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长征题目
1.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三大主力是(A)A中央红军,红二,四方面军 B.红一,二,三方面军
C.红二十五,二十七军和红十五军团 D.红二,六军团,四方面军
2.红军长征的原因(D)
A.日本的入侵 B.北上抗日 C.伪满洲国的建立 D.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3.红军长征跳出敌人的包围是在(B)
A.四渡赤水河 B.渡过金沙江 C.强渡大渡河 D.翻过大雪山
4.《八一宣言》最早刊载于1935年10月1日中共在哪个城市出版的中文《救国报》第十期上?(D)A.纽约 B.伦敦 C.莫斯科 D.巴黎 5.红军长征结束的标志是(A)A.红军三大主力会宁会师 B.陕北会师 C.红军攻克遵义 D.懋功会师
6.长征途中,中共历史上具有生死攸关的转折意义的大会是(D)A.两河口会议 B.巴西会议 C.俄界会议 D.遵义会议
7.红军长征取得胜利的最主要的原因是(D)
A.强渡大渡河 B.四渡赤水 C.渡过金沙江 D.遵义会议的召开
8.1931年1月,遵义会议解决了当时最为紧迫的(C)
A.政治和军事问题 B.政治和思想问题 C.军事和组织问题 D.军事和作风问题
9.中共中央作出《关于张国焘同志错误的决定》是在(D)A.两河口会议上 B.沙窝会议上 C.巴西会议上 D.俄界会议上
10.“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中的“难”包括(D)
A.国民党的围追堵截 B.穷山恶水的自然条件 C.党内“左倾”错误的影响 D.ABC都有
11.指挥红军粉碎国民党对中央苏区第四次“围剿”的是(A)A.周恩来 朱德 B.毛泽东 朱德 C.毛泽东 周恩来 D.朱德 陈毅
12.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的主要原因是(D)
A.敌强我弱 B.装备落后 C.鄂豫皖等革命根据地反“围剿”失败 D.错误的军事指导方针
13.下列哪一项不是遵义会议的内容(C)
A.集中全力纠正了“左”倾错误 B.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
C.选择毛泽东为中共中央主席 D.取消博古,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 14.遵义会议标志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主要是因为(D)A.排除了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的消极影响
B.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的领导地位
C.在危机关头挽救了党和红军以及中国革命
D.共产党开始独立自主解决中国革命的重大问题
15.长征途中,红军变被动为主动的首次军事行动是(B)A.强渡乌江 B.巧渡金沙江 C.四渡赤水 D.强渡大渡河
16.在第五次反“围剿”斗争中,博古,李德推行王明“左”倾错误路线,提出的口号是(B)
A.“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 B.“御敌于国门外”,“不丧失守土” C.“稳扎稳打,步步为营” D.“逐次转移,各个击破”
17.遵义会议的最大贡献是(D)
A.确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B.坚持了游击战争顺利掩护主力红军转移
C.决定了红军继续北上进军陕甘宁 D.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央领导
18.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同红二、四方面军在哪里会师?(B)A.西康的甘孜一带 B.甘肃会宁 C.甘肃平凉 D.甘肃天水
19.红军长征被称为什么?(D)
A.战略后退 B.突围转移 C.突围后退 D战略转移
20.在哪一天,红军总政治部发布政治指令,提出“准备突破敌人的封锁线,进行长途行军与战斗”?(A)A.1934.10.9 B.1934.10.10 C.1934.10.1 D.1935.10.9
21.长征时中共中央红二、六军团组成第二方面军(将红四方面军之第三十二军编入第二方面军)的总指挥是谁?(A)A.贺龙 B,刘伯承 C.任弼时 D.肖克
22.1936年10月2日, 红一方面军部队攻占会宁城,控制西兰大道一段,这为什么创造了条件?(C)A.长征胜利 B.战略大转移 C.大会师 D.建立革命根据地
23.1936年10月5日,毛泽东、周恩来给谁致书,再次申明中国共产党“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D)A.蒋介石 B.杨虎城 C.张国焘 D.张学良
24.第一次反“围剿”胜利后,红二十五军发展到三干七百人,开辟了哪个游击根据地?(A)A.鄂豫陕 B晋察冀.C.陕甘宁 D.冀鲁豫
25.被捕后坚贞不屈,在狱中著有《可爱的中国》、《清贫》、《狱中纪实》、《死》、《我从事革命斗争的略述》等的是谁?(B)A.刘胡兰 B.方志敏 C.叶挺
26.湘江战役是中央红军突围以来最壮烈、最关键的一仗,我军与优势之敌苦战()昼夜,终于撕开了敌重兵设防的()道封锁线,粉碎了蒋介石围歼红军于湘江以东的企图。但红军也付出了极为惨重的代价,渡过湘江后,中央红军和军委两纵队,已由出发时的8.6万人锐减到(A)万人。
A.5 4 3 B.6 3 4 C.5 4 4 D.4 5 5
27.“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是毛泽东在哪个战役时作的词(A)A 四渡赤水战役 B 二渡赤水战役 C 三渡赤水战役
28.1935年5月25日到6月2日,中央红军主力全部了,是岷江最大的支流。当年,太平天国将领就率数万大军进抵此河南岸,在安顺场渡口陷清军重围,最后全军覆没。(A)
A 大渡河 石达开 B大渡河 李秀成 C 赤水河 石达开 D 赤水河 李秀成29.长征路红军通过的第一座大雪山是(C)A 大铜山 B 大银山 C大金山 D 大铁山
30.长征开始的时候红军总共多少人?(D)A.5.4万 B.6.2万 C.7.6万 D.8.6万
31.以下不属于红军长征初期的“三人团”成员的是(B)
A 周恩来
B毛泽东
C博古
D李德 32.长征是在第几次反“围剿”失利的情况下展开的(C)
A 3
B 4
C 5
D 6
33.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C)胜利会师,从而结束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长征。
A.吴起镇 B.直罗镇 C.会宁
34.(B),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从而结束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长征。
A.1934年10月 B.1936年10月 C.1938年10月
3.毛泽东同志曾说过:“(A)一仗,给党中央把全国革命大本营放在西北的任务,举行了一个奠基礼。”
A.直罗镇 B.太原 C.徐州
4.由于中国共产党内的(A),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被迫进行长征。
A.“左”倾错误 B.“右”倾错误 C.整风运动
35.(B)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共中央的正确领导,成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历史的转折点。A.瓦窑堡会议 B.遵义会议 C.娄山关会议
36,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三大主力是(A)
A中央红军,红二,四方面军 B.红一,二,三方面军
C.红二十五,二十七军和红十五军团 D.红二,六军团,四方面
37,红军长征的原因(D)
A.日本的入侵 B.北上抗日 C.伪满洲国的建立 D.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38,红军长征跳出敌人的包围是在(B)
A.四渡赤水河 B.渡过金沙江 C.强渡大渡河 D.翻过大雪山
39.《八一宣言》最早刊载于1935年10月1日中共在哪个城市出版的中文《救国报》第十期上?(D)
A.纽约 B.伦敦 C.莫斯科 D.巴黎
40,红军长征结束的标志是(A)
A.红军三大主力会宁会师 B.陕北会师 C.红军攻克遵义 D.懋功会师
41,长征途中,中共历史上具有生死攸关的转折意义的大会是(D)
A.两河口会议 B.巴西会议 C.俄界会议 D.遵义会议
12,红军长征取得胜利的最主要的原因是(D)
A.强渡大渡河 B.四渡赤水 C.渡过金沙江 D.遵义会议的召开 C 42,1931年1月,遵义会议解决了当时最为紧迫的(C)
A.政治和军事问题 B.政治和思想问题 C.军事和组织问题 D.军事和作风问题
43中共中央作出《关于张国焘同志错误的决定》是在(D)
A.两河口会议上 B.沙窝会议上 C.巴西会议上 D.俄界会议上
D 15,“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中的“难”包括(D)
A.国民党的围追堵截 B.穷山恶水的自然条件 C.党内“左倾”错误的影响 D.ABC都有
44,指挥红军粉碎国民党对中央苏区第四次“围剿”的是(A)
A.周恩来 朱德 B.毛泽东 朱德 C.毛泽东 周恩来 D.朱德 陈毅
45,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的主要原因是(D)
A.敌强我弱 B.装备落后 C.鄂豫皖等革命根据地反“围剿”失败 D.错误的军事指导方针
46,下列哪一项不是遵义会议的内容(C)
A.集中全力纠正了“左”倾错误 B.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
C.选择毛泽东为中共中央主席 D.取消博古,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
47,遵义会议标志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主要是因为(D)
A.排除了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的消极影响
B.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的领导地位
C.在危机关头挽救了党和红军以及中国革命
D.共产党开始独立自主解决中国革命的重大问题
48,长征途中,红军变被动为主动的首次军事行动是(B)
A.强渡乌江 B.巧渡金沙江 C.四渡赤水 D.强渡大渡河
49,在第五次反“围剿”斗争中,博古,李德推行王明“左”倾错误路线,提出的口号是(B)
A.“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 B.“御敌于国门外”,“不丧失守土”
C.“稳扎稳打,步步为营” D.“逐次转移,各个击破”
50,遵义会议的最大贡献是(D)A.确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B.坚持了游击战争顺利掩护主力红军转移
C.决定了红军继续北上进军陕甘宁 D.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央领导
51.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同红二、四方面军在哪里会师?(B)
A.西康的甘孜一带 B.甘肃会宁 C.甘肃平凉 D.甘肃天水
D 24.红军长征被称为什么?(D)
A.战略后退 B.突围转移 C.突围后退 D战略转移
52.在哪一天,红军总政治部发布政治指令,提出“准备突破敌人的封锁线,进行长途行军与战斗”?(A)
A.1934.10.9 B.1934.10.10 C.1934.10.1 D.1935.10.9
53.长征时中共中央红二、六军团组成第二方面军(将红四方面军之第三十二军编入第二方面军)的总指挥是谁?(A)
A.贺龙 B.刘伯承 C.任弼时 D.肖克
54遵义会议取消了(C)的最高军事指挥权。
A.王明、博古B.李德、王明C.李德、博古
B 28.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的特征是(B)
A.经验主义 B.教条主义C.盲动主义
55.遵义会议结束了(A)在党中央的统治,在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和毛泽东在红军的领导地位。
A.王明“左”倾冒险主义B.张国焘分裂主义C.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
56.1935年1月至3月,毛泽东等指挥的(A),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机动,迂回穿插于敌人重兵之间,成为我军战史上的光辉典范。
A.四渡赤水B.湘江之战C.娄山关之战
57.长征途中,红军(B)跳出了蒋介石几十万大军的围追堵截,变被动为主动。
A.强渡乌江 B.巧渡金沙江 C.四渡赤水
58.红军长征时经过大凉山彝族地区时,根据党的民族政策,与当地部落首领小叶丹歃血为盟的将领是(C)。
A.朱德 B.彭德怀 C.刘伯承
第二篇:长征
看了电影《我的长征》之后,有几点体会。(一)比比过去,看看现在,我们的幸福生活确实来之不易,要倍加珍惜,要有满足感,要更加努力地发奋工作和创业。(二)红军长征之所以胜利,就是具有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崇高精神,坚定革命理想和信念,坚定正义事业必然胜利,集中展示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告诉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有信心、有决心,坚韧不拔,直至成功。(三)战争年代夺取胜利,靠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和平建设时期除了具备工作热情之外,也要讲究工作方法和领导艺术,加之以身作则,艰苦奋斗,才能把各方面的工作做好。(四)想想牺牲的革命先烈,我们还有什么个人利益不能牺牲,还有什么错误的东西不能抛弃吗?(五)红军长征的另一个特点,就是大力加强党的团结、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就我们来说,每个人每个单位都要顾全大局,严肃纪律,紧密团结,大力提倡团队精神,为建设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六)弘扬长征精神,就要理论联系实际,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保持和发扬革命战争时期的那么一股劲、那么一股革命热情、那么一种拼命精神,把本职工作做得更好。
-------------潘洪才
红军离开井岗山,狂轰烂炸硝烟伴。遵义会议乾坤转,节节胜利喜空前。为插红旗遍全球,转危为安去延安。尾追堵截何所惧,英勇壮烈好儿男。步调一致跟着走,两万五千陕北见。雄鸡一唱天下白,九州同贺庆团圆。改革开放攀高峰,三中全会领航船。三个代表聚民心,和谐小康谋发展。前人植树江山建,今辈乘凉满足感。想想先烈比比咱,清正廉洁谱新篇。
-----------张鹤松
红军长征的壮举已经成为历史,但是,长征精神却具有永恒不变的历史价值和光照千秋的缤纷异彩。我们要把这段历史把这种精神真正融入我们每个人的血液里,转化为振兴祖国、奉献社会的实际行动。具体到实际生活中就是要尽职尽责,团结互助,齐心协力干好本职工作,弘扬长征精神,勇做红军传人,把我市的房管工作推上新的台阶,为聊城的经济建设和城市建设做出更大贡献。
----------------赵华丽
我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要以长征精神激励自己,不断学习新知识、新理论,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顾大局、讲奉献,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的关系,模范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为人民群众服好务,为我市房管事业贡献一生。
-----------张庆涛
红军长征所体现的“五种革命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食粮。我们生活在革命先驱们用鲜血和生命为我们换来的和平年代里,更应该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要知荣识耻,努力学习,争取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
-----------肖 勇
长征胜利七十载,华夏子孙铸和谐。追忆红军夺天堑,羞死当年石达开。少小参军跟着走,心贴党旗是娘怀。而今再闯两万五,定叫韬光耀四海。
------------王德亭
影片《我的长征》观后感
今天,我们观看了一部历史影片——《我的长征》。这部影片是从一个小主人公的角度来讲述他眼中的长征。里面讲述了中国工农红军抗战英雄浴血奋战的故事。在观看这部影片时,我心潮澎湃,久久不能平息。
日军来侵略时,我军将士们奋不顾身,勇往直前。可是,面前的景象却令人心痛:士兵们冒着枪林弹雨打敌人,四周血流成河,血花四溅,惨不忍睹。我想,只要是有点良知的中国人,肯定会替这些牺牲的战士而感到惋惜。看到这些景象,勾起我心中思绪一片:我想到了五星红旗,想到了红领巾。它们都是用战士们的鲜血染红的,我们应该珍惜它们。当我看到瑞伢子把上次停电用剩的蜡烛头包好时,我被他这种节约的精神感动了。现在,有哪些人会懂得珍惜,会把用剩的东西包好?我想应该不会有了吧。即使有,也很少吧。可是我们不能忘了,现在我们的幸福生活正是靠他们这样一点一点的节约、英勇奋战而创造出来的。如果没有他们,也就没有繁荣昌盛的今天!他们的这种行为令人敬佩,值得我们周围的每一个人学习。
长征途中,能和自己的战友一起抗战,是快乐的;当你的亲人相继牺牲时,是痛苦的。正如影片开头那一位老人所说:“长征,是我一生当中最快乐的时光,也是我最痛苦的时光”。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时,基本上都是饿肚子的。有时,一把炒黄豆都能分五六个人呢。如果能像我们现在每天都能吃饱喝足,那他们打起仗来肯定会更加英勇。现在,我们每天都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有可口的饭菜。每天都睡在温暖的被窝里。看看过去,想想现在,我们简直就处在人间仙境了。如果我们每天都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那他们就可以含笑九泉了。当红军遇到土匪时,他们用一片赤诚来对待,最终把他们感化了,他们在一起载歌载舞。我想我们也应该这样,用一片赤诚之心来对待周围的每一个人。红军们,你们永远是我心中的一颗“星”!
观《我的长征》有感
今天,我们五年级全体师生观看了电影《我的长征》,讲述了长征经历者王瑞老人回忆自己年轻时在长征时与敌人进行生死战斗的历程。短短的一个多小时的内容,给我们上了一堂历史教育课,影片中那腥风血雨的场面令我震撼。
最难忘的要数红军飞夺泸定桥的场面了,红军要经过桥面十三根铁索,,面对桥下水流湍急的泸定桥,他们不退缩,面对敌军的枪林弹雨,他们不畏惧,凭着勇敢顽强的拼搏精神铺开了我们前进的道路。
红军战士这种面对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不正是我们缺少的吗?今天,我们已成了笼中之鸟,经不起磨练,遇到一点点困难就退缩,甚至逃避。在这些红军战士面前,我们应该感到羞愧!我想,今天我们不需要再去飞夺泸定桥,不需要去四渡赤水河,但长征精神不能丢,要让它永驻人心,发扬光大。革命先烈用血肉生命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们应该继承发扬这可贵的红军精神,才能去迎接日新月异的新时代的挑战。
想想长征二万五,看看革命老前辈,我们的心灵会得到洗涤,我们的斗志正受到鼓舞。有一种力量,正从你的指尖悄悄袭来,你感觉到了吗?有一种关怀正从你的眼中轻轻放出,你看到了吗?那种力量让我们泪流满面,让我们抖擞精神。
在影片末尾,毛主席意味深长地说了一句: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这句话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里,时刻鼓励着我,要勇往直前,不退缩。我们应该学习红军战士这种可贵的精神,迎接新时代的挑战。
观看电影《我的长征》有感
今天下午,我们全体五年级师生怀着激动不已的心情观看了《我的长征》这部感人肺腑的电影,让我们又一次见证了红军长征时的千辛万苦,那种坚持不懈的精神,值得我们一代又一代人为它歌颂。
这部电影主要讲述了一位红军老战士回忆当年长征时的情景:毛主席带领红军战士渡过金沙江、夺取泸定桥、过草地、翻雪山的艰苦岁月。在我看来,最悲壮的也是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红军战士飞夺泸定桥的场面了。一座泸定桥只有几十根的铁链相连而成,红军战士在没有桥板的铁索上匍匐前进,桥那边敌人的机枪还在疯狂地扫射着,一不小心就会被敌人的子弹击中,而且,桥底下是湍急的长江水,奔腾不息地流着,整个场面,惊天动地。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红军没有后退,仍然勇敢地向前爬去。一位班长突然被子弹打中,深受重伤,血从身上流了下来,他一只手抓住铁链,而另一只手慢慢地滑了下来,最终还是坚持不住了,落入了大江之中,壮烈牺牲了。最后,红军战士克服了重重困难,夺取了泸定桥。看到这里,我流下了激动的泪水。
看着红军战士为了建立新中国而浴血奋战,看着他们穿着破草鞋过草地翻雪山,我这才感受到红军长征的不易。是啊,红军是英勇的,是伟大的,是了不起的!为了革命胜利,他们付出了多大的代价,牺牲了多少的生命!看完这部电影,我真是受益匪浅,作为生活在新中国社会的一员,我真正感受到了现代生活的来之不易。因此,我们更应该珍惜这美好的生活,珍惜今天的学习条件,努力学习,不怕困难,将来长大了建设我们的祖国,不辜负革命先烈对我们的期望!
观《我的长征》有感
今天,我们观看了影片——我的长征。
这部电影的主要内容是:小主人公李瑞在16岁时就失去了父母。在那战火硝烟的年代,李瑞和他的姐姐、准姐夫不顾危险,参加了红军。当时非常艰辛,红军的装备远远不及国民党。红军为了不走错路,踏上了长征之路。经过娄山关时,王瑞一连打死了6个敌人,毛主席和王瑞的姐姐、准姐夫都非常高兴。可就在这之后,王瑞的姐姐死了,王瑞和他的准姐夫痛不欲生。不过,他们终于重新又振作起来,向前出发了。在他们到达泸定时,和国民党在铁索桥上打了一架。铁索桥上遍地尸体,桥下茫茫江水。一旦击中,就没有存活的可能。虽然情势恶劣,可红军还是奋不顾身,努力消灭敌人。“嘣”„„此时,致命的一枪击中了王瑞姐夫的胸膛。王瑞失去了所有的亲人,王瑞的脸上全都是眼泪,他看着姐夫从铁索桥上掉到了江水里。红军胜利了,可王瑞却成了孤儿。接着,红军面对重重考验,过雪山、过草地„„打败了敌人。
看完这部电影,我想到了现在。王瑞当时16岁,就要面临一次又一次亲人的死亡,接受一次又一次沉重的打击。就连比他大好几倍的人都承受不了。如果换成我们,也许会被二千三百多公里的路累倒,也许,会不敢听到亲人逝世的消息,也许,会被敌人的强大阵容吓得不敢前进,也许,会让那没饭吃没水喝的日子折磨的无法生存„„当时红军却团结互助,以那强烈的爱国精神走完危险曲折的路。
王瑞和我们还有着物质上的不同。我们整天大鱼大肉、饭菜不愁,饭桌上常常有仔细烹饪的美食,还经常吃各种维生素片,提高体质。而王瑞却整天有饭无肉、粮食紧缺,能吃饱就已经非常满足了,而整天有鱼有肉的日子更是红军们不敢奢望的。我们有的同学只要有一点小病,就到医院里去看病,就请假不上课,而王瑞和他的战友们,当时有些人快要死了还没能进行手术„„
长征的艰辛,是常人无法想象的,也正是革命先辈同呼吸、共命运的精神才让中国逐渐强大起来。
电影《我的长征》观后感
十一月十七日下午,学校组织我们全体六年级学生,观看了电影《我的长征》,我的心中感慨万千,九十多分钟的一场电影好似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课,剧情是这样的。
十五岁的红军小战士王瑞全家八口人,四个人被敌军打死,剩下的四个人都参加了长征。湘江突围时,在敌机的狂轰滥炸中,我们的军队死伤无数。他第一次见到了毛泽东,他的父亲也在惨烈的炮火中牺牲了。残酷的战争给他的心灵留下深深的创痛,但是父亲和连长说过的一句话却坚定着他的信念:“跟着走!” 湘江突围的悲痛激发了王瑞和红军战士们更加强烈的战斗意志,在毛泽东的正确指挥下,红军赢得了长征中的第一次大胜仗——娄山关大捷。
一天清晨,战士们被紧急集合号惊醒。指导员对战士们下达战斗任务:反动派勾结白匪洗劫了红军的野战医院,立刻出发解救。突发的事件把王瑞吓呆了,他的姐姐就是野战医院的护士。
姐姐牺牲了。王瑞在长征路上失去了第二个亲人.红军需要渡过天险大渡河,三条小船无法渡过千军万马。王瑞所在部队奉命沿江而下,抢夺距安顺场渡口三百二十里的泸定桥,只有这样,红军才能通过天险大渡河,北上抗日。晚上,下着大雨,悬崖下的羊肠小道,道路泥泞难行,红军战士饿着肚子强行前进,因为对岸就是去增援的敌人,如果让增援的敌人抢了先,后果不堪设想。好在雨越下越大,对岸的敌人不能再走,只好停下来宿营。而红军战士们凭着顽强的毅力,仍旧冒雨、踩着泥泞前进。终于在次日清晨赶到了泸定桥,把增援的敌人抛在了后面。
黎明时分的泸定桥一片静悄悄。桥板被敌人拆去,只剩下十三根光溜溜的铁索,挂于离水面十几米高的两岸;桥下水势凶猛,一旦掉下去就没命了。二十名红军号兵被集中起来吹响了惊天动地的冲锋号,飞夺泸定桥的战斗打响了!二十二位红军突击队员用他们的血肉之躯,谱写了一曲人类战争史上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壮歌!王瑞最后一位亲人——姐夫肖德昌牺牲了,从悬空的铁索上中弹跌落到汹涌咆哮的大渡河激流中;他的彝族兄长达尔火——这位参加红军才二十多天的小伙子在把弹痕累累的红旗插上桥头堡时,也被流弹击中,挺立在桥头堡一动不动,手里仍旧高举着那弹痕累累的红旗,头上那把长发随风飘来、飘去„„ 王瑞在硝烟尚未散尽的泸定桥头再次见到了毛泽东。毛泽东轻轻地为王瑞梳理着被烟火烧焦的头发,轻声感叹:“有红军这样大无畏的革命精神,还有什么能阻挡我们呢?”王瑞经受了艰难困苦、血泪战火的磨砺后成长起来了。
七十年后,白发苍苍的王瑞老人重新走上了长征路,点燃了他七十年前珍藏的蜡烛头,象征着革命的圣火,永不泯灭!
长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军队创造的壮丽史诗,是革命战争年代中国共产党保持和发扬先进性的光辉篇章。七十年岁月流逝,但红军气壮山河的英雄壮举,长征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依然让我们心潮激荡、热血澎湃,激励着我们进行新的长征。
我作为一名学生,就要以长征精神激励自己,不断努力学习新知识,不要怕吃苦。明白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的关系;树立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遵守社会公德与学校的规章制度,为我们祖国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做一名合格的接班人!
点燃历史的蜡烛,珍惜美好的生活
——观《我的长征》有感
周五下午,我们初一年段的同学在大课教室观看了《我的长征》这部电影。它讲述的是一位红军老战士靠在飞往遵义飞机的窗前回忆起了当年长征的情景:回忆了在遵义与毛主席谈话的场景,飞夺泸定桥等战斗的时刻,同时也回忆了因失去一位位亲人、战友而痛哭流涕的场景,穿着破鞋连夜赶路的时刻„„最后,这位红军老战士把以前从遵义带走的蜡烛有重新点燃了。看完这部电影,我陷入了沉思。
看着前辈们为了建立新中国而浴血奋战,看着前辈们穿着破草鞋赶路,看着红军战士们与少数民族朋友们亲如一家,看着他们为了长征而“舍弃”了自己的亲生骨肉,我这才感受到红军长征的不易,也看到红军队伍纪律的严明。作为生活在现代新中国社会的一员,我真正感受到了现在生活的来之不易,因此,我们更应该珍惜这美好的生活,时时刻刻用红军纪律约束自己,用红军的精神激励自己,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其实在我们身边就有这样的人。雷锋就是一个严以律己、不怕困难、乐于助人的人。他有一句名言“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就因为他珍惜、热爱老前辈们用鲜血换来的美好的生活,才具有了这种精神与品质。点燃历史的蜡烛,指引前进的方向,珍惜美好的生活,挑起社会的重担。从现在开始,我们应时时牢记先辈遗训,学习红军精神,为更好的明天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永远的英雄
——观《我的长征》有感
“在我的记忆里,最幸福的是我的长征;最痛苦的也是的长征„”这是电影刚拉开序幕,一们老人在飞机上回忆自已曾走过的长征历程所说的一句深入人心的话。他是那样的沧桑,那样的惆怅„
《我的长征》这部电影采取了倒叙的方式,向我们讲述了一们红军的长征历程。对于他而言,长征是幸福的,也是最痛苦。幸福的是他与毛主席、战友、自已的亲人欲血奋战,战胜了敌人,救百姓于水深火热之中,让他们过上了好日子。痛苦的是,在长征中,他失去了自已的亲人、战友„
《我的长征》感人肺腑,催人泪下。有的场面令人感慨万千,赞叹不已;有的场面让人悲痛欲绝,泪如雨下。它时而使人恐惧揪心,时而使人伤感忧郁,时而又引人发笑,时而又使人陷入思忖„
在我看来,最悲壮的场面莫过于红军飞夺泸定桥的惊心动魄了。一座泸定桥只有几十根的铁链相连而成,红军在桥头,桥尾是危险的敌人阵区。桥底下是湍急的长江水,奔腾不息哗哗地流着,惊天动地。几个打头阵的红军匍匐前进,等待他们的是前头敌人弹如雨林的袭击。红军的处境真是万分危急,稍不小心就会被敌人的子弹击中。但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红军没有后退,不停地向前方爬去。他们难道不知道前面的危险吗?不是的,每位红军心里都清楚地知道这其中的危险,可为了革命的胜利,为了拿下这个根据地,他们头也不回地向前。一位班长突然被子弹打中,深受重伤,血从身上流下来,一只手紧紧地抓住铁链,而另一只手慢慢地滑了下来,最终他坚持不住了,落入了大江之中,壮丽牺牲了。看到这里,怎不叫人滴下泪水?怎不叫人感动?
曾几何时,自已学过一篇文章,名为《飞夺泸淀桥》,那时就被红军英勇的气势感动了,而今天看了这场面,更加佩服红军并肩作战,团结一致的英雄气慨。是啊,红军是英勇的,是伟大的,是了不起的!他们为了求解放,为了革命的胜利,付出了多大的代价,甚至牺牲了无数英烈的生命。这漫漫长征路,是用血和肉换来了,是红军的丰碑!
今天,我们的幸福生活是来之不易的,是他们-----就象电影中这位老人-----永远的英雄换来的。让我们珍惜今天吧,珍惜红军伟大的成果!
心中的烙印 ——观《我的长征》有感
今天,我观看了《我的长征》这部感人肺腑的电影。这部电影讲了英勇的战士们过湘江及飞夺泸定桥的事件。看了这部电影,我几乎是哭着回来的,因为我被工农红军队中的战士们感动,被战士们的大无畏的精神所感动。
故事“过湘江”中,一位小青年摔倒了,和蔼可亲的毛泽东主席在一瞬间扶起小青年,这种可贵的精神真是可歌可泣呀!在过湘江后,毛泽东主席的妻子江清同志在彝区生了一个可爱的女娃娃,但毛泽东同志为人们的解放,为了红军的胜利,忍痛割爱,把亲生的女儿丢在彝族人的家里。虽然毛主席嘴上说“让这个娃娃当个苗家女也不错。”但我能看得出他是千般无奈,万般不舍呀!当时江清同志抱个刚生出生的女儿说,那神情,那模样,真是令人看了也想大哭一场。
当曾连长接到上级通知说要在二天之内赶完二百多公里的路在敌人之前抢夺泸定桥,曾连长并没有畏惧它,而是毅然接受了它。在二天战士们艰苦奋斗中,快敌人一步,但曾连长为了保护新兵,堕下了悬崖。在过桥中,一名叫“昌仔儿”的班长被敌人的子弹击中,仍不低头,紧紧地抓住铁链,因为其自身力量,堕入了水流湍急的大渡河,真可畏“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呀!直到现在,我的眼前仍浮现出战士们穿着草鞋,在风雨中狂奔着。想想现在我们有如此优越的环境,是战士们在枪林弹雨的战争中用鲜血换来的。如今,我感到寸步难行,仿佛脚下都血肉模糊的尸体。
长征,你是我国战士们协手奋战的象征,我永远会记住的!
神圣的理想,坚强的意志
——观《我的长征》有感
这是一条用血汗洒成的路,它总长二万五千里,它是历史的壮举,走过这条路的人们靠着自己神圣的理想,坚强的意志,用一年多的时间完成了这一伟大的壮举,那是一支正义的,强大队伍。红军,长征。多么辉煌的名字,让人热血沸腾的名字!
——题记
“人的一生,总有让人感到幸福的事,也会有让人感到辛酸的事,其中,有件事让我既幸福又辛酸,它——就是长征。”影片的开头这番意味深长的话把我带到那艰苦的岁月里。那是一个硝烟弥漫、战火纷飞的年代,那是一个英雄辈出的年代:泸定桥边战士的英魂,大渡河畔的英雄赞歌,都深深感动了我。曾记不,我们十八位英雄,如何飞夺泸定桥,他们凭着对党的赤胆忠心,不顾敌人的枪林弹雨,冲向泸定桥的对岸,前面那一排的战士倒下了,第二排的战士又前赴后继地冲了上来,泸定桥的铁链上不知不觉地染上了烈士的鲜血,守城的敌人被红军这股将生死置之度外的精神所吓倒,纷纷败退;曾记不,我们的炊事老班长,如何成功顺利地将战士们送出那荒无人烟的草地,自己壮壮烈牺牲;曾记不,那一望无边的草地上还挺立着小红军倔强的身影;曾记不,在那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高山上,军需处长的身体成了一块伟大的丰碑„„他们靠什么战胜了强大的敌人?是意志,是勇气,是信心,是智慧,是团结„„
每个人的一生,就像一条延伸远方的路,是一种遥远又艰难的旅途。蓦然回首,我已走了十三年的路,遥望远方,路依旧漫长,而我们的目标是走到这条路的尽头,积累并得到更多的人生经验,校长对我说:“要为自己订一个好目标,然后朝着这个目标不断努力,才能取得成功!”所以,我们要向红军那样,需要有一份远大的理想,要有一种不怕困难的精神,还需要有挑战的勇气,更需要一种面对艰苦的毅力。
长征,历史上光辉的一页!伟大的壮举!中华儿女的骄傲!工农红军神勇呵!如今,我们生活在和平的年代,须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今天的生活是战士们用血汗凝成,神圣的理想,坚强的意志是支撑着每个红军战胜敌人的法宝。
红军不怕远征难
——《我的长征》观后感
这个星期五,我们怀着激动不已的心情观看了《我的长征》这部感人肺腑,催人奋进的电影,观后,我的心犹如海潮澎湃,思绪万千,剧中那一幕幕动人心魄的瞬间时常拂过脑海„„
《我的长征》这部电影演的是一位年仅16岁的少年王瑞跟着父亲和姐姐、姐夫参加红军二万五千里的途中遇到的千难万险,王瑞的姐姐、父亲姐夫先后壮烈牺牲,可王瑞在失去亲人的巨大悲痛之后,毅然决定为红军的胜利,为中国人民的幸福继续红色之旅。
看着看着,感动的热泪不禁夺眶而出,我的眼睛模糊了,可是,我的脑子却更加清楚了。红军二万里长征,漫漫的征途,路上有多少艰难险阻,又有多少红军战士不畏艰险勇往直前,为了革命的胜利,为了新中国的诞生,甚至不惜付出自己的生命。白雪皑皑的雪山上有老军需处长永远的丰碑;漫漫无边的草地上有倔强的小红军;泸定桥下有当年牺牲的战士们的白骨„„记得当年的毛泽东主席说过的“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无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横桥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这首诗难道不生动形象地描绘了红军当年长征的艰险吗?“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小红军王瑞没有因失去亲人而放弃革命之旅,难道我们不应向他学习吗?在我们日常的学习与生活中,总会有或多或少的困难与挫折,可是有些人只能畏难却步,有些人却可以像红军战士一样以顽强的毅力克服困难,达到理想的境界。“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当年红军长征二万五千里的远程,途中上有敌机,前有堵截,后有围追,环境异常恶劣,可战士们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啃草根,嚼嚼树皮,终于战胜了重重困难,使新中国得以诞生。做为新世纪的人们,又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呢?
心潮依旧澎湃,眼睛继续模糊,长征之路依旧在我心中闪着夺目耀眼的红色光芒!看完这部电影,我受益匪浅。知道了我们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是多少红军战士抛头颅,洒热血,用他们的宝贵生命换来的。我们应该珍惜今天的学习条件,努力学习,不畏惧困难,迎难而上,将来长大了建设我们的祖国,不幸负革命先烈对我们的期望!
跟着红旗走
——观《我的长征》有感
“跟着走!”是我对《我的长征》这部电影的最深印象,影片从头到尾最常出现的就是这句话: “跟着走!”
跟着什么走?记得吗?争渡湘江时虽早已破烂不堪却依然屹立不倒的一展党旗。那一段镜头给我的唯一印象只有两个字:黑暗,昏暗的古城,拥挤的人群,血染的江水。我已不知该用什么词来形容那种场面,是血腥,悲惨抑或残忍,无从形容。回首,在混乱的记忆中只有一展红旗,迎着狼烟,飘摇。
如果说争渡湘水时为黑暗,那么争渡大渡河时只能说为悲壮了。面对国民党军的前后夹击,军长毅然决然的下达命令时,同学们鼓起了掌,我也如此,不知为什么,我身体里的血似乎一下子涌上了脑袋,就像听到国歌,或看到国际赛场升起中国国旗时的反应一样,我在发抖。
我曾问过妈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反应,妈妈没说,只是说:“我也这样。” 我开始只以为是个人的特殊反应,但现在不了,我知道了,那是一种感动,一种发自内心的自豪感,那是一种无法抗拒的力量。
你们是否对一个词感到麻木了:“中国人”,有人说:“我要是美国人或日本人就好了。”这句话我不敢苟同,我认为,是一个中国人是我一生的财富、幸福。因为我有一个灿烂的历史可以夸耀,有一个飞速的发展而感到自豪,就算获得奥运金牌的人不是我,但我已满足,因为人们会说:“看,那个中国人。” 一直在想,为什么那么艰苦的环境,却没有一个人临阵脱逃,是什么力量呢?为什么呢?现在明白了,那是一种意志,是一种坚忍不拔、百折不挠的意志。硝烟弥漫,掩不住冲锋的号角;枪林弹雨,挡不住前进的步伐,永远向往着未来,光明的未来。
一部电影,一种感受,一份情怀。
命运要用勇气来承担
——《我的长征》观后感
没有理想,就达不到目的;没有勇气,就得不到东西。——题记
看过电影《我的长征》,我们又一次见证了红军长征时的千辛万苦。那种坚持不懈的精神,值得我们一代又一代人为它歌颂。
回想长征路上,风吹雨打,历尽磨难。一切一切都不是我们这代人所能想像,所能承受,所能体会的。一批一批的战士倒下来了,又一批一批挣扎地站起来了,就算真的不能再站起身来,他的灵魂也会在天堂,替地上这一群为了幸福而搏斗的人祷告,祈求他们最后的胜利。胜利永远都是属于不懈追求的人。红军胜利了。以一个王者的姿态胜利了。尽管他们的衣裳破烂不堪,尽管他们都是蓬头垢面的,但是他们的心在呐喊,他们的灵魂在呐喊,为幸福而呐喊,为胜利而呐喊。所有的红军都是英雄。但并不是他们没有过错误,也有人在紧要关头想背叛我们的党,但是真正的英雄不是永远没有卑下的情操,只是永远不向卑下的情操所屈服罢了。让我们为了能拥有这样的前人而自豪吧!不要再认为21世纪看关于《红军》的一切影片,书籍都是很老土,很无聊,请你在抱怨学校为什么不放其它好看的影片时,请想一想,当初红军能爬雪山,过草地走完二万五千里,而这些我们做不到,又有什么权利评论他们。
在如今的社会。很少还有人记得:不要做依赖寄生的蔓草,即使不能成一株乔木,即使不能长得很高,可是必须傲然自立的气节。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并不是没有这样的人,在几十年前的中国有一群人为了他人的幸福做着奉献。奉献了青春年华,奉献了幸福温馨,奉献了生命。他们放弃了美好的青春年少,他们放弃了一家人的幸福温馨。为了百姓们的幸福,他们“放弃”了自己的生命。让我们永远为这群英雄高声喝彩。有勇气承担命运,这才是英雄好汉。!
请问,一场战争值多少钱?
——观电影《我的长征》有感 任岁月流逝,任记忆消失,但永远也抹不去,那段幸福而悲痛的往事。——题记
长征,一首悲壮的颂歌。
在那条漫漫征程上,留下了什么?
数不尽的生命逝去,被血染红的河。红军的脚步,深深地,烙印在历史上。一次不平凡的旅途,不平凡的幸福,不平凡的悲痛。结束时,响起了是胜利的号角,而在这背后,是失去亲人的哀悼。
战争,为了什么?为了利益?为了荣耀?就这两个庸俗的目的,却牵连着无数宝贵的生命。看看那倒下的生命,看看那满地满河的血,是多么悲壮。
也许是为了抢夺一块土地,也许是为了金钱,战争都是那么毫无意义。从古到今,数不尽的战争,又有几回是为了正义而战,为了和平而战。
战争是可耻的,引起战争的人是个罪恶滔天的杀人犯。他夺走了生命——什么东西都换不来的宝物,却没有感觉到愧疚——自己已是个双手沾满血腥的恶魔。对他来说,生命胜过一切。但别人的生命,就真的渺小吗?可以像小草一样随意践踏,却不用考虑着对别人来说是多么痛苦。
地球上的土地永远不会改变,永远只是那么多,不会增加,也不会减少。就静静地守着自己的土地吧,不要妄想会增加,也不用担心会减少。守住和平,让那段幸福而悲痛的往事,不再!
第三篇:长征
21.七律 长征
教学目标:
1、学习红军长征中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2、理解关键词的含义及其饱含的感情。
3、理解诗歌具有高度的艺术概括性和夸张手法的运用。教学重点:
1、高度的艺术概括性和极度夸张的手法。
2、关键字词的含义及其饱含的感情。教学方法:
教师组织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来源于生活而远远高于生活,是毛泽东《七律 长征》的真实体现。我们曾经拜读过他的《沁园春 雪》,领略了他的雄韬伟略。而这首二万五千里长征现实生活的概括,提炼而来的《七律 长征》又有怎样的气魄呢?让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它。根据题目,我们了解到这是一首写于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时,谁能说得更好,更具体呢?交流、总结
二、背景介绍
这首诗写于1935年10月,当时毛汉东率领中央红军越过岷山,长征即将结束。回顾长征一年来所战胜的无数艰难险阻,他满情喜悦的战斗豪情。以极其轻松的笔调写下了这首气壮山河的伟大诗篇。
三、文体介绍
七律是七言律诗的简称。一首八句,每句七个字。格律较严,二、四、六、八句要押韵,三四两句、五六两句要对偶,字的平仄有规定。“长征”是这首诗的题目。
四、检查预习
1、给下列划线字注音
逶迤(wēi yí)磅礴(páng bó)岷山(mín)
2、解释词语。
逶迤:弯曲绵延的样子。
磅礴:气势雄伟的样子。
五、指导朗读,1、要求:节奏、重音、韵脚、感情几方面读出诗中表现出来的红军的英雄气概和乐观精神。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2、学生齐读课文。
六、整体感知
要求:结合书下注释及个人理解,自主质疑,合作释疑,理解诗歌大意,体会诗歌的感情基调。讨论交流后,明确:
红军不怕万里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把千山万水都看得极为平常。绵延不断的五岭,在红军看来只不过是微波细浪在起伏,而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也不过是小小泥丸在滚动。金沙江浊浪滔天,拍击着高耸入云的峭壁悬崖,雾气蒸腾;大渡河险桥横架,晃动着凌空高悬的根根铁索,寒意阵阵。更加令人喜悦的是踏上千里积雪的岷山,红军翻越过去以后个个笑逐颜开。
七、文本赏析教
1、“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这两句是全诗的总纲,写得极有气势。它高度概括了红军在毛泽东和党中央的统率下于整个长征过程中所表示出来的亘古未有的英雄气概和百折不挠的勇毅精神。“远征难”三个字总括了红军长征途中所遇到的一切困难。“远征”是写长征行程之远,时月之长;“难是写长征牺牲之大,经历之苦。面对一切艰难困苦,红军的回答是“不怕”“只等闲”,这充分显示出红军战士钢铁般的革命意志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也给全诗定下了轻快豪迈、气度不凡的基调。
2、“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这两句紧承上句的“万水千山”,先具体写山。这样有意缩小人的视觉比例,正是为了反衬红军,突出表现红军敢于藐视并战胜一切困难的高大形象和精神伟力。
3、“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游戏桥横铁索寒。”这两句写水,既实写红军长征途中抢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的两次战斗,又虚写红军长征途中跋涉的无数道急流险滩。
4、“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结尾这两句写长征的最后路程,是全诗的高潮。“更喜”两字,一方面表现了红军战士在极其艰苦条件下的乐观主义精神,一方面表现了红军战士对美好的革命前途的向往和自信。这里的“三军”,专指“红军第一方面军、二方面军、四方面军”。在写这首诗时,红军二、四方面军正在行军途中,还未越过岷山。但毛泽东希望并想念他们定能战胜天险,冲破敌人的围追堵截,克服张国焘的分裂主义,完成长征的任务,与红一方面军胜利会师。所以,“三军”一词,充分表达了毛泽东对红军二、四方面军广大指战员的殷切希望和信任。
八、合作探究。
1、这首诗用艺术手法为我们具体展示了哪几幅红军长征途中威武雄壮的“征难图”?你最欣赏其中的哪一幅图?说说理由。
明确:这首诗为我们展示了五幅“征难图”:腾越五岭,疾跨乌蒙,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喜踏岷山雪。谈自己最欣赏的一幅图,可以结合具体的诗句,从对典型场景和事例的描述,对共产党人和红军战士不畏艰险、藐视困难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的感悟等方面来谈自己的体会。
2、面对这长征途中的的困难,红军的态度如何?通过哪些字词反应出来?
明确:“更喜”“尽开颜”从这几个字上体现了红军一种乐观主义精神。
体会重点字句
3、首句“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中你了解到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过程应该用什么字来概括?面对这样艰苦的环境,红军有没有退却,从哪里可以断定?体现出了红军战士怎样的精神和意志?
明确:“难”、“不怕”“只等闲”、钢铁般的革命意志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4、其实当时红军二、四方面军正在行军途中,还未越过岷山,可毛泽东却说:“三军过后尽开颜”,这是为什么?
明确:因为毛泽东希望并相信他们定能战胜天险,冲破敌人的围追堵截,克服张国焘的分裂主义,完成长征的任务,与红一方面军胜利会师,从而充分表达了毛泽东同志对红
二、红四方面军广大指战员的殷切希望和无比信任。
5、从最初的“不怕”“只等闲”到最后的“更喜”“尽开颜”我们可以体会到全诗怎样的感情基调?
明确:轻快豪迈、气度不凡
九、总结归纳
1、主题:本诗是一篇威武雄壮、气势磅礴的革命史诗。它生动形象地概括了红军长征的光辉战斗历程,热情洋溢地歌颂了中国工农红军不畏艰险、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充分显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力量无比顽强的生命力和战斗力。
2、艺术特色:
(1)高度的艺术概括性:A、本诗以“万水千山”作为贯穿全篇的线索,通过撷取典型场景和事例凸现长征精神;B、依据生活的真实顺序叙述长征途中的典型场景和史实,寓情于景,情景交融(首联直接抒情除外)——“腾”“走”以动写静、“暖”“寒”赋予云崖、铁索以感情色彩、“更喜”“开颜”将雪山之貌与红军之情相交融;
(2)本诗巧用夸张手法——颔联,体现了诗人的奇特想象、博大胸襟和英雄气魄,体现了诗作的革命浪漫主义风格。
板书设计
七律 长征
毛泽东
翻越五岭 气势磅礴
疾跨乌蒙
语言精炼
巧渡金沙江
飞夺泸定桥
含义丰富
喜踏岷山雪 高度的艺术概括性
教学反思
《七律长征》是毛泽东同志为纪念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而作。作者以其军事家高瞻远瞩的眼光和诗人豪放热情的气概,回顾了长征的艰难历程,讴歌了红军战士英雄无畏和乐观精神,抒发了作者勇往直前,无往而不胜的豪迈情怀。
为了让学生更好的了解写作背景
一、精彩回放,走进长征。
首先介绍有关长征的资料,使学生对长征有一定的了解,再通过课文中注释,从字里行间大致了解课文内容。
二、以读代讲,感知长征。
特别引导学生高声朗读课文,领会和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诗歌是很讲究炼字炼句的具有音乐美的一种语言艺术。因此,读诗对语言要进行咀嚼,反复地深入地体会每一个字、每一个词、每一句话有所表现的丰富的内涵,还要通过吟诵,体会诗的音韵美和节奏美,逐步培养欣赏和朗诵诗歌的能力。
三、文本对话,深入长征。
诗人展开夸张的手法,创造出新的艺术境界,例如: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突出了乌蒙山的高大险峻,可在红军战士眼中它们不过是细浪和泥丸而已。足见红军的顽强和乐观。在学习课文时,把诗歌反映的具有高度集中性和跳跃性的生活内容,人物形象通过想象加以充实,加以补充,使画面呈现在学生面前,很好的理解课文内容。
四、诵读延伸,升华长征。
把这一课真正上成读书课,通过反复情感朗读,读出诗的意境,读出红军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小学语文第十册《七律 长征》 公开课
七
律
长
征
韩摆渡镇明德小学 张丽
2014年5月5日
第四篇:长征
1.学会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磅礴、岷山、只等闲、腾细浪、走泥丸、云崖暖、铁索寒、尽开颜。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诗意,感受红军大无畏的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
教学重难点:
1.理解全诗的内容,会朗读和背诵全诗。
2.理解重点词语和诗句的深刻含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预习课文。
2.学会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磅礴、岷山、只等闲、腾细浪、走泥丸、云崖暖、铁索寒、尽开颜。
3.初读课文,交流相关资料,质疑。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交流资料
1. 板书课题。
3.学生根据自己的了解,将搜集到的反映长征的文字、图片等资料进行交流。讲一讲长征的时间、经历的省份、山水、一些重要的战斗、小故事等,对长征有一些初步的认识和大体的了解。
二、布置预习
1.查字典,学习生字新词,读通课文。
2.朗读课文,想想每句诗的意思,体会全诗表达的思想感情,把不懂的地方画出来。
三、检查预习
1.说说学习生字应该注意的问题。
2.朗读课文。
3.交流初读课文的感受。
4.提出问题。
四、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朗读、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诗意,感受红军大无畏的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大体了解诗意
1.多读几遍课文。
2.讲讲全诗的大概意思。
二、细读课文
全班交流的形式学习全诗。
1.让学生自己讲讲每句诗的意思,师生共同补充。
2.每讲完一句诗,就根据自己理解的程度读一读,大家评议后再读。
3.学生随时提出问题,老师组织大家讨论、交流、解疑。
三、谈感想
1.这首诗讲述了红军长征途中几次重大艰苦的斗争?
2.学习了这首诗,你向红军学习什么?
四、指导朗读背诵
1.朗读:注意重音和停顿。
2.背诵: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读成诵。
五、总结
1.小结同学们学习的情况。
2.教唱《长征》这首歌。
附: 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长征》是一篇精读课文。课前 教师注意组织学生观看有关长征的记录片或故事片,让学生搜集反映长征的文字、图片等资料,以增加对长征初步的大体的了解。课上注意教给学生学习诗词的方法:
1、初读——大体了解诗意;
2、采用各种方法细读——弄清每句诗的意思;
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4、学生提出问题,组织讨论交流,归纳中心,使学生受到革命传统 教育。探究活动
开展读长征故事,讲长征故事的活动。
活动主题:《读长征、讲长征、颂英魂》故事会
活动过程:
1、开展读长征故事活动,向大家推荐长征书籍。
2、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进行推荐、自荐。
3、组建评审小组,设计评选条件及评选奖项。
4、定期开展活动。
第五篇:长征
二、揭题导入,走进长征,入“待闲”。
师:说到毛泽东,他一生写过的诗词很多,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在长征胜利后写过的一首诗——(板书课题)
师: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全诗有八行,每行有七个字,所以题目中有七律2字。
师: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读读这首诗,把诗句读通顺,这音读正确,读后看看注释和资料袋。师:我请个同学读读这首诗。
师:现在请体同学齐读整首诗,注意刚才正的音。(生齐读)
师:真好听,大家读起来琅琅上口,是因为这里有个秘密,(课件出示每一句诗最后一个字的音节)请同学们看,你发现了什么?生:闲、丸、寒、颜,它们都押韵。师:押韵都知道,真不错。你们看,闲、丸、寒、颜,它们的章节中都有一个“an”,这样读起来就富有韵味。谁来试试,读出它的韵味。(一女生站起来读,强调出诗的韵味)
师:诗读准了,我们再来看看读中的几个生字。(指导书写:崖)
【“七律”“ 押韵”,这些诗歌的特殊元素,以四年级学生来说,大致辞感受即可,在教学中,老师通过对照诗文的简单讲解,简单直观的呈现,在琅琅的朗读中,给学生初步建立一些印象,从而丰富语文知识。】
三、整体感知,了解长征,释“等闲”。
师:读了几遍,那这首诗大致辞写了什么呢?听老师读一遍,同学们一边听一边想。(师范读诗文)
师:诗中主要写了什么?生:主要写了红军长征。师:怎么样长征?生:红军的长征非常艰难万险。师:最后呢?生:最后取得了胜利。
师:谁能连起来说一说。生:红军长征非常艰苦卓绝,但最后还是取得了伟大的胜利。
师:真了不起,毛泽东如此精炼的一首诗,你一句话就概括出来了。哪一句诗直接写出了红军克服了困难?将它画出来。
生: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师:读着这一句诗,哪个词理解有难度?生:闲。师:闲是一个字,这里的词是—— 生:只等闲。
师:只等闲,这里的词应该是等闲。等闲这个词确实难理解,它在词典中有这三个意思?(课件出示:①、平常;②随随便便;③无端;平白地。)你觉得在这首诗中应该选择哪一种? 生:第一种
师:对了,平常,平平常常。那只等闲又该怎么理解?生:表示平平常常的。
师:红军把什么当成平平常常的,谁来说说整句话诗的意思?生:红军把万水千山看作平平常常的。师:顺序换一下,谁来说说?生:万水千山对于红军来说只是平平常常的。
师:经历了万水千山,红军只当作平平常常的事,哪诗中写了哪些山?哪些水呢?在诗中圈一圈。【教学时,老师借助文本结构的特点,了解诗的主要内容,抓住“只待闲”,逐一梳理,在整体感知中收获着】 生:五岭
乌蒙
师:同学们看,(指着课件上红军长征的路线图),这是红军长征的路线图,五岭就是这样五座岭的总称,它横跨湖南、江西、广东、广西四个省;乌蒙在贵州省,最高峰海沷4000多米。你看(指着课件上乌蒙图片)这就是乌蒙山。你还找出哪些山水? 生:岷山。生:金沙 师:这里指的金沙江。金沙江在贵州省,水流湍急。继续交流。生:大渡桥。
师:大渡桥,那是大渡河上的桥,这座桥叫泸定桥。这首诗向我们选择了长征途中,五座山水,呈现了长征途上一幅幅感人的画面。那万水千山仅仅就是指这五座山水吗? 生:不是 师:指多少? 生:千千万万
师:诗中告诉我们有多少呢?请同学们读读资料袋,长征途中还有多少这样的山水? 生:11个省,18座大山,24条大河
师:而这也是仅仅是长征途中的大山大河,还有许多的小山小河没有写到。真是万水千山。师:读读资料袋,我们已理解了万水千山这个词。资料袋中,你还获得哪些信息呢? 生:红军长征时还过了大草地。生:长征的行程是二万五千里。生:红军于1935年到达陕北而后胜利会师。
师:红军长征要经历那么多的山水,困难可想而知,谁能读读这一句。生读: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师:想想这么多的山水,走了一年啦。谁再来读读?
生读: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语速比先前同学放慢了)师:这一切,对红军来说都只不过是等闲小事,谁再来读读 生读: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将字音回重)生齐读: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四年级的同学对于长征,知之甚少,教者教学时,利用“划山水”“读资料”使用长征地图,帮助学生理解万水千山,并在朗读的指导中逐步地加深。】
四、质疑解难,感受长征,品“等闲”。
师:万水千山真的是等闲小事吗?让我们接着读下面的诗句,一边读一边想,对于难理解地方,做个记号。
生1:逶迤
生2:磅礴走泥丸
生3:腾细浪
生4:暖
生5:喜
生6:三军指哪三军?(师顺着第6个学生的思路首先解决他的问题):三军指哪三军,谁知道?
师:同学们提了许多问题,我们一个一个来解决,“逶迤”查查字典就知道。下面就请同学们拿出字典查一查。(接下来,生查字典)
生:逶迤指道路、山脉、河流等弯弯曲曲的样子。师:诗中指什么弯曲而长呢?生:五座大山岭。师:(指着红军长征时的地形图)这就是红军翻越的五座岭,跨越四省份,诗中说,五岭逶迤腾细浪。那细浪是怎样的?(请一学生到黑板上画出细浪的样子)
师:(看图对比)这是红军要翻越的五岭,这是他们眼中的细浪。这让你体会到什么? 生1:这让我体会到红军不怕困难。
生2:他们把这些困难当作了小细浪。根本不把它放在眼里。师:你能把这些体会话在句子中读一读吗?
师范读了一遍后:一个那么大,一个那么小,把这种感觉读出来。(再请生试读,这一遍比刚才稍微好点)
师:红军眼中如此逶迤的五岭只不过是一条细浪,一起来(生齐读)
师:通过查字典,画一画,我们读懂了五岭逶逶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也请同学们用刚才的方法,查一查,画一画,同桌一边学一边讨论讨论。(学生同桌合作学习)师:通过学习,你已知道了什么? 生:磅有两种意思,一是广大无边际,二是扩展充满,在文中磅礴应指广大无边际。师:知道磅礴的意思。我们继续交流,通过讨论你还获得了哪些感受? 生:红军把乌蒙山当作了走泥丸。
师:你理解了诗句的意思,你还怎么体会?
生:红军根本不把乌蒙山诈骗在眼里,只当走泥丸。
师:这样写让你体会到了什么呢?生:我体会到红军什么困难都不怕,因为他们非常团结。师:请你带着这种体会读读句子。
师:(指着课件上的图片)这就是高达4千多米的乌蒙山,红军要通过这样的乌蒙山,在他们眼里只当作是脚下的泥丸。(请一生生再读诗句)
师:理解 了这两行,边起来将句子读一读(请一生读句子)
师:大无畏的红军把再大的困难都当成是等闲小事,我们再一起读句子。生读: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师:这一切都是我们的红军——
生: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师:通过刚才查字典,画一画,我们读懂了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我们接下来看暖和寒。暖和寒是一组—— 生:反义词。
师:我们先来看这个“暖”字,有没有同学读懂这一行。金沙水指的是什么?(生没反应)师:金沙是指——
生:金沙江
师:崖指的是——
生:悬崖
师:云崖指的是—— 生:很高悬崖
师:水拍悬崖怎么暖呢?下面听老师讲故事。此时的红军心情怎么样? 生:很骄傲。师:那是什么暖? 生:心暖。
师:红军回头看看金涛拍崖的金沙江,一股暖流涌上了心头。谁来读读。(一女生读)
师:多么开心,老师感觉到你洋溢的胜利的喜悦。(一男生读后,请生齐读)
师:我们再来看这个“寒”字,有没有同学知道其意思?(学生有举手想说的)不急,无们来看(出示大渡桥的十三根铁链)这是十三根铁链组成的铁索桥,如今木板都被敌人抽掉了,过这样的桥,谈何容易(随着播放,红军夺泸定桥的影片段)
(看后)师:看着这样的桥,看着这些战士,你脑海中迸出了哪些词语,写在诗句的边上。生1:毫无恐惧 生2:艰苦卓绝 生3:心惊胆寒 生4:艰难万险 生5:惊心动魄 生6:毛骨悚然 生7:胆颤心惊
师:同学们,如此惊心动魄的战斗,心惊胆寒呀,谁来读一读(指名读句子)师:铁索寒,当时13位勇士全部牺牲呀,现在想来还是胆颤心惊呀(再指名读)师:大渡桥横铁索寒,我们一起读一读。(生齐读)师:一暖一寒,一个是胜利的喜悦,一是战斗的惊心动魄,谁能连起来读一读 一男生读: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师:老师听出来,那是两场战斗,谁再来读一读?(又指一男生读)
师:一暖一寒,不同的战斗,在毛主席的笔下仅仅用了一暖一寒两个字,这是何等的胸襟和气魄呀,我们一起读一读。
师:长征途中,既有胜利的喜悦,也有牺牲的悲伤,在毛泽东笔下,在红军眼中都是等闲小事,这都是因为——
生: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师:红军不怕远征难,他们翻越了——
生:五岭山
师:翻越了——
生:乌蒙山 师:跨过了——
生:金沙江
师:跨过了——
生:大渡河
师:真是万水千山——
生:只等闲 师:寻么谁知道这个“喜”,又喜在何处呢?生:喜在了走过了万水千山
师:我们读着读着就解决了黑板上的所有问题。老师这里还有最后一个问题:为什么这是里要用上更喜呢?
生:他们喜的不是甩掉了蒋介石的军队,而是喜在他们团结一致,克服无数艰难险阻。师:你知识很丰富,介是你从最后两行中知道,更喜是因为——
生:翻越了岷山。师:是呀,红军走过了万水千山喜呀,渡过了岷山那就更喜,在你脑海中,雪山是怎样的? 生:千年积雪。在云层的上面。
师:要过这样的雪山,红军需要准备什么?生:厚厚的棉衣和充足的粮食。
师:但红军只有一件单衣,为了趋寒他们在上山之前仅仅喝了一碗辣椒汤。当时的红军军大多身负重伤。要过这样的雪山,忧愁都还来不及,诗中却用了一个喜,这让你体会到—— 生1:毛泽东能抢战画面上的岷山很高兴。生2:红军对长征的成功很有信心
师:红军很有信心,就是带着这种乐观,克服了重重困难,在过雪山的时候,整个长征途中,牺牲人数最多的,很多的红军战士就永远的长眠在这雪山之下,可诗中却用了喜,再读一读诗中的最后的两行,你学得更喜还有什么原因? 生:三军过后尽开颜 师:意思就是说——
生:他们过了岷山之后长征就成功了。师:长征胜利了,蜀光在前,胜利在望,怎能不更喜呢?谁来读? 师:一个个胜利,红军是尽情地欢笑呀,谁再读?
师:也让我们带着这胜利的喜悦齐读整首诗。(生齐读整首诗)
【读诗难,四年级学生读《长征》更难,毛泽东用精炼的语言,豪迈的语势,展现出长征的艰难历程,颂扬了红军的乐观精神。诗中大处雄浑,节奏强烈,小处精细,抑扬顿挫。要让四年级学生全部体会到,那是很难的。因此,老师基于学生特点,关注学生起点,了解学生疑点,实实在在,凸显重点,化解难点,引领学生解决真正的困惑,并且在释疑解惑的过程中,发现毛泽东诗词的语言特点,感受红军的乐观和诗人的情怀】 五|重温路线,回味长征,颂“待闲”。
师:七十多年过去,今天让我们再沿着长征的足迹,走一趟(课件播放红军长处的路线图,师随着红箭头的前进进行讲述)
师:经历了漫长的征程,心潮澎湃,让我们再一起配乐读一读整首诗(在朗读声中结束了课堂)【在讲述长征线路途中,再次凸显对长征的歌颂,给学生无限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