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培育职业农民的思考

时间:2019-05-14 19:55:0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对培育职业农民的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对培育职业农民的思考》。

第一篇:关于对培育职业农民的思考

关于对培育职业农民的思考

王惠萍 王银福 张明学 康银孝 郭红燕 席德仓

宝鸡市陈仓区农技中心 721300

摘 要 本文在阐述职业农民的内涵、类型及培育职业农民的意义和作用的基础上,立足我国“三农”问题和农民职业教育现状,从四个方面提出了目前我国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对策及措施。

关键词 培育;职业农民;思考

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步伐的快速推进,近年来农村的“三化”现象,即:农村空心化、农业兼业化、农民老龄化现象日趋突出,农业劳动力供求关系已呈现出总量过剩与结构性、区域性短缺并存,劳动力结构表现出老年多青壮少、妇女多男性少、低素质者多高素质者少的“三多三少”状况,农业发展面临“后继乏人”。“将来谁来种地”?“怎样种好地”?成为各级党委、政府必须面对和急待解决的重大问题。2012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了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成为破解这些难题的关键所在。职业农民的内涵及类型

职业农民,是国家工业化、城市化达到相当水平之后,伴生的一种新型职业群体,是农业内部分工、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自身分化的必然结果。美国人类学家沃尔夫认为, 传统农民主要追求生计,是与市民身份相对称的群体;而职业农民则是充分地进入市场,将务农作为商品产业,并利用一切可能的选择使报酬最大化。依据这一理论,职业农民就是指将农业作为产业进行经营,并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和规则来获取报酬,以期实现利润最大化的理性经济人。其内涵应有四个特质:一是全职务农,指职业农民的经济活动是以从事农业再生产为主体,并以此为生计来源;二是高素质,包括较高文化素质和职业素质(具体专业技能、相关的经营管理能力);三是高收入;四是获得社会尊重。当前我国职业农民主要包含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和社会服务型三类。生产经营型职业农民,是指以农业为职业、占有一定的资源、具有一定的专业技能、有一定的资金投入能力、收入主要来自农业的农业劳动力,主要是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主、农民合作社带头人等。专业技能型职业农民,是指在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业企业等新型生产经营主体中较为稳定地从事农业劳动作业,并以此为主要收入来源,具有一定专业技能的农业劳动力,主要是农业工人、农业雇员等。社会服务型职业农民,是指在社会化服务组织中或个体直接从事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并以此为主要收入来源,具有相应服务能力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人员,主要是农村信息员、农村经纪人、农机服务人员、统防统治植保员、村级动物防疫员等农业社会化服务人员。培育职业农民的意义及作用

2.1培育职业农民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客观需要。

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解决“三农”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和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所在。“三农”问题中的农业问题,实质是由于农业产业化、标准化、市场化程度较低,导致的农业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和资源利用率“三低”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出路就是要依靠科技创新和科技进步,归根结底是要依靠掌握和使用先进科学技术,接受能力和需求能力强,支撑农业产业发展的高素质的职业农民。“三农”问题中的农民问题,主要是低收入尤其是农业的收入太低,导致大量高素质农民向二、三产业转移就业,造成农村“三化”现象突出,“农民荒”问题显现,很多农民子弟在摘下了“文盲”帽子的同时,却又戴上了“农盲”的标识,所以培育职业农民不但可以解决“将来谁来种地”的问题,而且还可以解决“种好地”的问题。解决好了“三农”问题中的农业、农民问题,农村各种突出问题也就会迎刃而解,因此可以说“三农”问题的解决,客观上要求确需培育合格的新型职业农民。

2.2 培育职业农民是发展现代农业、建设新农村的必然选择。

推进“三化”同步发展,农业现代化明显滞后于工业化、城镇化,更需要加快发展。农民始终是农业和农村的主体,是发展现代农业、建设新农村的承担者和推动者。因此,从一定程度上说,农民的文化素质、技术水平和思想道德素质,直接决定着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农业发展的成败。在新农村建设中,我国农业面临发展战略转型的历史使命,即实现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这一过程既包括产业结构的转型、产业组织的转型,也涵盖农民生产技术的转型和发展观念的转型。我国传统农业是一种经验型农业,而现代农业具有很高的技术含量,其就业能力的形成则要依赖于对农业知识技能系统、专业的学习和培训。现代农业的一个主要标志是广泛采用先进的经营方式、管理技术和管理手段,把产前组织、生产过程和产后服务有效地组织起来,形成比较完善的产业链条,这就要求现代农业的从业者必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与现代农业的规模化、集约化生产经营相适应,实现职业化。可以说,没有职业农民就没有现代农业。2.3培育职业农民是发达国家的经验证明。

发达国家的农业发展过程是社会化大生产作用的结果,我国的农业发展历程也必将经历此过程。农业社会化大生产的过程就是农业高新技术被引进到农业生产之中,使农业的分工越来越精细,越来越科学,越来越专业,最终形成农业产业的专业化。实现这个过程的关键就是人才,就是职业农民。在很多农业发达国家,只有拿到一定农业学历或职业证书,才有资格去继承或者经营农场。他们的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土地生产率都很高,农民是一种很富有的职业。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农业的现代化过程其实质就是农业中的商品经济代替自然经济的过程。马克思研究英国资本原始积累的过程时发现,农业的商品化过程必然会产生一个新的经营农业的“农业企业家阶级”,这些农业企业家把农业变成工业来办,采取企业化的方式加以经营管理,促进了农业的企业化、资本化的发展。如同现代工业的生产主体是产业工人一样,走上社会化大生产道路的现代农业,同样亟需一大批素质高、结构合理的新型职业农民。

3、培育职业农民的对策与措施

3.1剥离农民的身份属性,树立农民职业平等观念。

农民的本意是一种职业,是指长时间参加农业劳动的劳动者。而在我国长期以来,由于户口问题的不合理性、成分身份的划分等多种因素,导致社会认识上的误区,对人自然形成了三六九等,农民被赋予身份属性,处于社会 “草根”阶层,被看成是愚昧落后的象征。低下的社会地位是农村劳动力离开农业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必须剥离农民的身份属性,给其以良好的成长社会环境。发达国家从身份农民向职业农民的转化经历了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他们通过推行“剥夺”农民或“福利”农民的发展道路,实现了从身份农民向职业农民的转化。在我国必须强化社会舆论引导,破除社会对传统农民“身份”的歧视和偏见,真正从社会成员阶层转为经济产业职业,还农民以平等的地位和尊严,使他们能与教师、公务员等其他职业一样得到社会认同与尊重。同时要加快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积极稳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推动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尽快回归农民的职业属性。

3.2多措并举,提升农业吸引力。

2011年我国城镇化率首次突破50%,达到51.27%,这是具有转折性、里程碑意义的历史性事件,必将给农业农村发展带来重大而深远的影响。目前农村出现的农民老龄化的原因,表面上看是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进城务工所致,根本原因还是由于传统农业生产效益相对低下,生产环境较为艰苦,农业日渐失去竞争力和吸引力。农民辛辛苦苦干上一年,还不如外出打工三四个月的收入。这样的生产效益,“弃农”现象也就在所难免。因此,采取多种措施,提高农业生产效益,改善农业环境,就成为提升农业吸引力的必由之路。一是通过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强化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尽快使农业生产获得社会平均利润,主产区财力水平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务农农民收入接近或高出外出打工收入。二是通过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全面推进农业机械化,积极拓展农业多种功能,充分利用各种农业资源,发展“一村一品”经济,形成生态保护农业、休闲观光农业、循环农业、服务农业等多种新型农业形态,使传统农业变为高效农业、生态农业、幸福农业,吸引有志青年投身农业,成为新一代职业农民。试想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了,谁还愿意“弃农进城”? 3.3 构建教育培训体系,强化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

发展现代农业根本出路在科技,关键在人才,最基础的就是要培育有科技素质、职业技能与经营能力的新型职业农民。职业农民培育具有明显的公益性,政府责无旁贷。各级政府应积极采取有效措施,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整合各类培训资源,建立政府扶助、面向市场、多元办学的职业农民教育培训体系。要充分利用现有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体系或农业科技培训机构,逐步建立和完善以各级农业科技教育培训中心为骨干,以高、中等农业院校、科研院所和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为依托,以企业与民间科技服务组织为补充,以县、乡、村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和各类培训机构为基础的职业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体系。创新教育培训模式,使培训内容注重实效,教育程序强调实践,教学方式灵活多样。培训要接地气,要将培养内容与地方主导产业紧密结合,围绕各地现代农业发展急需的关键技术、经营管理知识及市场信息等开展教育培训,要围绕农业生产如何适应市场需要、如何适应农民的需要来安排,要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培训方式要灵活多样,可采取集中授课与自学讨论、经验交流与现场观摩、座谈讨论与咨询解答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把教育培训搬进农村、搬进田间、搬进合作社和农业企业,实现就地就近培养,不离乡不离土,方便快捷地让农民接受教育培训,从而培育出一大批素质高、能力强的优秀职业农民。

3.4加大政策资金扶持力度,保障职业农民后继有人。

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刚刚起步,因此,必须给予政策资金上的大力扶持和支持。要研究制定职业农民专项扶持政策,要从创业兴业、风险支持、信息服务、劳动保障等综合扶持入手,比如鼓励职业农民承担农业项目,在基础设施建设、信贷发放、土地流转、税费减免、技术服务、农业保险、社会保障方面给予优惠;新增农业补贴向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社会化服务组织带头人等新型职业农民倾斜。在资金上,要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将中省农业项目向新型职业农民倾斜,可以房屋、土地等所属物抵押贷款,可将职业农民的种养殖场以及专业经济组织列入小额担保贷款项目中,与创业人员同等对待。同时,研究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引导、吸引农业院校,特别是中、高等农业职业院校毕业生回乡创业,当新型职业农民;在中、高等农业职业院校试办“新型职业农民学院”或专业,招录农村有志青年特别是种养大户、家庭农场主、合作社领办人的“农二代”免费入校学习,培养新生代新型职业农民。要探索建立职业农民认证制度,发放职业农民技能证书,逐步建立起严格的农业准入制度,从而确保职业农民队伍稳定发展后继有人。

参考文献

[1] 郭智奇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问题的研究《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年第15期7-13页 [2] 蔡秀珍等 论职业农民培养的意义和途径 《教育与职业》第27期160-161页

[3] 徐庆国等 关于新型农民培育工作的思考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第8卷1期47-49页

第一作者简介

王惠萍,女,1966年10月出生,大专学历,工作于宝鸡市陈仓区农技推广中心,农艺师职称,通信地址:宝鸡市陈仓区虢镇东门农技推广中心,联系电话:0917-6212177,***,电子邮箱:whp4971@126.com.

第二篇:培育职业农民

着眼发展现代农业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告别“老把式”种田需“新人”

——陕西省职业农民培育探索纪实

编者按:去年以来,农业部在全国启动了100个县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着力构建促进新型职业农民成长的制度体系,积极推动各项政策向新型职业农民聚焦。各地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中经过探索和创新,创造了一些好模式,取得了一些好经验。从今天起,本报将这些模式和经验陆续介绍给读者。

‚同样是种‘户太八号’葡萄,我们合作社社员的葡萄就可以比周围农户的葡萄每斤多卖2元多,而且还不愁卖。”在陕西省西安市户县草堂葡萄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唐正发自豪地向记者讲述着自己合作社的优势所在,“我们社员生产的葡萄之所以好卖,是因为我们有一支既会经营又懂技术的葡萄生产全方位服务队。”

唐正发提到的合作社功臣——葡萄生产服务队,正是陕西省通过职业培训成长起来的新型职业农民。“在这支服务队的带领下,我们合作社实行标准化生产,内练技术外扩市场,葡萄收入从2007年一亩地1万元到现在能达到3万多元。新的种植技术,新的经营方式,让我们农户真真切切尝到了种地的甜头。”唐正发说。近年来,陕西省以“职业农民塑造工程”为抓手,积极开展职业农民试点,2012年培育职业农民2772人,2013年安排培育职业农民4600人,已认定职业农民508人,初步探索出具有陕西特色的职业农民培育新路子,有力促进了现代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职业农民培育突破口——教育培训,分级分类

“2010年,我们在周至县调研时发现,当地农民的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主要靠卖农药的提供技术指导。

一位农民买防红蜘蛛的农药,卖农药的给他配了7种药,花费了70元,其实只需要其中一种农药,仅需15元。”西安市农业培训中心主任张创新对调研时看到的农民技术水平不高的情况颇有感慨,“农村缺乏有文化、懂技术、会管理的现代新型农民,职业农民培育的首要前提要攻克技术关,农民要学会利用技术提高种田收益,这就需要依靠教育培训。”

据张创新介绍,在全省统一部署下,西安市通过集中培训、日常培训、远程培训、实训指导等方式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在农业产业优势区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培育了一大批农业生产服务队,示范、引领、带动农民利用现代技术、现代管理手段发展现代农业。

而安康市在职业农民培训实践中,则按照“就近就地”“农学结合”“理论授课”“基地实训”等方式,探索了四种培育带动模式,即龙头企业带动型、现代农业园区带动型、专业合作社带动型和家庭农场带动型。通过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扎实开展教育培训,为职业农民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除西安市、安康市外,陕西省其他市县也都将教育培训作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制度体系的核心内容,区别于针对一般兼业农户的小规模培训,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以农广校体系为主要依托,针对不同产业不同对象设计不同的课程,安排不同的时间,通过学校培养、在企业塑造,校企联合打造等

方式,下大力气进行系统培训。如杨凌区围绕农业科技,与农业大专院校紧密结合,将110名农民技术员打造培育成职业农民;咸阳市更是探索出“两年三证”的培养模式,将培训放在百强农民专业合作社和百佳农民专业合作社中开展,通过两年的系统学习,帮助农民取得涉农中等职业教育学历证书、农民技术员证,获取农业部农业职业证书。

职业农民培育支撑力——围绕特色,发展产业

安康市汉滨区建民办忠诚村原本是月河川道一个普通山村,农户有种植蔬菜的传统。由于生产规模小,标准化程度低,建设的蔬菜大棚横七竖八,灌溉设施难以配套,品种多、乱、杂,栽培技术水平差,经济效益低下。为改变这一状况,身为村党支部书记的刘瑞红不断学习,通过参加汉滨区农广校组织的蔬菜专业职业农民培训班,学到了技术,开拓了眼光,将全村1200亩耕地统一进行流转,成立了汉滨区忠诚蔬菜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现代农业园区。

如今,园区的基础设施条件和技术装备水平都得到了大幅提升,成为安康市最具规模的标准化设施蔬菜生产基地。经过培训的刘瑞红也成为了发展设施蔬菜带领群众致富的领头雁。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在陕西省职业农民培育实践中,像汉滨区农广校一样“依托产业发展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路径已逐渐被认可,像刘瑞红这样的新型职业农民也正在不断成长起来。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与各地特色、产业发展充分结合起来,成效明显。

如咸阳市围绕果业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在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里培养了一批

年龄在50岁以下具有一定产业的新型职业农民52名;安康市立足生猪产业,依托阳晨牧业产业联盟,将645名规模养猪场场长率先培育成职业农民;三原县则围绕果业和畜牧养殖业开展培训,在新兴镇岩尧村培养了一批既有专业知识、又有实际操作技能的职业化农民,极大地推动了该村果树、生猪养殖两大产业的规模发展,成为全县产业富民示范村。

“培养一个,示范一片,带动一群,在产业上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不仅能培育出产业发展的领头羊,更能带动其他农民一起增收致富。各地具体做法不同,效果都非常明显。”陕西省农业厅相关负责人感慨道。

职业农民培育吸引力——政策扶持,保障给力

“当职业农民划不划算、收入高不高、能不能得到实惠,关键在支持职业农民发展、扶持职业农民生产经营的政策措施上。”陕西省安康市农业局长崔用慧说。

安康市按照“政府统筹、农民自愿、坚持标准、动态管理”的原则,制定了《安康市职业农民资格认定管理暂行办法》,充分来调动符合条件的农民参加培训认定。对通过认定的职业农民,按照四优先的政策扶持办法,土地流转、基础设施建设、农业保险补贴、金融信贷、税费减免、社会保障等方面予以扶持,提高职业农民生产经营能力。

靖边县是农业部确定的“国家级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县”之一。为了进一步推动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工作有效开展,培养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将对认定的职业农民享受“9免9补5优先的扶持政策”,具体来说,当地对职业农民给予免培训费、免认定费、免费发放技术资料、免费测土配方服务、免费提供农产品质量检测检验服务、免费提供植物病虫害防治技术服务、免费提供羊子疫病防治服务、免费提供优质种羊精液、免费提供人工受精技术服务,进行职业农民培育补贴、农民技术员补贴、产业带头人补贴、名优品牌补贴、羊子生产补贴、马铃薯生产补贴、玉米生产补贴、蔬菜生产补贴、购置农机具补贴;优先享受惠农政策、优先安排项目、优先提供金融信贷、优先参保、优先享受专家服务等。

为职业农民培育营造了良好的政策鼓励环境,在实施职业农民培育培训中,陕西省加大投入力度,省财政每年投入1000万元资金支持。同时,按照国家2013年阳光工程安排,全省将阳光工程向职业农民培育倾斜,1400人创业培训任务全部安排为职业农民培训,全力支持职业农民培育工作。

如今,陕西各地千方百计地增加投入、完善培训机制,制定扶持政策,安康市、西安市、靖边县、杨凌区等市县区涌现出一批经过培育培训成长为职业农民的典型,目前,农民对参加职业农民培训积极性进一步提高,已形成政府主导推进、农民积极参与的良好工作氛围。

“农民”不再是身份的象征,而是职业的称谓;“农村”不再是“人走村空”,而是生机勃勃;“农业”不再靠老人妇孺,而是“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这是“三农”发展进入现阶段的新目标、新愿景。正是在这样的期待中,“职业农民”在陕西广袤的田野上崛起。

第三篇:对定边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几点思考

李、赵校长:因忙。草成一纸,不成体统!请细读、补充、斧正还在路上!

榆林市“新型职业农民在路上”专题征文之

对定边职业农民培育的几点思考

定边县农业广播电视学校 李松林 赵红梅 黑彩霞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农村劳动力不断向城镇和二、三产业转移,农村空心化、农村兼业化、农村劳动力妇孺老龄化的矛盾日益严峻,农村劳动力供给关系已经进入了结构性与区域性短缺并存的新阶段,未来“谁来种地”、“如何种地”的问题日益突出,事关国家发展战略的重大问题,已经引起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总书记指出:“关于谁来种地,核心是要解决人的问题,通过富裕农民、提高农民、扶持农民,让农业经营有效益,让农业成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要提高农民素质,培养造就新型农民队伍,把培养青年农民纳入国家实用人才培养计划,确保农业后继有人”。

多年来定边也存在和全国其他地区的问题,那么如何引导农民、培育农民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成为定边现代特色农业发展的中坚力量,现就定边农村劳动力存在的问题以及职业农民培育作一些探讨。

一、定边县特色农业发展及劳动力现状

(一)定边县特色农业发展现状

定边县位于陕西省西北部,榆林市最西端,陕甘宁蒙四省(区)七县旗交界地带,全县辖20个乡镇、335个行政村,总人口34.5万人。全县总土地面积6920平方公里,农耕地370万亩,基本农田280万亩,农民人均耕地达13.2亩。定边县是一个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县,是榆林市乃至陕西省特色农业发展资源优势大县。近年来,我县按照“稳粮油、优菜薯、兴种业”和“立支柱、创品牌、兴产业”的发展思路,紧紧依靠科技进步,大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扎实稳步推进产业化开发,着力培育特色品牌,使全县农业特色产业呈现出区域化种植、规模化发展、专业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良好发展势头。目前全县已经形成了马铃薯、玉米、特色蔬菜、名优小杂粮、优质油料等特色农业主导产业。定边县先后被授予“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陕西省“一村一品先进县”、“世界著名红花荞麦原产地保护县”、“全国优质高产马铃薯生产第一大县”、“全国春玉米高产创建示范县”、“中国西部百强县”、“中国农业发展百强县”等称号。特色农业发展成就显著、势头强劲。但是也暴露出了诸如农村劳动力大规模转移就业,农村劳动力数量不断下降等许许多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农村劳动力现状 定边县现有农业人口29.1万人,占全县总人口84.3%。,据2013年统计资料,全县16周岁以上劳动力人数20.2万人,劳动力占农业人口的69.4%,表面上看,劳动力比较充足。但是,农村的现状是:劳动力大规模转移就业,农村劳动力数量不断下降,新生代务农者基本没有,农村农业男劳力中,五零后年龄在60岁左右,逐渐年老体衰,力不从心;六零后年龄在50左右,游弋在城乡之间,有空则务农,但只是捎带;七零后年龄在40岁左右,根本不愿意种地,基本不在农村生活,没有务农经历;八零后年龄在30岁左右,厌农、弃农、藐视农业农民,根本就不愿也不会种地;九零后年龄在20岁左右,认为呆在农村没出息,务农更是一种耻辱;新世纪出生的孩子绝大多数还没有成为劳动力,即使进入劳动年龄,也别指望去从事农业生产。农村空心化、老人化日趋严重,列举两个事例佐证,单位同事家父去世,回乡下请乡邻修墓室安葬,在原100多人的村庄跑了大半天,也才找到了4个人,年龄最小的也60多岁了;堆子梁镇,67岁的薛丕忠一家14口人,只有他、老伴和一个孙子在自 己家里,其他十一口人都离开农村,外出打工或上学。

据一份抽样调查资料表明,在定边100户农民中,劳动力255人,其中,小学文化程度104人,占40.9%;初中文化程度128人,占50.2%;高中及中专23人,占9%;大专以上0人。可以看出,定边县农村农业劳动力转移就业、数量下降,年龄老化,文化水平较低,素质偏低,科技意识差,推广农业技术难度较大。当前问题突出,未来问题更大。

二、我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现状

我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刚刚起步,2014年上级下达我校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任务150人,学校以生产经营和地域为主,分设4个专业5个班,采取“分段式、重实训、参与式”培育模式,根据不同培育对象,按“一班一案”,分期分段安排课程,分门别类开展培训。分批分班对职业农民开展理论和实训技能培训,其中每个专业进行集中培训10天,课时80学时,微信平台学习120学时,根据农时和学员实际需求,进行集中实训,分散实训,交流参观等400学时。截至目前为止,培育任务全部完成,结业137人,结业率91%,学员的科技文化素质明显提高,专业生产技能水平显著改善,培育跟踪服务也正在开展,培育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三、制约我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发展的因素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是一项长期性任务,任重道远。当前我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受资金、扶持政策等多种因素制约,存在许多问题与不足。

一是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任务艰巨。2014年,榆林市启动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定边县承担了并完成了150人的培育认定任务。全县耕地面积370万亩,按照1名新型职业农民种植100亩土地计算,我县仅种植业就需培育新型职业农民近3.7万名,还有1000多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和400多家涉农企业,依目前的培育能力、规模和进度,短期内难以实现农民职业化,这与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很不适应,更与解决“谁来种地”、“怎样种地”问题远不适应。

二是新型职业农民扶持政策力度不够。国家、省还尚未出台对新型职业农民的相关优惠扶持政策。种粮补贴等各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标准低、种粮比较效益低,已成为影响农民种粮积极性的重要因素。

三是培育资金严重不足。从设立培育1名新型职业农民的标准看,每人为3000元经费,可谓杯水车薪,严重不足。农广校作为事业单位下拨经费往往只能维持单位的日常开销和正常运转,不能及时更新现代多媒体教学设施设备,影响教育培训工作的开展。而项目资金到位滞后,更影响培育工作正常有序推进。

(五)培训师资队伍严重不足。农广校现有在编教职工总人数为 人,师资力量有限。参与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教师,大多数是从相关的农业部门临时抽调的专业技术人员,他们对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农村产业结构的现状及农民参训需求了解还有差距,从事教学实践的时间和机会偏少,注重理论辅导,授课经验不很丰富,教师素质有待提高。

四、对定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几点建议

(一)强化政策保障

各级政府应出台政策,引导并鼓励高素质的农民向有技术、懂管理、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方向发展,通过各种优惠政策使职业农民从事农业职业的收入水平赶上或达到各行业平均水平,留住人才。各级各部门应该通力合作,在各类农业项目的规划安排上充分考虑职业农民的需要,资金上、技术上、规划上通盘考虑,真正让新型职业农民的成长有更加肥沃的土壤。

(二)强化服务保障

主要是技术服务和信息服务,要充分发挥好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培训机构、农技推广机构、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各类机构的作用,协调合作共同为培育和发展新型职业农民服好务。特别是要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建立财政扶持政策,增强发展后劲。建立专项资金,并列入同级财政预算。专门制定一套扶持奖励办法,对对已认定的新型职业农民和返乡创业的农业类大学毕业生进行创业扶持补贴,为职业农民搭建一个而良好的发展平台。

(三)强化法律保障

一是要制定出新型职业农民行业标准;二是要参照其他行业制定出该行业的各项权益的法律保障制度;三是要重点从制度上解决好土地流转问题。通过这些制度来保证新型职业农民有一个良好的从业环境,并能够依靠这个职业获得较好的行业收入和社会认同及尊重。

(四)完善培训体系

完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体系。进一步提升培训质量,整合现有的分散的涉农培训资源和资金,采取“学校+基地”的培训模式,进行“理论+实践操作”的培训,促使参训学员迅速掌握现代农业生产、经营、管理等知识和技术。一是确定好培训学习内容。根据农民的知识文化水平,设计符合其学习能力的教学内容,力求通俗易懂、简洁实用、便于掌握。二是掌握好培训学习方法。除了课堂讲授方法外,还可以采取巡回辅导讲座、典型示范带动等学习方法,增强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三是灵活培训学习方式。充分利用好现代网络通信技术,通过各种有效途径,提升培训和学习效果,加快提升我县新型职业农培育工作和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

(五)强化宣传引导

一是要大力宣传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重要意义和配套政策,及时总结推广新型职业农民在发展现代农业、推广农业科技、提高生产经营能力、示范带领群众致富等方面的典型事迹和先进经验,着力营造全社会关心、重视和支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成长的良好环境和氛围。二是新闻媒体要加大对新型职业农民的宣传报道,在全社会形成理解和尊重的氛围。

总之,通过培育当地新型职业农民,提升农民的综合素质,培养一批适应定边特色现代农业发展要求和符合市场需求的知识型、专业型、职业型的引领者、带头人,着力构建“专业层次分明、年龄结构合理、职业技能实用”的现代新型职业农民队伍,真正实现让越来越多的有知识、懂科技、能创业的中青年劳动力重新回到定边广阔的土地上,让他们真正发展成为有作为的定边新型职业农民,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当前定边农业劳动力短缺、农业生产后继乏人、农业科技成果难以转化等一系列突出问题,才能真正实现“让农业经营有效益,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 产业,让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共筑“定边现代农业梦”。

参考文献

1、《陕西省定边县农村劳动力流失情况调查报告》 安徽大学 刘静(硕士论文)

2、《在榆林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会上的讲话》市农业局党组书记、局长 王宏岩

3、《定边县实施人才发展战略的主要措施和成效》陕西党建网,2013年8月

4、《定边县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定边县统计局

第四篇:职业农民培育总结

陕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工作总结

一、目前试点工作进展情况

1、成立了领导机构,工作制度、方案和培训计划。陕县被确定为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以后,我们立即向县主要领导做全面汇报,经领导同意,成立了以抓农业副县长为组长,十个涉农部门一把手为组员的“陕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开会学习了农业部新型农民培育工作指导意见,先后研究制定了《陕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工作方案》、《陕县新型职业农民认定管理办法(试行)》、《陕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制度(试行)》、《陕县新型职业农民扶持政策(试行)》和《陕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计划》等制度和方案,使整个工作能够规范有序地开展。

2、广泛收集全县种养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领办人资料,精心筛选,确定了110名参加培训的学员。

3、完成了阶段性培训任务。按照实施方案和教学计划要求,在一年内,要集中培训6次,共21天,入户指导一次。今年从10月下旬起,我们把全县110名学员4次集中到学校上课,累计上课时间达到15天以上。

4、开始整理资料和资格认定工作。

二、主要做法

1、深入调查、研究农民培训规律,创新培育理念,制定科学的培育工作方案和制度。

在制定工作制度和方案的过程中,我们牢牢把握通过全方位培训、全力扶持,全面提升农民的素质和生产能力,使其成为新型职业农民的工作目标,认真向外地先行者学习,全面回顾总结陕县农广校30年的农民培训经验,按照试点工作探索创新的要求,制定科学的培训、认定管理和扶持制度。在制定《认定管理办法》时,我们对全县农户经营规模和经营效益做了大量调查研究,制定出了合理的新型职业农民标准。在制定《扶持政策》时,我们深入各涉农部门,了解搜集现有的惠农政策,在整合现有政策打包向新型职业农民倾斜的基础上,再研究更多新的扶持政策。在制定《培训计划》时,我们融入了陕县农广校“培训不只在课堂”、“培训不只讲技术”、“培训不只是讲授”、“快乐体验教育”、“全面提升素质”等农民培训理念,在培训内容和培训方式上大胆创新突破,以期产生更好的培训效果。我们的课程内容分五个方面:(1)思想观念教育:内容包括人生观教育,致富观念教育和经营思想教育。通过培训改变思想观念,激发创业热情,改变陈旧的思维方式。(2)农业基础知识传授:通过培训为农民搭建起系统的专业知识结构。(3)具体的种植、养殖操作知识和技能,本次试点专业为果树生产。(4)经营管理知识:内容包括家庭农场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管理知识,市场营销知识、网络信息知识等。(5)素质能力的训练:训练积极心态,提高团队合作意识、沟通能力和组织能力,提升精神状态。在培训形式上,我们采取教师讲授、实验、实践操作、素质拓展训练、课外活动交流、外出参观、入户指导等教学形式相配合,内容和形式相统一,起到全面提升受训者素质的效果。

2、层层选拔、优中选优,努力做好招生工作。

由于在试点工作之前,我们对全县种植大户的情况并不了解,所以,怎样才能找到他们,经过比较,将优秀的农民选拔出来,作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对象,感到非常困难。我们深知,招生质量是试点工作能否成功的关键步骤。在一个多月的时间内,我们分三个步骤完成了招生工作。首先是广泛收集全县种植大户,专业合作社信息资料。我们先到农业局各股室收集他们掌握的种植户资料,而后,又深入各乡镇,通过乡镇农业服务中心搜集各乡镇种植大户资料,前后一个多月时间,共收集种植业大户资料1000余份。第二是对收集到的1000余户种植业大户资料进行筛选。通过对资料分析,与农户电话访谈,从1000余户资料中筛选出150户为初选对象。第三是入户考察。我们针对筛选出的150户初选对象,派出3个小组,对每户农民进行入户考察,与农户座谈,实地考察其产业情况和个人素质。通过筛选,最终确定110名正式学员。

3、广泛联系,组建高素质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教师队伍。

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对象素质较高,试点工作对培训的要求也不同于一般的农民培训,必须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才能完成培训任务。我们的培训工作,总共要6次集中,2次入户指导,20多门课的课程设置也非常丰富,要求要有不同知识层次、不同业务专长的教师。我们在农广校现有专职教师的基础上,广泛与本地和外地大专院校教师、农业专家联系,组建了由15人组成,层次搭配合理的种植业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教师队伍。今年的四次集中培训中,思想观念课全由陕县农广校校长郭仲儒主讲;素质拓展训练、具体的栽培技术由陕县农广校专职教师讲解;果树发展趋势、实验课、植物和植物生理、病虫害防治、经营管理课等都由河南科技大学农学院、林学院和管理学院的6名正教授主讲。

不同层次、不同特长的教师,都发挥了自己的优势,取得了很好的培训效果。

4、千方百计,抓好教学过程管理,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把100多个农民集中在学校,在一个半月内全日制培训15天(加上报到、结班时间共23天),是一个不小的挑战。这次招的学员,都是种植大户和农民合作社领办人,他们比普通农民更忙,让他们安定地坐在课堂就更难。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做了一下工作。

第一是做好思想工作。开学第一课就是陕县农广校校长的专题讲座《学习改变命运》,向学员讲解了学习的重要性,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意义以及丰富多彩的培训计划。

第二是严格考勤管理。每节课点名,严格请消假制度。将考勤结果计入学员档案,与优秀学员评选,新型职业农民资格认定挂钩。确保教学秩序。

第三是用多彩的课外活动吸引学员。在4次集中培训中,我们搞了3次文体比赛,三次文艺晚会,让学员有展示自己才华的平台,体验集体生活的快乐。我们把110名学员分成2个班,10个小队,所有活动以小队为单位进行,提高了学员的凝聚力。

第四是安排丰富的培训课程。培训共集中了4次。第一次集中学习4天。开设了《学习改变命运》、《如何成为富人》、《植物的结构与功能》、《植物生理基础知识》、《显微镜的使用》、《家庭农场的经营管理》等课程。第二次集中学习3天。对全体学员举办了为期3天的军训和素质拓展训练。第三次集中学习3天。赴太原郊区参观了一个高科技示范园。

郭仲儒校长做了《中国农民为什么总是这样穷》、《如何选择致富项目》等两个讲座。第四次集中学习5天。开设了《蔬菜栽培技术》、《果树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经营管理》、《现代农业和农业信息化》、《人生成功四句话》等课程。由于加强了教学过程的管理,学员的学习积极性非常高,到课率始终保持在93%以上。

三、主要体会

1、领导重视,多部门配合,是做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保障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不同于以前的农民培训项目,要求高,涉及面广,是一个系统工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不单是要求做好培训工作,更重要的是要做好认定管理和政策扶持工作。这些工作一方面需要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另一方面,也需要各涉农部门和社会机构的通力协作和配合。

2、加强管理,落实扶持政策是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成功的关键 许多农民参加培训的目的就是想在获得新型职业农民资格后,能够享受更多的政府扶持政策。培育对象也只有得到更多的扶持,才能成长壮大,成为真正的职业农民。因此,落实好扶持政策,是调动农民参与培训的积极性和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能否取得实效的关键。

3、大胆创新、扎实工作,就一定能够做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是一个新生事物,任务重,要求高,又没有可借鉴的成熟经验。要让业务更忙的种植、养殖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领办人坐下来学习20多天,是一个不小的挑战。通过这半年的实践,我们看到,只要敢于创新,一切从农民出发,扎实工作,就能得到农民的理

解和配合,就一定能够做好试点工作。

四、几点建议

1、建议上级每年尽早确定下达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项目任务,这样,实施县就可以早点开始培训,就可以结合农时培训,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就更紧密。

2、多举办试点县学习交流会,使各试点县能够相互学习,共同研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经验规律。

3、省部级部门也出台一些专门针对新型职业农民的优惠扶持政策,提高农民参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积极性。

4、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有利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良好社会氛围。

五、存在问题和明年打算

存在问题:

1、由于培训开始较晚,培训没能结合农时,促进学用结合的目标未能实现。

2、资格认定和扶持政策落实工作还没有结束。

明年打算:

1、继续做好培训,明年安排2次集中培训和1次入户指导。

2、对已参加培训的农民进行考核和资格认定。

3、落实好扶持政策。选10个优秀户,重点跟踪协调,落实扶持政策,总结经验,以点带面。

4、认真做好试点工作总结,修订完善培训、认定管理和扶持等三项制度。

第五篇: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路径与举措

中国远程教育月刊 2013-01-07 09:21 作者: 点击:68

页面功能 【字体:大 小】【评论】【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摘 要】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发挥远程教育优势,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远程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路径,也是远程教育的重要使命。在实践中,特别要注意强化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政策导向,构建体现终身学习理念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体系,完善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新机制,创新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模式和管理制度,充分发挥远程教育优势,为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提供有效服务。

【关键词】 远程教育;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坚持“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以下简称“三化”)同步发展,是事关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要任务。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农业现代化需求越来越迫切,农业的基础地位更加突出。2012年中共中央、国务院1号文件《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提出了“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要求,这是国家根据现代农业发展规律作出的重大科学决策,是在新形势下加快推进 “三化”同步发展的重大部署,是立足我国农村实际和农业发展需求对农民教育培训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如何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满足农业现代化的要求,是整个教育系统的重要使命。远程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服务“三农”方面已经积累了多年的经验和优势,本文旨在探讨新形势、新环境下,如何进一步发挥远程教育优势,努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问题。

一、利用远程教育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必要性

所谓新型职业农民,是指经济活动以从事农业生产经营和管理为主体,并以此为生活来源,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能创业的新型农民。他们充分进入市场,利用一切可能的选择使报酬最大化,在获得高收入的同时获得社会尊重,且能在该类群体中起到示范带头作用。国家经济的发展、和谐社会的构建急需提升农业劳动力质量,因而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显得十分必要和迫切。

(一)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农业现代化的本质就是用现代科技、现代金融资本、现代管理技术等工业化的重要元素改造传统农业,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农业增长向依靠科技和劳动力素质转变,农业生产向依靠设施的高效生产转变,农业经营向专业的适度规模化经营转变,农业发展向农业的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转变,农业功能向生产生活生态功能并举转变;逐

步形成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集约化、信息化水平较高,优质、高产、高效、安全的新型的现代农业。现代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等诸多要素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相对于土地、资本和技术等要素,劳动者在农业生产中的主导作用越来越重要,人力资源成为核心要素。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已经成为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内在必然要求。

(二)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剥离农民的身份属性回归其职业属性的有效途径

传统农民是社会学意义上的身份农民,既是与工人、知识分子并列的一种职业称呼,也是城乡二元结构中的重要一极,强调的是等级秩序。以科学发展观为引导构建的和谐社会是以人与人的和谐为核心的社会,其本质就是要实现社会关系的和谐。当代农民与社会各阶层关系的和谐构建就是让广大农民获得有尊严的职业收入保障,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动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培育适应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的职业化和社会化的新型职业农民,可以促进农民职业属性回归。

(三)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未来农业生产经营主体优化发展的方向

随着我国农业农村的发展,农村生活条件逐步改善,农民收入逐年提高,农业经济效益不断提升,农业农村创业兴业的吸引力明显增强。农业农村的发展正呈现出以下特点:农业产业快速转型升级,农业功能不断拓展、环节不断增多、岗位不断细化,传统的分散经营正逐步向集约化、规模化生产经营转变,集约化、规模化生产经营赚钱效应明显,示范作用不断扩大。现代农业社会化大生产分工催生了各种专业化的生产经营者(如种植大户、养殖大户、农村经纪人等),他们发挥各自特长、优势互补、相互协作、共同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将成为伴随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应运而生的新型市场经营主体。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能创业的新型职业农民将被广大农民接受并成为农业先进生产力的代表。

(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有助于为实施科技兴农战略提供人力资源保障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是强农兴农的根本,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支撑。2011年8月28日,温家宝总理在全国农村教师大会上指出:“农村人口占大多数,他们的受教育程度,决定着一个国家的教育水平,必须先从农民抓起。如果不懂得这一点,就不懂得农民的教育学,也就不可能树立农民的教育观。”广大农村是整个中国教育最薄弱的地方,也是我国教育中弱势人群最多的地方。据统计,到2011年全国农民工数量已达2.46亿人,而且每年还在以900万~1000万的速度增加,但务农农民尤其是高素质的青壮年农民数量却急剧减少。浙江、江苏务农农民平均年龄已达57岁,小学、初中文化程度占70%以上。2011年江苏省农村统计年鉴显示,江苏现有农村农业劳动力中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有11.11万人,中专文化程度4.51万人,高中文化程度70.34万人,初中文化程度353.81万人,小学文化程度301.38万人,文盲或半文盲118.68万人。这组数据显示,目前,农村务农劳动力文化水平偏低,农业生产老龄化现象严重,已经成为制约农业高科技成果转化的瓶颈。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消除这种制约和瓶颈的重要举措,有助于为实施科技兴农战略提供人力资源保障。

现阶段,我国社会呼唤教育服务经济社会的发展,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发挥积极作用。但是,传统教育难以满足和适应新型职业农民培养的新要求和新特点,而充分发挥

远程教育优势,充分利用全社会的教育资源,能有助于满足社会对教育的需求。远程教育是面向人人、没有围墙、超越时空的教育,是扩大农村弱势群体受教育机会、使广大农民能够接受优质教育的最为合适的教育形式。发挥远程教育优势,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举措,更是远程教育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使命和社会责任。

二、以远程教育手段培育职业农民的国际经验

很多国家长期以来始终重视利用远程教育手段培育职业农民,如美国、英国和韩国等对此都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可以为我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提供借鉴和思路。

美国是北美农民培训模式的代表国家,是最早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农民远程教育培训的国家。20世纪60年代,美国在农村建立了教育电视台、电话、广播,以保证将农产品市场信息和科技信息及时传递给农业生产者。随着计算机网络和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美国农场家庭已经普及计算机网络,美国政府高度重视对农业培训的支持,提供专门的服务保证农民随时方便地获取各种农业信息,利用信息技术服务平台开展各类培训服务,提高农民农业生产经营能力和整体素质,完善了美国农业科教体系,开发了农村人力资源。

英国是西欧农民培训模式的代表国家,农民职业教育和技术培训以农业培训网为主体,以高校和科研咨询机构为补充,利用远程教育开展普通教育、成人教育、职业教育等多种模式的农民教育培训,构建了初、中、高三个教育层次相衔接,学位证书、毕业证书、技术证书等相配合,层次分明、分工明确的教育培训体系。用了不到100年的时间逐步推进农业现代化,实现了由农业人口占80%的农村社会向80%以上人口居住在城镇的城市社会的转变,农业劳动力仅占全国劳动力总量的2%。

韩国是东亚农民培训模式的代表国家,政府利用远程咨询系统开展农民远程培训,用便携式摄像机和无线电通讯设备进行田间演示教学,通过因特网会议系统实施农村夜校教育计划,借助计算机农民学院开展计算机农场管理培训。这些举措优化了韩国农业劳动者的结构,培育了具有较高经营管理水平的农民。

实践证明,通过对农民多层次、多方位、多目标的培训,有助于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和生产经营能力,基本实现优化农村劳动者结构、提高农村劳动者生产经营能力的目标,为农民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奠定基础。

三、我国远程教育服务“三农”的实践案例

广播电视大学以覆盖全国城乡的远程教育办学系统、灵活的学习方式和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开放办学模式,为社会培养了大批应用型专门人才。以江苏电大为例,多年来,江苏电大坚持服务“三农”的办学定位,把面向农村开展远程教育作为学校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取得了一些成绩和经验。

(一)遍布城乡的办学网络,为远程教育服务“三农”提供了基础

江苏电大将办学系统功能向农村延伸,注重省、市、县办学体系建设的新内涵,以县级电大建设、发展为突破口,实现网络、资源、服务和管理等全方位重心下移,辐射范围涉及县域内的乡镇及广大农村。江苏燎原广播电视学校,深入农村开展远程教育试点,面向农民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构建了覆盖省、市、县、乡的四级涉农教育办学网络。以县级电大为主体,办学网络延伸到广大农村,为江苏农村培养了大批中、高级人才。

(二)丰富的教育资源,便捷的教学服务,灵活的学习形式,为远程教育服务“三农”提供了支撑

优质教学资源是远程教育的核心,江苏电大按照“资源海量化、应用多元化、服务人性化、技术现代化”的建设路线全面推进开放教育教学资源建设,拥有大功能、大容量的数字图书馆,多门类、多单元的社区学习资源库和数字化、可视化的课程资源库。学校重点加强对县级电大教师和技术人员的培养,使县级电大教师能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支持服务,能结合地域经济发展开发贴近“三农”的优质教育资源。注重学生学习能力培养,指导学生通过网络平台随时随地获取知识,并通过基于网络的学习支持服务、面对面的学习支持服务等形式为学生提供支持服务。教学平台、教学能力、教学资源的不断建设和提升,使县级电大成为服务“三农”的基础平台、县域远程学习中心和农村应用型人才培养基地。

(三)服务“三农”的成功实践,为远程教育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积累了经验

2004年全国电大系统按照教育部的要求启动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江苏电大积极参加项目试点,发挥远程教育优势,开展为“三农”服务的学历教育、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教育培训、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培训。近8年来,共培养农村专科人才38360名,培育了一批种养大户、农业经纪人等职业农民的代表,这些学员已成为当地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的创业带头人。实践证明,新农村需要教育,新农民需要培养,远程教育正成为农民素质提升的加速器。

四、远程教育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有效举措

新型职业农民是高度稳定的现代农业产业生产经营的市场主体。在新形势下,发挥远程教育优势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实现农民从传统向现代转型、从身份向职业转变、从“兼业”向专业转变,是促进农业发展的科学途径。

笔者认为,远程教育要承担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历史使命,在借鉴国外经验,发挥既有优势的基础上,还需采取以下有效举措。

(一)强化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政策导向

制定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法规和相关配套制度,建立健全新型职业农民教育法律法规和制度体系,通过立法推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明确农业职业教育的地位、目标、任务、资金投入,规定政府、行业、学校等的责任和义务,确定农业职业教育的标准,规范新型职业农民教育的组织管理、经费投入、教育机构、农民接受教育培训的权利和义务。构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投入保障机制,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是公益性、基础性、社会性工作,主要投入责任应由政府公共财政承担。推行新型绿色证书制度,把农民获

证与农业产业发展的扶持政策紧密结合,让获得绿色证书的农民来经营宝贵的农业资源,让持证新型职业农民享受财政支持、税费减免、土地流转、社会保障、信贷发放、技术服务等优惠扶持政策。建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目标责任机制,把新型职业农民培养任务和持证农民数量纳入各级政府的综合考核指标体系,提高各级政府的工作主动性和责任感。

(二)构建体现终身学习理念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体系

终身学习是学习型社会建设的重要目标,也是远程教育发展的最高目标。虽然当前我国有各类涉农中高等院校600多所,农科专业年招生人数达20万左右,但毕业后服务基层农业生产一线的学生比例很低,对原本不足的农业教育资源造成了极大浪费。要提高农业产业劳动力素质,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就要构建教育服务对象不受年龄限制、有真实教育需求就能够随时享受优质教育的农村职业教育体系,建立远程教育与普通中高职教育有效衔接、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互通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机制。远程教育通过先进的教学平台、优质的教育资源、全面的学习支持服务,实现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进一步完善学历教育与各类非学历培训成果的互认规则,建立“学分银行”,搭建区域内各类教育资源累积的平台,通过学分互认,使区域内普通教育、职业教育、继续教育、技能培训之间相互协调、相互支撑,各类教育资源统筹共享,实现各类学习成果的积累、转换,受教育者在提升自身能力和素质的同时享有修满规定学分申请获取相应毕业证书的权利。帮助农民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成为推动农业产业发展的新型职业农民。

(三)完善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新机制

在政府主导下,发挥远程教育教学平台、信息技术手段的优势,统筹各类优质教学资源,构建以广播电视大学、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涉农高职院校、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为主要依托,涉农高等院校、农业科研院所、农业龙头企业、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多元办学机制,形成农科教大协作、产学研相结合的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机制。广播电视大学以加强县级电大建设为抓手,进一步巩固伸向农村办学的基础,积极向乡镇延伸,办学管理服务重心逐步下移,搭建文化教育与农业现代化建设协调发展的平台,确保远程教育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功能的实现。

(四)创新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模式和管理制度

利用远程教育,突破时空限制,积极推进工学结合的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模式,坚持学习与生产实际相结合,让农民一边从事农业生产,一边学习,根据农业产业发展和农业生产实际的需求接受教育。创新新型职业农民培养管理制度,受教育对象以有学习需求及一定文化基础的人员为主,专业设置按照农业产业类型划分,教学模式结合农业生产的季节性进行分段设计,坚持送教下乡,突出实践教学,强化跟踪服务,教学内容以实用为主,突出针对性和实效性,直接面向农业农村生产一线培养新型职业农民。要充分发挥远程教育的优势,以农业产业需求为导向,深化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高新型职业农民的人才培养质量。

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是“三化”进程中的新课题,必须高度重视、借鉴经验、创新机制、强化措施、狠抓落实。远程教育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不断创新探索,积极培育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型职业农民。

下载关于对培育职业农民的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对培育职业农民的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我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问题的思考

    我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问题的思考 摘 要: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加速,农民数量迅速减少,“谁来种地”“怎么种地”问题日益凸显,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成为破解这一难题的关键。目前......

    职业农民培育调研报告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加快美丽乡村建设 陕西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横山分校 王 林 当前,我县正处在农业生产结构调整的关键阶段,积极探索职业农民培育路径,培育一批生产经营型、专业......

    职业农民培育典型先进事迹

    职业农民引领共走致富之路——新型职业农民****创业事迹他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生在农村、长在农村;但他不甘心做一辈子农民,于是和很多的年轻人一样踏上了外出打工的征程,想通......

    精准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精准培育新型职业农民——跟踪服务 为进一步做好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跟踪指导工作,及时帮助学员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公主岭市农广校结合春季农业科技服务活动,开展新型职业农民......

    职业农民培育典型先进事迹(精选)

    职业农民引领 共走致富之路 ——新型职业农民****创业事迹 他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生在农村、长在农村;但他不甘心做一辈子农民,于是和很多的年轻人一样踏上了外出打工的征程,......

    议如何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议如何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作者:郝建海单位:通讯地址:邮政编码:摘要:根据宜阳地区的现状采用土地托管的方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形式培养专业的农场主,专业的农场主是什么呢?也就是新型......

    关于培育新型农民的思考

    关于培育新型农民的思考 阅读次数:341作者:施关正 字体:【大 中 小】 〔内容摘要〕 文章阐述了培育新型农民的重要性,分析了六盘水市农村劳动力资源状况与新型农民培育现状,针对......

    吉林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总结

    长白山保护开发区新型职业农民 培育工作总结 根据吉林省农委、吉林省财政厅《关于印发吉林省2014年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吉农科„2014‟2号)、关于印发《吉......