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负数 (5篇)

时间:2019-05-14 19:04:5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认识负数 》,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认识负数 》。

第一篇:认识负数

《认识负数》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能正确地读、写正数和负数;知道0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初步学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情感态度价值观:结合负数的历史,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情感和数学态度。

二、教学准备 教具:小黑板

学具:学生收集的生活中的百分数

三、教学难点 负数的意义

四、教学重点 负数的意义

五、教学方法

讲授法、问答法、讨论法、演示法、练习法

六、课型:新授课

七、教学过程

(一)谈话交流

谈话:同学们,刚才一上课大家就做了一组相反的动作,是什么?(起立、坐下。)今天的数学课我们就从这个话题聊起。(板书:相反。)我们周围有很多的自然和社会现象中都存在着相反的情况,请看屏幕:(课件播放图片。)太阳每天从东方升起,西方落下;公交车的站点有人上车和下车;繁华的街市上有买也有卖;激烈的赛场上有输也有赢……你能举出一些这样的现象吗?

(二)教学新知 1.表示相反意义的量。

(1)引入实例。谈话:如果沿着刚才的话题继续“聊”下去的话,就很自然地走进数学,我们一起来看几个例子(课件出示)。① 六年级上学期转来6人,本学期转走6人。② 张阿姨做生意,二月份盈利1500元,三月份亏损200元。③ 与标准体重比,小明重了2.5千克,小华轻了 1.8千克。④ 一个蓄水池夏季水位上升米,冬季水位下降米。指出:这些相反的词语和具体的数量结合起来,就成了一组组“相反意义的量”。(补充板书:相反意义的量。)(2)尝试。怎样用数学方式来表示这些相反意义的量呢? 请同学们选择一例,试着写出表示方法。(3)展示交流。2.认识正、负数。

(1)引入正、负数。谈话:刚才,有同学在6的前面写上“+”表示转来6人,添上“-”表示转走6人(板书:+6 -6),这种表示方法和数学上是完全一致的。介绍:像“-6”这样的数叫负数(板书:负数);这个数读作:负六。“-”,在这里有了新的意义和作用,叫“负号”。“+”是正号。像“+6”是一个正数,读作:正六。我们可以在6的前面加上“+”,也可以省略不写(板书:6)。其实,过去我们认识的很多数都是正数。

(2)试一试。请你用正、负数来表示出其它几组相反意义的量。写完后,交流、检查。3.联系实际,加深认识。

(1)说一说存折上的数各表示什么?(教学例2。)

(2)联系生活实际举出一组相反意义的量,并用正、负数来表示。

① 同桌交流。

② 全班交流。根据学生发言板书。这样的正、负数能写完吗?(板书:… …)强调指出:像过去我们熟悉的这些整数、小数、分数等都是正数,也叫正整数、正小数、正分数;在它们的前面添上负号,就成了负整数、负小数、负分数,统称负数。4.进一步认识“0”。

(1)看一看、读一读。谈话: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屏幕:这是去年12月份某天,部分城市的气温情况(课件出示)。哈尔滨: -15 ℃~-3 ℃ 北京: -5 ℃~5 ℃ 深圳: 12 ℃~23 ℃ 温度中有正数也有负数,请把负数读出来。

(2)找一找、说一说。我们来看首都北京当天的温度,“-5 ℃”读作:“负五摄氏度”或“负五度”,表示零下5度;5 ℃又表示什么? 你能在温度计上找出这两个温度所在的刻度吗?(课件出示温度计,没有刻度数)为什么? 现在你能很快找出来吗?(给出温度计的刻度数,生到前面指。)说一说,你怎么这么快就找到了?(课件配合演示:先找0℃,在它的下面找-5℃,在它的上面找5℃。)你能很快找到12 ℃、-3 ℃吗?

(3)提升认识。请学生观察温度计,说一说有什么发现? 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强调:以0℃为分界点,零上温度都用正数来表示,零下温度都用负数来表示。(或负数都表示零下温度,正数都表示零上温度。)“0”是正数,还是负数呢? 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强调:“0”作为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点,它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4)总结归纳。如果过去我们所认识的数只分为正数和0的话,那么今天我们可以对“数”进行重新分类:(完善板书。)5.练一练。读一读,填一填。(练习一第1题。)

6.出示课题。同学们,想一想,今天你学习了什么新知识?认识了哪位新朋友?你能为今天的数学课定一个课题吗? 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并选择板书课题:认识负数。7.负数的历史。

(1)介绍。其实,负数的产生和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课件配音播放)

(2)交流。简单了解了负数的历史,你有什么感受?

(三)练习应用

今天,负数在我们的生产和生活中依然有着广泛的用途。让我们就一起走进生活,感受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课件逐一出示: 1.表示海拔高度。(“做一做”第2题。)通常,我们规定海平面的海拔高度为0米,珠穆朗玛峰比海平面高8844.43米,可以记作_____________;吐鲁番盆地大约比海平面低155米,它的海拔高度应记作_____________。

2.表示温度。(练习一第2题。)月球表面白天的平均温度是零上126℃,记作_________℃, 夜间的平均温度为零下150℃,记作_____________℃。

3.(出示电梯按钮图)小红的家在五楼,储藏室在地下一楼。如果她要回家,按哪个按钮?如果到储藏室取东西呢? 4.表示时间。(练习一第3题。)5.“净含量:10±0.1kg”表示什么意思?

八、教学小结

(一)学生交流收获

(二)总结

简要、具体地评价学生的收获,并强调:关于负数,生活中还有更广泛的应用;走进负数,还有更多的知识等待我们去探索,相信同学们在今后的生活和学习中会有更多的收获。

九、教学反思

教师反思本课在设计和教学方面的有点不足和针对性的具体改进措施,由教师课后填写。

第二篇:认识负数

《认识负数》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认识负数》第一课时。【教材分析】

《认识负数》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自然数、分数和小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在具体直观的情境中认识负数。例1以温度计显示上海、南京、北京3个城市某一天的最低气温,一方面是因为学生对气温、温度计并不陌生;另一方面是借助温度计上的数据可以直观显示零上4 ℃比0 ℃高,零下4 ℃比0 ℃低。例2呈现了珠穆朗玛峰和吐鲁番盆地的海拔高度,虽然学生对海拔比较陌生但借助直观形象的示意图,学生能认识到海拔高度是以海平面为基准的,海拔8844.43米和海拔-155米分别在海平面以上和以下。这些为学生初步了解正数和负数是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提供了直观形象的模型。

【教学重点】理解负数的意义,初步建立负数的概念。

【教学难点】 理解正数、负数和0之间的关系。用正负数来表示一些相反意义的量,体验负数的意义。【教学目标】

1、在现实情境中了解负数产生的背景,理解正负数及零的意义,掌握正负数的读写方法。

2、能用正负数描述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如温度、海拔高度等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3、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4、通过介绍古代中国认识和使用负数的情况,使学生体会到中国古代文明对于数学发展的卓越贡献,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模型温度计。【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引出课题

1、情境引入

师:老师收集了某天几个城市的最低温度资料(电脑播放天气预报片头),像-5 ℃、-1℃„„同学们见过这样的数吗?

2、师指板书: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负数。(板书课题:认识负数)。

3、提问:你了解负数吗?说说你在生活中见过的负数?

【设计说明:数学源于生活,学生对负数已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最普遍的是天气预报节目中经常看到的用负数表示的零下温度。因此,教学就在学生熟悉的天气预报节目中拉开帷幕,然后基于学生丰富的生活经验,引发学生回顾生活中的负数,一下子拉近负数与学生间的距离,从而对负数产生亲切感。】

二、合作探究,认识新知

(一)、教学例l,初步认识负数。

1、人们是用什么工具来测量温度的呢?(课件出示不同温度计的图片),回忆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引出摄氏度和华氏度的介绍,说明我国是用摄氏度来计量温度的。)

2、老师这里的温度计上记录了三个城市某一天的最低气温(课件出示)。第一个是东方大都市上海,第二个城市是我们的省会城市南京,第三个城市是我们伟大祖国的首都北京。

3、刚才三个城市的最低气温中,非常巧,南京正好是0摄氏度。而上海超过了0摄氏度,是零上4摄氏度;北京却低于0摄氏度,是零下4摄氏度。这是一组相反的量。大家能想出巧妙的方法来记录这两个相反的气温吗?

4、学生讨论交流自己的想法,根据学生的回答选择性板书:+4℃或4℃,-4℃等,并讲解负号,正号以及它们的读写法。

5、再次出示温度计,零上和零下的部分,并提问:-4℃和4℃一样吗?

6、完成“试一试”的练习。

【设计说明:先和学生一起复习温度计的使用方法,然后选择三大典型城市的气温,从“零上4摄氏度”和“零下4摄氏度”这两个生活中常见的相反温度用怎样的数可以表达并区分?这一问题不仅让学生感受到过去所学的数在表达相反意义的量时的局限性,产生学习新数的需求,而且促使他们借助生活经验联想到在“4”这个数前添加不同的符号表达相反意义的量的方法。】

(二)、教学例2,深入理解负数。

1、介绍新疆吐鲁番盆地一天中气温的变化情况。

指出:吐鲁番盆地的气温变化与这个地方的地形特点以及海拔高度有关。(显示珠穆朗玛峰图)谁知道它有多高吗?(8844米)这个高度是从哪儿到上顶的距离呢?(学生回答后,在8844米前面添加”海拔”,并在图上添加一条海平面的水平虚线)

2、世界上也不是每个地方都比海平面高的,比如,我国的第五大盆地——吐鲁番盆地,就低于海平面155米(接在珠穆朗玛峰图旁边出示盆地图)。

大家能从刚才表示气温的方法受到启发,也用—种比较科学的方法来表示这两个海拔高度呢?(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8844米 -155米)

3、巩固练习。

练习一第1、2题。

4、小结:通过刚才的研究,我们看到,在表示气温时,以0℃为界,高于0℃时用正数表示,低于0℃时用负数表示;在表示海拔高度时,以海平面为界,高于海平面用正数表示,低于海平面用负数表示。【设计意图:前面学生已有对气温认识的基础,这个例题用正负数来表示海拔高度,是学生对相反的量的再一次感知。因此在本环节力求利用前面学习中获得的用正负数表示气温的经验和范式,在突出“以海平面为界”这一基准后,就让学生尝试解决。学生在先前经验的作用下,容易想到“高于海平面为正、低于海平面为负”的计数规则。更深层次的把握负数产生的背景和计数的要领与方法。】

三、归纳反思,丰富认识

1、观察(课件出示)+4、0、-4、19、-

11、-

7、+8844、-155,你能把它们分类吗?按什么分?分成几类?小组讨论。

2、描述正数、负数的含义

3、提问:0是正数还是负数?(引导说出:0在实际意义上,表示一个基准,所以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4、让学生自己写出5个正数和负数,接着让学生自己感知负数和正数都有无限多。【设计意图:这个环节采用合作交流的形式,学生自主分类,借助温度计、海拔高度图直观地感受零度刻度线、海平面是分界点,来理解接纳正数,负数与0三者间的关系。】

四、巩固提升,深化拓展

1、应用练习。

(1)、“生活中的负数”。

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情况也可以用正数或负数来表示? 随后课件配合出示有关图片。

(2)小结:像零摄氏度以上与零摄氏度以下,海平面以上和海平面以下,地面以上和地面以下,存入和取出,比赛的得分和失分等等都是相反意义的量,都可以用正负数来表示。

2、向学生介绍一些关于负数的产生历史。

3、小练习:练习一的4-6.【设计意图:这里的练习安排富有层次和变化,注意充分挖掘习题功能,在展示学生个性化表达的同时,丰富学生对负数的认识。】

五、全课总结,课外延伸

现在同学们了解负数了吗,谁来说一说你的收获与体会。

六、板书设计

认识负数

上海 零上4℃ 记作+4℃ 或4℃

南京 0℃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北京 零下4℃ 记作-4℃ 【设计意图】

本节课是节概念课,主要任务是联系温度和海拔高度的表示方法,结合现实情境教学负数的意义,让学生初步认识负数,学会读、写负数。根据学生学习概念的心理规律,我认为本课中应使学生了解概念的来源,理解概念的意义,区分概念的联系,应用概念解决问题,最后再通过适当拓展,提升数学化的程度。因此本节课上我先让学生初步感知生活中的正数和负数,然后通过分类来描述正数和负数的意义,最后再通过寻找生活中的正数和负数来深化对负数意义的认识,促使学生有层次地认识负数。在本课设计时我还注重把握以下几点:

1、找准知识基点。以学生熟悉的“天气预报”生活情境为切入,迅速调动起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负数的认识提供了一种必要和需求,主动学习从这里开始了。

2、活化教学内容。在教学例2时,除了充分挖掘出例题的教学价值,还十分巧妙地将静态的文本活化为直观的多媒体资源,为进一步学习负数作了很好的渗透,达到了知识、情感、意境的完美结合。

3、有效丰富认知。本课安排了一系列有层次、有变化、有趣味的练习,通过这些练习,学生对负数的认知更丰富、理解更透彻。

第三篇:《认识负数》

2008年8月21日,有幸赴滁州二附小参加了苏教版小学数学新教材的暑期培训,使我受益颇多。这次培训中,上午是主讲黄为良主任对教材的精彩解读与分析,下午是南京市芳草园小学陈馨副校长执教的观摩课《认识负数》和她的报告《优化教材资源,感受数学魅力》。这无疑给炎热的暑期增添了亮色,给我们课改老师提供了一次很好的充电机会。在这里感谢校领导给我们这次学习机会,下面就这次暑期学习谈一下自己的感受。

首先,我觉得这次学习对我;来说是非常有效和必要的。

从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到现在我们的课堂发生着很大的变化,但苏教版教材对我来说还是个新生事物,因为五年级时课改年级的头,从没有接触过它、使用过它。从任期四年的新课程教材使用中,我有过课堂中的意外收获,有过为探究真理而教学内容失败告终的苦涩,有过为不能很好创设情景的迷茫,有过面对新思想、新理念、新设计而无能为力的困惑。总之。我认为这次的暑期培训对我来说很有必要。

其次,主讲指点名经,让我重新认识了新教材。

新教材有它的新理念、新方法。新教材重视学生的计算能力、分析问题等能力的培养,更重视学生计算研究、分析策略、探究价值的培养,它要求我们教师不能再为应付应试盲目机械训练,应该科学有效设计练习内容,让学生有目的有价值的去探究。在聆听黄主任的教材解读和分析中,我更深刻地了解了这套教材,使我对如何创造使用和把握这套教材、怎样贯穿新的教学理念也有了更明确的认识。黄主任对小学五年级的整册教材做了详细的分析和有效地教学建议,并对全册教材的各单元内容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同时他说明了本册教材与以前有所不同:在较大的单元后面安排了一些整理练习。如:第二单元《多边形面积的计算》的最后安排了回顾与整理、练习与应用、探索与实践、评价与反思着四项内容。再如:《整理与复习》与以前有了变化,它划分成四个内容复习:数的世界、图形王国、应用广角、统计天地。本次培训时我在内心深处对新课程在课堂中如何贯穿新的课程理念有了深层次的思考。

再次,新形式的教学观摩开拓了我的教学视野。

8月21日下午,听了陈馨副校长观摩课,开拓了我的教学视野。课的伊始,师生交流估计室内的温度大约是多少度,自然而然地引出温度计并认识温度。整节课例题和练习的引入都很自然、巧妙。在这节课中,我认识到新课整合的必要性和有效性;在这节课中,我领会了想象教学在数学空间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在这节课中,我深深感悟到一个优秀的数学教师,不仅要有渊博的数学知识与技巧,更要有浓厚的文化功底有效组织和合理调控多变的数学课堂,才会是科学、严谨的数学课堂上得绘声绘色。总之,在这次听课中,让我受益匪浅的是陈馨副校长善于激励学生的语言,富有个性的语言评价和人文关怀态度都值得我学习和效仿。

最后,报告让我茅塞顿开。

观摩课后,有幸聆听了陈馨副校长的报告《优化教材资源,感受数学魅力》,使我茅塞顿开。她的教学重视更新理念,根据实际情况可以改变教材呈现形式,重组教材内容,重视知识的生成过程,重视有效预设学生的活动过程,重视课中合理调控课堂进程,重视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总之,在她的课堂中,能看出学生的学习是主动地,是扎实有效地。

总之,这次培训扎实有效,犹如及时的春雨洒进我的心田,使我在迷惑彷徨的教学道路上,学到了新的理念和方法。经过这次心灵的洗礼,使我在聆听中有了进一步的收获和感悟。

独到的见解,对生活、对工作、对事业、对学生独特的感悟,尤其是他们执著于教育事业、孜孜不倦、严谨勤奋、潜心钻研、尽心尽责的那种热爱工作,热爱生活的高贵品质。现将自己的几点感悟浅谈如下:

一、教师必须多读书、丰富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修养

本来一直感觉自己是一名合格的教师,所以总是很放松自己。在我听完几位专家的讲座之后,让我深有感触。我们的教师需要的不仅仅是书本上的专业知识、更需要的是渊博的知识、教育的智慧,我们要改变的是过去的老师的形象,我们要做一个有智慧、有爱心的人。要想让自己的课讲的更好,更加的吸引学生。就必须提高自己的个人素质。武老师有一句话讲的非常好。什么是教育?教育首先就是爱。爱他的学生,没有爱的教育不是真正的教育。专家的一个个独特的观点真的是引起了我深深的思考,我们在面对学生的时候过多的关注的是学生的成绩,学生在繁重的学业负担下似乎也变得麻木,没有动力,如果我们能让学生感受到他今天的努力就是明天获得美好生活的能力,拥有幸福的能力,那学生就会更多的发挥他们自动自觉的一面。只有课堂上的生动语言和有深度的提问才能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首先的一点是必须要多读书,读好书。

二、尝试多种教学方法,改变课堂,创造多彩课堂.教师就必须在各个方面提高自己.尤其是在教学方面,一个优秀的教师不会上课单一.而是要有多种多样的课堂方式。只有形式多样的课堂,才能更好的吸引学生.让学生喜欢上课,从而在各个方面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一堂课下来,教师一定要明白在教学生什么,学生发展了没有,改变了没有?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备课的时候绝对不仅是在备教材,更多的是要关注学生,关注学生能学会什么,是否发展了。这也就要求我们的教学是面向全体的教学,我们的教学必须要采用更多的学习方法、教学方法。同时我们还应该在科学的理念指导下改革教学方法。老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适应新的社会的需求了.同时也不可能满足我们新一代的学生了.所以作为当代的老师不能只满足目前的状态.应该从现在开始学会适应社会、适应学生。

三、转变教师角色。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和进取精神,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新课程将改变教师与学生的传统角色、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积极倡导学生主动学习和主动探究的精神,教师要不断地实现自我更新。新课改强调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同时认为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老师应尽可能地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课堂,把主宰权还给学生。这样一来,学生有了较自由的学习空间,有了与老师平等对话的机会,变得越来越大胆,在课堂上踊跃发言,积极地表现自我。

四、教师要理解孩子、尊重孩子。

孩子是个独立人格的人,他有自己的兴趣、爱好、要求、愿望。老师要尊重孩子,平等

地对待孩子。对孩子说话的音量要适中,不要大嗓门;尽可能用商量的口吻提出建议。如我认为你这样做比较好,并让孩子明白这样做的理由和益处,这时孩子会自觉地按你的要求去做。要尊重孩子探究和认识周围世界的特点,接纳孩子的错误,不要用相同的尺度去衡量所有的孩子,应给于他们更多的独立和自由,关爱和接纳每一个孩子,使孩子不断感受到和体验到老师对自己的关注、喜爱、鼓励和支持。

五、教师要学会终身学习。

新时代、新知识、新课程都要求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目标,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学习不仅仅只专业方面,要扩充到各个领域,不断的提升自身的修养和素质。

首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把不断学习作为自身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其次,教师应把学习贯彻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将学习与实际教学结合起来,努力探索新的教育教学方法。

再次,在丰富自身专业知识的同时,广泛涉猎各种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从而更好地适应教学的需要,通过总结经验,提高自身,向更完善的目标努力。

最后,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通讯技术,不断扩大学习资源和学习空间,及时了解专业领域以及其他领域的最新发展动态,注重与其他教师合作探讨,教师要秉承终身学习和教育理念,以适应教育改革的浪潮。

总之,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要充分利用好远程网络研修平台,不断学习,以提高自己的教研能力和业务水平。

今年暑假我参加了苏教版小学数学三(上)教材的培训会,通过这次培训我从中受益非浅。自从毕业以来本人一直担一、二年级的教学,对其他年级的数学教学情况不了解,很担心自己不能胜任三年级的数学教学。但通过培训使我打消了这个念头。因为这次培训不仅有专家对三(上)的教材进行了透彻的分析,还有观看了两位教师的观摩课,使我对三年级的教学模式及教材有了清楚的认识。现在就本次培训结合自己平时的教学谈谈自己的切身体会。

一、对教材有了透彻的认识

在这次培训会上夏立新老师对三(上)每个单元的内容进行了透彻的讲解。每个单元他都先讲解这个单元的内容及安排,接着就进行教材分析,在分析过程中他把教材的编写的特点及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都讲得非常清楚,如在做第一单元的分析时,先对各个例题该怎样教,给了一些很好的建议,然后对一些有代表性的练习题该怎样去进行给了透彻的讲解,就如第10页第5题,这是一个开放的题,他就要我们注意这道题既可以从平均的角度去考虑,也不从不平均的角度去考虑,但要引导学生对这些方案进行交流、比较,让他们感到用除法帮助安排更合理。看夏老师对教材讲得多清晰明了,通过他的分析,我对三(上)的教材有了透彻的认识,相信我如果今后从事三年级的数学教学就不会感到吃力,在教学时会对每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正确的把握。

二、对观摩课的所思所想

在这次培训会上听了两节课,分别是《正方形和长方形》和《分数的初步认识》。

这两位执教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都能很好的体现教材的编写意图,对教学目标及重难点把握的都非常准确,并且都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发现新知,如第一位老师让学生借助正方形和长方形纸片自己去探索发现正方形和长方形的特点。其次,在教学中都重视直观教学,让学生动手操作。如第二位老师让学生动手操作折出一张纸的二分之一,并图上颜色。再次在教学过程中两位老师都选择了比较适宜的教学方式。如组织交流、创设情景、动手操作等。但两位教师在一些细节的处理上还不够巧妙、没有及时捕捉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另外第二位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自己说得太多,而让学生说得机会少了,而我呢就经常在教学中犯这种错误,这样不利于学生的发展,今后教学中我会努力改正。

根据这两节课的学习我有以下的收获和体会

1、还数学课本色,上有数学味的课。

课改伊始时,曾一度追求活动的数学课,热闹的数学课,一节数学课看起来好看,细想却不知学生有多少收获。现在引人入胜的情景,漂亮的课件,花哨的环节占不了优势,真实、朴实的课,学生学得扎实的课,才是受学生喜欢的课。

2、过程要让学生风风火火闯九州,老师该出手时就出手。

适合开展探究学习的课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猜想探究、质疑、讨论、验证等来理解掌握知识。学生在过程中体验数学,培养能力,感受数学思想,培养兴趣。教师要扮演好引导者、合作者、参与者的角色,不包办代替,但也不能被学生的思维牵着走。

3、教学目标要向天上星星藏北斗,知识达成要你有我有大家都有。

教学目标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来制定,教学过程要面向全体学生,练习设计层次要清晰,不能一味追求开放、新颖,要关注中差学生,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获。

4、课堂需要教育教学智慧。

教学设计是一个预设,但课堂上学生是“活”的,生成的有价值的问题教师要抓住,随时调整预设。但对没有价值的或价值不大的问题教师也要能机智处理,正确使用评价语言,及时引导学生。

5、教学的方法是中性的,无所谓对错,关键是一切以生为本。

教学方法千变万化,一般有四种模式:A知识由上而下的教学方法,学生学得扎实,但没什么创意。B知识由下而上的教学方法,学生难以掌握。C知识从中插一刀,这样的课大气,但教师难以把握。D无招胜有招,从学生原有的知识中会的、不会的出发,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开展探究。不同的模式适合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学生情况和教师自身条件等情况来定。

第四篇:《 认识负数》教案

渝北区天一新城小学集体备课记录表

(一备)

备课时间

2020年11月 18 日

备课组长

陈玉秋

出席教师

高段数学组全体教师

主备教师

张荣霞

备课内容

负数的认识及相关的课堂活动、练习。

教材分析

在学生认识了自然数、分数和小数的基础上认识正、负数,所以正、负数的认识是学生数概念的进一步拓展,也是学生学习有理数的启蒙阶段。

学情分析

之前的数概念学习,学生较多的是在具象意义上认数,分数虽然是在抽象意义上认数,但借助整体和部分关系,学生理解整体与部分关系用分数表示相对还比较容易把握,而正、负数的认识则属于更高的抽象意义上的认知,所以学生存在一定的学习困难。

教学目标

1、经历正、负数的产生过程,感受数范围不断形成和扩张的生成发展过程。

2、结合现实生活理解正、负数的意义,会用0表示参照标准,理解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会用正、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量;掌握正、负数的读写法。

3、结合实际情境经历数轴的产生过程,在数轴上理解正数比0大、负数比0小。

教学重点

结合现实生活理解正、负数的意义,会用0表示参照标准,理解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会用正、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量。

教学难点

理解0的含义。

教学方法

动手操作、小组合作学习

教学过程

设计思路

一、联系生活、激发兴趣

材料感知,聚类分析,发现生活中的参照标准及其相反意义的量。

这些都是具有相反意义的数量。以第①个为例,相对“始发站一个乘客也没有”为标准进行比较,相反意义的量是“上来8名”和“下去6名”。你能像这样说一说其它情境中都是相对什么标准来说的,两个数量有什么联系吗?

二、联系生活并用正、负数表示。

开始同学们阅读了一些相反意义的量,你能用“0”来表示参照标准,用正、负数来表示参照标准两端相反意义的量吗?

以前计数时0表示没有,测量时0表示起点,今天我们学习正负数中0又用来表示参照标准,0的作用真大啊。

珠穆朗玛峰高于海平面的海拔高度约为8844.43米,吐鲁番盆地低于海平面约155米,这里以海平面为基准,是不是也产生了相反意义的量?怎样用正、负数来表示?

“"

暑假里绵阳的最高气温达到了38℃,和这么热的高温恰恰相反,珠穆朗玛峰峰顶的温度由于海拔高度的关系却只有-38℃,-38℃在-20℃的上面还是下面,比-20℃高还是低?

”“

你还能列举出生活中用正、负数来表示的例子吗?举例时想一想我们可以把什么看作0,什么为正,什么为负?

小结:生活中凡是相对某一参照标准具有相反意义的量都可以用正、负数来表示。

三、正、负数的应用

1、结合班级中的正、负数生成数轴。

师:同学们找找,我们班级里有没有可以用正、负数表示的地方呢?

”“

”“

师:如果以“O”同学为参照标准,用0表示,约定右边为正,左边为负,那同学们的位置是不是也产生了正、负数?右边A同学的位置可以用什么数表示?左边B同学的位置呢?

小结:从0向右位置为+1,+2,+3的同学离0越来越远,表示的数就越来越大。相反,从0向左位置为-1,-2,-3的同学离0越来越远,表示的数就越来越小。

师:如果仍以“O”同学为参照标准,用0表示,约定向前为正,向后为负,那前边C同学的位置可以用什么数表示?后边D同学的位置呢?

师:我们再以“O”同学为参照标准,用0表示,约定斜前为正,斜后为负,E、F同学的位置用什么数表示?

小结:我们把刚才横行、竖列、斜行的同学们的位置分别看做一条直线,参照标准用0表示,也就是数轴的“原点”;规定向东、向北、向右、向前为正,也就是数轴的正方向,画上箭头;那么向西、向南、向左、向后就可以用负数来表示,每个人的位置都可以在直线上用正、负数表示,每两个同学间的距离一样,这个距离也就是数轴的单位长度。

师:比较一下,相对0而言,是-2更接近于0,还是+2更接近于0?

四、总结:正数和负数在0的两侧,它们具有相反关系,这一特点也在生活中被广泛运用,同学们课后可以再去找一找,体会一下。

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感受负数 的意义。

体会负数表示 相反意义的量。

从直观 形象的温度计出发,帮助学生理解。

结合数轴、直观形象的理解负数的意义。

在总结中提升,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第五篇:《认识负数》说课稿

《认识负数》说课稿

《认识负数》说课稿1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下午好!

一、说教材: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认识负数》,它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学习一些负数的知识,有助于理解生活中负数的应用,拓宽数学视野。同时还能扩展对数的认识,更好地理解自然数、整数的意义。因此《新课程标准》将负数的认识调整到第二学段“数与代数”的知识体系中。

教材选用了“气温”和“海拔”这两个熟悉的情境,教学负数的意义,让学生初步认识负数,掌握负数的读、写法。在认真研读教材后,我认为学生对“海拔”的认识比较陌生而且有难度,所以,改变了教科书原有的编排,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将水果批发市场的物品记录单引入教材,让学生从熟悉的情境中探究负数的知识。同时将“海拔”高度等知识在练习应用中呈现出来。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二、说教学目标:

我是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来设计本节课的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初步认识负数,能认、读、写负数。学会用正数、负数描述现实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2.过程与方法目标:让学生经历创造符号表示相反意义量的过程,经历数学化的过程,享受创造性学习的乐趣,相机发展学生的符号感。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介绍古代中国认识和使用负数的情况,让学生体会到中国古代文明对于数学发展的卓越贡献,激发民族自豪感。

三、说教学重点和难点:

从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年龄特征出发,我理解本节课的

教学重点:在现实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能对正数、负数和0的大小进行比较。

四、说教法和学法:

结合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我准备采用如下的教法和学法: (1)合作探究法。教师通过设疑,引导学生合作学习,逐步启发学生探究负数意义。增强学生探索的信心,体验成功。(2)练习巩固法。力求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运用知识、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体验负数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文化的博大精深。

五、说教学过程:

为了能很好地达到以上教学目标,我将本节课的教学分为四个板块来进行:1.巧设情境、感知引入——引出负数;2.体验内化、探求新知——认识负数;3.回归生活,拓展应用——应用负数;4.课堂总结、知识延伸——拓展负数。下面,我就来具体阐述教学环节以及我的设计意图。

一、巧设情境、感知引入——引出负数;

课前我设计一个热身游戏,名字叫《截然相反》。要求学生根据老师的语言,说一句相反的话。比如:上――下、哭――笑、向前走2步――向后退2步、转来了2名同学――转走两个同学、存了300元――取出300元、运进2吨――运出2吨等等。这样设计既活跃了课堂气氛,拉近教师和学生的距离。又与所学的负数有直接联系,能迅速地把学生带入到“相反”的意义中,为负数的学习做好铺垫。

数学来源于生活,作为教者应在课堂上点燃学生智慧的火把,给予一个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课的开始,利用课件,创设水果批发市场的情境:运进苹果2吨,运出香梨2吨。从管理员小王的物品进出单入手,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运进2吨”、“运出2吨”,比比谁记录得既简洁又准确,让人看了一目了然。开放性的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学生有的用符号“√”,“×”、相反方向的箭头;有的用“笑脸”,“哭脸”;还有的用文字说明等,当然也有学生用正数、负数尝试着区分。虽然学生的答案丰富多彩,但本质上都与正、负数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师适时地引出负数的数学史话,向学生展示在历史的长河中,数学家们对负数探索与研究。

在欣赏数学史话的同时,我引导学生适时反思:在这么多方法中,你最欣赏第几种?通过反思与追问,寻求统一、简洁、通用的方法。这样的设计实现了数学学习的再创造,学生由被动化主动,简约地经历了人类探索负数的历程,体验了由具体到抽象的数学化过程,并逐步符号化,学生认识逐渐清晰。

然后利用课件,让学生感受中国是最早认识和使用负数的国家,并描述性的介绍正数和负数的概念,以及它们的读法与写法。

二、体验内化、探求新知——认识负数;

温度计是学生认识正、负数的有效载体。教学中我利用课件播放中央电视台某日的天气预报,介绍温度计的基本知识,提出两个问题:你认为温度计中哪个刻度最重要?温度计中的这两个5表示的温度一样吗?通过问题激起学生用正负数来表示的欲望。

学生的智慧在指尖上。操作练习可以深化学生的内心体验。教学时,我首先拨动温度计,让学生知道零上温度用正数表示,零下温度用负数表示。接着,又设计了一个反向练习,让学生拨出上海5℃和北京-5℃,也就是零下5℃。如此,改变教材直接呈现三个城市的温度方法,让学生拨一拨,可以化静为动,通过小小的“拨”,唤起了更深层次的思考:要在温度计上表示温度,首先要确定0℃的位置,也就是在温度计中0刻度的重要性,使学生明确感悟到:温度中,0℃是区分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的分界点,零上温度用正数表示,零下温度则用负数表示。同时通过动手操作,学生兴趣盎然,既将正数、负数、零有机地整合到了一个新的概念框架中,实现了对0的再认识,又突出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突破了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的教学难点。紧接着设计一个基本练习,写出三个地方的温度,这样既能巩固所学知识,又能初步感知正数、负数的大小比较。

三、回归生活,拓展运用——应用负数。

数学与生活紧密相联,作为教师要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运用数学的语言来表达生活。在练习环节,我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生活中的信息,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自己身边的问题,使练习变的既有趣又有用。我设计了三种练习:

1.电梯中的正负数:比如去五楼开会和到地下二楼,应按哪个键?

2.海拔中的正负数。因为学生对于海拔并不熟悉,所以,先利用课件让学生知道什么是海平面,什么是海拔高度等,既拓展了学生的课外知识,又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让学生知道高于海平面的用正数表示,低于海平面的用负数表示。

3.存折中的正负数。让学生解释存折中的一些信息,并加以拓展练习,提出存折上还有多少钱这一问题,渗透正负数的运算,让学生学到实用的数学。 四、课堂总结、知识延伸——拓展负数。 课堂的总结和延伸可以帮助学生从课内走向课外,激发学习兴趣。在这个环节中我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知识,让学生进一步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负数,并以《生活中的负数》为题写一篇数学日记,丰富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加深对负数意义的理解。 各位领导、老师:现代教学论认为:学生只有在亲身经历或体验一种学习过程时,其聪明才智才能得以发挥出来。任何学习都是一种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有这样一句话:听见了,忘记了;看见了,记住了;体验了,理解了。回顾本节课的教学,我让学生感受数学、经历数学、体验数学,学生在知识性目标方面应该能够很好地落实,同时学生对已经学过的数初步地形成知识系统,对负数的知识也能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情感性目标落实到位。

以上就是我对《认识负数》这一课的设计,不足之处,敬请各位领导、老师多多指正,谢谢!

《认识负数》说课稿2

地位和作用:

负数的相关知识,是过去小学数学老教材里没有的内容。

新教材增选负数的知识

有两个目的:

一、负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比较多,学生在生活中经常看到负数,甚至使用负数。

二、适量知道一些负数的知识,扩展对整数的认识范围,能更好地理解自然数的意义,为进入初中的学习作了基本的铺垫。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系统地认识自然数、小数和分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负数的认识,使学生明白“数”不仅包括正的,还有负的,从而使学生对数的概念形成一个完善、系统的知识结构,为今后进一步学习有理数意义的运算打下基础。

教学内容:

小学阶段只要求学生初步认识负数,能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负数,初步建立负数的概念,会描述、辨认正负数,不出现负数数学定义。有关数轴的认识,只是让学生能在数轴上表示出正数、0和负数所对应的点。关于数的大小比较,只要能借助数轴来比较就可以。

基于以上分析,确定教学目标如下:

1、结合熟悉的生活情境,理解负数、正数、零的意义及三者间的大小关系,并会正确的认、读、写。

2、借助熟悉的现实情境,使学生经历数学化、符号化的过程,体会负数产生的必要性与合理性;学会用正负数描述现实生活中具有相反方向的量;

3、初步认识数轴,在数轴上感受数序,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运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教学难点:理解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并能对三者初步进行大小比较。

易错点:

1、认读温度计和比较零下温度的高低。首先,借助多媒体课件“化静为动”的优势,学生清楚地看到了温度计上酒精柱的变化过程,再通过引导学生观察酒精柱所处的高低位置,引发了学生对温度进行比较的思考,也为接下来的两个零下温度的比较奠定了必要的知识基础。

最后概括出:两个零下温度的比较,负号后面的数越大,温度反而越低。

2、认识数轴也是易错点。利用温度计教具的优势,将温度计横着放,告诉学生这就像一条数轴,中间是0,让学生说出负数在0的哪边,正数在0的哪边。这样,学生能形象的通过温度计教具,深刻地理解正数、0、负数三者之间的关系。

《认识负数》说课稿3

课题是《认识负数》,它是人教版教材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内容。《数学课程标准》将负数的认识安排在第二学段“数与代数”的知识体系中,具体目标是: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从《课标》中可以发现,本课的学习,意在让学生感受负数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并没有复杂的概念与计算,知识层次比较浅。因此我认为,如何充分地展现负数的魅力,激起学生探索的兴趣,是教师在设计本课时值得关注的问题。

一、教材分析

在认真研读教材后,我改变了教科书原有的编排。教材是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用“气温”和“温度计”这两个熟悉的情境,让学生认识负数和理解负数。适时加入初一学习数轴初步知识,改变原有的编排,整合学习内容,“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为此,我制定出以下的教学目标。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方面:了解正数与负数是实际需要的,掌握会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会初步应用正负数来表示相反意义的量。

2、过程与方法方面:通过正数、负数的学习,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与态度方面:

①、从实际问题引入正数、负数,然后通过实例巩固,让学生感知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

②、根据新课程标准新提出要注重培养学生基本的数学思想,我想通过正负数的教学,渗透对立、统一的辩证思想。

③、通过对负数有关知识的介绍,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三、说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理解运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教学难点:理解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并能对三者初步进行大小比较。

四、说教学环节以及设计意图

为了能很好地达到以上教学目标,我设计了四个教学环节,分别是:1、巧设情境、感知引入——引出负数;2、体验内化、探求新知——认识负数;3、回归生活,拓展应用——应用负数;4、课堂总结、知识延伸——拓展负数。下面,我就来具体阐述教学环节以及我的设计意图。

第一个环节:巧设情境、感知引入——引出负数

我们都知道:课堂应是点燃学生智慧的火把,而给予她火种的是一个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于是,我改变原有课本呈现三个城市的温度教学,一开始,让学生记录三条意义完全相反的信息:“老师说几件事,把你所听到的数据信息记录下来,独立思考,选择你喜欢的方法记录,关键是让别人一眼就能看明白。”这些数据信息是我精心准备的:比赛中进球丢球、学生的转进转出、生意的盈利亏损。创设这三个情境,其目的有两个:一、这些情境都是学生比较熟悉的,比教材中的温度学习更有兴趣。二、这些情境隐含了本节课的重点,用正负数来表示相反意义的量。我预设学生可能出现的答案,有的学生用文字,有的学生用箭头,当然也有学生就用正数、负数来表示。虽然他们的答案形式各样,但都有本质上的联系,我紧接又抛出一个评价性的问题:你们觉得谁的表示方法更简单易懂一些呢?于是动态生成里学习目标:认识负数,用正负数来表示意义相反的量。不惊让人觉得“负数”真是一场“及时雨”啊!这样的引入,学生自身产生“需要找到一种统一的形式”的内需,这时的学习,已经由被动化主动,同时,也让学生体验了由具体到抽象的符号化、数学化过程,认识也逐渐从模糊到清晰。这样的过程更让学生简约地经历了人类探索负数的历程,实现了数学学习的再创造。

引出负数后,我直接描述性的介绍,像什么样的数叫正数、像什么样的数叫负数。俗话说得好:不要认为学生是一张白纸,是一无所知,教师该放手时就放手,该出手时就出手。当学生知道它们的概念后,就能很快的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接着,我通过“快速抢答并判断”的游戏来刺激学生的思维,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又能不知不觉中让学生熟练的掌握知识。还可以通过:“你能写出几个正数和负数”的练习,让学生体会正数和负数无限、对应等数学思想。现在新课标也注重要加强学生的基本数学思想。我想在此,这些数学思想已经无形地渗透其中。介绍有关负数的小知识,让学生感受到我们的祖先是最早认识和使用负数的,这是多么的了不起啊!

第二个环节:体验内化、探求新知——认识负数

学习完了上一环节内容后,我让学生联系生活,想一想生活中的负数。顺利引入四个城市某日的天气预报,要求学生读出上述信息后,引导学生明白在生活中用温度计来测量温度,初步明确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的不同表示方法。在介绍完温度计的基本知识后,指名让学生动手拨出5℃和北京—5℃,也就是零下4℃。学生在没有0℃的温度计上,轻易的拨出了5℃,接着我又让她再—5℃,生在“水银”无法往下拨时,发现应该先确定0℃。加深他们对分界点0的认识。不要小看学生拨一拨这个环节,我们教材是直接呈现城市的温度,让学生自己读出来。而创造性地改变教材,其目的有两层意思:一、由静态化为动态,通过小小的“拨”,唤起了更深层次的思考:要在温度计上表示温度,首先要确定0℃的位置。使学生明确感悟到:温度中,0℃是区分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的分界点,比0℃高的温度用正数表示,比0℃低则用负数表示。其二、学生动手操作,兴趣盎然,既将正数、负数、零有机地整合到了一个新的概念框架中,实现了对0的再认识,又突出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突破了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的难点。

在学生理性认识了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后,我再出示中国最冷的城市:黑龙江—40℃,用自己的表情和动作来表示越来越冷的感受。这不仅将负数大小的比较等知识很好地渗透进来,而且又能体现在生活中学数学的理念。

第三个环节:回归生活,拓展应用——应用负数。

既然负数是生活中发现的,那么我们就应该“取之于生活,用之于生活”。在练习环节,我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生活中的信息,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自己身边的问题,使练习变的既有趣又有用。我设计了三种练习:

1、基础性练习:山峰的海拔高度和盆地让学生再次感受“负数真的是无处不在”啊!多样化的练习,既不枯燥,又检查了学生对负数的理解。

2、形成性练习。比如上课时教师和学生可以演示方位中的负数。教师向北走几步,学生应该向南走几步等,这些不仅针对教学重点“用正负数表示意义相反的量”,而且又紧密联系生活,学生好学、乐学。

3、拓展性练习。我借助“刘翔”这个不仅是小学生会关注,大人会关注,乃至全世界人都会关注的人物跨栏成绩的研究,一下子把学生的积极性提到最高处。当时风速是每秒—0。4米,为BB么说要说—0。4米呢?给予学生讨论的空间,并用肢体语言表示出来。然后借助两位同学的表演,相对而跑,揭示出负数是表示相反意义的数。再让学生想想如果风速是每秒+0。4米呢,又会出现什么情况呢?这些有价值性的问题,我想,学生愿意去思考,在思考中学数学,学在其中,乐在其中。

第四个环节:课堂总结、知识延伸——拓展负数。

引入数轴评价本课的收获:学生有前面温度计的辅垫,学习数轴也觉得轻松很多。

这个环节主要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知识,我相信,由于教师为学生搭建一个交流、开放、宽松的“舞台”,学生就能熟练轻松地总结知识。为了提高学生对负数的知识的兴趣,提高:你还想了解哪些与负数有关的知识?这样不仅能给课堂画上圆满的句号,还激发了学生继续探究的热情!

五、课后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在知识性目标方面能够很好地落实,同时学生对所学过的数也能初步地形成知识系统,对负数的知识也能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情感性目标也应能落实得比较到位。

现代教学论认为:学生只有在亲身经历或体验一种学习过程时,其聪明才智才能得以发挥出来。任何学习都是一种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有这样一句话:听见了,忘记了;看见了,记住了;体验了,理解了。可见让学生感受数学、经历数学、体验数学是学生学习数学的最佳方式。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老师在语言总结上,应该更为简洁;正数在日常生活中,正号省略不写,有个别学生还未掌握。

《认识负数》说课稿4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你们好!

一、说教材及作用: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负数的第一课时,本课知识点包括第2~3页例

1、例2及相应的“做一做”

《负数》是学生已经认识了的自然数、并初步认识了分数、小数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负数的引入是数系的一次扩展。通过学习,可以适当拓宽学生对数学的认识,并对学生进一步理解有理数的意义以及进行有理数的运算打下基础。

二、说教学目标:

1、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了解负数产生的背景,初步认识负数,知道负数和正数的读写方法,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通过观察和讨论,分析比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概括能力,并在教学中渗透对立、统一的辨证思想。

3、通过实例巩固,让学生感知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说教学重、难点:

本课的重点是认识负数,理解运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而对0的认识以及理解正数、负数与0之间的关系是本课的难点。

为了很好的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四、说教学环节:

第一环节:巧设情景,感知引入——引出负数

我们都知道,课堂应该是点燃学生智慧的火把,而给予他火种的是一个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于是,我改变原有课本呈现的'室内室外温度教学,一开始,让学生做和说具有意义相反的信息,接着出示三

条意义相反信息,(课件出示)让学生先独立思考,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录,并强调要让别人一眼就能看明白。等学生用形形色色的方式记录完以后,我紧接着又抛出一个问题:刚才大家表达的只能自己明白,能不能找到一个统一的记录方法呢?让学生利用小组交流,优化方法。并结合介绍负数的发展史,用统一的符号表示相反的量。

创设这三个情景,其目的有两个:

一、这些情景都是学生比较熟悉的,温度的高低;生意的盈利亏损;学生的转进转出比教材中的单一的温度学习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这些情境中隐含了本节课的重点,用正负数来表示相反意义的量。认识负数,用正负数来表示意义相反的量,这里不禁让人觉得“负数”真是一场“及时雨”啊!这样的引入,使学生自身产生“需要找到一种统一的形式”的内需,这时的学习,已化被动为主动。引出负数后,我又适时的介绍有关负数的小知识,(课件出示)让学生感受到我们的祖先是最早认识和使用负数的,这是多么的了不起啊!

第二环节:体验内化、探求新知——认识负数

学习完了上一环节后,我让学生联系生活,想一想生活中的负数,从每天都有的天气预报入手引入几个城市某日用温度计测出的天气情况,要求学生读出温度计上的温度,初步明确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的不同表示方法。在介绍完温度计的基本知识后,让学生动手拨出5℃和零下5℃,(课件出示)学生在没有给出0刻度的温度计上轻易的拨出了5℃,但是学生在拨零下5℃时,发现应该确定0℃。加深了他们对分界点0的认识。设计学生拨一拨这个环节,其目的有两层意思:

一、由静态化为动态,通过小小的“拨”,唤起了更深层次的思考,是学生明确感悟到:温度中,0℃是区分零上温度与零下温度的分界点,比0℃高的用正数表示,即正数都比0大,比0℃低的用负数表示,即负数都比0小。其

二、学生动手操作,兴趣盎然,即将正数、负数、零的概念有机的整合到了一个新的概念中,实现了对0的

再认识,突出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通过对0的质疑,突破了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的难点。

介绍正负数的读写方法时,通过领读、齐读等不同的形式巩固正负数的读法。并指出正数书写时可以省略+号,通过提问强调负数在书写时不能省略负号。

第三个环节:回归生活,拓展应用——应用负数

既然负数是在生活中发现的,那么我们就应该“取之于生活,用之于生活”,在练习环节,我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生活中的信息,运用数学知识解决自己身边的问题,使学习变得既有趣又有用。

这一环节中我设计了三种练习:

1、基础性练习:以书上做一做第一题为基础,我将题型以“快速抢读并判断”的游戏方式出现来刺激学生的思维,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又能在不知不觉中让学生熟练的掌握知识。再用书上做一做第二题作巩固,山峰的海拔高度和盆地让学生再次感受“负数真的是无处不在”啊!另外我还增加了一个类似的习题,多样化的练习,既不枯燥,又检查了学生对负数的理解。

2、形成性练习。课件演示平时生活方位中的负数,向东走1米,向西走1米,这些不仅针对教学重点“用正负数表示意义相反的量”,而且又紧密联系生活,学生好学、乐学。

3、拓展性练习。我借助刘翔这个不仅是小学生会关注、大人会关注乃至全世界都会关注的任务的跨栏成绩的研究,把学生的积极性提到最高处。刘翔比赛时风速是每秒—0。4米,—0。4米/秒是什么意思呢?这里给予学生讨论的空间,并用肢体语言表示出来,借助两位同学的表演相对而跑,造成风向阻力,揭示出负数是表示相反意义的数。再让学生想想如果风速是每秒+0。4米,又会出现什么情况?这些有价值的问题,我想,学生是愿意去思考的。

第四个环节:课堂总结、知识延伸——拓展负数

这个环节主要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知识,并说说有那些地方需要提醒其他同学注意的,这种生生互动,效果远比教师总结好得多。为了提高学生对负数知识的学习兴趣,提问:你还想了解那些与负数有关的知识?这样,不仅能让课堂画上圆满的句号,还激发了学生继续探究的热情!

第五环节:学以致用、独立解决

这个环节我巧设了两个作业,层层递进。第一题较为简单,学生应该没有问题,从而给学生一个充满自信的信心。第二题有一定的难度,但是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及学生原因的知识经验,学生应该也没有问题。由于本题的思考空间较大,且是写具有相反意义的句子,可能给学生语言表述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我的说课内容完毕。请各位评委老师提出宝贵的意见。

《认识负数》说课稿5

一、说课标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认识负数》,它是青岛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内容。

《数学课程标准》将负数的认识安排在第二学段“数与代数”的知识体系中,具体目标是: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从《课标》中可以发现,本单元的学习,意在让学生感受负数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并没有复杂的概念与计算,知识层次比较浅。因此我认为,如何充分地展现负数的魅力,激起学生探索的兴趣,是教师在设计本单元时值得关注的问题。

二、说教材

在认真研读教材后,我改变了教科书原有的编排。教材是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用“气温”和“海拔”这两个熟悉的情境,让学生认识负数和理解负数。而在我以前的教学过程中,效果并不理想。所 以,我萌发了一个大胆地设想,那就是:改变原有的编排,整合学习内容,要“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利用学生感兴趣的经历进行教学,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此,我制定出相应的教学目标。

三、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方面:了解正数与负数是实际需要的,掌握会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会初步应用正负数来表示相反意义的量。

2、过程与方法方面:通过正数、负数的学习,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与态度方面:

①、从实际问题引入正数、负数,然后通过实例巩固,让学生感知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

②、根据新课程标准新提出要注重培养学生基本的数学思想,我想通过正负数的教学,渗透对立、统一的辩证思想。

③、通过对负数有关知识的介绍,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四、说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运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教学难点:理解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并能对三者初步进行大小比较。

五、说教学环节以及设计意图

为了能很好地达到以上教学目标,我设计了四个教学环节,分别是:

1、巧设情境、感知引入——引出负数;

2、体验内化、探求新知——认识负数;

3、回归生活,拓展应用——应用负数;

4、课堂总结、知识延伸——拓展负数。下面,我就来具体阐述教学环节以及我的设计意图。

在课前我准备一个热身游戏,叫做《我反,我反,我反反反》,其意图有两点:

一、既活跃了课堂气氛,使学生和教师都得到放松,

二、又与我们今天所学的负数有直接联系,能迅速地把学生带入到“相反”的意义中,为接下的学习做铺垫。下面,我来说说

第一个环节:巧设情境、感知引入——引出负数

我们都知道:课堂应是点燃学生智慧的火把,而给予她火种的是一个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于是,我改变原有课本呈现三个城市的温度教学,一开始,就抛出一个思维价值很高的问题:“老师说几件事,把你所听到的数据信息记录下来,独立思考,选择你喜欢的方法记录,关键是让别人一眼就能看明白。”这些数据信息是我精心准备的:比赛中进球丢球、学生的转进转出、生意的盈利亏损。创设这三个情境,其目的有两个:

一、这些情境都是学生比较熟悉的,比教材中的温度学习更有兴趣。

二、这些情境隐含了本单元的重点,用正负数来表示相反意义的量。我预设学生可能出现的答案,比如有用符号“√”“×”来表示,还可能会用“笑脸”, “哭脸”,当然也有学生就用正数、负数来表示。虽然他们的答案形式各样,但都有本质上的联系,我紧接又抛出一个价值很高的问题:刚才大家表达的只能自己明白,能不能找到一个统一的记录方法呢?于是动态生成里学习目标:认识负数,用正负数来表示意义相反的量。不惊让人觉得“负数”真是一场“及时雨”啊!这样的引入,学生自身产生“需要找到一种统一的形式”的内需,这时的学习,已经由被动化主动,同时,也让学生体验了由具体到抽象的符号化、数学化过程,认识也逐渐从模糊到清晰。这样的过程更让学生简约地经历了人类探索负数的历程,实现了数学学习的再创造。

引出负数后,我直接描述性的介绍,像什么样的数叫正数、像什么样的数叫负数。俗话说得好:不要认为学生是一张白纸,是一无所知,教师该放手时就放手,该出手时就出手。当学生知道它们的概念后,就能很快的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接着,我通过“快速抢答并判断”的游戏来刺激学生的思维,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又能不知不觉中让学生熟练的掌握知识。还可以通过:“你能写出几个正数和负数”的练习,让学生体会正数和负数无限、对应等数学思想。现在新课标也注重要加强学生的基本数学思想。我想在此,这些数学思想已经无形地渗透其中。

第二个环节:体验内化、探求新知——认识负数

我利用课件播放中央电视台某日的天气预报,要求学生记录上述信息后,引导学生明白在生活中用温度计来测量温度,初步明确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的不同表示方法。在介绍完温度计的基本知识后,让学生动手拨出上海4℃和北京-4℃,也就是零下4℃。不要小看学生拨一拨这个环节,我们教材是直接呈现三个城市的温度,让学生自己读出来。而我创造性地改变教材,其目的有两层意思:

一、由静态化为动态,通过小小的“拨”,唤起了更深层次的思考:要在温度计上表示温度,首先要确定0℃的位置。使学生明确感悟到:温度中, 0℃是区分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的分界点,比0℃高的温度用正数表示,比0℃低则用负数表示。其

二、学生动手操作,兴趣盎然,既将正数、负数、零有机地整合到了一个新的概念框架中,实现了对0的再认识,又突出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突破了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的难点。

在学生理性认识了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后,我再出示哈尔滨-10℃,结合学生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思考:-4℃和-10℃相比,哪个更冷?再出示中国最冷的城市:漠河-30℃和地球表面的最低气温南极: -88.3℃,用自己的表情和动作来表示越来越冷的感受。这不仅将负数大小的比较等知识很好地渗透进来,而且又能体现在生活中学数学的理念。

在进行数轴的练习教学时,我们有经验的教师都知道,数轴教学是一个难点。于是,我利用温度计教具的优势,将温度计横着放,告诉学生这就像一条数轴,中间是0,让学生说出负数在0的哪边,正数在0的哪边。这样,学生不仅能形象的通过温度计教具,深刻地理解正数、0、负数三者之间的关系,又能渗透区间、极限等数学思想。

第三个环节:回归生活,拓展应用——应用负数。

既然负数是生活中发现的,那么我们就应该“取之于生活,用之于生活”。在练习环节,我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生活中的信息,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自己身边的问题,使练习变的既有趣又有用。我设计了三种练习:

1、基础性练习。比如去五楼开会和到地下一楼,应按哪个键?学生一看,这的确是我们经常遇到的问题,教师这时还可以运用旅游景点的海拔高度让学生再次感受“负数真的是无处不在”啊!多样化的练习,既不枯燥,又检查了学生对负数的理解。

2、形成性练习。比如上课时教师和学生可以演示方位中的负数。教师向北走几步,学生应该向南走几步等,这些不仅针对教学重点“用正负数表示意义相反的量”,而且又紧密联系生活,学生好学、乐学。

3、拓展性练习。我借助“刘翔”这个不仅是小学生会关注,大人会关注,乃至全世界人都会关注的人物跨栏成绩的研究,播放 “2004年雅典夺冠录像”,一下子把学生的积极性提到最高处。当时风速是每秒-0.4米,为什么说要说-0.4米呢?给予学生讨论的空间,并用肢体语言表示出来。然后借助两位同学的表演,相对而跑,揭示出负数是表示相反意义的数。再让学生想想如果风速是每秒+0.4米呢,又会出现什么情况呢?这些有价值性的问题,我想,学生愿意去思考,在思考中学数学,学在其中,乐在其中。

第四个环节:课堂总结、知识延伸——拓展负数。

这个环节主要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知识,我相信,由于教师为学生搭建一个交流、开放、宽松的“舞台”,学生就能熟练轻松地总结知识。为了让学生进一步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培养学生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课后我让学生写一篇以《生活中的负数》为题的数学日记,谈一谈自己的想法和见解。

然后,通过课件介绍有关负数的小知识,让学生感受到我们的祖先是最早认识和使用负数的,这是多么的了不起啊!最后,以一句赠语激励大家: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其实学习就像今天认识的正数、负数一样,不进则退。但愿每位同学都能像逆水中的小舟一样勇往直前,早日到达成功的彼岸!这样不仅能给课堂画上圆满的句号,又能充分的体现数学学科的人文性,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科的无穷魅力。

六、预计反思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在知识性目标方面应该能够很好地落实,同时学生对所学过的数也能初步地形成知识系统,对负数的知识也能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情感性目标也应能落实得比较到位。

现代教学论认为:学生只有在亲身经历或体验一种学习过程时,其聪明才智才能得以发挥出来。任何学习都是一种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有这样一句话:听见了,忘记了;看见了,记住了;体验了,理解了。可见让学生感受数学、经历数学、体验数学是学生学习数学的最佳方式。

下载认识负数 (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认识负数 (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认识负数(教案)

    《认识负数》教学案例 湖州市月河小学沈怡怡 教学目标: 1.合已有的生活经验,认识正数和负数,掌握正负数的写法和读法。 2.以温度为载体,理解正负数的意义,明确正负数可以表示具有......

    负数的认识

    负数的认识教学导航:【教学内容】负数的初步认识(1)(教材第2页例1和第3页例2)。【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实例,引导学生初步理解正、负数可以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2.通过呈现存折......

    《认识负数》说课稿

    《认识负数》说课稿 《认识负数》说课稿1 地位和作用:负数的相关知识,是过去小学数学老教材里没有的内容。新教材增选负数的知识有两个目的:一、负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比较多,......

    负数的认识

    负数的认识 教学内容:认识负数,教科书第2~4页例1、例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在现实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了解负数的作用,感受运用负数的需要和方便。 2、使学生知道正......

    认识负数教案(范文)

    负数的意义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同学们,在我们生活中,存在着很多意义相反的现象,比如说……你能举出一些这样的现象吗? 一、用正号和负号记录相反意义的量 1.师:像这样相反的现......

    《认识负数》教案

    《认识负数(一)》教案 汪海梅 教学内容:课本P1~2例1~2,P3练一练第1~2题,P6练习一1~6 教学目标:使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了解负数产生的背景,初步认识负数,知道正数和负数的读、写方法;知道......

    认识负数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了解负数产生的背景,初步认识负数,知道正数和负数的读写方法会用正、负数记载相反量。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负数都小于0。 2.使学生初步......

    《认识负数》教学反思

    《认识负数》教学反思 15篇 《认识负数》教学反思 1 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现实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了解负数的作用,感受运用负数的需要和方便。2.使学生知道正数和负数的读法和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