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建筑物沉降观测报告
工程封顶、竣工时,应沉降观测一次,并填写沉降观测汇总表(后附),其中包含每次观测的沉降点的高程、各次沉降量和累积沉降量,绘出沉降点的沉降曲线图,曲线中横坐标表示时间,上下两部分,上部分为建筑荷载曲线,下部分为各沉降观测点的下沉曲线,从沉降曲线的斜率可知沉降的速率和建(构)筑物是否稳定。
第二篇:建筑物沉降观测分析报告
建筑物沉降观测报告
金泰华城一期D区2#楼工程位于临沂市工业大道与北园路交汇处路北,本工程层数为9+1层,总建筑面积,结构形式为剪力墙结构。
本工程于2011年月日设置观测点进行沉降观测,共设置12个沉降观测点,观测日期为,经过基础、主体、装饰、竣工、竣工后一周的共15次观测,建筑物沉降已趋于稳定状态,沉降观测分析如下:
一、建筑物最大沉降数值为3mm;
二、建筑物最小沉降数值为0mm;
三、在100天 的沉降观测中,最大沉降差值为1mm,每日沉降量为0.01mm/d,小于规范规定的0.02mm/d。
经分析,本工程 建筑物沉降量正常,已趋于稳定状态。
观测单位:天元一公司
报告日期:
第三篇:沉降观测报告
沉降观测报告模板
一.工程概况:
简述工程规模,结构形式,地基,高度,建筑面积,抗震烈度,抗震设防等级,设计的沉降观测要求,观测点建立时间,观测周期,观测等级等。二.沉降观测采用的规范及标准
1.《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8-97;
2.《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7-2006;
3《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
4.《建筑工程资料管理规程》 5《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6《建筑变形测量规程》GB/8-2007
7.本工程《技术设计书》; 三.沉降观测依据及要求
依据工程设计图纸要求及沉降观测施工规范、规程做观测详细说明。四.观测目的及要求:
沉降观测的主要目的:是监测建筑物(构筑物)在施工期间以及后续各个阶段的沉降状态和工作情况,并为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提供准确可靠的建筑物动态沉降数据,以便在发生不正常现象时,使各方能及时分析原因,采取措施,防止事故发生,确保工程质量安全。
建筑沉降观测能测定建筑及地基的沉降量、沉降差及沉降速率,并根据需要计算基础倾斜、局部倾斜等数据。
五.基准点和沉降观测点的设置
1基准点是沉降观测起始数据的基本控制点,为保证观测值的高可靠性,在施工区附近(变形区外)埋设沉降观测水准基点,所埋基准点根据《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T8-2007中的规定进行建立。基准点的个数,可根据工程规模的大小合理布设。本建筑共埋设4个基准点,高程系统采用假定高程BM1=?m,也可采用施工区域内国家高程系统,高程值为甲方提供绝对高程值。基准点的建立必须用高精度水准仪引测,经过闭合、平差计算而来,并定期检验基准点的稳定性。至提交报告时基准点稳定可靠,符合规范要求。
2依据《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T 8-2007中的规定,沉降观测点的布置以能全面反映建筑物地基变形特征并结合地质情况及建筑物结构特点进行,变形观测点均设在建筑主要受力位置。点位设置的高度应有利于观测,且不影响施工的原则,并有利于长期保存。变形观测点均设在建筑主要受力点上。每个建筑物或构筑物在施工平面图上,都合理设置沉降观测点的位置和个数,并设计出沉降观测点的详图和做法、使用材料等。各观测点位置详见观测点平面图。沉降观测资料必须附沉降观测点平面布置图。六.沉降观测
1仪器与观测: 观测仪器精度是满足沉降观测成果的重要条件,为了保证沉降观测成果,必须使用符合精度要求的仪器。本次观测采用DSZ2精密自动安平水准仪、FS1光学平板测微器、N3铟刚水准标尺,精度要求可以达到0.1mm/km。现场采用闭合水准路线,等精度观测,最大限度减少误差。建议使用以下高精度水准仪:
A科力达DL07 电子水准仪及其配套的铟瓦条形码标尺
B天宝DINI03电子水准仪,配合2M条码水准尺,按几何法观测
C日本拓普康AT-G2型自动安平水准仪和测微仪,同时水准测量专用的精密铟钢尺
D DS3型水准仪及2 钢尺
C 苏州一光DS2动安平水准仪和测微仪配合2M精密铟钢尺
2观测级别及精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建筑变形测量规范》 JGJ8-2007第3.0.4条及表3.0.4规定,当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乙级时,对应的变形测量级别为二级,观测精度指标即测站高差中误差为±0.50mm,并以其二倍中误差作为极限误差.3观测方法及精度分析: 在该测量工作中我们采用固定仪器、固定人员、定水准点、定观测日期、定观测方法、定观测线路等措施的观测方法,选用天宝DINI03电子水准仪,配合2M条码水准尺,按几何法观测。基点与工作点按观测周期进行检验。观测点采用单程双测站的观测方法。观测精度按《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和《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T 8-2007要求进行。
按照《国 家一、二 等 水 准 测 量 规 范》GB/12897-2006中二等变形观测(国家一等精密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施测,观测时读数取至0.01mm根据《建 筑 地 基 基 础 设 计 规 范》GB 50007-2002)建筑物的地基变形允许值,若Hg≤24m时,建筑物整体倾斜不大于0.004Hg,若24m<Hg≤60m时,建筑物整体倾斜不大于0.003Hg,其中Hg为室外地面起算的建筑物高度(m)。
根据《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7-2006;的有关规定,二等沉降观测的技术要求:基准点往返观测校差、附合或环线合差≤±0.3nmm,观测点测站高差中误差≤0.5mm,每站高差中误差≤0.15mm,检测已测高差较差≤0.4√nmm,前后视距累计差≤3m。观测时间,根据现场施工情况,在第一层结构施工完成后设置观测点。建立第一次观测,施工中建筑物每增加1层观测一次,或增加一次静荷载观测一次。依照设计图纸观测要求进行观测。七.沉降观测数据分析 整理沉降观测成果表 各观测点数据分析,最大沉降量,最小沉降量,最终沉降总量进行比较,汇总绘制《沉降观测成果数据表》 时间-荷载-沉降关系分析
随着时间的推移,楼层(荷载)的增加和沉降量的增加为对应发展关系,说明沉降量比较均匀,同时,在观测过程中没有出现反常现象(即大的波动和反复),从沉降曲线的沉降趋势来看,XXXX年X月X日以后所有沉降曲线开始逐渐趋缓,表明建筑物在XXXX年X月XX日以后开始逐步进入稳定沉降阶段。详见附录3(P-T-S曲线图)。八.沉降数据评价
根据沉降数据分析表明,该建筑物沉降总体均匀,未发生明显的差异沉降。最终百日降速率为0.004 mm/d,《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第5.5.5项第四条规定:“当最后100d的沉降速率小于0.01~0.04mm/d,可认为已进入稳定阶段,具体取值宜根据各地区地基土的压缩性能确定”,根据本工程基础情况,取最后100天的沉降速率小于0.03mm/d作为进入稳定阶段的标准,即当最后100天的沉降速率小于0.03mm/d时才能停止观测工作。同时倾斜度也符合《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7-2002表5.3.4 规定的控制值3‰,满足设计要求。综合判定本栋建筑物已经进入稳定沉降阶段,按照规范规定可以停止沉降观测工作。九.结论与建议 1结论:
建筑物最大沉降量为X.XXXmm,最小沉降量为X.XXXmm,最大沉降速度X.XXXmm/d,累计沉降量为X.XXXmm,累计沉降速度为X.XXX/d,最大平均沉降速度为X.XXXmm/d.该建筑施工阶段沉降均匀。
2建议:
建筑物在投入使用后,按规范应继续进行沉JIA降观测。
附表和图
沉降观测成果表;参见资料软件沉降观测记录 表10-2沉降曲线图; 图10-3观测点平面布置图
表10-2沉降曲线图;
沉降量曲线
0.00
-0.20
-0.40
-0.60
-0.80
-1.00
-1.20
-1.40 沉降量(mm)
时间(天)
点号
通过对
*********** 楼施工阶段和封顶后的沉降观测统计结果得出:
该建筑物的沉降量较小且总体均匀,符合规范和设计要求。
第四篇:沉降观测实习报告
湖南交通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顶岗实习报告
系 部: 交工系铁道工程 班 级: 0807 班 姓 名: 周 昭 曲 实习单位: 中南检 测中心
2011年 05 月 26 日
沉降观测实习报告
一.实习名称:沉降观测实习二.实习目的及要求:
实习是工程测量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除验证课堂理论外,还是巩固和深化课堂所学知识的环节,更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训练严格的科学态度和作风的手段。通过控制网的建立、数字化成图软件的应用、等,可以增强测绘地面点的概念,提高解决工程中实际测量问题的能力,为今后参加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三.实习时间:
2010年08月29日至2011年05月28日 四.实习地点:
哈密(兰新线DK1384~DK1440)、张掖南特大桥 五.实习内容:
工程建筑物变形监测(沉降监测)部分:(1)监测内容:桥梁、路基、涵洞、隧道沉降监测。
(2)依据的技术规范或标准:
《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8-97);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
《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90204-92)六.实习步骤: 1.一级导线测量(1)搜集校内已有的测量资料,选点。搜集已有测量资料。根据资料去确认已有点位的完好程度。对破坏的点位进行恢复。对控制点编号,绘制点之记。(2)仪器检验
每组领取全站仪一台(含脚架)、棱镜组两套(含脚架)、测伞一把。仪器测距常数的检验、长水准管的检验、圆水准器的检验、十字丝竖丝的检验、视准轴的检验。(3)水平角、水平距离观测
1、工作内容
(1)在地形示意图上标明的相邻点架设。
(2)安置全站仪进行水平角观测,两个方向时可用测回法,三个及三个以上方向时用全圆方向法观测。(3)测量水平距离。
(4)在观测同时进行记录和相关计算。
2、实施细则及注意事项
(1)水平角观测应在通视良好,成像清晰稳定时进行,成像模糊或抖动剧烈时,不应进行观测。
(2)清理测站脚架周围的杂草碎石,仪器高度要适宜,架腿方向应照顾各方向观测方便。
(3观测应待仪器与大气温度充分一致时开始进行,观测过程中仪器不得受日光直接照射。
(4观测开始前,调好望远镜的焦距,一测回内保持不变。(5气泡位置偏离接近一格时,应在测回间重新整置仪器。(6测距导线边长的测定,可根据仪器的精度和稳定性情况,采取往返观测或单向观测,测回数不少于二测回,一测回读数次数可根据读数离散程度和大气透明度作适当增减。(7测距对气象条件的要求
①应在大气稳定和成像清晰的气象条件下进行观测,在雾、雨、雪天气及大气透明度很差的情况下不应作业。
②在测距过程中,如遇大风或大气湍流影响严重时(信号指示器指针抖动较厉害),应停止观测。(8测距时的作业要求
①严格执行仪器说明书中规定的操作程序。
②测距前应先检查电池电压是否符合要求,信号指示器指针应在最佳回光信号范围内。
③晴天作业时仪器必须打伞,顺光测距时,应注意避免反光镜反射阳光,严禁将照准头对向太阳,严禁有另外的反光镜位于测线或测线延长线上。步话机亦应暂停通话。
④应在规定的测程内使用规定的棱镜个数。⑤架设仪器后,测站、镜站不准离人。(4)记录与计算
①在测量手簿上书写之前应先熟悉表上各项内容及填写,计算方法,并按标准削好3H绘图铅笔。
②记录观测数据之前,应将表头各项内容无一遗漏地填写齐全。③观测者读数后,记录者应立即复诵回报以资检核,并随即在手簿的相应栏中填写,不得另纸记录后转抄。
④记录时要求字体端正清晰,数位对齐,数字齐全,表示精度或占位的“0”不能省略,字体高度一般占格高的1/2-1/3,字脚靠近底线。⑤观测数据的尾数不得更改,读错、记错后必须重测、重记。⑥观测数据的前几位出错时,应用横格尺比齐,自左下至右上划去错 误的数字(保持原数字清晰可辨),并在原数字上方书写正确数字,不得涂擦、描改已写好的数据,禁止“连环改”。⑦记录结果修改或废去后,应在备注栏内写明原因。
⑧随着观测读数,必须即时完成相应的计算和检验,不得只记不算,测完后再算;禁止只记不算,事后补算。
⑨取位修正规则:拟舍去的第一位数字是0-4则舍去;是6-9则进位1;是5时其右面数字并非全是0,则位进1,否则按保留的末位数“奇进偶不进”。
(5)用平差易2002处理数据,绘图 整理上交的资料成果 2.工程建筑物变形监测(沉降监测)部分:(1)建立水准控制网
高程基准与待建楼房高程统一,具体要求如下:(1)高层建筑物周围稳定地区布置3个水准点,水准点间距不大于100m;(2)在场区内任何地方架设仪器至少后视到两个水准点,并且场地内各水准点构成闭合图形,以便闭合检校;(3)各水准点要设在建筑物开挖,地面沉降和震动范围之外,水准点的埋深要符合二等水准的要求(大于1.5米);基准网隔1个月检测一次,当对变形成果发生怀疑时,随时进行检核。
(2)布设观测点
观测点要求安放在最能反映沉降特征且便于观测的位置,一般建筑物上设置的沉降观测点纵横要对称,且相邻点间距以15~30米为宜,均匀分布在建筑物的周围,选择时应特别考虑到装修阶段因墙或柱饰面施工而破坏或掩盖观测点。布设高度±0.3米左右,且上边2米内无遮挡物,便于标尺气泡居中观测
(3)精度设计
《建筑变形测量规程》规定,大型厂房、连续生产的设备基础与动力基础、高层混凝土框架结构等,变形监测点的观测应采用二等水准测量。
(4).选择监测方法
按照两个层次布网,即基准点组成控制网,沉降观测点组成观测网。两层网均形成闭合环线。固定点与沉降观测点建立固定的观测路线,并在架设仪器站与转点处做好标志桩,保证各次观测均沿同一路线。二等水准测量每站的观测要求(m)等级 视线长度 前后视距差 前后视距累计差 视线高度 备注 二等 ≤50 ≤2.0 ≤3.0 ≥0.2 二等水准观测的限差(mm)等级 基辅分划(红黑面)读数之差 基辅分划(红黑面)所测高差之差 往返较差及符合或环线闭合差 单程双测站所测高差较差 备注 二等 ≤0.5 ≤0.7 ≤1.0√n ≤0.7√n N为测站数(5)安排监测周期
根据规范有关规定结合工程实际情况,普通高层建筑物的沉降观测周期可参考如下安排:
A.建筑物施工阶段的观测,自设置沉降观测点开始第一次观测,以后平均每施工一层观测一次,直到结构封顶。填充墙完成后观测一次,例如楼层按24层计,共25次。
B.建筑物使用阶段的观测,一般情况下,按第一年3-4次,第二年观测2-3次,第三年每年观测1次,直至稳定为止。
C.若遇以下特殊情况增加观测频率:
施工过程中暂时停工,在停工时及重新开工时各观测一次。停工期间每隔2~3个月观测一次。
在观测过程中,如有基础附近地面荷载突然增减、基础四周大量积水,长时间连续降雨等情况,要及时跟进观测。当建筑物突然发生大量沉降、不均匀沉降或严重裂缝时立即进行逐日或几天一次的连续观测。
(6)外业观测 1).作业前准备工作
在基准点和观测点埋设完成后,绘制基准点点之记、观测点位置示意图和观测路线图。在外业工作开始前要对使用的仪器进行检验,检验后I角不得大于15″,当发现观测成果出现异常情况并认为与仪器有关时,应及时进行检验与校正。2).观测方式 首次观测路线采用单路线往返测,一条路线的往返测要使用同一仪器,同一人观测和同一转点尺垫,沿同一路线进行。测量顺序为完成所有往测后再进行返测。以后观测要按照同一条路线同一方法相同类型仪器进行观测。3).观测时间和气象条件
每次观测在标尺分划线呈象清晰和稳定的条件下进行。不得在日出后或日出前约半小时、太阳中天后、风力大雨四级、气温突变时及标尺分划线的呈象跳动而难以照准时进行观测。4).测站观测顺序和方法
为消除标尺零点误差,在观测中使用同一把尺子。在同一测站上观测时,不得两次调焦。转动仪器的倾斜螺旋和测微器时,其最后旋进方向均为旋进。
5).观测中要遵守的事项
对各周期观测过程中发现的点位变动迹象、附近建筑物基础和墙体裂缝情况,应做好记录,并画出草图;检查各项限差。6.)观测成果的重测与取舍,要符合下列要求: a.超出规定限差的成果,均要进行重测。
b.每站观测限差超限,要立即重测;当迁站后发现超限时,要从最近观测点开始重测。
c.测段往返测高差不符值超限,要先就可靠程度较小的往测或返测进行整测段重测。若重测高差与同方向原测高差的较差未超限,且其中数与另一单程原测高差的不符值亦未超限时,则取此中数作为该单程的高差结果;若重测高差或同方向两高差中数与另一单程高差的较差超出限差时,则须重测另一单程。当出现同向不超限而异向超限的分群现象时,要进行具体分析,并选择有利观测时间或缩短视距再进行重测,直至符合限差要求为止。
d.环线闭合差超限时,要先就路线上可靠程度较小的某些测段进行重测,当重测后仍不符合限差时,则要重测该路线上的其余有关测段。
e.在已测路线上,检测已测测段高差超限时,应按规定的观测方法继续往前检测,以确定稳固可靠的已测点作为联测点。
(7)外业成果记录整理
一切外业原始观测值和记事项目,一律用铅笔直接记录于手薄中,记录的文字与数字,应力求清晰端正,不得潦草模糊;手薄中任何原始记录不得擦去和涂改,对原始记录有错误的数字(只限于米,分米的读数)与文字,要仔细核对后以单线划去,在其上方写出正确数字与文字,并在备注栏内注明原因。同一测站内不得有两个相关原始数字的更改;对作废的连续若干测站的记录,要以单线划去,并注明重测原因及重测结果。重测记录加注“重测”二字。沉降观测外业计算的项目: 1.外业手薄的计算 2.高差计算 3.环线闭合差计算 4.每测站高差中误差的计算(8)内业
1)观测结果的平差
1>在平差计算前,要做好下列准备工作: a.核对和复查外业观测成果与起算数据 b.进行各项改正计算
c.验算各项限差,在确认全部符合规定要求时,方可计算 2>平差采用条件平差法。
3> 采用固定基准计算,各期的平差计算取用同一的计算依据。
2).变形分析
由于观测是定期进行的,故所得成果在沉降过程线上仅是几个孤点。直接连接这些点得到的是一条折线,加上观测过程中存在随机误差影响,就使得实测过程线常呈现明显跳动的折线形状。为了更正确反映观测点的变形规律,需要用曲线拟合的方法把折线修匀成光滑形状,以便能准确判断建筑物的沉降情况及沉降趋势。
3).变形测量成果整理
观测成果的计算和分析中的数字取位至0.01mm。原始记录填写齐全,字迹清楚,不得涂改、擦改和转抄。凡划改的数字和超限划去的成果,均要注明原因。平差计算成果图表及各种检验,分析资料,要完整、清晰、无误。使用的图式、符号、要统一规格,描绘工整,注记清楚。
(9)沉降观测的资料提交
在沉降观测工作结束后,要提交下列综合成果资料:
1.沉降观测成果表; 2.沉降观测点位分布图;
3.v-t-s(荷载、时间、沉降量)曲线图;4.沉降曲线图;
5.沉降观测分析报告;
第五篇:沉降观测分析报告
沉降观测分析报告
一、概述
沉降观测的主要目的是为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提供准确可靠的建筑物沉降数据,从而掌握该建筑物在施工期间的沉降情况。
二、建筑物的基本情况
万方综合楼位于焦作市塔南路万方桥南东侧,该建筑物地下一层,地上十二层,为综合办公楼。
三、基准点和沉降观测点的布设
1、基准点的布设
基准点于2004年4月10日埋设,依据规范要求共埋设3个基准点,其砼土墩规格为300*300*150mm,布设在待测建筑物西、北侧约50m处。
2、沉降观测点的布设
沉降观测点的布设在主体结构一层拆模后,设于一层框架柱上。共设12个观测点,其编号为M1、M2、M3、M4、M5、M6、M7、M8、M9、M10、M12、M13。
四、沉降观测
1、仪器与观测
使用水准仪及2m钢尺进行沉降观测。每次观测时,首先将3个基准点组成闭合环进行基准点检测,再由基准点往返引测至沉降观测点,同时将各沉降观测点组成闭合水准路线进行沉降观测。
2、记录、计算与观测精度
在沉降观测作业过程中,记录各观测数据并计算各点和沉降量。作业中采用的精度指标如下:
闭合差fh≤±0.3√nmm,其中n为观测站数,高差中误差mb≤±0.15mm,满足规范和设计的要求。
3、观测时间
自2004年5月12日开始进行第一次观测,至 2004年11月20日最后一次观测结束,共计观测9次,累计观测时间为188天。
4、作业规范
在沉降观测的作业过程中,严格按下列规范执行;
《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T8-97)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
五、成果分析
1、沉降观测记录数据分析
由表可见,该建筑物的总体沉降量为11 mm,至第9次观测时,沉降量为0,已趋于稳定。
2、沉降量曲线分析
由曲线图可看出:随着时间的推移,楼层的增加和沉降量的增加为对应发展关系,沉降曲线光滑平滑,说明沉降量比较均匀,同时,在观测过程中没有出现反常现象,观测结果和精度均为可靠。
六、结束语
通过对万方综合楼施工各阶段的观测统计结果得出:该建筑物的基础采用桩基,沉降量小,符合规范和设计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