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5年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目标任务-朱厅长讲话稿(定稿)
2015年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目标任务
同志们:
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是教育领域重要的民生工程,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总书记指出,就业是民生之本,解决就业问题根本要靠发展。要切实做好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工作,他勉励当代大学生志存高远、脚踏实地,转变择业观念,坚持从实际出发,勇于到基层一线和艰苦地方去,把人生的路一步步走稳走实,善于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不平凡的业绩。他要求有关部门加大对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支持力度,对就业困难毕业生进行帮扶,增强学生就业创业和职业转换能力。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多次到高校调研就业工作,并主持国务院常务会议专题研究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相关政策。前不久,教育部召开视频会议,研究部署2015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会后又下发通知提出六个方面要求。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习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教育部一系列会议、文件精神,高度重视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认真分析研判经济与就业形势,结合浙江实际,明确工作目标和要求,制定落实相关措施,扎实做好2015年工作。
刚才,入选全国高校毕业生2014年度就业工作“50强”的浙江师范大学、浙江科技学院、浙江传媒学院、浙江金融
/ 11
职业学院介绍了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经验,交流了明年工作的初步打算,这些都值得大家学习借鉴。
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2014年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回顾
2014年,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按照年初全省教育系统工作会议的部署和要求,努力增强大局意识、改革意识、服务意识、质量意识,积极推进改革创新,克服经济增速下滑、毕业生人数创历史新高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带来的困难与压力,扎实推进2014届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圆满完成了工作目标任务。据统计,浙江省2014届高校毕业生273895人,同比增加10578人,截止8月31日,浙江省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为96.25%,同比提高0.48个百分点,保持了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的基本稳定。2014工作主要以下几个特点:
(一)高度重视,领导有力。省委省政府出台了《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促进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的意见》(浙政办发【2014】107号),明确了2014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目标,要求全省各地区各部门拓宽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扶持高校毕业生创业,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和就业援助,促进高校毕业生公平就业,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机制。省教育厅组织高校认真分析研判2014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并就贯彻落实国务院、教育部和省
/ 11
委省政府有关会议和文件精神,做好全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作了具体部署,加强组织领导、服务指导和督促检查。各高校把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不断完善工作机制,落实相关措施,确保人员、资金、措施三到位,有力保证了工作的顺利推进。
(二)强化引导,措施有效。各高校着力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引导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和中小企业就业,鼓励支持学生自主创业。2014届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去国有企业、三资企业和其他企业就业人数为196759人,占80.83%,其中到“其他企业”就业人数为176848人,占72.65%;应征入伍和到农村建制村、城镇社区就业人数631人,占0.28%。112名2014届浙江籍免费师范毕业生全部按期落实就业岗位,到基层中小学任教。
深入实施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大学生创业工作继续保持良好态势。据教育部对我省创业工作比较好的72所高校情况统计,2014年72所高校应届毕业生创业人数1863人,在校生创业6646人,创业场地465个,投入的创业资金4020万元。
各高校重视发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的引领作用,成功举办第六届浙江省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参与高校和学生人数均超过以往各届。
(三)创新机制,夯实基础。
/ 11
大力开拓毕业生就业市场。省教育厅会同省级有关部门,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百千万工程”,即百校联动、千场招聘、几十万岗位,举办高校毕业生就业招聘月活动和春季系列招聘活动,为毕业生提供就业信息和岗位对接服务。据统计,省教育厅针对2014届高校毕业生举办全省性大型招聘会7场,提供3.1万个(次)就业岗位;省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联合高校举办大型招聘会9场,参与企业6782家,提供9万个(次)工作岗位。全省高校举办大型招聘会1362场,提供就业岗位4.7万个(次);就业宣讲会2682场,提供就业岗位6.6个(次)。
深入实施就业关怀计划。加强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少数民族学生、残疾学生、学业困难学生等特殊群体的就业帮扶和援助工作。3月份,省教育厅举办全省高校“寒门学子”专场招聘会、残疾毕业生专场招聘会,并与钱江晚报合作推荐优秀“寒门学子”。不少学校做到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100%就业。
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推进教育教学改革。2014年,省教育厅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推进教学综合改革,强化学校教学中心地位,优化专业结构、培育专业特色,推进教学综合改革。委托省教育评估院开展了全省2013届高校毕业生职业发展与人才培养质量跟踪调查,跟踪调查工作已经圆满完成。今年9月,根据教育部的要求,我省向社会发布
/ 11
2014届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状况报告,部署全省高校发布高校毕业生年度就业质量报告,12月,发布2014届高校毕业生年度就业质量报告。
2014年成绩来之不易,凝聚着各级组织各个方面的心血和付出,尤其是凝结着各位工作在就业创业服务指导工作第一线的老师和同志们的心血和奉献。在此,我代表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向全省各高校向各位老师和同志表示衷心的感谢!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看到,我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工作推进还不够平衡,部分高校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设还比较薄弱;部分高校领导对毕业生就业工作重视还不够,就业指导服务工作人员配备力量不足,特别是一些独立学院和民办高校与教育部、教育厅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就业率统计工作也有待进一步改进,需要进一步提高准确度,等等。这些都有待于下一步工作中进一步改进和加强。
二、认真分析研判就业形势,明确2015年工作目标任务
2015年,世界经济和中国经济和我省经济发展总体向好,但仍存在诸多不确定性。美国经济还没有完全走出国际金融危机阴影,欧洲和日本经济发展仍困难重重。我国经济正处于艰难的转型升级过程中,发展速度有所减缓。我省中小企业多,科技含量低,对外依赖度高,转型升级压力比较
/ 11
大。我省2015届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284267人,比2014届毕业生增加10372人,高校毕业生人数再创新高。以上这些都对我省2015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带来一定的压力与挑战,需要我们认真分析、积极应对。
与此同时,我们也要看到,2015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也有比较有利的方面:美国经济正在缓慢复苏,这对我省外贸出口有一定的拉动;国家一系列保增长、促转型、惠民生政策的实施,我国经济有望保持7%以上的增幅,将为高校毕业生增加更多的就业机会;全面改革正在进一步深化,改革红利不断释放,有利于进一步改善就业创业环境和条件;随着我省四大国家战略的深入实施,“五水共治”、“四换三名”等重大战略举措的全面推进,我省经济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创新能力不断提高,进一步推动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培育和发展,也将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提供更多机会。
我们要认真分析研判当前经济与就业创业的总体形势,正确认识和把握经济和就业创业的未来发展趋势,进一步增强信心,坚定我们进一步做好工作的决心,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不断增强工作的科学性、针对性和有效性。同时,还要密切关注相关行业、合作企业的经营状况与就业岗位需求。不同的高校在学历层次、学科专业、性别结构、培养质量等方面存在诸多差异,各高校分管领导、就业工作部门的同志要深入重点行业、企业进行专题调研,更加深入了解经
/ 11
济形势和企业等用人单位需求实际状况。要认真分析研究各专业所对应的行业、企业的发展状况与人才需求变化,分析研判各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创业形势,找准工作着力点,积极采取措施,千方百计促进本校2015届毕业生实现充分就业。
根据对2015年就业创业工作面临形势的基本判断和总体把握,我省2015届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总体要求是:以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引,以“稳定初次就业、强化自主创业、创新校园文化”为年度就业创业工作的主线,加强组织领导,深化改革创新,完善工作机制,加大工作力度,切实提升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指导服务能力,着力保持全省2015届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的基本稳定,着力提高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能力,着力保障特殊群体高校毕业生及时就业,着力推进高校毕业生入伍工作,确保圆满完成2015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目标任务。
稳定初次就业,是我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最基本的目标。面对2015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存在的困难与挑战,各高校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一系列会议和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制,创新工作方法,整合工作资源,积极开拓就业市场,加强就业教育与就业指导,积极鼓励引导
/ 11
毕业生到基层和中小企业就业,努力保持我省2015届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状况的基本稳定。
强化自主创业,是我省2015年就业创业工作的重要着力点。我省是创业热土,大学生创业热情高,并且经过多年的建设与积累,我省大学生创业工作已经积累了很多好的经验,大学生创业率逐年提升,大学生创业成为我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一大特色和优势。2015年,我们要进一步重视和推动大学生创业工作,全面提升大学生创业教育水平,提高大学生创业实践能力,以创新引领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努力提高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比例。
创新校园文化,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重要基础和保障。大学生成长成才离不开优秀的校园文化的熏陶,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离不开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不能单纯以就业论就业,要充分利用校园文化的优势,促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的提升、就业竞争力和创业能力的提高。要营造重视大学生就业创业的校园文化氛围,推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营造教育引导毕业生到基层和中小企业就业的校园文化氛围,运用在基层和中小企业起步走向事业成功的典型案例,鼓励引导毕业生到基层和中小企业就业;要总结交流我省高校近几年推出的大学生创业季、创业集市、创业论坛、创业典型宣传、访谈等各种校园文化活动,营造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校园文化氛围,8 / 11
在校园播下创新创业的种子。各高校要在创新校园文化、促进就业创业方面发挥各自的智慧和优势,创出特色,创出品牌。
三、2015年需要做好的几项工作
(一)进一步加强思想教育和政策宣传。各高校要把思想教育作为就业创业的先导性和基础性工作,积极组织学生深入学习领会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着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把个人梦想融入“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主动到国家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要结合青年学生特点,组织引导毕业生深入城乡基层和生产一线实习实践,促进他们知国情、接地气、转观念、长才干。要通过优秀校友讲体会、专家学者讲形势、创业典型讲经验等多种形式,帮助毕业生调整就业预期,规划职业生涯,积极主动就业创业。要高度重视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政策宣传,努力让每一位毕业生都知晓、用好政策。要充分利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使用毕业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及时宣传解读国家出台的促进就业创业的政策措施。
(二)深化校企合作,积极开拓毕业生就业市场。各高校要主动加强就业协作,发挥协同效应。加强与省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厅、农业厅、商务厅、经信委等部门的合作,进一步整合资源和力量,合力推进2015届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加强校地合作、校企合作,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9 / 11
为2015届高校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就业信息,更多的就业岗位,更高质量的就业服务。
(三)积极实施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着力提升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能力。全省高校要着力营造注重创新创业的校园文化氛围,全面普及高校学生的创业教育,着力提升高校学生创业实践能力。以创业政策宣传和落实为重点,推进大学生创业工作。加强大学生创业园建设,打造大学生创业园升级版,强化创业园的孵化能力。积极配合地方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努力实现每年全省1万大学生创业的工作目标。
(四)加强就业观教育,积极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全省高校要宣传基层就业、中小企业就业的成功典型,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和中小企业就业,力争2015届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和中小企业就业保持在70%以上。要继续大力加强大学生征兵工作,努力完成军方下达的大学生征兵任务。要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学费补偿代偿、退役后复学升学、就业创业等政策,鼓励更多大学生投身军营、报效国家。继续配合做好大学生村官工作和“两项计划”。各地教育局要认真做好2015届浙江籍免费师范毕业生就业工作,确保我省2015届免费师范毕业生按时到中小学就业。
(五)深入推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关怀计划,着力保障特殊群体高校毕业生及时充分就业。加强对特殊群体高校毕业
/ 11
生就业情况的分析、帮扶,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加强与新疆、西藏人力资源部门的工作对接。举办“寒门学子”专场招聘会、残疾高校毕业生专场招聘会。对特殊群体高校毕业生要全面实施“一对一”帮扶,确保帮扶到位。
(六)推进高校就业指导中心规范化建设,全面提高高校就业创业指导服务水平。大力推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规范化建设,提升就业创业指导服务水平。会前我们已经将有关文件的征求意见稿发给各高校,各高校要认真分析研究,对征求意见稿提出修改意见。下一步要按照规范化建设要求,采取相应措施,推进规范化建设工作,全面提高我省高校就业指导服务水平。组织办好第七届浙江省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充分运用大赛成果,推进全省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七)以年度就业质量报告发布为契机,扎实推进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切实改进就业率统计工作,做好2015届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统计工作。完善年度质量报告发布制度,在总结2014年度就业质量报告发布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研究进一步完善的对策。加强就业质量报告、跟踪调查报告反馈工作,强化反馈机制及招生就业联动机制,推动高校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 11
第二篇:2014年广东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目标责任书
O 1 4年广东省高校毕业生
就业工作目标责任书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促进我省高校进一步重视和加强毕业生就业工作,努力实现我省高校毕业生更加充分和更高质量就业的目标,特制定本责任书。
一、落实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责任制。学校党委书记和校长为第一责任人,分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校领导为第二责任人。要把就业工作作为学校当前工作重点,摆在重要议事日程,切实解决毕业生就业工作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二、进一步完善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做到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机构、经费、人员、场地“四到位”,确保就业创业工作各项条件得到充分的保障。深化以就业和社会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从根本上提升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三、进一步提升就业指导服务水平。切实抓好就业政策宣传,充分发挥校园招聘会主渠道作用,拓宽毕业生的就业渠道。分类指导,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对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就业困难毕业生、残疾人毕业生等群体进行就业帮扶,确保每一位就业困难毕业生尽快实现。
四、积极引导毕业生到基层就业。抓好政策落实,引导和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和经济欠发达地区就业,实施好“农村教师特岗计划”、“西部计划、“三支一扶计划”、“到村任职"和大学生征兵等各类基层就业项目。
五、加强就业信息化建设。完善网上就业指导和就业服务功能,提高就业服务的有效性和实效性,确保就业信息数据库与学籍电子册信息数据库实现互联互通。完善就业信息网站,大力推行网络招聘,不断推进毕业生求职信息和用人单位需求信息及时有效共享,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提供更快捷、更便利的服务。
六、加强就业创业教育。开设职业发展与就业创业指导课程,纳入教学计划,贯穿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整个培养过程。积极开展校企协同育人,提高就业创业指导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加强创业基地建设,创造条件设立创业资金,为大学生提供更多创业实践平台,多渠道、多方式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激励毕业生自主创业。
七、建立和完善毕业生就业反馈机制。及时编制和发布本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将就业质量情况作为招生计划安排、学科专业调整、“创新强校工程”考核等方面的重要参考,逐步完善就业与招生、人才培养的联动机制。
八、努力实现毕业生充分就业和更高质量就业。到今年9月1日毕业生完全离校时止,毕业生初次就业率稳定在去年同期水平,并不断提升毕业生就业质量和就业满意度,确保20 l 4年我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目标顺利实现。
九、毕业生就业状况作为班子考核工作的重要依据。对政策执行不到位、就业工作薄弱和就业率造假的高校要追究第一、二责任人的领导。
学校(公章)
党委书记:
校长:
201 4年月日201 4年月日
第三篇: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情况汇报
xxx市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情况汇报
为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我市紧紧围绕中央、省相关政策,把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摆在就业工作的首位,制定了切实有效的政策措施,千方百计帮助高校毕业生就业。现将我市高校毕生就业情况汇报如下:
一、近三年来我市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总体情况
xxx年以来,回我市登记的高校毕业生共xxx人,已就业的xxx人,就业率达xx%。其中,公务员招录xxx人,事业单位招录xxx人,大学生村官聘用xxx人,企业和其他渠道就业就业xxx余人。xxx年“贷免扶补”扶持创业xx人。
二、我市促进高校毕业生的主要措施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提高效率。
大学生就业是社会普遍关注的一个热点、难点和焦点问题。见年来,受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影响,大学生就业形势更为严峻。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强调,要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摆在全市就业工作的首位,纳入当地就业总体规划,认真抓好落实。在政府分管领导的亲自组织下,全市人社、教育、财政等部门积极协调配合,把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各项政策落到实处,切实抓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全市上下形成了以市就业再就业工作领导小组统筹部署,市人社局牵头抓,各成员单位协调配合的工作机制,使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效率大大提高。
(二)多措并举,积极拓宽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
一是加大公开招考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人员力度。在财政困难和编制紧张的情况下,我市每年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设置岗位面向社会公开招考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人员。在设置岗位时,将招考对象的重心适当向高校毕业生倾斜,每年都有大批高校毕业生充实到我市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为全市干部队伍补充了新鲜血液。xxx年以来,共从高校毕业生中招录公务员xxx人,事业单位招录xxx人。其中,xxx年招录公务员xxx人,事业单位招录xxx人。
二是积极鼓励和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企业和其他行业就业。首先,动员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积极参加大学生村官考试,鼓励他们到农村基层组织任职,增长才干。同时,将国家有关大学生村官的工资待遇、社会保险、参加公务员和事业单位考试加分等各项优惠政策落到实处,为他们解决后顾之忧,提高他们到农村基层任职的积极性。xxx年以来,我市共招聘大学生村官xxx人,其中xxx年招聘xxx人。第二,帮助高校毕业生改变就业观念,鼓励他们到企业和其他行业就业。每年我市公务员和事业单位招考都异常火爆,有的岗位报考人数和招用人数比例甚至达到了xxx:1,而有的企业却很难招到优秀的高校毕业生,这一现象充分说明了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观念亟待转变。针对这一问题,我市人才管理部门和就业服务机构积极向高校毕业生宣传国家就业政策,认真组织他们参加就业政策知识培训,邀请企业的大学生业务骨干和管理人员与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进行座谈,帮助他们转变就业观念,提高他们到企业就业的积极性。xxx年以来,回我市登记的高校毕业生有近xxx余人到企业和其他行业就业,占已就业高校毕业生总数的xx%。第三,市人社局、团市委、工商联等部门密切配合,切实抓好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工作,鼓励和引导高校毕业生到企业参加就业见习。xxx年,我市共建立见习基地xxx家,先后组织xxx余名高校毕业生到岗见习,其中xxx名高校毕业生留在企业实现了就业。
三是大力实施 “鼓励创业促就业”政策,加大“贷免扶补”对高校毕业生的扶持力度。第一,把高校毕业生纳入我市“贷免扶补”工作的重点扶持对象之一,支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第二,根据高校毕业生专业化、年龄偏低、缺乏创业经验等特点,积极为有创业意愿的高校毕业生筛选创业项目,并有针对性地为他们配备导师,及时有效地为他们提供成本核算、创业定位、发展方向、技术指导等方面的帮扶服务,切实提高他们的创业成功率。第三,按照点面结合、动态监控、按需帮扶的原则,用上门面对面和电话交流等方式适时进行有针对性的跟踪服务帮扶,及时帮助协调处理创业人员在申请贷款和项目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xxx年,我市“贷免扶补”共扶持xxx人创业,其中高校毕业生xxx人,占总扶持人数的xxx%。
(三)积极开展就业援助活动,为高校毕业生就业提供保障。一是定期不定期地组织专场招聘会,帮助待业高校毕业生就
业。第一,开通了专门的人才网站,为高校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提供了一个高效的交流平台。同时,每周五定期组织招聘会,方便待业高校毕业生求职。一年来,有xxx多名高校毕业生到人才网站注册求职,累计提供岗位xxx个,xxx名高校毕业生通过网络成功求职;在招聘会上成功招聘高校毕业生xxx人。第二,认真开展“春风行动”、“就业援助周”、“就业援助进万家”等就业援助活动,在活动中,将待业高校毕业生作为援助的重点。全年共组织专场招聘会xxx场,帮助xxx人实现就业,其中高校毕业生xxx人,占总数的xxx%。
二是加大公益性岗位开发力度,安置就业特别困难的高校毕业生就业。xxx年,我市加大了政府购买公益性岗位的力度,安排就业在就业资金xxx余万元用于公益性岗位补贴的发放。全年共开发公益性岗位xxx个,安置就业困难人员xxx人,其中就业特别困难的高校毕业生xxx人,占总安置人数的xxx%。
三是优化服务,为高校毕业生就业搞好后勤保障。首先,积极为高校毕业提供就业登记、档案管理等方面的服务,为他们顺利就业排除障碍。第二,为离校后未就业回到我市登记的高校毕业生免费提供政策咨询、职业指导、职业介绍、职业培训等服务,提高高校毕业生的市场就业竞争力。第三,搭建高校毕业生劳动和人事代理服务平台,积极为毕业生提供合同鉴证、职称评定、代缴保险、组织关系转接等方面的服务,为高校毕业生就业营造良好的环境。
三、高校毕业生就业存在的问题
一是部份高校毕业生就业期望值过高,而对就业起主要容纳作用的二、三产业在我市还不够发达,待遇偏低,大部分在xxx元左右,有的甚至只能达到最低工资标准,高校毕业生到这些行业就业的积极性不高。
二是比较适合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岗位还不够多,加之一些低端岗位被下岗失业人员、中专毕业生、农民工等人群抢占,我市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吸纳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三是有些单位着眼于“直接使用人”,总想招聘那些具有实践经验的人才,不愿接收刚出大学校门、未经实践锻炼的应届高校毕业生。很多应届毕业生要实现就业除了参加“公考、事考”外别无他途。
四是大多数高校毕业生缺乏创业经验和创业资金,因此创业的积极性不高。
四、今后的工作打算
一是继续抓好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人员公开招考、大学生村官招考、大学生就业见习、就业援助和服务等工作,进一步巩固和扩大近年来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所取得的成果。
二是进一步加大“贷免扶补”工作力度,与团市委、工商联等部门积极配合,做好高校毕业生创业基地建设。针对高校毕业生的特点,为他们筛选合适的创业项目。
三是进一步完善鼓励市内企业招用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政策,提高他们有针对性地为高校毕业生特别是应届毕业生开发就业岗位的积极性。同时,进一步加大对高校毕业生就业观的引导,鼓励他们到企业求职。
四是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加快产业结构升级步伐,大力扶持二、三产业的发展,扩大二、三产业对高校毕业生的吸纳能力,为高校毕业生就业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
第四篇: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自查报告
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
自查报告
(2011年12月28日)
2011年,我镇促进就业工作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关心指导下,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莱西市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目标绩效考核实施细则》(西高就字[2011]1号)文件,对承担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指标进行了认真的自查和总结,现将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完善政策体系,明确目标责任,确保促进就业工作落到实处。
我镇成立了由党委委员任组长,为民服务中心主任任副组长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促进就业创业工作的目标责任制度,将市下达就业创业考核指标分解下达至各村,做到工作落实到基层、责任落实到个人;统一组织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统筹解决工作过程中遇到的各类问题,并明确了领导小组成员的工作职责。同时,在为民服务中心设立了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专门窗口,安排一名专职工作人员,具体负责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确保各项促进就业创业政策措施的实施执行,极大地促进了就业工作的开展。
二、提升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引领毕业生就业。
根据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统一部署和要求,结合我镇实际,从今年8月份开始,由镇为民服务中心牵头,建立了大学生就业信息登记制度。为了全面掌握我镇应往届高校毕业生的基本情况,我镇就业办工作人员,深入调查了我镇高校毕业生情况,了解高校毕业生的毕业时间、毕业院校、所学专业、学历学位、家庭生活来源、家庭成员情况、就业情况和就业去向等多方面的详细情况,并将调查情况进行总结统计,在各个村建立起了应届高校毕业生台帐,根据台账资料,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创业情况进行跟踪,为高校毕业生提供良好的就业创业服务。
通过建立这一制度,全面了解和掌握了本镇大学生就业动态,为有针对性地制定和实施促进就业措施打好了基础。截至目前,已登记就业的大学生占总数的90%以上。
三、建立就业服务中心,多形式服务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我镇在为民服务中心建立了就业服务窗口,并对外提供政策咨询、免费职业介绍、项目推介、跟踪扶持等创业服务。利用媒体宣传、广播和各村宣传栏大力宣传各项创业优惠政策和措施,让每个有创业愿望的大学生都能创业、创稳业、创好业,我镇召开了部分应届高校毕业生创业培训座谈会,全面地介绍了关于扶持高校毕业生创业的优惠政策,鼓励应届高校毕业生创业。
通过与上级业务部门以及镇工业园区企业的沟通联系,定
期掌握用人单位用工情况及需求信息。同时,为大力推进高校毕业生创业,实现以创业带动就业,积极引导高校毕业生参加市人社局组织的创业培训和进入市创业孵化基地见习,不断培养应届大学毕业生的创业能力和提高应届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我镇累计参加创业培训20人,成功创业1人,带动就业5人。
四、完善就业服务建设,加大力度实施就业困难人员就业援助。
我镇以高度的责任感把促进就业工作作为一项民心工程来抓,加强村委会就业服务平台建设,落实专职人员,定期通过电话调查、走访慰问的形式,对各村大学生就业工作情况进行跟踪调研,形成调研信息及时上报镇主要领导和上级业务部门,截至目前,累计报送调研信息7篇。同时,对调研过程中确认为特困毕业生的,根据大学生个人实际情况,通过建立“特困毕业生”援助制度,免费为他们提供政策咨询、就业指导,优先推荐他们到辖区企业参加实习、职业技能培训等促进就业活动,确保他们实现充分就业,截至目前,我镇特困毕业生就业率为100%。
五、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
1、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是今年刚开展的一项新工作,工作人员对相关的政策、信息了解较小,因此工作开展的难度较大,建议加强对乡镇工作人员的政策法规、业务培训,以提高其自身工作能力,进一步做好就业指导工作。
2、高校毕业生工作涉及的面较广,毕业生的层次较为复杂,给日常的信息统计、汇总分析、及时准确的上报带来诸多不便,以至于给工作的正常开展造成一定的被动。
以上汇报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
年12月28日 2011
第五篇:高校毕业生就业
一、求职三部曲
对于在目前就业坏境中出于相对弱势的大学毕业生来说,求职过程的关键就是在充分认识自我——了解自己能干什么、想干什么的基础上,再从企业招聘方的角度出发,适时调整自己的择业标准,将自己心仪的单位及岗位所要求道德基本技能和素质最大限度地展示出来,以取得招聘方的认同。一般来说,求职有三个步骤:全面准备→面试、笔试→签约,它们构成了求职过程中的“三部曲”。
(一)全面准备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毕业生就业前,首先要进行全面准备,包括知识的准备、能力的准备、目标的准备、心理的准备、关系的准备、信息的准备和材料的准备。
1.知识的准备
毕业生应该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知识结构是指一个人所拥有的知识体系的构成情况与结合方式,它是一个由诸多要素组合而成的有序列、有层次的整体信息系统。现代职业对从业知识结构的要求包括:①宽厚扎实的基础知识;②博大精深的专业知识;③大容量的新知识储备。
2.能力的准备
就业的能力,包括可持续的终生学习能力、分析能力、创造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目标的准备
(1)职业选择的原则。①服从社会需要是前提条件;②发挥素质优势是着眼点;③有利于发展成才是关键;④争取及时就业是根本。
(2)目标单位选择的程序。①行业——具有较大发展前景;②企业——具有较强生存能力;③个人——具有较高安全感、较多个人发展机会及受教育、培训机会。
4.心理的准备
良好心理素质的标志包括智力正常、情绪稳定、意志健全、人格统一、人际关系和谐、行为适度。在严峻的形势和多重的压力前面,毕业生更需做好心理准备。积极的就业心理状态包括:①正视现实,适应社会;②敢于竞争,开拓进取;③善于总结,坚定信心;④放眼未来,从长计议。
5.关系的准备
用人单位发布招聘信息主要有公开和非公开两条途径。非公开途径是指用人单位通过内部员工来传播需求情况,且在同等条件下会优先考虑员工介绍的求职者。因此,关系的准备必不可少。这些关系除了家长、亲朋好友外,还包括学友、校友及其他熟人,他们当中尤其以在某些大公司或自己感兴趣的公司任职的人最为重要。
6.信息的准备
谁能拥有更多、更有效的就业信息,谁就将赢得择业的主动权。完整的就业信息,不仅仅是需求信息,还包括就业政策。
(1)就业信息的主要内容。①各级政府及学校所制定的方针、政策、法规和有关规定;②国家的经济政策;③各行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作用和发展态势;④用人单位的需求内容,如拟招聘的岗位、人数、要求、招聘时间和地点,以及该单位的隶属关系、所有制性质、人员结构、经营状态、发展前景、工作环境等等。
(2)就业信息搜索的主要渠道。①本校的毕业生就业机构。学校是毕业生就业最主要的中介机构,所提供就业信息的可信度和有效性是最高的。②各级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和就业指导机构。③毕业生就业市场。包括有形市场(各级、各类招聘会)和无形市场(权威的、专业的就业网站)。④有关新闻媒介。其中,尤以全国高等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主办的《中国大学生就业》杂志,以及广东省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促进会主办的《广东大
学生就业指引》报为首选。⑤各种社会关系。⑥社会实践、毕业实习或业余兼职机会。⑦目标单位。主动出击、毛遂自荐的方式也不失为获取就业信息的有效途径之一。
(3)参加供需见面会的注意事项。①会前要再次确认求职目标,明确自己的定位,以免花多眼乱。②充分利用大会的会刊。最好能与2~3名同学好友一起仔细地查看,分头去投放各人的求职资料。这样能节省大量的时间和体力,达到资源共享,提高求职效果。③争取良好的第一印象。如有机会与招聘人员交谈,说话时要不卑不亢,表现出尊重和诚意,简明扼要地把自身情况介绍一下并表示出对某项工作的兴趣。④参会时不要被应聘单位列出的条件吓倒,要敢于争取,表现出自己会尽快适应工作岗位、为单位作出应有贡献的自信。⑤会后两三天内应主动与感兴趣的用人单位进行联系,一是表现出对该单位的尊重,二是表达出迫切加入的愿望,加深用人单位对自己的印象。
切记:参加大型招聘会的主要目的应该是了解供需状况,收集有效的需求信息,而不要指望马到成功、一劳永逸。
7.材料的准备
个人求职资料主要包括:求职信,简历,推荐表,成绩表,各类证书、证明,已发表的文章、论文和取得的成果等。好的求职材料应做到点面结合、简洁精练、美观大方,且真实客观、个性突出、结构严谨,让用人单位一看就能留下深刻印象。
(1)求职信的撰写原则。求职信应反映求职者主观意愿及求职意向,是针对具体用人单位和具体职位作的自我介绍。求职信通常习惯采用一般书信的格式——由开头、正文、结尾三部分组成。
开头要直截了当地、简洁有力地说明求职意图,切忌虚与委蛇式的客套问候;正文主要有两方面内容:一谈自己对所应聘位感兴趣的原因及希望到该单位工作的意愿;二谈自己具备应聘该职位的资历、能力和优势;结尾进一步强调求职的愿望,殷切希望用人单位能予以考虑并提供面试的机会。
(2)简历的撰写原则。简历主要叙述求职者的客观情况,简单扼要地介绍自己的基本情况和经历。简历通常是作为求职信的附件,两者不应重复。
毕业生求职简历的通病:①附件太多,令人望而生畏。如能制表罗列,则可一目了然。②千遍一律,没有针对具体单位与应聘职位。这种简历必被列入首批遭淘汰的范围内。③本末倒置。许多毕业生往往忽略了自己基础知识的掌握,而罗列了大量的工作经历;且更多的只注明了工作单位与时间,内容及业绩却只字不提,仅表明“实践”多,看不出“能力”强
(二)应聘面试 面试前,毕业生应做好充分准备,知己知彼,并适当进行模拟练习,然后以饱满的精神、端庄的仪表,出现在面试现场。
1.面试礼仪
(1)提前10分钟到达。迟到是不可取的,但提前太多也没有必要,否则会扰乱别人的正常工作,还可能因为一些不经意的细微举动影响到面试成绩。如果确实早到了,可在公司附近稍作休息,调整心态,观察公司外部环境,感受公司的企业文化。
(2)举止大方,积极热情。进入面试室,应先敲门,得到允许后方可进入,顺手轻声关门;见面主动打招呼致意;在主考官没有请坐时,切勿急于落座;被请坐时应道谢;入座后注意保持良好的体态。
2.交谈技巧
(1)认真聆听。对方介绍情况时,要面带微笑、留心听讲,并适时点头或提问、答话;一般情况下不要打断主考官,更不能抢问抢答;交谈要轻松自如,目光要适时注意对方。
(2)口齿清楚。清晰流畅,简洁明了;声音要适度,语速要适中;适当的时候可以插进幽默的语言,尤其当遇到自己难以回答的问题时;忌用口头禅,更不能有不文明的语言。
(3)观察反应。回答问题时要察言观色,注意对方的反应;如对方心不在焉,可能表示面试官对应聘者这段话没有兴趣,应聘者要设法转移话题;对方侧耳倾听,可能说明应聘者音量太小难于听清;皱眉、摇头可能说明应聘者言语有不当之处。应聘者需根据面试官的反应,适时地调整自己的语言、语气以及陈述内容等。
(4)礼貌道别。面试结束前面前应询问“还需要我做些什么吗”,得到可以结束的允许后应微笑起立,道谢并说“再见”,然后方可离去。3.面试中的注意事项
(1)面试中常见的问题。①关于个人情况。如“谈谈你自己”、“你最大的优、缺点是什么”。②关于应聘动机。如“为什么你喜欢这个工作”③关于专业情况。如“你最喜欢什么课程,为什么”。④关于工作能力。如“你做过最得意的事情是什么”⑤关于人际关系。如“你喜欢与什么样的人交往”。⑥关于工作态度。如“你遇到过的最大困难是什么”等。
(2)情景模拟面试。这种面试方式近年被大量采用。用人单位通过求职者在所设情境中的表现,来评价其相关的素质和能力。对这种面试毕业生通常无法预先准备,只能是平时习惯、个人修养与综合能力的自然体现。
(3)谈薪酬的原则。①最好让面试者主动谈及。主考官在对求职者的能力、个性及工作态度等有了一个初步印象之后,会主动向求职者介绍公司的薪金福利待遇情况或询问求职者的期望薪资,这时,求职者可以很自然地将自己的要求提出来。②要做到“有的放矢”。开出的薪资太高,则可能失去竞争的机会。因此,求职者事先应对本地区该行业的薪资水平和范围有一个粗浅的了解。
(三)笔试
笔试主要适用于应试人数多、需要考核的知识面广或需要重点考核文字能力的情况。大企业、大单位大批量用人,国家机关选聘公务员,往往采用这种考核形式。
1.常见的笔试种类
(1)专业考试。这种考试主要是为了检验求职者的专业知识水平、智力或相关的实际能力。
(2)心理测试。心理测试是用事先编制好的标准化量表或问卷要求应试者完成,根据完成的数量和质量来判定其心理水平或个性差异的方法。
(3)命题写作。这种考试目的在于考查求职者文字表达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逻辑思维的能力。例如,要求在一定时间内完成一份会议通知、请示报告或某项工作总结;也可能提出一个论点,请求职者予以论证或批驳等。
(4)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国家公务员的考试方式分为甲种、乙种、特种三类,并相应规定了各自的录用办法。甲种考试主要是录用非领导的一般公务员,实行面向社会的公开竞争性考试。应届毕业生遇到的多是甲种考试。
2.笔试的技巧和答卷方法
(1)增强信心。笔试怯场,大多源于缺乏自信。客观冷静地对自己进行正确评估,能克服自卑心理,增强自信心。
(2)做好准备。提前熟悉考场环境、掌握注意事项,有利于消除应试时的紧张心理。除携带必备的证件,一些考试必备的文具也要准备齐全。
(3)掌握科学的答卷方法。拿到试卷后,首先了解题目的多少和难易程度,以便掌握答题的深度和速度;然后按照先易后难的原则排出答题顺序;要尽可能留出时间对易出错的地方进行复查,特别注意不要漏题。卷面字迹要力求工整清晰,认真的态度,细致的作风,会大大增强被录用的可能性。
(四)签约
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经过双向选择确定了就业和录用意向后,须签订毕业生就业主管部
门统一印制的一式三份的《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毕业研究生就业协议书》(一下简称“就业协议书”,样本见附录一)。
1.签订就业协议书的程序
签订就业协议书的程序是:①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在就业协议书上签名盖章;②用人单位上级主管部门批准盖章;③在签订就业协议书后的10个工作日内,将协议书送学校进行鉴证登记;④学校鉴证登记以后,由学校保留一份,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各执一份。
采用欺骗等手段签订的就业协议书无效,并由欺骗责任者方承担违约责任。
2.签订就业协议书应注意的问题
(1)要使用国家或省级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统一设计制作的协议书,并按要求如实填写各栏目。
(2)要向用人单位如实介绍自己的情况,表明自己的就业意向和愿望,以便用人单位根据求职者的特点妥善安排工作。
(3)要了解用人单位的基本情况、发展前景、用人规定以及对自己的使用意图、希望和要求。
(4)注意补充协议或补充条款的合法性,以保护自己的就业权益不受侵犯。3.毕业生签订就业协议后须承担的责任
(1)守信。就业协议书一经签订便视为生效合同,不能随便更改。所以,毕业生必须信守协议。如果万不得已要单方毁约,就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征得原签约单位的同意,经学校毕业生分配主管部门批准,方可列入计划派遣。
(2)签约后的毕业生仍需努力学习,通过各种方式了解签约单位的生产、工作情况,做好相应的准备,以提高上岗适应性。
(3)要加强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修养,遵守校纪校规,顺利完成学业,以示对用人单位负责。否则,学校可视情况如实向用人单位反映,取消所签订协议或取消其派遣资格,责任由其本人承担。
二、就业派遣 根据教育部的规定,地方主管毕业生调配部门和高等学校按照国家的有关政策派遣毕业生,派遣毕业生统一使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毕业研究生)就业报到证》(以下简称“报到证”)报到证由教育部授权地方主管毕业生就业调配部门审核签发。广东省的高校毕业生就业调配主管部门为广东省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以下简称“省就业指导中心”)。就业派遣,从传统理念来说,表面上只是报到证的打印和签发。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以及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化,就业派遣的内涵除了报到证的打印和签发之外,还包括对就业政策的理解、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就业信息的收集和报送、就业率的统计等等。
就业派遣与毕业生的切身利益紧密相关,以下以广东省为例,对毕业生的就业派遣工作作具体解释和说明。
(一)就业派遣工作程序
就业派遣有着严格的工作程序,为了能顺利到用人单位报到、顺利落实档案与户口等关系,毕业生应该主动了解本地和本校有关就业派遣工作的规定和程序,做到心中有数,积极配合,避免“有业不能就”等不必要的麻烦和阻碍。
以一个学年为周期,广东省有关毕业生就业派遣的工作流程如图1所示。
(二)毕业生资源信息
资源信息是指毕业生本人的基本信息(如姓名、性别等)及其在学校的基本表现(奖罚情况等)。各高校首先需要将毕业生的资源信息上报至省就业指导中心,由省就业指导中心对毕业生的资格进行审查和认定,以便于将来就业派遣工作的顺利进行。
1.生源地的确认 生源地是毕业生资源信息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每年最终派遣计划生成后,主动申请回生源地的毕业生、未签署就业协议也没有办理暂缓就业手续的毕业生,以及申请调整就业去向未获批准的毕业生,全部凭回生源地的报到证,到生源所在地市人事局报到。因此,如不能正确判断个人生源地或错误上报生源地信息,将导致毕业生档案投递错误,或因多次往返寄送增加档案丢失的几率,还会造成毕业生户口迁出后在规定的时间内无法落户,出现所谓“黑户”的情况。因此,毕业生要掌握确定生源地的方法,并向学校提供相关材料。
生源地是指学生的来源地。一般情况下,生源地是毕业生高考前的户籍所在地,但有的时候,生源地的判断容易出现问题。其中,常见的情形主要有以下几种:
(1)借考。例如某学生小王,高考时户口所在地为揭阳普宁,高中时一直在深圳某中学就读,并在深圳报名并参加了高考。在上报资源信息时,小王的生源地应为普宁市。
(2)父母工作调动。例如某学生小刘,高考时户口所在地为汕头,且在汕头参加高考,在大学读书期间,其父母因工作调动至广州,并将户口迁移到工作单位。此时,小刘的生源地应为广州市。
(3)购买商品房。例如某学生小陈,高考时户口所在地为潮州,在大学读书期间,小陈在深圳购买了商品房,此时报送小陈的生源地应为潮州市。
(4)由中专、中技升学。例如某学生小邓,原为某中专院校学生,户口在该中专院校,后考取了某普通高校。报送小邓的资源信息时,应以其入读该中专院校前的户口所在地为生源地。
特别提示:毕业生如遇到以上情况,请务必与学校就业指导中心老师联系,以免报错信息,增加不必要的麻烦。
2.上报资源信息的有关规定
(1)上报范围。下列情况的学生不在上报范围之内:
1)没有正式学籍的学生、旁听生;
2)成人教育、函授教育、网络教育、自考等学历教育学生; 3)港、澳、台学生(含国内学生在校期间持单程证赴港澳定居); 4)外籍生源学生;
5)已经确定不能正常毕业的学生。
(2)上报时间。各高校应在每年的5月1日前向省就业指导中心上报下一年的本校毕业生资源信息。
(3)上报途径。为了统一管理和便于报到证的打印,各高校应通过“广东大学生就业在线(www.xiexiebang.com)”,用统一的格式上报数据。
省就业指导中心对各高校上报的资源信息进行数据整理(包括专业代码、生源地、培养方式等)、数据初始化后,生成当年的毕业生信息库,并上传至“广东大学生就业在线”。
(三)建议就业方案与就业信息 各高校根据毕业生取得的有效的单位接收证明,制定本校毕业生的建议就业方案,并上报至省就业指导中心。省就业指导中心对此方案审核后,形成就业方案下发给各高校执行。1.有效的接收证明
可列入建议就业方案中的用人单位接收证明,主要有5种:①公务员录取通知书;②各地市(县、区)人事局、教育局签发的录用通知书(函);③省直及中央驻粤单位主管部
门签发的录用通知书(函);④省外单位所在地人事部门签发的录用通知书(函);⑤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毕业研究生就业协议书。
2.建议就业方案的制定
(1)回生源地就业。毕业生必须取得生源地具体用人单位的接收证明,方可列入建议就业方案上报。
(2)跨地区就业。应有单位所在地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的接收证明,才能作为跨地区就业方案上报。
(3)到省直及中央驻粤单位就业。应有该省直及中央驻粤单位主管部门的接收证明,才能够解决毕业生的户口和人事关系。
(4)到省外就业。应有单位所在地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的接收证明。(5)暂缓就业。应在6月10日前由学生书面向学校提出申请。
(6)升学深造。应有录取通知书,学生通过网上申请,提交相关证明材料,经学校审核后上报省就业指导中心。
(7)出国(出境)。毕业前已办理好签证手续,不参加就业派遣,通过网上申请,经学校及省就业指导中心审批同意。
(8)其他不能正常毕业的。已办理了休学、退学、延长学习年限等,或结业、肄业等无法取得毕业证的。
3.上报建议就业方案的时间(1)第一次上报时间:每年的4月初~6月10日,为高校上报第一次建议就业方案的时间。毕业生须将自己的就业信息(有效接收证明、就业单位联系人、联系电话等),在本校就业工作部门要求的时间内告知学校,由学校编制建议就业方案并上报至省就业指导中心。(2)补报就业方案的时间:6月21日~30日。毕业生如果在这段时间内落实就业单位,可通过学校补报建议就业方案。
(3)调整方案上报时间:7月1日起。根据教育部的规定,7月1日为上报就业方案的截止时间。7月1日以后落实就业单位的毕业生,需通过学校上报调整方案并经省就业指导中心审核签发后领取报到证。调整方案的具体上报时间为学生毕业当年7月至次年6月的每月最后一周
4.就业信息的上报
就业信息是毕业生具体的就业情况。广东省已建立了就业信息定期报告制度,各高校须在每年的4~12月(每月的28日前)将本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统计后上报省就业指导中心。
(四)就业方案
就业方案,即以报到证形式反映出来的就业信息。省就业指导中心对学校上报的建议就业方案进行审核通过后,形成具体执行的就业方案,并以此为依据打印并签发报到证,对毕业生进行就业派遣。
每年的6月10 ~20日,省就业指导中心制定第一次就业方案,打印、签发报到证。届时停止网上报送就业信息。
每年的6月20 ~30日,各高校领取第一次就业方案的报到证;每年的7月1~10日,各高校领取补报就业方案的报到证。毕业生可根据相应的时间,从学校就业工作部门领取本人的报到证。
(五)报到证
报到证以前也称为“派遣证”,其全称为《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毕业生(毕业研究生)就业报到证》,由教育部授权地方主管毕业生就业调配部门审核签发(特殊情况可由教育部直接签发)。报到证是毕业生就业派遣的书面依据,是毕业生人事关系正式从学校转移到就业单位的证明。
1报到证的作用
(1)报到证是到接收单位报到的凭证,毕业生就业后的工龄由报到之日开始计算。(2)证明持证的毕业生是纳入国家统一招生计划的学生。
(3)接收单位凭报到证予以办理毕业生的接收手续和户口关系。(4)报到证是毕业生在工作单位转正和干部身份的证明。
报到证目前仍在中国人事管理体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此,毕业生们应注意保管好自己的报到证,并在报到期限内到相关单位报到。如在报到期限内遗失报到证,毕业生应及时向学校写申请说明情况,并由学校报省就业指导中心给予补办。除此之外的情况不予受理。
报到证只能一人一份,由其他部门印刷或签发的报到证无效。不论是什么原因,凡自行涂改、撕毁的报到证一律作废。
2.报到证的形式和内容
一份报到证由正副两联组成:正联(蓝色)由学校就业工作部门发放给学生个人,副联(白色,也叫通知书)连同档案由学校就业工作部门寄至报到证开具的接收部门。报到证的具体内容主要有:学生个人基本资料(姓名、性别、毕业院校、专业、学历、修业年限)、接收单位名称、报到地址、档案材料寄送方式、报到期限和备注等。毕业生报到的期限原则上为1个月。
例如,××××大学的李明,已确定至广州××通信设备有限公司就业,该单位可以解决档案和户口等关系,其报到证样本如图2所示。
(六)就业派遣
毕业生离校后,应持《报到证》和《户口迁移证》,到用人单位、人事主管部门或生源地就业主管部门办理报到手续,由上述单位或机构办理接收和落户手续。1.回生源地就业
已与生源地具体用人单位签订了就业协议,将派遣回生源地。报到证上开具的接收部门为生源地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备注栏注明具体的用人单位名称。
2.省内跨地区就业
如单位所在地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同意接收,表明该单位能够解决毕业生户口、人事关系,派遣该生时可直接派遣到单位所在地。报到证上的接收部门为就业单位所在地的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备注栏根据接收函而定单位名称。
如该单位无法解决户口和人事关系,而又未申请暂缓就业的毕业生,按规定派遣回生源地,其报到证上的接收部门为生源地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例如,生源地为梅州市的毕业生,现联系到广州某电脑公司从事市场销售工作,但公司无法落实户口、人事关系,则该毕业生的报到证开至梅州市人事局。
3.到省直及中央驻粤单位就业
到省直及中央驻粤单位就业的毕业生,报到证上的接收部门为该省直及中央驻粤单位的上级主管部门。
4.到省外就业
到省外就业的毕业生,派遣至该地省一级的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有具体工作单位的,在报到证的备注栏中注明。
5.未落实就业单位
未落实就业单位且没有成功申请暂缓就业的毕业生,将派遣回生源地,接收部门为生源地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
6.其他情况
(1)办理了暂缓就业的毕业生,不签发报到证。暂缓期间,档案集中在省就业指导中心免费托管,党团关系保留在原毕业院校,户口保留在原所在地。
(2)升学深造的毕业生。升学深造要以获得录取通知书为依据。①保送、考取研究生和普通专插本的毕业生,不签发报到证;②考取成人专升本或其他非普招系列的毕业生,签发回生源地的报到证;③免试推荐或考取研究生、普通专插本的毕业生,在学校就业方案上报后提出不再攻读的,应回生源地就业,不签发报到证。
(3)毕业前申请出国(出境)的毕业生。不纳入国家就业派遣计划,不签发报到证。毕业前申请出国(出境)的毕业生,要在学校规定的期限内提出申请,经批准后,学校不再负责就业。在派遣时未获得出境的,学校可将其档案、户粮关系转至家庭所在地自谋职业。(4)外籍学生、留学生、休学、退学和结业生。不签发报到证,不能申请暂缓就业。结业生如果找到就业单位,且单位确实需要就业报到证为毕业生办理相关手续的,凭单位证明可签发报到证,但必须在报到证上注明“结业生”字样。
(5)毕业后入伍的毕业生。报到证签发回生源地。
(6)延长学制的毕业生。在取得毕业资格后3个月内找到工作或要求回生源地就业的,可以纳入当年就业方案派遣,签发当年的报到证。超过3个月后不再受理。
(七)调整改派
毕业生的调整改派,是指在学校上报就业方案及主管部门核发报到证后,毕业生正式报到前进行单位及地区调整的一种做法。通俗地说,即指将派到原单位的报到证、户口迁移证和档案等人事关系,重新派到新接收单位或其上级人事主管部门。
1.申请调整改派的条件
根据《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后调整办法》,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毕业生可提出调整工作单位申请:
(1)确属专业不对口,学用不一致的。
(2)要求到基层单位或老、少、边、穷地区工作的。
(3)要求到国家重点建设工程、重大科研项目及国家重点加强部门工作的。(4)主管部门规定的其他原因的。
2.办理调整改派的原则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暂行规定》,在派遣过程中出现特殊情况需要调整改派的,按下列原则办理:
(1)在本省、自治区、直辖市辖区内用人单位之间调整的,由地方主管毕业生调配部门审批并办理改派手续。
(2)跨部委、跨省(自治区、直辖市)调整的,由学校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后,统一报国家教委审批并下达调整计划,学校所在地方主管毕业生调配部门按照调整计划办理改派手续。
(3)毕业生调整改派须在1年内办理,逾期不再办理有关调整改派手续。毕业生就业后的调整按在职人员有关规定办理。
根据广东省政府制定的就业工作意见,对派遣到广东省12个山区市(韶关、清远、湛江、茂名、阳江、肇庆、河源、梅州、潮州、揭阳、汕尾、云浮)的毕业生,只要当地需要,原则上不做调整;对已与用人单位签订就业协议的毕业生,原则上不做调整;在人才市场空挂档案的,不做调整改派。
3.调整改派的时间
从当年的7月至次年的6月,每个月的最后一周,由学校统一向省就业指导中心报送有关材料(原派遣单位的退函、新录用单位的接收函、原报到证、学校的意见),办理应届毕业生调整改派手续。省就业指导中心不接受学生自行前来办理。
4.不再负责其就业的情形 根据国家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学校报送地方主管毕业生调配部门批准,不再负责其就业。在其向学校缴纳全部培养费和奖(助)学金后,由学校将其户口关系和档案转至家庭所在地,按社会待业人员处理:
(1)不顾国家需要,坚持个人无理需求,经多方教育仍拒绝改正的。(2)自派遣之日起,无正当理由超过3个月不去就业单位报到的。(3)报到后,拒不服从安排或无理要求用人单位退回的。
(4)其他违反毕业生就业规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