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零溪村官感言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零溪镇墨园居委会大学生村官工作感言
转眼间,我已经入村工作一个月了。在零溪镇墨园居委会工作生活的一个月时间里,我自感内心发生了很大转变。这期间,在镇、村两级领导的培养帮助下,在同事们的关心支持下,在自己不断的努力学习下,我不仅增长了见识,丰富了经验,而且充分了解了农村工作的重要性、复杂性、困难性。我逐步完成了从大学生到“村官”的角色转变,适应了农村千头万绪的工作环境。现将这段时间来的学习心得和大家分享一下:
一、明确目标、端正心态、融入环境,切实为群众着想 “一个人若是没有确定航行的目标,任何风向对他都不是顺风”。既然选定了自己的方向,那么就要有明确的目标,同时还必须有清晰的认识和良好的心态。农村工作包含极大的复杂性、矛盾性,作为最基层的自治组织内,没有严密的组织结构、按部就班的工作程序,村民和村委会、村民之间的关系就会盘根错节。因此,作为村官的我首先对自己有一个准确的定位,并从思想上开始转变——从点滴小事做起,不断学习积累,踏踏实实做事,切实为群众的利益着想。
刚到村的第一天,村支部书记朱琢楚就召开了村支两委及组长大会,让我和村干部、组长面对面的接触交流,组长们都很热情地和我攀谈,这让我感到很亲切。通过村书记的介绍以及和村干部的交流,让我清楚地了解到居委会的基本情况,对今后的工作有了明确的目标和方向。
二、踏实认真、实事求是、勤于学习,不断提高自己 我所在的村目前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基础设施的进一步完善(省道S306线两旁的下水道建设、水利水电设施的完善、机耕道的修建及道路的硬化)及土地流转的不规范使主导产业的发展相对滞后等。为此,我积极协助村书记、主任和后盾单位建设局联系,并起草了《致罗子岗亲朋好友的一封信》等文字材料,多方筹集建设资金;我多次协助村书记、主任召开户长大会,到村组、农户家做好土地流转纠纷调处工作。
***书记曾对大学生村官提出的殷切期望和要求:“大学生村官要真正让农民认可、让大家信服,突破口就在真抓实干,做出实实在在的成绩。一要肯干;二要实干;三要会干”。为了更好的干事,我决定先打好基础。我坚持向书本学习,向周围的同志学习,向实践学习,加强了有关农村、农民的政治理论、法律及多方面的农业科技知识的学习,这帮我解决了工作中的很多难题。
三、亲身实践、不断总结、敢于挑战,为群众办实事 “要学会游泳,必须下水”。刚到农村工作,很多事不熟悉,很多工作无从下手,当时的我显得很茫然,于是自己决定主动向书记要求承担一定的工作,书记听后对我说道:“农村工作很复杂,要和很多人处理好关系,这就需要你多看、多听、多问、多跑,要做好长期奋斗的准备、要有乐于奉献的精神。你有这种体验的想法很好,但不能急躁,以后有很多学习的机会,你要好好跟着学,并总结反思,最后形成自己的东西。”书记的一番话让我受益匪浅,从那以后我不断的尝试,周密思考,工作提前安排,统筹处理好村镇之间的工作关系,认真贯彻上级指示,贴心服务群众需求,在各项工作中力求出色的完成任务。
入村工作以来,我协助并参加了村里的很多工作:挨家挨户的宣传节育及二胎政策、规范土地流转租金、规模化发展蔬菜种植产业等活动……这些工作让我得到了很好的锻炼,提高了我处理农村工作的能力。
农村工作是基础,不调处好纠纷,不宣传好政策,不抓好计划生育工作等,社会就无从发展。所以,只有踏实做好每项工作,认真总结,不断锤炼自己,提高自己的实践工作水平,才能更好地为农民群众服务。农村是苦一些,但能锻炼人;农村是累一些,但能考验人。正所谓“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创业维艰,奋斗以成”。农村这片广阔的天地,既是我们大学生村官施展才华的舞台,又是我们历练人生的学校。相信今日我们在基层一线所经历的风雨,必将成为我们收益终生的财富。村官朋友们,让我们携起手来,脚踏实地,勇挑工作重任,回报社会,为国家发展献力!
2011届大学生村官 田澧
2011年10月15日
第二篇:村官感言
大学生“村官”感言
深入农村,服务农民,发展农业,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是我作为大学生村干部的愿望和努力的方向。
(鹰潭经济技术开发区 邓丽郡)
去农村不是为了漫无目标地待两年,而是用我们大学生所具备的能力去学习工作方法,积累工作经验,不断提高服务农村的工作能力。(余江县洪湖乡 李玲)
在艰苦中奋斗,在奋斗中成长。农村基层锻炼人,特别是年轻人,让我从梦想回到现实,从生疏到适应,痛并快乐着。(月湖区夏埠乡李瑞青)
半年多的农村工作,让我感受到农村既是一个学校,也是一个舞台。它可以让你学到很多,也可以让你有所作为,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希望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我与洋塘的共同成长。(贵溪市鸿塘镇李志成)
事情不论大小,问题不论轻重,以群众的利益为出发点,以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标准做好工作。在农村这样广阔的天地,定有展示自己才华的舞台!(月湖区夏埠乡 刘艳芳)
虽然工作中遇到困难,但很充实很快乐,也学到了很多东西。今后在工作方面要加强学习,尤其要加强有关政策、法律法规、民俗风情、社会管理等方面的学习,加强实践锻炼。(贵溪市志光镇 彭燕)乡亲们说:“何家新农村建设好了,现在娶个媳妇比以前都省万把块了。”理事长说:“打新农村建设开始,我的手机电话都成了热线了。”做村官难,做好一名好村官更难!(贵溪市滨江乡 汤剑峰)
农村是一个很大的舞台,要学的,要做的还很多。真的很感谢党和政府给我提供这么一个工作、学习的好平台,让我有机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贵溪市雷溪乡 汪家根)
好的政策加上好的宣传加上好的执行等于好的工作。群众的支持是我工作的动力。工作就是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村官的生活是我一生的财富。(贵溪市罗河镇 汪建兵)
在农村这个广阔舞台上,我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小角色,虽然不像主角那么重要,但戏少了配角似乎也会不够完美。我在这个舞台上,只要把自己的角色演好,也算为这场戏的成功出了一份微薄之力。(龙虎山景区龙虎山镇 王姗)
农村工作平凡但不平庸,我们需要端正心态,脚踏实地地投入到建设新农村这个广阔的舞台中去。(贵溪市塘湾镇 夏敏)
大学生村官不能以“官”自居,而是要一门心思扑到农村,把农民的富裕,农业、农村的发展为己任。只有事事为村民着想,村民才会配合你支持你,反之将会与农村格格不入,为农村所抛弃。(余江县中童镇 余建英)
农村是个广阔的大舞台,我们把这当成新的学习园地,努力学习,增加自身才干,为新农村建设添砖加瓦。个人的力量有时是渺小的,我们村官们之间应当增加交流,形成一个团队,发挥集体的力量,达到“1+1>2”的效果。(贵溪市河潭镇 郑翀)
走向农村,走向基层,走向为社会和人民服务的第一线。选择村官,选择责任,选择无悔,无悔于奉献青春与热血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余江县邓埠镇 周逸菲)
我们要用实际行动证明,在农村这片广袤的热土地上,大学生村官要大有作为,也一定会大有作为。
第三篇:村官感言
云南村官 路在何方
近年来党中央的明确决策与直接领导,推动大学生“村官”工作进入大规模建设阶段。然而各地的实施措施不尽相同。我做为云南09年大学生村官中的一员,就云南目前的大学生村官政策有一些担忧。
首先,三年,奉献的三年。作为青年人,我们应发扬五四精神。把爱国主义作为始终高扬的光辉旗帜,积极投身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在为祖国、为人民的不懈奋斗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把勤奋学习作为人生进步的重要阶梯,不断积累新知识、增强新本领,奠定人生进步的根基,成为国家建设需要的有用人才;把深入实践作为成长成才的必由之路,到基层一线去发挥才干,到艰苦的环境里去经受锻炼,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切实走好迈向社会的第一步,开辟事业发展的新天地。奉献祖国、服务人民,建设新农村,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上谱写出更加辉煌的青春乐章。
其次,三年,忧虑的三年。做为云南“大学生村官”,我们对个人人生价值的实现尤为担忧。“三年一签”的服务模式同时也会让部分“大学生村官”产生“安不下心”、“不够稳定”等各方面的心理,农村工作不是一项短期工作,三年对很多“大学生村官”或许只能算个入门过程,也更谈不上做出显著的成绩。而三年以后,我们何去何从?这是我们最关心的问题。在大学生村官中有着最普遍的“心病”。一是巨大的落差和“身份歧视”产生“自卑感”。80后城市生活惯了的大学生,对工作、人生有着美好的憧憬,而从农村的现实情况看,大多数村工作环境、生活条件都比较差,理想与现实产生巨大的反差。严峻的就业形势下,社会上很多认为选择当大学生村官是不得已之举,让部分“大学生村官”在思想上产生“低人一等”的感觉,到岗后,由于社会交往范围小、层次低,更容易产生思想上的压力,越是与其他同学朋友们相比,越是没有工作的信心。三是“孤独感”“无助感”、“迷茫感”。农村的同龄人大多在城市里打工或上学,没有共同语言的同龄人交流,远离喧嚣的城市,容易产生孤独感。大学生村官成功事迹是有许多主客观因素,还有更大多数的村官目前都感觉自己没干出成绩,也不知道怎么去发挥自己,无从下手,即使在乡镇上班,也只是做一些文件收发、打印复印的简单工作,看不到成绩,得不到领导重视及应有的尊重,就是一个任何人都可以使唤的免费劳动力(对乡镇财政来说),极易产生无助感和迷茫感。
四是“村官的婚姻”是“大学生村官”的心理焦点。由于男女朋友一方在农村当村官,工作不在一起、收入差距等产生矛盾、误会,严重时则会分手。而单身的大学生村官到了农村任职后,接触的“门当户对”的异性不多,而现实的压力(如:收入少、工作的不稳定、人生的规划不明确等)常会让很多大学生村官群体不愿也不敢去尝试婚姻,其他人也不愿和大学生村官谈婚论嫁。三年的服务期说长不长,说短不短,由于工作的年龄起点高,三年后大家都面临着事业与家庭兼顾的压力,所以有的大学生村官常会后悔参与选聘大学生村官,再加上外界严峻的就业压力,会让有的大学生村官处于徘徊犹豫状态,失去任职前的那份激情,常常会在工作中产生一些抵触情绪,这也对他们为新农村建设贡献力量带去很不利的影响。
五是,三年,不安的三年。三年,不是积累财富的三年。年轻人是消费一族,每月的工资所剩无几,甚至不够用。本来一个家庭供一个大学生完成学业就不容易了,毕业后不但不能减轻家庭的负担,还又给家庭带来经济负担,甚至精神负担。三年,不是积累经验的三年。若三年用于读研,可以拿到更高的文凭,为今后的事业打下知识基础;三年,若从事自己的专业工作或事业,为今后的事业打下经验基础。然而我们的三年,只积累了一定政府行政能力的时候,却要面临着失业,失去在政府工作的机会,从头开始,又回到未就业大学毕业生的队伍中。那时我们大学所学的知识已经落伍或忘却,我们的专业技术没有经验阅历的积累,在越来越多的新毕业的大学生面前,我们还有什么优势?我们还能做什么?不敢想。三年,不是成家立业的三年。社会对村官身份的歧视,工资收入低,工作无保障,前途不明了,自己对自己的前途都渺茫,何况选择你的另一半,谁愿意拿自己的人生和前途开玩笑。三年,在奉献青春中度过,更在忧虑和不安中度过。社会价值观实现的前提是自我价值的体现。忧虑和不安中,又何以实现自我价值,又何以展现青年人的风采。和绝大多数大学生村官一样,我遇到的是实际的困难和困惑:在我们奉献青春后,我们何去何从?
这是我结合云南大学生村官相关政策和我所了解、亲身体验的大学生村官现状,提出我自己的几点建议。不对之处,还望批评指正。
村官引起社会各界的热议
大学生当村官的利弊浅谈
2009-02-24 00:00:00 来源:博客 作者:任建勋
网络上曾一度流行着这样的片段:
之前,他们是这样的:他们年轻,有学识,可是缺乏社会和工作经验;有着高的学历,可是没有真正的社会地位;有欲望和冲动,可是总被现实无情遏制;空有梦想和追求,可是在物质上几乎一无所有;他们肩上的担子越来越重,可是他们有的还不能养活自己。
他们是80后,他们错过了改革开放初期的财富分配。等他们上了大学,工作不再有保障;等他们雄心勃勃地踏入社会,才发现满城的房子中没有他们的一个窝,满地里跑的车子没有他们的一个座。
现在他们仍然是这样的,并且:他们有村官的称号,可却不是官,他们做着一般公务员不愿意下来做的“公务”,可是却被明文规定为“非公务员”,"他们下到农村,希望大有作为,可是却整天被闲置在基层政府无所事事,他们明明听到政策说自己将享有与基层公务人员同等的待遇,可是下来后才发现自己什么都没有。
诙谐的语言,描写的是大学生当村官这一想象。当年的天之骄子,毕业后扎根农村,做起村官。现象背后的利弊,我且在这浅谈几语。
——引子
一、大学生当村官现象的一些实例
目前,在农村广大基层干部队伍中活跃着一支特别的队伍,这支队伍人数尽管不多,但普遍年龄轻,学历高,思维活跃,对事业有执着的追求,这就是大学生村官。首先来看一些我搜索到的关于大学生当村官现象的实例。
1.2006年以来,山西省天镇县先后选拔142名大学生到村任职。在县乡两级党委积极引导培养下,大学生村官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成为服务新农村建设的新生力量。
2.10年来,四川省先后选派8600多名大学毕业生到村(社区)工作。但统计显示,现仍在村(社区)工作的不足3000人,流失率达70%以上。
3.海南省的“大学生村官”计划在进行到第7个年头,选拔计划工作也渐趋停滞,对于在基层工作的“大学生村官”的后期管理及锻炼期满后的使用,成为当前有关部门面临的最大问题。
4.《瞭望东方周刊》“从校门到农门的现实悖论”一文报道:李亚鹏作为北京市大学生村官促进新农村建设的典型,屡见报端。大多数村官没有李亚鹏这样幸运。对他们来说,日常事务和对于合同期满后出路的忧虑,是生活的两大内容。而即便是在李亚鹏的心底,也存在着续约期满了之后“怎么办”的问题。另一个矛盾是,李亚鹏的合同明年将到期,不知道一年后续签与否。而正在做的草莓研发项目,则需要5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才能见效益。事实上,2005年至今,平谷区聘用的559名大学生村官中,数得出来的支农典型也就是寥寥数例。
5.吴天是北京首届大学生村官中的一位,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助理的两个月期间,他就一直觉得缺少认同感,在彻底感到失望后,最终递交了辞职报告。
“大学生村官”是近段时间以来的热点名词,关于大学生村官的各种新闻报道连续不断,引来了众多议论。有叫好的,认为这是国家对大学毕业生的重视,开辟了就业新渠道;也有质疑的,觉得大学生在农村发挥不了自己的特长,派大学生村官不起什么作用;更有甚者,认为当今农村最需要的不是大学生,这项政策没有多大意义等。这一系列的事例和数据不禁引起了我们的深思。
二、事件回放
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是党中央、国务院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而大学生村官也是这些举措之一,有着自己产生和发展的历程:
1.大学生村官计划自1999年在海南省局部试点实施以来,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并在我国不少地区广泛试行。北京、陕西、河南、浙江、四川等地纷纷出台政策,以一定的优惠条件吸引大学毕业生到农村任职,希望以此缓解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并能提升“村官”的素质,提高农村治理水平。
2.2005年6月,政府发布了《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要求从2006年开始,每年选拔一定数量的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就业,争取用3到5年时间基本实现全国每村至少有一名高校毕业生的目标。
3.200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将完善鼓励大专院校和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到农村服务,引导他们到农村创业,在有条件的地方选拔大专院校和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到乡村任职。
在政府的大力推动下,大学生村官现象慢慢进入了人门的视野,成了农村一道亮丽的风景,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
而大学生村官是什么?国家要发展,农村要发展,大学生要就业,于是催生了大学生村官。
三、大学生当村官的“双刃剑”作用
大学生们由校门出发抵达农村,给最基层的政治和社会生活形态带来触动,已经是一个事实。这一触动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我们要辨证的看待。
(一)大学生到农村担任村官的积极作用
毋庸置疑,大学生村官计划的实施有一定的积极作用。1.选聘大学生当“村官”,是农村形势发展的需要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解决“三农”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举措。当今新农村建设如火如荼,除了国家继续加大对农村、农业、农民的投入之外,更需要当地农村根据自身条件进行自我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最关键的是人才。大学生村官本是自发涌现的微观现象,其当前的战略意义, 是农村形势发展的需要。
2.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农村要发展,从根本上说还得依靠物质生产力的发展。发挥大学生带动一方百姓致富的作用,让他们指导当地农民一起加入现代农业发展队伍,对农村经济发展提供着智力支持。
3.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宏伟目标,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要建立新农村文化,形成一种具有现代意义的农村文化观。从整体上来讲,大学生这个群体是一个受过国家高等教育的高素质群体,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和创新精神,拥有相当丰富的知识储备,接受过先进文化、先进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的熏陶,愿意为新农村建设做出贡献的大学生把先进的社会主义文化和农村实际结合起来,对促进新农村文化建设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4、有利于更新农村思想意识形态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新农村的发展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按照科学治理的要求来进行。而当前农村发展受到思想观念相对落后等制约因素。要改变这一现状,必须有新鲜血液的注入,那就是引进大学生村官。大学生村官整体科学文化素质较高,思想观念先进,思路活跃。大学生村官的就任,能够给新农村建设带来很多新鲜的东西,能够引起农村思想上的碰撞和演进。
5、有利于促进农村民主法制建设
大学生村官是政府通过一定程序选出来的,整体素质较高,对党依法、民主和科学执政的理解更深刻,对国家政策、方针和措施的认识更多,具有较强的民主法律意识。
对于农民权益的缺乏保障或缺失,他们能够敏锐的发觉,也能够仗义执言。能够自觉的按照有关国家法律依法办事,能够充分听取广大村民意见,群策群力,集思广益,让广大村民充分参与到农村发展和建设的法制和民主的轨道上来。6.大学生担任村官有利于促进农村社会风气的改善
大学生有知识、有文化,他们会给农村带来新的气息,农村的社会风气、学习风气会无形中生这个“智囊”的来到而得到改善。7.有利于促进农村干部素质的提高 当前农村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首要问题是大多数农村村干部整体文化素质不高,提高村干部的素质正是当务之急。大学生村官和农村老村官在很多方面有着明显的互补优势。选派一定量的大学生任村官,正好可以适应这一需要。它有利于农村村官在科技文化素质、处理问题的能力和科学意识的更新。8.可以缓解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也有利于大学生自身的发展.当今大学生就业相对困难,拓宽就业渠道也是时在必行。随着连年的扩招,大学生的数量不断增长,相应地就业压力成倍增加。在当前经济结构调整的转型期,社会对传统专业毕业生的需求反而在不断萎缩,短期内造成了学生就业难的客观现象。
而有些就业压力也是学生不正常的就业心理造成的,想着往大城市、好行业等工作,对虽然前途光明但生活相对艰苦的却看不上眼,不愿意俯下身子做些努力。从这几年许多大学毕业生遭到冷遇,而职业技术学生却供不应求的强烈对比中可以看出,要想真正有作为,到农村去做一名村官也不失为一种好的选择。当前,新农村建设蕴涵的巨大机会。而且可以从此形成良好的导向,引导全社会开辟更多的大学生就业渠道。
9.有利于拓宽国家干部选拔渠道,有利于基层政权巩固
当今干部选拔渠道比较单一,加大从生产一线培养力度提上日程。选拔干部都愿意选那些实践经验丰富、能力强的干部,特别是在基层生产一线干过的年轻干部,由于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能处理复杂矛盾、经得起风浪考验的更是凤毛麟角。鉴于此,提早选派一批大学生到农村接受锻炼,让他们经历风雨,在磨砺中增长才干,是国家从培养事业接班人的角度作出的一项重要决策。10.有利于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二)大学生担任村官存在的消极因素
虽然很多人对大学生村官计划持乐观的看法,并送上了溢美之词,高度赞扬此计划的重大作用和意义。但也应看到,其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这项工作不仅需要推动和支持,更需要进行反思和分析。
作为一项新政策,“大学生村官”在主观和客观方面都遇到了困难。1.从大学生自身而言:
(1)当村官不是理性下的选择。
他们当中众多人的选择,并不是出自内心价值的驱动、不是出自对农村的热爱和责任,不是冲着扎根农村的远大理想,不是自愿地、主动地、发自内心地、真心真意地想服务农村。只是在就业形势日趋严峻下的无奈选择。如果能够在城市找到一份好工作,他们可能就不会去农村当村官。(2)动机不纯,功利性强。
功利心太强可能使进入村官队伍的有些大学生仅仅把他所从事的工作当成一个跳板,为以后考公务员积累资本,没有真心实意想在农村做好一番事业,这样工作就不会有激情,往往流于表面,很难为农村的发展做出贡献。(3)职业期望过高。
职业期望过高是现在大学生的通病。他们对自己的未来期许很深,充满乐观,对即将到来的各种困难缺乏想象力。想一开始就取得骄人的成绩,没有做好艰苦奋斗的准备,容易出现眼高手低的毛病。(4)理想色彩过浓,缺乏经验。
青年人容易理想化,做任何事情都要达到理想模式,往往好高骛远,行动不切实际。
由于大学生一直在学校读书,缺乏乡村工作的经验,从放下书本到再开始乡村工作,容易出现彷徨、迷惑、无助的状态。容易空谈理论,不注重实际操作能力的锻炼,说起来头头是道,做起来往往一塌糊涂,纸上谈兵现象比较严重。此时他们如果不能进行良好的自我心态调节,极有可能会对自己的人生价值产生怀疑,或者放弃村官的工作。这样在乡村工作中他们就很难把工作做实,因此难以取得非常明显的成绩。
(5)“英雄无用无之地”。
很多大学生村官专业不对口,在农村派不上用场,最终只能是学非所用。(6)大学生村官没有身份认同感。
农村有农村的特点,村民之间的熟悉程度较高,村庄实际上是一个熟人社会。大学生到乡村工作后入场很困难,由于村民不了解他们,所以他们要与村民建立起相互信任的关系就会比较困难。乡村政治的这种排外性使大学生村官开展工作的难度加大,他们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做出更亲善的行为,才能进入村子内部。如果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对村里的工作环境、行为习惯、民风民情等一无所知,一旦碰到地界纠纷、婆媳矛盾等问题,可能难以处理。(7)适应困难,容易出现“水土不服”的现象。
大学生村官刚涉入基层社会,无论心理承受能力,适应能力相对较差。特别是在艰苦农村工作,容易产生不适应感。(8)舆论上、心理上的压力很大。大学生因为上大学时自己和家人就有过高的预期,所以一旦到乡村,就会面临很大的舆论压力和心理负担。这和传统的思想观念有着巨大的差距,不仅很多大学生一时接受不了,广大农民也可能认为有些突兀。(9)在合同期满后的地位很尴尬,前景堪忧。
对于大学生村官而言,问题的关键还是在于任职期满后的人生轨迹。县乡政府没有单独增加公务员编制的权力,加之乡镇事业单位超编本来就很严重,难有大学生村官的容身之地。
(二)客观环境和条件
1.大学生村官遭遇身份之惑:无“法”可依,非官非农身份模糊。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村民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和委员,由村民直接选举产出。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指定、委派或者撤换村民委员会成员”。这意味着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指定、委派或者撤换村民委员会成员,换言之,村干部只能由本村村民担任。基于法律规定的这一限制,一般来说,大学生村官只在农村担任党支部副书记、村委会主任助理,支部副书记尚可接受,但村委会“主任助理”一职则引起许多人质疑,因为村委会组织法没有这一职位的规定。作为一项新政策,“大学生村官”在法律层面遇到了困难,这也是大学生村官计划的硬伤。
“大学生村官”从本质上讲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村官,也不是公务员,更不是党政系统内的领导干部。虽在农村,但又不是村民,其角色是非常模糊的。2.各层级间缺乏对政策适用性的正确认识。
一些地方政府把大学生村官当作一种政绩工程,不顾自身条件是否适用,盲目实施,把大学生村官当摆设,不仅浪费了大量财力物力,而且由于承诺不能落实受到质疑。
3.决策方案不健全,操作性和切实可行性低。
大学生村官计划本来是让大学生做村官,但是在一些地方,大学生挂职还没有结束,领导却将其调到别的岗位。
另外,一些政策制定者没有充分考虑大学生期满后怎么安置的问题,制定出的方案没有可操作性和切实可行性。比如,一些地方规定选择“村官”的大学生可以转入公务员体制,但是该规定与最新的公务员法所规定和要求的公务员“凡进必考”原则相冲突。在公务员考试中,无法保证做过“村官”的大学生就一定能够通过。一旦大学生村官考不过,政府的“可以转入公务员”的承诺将得不到实现,这样一来,会严重损害政府的威信和大学生村官制度的严肃性。4.缺乏配套措施,待遇较差。相对于大多数大学生所选择的城市来说,乡村偏僻,交通不便,办公设施缺乏,居住条件落后,经济报酬很低,无法使村官安心工作。而身份往往又和待遇紧密相连。
5.一些基层组织的官本位思想以及农村内部复杂的利益纠葛,使大学生村官工作受限制。
大学生村官担任助理这样的虚职,并没有多少实权,最终的决定权还是掌握在支书或者村主任手里。大多数大学生村官在农村发展的各项事情决策中,既没有话语权,也没有决策权。一些地方的村干部不想让大学生村官插手本村的事,一般只安排琐碎之事。
6.农村民众对大学生村官缺乏身份认同感。
一些基层民众认为,大学生生活经验不足,即使参与了村子的发展决策,也提不了意见和建议;而且他们认为大学生村官上任时间较短,而且大多两三年就有可能离开。因此,村民往往缺乏对大学生村官的身份认同。
如果大学生村官不能参与村子的具体发展决策,他们在农村发挥的作用就会大打折扣。大学生村官成了摆设,大学生的才能没有得到真正发挥,没有发挥任何作用,最终只能是碌碌无为。7.村官大量流失。
事实上,大学生村官的流失是可预见的:(1)不是每个人都有超强的觉悟和奉献精神;(2)并非每个大学生都适合村官的工作。加之如上说的客观不利因素,村官流失是预见中的,也造成了人力资源的浪费。
五、促进“大学生村官” 计划发展的对策建议
“大学生当村官”这一被称为“新上山下乡”的举措,能否承担多种压力的聚焦、意义的放大?这一在中央和地方政府推动下集中投放的国家和社会资源,能否获得预期收益?这取决于今后将实施的举措。
如何充分发挥大学生村干部在服务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如何更好地实施大学生村官计划,是一个需要深入思考和探索的问题。我尝试从以下4个方面谈一些建议:
(一)从大学生自身而言:
1、“当村官”应为大学生理性下的选择。在当前严酷就业环境下,大学生村官似乎已成为学生的现实选择:也许出于充满激情的冲动,也许是退而求其次的权宜之计。“大学生村官”们的迷茫,最主要的是价值判断上的问题。
最初选择时应该理性一些,更多地注重自身的兴趣和爱好,注重价值需求。2.明确“当村官”的动机。
大学生村官不是去争权夺利,不是去镀金添彩。而是为促进农村的发展,实现自身价值。3.转变观念。
大学生村官刚刚走出校园,正处于成长、成才的阶段,很多观念都在发生快速的或者根本性的变化,对于农村、对于村官工作的认识也有待进一步深化。4.改善工作方法。
一边是完成高等教育的年轻村官,一边是学历不高却有着多年农村工作经历的农村本地村官,工作方法显然会有很多不同。年轻的大学生村官和农村本地村官都需要更多的谦虚、忍让,共同实现合作的最终目标。5.发展自身能力。
大学生村官与农村本地村官在发展能力上的差异是明显的,前者具备专业理论知识,更富热情和思想;后者工作经验丰富,更富实干精神。这两种发展能力如果很好地结合起来,其正面影响无疑是难以估量的。所以,大学生首先要提高自身能力。
6.“大学生村官”真正为村民办一些实事;核心:立足服务“三农”。农村的发展需要一种“鲶鱼效应”,大学生参与农村建设,决不应只局限在扮演可有可无的“秘书”角色。而应扣紧服务“三农”这个核心,实实在在地参与到农村发展的各项事务中去,充分发挥出知识优势,真心实意的去发挥才干,让广大农村村民理解,让广大农村村官放心。这样,才能将基层工作做得更好。
(二)政府
大学生村官计划的出发点是不容质疑的,但在实践中遇到的一系列问题政府应加以考虑。
1.完善大学生村官的选拔和任用机制。
(1)完善的选拔体制。选拔要以“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要有合理化和科学化的选拔标准,不能带有歧视性要求,并要保障选拔的有效性和合法性;通过严肃、严格的选拔程序,选出真才实学的优秀大学生到基层服务,以保证大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需要注重很多细节:
(A)应挑选能吃苦、理解农村生活并且愿意在新农村建设中实现自身价值的大学生;
(B)最好将大学生村官安排在自己家乡,因为他们了解家乡人的思维习惯、民间风俗,思想感情上容易沟通,开展工作会更得心应手。
(2)加强选拔过程的透明度。向公民公开选拔流程、经过和结果,加强群众和媒体的监督。
2.解决大学生村官的身份问题。(1)解决法律层面的身份问题。
(2)如果大学生村官在工作满一定的期限后,仍然愿意留在当地,继续奉献自己的才能,这就涉及到这样一个问题:没有当地的户籍,能否参与村委会的改选。我认为,应当对相关法律法规作一定的修改或补充,使得继续愿意留在当地服务的大学生有资格参加村委会的改选,给有热情的大学生一个正当的名分。3.加强对大学生村官任用的监督评价。
(1)分期评估,循序渐进。大学生融入到基层实践工作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应该在其工作的适应前期、成熟中期及其发展后期进行相应的效绩评估监督。(2)注重过程、成果的综合考评。一套完备的评估体系不仅只是重视其计划实施的结果,也包括在其具体工作过程中根据计划实施中存在的缺点或错误,适时改进,不断充实和完善。因此,“大学生村官计划”在各地实行过程中,地方政府应根据各自实施的情况,对原有的政策措施作不断的改进和完善。
(3)政策透明,群众监督。大学生村官的工作应从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并积极倾听和采纳群众的建议和意见,坚持以群众的监督评估为客观标准,实现政策的透明化、公开化和科学化。
4.各级政府应为大学生村官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不能只让大学生们停留在配角和附属地位,要重视对他们的培养,使其成为新农村建设的生力军。5.根本保障:健全管理机制。完善管理机制,建立起一套适合新时期大学生村干部的管理机制,是保障他们发挥作用的重要一环。
6.保证大学生村官的参政、议政的权利。把大学生村官纳入决策组织,是一种开放、民主的态度。大学生村官参与决策符合时代精神。
真正将大学生发挥的作用落到具体的岗位上,确定其参与决策的机会,参政、议政的权利。从国家长远利益来说,他们只有在下面真正放开手脚干,才能达到为基层注入活力和新生,才能为国家为农村为行政体制改革,为政府效能提高也为他们自己的发展最终解决问题,这样才是整体效果和综合效益的体现。7.保证大学生村官职位的稳定。确保他们在挂职期间职位不会出现变更。8.提供财政补贴。
国家财政应按照一定的比例提供相应的补贴,以解决好因大学生村官上任而带来的地方财政问题。这一问题的顺利解决,有利于带动更多大学生去当村官的积极性。
大学生村官的待遇应和他们就业的机会成本相差不远。否则,就可能不能形成对大学生村官有效的激励。
9.建立和完善大学生村官培训深造机制。为使大学生村干部尽快进入角色,政府应集中时间安排专人对大学生村官进行岗前培训。采取与机关干部结对子、召开座谈会、实践锻炼等方式,促进大学生村官社会经验和工作才干的提高。10.建立和完善大学生村官合理流动(准出制度)机制。
对大学生挂职期满后要有通盘考虑,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将会严重挫伤大学生村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对于大学生村官任职一定时期后,如果发现大学生村官确有能力,有意愿留在农村进一步发展,则继续加以任用,或给予参加村委会的选举,或让其经过培训深造更好的胜任新的工作岗位。如果发现大学生村官能力欠缺,不适合担任村官职务或者没有意愿担任村官职务,要为其职业的发展提供相关的配套措施,以便在其他领域或行业能够发挥才能。这样,建立一套完善的大学生村官准人、准出制度,就解决了大学生的后顾之忧。
11.积极创造就业条件,开辟更多的途径,鼓励更多大学生投入新农村建设事业。12.外在动力:鼓励扶持倾斜。特别是在创业扶持等方面更是要给予倾斜。
(三)乡村两级的有关部门
1.从实际出发。“大学生村官”计划是中央的导向性政策,地方政府应根据实际情况量力而行,慎重对待,并灵活制定相应的政策。
2、生活上多关心。乡村两级积极创造条件,安排好食宿。解决工作和生活上的实际困难。多深入各村看望他们,与其谈心交流,传授工作方法,帮助他们了解农村情况。
3、管理上严要求。建立了包括上班作息制度、信息上报制度、定期述职制度、重大事项报告制度、请销假制度的日常管理机制,定期对大学生村干部工作进行量化管理,实行大学生村官工作评议制度;并建立业绩档案;建立村干部帮带、乡镇领导帮教制度,以及如何当好村干部等实际经验和操作能力。
4.广开言路。大学生的想法和思维往往是非常活跃的,在决策和处理具体问题时,只有广开言路,多方征求意见,融入新的时代因子,才能使决策更慎重,更具有时代性。
5.乡村要有一定自主权。农村有其特有的社情民意,做任何工作都要尊重农村实际,实施大学生村官计划前,首先应当考虑当地的生产现状、生产条件和财政状况。
(四)媒体
新事物的诞生,发展和成长总要有个过程,这需要得到群众的认可和支持,尽量消除阻力,增加动力。媒体应该给予更多关注,对广大农村加大宣传力度,晓以利弊,改变社会观念。
(五)学校
1.重视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特别是对于“80后”大学生村干部,如果不能从思想上认识到自身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和价值,不能从更深层次理解和领悟党中央、国务院决策的战略意义,就很难安心工作,无法真正发挥作用。2.加强基础性教育,尤其是加强农村方面的知识教育。使大学生村干部能尽快掌握农村工作要领,全面掌握本村的社情民意。
4.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大学生村干部培养健康的人生观和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任劳任怨的工作态度、诚心诚意为民办实事的工作精神。5.注重开展在农村中的实践活动。组织大学生志愿者队伍,为他们提供短期服务农村的机会;设立大学生深入农村一线搞调研的项目等。
(六)有实现对接,才能避免盲目性,选择最合适的人安排到最需要的地方去。
看了那么些许村官同仁的想法和意见,我明显感受到了我们80后的激情和使命感,但也看到了我们的不足。梦想与现实的差别给了我们很大的落差感,自身定位不正确造成了我们的困扰,国家要发展,经济建设是中心;民族要进步,人才战略是关键。个人认为:我们要明确自身的职责,找准自己的方向,把握好工作、生活的原则;现在遇到的问题中,我们要少一些牢骚,多一点理智,年轻人嘛,先讲奉献,学会“没事找事”,主动去理会各方面意图,把事做好了,把悠悠众口堵了,我们才有资格讲条件;其次,我们要团结,找准立足点,我们也是群众,一个特殊的群体,时代造就了我们,我们就应该去回赠时代,就像6、70年代的知青下乡一样,相信总有一天组织不会忘记的,坚持,同志们!我们可以把我们正面、非正面的想法让组织知道,牢骚少一点,县乡两级不行,我们可以寄希望于省州市嘛,再不行,我们还可以再往上反映嘛,难道我们就不能来一次万人“公车上书”?牢骚的力量是微薄的,团结起来的影响才是巨大的,我们要让组织知道我们的处境和困难,首先要有一颗平和的心啊,相信我们是祖国未来的希望!
从前,有一个男孩,追一个女孩,追了很久,很认真,女孩终于同意试着和他交往。男孩很高兴,那天晚上,男孩一夜没睡。
女孩一开始对男孩没有感觉,刚刚交往了几天就要分手,男孩拼命求她,最后达成协定,不经女孩允许,男孩不可以随便碰她。在女孩找到下一个老公之前,暂时同意男孩当她老公。
后来,女孩慢慢对男孩有了一点感觉,开始和男孩好起来。男孩经常说诸如“我可以为你去死”之类的话,女孩总是不太相信他,总是说要和他分手,男孩总是不同意,他说“如果你真的要和我分手,就带着你下一个老公来见我” 男孩很爱女孩,但是他很幼稚,总是不知道该如何去爱,女孩经常因为男孩发短信太频繁,而感到厌烦。
终于有一天,女孩带着她的新老公来见男孩,女孩并不是花心,她只是感到厌烦了。那是第四次女孩和男孩说分手...男孩同意了,那天下着大雨,男孩要和女孩的男朋友,单独到外面说点事情,不可以打伞,女孩同意了。出门后男孩说:“可能我说的这些有些太老土了,但我还是要告诉你一些事情,女孩的一些事情 她习惯让她的老公走在她的左边,因为她说心脏在左边。
她特别不喜欢男生抽烟喝酒,和他在一起,无论如何要戒掉这两个坏习惯。她不喜欢你做她不同意的事,更不喜欢有人对她动手动脚。她不喜欢张扬,所以和她交往要低调。
她不太喜欢淋雨,但是更不喜欢打伞,你要做好当她的伞的准备。
她不喜欢你总是发短信给她,她会烦,但更不喜欢你总是不理她,她会感到寂寞。她不喜欢你送她回家,也不想你知道她的家在哪里。她不喜欢照相,也讨厌被偷拍。
她不喜欢你看她的手机,但是你一定要把自己的手机给她检查。在她认识的人面前,要尽量给她面子,让着她。如果想对她动手动脚,只能在只有你们两个人的地方。如果你真的爱她,要用行动证明给她看,不要承诺。你对她的爱她都会看在眼里,不用你去和她说。
一定要把自己以前爱过的人全部忘掉,心里只有她一个,不然她会吃醋。最后,如果你对她是真心的,好好爱她,连我的份一起爱她。” 女孩的新老公同意了,说他会好好爱她。
女孩还是偷听到了,其实女孩也有些放不下男孩,女孩说要和男孩和好,男孩唯一的一次拒绝了女孩,最后,男孩给女孩的新老公跪下了,拜托他要好好爱女孩。女孩哭了,想拉住男孩。
男孩说,我只向你幸福,不希望你的记忆里还有我,我的诺言我会实现。男孩冲向马路,与一辆飞驰的汽车相撞了...女孩抱着奄奄一息的男孩,说“你为什么要这么做?”男孩说:“为了让你忘记我,我可以从这个世界上消失,这也算为你去死了吧?呵呵”...所以不要不相信男孩说的看似谎话的诺言,因为,一个负责任的男孩,真的会让它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解决“三农”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举措。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最关键的是人才。今年,我市组织部、人事局联合下发了《关于做好选拔高校毕业生到村(社区)工作的实施意见》,提出了从2007年起,力争用三年左右时间选拔330名左右高校毕业生到村(社区)工作,基本实现全市每个村(社区)有一名高校毕业生的目标。围绕这一目标,我市选拔了126名大学生到村工作,担任村总支副书记、村副主任等职,也就是实施大学生“村官”计划。
一、大学生到农村担任村官的积极作用
1、大学生担任村官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
聘大学生当“村官”,是农村形势发展的需要。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个宏伟目标,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要建立新农村文化,形成一种具有现代意义的农村文化观。农业的发展、农村的进步、农民的致富,都离不开文化的哺育和支撑。如果说经济、环境等要素是新农村建设的“硬实力”,那么文化则是新农村建设的“软实力”。尤其在各种思想意识、价值取向、发展观念互相冲击、碰撞之际,文化的特质更显示出“硬实力” 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虽然不是每一个大学生都是高素质的人才,但是从整体上来讲,大学生这个群体是一个受过国家高等教育的高素质群体,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和创新精神,拥有相当丰富的知识储备,接受过先进文化、先进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的熏陶,愿意为新农村建设做出贡献的大学生把先进的社会主义文化和农村实际结合起来,对改善民风民俗和促进新农村文化建设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2、大学生担任村官有利于更新农村思想意识形态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新农村的发展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按照依法、民主和科学治理的要求来进行。村官是新农村的领路人,是新农村各种事业的组织管理者,也是新农村各种复杂矛盾的协调和解决者。这就要求农村村官在处理农村事务的过程中要有新观念、新思路、新方法。而当前农村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首要问题是大多数农村村官整体文化素质不高,思想观念相对落后、法制意识薄弱等制约因素。要改变这一现状,必须有新鲜血液的注入,那就是引进大学生村官,大学生村官虽有在处理实际事务、解决实际问题方面缺乏能力、经验和方法的不利方面。但也要看到他们有利的方面,他们整体科学文化素质较高,思想观念先进,法制民主科学意识较强,思路活跃、点子多。可见,大学生村官和农村老村官在很多方面有着明显的互补优势。大学生村官的就任,能够给新农村建设带来很多新鲜的东西,能够引起农村思想上的碰撞和演进,有利于农村村官在科技文化素质、处理问题的能力和民主法制、科学意识的更新。
3、大学生担任村官有利于促进农村民主法制建设
大学生村官是政府通过一定程序选出来的,是大学生中佼佼者,整体素质较高,对党依法、民主和科学执政的理解更深刻,对国家政策、方针和措施的认识更多。对于农民权益的缺乏保障或缺失,他们能够敏锐的发觉,也能够仗义执言。他们没有思想负担,不因循守旧。村官是农村自治性组织的代言人,大学生村官具有较强的民主法律意识,他们可以不用考虑过多的自身利益,没有盘根错节的利益关系阻碍。能够自觉的按照有关国家法律依法办事,能够充分听取广大村民意见,群策群力,集思广益,让广大村民充分参与到农村发展和建设的法制和民主的轨道上来。
二、大学生担任村官存在的不利因素
(一)理想色彩过浓,缺乏经验。由于大学生一直在学校读书,缺乏乡村工作的经验,当放下书本到再开始乡村工作,容易出现彷徨、迷惑、无助的状态。此时他们如果不能进行良好的自我心态调节,极有可能会放弃村官的工作。年轻人有点理想主义的东西不是坏事,没有理想的灯塔,人生的道路会越走越窄、越走越迷茫。但是如果太理想化,做任何事情都要达到理想模式,就往往会好高骛远,做出不切实际的行动来。同时,现在的大学生经常空谈理论,不注重实际操作能力的锻炼,说起来头头是道,做起来往往一塌糊涂,纸上谈兵现象比较严重。这样在乡村工作中他们很就难把工作做实,因此就不会取得非常明显的成绩。
(二)职业期望过高,功利性强。职业期望过高是现在大学生的通病。他们想一开始就取得骄人的成绩,没有做好艰苦奋斗的准备,容易出现眼高手低的毛病。功利心太强可能使进入村官队伍的有些大学生仅仅把他所从事的工作当成一个跳板,为以后考公务员积累资本,或者把村官当成一种向上跳的踏板,没有真心实意想在农村做好一番事业,这样工作就不会有激情,往往流于表面,很难为农村的发展做出贡献。这些功利心太强的“聪明人”,势必将难以忍受数年时间在最底层干事创业必须经历的清贫、孤寂、无奈、误解、艰苦。
(三)缺乏配套措施,待遇较差。有人认为村官工作的状态,一是工作、生活上的条件差得多,二是经济上的待遇很低,三是舆论上、心理上的压力很大。相对于大多数大学生所选择的城市来说,乡村偏僻,交通不便,办公设施缺乏,居住条件落后,经济报酬很低,同时,因为上大学时自己和家人就有过高的预期,所以一旦回到乡村,就会面临很大的舆论压力和心理负担。但是最为重要的问题是大学生到基层和农村就业没有完善相关配套措施。所以,在合同期满后,他们的地位很尴尬:一是缺乏编制,大学生村官没有身份认同感;二是待遇太低,无法使村官安心工作。而身份又和待遇紧密相连,这些大学生不能总是挂职。因此,政府机关在决定吸收大学生到乡村机构的时候,应该特别注意做好相关配套措施,这样才能留住人才。
(四)熟悉程度不够,适应困难。在中国农村做村官的大多数是本村人,如果做的好是为乡亲做贡献,做的不好别人会在背后骂他一辈子,因而外来人很少能够在村里工作。从村民之间的熟悉程度来考察村庄,就可以发现在一些特别小的村,因为村民互相熟悉,村庄实际上是一个熟人社会,村民可以选择他们熟悉、了解的人做村官。在大的村,行政村一级的村民之间不是很熟悉。大学生到乡村工作后入场都很困难,由于村民不了解他们,所以他们要与村民建立起相互信任的关系就会比较困难。乡村政治的这种排外性使大学生村官开展工作的难度加大,他们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做出更亲善的行为,才能进入村子内部。
三、促进“大学生村官” 计划发展的对策建议
虽然很多地方的大学生村官计划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对当地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干部素质提高有很大促进作用,但是有一些地区的大学生村官计划由于种种原因不得不搁浅,如河北邯郸市大名县大学生村官计划,还有海南省大学生村官计划也渐趋停滞。对于如何更好地实施大学生村官计划,笔者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提供一些建议:
1、改变社会观念,靠感情留住大学生村官
大学生村官是个新事物,当年的天之骄子居然扎根农村,做起村官。这和传统的思想观念有着巨大的差距,不仅很多大学生一时接受不了,广大农民也可能认为有些突兀。这可能会给广大农民和农村村官这样一个印象,大学生村官是当前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不得已而采取的措施,并非长久之计,认为这些大学生村官不知道什么时候说走就走了。因而,他们可能会与这些大学生村官保持一定的距离。新事物的诞生,发展和成长总要有个过程,这需要得到大家的认可和支持。我们要做的就是尽量消除阻力,增加动力。媒体应该给予更多关注,对广大农村加大宣传力度,晓以利弊。大学生村官不是去争权夺利,不是去镀金添彩,而是真心实意的去发挥才干,促进农村发展的。让广大农村村官放心,让广大农村村民理解从而以更多的实际行动支持大学生村官的工作。
2、提供财政补贴,靠待遇留住大学生村官
大学生也是现实的社会人,光靠精神或感情的理解和支持是不够的。还必须满足其一定的物质需要,解决其后顾之忧。大学生的待遇问题,是建立比较完善的留人、用人机制要考虑的问题,大学生村官的待遇应和他们就业的机会成本相差不远。否则,就可能不能形成对大学生村官有效的激励。国家财政应按照一定的比例提供相应的补贴,以解决好因大学生村官上任而带来的地方财政问题。这一问题的顺利解决,有利于带动更多大学生去当村官的积极性。
3、建立配套机制,靠事业留住大学生村官
大学生村官现象是我国新形势下出现的崭新事务,我们还没有建立完整的配套机制,也就是怎样进行合理有效的操作还没有形成一定的制度。首先,要解决的是大学生村官的身份问题,如果大学生村官在工作满一定的期限后,仍然愿意留在当地,继续奉献自己的才能,这就涉及到这样一个问题:没有当地的户籍,能否参与村委会的改选。我们认为,应当对相关法律法规作一定的修改或补充,使得继续愿意留在当地服务的大学生有资格参加村委会的改选,给有热情的大学生一个正当的名分。其次,要建立和完善大学生村官的选拔机制,激励约束机制,合理流动机制以及培训深造机制等。只有这一系列的机制形成和完善以后,大学生确实认为任职村官不确定因素少了,风险小了,才有可能把它作为事业去投入,去付出,做出成绩,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
4、结合职业规划,解决大学生后顾之忧
对于大学生村官任职一定时期后,如果发现大学生村官确有能力,有意愿留在农村进一步发展,则继续加以任用,或给予参加村委会的选举,或让其经过培训深造更好的胜任新的工作岗位。如果发现大学生村官能力欠缺,不适合担任村官职务或者没有意愿担任村官职务,要为其职业的发展提供相关的配套措施,以便在其他领域或行业能够发挥才能。比如,大学生村官离职后,政府给予一定的优惠措施,让其在其他领域竞争时候,有一定的优势。这样,建立一套完善的大学生村官准人、准出制度,就解决了大学生的后顾之忧,能够更好的让其在广大农村发挥才智,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贡献力量。
第四篇:村官感言1
大学生村官工作感言
儒林镇汤墅村党支部书记助理:孙建良
经过在儒林镇汤墅村近一个月的工作和学习,我在调整磨合中不断适应着农村工作,在与村两委干部以及村民的广泛接触中熟悉村情民意,逐渐地适应了这个岗位。为了能做好村官工作,承担起村官岗位的工作职责,努力成为一名合格的村官,我认为应该做好以下几点:
首先,要有好的心态,敢于面对困难。虽然我自小生长在农村,对农村情况并不陌生。但是,真的当了村官才发现,在农村这个最基层的组织内,没有严密的组织结构,没有按部就班的工作程序。刚参加工作的我们都迫切希望能够在新的岗位中做出成绩、实现自己的理想。然而农村工作千头万绪,需要时间去适应、去学习、去了解。俗话说的好:饭要一口一口吃,事要一件一件做。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必须避免急躁的情绪,一切从实际出发,切勿急于给自己定下过高的、不切实际的目标。
其次,要沉下心来,从琐碎小事中锻炼自己。群众的思想是单纯的,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作为一个村官,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人,群众或许会对我们要求更高。在实际工作中,我们除了在开村两委会时做好会前准备、会议纪要,大多数时候做的都是一些琐碎的小事,比如镇村之间的上情下达、下情上传;协助村会计完成每月相关统计数据的调查与填制;帮助村民协调解决一些鸡毛蒜皮的小纠纷等等。然而这些小事却关乎百姓的利益,所以大学生村官在工作中应从点滴小事做起,踏踏实实做事情,忌好高骛远,不求实际。只有这样,才会发现工作的乐趣,才会更快适应角色的转变。
最后,要善于归纳总结,找到正确的工作方法。农村的日常工作是烦琐的,要做好日常工作必须坚持“三勤”,即手勤、口勤、脚勤。对平时的会议、工作安排等要及时记录,并加以整理归类。在工作中的收获也要及时的归纳总结出来,形成文字的东西,以使自己能更好的掌握这些经验。另外,在农村工作中,处理事情要保持公平、公正,掌握好处理技巧。在大多数时候,矛盾双方不一定能够心平气和的进行沟通。如果我们作为事情的协调者都不能保持平和的心态,其结果可能是火上浇油,使事态扩大化。因此,在解决问题时应该“多听”,不仅要听事发双方的陈述,还要听听周围群众的意见,这样才能尽可能了解事情的真相,才能公平的处理好问题。
第五篇:最美村官感言
最美村官感言
学校里号召我们向最美村官学习之际,我认真领悟最美村官的精神,深刻的从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等方面反思自己。
前天学校组织我们看了最美村官,我又回来自己看了CCTV-1套播出最美村官颁奖典礼,我被其中的10位最突出的村官深深地感动和感染。我反复观看了视频好几遍,每一次看完我都感动不已。真心的佩服他们所作所为。
十位“最美村官”每个人都收获了一段刻骨铭心的人生经历,他们为民踏踏实实办实事,办好事,让人看后无不感激流涕。颁奖典礼上首先出镜的是湖北恩施店子坪村的党支书王光国,他以自己的个人行动感动并带领乡亲们在悬崖峭壁上奋斗了六个寒暑,开凿出一条村民出山的大路,正如颁奖词所写“他是绝壁凿路、寒暑无歇、让闭塞山村走上康庄大道的愚公支书”。他是用个人的行动实实在在的帮助了群众,他从不考虑个人利益,一心只为为老百姓办事,让我觉得其实我们每一个村官都可以做到的。第二出镜领奖的是返底村党支书的段爱萍,她原本是家财万贯的生意好手,她一生都为家乡的老百姓着想,在村里建学校,改电网,带领村民种药材,……,几十年如一日,带领全村人民发展致富,自己身患绝症的还一心想着百姓,把百姓的家当做了自己的家。还有后面的刘国忠“一心为民两袖清风”、王勇“凝聚民心,引领幸福,带领村民共同致富”、雷洋洲“做人德为先,做事民为先,城中拓荒开创盈田”、王桂兰“兢兢业业,百折不挠,村民不富誓不休”、拉巴“抓住机遇,强村富民”、李全兴“民意为舵,民心为桨,让幸福在村庄流淌”秦玥飞“河洋墨水,走乡土路,身怀梦想脚踏实地”。
十位“最美村官中”与我们最接近的是“耶鲁哥”秦玥飞,他比我们更有学识,他都能埋头于广大农村,服务人民,我想我作为一名最普
通的大学生,应该踏踏实实的为社会,为农村,为百姓做自己能做的事情,尽量去发挥自己的光和热。
正因为有着这么多勤勤恳恳诚实务劳为老百姓办实事的好官。我相信我们的未来一定会更加美好。我们的中国梦一定能够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