出问题时明确而不含糊,思考问题时,符合形式逻辑基本规律要求的确定性、无矛盾性、先后一贯性和论证的根据性 37思维的创造性是指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够把已有的各种知识、信息、借助想象和联想,通过科学的思维方法,进行更新组合和综合,从而形成新知识、新信息的思维活动。

38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

39气质是表现在人的情感、认知活动和言语行动中的比较稳定的动力特征。

40动力特征是指心理活动发生时力量的强弱、变化的速度和均衡的程度。

41性格是人表现在对现实的稳定态度和与之相适应的行为方式上的心理特征。

42修养,出自《孟子》的“修身、养性”。词义上理解,:修就是整治提高的意思,养就是涵养、熏陶。修养是个体自己对自己的规范和要求,具有自主、自觉、内省等特征。包含政治修养、思想修养、道德修养、知识修养、艺术修养、技能修养等内容。43道德修养是自我修养的重要内容,是个体形成优良道德品质的重要途径,它是指人们在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识、道德信念、道德习惯等方面,按照社会的道德原则、规范和要求所进行的自我改造、自我磨炼、自我解剖、自我提高、自我教育等活动及通过这些活动所达到的道德水平。

44专业知识指教师所讲授的学科及其教学法的知识 45专业技能指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所必须具备的能力。如较强的语言表达、逻辑思维能力,应变能力,组织教学、管理教学及与学生沟通等方面的能力。46教师的影响力,指教师在与学生接触和交往中,激励或改变他们心理和行为的能力。

47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具有现实可能性的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是人们的政治立场和人生观、世界观在奋斗目标上的表现。可分为:社会理想、道德理想、职业理想、生活理想。其中,社会理想是最根本、最重要的,它决定、制约着道德理想、职业理想和生活理想。

48信念就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对某种思想理论、学说和理想所产生的坚定不移的看法。可分为:政治信念、科学信念、道德信念、生活信念。49道德品质是一定社会或阶级的道德原则和规范在个人身上的体现与凝结,是人们在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关系的一系列行为中所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道德倾向和特征。

50心理素质修养是指人们在感知、思维、观念、情感、意志、兴趣等多方面心理品质上的修养。51审美是人们对美和美的事物的一种认识、一种感动、一种欣赏和评价。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不可缺少的一种思想情感方式。

52教师职业道德自我修养是教师形成良好职业道德素质的重要途径,它是指教师为适应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需要,为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所进行自我改造、自我磨炼、自我解剖、自我提高、自我教育的活动及通过这些活动所达到的职业道德水平。53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境界是指教师接受职业道德教育、进行职业道德修养过程中形成的觉悟水平。分为应有境界和实有境界。

54教师意识,指的是教师对自己的教师身份,对教师的社会价值及意义、作用,对自己的言行举止在学生中产生的影响等方面的认识。

55慎独指的是在独自活动、无人监督、有做各种坏事的可能并且难以被人发现的情况下,仍然能坚持自己的道德观念,自觉按照一定的道德准则去行动,不作任何坏事。是一种比较高级的道德修养方法,它显示的是一个人的真实灵魂和自我主宰精神。56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它是在一定社会条件下形成与发展起来的人们共同生活得行为准则的总和,是评价人们行为的标准。57道德性,指的是幼儿教师的形象应符合道德规范,应有利于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58审美性原则是指设计教师形象必须符合美的规律,具有审美价值,能给人带来美感。

59个性化原则是指幼儿教师的形象应满足个体的不同需求,充分体现个体的不同特征。

60服饰是指人的衣着,它包括衣裤裙鞋帽袜围巾领带手套及各种饰物。

61仪态是指一个人的仪容和姿态,包括人的发型、容貌、姿势、体态等方面。

62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本质特征之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随社会产生而产生,随社会发展而发展。

63礼仪是指一个国家和民族维系社会生产方式和社会交往而约定俗成的最基础的行为规范模式。也是一个国家和民族道德风貌、文明程度的反映。64遵纪守法是我们每个公民应尽的社会责任和道德义务。

65纪律是指一定社会组织要求成员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

66法律具有公平公正的含义,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有国家强制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67公共财物是指国家和集体的财产。

68教育法或教育法规是指调整教育活动中发生的各种关系的规范性文件的总和。狭义是指由国家立法机关制定或认可,并受到国家强制力保证执行的有关教育方面的规范性文件。广义是指国家机关,包括立法机关和政府机关制定和发布的一切有关教育方面的规范性文件。

69教育法制是由指定完整的教育法规和依法治教两部分组成。

70社会主义法律与法制:主要是用以对敌实行专政,确立和巩固社会主义国家制度,调整人民内部矛盾,促进安定团结,保障和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为处理对外关系时提供法律依据。71强制性就是依照法律的名义,将儿童接受一定的教育定为一项法律义务。

72免费性,主要考虑到这种教育具有普及意义,能使更多的人履行这项义务并保证他们正常入学。73世俗性,是因为在欧洲中世纪以来占据学校教育权利和教育内容的主要受制于圣经和宗教教义的制约,为摆脱宗教对教育的控制,所以强调世俗性。74秩序是指社会在运转中存在的某种程序的一致性、连续性和确定性。是指处于一种有条理、不混乱的状态。

75社会主义法制是由社会主义国家机关创制的、体现工人阶级领导的全体人民意志的法律和制度,以及一切国家机关、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事业组织和公民严格依照这种法律和制度活动方式的统一体。它是立法、执法、守法和法律监督等内容的有机统一体,其中心环节是依法办事。76法律自由是指人们受反映客观规律的法律保障或认可的按照自己意愿活动的权利。

77法律关系是运用法律规范在调整人们的行为过程中所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它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 78法律责任是一种特殊的社会责任,它直接反映人们之间的法律关系,并爱法律关系的制约。79教育法律责任是教育法律关系主体因实施了违反教育法的行为,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应当否定性的法律后果。

80公共行政国家基于分蘖利益对社会事务的组织与管理。教育行政机关,即依法成立的代表国家从事教

育行政管理、承担对内对外教育职能的行政机关,它是国家行政机关的生要组成部分。

81教育行政机关的法律地位,是指在行政法上教育行政机关具有的主体资格。

82学校的法律地位是指作为实施教育教学活动的社会组织和机构,在法律上所享有的权利能力、行为能力及责任能力。

83学籍管理是指学校针对受教育者的不同层次、类别,制定有关入学与报名注册,纪律与考勤,休学与复学、转学、退学等管理办法,是具体实施管理活动的制度。

84遵守法律、法规是指遵守宪法、国家权力机关制定的法律、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地主性法规以及根据法律、法规制定的规章。

85教师权利,是指教师在教育活动中享有的由《教育法》赋予的权利,是国家对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可以作为或不能作为的行为的许可与保障。

86教师的义务是指依照我国《教育法》、《教师法》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从事教育、教学工作而必须承担的责任,表现为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必须作出一定行为或不得作出一定行为的约束。87教师资格制度是国家对教师实行的一种特定的职业许可制度,它体现了职业性和专业性的根本要求。教师资格是国家专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人员的最基本要求,是公民获得教师工作的前提条件,符合这种条件的人,才允许成为教师。

88教师职务是根据学校教学、科研等实际工作需要设置的有明确职责、任职条件和任期,并需要具备专门的业务知识和相应的学术(技术)水平才能担负的专业技术工作岗位。

89教师聘任制度,就是聘任双方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由学校或者教育行政部门根据教育、教学需要设置的工作岗位,聘请具有教师资格的公民担任相应老师职务的一项制度。

90行政法律责任是指行政法律关系主体由于违反行政法律规范,构成行政违法而应当依法承担的否定性法律后果。违反教育法的行政法律责任的承担方式主要有两类:即行政处罚和行政处分。

91行政处罚是国家行政机关依法对违反行政法律规范的组织或个人进行惩戒、制裁的具体行政行为。92行政处分是根据法律或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的规章制度,由国家机关或企事业单位给予犯有违法失职行为或内部纪律的所属人员的一种制裁。93民事法律责任是指行为人由于民事违法行为而应承担的法律后果。

94教育法的民事法律责任是教育法律关系主体违反教育法律、法规,破坏了平等主体之间正常的财产关系或人身关系,依照法律规定应承担的民事法律责任,是一种以财产为主要内容的责任。

95刑事法律责任是指行为人实施刑事法律禁止的行为所必须承担的法律后果。

96教育内部的法律关系主要是指教育法律规范调整的教育系统内部各级各类教育机构、各类教育工作人员、教育对象之间的关系。教育外部的法律关系主要是指教育法律规范调整的教育系统与其外部社会各方面的必然联系。

97法律关系的主体即法律关系中享受权利和义务的人,他们是法律关系的参加者。又被称为“权利主体”或“义务主体”。它必须具备主体能力,由二要素构成:①法律所确认的享有权利、履行义务的资格,即

权利能力;②法律所承认的、独立地以自己的行为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能力,即行为能力。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指应付票据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共同对象,又称“权利客体”或“义务客体”。

98法律关系是主要由法律关系主体和法律关系客体组成的。法律关系的主体即法律关系中享受权利和履行义务的,人们是法律关系的参加者,又被称为“权利主体”或“义务主体”。主体具备要素:第一,法律所确认的享有权利、履行义务的资格,即权利能力;第二,法律所承认的、独立地以自己的行为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能力,即行为能力。

99教育法律是国家机关依照法律程序制定的有关教育的法律的总和。教育法律是一种教育行为规范,是用来约束、规定和保障人们在教育活动中或参与 教育活动时实施社会公认和许可的行为的规则,在调整教育关系方面具有普遍的约束力和强制性。100儿童观是成人如何看待和对待儿童的观点的总和,它涉及儿童的特点与能力、地位与权利、儿童期的意义、儿童生长发展的形式和成因、教育与儿童发展之间的关系等诸多问题。

101权利是指通过宪法和法律所确认的公民实现某种行为的可能性,是法律确认和保障的利益。102儿童权利是指儿童所享有的最主要的、最起码的权利。

103人身权利是指法律赋予公民和法人所享有的、具有人身属性而又没有直接财产内容的民事权利。104人自自由是指公民有支配其身体和行动的自由,非依法律规定,不受逮捕、拘禁、审讯和处罚。人身权利和自由是公民所具有的最基本的权利,是公民享有其他权利的前提和基础。

105生命健康权是指儿童依法享有的以生命、健康的安全为内容的权利。它包括生命权和健康权。106生命权是以儿童生命安全的利益为内容的权利。健康权是指儿童依法享有以保持身体机能安全为内容的权利。生命健康权利是儿童人身权利中最重要、最起码的权利。

107人身自由权是指儿童的人身不受非法逮捕、拘禁、非法剥夺或者限制自由以及非法搜查身体。人身自由不受侵犯,是儿童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和享受其他权利的先决条件。

108人格在法律上是指人作为权利和义务主体的资格。儿童的人格尊严权包括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等。姓名权是儿童依法享有的决定、使用、改变自己姓名的权利。肖像权指儿童依法拥有自己的肖像、同意或禁止他人利用自己肖像的权利。名誉权是指儿童依法享有个人名誉不受侵犯的权利。荣誉权是指儿童依法享有所得嘉奖、光荣称号,并不受非法侵害、剥夺的权利。

109通信自由权是指儿童在与他人的交往中,通过信件、电报、电话等形式表达意愿的自由,任何组织或者个人均不得非法干涉。通信秘密权是儿童在与他人的通信过程中,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非法偷听、偷看或者涂改其内容。

110公民的平等权指的是,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职业、财产状况、居住期限,一律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任何人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111政治权利和自由指公民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监督权,以及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儿童除未满18周岁不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外,应当享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及监督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权利。112经济权利是指以经济利益为内容的权利。它是公民享有其他权利的物质基础。儿童经济权利的内容主要是财产权。财产权是指以财产利益为内容直接体现某种物质利益的权利。财产权的内容:所有权及其派生的经营权、使用权、相邻权、抵押权、留置权、债权、继承权和知识产权。

113在实际生活中,与儿童的生活最密切的财产权主要是所有权、继承权与知识产权。所有权是指儿童对自己的财产拥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是财产权中最基本的权利。继承权是指继承人依法继承被继承人遗产的权利。知识产权,又叫智力成果权,是指公民、法人对自己的创造性的智力活动成果依法享有的民事权利,其内容包括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114文化、教育权利是指儿童从事文化活动、接受教育方面的权利。

115儿童的特殊权利是指儿童作为我国公民中的特殊群体而依法享有的特殊权利。

116获得卫生保健权是指儿童有获得必要的医疗、卫生保健服务的权利。儿童,尤其是婴幼儿,特别需要良好的、及时的卫生保健服务。获得卫生保健服务是儿童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也是他们的基本条件。117获得健康成长的环境权是指儿童有权要求社会、学校和家庭为他们的生活、学习和成长提供良好的、适宜的、健康的环境。它包括社会环境、学校环境、家庭环境三个方面,但主要是社会环境。它以人文环境为主,也包括自然环境。

118游戏权是指儿童通过游戏使自己得到发展的权利。它是幼儿的一项特殊权利,是幼儿身心得到全面健康发展的基本权利保障。

119教育法律是国家机关依照法律程序制定的有关教育的法律的总和。

120教育执法广义包括国家机关和司法机关在广泛意义上的法律适用活动。狭义专指国家行政机关法律适用的活动。

121自律性的实施是法律遵守,即教育法律关系主体主动地遵守教育法律规范,并将其落实到自己的各项教育活动之中。他律性的实施,是法律适用,即当教育法律关系主体自己不去实施相应的法律规范时,由国家专门机关强制实施的方式。

122教育法的适用是教育法实施的一种必要方式,是指特定国家机关依法排除教育法律规范实施中遇到的阻力,强制性保证教育贯彻的法律实践活动。123司法适用是指国家司法机关按照法定职权和程序,应用教育法处理具体案件,确保教育法律规范得以遵守的法律活动。

124行政适用是指国家行政机关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应用教育法裁决、处理具体教育事项及争议的活动,也被称为教育行政执法。

125教育行政法是指主管教育的行政机关、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和主管教育的行政机关委托的组织,依照教育法律、法规的规定采取具体直接影响或干预教育行政相对人权利、义务的行为,或者对行政相对人的教育权利、义务的行使和履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制裁其违法行为的活动。

126教育行政法的主体是主管教育的行政机关、法律或法规授权的组织及教育行政机关委托的组织;127教育行政执法活动是教育行政主体行使职权的活动,属于具体行政行为的范围。

128教育行政执法是以特定的事项和特定的教育行政管理相对人为对象的适用教育法的行为。129所谓特定的教育行政管理相对人,即教育行政机关适用《教育法》时所涉及的具体对象,或具体案件中的行政管理相对人,以及由于教育行政机关的执法活动,其权利、义务直接受到影响的人。

130教育行政措施,是指教育行政机关依法针对特定对象作出能直接产生法律效果的处理或决定的教育行政执法行为,包括能产生法律的通知、批准、许可、免除、证明等。

131教育行政处罚,是指教育行政机关依法对违反《教育法》支付宝的教育行政管理相对人进行惩戒、制裁的教育行政执法行为。

132教育行政强制执行,是指教育行政机关对应履行而不自动履行《教育法》规定义务的行政管理相对人,依法强制其履行义务的教育行政执法行为。分间接强制执行和直接强制执行。间接强制执行表现为代履行和强制金。

133间接强制执行是国家教育行政机关通过某种意拼手段达到迫使相对人发行教育法义务目标的强制执行方法。

134代履行。又称代执行,即教育行政机关或其他第三代替义务人履行义务,然后缶义务人征收履行费用的强制执行方式。

135强制金,又称执行罚,指教育行政机关对逾期不履行教育法义务的相对人课以罚金,以迫使其履行义务一种教育行政强制执行的方式。

136直接强制执行即当义务人逾期拒不履行教育法义务时,教育行政机关以强力手段直接强制义务人履行义务的行政强制手段。

137教育法律救济是一种教育法律关系主体的合法权益受到侵犯并造成损害时,获得恢复和补救的法律途径及其相关的制度。

138教育行政复议,是指教育行政管理相对人认为教育行政主体的具体教育行政管理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依法向有权的教育行政复议机关提出申请复议,受理申请的复议机关依照法定程序对引起争议的具体教育行政行为进行审查并作出裁决的活动。139教育行政诉讼是指教育行政管理相对人认为教育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相对人的合法权益,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请求给予法律补救;人民法院对教育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进行审查,维护和监督行政职权的依法行使,矫正或撤销违法侵权的行政行为,给予相对人的合法权益以特殊保护的法律救济活动。

140教育行政诉讼的管辖是指人民法院受理第一审教育行政诉讼案件的权限和分工。

141行政诉讼的执行是指人民法院及行政机关依照法定程序,强制当事人发行生效的行政裁判文书或者行政法律文书所在宝宝的义务的行为。

142教育法制监督是指有关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对教育立法、执法和守法等法律活动进行的监察和督导。

143教育法制监督要素:教育法制监督的主体、客体和内容,亦即由谁来监督、监督谁、监督什么。144权力机关的监督是指国家权力机关对法律实施情况的监督。

145行政监督即行政机关的监督,是指上级行政机关对下级行政机关、行政机关对企业事业单位和公民执行和遵守法律、行政法规的监督。

146司法监督是检察机关的检察监督和人民法院的审判监督的总称。

147社会监督是指国家机关以外的社会组织或人民群众的监督。

148教育执法检查是专门对有关教育的法律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专门委员会通过的有关教育法律问题的决议、决定贯彻实施情况进行的检查和监督。

149教育执法检查主要目的是检查、监督教育法律实施主管机关的执法工作,督促国务院及其部门及时解决教育法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150教育督导制度是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对本行政区域教育工作进行监督、检查、评估指导的制度。

151教育审计广义,凡对教育系统的审计对象进行的审计,统称为教育审计。狭义,只限于教育部门内部专职机构和人员对教育机构或人员,依据国家的财经法规,对被审查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及其有关经济活动进行的审核、评价。

152社会化是指人们学习道德规范、行为准则或生活模式与社会价值,掌握社会技能,从而能真正适应于变化和发展的社会进程。

153中西方伦理学家关于仁慈的界定:有这样几个内涵上的特性—伦理上的仁慈具有爱心的特质(情感性)、理性的特质(理智性)和超越公正义务的爱和宽恕的特性(超越性)。概而言之,我们认为:仁慈就是具有高度理智性和超越性的爱心和宽恕的伦理精神和道德原则。

154教师的“教”就是教师对幼儿施加教育影响。一是直接的“教”,执教时按照教育目的,直接把教育的内容传递给幼儿;二是间接的“教”。是指教师不是把教育要求直接讲给幼儿听,而是通过环境中适当的中介,迂回地达到教育目的。

155幼儿的“学”可与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接受学习”是指学习者主要通过教师的言语将收获的知识、技能、概念等地学习方式。“发现学习”,即幼儿通过动手操作、亲自实践、与人交往等去发现自己原来不知道的东西,从而获得各种直接经验、体验以及思维方法。

156运用表情、动作等手段作用于课堂教学的语言称为体态语言。

157经济价值主要是指通过教育立法保证教育经费的落实和规范教育资源的合法、合理地使用。效益价值有两层含义:一是人类活动的有效性,指人类活动的效率;二是人类活动的有益性,指人类活动所达到的有价值的结果。

158有损害事实即有侵害教育管理、教学秩序及从事教育教学活动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的客观事实存在。

159生物因素主要指的是遗传素质,它是儿童从父母身上获得的各种原因,为儿童后天发展成为一个正常的人提供了生理基础和物质条件。社会因素主要指的是环境,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160社区保护,主要是指在城巿和乡村的社区范围内,由基层政权组织、群众自治组织、青少年保护组织及社会各有关方面,依据国家法律规定和社区公约规章,从儿童的成长特点和需要出发,所实施的教育、保护、照料、帮助等。

161所谓文化保护是指通过法律手段,利用全社会的力量,为未成年人提供一个比较好的社会文化环境,保护未成年人享受健康的社会文化的权利,并保护未成年人免受不健康的社会文化的影响。

162国家保护实质上是一种政策性保护,它是指国家、政党通过制定和施行自己的路线、方针、政策并通过对政权机关在政治、思想和组织上的领导,以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实现。

第四篇:如何加强理想信念和道德品行修养提升公务员职业道德水平

如何加强理想信念和道德品行修养提升公务员职业道德水平

作为一个国家公务员,其政治立场、观点,态度,品质直接关系到事业的兴衰成败和党和政府的形象,而时代的发展,需要有更高素质的国家公务员队伍。加强道德修养是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党性锻炼的重要方面,是提高公务员素质的重要内容,每个公务员都要注重自己的道德品行,自觉加强道德修养,不断提高思想道德水平,以高尚的道德情操带动全社会广泛形成讲道德、重修养、尚清廉的良好风气。

一、道德的本质什么是道德?在我国古典文献中,从文字上说,“道”,一般是指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和法则,还有“理”、“方法”等意思,如常说的“处事之道”;“德”,主要是指人的品行、人格等。在朱熹的《四书集注》上,有这样的解释:“道,则人伦日用之间所当行者是也。知此而心必之焉,则所适者正,而无他歧之惑矣”;“德者,得也,得其道于心而不失之谓也。得之于心而守之不失,则终始惟一,而有日新之功矣。”用我们现在的话说,所谓“道”,就是人们在日常的生活交往中,应当遵循的那些正确规则,道理等;所谓“德”,即“道得之于心”而又见之行,就是说不仅在思想上懂得了“道”,而且在行动也按照“道”去做。所以,有道德的人,必定是懂得道理的人,是品行端正的人。

二、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

1、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这是我们党对道德建设的一种新的科学认识,也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必然要求。第一、一切从人民利益出发,站在人民的立场上立身处事。就是从广大人民群众的整体的、全局的、长远的、根本的利益出发,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做决策、办事情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第二、要把为人民服务作为处理社会主义人际关系的行为准则。要在全社会形成相互服务的道德氛围,让为人民服务的道德精神渗透到人际关系的方方面面。在工作和事业上,要相互鼓励、相互支持、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精诚合作、团结共进。对同事、同志,人际之间的友谊要珍视,要培育、要发展,不能去破坏、去践踏、去诋毁。第三、要把为人民服务作为应尽的职责和义务。党的好干部孔繁森就有强烈的为人民服务的责任意识,他说:“我是阿里地委书记,这个称号不仅仅是一个职务,一份履历,而是一份责任、一份担子。”在他看来,为人民的事业婵精竭虑,带领群众脱贫致富是自己的天职,尽到这个天职就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共产党人是真正为人民服务的。每一个公民也要通过自己的职业活动和社会活动,尽一份为人民服务的职责。

2、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道德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第一、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集体利益代表了每个集体成员的长远的、根本的和全局的利益,是实现个人利益的前提和保障,这就决定了集体利益必然高于个人利益。第二、在保障社会整体利益的前提下,实现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结合,任何片面强调集体利益,而抹杀个人利益,或以个人利益、个人需要为借口,用不正当手段和方式谋取私利、损害集体利益,都是和集体主义的道德原则根本不相容的。第三、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矛盾时,个人利益要自觉服从集体利益,这是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原则的根本要求。当社会整体利益、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发生矛盾时,要提倡个人顾全大局,以社会整体利益为重,以集体利益为先。

3、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第一、社会公德。社会公德是指一定社会的人们为维护社会正常生活所共同遵守的最起码、最基本的道德原则。社会主义社会公德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内容:一是遵纪守法。它要求人们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不做违法违纪、损公害人的事;二是文明礼貌。它以对他人尊重为基础,是维护人们交往中友好、和睦关系不可缺少的条件。三是助人为乐。助人为乐主要表现在,无论在什么场合下,都表现出对他人的关心、爱护和照顾,乐于助人,济危解难,是一个人心灵高尚的表现。四是爱护公物。爱护公物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每一个公民都应该以主人翁的精神,关心、珍惜和爱护公共财物,坚决反对破坏和损害公物的行为。五是保护环境。社会公德不仅涉及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还涉及到人与自然的关系,涉及整个人类的利益。社会公德在环境问题上一个基本要求就是,人类不仅要满足当前的需要,而且要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个能满足需要的环境。任意对待自然,造成生态失调,不仅会危及现代人的利益,而且是对未来人类权利的侵犯。第二、职业道德。职业道德是指从事一定职业的人们,在职业生活中所遵循的道德规范,以及与之相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在社会主义社会,尽管不同职业有不同的道德规范,但无论什么职业的道德,其基本原则都是一致的。第三、家庭美德。一是互敬互爱,白头偕老。二是尊敬父母、爱护子女。三是兄弟和睦、邻里团结。四是克勤克俭,勤俭持家。

三、如何加强道德修养

1、以德为本,常修为政之德,增强公务员的先进性意识。首先,要注重一个“修”字,加强自律。人在社会处世为人,福禄穷困、利诱色惑纷繁复杂,一些东西或许还会时不时地去“撞”你,此时是存善趋良还是纵邪作恶,有时仅一念之差,结果却大相径庭。一些人抵制不了金钱、美色、权势的诱惑,腐化变质,纷纷落马,其根本原因就是不能及时“修正”自己,放任自流。所以,公务员要时刻严格要求自己的一言一行,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经得住诱惑;要做到“慎独”、“慎微”、“慎初”,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其次,要坚持一个“养”字,立足长效。人需要一日三餐才能养出好身体,作为一名国家公务员也是需要“一日三醒”才能养出高素质。一个人干一件好事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干好事,做一时的好人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人。提高公务员的素质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不能一曝十寒,不能三天打渔两日晒网,必须持之以恒、养成习惯。所以,我们要积极探寻新的历史条件下做好公务员经常性教育管理工作的方法和途径,学习好的做法,推广好的经验,努力探索使广大公务员干部长期受教育、永葆先进性的长效机制。第三要“修、养”结合达到一个“醒”字,保持本质。公务员队伍建设要坚持“修”、“养”结合,始终深刻领悟“公务即公共服务”的本质含义,始终保持思想上的清醒,时刻牢记党的性质、纲领、任务、奋斗目标,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从而牢固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党性意识;牢固树立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群众意识。

2、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苦乐观、荣辱观,客观认识自己,正确地看待他人。如何衡量一个国家公务员人生观、价值观、苦乐观、荣辱观是否正确,应当把握这样的标准:把自己的人生理想和追求与维护国家的利益、群众的利益、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这样的人生观就是高尚、正确的。因为正确的人生观在想问题,做事情的时候,都能自觉地对照自己的行为是否符合社会的进步及经济的发展要求;是否符合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否有损国家的利益和群众的利益。

3、丰富公务员自身的社会知识和专业知识,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首先,要多读一些历史书籍,以史为鉴;第二,认真学习理论,用科学理论来武装自己的头脑。第三,在实践中总结教训,积累经验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一个公务员的思想道德修养、文化修养、法律知识、社会知识修养及个人的经历、所处的环境、社会习惯及性格都直接影响其对是非的判断能力。因此,客观、全面、发展的看问题是加强公务员思想道德修养的关键所在。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判断是非能力千差万别。以个人的好恶作为判断是非的标准,符合自己心意就肯定,不符合自己心意就否定的有之;人云亦云,随波逐流的有之;任人唯亲放弃原则的有之;怕采纳下属正确意见丢面子而错误决策的上司有之;凡此种种表现都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看一个人是功是过,要看其主要方面是优点还是缺点,既要看优点对国家、对社会有多大益处,又要看缺点对国家、对社会有多大害处。一般地说,要先看长处,后看短处,发挥长处避其短处,在发挥长处时补其短处,先看优点后看缺点,在发扬优点过程中克服缺点,而不是总抠缺点把人制住。作为国家公务员,只有注重自身修养,加强自律,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明确了是非标准,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提高了是非的辨别能力,才能真正地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

日前,中央组织部印发了《关于在干部教育培训中加强理想信念和道德品行教育的通知》,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加强理想信念和道德品行教育,引导和帮助干部始终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始终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

理念信念是我们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力量源泉,是思想和行动的“总开关”。理想信念是一个人的人生奋斗目标,精神支柱,是共产党人的立身之本,是为官从政的灵魂和成就事业的动力。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就是建设社会主义,实现共产主义。保持正确的理想信念能给人前进方向,奋斗目标,执着的追究和不竭的动力;能使我们站得高、看得远,想得更深,始终与党同舟共济,把个人的前途与党的事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联系在一起。面对国内外的各种挑战和考验,如果背弃了正确的理想信念、政治上就会蜕化变质,经济上就会贪得无厌,生活上就会腐化堕落。历史证明,有的共产党人,不注意学习,放松了世界观的改造,思想落后于形势,就会丧失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坚定正确的理想和观念,能进一步提升精神境界,有了坚定的理想信念,就能超越自我,关注大局,从政治上观察,分析和处理问题,想大事、谋大局、干大业,不为个人名利所左右。在新的历史时期,我党面临着许多新变化,国际环境面临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化改革发展,面临许多阻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务艰巨;党内面临着提高领导执政水平和拒腐防变的两大课题。在这种新形势下,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有着极其重要深远意义和现实意义。当前,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就要破除认为马克思主义已经不适用的“过时论”,树立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破除认为共产主义遥不可及的“渺茫论”,树立对共产主义的坚定信念;破除对社会主义产生怀疑的“动摇论”,树立对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坚定信心。从而始终牢记党的宗旨,经受住风浪的考验,振奋革命精神,发扬光荣传统,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在实际工作中践行共产党员的理想信念。

道德品行是我们立身之本,处世之基,成事之道,是为官和做人的根本。古人云:“德乃才之帅。”讲道德,重品行是衡量和选拔干部的主要标准,其中德是第一位的,品行和能力相比,品行更为关键。领导职位唯有德者居之,领导干部必须有德。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党员干部尤其是一些领导干部从道德品行滑坡开始,一步步蜕化变质,坠入违法犯罪的深渊。前车之鉴,后事之师,加强干部道德品行教育比任何时候都重要。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干部,就要以共产党人的道德标准,启发党悟,净化心灵,提高境界,打牢立身做人,为官为政的思想基础。共产党人崇高的道德情操和本质是集体主义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本质内容大公无私,先人后己,服从大局,自我牺牲,艰苦奋斗,廉洁奉公,开拓进取,严守纪律等。“勿以恶小而为之”,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干部,就要以共产党人的品行标准,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做人做事均为楷模。干部要认真对待生活中、工作中的每一件小事,在小节面前把持住自己。当前,一些党员和领导干部栽大跟头,就是因为在小节上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此外,干部平时要慎独,就是自律,就是强化自我约束、自我监督和自我完善,做到立行立改,知行合一。

第五篇:公务员职业道德

英国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基本情况

(一)建立了一套体系较为完整的公务员行为准则

1.严格的考试、考核制度等保证公务员廉洁。英国有比较严格的文官考试制度,一律采取公开平等、择优录取的原则,按照规范的程序,对应考者的能力、品德和性格等作出评估,对应考者进行综合评定,确定录选者。英国的考核制度也非常严格,文官考核每年一次,内容是考勤和考绩,以考绩为主,对文官考日常工作都随时进行督察和考核。例如,签到都有明确记录,偶尔迟到者受到口头警告,频繁迟到者将受到书面警告,本人必须作出书面解释。尚未触犯法律的不良行为要记录在案,严重的或在调薪提职时受到影响,或可能受到减

薪降职处分。这种严格的考核制制度对促进文官遵纪守法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2.英国还针对公务员廉政问题建立了一套完整、具体、实用的行为法规和道德准则。如《公务员行为准则》、《议员行为准则》、《部长行为准则》,用以规范各个层面公务员的行为,从而形成约束机制。公务员守则总纲规定,公务员必须效忠国家,不得将个人利益置于职

责之上,不得利用职权谋取私利,必须诚实正直。此外,2003年,新的《反腐败法》及其他相关法规也对公务员的腐败行为有明确的处罚规定。

(二)公德文化与公务员职业道德教育

英国悠久的历史积淀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培育了英国人的绅士风度及整个国民的文明素质,同时也为英国公务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奠定了良好的社会基础,尤其是思想文化基础。

1.诚信教育。英国人把一个人的诚实守信看得非常重要,因此更加重视对公务员尤其是高级公务员进行诚信教育,以规范公务员的行为,培养公务员廉洁奉公的道德风尚,使之养成自警、自律的良好习惯。冒领养老金、救济金,是英国社会福利事业的一大问题。据统计,每年有20亿英镑被冒领,平摊到每个家庭是80英镑。为此,英国劳动和保障部发起了“打击欺诈运动”,政府、救济金发放机构、警察和法院对冒领者都会采取相应的严厉措施。英国公众和有关机构普遍认为:“不诚实”问题是必须进行严惩的。英国政府加强公务员职业诚信教育,营造了遵纪守法和诚实守信的工作环境和社会氛围。

2.廉政教育。其一,廉政教育从小事抓起。英国非常注重对政府官员的廉政教育,哪怕是微不足道的小事,也要通过耐心细致的教育,使官员对教育内容入耳、入脑、入心,进而做到自觉、自省、自责。廉政教育注重大众化、公开化和规范化,强调教育的普及性、通俗性和针对性,一事一议,非常具体,就事论事。比如,医务人员收病人的“红包”,这种行为在英国被认为是“极其严重”的错误。其二,注意廉政预防性教育。英国善于用灵活有效的教育方式,适时开展多种多样的教育活动,提高教育的超前性和预防性。英国特别重视对公职人员尤其是高级职员进行廉洁从政教育,讲求廉政教育和反腐败宣传的实际效果。特别注重从公众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出发,对公职人员进行道德操守和行为规范的教育,力图营造一种良好文化氛围,在全社会推崇廉洁奉公的道德风尚,培养公职人员廉洁奉献的精神品德,使公职人员养成自警、自律的良好习惯。

(三)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机制

1.对行政权力的制约机制。英国奉行权力分立与制衡原则,将国家权力划分为立法权、司法权和行政权,分别归属议会、法院(检察院)和政府,三者之间相互制约。由于英国的公务员仅指中央政府系统中非选举产生和非政治任命的事务官,为此我们特别提及其议会和司法机构对政府(行政机构)的制约和监督。作为“议会内阁制”国家,英国的政府要对议会负责。议会是英国最高国家权力机构,它不仅有权监督政府的方针和政策,还监督政府成员的行为,拥有包括质询、调查、倒戈和弹劾权等。英国的司法机构对行政机构及其官员的行为有独立的监督权,不受行政机构的干涉。如,为了更加有效监督行政机构,全国设立了2000多个行政裁判所,负责对税收、社会保障和退休金等相关的上百个部门的案例进行审理。

2.反腐败机构和监督机制

虽然英国没有专门和单一的反腐败机构,但由议会、司法部门、审计部门和政府内部的相关机构构成了广泛的反腐败网络,形成了强有力的监督机制。(1)审计监督。英国是世界上最早设立审计机构的国家,其审计机构主要有国家审计署、公共账目委员会、审计委员会、地方审计机构。国家审计署负责对所有政府机构的财务开支进行审计;公共账目委员会负责讨论和审议国家财政事务和审查审计长的审计报告;审计委员会除了负责一般性审计问题的监督,也负责对审计行为提出建议,监测全国的欺诈与腐败行为的情况,2002年以后还专设地方审计部门,负责对地方政府进行审计。

(2)政府内部监督。英国在政府许多部门设有内部监督机构,其中最为重要的有财政部、国家保健署、国内税收局、工作与养老署和国防部。财政部每年会对政府机构内部欺诈行为的性质、类型、原因、金额和追缴方式等提交一份详细报告,还发布一些指导政府各部防止欺诈行为的原则;国家保健署设有“反欺诈与安全管理处”,主要针对国民保健系统发生的行政管理人员与供药商相互勾结欺诈国家钱财等严重欺诈行为进行调查。国内税收署特设一个办公室负责对税收方面的欺诈行为进行调查,而且署本身还是一个具有起诉权力的机构,有权自主提出起诉;工作与养老署除设有专门的反福利欺诈机构(包括地区性机构),还设有联合工作组,方便与其他政府部门相互合作;国防部设有反欺诈小组、防务欺诈分析小组等,主要负责反军备采购过程中的欺诈和腐败行为。

(3)监察员。英国的监察员拥有对行政机构监督的职权,分为议会监察员、地方政府监察员和国家卫生署监察员三种。议会监察员负责对政府官员(尤其是高级公务员)的行为进行监督,但其职权限于公民由于中央行政机关的不良行政而使利益受到侵害时的投诉。国家卫生署监察员负责监督国家卫生署系统的不良行政行为。地方监察专员的管辖范围包括地方议会和议员、地方政府有关机构及官员等不良行政行为造成的侵害公民利益的事件。(4)舆论和媒体监督在英国,舆论媒体素有对政府进行监督和批评之权,其来源于公众应该享有的知情权。舆论监督是对政府运用职权的有效制约,使权钱交易实际上对当事人来说变成了一种困难的行为。在英国,很多腐败案件都是首先由新闻媒体披露的,大到政府对外政策,小到购买衣物之类的生活细节都会被媒体曝光。因此,腐败行为要承受的舆论风险可想而知。

美国行政部门雇员道德行为准则(节选)

第一章

总则

道德行为的原则 下述道德行为原则适用于所有行政部门官员和雇员,有许多构成本法规则具体准则的基础。

政府机关部门是公众信任的部门,因此要求其雇员必须将忠于宪法、法律及道德准则置于个人利益至上;

雇员不应拥有、获取与认证履行职责相抵触的经济利益; 雇员不应用为公开的政府情报来从事金钱交易,不允许不正当地适用这类情报谋取私利;

除按照第二章所列例外外,雇员不应从要寻求其机关官方行动措施,或者要与其机关打交道,或者他们的活动受到雇员机关的控制,或者雇员在履行或者不履行公务时均会对他们的利益产生重大影响的人或单位索取、接受礼品,或其他有价物品; 雇员执行公务时应诚实尽责;

未经授权批准,雇员不应以政府名义做出任何许诺或允诺; 雇员应办事公正,不给任何私人组织或个人以优惠待遇; 雇员应保护和保存好联邦的财产,不应用未经授权的活动; 雇员不应从事包括寻找与洽谈与其担负的职责和任务相抵触的外部的职业活动;

雇员应向有关当局揭露浪费、欺诈、滥用职权和腐败等行为; 雇员应遵守为所有美国人提供平等机会的一切法律和法规,不论去种族、肤色、宗教信仰、性别、国籍、年龄或残疾与否; 雇员应尽力避免出现任何违背法律和道德行为准则的行为。

……

第二章 外来的礼品

基本禁止接受外来的礼品

政府雇员不应利用其职位或从禁止送礼处所要或接受赠与的礼品。

……

第三章 雇员之间的礼品

基本禁止雇员之间接受礼品

雇员不应向上司送礼或索礼,或者不应收受低级雇员的礼品,除非送礼人和受礼人双方是不具有上下级关系的私人好友。

……

第四章 公私经济利益的冲突

回避经济利益

根据《美国法典》第18部第208条关于利益冲突罪的规定,禁止雇员以官方身份参与他知道对自己或其他人有经济利益的任何待定事项,如果此待定事项对他本人或其他人的经济利益直接或可能产生影响。

……

第五章 公正履行职责

关于处理某些个人和业务关系

即使不属于第四章规定的回避规定,雇员如果认识到,人们通过对相关事情的了解,将会对其处理某事的公正性产生疑问,事先未经批准便不能以官方身份参与该事。

……

第六章 求职

求职回避

禁止雇员以官方身份参与其所应知道将会给正在为其找工作的人带来直接经济利益或对其经济利益产生可能影响的任何事。

……

第七章

滥用职权

假公济私 雇员不得利用职务之便为本人或其亲朋好友谋取私利,也不允许在与非政府工作人员的交往中或在特许某种产品、服务或企业的过程中捞取好处。尤其是雇员不应利用其政府职位、官衔或权力等从事以下活动:

以某种方式诱使别人为自己或朋友、亲属以及属下的人谋取私利; 以某种方式暗示其个人行为或他人行为得到政府或其所在机关的批准、许可;

特许某产品、服务或企业,但根据机关工作程序肯定其成就,或出具符合机关标准或规定的证明文件等法定职权的活动除外。

……

第八章 公务员以外的活动

总则

除本章所规定的准则外,雇员兼任外界工作以及从事其他外界活动还必须符合第一章至第七章所列的道德规范,包括禁止利用办公场所谋其私利等现象出现。例如根据关于禁止使用政府财产于非指定目的的规定,雇员不得利用公家的复印机为其兼职的外界组织复印材料。遵守其他法律规定 雇员兼任外界工作以及从事其他外界活动,还必须遵守道德行为准则以外的其他有关法律规定。其中一些列于第八章和第九章。对雇员的外界活动经常引起的问题有以下法律规定: 《美国法典》第18章第203条和第208条关于限制雇员在合众国以外从事代表性的活动;宪法规定,严禁雇员接受外国政府的任何职务、官衔或赔偿;《哈奇法案》禁止大部分雇员参与某些党派政治活动。

……

节选自《美国行政部门雇员道德行为准则》,1992年。

公务员德性的构成要素

根据亚里士多德的德性理论,德性的形成来自于习惯,来自于品质相同的实现活动;“按照德性生成的东西…‥第一,他必须有所知;其次,他必须有所选择,并因其自身而选择;第三,在行动,他必须勉力地坚持到底。”可见,公务员的德性是由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和道德习惯等要素构成的统一体。

(一)道德认知

道德认知是公务员德性的主导方面,是德性形成的必要前提和基础。公务员只有对行政道德有了深刻的理解和清醒的认识,才能知道什么是善的,什么是恶的,从而才能在行政过程中做出正确的道德选择。因此,对公务员行政道德的认知是公务员德性形成的前提和基础,它可以促使公务员深刻地理解和把握“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的行政道德要求,并形成服务人民、服务国家的行政道德观念,从而在具体的行政实践过程中正确区分善恶是非,自觉抵制和克服不道德的行为,选择正确的行政方向,做到勤政廉洁。

(二)道德情感

道德情感是道德主体对道德原则、道德规范在情绪上的认同,是道德主体的道德需要是否得到实现所引起的一种内心体验。道德情感体现的是道德主体对道德理想、道德构建的向往之情。公务员在具体的行政实践过程中把道德认知转化为道德行为就会产生爱憎、好恶等情感和激情。因此,正是由于公务员德性中的道德情感要素,才使得公务员具有了善恶自分、爱憎分明的道德情感。这种道德情感使公务员培养出与权力相关的高度正义感,形成对国家负责、对人民负责的高度责任心以及廉洁行政、勤政为民的“政治良心”,形成廉洁奉公的内在动力。

(三)道德意志

道德意志是指道德主体在履行道德义务时克服内心障碍和外部困难的毅力和能力。意志独立、自主、自由是德性形成的必要条件和真正标志,正如孔子所说,“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公务员德性中的道德意志使公务员在公共行政实践中坚定“为人民服务”的道德意愿和道德意志,赋予公务员一种坚忍不拔的精神,使其在行政实践过程中能有效地克服自我内心和外在环境两方面的阻力,更好地履行廉洁奉公的行政道德义务。

(四)道德信念

道德信念是指道德主体对某种道德理想炽热而真诚的信仰。具体而言,公务员的道德信念是指公务员希望通过其行政实践活动所实现的价值目标和价值追求。道德信念是公务员对自身所承担的道德义务的强烈责任感,是公务员内在精神力量的统帅。因此,道德信念是使公务员在行政实践过程中坚持道德自律的内在动力,是公务员坚持廉洁奉公的精神支柱。

(五)道德习惯

道德习惯是指道德主体在某种道德心理的支配下所形成的定型化、自主化的行为。良好的从政道德习惯是公务员德性的客观内容所在,而最为理想的从政道德习惯就是孔子所谓的“从心所欲不逾矩”。但这种道德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因此,公务员的道德习惯是公务员在一定的道德模式支配之下坚持从日常行政的点滴入手,才能使其行政行为逐渐定型化、自觉化,从而成为公务员自觉自愿的行为方式。

资料来源:秦尚伟,《先秦儒家道德修养理论视角下的公务员德性问题研究》,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下载第三章  公务员职业道德与修养word格式文档
下载第三章 公务员职业道德与修养.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公务员职业道德

    1.【单选题】古代中国非常重视官员的道德问题,形成了()的传统 A.为政以兵 B.为政以德 C.为政以法 D.为政以礼 2.【单选题】人事部颁发的《十一五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培训刚要》把()......

    公务员职业道德

    公务员职业道德心得体会 作为一名党员,我深深的感受到,当我们通过法定程序进入公务员队伍后,就与国家行政机关建立了行政法意义上的职务关系。这样,公务员在执行公务时,是代表国......

    公务员职业道德(大全)

    第三十天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职业道德一BY田老鼠 勤劳de毛虫从今天开始,先暂停法律的学习,转而开始新的课程——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职业道德。法律的学习是很辛苦的,特别对一些非法......

    浅谈公务员职业道德

    浅谈公务员职业道德总务处谢金生人民的利益重于泰山,为人民服务是公务员队伍永恒主题,是公务员的最高价值追求,也是公务员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的工作要做到让人民满......

    公务员职业道德大全

    篇一:公务员职业道德规范学习心得所谓职业道德,即从事一定职业的人们在自己特定的工作中,思想和行为方面应该遵循的道德规范。各行各业都有其特定的职业道德,正如恩格斯所言:“实......

    公务员职业道德

    【背景链接】 2011年11月4日,中组部印发《关于加强对干部德的考核意见》,《意见》要求,突出德在干部考核标准中的优先地位和主导作用,把德的考核结果体现到干部的选拔任用、......

    公务员职业道德

    第一章 公务员职业道德概述 一、单选题 1.( C )对于调整人际关系,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具有重要作用。 A法律 B行为准则 C道德 D社会舆论 2.道德通过( B )来规范人们的行为。 A.道......

    浅谈检察官职业道德的修养

    文章标题:浅谈检察官职业道德的修养道德是调整人们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和准则的总和。社会上虽然有各种各样的职业,但由于职业所固有的社会性质和地位,决定了每一种职业在道德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